网约车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4-03-19 10:4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约车安全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约车安全管理细则

篇1

事件:富士康在9月份透露,已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全面参与到公司的生产流程中。随后,关于富士康将裁员6万人的传闻四起。

来源:《北京青报》作者:舒圣祥

热议:别让网约车回到紧缩供给的行政化老路!

各地推出的网约车实施细则,为何引起市场层面的普遍担忧?一方面,这些细则从车型、车牌,乃至驾驶员资质等方面作出的“限外”规定,等于否定了此前各地自发形成的网约车运营模式,控制并提高了“准入”标准,也就抑制了这一市场业已蔚成大观的创新冲动,从而回到了紧缩供给的行政化老路,在寻回“秩序”的同时,也丧失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明面上、公开场合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分享共享等,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话语,大家都在讲,至少从表态上都言之凿凿,但在具体的行政运行中,却往往沿袭固有的管制惯性,“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出现改革的“落地偏差”。

事件:10月8日,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先后网约车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从驾驶员以及车辆配置方面提出硬性要求,极为严格。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胡印斌(标题为编者所加)

热议:“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在飞机飞行的安全管理上,往往不缺对策,缺的是对策的有效执行,反过来讲,对策、制度没有有效执行,很大程度是管理层的责任。即便属于塔台管制员的指挥失误,也不完全是当班管制员一两个人的问题,而是牵扯空管员培训、绩效导向、疲劳管理、运行规则、安全文化、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如杰克・韦尔奇所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从某个角度讲沟通就是管理的核心。而防止沟通出现错误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沟通指令复核化”。

安全事故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质量缺陷扩大化”。按照海因里希法则,一起严重事故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传言上海虹桥机场塔台所有领导已被就地免职,是极为正确的决断,这不是以正视听,而是管理层有极大可能没有深入一线,让小隐患变成了大问题。

事件:10月11日,上海虹桥机场两飞机险互撞,当时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这是一起塔台管制员指挥失误引发的“跑道侵入”事件。

来源:本刊新媒体 作者:李长茂

热议:未来将诞生更多“两栖”富豪

在“2016年IT富豪榜”上,我们看到了史玉柱的身影。随着苏宁、万达等实体经济巨头进军互联网的步伐加快,也许来年我们就可看到更多横跨实体与IT的“两栖”富豪。互联网“连接一切”将真正贯穿到经济发展的主轨道,所有行业都成为智能网络体系的一分子,国民的每一秒钟各种需求都能通过人体智能设备,在线上积聚起来并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进而传导给各个产业,最终形成最优化的产品和服务。而能够把握住这一机遇的企业家,无论他是曾经的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家,还是IT互联网企业家,都将成为新一代“创智创富”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财富。未来的中国财富榜,会从这些人中诞生。

篇2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技术手段

1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不断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数据的产生、流通和应用更加普遍和密集,使企业数据安全防护面临新的挑战。

1.1新设施带来的安全挑战

网络基础设施是国家、企业和个人核心数据的载体,是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基础性环节。从网络基础设施的传统界定范畴来看,主要包括存储设备、运算设备和其他基础软件等。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数据基础设施的范畴不断扩展,数据中心(IDC)和移动终端等集成了存储、运算以及基础软件的功能,成为日益重要的数据基础设施,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攻击者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存储海量数据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其遭遇DDoS攻击的占比达到70%。另一方面,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数据泄露和丢失已成为数据中心面临的巨大安全风险。根据RiskBasedSecurity公布的数据,2019年已经发现超过3800多起数据泄露事件攻击了企业或者机构,并且在过去的四年里增加了超过50%。

1.2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

分布式计算存储、数据深度挖掘及数据管理可视化等新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数据资源的规模存储和处理能力,但也给企业数据的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云计算和多业务融合是其中显著的代表。首先,云计算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分布式的存储和计算,该方式能够有效防止个人数据在本地出现大规模泄露,但目前黑客已经可通过分析信息分片的方式,对被分割的原始数据进行复原。其次,随着多项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新型业务的复杂度进一步提高,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应用安全风险,使得原有的安全防护技术和体系难以应对。对于单一的技术而言,通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而随着多项技术的交叉融合,针对单一技术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有效。例如,英特尔处理器在2018年5月初,又被曝出发现8个新的“幽灵式”硬件漏洞,攻击者可以窃取运行在同一个物理内核的另外一个进程的隐私数据,显示出云主机系统与虚拟机之间的兼容问题。

1.3新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与交通、金融、医疗等领域融合所产生的新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和场景,如自动驾驶、网络约租车、智能投顾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大数据的收集、储存、归类、处理及分享创造了更加方便和灵活的方式,许多企业决策、问题分析、模型构建等问题都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和管理带来挑战。首先,垂直行业线下管理机制自成体系,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在互联网引入后,部门间的监管职责边界较为模糊,已有线下管理职责发生交叉,目前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监管体制框架,给新业务的安全管理带来挑战,网约车平台监管就是明显的例子。其次,数字化生活、智慧城市、工业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务、新领域创造出纷繁多样的数据应用场景,使得数据安全保护具体情境更为复杂。最后,企业隐私保护的安全责任更加突出,近年来各类隐私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据英国科技研究机构报道,Facebook公司于2019年12月再次出现数据泄露问题,超过2.67亿用户数据被泄露,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访问该数据库。这反映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确保数据多渠道流通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4企业自身安全防护基础和意识不足

数字经济时代,虽然企业不断完善信息化相关手段和举措,但在利用新技术进行数据安全防护方面仍然比较被动。在基础安全防护方面,我国在芯片、系统中央处理器(CPU)、核心元器件等硬件方面仍然主要依靠进口,且尚未形成安全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生态,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底部就面临安全威胁。在安全意识方面,企业重技术、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还普遍存在,过度重视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对于数据安全防护紧迫性的认识不够,影响了相关投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超过50%的企业依然未设置防火墙,45.4%的企业未设置安全审计系统,超过60%的企业没有设置网络入侵监视系统。

2数字经济时代完善企业数据防护体系的总体思路

2.1明确企业层面的防护目标

对企业而言,最为关键的防护目标是平衡好国家安全、企业商业秘密、业务正常运行和客户合法利益这四方面。一是应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性要求,履行企业自身的合规义务。二是还应确保企业自身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2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防护体系

数据安全防护建设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明细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生命周期、数据应用场景。基于此,构建起由数据安全制度规程、管理机制、技术手段组成的全面覆盖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形成闭环管理链条。(1)数据安全制度是企业数据安全实践的指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断,要求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企业数据安全制度和规程应建立在国家整体对于企业商业秘密、国家重要数据、个人隐私保护制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流程,明确具体场景下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使用、转移的规则和责任主体。(2)数据安全管理统筹是落实企业数据安全实践的关键。随着企业IT系统和环境的不断完善,运维服务、系统集成、数据存储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和数据安全对于企业而言愈发重要。在这种态势下,企业应着眼全局、把握细节,成立专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自上而下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架构,确保企业数据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战略、制度能够有效实施。(3)数据安全技术手段是企业弥补数据制度不足的重要保障。技术的变化永远超前于制度的构建,新的信息技术不仅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也是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为落实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总体目标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云端技术将定义新的网络安全导向,近年来厂商积极研发新技术,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和用户选择虚拟机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视化工具能够有效洞察每台虚拟机的独立行动和互动,采用流量监控、应用识别及用户识别等技术,帮助用户鉴别是否存在攻击和非正常行为。

3企业开展数据安全防护实践的措施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同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实现“技管”与“人管”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

3.1技术防护措施建议

企业应按照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这一全生命周期加强数据安全的技术防护。(1)在数据的收集环节,企业重点工作为对于数据进行分类、对于数据类型和安全等级进行达标。同时,企业还应将相应功能内嵌入运维管理系统,保证各类数据安全制度有效地落地实施。(2)在数据的存储环节,企业可以采取数据加密、硬盘加密等多种技术方式保障数据物理存储的安全性。对于企业在云端数据的安全,则应按照数据中心或云计算安全评估技术标准要求,严格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对应的技术手段。(3)在数据的传输环节,企业重点工作包括采用加密或匿名化等手段对于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应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等不同技术手段对于数据传输链路或直接对于数据进行加密。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标准较高,数据泄露风险日益严峻,企业还可通过算法等技术手段对于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再将相关数据用于流通领域。(4)在数据的使用环节,企业既可以沿用配置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也可以采用数据安全域、数据日志管理和审计等、数据流量异常监控等新的数据安全技术措施。(5)在数据共享环节,企业可加强对于共享第三方主体的背景审查,并且将共享和披露数据的具体场景与具体的数据安全域技术进行结合。此外,还可以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采用许可或授权的方式对数据离开平台进行管理。(6)在数据的销毁环节,企业需要采用硬件或软件方式,实现磁盘中数据的永久删除和不可恢复,包括硬盘粉碎机、硬盘折弯机等硬件处理方式,以及多次填充垃圾信息等软件数据处理方式。

篇3

关键词:绝缘防护平台;上跨铁路;连续梁施工;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的进一步加大,上跨铁路施工的桥梁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区,为了使线路纵坡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和节约投资,上跨铁路的连续梁挂篮底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距离往往不能满足《铁路既有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2m的安全距离。根据原铁道部及济南铁路局的有关规定,施工设备底部要完全密封,防止高空落物、影响行车安全,施工设备底部与带电体净空必须大于500mm,同时施工设备底部满布绝缘防护板。如此一来,做好上跨电气化铁路施工绝缘防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工程概况

1.1工程范围及概况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承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邹家庄(右线)特大桥,位于日照市海洋城邹家庄村以北,巨峰水库以南。桥位在YK1247+950处以(40+64+40)m连续梁跨越兖日铁路,铁路与线路交角是31°,从YK1248到日照台处在兖日铁路右侧与其并行。桥位在YK1250+200处跨越邱后河,此河为巨峰水库的泄洪道,泄洪时水位和河水流速会变大。巨峰水库坝顶高程65.3m,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水库库容1316万m³,控制流域面积21K,防洪水位60m,历史最高水位1974年8月14日高程61.43,与河道交角48°。

1.2连续梁施工与既有线的关系

(1)邹家庄(右线)特大桥连续梁于兖日铁路K273+950处跨越,线路与铁路交角是31°,其中8#墩中心距兖日铁路隔离栅边界9.28m,承台边缘距兖日铁路隔离栅边界最小距离3.05m;9#墩墩中心距兖日铁路隔离栅边界7.25m,承台边缘距兖日铁路隔离栅边界最小距离1.05m,连续梁与既有线相交平面图见图1.1。

图1.1连续梁与既有线相交平面图

(2)连续梁梁底距铁路轨顶约11.5m,距兖日铁路接触网支柱顶约3.47m,完全满足铁路限界和在电力牵引区段接触网未停电时安全距离大于2m的要求,连续梁与既有线相交立面图见图1.2。

1.3施工地点及影响范围

施工地点:兖日铁路K273+555~ K273+625两侧铁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

影响范围:施工期间在施工地点影响兖日线上下行。

图1.2连续梁与既有线相交平面图

1.4既有兖日铁路交通特点

既有兖日铁路每天经过的客车有5对,货车不定。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既有线的影响属于临近既有线施工中的B类施工。

铁路两侧桥梁施工时对既有兖日铁路进行封闭管理并设专职防护员,施工时机械沿铁路两侧布置,不用过轨。

2 上跨既有铁路的连续梁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2.1挂篮带电、接触网短路

挂篮距离铁路既有线距离比较近,电流很容易将接触网与挂篮之间的空气击穿,挂篮钢结构上又有许多尖角和钢铁毛刺。即使距离较远,也可能产生电气尖端放电,这样势必会造成挂篮带电和电力线路短路。

2.2挂篮产生感应电压

挂篮距离铁路既有线距离比较近,接触网周围存在很强的电磁场,可能在挂篮上产生感应电压,当这种电压超过安全电压(50V)时,就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威胁行车安全

(1)混凝土施工及压浆等工作时,可能污染接触网和通行列车。

(2)钢筋、工具等不慎跌落造成接触网断电或威胁行车安全。

(3)混凝土养生和自然降水时,水流可能流到接触网和回流线上,造成挂篮带电。

概括起来,即在施工当中需要防电、防水、防落物。

3 方案比选

为了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安全和连续梁的顺利施工,必须采取安全可靠地防护措施,现提出搭设防护棚和悬挂防护平台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3.1搭建防护棚

在满足既有线行车限界的前提下搭建防护棚。根据现场测量,既有兖日铁路该段线间距为4.36m,既有线行车建筑限界为4.88m,且该段既有线为曲线段,在不考虑中间支墩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尚不能满足既有线行车要求,因此无法搭设中间支墩。需一跨跨过。按垂直搭设计算跨径为22.45m,防护棚平面图、立面图详见图3.1、图3.2。

按防护棚平面图中布置,防护棚需自1#块尾开始搭设,由立面图3.2中量测1#块梁底至接触网立柱顶距离为2.9m,挂篮底纵横梁、模板、作业平台结构尺寸为1.5m,剩余净空仅1.4m,要搭设跨径为22.45m的防护棚需采用贝雷梁(高度1.5m)、方木、防护板等材料,且触网的安全距离为2m,不满足搭设防护棚的条件。

3.2悬吊绝缘防护平台

在挂篮底部悬吊绝缘安全防护平台,该防护平台不仅能满足防高压静电、防高空物体坠落及防水的功能,而且能将距离接触网的安全距离由2m缩减到0.5m。因为它具有足够强的防电弧击穿能力。安装好的防护平台结构详见图3.3。

图3.1防护棚平面图

图3.2防护棚立面图

3.3方案确定

经济南铁路局总工室组织多次专题会议分析论证,充分考虑了防护棚和绝缘防护平台的优缺点,最终同意采用绝缘防护平台对挂篮进行防护。

4 防护平台的制作及防高压静电检测

4.1防护平台的制作

4.1.1、钢结构的施工

用3mm厚的钢板与横梁(前后各2根[20)、纵梁(用[6.5和[10相组合)焊接在一起,横梁上面焊接的钢板需做成U形,尺寸根据横梁的尺寸确定,与横梁紧贴焊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的平板电极,能够均匀的接受来自既有线的电场冲击;(在钢板的焊接时,不得把钢板焊穿;钢板焊接成型

图3.3挂篮绝缘防护平台

后,在钢板的表面不能有尖角、毛刺、如果有,应该用砂轮打磨平整、圆滑;因为钢板上要承载较大的重量,焊点要求不能虚焊)。防护平台钢结构见图4.1。

图4.1防护平台钢结构结构图

4.1.2、绝缘层施工

首先将绝缘平台钢板的外侧打磨除锈,进行酸洗,磷化,钝化,并敷设无碱玻璃丝布,然后涂刷按一定比例加入固化剂、活性稀释剂、白炭黑、助剂、消泡剂的固体绝缘树脂。涂刷绝缘树脂时,外界温度必须达到20℃,方能满足绝缘树脂固化的条件。考虑到热胀冷缩因素,用绝缘螺丝和绝缘帽将绝缘层和钢板铆固在一起,确保绝缘层与钢结构粘结牢固。

4.1.3、防水处理

考虑到施工过程中自然降水、养护水等因素,必须对防护平台做防水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敷设绝缘层的钢板全部满焊;

2)防护平台上的所有焊缝涂抹防水胶;

3)当前后U型槽有积水时,使用水泵及时进行抽排。

4.2防高压静电检测

4.2.1、检测标准

根据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DLHJ001《跨越铁路高压线绝缘防护板技术条件》、DLHJ002《跨越铁路高压线鉴定大纲》的要求,绝缘防护平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防护平台底部不得有明显砂眼。

(2)、接地装置必须可靠联结,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电阻是否小于等于4欧姆。

(3)、重点做好泄漏电流检测。(泄漏电流是设备在外高电压作用下经绝缘部分泄漏的电流。因为外加电压较高,而且电压稳定,所以,泄漏电流实验比较容易发现绝缘硬伤,脆裂等内部缺陷。)看是否有击穿现象,泄漏电流是否超过500uA。(无击穿,500uA之内视为合格)。

4.2.2、试验方法

将一根金属导体用两根绝缘绳悬挂于防护平台下方,距离为100mm-500mm之间,用防护平台的钢结构作为接地端子,采用ZGF-60KV/2mA直流高压发生器对金属导体加压1~5min,电压达需到30KV(接触网额定电压是25KV,最高电压可达到27.5KV),然后用SWB-IV高压数显微安表检测泄露电流是否超过500uA。

经检测泄露电流为7uA,无击穿现象,满足规范要求。防护平台绝缘性能检测见图4.2。

图4.2防护平台绝缘性能检测图

5 防护平台的安装

因设计线路与既有铁路的交角较小,且该段既有铁路为曲线段。经现场测量,吊装9#墩既有铁路侧的防护平台时,机具与接触网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2m的要求,需提前一个月向济南铁路局要点(V型天窗),待上行线路封锁、接触网停电后方能施工;吊装8#墩既有铁路侧的防护平台时,机具与接触网之间的距离满足安全距离2m的要求。现以9#墩为例,来阐述防护平台的的安装。

5.1、作业流程

(1)、施工总负责人在施工前90分钟到巨峰站签到。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封锁线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封锁线路时,待做好上行线路安全防护后,方可开始进行挂篮防护平台吊装、锚固作业。防护平台吊装、锚固步骤:

a.施工前将挂篮主桁架锚固牢固,安装悬吊系统。

b.采用80t吊车吊装底纵横梁及防护平台,与挂篮悬吊系统锚固。

(3)、挂篮底纵横梁及防护平台吊装、锚固完成后,施工总负责人负责督促施工人员对挂篮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排查,确保营业线安全运营。防护平台安装流程见图5.1。

5.2、防护平台吊装

5.2.1 准备工作

利用点外时间将吊车大臂升起,并将绝缘防护平台1#、2#和3#、4#吊点钢丝绳分别挂到吊车的大、小钩上,并检查是否挂牢,吊点布置及负责人见图5.2。1#-4#吊点的倒链安装到位并调整好长度。地面4人分为两组分别控制一道缆绳,以调整绝缘防护平台的平面状态,防止其左右摆动。防护平台内对应4个倒链所在的吊点位置安装挂倒链的钢丝绳。准备阶段起吊状态见图5.3。

图5.1防护平台安装流程图

5.2.2 起吊

线路封锁,接触网停电后,立即起吊到达设定高度(即高出临时支撑顶面约10cm处,比接触网顶面高出1米以上)。利用吊车两钩大分角吊绳特点,使大钩绕过前上横梁南端完成前段水平距离的平移工作。绝缘防护平台从挂篮南侧向北侧平移,平移时绝缘防护与挂篮约成30度夹角。起吊至设定位置平面图见图5.4。

图5.2防护平台吊点布置图

图5.3准备阶段起吊状态图

5.2.3防护平台悬吊

(1)、1#、2#号点位悬吊

4名操作人员占据1#-4#点位,将1#、2#号点位的倒链与绝缘防护平台主梁上预先安装好的钢丝绳链接,完成1#、2#号点位的悬吊工作。1#、2#点位悬吊立面图见图5.5。

(2)、1#、2#点位提升

1#、2#点位同时拉紧倒链,将防护罩底面提升至高出临时支架顶面10cm,从而代替吊车大钩吊点作用。

图5.4起吊至设定位置平面图

图5.51#、2#点位悬吊立面图

(3)、大钩钢丝绳换位

拆除吊车大钩吊点1#吊位的吊钩钢丝绳,将大钩移到挂篮纵梁中间,换位到2#吊位处并重新安装钢丝绳吊住防护罩主梁。完成大钩位置从1#吊位到2#吊位的换位吊装工作。吊车大钩换位示意图见图5.6。

(4)、3#、4#点位悬吊

利用大、小吊钩能够各自升降的功能,交替升降大、小钩,将吊车大臂向挂篮北侧移动,最终将小钩钢丝绳绕过前上横梁北端到达悬浇梁1#块横轴线中心附近位置,然后完成3#、4#点位倒链悬吊绝缘防护罩的工作。

图5.6吊车大钩换位示意图

5.2.4防护平台平移

利用1#-4#点位处的倒链提升完成绝缘防护最后约2米距离的水平移动工作。为保证安全,吊车钢丝绳暂不拆除,直到水平移动全部完成。

5.2.5防护平台定位

安装绝缘防护平台与后下横梁的竖向连接。采用2根2米长Φ32精轧螺纹钢筋、下横梁上面和绝缘防护平台主梁下面加设t=20mm的钢板和双螺帽进行悬吊连接。全面检查后,拆除2#、3#吊位钢丝绳,收车。安装就位的防护平台见图5.7。

既有铁路上方连续梁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作业必须在防护平台边界范围内作业。

6 接地系统的敷设与检测

用接地铝绞线将施工设备上的钢板电极焊与墩身中预埋的接地极连接,从而保证良好的接地,形成施工设备对地零电位,这样就解决了感应电压形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根据铁路设计规范,在桥墩身中一般都预埋了接地极,电阻小于等于4欧姆。经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预埋接地极满足规范要求。接地电阻测试仪见图6.1。

7 电压在线监测和报警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设计制作了一套电压在线监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适时了解挂篮和防护平台上所承载的电压,当挂篮和防护平台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50V)时,监测系统自动反馈到报警系统,形成声、

图5.7安装就位的防护平台

光同时报警,能够让施工人员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

监测系统和报警系统原理:通过在施工设备上引出一根电压测试线,

图6.1接地电阻测试仪

从接地极上引出另一根测试线,接到专门定做的电路器件上,形成一个回路,用AC220V电压,接入电压监测仪,将电压测试线同时接入电压监测仪,将报警系统的连接线从电压监测仪连接到报警器上。这样,设备上的感应电压会适时显示在电压监测仪上,当感应电压超过安全电压(50V)时,自动报警。在线监测和报警系统见图7.1。

图7.1在线监测和报警系统

8 防护平台的拆除

施工主跨合拢块时,8#墩既有线侧挂篮与防护平台一起后退至1#块位置,将其拆除。待合拢块施工完成后,9#墩既有线侧挂篮与防护平台一起后退至1#块位置,将其拆除。

8.1防护平台拆除步骤

图8.1挂篮防护平台原位置图

(2)、利用手拉葫芦将防护罩向左横向移动到3米位置并向下落到吊车能顺利起吊的位置。挂篮防护平台移动后位置见图8.2;

(3)、用80T吊车先行将线路左侧侧模拆除,让出拆除防护平台的空间,再用吊车的大小钩一前一后吊住防护平台,吊钩提起的过程中手拉葫芦慢慢放松,最终由吊车完全控制防护罩,然后吊离挂篮底部。

图8.2挂篮防护平台移动后位置

9 结束语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人员、机具设备、列车运行的安全事故,绝缘防护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缘防护平台在该工程当中成功的运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投资的不断加大,上跨既有铁路的工程将越来越多,连续梁绝缘防护平台的安全防护作用势必引起广大筑路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铁办[2008]190号,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铁运[2010]51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 《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0〕326号济南:济南铁路局。

[3] 《跨越铁路高压线绝缘防护板技术条件》DLHJ001,《跨越铁路高压线鉴定大纲》DLHJ002。

[4]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16927.1―199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篇4

关键词:铁路 质量 安全 监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建设对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正处于快速建设的阶段,有已经投入运营的京津城际、武广等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还有在建的京沪、哈大、郑西等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客运专线的使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也节约是宝贵的时间,但是由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工期紧,标准高,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样的安全、质量隐患甚至事故还会重复发生,不利于高速铁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建设者,我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根据我在郑西、哈大、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从监理机构管理工程的角度,总结和阐述监理机构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具体应如何做好质量和安全监理工作,应重点控制那些关键环节。杜绝和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保证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条铁路客运专线工程,使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铁路网络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机构质量和安全监理工作控制关键环节

在长期的工程监理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性,是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和保证,但是有些施工单位的领导为了抢工期、节约投资,对准备阶段质量和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形同虚设,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已经竣工交付使用后质量安全事故的产生,即使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也不能满足工程的设计使用要求,在该阶段我认为监理机构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应从以下几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使其能够有效运行,也是质量控制工作的标准和基础;

作为监理机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应认真细致,都要进行审查,有有条不紊地进行程序化管理。

2.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二:开工前,监理机构应及时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开工报告;施工准备阶段,一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为了赶工期,对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特点认识不足,开工准备不充分,决策缺乏必要的科学态度,虽然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已经建立,但是质量责任分工不清,制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没有针对性,生搬硬套,工序衔接没有按计划实施,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工,极易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监理机构针对这种情况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各项制定的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不允许开工,这样才能使工程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3.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三:检查施工测量的报验资料及现场复核确认工作;测量工作不仅包含了施工中线、边线、构造物位置的确定,还包含桥梁、路基、隧道的变形量测,如果测量结果失误,则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所以监理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施工单位的测量资料进行复核无误后,还必须到现场复核确认。

4.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四: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检测机构的组建于验收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是质量保证的基础,而且是质量保证的依据,所以认真检查施工单位试验室人员、设备、标养室、房屋面积,并考虑人员是否具备试验素质,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验收,否则不允许使用。

5.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五:配合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拌合站、梁场标准化建设进行认真细致的验收工作;

拌合站、梁场是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的场所,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流动度大、质量控制难度大等一些特点,监理机构必须根据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而且建议每个拌合站、拌合站、梁场必须有一名现场监理试验人员监督检查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

6.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六: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原材料试验检测及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工作,并做好监理机构的平检见证工作;

把好原材料进场源头关,避免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的混凝土碱性超标,密实程度不达标的现象,直接造成工程实体的开裂等耐久性不合格的质量问题,监理机构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配合比,必要时做平行试验,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指标,以满足工程实体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监理通知,并进行跟踪落实。

7.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七:路基工程软基处理及原地面碾压控制;路基施工要高度重视地基处理的环节,地基处理达不到设计要求,路基工程填筑再密实,也都是空中楼阁,监理试验检测人员应高度重视CFG桩、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如果出现质量失控的问题,将造成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后果会很严重。

(二)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必须含有安全管理内容,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生产监理实施细则;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施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认真细致的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专项安全方案,应急预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并要求有实际演练记录。

施工准备阶段应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二:应重点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特殊作业人员的资格证及专职安全员配备及资质情况。

二、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质量和安全监理工作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

针对桥梁、路基隧道工程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的报验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验收必须认真检查确认。

1.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应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工程质量控制;

拌合站、梁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专职试验检测人员应监督监督检查原材料的使用,及时按照使用频率或者发现原材料有明显变化时,进行试验检测,按照频率,检查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各项指标包括和易性、工作性、入摸温度、含气量、水胶比,必须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方能使用,一旦发现拌合物性能不满足施工要求,应同施工单位工程技查明原因,不允许采用加水、减少原材料用量的做法施工,易造成工程实体强度、耐久性的降低。

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应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二:路基工程客运专线工程行车时速高,确保路基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是铁路轨道高平顺的前提条件,现在客运专线轨道工程大都采用无咋轨道,如果路基存在下沉、不均匀会给铁路运营及维护造成极大地不便,给国家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监理机构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正式开工之前,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试验段施工,根据总结的工艺参数指导施工,不仅要检查见证施工单位的试验检测过程,作重要的是要采用最新的检测技术EVD动态变形模量、EV2静态变形模量,并结合核子密度仪、灌砂法等检测方法,采用平行检验的手段对路基工程的压实度、承载力、孔隙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对路基工程每层路基填筑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对路基沉降观测,有效采取防范措施,发现不合格地段,严禁进入下道工序,保证工程质量。

(二)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

监理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视,特别是拌和站、梁场购置的一些大型设备、特殊设备、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加大检查频率,保证安全施工。

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监理机构质量和安全监理工作控制的关键环节

利用监理检测手段,科学合理的检测工程实体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重要手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监理机构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如超声波检测、回弹检测、钻芯取样、保护层厚度测定、几何尺寸检测等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保证工程实体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工艺标准和验收标准,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应及时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讨,采取加固、补强、返工等处理方法使工程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安全可靠地交付使用。

四、今后铁路客运专线施工中关于做好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几年来参加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今后的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中,应积极开展铁路客运专线标准化施工,建设单位要对工程整体进行认真细致地规划,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到位,勘察设计单位做到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派驻设计代表,对图纸和施工现场不相符合的数据,特别是隐蔽工程,进行复测,及时进行设计变更,监理单位按照合同、规范和细则的要求监控到位,使我国铁路施工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高效有序的进行,才能杜绝和减少安全、质量事故,把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示范工程。

参考文献: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篇5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关系

物流管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移动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供应链管理(SCM)是指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管理。

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价值(采购和分销之和)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行业中都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物流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问题,而是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用户价值,降低用户成本;协调制造活动,提高企业敏捷性;提供用户服务,塑造企业形象;提供信息反馈,协调供需矛盾。

二、成品油配送优化的必要性

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主要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集团,不仅在批发业务上占有主导优势,而且目前均在积极拓展零售市场,尤其是随着国际公司逐步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加油站网络开发更是如火如荼。随着网络的发展,供应链优化势在必行。

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成品油已成为主力消耗能源,销售企业建立高效的配送保障体系,不仅是实现效益的追求,更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

国内成品油配送优化运行的企业以中油BP公司为先导,各省级销售公司正陆续开展,以供应链优化挖掘第三利润源。

三、省级销售企业成品油供应链优化

1.供应链优化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加油站收油超耗。主要原因构成:配送在途人为损耗;油库装车超耗;加油站收油计量误差过大。

1.2车辆周转率偏低,运行效率不高。

1.3配送路径不尽合理,配送费用偏高。

1.4供应及时率不尽理想,影响终端市场效益的实现。

通过在部分省级销售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优化之后,逐步解决了以上问题。

2.成品油配送优化目标

服务目标:配送系统依据历史数据可有效预测客户购、销、存动态信息,做到掌握市场主动,提升对社会客户的主动服务水平。

及时目标:资源、库存、销售、结算及时动态管理,以增强库存的可控性,实现主动配送。

规范化目标:统一配送体系中运行流程的标准。

节约目标:配送流通中的时间节约、成本节约。

优化目标:以提高油库、加油站、车辆的运行效率,实现运距最短、效率最高的整体运输优化。

库存调节目标: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的合理优化运作。

为实现供应链优化管理目标,省级销售公司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实施第三方承运统一管理,二是实施销售终端主动配送,三是实施二次配送优化信息系统。

3.实施统一第三方承运管理

3.1管理基本架构

3.1.1成立管理机构。设立专门机构,明确第三方承运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一次运输与二次配送的统筹管理。

3.1.2完善承运方选择制度。主要包括:承运方资质,准入与招标,承运合同的签订。

3.1.3制定车辆管理细则。主要包括:车辆准入标准,车辆配置数量标准,车辆日常管理等。

3.1.4制定承运方人员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车队建制,驾驶员管理,押运员管理等管理细则。

3.1.5制定安全管理细则。主要包括:安全规范与责任,安全设施及维修现场管理,检查制度,应急预案等。

3.1.6制定数质量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计量器具要求,出入库交接要求,运输在途监控要求等。

3.1.7制定运费结算管理细则。主要包括:运距及运量确定,运费结算,结算审批等细则。

3.1.8制定基础管理细则。主要包括:报表制度,协调制度,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管理手册与员工手册等。

3.1.9制定检查与考核细则。主要包括:检查考核周期,检查考核内容及标准,结果处理。

3.2统一第三方承运管理的效益体现

3.2.1减少企业资本投入。通过物流外包,销售企业降低运输设备、仓库和其它物流过程中所必需的投资,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核心业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2.2有效的风险转移。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将本来由自身承担的运输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承担,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3.2.3使用外界资源解决自身问题。借助第三方所具有的技术、规模、经验、专业等优势资源,有效规避了车辆更新、运力调剂及交通政策受限等问题。

4.实施销售终端主动配送

4.1流程设计

主动配送与传统配送的根本区别在于配送中心功能的变化,变以往接受加油站需求计划为平衡配送需求,即根据油站销售节奏及罐存数量,结合油库资源总量及结构分布,以资源优化配置和适时保供为重点,形成主动配送计划。流程如下:

4.2主动配送计划编制

4.2.1信息获取:通过零管系统提取加油站缸存数量、收油量、销量等基础数据;通过业务信息系统提取油库进销存数据;与客服中心沟通社会客户配送需求;与承运方沟通配送运力情况。

4.2.2计划编制:根据获取的各类数据,利用系统优化软件自动生成加油站资源配置计划;结合运力情况,进行车辆运行编排,并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加油站供油批次,最终生成可执行的主动配送计划。

4.2.3信息沟通:各加油站通过系统终端定时查询本站配送信息,作好接卸准备。同时,各加油站就本站发生的突发和异常情况,向配送调度中心进行反馈,对相关计划进行调整和变更。

4.3实施效果

首先是优化了资源的统筹配置,在资源紧张阶段,有利于调控油库、加油站的库存量及结构,保障重点站和重点客户的供应;在市场低迷阶段,可实施加油站高库存运行策略,挖掘油品储存空容。同时,通过对资源分布、运力匹配、油站销售进行统筹,配送路径得以进一步优化,提高了车辆周转率,降低了费用。此外,通过减少了需求提报环节,提高了计划编制效率。

5.实施配送优化信息系统

5.1配送信息系统设计

5.1.1建立省级配送调度中心,负责辖区内所有加油站、特许站、小额配送用户及批发配送用户的统一调度和配送组织。

5.1.2成品油二次配送业务描述

5.1.2.1信息流:对于自营加油站,配送调度中心通过零售管理系统提取各加油站罐存及销售数据,主动编制配送计划;需要配送外销用户(特许站、小额用户、批发用户)的需求信息由客服中心直接提报至配送调度中心;承运方将车辆状况信息提报配送调度中心;配送调度中心通过业务信息系统收集油库库存、品种结构及出入库信息。由配送调度中心依照油库和油站进销存信息、车辆信息和外销用户需求,对配送任务进行统筹优化,形成指令性配送计划。

5.1.2.2指令流:配送调度中心将配送计划通过业务信息系统下达至各油库,系统自动生成配送提油单,各油库通过系统打印提货凭证,与承运方派车单核对无误后,交付承运方准备提油,并做好付油准备。

5.1.2.3物流:承运方持派车单至配送油库提油,配送油库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对提油凭证进行审核无误后,打印配送提油单,按照品号、数量付油并按规定对车辆施封。随着配送一卡通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下一步将以卡为载体,在各操作环节实现第三方承运的自助式配送。

5.1.3配送调度中心配送业务描述

5.1.3.1营销单元编制全月零售、小额配送、批发资源计划,传递配送调度中心。

5.1.3.2配送调度中心结合销售需求、油库资源分布及预计出入库情况,向一次调运反馈资源补库计划。

5.1.3.3配送调度中心根据全月销售计划预编制配送计划。

5.1.3.4配送计划单元与一次调运单元协调资源购进,通过适时沟通、信息共享,保证资源均衡供应。

5.1.3.5配送计划单元依据油库和加油站进销存情况及外销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编制次日配送计划,下达至油库和承运方。

5.1.3.6配送计划单元向结算及运费统计单元提报二次配送运费的相关结算数据及明细,承运方提供收油回执,由结算单元制作付费通知单,财务月终付费。

5.2配送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通过软件系统应用,达到业务全面、全程、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

结合实际情况,系统开发要实现对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对油库进、付、存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对自营加油站的库存管理,实现资源调度优化及供需平衡的全面管理,进而加强对油品实时状况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对车辆资源的统一管理,达到合理考察第三方配送运营效率、自动进行运费结算汇总和统计分析的目的,实现调度方案优化和加油站库存优化。

5.2.2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

系统应综合考虑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和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二次物流的电子单据流转、各类数据汇总,生成各类明细报表,并与各相关业务单元共享。系统要与以ERP系统为核心的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包括零售管理系统、液位仪系统、GPS系统等),系统提供数据导入、导出的安全接口。

5.3配送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

5.3.1基础调研及业务流程再造。这一阶段是在原有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企业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同时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对市场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做出分析和评价,最后相应地完善业务流程调研。

5.3.2在业务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对各岗位职能的设定,完成配送中心的建设。职能集成阶段集中于处理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通常可以建立交叉职能小组,参与计划和执行项目,以提高职能部门之间契合度。

职能集成强调满足用户的需求。其特征是:配送和运输等职能集成到物流管理中来,强调降低成本而不注重操作水平的提高;积极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职能部门结构严谨,均有库存做缓冲;主要以订单完成情况及其准确性作为评价指标。岗位职能集成后,要明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尽量以扁平化、垂直化的管理模式完成业务系统的整合,使整个业务运行环节职责明确清晰。

5.3.3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在现有的硬件设备基础上,构建如GPS、视频监控、液位仪等硬件设备。软件供应商的选择要注重业务理念和集成水平。

5.4二次配送信息化的效果体现

5.4.1提高了销售企业成品油配送决策效率,增强了应变能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适时跟踪和及时预警,配送调度中心可以作出最快的措施响应。

篇6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1、交通安全局面稳定。今年以来,车管所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交通安全“可控、在控”为目标,坚持抓超前防范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定期机动车辆安全性评价活动,使公司的交通安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获得山东省“双创”活动先进单位,成为继去年获得山东省“百日交通安全竞赛”先进单位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截至到6月25日,车管所累计安全行车451天,1-6月份累计安全行车150万公里无责任考核事故。在车辆的管理上,为提高车辆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相关单位的配合下,成功进行旧机动车辆拍卖,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车辆运行方面,充分利用公司网络的优势,及时调整、合理调度,提高了车辆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了对外关系的协调,集中组织进行了驾驶员、车辆年审,办理了车辆营运证、市区通行证等各类运行证件,确保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用车。上半年,根据公司春检工作的精神,对车辆技术状况、人员状态进行安全性评价,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查找,定期对车辆机械状况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养,坚决纠正了车辆带“病”上路现象。特别是车辆改革以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大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大力查禁违章违纪行为,为“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公司良好的交通安全局面。

2、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车管所立足本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特别是在春检等用车高峰,不讲困难,不讲条件,及时、高效的提供用车服务,对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技术状况进行预演,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春检期间,与维修班,汽修厂等建立联动机制,得到用车单位的一致好评。

3、开展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立足于工作实际,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巩固和发展稳定的交通安全局面,确保公司交通安全工作。针对今年5月1日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多次组织全体驾驶员和私家车职工进行宣传学习,做到新法到手,教育到人,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法规考试。对新聘用驾驶员实行上岗前的培训学习和安全教育,进行驾驶技能和培训考试合格后竞争上岗,严把招聘第一关。

4、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职工注入活力与动力。认真贯彻学习公司年初两会精神,落实“四项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深入开展“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读一本好书”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抢抓机遇,奋力赶超,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半年,我们的交通安全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稳定局面,基本实现了交通安全与车辆管理的“可控、在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公司领导、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不断努力分不开的。目前车管所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驾驶员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个别驾驶员交通安全和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在行车过程中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二是公用车变为专用车的现象比较普遍,车辆忙闲不均,浪费现象严重,有的部门无论公私事,要求有求必应,不讲经济效益,工作不需派车的,也要车,造成浪费;三要加强对优质服务工作的认识,要立足本职,转变观念,改进工作。四是在发挥车辆职能管理、加强工作调研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车辆更新方面有等靠思想,工作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措施

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要进一步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加大驾驶员管理力度尤其是教育培训力度势在必行,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要树立驾驶员违章就是犯法的观念。做好以下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使之成为支配自己行为的指南。二是努力学习提高驾驶技术,增强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加大驾驶员服务意识的培训。要用“违章就是事故”、“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优质服务始于安全”来统一认识,不断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形成以管理为抓手、以宣传为导向,驾驶员积极参与、家庭鼎立相助的交通安全环境。

2、进一步完善车辆管理系统。认真总结今年车辆管理经验,查找不足,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确保车辆的安全调度和运行。健全车辆、驾驶员档案和各项技术资料,实现费用统计、油料考核、工资核算等工作的量化管理。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按照加强管理、控制费用的原则,进一步合理调度车辆,加大油材料考核力度,降低费用成本。做好驾驶员的定期轮岗工作,提高驾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

3、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制度和驾驶员责任制暂行规定,大力查禁公车私用现象。大力开展查禁违纪违章行为。突出整治超速行驶、争道抢先、酒后驾驶、私自出车、不按定置停放等行为。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进行突击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立足于从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交通安全,认真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超前防范。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举办驾驶员安规培训,加强超前防范教育,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考核制度,规范驾驶员行为,做好防范措施,加强考核、严格落实。二是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章违纪行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三是持续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百日竞赛”和“双争竞赛”活动,加大奖惩力度,做到交通安全奖惩兑现到人,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到人,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4、完善车友俱乐部的市场功能,打造汽车服务品牌。俱乐部将逐步完善职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来适应新形势。要做好山东××保险公司针对电力职工私家车开展的保险服务工作,积极发展会员。对公司多产企业的驾驶员和车辆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签订会员条约,代办各项业务。建立车友俱乐部网站,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提高俱乐部的社会知名度,把俱乐部做大、做强。真正做到让会员放心,让车友满意,以一流的服务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

篇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学院后勤保障水平与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既要坚持后勤保障“三服务”的宗旨、遵循学院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又必须转变观念,走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与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小机关、大社会”模式;强化学院自身的后勤管理职能,依托市场规模化、社会化的服务集团实施保障服务,为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完善后勤管理体制与服务保障机制。

后勤改革,观念转变是关键。后勤保障牵涉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牵动着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现在学院后勤保障总体上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主要表现是保障内容上还是沿用“小而全”的形式,保障方式上还是“大锅饭”、吃“社会主义”的办法,这是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低效率的保障。学院是省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但每年的经费都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与学院目前后勤保障的形式与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在“小而全”、“大锅饭”的情况下,学院承担了一些不该负担的支去。如院内住户及租用院内房子的单位应该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其次是停留计划经济形式下的保障模式,“大锅饭”、吃“社会主义”的习惯带来的是责任不明、标准不严、浪费较多。如一些本不应该由行政承担的水电费(2007年太阳能热水系统耗电近十万元,全部是由行政承担的),本该控制与节约的交通费,每年都占去行政经费的相当大的份额,使本来就不够充裕的行政经费更加吃紧;三是开源创收潜力没有发挥好,学院尽管对一些创收单位采取了年度经济目标管理的办法,但存在责权不明,创收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在目标管理中学院成本太高的问题。如同浩丰培训中心合作办学中,浩丰只是使用了学院的教学、办公场地与宿舍,实质上是租用场地,但目标实施过程中,学生住宿费不归行政收取却要负责维修维护有时还要承担维修费用。

要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在后勤保障方式上,要废弃“小而全”的思想,跳出“社院”这个小圈子,走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在后勤管理体制上,要改变“大包揽”的模式,将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进行区分,走“小机关、大社会”的模式,强化行财处的后勤管理职能,依托优秀专业化后勤服务团队搞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后勤服务机制上,引进地方物业管理及酒店管理或餐饮服务公司,提高校园管理与餐饮服务水平。

二是以服务机制变革促进后勤用工制度改革,适应国家劳动制度改革的要求。

《劳动法》的实施,对沿袭多年的用工制度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学院后勤服务临时用工也不例外。由于学院过去一直没有跟临时用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说是采用的服务项目承包,或者干脆没有任何文字协议,只是口头承诺,这些现象在劳动用工上是不规范不合法的,在法律上存在严重漏洞。因此,为了规避法律上的风险,我们也对一些单位临时用工的做法进行了了解与学习。我们认为在目前后勤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下,要在根本上解决服务用工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走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实施校园安保、保洁、绿化、维修等为主要内容的物业管理,引进地方酒店或者餐饮服务公司承担宿舍与饮食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或者取消后勤服务临时用工。对一些技术岗位无法避免需要临时用工,我们要选择素质好、技术强、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签订合同,适当提高工资待遇,确保能留得住、用得上,保证用工的相对稳定性与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如水电保障方面。

三是按精细化原则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管理与服务工作。

规章制度是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保证。学院现成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规定比较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学院后勤管理、服务保障条件的改善,学员与教职员工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有必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原则,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再参照成功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学习规模酒店服务条例,建立一套涵盖后勤管理每项工作、覆盖后勤服务方方面面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后勤管理规定与服务标准体系。

后勤管理规定方面,我们认为要建立与完善的规定有:

1、制定《经费预算与财务管理办法》,建立预算经费支出递减台账,严格执行预算,控制经费超支;

2、制定《国有资产采购与管理办法》,设立物资集中采购小组,根据采购规模与品种,明确采购办法与参与采购人员,严格按政府集中采购的要求,对工程项目与大宗物资采取招标采购、协议供货采购的方式进行,对常用消耗品、维修材料采取批量集中采购的办法进行,降低采购成本;对固定资产建立系统档案与分类档案,设立固定资产标牌,明确使用人、管理人,标明购置时间、使用年限,减少维护费用,提高使用效率。

3、完善车辆管理与使用办法,建立车辆管理档案数据库,严格车辆使用派遣程序,杜绝出私车、人情车,杜绝车辆夜不回场的问题,保证车辆管理井然有序;规范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坚持做好日常维护,杜绝只开车不爱车、带故障出车的问题,保持车辆良好状态;选配好驾驶员,既要关心爱护、落实各种福利,又要加强管理,保证交通服务中热情周到;强化行车安全管理,消除一切车辆安全隐患,确保无行车安全责任事故。

4、建立水电管理及校产维修服务细则,要建立学院水电管网档案资料,完善水电管理办法,设立水电与校产维修“直通车”,制定水电与校产维修服务质量标准,制定住户、经营性单位维修收费标准,开辟水电维修服务电话、校产维修服务电话,建立维修服务档案,明确响应时限,提高水电保障服务质量。

5、制定安保、保洁、绿化工作职责与服务标准,规范保安人员履行职责的程序、范围与责任,确定公共场所与办公、教学区域保洁工作的范围与标准,明确绿化工作的标准与责任,并确立检查制度,明确奖惩办法。

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并不矛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强化后勤管理,加强服务保障的监督提供了监管标准,能确保管理与服务的到位。

四是坚持开源节流,建立有效的财务保障机制。

财务保障是我们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关键。有力的财务保障必须有坚实的财力作后盾。学院虽然是省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省财政预算经费中扣除人头经费之外,余下的行政经费无法满足教育培训及日常行政办公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既开源又节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有效的财务保障,开源是关键。我们要在争取省财政更多的支持上多做工作,申请一些专项经费,如学员活动中心、OA智能办公系统、大型的维修等一些基础性项目采取申请专项经费的办法,减少学院行政经费的支去;同时要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如:利用主体班培训之外时间与空间的富余资源以联合办学、办班、培训等方式创收,将学员宿舍与食堂托管进行创收,租赁富余的办公用房创收,广开创收渠道,弥补行政经费的不足。

有效的财务保障,节流是基础。节流就是节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浪费。首先,要规范行政经费负担的范围与额度。对行政办公、教育培训、科研等学院的主体任务要重点保证,对目标管理单位要真正实行创收管理的模式,除人员经费外,其他费用就由其自行承担并计入成本,行政经费不再承担;公务接待开支要按省政府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参与人员与接待标准;其次,要细化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零基预算”的办法,在省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做好各科目年度经费预算。按照分工分管的原则,将处室经费与分管工作的预算经费由各处室负责计划使用,财务统一监管,杜绝超支,节约有奖。三是树立节约意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水电、交通费占到了行政经费开支的近46%,在水、电、燃油价格不断攀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对租赁住房的单位用水要安装水表,该收的水电费必须收取;对全院绿化浇水喷淋改造,节约每一滴水;对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张贴“人走灯灭、关电脑停空调”的告示牌,提醒大家节约用电;按照车辆使用办法,核发处室行车公里数,计划节约用车,减少的交通成本,对非公务用车和超额的公里数,该收取公里费的一定收。做到明确管理责任,确定管理目标,节约有奖、超支必罚。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让全院教职员工公平分享学院改革发展成果。学院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培训是以培育教育人为本,后勤管理以服务教职员工、服务学员为本。在后勤工作方面,我们要把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作为我们服务保障的对象,学院的福利应该为全院教职员工公平享有。目前,教职员工最关注与关心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住房问题,二是福利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住房问题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学院曾经提出过要建职工宿舍,许多教职工因此不止一次地放弃了在学院周边购房的打算。目前周边房价已经从开始的一千多元一平方上涨到四千多元一平方,以学院教职员工的收入是无法承受当前房价的,也就是说买不起商品房。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因此,在当前政策有所松动、省直一些单位开始组织建房的大环境下,建议要早作计划早行动,不能等也不能依靠外界力量,要广开门路、灵活运用政策,以可行的方式为改善教职员工的住房条件,让大家在住房改善上享受学院最大的发展成果。

篇8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湖南省南岳高速公路大源渡湘江特大桥(LK1+100),位于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电站大坝上游大约1280m处跨越湘江,全长1220.08m,起讫里程LK0+412.72~LK1+632.840,跨越京广铁路和湘江,共有28个墩台。其桥型布置为:2×40m(先间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12x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型梁)+4×50m(先间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56m+6×90m+56m+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型梁)。

其中在第一跨即1#台~2#墩跨京广铁路,与京广铁路交点里程为LK0+434.61,京广里程为K1712+553.0,与京广线交角为84°,基础采用桩基,上部构造为18片40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梁高2.5m,最大重量为135t/片。施工方法为先在制梁场预制40mT梁,然后采用LBQJ-50/200架桥机架设。

2、工程量

序号 梁型 施工部位 单位 数量 备注

1 40mT型梁 1#台~2#墩 片 18

3、既有线铁路概况

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考察的情况,在桥址线影响范围内,与铁路相关的基本情况如下:

3.1 桥底下有N041、N044两根混凝土电气化杆,杆高为8.4m,杆顶标高为64.2m,此处梁底下控制标高为65.9m,考虑混凝土杆埋深为3.5m,将来倒杆后重新立杆的控制标高为67.7m,大于梁底控制标高,即此处N041、N044两根混凝土电气化杆需要迁建,由此引起其它邻近的电气化杆需作相应迁建。

3.2 信号电缆在此位置处从铁路路基延伸至右侧路堑边坡上,不需迁建,在2#桥墩进行桩基施工时,适当做出相应防护即可。

3.3 光缆、同轴电缆在2#桥墩下,施工前需进行迁建或防护,具体以电务段要求为准。

3.4 10KV自闭线、贯通线分别从桥梁第2片、第2片底下通过,施工时需将桥梁两侧的电杆改造为电缆终端杆,拆除此范围内的架空线路,然后重新敷设10KV的电力高压电缆(型号YJV22-10KV-3x90),并新设10KV户外隔离开关及操作机构。

本方案主要对湖南省南岳高速公路大源渡湘江特大桥1#台~2#墩跨京广铁路T梁架设施工时防护棚搭建和拆除进行说明。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1 湖南省南岳高速公路大源渡湘江大桥跨铁路联设计图纸;

1.2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 国家及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相关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3.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1.3.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JTJ074-94)

1.3.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

1.3.4 《 冷 轧 带 肋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95-2003 )(J254-2003)

1.4 有关铁路规范:

1.4.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道部令第 29 号)

1.4.2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 (铁办[2005]133 号)

1.4.3 《铁路行车设备施工管理办法》 (铁运[1999]19 号)

1.4.4北京铁路局 《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京铁师[2005]455 号)

2、编制原则

2.1 全面遵守与铁路部门签署的所有协议,在铁路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施工期间的各项安全保障工作,逐条落实安全保证措施,确保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营;

2.2 充分考虑桥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铁路运行秩序、运营安全、环境卫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2.3 满足安全、快速、高效的施工要求,配备齐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劳动力;

2.4 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按照建设单位质量要求,明确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保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三、主要技术标准和跨既有铁路施工主要注意事项

1、南岳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20km/h;汽车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左幅:0.5m(防撞护栏)+(21.43-18.24)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22.43-18.24m,

右幅:0.5m(防撞护栏)+16.0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17m;桥面横坡:2%单向横坡;桥下净空:梁底到轨顶净高不小于8.2m;地震参数: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构造物抗震设措施按B类桥梁7度设防。

2、京广铁路

铁路等级:国家I级;荷载标准:中-活载;股道数目:正线2股道;牵引种类:电力牵引;铁路与桥梁斜交,交叉角84°。

3、跨既有铁路施工主要注意事项

3.1 1#桥台边坡严禁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前应与供电部门沟通,必须对1#桥台侧电气化回流线进行绝缘包扎。

3.2 防电棚安拆期间和跨铁路架梁施工时严禁向京广铁路行车安全区域内抛物,以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3.3 跨铁路的金属物体均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四、施工方案

1、防电棚安制

南岳高速大源渡湘江大桥1#台~2#墩跨京广铁路,与京广铁路斜交84°,处于电气化区间。按照设计要求在既有铁路接触网上部采用刚性防电棚进行隔离防护。防电棚跨京广铁路布置,同侧相邻立柱间距为4m,1#台~2#墩对应立柱间距为17m,两组立柱布置长度各为49m,每侧超出桥面宽度不小于4.5m。防护体系整体结构分为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管立柱(含连接系)、主梁、小车轨道和防电棚五大部分,总体布置情况见铁路防电棚横断面示意图和铁路防电棚纵断面示意图。

防电棚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1 施工准备

跨既有铁路线施工准备工作是一项繁琐且漫长的任务,必须超前谋划、多方协调。另外,由于跨正线铁路施工的“要点”时段和次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施工单位必须准确的计算好成品T梁预制完成时间、运架梁设备拼装和取证时间、单片T梁架设时间、全部T梁架梁开始和结束时间等,确保在“要点”时间内安全、及时的完成架设任务。

1.1.1 与地方政府和村民商定临时用地费及相关补偿费用问题,保证施工期间不受地方政府和村民干扰。

1.1.2 钢管桩、预埋件、槽钢、工字钢、木板、高压绝缘层材料、油毛毡等材料的储备及相应的加工。

1.1.3 与相关部门签订安全监督和施工配合协议,并上缴各类费用。

1.1.4 在进行基础施工前,根据施工单位与长沙铁路供电段的施工协议,要求长沙铁路供电段于2012年3月10日前完成影响防电棚安拆及架梁施工的N041、N044接触网立柱迁移工作。

1.1.5 办理南岳高速公路跨京广铁路施工的安全施工许可证。

1.2 防电棚基础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调查和测量放样,防电棚基础均位于既有线路堑原状土地段,因此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孔径不小于1.2m,孔深不小于2.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桩基采用C30混凝土,单根桩基混凝土用量为2.3方、钢筋用量为79.7kg。挖孔桩基础顶部设预埋件,准备与立柱连接。预埋件由预埋钢板和锚固箍组成,单个预埋件重量为52kg。

1.3 防电棚立柱加工与安装

防电棚立柱采用φ426×6mm钢管立柱,立柱高度为6.48m,2#墩侧钢管立柱采用50T汽车吊进行吊装;1#台侧钢管立柱,由于地形限制无法采用吊机进行吊装,采用人工配合倒链及支架平台进行安装。立柱安装完后,立即采用连接系进行柱间连接,连接系采用[14槽钢和8mm厚连接板拼装而成。

1.4 主梁安装

主梁由HN450型钢组成,单根长度为49m,直接安装于立柱之上,并与立柱采用焊接联接。2#墩侧主梁采用50t汽车吊进行安装,1#台侧钢主梁采用人工配合倒链安装。

1.5 小车轨道安装

防电棚小车轨道采用I14作为轨道,单根长度为49m,直接焊接于主梁之上。安装方法与主梁安装方法相同。

1.6 防电棚安装

防电棚由轨道车及轨道车上部所铺的木板(厚50mm)、高压绝缘层及防水层组成。其中轨道车横向主梁由两根[16组成,纵向主梁由HN450组成。轨道车总计10辆,全部采用吊机安装,安装好之后的轨道车之间采用螺栓联接。安装时严格按照安装设计图纸控制标高,确保梁底至防电棚顶之间的净高控制在0.5m以上。

轨道车安装完成后要确保整体平稳,搭接紧密,且保证完全覆盖京广高压线上方。在轨道车上满铺木板及绝缘板,绝缘板必须能满足高压(27500V)绝缘的要求,进场时需附出场合格证和相关检验报告。防水层采用油毛毡,将油毛毡慢慢铺开,注意不要有起皱、卷起等现象。相邻油毛毡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另外油毡的周边必须固定在防电棚的木板上,以确保在刮风的情况下油毛毡不被风刮起。

2、防电棚拆除

2.1 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拆除防电棚防水层、高压绝缘层和木板。拆除期间,不可随意抛洒。

2.2 解除轨道车之间的连接。

2.3 吊机从路基上桥面,将轨道车从已架设T梁两侧逐台拉出,并吊出施工区域。

2.4 拆除小车轨道及主梁。用吊机将轨道梁及主梁一起吊出施工区域。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推进;科技支撑;企业自律;意识提升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多环节、多层次和多领域的问题,再加上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就显得特别复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政府、产业界、科技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研究背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为此,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启动了“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河南省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课题承担省份之一,结合我省实际,选定小麦和猪肉两类大宗产品,以鹤壁市为综合示范区,按照“从源头到餐桌”的运行链条,就其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河南省在设计课题方案时,按照从“源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本着实际需要和拾遗补缺的原则,设立了11个专题和2个行动。其中“食品安全政府推进行动”是总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单纯的技术应用。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安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导致最终消费食品的不安全。食品安全牵涉到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的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科技行为,更是一种政府行为,需要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推动。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限制,目前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规范管理还非常薄弱。为此,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2 食品安全的主体

2.1 食品安全的复杂性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其属性而言,食品安全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没有安全的生产技术,就不可能生产出安全的食品;没有安全的标准,就不可能界定食品的安全性;没有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就无法确定食品是否安全。众所周知,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有直接的因素,也有间接的因素;有生产、加工、流通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还必须建立起诸如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信用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等。而这些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

2.2 食品安全的主体

借鉴国际经验,技术是食品安全的支撑。但是,食品安全技术又有其特殊性,技术的应用与采纳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经济环境。一般来说,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节约;而食品安全技术不比其他技术,往往是为了使生产出来的食品达到安全标准,需要限定一些投入品的使用,往往让生产者寻求替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技术的选择。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生产者或企业,其追求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认知、市场的认可或其它有效的约束,食品也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高价格的市场均衡,其对食品安全技术的采纳就仅仅成了出于道德上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示范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诸如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信用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等全面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既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环境保障条件,又牵涉到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方的义务、责任和认识。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技术应用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企业和消费者。

2.3 食品安全的模式特征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三大主体。但三者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只有三者达成了共同认知,形成了相同的推动力,食品安全技术才能够得以较好的转化和应用。其中,作为食品管理者的政府部门,必须在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从政策上制定必要的规定和约束,引导、指导和强制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行为。因此,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必须得到政府在制度上的支持和推动。

企业是安全食品的生产者,也是食品安全技术的接受应用者,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食品的安全水平和程度。企业只有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自律制度,规范自身的生产行为,才能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最终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认可,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食品,才能逐步实现优质优价,才有利于引导和加快食品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或生产者才会对食品安全技术产生强的需求动力。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研究,结合鹤壁市示范区的运行情况,课题组研究提出了“技术支撑,政府推动,企业自律,意识提升”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模式特征。

3 政府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法律法规、管理监督水平、生产经营者素质、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政府推进的重点环节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其难点与重点主要是制度建设、公众意识提升、产业组织建设、科技平台与信息平台建设等。

3.1 加强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政府有关部门应着重对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评估,重新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加强对市场准入制度、认证制度、标识制度、追溯制度、承诺制度、企业信用制度、预警制度等研究。实践证明,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再好的技术也很难得以推广和应用。如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上,可以研究开发出符合安全标准的小麦种植生产技术和规程;但如果不从管理上、制度上采取强制性措施,限制禁用品的生产和销售,净化投入品市场,也就不可能确保所产小麦的安全性。

3.2 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生产者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消费者安全消费,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社会公众、农户、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科技培训与道德教育等途径的研究,探索出不同的培训方式与途径,使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都能树立新的观念,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遵照食品安全的原则。

3.3 创新产业组织

在现行的“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课题组重点对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农民

成立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使项目示范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身安全生产行为,这种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3.4 构建科技平台

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与其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科研条件的改善、科研设施的装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食品安全科技工作涉及的学科多、部门多,必须整合科研队伍,加强协作攻关。河南省承担该项课题,共有10余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示范企业参与联合攻关,以项目为纽带,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创新了科研联合工作的理念与机制。

3.5 建设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牵涉到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以及对政府行为的认同。通过对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模式。还建成、开通了河南省食品安全信息网。该网设有信息动态、关键技术、安全预警、国家标准、专家答疑、政策法规等栏目;收集了小麦、生猪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规程、法律法规等,方便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等各类用户的查询和使用。

4 政府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行动

食品安全河南课题是由政府牵头,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和协调,产学研相结合,多单位、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的。项目实施按照“点、线、面”的模式整体推进,主要从源头监控入手布“点”,沿“农田到餐桌”这条“线”,以一定区域为中心,在“面”上进行整体推进。采取的行动与措施主要有:

4.1 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清理评估行动

着重对河南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国家及河南省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措施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初步找出了食品安全交叉管理和管理缺位方面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政策性措施。同时,参照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南省省情,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及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设想,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条例、政策措施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实践基础。

4.2 科技管理行动

为确保课题任务的圆满完成,还起草了《河南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实施管理细则》。该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课题组织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项目验收及成果管理等提出了具体办法。明确了课题实施有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课题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经常召开专题招标会、调度会、协调会、碰头会、技术对接会、半年检查会和年度工作会,及时编发《食品安全》简报,保障了课题实施分工合作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4.3 联合执法行动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涉及农业、畜牧、卫生、工商、环保、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在目前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框架下,以生猪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管为例,监管环节主要包括:养殖场环境、养殖、投入品、防疫、屠宰、储藏、运输、生产加工、包装、标识、销售及消费等诸多环节。通过研究,提出了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下,建立“联合执法行动”长效机制方案。依照相应的标准、法规进行监控、检测和依法行政,形成“从源头到餐桌”的监管链条和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市场(零售店)的“绿色通道”。

4.4 理论研讨行动

示范区是一项工程,社会各界对其认识还不一致。为此,课题组多次邀请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部门,召开理论研讨会。2005年4月24日,针对当时的苏丹红事件,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科院组织召开了河南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理论研讨会,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2005年“3.15”前夕,召开了“河南省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坛的主题是“营造和谐环境,保证食品安全”。2004年还应邀参加了北京“全球食品安全论坛”,提交的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通过举办或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理论研讨会,对食品安全的概念、内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问题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找到了“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问题的成因,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5 宣传教育行动

为了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2004年5月17-22日,省、市联动,在鹤壁市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项目示范区还经常利用板面、挂图、宣传车、散发传单等形式,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向广大村民、居民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知识;利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先后播发领导讲话、示范区建设专题片、企业形象展示、食品安全消费指南等内容268篇(次)。淇县还制作了《科技600秒》电视专题,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有关知识和种植养殖技术规程。

省食品安全课题管理办公室多次策划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05年4月,项目组邀请《河南日报》社记者,深入鹤壁示范区进行全面采访,以记者的视觉、耳闻目睹,专题报道了《种麦养猪,如何远离污染》专稿。2005年春季,“瘦肉精”事件闹得纷纷扬扬,及时邀请《河南商报》的记者,将课题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瘦肉精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宣传报道。《科学时报》2005年8月9日还对河南课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河南日报》上开辟了《专家解读食品安全专栏》,2004-2005年累计发表食品安全知识性文章18篇;《河南农业科学》也开辟了《食品安全》栏目,2005年累计发表文章17篇。同时,还组织专家编写小麦、生猪科普教材7本,养猪科技图书3种(正式出版)、食品安全知识性资料多种,定期、不定期进行科技讲座。示范区达到了户户都有明白卡、家家都有明白人,当地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5 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当前与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5.1 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食品安全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多环节、多因素的风险,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以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为保障。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基础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并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2 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准人制度是在以往对市场主体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市场食品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制度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坚持标准,严格准入,开放市场,强制退出”;其基本思路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标准准入、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

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实施全过程有效控制。目前,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制还有很大难度,政府应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大力引导、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5.3 完善投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资金投入还存在资金总量投入不够、部门资金分散、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与资金投向亟需调整等问题。应该完善管理体制,确定相关部门的预算,并调整投向,提高投资效率。同时,政府应鼓励其他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投入,要在财政与金融上对食品安全进行支持;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在农业开发项目、贷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等。

5.4 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教育与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食品的安全状况。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大学相关专业设置薄弱,政府决策者与行业从业人员也缺乏应有的安全培训,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淡化。而教育、培训在食品安全公众意识提升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引导与示范工作,逐步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提高我国食品信誉。

5.5 提高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

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与其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一是要加大食品安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二是要整合科研力量,建立高效、协调的科技管理与组织机制。三是要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积极探索研究适合我国国情、有效、可行的食品安全技术进步模式。四是“抓龙头、促源头”,完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采用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五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篇10

为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和能力,整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监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精神,结合我市旅游工作实际,市旅游局决定,在全市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星级饭店行业中开展“旅游质量年”活动。为使活动扎实有效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围绕“旅游质量年”活动的工作部署,组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

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狠抓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职业培训、加强从业人员教育为突破口;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社会监督为动力;以游客满意为目标。通过开展服务创优活动,全面提高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经营水平、业务技能、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全力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树立新形象,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旅行社。以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新的《旅行社条例》和国家旅游局新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为重点,以企业诚实守信、规范经营、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规范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素质为抓手,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细微化服务,打造诚信服务品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1)认真组织员工学习新条例、新细则,要求全体员工熟悉、掌握、理解并接受其对旅行社经营、管理、服务所做出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依据新条例、新细则等,制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及岗位工作规范。目前的重点是将新条例、新细则就合同的签订和履约的相关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2)对照新条例、新细则检查、分析自身在企业管理、经营服务、团队运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主动纠正、改变存在的不相符、不合理、不科学的制度和行为,特别是在业务机构设置、劳动用工、业务操作模式方面的做法及其指导方针、思想观念等问题,立足于从思想根源到具体行为等各层次、各方面,规范管理、科学经营、细微服务、诚实守信。

(3)狠抓安全责任制落实,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规范签订租用旅游团队业务用车合同,做到不使用无营运资质、证牌照不全、保险手续不全、车况不佳的车辆,确保游客出行安全;增强游客安全意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4)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突出抓好导游服务这个关键,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推广人性化、细微化、亲情化服务。以热情服务、规范讲解、遵纪守法为重点开展活动,擦亮*旅游窗口。

(5)建立公开合理的薪酬、执业等保障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以基本工资加导游服务费为主体的旅行社专职导游薪酬制度,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导游管理新模式,稳定导游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6)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建立旅游报价体系管理制度,规范签订和严格履行合同。要向社会和游客公开包价旅游的各种自费项目并写入合同、行程表中,保证自费项目行为合法、内容公开、价格合理、选择自主,让旅游消费者享受“阳光价格,透明服务,一次收费,全程旅游”。

(7)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旅行社总经理培训班,提高旅行社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8)继续开展诚信旅游、平安旅游、文明旅游创建和放心消费活动,年终实行旅游质量年活动达标考核和服务优胜排行榜制度。

2、旅游星级饭店。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星级饭店访查规范》行业标准为依据,以旅游星级饭店内审复核为手段,以企业遵守服务标准和强化服务规范为基础,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中心,以提升饭店产品的舒适度和游客的满意度,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类别客人需求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饭店在规范服务基础上,凸现个性化、细微化、亲情化服务特色,打造饭店服务品牌。

(1)认真组织学习“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照标准开展严格细致的自查。对设施设备、服务项目等进行增置和改造时要强调星级饭店的整体性。要强化员工的星级意识,加大软件建设,完善服务与管理评价制度,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

(2)立足岗位,强化培训。制定长期和短期员工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工作投入,继续抓好一线员工的英语达标工作,大力推广普通话。要强化员工业务知识、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星级饭店服务技能。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争先创优等活动。

(3)充分发挥饭店星级检查员作用,建立健全星级饭店复核的内审、互检制度,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明查暗访,服务质量评价符合访查规范。重点抓好服务质量、人员培训、规范经营和饭店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4)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强化安全监控制度,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全年力争做到“无食物中毒、无安全隐患、无人员伤害”。

(5)增强社会责任,认真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和争创“绿色饭店”活动,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减排和能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保护、利用好各类资源不受侵害和浪费。

(6)按照餐饮服务标准,组织开展餐饮服务质量达标活动,使餐饮服务质量有一个明显改观。做到餐饮经营有特色、餐饮供应品种多,菜品创新有成效,就餐环境氛围好。

(7)组织参加国家、省、市旅游饭店技能比赛和美食节活动。

(8)继续开展诚信旅游、平安旅游、文明旅游创建和放心消费活动,年终实行旅游质量年活动达标考核和服务优胜排行榜制度。

三、工作步骤

旅游质量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至6月,为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下发实施意见,对开展旅游质量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市(县)旅游局要根据旅游质量年活动实施意见,针对本地旅游市场上存在的服务质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请将实施方案于6月15日前报市旅游局。各旅游企业在认真组织传达、宣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照新条例、新细则、国家(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和诚信服务规范等,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方案、自查自纠。

第二阶段:7月至9月底前,为调查摸底,明查暗访,集中清理整顿、查处阶段。各旅游企业要通过自查整改,在规范企业经营和员工行为及行业自律的基础上,依据新条例、新细则、国家(行业)标准等,制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及岗位工作规范,自觉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我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各旅游企业开展旅游质量年活动工作的落实情况及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督查,并实施明查暗访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推进旅游质量年活动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新条例、新细则及国家(行业)标准的宣贯落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市整规办、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税务、城管、质监、劳动保障等部门实施监督检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视违法的情节轻重,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对查处行动中发现的典型案例,通过行业内部通报、网上公示和新闻媒体曝光,营造声势,以案释法,教育公众。

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为交流、总结、提高阶段。通过旅游质量年活动,各旅游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诚实守信、规范经营、优质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服务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我局年终将根据旅行社和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质量年活动达标考核和服务优胜排行榜情况,召开行业交流总结大会,表彰优胜单位。11月底,请各市(县)旅游局将旅游质量年工作总结上报我局。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生存的大事,更是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是我市巩固和发展旅游产业地位和优秀旅游城市成果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搞好大型旅游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各市(县)、区旅游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责任制,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旅游行业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宣贯工作,扩大影响,努力形成行业监管抓质量、企业经营重质量、消费者选择看质量、社会监督评质量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2、树立诚信意识,加快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今年我市旅游行业将继续开展“*市诚信旅游示范单位”的达标活动,并参加创建省级放心消费行业试点和诚信品质线路的推广工作,各市(县)、区旅游局要引导、指导所辖的各旅游企业按考评标准积极参与创建达标。要积极推进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和导游人员“诚信信息库”建设,引导诚信旅游企业和诚信旅游示范标兵个人成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主导力量,在“文明与旅游同行”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效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对失信违规经营行为要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

3、实施行业标准化,自觉守法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这是规范旅游企业服务行为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保证,必须字节遵照执行。今年为配合旅游质量年活动,我们还将出台《旅行社散客接待规范》(省级标准)、《旅行社业务广告制作、规范》和《外地旅游企业办事处管理办法》等。旅游企业通过贯彻执行行业标准,自觉守法经营,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序竞争,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各旅游企业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确保企业守法经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行业培训,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服务技能。我局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组织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学好国家和省市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企业开展培训的情况,纳入行业管理和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各旅游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把培训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日程,切实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岗位技能,适时组织不同专业的服务技能比赛,培养一批服务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