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4 00:4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业报告

篇1

关键词:油;基础油;市场;行业现状;趋势;汽车;生产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Chinese Lubricant Industry Report, 2009

GAO Hui1, MA Shuang1, SUN Zhong-lei2

(1.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Dalian 116023, China;

2.Liaoning Branch, PetroChina Kunlun Gas Co.,Ltd, Dalian 116001, China)

Abstract:Global lubricant markets in 2009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overall status of Chinese lubricant industry and the production & marketing status of domestic lubricant a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economy growth mode and new energy development on the lubricant market 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lubricant industry are pointed out. At same ti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lubricating oil; base oil; market; industry status; trend; automobile; production

1 全球油市场回顾

1.1 全球油需求情况概述

2009年,受全球经济的拖累,油需求降至一个谷底,下降幅度超过12%。克莱恩、福斯两家公司分别对2009年油需求量进行了估测。克莱恩认为,2009年全球油需求大约为3295万t左右,较2008年下跌13.7%。福斯公司认为,2009年,全球油需求量发生了12%~13%的下滑,不含船用油全球油需求约为3200万t。其中,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了约17%,美洲市场稍微好一点,下滑了约13%,而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需求则下滑了10%左右。这是自1990年以来全球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前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发生在1991年和2001年,跌幅分别为6%和7%。未来几年,全球油需求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到2013年全球油需求将达到2007年的水平,见图1。另外,由于2009年中国油需求的V型反转提前发生,中国石油油的销量实现180万t,超过全球总需求的5%,一举超过Chevron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油供应商,紧随壳牌、埃克森美孚、BP之后。前三名油销量分别占全球油销量的13%、11%、和8%。排在5、6位的分别是Chevron和中国石化,两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和3.9%。

1.2 原油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基础油价格震荡向上

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全球产生了强烈的通胀预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虽然原油需求在2009年十分低迷,但价格却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WTI原油价格从1月6日的48.58美元/桶增长到12月31日的78.87美元/桶,增长了62.35%,见图2。

基础油价格在2009年3、4月份出现了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开始筑底反弹。基础油150SN价格从3月份的560多美元恢复到750左右,涨幅为30%左右,但纵观全年,整体涨幅不超过10%,见图3,远落后于同期原油价格涨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全球油需求锐减13%左右;②基础油整体产能存在较严重的过剩;③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油供应商都处于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④基础油价格相对原油价格的滞后效应决定基础油价格谷、峰值的出现都将滞后于原油价格。

1.3 油消费重心加速由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美国为-2.4%,日本为-5%,欧元区为-5%,俄罗斯为-8%,巴西为-5%。全球经济主要的增长来自亚洲,中国GDP增长8.7%,印度GDP增长6.5%,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为6.6%。未来2~3年内,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隐患。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依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全球油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继续提速。2009年亚太油需求占全球的比重上升1.5%,达到了36%,北美地区和欧洲分别下降了0.5%和1%,分别占19.5%和25%,另外,中东和非洲占11%,拉丁美洲占9%,见图4。

1.4 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在过去两年中,Ⅰ类基础油日产量由68%降至62%, Ⅱ、Ⅲ类基础油及环烷基础油分别上升了3%、2%和1%,分别达到23%、6%、9%。其中Ⅲ类基础油增速最为显著,增长幅度接近50%,如图5。全球油需求量的锐减、Ⅰ类基础油严重过剩、全球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加速、汽车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等四大因素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预计到2013年年底,Ⅰ类基础油产量将降至50%左右。

2 中国油市场发展状况概述

2.1 2009年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由于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50万辆,出现井喷式增长,促使中国车用油需求增长超过12%,成为驱动中国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同时,由于大部分工业品产量实现了V型反转,煤炭、汽油、煤油、钢铁、水泥、铜、铝、焦炭等多种工业品产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促进了工业用油需求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快速恢复增长。2009年中国油需求量达到603万t,增长率为2.4%,见表1。

2009年汽柴油的产量分别为7194.77万t和14126.79万t,按照“润燃比”1.4%计算,2009年发动机油的消耗量约为298.50万t。按照齿轮油等辅助用油需求与发动机油需求之比为1:8计算,则其他车用油需求约为37.31万t。两者合计约为335.81万t,占总需求的55.69%。其中汽油机油消费量突破100万t,约占车用油需求的三分之一,见图6。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斩获180万t销量和130万t销量,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国石油以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中国油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上升一位,成为全球四大油供应商之一。中国石化油销量较2008年增长10.5%,达到130万t,其中包装油终端比重达到68%,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国际公司中壳牌(含壳牌统一)市场占有率接近10%,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国际公司。美孚以超过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BP嘉实多(含东风嘉实多)、福斯、道达尔&Elf、加德士等几家国际公司的产销量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地方品牌中玉柴油公司全年产销量超过5万t,未来5年该公司产能将扩展到15万t。 “潍柴动力”、“东风嘉实多”也正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油品牌,拓展汽车售后服务市场。2009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品牌如龙蟠、奥吉娜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见图7。

2.2 基础油的生产与供给分析

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产能合计为500万t左右,中海油近两年基础油产能增长较为迅速,随着新项目的相继投产,其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向市场供给基础油共265万t,中国石油供给170万t,中国石化供给95万t。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和非标油、再生油产量约120万t。三者合计约为385万t,见表2。

进口基础油数量约为185万t, 同比激增35%(见表3),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进口基础油主要来源分别为新加坡、日韩、俄罗斯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其中新加坡、日韩占据绝对主导,占总量的80%以上。展望2010年,两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将更加明显:总需求中进口基础油占三分之一;国内基础油产量中海油及地方品牌占三分之一。

2010年,中国基础油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中国石油方面,克拉玛依炼厂改造已经完成,产能从40万t增加到60万t。另外,大连30万t的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及抚顺石化扩产改造新增30万t项目都已经进入可研阶段,如果两个项目进展顺利有望在2010年开始建设。Ⅱ\Ⅲ类基础油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中国石油将分别关闭锦西、玉门、独山子各自20万tⅠ类基础油产能。中海油方面,惠州50万t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已经进入可研阶段。

2.3 两大集团在细分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市场营销工作有序进行

2009年,中国石油油公司针对航空航天、钢铁冶金、采矿、炼化、石油、电力、泵阀及气输送应用、电子及微电、高温应用、金属加工业、轴承应用、汽车运输业等12大行业推出了全面解决方案,旨在服务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中国石油与以上12大行业的很多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后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用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车用油方面,中国石油继续深化与陕汽、重汽、一汽、东风等公司的合作,同时与长安铃木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装车用油量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船用油方面,继2008年昆仑签约马士基之后,昆仑又获得世界著名船用发动机OEM――“曼”公司的技术认证,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公司,第一家为美孚油公司。中国石化油公司整体思路与中国石油较为类似,在重点与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提出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口号。

3 中国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博弈焦点,未来快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低碳技术包括生产领域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也包括下游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这给中国中高端油的增长提供的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场低碳经济革命过程中,石化行业的加速升级将带动油基础油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同时,中高端油市场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对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高性能产品将是大有裨益的。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过去很多年,由于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无序竞争状态,使很多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市场。中国经济快速转型让很多企业的技术出现断档,不得不再次大规模的引进外来技术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过去的经验看,一旦某一行业较为普遍的引进外来技术,将导致其配套体系全盘引进外资技术提供方的配套体系,从而使民族品牌难以染指这一高端、高利润的空间市场,这是摆在民族油品牌面前的一个主要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民族油品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创新,使自身产品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外资配套供应商的油品质量;第二,积极做好国内外相关设备、机器标准的认证工作,使自身产品符合引进设备与机器用油要求;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前在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 新能源用油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连续5年增幅超过100%,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108 kW,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107 kW,风电装机接近1.5×108 kW,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107 k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107 kW,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30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带给油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传输新能源发的电,需要对传统电网进行系统改造,从此使电力行业相关用油需求出现持续的快速增长;②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各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将需要消耗工业油;③新能源基地建设施工带来工程机械用油需求(仅酒泉风电基地工程总投资就达到1200亿元);④新能源发电设备的装机用油,如风电的齿轮箱油等;⑤风能等发电基地的售后服务用油。新能源爆炸式增长对油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否在短期内满足这些要求将成为油企业能否分享新能源用油需求爆炸性增长这一巨大蛋糕的关键。另外,油企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也是影响其获得市场份额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车用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2009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超越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和52.9%;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和28.4%。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2月份分别实现同比增幅143%和46.25%。累计实现销量287万辆,几乎是美国同期汽车销量148万辆的两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增长期。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车用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将是油市场较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当然,在汽车行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内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这不仅表现在汽油机油高端市场被国际公司牢牢掌控,渠道及终端拓展依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随着商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排放法规的日益苛刻,国内商用车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合资时代。2009年7月初,中国最主要的大型发动机供应商“潍柴动力”与德国“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加速促成了重卡领域的领导者“中国重汽”走向合资之路。一个月后,德国MAN收购了“中国重汽”25%股权,未来,中国重汽将大范围的采用该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同期,一汽、福田、江淮、陕汽、东风等商用车制造商也开始加速了合资进程,具体合资情况见表4。从中国乘用车的经验看,合资直接导致的后果将是合资公司全盘采用外资一方技术与标准,配套体系全面采用外资一方原有配套体系。对于民族油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民族品牌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储备下一代商用车油所需的油的生产能力,加速开发超长换油里程的商用车油;②加强与商用车企业的沟通,针对下一代商用车技术标准、对油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研发满足其需求的产品;③提前通过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相关认证与标准审核。

3.4 基础油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

2009年,中国车用油增长幅度超过10%。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国内车用油较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延续。这形成了对Ⅱ、Ⅲ类基础油的强力拉动,而从国内的产能分布看,Ⅰ类基础油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Ⅱ、Ⅲ类基础油相对短缺(见图10),短期内这种矛盾将难以解决。基础油结构性矛盾将产生以下问题:①各种油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但受制于资源状况,民族品牌的产品升级速度将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从而错失很多市场机会;②进口基础油数量激增,2009年进口基础油比例已经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与2008年比较同比增长35%。这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加剧了恶性竞争。

3.5 加油站、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车用油的销售渠道中售价从高到低依次为:4S店(含特约维修站)、汽车连锁养护中心、社会修理厂、油商店、加油站、汽配城、互联网(B2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成熟车主开始选择加油站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选择加油站渠道原因是这一渠道可以为他们带来低价与品质保证。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选择加油站渠道的消费者数量将出现进一步的增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渠道是互联网渠道,这一渠道无店面展示成本费用,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完善,其低成本竞争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09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62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未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环境、网购人数的增加及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美孚、壳牌、BP嘉实多、昆仑、长城等品牌都开始有意识的拓展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面对这一全新的渠道的拓展,对每个品牌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将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信赖。

篇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分商品类别看,化妆品类增长17.2%。同时,百度搜索指数发现,2009年上半年化妆品行业指数走势出现上升,2009上半年搜索指数明显高于2008年搜索指数,搜索指数提升10.7%。

品牌地区属性——2009年上半年,国产品牌关注度提升

随着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风”再次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世界。中医美容、中草药概念逐渐成为各大日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机会点。与2008年比较发现,2009年上半年进口(合资)品牌总体关注度略有下降,国产品牌关注度16.30%。

品牌等级——高档、天然化妆品关注度提升,网民的美容护肤要求不断提升

2009年上半年,网民对大众品牌关注度略有下降,占比为52.85%;而对高档及天然/活性品牌关注度出现提升,高档化妆品整体关注度21.71%,提升1.3个百分点,天然/活性化妆则提升2.03个百分点,达到15.20%。关注高档和天然/活性化妆品的网民逐渐变多,说明网民自身对美容护肤的要求不断提升。

品牌类型——护肤品关注度出现下降,彩妆品关注度提升近5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2009年上半年年网民对护肤品的关注度仍远高于其它品类,整体关注度占比为68.91%;而彩妆品关注度在2009上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关注度达到21.71%。

篇3

中国消费者市场继续“双速前行”

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市场正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前行。线上零售商正全力把握由渠道发展带来的广阔商机。2015年,线上零售额增幅高达36.5%,而实体渠道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尽管传统渠道和大型零售业态依然在试图扭转低迷的销售表现,但线下快消品的零售额在2015年仅实现了2.6%的同比增长,2016年上半年更是放缓至1.5%,且销量呈现负增长。便利店是线下唯一的增长亮点,但同样面临如何把控高速增长同时维持利润的挑战。

自2014年底以来,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包装食品与饮料、家庭与个人护理品类呈现了不同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城镇地区快消品零售额与2015同期相比增长3%,销量下降0.2%,平均售价上涨3.3%。

我们连续12次定期对四万个中国家庭购物行为进行研究,获得了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和零售趋势的深度洞察。我们为每户样本家庭配备了条码扫描仪,即时收集消费者的实际购物记录,而非仅仅通过他们口头描述来记录购物行为。这种独特的调研方法为我们清晰展示了消费者在26个快消品类的购买行为。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品类的表现可以了解双速前行的现状。尽管中国经济不景气,但个人护理用品,如洗发水和牙膏,在2016上半年有所反弹,增幅达到9%。这主要来源于超过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售价的涨幅,我们称之为“高端化”现象。而家庭护理用品,例如厨房清洁用品,则一直保持了较高的销量增长,在2016年上半年销量增长2.9%,对比2015年同期的2.3%。但其平均售价仅上涨了0.8%,低于通货膨胀率,我们称此现象为“大众化”。

在销量下滑和价格增长缓慢的形势下,快速消费品的整体增长率约为3%。

诸多包装食品和饮料品类则面临着业绩下滑。饮料销售额增长从2015年的5.6%放缓到2016年上半年的3.2%,并且连续三年在销量上呈现负增长。饮料的平均售价在2016年上半年仅增长了3.3%,而2015年的增长率为6.2%。这些趋势部分是受中国政府以服务业为主导、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政策的影响。制造业正逐渐向越南和孟加拉等低工资的国家进行转移,传统上以蓝领为主要客群的品类销售额下滑明显。这群消费者在消费支出上也更为谨慎。尽管2016年上半年大多数饮料产品呈现负增长,但包装水品类则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包装水价格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所有消费者,而不仅仅只是富裕人群的诉求。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中产阶级更愿意为健康护理及其他高端消费品买单。这是个人护理和酸奶等品类表现出相对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的是2016年上半年,口香糖和糖果品类遭遇了两位数的负增长。

电商及便利店增长强劲,超市面临增速放慢,而大卖场的销量甚至开始下滑。

不同零售形态的不同轨迹

在零售业态里,快速消费品的双速增长同样明显。电商及便利店增长强劲;超市则面临增速放慢,而大卖场的销量甚至开始下滑,传统杂货店、大卖场、超市、小超市依然不见起色。

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增长率分别为-10.4%和-0.2%,超市、小超市增速放缓至4%。便利店等小型零售商、家乐福Easy便利等新兴零售业态以及类似于屈臣氏的专卖店驱动了2015年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增长。虽然大型商超渠道整体疲软,大润发和永辉2015年的增长仍然分别达到12%和14%,但其增长主要来源于门店扩张。所有大商超的同店销售额增速持续下降、客流量减少,单次购买量也停滞不前。

传统大卖场以及超市、小超市的萎靡不振与便利店的稳健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便利店在2015年实现了超过13%的增长,几乎是2014年增速的两倍。虽然便利店渠道规模仍然较小,且相当一部分增长来源于新门店的扩张,却是整个中国零售业态值得持续关注的切片。随着中国日益城镇化,更加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上购物的补充。除此之外,便利店还作为新兴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账单支付、票务以及其他创新,例如网购自提等。京东、天猫及其他电商平台目前正与便利店进行合作,以便利店作为提货点来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服务从而实现双赢。提货服务不仅利用了便利店庞大的门店网络优势,为天猫等电商减少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负担,同时也为便利店带来了额外客流量。

然而便利店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定平衡网点扩张同时维持利润的策略。便利店会是线下零售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一渠道也会因投资继续增长与发展。例如北京的全时便利店,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实现成倍的迅速扩张。

排名前十的便利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全国性高端品牌,如全家和7-11便利店,另一种则为区域性大众品牌,如美宜佳、天福。这两种类型的便利店采用不同的扩张与零售策略。7-11和全家便利店采用“高门槛”模式,要求较高的加盟费和保证金,并在店面装修、进货补货、产品定价、陈列和促销活动方面严格实行统一标准。其店面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标消费群体为城市、商业中心或地铁站附近的白领消费者,注重食品和饮料出售,包括日益流行的即食产品。

区域性大众品牌如美宜佳、天福则采用相对轻量级的特许经营模式。其加盟商开店所需的投资明显低于全国性品牌,店面相对较小且集中于住宅区。它们的特点是更注重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两种类型的便利店有诸多不同之处,但都取得了成功。

在排名前十的便利店中,只有全家以及7-11在全国一线城市实现了覆盖,其他便利店则主要在本地或特定区域内占有优势。其中,美宜佳和全家增长速度最快,年增长率在15%到20%之间。他们不断扩张新店,并从快客和好德等竞争对手那里赢得市场份额。由于一线城市激烈的竞争与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快客和好德在2015年都关闭了部分门店。

电商不可阻拦之势

中国便利店发展迅速,但电商渠道的增长则更令人惊叹。线上快消品销售额2015年增长高达36.5%,高速增长的同时线上零售市场也在持续整合。排名前十位的电商快速消费品的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55%增加到2015年的64%,其中前四大电商的网上消费支出份额高达55%。淘宝、天猫和京东仍然牢牢把控着中国电商市场,而京东收购一号店之后将有望和天猫势均力敌。与此同时,不少小电商公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例如美妆平台聚美优品在2013到2015年间每年以6倍速度增长,其竞争者乐蜂网在同期也达到245%的年平均增长率。

线上快速消费品的销售增长来源值得一提。研究显示,线上零售正缓慢蚕食线下零售。2013年,60%的线上零售额增长为自然增长,而2015年,线上零售额的自然增长率为53%,47%的增长来自于线下渠道转换。

线上快速消费品的强劲增长主要源自于销量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线上销量增长了69%,即网购者购买更多的产品,更频繁地访问购物网站,并在线上购买更多的品类。销量的增长甚至抵消了平均售价的下降。

平均售价下降是线上购物品类多样化的必然结果。正如我们在《在“新常态”下赢得中国购物者―201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中所述,最先在线上取得较高渗透率的品类以每公斤或每件单品计价的平均售价较高。随着消费者在线上越来越多地购买如酸奶、饼干、牛奶和洗发水等平均价格较低的品类,线上购物的平均售价被拉低。如酸奶,衣物柔顺剂等品类在2013到201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7%,相比之下,如婴儿纸尿片、婴儿配方奶粉和护肤品等平均售价较高的品类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5%。

中国消费者在线上购买更多品类的同时,也不断转向线上购买进口产品。数据显示,进口快速消费品在线上购买的可能性比线下高四倍。大约三分之二的线上零售为进口产品和促销产品,这是线下进口产品和促销产品市场份额的两倍。对中国的零售商而言,促销这一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研究发现,2015年间40%的线上快消品是在促销期间售出的,而线下渠道的促销销量占比只有19%。

双11现象

每年11月,整个零售界都会将目光投向中国和其最受欢迎的促销节日:11月11日光棍节。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线上促销活动。2016年,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就在双11购物节当天取得了178亿美元的销售额,较2015年增长24%。移动端的购买不可思议地贡献了82%的销售额。来自235个国家的用户参与了此次购物节,海外购比2015年上升60%。我们对双11线上促销活动的销售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发现了几大重要趋势。双11活动能够帮助线上渗透率较低的品类,如牙刷和洗发水品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图所示,双11期间牙刷的销售额增长了163%,洗发水的销售额则提升了103%。线上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品类增长则较为缓和,婴儿配方奶粉的销售在双11期间仅增长了19%。

双11促销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在短期内将一些线下购买转化为线上购买。三种类型的购物者拉动了消费总支出的增长:现有网购客户在双11促销期间购买更多,尤其是衣物洗涤剂、面巾纸和婴儿配方奶粉等品类;将购买需求推迟到双11促销期间进行购买的网购客户;被线上促销活动吸引开始购买新品类的网购客户,比如在线上购买衣物柔顺剂、洗发水和饼干品类。

我们比较了双11活动开始前四周,双11活动开始前48周和包括双11活动的四周的总销售支出额,发现那些购买更多的老网购用户仅贡献了28%的增长,其余76%的增长都来自于所谓“新增”的网购用户。

“新增”的线上购物者分为两种类型。大约有38%的消费者在过去的12个月内从未在线上进行过购物,这部分购物者经过双11活动的转化,增加了该品类线上渗透率,并带来了实际的线上零售增长。相比之下,另外约有62%的消费者在2015年曾有过线上购买行为,只是在双11开始前的四周未进行线上购买。他们可能是为了等到双11促销期间再购买,也可能是仅购买一些不需要经常重复购买的品类。双11促销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在短期内将一些线下购买转化为线上购买。这种现象在一些线上渗透率高的品类上最为显著,例如婴儿纸尿片的线上销量份额在2015年双11期间一度达到55%,之后又回落到45%的正常范围。

从分析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之前所提到的饼干、衣物柔顺剂和洗发水等品类,绝大部分销售支出的增长来源于首次在线上购买该品类的消费者。因此线上促销活动可以帮助该品类获得新的消费者。

双11活动不仅仅是打折促销,它同时也提升了如卫生护理用品、牙刷等品类的平均售价。无论什么品类,促销活动中显现出高端化的趋势并不常见,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更多的进口商品在双11活动期间被推广和销售。例如,进口卫生护理用品和牙刷在双11期间销售份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卫生纸和面巾纸品类的领导品牌维达,利用双11活动对其高端产品进行推广,进一步迎合了双11活动的高端化趋势。

中国的双11网络购物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快速消费品公司和电商的目光,也是推动线上零售和了解线上市场的绝佳契机。

对零售商的启示

我们在去年的报告中提到,大型零售商要在中国取得成功,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以本地或局部区域为重;缩小门店布局,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调整门店形态,引入类似便利店的小型业态;实施O2O策略,让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门店提货,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大型零售商的业务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

目前大型零售商业绩持续下滑,其新增营业额主要来自于门店扩张而非单店增长,而线上购物的不断发展,将会继续加剧大型零售商业绩的下滑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在线上购买快速消费品和其他产品,零售商需要缩减店铺面积来应对这一趋势。

此外,国际零售商在其他国家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线上零售业利润有限。消费者并不完全承担到店取货或是配送的成本。对大型零售商来说,削减成本和简化流程就显得愈发重要。一般来说,零售商可以通过向供应商施加压力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在中国,供应商通常比零售商更加强势。这就需要零售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一些零售商已经开始采取这种策略。

篇4

一、中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概况

(一)数量

从现有公开的信息来看,自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首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中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进入到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二)主体

截至2011年8月10日,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我们搜集到由国内11个行业协会或组织的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19份。具体如下:

二、中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

本研究在对所搜集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不同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中国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及行业社会责任推进状况。

(一)报告的共性分析

依据“金蜜蜂行业报告评估系统”,我们从结构完整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创新性、内容实质性6个维度对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系统分析。

在选取样本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当行业多份报告时选取最新报告;第二,当行业只一份报告时,选取该报告。根据此原则纳入本次研究的样本共有9份。

1 结构完整性 在结构完整性方面覆盖率较高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结构完整性所涉及的指标中,80%以上的报告涵盖了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内容,70%以上的报告能够对行业概况、行业社会责任规划等相关内容进行披露,60%以上的报告介绍了报告的基本参数,半数以上的报告对行业社会责任的推进与管理进行了描述。从披露的指标内容看,覆盖率较高的指标多属于报告的基本信息。这表明,多数报告能够对行业概况、行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参数等信息进行描述,结构比较完整。但披露内容还不够全面,例如高管声明等内容只有少数报告作了披露。

2 报告可信性、可读性、绩效可比性和创新性

对于报告的可信性、可读性、绩效可比性和报告创新性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一是报告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普遍采用了比较中立、客观的表达,且多数报告披露了利益相关方的评价,其中三分之二的报告含有负面信息的披露。二是报告体现出较高的可读性,绝大多数报告能做到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色彩搭配处理较好,并采用合理的页面布局。三是报告呈现出一定的绩效可比性,多数报告都有跨年度的绩效数据。四是报告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多数报告体现的责任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且体现出一定的行业特色。

总体来看,大部分报告能够客观地反映行业社会责任绩效,并采用比较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以方便阅读。但是,报告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报告可信性方面,只有少量报告有专家点评或第三方审验;在报告创新性方面,报告的结构和形式还有待更好地体现行业特色。

3 报告的实质性

利益相关方的识别

下图是行业报告识别出利益相关方的情况:

由图4可以看出,所有评估的报告均将社区作为利益相关方,70%以上的报告识别出了员工、客户、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60%以上的报告显示出行业重视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与此相对应,仅有少数报告识别出了协会会员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因此,行业应依照自身特点全面识别自己的利益相关方。

针对各利益相关方披露的议题各利益相关方议题披露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对于员工方面,半数以上报告包含了为员工依法参与社会保障以及缴纳费用等内容。对于客户,60%以上的报告介绍了为客户提品或服务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质量信息。在环境责任方面,近80%的报告披露了行业在运营中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垃圾和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半数以上的行业重视对资源、废弃物品的再利用。在社区方面,绝大多数行业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为社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者服务,帮助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行业方面,大多数行业协会能够参与行业标准或规范的制定,积极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媒体,70%以上的行业重视媒体监督和媒体评价,半数以上的行业能够主动向媒体披露信息。

从总体来看,多数报告能够披露对员工、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披露内容不够全面,这表现在:披露内容大多属于必尽责任和应尽责任范畴,并且还不够系统,如员工工资支付情况、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等指标披露非常少;只有较少的报告对愿尽责任指标进行披露,例如对困难员工提供帮助、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等。因此,报告有待进一步加大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责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行业全面、深入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报告个性分析

本部分对多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总结不同年份报告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的特点及变动情况;对首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报告信息披露特点和程度。

1 对多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舌勺分析

目前,国内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社会责任报告属于多年,时间分别为2007年至2011年、2008年至2011年、2009年至2010年,均为连续,报告数量分别为5份、4份和2份。下表对这三个行业不同年份的报告从内容、形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总体上看,多次的报告在内容、形式及结构上都有持续改善,具体表现为:其一,内容越来越丰富,能较好地反映推动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实践;其二,表达方式丰富,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其三,结构相对稳定,具有较好的延续性。

2 对首次饷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

除上述三个行业了多份社会责任报告外,其它行业均只了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在信息披露方面体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例如,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企业重视生产安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公益事业。中国饮料业企业则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协会制定了多种行业标准以规范产品生产;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企业注重推广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企业也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为贫困社区捐款捐物。 由于医疗机构性质相对复杂,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大多还处于模糊状态,但医疗机构一直热衷于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对社区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也包含一些地方行业协会的报告。例如,2011年广东房地产协会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房地产业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河,报告对协会自身、行业产品质量和行业参与社会公益等信息做了披露。但由于是首份报告,报告披露的信息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总之,首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披露了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及绩效,但普遍存在披露信息相对集中、结构条理性较差等问题。相信这会随着机构对社会责任认识不断清晰和社会责任实践的全面开展而逐渐得到完善。

三、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1 总体上处于先导位置

虽然中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起步时间不长,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也不多,但从各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来看,中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先导位置。从我们初步掌握的文献来看,国际上除了钢铁行业协会等少数国际行业组织了行业报告外,各国内部的行业协会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还很少。

2 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言,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更具挑战的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规范,目前国内仅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中涉及到了行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方法和指导;同时,行业组织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案例也比较少。国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报告数量少;报告披露内容不够全面,部分报告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报告水平参差不齐。连续多年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信息相对全面,其结构和内容也都在不断完善;而首次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信息相对比较集中,部分报告结构还有待改善。

3 结构较为完整,表达方式人性化

总体来看,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结构比较完整,表达方式也比较人性化。在结构方面,大多数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涵盖行业概况、报告参数、行业社会责任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对行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能够作比较系统的介绍。在报告的表现形式方面,大部分报告能够做到图文并茂,运用图片、表格等方式使信息表达更加直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 实质性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数报告识别出了员工、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并披露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实践信息,但披露内容仍不够全面。一是对于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不够全面,只有少数报告识别出会员是协会的利益相关方,二是披露的信息基本属于必尽责任和应尽责任范畴,对于愿尽责任披露的内容较少。

(二)建议

1 加强对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舌勺认识。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行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工具,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在行业内,应着力引领并督促业内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行业外,激励其它行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实践信息。在国内,多方推动各行业社会责任发展;在国际上,促进行业品牌建设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加强探索和交流。各行业协会加强探索与交流,在行业内,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总结行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及实践成效;在行业间,加强与其他协会或组织的交流,借鉴其他协会或企业的较为出色的社会责任报告,从形式上不断创新,从结构上不断改进。

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食品行业;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正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不断加强,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创新。2006年国家电网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出,开启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新篇章,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可和接受。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和市场的主体,社会性质和经济性质就决定了其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和管理战略,更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食品行业,由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便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然而近些年来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人们对其失望和惊叹。因此,拥有明确、合理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对食品行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1、披露消极化

根据国内CSR在《价值发现之旅2010-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针对国内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行业CSR报告数量少,质量不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足。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披露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从未报告。据资料显示,2011年来自食品行业报告18份,占食品行业仅20%。其中,大部分是酒类企业,占披露部分的56%。①由此可见,食品企业并不是很积极的对待社会责任报告。

2、形式模式化

已经的报告,多数也流于形式。以2008-2010年双汇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企业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几乎均是依照通用社会责任报告复制得出。对于食品类行业来说,其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只是硬性的套用模式对外报出。

3、内容虚夸化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对外宣传业绩的工具。涉及行业比较敏感和实质的内容不加以阐述,比如:食品添加剂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在已评估的食品行业报告中,没有报告专门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进行说明,部分报告中提到遵守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但未作进一步解释;在企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企业采取回避政策,不在报告中提及。因此,在内容上,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缺乏实质性,不能发挥社会责任报告真正的作用。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构建

食品行业是关乎民生大计的行业,该行业生产产品的好坏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以保障高质量产品为中心,以保证相关者利益和高环境效益为两翼,以获得更大利润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驱动力,使得企业更好的该报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笔者以这一原则进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利益相关者、产品质量、环境效益、报告后记。体系概况,如图一。

1、报告前言

该部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发展及企业报告情况的一些介绍以及企业成立的专项社会责任报告的部门。

(1)企业介绍。企业名称、所有权性质及总部所在地;主要产品及服务;企业运营地域及运营架构、规模、治理结构、董事会结构。

(2)报告规范。该部分主要介绍报告可靠性保证、组织范围、时间范围、报告周期、数据说明、参考标准,以及解答报告及内容方面问题的联系人。

(3)高管致辞。高管应该对企业与社会责任报告关系作出声明,并对企业年度社会责任工作作出总结。

(4)关键绩效表。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工作绩效比较表;关键绩效数据表;报告期内公司荣誉表。

(5)专业部门。说明该部门由哪些部门参与或组成,可以是企业临时的部门也可以是长期的部门,他们主要负责调查信息,制定框架,撰写报告。

2、利益相关者报告

(1)投资者责任报告

对股东的责任。股东是企业主要的投资者,他们在利益相关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更加关注从企业获得的收益。企业要给股东合理的回报,使股东对企业的运作满意、对资金的使用放心,保证股东的资本保值增值,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增强企业的融资竞争优势。此外,企业对股东负责,还应及时向股东提供真实的投资和经营信息和财务状况,通过公司的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市盈率等情况证明企业所具有的良好的成长性、收益性、安全性。

对债权人的责任。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负债通常占有较大的份额,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组织是否有可靠的信誉,有足够的获利能力偿还债务,因为他们不能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作行为,同时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对债权人的损害有时比对股东的损害还要大,债权人需要承受比股东更大的财务风险。由于债权人只能通过合同形式来约束企业不利于债务偿还的行为,对财务责任进行界定。因此,公司经营状况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双方享受权利及履行义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等各方面的信息。

(2)供应商责任报告

供货商是企业供应链上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这里将企业自身产业链中供应部分视为单独的个体,因此供应商分为:内部和外部。

首先对外部供应商。就整合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来共同开拓市场方面来看,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是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必然途径。通过实行供应链管理,缩短存货周转天数,优化库存管理能力,能够直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利润,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供应商在选择客户时会对企业进行评价,以确保自身利益。其次对内部供应商。内部供应属于企业的一个部分,但又是一个单独个体。该部分位于企业整个部分的上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应提供财务数据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一方面提升自身信誉,吸引最优供应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供应商更加了解企业需求,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员工责任报告

员工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所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员工的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员工为企业服务,也期望从企业得到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对待员工管理上,应披露有关员工的待遇的相关指标如:职工劳动率、职工薪酬支付率、职工安全事故率、职工人均教育费等。

(4)消费者责任报告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最终被消费者消费,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盈利,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这不仅仅是为了利润,更是承担了一份责任。因此,在报告中企业应当明确的指出如何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优质,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双赢。

3、产品质量报告

企业是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组织,食品企业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对

(1)合格率

合格率是企业合格产品数量与全部产品数量之比。它是一个动态指标,直接反应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也是消费者容易理解和关注的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将一年度里产品的合格率对外公布。

(2)消费者满意度

该项主要是反映了企业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程度,产品真正的使用价值。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会不断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增加销售量,获得高利润。该项指标的获取需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接触消费者,实现两者的双互动。

(3)产品售后保障体系

该部分应该阐述企业售后保障体系如何,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才能保证消费者利益。企业在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时,是否可以及时的启动该保障功能,带来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

4、环境效益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最初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近些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环境效益方面的报告还是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对于食品行业,其环境效益不像制造业那么的明显,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会造成污染。

绿色营销。食品行业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还夹杂着包装、销售方式等因素,在这方面企业应当报告其产品自身成本和其他因素成本的比率。该比率不仅说明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也说明了企业是否合理的利用资源。此外,企业应该披露应有的排污系统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

5、报告后记

(1)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后续处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对以后社会责任报告有一定的规划;另一方面要汲取专家及读者的反馈意见,作出反馈表,以便以后编写报表参考。

(2)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责任报告不应该成为企业宣传的工具。企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完美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差错,例如: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个大餐馆的“地沟油”事件。面对这样的负面事件,企业应该正面的接受和积极的处理,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应该加以披露。首先,披露负面事件能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认识到薄弱环节或松懈环节;其次,能够反映出企业是如何对待出现的问题,传递给利益相关者是否可信的信号。

三、结论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是以通用体系为基础,结合该行业的特点,融合了社会关注度而建立的。它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为该行业报告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标准,从而使得报告更加具有实用性;也会引导食品类行业更加积极的对待社会责任报告,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由于该体系没有应用数据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使用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然而,要想使企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更好的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仅仅有报告体系还是不够的,这只是一个中性的措施。要想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一方面需要硬性措施: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积极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需要软性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社会责任,使得企业自主认识到企业性质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注释:

①来自http:///stock/#query=EQA_464_801120&DataType=HS_RANK&sort

=PERCENT&order=desc&count=24&page=0数据,并进行统计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Gray R.H.,Kouhy R.,Lavers S.Corporate social and environment report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K disclosure[J].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Journal,1995,VoL.8(2):47-77.

[2]Brummer S.,Pavelin S.Voluntary social disclosures by large UK companies[J].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04,VoL.13(2):86-89.

[3]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

[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Z].2006,9.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Z].2008,5.

[6]陈晶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中国网络电视,http:///20110729/103955.shtml.

注:本研究系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基于企业家职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BJ09-19)资助。

作者简介:

篇6

2010年1~2月,我国汽车行业景气状况依然持续,产销维持高位运行;利润指标处于多年来最好水平;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汽车价格稳中微升;预计今年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仍将维持在较好水平,同比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仍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一、行业景气持续,产销维持高位运行

1.单月产销量维持在百万以上水平

2010年2月,尽管受到春节长假影响,企业有效工作日减少,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百万辆规模,且同比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1~2 月,累计销量超过280万辆,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同比增速均超过70%。

2月,汽车生产120.61万辆,环比下降25.30%,同比增长49.13%;销售121.15万辆,环比下降27.20%,同比增长46.25%。在汽车主要品种中,乘用车生产91.94万辆,环比下降26.09%,同比增长55.46%;销售94.29万辆,环比下降28.35%,同比增长55.25%。商用车生产28.67万辆,环比下降 22.68%,同比增长31.92%;销售26.86万辆,环比下降 22.87%,同比增长 21.50%。

1~2月,汽车产销282.10万辆和287.57万辆,同比增长92.40%和83.78%。乘用车产销216.33万辆和 225.89万辆,同比增长93.78%和85.46%;商用车产销65.77万辆和61.68万辆,同比增长88.02%和 77.87%。

2.乘用车市场相对稳定,商用车持续旺销

2010年2月,乘用车市场受春节长假影响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但依旧超过九十万辆,市场表现总体平稳。1~2月,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2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85%,高于历年同期水平。

2月,乘用车共销售94.29万辆,环比下降 28.35%,同比增长55.25%。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环比下降比较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车各品种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更快。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62.31万辆,环比下降33.02%,同比增长45.88%;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52万辆,环比下降35.64%,同比增长72.2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7.03 万辆,环比下降25.47%,同比增长1.2倍;交叉型乘用车销售22.43万辆,环比下降11.05%,同比增长 67.51%。

1~2月,乘用车销售225.89万辆,同比增长85.46%。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55.33万辆,同比增长79.31%;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6.43万辆,同比增长1.4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6.47万辆,同比增长1.7倍;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7.66万辆,同比增长81.03%。

商用车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旺销。2010年1~2月,客车产销4.53万辆和5.02万辆,同比增长 64.20%和 62.68%;货车产销42.81万辆和 39.73万辆,同比增长62.89%和53.58%;半挂牵引车产销5.85万辆和6.04万辆,同比增长15倍和9倍;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0.99万辆和0.98万辆,同比增长33.67%和 34.14%;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11.59万辆和9.91万辆,同比增长1.4倍和1.3倍。

3.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

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7.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0.63%,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8.62 万辆、10.66万辆、8.79万辆、6.11万辆和2.37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76%、11.30%、9.32%、6.48%和2.51%。

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0.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2.45%,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5.59万辆、10.45万辆、8.49万辆、5.19万辆和2.3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02%、16.77%、13.62%、8.34%和 3.80%。

1~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112.4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80%,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43.66万辆、26.28万辆、21.57万辆、15.82万辆和6.0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19.33%、11.63%、9.55%、7.00%和 2.69%。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52.5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3.81%,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36.70万辆、25.76万辆、20.65万辆、13.63万辆和6.0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3.63%、16.58%、13.29%、8.78%和 3.91%,其中自主品牌、美系和法系车市场占有率比2009年底有所提高,其余均低于 2009年年底水平。

二、利润指标处于多年来最好水平

2010年前2月,在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持续鼓励下,汽车行业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居民消费升级使得行业增长获得持续推动力,行业利润同比大增,企业效益处于近年来最好水平。

2009年1~2月,汽车行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5607亿元,同比增长90.05%,利润总额实现478亿元,同比剧增410.2%,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 67.87%。

从利润指标的趋势变化来看,去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总额都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010年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发展态势,国家对汽车行业继续实行的优惠政策,带动了汽车行业产销快速增长,前两个月在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和上年基数较低的共同影响下,各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

我们认为,汽车作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产品,未来受市场需求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强,行业发展环境处于非常有利的时期,预计今年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仍将维持在较好水平,同比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

三、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2010年1~2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39.85亿美元,同比增长81.74%,其中进口金额7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金额66.54亿美元,同比增长52.57%,从目前情况来看,出口回升态势已经确立,预计近期进出口仍将大幅度改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国外汽车厂商生产逐步恢复,销量上升加上补库存需求将带动我国汽车部件出口快速增加。

从2月份单月指标来看,汽车商品进出口环比有所下降,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进口增速仍较为明显。2月进出口总额61.55亿美元,环比下降20.77%,同比增长86.12%。其中进口金额31.32亿美元,环比下降24.60%,同比增长94.83%;出口金额30.23亿美元,环比下降16.40%,同比增长77.84%。

四、汽车价格稳中微升

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2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平稳微升。2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上涨0.08%,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49%.其中,乘用车价格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0.36%;商用车价格环比上涨0.41%,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03%.进口汽车价格小幅回落,环比下降0.5%,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7.51%.

预计后期汽车价格将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从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由于汽车行业利润率相比前些年已经大幅回落,生产成本也在逐步抬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仍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中国造纸行业运行报告

2010年1~2月,造纸行业承接上年年底升势,主要产品产销维持较高水平,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景气稳中有升;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行业效益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产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外部需求逐步恢复;行业总体呈现谨慎乐观走势。

一、产销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景气稳中有升

2010年1~2月,造纸行业承接上年年底升势,主要产品生产维持较高水平,市场销售状况良好,由于春节因素以及市场销售处于传统淡季,产量比上月有所回落,增长速度相对较为平稳。2月份,纸浆产量达到155万吨,同比增长 26.87%;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到669万吨,同比增长16.25%,增速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纸制品产量达到274万吨,同比增长10.83%,增速相比去年四季度出现较大程度回落。

从生产的动态变化来看,造纸行业从去年以来总体趋势呈现“稳中有升”格局,去年6月份开始行业生产出现明显回升复苏,但行业热度不高,同比增幅一般位于20~30%之间,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造纸行业不属于明显的周期性行业,二是造纸行业与消费联动性不强,三是造纸行业本身属于产能相对过剩状态。

从目前生产的总体状态来看,行业生产环比小幅改善,预计2010年行业生产形势将稳步回升,三种主要产品生产的月均增速预计分别为10%、15%和15%。

2010年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599亿元,同比增长18.99%,月度增速比2009年11、12月份分别回落2%和6%。从几个子行业来看,纸浆制造、造纸和纸制品制造分别实现工业销售值25、336和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2%、15.77%和19.44%,仍然属于正常增长速度,市场表现比较平稳。从近期变化趋势来看,

去年四季度开始,行业环比指标和同比指标呈现攀升势头,表明工业生产加速恢复,而今年2月份增速略有回落,季节因素成为主要原因,中期趋势依然偏向乐观。

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行业效益持续改善

2010年1~2月,受市场价格以及产量提升双重影响,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143.5%。

在个子行业中,本报告期利润均大幅增加。其中,纸浆制造行业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10.03%,而该行业去年全年处于亏损状态;造纸行业实现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60.27%,成为主要贡献因素;纸制品制造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70.52%。

由于近期造纸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而去年上半年生产销售下滑较为严重,考虑到翘尾因素,上半年造纸行业利润增幅将呈现较高状态,预计在40~50%之间,而下半年同比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利润增幅在20~30%之间。

三、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产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2010年1-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1.5个百分点。2008~2009年,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体呈现"V"型反弹趋势,2008年投资增速较高,年底出现明显回落,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一路回升,近期保持在20%左右,仍低于2008年投资增速,产能变化不大。从企业的投资决策来看,由于造纸行业产能充足,市场需求没有大幅增长的基础,行业的顺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从趋势上将与总体经济增长保持一致,而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

四、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00806外部200810需求逐步复

2010年1~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出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8.51%,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7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出口的大幅下滑是今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其中,纸浆制造同比增长42.44%,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54个百分点;造纸同比增长60.13%,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03%;纸制品制造同比增长18.91%,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8个百分点。

造纸业近期出口变化趋势表现为稳健回升态势,月度之间环比变化幅度较小,从外需的短期走势来看,受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补充库存,居民消费逐月攀升,出口形势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力支撑,出口环比将会缓慢改善,近期有望回升金融危机前水平,预计2010年造纸行业出口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同比增速应该在15%左右。

化工篇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增长分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强劲回升,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大幅度反弹,改变了上年同期下滑局面。两个子行业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态势。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完成 617.41亿元,同比增长 51.2%,增长迅速。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66.7%,合成纤维制造业累计收入同比增长48.15%,均实现了明显的回升。

2.效益分析: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亏损额大幅度下降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行业整体出现扭亏为盈,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盈利规模大幅度增长,合成纤维制造业整体扭亏为盈,利润规模较大。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23.51亿元,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亏损格局,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实现利润8.03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 486%;合成纤维制造业整体实现利润15.48亿元,盈利规模较大。

行业亏损规模大幅度下降。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4.39亿元,同比下降68.03%,减亏形势良好。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亏损规模累计0.73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80.68%。合成纤维制造业亏损额为3.67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63.25%。

3.成本费用分析:行业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成本压力很小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行业成本上涨压力很小。两个子行业的销售成本增长速度均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成本压力不大刺激了行业经济效益改善。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低4.87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8.02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制造业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4.1个百分点。

4.负债及资金分析:行业负债率略有下降,应收帐款同比温和增长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小幅度下降,资金方面,行业应收账款同比有所增长,但增速不高,行业整体应收帐款规模相对较大。表现在: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平均负债率为61.5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57个百分点。子行业中,主要是合成纤维制造业的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5个百分点,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7.91%,增速不高,行业资金运行情况稳定。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8.36%,增速上升较快;合成纤维制造业应收账款累计同比增长 4.2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97个百分点,增速稳定。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化学纤维产量增长较快,增速大幅度回升

2010年1~2月,全行业化学纤维产量达到425.27万吨,同比增长17.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27个百分点。其中,粘胶纤维产量累计完成27.28万吨,同比增长32.62%,增速大幅度回升。

合成纤维产量方面,2010年1~2月合成纤维产量累计完成 385.42万吨,同比增长16.44%,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1.32个百分点。主要合成纤维产品中,锦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长72.96%。涤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13.4%,比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腈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3.87%,比上年同期明显回升。维纶纤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0.85%,增长较快;丙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24.4%,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

2.销售及库存分析: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增长,库存增速也较快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增长,两个子行业的销售产值同比均实现较快的增长,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同时,行业库存同比也有较大增长,产成品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31.15亿元,同比增长47.46%,增势迅猛。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和合成纤维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2.74%和44.36%。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 21.55%,产成品规模达到203.29亿元,规模较大,库存过快的增长会影响行业未来的增长形势。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26.63%,合成纤维制造业产成品同比增长20.6%,库存规模依旧较大,过快的补库存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增长。

3.进出口分析:行业出货值同比大幅度增长,出口有所恢复

在出口方面,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出口增长较快,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主要是上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使得增速上升较为明显。

1~2月,全行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54.95%,增幅很大。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102.09%,增势迅猛;合成纤维制造业出货值累计同比增长48.7%,上升显著。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根据统计,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3亿元,同比增长4.5%,投资增速较低,平稳的投资增长有利于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内小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61%,增速较快;累计利润同比增长达到468.8%,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升。

中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49%,利润同比增长761.14%,盈利规模明显增大。

行业内大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22%,累计整体实现盈利5.34亿元,改变了上年同期的大规模亏损的格局。

2.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2010年1~2月,国有企业整体依然亏损,亏损额为0.44亿元,亏损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85.89%。

股份制企业整体盈利3.92亿元,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扭亏为盈。

私营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14%,累计实现盈利6.68亿元,经济效益表现较好,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202.13%,回升显著。

外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改善,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39%,利润同比增长747.87%,利润规模达到10.42亿元。

中国塑料制品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效益

1~2月,塑料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567.16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从各子行业来看,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以及泡沫塑料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相对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9.7%、36.3%和 44.7%;其他个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均超过20%。

1~2月,塑料制品业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塑料制品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13.11亿元,同比下降28.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3.6个百分点。其中亏损额降幅最大的塑料薄膜制造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5.1%;其次,塑料零件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35.3%。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55亿元,同比增长63.3%,成为亏损额增长最快的行业。

塑料制品业利润总额67.64亿元,同比增长69.1%。从各子行业的情况来看,塑料零件制品业实现利润增速最快,同比增速超过2倍,其次塑料薄膜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3.6%,另外,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实现利润增速也超过 60%。

2.费用

受销售加快的影响,今年塑料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和各项费用增速均超高去年同期。1~2月,塑料制品业产品销售成本1353.91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0.6个百分点。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3.2%,成为增速最快的子行业。其次,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同比增长39.2%,高于塑料制品行业平均增速 6.4个百分点,增长30.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3.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费用增长最快的日用塑料制造业,累计销售费用4.83亿元,同比增长16.1%。产品销售费用增速较快的塑料零件制造业,同比增长50.4%。

1~2月塑料制品业管理费用61.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管理费用增长最快,增速达到48.4%,另外,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管理费用增长较快,增速超过 20%。

1~2月,塑料制品业财务累计财务费用14.4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0.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有所下降的泡沫塑料制造业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同比分别减少1.6%和1.9%。

3.资产及资金

2月底,塑料制品业资产总额7041.85亿元,同比增长12.5%负债总额 3858.7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2和12.8个百分点。在各子行业中,泡沫塑料制造业资产和负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达到16.4%和 18.7%。

塑料制品业应收帐款净额累计1170.83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8.1。其中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应收帐款净额增速均未超过10%,资金回笼状况较好。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

塑料制品业产量当月同比增加12.1%,累计增加17.5%,各产品产量同比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塑料管及其附件产量增幅最大,增长达到63.7%。

2.销售与库存

1~2月塑料制品业工业销售产值1606.5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9.4%,另外,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塑料零件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增速也超过30%。

2月底塑料制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402.07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塑料薄膜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减少4.3%和6.9%,产成品资金占用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3.进出口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出口需求有所回暖,塑料制品出口负增长局面得以改观,1~2月,塑料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7.4%,达到104.68万吨,出口额同比增长30.8%。

1~2月,塑料制品累计进口同比增长28.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62.1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增长 52.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85.8个百分点。

三、投资情况分析

2010年,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速较前两年有所加快。1~2月,塑料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84.9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1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塑料制品行业内小型企业销售状况较好,工业销售值的增长速度超过大、中型企业。1~2月,小型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达到1149.07亿元,同比增长36.4%。由于数量众多,小型企业工业销售值的绝对量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占塑料制品行业总额的71.5%。

2.不同所制企业经营情况

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塑料制品业中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1~2月累计分别实现工业销售值754.22亿元和548.46亿元,二者所占比达到塑料制品行业总额的81%。

轻工篇

中国橡胶制品业运行报告

2010年1~2月,橡胶制品业继续维持产销高位运行趋势,基本面向好格局没有变化;受翘尾因素影响,利润指标大幅领先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实现高增长可能性较大;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后期仍将持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出现高增长,后期将呈现温和扩张趋势,预计全年增速位于20%和25%之间。

一、行业产销高位运行,基本面维持向好格局

2010年1~2月,在行业景气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居民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的总体环境下,橡胶制品业承接2009年的良好势头,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较高增速。2月份,轮胎外胎产量为4583万条,同比增长23.53%,比去年同期加快约19个百分点;子午线轮胎产量达到2302万条,同比增长32.53%,比去年同期加快约23.5个百分点;胶鞋类产品产量为14796万双,同比增长19.66%,比去年同期加快约21个百分点,除了自身产量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外,去年同期低基数造成的翘尾因素也是同比增速普遍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2010年2月,橡胶制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343亿元,同比增长20.69%,比去年同期加快7.3个百分点。从各个子行业的市场销售来看,主要行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增速有所加快,但相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去年2月份开始汽车市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拉动橡胶行业率先反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基数效应。2月份,轮胎制造业完成工业销售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7.61%,比去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比上月减缓33.9个百分点;橡胶板、管、带的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橡胶靴鞋制造2月份工业销售值分别为42、34、11、1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11%、47.8%、12.03%、24.99%和-0.87%,大部分行业增速快于去年同期,但落后于上个月。

二、利润指标大幅领先于去年同期

2010年1~2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36亿元,而 2009年同期亏损45亿元,头两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222.62%,即使在增长势头良好的2008年1~2月,全行业利润也只有21亿元,而今年是2008年的1.5倍以上,表明行业盈利状况比较乐观,市场销售短中期内仍被看好。

轮胎制造行业的市场旺销对于整个橡胶制品业的利润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去年同期,轮胎制造业利润增长了17亿元,对于整个行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70%,预计后期汽车市场的持续走强对于橡胶制品业的增长带动仍将达到 70%以上。

从去年二季度以来的走势来看,橡胶行业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即使在出口遭到政策性冲击的条件下,增速仍明显快于其它工业部门,主要原因是受内需的有力支撑,从今年前两月的汽车销售状况来看,市场行情仍将持续较长时期,对橡胶行业形成中长期利好。

2010年1~2月,其它各个子行业中,橡胶板、管、带的制造行业实现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62.93%;橡胶零件制造实现利润5亿元,同比剧增211.63%;再生橡胶制造和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分别实现利润1亿元和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96.95%和45.29%;橡胶靴鞋制造行业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0.07%,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回暖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全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周期。

展望今年后几个季度,内需将保持稳中有升,汽车市场的旺销仍将继续,但增速可能慢于去年同期。受此影响,预计橡胶制品业的利润保持相对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三、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后期持续向好

2010年1~2月,橡胶制品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28.07%,增速较去年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轮胎制造业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 37.1%;橡胶板管带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和橡胶靴鞋制造分别实现出货值7亿元、11亿元和1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4.17%、55.82%和5.33%,增速比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上升。日用医用橡胶制品行业实现出货值11亿元,同比增长4.63%,增速比去年同期有下降;此外,再生橡胶制造业实现出货值0.3亿元,同比下降20.14%,但占比很小。

从环比变化来看,进出口状况近期稳步改善,预计3月份以后出口仍将持续反弹,环比温和增长、同比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前三月出口同比增长30%~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高增长,后期将保持温和扩张

2010年1~2月份,橡胶制品业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3.91亿元,同比增长49.8%,相比去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是今年投资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总体经济仍处于低谷,虽然汽车行业振兴规划已经出台,汽车市场开始启动,但橡胶行业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在增长前景不明的环境下,企业投资意愿并不强。从今年橡胶企业的投资信心来看,支撑行业投资的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普遍保持较强信心,居民消费继续释放,汽车市场行情不会结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出口环比逐渐改善,以上两个因素是带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条件。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生产分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库存回补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受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4.8个百分点;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受上年基数较高影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1.7个百分点。

2009年,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触底回升、逐渐加快态势。今年1~2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7.5%、19.6%,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4.1、10.2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分别回升17.2、5.1个百分点,加快势头继续保持。从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年前11个月均出现提高,其中纺织行业回升态势更加明显。

2.效益分析

随着产销增速加快、市场价格上涨,受上年较低基数的影响,纺织业利润增幅明显提高。1~2月纺织业利润增长83.1%,较去年同期提高93.4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提高65.4个百分点;服装业利润增幅受基数较高影响,提高有限。1~2月服装业利润增长21%,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前11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由于上年企业亏损由增到减,今年-2月纺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2%,较去年同期下降 62.5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下降 22.1个百分点;由于上年企业减亏幅度逐渐提高,服装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3%,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上升4.5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利润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所有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均出现减少,且减亏幅度比上年同期均明显提高。与上年前11个月相比,所有纺织子行业效益均持续改善,而多数服装子行业效益有所回落。

3.成本费用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加快,1~2月纺织和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幅比上年同期及前11个月相应提高,而财务费用增幅有所下降。所有子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及前11个月明显加快。多数子行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保持增长,且增幅有所提高,而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业财务费用假售明显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

1~2月,累计纱产量358万吨,同比增长26.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6个百分点;累计布产量101亿米,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省布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速131.5%;累计服装产量35.6亿件,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76个百分点。在所有纺织服装产品中,只有生丝、婴儿服装及衣着附件产量出现下降。

2.销量及库存分析

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带动市场消费强劲,纺织品服装销售增速继续加快。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5.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内需市场增长对我国纺织行业生产销售继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27.0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95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4512.39亿元,同比增长30.3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72个百分点,且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81.24%,较上年同期继续上升2.04个百分点。从工业销售来看,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5.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回升16.4、4.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所有子行业销售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及上年末明显提高。

企业以销定产导致产成品控制持续良好。1~2月,纺织业、服装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下降3%、2.1%,降幅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8.2、15个百分点,较上年前11个月扩大4.4、13.2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除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外,其他行业产成品库存均明显下降。与上年前11个月相比,除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业外,其他行业库存降幅均有所扩大。

3.进出口分析

2009年4月至11月,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12月同比由负转正。今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企稳回升态势明显,1月份延续了同比增长态势,2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89.5%,但受春节因素影响环比有所回落。出口反弹强劲,主要是去年同期低基数和今年需求确有增长双重因素所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80.8亿美元,增长23.8%;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1.6亿美元,增长39.5%。

从工业品出货值来看,1~2月,纺织服装行业出货值分别增长17.6%、8.3%,增幅比上年同期及上年末分别提高30.5、6.6 及23.8、5.5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出口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有所提高,特别是纺织子行业又有上年出口下降,今年增幅回升明显。

三、市场价格分析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的影响,纺织服装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5.5和101.2,而上年同期为97.6、99.7,上月均为103.9、101。国际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因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库存下降且产不供需,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2月份棉花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1.34%、2.81%,同比分别上升45.25%、60.98%。其中美国市场棉花期货价格为1640美元/吨,比1月份上升3.57%,同比上升63.15%。

篇7

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看,过去五年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原则和指南等大举进入中国的五年。期间最能反映中国企业快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知识、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恐怕就是“报告运动”了。曾有人将2006年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依据之一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了中国首份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名的报告。统计表明,2010年底,中国企业报告的企业接近700家,中央企业报告的数量超过了40家,中国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无论是报告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履责的共同选择。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陆续编发CSR报告。从报告这种最直观且较为系统地反映公司责任管理与实践情况的载体入手分析其作用和价值,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较好地把握编发责任报告和推进企业责任管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探索方面创造了诸多“第一”,其报告的内容体系日益完善,尤其2010年度报告又有了多方面的创新。系统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CSR报告具有三重属性和价值,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兼具业绩报告、责任宣言和企业名片三重属性,并由此生成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促进公司品牌形象塑造的三重价值或作用(如图所示)。

CSR报告的非财务业绩报告属性与管理提升价值。编发CSR报告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无疑在于企业发展理念和组织行为方式发生的“革命性”变革。随着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的引入,社会责任管理使企业由一个只管内务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变为兼顾内部价值目标实现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关切与诉求的社会化经济组织,由此才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性变化体现在CSR报告中就是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和目标、所肩负的责任以及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履责业绩的好坏等问题有所阐释。报告要系统披露企业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业绩,要对各利益相关方都有所交代。近年来,无论是全球契约组织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倡议组织都要求其成员组织在CSR报告中披露公司履责改进及报告改进的情况,而持续社会责任报告毫无疑问将不断地通过组织内部的自觉反思调整和外部的监督推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正是报告作为非财务业绩报告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

6年来,国家电网公司CSR报告的“业绩报告”属性日益凸显。最直观地体现在由第一年的几乎没有量化的非财务业绩数据披露到最新报告中披露较为系统的量化非财务业绩数据;还体现在报告对公司履责管理与实践的逻辑梳理。报告系统披露了从公司的责任理念、战略,到管理和实践推进,再到业绩和评价(意愿、行为和绩效)的逻辑安排,更加凸显业绩报告的属性。

此外,随着报告受社会关注程度的提升,由报告引发的企业自觉改善责任管理与实践推进的工作也在大踏步地向前跨越。6年间,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发端,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成立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制定和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绿色行动白皮书》、在无锡等地区公司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特别是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模型,首次明确了公司的6大利益相关方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分为战略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归纳为8个步骤:梳理议题、明确目标、了解期望、分析影响、拟定方案、实施计划、评价业绩、总结改进,致力于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实现公司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些管理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国网公司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履责实践、提升企业价值起到了直接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CSR报告的责任宣言属性与促进沟通价值。在全球各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中,利益相关方是一个共同的重要环节,它解答了企业对谁负责和负哪些责任的问题。因此,一本规范的报告就是一本主动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宣言书。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质内涵的把握,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通过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内生于运营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福利。并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标准和追求目标。

从首份报告对利益相关方仅做简要描述,到2008年度报告中开始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予以回应。2009年度报告中系统梳理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类型、内容、方式和保障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利益相关方提出的18个问题,再到2010年度报告将通过报告与关键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作为报告的动因,连续3年不断完善和披露公司所担负的“共同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负有的责任)和“特定责任”(针对其不同利益相关方所承担的责任)信息,系统披露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承诺、履责目标及取得的业绩。可以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对自身社会责任角色、履责对象、责任范畴和重点及业绩指标等都有了日渐清晰的认识。

该公司用几年时间,实现了从首份报告有点“以我为主”的“工作报告”式的CSR报告到今天“以利益相关方为履责对象和衡量目标”的履责业绩信息的系统披露升级,同时也实现了从“我的工作和责任”到“我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业绩”的责任角色转换。这种报告编写方式、角度的改变是报告“责任宣言”属性的直接体现,反映出企业通过报告,兑现责任承诺,不断增加公司透明度,起到了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增进社会认知和互信互助的作用。

CSR报告的企业名片属性与形象塑造价值。与企业年报和对外宣传手册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对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业务发展、履责实践及业绩的全面反映,是基于公司对社会责任内涵的把握,全面履责的权威性、系统性信息披露,具有客观、真实、全面地介绍企业的企业名片属性。相比年报侧重披露财务运营信息,CSR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丰富、更亲和且更有实证性,回应 了更为广泛利益相关方的愿望和利益诉求;相比公司宣传手册而言,CSR报告则更为真实、客观和权威,具有法律效力,可信度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取代公司的宣传手册作为对外交流宣传的官方重要公开信息。在“公司名片”这重属性基础上,CSR报告很好地起到了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一本规范完整的CSR报告,一般都有公司的Logo释义、公司概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战略以及围绕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责任取得的业绩等。这一属性帮助企业不断对外发出正面的引导信息,帮助增进各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和认知,改善企业形象并提升企业声誉。

6年间,国网CSR报告为公司赢得了多方面的荣誉,增加了亲和力,改善了社会公众形象。而如果国家电网公司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很难凝聚到今天的企业社会声誉价值。

在CSR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中,报告的三重属性由内向外延展,报告的三重价值由内而外推进。报告的三重属性和价值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双向互动,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由内而外,从企业内部走向外部社会,报告实现从核心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企业的内省与外部督导,共同促使企业年复一年不断提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步完善管理,改善利益相关方沟通,平衡好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取得优良业绩并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

篇8

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是指专门从事特定行业矛盾纠纷的调解,其组织表现形式是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完善。我市是__年6月开展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经过近二年的建设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对及时调处行业领域内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避免矛盾升级和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其他职能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使我市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省、襄阳市的安排,我市组成工作专班,对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的工作现状、工作问题、工作对策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搭起架子,建立组织

在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在人民调解民间性的基础上,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综治部门牵头、主管部门组织、司法行政指导、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求效务实的工作思路。先后建立了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征地拆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九名委员组成,调委会委员全部是推选产生。专业调委会如何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选好调解委员会主任是关键,因此我们在各专业调委会主任选配上下功夫。一是严格调解主任任职条件选聘推选。二是民主推选。三是业务主管部门与司法局联合考试考核。可以这样说,七个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都是顶呱呱的。同时我们又按照首席调解员、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聘12名首席调解员和131名调解员。各调委会又设立咨询专家库,业务专家和法律专家达156人。

(二)建章立制,统一上墙

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是建立在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因此专业调解委员会建立后,我们针对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依法依规制定出各个专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先后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学习例会制度、重大疑难纠纷讨论制度、考核考评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信息报道制度等。同时还建立了协调协作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协议履行保障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并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统一规范上墙,做到有章可循。

(三)工作开展,成效显著

我市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20__年6月组建至20__年4月,全市调解行业领域内矛盾纠纷79件,其中医疗纠纷2件,交通事故赔偿纠纷6件,劳动争议纠纷15件,物业管理纠纷11件,征地拆迁纠纷21件,环境保护纠纷16件,学生伤害赔偿纠纷8件。调解成功77件,调解成功率为98%。特别是20__年10月杨当学校张文礼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的成功调解有效避免了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在杨当镇,仍至整个枣阳教育界反响大,彰显出行业性专业调解的作用。

二、工作问题

近二年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主管部门推脱责任,造成专业调委会有名无实

按照省、襄阳市、枣阳市的文件规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专业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可有个别业务主管部门领导总认为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不主动工作又不配合工作,好像专业调解解决的纠纷是司法行政机关的矛盾纠纷,宁愿当事人停尸闹丧堵大门,也不愿花钱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拿领导的讲话与省市文件抗争来摆脱自己的责任。到年底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挂制度、上牌子,实际工作一直没有开展。

(二)调解人员未严格选聘,民行调解难区分

专业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专兼职首席人民调解员,特别是首席调解员都是有严格的任职条件,其基本要求是:(1)精通法律;(2)具有一定的相关行业专业知识;(3)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4)公道正派,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可有个别专业调解委员不能按上述条件 选聘,有滥竽充数现象。有个别业务主管部门,不吃透文件精神,图简单干脆将有相关单位或相关科室负责人直接选聘为调委会委员或调解员。在调解行业纠纷时,大员上阵,是人民调解还是行政调解很难区分,有人民调解扩大化的感觉。

(三)调解经费没有保障,专业调解作用很难发挥

县市级财政需要保障的经费很多,一下子将专业调解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可能造成专业调解空经费运行,特别是专业调解员工资无法保障的情况,他不可能专职下去。20__年我市就有11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调解员辞职不干了,特别是经费没有保障,市卫生部门又不愿拿钱,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只是挂了个牌,一直没有很好开展工作。

三、工作对策

专业人民调解是应对现阶段矛盾纠纷行业性、复杂性、难调解的特点所建立的,它也是处理行业领域矛盾纠纷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为使专业调解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专业调解的独特优势与特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对策:

(一)选准一个,建设一个

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循序渐进,选准一个,建设一个,反对一窝蜂。要针对各个行业的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矛盾纠纷的特点,逐个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去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方一般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缺乏信任感,又不愿意通过诉讼长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往往采用停尸闹丧的过激行为去达到理赔的目的。因此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第三方来解决医患纠纷,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如:劳动争议、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环境保护纠纷等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没有必要成立,其主要原因是公安交警部门本身就设有事故处理科、交警都是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他们还设有调解室专门从事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再在交警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再说人民调解达成协议,保险部门不一定认可。而交警部门达成协议,保险部门必须执行,这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我们常说的减少行政资源,但是否增加人民资源,或者可以说增加的是国家财政资源,这是因为人民调解也是需要经费保障的。因此我们在建立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时,必须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在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选准一个、建设一个、莫切搞各个行业都成立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谨防人民调解扩大化的现象发生。

(二)严格按照任职条件,选聘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员有四个任职条件,严格按照条件选聘,一般国家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不能担任,这一点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特别是首席调解员的选聘,必须经司法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后进行。专职调解员的选聘,工作责任与能力是考核聘任的第一要务。特别专业调解委员主任,选好这个人往往决定专业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在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时,必须选好这个人。人力资源是决定工作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专业调解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调委会主任、首席调解员和专职调解员和调解员,选人用人是工作的关键。

(三)多方努力争取,保障工作经费

篇9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是一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资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应,实现优地优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调控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公众参与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公众建议和意见反馈影响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场失灵,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调控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实现垄断,无法有力地调控市场供需,同时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既无法保障政府政策、规划等的贯彻与落实,又无法有效地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并且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参与既没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确和保障,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因此,我国土地资源调控的优化还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调控,又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创造平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三种机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能概括出来的,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并且,一个成熟的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还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是其补充,并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政策的变动只是对市场的微调,不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

目前,周口新区实行的是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二级土地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级市场调控乏力,二级市场存量过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优化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识有限,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的具体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对各种调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土地市场的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讨论。而且由于数据有限,周口新区还没有建立地价指数等原因,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还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随着对实践的了解和知识的深化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基础

本人自1990年开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担周口市淮阳县的镇长和党委书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农业区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了解透彻,因而有能力完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论题前期准备30天。

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查阅、国家和地方政府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分析,制订出论题研究方案。

论题调研实施150天。

社会调研展开,调研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卡片制作、确立本论阐述内容构架构思。 论题写作形成150天。

调研报告―――提炼形成论题初稿―――立论观点、内容座谈考证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是作者三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总结与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篇10

我是在北京西路的新街口支行实习,报到的第一天,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我受到了顾行长的热情接待,他与我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从他的话语和笑容中我能感觉到这个和谐而又热情的团队。随后行长安排我对公服务的岗位。

在师傅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首先要抱着“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

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但不缺乏激情。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同时,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状态,首先你必须付出12分的努力。实习以后,我才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他人,并做好笔记认真的去理解分析。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农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师傅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业务办理需要身份证件,虽然客户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

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对公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本文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农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我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毛,也最欣赏她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也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实习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领悟而扩展。当我转身面向阳光时,我发现自己不再陷身在阴影里。我开始学着从看似机械重复的实习工作中寻找快乐,我快乐实习工作着,游刃有余。

附:最烦琐的事——授权,每天至少说上几十遍。

最过瘾的事——盖章,“砰砰”的很有气势。

最好玩的事——校对印章,锻炼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