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培训感悟范文

时间:2024-03-18 18:1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宣传培训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宣传培训感悟

篇1

节目评析活动,使局属媒体从业人员对自办节目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节目评析会上,大家从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质量的高度出发,针对节目评析中发现的自办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时政报道多、领导活动多,经济报道少;节目形态单一,表现形式不活;时政消息多,解读报道少;新闻特写、评论分量少;现场报道、连线报道不多,特别是现场采访报道的处理手段和技巧有待于加强等进行评析。通过节目评析,使与会人员了解和掌握了各频率、频道自办节目的实际情况,在比较中看清楚了自己的“短腿”,明确了新闻宣传在改革创新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有利于创新创优新闻宣传,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节目评析活动,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人员进一步优化宣传管理、建立和完善宣传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感悟。节目评析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讨论自办节目中的创新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评析,新闻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在宣传改革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探索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态,不断创新宣传内容。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宣传管理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使“创新创优栏目节目,多出精品力作”成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觉,从而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宣传的公信力和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进而提升广播电视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

节目评析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的质量。自办节目评析活动,每次集中评析一个频率或者频道,让从业人员比较不同媒体的不同表现形态,如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学习广播的播音以及文稿的写作;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应学习电视的现场感、镜头感和潜台词的运用等等。通过各频率、频道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沟通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办节目的质量。如在对市电台新闻广播频率的《阳光热线》节目的评析中,对该节目的表现形态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该节目中存在的诸如背景音乐节奏感过于强劲,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感;听众咨询、投诉的热线时间太长,主持人在回复热线时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不够,互动性和主持人节奏把握有待加强等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参评人员还就该节目的策划、节目预告的形式、话题设置等等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使节目组人员深受启发。再如在赣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改版后的《赣州新闻联播》《630播报》《今日聚集》等自办栏目的评析会上,大家评析认为,该台新闻综合频道改版的整体定位准确,较好地体现在“喉舌功能、大台风范、民生情趣、大众视野、清新气息、明快节奏”等六个方面。同时对《赣州新闻联播》和《630播报》两档栏目的风格差异和主持人的个性凸显以及体裁的分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使评析成果得以共享,会后,有关部门将上述评析情况以简报形式下发至各媒体及相关人员,供大家学习借鉴。

篇2

镇江自古就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市场发达,商贸活动活跃,被中外客商誉为“银码头”;现代镇江更被世人所关注,已形成了各类投资者“抢滩镇江”的态势。这为对外宣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需要外宣,外宣更需要有一定实实在在的资源。多年来,镇江市委外宣办,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维,对新形势下的地方对外宣传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构筑“思想、经济,品牌”高地

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工作,必须要站在世界的高点,要用世界的眼光,要用世界的语言同境外受众交流、沟通;客观地展示中国的形象,展示镇江的形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镇江外宣工作精心构筑了“思想、经济、品牌”三大高地。

构筑思想高地。2004年镇江市加大了对外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面向全市有效地建立了新闻联系人制度和对外新闻联系工作网络,举办了辖区及相关部门领导、新闻联系人业务报告会,和新闻联系人培训办工作进展十分有效,减少宣传味,将事实优势变成舆论优势。

构筑经济外宣高地。经济外宣是当前外宣工作的重点。2004年镇江市经济外宣在年初就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部署,确定重点经济选题。镇江市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本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上海、深圳、东莞、西安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活动。在此期间,借助外力,借助媒体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对镇江市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报道,使广大来宾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镇江,认识镇江,了解镇江。

镇江市在举办2004中国镇江金秋经贸洽谈会的过程中,先后开展的“聚焦镇江”、“感动镇江”、“境内外媒体看镇江”、“镇江与世界同步”、“大江放歌”、“十二频道走进我家”等系列宣传文艺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构筑品牌高地。打造品牌是镇江外宣工作一直所追求的目标。2004年镇江市进一步完善了“领导谈外宣”和“电视宣传周”这两个品牌,还在电视外直片创作和重点选题对外报道方面又作了新的尝试。

2004年7月,在镇江召开的江苏省电视外宣现场观摩会,镇江市在电视外宣创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得省领导的肯定。镇江市电视外宣创作的节目数量和质量一直位于江苏省的前列,节目在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美国斯科拉黄河台、熊猫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有稳定的收视率,培养了一批关心镇江发展的电视观众群体。8月,中央外宣办组织中央人权研究会二十多名成员专程来镇江市调研,他们对镇江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做法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评价,对镇江市这些突出的选题通过中央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有的选题还写成了调研报告。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在镇江市生活了十八年,围绕如何将她打造成外宣品牌,镇江市做了大量策划和活动。2004年镇江市与美国赛珍珠国际研究会组织共同举办了中国镇江赛珍珠文化系列活动,开通了赛珍珠研究会网站;拍摄了《寻找赛珍珠》电视专题片;举办了《赛珍珠在镇江》电视专题片首映式,并制作了该片光碟;印制了《赛珍珠在镇江纪念邮册》并举行了首发式;举办了《赛珍珠专题书画展》。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提高了镇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扩大了镇江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台办”三块主阵地的作用

外宣工作要构建大外宣格局,首先要发挥好外事、侨务、台办等方面主力军的作用。2004年是镇江市与日本津市结成友好城市二十周年和镇江市与美国坦佩市结成友好城市十五周年,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针对友城的宣传。在此基础上,镇江市还组团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作进一步的交流。

镇江市著名书画家、原镇江市国画院院长丁观加在德国曼海姆市和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举办了《中国江南水乡下观加彩墨画展》。德国主流媒体称道:“来自远方中国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丁观加先生为我们带来的非常精彩的水墨画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东方艺术的魅力,而且为两市的结好也起了纽带作用。”

对侨宣传,是镇江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2004年镇江先后接待了十来批海外客人,借他们的口去宣传镇江,海外华人、华侨回镇江家乡投资建设的数量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4年世界华文媒体采访团来镇江市采访,对外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海外掀起了一股新的“镇江热”。

对台宣传,镇江市同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一是对出访团组要求在台做好宣传镇江的工作,寓宣传镇江于经济工作之中;二是有计划邀请台湾友好媒体来镇江采访,由他们来宣传镇江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利用镇江市是台资高地的优势,努力做好身边台湾投资者的工作,用政策去引导他们,用感情去感化他们,用活生生的事实去打动他们,说服他们。

挖掘“媒体合作、网络宣传、资源优势”等方面的潜能

在全球传播时代,信息无疑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谁掌握了信息传播和信息传播载体,谁就能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谁就能在宣传地位上,抢夺并占领住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媒体搞好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和本土等资源优势是明智之举,聪明之举。

镇江市与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镇江市在开展“聚焦镇江”和“沿江开发系列宣传活动”中,先后邀请了数十批境内外媒体记者来镇江采访。中美联合电视摄制组、亚洲电视、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明报等媒体对镇江市经济、服务业等方面的报道在境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通过他们的报道,其他媒体也纷纷来电来函寻访,竞相报道。通过媒体的宣传,不仅为镇江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浓烈的舆论氛围,而且为境内外投资者来镇江创业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渠道。实践告诉我们,借助媒体做对外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与媒体结成友好关系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面。

网络宣传,在外宣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上海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中国江苏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二十多家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采访团来镇江市采访,不仅宣传了镇江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而且为镇江市进一步搞好网络新闻宣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工作上的帮助。

篇3

关健词 高等教育 核心能力 汉语言文学 模式

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石油、冶金行业基础,开展了学生能力培养、教育训练、职业发展及市场拓展的实证教育实践,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育人模式。

1 全面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做好人才培养的导向工作

“职业核心能力”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的梅腾斯提出,他把职业人需要的能力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后两者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是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各种职业可迁移、可携带、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个人潜质、性格以及后天教育发展及实践中检验完善、不断固化成熟的基本能力,其水平能力认证即为CVCC认证(China Vocational Competence Certification Center),是教育部职业培训认证中心组织的,通过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养,通过了技能考试而获得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

(1)国外先进经验。我国的CVCC培养和认证是学习英国、美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较早推行效果明显,它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需求和良好的人才结构体系,能提升学生生活、学习和职场就业效率和工作质量,克服企业矛盾,减少社会成本(见图1a,从顶部到底部依次是高级研究型、管理型及高职技术型人才比例)。

(2)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它是职业能力结构最深层次的行为表现,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展示和发展了所学知识和所长技能,增强了自信心。如图1所示:

图 1 的两种图形分别用冰山结构和同心圆结构展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不同能力的关系。(a)图把职业核心能力放在最低层,意味着其基础、支柱和承载地位,是“水下”隐性的,而水面显露易视的冰山一角是特定能力。(b)图则说明职业核心能力处于中心位置,从圆的范围看,职业核心能力的数量种类最少但影响大。

(3)政策引导及发展变化。1998年,我国把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2007年推出了包括人际交流、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八个模块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2012年提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实践能力强化要求。随后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术及应用型的大学教育进一步扩大,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适应职场新岗位的学习、沟通和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职场情景。

2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因学校、行业或地域不同形成办学的特色,我校十年来走过了以自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能力三种能力培养为主到思政实践、科学与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三大模块12个项目的素质教育发展历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此背景下确定了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行政管理、教师等岗位的市场导向的能力引向,强化了公务员培训教育中心、素质教育中心、ADOBE数字中心等对人才培养的特色作用。

(1)“三全”育人理念引领教育。“三全育人”是指大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培育体系,大学期间全学生过程、全体机关、后勤等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课内外等多方位的全员育人,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学生,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创新自我的育人理念,在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环境中成长。

(2)课程引导及教学渗透方面。我校汉文专业培养听取企业、行业、专业专家及校友的意见,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钢协及新闻机构等相关部门共同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探讨了现代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才需求、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议题,将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相关课程(或实训)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对接,通过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及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习惯;通过“社会交际综合实训”课程教育进行交流表达、职业沟通、信息管理等能力培养;鼓励参加办公自动化、C语言等科目考试;开展了人物形象展示、情景对话、“精彩一课”自主学习,拓展了礼仪实践、播音主持、班院刊编辑、助理岗实训等“行为引导”社会实习,探索了模拟招聘、团队公关项目设计等“问题解决”方式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育人效果。

(3)自学引导及适应能力培养。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计划,但因学生成长背景、个人爱好、职业取向存在差异。我校在学生入学后就启动大学生生涯规划工作,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已的兴趣、爱好、性格、职业能力倾向,初步了解职业取向,设计生涯规划书。二年级起认知环境,分年级有侧重点地开展专业、行业、素质及职业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校正和发展个人职业规划。我校汉文2011级80名学生中,最后选修了五个方向第二专业27人,32名学生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专业技能考证通过率近300%,一些同学还在会计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方面都较大突破,就业质量很好。

(4)学生沟通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听、说、写等沟通交谈、礼仪是基本要求,但较好的书面表达、演讲、谈判更是汉文学生的严格要求,军训时我们开展了“我的家乡”、“军训感悟”等小组训练活动,后期的读报训练及新闻解说、一周时事谈、身边的榜样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报告会等都成为学生职业训练的平台。寒暑假带薪实习、“三下乡”、社会调研又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完成了从“愿意讲”到“能够讲”及毕业前“善于讲”三段式转变。学生自办班刊、院刊,全程编辑、播放新闻稿,甚至还拉来维忠科技、中国银行沙区支行的活动赞助等都培养了学生能力。

(5)组织管理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是在工作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重点开展了团队精神与文化、合作艺术、冲突与处理、团队培育与领导、激励及绩效等内容培养,我们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组织两种方式,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当好管理者,善于和懂得当领导者。在汉文2011级我们试行了年度干部任期更换制,让每位同学都有为同学服务、组织策划及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优秀学生推选到学院、校任职,大二时75%班干部及院干事担当了学院、学校团学组织各部门主要干部,优秀干部中25%学生发展成为了党员。80%以上同学通过老乡会、文艺创作小组、班院刊编辑部、英语情景剧小组、人物形象与设计表演展示、天体礼仪队、友好寝室建设等非正式组织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管理精神。

(6)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培养适应社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校内培育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依然存在。学校每年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加带薪实习、社会调研、“三下乡”、志愿服务、助学助教助研等活动,鼓励筹办各种晚会、文体项目比赛、科技文化交流、郊游及跨校区联谊活动。我校学生曾自发到莲花湖开展了一次野炊,从方案设计、组队出行、材料购买烹制及晚会展示等无不展示了同学们的人际交往、沟通协作、危机处理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及CVCC认证工作是一项目前大学生教育及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克服经费上的投入不足,在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系统课程教学上师资不够,专业技能培养特色不明显等困难。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影响到学生终身的职业发展机遇和就业前景,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和校企全员育人的时代呼唤,随着时间变迁,其教育理念和应用效果将定会被学生、学校和社会接纳。

参考文献

[1] 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55-58.

[2] 丁辉,姚庆文.浅议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职业教育研究,2010(4):13-14.

[3] 洪霄,顾亚莉.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探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9):200-2001.

篇4

新疆说课大赛双语教师教育信息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说课大赛的圆满落幕,最终实现了从主办方到基层选送单位,从参赛选手到受教育者,从观摩人员到社会层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效果。双语说课大赛作为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将对提高全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一、结合区情确立目标

多层面多角度提高双语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是自治区基础教育的根基,也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障和核心任务。首次在全区举办的双语说课大赛其目的就是通过选拔优秀作品,验证应用“优质资源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设施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展现我区双语教育与信息化发展的深度融合。首届双语说课大赛是对继续举办大赛这项常态工作的有益尝试,是对大赛标准化、规范化的探索和实践。

二、高效可控的实施方法

(一)多方合作明确宗旨

首届双语说课大赛涉及面广,环节多,是义务教育阶段全语种、全学科的教育类大赛,涵盖了双语、民语言和汉语类的、汉哈、汉蒙、汉柯、汉锡、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汉语10个语种,140个学科组。需要指导方、组织方、参与方、评审方的共同合作,来实现合理有序的组织、细致严谨的执行。这就必须做到大赛宗旨明确: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的宗旨,贯穿大赛始终,致力为全区双语教师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的舞台。

(二)评审选拔严挑精选

为了真正选拔出立意新颖、理念到位、创意优秀、结构完整、表现突出的说课作品,组织不同层级的专家库成员形成“四级网络评审”(校级、县市级、地州级、自治区级)按照同一时间、同一标准完成评审与推送工作,将本区域内的小循环做到尽善尽美,为下一区域的大循环提供优质资源。在此基础上增加通过网络平台晒课,验证说课作品受认可度这一环节,由县市教育机构组织本地区教师通过网络观摩参赛作品,由观摩者根据观课印象给予自主评价,如:好评可以采用“献花”这样富有时代气息与亲和力的点赞方式,通过获得的鲜花数量可较为直观地监测到说课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为客观评价说课质量提供了来自一线教师的视角和真实感受。

(三)规范大赛组织程序

1.筹备环节研究细节。为了大赛的顺利进行,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对全区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远程培训,同时,开通大赛汉语与民语热线及400客服电话、建立说课大赛教师QQ交流群、说课大赛管理员QQ交流群,为参赛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指导和服务,在大赛平台共享操作手册、管理员操作手册、评分标准,方便参赛教师和管理人员下载、学习。

2.跟进阶段延伸延展。为了保证参与面与获益面,大赛组织方将关注的触角延伸到全疆有网络的每所学校。通过电话、大赛QQ群解答、指导有参赛意愿的各民族教师,帮助他们了解参赛步骤、参赛内容、大赛平台上传流程及参赛作品的格式。

本次大赛延展到各个学段、各个语种、各个学科,根据上报作品的语种、学科比例,有意识地敦促地州组委会增加覆盖面,有倾向性辅导、选送小语种、小学科作品。

3.展示交流阶段精美呈现

参加首届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说课大赛现场展示活动的教师是从大赛获奖教师中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为减轻教师对演播室的陌生感,发挥真实常态下的教学水准,大赛从灯光布景到课件把关、从视频音频到画面呈现、从上台下台到专家点评、从设备调试到最佳站位、从机位导播到现场观摩、从主持互动到直播保障、从地州交互到新闻宣传,精心细致筹备、反复彩排,致力参加展示的教学在现场完美呈现、绽放光彩。

(四)理念展示导向引领

通过组织引导,选手们将自己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感悟,对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的经验,都融入到了条理清晰、风格鲜明的说课中,展示了自身的素质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观摩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五)互动交流,碰撞提升

在说课大赛的现场展示环节,通过专家现场点评、远程互动点评、一线教师现场观摩,将线上交流转为线下反思、将人网对话转为人人对话、将虚拟想象转为直面碰撞,实现了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再度碰撞与提升。高密度高质量的说课案例更是丰富了观摩者的教学底蕴,拓宽了视野,也将影响其教学行为的改变。

三、大赛取得成效

(一)说课促教师能力提升、专业成长

教师通过说思路、说设想、说意图、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说难点、说教法、说学生、说手段等方面,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也是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的最佳方式。

(二)说课促课堂无限精致

说课大赛促使学科教师从选课、备课阶段就深入钻研、挖掘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科书,从主题的提炼、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力求做到精炼、精致、合理、有效,实现教学的最大收益。

(三)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本次说课大赛共建立汉语、民语、双语三个语种140个学科的优质资源近2000余条,通过新疆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全区教师下载、使用。

(四)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

从说课大赛报名开始之日起,信息技术就贯彻在教师整个参赛过程中,网络报名、作品上传、视频采集、课件制作、网络晒课、查询结果都是基于网络来实现。可以说,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无法参与说课大赛的,而且参与说课大赛也是对信息技术能力的主动提升。

(五)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

双语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汉语教育,而是通过汉语教育增强少数民族教师、学生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通过认同感凝聚民族共识,增强凝聚力,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四、经验及建议

(一)注重细节全面到位

大赛在筹备阶段,不仅要考虑到参赛作品选拔标准的制定,还要考虑到评审团队选拔专家的组建标准,要具体考量所选专家的从教经历、教研经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避免所选专家缺乏代表性和说服力,流于形式而难以服众,降低评判质量。

(二)作品评议结果应及时公布、反馈

大赛要对每位参赛教师的作品负责,帮助选手及时掌握评优动态和评审结果,在大赛中可增加各层级量化排名,公布大赛评审专家指导意见和评审结论。一方面,对大赛提供公共监督,增加大赛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参赛教师、学校及本区域的荣誉感,促使更多教师参加类似活动。

(三)对大赛进行及时总结,对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完善的竞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