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8:1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链发展方案

篇1

——易派壹佰的商业理念、商业模式和市场方案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上海)安全防护装备市场国际研讨会暨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项目推介会”上,“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正式在安防装备市场上登台亮相。她的出现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政府有关部门、安防装备用户企业、国内外优秀品牌供应商,以及媒体表示了一致的支持和称赞,但也有部分经销商持观望或消极态度。不同的反映既源自人们对中国安防产业和安防市场变化趋势的不同判断,同时相关信息的不对称流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易派壹佰”正确而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是合作发展的前提,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对安防装备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1.市场拥有巨大需求,但供应能力极为有限。

据有关机构和学者提供的数据,中国安防装备市场年需求量在500亿到1000亿左右(这是由市场细分程度决定的),而所有优秀品牌生产商能够提供的有效供应所满足的市场份额不足需求的十分之一,而假冒伪劣产品则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2.供需严重失衡,症结在流通环节。相对落后的商业模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在市场上存在的营销模式或曰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生产商、品牌商各自拥有和经销网络;少部分品牌共享小范围的经销网络;.品牌商直接进入销售前台;少数经销商正在努力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销售网络。

这些模式发挥着它们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具体说:第一,绝大部分经销商实力有限,销售的品牌单一,不能给客户提供足够的选择和良好的服务,从而使占领的市场空间有限,不能赢得市场的充分信赖。第二,.品牌商直接进入销售,成本高,效率低。第三,市场占有率偏低且不稳定,造成支持决策的信息匮乏,这直接反映为物流不畅通,供货不及时,从而加大了进入市场的难度。第四,由于优秀品牌商不理想的市场表现,给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并使其有更多机会形成对市场的冲击,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第五,由于缺少现代营销模式,使得安防产业至今未能树立一个朝阳产业的形象。优秀品牌缺少应有的市场号召力。

3.中国安防产业必将成为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纵观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安防产业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们对安全健康方面的消费增长迅猛,这种需求的增长会刺激安防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临界点。其市场特征表现在:

普遍化、多样化趋势。由于相关法规的不断健全,政府监察力度加大,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安防装备的消费需求已不再限于少数高危行业、发达地区或大型企业,而转化为各地区、各行业、各类企业,甚至社区、家庭等全社会的普遍需求。这种普遍性直接导致需求的多样化特点。

个性化、专业化趋势。在普遍化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作业环境和不同防护标准的要求(文秘站:),引发了安防装备市场的个性化和专业化趋势。

优质化,高标准化趋势。由于安全投入的加大和观念的转变,市场对产品质量越来越苛求,安防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内涵以及高标准配置显得愈加重要,它们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化、关联化趋势。市场不仅需要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产品,更需要供给方具有与之配套的信息、培训、包装策划、媒体运作等综合服务能力。

中国安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另一特征表现为国际化的趋势。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都需要与世界对话、沟通,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这就需要有更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自有的优秀企业也需要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成长壮大。

总之,安防市场的发展趋势预示着,真正优秀的品牌、优秀的产品和优秀的服务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

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基本判断,易派壹佰提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营销策略和服务文化。

1.五位一体的商业平台。

连锁销售服务。“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在上海浦东张江建起5000平米的连锁经营旗舰店,随后将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连锁店。用户可在任何一家连锁店选购100个优秀品牌的近万种产品。“易派壹佰”相当于安防市场的“沃尔玛”。

网上实时销售服务。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站,获得安全装备的实时供需信息和物流信息。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采购。相当于安防市场的“阿里巴巴”。

dm期刊邮购销售服务。用户可通过定期免费获得的《易派壹佰安全防护采购指南》订购所需产品。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定购行为。

专业物流服务。“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借助第三方专业物流机构,向用户及时发送所购产品,安全快捷,相当于安防市场的“u”。

全天候应急支援。“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下设应急支援中心,全天候为用户提供安防产品的应急供应,相当于安防市场的“120”。

2.全新的营销策略。

“易派壹佰”利用百家品牌联合形成的资源优势,借鉴和整合其他行业成熟的营销模式,塑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形象。在营销策略中,突出安全产业本身的公益化特征,积极配合政府的执法监察、专项整治,以优质服务作为营销的先导,重点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3.优质的服务。

“易派壹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不仅提供各类安防装备销售,还面向企业提供各种安全管理咨询、认证、培训、评价、方案设计、企业安全宣教、产品开发等项目服务。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和企业举办各种论坛,为生产商与经销商提供市场预测和市场推广。为加盟企业提供市场交流、国际合作等中介服务。加盟企业的进场产品统一办理产品责任保险。加盟企业接受有关部门的各种检测、检验和市场准入事务等。

易派壹佰的商业理念和商业价值

易派壹佰坚持的商业理念是:

1.联合。

联合国内外优秀品牌共同搭建适应市场健康发展的商业平台。“易派壹佰”不属于任何一家企业,而是所有加盟品牌共有的。发挥联合优势,开创安防市场新局面。

2.让中国 劳动者享有最好的安防产品和服务。

坚持以优秀品牌和优秀服务来维护用户选择并享受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权利。

3.塑造新的产业形象。

通过引进、整合其他行业已经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塑造安防产业全新形象。提高市场号召力,提升产业地位。

易派壹佰的商业价值是:

公平公开透明,使用户有充分的选择机会,最大限度降低不正当竞争;

提高优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品牌间的竟合,促进国内安防产业与国际的交流合作;

支持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监察行动。

风险与应对

“易派壹佰安全防护港”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有:

1.资金链断裂。

连锁店建设、网站建设与维护、物流管理、全球采购、市场宣传、产品指南的编印发放、人才汇集等,都需要有足够大的资金支持。目前除了现有投资方的资金支持外,已有数家境内外银行、基金会和风险投资公司表现出积极的投资意向,使“易派壹佰”具有充沛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

2.部分加盟商的担忧。

加盟商的担忧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易派壹佰”的营销模式与现有的营销模式是否发生冲突;前期的市场开拓风险如何分担;不同加盟商的个性需求能否被满足。

对此,“易派壹佰”相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它承诺不与任何一个供应商及其经销商在已有的市场上发生冲突,重心放在开拓新的市场;在签署加盟合约时,最大限度承担前期风险;与每个品牌商讨论制定符合其个性需求的合作方案;充分利用“易派壹佰”的资源优势,缩短风险期。

3.部分经销商存在的误解。

部分经销商误以为“易派壹佰”的出现会与其争市场,形成单纯的竞争关系。“易派壹佰”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与现有经销商完全不同。“易派壹佰”不但没有与现有经销商正面冲突的机会,而且还会与许多优秀经销商逐步建立起多种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

篇2

关键词:煤矿清洁生产;产业链;矿井水回收利用;煤矿“人体管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X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2-0085-03

山东是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使山东省成为矿业大省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突出的省份之一。其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包括地面塌陷、矿渣尾矿危害及矿山排水与闭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等。在企业环境问题突出,且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已不能有效地控制矿区的各种污染。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转为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核,筛选并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消除和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的污染物,达到预防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一、煤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况

山东省某煤矿是一个开采50余年的老矿,年生产能力270万吨,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该煤矿由单一的原煤生产发展成为集煤炭生产、矸石发电、煤焦化工、建筑建材、汽车维修、商务流通、餐饮服务、电子印刷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以及带来的众多环境问题,该企业决定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一)全员参与,落到实处

煤矿在审核期间,组织多期清洁生产知识培训,全矿员工层层传达,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状结构,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而且增强了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自觉性。各分公司均结合企业文化,在矿区主要干道设置清洁生产相关内容的宣传图板,使清洁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矿范围内形成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浓厚清洁生产氛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煤矿通过发动全体员工,提出了很多利于公司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审核小组通过对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技术、设备更新、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调研论证,汇总分析出251个方案,可行的无低费方案233个,中高费方案14个,共投资1556.591万元,取得的总经济效益3862.43万元。其中较典型的方案出自洗运、焦化和热电公司。

1、XG3032E型跳汰机取代原LTG型。洗运公司原采用LTG侧鼓式跳汰机,其特点是适于煤质较好的原料煤,对粒度要求也相对较严格。随着井下采场变迁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间物含量偏高,细化程度加大,这样导致了煤炭的洗选加工出现物料分选界限不清,床层分离不明显的现象。通过选用对煤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的XG3032E型跳汰机,物料错分配现象基本杜绝,精煤产率提高2.7%,产品质量稳定。

2、生产监控系统的启动。在审核过程中,焦化公司通过物料衡算,发现由于生产过程参数确认不准确,导致资源未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为此,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设计生产联动调度监控系统。其中,数字视频图像采集系统是通过设置在各监测点的摄像设备对敏感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并将实时数据存于监控图像数据库中;实时信号采集系统将焦炉换向室、鼓冷参数和粗苯生产过程所有仪表参数由计算机集中至调度中心实时监测并存档,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对企业的各生产环节进行管理,各管理子系统可通过网络共享中心数据库的数据,并能相互通讯和对实时数据的变化进行响应。焦化公司生产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3、矿井水回收利用。煤矿在开采生产过程中,矿井巷道内的地下渗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对原有矿井水处理设备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回用渗水,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热电公司通过地下集水池汇集渗水,经高压泵提升进入沉淀池,在进沉淀池前加入PAC絮凝剂,沉淀池出水口再加入PAM助凝剂,通过管道混合后进入竖流式一体化净水器,在净水器的斜管沉降室内沉降处理,然后流经底部过滤室,过滤后出水进入中间消毒水池,出水便可用于开采洗选、电厂冷却塔补给、焦化生产等(见图3虚线所示)。该方案年利用矿井水146万吨,既减少了向微山湖内排放的水量,又节约了新鲜水资源,效益十分显著。

(三)创新管理模式

煤矿通过自主创新的“人体管理模型”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基本方略位于“人体管理模型”的底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位于大脑部位,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学习型组织位于心脏部位,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准军事化管理和自主管理位于手臂部位,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石和真谛;安全管理和市场化管理位于腿部部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和立足之本;企业远景位于模型背景的上方,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该模型是对煤矿改革创新历程的真实描述和再现,充分体现了“安全是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煤矿“人体管理模型”见图2:

二、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煤矿产业链优化

产业链的构建对于增强煤炭企业效益和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基于产业链模式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煤矿必须依托创新,构建特色产业链,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创性之路。

清洁生产解决污染问题的层次之一是通过外部循环使本企业污染物成为其它企业的原料。围绕这一理念,煤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产业扩张,已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气体制造公司生产的氮气供给负责采煤掘进的煤业公司,用于井下防尘灭火;采掘出的原煤送洗运公司进行筛选,挑拣出的矸石运往矸石山,用于回填造地;分选出的洗矸、煤泥通过输煤系统供热电公司发电,产出的蒸汽供洗运、粉煤灰制砖公司与焦化化产车间生产使用以及各分公司供暖;精煤作为焦化公司炼焦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除焦炭外,还包括煤气、苯、焦油及甲醇,煤气部分供给住户使用,部分供热电公司发电;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少量炉渣和收集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和砖厂制造水泥和粉煤灰砖的原料;大量炉渣与水泥则运往新型建材厂作为制造水泥砌块的原材料。由此构建的“煤―电―焦―建”新型模式,将矿上所有资源利用最大化,各分公司彼此相互依存,稳步发展。煤矿产业链示意图见图3:

产业链的优化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产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可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煤矿根据生产流程,审核生产全过程的物耗能耗情况、工艺技术路线及各排污点位,结合生 产负荷、物料衡算、实际监测情况等,通过各项指标评价其清洁生产水平,然后选择各种先进的综合利用技术作为依托,进而不断地完善各生产细节,优化各生产参数,使矿区内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对矿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煤矿在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基础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解决了各分公司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给煤矿又一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就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清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做好开发专项规划

规划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允许空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煤矿也应进一步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固定下来;并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和管理权限,促使矿区制定开发利用方案、煤炭深加工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专项规划。

(二)拉长拓宽产业链

煤炭企业的产业链是以原煤开采为基础,生产经营系列煤炭产品和与之相关联的下游产品或者从事相关的煤产品链条。我国大型煤炭矿区的产业链模式多种多样,均是由矿区的特点和条件决定的。

煤矿的产业链为“煤―电―焦―建”的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由于煤矿焦化公司规模相对来说较小,下一步应逐步扩大焦化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煤化工,形成以主业延伸上下游的多元产业链。这种内涵式产业链延伸,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矿区的生产过程,提高矿区产品的加工程度,增加了原有产品的技术含量,也相应的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从纵向解决矿区产业链过短的问题。此外,矿区可通过产业的调整,发展“煤―电―铝”产业,这种外延式产业链以煤炭主业的生产和经营为起点,以电力的综合运用为中介,以技术创新为主体,进一步延伸至铝业等,从横向解决矿区产业链过窄的问题。这样以煤、焦促化工,以煤、电促铝,以铝带动材,建材联合协作发展,最终可实现产业的优化组合。

(三)区域创新下的产业发展

任何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将产业发展作为一个区域问题来看待,对企业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煤矿是一个发展多元化的企业,要进一步实现这一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创新。区域创新包括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活动几方面内容。其中,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和社会环境,它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条件;创新网络为互动学习和相互合作提供了平台,旨在促进知识、生产或服务的发展;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是核心,这几方面的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显示区域创新的能力和质量。煤矿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见图4。

(四)清洁生产的持续性

清洁生产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一轮审核的结束不是整个清洁生产工作的结束,而是下一轮审核工作的开始。煤矿在此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清洁生产机会,按照实施进度将所有方案逐一实施,达到了本轮审核的预期目的。在审核工作接近尾声的同时,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又确定了下轮新的审核重点,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同时,还制定了科技开发计划,包括矸石山的整治和综合利用、矿井水的深度利用等项目,不断地解决困扰矿区多年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持续的清洁生产,巩固上轮方案的实施结果,进一步寻找新的清洁生产方案,才能保证通过清洁生产给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效益。

篇3

 

为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不断提升我市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荆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荆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即绿色磷化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汽车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绿色建材和家居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提升产业链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将绿色磷化、石油化工、绿色食品、通用航空、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将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建材和家居、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我市形成千亿产业为引领、五百亿产业为骨干、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一)绿色磷化产业链。全面推动磷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涵盖肥料级、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等磷系化学品和磷矿伴生物回收制品绿色循环产业链,将我市磷化产业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磷肥产品生产与复合肥研发及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氟化工新材料及氟、磷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将新建磷化项目布局到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依托新洋丰、鄂中生态等骨干企业,推动磷化企业兼并重组,2025年底前完成49家磷化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将全市磷化工企业控制在30家以内。积极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力争10年内达到产用平衡。到2025年,全市绿色磷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二)石油化工产业链。以建设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石化产业从炼油主导型向炼化一体化转变。以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园区配套一次炼油1000万吨原油管道建设;大力支持荆门石化炼化技术提档升级,开展炼油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碳四、碳五及芳烃、丙烯、乙烯等产业链,建成百万吨级特种油生产基地和百万吨级化工产品基地。到2025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

(三)汽车产业链。紧密对接“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以荆门高新区汽车产业园为核心,以钟祥市、京山市装备制造聚集区为辅助,突破性发展乘用车、皮卡车等整车制造产业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引导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积极布局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的新能源整车制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形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特种车辆等五大产业链均衡协同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传统车辆、特种车辆、新能源车辆年产量达30万辆,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四)通用航空产业链。紧密对接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集群发展部署,按照“一核(漳河机场通用航空核心区)、两区(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本部和漳河新区研发基地、荆门高新区航空装备工业园)、多点(钟祥市、京山市、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等通用机场)”产业布局,以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等企业为骨干,高质量建设漳河新区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荆门航空产业园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打造包括整机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地面设备制造以及通用飞机服务业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大力开展通航制造产业招商引资,引进通航制造规上企业5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通用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以集成化、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将高端装备制造与传统制造改造提升相结合,着力打造装备制造(轻工机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纸制品等轻工包装机械等)、关键零部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以及伺服控制机构等)、激光设备等产业。支持京山轻机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包装设备生产基地。依托京山农业装备产业园,健全农业装备产业链。支持沙洋发展港口重型机械、智能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到2025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六)绿色食品产业链。大力实施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五个一”工程,重点打造优质粮油、畜禽水产、健康营养食品精细加工全产业链,打响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内涵的“荆品名门”区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

(七)纺织服装产业链。围绕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着力提高纺织、服装行业科技含量,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差异化发展,以运动休闲服饰为重点,发展名、优、特产品。到202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八)绿色建材和家居产业链。加大兼并重组和技改力度,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建材,提升行业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抢抓国家鼓励规范发展机制砂石产业机遇,重点建设七大机制砂石产业基地,延伸下游绿色建材、商混、纳米碳酸钙、食品级碳酸钙、医用级碳酸钙等产品,提升石材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机制砂石产业基地。以东宝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及绿色环保家具(居)产业。到2025年,全市绿色建材和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九)新材料产业链。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锂电池用新材料、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等产业,打造“中部锂都”,建设中部地区重要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鼓励化工企业从化工原料生产向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延伸,提高产品利润率;做强碳一化工产业,拓展醇类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十)节能环保产业链。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大力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争创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荆门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格林美资源循环产业园、荆门静脉产业园、东宝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大力发展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可降解材料及制品、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及材料再造、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以磷石膏为重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培育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和环保技术服务产业。到202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

(十一)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积极发展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产业,突破性发展化学药品制剂和仿制药制造产业,着力推进现代中药制造产业,迅速发展以康复为主的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产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生物药物、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及饮片产业集聚区,建设华中地区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绿色生产基地、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十二)电子信息产业链。紧密对接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省“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建设战略,依托东宝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荆门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着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培育引进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激光应用、光通讯、LED/OLED、触控显示、5G、新基建、电子元器件、印制线路板、光电子应用等细分产业,打造华中地区印制线路板产业基地。大力引进集成电路、智能终端、5G通讯等新基建产业,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构建跨领域、多技术融合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企业主体培育“建链”行动。实施“雄鹰计划”,打造百亿企业,每条重点产业链至少引进和培育1家产业链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实施“云雀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支持骨干企业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每年培育引导50家以上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二)实施创新赋能“强链”行动。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自主或联合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机构。依托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每条产业链至少建设1家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或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推动“千企千亿”技改,每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市级重大技改示范项目100个,带动全市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000个以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互联网+”制造,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试点示范,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普及率达到95%。

(三)实施精准招商“补链”行动。突出产业链招商,按照“集群化招商、基地化布局、特色化发展”思路,聚焦重点产业链,围绕构建产业链上下游重要环节,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实施精准招商,集中力量引进落地一批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企业、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围绕现有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产品,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全市力争年均新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链项目10个以上,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80%。

(四)实施重大项目“壮链”行动。根据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重大项目,按照“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加强重点新建项目、技改项目建设服务,加快推动玲珑轮胎、亿纬动力扩能、雄韬锂电池、海太欧林智能家居、润都制药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建设和投产达产。

(五)实施产业发展平台“聚链”行动。依托荆门高新区和京山、钟祥、沙洋、东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重点工业镇,围绕重点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园区提标提档,加快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物流仓储、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电子商务等生产经营平台,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实施营商环境“稳链”行动。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和“争抢转”作风,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省新30条”和“市新39条”,不断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抓好惠企政策兑现落实,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制造业产业链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总揽全市产业链发展大局。每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名市级领导、一名龙头企业负责人、一家龙头企业、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份五年计划、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八个一”工作体系,市直有关部门依据职能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减税降费、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市场拓展等工作予以支持配合。各有关县(市、区)要履行产业链发展主体责任,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市、区)联动,推进产业链发展。

(二)强化工作机制。重点产业链实行一名市领导、一名龙头企业负责人双链长负责制。各重点产业链要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综合协调组、项目招商组和专家服务组,制定重点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实施“五图作业”。研究制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年度工作清单,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行产业链链长双月碰头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产业链链长制日常工作由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研究各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联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三)强化专业支撑。依托相关业务部门和市内外研究机构、智库力量,每条重点产业链构建一支不少于3人的专业服务队伍,定期为重点产业链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四)强化政策支持。针对不同产业链特点和实际,进一步完善“一链一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市财政每年给予每条产业链2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链长制服务协调工作和产业创新。

(五)强化督办检查。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各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年度工作清单,定期组织对各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广泛收集各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动态,每月编印信息简报,加强信息交流互动,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工作责任,对工作不力、进度明显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荆门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

                                                             

 

 

 

 

 

 

 

 

 

 

 

 

 

 

 

篇4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 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客户已基本被各银行瓜分完毕,与此同时,银行“脱媒现象”更加普遍,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从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殊需要等方面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表现的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管理弱、资产少和融资需求短、频、急等特点。产业链金融由于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能为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一般起到原材料的运输、中间产品的加工等作用。周小云(2007)认为,产业链金融是银行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销企业联系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产业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

    二、产业链金融的“m+1+n”模式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三、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

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篇5

[关键词]产业链整合物流产业优化升级

一、引言

全球产业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至处理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随着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分工格局开始加快由产业间分布向产业内分布转化,按产业链的纵向分离和协调为内容的全球一体化的生产、流通逐渐形成。全球产业链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创造活动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从而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嵌入该产业链,实现产业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整合,物流产业集群为产业链服务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全球产业链系统中,物流产业作为子系统,其功能在于实现该产业链内部产业组织之间物流活动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以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和运行效率。本文在完成理论论述后,以宁波为实证研究案例,首先介绍了宁波主体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物流产业现状,然后根据理论论证部分提出了宁波市物流产业升级的对策,最后在结论中进行了总结。

二、相关理论综述

1.产业链相关理论综述

从物流角度看,Houlihan认为产业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生产者或流通业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物质流动。从信息化角度看,Stevens将产业链定义为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系统,其中贯穿着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这种观点把信息流提高到与产品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强调产业链中存在反馈过程,是产业链思想的一大进步。从组成结构上看,最近产业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同时强调合作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马士华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综述

在产业升级方面,Humprey和Schmitz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嵌入全球产业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四种方式,从理论上把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在实证研究方面,LieteM,BazanL,RobertaRabellotti和Halder等分别从不同产业类别入手,对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汽车、塑料、制鞋、医疗机械、服装等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嵌入全球产业链链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证研究来看,目前国外对全球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国内学者张汉业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布局优化、技术与装备的高级化、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转变。另外国内有些学者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归纳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互动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逐渐演进的过程。还有一些学者从较为宽泛的方面来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高加工度与高附加值导向的产出结构、规模经济导向的组织结构和高新技术导向的技术结构的升级。

三、全球产业链整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

1.对物流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产业链垂直分离的情况下,不但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来自不同国家,而且产成品的销售市场也是遍布世界各地。原本是企业内部或本地区的物流活动,现在已变化为全球范围,空间上的距离加大及不同企业间协作的难度都对物流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产业链片段化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协调,可实现采购、生产、分销等功能的优化,从而实现最佳业务绩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具有高度灵敏反应能力的物流系统,重视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以减少牛鞭效应。这需要复杂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能使供应商、制造商、库存、承运人和客户之间实时数据共享,以增强供应链之间的协同能力。这样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包括可无缝连接的数据接口、基于互联网的用户端、实时的货物跟踪功能等。

2.对全球物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离岸使跨国企业的原料与零部件供应商、生产企业及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大。各种产品在高度集约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不断流动,大大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物流需求,物流活动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需要调整其物流管理战略、扩展物流设施及物流网络布局,促进与生产企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与保持良好的联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布局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全球物流空间及时间跨度大,跨境手续复杂,这些都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物流外包增加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外包是全球产业链整合的特征之一。企业基于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降低成本或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把产业链上的非核心环节外包,如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等。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生产者服务会逐步从产业整体的产业链当中垂直分离出来,并成为市场中独立的、专业化的企业或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培训、售后服务、第三方物流等。

物流业务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相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第三方物流能够基于客户价值战略快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物流服务,实现仓储、运输、库存管理、配送等服务的自动化和一体化。

4.促进了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流程为导向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同客户对物流的需求不同,如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链与采购者驱动型的产业链在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异。柔性生产的实质是变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物流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也要柔性化。现代物流企业,受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即不可能投资所有的基础设施,也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所有环节上的优势。因此,物流企业最好在关键的战略环节上建立核心竞争力,非战略环节以外包、联盟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原有组织的有形边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以“虚”务“实”。

四、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

1.宁波物流业发展现状

宁波市公路基本形成“一环六射”,里程9884公里,密度超过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先进国家水平;铁路初步构建“二干四支”,正线里程超过180公里;港口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港和远洋干线港;机场成为长三角第五个国际机场。为港口及临港产业配套的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已有普洛斯、AMB、盖世理、嘉明、中外运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正在全力打造依托港口的高端国际物流园区。

2009年6月,全市物流相关企业有4077家,注册资本超过110亿元,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约为35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29家。

港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占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的70%,港口物流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依托宁波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和临港工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体系等,宁波基本形成“依托临港产业和集群经济的工业物流、依托专业市场的商贸物流、依托外向型经济的国际物流、依托都市圈和农村的配送物流、依托综合枢纽的中转物流”等五大类型并驾齐驱的物流需求格局。

2.宁波物流业优化升级对策

(1)推广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以实现港口物流升级进一步完善宁波电子口岸骨干网络,运用条形码、RFID、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及EDI技术,建立各部门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使政府单位、外贸和物流各相关单位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网上办事、联网资料交换、信息共享、企业信用和政府效能评估等主要功能,减少单证输入和传递的环节信息及网络技术,实现电子信息通畅流动,提高大通关速度和效率,为宁波口岸大通关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企业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口岸信息化推动口岸的国际化。

(2)发展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为不同产业链的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物流咨询就是针对物流与供应链环节进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及具有互补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宁波市物流发展落后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发展需要,需要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站在国际化的视角,提供服务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宁波市物流公司可以同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高校也应该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发展提供动力。

(3)发展港口物流,形成本土的全球物流服务商,提供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目前宁波港以国际物流服务为主,港口物流为满足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必须整合内部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形成集约型的物流供应链,逐步向功能完备、协作性强、标准统一的规模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整个物流链的效率,沿海口岸功能逐渐延伸到内陆,向内陆城市群的内、外资企业和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顺利完成海关、联检、理货、报关等通关手续。要与航运企业、铁路企业和公路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稳定的关系,实现物流的多式联运;拓展国内外战略联盟,特别是与国际优秀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

(4)发展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以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实现宁波物流业的整体升级。宁波IT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在有关物流的支持技术上有所突破,有能力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其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产业整合。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整合,通过电子商务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宁波市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当前宁波利用电子商务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当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篇6

按照供需关系和价值流动可以将通航产业链分为基础产业、制造业、服务保障业、运营业和应用产业五个板块。按照五大板块的性质,又可将其分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核心产业包括制造业、运营业、服务保障业三大板块。关联产业包含基础产业和应用产业两个板块,其中,基础产业为上游产业,负责为通用航空器制造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基础;应用产业是下游产业,表现为通用航空作为生产工具或消费品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一、二、三次产业。

稍加分析便可以发现,通航产业链条很长,特别是核心产业,技术附加值和资金密集度很高,任何一家企业,在产业链的其中一个板块做大做强已经非常不容易,而若想上下游延伸,或者涉足整个产业链,则难上加难,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去布局和规划。

实践者之一:

当前,国内正在实践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通航企业并不多,中航工业通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中航工业通飞从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全球化,全谱系、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发展模式,立志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十三五期间,在制造业领域,中航工业通飞将重点打造型号发展平台,把双发涡扇公务和多用途飞机作为发展重点,实现一个平台、两个型号的系列发展目标。同时,加强轻型教练机、轻型运动类飞机和特种飞行器的发展。期望通过一个五年计划,形成覆盖0.5吨到53吨左右的以固定翼飞机为主体的通用飞机发展谱系。在运营和服务保障领域,中航工业通飞将重点发展八项业务:一是航空俱乐部,二是通勤航空,三是传统通航作业,四是飞行培训,五是公务航空,六是航空油料,七是航空综合体,八是投融资平台。

实践者之二:

与中航工业通飞不同,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在通航产业的布局目前仅限于公务机运行和服务领域,不过其发展思维也是全产业链模式。继2014年11月完成对民生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的并购之后,2015年4月27日,中民投又与卢森堡国际通航达成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进行全球公务机产业链收购,进军公务机FBO/MRO市场。据悉,下一步,中民投还将布局通用机场领域。除此之外,有消息指出,中民投有可能完成对民生金融租赁的控股。民生金融租赁目前掌握着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公务机产权份额,并一直在努力成为公务机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早在2012年,民生金融租赁就与河北省政府省属企业达成协议,共建三河公务机机场(目前该项目因多重原因处于搁置状态)。随后,其又与民生国际通航共同推出――民生公务机俱乐部。2015年ABACE期间,民生金融租赁又推出“二手公务机交易平台”。如果中民投实现对民生金融租赁的控股,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公务机运行和服务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实践者之三:

华彬航空集团也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实践者之一。目前,华彬航空集团下设四大事业部:航空运营、实业开发、制造维修、金融服务。具体经营的业务包含:通用航空运营(包机、托管、航空医疗救援、空中旅游、飞行培训等),直升机销售,机场及通航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等。目前,华彬航空已经组建了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华彬天星机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华彬亚盛通用航空(北京)有限公司、华彬直升机销售公司等实体单位,已取得密云机场经营许可资质,该机场于2014年2月获得国家旅游局授牌,成为中国首个低空旅游示范基地。按照战略规划,密云机场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未来将由点到面,复制到全国150余个5A级景区。此外,据悉,华彬航空集团还有意向MRO领域拓展业务。

为什么选择全产业链?

中航工业通飞:中航工业通飞分党组书记宋庆国认为,当前,中国通航产业正处于要素聚集的发展初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行业发展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上天难;二是落地难;三是民众参与度低;四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五是行业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这五大难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也加大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风险,在此形势下,需要大型中央企业、骨干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来打通行业发展的要素瓶颈。

中民投:有关专家表示,从产业链角度看,公务机运营具有强波动性,全球主要公务机运营商都在向产业链下游积极布局,以期获得稳定盈利。在公务航空服务领域,如果整个服务链条出现断裂,服务存在短板,就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自然也就得不到更高的收益。目前,我国公务航空运营环境整体很不成熟,要想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企业只能自建一个封闭的系统。

华彬航空:华彬航空集团总经济师邵龙认为,“通航运行目前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下端,盈利很难。我们的战略是尽可能将业务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争取最大利润。当然,通航运行是基础,不能丢掉。我们成立不同的公司,各把住产业链的一块,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强调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行业评论

中航工业通飞、中民投、华彬航空等都属于有实力的投资者,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全产业链布局,自有其合理性,不过,纵观各行各业,全产业链布局对于行业和企业发展来说,都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更要对莫不利的一面,保持警醒。

目前中国通航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能力不足、人才供给跟不上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希望依靠自给自足来降低运营成本,这是现实情况,但这恐怕不是通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径。

――赵伟

航空,包括通用航空,就单个企业而言,不管你实力多么雄厚,做全产业链的结果是,既不利于行业形成有序的竞争,达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也不利于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妨碍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发展,使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金乾生

作为纯财务投资,拓宽产业链投资有助于分散和对冲投资风险,但对于企业经营和战略投资来说,全产业链发展是不可取的,各行各业均是如此,更不用说在目前中国的通航环境下。已经做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应尽快将一部分业务分拆出来转成财务投资,吸收外来资本分摊风险。此外,如果定位为纯财务投资,就要把握住“不控股,同时支持企业正确决策”的原则。

――陈澍

篇7

关键词:蚕桑项目;规模化经营;蚕桑管理;特色经营;现代农业

1桑蚕规模大户生产经营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泾县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的都是年迈老人,采用的都是传统养殖办法,养殖效率低。如果将这种零星的饲养转化为联合饲养,实施大棚养蚕,实行全年条桑育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从而降低蚕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产值。另外,规模化养殖能使得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利于实现“果桑”、“桑药”、“桑蔬”等综合产业的形成,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桑树病虫害,达到增产增收[1]。

2蚕桑规模化生产“增产增收”

1)果桑模式。泾县桃花潭镇栽植了约27hm2的果桑,该品种既能采摘果实又能养蚕。依托桃花潭景区(4A级)的旅游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采摘体验,即“农业+旅游”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其酿酒,味道鲜美具有保健价值,市售价达到了130元/kg,销售良好供不应求。2)桑药模式。即桑树和金银花、黄精等数十种中药材间作,有的中药材对桑树病虫害以及蚕病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还能大量产生品质良好的中药材,提高亩桑效益,实现第二收入。现阶段蚕区农户已联系多家中药生产厂家,初步达成合作。3)桑蔬模式。桑树和一些蔬菜间作,桑园间作榨菜、白菜、萝卜等生长期短的绿叶菜,不仅可以达到防病减病,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桑叶品质,提升蚕丝品质。4)综合利用。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桑叶茶。在传统养殖中因为桑叶叶片质量不佳影响蚕的质量。研究发现将桑叶芽头摘下来之后,利于提高桑叶品质,满足蚕的营养需求。最主要的是,将其按照炒茶技术精制成茶口感极佳,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目前生产桑叶茶有两家企业,并且制定了桑叶茶省地方标准。还有桑枝木耳,其原生态健康品颇受市场欢迎,规模化经营后,可以利用剪伐后的大量桑枝,培育桑植木耳,提高综合利用价值。以上四种综合开发项目,都能走农旅融合路线,延伸产业链,使得当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

3泾县规模化蚕桑经营存在不足以及解决方案

虽然该地区能够认识到规模化经营优势,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使得蚕农动态更新技术增产增收,但是对于规模化经营形成的果桑、桑蔬、桑药以及桑叶茶等产品的对外宣传不足,不能有效地打开销路。没有实现“互联网+蚕桑”经营模式,在总体经营策划上显得薄弱。

3.1缺乏媒体推广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大环境中,只有打造地域文化才能提升桑蚕销售规模和销售价格,实现更大的利润。但是该地区从政府层面、蚕农角度都缺乏地域文化打造的行为,一直依赖“蚕桑大县”这顶帽子来静等上门收购,价格方面不占优势,很多利润被收购商侵占。另外,果桑酒、桑叶茶、桑枝木耳等特色产品缺乏相应推广,就会失去很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些特色产品能够广泛销售,本身就对泾县蚕桑品牌塑造很有帮助。目前该地区并没有形成策略的推广方案。另外,对于蚕桑规模化经营和特色经营形成的农旅结合项目,也同样需要宣传,否则门可罗雀,会造成蔬菜、药材、果实的过盛积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解决方案是由县政府带头建立泾县蚕桑官网平台,另外建立泾县蚕桑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宣传该地蚕桑文化,结合古今历史形成图文并茂宣传,打造泾县蚕桑品牌。同时积极地引导当地蚕农建立微信号,集中对外扩散,提升品牌推广力度。

3.2未形成产业链

目前蚕桑生产环节,都是蚕桑站在负责主抓持。然而除此之外与规模化经营有关的其他主体没有很好地融入进来,比如蚕茧收购部门、丝绸厂、科研部门等等。这就使得蚕桑规模化经营失去了产业链这个生态圈,没有实现更大的资源整合,经营风险虽然会因为规模化经营降低,但没有产业链支撑,风险仍然得不到切实把控。比如市场风险当中价格变动,一直以来是该地区蚕桑生产收入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建立产业链将收购、生产企业纳入其中形成合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就会实现稳定的收购价格,促进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解决方案,建立当地蚕桑协会配合县政府积极地筛选蚕种公司、收购公司、丝绸公司、蚕药公司、农机具公司、物流公司等等,使得这些公司进入合作名单形成具体的产业链。彼此利用合同来实现制约,做到信息对称,实现产业链经营。为了确保产业链有效运转,要成立专门的微信组,实现即时信息交流。在协会引领下定期开会,对市场问题形成解决方案,确保产业链竞争优势。

3.3未形成电子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即通过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等建立虚拟门店,对该地区的蚕桑产品予以销售。但是目前来看,蚕桑站在此方面的工作并不能顾及到,其只是集中指导蚕桑技术推广方面,缺乏适合时代的经营思想,没有意识到帮助蚕农扩大销售对于该部门的重要意义。或者说其拥有这样的思维,但是因为不是本部门工作而作罢。如果是后者,证明当地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是政府层面围绕蚕桑联合各部门对电子商务采集意见,集合相关经验人才打造旗舰店,结合自媒体形成强大的推广局面,配合平台推出各种活动,从而积累粉丝扩大销售,以网店推出泾县蚕桑品牌,带动当地地面销售,实现良好的O2O模式,扩大销售途径,实现增产增收。

3.4缺乏管理人才

蚕桑规模化经营,还存在特色产品开发项目,这样庞大的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主持。但是从该地区具体操作掌握在蚕桑站手中的现状来看,对市场颇有建树的管理人才是比较缺乏的,这必然限制整盘规划,直接影响规模化经营效果,如果效益不佳直接降低蚕农积极性,后果不堪设想。解决方案是当地政府主导培养现代农业管理队伍。比如当地能人或者回乡创业大学生等,专门结合当地情况对其进行培训。针对规模化经营的关键点予以讨论,既能提升他们市场经营能力,也能够给蚕桑规模化经营带来灵感。之后,将具体的方法方案快速落地,实施成效由政府来负责检查和监督[3]。

4结语

安徽泾县实行的蚕桑规模化养殖正走在路上,现在积累的经验还显得有些薄弱,不过其已经有了一定效果,只要在总体策划、媒体宣传、队伍建设上多下功夫,便可以使得经营管理明确了方向,蚕桑产业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给当地蚕农带来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建新.浅论蚕桑规模大户的生产经营管理[J].中国蚕业,2003,24(3):67-68.

篇8

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整体市场份额也不断下滑。

目前,国内手机品牌超过上百个。当年手机牌照还是稀缺资源时拿下牌照的11家企业有的已在竞争中倒下,剩下的波导、TCL、夏新、联想等国产老品牌手机市场惨淡、亏损严重。

联想移动被卖

2008年以来,联想集团拆分了手机业务部门,创维抛售了移动部门,波导出售了其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合资公司的股权,回收1.6亿元资金。企业被卖往往有两个原因:要么业务没有发展前途;要么企业亏损,成为“烫手山芋”,不得不处理掉。从目前来看,手机是最具市场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前景广阔。联想当初创建联想移动,肯定是对手机市场做过充分的调查分析,而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所以联想移动被卖只能是第二种原因。

联想移动一直号称是国产手机第一品牌,2008年销量突破了800万部,为与中兴手机争夺“国产第一品牌”,打过很多口水仗。

可是怎么都想不到,联想移动竟率先支持不住了,不得不“卖身求存”。一位国产阵营高层说:联想移动被卖,是“长洋品牌志气,灭国产阵营威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联想移动被卖或许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本来就有很多国产手机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悲观绝望,谋求另寻财路了。波导和夏新要么计划生产汽车,要么准备改行做房地产,就是对这个产业悲观绝望的真实写照。业内人士认为,联想移动被卖无疑对国产阵营抗击洋品牌意志的集体崩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业内人士都知道,只要能卖出去,手机还是有丰厚利润的,联想移动这种大品牌,一部手机的平均利润不低于200元。如果按照联想移动自己所说,2007年销售了800万部的话,利润就应为16个亿。对联想集团而言,联想移动就是利润贡献大户,而不是巨亏5个亿的亏损大户了,也不至于成为联想包袱,被以一亿美元的价格贱卖掉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联想移动前总裁前段时间不得不从联想移动离职。联想官方解释说,离职是另有原因。但业界都认为的离职与联想移动业务的不如人意是脱不了干系的。

产业链快速变革

2003年,当TCL手机时任掌门人万明坚开始在手机上镶嵌宝石开启国产手机品牌营销新时代的时候,中国台湾的工程师蔡明介已经准备要拿出一种新型的手机芯片解决方案――“Turn-Key”。令万明坚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一开始不被他放在眼中的产品,不仅掀起了手机产业链的整体变革,还对全球手机市场格局形成了深远影响。

“2001年,手机厂商1000天可以生产1000台手机样机;2004年,手机厂商100天可以生产100台样机;2008年,手机厂商30天便可以生产30台样机。”TCL刘飞说。

在国外品牌主导的手机产业发展初期,国外手机公司们首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手机设计和研发,一部手机面世需要至少一年时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手机设计研发时间逐渐缩短至6-9个月。而在蔡明介所在的联发科推出高度集成的“Turn-Key”方案后,手机厂商只需要加一个手机外壳即可成品,这意味着手机公司只需要3-6个月便能拿出一部新款手机。

联发科这类全面方案解决商的出现,引起手机产业链快速变革。以前芯片提供商――平台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方案设计商――手机生产商的产业链迅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只包括Totalsolution方案提供商――方案设计商――手机生产商这样的高度精简的产业分工。流传在手机业的极端说法是,只要有三个人就开始开设手机生产厂:一个人负责采购联发科的解决方案以及其他配件,一个人负责寻找代工厂,一个人负责销售和回款。

产业链上游的快速变革引发了手机生产商的洗牌。如果说2003年国产品牌手机依靠人海战术及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在整体市场份额上超越了国外品牌,在国外品牌依靠对分销链的改善以及不断推出新机型收复失地后,国产手机一直没有翻身机会。直到联发科出现后,国产品牌手机才弥补了核心技术缺失的短板,从而快速地适应市场进行自救。目前在国产手机品牌中,除了夏新,包括联想移动、波导、长虹、TCL、康佳、创维等一线品牌都采用了联发科的方案。

山寨机惹祸

不过,在国产手机获得拯救的同时,大量山寨机也开始出现,包括万利达、天时达、奥克斯、大显、唯开等二三线品牌以及不知名的手机,均大量开始采用联发科的芯片设计方案。面对山寨机的来势汹汹,国产品牌向来引以为豪的渠道和研发自反而成为企业的拖累――他们无法像山寨机逃避入网检测和售后服务从而节约成本。在联发科面前,他们似乎毫无优势可言。

联发科的方案是把双刃剑,它在制造国内手机产业繁荣的同时,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日益显现。“对联发科方案的依赖性压制了厂商的研发积极性,使得企业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武说,这导致了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产业日趋封闭,割裂了产业的横向合作,使得产业资源整合越发困难。

如何把握3G?

目前3G手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业内认为这是国产阵营再次超越洋品牌的机会,从中国移动第一、二期的TD手机招标结果来看,国产阵营确实是一枝独秀,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国产阵营“大哥大”,联想移动更希望借3G手机有所作为,扭转颓势。消费者和业界对联想移动是比较认可和宽容的,愿意给其重振旗鼓的信心和耐心。但联想移动是否不辜负消费者和业界的期望,人们还“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效”。

“伟大是熬出来的。”对于国产手机的现状,夏新电子总裁卢振宇常用这句话劝说董事会,做手机产业必须务实、不能浮躁。然而,对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来说,仅有良好的心态远远不够,在电信产业深刻变革、三网日益融合的背景下,必须考虑未来市场该如何定位。

今天中国手机业价值链非常的完整,中国手机用户是全世界最多的,中国的手机生产也是全世界最大,中国的手机运营商也是全世界最大,其他IT行业都没有这个机会,在这种机会下,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不可以轻易认输。

播思通信副总裁李晓波认为,无线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移动互联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面临无线融合带来的挑战。

“我觉得手机厂商还没有真正理解3G的含义和商业机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手机设计公司老总说,他们仍然把自己定位于传统的硬件制造商,认为硬件上进行功能增新不存在任何困难,所以还在等待,认为等到3G市场启动后自己再推产品也来得及,这是一种被动的做法。

篇9

1 LTE时代承载网技术的发展走向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从0.24EB/月增加到6.3EB/月,增加26倍。数据流量的迅猛增长推动运营商持续升级移动网络。而为了顺应移动网络发展潮流,早在几年前,运营商就开始着手全面推进移动回传网络的IP化。但是就移动回传技术,网络业界出现了两种声音——PTN和IP RAN,随着承载网络持续演进,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1)PTN

PTN在传送网的基础上引入了路由器的MPLS交换,保持了原有的面向连接的业务配置、保护恢复等特性,成为传送网分组化的第一个里程碑。进入LTE时代之后,承载网所面临的最大变化,是如何满足网络扁平化所带来的S1和X2业务的承载需求,这也是面向LTE的承载网演进的方向和目标。针对TD-LTE的承载需求,PTN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

其一,流量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LTE单站网络流量的带宽开销很大,需要未来在核心汇聚层引入40GE以及更高速率的接口,在接入层引入小型化、低成本的10GE接口。

其二,流向问题。LTE取消了原来的RNC层,新增了S1和X2接口,并在PTN核心层引入L3功能,使用L3 VPN做疏导。

其三,同步问题。TDD的网络系统,对时间同步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推动IEEE 1588v2地面传送时间同步的应用。

同时,PTN组网方式也存在两种方案:一是采用PTN全程组网,开启三层功能;二是采用PTN+CE的组网方式,通过叠加路由来规避PTN的一些技术弱点。

应该看到,虽然目前PTN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然而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推进,其综合承载能力已经得到国内外运营商的认可,并在现网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2)IP RAN

IP RAN则是以路由器为基础向分组化传送网演进。IP RAN保留了路由器的绝大部分特性,而且又从传统的传送网引入了精准时间同步、传送网的电路管理等特性,其直接面向具备三层功能和业务灵活控制的全业务承载。因此,IP RAN被业界视为综合承载的最佳方案。IP RAN技术因其灵活性、对未来LTE的支持以及满足FMC业务承载等优势而被多家国际运营商采用,其便于扩展网络规模,统一的承载网络能够有效简化网络结构。但是,从分组技术的发展来看,IP RAN的技术成熟度仍未完善,尚处于市场培育期;而且相比国内已经大规模普及的PTN而言,其规模效应仍显不足。

有专家认为,随着LTE/4G的逐步部署和全业务承载商业模式及建网思路的逐步清晰,分组传送网的功能、性能要求将逐渐明确,PTN和IP RAN两种网络形态将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PTN将会向更动态、更灵活、对三层功能支持更完善的方向演进,而IP RAN则会向更易维护、更友好便捷、更绿色、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两者在具体功能的实现方式上仍将存在不同,但在功能和运维方式上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

2 承载网生态系统的比较

依托某种技术而生存与发展的产业,其成长的根本动力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构成产业的生态系统的健壮性。PTN和IP RAN两种技术所支撑的承载网,其生态系统健壮性存在很大差距。

(1)产业的市场预期与需求

任何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对市场未来的预期与需求。中国移动已经在大力建设TD-LTE试验网,而承载方式上已经确定采用PTN技术,其中杭州的TD-LTE试验网采用PTN+CE的组网模式,通过现网实际应用,已经确定PTN可有效承载TD-LTE网络。中国移动的规模部署也确定了PTN的市场地位,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四次集中采购招标,金额达到145亿元,有效带动了整个PTN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目前PTN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从芯片到产品再到应用都已经比较完善。虽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然而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推进,其综合承载能力已经被国内外运营商认可,并在现网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除了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之外,日本的软银和KDDI、西班牙电信拉美区域和沃达丰西班牙、新加坡的MI和SingTel、法国电信以及意大利电信的部分子网均已采用了PTN解决方案。以中国移动的应用为首,PTN已经形成强大的市场预期和市场拉动能力。

而对于IP RAN而言,中国联通2012年7月下旬完成的IP RAN分组传送设备集采招标,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IP RAN集采项目,但仅为14亿元,很难启动整个IP RAN产业链的正常有效运行。中国电信的IP RAN则仍在测试验证过程中,难以形成市场预期和对产业链的拉动能力。

(2)核心驱动力的作用

产业的有效启动和发展,也需要产业链中核心力量的塑造和发力。由于对网络较早地提出了IP化的演进需求,中国移动对PTN的研究和使用更为关注,也更自觉地以PTN产业主导者的责任感积极地推动PTN产业的良性运行。

中国移动从2007年4月就开始关注PTN技术,同年9月开始实验室端口摸底测试,2008年5月至10月进行联网测试,2009年3月至5月又在全国多个PTN试点组织现网测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6月开始,中国移动向地方公司征集PTN建设意见,同年10月初PTN的第一个大额标书发出。中国移动通过连续四轮的PTN集采向业界表明了其全面推广PTN技术的决心,并了业界关于PTN难以有效承载LTE的论断,极大地提升了PTN产业生态系统的信心和能力。国内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中国移动的承载网招标是大部分设备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至今超百亿元堪称巨大的投入引发了厂商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移动对于部署PTN的坚持,也打消了诸多海外企业对于向PTN领域进军的顾虑,目前主流的芯片厂商、器件厂商、系统厂商及测试厂商都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拓展PTN产品线,整个PTN产业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系统化的产业链体系。对此,一位设备商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对PTN部署的明确是PTN设备迅速成型的一个关键原因,进一步诠释了产业链主导者的关键作用。

在IP RAN阵营中,中国联通今年5月进行了第一次IP RAN设备集采,包括全国范围内123个城市本地网,拉开了IP RAN国内商用的序幕。2011年初,中国电信在杭州、金华、镇江、苏州、深圳等城市进行了IP RAN承载网的试点工作,今年6月的二期招标也是中国电信扩大IP RAN应用规模、继续验证IP RAN技术对基站业务以及全业务承载能力的关键一步,但设备招标仅有2亿元的规模。从分组技术的发展来看,IP RAN的技术成熟度仍未完善,尚处市场培育期,规模效应仍显不足,因此很难拉动IP RAN产业链的良性与高速发展。

(3)生态产业链整体发力

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壮性还取决于产业链各环节的良性发展,形成产业链整体发力的格局。早在2009年中国移动为建设其第一个PTN传送网而大规模集采时,国内和国际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商就积极应标并纷纷中标,中兴和华为成为最大赢家,烽火、上海贝尔和爱立信也榜上有名。2010年进行的PTN二次集采中,最终中标厂商为中兴、华为、烽火、爱立信和上海贝尔五家。以上厂商更是中国移动第三、四次招标的主要供应商,从而形成稳定而强大的供应厂商阵容。目前,国内几大PTN厂家形成了年产20多万套设备的供货能力,使其具备了相当的成本优势。

同时,这些厂商不断地对PTN技术进行创新。以华为公司为例,其PTN模板化的批量业务配置,能自动校验配置的正确性和业务下发后的有效性,确保业务正常运行,同时可以利用向导类故障排查工具,从而极大地降低对运维人员的IP结构知识的要求,解决了长期困扰IP网络的运维问题。

另外,华为PTN已在沃达丰、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俄罗斯Megafon和Telenor等全球多个大运营商承载网中规模商用,还获得了新加坡电信、日本KDDI、EMobile的PTN项目订单。中兴公司也表现不俗,2010年初,中兴宣布与北欧Finnet集团签署正式合同,独家承建其连接芬兰三个城市的城域多业务统一承载网。中兴迄今为止已在巴西、黑山等多个国家部署了PTN网络,并完成了海内外多家运营商PTN的现网建设和测试。

至今,PTN全球支持的设备厂家、测试厂家、运营商众多,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4)标准的制定与掌控

标准对任何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毋庸讳言。ITU-T和IETF对于PTN的利益之争,曾导致PTN国际标准化进展较慢,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OAM方面。两者的争议造成我国大规模部署PTN和异厂家互通存在很大问题。为此,结合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现有设备总体情况,考虑日后软件升级方便,中国移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根据IETF的G-ACh编码格式,参照ITU-T Y.1731以太网业务的OAM PDU格式定义,结合原G.8113标准架构,2010年提出G-ACh+Y.1731标准,已被我国《PTN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采纳,并作为惟一必选方案,等待IETF和ITU-T标准化组织的审批。

2011年2月,ITU-T SG15闭幕全会上,国家成员投票通过PTN的OAM标准,即G.8113.1(G.tp oam.1),至此PTN国际标准已经明朗化。国内技术标准、各类测试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也比较成熟,工信部有清晰的PTN入网流程,国家行业标准《PTN总体技术要求》也已送审报批,并在其中明确了面向LTE的PTN承载方案。可以说,PTN关键标准已经确定,我国在PTN的标准研究和网络应用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我国的PTN产业发展已无明显制约。

3 承载网市场规模预测

由于中国移动对PTN承载网的强劲需求,PTN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10月,中国移动投入30亿元进行了PTN的首次集采,不仅在浙江规模应用,而且在广东、江苏等五六个省试点和应用。2010年5月进行的PTN二次集采中,中国移动总计投入45亿元,建设规模30万端。2011年6月启动了第三期PTN大规模集采,总量在13万套左右,投资20亿元。2012年7月进行的连续四年来的第四次PTN集采招标,总量达20万端,投入50亿元。四年来,中国移动总计投入145亿元,PTN设备达65万端。

未来中国移动PTN市场需求规模的预测,采用估算新建基站的方法。首先,已知中国移动有65万端PTN设备,可满足当前TD-SCDMA基站与TD-LTE试验网基站回传承载的需求。2012年内中国移动将有TD-SCDMA基站28.4万个,同时建设2万个TD-LTE基站,两者基站总数达30.4万个。相当于每个基站平均需要PTN设备2端,每端平均价格为2.2万元。

依据中国移动的发展规划,2013年将建设20万个TD-LTE基站和新建6.7万个TD-SCDMA基站,2014年将新建13万个TD-LTE基站和5万个TD-SCDMA基站。按已经进行的四次PTN设备集采平均价格每端2.2万元计算,中国移动2013年PTN集采投资为58.7亿元,2014年PTN集采投资为39.6亿元,两年共计98.3亿元。两年近百亿元的市场规模,是对PTN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有力支撑。

2012年,中国联通进行了14亿元的IP RAN集采,共5万端,每端平均2.8万元。这是中国联通IP RAN的首次建设与应用,如果试验成功后在3G网络全面推广,将带来IP RAN的巨大市场空间。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联通3G基站数达到23.9万个,2012年将新建10万个3G基站,3G基站总数可达33.9万个。回传承载如全部采用IP RAN方案,将需要IP RAN设备67.8万端,市场规模可达到190亿元。中国电信也存在类似的市场空间,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信3G基站达到26.95万个,如全部采用IP RAN方案回传,其市场规模为75亿元,也十分可观。当然,IP RAN生态产业链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大规模市场的实现需要产业链各方付出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如何发挥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主导地位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4 结语

承载网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国移动以强大的能力和魄力,构建了LTE时代良好的PTN产业生态链,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仍处在技术选择的过程中,一旦决心下定,也将具有与中国移动相媲美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史燕明. 标准完善功能再提升 PTN规模商用时代开启[J]. 电信网技术, 2011(8).

[2] 于尚民. 中国移动PTN集采开标在即 30亿大单待分食[EB/OL]. [2009-10-21]. .

[3] 黄海峰. 运营商集采促分组承载技术发展 PTN和IP RAN产业链更加成熟[J]. 通信世界周刊, 2012(35).

[4] 牟晓隆. 中国移动:PTN向全业务承载网演进[J]. 通信世界周刊, 2010(5).

篇10

作为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领域产业链与创业者的年度最大创新“运动会”, 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手机设计与应用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经信委和惠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组委会及《通信产业报》(网)承办。活动得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和主要信息通信及设计领域行业协会的支持,得到数十家ICT领域投资机构的参与。活动以“手机中国梦、智联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鼓励中国手机的优秀原创设计与移动互联应用的创新创意开发,促进产业链协作交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和培育良性的产业生态建设,推动中国终端产业与移动互联的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是“提倡ICT创业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就是寄望充分利用ICT潜力,促进企业、企业家、创业者、创客及开发者创新活力,扩大社会影响力。这与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手机设计与应用大赛初衷高度契合。而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产业,正是ICT创新创业最活跃领域。值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启动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就是要传递面向产业链、面向开发者、面向年轻人鼓励创新、鼓励创业、鼓励协作的活动精神。

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手机设计与应用大赛整体活动内容丰富,主要活动包括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2016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手机产业创新之夜暨创客与资本面对面、创业英雄讲堂、2016中国手机产业创新峰会、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优秀作品暨世界手机之都主题展等系列活动。活动将历时6个月,重点活动将地跨北京、广州、惠州。11月1日,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最高奖天鹅奖及相关单项奖,将在广东惠州隆重揭晓。

据活动组委会介绍,在成功举办三届基础上,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手机设计与应用大赛在内容设计与活动安排上有重大创新,呈现新的特点。首先,活动内容设计充分契合当前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创新发展所需。目前全球智能终端增长放缓,厂商遭遇出货瓶颈,专利问题进一步凸显,移动应用仿、冒、漏、病问题突出,本次创新周在活动安排和议题讨论上更多增加产业研究与分析、专利及技术协作讨论,以及产业链合作对接、成果落地。其次,活动进一步突出创新主题,加大对智能硬件和移动应用创新创意的安排。面对当前创新最活跃的智能硬件,本次大赛特别增加智能硬件创新门类。本次大赛首次把“应用创新”列入大赛名称,凸显了对手机应用开发的重视。最后,全面加强互动性与参与感,真正把创新周暨大赛办成全产业链自己的创新嘉年华。活动将从启动伊始,通过产业链走访,与企业家对话,与设计师面对面,与创客和开发者交流,加强产业互动。活动也将依托大赛流程,通过参赛作品媒体巡礼、专家点评、公众投票、现场体验等,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与爱好者参与。

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是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重点载体活动,按照“免费报名、鼓励创新、公平公正、专业权威”的基本原则,面向与手机及应用相关的机构和个人,包括手机产业链企业、设计师、创客、开发者和创业者,公开征集参赛产品方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