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8 18:1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
1、 引言
云计算涵盖了虚拟化、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分布式计算等应用领域,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整体虚拟化为一个资源池,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应用是云计算核心技术之一,其效率直接影响云计算系统的工作性能,云计算以高速信息传输网络作为基础,具有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分布并行计算特征,与之俱来的是,如何实现信息化业的经济管理,成为当代经济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和热点。随着信息化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项目管理逐渐走进人们高度关注的视野。如何有效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解决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低的问题,推动信息化项目朝着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管理人士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特性和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云计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流程。
2、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是分布处理与并行处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高速运算面向客户的一个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传递数据的高端并行计算模式。高速网络传输能力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个人电脑可以将海量数据的处理工作上传给服务器,再集结大量云平台上的计算机资源快速处理数据完成任务。云平台由大量普通的注册PC、服务器或其他形式就算设备计算组成,这个庞大的平台运转、维护和升级是由专门的数据中心负责管理,当然这个数据中心要求有一定的计算规模和保障能力。[2]
云计算段时间内一跃成为当今信息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无论是国外的Google、微软、 IBM,还是国内的百度、瑞星都预研了云计算的相关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分散的计算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计算效能随着计算能力资源的扩充而提高,可以持平或超越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用云来表示计算机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是非常形象的,一方面,分布广阔的计算机组成云状网络,另一方面,这个庞大的结构里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被云遮盖住的不可见的。
3、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
3.1、信息化项目管理
信息化项目乃是设计信息技术产品及产业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依据管理理论,结合信息化产业和项目相关的特点和实际,保证信息化项目和工程机系统的开发顺利进行和完成而实施的管理,从而保证信息化项目能够按照规划既定的成本、价格、进度、质量而跟进发展,以及对相关系统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实施的有效管理活动。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人们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运作,它是一种简单周而复始的活动,如企业的生产加工等活动。二是项目,它涉及到对技术的改革创新,工程的实施。因此,信息化项目是为了创造出信息化产品或进行信息化业的服务二进行的有时限的任务。但项目由于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市场的压力和竞争,迫切要求对信息化项目进行一个有计划有预期的规划和管理。解决供需矛盾,生产矛盾,员工矛盾等等。以期达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信息化项目任务的目的。这一系列过程可谓信息化项目管理。
3.2、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产业,信息化项目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正如前所示,其具有紧迫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对于信息化项目管理,具有与其特性相适应的特点,具体如下:
(1)任务明确性。信息化项目开发任务明确,有具体设计指标和效能,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信息化项目管理也就有明确的于该项目各阶段各人员及阶段性时间的要求。
(2)技术先进性。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门槛高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而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和指导。
(3)信息及时性和测算的准确性。信息化项目信息更新迅速,因此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要求有及时传播,及时共享的特点。测算要量化,从而可以有效跟踪项目进度。达到量化管理
4、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应用模式
4.1、云计算在企业大数据中的应用。企业大数据管理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到目标数据。且海量数据存在大量干扰数据,整体显现出模糊特性和随机性,目标数据具有隐藏性,位置未知,类别未知等性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过程要设定挖掘任务所使用的模式类型。数据挖掘模式分为关联分析、分类预测、聚类分析以及离群分析等,应用云计算在大数据中的处理广泛应用在电信网络,股票分析以及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信息化项目高度依赖于高科技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变化迅速,市场商机稍纵即逝,因此信息化项目的要求研发周期要短,有明确具体的起点和终点,因此项目要求相当紧迫;信息化项目有自身独特性的特点,它要根据用户提出的设计指标任务书,完成符合要求的设计任务,达到相应技术指标。
4.2、企业级的云存储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计算和存储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基于网络互连,利用网络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利用网络上闲置的计算机资源来实现云计算,利用网络上闲置的存储资源来实现云存储,从而实现基于虚拟的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一种新型技术。“云”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虚拟化的存储与计算资源池,在此基础上,云计算则是基于这个资源池,借助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这样看来,当今互联网就是“云”实现的平台,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云”。所以包括微软在内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信息化具有都在日益涉足“云”计算。信息资源云终端设备,利用Hadoop云计算平台,有效地提高海量数据处理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便携式的用户终端,在终端设备上设计GPRS通讯模块,利用GPRS网络,实现将信息资源实时的传输到网络中,实现云存储,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云存储在嵌入式系统下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了嵌入式的便携式终端系统,保证信息资源可以迅速及时的传输到云存储中;采用GPRS通讯模块设计了信息资源的传输模块,客户在需要时,可以随时从云存储设备中读取或者写入最新的信息资源。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基于Hadoop的云平台处理,采用T_PCA压缩算法对存储到云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实现压缩,减小数据存储的负担,达到数据的稳定、可靠、大容量云存储。[4]
4.3、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数字资源中的应用
在面向用户的企业数据库应用中,如何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数据库数据查询服务是目前数字化数据库馆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云计算技术由于其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以及及其廉价的特点,使它成为解决数据库馆中高效数据查询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够极大的降低数据库馆建设成本,实现数据库馆资源的有效共享。
结束语
5、总结
云计算是近年来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之一,它将能更好地使用计算资源,更智能地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改革。信息化项目管理是针对信息化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信息化特点开发的管理方法。(作者单位: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一红. 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J]. 计算机光盘与软件,2013,(3):32-35
[2]潘文宇,段勇. 云计算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电信科学,2013,26(6):25-29.
篇2
关键词:IT服务;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IT服务企业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型业务模式,即企业通过完成项目的交付,为客户提品或服务。对于项目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项目开展的。企业的运营管理包括了销售管理和生产管理,即通过项目管理把销售项目和执行交付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项目管理就是企业的运营管理,项目管理必然是IT服务运营管理的一项战略决策。跟踪企业所有项目的执行情况,便可以充分把握企业业务运作的整体状况。
但是,IT服务企业难于管理。原因在于,IT服务是近年来快速成长的行业,没有现成的、明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没有清晰的运营管理架构,IT服务运营管理人才也相对短缺。
同时,IT服务企业的发展又带来更多的问题。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增多(同时执行的项目已达200个),项目类型增多,人员数量增加,项目复杂度增加,对各类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调配难度加大。管理者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越来越不甚清楚,对项目的问题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管理效率越来越低下,管理层感到焦虑,经常处于救火状态。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业务模式、组织结构不断调整,业务流程不顺畅,存在断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现有的信息系统功能简单,各类信息往往由各个业务部门自行收集管理,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工作平台,手工提取数据、汇总工作任务繁重,协作困难,企业的经营数据统计周期长而且不准确,经营分析困难。滚动经营计划很难调整,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决策需求。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改善,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危机。
为了实现项目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必须梳理出拉通全业务的流程,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能覆盖全组织全业务的运营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固化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使得项目实施过程透明化与可视化,使得各类信息有效集成,实现经营数据的自动提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管理层提供高效、可靠的决策依据。
运营管理数字化平台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首先以企业的高层领导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视角,制定项目管理方面的企业战略,其目标是管理好企业所有的项目,增加企业所有项目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使企业的相关部门以项目为导向,步调一致。不是仅讨论如何对单个项目进行管理,而是讨论如何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体系。
1 系统选型
建立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选型时,需考虑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1)需求符合度高。软件产品能否满足企业需要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未来的系统定位于贯通公司主业务流程,业务范围自销售项目开始,至完成质保期维护结束,应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流程壁垒和信息孤岛。此外,项目是业务的核心,而企业职能部门是为项目服务的,运营系统应打通企业职能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沟通壁垒。
(2)管理思想先进。应体现分层管理的思想,最好是基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的软件系统。
(3)报表展现功能强大、界面友好。
(4)成本可承受。成本包括购买软件产品的成本、产品实施成本、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的集成开发成本、以及售后支持成本等。
从整个行业来看,项目管理产品有两大类,国外产品有代表性的如Primavera公司的P3、SAP公司的ProjectSysytems(PS)模块、微软的Project等;国内产品有代表性的如邦永科技的PM2、维普时代的VisualProject、捷为公司的iMIS-PM、高亚科技的8thManage等。
国内产品的普遍特点是,价格较低,但功能不够全面,主要面向项目级过程管理,对项目群管理支持较弱,仅有少数产品提出了组织级管理的概念,缺乏实践应用检验,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设计和考虑,与我们的需求差别较大,很难全面满足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国内产品提供商往往对服务重视不够,提供的咨询服务和售后支持不足。
国外产品一般功能全;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先进,可提供世界领先的项目组合管理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获得或保持战略优势;界面展现功能强大,可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活动的准确且集成的视图等。缺点是,价格昂贵。产品本身的价格一般在几百万;产品实施需要专业的顾问,产品实施费用以及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的集成开发成本也需要几百万;还需要考虑每年的售后支持成本。几项成本总计将上千万或更多。中小规模的IT企业无法承受。
基于对国内外产品现状的分析,要满足企业的需要,借助于现有系统的基础,量身定做一套系统是最好的。而IT项目型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所以,自我开发软件系统是可行的。这样,不仅可以把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通过系统固化下来,而且,当企业战略发生变化或进行调整时,可以及时随需而变。
2 运营管理系统主业务流程设计
运营管理系统的主业务流程,从销售项目立项开始,销售过程经历销售项目跟踪、合同谈判与签订,工程项目执行包括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即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至工程项目质保期结束为止,如图1。
在主业务流程中,销售项目是主线,一个销售项目可能派生出N份合同,一份合同可能派生多个工程执行项目,但不允许一个工程执行项目对应多份合同。一个工程执行项目对应一份预算表。合同中的回款里程碑在对应的工程执行项目中均应体现。以所有的工程执行项目为基础,构成企业的经营计划,如图2。
3 运营管理系统关键业务功能设计
运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简述见下表1:
运营管理系统的4大关键业务功能设计如下:
3.1 预算表审批和利润计算器功能
销售项目一旦形成,即可投入人力开展售前工作。售前工程师和销售经理配合,根据客户需求范围,制定工程项目交付策略和对外报价策略,分析内部成本构成,编制项目预算表,这一过程必须保证满足公司的利润率指标要求。预算表包括人工投入预算、软硬件产品采购预算、自有产品成本预算、工程分包预算、人员外协预算、差旅会议等各种费用预算、以及管理费用分摊等,每项预算需相应的部门及分管领导审批。
系统提供预算表在线编辑、预算编制结果在线审批功能。各项成本之间的勾稽关系、利润率指标控制阈值、人员等级等均可配置。编制预算时,调整某一项成本参数,项目利润及利润率随即变化,如调整投入的人员级别、采购价格、或交付策略由自主开发调整为外包等,可直观看到项目利润的变化。每项预算可根据审批级别控制访问权限。
3.2 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动态展现功能
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信息可在系统中维护,包括员工姓名、岗位、职级(代表成本等级)、职务、所述部门等。当员工的岗位、职级等信息发生变化时,系统中可更新,更新前的信息保持不变。
员工进入项目后,项目经理在系统中维护组员进出项时间,即每位组员的进入项目时间、计划撤离项目时间,并为组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计划投入的工时。为保证项目关键任务不受资源变动影响,项目经理可以设置在指定时间段内,某资源为关键资源不可被抽调或替换。对于正在招聘中的资源,或者,正在协调中的资源,可设置为虚拟资源。
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查询本部门在指定条件下,人员的忙闲状态,以便为新项目提供合适的资源。如,可查询在第3季度,部门内有几名需求分析师可用、几名测试人员可用等。可以查询指定人员在某时间段内参与了哪些项目,以及在各个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忙闲状态的判断依据是,每天在所有项目中承担任务的计划工时总和。日工时总和大于8小时,为超负荷;小于4小时,为工作不饱满;4至8小时之间,为正常;工时为0,属于完全闲置。部门负责人可针对人员超负荷情况、人员闲置情况及时进行资源调配。
数据显示的人员超负荷,有时可能是假象。如,有些员工可能在多个项目中兼职,每个项目中报的工时都比实际需要的多,这样就会出现日工时总和超过8小时的情况。通过系统可以将这一现象显性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压缩项目人工成本,增加利润。这也是本系统所带来的另一项收益。
企业高层领导可以查询各业务部门所有员工的忙闲状态,可据此进行业务调整。
3.3 年度经营计划绩效监控及滚动更新功能
年度经营计划,是指企业为达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本年度一系列目标、计划及行动方案,是围绕已确定的战略目标而编制的,是企业本年度的运营指南,是企业及各部门对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和分析的依据,是对企业及各部门进行业绩考评的依据。
项目型企业的经营计划是由一个个项目构成的,为完成经营计划而设置的各KPI考核指标都来源于项目。系统可以基于项目自动计算各部门及整个企业的KPI指标数据,如签约合同额、总收入、非外购里程碑收入、人均非外购里程碑收入、利润等。
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高层领导可以随时查看各KPI指标的完成情况。
每月月底,企业管理部通过系统形成月度经营分析会报表材料,没有按计划完成KPI指标的部门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做出新的承诺,相关信息在系统中进行更新。企业管理部基于新的承诺微调经营计划。对于KPI指标风险较大的部门,企业高层领导会重点关注并给予必要支持,风险控制前移,确保企业经营计划圆满完成。
经营计划滚动更新,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如,某回款里程碑没有按计划完成,则工程执行项目经理应及时在系统中更新该里程碑的预计完成时间,销售经理随即更新预计开票和回款时间,财务部门更新预计收入完成时间。再比如,某合同没有按计划签订,而且,不是推迟而是取消,则,这个变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涉及到所有KPI指标。经营计划滚动更新必须在月度分析会之前全部完成,这是强制要求,否则会影响经营分析会数据的准确性,误导企业高层领导做出错误决策。
3.4 项目过程管理及预测功能
合同中的回款里程碑信息需录入系统,包括里程碑名称、时间、回款金额、回款比例,以及质保期时长。
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当客户对每个里程碑验收后,项目经理需把相关的项目资料纳入配置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验证后,在系统中执行里程碑翻牌操作,确认里程碑完成。系统可自动给相关人员发送邮件提醒。销售经理收到邮件后可及时与客户联系,启动开票和回款工作。
系统可设置里程碑延期天数、人工成本超工时天数、进度绩效指数SPI、成本绩效指数CPI的控制阈值,可自动计算各指标数据。项目经理可通过系统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度、成本使用情况及进度成本匹配状况等,并可以对尚需工时、进度等进行预测。当项目延期或成本超支达到控制阈值时,系统报警提醒项目经理采取纠正措施。
项目管理办公室可通过系统查询到企业所有项目的里程碑延期天数、人工成本超工时天数、SPI、CPI、完工率等数据,指标异常的项目,用醒目颜色进行警示,并且可显示异常项目的个数、比例、在各个部门的分布等,据此分析共性原因,制定系统性管理改进措施,供企业高层领导做决策调整参考。
4 实施运营管理系统达到的效果
通过实施运营管理系统,达到了两个主要方面的收益:
4.1 拉通流程、协作紧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系统实施后,不仅提高了各部门的效率,也提高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以提供经营分析数据为例,系统实施前,月度经营分析数据的准备、收集、整理需要10天时间,从每月23日开始,至次月3日完成;系统实施后,数据准备、整理可压缩至2个工作日,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开始,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工作效率的提高,意味着需投入的人工成本降低。因系统实施而解放出来的人力可以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处于良性循环中。
4.2 增加透明性,风险控制前移,提高了所有项目成功的机会
企业高层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分层关注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合同的签订情况、里程碑及收入的完成情况等,所有这些信息可动态掌握,可随时分析经营绩效、经营风险,及时进行资源调配和决策调整,为所有项目的成功铺平道路,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斌.如何提升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冯娜,王,郭晓军,王金敏.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煤矿机械,2013(06):299-302.
篇3
关键词:BIM;商业地产;运营管理
BIM又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建造方面的专有技术,其从三维角度建立模型、信息数据等,为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做出贡献,但其价值并未被完全发掘。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团队对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为商业地产增加更多收益,达到商业目的。
1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
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方式对于现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社会来说相对滞后。传统商业运营管理仅实施人工管理,始终不能细化到每一项角落,这往往被管理者忽视,成为问题隐患,对业主及管理者均造成巨大威胁。建筑在进行土建、安装、水暖等全方位设计时,会将大量不同专业的图纸进行综合计算。此过程多为传统平面图纸的结合,无法迅速计算出各类图纸结合后的设计缺陷,如管线碰撞冲突;且设计复杂的建筑物构想无法在平面图纸中表现出来,制约设计师的创造思维,如复杂空间的定位与优化调整。而是这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特殊建筑造型无法精准计算、工期无法控制、成本无法控制、设计缺陷无法避免等各类经济、资源、安全等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无法挽回。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一般商业地产管理是开发商、持有资产方或聘请的专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对商业项目进行的全面且有效的经营管理,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地产的招商、推广、调整租户及业态、物业管理等,通过良好资产管理运营,为资产持有方带来租金收入及资产溢价。但在传统非BIM开发模式里,设计及建设方无法为后期运营方的管理软件提供BIM原始数据,有可能在设施设备管理、设计划分不同区域业态及面积、改造及弥补设计缺陷、应对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出现若干不确定风险,无法顺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若开发商后期不持有该资产,无法享有资产增值带来的利益,前期开发时则失去运用BIM的动力。所以传统的商业地产急切地需有现代建筑开发技术来引导,并对商业地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运营。
2基于BIM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应用
2.1案例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的顶部,如图1所示,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紧邻知名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作为上海市中心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经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的超高层项目,上海中心大厦体现了BIM模型技术的核心应用理念及成果。其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难点在于众多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众多因素复杂地互相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建筑,通过人力想象、大脑运作,显然费时费力,因此该项目运用了应用了特有的BIM模型技术,将所有物理专业、资源分配、设备管理、成本计划等事项均转化成直观、可操作的直观数据,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该项目全生命周期里,BIM在不同阶段解决了不同的需求,不同阶段的BIM软件的信息衔接也尤为关键。20327块玻璃幕墙没有一块是相同的,设计阶段可通过BIM计算出其不同尺寸;用三维模型方式呈现出立体模型,给设计建造留有优化、创新的余地。此外,BIM技术作为后期运营管理阶段的辅助工具,可按照空间、环境等计算数据来协助分类每层建筑的局域划分,便于运营管理;在照明、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效辅助了招商、运营、租赁、物业管理等各工作环节,避免了信息移交的遗漏,减少了资源、人力、经济的浪费,有效实现运营期的高效管理。该项目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其进入运营管理,期间都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对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图1上海中心大厦顶部俯瞰图BIM模型技术将商业地产从开发到运营这一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事项计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提供给管理者作为依据,这有助于协调管理者在管理运营商业地产时解决困难,但实施还是要靠管理者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IM可根据商业资产持有者或管理者的要求,模拟多种适应商业地产发展的实施,帮助其选择最优经营管理方式,尽可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确保建筑物的保值增值,为资产持有者带来更多收益,促进商业地产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BIM价值体现与效果
BIM技术对于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商业地产的建设和商业运营管理都至关重要。BIM技术将庞大体系简化成立体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直观化的数据结论呈献给管理者,让管理者切实有效地管理操作,实现了商业地产的有效透视。
2.3未来展望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BIM作为一种建设辅助技术,在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它改变了行业工作方式,细化和优化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了工作缺陷与差错,降低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能够协调和分享信息给更多的项目相关者。在将来,BIM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或甚至可能被其他更有效的模型技术所取代。当前的BIM技术主要还是以3D技术作为支撑,构建立体模型,计算建筑数据,从而对项目进行引导。将来的BIM模型技术会广泛地使用4D、5D或nD的构建技术,其演变模型也将更为真实化,精确化。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将会走入寻常人家,走入不同领域,以建筑的构建模型,运用到教育、企业管理、文化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3结束语
BIM技术能给商业地产管理者提供直观的立体数据,起到一定的作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赖BIM技术来提高商业地产管理水平,主导者还是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BIM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多益处,因此运用与推广BIM技术,将为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作者:单雅娟
参考文献:
[1]王延红.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66-67.
篇4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82-02
生产运营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转换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新的效用,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并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的变化。
1生产运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高效、灵活、及时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库存、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质量和最佳的服务,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求得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和调整。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设施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
二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涉及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其内容有生产决策和计划、生产组织和指挥以及生产控制和协调三项。
三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为了使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经常对系统加以监控、评价、维护和改进。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可靠性管理、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采用。
2生产运营管理咨询概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咨询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系统论中的“暗盒子”理论为运营管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企业是一个系统,输入资金、原材料、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经过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咨询人员可以通过运营的最终输出效果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线索后,层层深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挖掘理念和机制存在的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进行改善,改善效果体现在新的输出效果上。
2.1从输出结果发现成绩与问题(发现问题)
咨询人员应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一套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输出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细致周密地收集生产相关数据和资料,应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找出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2从管理环节找出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观念、体制与机制找根源(分析问题)
咨询人员应依据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开展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仅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在每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上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3针对主要原因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解决问题)
就问题论问题,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的咨询可能解决企业表面上的问题,但不久之后老问题又反复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管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上入手,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2.4在实施方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定期到企业现场检查实施进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要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所取得的变革成果。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A开关厂是生产开关件的中型厂,有职工1200人,年利润650万元。其产品分13大类,共2000多个规格,为2000多个用户服务。每年签订4000份以上订货合同,每月要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零件,临时任务占总任务的20%左右。这种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类型十分复杂,A开关厂如果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将难以形成稳定的生产秩序。
A厂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零件齐套难,零件生产急件多。另外,生产资金占用大,全厂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实际占用460万~470万元,生产资金27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587%。因此,A厂领导决定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咨询,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来改变生产的被动局面。
3.2调研分析
咨询组经过调研分析,证实厂领导提出的课题是该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A厂从订货到车间收到生产计划需25~55天,直接造成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紧张和生产过程的忙乱。另外,该厂只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而无车间作业计划。厂生产科每月不核算、平衡生产能力,经常向车间下达紧缺件计划。车间生产进度仅由每天早晨的调度碰头会来决定,生产忙乱、零件不齐套的现象必然会发生。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不齐套零件积压,紧缺件越滚越多,全厂长期处于应付紧缺件的局面,占用了生产能力和资金。当年的月平均零件消耗额为456万元,可实际半成品库存的月平均占用额为1178万元。
咨询组对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了ABC分类,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可看出,A类零件只占少量品种,却占用了近1/2的零件生产总工时,对A类零件运用大量系数的公式来计算(大量系数=生产该零件的工时数/设备的制度工时数),各工序均大于0.1。因此,A类零件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类型。可以认为该厂是一种包含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因此,产品及零件的作业计划应按照各自的生产类型制订不同期量标准和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经过专题调查和分析,咨询组达成以下共识:
a)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应该进行改进,设计体系框架图。
b)企业的产品是多品种、多规格的,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生产特点编制计划。开关产品和A类零件生产比较稳定,应实行定人、定设备、定加工对象,采用标准计划。其他零件要制定期量标准,零件加工的规格、数量由滚动计划确定。
c)订货、计划编制都要核算和平衡生产能力。
3.2.1改善方案设计
(1)生产计划体系的改善
合同汇总采取滚动式,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汇总最近三个月的合同。汇总的依据是订货合同、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组装车间盘点数、上期计划完成情况。合同汇总后,制订出外协、外购计划及模具、工装计划。
每月安排月生产任务,进行零件分解。月生产任务包括成品计划和零件生产计划。月任务安排的依据是季度计划、临时合同、齐套库盘点数及毛坯库盘点数。月作业计划下达给车间、零件车间及齐套库。
组装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成品计划编制车间进度计划。由齐套库供给零件,每月定期盘点并上报生产科。
零件生产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零、部件作业计划编制车间零件生产的进度计划。生产出的零件运入齐套库。
篇5
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控制;永煤集团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148-05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来的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河南省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包括煤炭开采与销售、有色金属冶炼和生产、装备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商品贸易、建筑建材、发电及物流运输等,其中煤炭是永煤集团的核心业务。近几年来,永煤集团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十分注重资本运营,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把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做稳、做长,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知名度迅速提升,资本运营效果显著。但在超常规、高速发展的背后,永煤集团资本运营的实践体现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内控风险,缺乏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本文希望从内部控制方面丰富和完善资本运营管理的内容,促进永煤集团资本运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的内容及控制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资本运营内部控制是按照资本运营目标,对资本运营状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其绩效,找出目标与绩效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调节与控制,以实现资本运营目标的过程。
永煤集团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的内容指的是永煤集团作为资本经营者对资本运营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对投资决策程序、实施以及绩效等全过程的控制。
(二)控制目标
永煤集团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目标可设定为:
1.贯彻执行集团公司领导和董事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思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保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
3.保证资本运营各环节按制度、流程进行;
4.强化事前控制,建立约束机制,规范和指导各种经济行为;
5.保证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资料、档案的完备、及时、准确。
二、控制流程及政策
永煤集团主要资本运营业务流程包括描述长期投资管理过程的长期投资管理流程以及描述项目后评估管理的后评估管理流程等。总体来讲,现行资本运营流程设计比较粗糙、简略,不够规范,更重要的是缺少控制点。
资本运营内部控制,首先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和控制。在流程设计上,经加强对资本运营绩效评估的控制以及关键控制点控制原则,重点加强控制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业务环节,实现控制目标,同时根据这些环节的业务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止错弊发生的控制政策措施。以股权类投资项目长期投资管理流程为例,下面为新的长期投资管理流程,确定了控制要点。从相关部门的投资建议开始,于项目公司的项目实施结束。图中红圈标出的K1、K2、K3、K4、K5、K6即尽职调查、可行性报告、起草资料(合同、章程)、成立项目公司、项目交接、项目实施为流程中的6个主要业务环节,称为关键控制点。具体如图1所示:
三、内部控制潜在风险和对策
资本运营风险大致可分为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法律风险等。应根据资本运营的具体情况,对永煤集团资本运营业务循环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各项风险的影响因素,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运用风险诊断工具,科学、定期分析永煤集团资本运营业务循环的风险,并选择合适的管理对策。
(一)主要风险应对策略
1.战略风险-内部风险。企业资本运营目标制定没有与资本运营战略紧密地结合,表现在按老板的安排去开展工作、与业务战略不一致及经营指标不合理等。
建议明确制定短期及中长期战略,并确定关键指标和权重。理顺经营指标,根据经营计划来制定资本运营目标,并注意短期与中长期指标的结合,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2.战略风险-外部风险。企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而资本运营管理较为刚性,无法对变化作出及时反应;资本运营人员编制不够,造成高层次人才事务性工作较多。
建议可以通过实施滚动资本运营及弹性资本运营来克服资本运营管理的刚性;增加资本运营人员编制,引入有经验熟悉业务管理的人员及负责任的文职人员。
3.运营风险-授权风险。资本运营管理授权不明确,造成不尽职或参与本不应由他完成的工作;上下沟通不畅,信息有扭曲现象存在。
资本运营管理中授权和职责范围应明确,并建立具体的奖惩措施。
4.运营风险-操作风险。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涉及资本运营的分解、分析、反馈、考核、调整,主要关注资本运营的执行层面。资本运营的分解应根据公司的战略和经营目标,可采取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反复讨论和制定过程来确定资本运营分解指标;应明确资本运营的分析和反馈机制,对于资本运营的执行情况应及时作出分析和反馈,才能及时改进和调整。
应建立资本运营相应的奖惩机制。
5.运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包括人员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本运营培训和激励机制缺乏等,影响了资本运营管理的人员基础。增加资本运营人员编制,并可以从其它部门引入有资本运营经验熟悉业务管理的人员,同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进行资本运营管理的培训。加强对资本运营管理的宣传,高层应积极响应和参与资本运营管理的讨论和实施,建立起对资本运营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和基础。将资本运营管理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将资本运营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篇6
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之内,如何能把这么多的知识教好学透,确实存在很大困难。②实践性较强增大了教与学的难度,《运营管理》是典型的实操性课程,其内容多围绕企业生产/运营一线,涉及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偏重于方法和实践,教与学的难度相比工商管理其他课程更大。从教的方面看,教师缺乏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经验极大影响了授课效果。目前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状况,教学中理论讲解偏多、联系实际较少,极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枯燥、不生动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从学生方面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没有生产运营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对企业运作内容、业务流程没有感性认识,阻碍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致使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是很高。③学习功利主义下的选择性忽略,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而是忙于考取计算机、驾照、会计等各种资格证书,对正常的课程学习得过且过,只要能够毕业,能拿到文凭就行。因此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且从就业取向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大多希望将来能到政府机关、金融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财、营销、人力资源或战略管理等所谓白领工作,而作为组织最基本职能的生产和作业管理岗位则备受冷落,也使得学生对于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不够重视。
二、对策建议
要提高《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更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企业运营涉及面广,因而《运营管理》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繁杂,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学生对本课程缺乏认可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的课程内容,将运营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建议将运营系统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将运营管理课程的内容分为运营决策与战略、系统设计与构建、系统运行于控制和系统维护与改善四大部分,重点讲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运营管理基本概念、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能力与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计划、作业排序、维修管理及可靠性以及准时生产制、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运营方式,取消有一定难度的工艺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优生产技术以及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内容,可以选择不讲或概述。《运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最具有包容性的一门科学,但是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就能掌握所有内容,关键是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2.转变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运营管理》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采取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原来的课堂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关键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运营管理。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可将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比如,在讲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思考这样的现象:电视、手机、汽车等很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品种日益增多,价格不断降低,企业是如何做到的?传统的大量流水生产的优势是什么?有何弊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运营管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学时有限、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让学生到企业实践是非常困难的。可行的方法就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比如沙盘模拟、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现场录像、现场参观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其中沙盘模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教学,在高校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多。沙盘模拟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模拟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实战性、竞争性、综合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学生不离校园就能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而且实施成本低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运营模拟软件、仿真优化软件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增大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沙盘模拟系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大规模业务集成软件,很多老师也不能熟练操作,因此也要搞好师资力量培养。
篇7
关键词: 本科运营管理课程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一、引言
现代企业主要有三项基本活动,生产运营、营销和财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营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运营管理一直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全面发展,柔性生产、供应链管理、绿色管理、精细生产、ERP等生产营管理模式理念都已经融入到每个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可以说,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新模式不断出现分不开的。但如何把日益复杂的动态运营管理理论讲述清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为培育企业精英人才的摇篮,我国经管类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都颇为重视运营管理的教学,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且很抽象,长期以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效果都不够理想。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从目前各类组织的改革需要出发,还是从长远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出发,运营管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建设都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本科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等教育是培养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科技人才,其所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主要从事本专业某一较窄的知识领域工作。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灌输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为了完成既定学分而学习。面对科技发展的今天,这种人才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的要求。运营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授课为主,配以一定量的作业和案例讨论,即讲授+案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理念保守,忽视个性培养。
目前的教学,从教师角度来看是完成书本理论知识点的传授,是教;从学生角度来看是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有个好成绩,是学。这种传统的运营管理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体现在:教师往往只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内容,偶尔列举个别案例对原理进行辅助说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这种传统教学偏重理论的严谨,教师试图把所有问题讲细、讲透、讲全,学生则盲目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后机械地套用书本或笔记完成作业。但是这种只注重理论、概念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缺乏学习的自主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计划、材、统一考核的办法,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开放式、启发式的教育开展不足,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关系,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侧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应用。
运营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当强,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科学知识轻传授能力的问题,其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因此目前纯理论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没有到企业进行过生产实习,也没参观过企业,缺乏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又普遍感受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是文科背景,对模型、公式有着本能的排斥,缺乏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纯粹的理论学习,缺乏实用性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本门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削弱了本课程的应用性,同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而没有感性的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效果不佳。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目前理论联系实际的主流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本科管理专业的案例讨论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本科生没有实践经验,案例讨论难深入。二是本科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课程压力比较大,案例教学组织困难。
运营管理的案例与其他课程的案例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许多理论知识作基础,案例的特点也是围绕某个理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联系其他的管理内容,比如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等。当需要深入讨论案例时,没有企业实际背景或感性认识的学生一般也比较感到困难,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目前国内教学时采用的案例大部分是直接引用国外教材的案例,有关我国企业的案例很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不切实际,感到枯燥乏味。
(四)多媒体教学不完善。
目前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在高校中多媒体化率基本上已过半数,特别是重点高校多媒体利用率应该达到90%以上,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太显著。原因就在于目前所谓的“多媒体”只不过是以PPT文件代替了黑板,教师在运用这一手段时将书本内容直接放在课件里,然后照本宣科,这只是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劳动,而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学习,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削弱了师生双方的上课热情,不能做到教学相长。
三、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作为一门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课程,在企业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为了培养符合国家、企业发展需要和适应时展的创新实用型人才,运营管理课程需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而要解决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考虑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一)改变教师角色,采用互动式启发教学。
运营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管理课程,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一个学术研究者,转化成一个具有专业特长的教练员,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课堂上以讲清主干概念、讲清思路、讲清重点和难点为原则,并设计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提问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意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深刻领会所学内容。还可以由学生根据事先拟定的题目自查资料,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在课堂演讲,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得到培养。该方法富有启迪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是一种最具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元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生产运营管理,由于其特殊性,在黑板上讲生产作业,对于那些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是抽象、枯燥的,较难理解,而案例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许多运营案例,不只是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识别与定义问题,分析各种可行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目的并不在于找到正确的答案,而在于案例的评估及分析过程。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良好的案例教学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要有好的案例,二是要组织好教学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在生产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教师应该结合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精心编制和选择较多的富有实战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人唱“独角戏”的理论讲授时间,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主思考、探讨、交流,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着意营造一种研究型学习气氛,信任、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同时不被理论框架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时应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观点,中肯地指出学生思考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运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因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在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外,课堂讨论、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角色扮演、沙盘模拟、模拟诊断等都是运营管理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1.企业观摩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本科生的企业参观,最好提前把该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向学生介绍,然后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这样效果比较好。开设企业专家讲座,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以便更快、更好地接受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当然,建立固定的教学基地,强化稳定的校企关系是该方法的前提,这就要求学校需加强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运营管理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本课程对技能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全面规划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例如可以按照行业不同,分别建立制造型企业实习基地和服务型企业实习基地,这对于学生全面学习和理解生产运作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2.软件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软件让学生体验管理过程,是一种快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企业经营的实训,其特点是从直接体验中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如企业资源计划模拟实验、沙盘模拟对抗实验等。
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存在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学生缺乏综合运用运营管理知识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进行沙盘模拟演练。在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中运营管理的有关知识贯穿始终,如新产品研发、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计算、按订单组织生产、物料需求计划、流程的控制、交货、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典型问题的决策会很自然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沙盘模拟培训特有的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培训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开启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功能,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地实践与运用。
3.模拟诊断
模拟诊断通常以学生熟悉的企业(如校园超市、校园餐厅等)运作过程中的某一个场景为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运营管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知识进行诊断,然后让学生对诊断结果进行质疑和讨论。此外,还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对超市、百货商场、饮食店、公园等场所和环境进行观察,并运用所学的生产管理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增强学习效果。
除此以外,网络教学辅导、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期间的工商企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涉及的工商企业问题的实践活动等都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教师把握和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手段,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不同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更迅速、更真实、更大量地提供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配合整个课堂教学,这些多媒体资料包括大量的照片、录像、电影片断等。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充实教学内容,一节四十分钟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应该达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三到四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运营管理各环节的认识,这样不仅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运营管理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运营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可以采用“PPT+板书”的方式。比如,对于公式推导和计算的内容,要多写黑板,把有关管理概念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沿着教师的板书思路进行记录,做笔记,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另外,对于课堂上新理论、新方法的讲授及引用案例,为了节约时间和交代清楚背景资料,应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PPT大容量地展示信息和放映教学影像直观地再现企业管理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对新理论的理解和方法运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课件尽量做到三点:信息量足够;注意师生的互动;控制教学进度,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进行录像放映,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生产管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第三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四、结语
运营管理作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增加现实场景模拟、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运营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多手段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兴趣驱动、目标引导和问题导向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做中学”的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田巍.高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J].当代经理人,2006(21):1707-1708.
[3]冯根尧.基于VRS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90-92.
[4]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5]于俭.《生产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5):79-82.
[6]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71-74.
[7]李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24-127.
[8]赵忠玲,袁清和,冯夕文.IE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74-175.
[9]张新婷,刘新艳.《生产运营管理》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116-118.
[10]黄宏彬.应用型本科教育环境中的运营管理教学优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1):121-122.
[11]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8(5):75-78.
篇8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多元化;启示与建议
一、引言
(一)广东省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基本概况
根据《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3年)》,2023年前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总规模72.0km,工程总投资为232.04亿元。其中:1号线一期(福源路站~博爱路站)总投资49.39亿元,线路长度12.4km,设车站11座;计划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2021年底建成,工期4年。2号线(环镇北路站~客运港站)总投资182.65亿元,线路长度59.6km,设车站34座;计划于2020年初开工建设,2023年底建成,工期4年。
(二)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工程由中山市政府初期授权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集团)作为政府的投融资主体,后期由组建的中山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对中山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筹融资、投资、建设、运营。中山市轨道交通制式选定为跨座式单轨,其原理是应用单根轨道作为支撑点,具有稳定与导向的作用,跨座式单轨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非常强。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简述
中山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国内外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为构建适应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单纯的从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的角度分析,可以将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一)纽约模式(国有国营模式)
通常情况下,纽约市轨道交通在建设期间所有的资金都来自政府部门,并且在建设完成之后会交给当地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进行整体管理,自20世纪末,纽约的所有轨道交通系统的资金补助均来自于各级政府拨款、补贴及税收收入。其中,运营费用占比达到了65%。从特点上分析,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不仅投资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且具有福利性,但是缺点则是本身的盈利性比较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较弱。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国有国营运营管理模式是因为社会资本对项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且因为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所以会对地方财政补贴加以一来,长此久往,当地政府部门所承担的责任比较重。
(二)伦敦模式(公私合营模式)
毋庸置疑,与纽约模式不同,伦敦模式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公私合营模式,其中伦敦地铁公司是当地政府部门的一家公司,该公司所涉及到的业务众多,包括了车辆以及车站的运营,甚至还对地铁服务的方式、票价的制定等有所制约。基础设施公司的回报由固定支付和业绩支付两部分组成。投资来源包括政府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债券、轨道交通建设附加费、轨道交通营业收入等,其中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及补贴。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轨道交通的特许期比较久,所以在地铁建设以及地铁运营方面离不开考核,尤其在特许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非常大,但又无法在签约时完全预见到。为保障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利益,伦敦地铁PPP模式创新性在交易结构中设计了定期审核调整机制,约定各方每7.5年按照实际的情况将合约与条款进行重新制定。与此同时,为从根本上保证整个合约的独立性,伦敦地铁还在公私合营模式中专门设置了仲裁机制,如此一来便可以帮助双方能够形成信任关系,能够保证整个合约的有效性与全面性。该模式下,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项目,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主观愿望,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得知在模式实施的时候要构建切实有效的投资收益机制,如此才能吸引社会各界前来投资。
(三)新加坡模式(国有民营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由当地政府出资构建,所建设的轨道交通的归属权为当地政府,且当轨道交通建成运营之后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管理人员,新加坡在轨道交通运行中主要采取这种模式,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是因为新加坡国情需要,所有的地铁运营都是如此,而且新加坡的国土运输部门是政府部门的其中一部分,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会承担所有的费用。其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于财政支出。新加坡地铁是典型的政府投资建设,私人经营模式。地铁作为福利项目由政府背负建设费用。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虽然政府部门拥有所有权,但是却对轨道交通运营收入并不干涉,所选用的运营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当然该民营企业会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轨道交通的福利性得到展现。与其它国家相比较,新加坡地铁运营没有当地政府的补贴,在积极遵循市场经营模式下,其最大的目标便是追逐利润,所以运营公司从成立以来不会出现亏损。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的所有资产以及运营的业务都会委托给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在市场的整体运作下可以降低成本,还有一点是轨道交通线路在投资与建设中是由当地政府所扶持的,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不仅是受到国情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项目的财务费用以及各项折旧费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其运营企业的责任非常重大,只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公司盈利。相反,政府部门自身所具备的资产所有权以及监督权,是不允许其参与到运营之中的,需要对运营开支进行补贴,将轨道交通的福利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曼谷模式(民有民营模式)
曼谷所采取的模式是民有民营的模式,主要是私人投资建成,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通过私人企业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并获得轨道交通建设的许可,如此一来,政府便无需进行干涉,但是在票价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协议制定。曼谷所建设的轻轨所采取的模式便是由私人进行投资,政府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这种模式下政府能够将民间资本融入其中,进而解决资金不足的现象,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私人投资者对运营成本以及建设的主动性。然而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因为私人投资与政府监督管理存在矛盾,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将公共交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加以考虑。二者的矛盾体现在运营期间票价的制定上票务收入所带来的费用仅仅可以维持日常的工资以及维护,并没有获得高额的利润。还有便是曼谷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并不提供资金,不承担风险,很多情况下项目公司无法继续经营,出现破产现象。另外,因为轨道交通与其它的产品有着区别,不仅投资较高,且周期比较长,所以无法满足私人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产业化。
(五)上海模式(专业化模式)
上海市政府组建的申通地铁集团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公司负责11条线的建设、运营管理。该模式下,会根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专门成立相关的公司,能够保证其结构的清晰性,甚至对日后完成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换而言之,专业化模式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然而从现实角度分析,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员分散、资源分散,所以会在投资融资、建设以及运营等方面存在缺陷,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监管难度提升,使用率降低的现象。
(六)广州模式(一体化模式)
广州市成立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负责广州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沿线房地产物业的开发和经营,其发展模式是“政府投资、建管合一”的模式。广州地铁运营成功的主要经验有两个:一是设立了政府扶持、多元化融集建设资金;二是将传统模式下依靠票务收入为主的基本模式打破,真正将轨道交通沿线资源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做好投资、融资、运营等工作,便于分工与协调处理,还需要将客观主营业务与商业业务进行融合,这样才能真正产生避税的效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下,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增的发展趋势,不仅规模扩大,与此同时,企业管理成本也得到增多,这种情况下会对企业的管理有所影响,无法真正将城市轨道交通在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加以展现,无法真正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运营的多元化,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三、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一)国内外轨道交通管理特点分析
综合上述国内外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投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切实履行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监督和管制职能;二是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职责划分清晰,交叉面少,有利于公司整体运作;三是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工程管理模式,有利于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四是各国、各地区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采用建设、运营、开发并重;五是分阶段采取差异化的运管模式。运营初期基本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组建项目公司对线网内线路分线建设,按时序开通,分线进行调度指挥和运营管理。随着线网逐步形成,政府投资日益减少,在运营规模日益扩大、运营管理经验不断积累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轨道交通领域,由政府牵头实施改革,引入社会投资者,逐步实施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分离的模式。
(二)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编制问题
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算管理的根本环节,对运营管理单位各项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为政策、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预算编制工作遇到一些困难,编制人力、编制方法等方面特别突出。因此,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满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实际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尤为重要,采取怎样的改进方法,如何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是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一、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状况分析
伴随着我国的高速公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采用了一系列预算管理的办法,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时间短且人力缺乏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11月左右,但在这其间考虑时间和工作量等因素,使得预算编制工作难以进行,且正处于人们一年中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常表现为资料收集方面的不完整,掌握信息不全面等。除此之外,预算编制工作缺少了全员的参与以及科学的论证就如同没有了合理性的保障。此外,由于时间短,较为仓促,没有充裕的时间对上报的计划目标进行准确的核实,不能及时与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使得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草率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批复预算的可操作性,对后续工作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充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运营管理单位普遍都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仅重视财务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普遍认为全面预算是一种财务行为,由财务部门负责其编制和执行。而在其他方面,各部门人员及员工的参与与服务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高,使得预算管理体系组织人才缺失致使信息不能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影响了预算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精细化和完整性弱
预算编制要求精细化和完整化,可当今很多单位会忽视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编制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一些预算指标无法精细到部门的具体支出项目,使得预算编制内容缺乏领导性和权威性,也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四)定额标准体系的不完善
所谓定额标准体系是指将定额种类划分为多个领域,实现样式多元化,并且定额与实际发生数额相符,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但是因为划分不是很惊喜,形势较为单一,所以编制内容和交通管理行为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出入,就会产生定额和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因为很多的项目都是随着市场的波动在上下浮动,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制定,但是这又与物价水平产生了分歧。另外招待费、其它公共支出等表现着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能有效发挥预算编制应有的功能,使预算编制水平难以上升。
(五)编制方法不科学性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合理、有效为原则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要求我们采取零基预算法。但目前来看,运营管理单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该方法暂时没得到全面落实,除了人员支出、定额公用支出等采用零基预算法外,其它预算项目仍采用传统的编制方法,这使得以往遗留的问题继续保留下来,不利于支出结构、支出比例、支出方向的优化,影响着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六)各部门间预算编制协调不紧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提早协调,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探讨和解释。目前很多单位不能达到以上要求,造成实施起来困难,不能够协调一致,增加了预算编制难度。此外,预算指标下达还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也阻碍着预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更好的完善挝辉に惚嘀铺逑担开展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相关部门及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行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
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是需要和各个部分的工作计划需要协调一致,一般来讲,对于其预算编制标可以从每年的8月份开始,通过对于上一个年度的预算进行统计之后对于下一年的预算收支预算进行编制,从而确定其根本的绩效增长速度。并且将这些草案进行汇总的处理,形成一套完整数据显示的地区汇总草案,并按照程序要求内容上报上级审批,选择采用标准为周期管理模式,目的为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了充足时间的保证。
(二)推行并采用零基预算法
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的制定,从而对于市场的相关产品进行定额;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上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从而对其工作之中出现的各项基本制度进行全面的探讨审核,从而来确保其开支的合理。所以零基预算法是可以通过这项基本预算方法来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根本的进行编制,,建立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针对编制工作量大、耗时间长、成本较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方案,为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促进编制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
科学的定额标准是局域很好的前提的,例如:部门需要编制预算,考核预算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定员定额来进行完成的,很多单位因为部门之间具有很多的特点,所以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很详细的各项预算,并且需要根据市场波动的相关规律和原则来进行全面的制定。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原理。例如,制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时,不仅要包括各部门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而且还包括部门的业务性质、业务量等,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
(四)加强基础工作并实行综合预算
为确保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有序进行,督促部门编制工作更加科学、细化、完整化。首先,普查是关键。是对所属交通事I单位费用收支进行具体分析,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预算编制,将运营管理单位各项合理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以内,实现综合预算,增强其完整性。
(五)注重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是企业向前发展的金钥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员工与领导对于数额确定的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进其相互的沟通,一般从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审核来全面的进行制定,可以对于编制说明和建议来根据上一级领导的意思进行全面的制定。当然除此知网也可以根据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对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其冗余。
(六)建立健全预算编审机构
建立预算编审机构,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保障,也是运营管理预算编制的需要。预算编审机构是一个由很多分支组成的机构,包括企业内容的核算、财务以及其它的一些职能部门,这些机构对于企业预算计划进行编制,他们需要根据相应的国家、企业的政策标准来进行制定,从而实现对其进行制定的目标。
(七)开展预算编制审核
针对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事后的评价与考核,专门设立预算管理辅助指标。一方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对预算管理质量进行考核。通过评价预算编制工作,给出相应的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奖励激励机制,由此调动基层部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基层预算单位基本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结束语
预算编制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为了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采用零基预算法、推进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查机构、进行预算编制的审核,从而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有序健康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丽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48-50.
[2]杨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99.
[3]王珩.探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57-58.
[4]赖黄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品牌(下半月),2014 (12):37-38.
[5]卜亦兴.浅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年度预算的编制[J].中国市场,2014(32):147-148.
篇10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企业、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与各项劳动就业制度相一致,课程设置内容及教学模式要与企业岗位需求、就业准入标准的要求相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交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不同于铁路旅客运输管理。铁路旅客运输管理是在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依照《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来统一作业标准。而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强的地方性特色,每个轨道交通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营管理办法,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等。为了能让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就能独立顶岗,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从2003年开始,就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我校下单,至今已有8年的“订单”培养经验,为职业院校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收获思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学生、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式的一种。
(一)轨道交通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共商培养方案。
在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择、师资等方面充分尊重轨道交通企业的要求,在广泛听取轨道交通企业对一线技术型运营管理人才智能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理论够用,能力为主”的原则下,提出课程设计框架,经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和轨道交通企业领导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聘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
师资力量的确定上,专业师资除了本校的高级讲师、讲师及助讲(均为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外,还聘请了轨道交通企业的专家在该专业任兼职教师。同时每年的假期,专门将专业老师安排到不同的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跟班顶岗实践学习,加强老师们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工作的关联性,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三)轨道交通企业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学生,一进校就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本轨道交通企业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迅速完成企业的文化认同,树立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在开班仪式上由轨道交通企业的领导向学生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公司每学期至少一次派人来学校举办针对性强的讲座或报告,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线路目前的修建情况和公司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由于校企互动,使教学更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实,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变了学校的整个风气。
(四)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使学生感到毕业后能去国有企业工作,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劲头十足,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自信,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最有效的一种培养方式,但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合作有一个从了解到信任、再到合作的过程,有一个从培训员工到培养员工由浅到深的过程,有一个从单纯的人员互动到项目互渗,实验室共建的由点到面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也不仅仅是轨道交通企业的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涵盖整个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流程的一整套培养安排。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双方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职业操守、就业心态等有一个磨合、协作、探索的过程。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局限性,我校对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信息库的建设与订单企业合作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基于互惠互利,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原则,以实现校企“双赢”为目的的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你冷我热”的现象,学校对校企合作很热心,而企业对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冷冰冰,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信心,主动出击,做好基地建设,
1.建立基地信息库。通过政府搭台、社会搭台、专业搭台、中介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走访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哪些城市规划了修建地铁,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详情、就业信息、地方特色等的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库,为开办不同城市的地铁订单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寻求潜在的“订单源”。我们要对信息库里的基地进行一番分析,物色与自身办学实力相当的基地,主动与他们接触,寻求合作的结合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人才消费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他们也急需物色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不再一味追求学历越高越好、能力越强越好。职业院校需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合作的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地去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深化与下单企业的合作。项目互渗是合作的平台,校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项目合作;人员互动是合作的基础,高讲下车站,站务员上讲台,学校对企业在职员工及未来员工的培训;工学交替是合作的方式,从教学的时间上和内容上进行工学交替,职业意识上学生与学徒的交替。
(二)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与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相结合。
学生一进校门就按“订单”进行全程培养的模式,周期较长(2-3年),优点明显,但局限性也明显,如:企业和学校投入大的同时,企业和学生本身都变数很大,存在无法兑现承诺的风险。针对这一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的同时,推出了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可以选择在学生进校后,毕业前一年下单。如我校的“宁波地铁订单”与“青岛地铁订单”均为全程培养,而“广州地铁订单”、“成都地铁订单”和“重庆轻轨订单”均为学生在毕业前一年进行“订单”培养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三)单一的招生模式“订单培养”与多方式招生模式“订单培养”相结合。
单一的招生模式是指在我校范围内或本省范围内与轨道交通企业选拔相对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培养,如我校的“广州地铁订单”和“成都地铁订单”班。这种单一的招生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生,如:学生不愿到外地工作,或者去工作后不能适应外地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学生不能长久地为企业服务,浪费了企业和学校的培养资源。针对这种局限性,我校对订单培养学生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地铁所在城市,与地铁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招生任务,如我校的“青岛地铁订单”班的学生均为青岛生源。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又能改善前面所述的局限性。
(四)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的跟踪调查相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获得合格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标准,进行评估。学校还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岗位变化和薪酬状况以及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从而为今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模式培养,从根本上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成为职业学校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并使这种形式更趋完善,充分发挥它在社会教育和经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实践和理性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
[2]姚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07,4,(2).
[3]崔国成,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物流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