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18 18: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链发展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涉及许多相关配套行业的产业,而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中国装备制造业中产值在20亿-50亿元之间的大中型企业还较少,一些为主机配套的关键零部件还没有完全掌握,配套能力还有待增强,尤其是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无法实现国内配套,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配套产品所占比例很小。
第二,品牌缺失。
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往往依据于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产品概念、产品设计、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致使我国制造业在品牌方面严重缺失,并受制于世界品牌商。世界品牌商所看中的是我国低廉的市场成本。为了获得品牌商的订单,我们的制造商不断压缩生产成本,致使自身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第三,出口风险。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以生产制造为主,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品的出口会面临两类风险:一是通货膨胀风险。当出口需求旺盛时,出口大量增加,形成巨大的贸易和资本顺差,于是大量外汇涌入我国,央行收购这些外汇会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造成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经济下滑风险。当出口需求急剧萎缩时,又会导致出口企业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使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攀升,资源大量闲置。
二、延伸制造业产业链的对策
第一,进一步创新研发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在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201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6000余件,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六位,但同时,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仅有10%,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设立、验收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应该吸收更多的企业专家进入评审组,加强研究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用企业机制运作研发项目;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促进各种先进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区域的转移扩散,向企业间、区域间的技术转移扩散,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第二,重点扶持一批装备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带动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相结合的中小企业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产业高度集中、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一要鼓励企业和产业集群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优先扶持一批为装备制造业配套的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带动产业升级。二要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进军主要配套件及零部件领域,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三要认真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加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第三,立足国际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协调国内制造业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
目前全球重化工也5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中国,在国内外资本的推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化的升级特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强的重合性。一是加大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同时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促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二是在重要的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车造船等我国还具有相对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着手,培养我们的世界级制造业的产业龙头。三是要在产业基础、产业配套、技术开发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明确的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更多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在与强手的合作和竞争中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实力,并形成产生优势。
第四,寻找缺失产业,对缺失的产业链进行重点扶持。
产业链缺失对整个产业的影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生态结构是一个不完整的状况,这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效率的发挥,使产业链中的关联行业付出很高的代价去弥补产业链中的空缺。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需要对产业链的状况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准确描述产业链缺失的环节和基本状态。我国在延伸产业链时,可以重点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失的产业,如配套延伸产品、下游深加工产业、制造者(生产者)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进行重点扶持。
篇2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阶段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94 — 02
中国农业产业链组织机制是指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各主体之间的联结实现方式。蒋永穆、王学林把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农业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产业组织的发展上是基本一致的。借鉴蒋永穆教授的这种划分方法,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发展分为:萌芽阶段、发育阶段、发展阶段。
1 萌芽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是高度集中化的公社制。的政社合一、生产资料完全归属公社所有等弊端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时期,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最高,农民的入社率高达100%。但是,随着的解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急剧削弱。
“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这种小规模、分散性的生产,一是使得生产的规模性与集约性难以发挥,二是使得分散的农民面对市场交易的弱势地位凸显。广大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众多农民处于无序的分散竞争状态,农民还是只能获得出售初级农产品的收益,农产品的附加值极低。
图1 :农民与市场的多对一关系示意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成立了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即把同一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依据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以增加农民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广大农户通过专业技术协会与市场连接。见图2。
图2 :“农户+专业技术协会”示意图
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除以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并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11月8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的全国性组织—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CRSTA)在北京正式成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技协的组织网络体系。据中国科协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已发展农业科技协会11.56万个,包括粮食作物、瓜菜、水产、林果、食用菌、加工运输等140个专业,入会农户达62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 。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24.64万家,入社的农户有2100多万户,入社率是8.2%。
2 发育阶段
“公司+农户”是发育阶段的特征,也即是“小农户”通过“大公司”与市场联结,“大公司”是指农业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小农户”就是分散的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广大的农民。这种“公司+农户”模式的引入使得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层次得以丰富,产业链得到延伸。
图3 :“公司+农户”示意图
在80年代,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建立,并有了一定发展。农户迫切希望通过协会的帮助,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但是,专业技术协会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指导,少有农户进入加工与流通,尤其通过专业技术协会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实中还难以实现。同期,国外的一些涉农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农业运作的一些新理念。如,泰国的正大饲料公司为了进入中国饲料市场,采用的模式就是由公司向中国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种鸡、饲料等生产资料,带动农民家庭发展养鸡业。这些新方法、新模式对我国涉农企业起了一个示范作用,国内涉农企业纷纷效仿,促进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形成。1993年经济日报刊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公司+农户”》,这是理论界第一次对这种模式予以命名。30年来,“公司+农户”模式在帮助农民致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营和规避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契约联结,双方交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龙头企业为了得到稳定的和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来源,在合同中会一定程度上考虑农户的风险,农户的销售也有了稳定的渠道。这一时期,农户的增收是明显的。但是,由于农户与龙头企业依然是多对一的关系,双方之间实力悬殊,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又缺少其他干预力量予以平衡,以至于这个模式在操作过程也暴露出它与生俱来的缺陷: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自主意志得不到体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权责严重不对等、机会主义大量存在、条约显失公平,利益分配完全由龙头企业单方决定并向企业方倾斜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两者“双赢”的预期效果。
“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探寻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通道,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具有制度性的弊端,不能彻底改变农户的弱势地位,不能改变农户利益受损的局面,迫切需要组织创新,以适应农业的新发展。
3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多样,充满活力。
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弊端愈加显现。龙头企业的强势、农户的弱势使得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值收益被龙头企业掠夺,农户只得到初级农产品的原材料收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农户之间需要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与龙头企业竞争。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统分双层结合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相衔接,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上述几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图4 :“公司+基地+农户”示意图
图5 :“专业市场+农户”示意图
图6 :“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示意图
在图4“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中,“公司+农户”模式中增加了一个“基地”环节。在图5“专业市场+农户”模式中,若干龙头企业处于同一个圈中表示各个不同的龙头企业在专业市场中竞争。在图6“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增加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环节。专业商品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农业产业链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两个重要标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户的谈判能力得以大大增强;专业市场的出现使得从事相关业务的龙头企业也出现竞争对手,这对于一个特定区域的农户来说,龙头企业的增加有利于使价格达到一个均衡的位置。因此,专业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户和企业在谈判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企业通过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约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另外,由于专业市场的出现,使得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加强,竞争可以带来产品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市场与龙头企业呈一种相互促长的态势。
〔参 考 文 献〕
〔1〕蒋永穆,王学林.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关措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08):44-48.
篇3
【关键词】电力勘测设计;全产业链;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一、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特征及发展形势
1.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特征
技术超前性。电力技术迅速发展,升级换代较快,这就要求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必须紧密跟踪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了解世界各国的电力技术应用情况,做好技术上的积累,一旦先进的技术推广应用,就能很快地进入市场。
技术资源密集性。技术资源是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如果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掌握先进的设计技术,就比较容易进入电力设计的高端业务市场,否则,其竞争能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人力资源专用性。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主要是向业主提供设计方案,是一种知识型、服务型的智力产品。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想占领某一细分市场,就需要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在目前电力建设高峰已过,建设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对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未来走向影响很大。
电源客户多样性。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在发电侧引入竞争,电源投资主体多样化,电力设计需求个性化,要求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积极主动。例如: 给电源客户做好服务,做好业主的参谋,如提高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质量,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设计和施工安装进行紧密地结合,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达到全方位满足业主的需求。
电网客户垄断性。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输电、配电没有分离,电网具有垄断性,这就要求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做好技术储备,抓住机会,争取获得高端设计业务,在高端设计业务上建立企业的业绩。
2.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电力行业“十三五”规划,预计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规模5.8万亿元,其中发电行业投资2.95万亿元,电网投资2.85万亿元。按照电力建设行业产业分工相关的经验数据, “十三五”期间,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将分得5.8万亿元电建总投资中的5%,即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容量约2900亿元,其中电源类约1505亿元,电网类约1395亿元。综上可见,“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整体和电力勘测设计企业都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议
围绕能源领域和电力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展开战略性、综合性和基础性研究,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着力实施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战略:通过工程总承包在更广泛的电力建设产业链条上挖掘新的增长极,通过建立综合性的能源规划研究机构,以孵化高成长性新能源企业为手段,吸纳产业资本,实现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几种战略选择
1.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
(1)协同跨区域强强联合,构建完整产业链总包平台
通过盘点和评估勘测设计企业目前的业务范围、市场布局、经营规模等,规划勘测设计企业的整体市场布局,强强联合,致力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做长产业链,在咨询策划、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组建区域性业务合作组织,以上述区域性业务合作组织为载体构建产业链完整的工程总承包平台,深入研究总承包业务协同运作模式,搭建协作平台,推动联合承揽项目,实现多方共赢。不断寻找商机,寻求更好的市场切入点,在现有传统电源、电网总承包市场基础上,积极培育水电、民用建筑、市政等非电领域的工程总承包市场。通过工程总承包,为业主创造更多价值,进一步提升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完善融资保险服务体系,提升协同融资能力
不断探索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所通行的项目融资方式,满足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积极与国内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保险机构合作,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和完善海外工程总承包风险评估体系。
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尝试和承担多种形式的总承包方式,包括:设计+项目管理,设计+施工(D-B),设计+采购(D-P),项目管理(PMC),采购+施工(P-C)等多种模式的组合。此外,积极尝试以融资进入、股权合作等方式发展总承包业务,学习市政、交通行业的先进经验,开拓BOT、BT项目,不断探索和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等,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产业链由“设计向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向“投融资+建设”的再次转型升级,实现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2.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横向多元化战略
(1)开展综合能源规划、设计、咨询业务
引进、消化、吸收综合能源规划、设计技术,积极开展综合能源规划、设计、咨询业务。要将传统的电力规划扩展为综合能源规划,把供应侧和需求侧各种形式的资源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将节能降耗、各种资源与能源新技术有机结合,巩固、扩大在综合能源规划及微电网领域的专有核心技术,以高新技术打造高端业务并产生高附加值收益,紧紧依靠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规划咨询的引领作用,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逐步扩大电源电网市场份额,做精做优传统业务;坚持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扩大特高压、智能电网、核电、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业务,做大做强高端业务;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民生工程、注重环保的支持鼓励政策,积极拓展水电、新能源、智能配网、建筑、市政、环保等业务的潜在市场,做专做深特色业务。依托电力综合规划前瞻市场方向,进军产业高端。
(2)开展产业链相互依托的关联业务
以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已有的相关专业和可延伸业务为基础,辅以人才引进或外部合作进入的方式发展非电业务,实现专业领域延伸,产业结构延伸,不断拓展到非电业务的工程总承包。如果是做BOT、BOOT 和PPP等带资承包方式,意味着还可以从事发电和电网运营商的业务。要积极开展多种投资方式的尝试,包括并购、参股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等,除通过并购及股权合作的方式进入发电与电网运营领域以外,加强与投资商、政府、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以BT、BOT、BOOT等方式参与项目运营。只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可靠、业主满意,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探索勘测设计主业和产业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依托能源规划研究机构,建立健全能够加快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成果转化、能够引入产业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学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勘测设计主业资源和能源产业资本,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保障措施
1.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打造优秀专家团队
科学合理地完善人力资源专项规划,实施动态管理。适时变革组织机构,特别是应重视工程总承包、国际等业务的发展和拓展所需组织机构的调整,逐步调整和优化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健全人才和人员的招聘、培养、使用、考核制度和机制。
2.掌握核心设计技术,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要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应用,促进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整体优势,加快推进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产业布局向高端拓展。
3.树立卓越服务理念,提升市场占有率
树立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卓越的服务理念,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最终形成企业品牌。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逐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要特别关注顾客,依靠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动态管理的顾客数据库应用系统,不断提升服务顾客的水平,持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反应;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713.3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大大减少了商家的运营成本,简化了业务流程。但是电子商务要保证其营业优势和发展就要建立可靠的物流运营作为保证。对京东、淘宝、唯品会等电子商务企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各个企业所报的销售额很高,但是实际盈利却达不到预期,关键问题在于物流的高成本、低效率。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现今客户需求的物流产业链,是电子商务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主要对企业的物流快速反应产业链进行研究。
二、电子商务和企业物流快速反应概述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根据所涉及的范围和使用的工具可以分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指利用电子设备等进行商品买卖,而狭义的电子商务只是利用互联网等虚拟网络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在此,需要明确的是,电子商务并不仅仅是指商品的零售,还包括信息的交流、公司管理等。
2.企业物流快速反应概述
快速反应,顾名思义,是指对发生的现象或出现的事物反应迅速。快速反应的提出来源于美国一家公司对服装产业竞争力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快速反应被定义为:一种反应状态,在合适的时间内可以向客户提供满意的质量和价格,而商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库存。核心思想是,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以便获得新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三、影响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的因素
1.物流成本
对销售商来说,一笔交易完成的前提条件是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而利益达到最大化。电子商务行业中,商家的经营成本有所降低,但是物流成本占据总成本的很大比例,成为商家考虑的首要因素。物流成本也是影响整个供应链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
2.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电子商务中要使订单全部完成,涉及到整个系统内的多个单元,需要电子商务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和信息流通性直接决定着整体的反应速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反应速度,就要尝试新技术的应用。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的产业链形成路径
1.健全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从上述分析的影响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的因素可以看出,信息流通是商家与客户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企业物流快速反应,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平台建设和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平台建设和企业供应链的平台建设。这些平台建设与订单的完成、产品分配和物流活动密切相关。
2.优化消费者服务降低运行成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基于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首先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满足需求的商品,才能加快商品的流通。同时在流通过程中,要降低运营成本才能为自己的盈利争取更大的空间。
3.建立广泛的产业联系
企业的物流产业的建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和其他产业密切联系的复杂工程,产业之间的联系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反应速度。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要迅速发展,就要尝试与生产企业等建立密切关系,为商品流通和产品分配提供保障,作为物流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掌握商品,以保障商品质量和物流速度。
4.例证分析―以京东和淘宝为例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购物也汹涌发展,京东和淘宝作为网上商业巨头,发展也相当迅速,而作为各自的物流平台,京东物流和菜鸟驿站的发展也是各具特色。
京东配送服务,它主要服务于京东商城的自营业务,京东物流基本形成了购物、仓储、快递和售后的闭环体验,使得始终保证京东坚持的产品质量和物流速度。京东自创立以来,始终以“多、快、好、省”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由截止2014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的8280万,增长至截止2015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的1.319亿,目前京东已拥有超过1亿的优质用户,经营13大类数万个品牌数百万种优质商品,日均访问量超过2亿,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由6大物流中心、27个城市仓储中心、近1000个配送站、300个自提点组成,覆盖全国1000个区县。但是保持物流速度优势并不容乐观,极容易被唯品会、淘宝等商家占据,同时,维持这种优势所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对整体流程的末梢的控制也存在难度,在对京东的物流产业链的研究中,成本控制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运送环节是应该借鉴的。
作为京东最大的对手之一,淘宝的菜鸟驿站物流网络的发展也有鲜明的特色。与京东物流相反,菜鸟驿站可以总结为共赢模式,驿站本质上可以算作一个整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的快递公司的资源,形成一个物流数据平台。菜鸟驿站一方面为淘宝、天猫的购物平台服务,另一方面也是阿里巴巴物流产业链的一环,对阿里巴巴的资本积累也有一定贡献。
五、总结
本文就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的产业链发展进行探究,对定义的界定、影响因素、发展路径等都做出了比较合理的阐述,并以京东物流和菜鸟驿站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供探究者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朝胜.刍议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快速反应.物流技术,2013,5.
篇5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路径 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1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减
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快速增长。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统计,2011年,我国移动终端面向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4.55亿部,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增长率超过170%,相当于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截至2012年5月,工信部共发放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证581张,占全部移动终端进网许可证的33.6%,工信部共发放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标志8 374万个,占全部移动终端进网许可标志的49.7%。
1.2垄断力量一股独大的局面继续保持
Wintel体系的打破,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和微软实力的衰落或者关系的破裂,仅是两者互相不再以对方为惟一的合作伙伴而已。只要桌面PC市场继续存在,英特尔和微软就仍能凭借既有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收益而屹立不倒。而放眼移动终端市场,无论是芯片领域还是系统领域,均没有表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ARM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安卓系统则占据了61%,基本都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无论是“英特尔+谷歌”的合作,还是“微软+ARM”的合作,都预示着继wintel体系之后新一轮垄断力量的形成。
1.3产业链整合的预期加速
跨国公司表现出强烈的产业链整合愿望。就目前而言,苹果公司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最大赢家。“芯片+终端+系统+应用+服务”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已推动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谷歌所采取的一系列并购与合作,微软与诺基亚和ARM的战略合作,其本质均在于打造完整闭环产业链,从而掌握新兴市场的主导权。对于被动接受其产品乃至商业模式的我国企业而言产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2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2.1增强“核高基”等国家专项投入的作用
技术创新与突破始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我国计算机产业历来是“核高基”、863等国家项目资金的重点投入对象。主要旨在获得芯片及基础操作系统的突破。在多年的持续投入下,如龙芯、飞腾、红旗操作系统等创新成果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不再像若干年前那样七穷二白。当然,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着,这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成效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颇多有待改进之处。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对于国产软硬件产品及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还不够,需要以政府采购为主大力扶持,从而形成示范效应,这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是有成功先例的。因此,进一步增强国家投入对计算机产业促进作用的关键,还是在于“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产业的问题要在政策扶持下,放到产业当中去解决。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努力以专项的方式动员全国之力打造整机、芯片、系统、软件互动的产业生态环境,这比单一的政府采购更为有利。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2012年核高基项目中新增了关于平板电脑项目的申报,但主流PC企业申报并不积极,主要问题就在于平板电脑项目要求。基于国产CPU/05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同时满足此项条件。如果能够推动建立相应的产业联盟,构建起合理分工、协同运作、紧密对接的研发及产业化体系.此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使国家投入在产业中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
2.2打造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生态体系
移动互联时代、市场为王,竞争的重心已经从工艺的制造转向了操作系统和围绕其打造的应用生态体系。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数字定位以及社交网络等应用成为扩大用户群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增长迅速,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在PC时代,我国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企业主导,但到了互联网时代,市场上最大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社交网站都是本土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应用服务、内容服务等非技术因素将更加重要,需要给予同技术研发同等甚至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企业从终端制造到应用服务都存在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加强引导,深入挖掘本土市场需求,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共同把握机会,找准自身定位。
2.3充分发展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作用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是尽快制定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战略,明确突破方向与目标,在新兴垄断势力已逐步形成的严峻形势下,尽力选取对我国有利的切入点及合作方案避免坐失发展良机。二是支持并引导有实力的IT领域龙头企业尽快开展兼并重组,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源整合及产业融合逐步培育和强化产业链竞争能力。三是集中资源大力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5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等基础性行业,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优势,形成大规模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整体优势。
篇6
[关键词]沿海开发;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162-02
2009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刮起新一轮发展风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沿海大开发大发展的浪潮中,江苏沿海开发占得先机,石化产业受到青睐,在产业发展中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江苏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明确,江苏省在发展石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上,将全力推进连云港、南通和盐城等沿海城市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把江苏沿海地区建成新兴的若干个石化产业基地,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
1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促进连云港石化增长
江苏沿海地区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拥有海岸线954千米,目前已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石化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具备良好基础。按《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要求,江苏沿海地区要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化等产业。发展规划中产业定位优先的原则,无疑为沿海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已有意利用连云港的港口优势,布局特大型的能源储备基地,前不久中石化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连云港投资兴建包括32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等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中国最大的炼化基地。《连云港市化工产业振兴规划纲要》要求,重点发展六大化工产业链,积极发展海洋化工,形成盐碱联合开发、盐化和石化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2009年连云港又在位于徐圩片区新规划一个石油化工产业区,占地4000公顷。该石油化工产业的远景目标为:液化天然气接卸能力每年达到300万吨,原油储备库容1200万吨立方米,炼油总规模每年4500万吨和乙烯总规模年产320万吨。首期规划方案选择三个主要项目,包括每年200万吨液化天然气接站,建设投资36.5亿元;5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建设投资43.5亿元;每年1500万吨炼油和每年120万吨乙烯化工一体化项目,建设投资243.8亿元。石化产业区还将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1座,成品油码头5座,液体化工码头3座,固体化工码头3座,液化天然气码头1座。首期项目投资总额434.5亿元,项目年销售额939.9亿元。
2 连云港港口物流与石化产业共生
江苏沿海开发,连云港的港口优势非常明显,但以前的沿海产业却没有多大优势。从我国港口的发展实际来看,港口地位提升与港口经济带动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拥有腹地产业大力支撑的港口,临港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临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腹地产业的发展;缺乏腹地产业支撑的港口,临港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从而腹地产业的发展也缺乏动力。因此,实现港口与腹地相关产业的共生联动发展,正成为开放条件下我国沿海开发战略制定者、港口与腹地政府决策者的共识。
江苏沿海开发催进了连云港港口的大发展,港口的吞吐量大幅上升。连云港港2008年就已跻身亿元大港行列,其货物吞吐量居国内港口第9位、世界港口第23位;完成化工品周转量500万吨,其中化肥约300吨。在石化物资周转作业方面,目前,连云港港口集团正在报批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15万吨级化工专用码头,并预留了3000万吨级化工液体散货的发展规划。2009年11月,中石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落户连云港,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十二五”以来,江苏对连云港港口建设速度加快,促进了沿海地区整个物流业的同步发展,也使区域内化工企业受益明显。铁矿石、煤炭、焦炭、化肥等成为物流业的主力军。目前连云港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农化和精细化工企业,如法国罗盖特、江苏德邦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益海油化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凭借沿海发展机遇,未来的龙头作用必然会更加凸显。
3 沿海开发造就连云港化工新基地
连云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础化工产品为主体,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连云港碱厂年产纯碱100万吨,产量居国内前三位;外资企业法国罗盖特(连云港)公司年产山梨醇15万吨、淀粉30万吨,2011年迎来十周年厂庆,是亚洲最大的山梨醇和淀粉生产基地;总投资90亿元的江苏新海石化一期工程年产10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项目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2009年,连云港市对化工行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诸方面进行了规划,出台了《连云港市化工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12年,该市化工行业销售总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33%;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将达到500家,培育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企业1~3家,有望出现百亿级的化工企业,20亿~50亿元的企业5~10家,10亿~20亿元的企业10家。在产业定位上,重点结合连云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规划,发展下游产业链;利用连云港本地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
连云港还规划了一南一北两个临港重点化工聚集区。南部依托徐圩新区,规划建设炼油、乙烯一体化大型石化基地;适时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布点石油储备基地。北部则依托现有的赣榆以及灌云、灌南3个化工园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精细化工产业。
多少年来,化工一直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一批老化工基地如中石化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益海油化工业(连云港)公司、江苏德邦集团是3家化工骨干企业,年工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对该连云港市化工龙头企业的促进作用明显。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编制了与《连云港市化工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对接的实施方案。德邦公司、连云港碱厂都已决定搬迁,连云港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出城进园搬迁的过程中必将会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石化已与连云港达成多个石化项目的意向。2011年10月,150万吨级重油裂解项目已经落户连云港。
4 江苏沿海开发提升连云港盐化工产业
伴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滩涂盐田被大量占用,作为两碱原料的原盐产量将大大减少,而由此却催生了一项环保节能的新的制盐工艺――矿卤日晒制盐。日晒制盐不仅为两碱用盐提供了原料保证,而且还大大推进了两碱的布局发展。据连云港经信委介绍,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矿卤日晒改造工程正在快速推进。
连云港原是江苏省盐业管理局所在地,是淮盐产量大市,也是一个用盐大市,连云港碱厂等企业每年用盐量超过300万吨。最近徐圩片区开发直接带来盐田的占用,使得产盐量减少。另外,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盐田55万亩、下辖五大盐场的盐田也被征用,原盐年产量从100万吨锐减到不足40万吨。这本来对金桥公司来讲是一个挑战,但是,江苏沿海大开发也给金桥公司带来了机遇,即把金桥公司推到新的历史发展前沿。目前,金桥公司投资9亿元实施的100万吨矿卤日晒制盐改造工程建成投产,远在淮安的地下卤水通过160千米采输卤管道直接输送到连云港的沿海滩涂企业。这个项目与传统海水制盐和矿卤制盐相比较,矿卤日晒制盐生产占地仅是海盐生产占地的1/20,每吨盐的耗能仅为矿卤制盐的1/17,并且金属含量、波美度都比海盐高。目前,作为徐圩片区产业链之一的金桥盐化集团年产30万吨氯碱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之中,一期工程已经于2010年在徐圩片区开工,还要往下游产业延伸,形成循环产业链。据介绍,金桥的氯碱项目是按世界一流企业的理念和标准建设的,该企业已经与台塑集团签订协议,在管理技术、DCS控制系统、生产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5 沿海开发发展石化产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尚未真正摆脱传统模式,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铺摊子、上项目”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沿江、沿河、沿海规划布局了大量石化、化工、钢铁、能源、造纸等重化工项目。使得国内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对于行业的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发展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如集约发展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加大等,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考虑资源匮乏问题。二是必须考虑环保压力。三是发展石化产业必须考虑盲目投资和产能趋于过剩。四是必须考虑产品结构优化。五是必须考虑技术创新。六是必须考虑国际贸易壁垒。七是必须考虑金融危机影响。八是必须考虑园区的集聚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重化工业一般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可以说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而且其上下游产业也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因此发展沿海重化工业所面临的难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当前重化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和无序竞争更加剧了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现在需要做的,最重要的是把资源配置做到最为合理,同时通过经济调节手段,让企业增加脱硫治污项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应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将环保节能产业培育成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沿海开发造就化工新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9-10-23(1).
[2]王云立.沿海港口物流与石化产业共繁荣[N].中国化工报,2009-10-22(1).
[3]徐智慧.石化业朝阳与没落之辩[J].南风窗,2009(15).
篇7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蔬菜产业链 上游产业
国内学者对蔬菜产业链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链的优化(毛中明,2005;申风平,2008),现有一些具体蔬菜产业链的分析(魏剑,2008;方志权,2003;韩纪琴,王凯,2001)以及蔬菜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崔蜜蜜,2006;张霞,2008)。蔬菜产业链是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不断延伸出来的。蔬菜产业链主要是以蔬菜的流动为基础,蔬菜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的不同导致蔬菜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蔬菜产业链的目的就是把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将成本降到最小,实现利润最大化。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寿光蔬菜产业链中显著的核心企业,在整个地区聚集着无数家庭企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本文所研究的产业链问题都是基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的无数生产单位集合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问题。
一、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寿光蔬菜主要是依托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来源于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建成了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先进的电子拍卖市场、全国首家网上蔬菜交易市场以及遍布城乡的蔬菜代购销售网络。目前,一年一度的博览会为寿光蔬菜打造了“全国蔬菜之乡”的品牌。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模式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寿光市贯彻实行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出现了一大批如甜瓜之乡田马镇、胡萝卜之乡华龙镇、茄子之乡纪台镇等蔬菜专业种植村镇。蔬菜生产作为一条大产业链的核心,以蔬菜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蔬菜相关产业,有效带动了种苗、农资、温室建造、建材生产、物流运输以及加工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县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明显。
寿光蔬菜产业链是以农户种植为起点,然后将其中一部分运送到批发市场进行深加工或者运送到集市、小型零售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运输商进入超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其中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链中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都应该有规则、有秩序。寿光蔬菜产业链在各个环节都在完善,但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和弱势。
1、种子以及相关上游产业研究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对种子、化肥、竹竿、钢筋、农膜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促进了产业链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寿光的良种企业和工厂化育苗直接制约着寿光蔬菜生产的数量、质量和品种。寿光市为推动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先后与国内高校和国外著名种子公司合作,加大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力度,建立了一些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蔬菜品种,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种子公司,引进了众多外国优良品种,促进蔬菜品种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化肥、农药、竹竿、农膜等专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也为寿光蔬菜产业链提供了重要支持。尽管如此,寿光蔬菜的上游行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蔬菜种子基本上来自国外,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且进口成本高;二是种子经营和开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三是种子加工、储藏手段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等等。
2、生产研究
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得益于寿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资源条件,表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寿光根据自然条件、人才优势等因素,进行了蔬菜农业区域调整,寿光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北部乡镇主要是发展冬枣、海淡水养殖等各种高效农业。
寿光蔬菜的集聚生产产生的规模效应又促进了蔬菜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寿光市根据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建立了各类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品”。随着客户对蔬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寿光蔬菜产业链也对农产品质量结构进行了优化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质量结构的优化,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了规模经济,提高了效益。
3、销售研究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目前主要有蔬菜(水果)批发市场5个,其中包括小型市场和全国综合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突破40亿吨,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寿光蔬菜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农户种植的蔬菜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摆摊”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属于传统的销售渠道,销售量小,利润小;二是农户种植的蔬菜属于定向种植,蔬菜产品成熟后直接由批发市场进行加工、包装,通过物流公司运送到全国各地;三是由中间的运输商直接运往超市或者进行批量销售。
随着经营体制不断完善,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寿光蔬菜物流中心立足于当地丰富的蔬菜资源,组织大量的蔬菜输出,吸引大批外省市的名、优、稀、特蔬菜进入寿光市场,整个市场出现淡季不淡、品种齐全、四季常鲜的景象。
二、寿光蔬菜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提高了寿光市农民的收入,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对蔬菜的上下游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蔬菜产业链管理水平差
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不能只注重蔬菜的流动,应把蔬菜的生产、采购、销售、存储、运输、加工和信息、电子商务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进行管理。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较高、合作协调水平较低、利润分配欠合理,形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各企业间缺乏信息沟通,不能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仅从自己的需求预测制定生产或销售计划,响应市场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
蔬菜属于易腐易烂的生鲜食品,所以在存放时也需要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但是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冷藏措施和保鲜技术,多以简易仓库存放,以混藏、分散储藏为主,蔬菜的运输过程中很少用到冷藏车,使许多蔬菜产品在存放过程中由于腐烂变质而损耗,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减少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蔬菜产业链要求专业人员对蔬菜流通过程中的合理规划、设计、管理、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进行管理,降低各环节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有效增加蔬菜流通附加值。这就要求蔬菜产业链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具有专业的具备现代产业链管理知识的人才,能够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但目前我国蔬菜产业链的发展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严重阻碍了自身发展。
2、蔬菜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不规范
随着寿光蔬菜经济的发展,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等举措日益频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国内多个大城市蔬菜的主要供应者。蔬菜从栽培到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从产品到商品的连续转化过程。它包括采前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蔬菜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标准间彼此衔接,形成从采前到市场的完整的标准体系。但目前的蔬菜产业链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保证蔬菜质量。蔬菜产业链的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部门间的标准不一致、不协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3、蔬菜产业链信息不流畅,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蔬菜是时鲜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对农民而言,由于缺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很难达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加大了市场风险。菜农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的产销趋势,并且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过剩。这不仅使菜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批发市场的现货交易方式使消费者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足够信息,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出现“逆向选择”。
信息系统是蔬菜产业链的神经系统,对蔬菜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虽然建立了相关网站,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询蔬菜相关信息,可是电子标签、数字加密、虚拟仓储等技术还未得到发展,网站上的信息实用性、指导性信息比重小,也有一些虚假信息掺杂其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业信息市场,缺少必要的信息管理传播平台和相关政策法规约束。
4、蔬菜产业链种子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蔬菜深加工程度低
目前,寿光基本上没有自主研发,主要还是进行国外种子的本地适应性研究。寿光蔬菜产业链中的蔬菜品种的70%~80%来自国外,由于专利保护形成的垄断,国外种子的进口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一粒种子卖到农民手中至少4角钱,贵的7、8角甚至1元,而且这些种子都是一次性的,下次栽种时需要重新购买,这样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部分都被国外公司取得。
蔬菜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都是以蔬菜流通为主,蔬菜加工企业很少,规模都很小,蔬菜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普遍较为落后,有些加工企业根本无生产技术可言,它们多是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级、清洗、消毒、包装、配送,以生产冷冻蔬菜等中低档产品为主,几乎没有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低。而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长远发展。
三、寿光蔬菜产业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产业链也应该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型产业链模式转变。针对蔬菜产业链的诸多问题,需要对蔬菜产业链进行改善和优化。
1、寿光蔬菜产业链管理标准化
我国已经建立了产业链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仍存在着问题。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不标准、产业链的信息传达不畅,这都影响了信息共享与高效运作。在整个产业链过程中还有部分环节标准化,但整个产业链却没有将各环节的标准统一起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产业链的运作效率。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蔬菜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蔬菜产业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在蔬菜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干扰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寿光蔬菜产品顺利地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有较大影响。
蔬菜产业链涉及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由此牵扯到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诸多部门。一些不法行为和现象与地方有关部门职责不清、工作缺乏协调甚至相互推诿不无关系。所以,建议设立一个统一、具有明确职能和权威的蔬菜产业链管理标准,对蔬菜产业链体系进行统一协调、组织和管理,明确执法主体,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益。
2、建立专业化的寿光蔬菜产业链物流配送功能
随着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上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以及零售商将库存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减少了企业自身成本,同时也获得更多的蔬菜市场信息和一流的物流咨询,可以集中全部的精力和资金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可以掌握整个产业链的运营状况及信息,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产业链中的农产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本优势,提高了整条产业链的生产和流通效率。
随着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应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寿光蔬菜产业链物流的配送功能。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使整个寿光蔬菜流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寿光蔬菜产业链体系中的纵向联合
建立寿光蔬菜产业链结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注重产业链横向发展的同时,将寿光蔬菜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环节打破条块分割,进行纵向一体化的联合,目的是寻找确保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寿光蔬菜安全与优质生产、运输和销售之间的协同。建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行业或企业间的诚信机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促进寿光蔬菜产业链全过程的纵向合作,提高其运作效率。
4、增强蔬菜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和蔬菜深加工能力
加强对菜农的培训,着力提升菜农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鼓励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蔬菜生产大户参与农业科技研发。鼓励有条件的蔬菜加工企业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菜农、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合作,通过成果转让、购买专利、委托开发等形式取得技术支持。
寿光市应重点扶持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并鼓励城市中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蔬菜领域形成“重量级”的蔬菜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雄厚、技术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带动一批蔬菜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蔬菜加工产品的结构,在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快速抢占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制高点,在传统的保鲜、冷冻、加工、配送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脱水蔬菜食品、浓缩果菜汁、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
5、加快寿光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
寿光蔬菜产业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三个层次,未来的市场格局更多的属于品牌经营。而蔬菜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企业,寿光蔬菜企业要主动确立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品牌建设强化蔬菜品质建设,强化寿光蔬菜安全建设,强化寿光蔬菜产业链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品牌的带动力,同时着力加快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加快探索蔬菜批发市场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途径,推广种苗统供、植保统配统防、产品订购包销的一体化服务方式。
四、小结
上文通过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对寿光蔬菜产业链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对策,由此可以得到下列启示:第一,在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相关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在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第二,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又需要相关产业为其提供支持,所以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第三,中国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为主的小规模家庭式经营,经常会遇到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优化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第四,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蔬菜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蔬菜产业链不仅仅要对链条本身进行完善,更要对每个环节尤其是农户种植的品种和质量进行预测和相关评价,不断地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洋、顾明:寿光:中国蔬菜集散地――来自货运强县的实地调查报告(之三)[R].2008(3).
[2] 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3] 周波: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J].流通论坛,2008(9).
[4] 方志权、顾海英:大中城市蔬菜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6).
[5] 申风平、刘玉莹、周燕:我国蔬菜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商论,2008(10).
篇8
3G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范围来看,距离第一张3G牌照的发放已经有十个年头,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都已经颁发3G牌照。3G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推动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将呈现出向移动互联网演进、媒体化、视频化三大发展趋势。
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用户规模增长的日趋稳定,用户对移动电话以及移动通讯服务的使用程度逐步提高,话音业务收入增长趋缓,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拉动移动运营商收入的重要动力。同时,增值业务的发展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运营商正在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增值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
移动互联网服务类型日益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提供WAP服务的网站已经达到10万个。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类型上来看,初步服务格局已经形成。一方面,与传统PC互联网类似的,移动门户、移动搜索、手机游戏、移动IM和手机视频成为目前主要的服务类型,同时,在细分领域当中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从手机作为服务终端的角度上,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软件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UCWEB、V8书客、尚邮、瑞图等软件。
手机操作系统、移动开放系统及移动widget技术竞争是重要的技术和竞争趋势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智能手机成为应用3G服务越来越重要的终端。而抢占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则成为发展的重点。与互联网对比后可以发现,操作系统的竞争往往是产业竞争中最关键的环节,一旦某个操作系统成为市场的主流,围绕此操作系统所做的应用开发也就会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出现的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以及Android的竞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前的基础和缩影。
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的开放移动系统(Open Mobile System,即“OMS”)将成为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对产业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OMS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开源和开放,可以让各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在跨平台的领域上实现。Widget最初是由雅虎推出的免费并开放源码的桌面应用程序平台。由于不同的Widget类型都是基于的相同的技术基础,因此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通过搭建widget平台而形成开发的生态系统成为众多企业的追求。中国移动OMS的推出将较大的推动widget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手机游戏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最大比重得益于手机上网速度的提高以及上网资费的下降,手机游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收入比重达到29%,其次为移动音乐,占据27%的市场份额;接下来依次为移动IM、手机视频、移动广告、移动搜索以及移动支付。
3G牌照的颁发及移动上网资费下调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发放3G牌照。3G牌照发放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对上网资费进行了调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旗下全球通、动感地带及神州行畅听卡用户GPRS包月资费已经全面下调,除原有套餐内含流量加倍外,超出部分的流量费用由0.03元/KB降为0.01元/KB,下降幅度超过66%。而中国电信更是以免费上网为有引诱来推进新到手的后付费套餐业务。中国联通也推出了类似的措施。类似数据业务资费下调刚起帷幕。可以看出,在中国等待多年的3G牌照发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后,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将不遗余力的在3G时代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而伴随3G网络与业务而来的,诸如上网资费下调等因素有利于运营商吸引更多用户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与服务,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目录
主要结论与观点2
研究摘要8
研究定义8
研究方法8
一、全球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0
1.1发展现状10
1.1.1产业市场规模10
1.1.2产业结构12
1.2产业特点13
1.2.1 2G-3G让移动互联网面临加速发展的新机遇13
1.2.2 LTE成为全球3G未来演进的共同方向13
1.2.3 HSPA网络快速发展,3G业务运营环境大为改善14
1.2.4在亚太地区之后欧洲成为3G用户和业务增长的新中心14
1.2.5创新3G业务定位不同用户需求15
1.3主要国家与地区15
1.3.1欧洲15
1.3.2韩国16
1.3.3日本16
1.3.4美国17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8
2.1发展现状182.1.1产业环境18
2.1.2市场规模与增长21
2.1.3市场结构22
2.1.4市场盈利水平23
2.2基本特点24
2.2.1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电信运营业主要驱动力24
2.2.2网络升级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更多发展空间25
2.2.3移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条逐渐成长成熟25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27
3.1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3.1.1产业链概况27
3.1.2特征28
3.2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29
3.2.1产业生命周期分析29
3.2.2产业链价值流动31
四、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分析33
4.1性别结构33
4.2年龄结构33
4.3学历结构34
4.4收入结构35
五、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及其竞争状况分析36
5.1移动门户36
5.1.1发展现状36
5.1.2盈利状况37
5.1.3竞争格局37
5.1.4主力企业评价38
5.2移动视频39
5.2.1发展现状39
5.2.2盈利状况40
5.2.3竞争格局41
5.2.4主力企业评价42
5.3移动即时通讯43
5.3.1发展现状43
5.3.2盈利状况43
5.3.3竞争格局44
5.3.4主力企业评价45
5.4手机游戏46
5.4.1发展现状46
5.4.2盈利状况48
5.4.3竞争格局48
5.4.4主力企业评价51
5.5移动搜索52
5.5.1发展现状52
5.5.2盈利模式分析53
5.5.3竞争格局54
5.5.4主力企业评价54
5.6移动音乐55
5.6.1发展现状55
5.6.2盈利模式分析56
5.6.3竞争格局57
5.6.4主力企业评价57
六、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分析59
6.1产品技术趋势59
6.1.1操作系统竞争转向手机战场59
6.1.2移动开放系统将主宰移动互联网市场59
6.1.3移动widget技术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推进因素之一60
6.2应用(业务)创新606.2.1手机游戏领域将借3G加快发展60
6.2.2位置服务空间尚待挖掘60
6.2.3垂直移动搜索仍然是近期主要模式61
6.2.4移动社区全球成功经验为中国互联网指路61
6.3市场演进61
6.4厂商竞争趋势61
七、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因素及市场发展预测63
7.1影响因素63
7.1.1有利因素63
7.1.2不利因素64
7.2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预测65
7.3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预测66
7.3.1用户结构66
7.3.2服务内容结构66
7.3.3收入结构67
八、发展建议69
8.1对运营商的建议69
8.1.1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69
8.1.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69
8.2对投资机构的建议69
8.2.1移动门户69
8.2.2移动搜索70
8.2.3手机游戏70
8.2.4移动IM 70
8.2.5手机视频70
表目录
表1 2007-2008年中国手机宽带互联网用户规模20
表2 移动网络升级带来的增值业务提升25
表3 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服务类型及代表企业26
表4 新一轮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实力比较28
表5 产业生命周期主要特征列表29
表6 2008年空中网主要竞争策略39
表7 移动视频主要盈利模式分析40
表8 2008年上海文广主要竞争策略42
表9 2008年中国移动主要竞争策略45
表10 手机游戏的分类47
表11 手机游戏的主要盈利模式48
表12 2008年盛大数位红主要竞争策略52
表13 移动搜索分类52
表14 2008年易查主要竞争策略55
表15 2008年12530主要竞争策略58
表16 北京移动GPRS套餐方案64
图目录
图1 2002-2008年全球手机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规模10
图2 2003-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11
图3 2004-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规模11
图4 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12
图5 2002-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9
图6 2004-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20
图7 2003-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1
图8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结构22
图9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服务23
图10 2004-2008年中移动、中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占比24
图1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图12 中国电信业重组情况28
图13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生命周期31
图14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33
图15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34
图16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学历结构34
图17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入结构35
图18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38
图19 2008年中国移动视频市场竞争格局41
图20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44
图21 中国手机游戏产业链47
图22 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竞争格局49
图23 2008年短信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4 2008年WAP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5 2008年JAVA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1
图26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54
图27 中国移动音乐盈利模式56
图28 2008年中国移动音乐品牌结构57
图29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收入规模预测65
图30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预测66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户外运动;营销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02
我国户外运动市场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户外运动俱乐部服务经营性的,主要包括“线下俱乐部+线上平台”、纯“线上俱乐部”、群众自发组织三种,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发展,户外运动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将以往论坛纯文字形式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专业化的户外运动图文、活动赛事、攻略等,把俱乐部作为服务对象和引流重点,一方面扩大了平台的收客渠道,另一方面一系列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品也能够让更多想参与户外运动的用户参与进来。
据COA统计,2001年到2010年10年之间,我国户外运动用品行业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11年市场零售总额高达100亿元,2015年市场总额高达180亿元。同时,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超过46.9%,这也为户外运动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产生了物联网、3D打印、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也不断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将户外运动产业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将大大促进户外运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可以得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结论,目前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艾瑞咨询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已接近8亿台,移动用户数量也是飞速增长,移动端的使用时长与PC端相比较大,目前移动电子商务所占份额最大,但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巨大,如何利用移动广告进行营销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是许多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当然也包括户外运动产业,将移动互联网和户外运动产业进行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为户外运动产业资源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消费不足、参与度不足、服务不到位、场地限制、缺乏宣传力度以及许多运动项目普及率低等众多问题。
在户外运动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中,主要有“线下俱乐部+线上俱乐部平台”、纯“线上俱乐部”、群众自发组织三种,基本上都是将户外运动俱乐部与户外用品店捆绑式的运营目前,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主要是企业性质的,且多数为私营企业,调查表明,户外运动俱乐部基本都实行会员制,服务对象为个体消费者,“线上俱乐部+线下俱乐部平台”相对于纯“线上俱乐部”来说,将线上c线下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提高效率,并且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纯“线上俱乐部”虽然信息传递较为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传递信息层面上,不能更好地将消费者吸引到户外运动中来;群众自发组织的成员一般都是组织者较为熟识的人或者圈子,并且很难壮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对户外运动产业的这些传统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这些模式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传递不通畅。传统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所掌握和收集的户外运动资料和资源一般只有“圈内朋友”才知道,且获取渠道较窄,甚至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具置都只有少数人知道,并且,会员乱收费、服务质量较差的情况屡见不鲜。
消费者参与度不足。户外运动俱乐部制的模式下,入会成员一般都是对户外运动较为狂热的爱好者或者专业的户外运动人员,也只有这些人才会经常的去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活动。一些不专业的人员或者对于俱乐部没有特别热爱的人是不会轻易地参加俱乐部和专业的户外运动活动的,俱乐部对他们没有太大吸引力,俱乐部是一种被动吸纳,而不是主动吸收成员,所以造成了全民参与度不足的情况。
服务体系缺乏建设。在传统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制的服务体系建立仍然滞后,虽然根据《2015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2015年我国共发生189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受伤事故高达54起,涉及人数为63人;死亡事故高达38起,死亡人数为44人。由于缺乏登山户外经验、专业的装备和技术,缺少行前对活动路线和当地天气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遇到意外时没有任何自救经验,最终酿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故。群众自发组织或参加的人员多是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经验和知识以及设备等,对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也存在服务和安全保障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未建立完善的安全及服务体系。
消费总量不足。虽然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市场培育却相对滞后,国内厂商只能提供初级产品和服务,缺乏专业的、个性定制的服务,且品牌建设落后。同时,在户外运动提供服务方面也缺乏高品质、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这使得我国户外市场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造成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消费不足。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户外运动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智能手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了解和参加户外运动知识信息和活动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户外运动信息和知识带来巨大的便利,并且大大促进了移动端服务和线下服务的融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户外运动活动中来。户外运动类APP能够取得巨大成功,除了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传递通畅、共享便捷。移动互联网使信息的传递机制和规律呈现出“即时化”和“社交化”的特点,对户外运动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户外运动APP主要分为户外社区和户外咨询两类,交新朋友、发表和浏览他人游记及攻略为主的户外运动APP功能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
消费者参与度提高。户外运动所涵盖的经验分享、户外运动危险防范、个性化定制服务、户外用品等各细分领域的资源亟待整合,这为户外运动APP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移动互联网与户外运动融合似乎成新时尚,用户通过下载的手机APP,进行注册登录,绑定和设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户外运动计划、心愿,了解户外运动相关攻略、安全知识等,同时还能利用平台的户外运动活动和赛事,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加入户外运动相关活动和赛事中,极大的增加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基数和提高了户外运动参与者的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参加户外运动活动和赛事的门槛。
户外运动服务体系逐步改善。工具性、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结交朋友、长知识、休闲放松、锻炼身体、获取信息及购物这些功能都服务于用户。通过专门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定制的APP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相关户外运动项目,并且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同时,APP通过用户评分机制来反馈相关户外运动项目精彩程度和服务好坏程度。
户外运动消费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无疑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例如砾石App就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于户外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体育类手机应用软件,作为砾石App的用户,可以在砾石装备库里找到各种冲锋衣、软壳裤、手套、帽子等服饰装备,用户还可以通过运动方式类型,来选择自己需要配备的各种户外工具,越野跑的跑鞋,山地穿行的山地车、登山用的拐杖、帐篷等等。根据COA的《2015年度户外用品市场报告》,2015年国内整体户外市场规模达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5%,由此可见我国户外运动相关消费大幅提高。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户外运动APP大多都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移动互联网端成为信息和交易的“前台”。例如目前广受用户欢迎的绿野户外APP,软件主要服务于有户外活动多样需求的人群,用户通过浏览平台上的活动,在线上平台报名参加户外活动、活动或者赛事,及报名参加。另外,绿野还有一版区别于绿野户外的《绿野活动》,这款软件是活动发起人制作的专业APP。由此可见,绿野的线上线下模式几乎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并且实现了与用户的高度交互。
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与户外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对技术的开发、数据的挖掘以及提高用户的体验,当然这三者也是互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户更加注重体验和满意度,对此,必须利用好现有的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不断开发新的技术,重视大数据的价值,加强用户数据的挖掘,凭借数据分析,精确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同时还能进行精准营销。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户外运动APP很大一部分都专业服务于某一项具体的户外运动领域,比如骑行或者跑步,运营行业不具有多元化,这就需要打造可持续的产业链,与一些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企业进行融合和合作,有效利用市场资本,合理布局,协同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可持续性,从而加强移动互联网与户外运动产业的深度融合。
虽然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迅速,但户外\动资源开发相对不足,并且我国目前户外运动资源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同质化,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为更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户外运动资源,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户外运动,从而促进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移动互联网虽然目前和户外运动产业在进一步地的融合,也给户外运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二者在融合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政府需要制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来规范户外运动市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服务、保障用户安全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还需要用户提供反馈建议,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移动互联网与户外运动产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晶.昆明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阮威.“互联网+”时代下运动型APP产品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与创新[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文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2015,(2).
[3]邵强,李山,龚建芳.户外运动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8):7073.
[4]蔡娟.户外游憩APP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篇10
【摘要】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领头羊,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克服。协同创新思想及其应用,为江苏物联网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只有通过在省域领导模式、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产业组织运行方式、融资体系及创新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协同优势,才能实现江苏物联网产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
【基金项目】2012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2ZDIXM032):江苏物联网发展的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贾华,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与信息产业;郭强,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技产业;张志华,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产学研合作。
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已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已将物联网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作为信息化强省,已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提升江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江苏是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且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尤其是2010 年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创新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已具有明显优势,全省物联网产业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
(一) 国内外发展环境优越,区域规模优势明显
放眼全球,当前全球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应用、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美国于2009年开始就大力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欧盟同年推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而在此前的2004年,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制定了物联网国家战略计划,分别为泛在网“U- Japan” 战略和“U- Korea”战略,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全球的科技领先地位。
立足国内,根据新华社的《2012~2013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势头持续强劲。2012年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四大集聚区逐步成型、热点区域不断涌现的局面。产业区域分布上,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板块集聚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居各区域首位。从市场应用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加快向智能化推进,众多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显著提升,智能卡技术、二维码识别、传感器等细分市场增长态势明显。作为全国各省域产业发展的排头兵,2013年江苏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950 亿, 占全国总量的近40%,具体如图1 所示。由此可见,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形势良好,位处产业聚集区域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二) 区内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集群效应显著
根据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规划部署,无锡被确定为物联网产业核心区,苏州、南京则处于物联网产业支撑区。目前,江苏以无锡为核心区,苏州、南京为“一体两翼”支撑区,无锡、南京、苏州和徐州四大集群板块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区内产业规模占全省的比重超过80%,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具体见表1。国务院《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已于2012年8月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物联网领域已累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0家;省内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高校和省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重点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积极整合资源分别建立物联网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国家广电总局等企业纷纷在江苏设立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和推广中心等;在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相关环节,以国睿集团、南瑞集团、中兴软创等为代表的一批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开展物联网研究开发的机构接近百家,研发人员超万人,其中50%以上的研发机构、40%左右的研发人员集中在无锡。
(三) 发展模式初步呈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特点
正如其他新兴产业初期发展环境一样,需要政府主导、政府帮扶的“保胎”阶段,物联网发展也不例外。首先,在国家层面,从2011年4月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5部文件,从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保障措施、资金扶持等方面全方位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支撑。其次,江苏省于2012年2月了《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江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中心,使物联网产业尽快成为支撑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初步构建了一套政策支撑扶助体系网络,具体见表2。
(四) 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具有比较优势
江苏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各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表3所示。一是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较早开展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等工作,在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市场应用方面,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等方面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以资源集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应用示范为亮点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特色进一步凸显。三是科技研发平台和骨干企业呈现汇集效应,物联网软硬件、系统集成等环节拥有中电科技十四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南瑞集团、三宝科技、熊猫电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推广能力较强。此外,江苏的科教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优势均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缺乏优势
虽然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几乎已覆盖物联网的全产业链,但在物联网传感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芯片研发及应用,却一直是个“短腿”。长期以来,全世界CPU芯片被INTEL、AMD两家跨国公司垄断,系统芯片则被三星等公司垄断。目前,江苏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中使用的芯片约八成来自进口,芯片至今依然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加速发展的瓶颈。在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领域,以传感器技术、RFID超高频芯片设计技术、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的整体实力与国外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如国内传感器产业链上的单位已超过1500余家,然而较高档次的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技术水平比国外要落后15年左右。
(二) 产业应用面有待拓展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被普遍看好的,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ICT (信息通信技术)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60%~70%,已呈现“天花板效应”。而中国是传统的工农业大国,2013 年ICT产值在GDP中的占比仅为17.6%。这个数据一方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目前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是成熟产品较少,产业规模基础薄弱。另外,全行业大量的产学研投入也存在着重技术、轻应用的现象。因此总体而言,短期内相当一部分物联网企业还处于市场摸索起步阶段,目前全产业还处于推广应用的初级阶段。
(三) 缺乏产业链龙头型企业
根据江苏省经信委2012年的《江苏省物联网重点企业及产品名录》显示,江苏省共有235 家企业列入名录,充分展示了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水平、创新成果和综合实力。然而,作为产业发展龙头区域的无锡市,相对于2013年物联网产业链上拥有的794家企业,同期年度的核心总产值为900亿元,由此推算平均每家物联网企业平均年产值仅为一亿元左右。由此可见,全省物联网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群体中联动效应不足。客观上,正是由于应用领域缺乏大型规模化企业,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路难以发挥成效,对培育市场规模、构建完整产业链也产生了制约作用。
(四) 行业组织效用的整合不够
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几个关键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政府等五大要素均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挥行业组织的联合协作中,客观上存在着普遍对于技术、市场、知识的高度重视,而相对弱化对管理、协调作用的认识。因此,行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力”机制,使得整体产业链发展受到制约。具体表现在:全省缺少一个统一的行业发展组织,仅仅各重点地级市独立成立了产业联盟,如南京市物联网产业联盟、“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无锡)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区域内“各自为战”的局面,极易产生重复投资、盲目跟风的现象。而且,也不利于全省“一盘棋”思想指导下的资源整合、统一配置的发展模式。
(五) 产业融资需求量大、渠道单一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薄弱和产业的规模化优势特点决定了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随着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广泛展开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都直接依靠资金的支撑。为积极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央财政从2011 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快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步伐,近年来江苏围绕重点区域开展了专项投资,无锡全市已建和在建的涉及物联网的投资基金有124个,基金总规模达370亿元。然而,这些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大都基于政府的投资,难掩“僧多粥少”、“杯水车薪”的现实局面。尤其是基于物联网发展资金长效投入的角度出发,拓展融资渠道也是大势所趋。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机制构建
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造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为推进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及时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的核心就是推动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毋庸置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组织发挥各自的特殊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 协同各地,创新省域统一领导模式
协同创新的重要特点是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随着江苏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深入推进,规模化、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逐渐显现,这就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按照“一盘棋”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江苏的省情,可适时建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统筹协调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研究解决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配套设立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为联席会议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其实,物联网产业领域的“联席会议制度”已有先例,在国家层面上,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的“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次在产业中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立两个部际联系会议机制进行协调和推动。
(二) 协同各方,创新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
协同创新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系统性。按照协同理论和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解决一个复杂大系统的协同问题,需要由属性不同的各个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和协作,经历从“旧结构至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实现整体的创新目标。物联网产业系统的运行也应遵循这一思想。物联网发展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业链长,涵盖面广,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尤为关键。因此,区域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一方面,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用好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开展应用示范,抓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关键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此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 协同关联组织,创新物联网产业组织运行方式
物联网产业发展应大力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按照市场规模运行的必要举措就是要创建产业组织,凝聚要素,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内一些地市已先后成立了地市级产业组织,如南京市物联网产业联盟、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苏州市物联网协会、徐州感知矿山物联网技术联盟等,但是目前尚无省域范围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因此,适时组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联盟,统筹协调各地市联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省范围联盟成员共同参与市场开拓,对于推动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四) 协同利益攸关方,创新多元化融资体系
客观来看,目前物联网产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大部分物联网企业还属于中小型规模,企业融资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基金资金支持,同时省市政府应科学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重点应用示范项目、重大技术研发等;二是有序发展创业投资,鼓励设立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三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四是积极引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物联网企业上市、发行债券以及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资本市场的资金。
(五) 协同科技资源,打造高端物联网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从而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由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尚处于早期的阶段,技术和业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产业的市场还需要有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因此必须整合产业资源和研发力量,围绕关键核心方向,打造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为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构建技术基础。在推进建立物联网协同创新平台方面,江苏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2009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以培养物联网急需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物联网学院和以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和标准化问题为目标的物联网研究院。2013年,由南京邮电大学牵头,包括省内外9 所高校、5 家科研院所、6家骨干企业、3大电信运营商、2个地方物联网联盟、4个政府有关部门共29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全省首批省级“2011计划”的29个中心之一正式被批准立项建设,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江苏物联网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江苏应继续以差别化打造多个高水平物联网创新平台,以这些重点平台为支撑,承接物联网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国家物联网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创建专利池,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王玮.建立21 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浅谈日本U- Japan及韩国U- Korea战略[J].信息网络,2005,(7):1-8.
[2] 孙琳.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3,(4):75-76.
[3] 樊哲高.政策给力江苏物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N].中国电子报,2013-02-22.
[4] 段宝岩.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15-16.
[5] 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