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趣味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趣味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校本课程与中国画教学概述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以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需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展的有效性,以便达到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风格独具一格,文化内涵深厚,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中国画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促使学生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善用生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小学国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阶段进行中国画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开阔学生的视野。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接触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驱动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挖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好时期。中国画注重写意,这一特性便决定了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意”绘画,用心感受中国画的内涵。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是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开发的,其课程内容自然要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依据,满足学生天马行空的创作需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名画欣赏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时,小学美术教师通常会以学生的认知为前提,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国画大师的画作。通过赏析作品,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笔墨、设色等特点,从中感知中国画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不同学段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注意点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中国画校本课程,则需秉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成长发展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一)小学低年段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好奇心大多较为强烈,求知欲望较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寓教于乐,以多互动、多游戏、多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绘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学习。因为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知有局限,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中,应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绘画习惯和审美习惯的培养上。在讲解专业知识重难点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二)小学中年段
经过小学低年段的中国画学习之后,小学中年段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一定的绘画基础。此时,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课程设计的丰富性和递进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花鸟写意、山水写意、白描画法等相关内容,从中传授学生绘画技能。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融入名家绘画风格鉴赏内容,如对齐白石、潘天寿等著名作家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把国画常识、诗词、书法、印章等内容融入课堂,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诗词欣赏活动等,带着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因受到诸多因素如学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影响,学生的绘画水平会存在差异,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多样化,考虑学生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小学高年段
经过了长时间的绘画学习,小学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再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而要对学生的绘画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深入地指导学生完成作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国画的名人轶事,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分享。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举办中国画小知识的答题与竞赛,制作诗画结合的书签等,给予学生绘画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小学高年段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加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
四、实施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措施
(一)以激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激趣为导向,构建趣味性浓烈的中国画校本课程。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小学美术教师要落实寓教于乐教学理念,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征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喜欢玩乐的游戏形式,或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开发与美术有关的教育游戏。在课堂上,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传授美术知识,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设计墨色实验课程,让学生将墨水倒入水中,趁墨汁还未散开时用宣纸进行浸染,以此制作绘画的花纹与底色。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水墨重彩、岩彩等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做实验的方式研究国画颜色的调配方法,探讨色彩呈现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画材料,并从中发现绘画的乐趣。
(二)重技法知识指导
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到中国画相关知识,小学美术教师设计校本课程时要侧重技法知识的覆盖,为学生绘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步骤地讲解与演示,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做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国画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分解图教学方式,在分解图中渗透绘画技法的用笔、用墨、用色等,如笔法的运用有中锋、侧锋、方折、圆转、虚实、粗细、顺逆、托送、提按等,墨法的运用有干湿、浓淡、积墨、破墨、泼墨等,用色强调冷暖色彩的细微变化,讲究直觉与现实的效果。另外,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里穿插相关的范例,带着学生对范例的章法、布局、落款等进行揣摩。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根据学情、校情,结合地方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促进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三)以临摹为载体,降低学习难度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一大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学习国画大师的表现手法,体会国画大师在中国画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不过,临摹并非仅为了画作,临摹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临摹他人作品,是为了学习他人优秀之处,然后内化为自身知识。小学美术教师要坚持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在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选择合适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临摹作品的难易程度需适中,切不可随意选择作品。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绘画内容,降低学生的临摹难度。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临摹的时候多注意观察画家的起笔、运笔、收笔,以及表现事物的形态等。中国画的绘画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与研究表现对象的过程。在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师古人”,而且要“师造化”。在指导学生临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先示范重点,然后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出绘画的规律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在初步体会画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融入新的内容,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逐步向原创靠拢。
(四)注重学科融合
自古以来,中国画概念中的笔、墨、纸、砚、诗、书、画、印都是相辅相成的,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与诗词就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例如,诗词的意境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而中国画的意境也只有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铺陈,才能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诗、书、画、印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在中国画校本课程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合理地将诗词歌赋、寓言、典故等内容穿插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诗词中体会绘画情感,从绘画中领略诗词意境。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延伸和拓展中国画教学内容,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中国画的颜色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植物色和矿物色。植物色是从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片中提取汁液后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矿物色则是从各种有色矿石中经过筛选、研磨等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这就涉及地理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中国画的绘画内容也会取材于传统节气、生肖、寓意与时辰。中国画的品式也因为建筑、空间、用途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十余种分类,每个类型又极具特色与讲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中国画知识,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活动。
(五)开展实践活动
篇2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交礼仪对于每个人都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说,社交礼仪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必须握紧的第一把金钥匙。同时,拥有一本内容翔实丰富、形式活泼有趣,实践清楚明了的社交礼仪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文明层次、开阔知识视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董媛老师、李建峰教授和邓迪夫副教授主编的《社交礼仪实务》教材在编写上突破传统社交礼仪教材惯常的写作思路,突出社交礼仪技能实训,操作性和指导性突出,尤其是详细的训练步骤和具体方法,是社交礼仪学习者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该教材自2010年7月出版后,得到了许多兄弟院校和同行的认可和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喜爱,为了能使原教材更加完善,吸纳更多的新鲜元素,呈现更加活泼的表现形式,今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再版教材呈现出以下特色:
1、内容全面实用
该教材围绕学生个体将要面对的礼仪场合要求,包含了个人礼仪、校园礼仪、交际礼仪、公共礼仪、拜访接待礼仪、商务礼仪、宴会礼仪、求职应聘礼仪以及婚丧寿庆礼仪等九大方面,这些方面所涉及的社交活动非常紧密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为学习者提供实用技巧。
2.、项目任务明确
整个教材分为十大项目,每个项目中分别有不同的任务,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同时在各个项目后设置了技能训练环节,完善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的循环体系,学习框架清楚明了。
3、重视中国典故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非常丰富的礼仪文化沉积,本教材将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周礼》、《礼记》中的许多典故用 “礼仪典故” ;“礼仪故事”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中华礼仪的内涵,展现了中华礼仪的精髓。
4.、校企合作编写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特意邀请了挂牌五星级酒店榆林永昌国际大酒店人事部经理黄伟、咸阳挂牌三星级酒店金桥国际商务大酒店总经理王一裙以及联想咸阳公司咸阳明讯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曹亮参加了教材大纲的拟定和部分内容的修订编写工作,同时提供了许多企业中的礼仪案例。这几位企业专家长年的致力于企业员工礼仪的培训工作,他们从岗位的角度明确了企业对于员工的礼仪诉求,使得整个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以及表现形式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此外该教材插图丰富,生动活泼,在文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小故事、小资料,帮助学习者对正文进行理解学习,非常有趣味性和直观性。
《社交礼仪实务》第一主编董媛老师是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讲师,曾获得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新突击手称号,学院评教赛教多次获得第一名,多次参与院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和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并获得了第二、第三的好成绩,被多次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第二主编李建峰教授是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多年在咸阳裕都置业、咸阳明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咸阳市各保险公司担任营销和管理顾问,还担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陕西省银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经管类陕西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有非常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教学经验,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主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软件建设,多次被评为沙盘技能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师风;第三主编邓迪夫副教授是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多年在各个酒店进行礼仪指导和礼仪培训方案的制定。三位老师均有近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长期从事社交礼仪、管理学、市场营销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同时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完成省部级课题 5个,院级课题 10个,主编、副主编、参编30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有一本专著,公开30多篇。
篇3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寻求教育的内在规律,是要让教育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有用的人。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应该是保证教育过程的平稳、健康、正常。
但是,目前好像存在着一些偏激与浮躁。把课程改革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规定在一定时间段之内要出成果。不是探索课程改革所应该走的光明而有前途的道路,而是把课程改革当作一场疾风暴雨的运动,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力图追寻课程改革的光环与金杯。仿佛是教育官员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就一定能够跨上课程改革的同一个平台,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课程改革就一定能够把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部改掉。
既然是探索教育的内在规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课程改革就不应该有成功和失败之说。按照内在的规律办事,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就必然是循序渐进的,就必然是稳定发展的。教育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有发展。稳定出质量、稳定出效益。
二、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转变观念,改变行为,这一切,难道仅仅是指教师吗?其实要真正转变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精神,首先是承担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
但是现在出现一些奇谈怪论,“课程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教师,因为观念不转变,理念不新,教法陈旧,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
在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以应试为目的的现象,但是有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根子在哪里?如果教育行政管理者仅是把课程改革放在嘴上,不加大力度的领导。如果教育教学研究者不深入细致的去研究引导,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仅仅定位成考试质量。如果学校的行政管理者(校长)仍然是心系招生(吸纳优秀学生、广纳财源),心系考试(过分追求升学率,提高片面的社会评价学校的衡量标准和美誉度)。如果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升学率的高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们能够全身心的按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去组织教学吗?
现在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工作,加大培训力度,要求教师持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均能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均能够认识到我们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足。因为教师们都清醒的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必须掌握课程实施的技能。而在课程改革的初期,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高课程实施的技能,必须要通过相当数量的研究课来研究讨论,必须要通过相当数量的范例课来观摩学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能够根据课程实施初期的一两节课,就能够指责教师“理念和教学脱节,没有真正把握课改精神”吗?我认为不能。
面对这种现状,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管理者就必须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就必须按照课程改革的规律,踏踏实实研究,实实在在开展各类“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
如果非要谈谈课程改革的最大的阻力,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最大的阻力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不具备领导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没有真正起到“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仍然用考试成绩这唯一的指标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
我相信,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是真正的主力军。课程改革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改革
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习惯上用多少次表示),本次改革是第8次,课程改革将不断的进行下去。
一大批有志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学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 多年来, 努力探索现代教育的规律,把握国际教育的发展前景,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理智、冷静的去设计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然而,同样有一些新生代的“学者”,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却大讲传统文化的不足;不了解中华民族教育内涵却只讲国外的新名词;不了解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却抓住一点皮毛批判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不了解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却变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专家。有一些人总是喜欢谈论原有的教育多少个不是,将来的教育多少个是。甚至于把原有的教育称之为是“扼杀人才的教育、是抹杀学生灵性的教育”。仿佛第8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开展的,不是在中国基础教育厚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这些新生代的“学者”在荒芜的原野上所构建的。从这些“课程改革专家”的言论中感觉到,他们好像不是接受中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人才,他们好像是浸泡在“洋奶”里长大的,只有国外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教育。
所以,一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理性的思考,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内在的规律,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使学生真正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样,我们也希望一些课程改革的专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一些平常心。
我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将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之路必将是光明之路。
四、课程改革不应该要求立即上同一个平台
在课程改革起始阶段,有“大家均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同时上课程改革成功的平台”之说。教育要发展,必然是稳定、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原有基础存在差异,发展就是不平衡的。
差异存在是多方面的,有区域差异、经费差异、管理队伍差异、教师队伍差异、学生生源差异等。
造成差异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其中教育策略造成的差异也是非常 大的。有些人说:“教育策略本身不会造成差异,只不过是有的人会利用策略,有的人不会利用策略”。实际上,有些教育策略的制定,好像对所有的区域、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实际上有着天地之差别。就拿“要择校、上民办”这样一种策略,各类学校都能够运用吗?再如“高中录取以第一志愿为准”,道理上非常公平,实际上面对多年发展已经存在差异的不同学校,所招收到的学生就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差异是短时间无法消除的,有的差异是永久无法消除的。相同的经费投入,产生的效益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也存在差异,由于差异的存在,造成教育发展极端的不平衡,所以教育部在加强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前提下,提出均衡发展的思路,非常正确。均衡发展不是让发展好的学校停止发展,而是让发展有缺陷的学校加快发展,努力达到高标准的合格要求。所以,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发展的思路,是长期工作的思路,目的是寻求发展,真正得到发展。这样一种思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所谓的“条件不具备”、“课程改革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必然要上同一个平台”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于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践与研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中寻求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五、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会关注与赏识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点对教师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关注所教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否考出好成绩,教师必将回去研究考试、研究试题,力图编出几套突出重点、对路子的试卷。这样的教师,最后必然成为编题和解题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见,教师的关注,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对教师的成长同样起着作用。关注点不同,思考的问题不同,行为方式就不同。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呢?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与考试科目无关的学习我们就不关注吗?不考试的学习活动可以排斥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就不关注吗?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情感应该不理会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就不关注吗?忽视学生的中远期的发展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对学生的共性要求,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就不关注吗?学生的自主性、富有个性的学习愿望就可不理睬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全体同学的健康发展,对个别学生的尊严就可以不关注吗?学生的人格不应该受尊重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对学生校外的娱乐活动就可以不关注吗?教师不能够和学生一起开展娱乐活动吗?
难道我们仍然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竞赛出成果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就可以不关注吗?
由此可知,教师要学会关注,教师要学会赏识,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成功。我们认为的成功,不是依托在多数学生失败与淘汰的前提下的成功。基础教育的成功,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得到发展的成功。要取得这种成功,教师必须学会关注与赏识。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赏识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态度,赏识学生的探究精神、赏识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吗?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特别是在开设研究课、公开课的教学中,高度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而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知识教学的模式”的帽子。于是乎,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出花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从此项改革的目标中可知:1、原来的书本知识,有“难、繁、偏、旧”的倾向;2、书本知识不等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3、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从课程标准的研制到实验教材的编写,都必须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如果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综合考虑,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但是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不是每一节课刻意追求的,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总体价值观、课程改革的终极价值观。所以,我们不应该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来衡量每一节课。
我认为,在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每一位教师均要牢牢把握住课程实施的底线。底线是基础,底线是核心,底线就是新的课程标准中新构建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新构建的知识与技能,与我们以前所熟练了解的书本知识是有差异的。如果不能够尽快掌握新构建的知识与技能,仍然用老的书本知识的框架来看待新的课程内容,就是底线没有把握住,基础与核心没有抓牢。由此可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反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要求我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重新认识新构建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核心),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努力将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渗透与教学的全过程中。
七、对教学常规的反思与研究
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中,若干个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测试、认真辅导、认真讲评等)和若干个统一(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布置作业、统一测试、统一讲评等),是重要的规范条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重要的规范条例,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对提高教学成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认真反思这些教学常规,发现这样高度的统一,是否忽略了教师的创造性?是否忽视的学生的层次性?是否忽视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再加上各级出版社和教学研究部门某些“教学研究成果”,使得教学参考书、单元检测试卷、天天练、课课练、精选习题集、优秀教案汇编,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料滚滚而来。新一代的师范生,刚刚走上教学岗位,配套的大餐任你选择。如果自己不愿意去过多的思考,可以不探究,原样照搬,照样过日子。以至于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第一句话,学生就知道教师要讲的下一句话(学生同样也有教学参考书)。逐渐形成了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均是为了考试,教育渐渐偏离了本来面貌,失去了方向。在客观上造成教学目标是重知识、精英化,教学过程是大批量、流水线,教学评价是选拔性、淘汰式。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原有的教学常规,仅仅是简单的抛弃吗?我们认为不是。要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个人研究以及集体研究。所以,这种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案或学案。要研究上课。这种上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上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要进行练习。因为有效知识的积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有效训练,根本无法达 到要求。这种练习应该是“夯实基础、有效训练、联系实际、强化体验”的练习。反对心中无数、目标不准的大运动量训练;反对在教学中忽视基础,用人为编制的偏、难、怪、繁等“创新”出格的试题来训练学生。
要开展辅导。这种辅导应该是“全面辅导、崇实辅导、因材辅导、及时辅导”。要组织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一味的进行甄别和选拔淘汰式的考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潜能得到挖掘。这种评价应该是“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必然应该有新的教学常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更应该探索创新,尽快形成能够激活教师创造欲望的新的教学常规来促进课程改革。
八、从学生的心里话谈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学生、教学
在1993年,南京市第一中学校团委在庆祝教师节时,开展学生“对您说句心里话”的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不记名的给每一位教师写一句心里话。每一位学生的短语片言,我一直保留至今。当我再次取出阅读时,惊奇地发现,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建议、或意见,竟然是那么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以下是我将学生所写的一句句“心里活”进行了适当的编排并进行了议论,从中是否能够了解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要求和愿望呢?化学老师:在初中就知道你的课上的好,希望合作愉快。(议论:学生希望和教师的关系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启发者、引导者、点拨者。)我很喜欢你的课,不仅仅因为我是课代表,也因为你的教法——好!你用了什么“催化剂”使我们在你的课上“性质”如此活泼,可否告知一二?(议论:体现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参与的前提是什么?是要让学生的“性质”活泼。)化学课上您妙语连出,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笑声中。(议论: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希望教师们能够将知识点融入笑声中,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巧妙设计,具有驾驭教材、把握课标、整合资源的能力。)
您的课妙趣横生,充满活力,您的课气氛活跃,我们很喜欢听。(议论: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进行学习,前提是什么?是学生喜欢这门课。)化学老师:我非常愿意做你的学生。您就像我们的大朋友,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你的脾气真好,好像做事也很细。上您的课,似乎是朋友之间谈心,很随和。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感动,奇妙的实验使我对化学充满兴趣。希望你能常带微笑。(议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嘴边上的。您会对学生发脾气吗?您真的能够发下架子,去做学生的大朋友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学生是绝对的不平等。在这种绝对的不平等中,如何体现师生平等、和谐、互动、共同发展呢?)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因为你从不发脾气,也不留很多作业。(议论:在应试教育痕迹非常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的教师敢于给学生不留很多作业吗?要敢于不留很多的作业,教师的负担可是不轻的。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要能够把握住教学的台阶和尺度,要能够经受住家长对你片面的指责和可能出现的不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真正要能够做到对学生了解。)化学老师:奇妙的化学实验把我带入微观世界。我要用您教的知识制造一切。您是一个做实验富有条理,百做百成的老师。您通过化学实验和课堂讲解使我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请多做一些实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化学实验您做的真棒,我爱上您的课。请您时刻提防有毒的化学药品。下次实验时,请为我们准备好防毒面具。对众多化学实验的好奇,成了对化学的好奇,也成了对老师您的佩服。化学是我最感兴趣的课目之一,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会全力以赴学好它,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做更多更有趣更成功的实验吧!(议论:学生对学习感觉到越来越枯燥乏味,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当然愿意积极参与。)化学老师:我对化学试验一直有浓厚兴趣,但对化学的内容不太感兴趣。在今后学习中,我一定改正这个毛病。我的化学学得很不好,但我有信心,我会在您的精心指导下学好这门课程。我在初中对化学兴趣不大,但自从上过您的课后,化学课成了我最爱上的课之一。希望能够在您的指导下更好的学好化学。(议论:对原来学习困难或者不感兴趣的学生,仍然用机械的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是在教书本、教知识,是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很可能是无效教学。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对这些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更要注重点拨、启发、引导。)化学老师:我希望您能多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的小故事、小知识。希望今后在化学教学中,您能使上课的趣味性增强,并让我们也能与化学实验多接触。(议论:学生不愿意成为知识桶,学生不甘心仅仅是呆板机械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学生要求积极参与,学生呼吁教师尽可能的让出三尺讲台,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们永远不希望出现实验不成功,希望您永远上成功而有/!/特色的课。愿你的风趣与幽默长存。愿您做实验次次成功。愿您在今后能给我们更多的O2。愿酸、碱、盐给您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希望从您那儿得到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使我学习更轻松,学到的知识更多更牢固。谢谢您在我化学中添加的催化剂。谢谢你化身为梯,助我们攀登新的高峰。Mr卫:“味道”好极了!感觉真不错!(议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如何做到“味道”好极了,感觉真不错?这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行为,走“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总结、提高”之路,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应他发展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九、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教学要求小学1年级第九课,统计。今天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猴子、小狗、小猪。可以把它们分类理一理?知道了什么?学生动手剪花朵,按照红、黄、绿、紫四种颜色分类贴在书上,知道什么?从图片上将苹果、梨子、西瓜、桃子、草莓的图形剪下,分类张贴。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教师设计与教学过程:
A教师:学生分组方式:学生分成小组,编号为番茄、黄瓜、土豆、辣椒等。(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学习过程的激励方式:开展今日冠军榜活动,哪组学生表现出色,在今日冠军榜上就贴上一只本组的蔬菜标记。(学生答对一次,在今日冠军榜上贴上本组的标记,全组学生都非常高兴,鼓掌祝贺,体现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按照课本的要求贴花朵。设计了一颗神奇的水果树,学生们前去摘水果,先分组统计结果,然后各组累计统计结果。最后通过今日冠军的评比活动,强化统计的基本方法。师生共同进行小结。(教师利用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学习的资源可以重新组合,体现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B教师:学生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1、2、3、4等组。(用数据进行分组,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学习过程的激励方 式:哪个学生表现出色,就在学生的脑门上贴上一只小星星。(哪一位学生答对了,小脑袋上贴上了一只小星星,这位学生昂头挺胸的走回座位。教师说:给这位同学来点掌声鼓励。小朋友们鼓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按照课本的要求,贴花朵,贴水果,教师提出统计的基本方法。(教师按照教材组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达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点评学习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A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合理构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围绕主线(统计),形式多样,在学习中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结合,内容实在,方法巧妙,创意新颖。
案例二教学要求小学1年级,数的加和减。课本上画的彩图非常漂亮。一辆汽车到站了,车上有7位乘客,下来2位乘客,上去3位乘客。车上还有多少位乘客?7-2+3=?教师设计与教学过程A教师教学设计:教师自己是汽车驾驶员,讲台前当成汽车。请上7位小朋友,当乘客。开车到站了,现在下去两位乘客,再上来三位乘客。问题:现在汽车上有几位乘客?如何列出计算式?B教师教学设计:教师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特意制作了投影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到效果还不好,解释说,下次我把投影图片制作成抽拉式的,一抽,从车上下来2位乘客,再一推,上去3位乘客,效果要好得多。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备课重在备学生,千万不要被所谓的“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抑制了去思考学生。实际上,教师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既生动有形象。教师充当驾驶员,请7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汽车上)。到站了,请2位小朋友坐回去(下车了),再请3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上车了)。车上还有几位乘客?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学习。要激活教师的思维,唤醒教师的创造欲望,大胆设想,换说法,改条件,变情景,求实效。
案例三教学要求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下)数学 第九章 轴对称。教师设计与教学过程A教师备课教案: 简单列出学生的学生目标,意图让学生自己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上节课布置每一位学生带一把剪刀一张纸。上课时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把纸折叠一下,然后剪出一个平面图形。(每一位学生剪出的平面图形可能都不一样)要求学生在自己剪出的平面图形上寻找对称轴并画出。是一条?是两条?还是无数条?将对称轴的学生引入实际生活。备课教案:运用最新理论,设计教学模式,教案上出现框架图,流程图。教学过程:编制多媒体课件,教师设计出各种平面图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探索对称轴。点评最新的理论仅仅是口头上说说的吗?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运用硬件吗?千万不能把教师的思维全部定势在备理论、备设备、备模式,就是忽视学生。激活教师的灵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其着力点是如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运用。
案例四教学要求初中语文多音多义字的教学。、收藏。教师设计与教学过程教师教:“藏”这个字有2种读音,表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就说的“藏”,可以表示两种意义。其一是,表示地区;其二是藏族,表示一个民族。学生举手说:老师,这个字有5种解释。,表示地区;藏族,表示民族;藏民,表示藏族的人;大藏经,表示佛教的经文;人体器官五脏,古文称“五藏”。点评激励学生,赏识学生,师生平等,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时候是火花迸射的最好时刻。但实际情况如何?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知道的?学生答:我查词典学会的。教师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此学生满腔热情,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不料却是一盆冷水。实际上,这位学生真是了不起。初中学生主动查词典学习,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且教师通过备课仅仅介绍了2种,这时候真是应该表扬学生,激励学生,同时还应该表态向学生学习,肯定这位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态度,以此来激励全体同学。
案例五教学要求:初一政治《人生需要高雅情趣》。教师设计一、 学生演讲时事伊拉克战争趣闻。教师点评:收集新闻,关心世界大事,本身就是一种高雅情趣。学生们都有哪些爱好、特长呢?能否给大家展示呢?二、分组介绍展示,邀请教师参与,当评委。谈集邮:方寸天地,情趣横生,是动力,激励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诗歌组:学生自己书写,教师给与指导修改。学生朗诵《绿色》。剪报:自己所喜欢的,剪贴成剪报本。书法介绍:行草篆揩隶。口琴表演:舞蹈表演:茉莉花古筝表演:小记者采访:访问绿色的小诗作者;访问一位教师,您喜欢什么?教师答:最喜欢和学生交谈。三、评析庸俗情趣1、评析学生玩游戏机过度对不对。(学生名言,游戏机是聪明人设计给愚蠢人玩的。)2、剖析中学生抽烟是好事还是坏事。点评把教师的讲台让出来,成为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尽展其才华,比空洞的说教有效的多。高雅的情趣,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心灵的呼唤、心灵的感受,让世界充满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十、要读原文,要干实事,要有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