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管理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迭起。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汶川大地震、全球经济危机,更是震惊寰宇,举世瞩目。这些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电视媒体在其间饰演的角色更是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电视媒体危机管理重要性正得到逐步地提升。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一般意义上讲,危机是指严重的危害到成败生死的关头。在具体的领域,危机有其具体特定和明确的含义。如在社会领域,经济危机、旱情、水灾、疫情等都属于危机的范畴。危机有三个基本要素,也即其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严重性――可能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后果;二是时限性――在特定的时空迅速达成重大的后果;三是突发性――来势凶猛,出乎意料。危机事件本身就是机会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的危机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也适用于机会事件的处理。面对危机,管理者必须做出选择,如果处理地好将成就一个媒体;反之,如果处理不好,将成为媒体致命的打击,所以媒体危机管理将成为一门媒体经营的必修课。

二、媒体危机管理的迫切性

谈到媒体危机管理的迫切性,首先要谈一谈危机传播的必要性。危机传播的基础即是保证公众对灾难信息的知情权,并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危机传播是时代的需要,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环境监测――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里,媒体是各种信息传播的主要部门,危机传播的责任当然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它的肩上。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媒体是无法缺席的。这是时代赋予它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从传播的角度讲也就是保证公众信息知情权。

(二)沉默不再是金――国际竞争的挑战。在信息时代,传播的工具和手段日趋多样,“地球村”正在成为现实。知情权的全球化,把每个国家的媒体都推到了整个人类的面前,国外媒体的竞争使得信息不可能被堵住,而且谁能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它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有优势。沉默只能让媒体的公信度大打折扣,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竞争都很不利。

三、面对危机事件媒体的几种反应

面对危机事件,不同的媒体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总的来说无外乎以下三种:一种是面对危机,媒体因为保守而导致的失语和缺席;一种是面对危机,媒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还有一种是媒体由失语到喧哗,再到全面客观的积极参与。下面将就媒体的三种反应来分析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首先媒体失语的代价。危机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机遇。比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袭击时,美国和各国的电视新闻台几乎全部中断正常播出,而进入对此事件报道的连续直播,香港凤凰卫视进行了36个小时的直播而大出风头。遗憾的是,中央电视台在这次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不仅不可能进入连续直播状态,更谈不上现场直播连线状态。对此不少网友立刻上网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称“美国爆炸轰倒中国电视”。其次,媒体从一开始的积极介入。与9・11报道事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央视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央视已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做好了直播报道的准备。2003年3月20日上午战争一爆发,中央电视台立马在第一时间里迅速反应,三个频道几乎同步推出了有关战争动态的报道,取得了主动权,打了一次成功的翻身战。

最后,从媒体缺席到积极介入。与以上两种反应不同的是,在危机袭来初期,媒体由于种种原因保持了沉默或进行了事件的淡化处理,而到了中后期为了扭转媒体尴尬的局面开始进行有限直到全面客观的报道,就像那次“非典”的报道模式。在“非典”报道的前期,我国媒体基本处于“沉默”状态,因而导致了信息的缺失和情感的缺失,无法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因素,流言四起,造成了人们普遍的恐慌心理。随着事态的严重性不断扩大,媒体开始介入事件的报道,并且一度呈“失控”状态,后来渐渐进入正轨。当媒体报道进入正轨以后,媒体作用日渐凸显:电视媒体利用本身的传播规律,对SARS事件进行了有利地引导,使人们从恐惧中走出来,跟“非典”做斗争,促进危机向好的方面转化,协助政府解决好危机事件。

从以上媒体面对危机时的三种反应和结果可以看出,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加的今天,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媒体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机会事件中去,更应该充分利用危机管理的理念,积极参与其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积极面对机会事件

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国际形势的多极化,局部冲突与突发事件接连不断;二是国内的复杂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媒体加强自身责任感,完善危机管理,关注突发性事件,积极参与到机会事件中去。虽然媒体在防范和应对危机的具体操作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流程,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的经验,来丰富我们的经验。一般管理学专家把危机事件分为四个阶段: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持续期和危机解决阶段。

篇2

关键词:欧元危机 风险防范能力 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

一、前言

资金牵动着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市场运营以及竞争力集中表现,在当前欧元危机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国有企业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也将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众所周知,国有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已处于多种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国有型企业的支柱地位尤其显得重要。

因此,在欧元危机背景下,切实将风险防范的理念融于资金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将风险防范的思想落到实处,对于国有企业的资金运营,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风险防范和资金管理的含义

1、对风险防范的理解

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在进行管理时为了阻止由于各种风险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产生,或者降低企业蒙受损失的程度而有目的、有意识采取的各种活动,活动主要包括检查、控制、组织以及计划,其主要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作为衡量企业营运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对加强企业的营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学会分析由于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2、对资金管理的理解

资金管理就是企业对资金的运作、资金的筹集、资金的结算和资金的调度等一系列活动采用系统化管理。资金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项非常细化的工作。资金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各项资金的投入,其中包括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和利润分配等,调整企业资金的余缺,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3、资金管理风险的特征

资金管理风险具备以下特征:全面性、客观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共存性等。

(1)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就是指资金管理的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并且在各种财务关系中都得以体现。例如国有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运用、积累分配上都会产生资金管理风险;

(2)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不会随着个人意志而转移,因此资金的管理会存在着无法预期的风险;

(3)不确定性;虽然财务管理的风险可以在事前进行一定的控制和估计,但是各种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导致资金管理风险不能准确的测量;

(4)激励性;由于资金管理风险具备客观性,因此会激励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5)共存性;资金管理风险与企业的收益成正比例关系。

三、欧元危机下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对资金管理的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风险,国有企业亦不例外,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管理风险主要存在筹资、投资、现金流量、连带财务、外汇等五种风险。

(1)筹资的风险;筹资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期限结构、筹资的来源结构、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供需市场等因素导致了财务成果的不确定。该种风险不仅表现在利率太高、筹资成本过大,还表现在债务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当等方面,从而带来了资金管理风险。

(2)投资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投资活动产生的,导致了财务成果不确定。该种风险表现在行业过多、企业的投资项目过大、过度的扩展导致无法管理、增大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市场以及技术的不断变化、企业的预期效益与实际的收益相差甚远等等。

(3)现金流量的风险;现金流量的风险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所有即使企业的收益很不错但也不能保证和表明现金流量已经实现。因此,当国有企业有过大的债务规模时,企业的现金的支出压力会直数上升,偿债能力会急速下降,从而使企业陷入了资金管理的困境。

(4)连带财务的风险;所谓连带财务的风险就是指本国有企业要将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单位的贷款做担保,但是由于被担保的单位无法在规定的时期内还本利息,所以本企业要代替其他单位履行还本利息的责任。

(5)外汇的风险;外汇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汇率的变动带来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外汇风险主要包括经济风险和交易风险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知道资金风险是由各种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的因素产生的,资金风险处理的不当很有可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造成损失、降低国有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甚至导致国有企业的破产。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合理的筹集和使用资金,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只有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优化资金结构,才能增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欧元危机对资金管理产生的影响

1、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库存量增加

欧元危机的爆发减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投资者信心丧失,这一方面减少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量,降低了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增大了消费者的储存量,降低了个人消费,造成整个市场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企业的产品难以销售,存货量不断增加,同时市场价格直速下降,企业利润不断缩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缓了资金周转率,导致企业的资金链难以正常运行。

2、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

由于欧元危机的爆发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出现了投资亏损的现象,因此增加了这些企业在投资方面的谨慎性。一方面企业经营形式的逐渐恶化导致只能向银行借贷,较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企业的融资,企业的融资前景很不乐观,并且在持续进行。另一方面受欧元危机影响,股票市场被严重的冲击了,上证指数暴跌,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并且起到示范效应的作用。因此更加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使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的渠道受到阻止。

3、欧元危机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危机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时,各个环节均需要资金的运动,资金在国有企业各个环节中的循环使用就是资金链。资金是国有企业不可或缺的,是企业的脉搏,其循环的主要形式和过程是:现金、资产、现金,如果国有企业想要正常的经营,就必须使资金一直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当企业出现没有资产拿来变现或者资产不能变现的现象时,现金额流通就会受到阻碍,可以支配的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的债务,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危机。又由于国有企业在间接和直接融资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市场需求的不断下降,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不善,且都产生了资金链的断裂。

五、欧元危机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盲目的投资,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时刻保持一定数量的活动资金,以偿还债务,所以企业具有很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当企业的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收益时,就有可能因为没有足够资本偿还债务而导致破产的现象产生。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债务率较高,损害了企业信誉,降低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价值。

总体来说,大多国有企业在筹资资金时过分的盲目,没有全面的考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导致过量的筹集资金使资金使用率下降或者没有足够的筹集资金,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2、对资金的监控力度不够,增大了资金风险

企业在进行资金分配时没有对资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资金的监控能力,公司内部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监管制度和较为完善的运行政策,导致公司不能对资金管理进行全程的财务监督、不能对资金的来去采取定期以及不定期的财务审核、不能对资金管理进行到位的监督等种种弊端,进而可能导致公司收益的降低和大量资产的流失。因此需要完善财务制度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力度。

3、资金较多用在高风险的投资上,增大风险

国有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大多投资在高风险业务上,其中包括投资在回收期难以确定的业务上以及高风险生产设备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投资,也包括理财产品、衍生品、股票、期货等高风险的投资,无论是上述的何种投资项目,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加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收回资金,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定期偿还借贷资金,使企业的收益率降低,企业的股票价值也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企业存在较大的资金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使用不当

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在聘请财务管理人员时应当对聘请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带来人力资源的风险。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又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监管制度和较为完善的运行政策,导致不能合理的进行内部控制和增强资金的监控力度,企业员工存在舞弊的行为,没有通过企业高层的批准滥用企业的资金,骗取企业的钱财,最终让企业蒙受较大的资金损失。

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1、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国有企业在筹资时,不该只想到债务筹资成本低的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成本。通过计算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使总筹资成本达到最低,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另外选择合适的筹资规模异常重要,国有企业在筹资时应当防止筹集过度的资金,造成资金浪费,使企业资金成本加大或者防止筹集不足的资金,导致筹集的资金不能使企业进行正常的投资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业务难以正常的开展。

所以,国有企业在筹资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确定筹资的规模。在筹资资金时还应该考虑筹资的方式等因素,根据最佳的资本结构确定企业的筹资方式。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发挥审计人员作用

在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汁监督作用的同时,要求企业做到:

(1)结合自己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与监督奖惩等内容的内部监督办法,使企业内部监督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2)狠抓落实,严格照章办事,使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达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监督的要求。

(3)拓宽内部审计监控范围,加强内部审计职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在对重要的业务与岗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强对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与审计;实现从以突出为主的内部审计监督方式,向常规性内部审计为主、以必要的定期与不定期突击性内部审计为辅的审计监控模式的转变。

3、提高企业中管理资金人员的素质

国有企业在招聘资金管理的人员时,要规范企业招聘制度,提高企业中管理资金人员的素质。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是降低资金管理风险的必要措施之,因此国有企业要严格制定和规范企业的招聘制度,在招聘资金管理人员时要对聘请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增加聘任的标准。

另外,要想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应当对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国有企业也可以加强其内部控制,规范资金管理的流程,杜绝员工贪污舞弊。

综上所述,欧元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金融问题,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局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均面对众多的风险,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对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资金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实现企业资金的最优化利用,促进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希腊及欧元区危机对中国长远影响不可低估[J].中国经贸,2010.

[2]张 绿.企业集团资金统筹管理与风险控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

篇3

[关键词]机械设备 维护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50-02

机械设备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据了大量的企业资金,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基础。若只是成功安装设备,但是却没有系统的维护体系,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企业的经营管理、供应链合作、市场竞争都将出现很大问题。所以,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机械修理维护的重要性、内容、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机械修理维护的对策。

1.机械修理维护的重要性分析

1.1 提高机械故障维修效率

科学的快速发展使技术和生产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机械设备是技术的载体,是生产、建设的推动力。随着生产、建设步伐的加快,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伴随出现的机械故障也就越来越多。建立有效的机械修理维护体系,当出现故障的时候,维修人员可以尽快诊断出故障,并将其有效的解决,提高了机械故障维修的效率,保证了生产、建设的稳定性。

1.2 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周期

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存在较大的损耗,若是不对其进行养护管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会大幅降低。机械使用同样有其规律,遵循规律使用、修理维护时发挥机械设备功能的前提。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机械修理维护,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周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关键。

1.3 确保施工项目工程进度

项目施工环境普遍十分恶劣,设备磨损、侵蚀是难以避免的。很多企业为了赶进度,往往利用机械设备昼夜不停施工,高强度的使用机械设备,其中的诸多零件难免会出现磨损过度、损坏等情况,影响设备正常工作。如果不能及时修好,将拖延项目进度。而建立机械修理维护制度,则能让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项目工程进度。

2.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基本内容

2.1 诊断故障原因、组织维修

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计划,并遣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机械进行检测、维修。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人员熟悉设备的工作、运行原理,能够根据设备的状况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养。当出现机械故障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根据经验、检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寻找故障的源头,避免盲目维修加剧设备的故障程度,造成设备进一步损坏,影响施工进度,给企业带来损失。

2.2 提前采购相同型号零件

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零部件的原因,如果不进行提前采购,没有可替换零部件,机械设备将处于停工状态。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建设状态,需要提前采购相关零部件。在采购零部件的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一,使用残次产品虽然看似节约了成本,但是很可能诱发二次故障,导致机械设备报废。所以,采购人员要树立科学的采购管,选择正规品牌、经得过检测、型号合适的零部件,这样才能为设备修理和维修之用。

2.3 定期检测已损坏零部件

机械设备中一些零部件是容易损坏的,对于这类零部件应该作为重点检测对象,及时对其进行清洗。依据零部件的特点,选择差异化的清洗方式。常见的清洗方式有擦洗、振动清洗、超声清洗等。在对零部件进行清洗的时候,切忌使用强腐蚀性的清洗液。因为使用该类清洗液,会导致零部件表面变得粗糙,降低零部件的使用性能。在实际的清洗工作中,缸套和缸腔应该特别注意,再对其进行清洗的时候,应该选择汽油等易挥发的清洗液,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祛除杂质。此外,机械设备中还有一些零件是由特殊材料组成的,诸如铝金属。在对这类材料进行清洗的时候,就不能使用碱性清洗液,避免对零件造成腐蚀。对于一些精密零件,我们通常会选择有机溶剂进行清洗,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橡胶零件不能使用,因为这些有机溶剂大多都具有易燃性。如果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设备中存在零部件损坏,维修人员应该停止设备,并更换零部件。

3.机械设备修理维护存在的不足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企业忽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只是将其最为消耗品使用,没有系统的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制度。设备的一些基础数据和资料并没有归档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杂乱无章,大多数设备管理工作都流于表面,很多企业采购的设备根本不入账,设备管理信息过于阻滞,设备日常管理存在很强的被动性,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责任落实等都不明确,既不能确保工程进度,也难以保证建设、施工安全。

3.2 投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很多企业在机械设备的购买上十分阔气,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过分看重设备硬件对企业生产的作用,对于软件部分则不是十分重要,存在严重的极端化倾向。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看来,购置设备并投入使用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上花费大量资金就显得有些奢侈,或者是没有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很多企业的设备一流、先进,但是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却不高,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看似表面上提高了效率,实际上与投入的成本对照,生产效率实际上并没有提高。

3.3 管理部门不专业

很多企业为了管理设备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但是却没有给部门配备足够的人员、设备,导致设备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本质提高,部门形同虚设,作用并不明显。

3.4 设备使用维护分离

为了提高项目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很多企业都日夜不停地利用设备建设、施工,不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当回事。长期持续这种情况,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难免会出现磨损、损坏等情况;还有的人员不精通设备使用,违章操作,使设备使用寿命大幅缩减,这些都阻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机械设备修理维护的对策

4.1 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鉴于当前一些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注重实用而不注重维护的情况,企业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具体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规范使用章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有其规律,只有遵循规律使用,才能在保证机械设备寿命、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建设效率。为此,企业应该根据设备的技术、使用特点,制定规范的使用章程,提高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其二,确保安全生产。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若是不懂得操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很容易出现安全生产事故,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操作人员的性命。为此,企业应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素养。其三,建立归档制度。将关于机械设备的基础资料、数据进行归档,为后续的维护、保养提供借鉴。其四,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对日常设备管理工作,制定流程以及重点检查项目,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

4.2 加大软件方面的投资

目前,一些企业购买设备、使用设备积极性较强,但是在维护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上却不是很重视。企业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缺乏长远性、科学性。为此,企业应加大在培训、制度建立及完善上面的投资,切实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健全企业相关制度,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为了实现专业、高效、对口的管理,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监督人员,对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加不定期监督检查;企业应该为该部门配给足够的人员、资金、设备,为其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4.4 整合设备使用和维护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之间是协调统一的,也是不可分离的,使用为维护提供基础资料、数据,积累经验;维护能够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建设、生产效率。只有将两者整合在一起,加强维护人员与使用人员的交流、沟通,多进行联动检查,才能确保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

5.总结

设备修理维护时设备使用的保障,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是提高生产、建设效率的重点,是工程按时完成的保证。加强对机械修理维护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和机械设备维护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机械设备维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推动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乃健.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

[2] 田姝琴.煤矿设备管理中机械修理维护手段与方法评价[J].技术与市场,2014(05).

篇4

关键词:高危及重要用户 安全管理 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49-02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是指在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电单位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电场所。

1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现状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布点多、面广、量大,随着政府安全问责力度越来越大,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从运行电压等级来看,35 kV及以下用户为简易变电站、配电室接入电源点或直接接入配网,35 kV及以下多数用户在建设初期,为考虑短期利益最大化或为降低成本投入,多数用户均未做设计或投运设备简易无保护装置或缺少日常的维护,随着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和运行设备的老化,导致运行设备及电气设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危及主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因此,为加强用户安全用电管理,主动适应国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可靠性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输、配网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2 影响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因素

(1)运行管理不到位,管理松散。近年政府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但是客户侧工作机构和人员的配置和素质远远达不到工作需要,仍有部分用户变电站和配电室工作规程、运行规程不健全、电工配置严重不足或无证上岗,缺少用电技术人员,没有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用户对安全用电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及时整改。

(2)受电设施和变电站管理及维护不到位。大部分用户建设安装受电设施和变电站标准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用户用电负荷的增大,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同时又不能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和试验,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处理,致使用户用电事故突发。

(3)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大部分用户安全工器具应配置而未配置或减配,配置使用未按照周期性做好电气试验和安全工器具试验;未采用非电性质的应急保安措施,非电性质应急手段和方法不符合技术规范,电气操作过程中易发生触电或反送电事故。

(4)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根据用户自备电源配置情况,大部分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和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用户未按照保安负荷容量的120%要求配置,用户不清楚自己的保安负荷情况,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容量的随意性大,自备应急电源投入切换装置技术方案和接入电力系统安全要求不符合标准。

(5)应急预案不规范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客户没有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更没有开展技术问答和应急演练,致使突然停电或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6)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负荷分级要求。大部分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安全供电技术要求。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了,但一些用户用电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特级用户不具备多电源供电、一级用户不具备双电源供电、二级用户不具备双回路供电和临时用户不具备应急电源供电,因用户自己事故停电或电网突发停电时造成的影响性增大。

3 “互联网+”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1)积极做好用电检查服务工作,落实“四到位”责任。一是以“互联网+”新形势为主线,深化营销业务、高危及重要用户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GIS系统、营配贯通系统等应用,结合用电检查移动作业和客户端互动应用平台,及时准确、方便快捷地对客户发送停电预警、隐患通知、隐患督办、停复电通知等工作,从而拉近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负责人之间的点对点交互,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通道,提高供电企业服务管理质量。二是供电企业应逐级建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电安全检查服务责任体系,明确检查周期、服务要求、服务对象,责任到人、责任到户,将供电区域内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解到每位用电检查人员。三是供电企业开展周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学习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事故典型案例,并结合安全隐患分析存在的风险,使用户充分认识安全用电重要性和电力事故对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四是主动与当地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电监机构、媒体沟通联系,建立常态联系机制,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工作,履行供电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责任,宣传供电企业有关政策,服务客户,接受监督。

(2)规范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一是为加强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按照《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指导的意见》要求,合理配置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安全规范地使用自备应急电源。二是办理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业扩业务时,必须要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申报其负荷明细、负荷特性、主要设备供电允许中断时间等用电安全相关内容,并区分清楚保安负荷、生产负荷、可错避峰负荷、生活照明等负荷,根据高危及重要用户重要等级答复供电方案原则意见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

(3)靠前服务,建立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供电企业、用电客户要建立三级信息联系机制,供电企业根据检查周期开展检查服务工作,将安全隐患告知用电客户,用电客户将根据检查通知中的安全隐患逐一制定治理的措施、方案和计划,明确治理人员的责任,提出治理的质量和时间要求,供电企业将督办结果报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将报备隐患信息列入督办工作中;明确“客户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政府相关部门是安全监管主体、供电企业是供电安全责任主体”3个主体;把握“供电隐患整治、用电安全服务”两条主线;强化“责任落实、信息沟通、风险防范、结果考核”4个关键环节管控,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二是将客户互动端APP融入“掌上疆电”,向多元的移动平台发展,打造供电企业与客户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智能平台,利用网络停复电通知与反馈管理、风险预警、隐患督办、收集投诉建议等,形成隐患管理的知识库和历史库,全面提升高危及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重要电力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管理,共建安全、可靠、规范、有序的供用电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

管理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管理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回顾,属于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重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企业应加快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

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才中,财务会计人才的比例远大于管理会计的人才,这证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并不充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26.49%,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73.51%。被调查者中43%的企业没有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只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公司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48%的企业都将其包含在财务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数据表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远远低于财务会计,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人才依据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未来,并为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决策。预测和决策是财务会计所不包含的内容,所以企业仅依靠财务会计人才来保证企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应该在培养财务人才的同时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确定正确的预测目标以及预测方法,减少预测过程的失误,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依据。

(二)控制经营活动

管理会计人员在对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分析时,合理地对销售、成本、利润作出预测,继而做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成本,依据决策对企业的各方面做出合理的预算,最终推进预算的实现。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决策和发展结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理论依据,从而控制企业的预算和发展方向。

(三)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懂得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它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得预测和决策更加合理可靠。同时,管理会计使会计人员逐步摆脱“账房先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了解,更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决策,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佳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速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人员在运用信息时会更加依赖数据分析,这使得决策更加理性,更有参考价值。管理会计人才在促进企业进步发展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充分去挖掘这种潜力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管理会计人才的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人才将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回复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仅仅依靠财务会计是不够的,财务会计用来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则是对数据经行分析,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量和发展。

(二)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才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会计建设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才在提高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反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在加强财务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企业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也要重视管理会计的课程,使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对其的大量需求,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总结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主要谈谈会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具有怎样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法。

1、会计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

1.1会计管理使得事业单位存在的各种资产得以全面反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无论是以实物而存在的资产还是一些非实物资产,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我们需要区分它们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把资产的概念引入到会计管理中,使事业单位存在的各种资产得到全面性的公开。

1.2会计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得到更全面的管理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重视实物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2012年由国家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资产的概念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事业单位为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这些资产的定义有利于事业单位对各种形式存在的资产都加以重视使用,使得各种资产都能被合理利用。

1.3会计管理使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更加严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应该严格的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和进行必要的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项目,应当执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能使用财政拨款或财政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这些规定对于避免事业单位在投资项目上面的盲目性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白白流失,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更加促进了事业单位依法取得收入与多种形式发展事业的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4 会计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大大提高

会计管理部门对于资金在使用前进行一定的预算与控制,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考核,通过各种财务指标来真实的反应资金使用的效率,在看到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同样发现了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通过最低的资金以最大限度来获得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1.5会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职能的健康、和谐发展

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是依靠在有足够资金的使用上,会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职能能够更好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发挥职能时,必然要使用到资金,那么这时资金该怎样使用,怎样预算,这些都是离不开会计管理部门职责的。会计管理部门在控制与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下,能够更好更及时的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反馈到决策者那里,帮助其改进资金的使用状况,保证事业单位的职能能够更加顺利的发挥。

1.6会计管理能够控制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浪费现象

会计管理部门通过严格的遵守执行财务制度及相关的支出约束体制,预算编制也按照一定的原则,比如收支要平衡,预算要统筹兼顾,以收入来定支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与收入。对于预算审核也要重视,对一些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控制各种项目开支,节约资金,杜绝资金使用浪费现象。

2、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法

2.1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对于一些已经完成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事业单位,则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等可以暂时实行行业会计制度;将一些已经进入市场运营实现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摒除之前的预算单位体制,全面实行企业化会计制度。

2.2建立科学、高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2.2.1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责要分离的原则,设立会计管理的相关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保证各种会计核算工作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使得各职能部门的会计人员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2.2.2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部门要仔细审核单位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情况,审核各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与效益型,审核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没有明确开支标准的资产要制定相关的实施明细,从资金使用前就将开支控制,防止资金超出预算的开支。还有就是对于原始凭证记录要及时准确,数字大小写要规范,数字之间不能连笔等等。

篇7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3~67岁,平均45±11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诊治及分级标准。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包括加强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吸氧,禁食,胃肠减压,液体疗法,生长抑素,加贝酯,抑酸药,丹参,抗生素等措施。②特殊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组的基础上加自拟的柴芍承气汤加减方治疗。方药:柴胡15g,黄芩12g,白芍12g,胡黄连15g,木香15g,元胡15g,厚朴15g,栀子12g,枳实12g,生大黄30g(后下),芒硝15g(冲服)。日1剂,水煎成每次100ml胃管内灌注(夹闭1~2小时后引流),3次/日;灌肠每次100ml,3次/日,同时用500g芒硝持续均匀外敷腹部(缝成竖条型分隔棉布袋,袋内灌入研细的芒硝)。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监测血糖、血淀粉酶、血钙、肝功、血C-反应蛋白等。

统计方法:参数以(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 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3。

一般治疗组2例并发胰腺脓肿行手术治疗死亡;3例死于ARDS,治愈29例;特殊治疗组有2例死于ARDS,治愈40例。

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常有腹胀、肠麻痹等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表现,导致肠道细菌移居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最终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自拟的中药主要成分为大黄,药物间相互作用起到调和脏腑,通里攻下,清热解毒,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炎、抗凝、抗组胺,清除体内超氧离子自由基,降低血浆内炎症因子。大黄[2]还能提高危重患者胃肠黏膜内pH值,抑制细菌移位。促进肠蠕动,消除麻痹,有助于胆汁,胰液引流通畅[3]。

芒硝外用有消炎、渗湿之效,外敷有消炎止痛,预防感染,吸收腹腔渗液,促进脓肿吸收[4,5]。动物实验表明[6],通过大鼠腹水观察,芒硝具有吸收腹腔渗液,并能吸收其中包含的某些致病因子,如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作用,同时也能释放一些有效成分渗入腹腔,抑制某些有害物质。

治疗经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有效的治疗,除传统治疗外还应包括中药的早期应用,联合中药治疗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兴鹏,许国铭,袁耀宗,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7,12(3):206-208.

2 闫波,赵建姝,沈云志.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2):100-101.

3 鲍世韵,等.大黄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病程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1):14-15.

4 薛志祥,等.芒硝外敷用于外科急腹症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23.

5 黄修海,等.冰片加芒硝外敷佐治急性重症胰腺炎2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5(21):390.6 祝涛,等.芒硝外敷配合清胰肠内服治疗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4):275-277.

表1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X±S,天)

注: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X±S,天)

注:P<0.05。

篇8

会计委派制作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新兴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完全改变了原有的会计组织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产生了一些腐败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来监督企业负责人的行为。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信息日益成为反映投资效益和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依据,会计监督具有及时性、连续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经济决策时可进行事前监督,在办理财务收支时可进行事中监督,在财务分析中可进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可以贯穿经济活动始终。而其他各种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均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利用会计监督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的再监督。在代表所有者所实施的各种监督中,唯有会计监督最及时、最准确、最具综合性、最为有效。故会计监督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效用。

会计委派制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加强代表国家利益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监督的一种最优选择:

1.会计委派制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联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和利益驱动。它使会计本文由收集整理人员站在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正当利益的立场上,大胆地实施会计监督。

2.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监督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由于会计监督是一切经济监督的第一道关口,并且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身,可以实施全过程监督,及时地避免许多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了既成事实的损失。

3.实施会计委派制可以大大地降低社会监督成本。会计工作是执法密集区,财政、税务、审计、社会中介组织、银行等方方面面的监督机构都以会计资料为对象来开展监督,可以大大减少各有关机构重复监督、多头检查的成本,更由于减少了“既成事实”造成的损失和代价而降低了社会监督成本。

4.会计委派制为完善微观经济法人治理结构打开了通途。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健全,致使国有资产收益大打折扣,甚至大量流失。实行会计委派制使国家所有者的约束权力在微观经济中有了参与并发挥作用的契机,必然在今后形成一种新的法人治理结构。

5.会计委派制使会计在基层单位的地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开展会计服务。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使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得到根本保障

会计委派制本身是一种以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为先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重新确立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利、以及保证其履行职

责的组织管理形式和相应措施。它的实施,必然形成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形成一种对不正当利益的约束机制,正是通过对各种不正当利益的约束,才能保护国有资产,控制预算外资金,抑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财税工作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当前实施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阻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来自传统观念的阻力。“账房先生”有史以来都是自己人,会计人员理所当然是本单位的职工,这几乎已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思维定势。会计人员与其所服务的单位一直是一体化的“血缘关系”。

2.来自会计人员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特殊利益的抵触情绪。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各单位管理中肯定是处于重要位置上,如果变成被委派人员,身份变了,职责重了,自身利益却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生怕被派到差的单位去,顾虑重重。

3.现行政策并未事先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创造条件,难以圆满设计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框架,实施起来,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人认为,会计委派制恐怕成不了气候,不愿在“散伙”之后留下人事安排等方面的后遗症。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公众。它是基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基本国情的创新,是面对腐败之风愈演愈烈严峻形势的果断应对,是目前经济监督中效用最佳、成本相对最低的措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欠。然而,由于代表了一种客观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它就有生命力。环顾世界各国会计管理体制发展,一个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是由其所有制结构、市场调控要求、资金市场特征等因素决定的。会计委派制也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还能有助于会计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篇9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 低钾;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A0PP)患者极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进而导致一系列更严重的并发症。AOPP时电解质紊乱十分常见,其机制[1]为:①AoPP患者频繁呕出汗,部分患者腹泻,以及在反复彻底洗胃(尤其用清水)过程中伴随的胃液的稀释和丢失,致使脱水失钠以及胃液中大量的盐类物质从胃肠道丢失。④低血钾可能由有机磷中毒本身直接导致,推测机制可能为AoPP时应激状态,大量肾上腺素分泌促K内流[2],本组病例中,均出现温水后洗胃后低血钾现象,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低血钾引起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针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7例,急性甲胺磷中毒 58例,乐果中毒45例,敌敌畏中毒24例,其中男性 49例 ,女性78 例 ,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 19 岁,平均年龄 38 岁。

1.2 患者入科前及入科时均实施了温开水洗胃,洗胃量30000毫升至50000毫升。

1.3检测指标:药物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钾浓度为2.3-3.1mmol/L,均低于血清钾正常值水平。

1.4其它检测指标:神智清醒患者肌力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无明显低钾的表现。

2治疗

2.1及早使用解毒剂:使用阿托品并使之阿托品化,用微量泵持续小剂量泵入,使药物剂量保持恒定。

2.2早期、反复使用复能剂:氯磷定4-6小时重复使用。

2.3根据患者血清钾浓度,24小时补充氯化钾3—5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观察频率及节律的变化,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低钾所致的心律失常。

3.1.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机麻痹发生。床旁备气管插管盘,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3.2 静脉补钾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择:宜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因为氯化钾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流量大、流速快的血管会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病人的疼痛感。(2)运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患者因为不配合及使用药物会出现烦躁,因此,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尽可能保证输液的通畅避免药物渗漏,引起组织坏死。(3)遵医嘱进行补钾,遵循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补钾时注意观察小便,尿量在30ml/h时,补钾会比较安全。(4)补钾时应掌握其浓度及速度,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确保浓度剂量的准确。(5)严密观察患者输液肢体的情况,如果输液部位出现发红、疼痛不适时可以减慢输液速度或更换输液肢体,局部行冷敷。(6)加强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是均为自杀行为,极不配合治疗,因此,护士要积极主动关心病人,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4小结

由于现在有机磷农药成分较为复杂,加之病人及家属不能提供确切的毒物样本。因此,我们给病人洗胃均使用温水,由于大量温水进入胃内导致胃液的稀释及盐类物质的丢失,导致患者洗胃后均发生低钾。经过,我们积极的补钾治疗和护理,出院病人血清钾水平均基于正常,未发生低血钾引发的并发症。参考文献

[1]赵树玉,任国霞,杨艳青等.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低血钾的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4(5):2650-2651

[2] 于明克,王子文,袁国静.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钾及心肌酶谱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7(6):3337-3338。

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详细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家庭干预是提高手术效果、预防二次骨折的关键。参考文献

[1]刘爱华,杨新健等.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慢性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55-2357.

[2]杨朝华,赵汝平等.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07,18(9):25-26

篇10

(一)账实严重不符。

(1)有实无账。经清查发现,有的单位由于接受捐赠、账外购置资产等原因,所增加资产未登记固定资产账,从而形成固定资产账面数和实物数不相符,实际拥有固定资产大于账面数。如某单位接受各单位捐赠、赞助木材、水泥等物资计价10余万元,用于建造各基层站、所办公楼,由于捐赠物资均未进行财务核算,该单位固定资产账也少记10余万元,导致实物价值大于账面价值。(2)有账无实。经清查发现,部分行政单位由于固定资产清理报废、变卖等原因财务未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实际拥有固定资产小于账面数。如某单位报废车辆一部,价4万余元,但该单位财务未按财务制度规定核销资产账,造成账大于实4万余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1)资产管理职责不分。经清查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使用过程中组织分工不严密,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互不牵制,资产保管人员及存放地点不明确,岗位职责不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未经报批处置国有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之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在规定标准以上,应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财政部门审批,但我们在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未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也未进行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自行处理,随意性较大。如我们在对某单位进行清查时发现,该单位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估审批擅自处置办公楼一幢,价值14.3万元;(3)未通过政府采购购置资产。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大宗物资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空调器等,投资额较大的非生产性修缮工程和经常项目,以及单价不高但批量较大的商品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但我们在清查中发现,有些单位未按规定执行,擅自购置资产。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1)未按标准核算固定资产。按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之规定,单位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但我们在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未按规定标准核算固定资产,随意调高或调低固定资产核算标准,造成有些资产账实不符。(2)账薄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只登记总账,而不按规定登记明细账,资产增加、减少明细项目不清,不便于资产管理。(3)固定资产增减业务未按规定记账。有的单位尽管设置了固定资产账,但对所发生的固定资产增减业务不记账或记账不全,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真实、完整。

二、解决对策

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影响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此,笔者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和严肃性,防止和纠正资产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二是建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保管和处置的管理制度,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指标,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的分工协助,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奖优罚劣,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一是要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二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严格依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准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如实反映资产情况,并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