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危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危机管理

篇1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1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学校危机管理是现代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危机管理就是指那些发生于校内外的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突发性的危害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破坏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的管理。这些危机事件的产生根源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前者如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传染病等,后者如校园暴力事件、食物中毒、学生跳楼、对学生的性骚扰或侵害,绑架,不安全建筑和设施的伤害等等。学校危机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学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管理者当机立断,对于危机事件的反应必须快速。(2)学校危机事件危及管理者或者学校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事态的发展和管理的后果很难预料,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失误,从而使学校危机事件的影响很容易进一步扩大。(3)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还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学校危机一旦发生,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重大的决策和反应。因此一旦做出决策就要迅速地布置下去,而且没有太多时间去验证其正确与否,因此说它是不可逆的。

2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1稳定学校发展

学校危机带来的危害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把这些危害降到最低,经过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处理,一个学校能迅速地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并且快速的回到学校的正常生活中,一方面对学校起到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危机事件的危害多种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危机就容易扩散出去,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处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而另一方面正是为了寻找危机发生的源头,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

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要求国家对校园安全高度重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专门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和完善专门的法律体系。

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缺失的原因

3.1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在现实中,虽然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危机预警机制,但往往因其科学性不高,以致校园管理者在面对危机爆发时,往往手足无措。面对迎面而来的学校危机,管理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处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危机管理水平,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也是近年来学校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3.2学校危机管理中危机教育机制的缺失

由于教师学生对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认识的不足甚至对学校危机的轻视,以致在面对危机时显得惊慌失措,从而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3.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对于学校危机管理,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和保障。面对学校危机事件时我们只能从《宪法》《教育法》《刑法》等一般法律中找到一些通用的规定用来应对学校危机,这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随意性。

3.4学校危机管理机制中恢复评价机制的缺陷

一些校园管理者认为学校危机中快速应对及时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往往忽略了危机过后的心理恢复等善后工作。学校危机的发生不仅会对学生校园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更会对危机中受害者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我国现有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比如在我国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摆设,一些心理教师是由其他老师兼任的。很多人在危机过后没有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刻意回避自己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学校恢复评价机制的构建。

4完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4.1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

一套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有利于学校快速有效的收集危机信息,加快应对的速度,减少应对危机的成本,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要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其次,树立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危机意识。管理者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4.2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一套良好的危机应对机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提升管理者能力。管理者应该首先熟悉专业知识,其次管理者应该通过模拟演练,不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2)提高组织反应速度。危机应对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在危机发生的瞬间,要第一时间掌握危机的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危机发生地点,缩短危机发生与采取措施的时间差。(3)合理分工。避免组织结构臃肿和功能重叠,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情况。(4)建立有效快速的信息渠道。我们在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在平时信息的快速流通共享,更要保证危机发生时,信息能够迅速传递。

4.3完善法律体系

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保障,才能调动校园管理者对机制构建的积极性,一旦有任何学校危机发生,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善后处理,真正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4.4健全学校危机恢复机制

学校危机恢复机制的构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危机过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受害者进行安抚,但对受害者的安抚不能仅限于在身体财产,还要重视受害者的心理恢复。第二、恢复重建机制。管理者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一步步取消在危机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并且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中造成损害的各种资源进行恢复,让学校回归正常的生活。第三、形象重塑机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危机,都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危机过后应该迅速作出应对,首先对造成的损害,学校要尽量弥补。其次校方应该在危机过后吸取教训,改变策略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媒体发出声明,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意,重塑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巍巍.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校学报,2010(09):141.

篇2

学校财务风险指学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带来的风险,集中采现在预算收支不平衡、资本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校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我校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事业结余等。合理、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避免损失和浪费是目前我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学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学校财务风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制度缺陷,诱因是学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应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完善项目核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引进社会力量改革校办企业。

1本校财务风险的来源

1.1成本意识淡薄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虽然近年来,我校加强了部门成本核算力度,但仍有部分部门、专业系对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安排和教师聘用,从不进行成本核算,致使部分专业或培训不但不能赚取收益,还会造成支付教师各项费用的困难。

1.2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大额采购是指学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这类采购一般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亦习惯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学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1.3后勤的粗放式管理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校后勤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因粗放管理造成的管理漏洞,如:大宗采买较随意,不办理统一采购报批手续、不经正常手续订立采买合同等,这种随意性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预算开支,容易造成支付困难。

1.4基建工程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近年来,我校明显加大了基建投资规模,办学条件“瓶颈”迅速转变为资金“瓶颈”,基建的投资规模及工程款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2本校采取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2.1尽快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学校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它是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贯穿于学校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袭、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

2.2加强预算管理

学校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的关联性,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的前瞻性,从而发挥预算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通过行政手段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2.3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从会计业务流程中涉及资金业务的重点环节着手,通过建立会计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资金内部控制。

(3)着力构建规范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涉及资金支付和流动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和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包括大额资金收支)报告制度等等。

篇3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对策干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扩招与合并等系列举措,高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构成学生成分多样化、心理状况良莠不齐,而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已经不能与学生规模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随着高校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内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针对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次数和频率,减小应急事件对现行高校稳定工作的影响,这就是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预警机制,研究和制定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

1.1危机

“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risis”在希腊语中意为“Crimein”,其意义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①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②严重的困难的关头,如经济危机。即危机有双重含义,一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现实。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①危机即事故;②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④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⑤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危机具有公共危险度,致使生活秩序被破坏,社会秩序被打乱,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1.2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原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1915 年莱特纳的《企业危险论》首次提出了危险管理;1921 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发表了危险负担管理的意见和危机的处理方法。1962年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和平这一分界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1970年以后,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或城市管理新理念。进入90 年代,随着企业危机的复杂多样,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3高校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发生在社会上并且与高校成员密切相关的事件,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破坏教育教学设施,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危机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

高校的危机管理是指高校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也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高校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从多方面解决,必须从引起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入手。

2.1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爱情至上等消极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影响,致使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受鼓动或被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巨大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当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又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及时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2.2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缺乏敏感性与主动性

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二级机构,处于高校的庇护之下,“大河有水小河满”,生存方式高度保障,很容易使二级学院对危机的爆发和威胁缺乏敏感性。加上危机管理意识较弱,危机往往无法在萌芽阶段立即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妥善解决。即使有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也未必能形成组织整体的预警能力。因此,当危机来临时,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只是进行被动式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将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加以控制。在危机管理中,高校二级学院主动性的缺乏使得危机管理无法彻底消除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教育培养失调、家庭环境影响是关键诱因

篇4

具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弗雷得里克•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到劳动者,一律采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泰勒的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工厂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后来在教育管理领域里的运用也是成效显著。因此,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使学校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科学的集约式管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和中心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的部件”和“活的机器”,对人施加标准化的专制型管理,甚至认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就需要有标准化的工人,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就不能上岗,这种统一的硬性管理模式延续到最后不仅未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反而造成工人普遍出现苦闷、压抑和反抗的不良情绪。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缺陷已日益凸显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我们未能以学科知识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科学阐释。班级管理的对象既是学生群体,又是学生个体,这种管理对象的“双重主体”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众多特定的管理标准只是针对特定的学生个体,而只有少数宏观层面上的管理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管理同样需要因人而异。但是,因班主任的强制管理而引发师生之间严重矛盾冲突的不良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类似“无效管理”后果的根源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把自己当成法定的监护人,把学生当成理应的被监护人,一味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柔性的人文管理。

二、行为科学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革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出发点的。埃尔顿•梅奥在参加著名的“霍桑试验”之后,在其著作《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四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隶属于集体,人的行为受到物质条件(金钱)和社会心理因素(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的双重影响;第二,工作效率主要由工人的士气来决定,而工人的工作士气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第四,采用全新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遗留下的实践疑难,促使教育管理学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向“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它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视角转向了对人的关切,注重发挥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群体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此外,行为科学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行为的意向。班级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管理活动,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要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是各方面业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这就不能用成年人的目光、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成年人的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递升,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方略,以和谐班级的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1.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顺通班级“纵向对话”的有效渠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那种视教条式的规章制度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也是对学校管理条例的误解。学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的宏观层面上的,是一种管理方向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班级管理操作程序。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视各个年级而定,视各个班级而定,还要视个别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而定,而具体管理程序的展开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首要条件的。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没有顺畅的全面沟通自然也就无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摒除师生之间的角色障碍,使师生彼此能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接纳与认可,实质上是教育活动回归“以人为原点”的鲜明体现,是班级管理走向人本化的发展特征。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纪律规章的泛滥宣示,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纵向对话”,一种在师生间能够互相认同和配合的“默契”。规训式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给班级管理的展开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而且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层渗透。只有师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真实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才能使老师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级管理也就拥有了坚实的人际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诚心,是与学生之间的交心,“师爱具有精神感召性”。

2.发展主体间际的生生关系,构建班级“横向交流”的广阔平台互助合作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主题,如何将其正确引入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有些班主任虽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合作,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经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做法。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校期考后的学生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里,并对成绩优异者大加赞扬,而对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以批评。这种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班级管理危机,不仅会加剧班主任与差等生之间的潜在矛盾,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妒忌和疏远。在学校对学生考核后,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私下的个别指导和公开的学结,给优等生的不是太多夸奖而是期望和信任,给差等生的不是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和信心,还可以采取优等生对差等生“一对一”的特殊帮助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主体,班级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的主体集合体。健康的班级生态需要“个体的主体性过渡到共主体的主体间性”,“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主体间平等共生关系”。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共同的进步,而这些都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者需要为生生之间的主体间际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民主和平等的对话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幸福所在,认识自己的责任所在,体会同学友情的本质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复杂的班级管理走向主动的自我管理。

3.倡导异质共存的管理理念,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行为科学并不以压抑人性为宗旨,反而尊重人性的自由。崇尚人文关怀和发扬自由人性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也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教育应该有自由的自觉,应该秉持‘教育就是教育’的精神取向,教育精神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持续的自由生长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手段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规约式的传统做法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至今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和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在于教育者没有从自我意识上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班级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元素。班级管理需要切实固守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尊重人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遵循一种自觉性的教育理念,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都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因此,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注重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同样注重采用差异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异质共存、多元共生的管理目标。师生间的“纵向对话”和生生间的“横向交流”在客观上就执行了“”的管理理念,都是为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而服务的。班级建设应“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四、总结

篇5

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高职学生社团也应提升内涵发展水平。这不仅是高职学生社团转型发展的内在指向,更是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团队绩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团的团队优势,这需要以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及团队精神和激励兼顾等原则来提升高职学生社团的内涵品质。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内涵式发展 ;团队绩效

近十多年来,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工程,高等学校的数量迅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高职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危机,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其中品牌学生社团和社团所开展的特色活动更能反映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可以说学生社团既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承担者,也是受益者。现代高职教育由外延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职社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去追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发展。

一、如何理解高职社团内涵

社团的内涵实质上等同于社团文化的内涵。社团文化包括两大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由有形的一系列文化要素构成,包括社团文化阵地、队伍、标识、活动、社团形象,以及社团的章程制度、组织规范等,它属于社团文化的表象;精神层面是社团的内在精神,它体现在社团的管理体制、社团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理念以及社团品牌、活动特色、道德操守等方面。社团文化的这两大层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职学生社团内涵发展与团队绩效管理探微张春兰(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2)构成了大学生社团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大力发展大众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过多地关注社团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却对社团缺乏科学、系统和规范的管理与引导,致使社团只停留在浅显层面的变化,缺少内涵底蕴、团队理念、道德传承等社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如今高等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下,社团内涵式发展势必要求以深化社团内部机制作为动力,需要其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整合资源;需要建立品牌学生社团、打造精品活动,提高社团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社会影响力。

二、社团的实质与团队绩效

1.社团的实质即为团队。关于团队,学术界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而组成的群体。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自发组成的非盈利性的学生群体组织。根据学生社团和团队的含义,学生社团是团队的一个分支,具有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基础、有共同的规范和方法等团队的特性。不难看出,学生社团具有团队的内在定性,实质就是一个“团队”。下面我们具体从目标相同和心理相容性、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来分析理解社团实质。目标相同和心理相容性: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基于成员在兴趣、特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成员乐于为个人锻炼及技能提升、社团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同时,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具有相同的目的性,因此往往容易使社团内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高度的心理相容性,成员之间积极沟通、感情融洽,不容易产生矛盾与冲突。社团的共同目标与成员间的心理相容性,正是维系学生社团统一组织协调的主要力量,它能更好地激励成员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努力进取,从而实现成员的个人成长和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指团队组织中所有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这种意愿是能够激发团队每一位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努力实现的任务或使命,它能够创造团队的凝聚力。高职院校社团宗旨和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学生社团在学校及团委的宏观指导下,开展具有创新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把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情感调动起来,也能够激发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一致的群体意识和内聚力。社团成员在社团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服务和奉献,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这使得社团对学生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的作用。高职学生社团成员参加某一社团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体现成员个人的自主性,也让社团的每一个成员感觉是为自我提升和建设社团的目标而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社团的主人。因而,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和积极参与社团的组织、管理和决策,也要认真投身于社团的建设之中,从而使得社团具有一种内在驱动力和激励力。学生社团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进取拼搏的精神。

2.社团的团队绩效。现在各高校主要是将社团和社团成员在工作、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分别进行考核,并且将成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社团或社团成员奖惩的主要依据。事实上,团队绩效并不等同于团队成效,也不等同于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个人绩效之和,而是团队或团队成员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及其结果。Hackman认为,团队绩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团队工作的结果所达到的绩效标准;二是团队工作提高员工合作能力的程度,如忠诚度、凝聚力等;三是团队工作满足员工需求的程度。高职学生社团也属于团队范畴,同样适用于团队绩效管理。用团队绩效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个团队的整体优势。团队绩效的实施也能为学生社团带来竞争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效率的改进、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促进社团凝聚力,增进和协调社团健康发展。

三、高职学生社团内涵发展与团队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社团转型发展的内在指向

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要找准办学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转型发展。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为服务并适应学院转型发展,必须按照学院的科学发展规划,主动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工程。2002年,团中央从扩大团组织工作覆盖面的角度出发,突出构建以共青团工作为主体,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2014年,团中央出台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团学工作格局,突出团组织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活跃校园文化骨干力量的积极作用”。党团组织对社团发展寄予厚望,这也要求社团能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工作,共同建构好共青团组织坐标系的多元“维系”。学生社团蕴涵着丰富的育人因素,且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其育人功能可谓“润物细无声”,它丰富了团组织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力量,需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主动作为,致力于协助完成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维权服务等工作目标。

(二)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要求

高职院校以学生求职就业为教育导向,所以在其教育教学计划中,通常以注重培养有助于学生成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以毕业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满意作为教育质量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社团这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后盾。目前,高职院校都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学生社团,但不少学生社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遵守规章制度和章程,社团活动缺乏内涵和意义而流于形式,社团成员趋于从众及跟风的心态参加活动。这样的学生社团无法起到繁荣校园文化、弘扬学校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要真正成为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人文素养良好的高职院校,既要在整个教育教学规划中安排必需的素质教育内容,还要塑造不同类型、有品牌特色的学生社团。通过特色品牌的学生社团活动这一潜在的教育形式,特别是将锻炼学生能力和富有人文精神的活动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职院校才是区别于中职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迫切需要社团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人才需求多样化必然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学生这一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十分迫切,需要高校建构多元化、多维化、多层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社团本身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特色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当前情况分析,社团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如点、面不能很好结合,开展活动有同质化、简单化现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等。高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亟需加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生社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找准契合学生培养目标、融入更多贴近现实社会、吸引学生、感化学生的教育元素,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四、提升高职社团团队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团队绩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个人绩效相加,而是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沟通与合作,产生群体效应而获得的结果,因而团队绩效大于团队个体绩效之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主动性在增强,越来越希望参与社团的决策事务。然而,高职学生社团的队伍日趋壮大和多元化,各社团之间及社团内部竞争也愈发激烈,社团各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程度也逐步加大。因此靠社团的单个成员、乃至单个社团的孤军奋战是满足不了高职社团的变化和发展需求。所以通过团队绩效管理,塑造一支协同、合作的高绩效团队已是社团竞争制胜、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并重原则

业绩考核既指那些用效益指标可以衡量的社团整体成绩,也包括社团工作进展或完成业务情况,以及社团成员个体成果的考核。素质评估既涉及对团队成员的道德操守、学业知识、管理水平的评价,也包括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的评价。前者体现了团队工作能力和实效性,后者突出了个人工作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业绩是素质的体现,通过业绩也能提升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对团队还是团队成员都要将业绩考核与素质评估紧密结合。绩效评价就是需要明确团队和个体两个层面绩效评估的维度,即划分团队和个人绩效考核内容的比例权重,并将要评估的社团关键指数和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再确定用什么样的评估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数和因素。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团队的个人指标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但多数高职社团往往在实际考核评价中认为定性指标更能反映团队的特性,因此偏重使用定性指标来直接评估团队的行为。然而,定性指标往往难以权衡,通常是考核者根据主观印象对团队、个人的情况进行判断,随意性较大,很难把成员行为指数和社团直接成效进行关联,甚至成员主动性和合作能力等指标更缺少客观标准,更难确保它们与社团行为、社团成果存在关联。因此,遵守适当的定性和定量结合原则,才是确定团队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方法。定性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科学、简明、操作方便,评价过程需要严肃认真对待,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定期地统计、分析数据,以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兼顾团队精神和激励原则

团队精神是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即使个人能力强,但一个社团整体缺乏团队精神时,社团整体的能力水平将无法正常发挥,会直接影响团队绩效的实现。传统的绩效考评往往注重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价,忽略了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和协调作用。团队绩效考核不仅要体现个体对于团队的作用,还要体现团队协作在团队绩效中的地位,并提高团队整体和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为了把社团预期绩效变成现实绩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团队及成员个人进行激励。当前的社团绩效评价体系注重物质层面数据而忽视精神层面考核,注重考核等级而忽视其相对性,关注个体效能而忽略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兼顾团队精神和激励更能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高职学生社团提升内涵发展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内涵素养的过程,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文化育人、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过程,更是学校师生通过努力取得收获的过程。所以,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内涵发展,高职院校师生要在这个过程中献计献策,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春兰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朝马,吴敬,徐木兴,陈小乐.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06):932-936.

[2]来俊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01):227-230.

[3]刘袁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2-13.

[4]冯瑞侠.试析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1):62-63.

篇6

1.召开班会,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班级卫生管理制度》等。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打扫易,保持难,这是卫生工作的常识。所以要搞好卫生工作,必须从源头着手,即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养成爱卫生的良好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为养成学生的卫生习惯,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晨会等各种阵地,开展卫生教育,号召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

3.实行卫生岗位责任制,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1)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人,值日生分为四个组,每个人干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教室卫生,扫地、拖地四个人,擦窗台一个人,排桌子、抬水、倒垃圾、打扫走廊各一人。卫生区是男厕所和垃圾车所在的部分校园,面积较大,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值日生厕所5人,地面3人,分工合作,每天及时打扫,随时捡拾。每天早上,7点30到校,7点45干完回教室;每天中午1点30到校,1点45干完回教室,干完后组长检查效果,每天记录,班会时间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形成良好风气。

(2)制定“人人参与保洁”卫生责任区,每周一大扫,保持校园环境洁美观,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做到整洁美观教室窗明几净。

(3)继续做好班级绿化美化,学生认养绿色植物,美化教室环境。

(5)卫生检查办法:实行卫生班长负责制,每天记录各组值日情况,是不是按时完成,干的是不是干净,班会时间进行评比,进行督促,形成组组争优秀的风气。课间及时到位打扫,保持较室内和卫生区的洁净。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主动捡起每一片纸,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局面。每周一在班会上公布卫生检查情况。

4.绿化校园,美化环境。要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坛等风景建筑设施。

6.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还要注意营养,加强体格锻炼,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7、开展卫生保健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及师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抽查,以养成讲卫生光荣,不卫生耻辱的新风尚。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宣教,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篇7

关键词:违纪学生 处分 教育策略 管理策略

一、前言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对学生的处分是学院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的惩戒,它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处分形式,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院在处理违纪学生的同时,还采取了以专职辅导员为主,领导、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的方法教育、引导、鞭策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健康成长。

二、违纪学生受处分后的主要表现

1、学习上不求上进。一些违纪而受处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既成事实,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学习不求上进,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缺乏信心,主观上放弃了努力。

2、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有些违纪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意识都比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却较弱,思想上承受挫折的准备不足。一旦违纪受到处分后就自暴自弃,加上遵纪守法的观念淡薄,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再次违纪。

3、情绪消沉、一蹶不振。一些违纪的学生受处分后,心理、思想冲击较大,觉得有罪恶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对自我和社会的责任感消退,对公共道德纪律漠视。

三、违纪学生受处分后的教育管理策略

1、因材施教。教育违纪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既要重视教育,又要辅之以管理。对违纪学生的处分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激励,但这种激励是在违纪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其结果是因违纪学生个人的认知、心理等情况不同而不同,此外,违纪行为多样性与复杂性,造成违纪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矫正行为成功度也不相同,因此,学生教育工作者既注重共性,又要兼顾个性,对不同的违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

2、优化心理素质。处分本身是被动、消极的,特别是留校察看以上的处分会威胁到学生的学位和学业,这就可能会影响受处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受处分后可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易怒、多疑、忧郁、自责、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等,对外界刺激的知觉反应降低等。为此,瓯江学院会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优化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找每位受处分学生谈话,从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对待这些不良的反应,首要的态度是教育学生接受它们,这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不必惊慌或懊恼。如果遇到很冷漠、麻木的学生,好像无所谓,可能是学生还没开始对受处分这一事件进行深度反应,呈现出的还只是镇静困惑的初级反应,这可能会在后期转为压抑的隐患,或是转为程度不强但范围很广的“心理余震”,如把对某个老师的仇恨转为对每个老师的偏见。因此,遇到“麻木类”的情绪反应,要给予格外注意。

3、激发进取心。大学生是受教育者,特别是受处分的违纪学生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耐心教育和培养。为此,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让他们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及危害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重新燃起理想之火;另一方面,教师对受处分的学生要采取肯定式、鼓励式激励,即对违纪生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用真情和友爱去温暖他们,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种种顾虑,看到前进的希望,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加强家校联系。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除了社会因素外,学校和家庭是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一方,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全面的。因此,学院教育受处分学生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当学生违纪受处分时,瓯江学院有关教育工作者及时通报其家长,共商教育补救措施,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转化情况,做好记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使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在“联动、沟通、共进”的理念下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才。

5、建立考察制度。

为优化育人效果,瓯江学院对违纪受处分的学生实行了“跟踪”考察,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对多次受处分或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我们为其建立学生档案,包括基本情况、教育计划、教育过程以及考察记录等材料。因此,在结束阶段时要和学生达成一个长期联络的承诺,比如不定期的电话、面谈、QQ联络等形式。当他们松懈时及时提供督促,当他们进步时及时给予赞许的目光,当他们困惑时及时给予开导。考察工作可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

四、取得的成果

瓯江学院的违纪学生虽然是少数,但学生教育工作者绝不会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由于帮教工作到位,被处分后的同学没有再次违纪。通过对违纪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对整个学院良好风气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瓯江学院实行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管理;日常维护;新技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作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已经在各大学校广泛推广开来,加强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确保硬件上的不断完善。因为机房的使用率十分频繁,很容易出现故障,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机房的重视程度,采用新的维护技巧可以对相关工作带来重要的帮助。因此,在今后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过程中,保证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转是本文的主要目标,在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相关人士能够采纳。

1 硬盘保护卡的还原技术

在计算机中,硬盘是用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的重要设备,所以根据计算机中主机板插槽中类型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ISA卡,另外一种是PCI卡,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在使用前在主机板的插槽中插入相应的保护卡,并且经过设置后,就能有效的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入侵,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硬盘中盗取数据或是损坏数据。运用硬盘保护卡后,即使被病毒入侵,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也会更加便于管理,同时管理员的工作也更加简便了。一旦学生误点了带有病毒的链接等,只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就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所以硬盘保护卡的使用在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在对硬盘进行管理时,还应该在硬盘保护卡上另外设置一个COMS保护装置,这个装置的作用是为了对网络开机控制进行选择,必须要设置这样一个装置,硬盘保护卡才能发挥作用,以引导硬盘保护卡达到保护还原的效果。

在学校计算机机房中,硬盘保护卡主要起到的作用有对数据进行还原,进行网络对拷,进行数据转储以及对IP地址自动进行修改等,另外还包括了远程进行控制以及对信息进行传输的功能,大大节省了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使得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以网络拷贝与IP地址自动修改功能为例,海光蓝卡是在当前学校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自动化计算机维护系统,在计算机以以太网进行物理连接之前,在其中的一台计算机中安装这一系统,然后管理员在管理界面进行网络对拷,将安装海光蓝卡的计算机设置为发射端,与机房中剩余的计算机进行接收,这样一来,发射端的计算机就能够向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输与接收,海光蓝卡还能够执行预约任务,因此在当前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确保计算机机房更加轻松、便捷的管理。

2 使用还原软件保护系统

首先,要介绍一种“冰点还原”软件,这一软件的主要作用当然是对系统进行还原。这种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对系统进行随意更改,而只是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中。当受到病毒入侵时,能够起到简化的维护效果,同时,即使是受到了人为破坏,也能对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在学校计算机机房安装了“冰点还原”系统后,不管是安装还是删除文件,甚至是对系统的更改,都能在重新启动计算机后重新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中,这样对于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过去使用的“还原精灵”系统与“冰点还原”相比较,后者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对于“还原精灵”由于网上公布了很多的破解方法,还有专门的破解程序,对蓄意破坏系统的人是无法阻止的,因此使用“还原精灵”的系统上网不太安全,加之有些病毒专门破坏还原精灵,使其失效而失去保护作用。对于“冰点还原”,目前还没有破解的办法,一旦弄丢了管理密码,只能格式化磁盘重新安装系统。进行Ghost之前双盘应去除“还原精灵”再进行克隆,否则会有异常,不能正常开机。安装了冰点的客户机可以用没有安装“还原精灵”的母盘进行Ghost。Ghost最好用8.0以上的版本,可以去除系统中的多余文件.比如**.sys虚拟内存。

3 利用克隆技术实现系统恢复

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工作站(机房初建成且已装好所需的应用程序)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操作步骤为:在执行Ghost软件后,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To Image,管理员将此映像文件保存在网络中可靠的存储设备中,以备工作站系统区崩溃时进行恢复,如存储在E:\ghost\winXP.gho。以后万一系统受损,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Ghost软件将所做的备份还原出来。还原过程是在工作站上以DOS方式启动Ghost后,再依次localArtition'From Image,选择备份所在的盘符、路径和文件名,再选择系统欲恢复的分区,然后一路“OK”就行。Ghost软件在系统备份以后,如果机房的某一台计算机系统坏了,本身的Ghost备份又失效了,或者新换了一个硬盘,这时就可以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具体操作为:运行Ghost软件,执行localDiskTo Disk,然后选择源盘、目标盘,按照提示做一些选择后等待指示条完成就可以了。网络工作站在系统还原之后还需重新启动计算机,设置系统IP地址、计算机名称及相应的驱动程序。至此系统重新更新完毕。

4 其他管理对策

除此之外,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加强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首先,机房网络布线一定要合理,优化网络设置,设置IP和DNS地址。可以将IP地址和网卡绑定,以防IP地址被更改。管理人员在设置IP地址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避免发生IP冲突的现象。设有便捷的开关机制,可随时接通和断开外网。

其次,加强教师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做好学校机房管理工作的一项保证。每位教师都应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学习了解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常见计算机故障的检修方法和常用技术。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技巧的运用,这样才能帮助学校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同时也为计算机机房管理者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当然,这些新技巧的应用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在今后还有更多维护技巧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香英.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J].农业网络信息,2009(4).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制度管理、维护系统、故障排除

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数学效果。但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破坏性也强,动辄出现如注册表被改动,系统遭删除而不能启动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维护好机房管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严格制度,抓常规管理

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机房的前提。机房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应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房管理人员不仅要会开、关门,还要懂维护、会维修计算机,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也要担负起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工作。

2.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2.1电源问题

不稳定的电源对电脑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机房来说危害性更大。为此,学校要添置必要的稳压器,设置其正常供电的电压为220伏、电流为l6安对电脑室供电。如有电压发生偏差,要及时检查供电情况,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2.2灰尘问题

灰尘是机器的最大杀手。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散热不好,造成显卡、CPU烧毁和在潮湿季节电路内部短路,要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清洁,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电脑室内部的清洁卫生,以避免灰尘对电脑的侵害。

2.3光线问题

电脑室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若显示器长期受强光照射,则容易加速显像管老化,降低发光率,并且在强光照射下,显示器对学生的眼睛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此,机房的窗户要添加窗帘,这样可以控制机房的光线。

2.4温度问题

电脑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内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将会出现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烧毁等不良现象。为此,学校要添加立式空调,适当控制电脑室温度。

3.用技术手段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

3.1硬盘实行分区管理

在对硬盘实行系统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问题。我校将工作站的硬盘(容量为80GB)分为4个区,每个区进行不同的软件资源管理。建议采用这样的分区:一个为系统区C,用于安装Win—downxp系统;另一个为系统区D,用于安装WIN.DOWS2000系统;第三个为程序区E,用于常用软件的安装;第四个为数据区F,用于保存用户数据文档资源。系统盘是工作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我们可以借助于硬盘保护卡对系统分区和备份区始终设置为只读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程序。对应用程序分区在进行程序安装时设置为读写模式,其他时候设置为只读保护模式。对数据分区可以设置为读写分区,供用户数据使用。像这样采取特别的分区保护措施,即使系统分区崩溃,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同时还避免了系统程序与用户数据在同一分区内而不得不向用户开放系统的弊端。

3.2利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

硬盘保护卡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大多数为PCI总线设计的。作为硬盘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有效地防范病毒、误操作及有意无意的破坏,大大减少机房维护的工作量。

篇10

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数学效果。但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破坏性也强,动辄出现如注册表被改动,系统遭删除而不能启动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维护好机房管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严格制度,抓常规管理

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机房的前提。机房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应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房管理人员不仅要会开、关门,还要懂维护、会维修计算机,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也要担负起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工作。

2.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2.1电源问题

不稳定的电源对电脑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机房来说危害性更大。为此,学校要添置必要的稳压器,设置其正常供电的电压为220伏、电流为l6安对电脑室供电。如有电压发生偏差,要及时检查供电情况,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2.2灰尘问题

灰尘是机器的最大杀手。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散热不好,造成显卡、CPU烧毁和在潮湿季节电路内部短路,要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清洁,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电脑室内部的清洁卫生,以避免灰尘对电脑的侵害。

2.3光线问题

电脑室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若显示器长期受强光照射,则容易加速显像管老化,降低发光率,并且在强光照射下,显示器对学生的眼睛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此,机房的窗户要添加窗帘,这样可以控制机房的光线。

2.4温度问题

电脑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内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将会出现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烧毁等不良现象。为此,学校要添加立式空调,适当控制电脑室温度。

3.用技术手段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

3.1硬盘实行分区管理

在对硬盘实行系统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问题。我校将工作站的硬盘(容量为80GB)分为4个区,每个区进行不同的软件资源管理。建议采用这样的分区:一个为系统区C,用于安装Win—downxp系统;另一个为系统区D,用于安装WIN.DOWS2000系统;第三个为程序区E,用于常用软件的安装;第四个为数据区F,用于保存用户数据文档资源。系统盘是工作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我们可以借助于硬盘保护卡对系统分区和备份区始终设置为只读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程序。对应用程序分区在进行程序安装时设置为读写模式,其他时候设置为只读保护模式。对数据分区可以设置为读写分区,供用户数据使用。像这样采取特别的分区保护措施,即使系统分区崩溃,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同时还避免了系统程序与用户数据在同一分区内而不得不向用户开放系统的弊端。

3.2利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

硬盘保护卡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大多数为PCI总线设计的。作为硬盘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有效地防范病毒、误操作及有意无意的破坏,大大减少机房维护的工作量。

3.3利用克隆技术进行机房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