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学习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学习意义

篇1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学活动 激趣方法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引导性作用,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学科的学习,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是一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代高中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状,笔者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增强课堂导入的多样化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与社会等多个方面。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政治学习的理论程度较深,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加上高中政治学习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很难正确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不能有效融入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浓厚。老师要利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利用多样化的高中政治教学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际中,老师可以加强应用。

比如,老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音乐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课下状态过渡到课上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整。老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消费观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反思消费行为。这样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政治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政治学习活动中。

2.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利用高中政治知识,将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高中政治老师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打破高中政治课本的限制,拉近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老师可以利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高中政治知识。恰当的教学情境应当来自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将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理解整合在一起。

比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老师可以与小区的居委会工作室进行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公民的政治参与,开展实践学习。让机关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公民政治参与内容与方法。老师更可以利用生活化主题,组织学生投票。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小区内人大代表进行选择,这只是一个模拟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运用高中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高中政治知识较丰富,学生的独立学习并不能完全达到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政治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老师要善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理念与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思维的扩展。

比如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时,鉴于此章节内容较为枯燥,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对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的交流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思想相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政治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

4.结语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上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引起高中政治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利用多种方法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

1、引言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促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是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涵大量的抽象的概括性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从教材内容到信念与思想认识的转化,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的转化。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组织、整合、获取与存储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但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而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生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受到身心相对成熟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矛盾的困扰,内心充满冲突,情感意志起伏多变,心理状态复杂,难以向教师或家长表露内心世界。高中生心理虽然具有相对闭锁性,但是也望被理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知识垄断者、长者的身份,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

3.1自主研究性学习选题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高中生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与成效。教师应当在学生的选题过程中进行以下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题方向。高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其次,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确定,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课题选择方式,都应当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后,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进行调控指导。研究课题应当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切不可完全脱离教材。选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选题的题目范围应当始终,不宜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容易导致难以突出重点,选题过小容易导致研究受到资料与内容的局限,难以进行到底。

3.2自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自主性研究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研究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收集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对资料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选题阶段强调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实施阶段强调资料的针对性。当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应当指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对原始的、无序的、零散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挖掘原始材料中的潜在价值;应当指导学生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性,确认原始资料的来源、研究程序是否可靠,判断资料的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检验与推敲。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应当进行宏观指导,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3.3自主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重视全面地回顾与总结。然而,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均有所欠缺,所以在结题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结题阶段,教师应当进行以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提炼总结观点。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研究成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具体使用何种形式总结研究成果应当根据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课题内容进行确定。教师应当指到学生撰写行文规范、事例典型、数据确凿、结论明确的结题报告。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困惑;对策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困惑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探讨有效对策来对其进行解决,可以为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比如对新课改下教师们的适用能力进行调整,从而寻找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人才。

一、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新课程与传统政治n程相比,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教学问题更具灵活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理论性概念和名词、总结性叙述都越来越越少。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方面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教材中文字越来越少,以图画来取而代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已经实现了创新,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意会能力。另外,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实现了政治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创新。

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来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更加专业性与抽象化,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困惑分析

1.教学观念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转换教学思路来适应新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比如教学观念的更新不够快,教师容易忽略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们的潜在能力没有得到挖掘,缺乏关注,长期下来会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和新课程,即使高中政治课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也没有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其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应付统考与高考,没有太多精力学习新理论。也有的教师固步自封,没有跟随时代变化的脚步去更新教育理论知识,没有对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另外,有些教师的权威意识过强,都习惯在课堂上将标准答案给学生,没有摆脱定势思维。

2.教学方法分析

教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而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无法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即使以学生为中心,也依然过于注重课堂讲解,学生的被动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且教师们注重教材的理论讲解,教学理念的使用缺乏创造性,没有对新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3.教材理解分析

高中政治新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但是却没有对知识与知识之间进行良好的过渡,缺乏紧密联系与较强的逻辑性、严谨性。教学中的图案、案例等没能清晰地表达一些理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去对有限的文字表达的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但是新课程的内容太简单、太理想,虽然有创新意义,却没有考虑到高中学生们有限的学习时间,无法进行太多的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4.教学反思分析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们缺乏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没能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性的审视与总结,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

三、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困惑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应该将政治学科、社会实践与其他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也可以增强知识综合性。新课程要引导学生们去多想、多记忆与回忆、多动手,多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对政治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与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第二,教师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比如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能定势,要灵活变通,引导学生们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政治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要改变将标准答案给学生的习惯,尽可能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实践。

第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争取做一个更加优秀的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新理论进行不断学习,从而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学生心理学等方面进行掌握,保证教学质量。而在学校方面,应该为教师们的学习提供条件与机会,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进修等。

第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去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去自主思考、探索、学习,从而发现新问题。当学生们发现新问题时,教师们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高三一轮复习 教学模式 有效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构建一种相对稳定且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和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课堂满堂灌输.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自己既要梳理知识,又要联系时政热点,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很被动地接受,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学生苦不堪言,复习负担很重。

2、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没有研究高考试卷,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更没有应试针对性,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

3、缺乏能力培养。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的完成。

二、诊断学生学情

针对我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表现:1、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基础不牢;2、名词术语使用不当,表述不准;3、材料题中信息获取不全,提炼不够;4、设问用意解读不明,思路不清;5、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从而导致跑题、分数不高;6、考场心态把握不好,发挥不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能教给学生的不是枯燥单调的满堂灌,而是如何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来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模式。本课题研究就是通过行动研究,探索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变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单一,内容教条化、模式化和单一化,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并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有效利用的效率,确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1、 “考纲引领、链接高考”:要求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纲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

高三政治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根据《考纲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备高考。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纲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认真钻研《考纲说明》,密切关注政治高考试题的变化,在每节复习课的前8分钟,以近几点的高考原题带考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避免随意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 “自主读书、注重双基”:要求对教材知识会举纲列目

纲就是体系,目就是知识点。 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突破重难点,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这一环节要求有“读”、“记”、“练”。

(1)读――细读教材。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

(2)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节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这样,就从整体上构建成了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或“依点猜题”,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3)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可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如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从主体找措施,从教材找措施,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从材料找措施,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还有原因类、意义类,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3、 “结合时政、质疑运用”,其中包括练习反馈和评价效果,注重综合运用和高考题型的训练。

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要渗透热点,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呈现方式的“陌生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中视频方式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所以,多媒体手段所承载的丰富信息可以渗透时政热点,联系实际,为创设“陌生化”的复习氛围、提高复习效率助一臂之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时政热点进行近几年典型题型的训练,要精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各地区的模拟题、常错题、易混淆题等。通过精做习题,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练中记,练中思,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能力训练。

在评价方面,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和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实现评价方式的陌生化,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把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

总之,在高三政治的三轮复习中,第一轮基础知识再现巩固和整合融汇的复习是重点,它如同建筑结构的钢筋框架,直接关系着整座大厦的质量和成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把握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指导学生夯实基础,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将对于冲刺高三的学生二轮、三轮复习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探索出一条具有桓仁一中政治学科一轮复习模式特色的科研道路,促进我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远程教育应该提倡交互式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乐趣。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高一思想政治课主要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常识,有着构建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和优势。第一,经济常识是以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一套科学性、时代性的基础理论,以此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能适应高中学生的需要;第二,经济常识中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力;第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又为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构建新知识提供了多种方便快捷的途径。

一、课堂上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远程教育下教师应与学生用心去沟通,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信任对方的师生关系。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时,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动力系统。事实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巩固学生主体地位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其中指导作用主要是指启发诱导,主体作用只要是指学生能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广大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形成互动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而教师则以一种愉快、轻松的心情甚至是激情去教学,把教师信任和尊重的眼光投向学生,把教师的歌声与微笑送给学生,不吝惜地把教师赞美的语言送给学生,让远程教育下学生学习感到心情愉快,轻松接受新的知识。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里营造出“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局面。

二、远程教育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模式构建中的主体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主动地去掌握学习资料,探究学习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要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并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高一学生作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大群体,又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常识,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是利用这点来发挥其主动性高一经济常识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博,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无不与现实生活有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并能宏观地去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模式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等方式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分组合作去主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助对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例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某种商品的市场行情,然后分析其是否符合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要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主动学习模式中要求教师: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帮助、协调、组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远程教育虽有师生异地的特点,但也有集中的面授辅导课,只是课时较少。因此,教师就更应在这较少的课时内充分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课内的学习环境下,主动参与式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自身的参与,还体现了教师的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习者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习者主动参与提供条件。课堂的物理环境,还有课堂的心理环境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心理环境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具有公平的课堂意识(诸如能否给予每个学习者参与的机会),并发挥自己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激发者的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将主动权交还于学习者,真正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自发主动地学习。

其次,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吸引和诱发其“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是主动参与的内在心理机制,具体而言,教师要在开展实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做”中学、在“乐”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尽其所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有交往、友谊、归属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心理需要,这需要实施和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他们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互学互助和给予合理的奖赏等满足其需要,从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远程教育下主动学习模式中的交流并进的创设

篇6

高中政治课程的有效开展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政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原理,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国家一直以来对于藏族学生的政治学习就十分重视,培养合格的藏族学生对于促进民族大融合,不断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何为问题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中由于遭受到矛盾和困难而产生的。相关学者指出,问题的产生就是一个思维慢慢展开的过程,首先是疑难的情境,其次是确定疑难的所在地,第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继而推断这些假设,第四是验证或者是修改假设。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应该从某一问题出发,在不断创造知识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中完成对固定知识的吸收,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生成知识的动态过程。问题意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及主体意识,不断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二、问题意识对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一)有效引导学生探索政治知识

正所谓教育的本质是爱,不是传授,因此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训练学生接受教师观点的能力,而是做一个思考者,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进行独立思考的实践活动,进而做一个合格的模仿者。藏族地区的学生在总体上来说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学手段的落后,政治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为此,政治教师更应该在政治课堂中融入问题意识教学法。随着教学量的增加,政治知识点变多,信息量相对较大,且在诸如哲学方面的政治内容,超出了藏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提问,对政治教材知识进行提纲挈领,可有助于学生明确政治的逻辑结构,加强理解能力。

(二)激发学生探究政治的兴趣

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让人兴奋,勤学好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政治的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质疑精神,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正是一种可以激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思路。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善于问问题的学生对政治相关原理的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他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对此进行政治性的思考,有效开拓了思路。但有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原理,不能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在政治考试中自然得不到高分。当然,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并不是随便问,什么都问,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掌握问的技巧和艺术,做到真正会问。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积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

在藏族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学生的政治问题意识之所以较差,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学生严重缺乏质疑的意识,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书本和老师是至高无上的,至于犯错,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们很少对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其二是由于学生不懂如何提出问题,在他们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可问,对此,教师应该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此外,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和中肯,长此以往,学生就敢于向老师发出疑问,并会提出越来越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辩证思维。

(二)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要想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勇于质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当学生真正被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他们便拥有了自信和勇气。这就需要教师敢于放下自己的身段,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使自己的课堂风气趋于民主化和平等化。

(三)努力做好问题评价

篇7

一、研究性学习走进政治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是需要学生通过主动发现和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思考、判断,使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的一种创新性强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性学习走进政治课堂,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被人肯定的欲望,在研究小组中,这种欲望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学生的知识面也比较宽。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利用已有知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检验新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制作,每个课题小组任务分工明确,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材料内容的收集。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文字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图片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制作调查问卷、有的学生负责制作PPT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讲解和阐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研究性学习走进政治课堂,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教师可以以课堂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每小组3―6人,依照“收集材料――确定课题――课题制作――幻灯片修改――撰写结题报告”等不同的研究进程,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合,即进行合作学习。在资料查找、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与人交往合作,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体现了政治课的重要性。

四、研究性学习走进政治课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课堂,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由教学主体变为教学主导,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技能, 促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篇8

【关键词】 自主性 合作性 信息技术 政治教学

中学生学的科目多,如果科科都把大量的自主学习放在课外,学生是无法承受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二:一是看教师“导”的水平,二是学生自主安排的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一要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二要切合学生水平。换一个角度想想,假设自己是学生,能不能完成。“导”得好了,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那他一定会自主安排了。长期以来,社会中的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都是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学生上政治课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赋予时代性。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通过具体实践,笔者努力从课堂入手,改变以往通篇政治理论的讲授,遵循生活逻辑,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政治的大道理从此不枯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走进思政课堂,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专门在政治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和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给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自主性的学习是有机地把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得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把教学融入学生生活。

当前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冲劲,个性强,自立意识较强。结合他们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生活、学习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往下学。另一方面也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并能把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中。此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他只是一个教学设计者、指导者,

二、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当前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互联网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而自己的孩子又缺乏较好的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因而互联网在目前不用好过用。这种观点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就可能取得制胜的先机。因此,我们是大力提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种先进的学习手段和工具。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要建设好一个主题学习网站。主题学习网站是学习者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主要学习平台,它应该包含了教学设计中资源组织、媒体设计、反馈途径、评价策略等因素,是老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制作的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学习资源及交互环境的网络导航环境。由于学生信息素质还处于培养阶段,老师可以为学习者做一定的信息工作——从书本、画册、音像制品、各类教学资源库以及互联网络中预先为学生收集整理好部分资源以供学生学习使用,并切实做好导航工作,使学习者能方便使用网络资源。另外主题学习网站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连通Internet的导航栏目、可供学生使用的搜索引擎以及BBS论坛、聊天室等用于集体研究、探讨问题、观点等的及时反馈工具,从而方便学习者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范围也相应地扩大,针对出现的问题,通过BBS论坛、聊天室和邮箱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较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三、自主探究,注重过程。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自主性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为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在我们学习了课本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针对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出来的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提高笔者国企业的竞争力呢?这个问题,在我们提出来以后,一些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考虑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为了让他们再多些发现问题,我们决定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查找资料,进行分析论证。

实质上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或利用互联网,独立地完成了任务,或是分成小组,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甚至有同学直接到企业中去进行社会调查,如到国外的知名饮食店、服装店和超市等等调查,用具体的数据分析来进行论证。这一次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学生认识到很多过去没有认识到的问题。首先,在这个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很多同学发现了原来我们也有很强的大企业,也有做得很好的知名品牌,但与国外的企业相比,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其次,也有部分同学下定决心要以振兴民族的产业为已任。体验过程是一种成功,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合作性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要培养这种能力,我们是通过活动式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的。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统一的作战的团队。要使这个团队的整体力量发挥到最大,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①游戏竞赛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策划者,规定一系列的游戏竞赛规则。班级学生以“获胜”作为合作小组的共同目标。组员自己商讨如何获胜的办法。在商讨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将小组的共同目标作为自己全身心努力的方向,即便是那些平时在集体中不受重视的平凡者,也同样有着说话和展示特长的机会,他们从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肯定中得到认同,从而进一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由于竞争是在团体间而非个体间进行,因此,每个成员都能从其他人的成功中得益,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使伙伴间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和谐。②分层记分法:这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形式。首先,学生以学习能力异质的五人为一组,教师给学生上一堂课,共同学习掌握所学材料。要求学生不光要给出答案,还要充分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锻炼相应的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期的最后,学生们进行小测验,测验由各组员独立完成。 老师将小组中的成员分数累加起来,构成小组总分,以此决定胜负。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会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获得成功。③互补拼接法: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不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在合作活动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现象,让学生以优带“差”,激“差”学优,取得共同的进步。这种方法在使用前可先将合作小组内成员按兴趣、特长等分层,但不能限定学生,更不能贴上“等级标签”,避免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为合作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取长补短,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变得乐观、好学,这不仅对形成虚心好学的品质大有裨益,还使学生在合作活动过程中重塑了自我形象,使其在人际交往等社会化过程中更容易被同伴接受。④在互联网上,通过BBS论坛、聊天室和邮箱进行交流和沟通,把学习的空间由教室扩大到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必须地疏导,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合作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的问题:1.合作活动中,应注意避免因组员意见不统一、分歧太多而造成的时间、精力上的浪费。2.在合作活动实施过程中,小组内同学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多,难免会造成各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这对班级大集体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应该注意避免。3.应指导小组中分工明确,千万不能出现搭便车、责任扩散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它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与政治课整合的过程中,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课件,必定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很多的感触。有的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一味地追求音像、多媒体效果,眼花缭乱,有牵强附会之闲,如:时政报道过多过长过杂,呈现凶暴画面等;总之,一边教学师生在互动,一边播放与教学并无多大关联的歌曲(由于多媒体课件设置不当或者教师操作不当,歌和曲的声音压过了师生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教学手段,一定要记住是为教学服务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选材上,一定要考究。2、政治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应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多媒体课件设置,要富有创意。要加强课堂理性思维活动的引导,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多角度想象空间,活学活用。教学对象是接近成人的中学生,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不容简单重复教材,更有者一堂课几次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确实需要,偶尔恰到好处,可取)。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提纲索引、补充教材(帮助理解教材的成语典故、恰到好处的声、象,表格、图片或者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等)以及课堂各种能力训练的材料和题目。总之,多媒体课件能省的要省,不能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冲淡教学内容,要环环相连,逻辑推理要强,极富哲理性。3、多媒体课件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多媒体课件,要留各种回旋的空间。太巴实了,也就没多大用了。多媒体课件设置得太周到了,课堂容易僵化。况且,政治课的材料极富时政性,材料过多了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扶手,用得甩得,有它更好。制作多媒体课件,更多考虑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引用材料尽力避免昙花一现的背景时政,选择大众化家喻户晓的、相对持久的、精当的。4、多媒体课件更应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仍然要遵循教学规律:特别要贯彻启发性原则,打开学生创新的智慧,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更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正确理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恰当地引进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很有好处;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养成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用性原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的使用。关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这并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之,教学媒体始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物质手段或工具。无论如何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目的在于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篇9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寓教于乐,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让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则重点把握,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在讲清教材知识后,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知识绝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更不可能仅仅是课堂的这么几十分钟。要想更好的把握课堂,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仅仅靠传统的灌输教师知识,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感觉不到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对于教师来讲,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后期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复习”新课。

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遭淘汰,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篇10

关键词:政治学概论;学习困难;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70-02

《政治学概论》作为政治学类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学术思维的训练,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与课程的教学要求往往相差甚远,普遍存在学习困难。

一、《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困难

(一)学生受应试思维影响,学习中缺乏学科意识

学生往往把《政治学概论》看作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延续,在学习思维上也沿用了以往的应试思维。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习惯在学习中追求一字不差的唯一标准答案,对教材介绍的同一名词的不同定义,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往往缺乏独立思考,无所适从。甚至要求教师提供练习册,通过题海战术来应对考试复习。这种应试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学科意识来整体把握《政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造成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存在困难。

《政治学概论》往往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同时,使用的教材大多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学习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往往是名词听起来熟悉,但却不能准确表述与理解,如“政治、国家、权力”等。对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特别是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往往是似是而非,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用其概念与理论分析现实政治问题。[1]

(三)学生课外阅读政治学经典著作存在困难

阅读经典著作是人文社会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倡学生不要囿于教材,要阅读经典著作。但政治学经典著作多数来源于西方学者,无论是内容体系还是理论分析逻辑,抑或行文表述都令学生觉得艰涩难懂,难以坚持。例如《政府论》、《学术与政治》,还有马列经典原著等都不是大一新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单纯强调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不仅无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而加深了学生认为政治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课程的刻板印象。[1]

(四)学生自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现象存在困难

《政治学概论》教材由于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囿于篇幅,往往限于简单介绍理论的主要观点或是简单得出结论。表现为作者在论证观点时仅仅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与价值判断等传统的规范手段,缺乏以令人信服的事例、数据等事实资料作为观点的支撑,懈于进行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未能及时反映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虽然教师常常运用“讨论法”、“案例法”等去弥补教材的不足,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以信服结论,更难以自主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二、《政治学概论》的教学建议

上述学生在学习政治学中存在的困难,既涉及到中国政治学研究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到政治学的教材建设的问题,但笔者主要就教学中的应对学习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课程讲授中应凸显学科意识与学科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一)教学体系安排应凸显学科体系的完整、独立,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意识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丰富,《政治学概论》课程到底应该涵盖哪些基础性政治学知识呢?为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政治学概论》的基本框架及其独立的学科地位,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分类,进而明确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2]而且这不仅仅是在导论课给学生做一次性的介绍,教师应在每一章节的课程讲授中起到“串珠成宝”的作用。以政治内容可分为实体、观念、活动三个方面为线,根据所选教材的分析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系统把握政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而不是通过“背多分”的应试方式来获得概念或理论观点。

(二)理论教学过程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介绍与分析

关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导论中的一节内容,但这远远不能让学生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更不足以让学生自主运用这些学科方法去学习、研究。学者们的理论成果是通过一定的学科研究方法得出来的,教师进行理论分析也运用了一定的学科研究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疏于介绍与分析方法的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接受知识性内容为重,以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为轻。就如大厨端出美味佳肴,食客能品尝到食材,却不懂炮制方法一样。师生之间的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亦要授之以渔,因此强调理论教学过程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介绍与分析。如:在讲授历史上“非政治观”的内容时,需要对每一思想家的历史背景、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不同政治观的合理性、局限性进行辩证分析,作到有理有据、全面客观,可以向学生介绍综合运用到的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

(三)构建互动课堂,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

构建互动课堂的方式,已经有很多学者作了有益尝试,提出了“引导讨论”式、启发式、辩论式、师生角色互换式等,这都值得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应用。值得重视的是,构建互动课堂不能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生动性、有趣性,更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提高学生的明辨、批判和创新等思维水平。例如,在介绍了非政治观与政治观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政治的概念,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界定进行发言,讲出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在涉及到观点评价的讲述时,还可以让多个同学针对彼此的看法进行发言,以更深入明了观点的逻辑。“述议”能力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在表达思想观点时拥有清晰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明确的观点,这十分重要。“凭借这种思维,在了解必要的预备知识后,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就能够独立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争论,也能够给予恰当评价。”[3,4]

(四)教师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与巩固,少不了课外学习的配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第一,推动主题阅读,夯实理论功底。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基本载体。针对学生阅读经典的困难,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少而精地选择一些经典的章节,先教师导读再学生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学科发展前沿与中国政治热点、难点为依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还可以通过举办“两会精神我解读”、“读书笔记大赛”等常规性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提高的平台;也可以以读书笔记、小论文等作为作业形式与学生考核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课外学习。一是利用多种网络形式建立师生的课外互动。微博、微信、QQ群等多种网络形式为师生课外的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分享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关键是教师在网络交流平台中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除了答疑与分享资源,要善于抛出问题、引起讨论、适当总结,营造活跃、热闹的学习讨论、交流的氛围。二是充分利用《政治学概论》精品课程等教学网络资源,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等,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参考资料,通过题目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三是利用政治学学术网站与名家博客等网络资源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如“选举与治理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政治学研究网”、“中国农村研究网”、“共识网”、“爱思想”等学术网站吸取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信息等,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动向。一些学者、专家在自己博客中的精湛论述往往就是政治学中的理论难题与现实难题,可以从某种程度弥补教材未能及时反映政治生活变化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学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学习困难,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由教师根据自身的授课风格、所拥有的资源和学生的能力与专业要求等的不同,依据课程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减少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间的差距,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需要做好备课工作,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使政治学概论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抽象难懂。

参考文献:

[1]唐睿.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J].世纪桥,2012,9(248).

[2]陶艳华.凸显《政治学原理》理论性的教学方法设计[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