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学习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学习培训方案

篇1

德普软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外语培训方案供应商digital publishing AG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旗下混合式外语培训方案已经成功地为超过1000家国际合作企业和机构的700多万名学员提供了最高效的企业外语培训及商务外语技能培训。

仕必阁(Speexx)完美混合式外语学习方案,是云时代下的一场学习革命, 对于全球数百万的语言学习者而言,仕必阁是一种颠覆性的语言学习形式:打破了以往枯燥死板的语言学习行为,将创新的学习技术、先进的互联网云端系统以及卓越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足不出户让学习者能即时沟通,尽享云学习带来的全新体验。

仕必阁致力于通过先进的软件系统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使在线语言学习切实可行且效果卓越,借助国际化语言学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家团队,以及超过1200人的在线辅导员团队为个人学习和企业培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互动语言学习软件、7×24全天候在线辅导、全球虚拟课堂、一对一电话辅导、外教面授小班课以及互动有声读物和丰富移动学习工具,一直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外语学习方案之一。如今,仕必阁正帮助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培训机构及高校的700多万学员提高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为他们的个人及职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且灵活的语言学习途径。

仕必阁在全球

在全球在线语言培训领域发展多年的仕必阁,因其出色的软件技术和全面的服务体系,至今已获得超过200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2011年欧洲在线教育卓越奖、2010年世界教具联合会大奖、2010年IT培训大奖(英国),同时仕必阁也已被德国国家远程学习管理局正式授权和认证。此外,仕必阁获得世界教具联合会质量(WQC)认证以及UNI EN ISO 9001:2008认证。

仕必阁在中国

仕必阁混合式语言培训方案因其卓越的软件系统及多元化的语言学习解决方案, 于2012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京举办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中,从数百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2012推动中国教育行业智慧发展金引擎奖,这将成为仕必阁中国发展蓝图上的又一里程碑。

随时随地尽享学习乐趣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和e-Learning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它既能保留课堂面授的互动体验与教学质量,又避免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不可避免的高额学费与路途劳累等弊端,同时又能使用网络学习系统优化学习周期,减少学习费用。混合式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了电话、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灵活性,让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尽享学习乐趣。目前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将成为个人学习与企业培训的主流。

科技让外语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混合式语言培训方案既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程接受专业辅导老师的引导、启发与监督。在仕必阁混合式外语培训方案中,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获得超过200项国际大奖的自主性学习软件轻松体验最先进的学习技术、互联网云端系统。先进的口音弱化工具IntelliSpeech及人工智能语音操作技术会让个人学习不再枯燥,如同游戏般生动有趣。即插即学的USB系统、高效的学习工具、iPhone手机词汇课程等都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线上、线下都能畅快学习,充分保证了商务人士外出时的学习需求。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问题随时都能得到解决, 这区别于传统e-learning单一枯燥的软件操作。在仕必阁混合式培训方案中,全球超过1200位获得授课资格的母语辅导员随时准备着为学生的学习问题作出及时解答,且每周给出学习建议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除了软件中的智能错误分析系统(人工智能AI技术)以外,早在1994年,仕必阁软件课程就已融入人类交流模拟技术,是全球首个具备模拟人类真实交流过程的语言学习软件。

真正做到成本可控且成效显著

混合式学习是以企业发展与绩效为目标,在平衡且专注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集合面授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行动学习和测试评价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目标聚集、效果持续、可测量和评价等多种优势,并且有效解决企业培训中常见的问题,已成为国际认可的新的企业学习方法体系。

仕必阁混合式外语培训方案已经成功地为超过1000家国际合作企业和机构的700多万名学员提供了最高效的企业外语培训及商务外语技能培训。仕必阁混合式外语培训方案涵盖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汽车、机械自动化、医疗制药在内等15个行业及特殊商务主题的定制化课程,已成功为SONY、Airbus France、UBS、Renault、Siemens、Citibank、AXA、Randstad、Continental、BSH、SwissLife、T-Mobile、Sanofi aventis等全球知名企业提供过混合式外语培训。

全球领先的混合式外语培训

篇2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 企业培训 应用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升级,高素质的员工日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对已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开发自然就成为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工作。然而,当下的企业培训状况并不乐观。笔者对东莞地区110家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49%的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员工培训制度,58_7%的员工认为“培训过程缺乏教学设计,效果一般”(孙健敏、穆桂斌,2009);胡庆喜(2008)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调查也显示,74.8%的员工认为“培训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满足自身需要”,42.3%的员工渴求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也表明,曾经困扰该国培训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投入不足,二是培训过程缺乏教育技术理论的支持。第一条对于我国企业无疑是成立的,对于第二条,国内较少有系统的研究。因此,系统探讨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如何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手段,促进培训过程实施、并进而提高培训I的有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应用优势

为了将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培训领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优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认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和促进学习者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它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资源也不只限于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和材料,而是包括了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既包括如教师、同伴、团队等人力资源,也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非人力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媒体技术应用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对企业培训正在产生着重要影响,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企业培训的优势所在。Kelly(1994)指出,美国企业的培训由原来完全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正转变为多方参与,并特别重视吸引外部教学设计专家的支持,62%的被调查企业在开发内部培训课程时有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协作。Barbian(2001)指出,在培训手段和方法上,虽然仍以课堂授课为主,但信息化技术手段已广泛采用,视听教学、案例研究、商业游戏、角色扮演等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的形式已占美国培训市场的小半壁江山。

除了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教育技术的优势还集中体现在另外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的特性与优点,多媒体性(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够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有效刺激学习者的感官,促进有效学习;集成性、交互性和超链接性能够向学习者提供友好的交互,并能够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超链接,使学习信息的组织更加符合人类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二是远程在线学习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远程培训能够为不具备固定场所学习条件的企业创造培训机会,同时为企业节省培训费用。

三、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

企业培训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对规模较小的教育系统。所以基于学校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到培训领域。事实上,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最早就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当前,教学系统设计作为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或分支,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框架,具体说来,就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

3.课程开发

如果已有的培训材料不能满足需要,那么就需要为培训量身开发适合的课程材料。课程开发团队应该由培训组织者、业务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组成。其开发过程包括:编写课程材料包、开发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培训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确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讨论式、角色扮演、评价中心、仿真模拟等方式。

4组织实施

培训的组织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师、培训形式的选择;培训的实施是将培训课程内容传递给目标学习者。

5效果评价

对效果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培训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则发生在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每个阶段,适时地指导方案的调整;总结性评价主要针对培训的效益与产出评价。

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具有简洁、有序、科学等优势,能帮助培训组织者系统地设计和实现培训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该模型去实施员工培训,,还应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四、基于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实施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

1加强对培训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正如西尔斯(1994)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指出的,“教学设计最深刻的变革就是它的实践范围得到拓展。虽然教学设计领域始于学校教育,但目前大量活动是在私营部门的员工培训方面展开的”。对培训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吸引教学设计人员和培训师参加培训材料的开发来实现的,具体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解,并依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习步骤和培训方式。

2在培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单一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论是视觉、听觉的多渠道传递方式,还是多媒体的友好交互性、超链接性等特征,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更符合认知规律,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效率。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片的形式,将企业内绩效表现良好的行为和流程制作成视频课程,在制作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操作技能或流程的重点、难点、危险点,使学员能直观形象地对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另外,运用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辅助员工学习,还能使员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调控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从而达到个别化学习的目的;最后,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员能够从做中学,这样也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实际的工作情境。

3.注重网络培训方式的运用

网络培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快捷的培训形式,截至2005年底,世界500强的企业已有80%的企业采用了网络在线学习的形式进行员工培训。在日益发展的网络交互技术支持下,基于网络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网络个别化培训,类似于单机多媒体计算机培训,学员自定步调,培训内容主要存在于本地机上,学员及师生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等形式进行交互;二是网络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分散于不同地区的同一企业的学员可以共享企业资源,参与本企业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同时能够获得来自企业中心服务器的资源与指导。员工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区与培训师进行交流;三是网络虚拟异步课堂,学员和培训9ifJ在各自方便的时间登陆网络,培训师就学员提出的问题利用交流工具予以回复。这种形式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便于向群体提供异步的网络课程学习:四是网络虚拟同步课堂,培训师与学员同时在线,通过共享白板、视频会议、视觉支持的音频会议等工具进行实时交互。学员可以在同步视频讲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形式既可以是语音的,也可以是电子白板上文本、图形的形式。

五、结语

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是一个用来辅助设计、开发培训方案的系统,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但在实际培训中,常会出现一些需要快速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对这个系统流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僵化执行是不可取的,在整个培训方案执行周期内,组织者需要不断收集反馈和评价信息,并及时调整,以期使培训方案更加有效。

此外,教育技术在学习材料开发、多媒体内容呈现、培训方式选择、规模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企业培训时,要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培训的教学过程,并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利于知识迁移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来促进员工的学习,并最终促使员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随着企业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进程曰益加快,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不仅局限于员工的培训,它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也将贡献自身的独特价值。转贴于

不过,企业培训与课堂教学相比,其思路和方法还存在一定差异。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员工,企业所关心的是经过培训后员工的业绩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起点就应该是确定员工的训前绩效状况。企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员工的当前表现与所期望的表现之间存在的行为差距,并分析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导致绩效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员工工作态度方面的,也可能是员工知识与技能的不足造成的。培训对于态度转变所起的作用通常很小,只有当绩效差距是由于知识或能力不足造成时,培训才会发生作用。当组织者确定了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才能正式引入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学系统设计在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培训组织者立足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要求,并对员工的绩效现状进行调研,找出绩效差距,进而确立要弥补差距所需要培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二是对受训者直接进行需求调查,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培训内容。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目标受训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不仅包括受训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学习期望与动机、相关工作经验、认知成熟度等,还要包括目标受训者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动力;定单培训;创新点;成效

校企合作,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双赢”模式,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1]。但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由于企业动力不足而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缺乏主动性和长期性。要调动校企合作的动力,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资源[2]。

高职院校的显著优势在于人才优势。而企业要想员工具有持续适应变革和竞争的能力,进修与培训是必要条件[3]。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能够通过便捷的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极大提高。我校常州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课题组在与校企战略合作企业——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的储备干部培训项目中,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培训方式、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等方面,对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企业员工定单培训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

1 吴江华衍水务储备干部培训项目的创新点分析

针对企业需求,课题组对培训方案和途径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比选,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

1)准确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本次培训对象是吴江华衍水务的储备干部,实施培训前,通过收集学员资料、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的方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一是分析培训对象的教育背景、职称等级、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二是分析企业举办本次培训的目的、要求;三是调查培训对象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

2)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本次培训方案,注重了以下三个结合:一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二是专业知识学习与组织能力、教育能力培养相结合;三是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相结合。

3)选择灵活高效的培训方式。一是分散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二是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除教师授课外,更多的环节是让每位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三是全面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培训中既要求每位学员全面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又根据学员即将管理的部门分别侧重于不同专题进行培训。

4)培训实施过程中,注重动态控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修正培训方案。培训前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对学员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并根据反馈结果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期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5)科学客观地评价培训成果。本次培训成绩既作为企业选拔储备干部的依据,又是企业对学校培训成果的考核。因此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了考核大纲,由企业委托行业专家命题对学员进行考核,同时检验学校的培训效果。学员的成果汇报及专题论文成绩也由教师、本企业的专家和行业专家三方评定,尤其在成果汇报环节,邀请校内同学作为观众,同学代表的评分也作为成绩的组成部分。

2 培训成效分析

本次培训,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培训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实现了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升和实践知识的积累,达成了双赢的目标。

1)对培训需求定位准确,达到了预期培训目标。本次培训,促进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深化,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对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符合企业对培训的预期要求。学员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且总体表现优秀。

2)教师与学员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共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深入总结,教师也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实践知识,并在学员的帮助下收集了大量图片、数据资料,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学校作为桥梁,促进了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华衍水务在校集中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到学校另一校企合作的水务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交流,互相分享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有很大收获。

4)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教师与学员的交流,学员与在校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促进了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3 进一步深化企业订单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本次的培训项目获得了预期成效,校企双方在对本次培训项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达成了扩大培训成果的共识。为进一步深化企业订单培训的内涵,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可深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扩大合作培训领域。培训对象可针对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学历层次分别展开;培训目标可定位为岗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学历提升培训等;培训内容可以侧重于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技术管理等不同方面。

2)集中培训与日常提高相结合。打造学习型组织,是当代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要想员工能够持续提高,仅仅依靠几次集中培训远远不够,可考虑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结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通过培训带动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校企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与科研,在学员与教师长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共同进行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

总之,要调动校企合作的动力,必须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共赢。学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特色的培训服务,必将极大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推动校企合作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单一向全方位的迈进。

参考文献:

[1] 焦信敏,赵鹏.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提升校企合作动力[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5-8.

[2]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若干难题的理论破解[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4(6):36-38.

篇4

通过之前的课题研究,设计出了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式教学的应用模式。为了检验新构建的模式能否促进高职教育的交互性,能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现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程企业管理中选取培训这一知识点,应用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发展较快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以阐述管理的职能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其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和相关交叉学科以及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知识。管理学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性,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基础,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的验证新构建的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课题组选择了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培训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实验。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在职业能力方面,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本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本次研究选择了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教学,一个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

这次实验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测验两种方式。

本次实验共发放了两次调查问卷,两次的调查都通过学习平台将问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填写第一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培训了解的情况,以及对于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实验完成之后再填写第二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交互式教学的体验感受,以及交互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在采用调查问卷的同时,还配套使用了测试的方式。以知识点测验的方式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测验的形式也很多元化,除了基本的试题测验,也通过任务完成的操作性试验完成测验项目。通过测验来了解交互式教学方法使用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三、教学应用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学生也可以登录学习平台浏览课前任务:

1.浏览老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课程魔方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A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实现老师和资源的交互,学生和资源的交互,资源和资源的交互。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借助互联网实现更为多元的交互。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清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1.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2.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篇5

关键词:大数据;员工培训;网络

随着“中国智造”和“互联网+”的提出,传统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运用到培训管理中,通过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合力共为,逐步形成大培训格局和“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局面,实现“向培训要能力,以培训促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人才红利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一、大数据培训概念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意味着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而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是解决企业人才的“留、选、育、用”问题中的“育”,利用真实客观有价值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某企业着眼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高度重视培训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该企业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覆盖率100%,同时拥有技术过硬的各专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大数据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二、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培训管理提升

(一)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相关的各种数据如企业愿意目标、企业年度计划任务等,员工的基本信息、技能及各种素质,并保证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

(二)针对培训对象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即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是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师、培训考核等预先做出的系统性的谋划与设定。培训方案是使培训付诸实施的指令性文件,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可以使培训有序地朝着既定目标良性运作。因此,大数据技术使培训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细化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地把员工职业生涯和企业培训需求结合起来,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选择培训方法,结合传统的员工培训形式如讲授法、视听技术法、讨论法、自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互动小组法和网络培训法等,设计出可以使员工更好地接受培训的方法。

(三)结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1、坚持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结合上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的原则,通过对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员工胜任岗位工作有什么样的需求等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2、注重从师资和教学形式的选定上激活培训内容。同样的培训内容,选派不同的授课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培训效果乃至培训的质量会有明显的不同。

(四)按照培训规范优化培训管理

一是加强培训期间学员劳动纪律和学习纪律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学员依据之一;二是按照培训规范,坚持培训考核;三是加强对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优依据之一。

(五)依据培训目标组织培训评估

1、充分认识培训评估地位作用。培训评估是总结培训得失、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从而使培训需求确定的更加准确、培训内容设置的更加合理、培训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更加相得益彰,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对培训进行调整和纠偏。

2、努力探索培训评估方式方法。一是要建立培训评估制度,坚持每开展一次培训就组织一次评估;二是要针对培训教学、管理、考核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培训结束后的跟踪调查环节设计相对全面完成的评估方案,最大限度地收集评估信息;三是要坚持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问卷、座谈、调研、数据分析等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完成客观真实的培训评估报告。

三、大数据培训管理的实践

(一)信息传递的远程性和交互性

由于时间空间局限性,企业面临大型培训任务往往需要固定培训场地,甚至需要分批次进行,而网络教学不再需要集中于有限的空间,在教室以外的办公室、家里甚至出差在外,仍可参与培训,极大提高培训信息传递灵活性。加强学员和教师之间、学员之间的交互,教师更快捷地获得教学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学员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学员之间还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二)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资源的共享性

借助网络的传递,培训内容可以融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W习者参与感官认知,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同时,虚拟整合培训系统内的培训资源,可实现师资、课件、电子图书资料、培训及研究成果等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优质培训资源的作用。

(三)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网络远程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篇6

关键词:培训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训教育投入是一项智力投资。投入带来产出,企业均希望培训能收到良好效果,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实际上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却由于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只赶时髦而不是针对企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二教学方法不当,无法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其三学员学习结束后在实践中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培训效果培训者在培训中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评估培训需求,根据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需求可能有多个,在确定培训需求之前还要确定培训的优先顺序。决定培训优先顺序的条件是:多数员工均面临到某项技能严重不足;并且此项技能对于实现公司目标很重要;该项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

培训者在确认培训需求之后,还要明确培训目标,即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具备的能力。培训目标是培训课程设计的精髓,不仅可以督促讲师为完成目标确定方法,还能最终评估培训结果,考查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培训目标必须有三个组成部分:业绩、条件和标准。

业绩:学员在完成培训时应具备哪些技能?你的期望是什么?应该改变何种行为?

条件:学员完成目标所处的环境条件。

标准:你期望学员在完成培训时的表现如何?标准可以用定量性词汇表达。

二、根据成人特点编制教材、选择培训讲师,并事先予以培训

培训组织中常说:“把牛牵到河边并不难,可让牛饮水并不容易”。培训者要熟记以下箴言“你可以命令成人进入教室坐在座椅上听讲,但你无法强迫他们学习”。如果受训员工自己没有学习的愿望,培训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因此培训者必须以持续吸引学员注意力为原则编制教材、选择培训讲师。讲师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成人心理特点,给学员提供演练参与的机会,并根据学员的表现予以回馈,使学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要批评,错误的地方要明确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

讲师必须向学员说明培训课程与工作的关联性,以及培训课程可以提供提升能力的方法。讲师可以借助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编排、生动活泼的语调、具有幽默感的肢体语言,保证学员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有一支教学优良的师资队伍做后盾。而提高讲师整体素质就要对讲师予以必要的培训。

三、要以提高学员技能为着眼点选择教学方法

成人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受训者的能力,通过培训改变受训者的行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始终围绕着这一目的。在这里主要对工作岗位训练、个案研究、T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行为示范等六种方法加以介绍。

(一)工作岗位训练

教导员工以实际工作为背景执行工作的方法。特别有效的方法是工作教导训练法。

工作教导训练是讲师说明作业的每个步骤,指明要点并提供学员引导性的练习。工作教导训练是以分工为开端,然后对每一步骤的要点进行叙述。包括:

步骤中有可以完成工作或分工的要件吗?

步骤中的潜在危险?

有较容易执行工作的方法吗?

(二)个案研究(结合学员培训)下发通知时,便把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请他们准备一个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事先寄来,培训者负责收集整理后再反馈给各位学员,同时组织教师做好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学员带着问题来学,通过学习不仅解决了问题,又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三)T小组活动(敏感性训练)培训开始时便把学员划分成若干小组活动,每天要重新分组,白天活动后晚上把大家集中在一起,每个成员介绍自己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了解情况、活动内容等,目的在于训练学员人际关系能力。

(四)角色扮演学员面对面地演练互动关系,其他学员对他们的表现再进行讨论。该种方法适用于提高学员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

(五)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是通过对真实的实例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或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案例不见得有正确的答案,它的目的在于教会学员确认问题的方法及务实解决的方法。它可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判断能力、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可以与角色扮演结合使用。

(六)行为示范行为示范可向学员展示执行工作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学员练习,直到学员熟练掌握为止。

在实际教学中,上述方法并不能单独使用,往往是把几种方法结合应用。

四、切实保证学员把培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工作上

培训者要与企业共同努力,既要学员对学习的内容极其纯熟,又要把培训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督促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应用培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地讲培训者与企业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过度学习。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即使不常练习也不会忘记,这种方法对那些紧急状况的处理特别有效。

(二)将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工作相结合。采用实际例子、角色扮演、以电脑演练等方式都有助于这种联接性。

(三)行动计划。在训练结束时,让学员自己设计计划制定回到工作岗位后应用学习内容的步骤,再经课堂讨论并且回到工作中还要与经理讨论。

(四)多阶段训练计划。将课程内容分为多阶段进行,每阶段结束时,均留“家庭作业”要求学员在工作中应用学习内容,寻找应用学习内容的最佳方法。

(五)绩效辅助工具。利用各种表卡帮助学员记住培训内容。如核对表、决策表、曲线表等。

(六)训练后的追踪性资源。采用热线电话形式,学员有问题可与讲师随时联络。

(七)营造出支持性的工作环境。采用“搭档制”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彼此支援、相互督促、相互扶持、互相提意见。

五、对培训结果进行评定,评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

评定的内容包括:计划内容、计划的实施、训练结果的转移、以及成本效益。

(一)计划内容

计划内容是否足以涵盖全部需要的领域?

(二)计划的实施

1、训练计划是否既有效率,也有效果?

2、学员是否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

3、计划有哪些需要改善及修订的?

(三)训练成果的转移

学员的工作行为是否因为培训变得更好?

(四)成本效益

1、组织的表现是否改善(如退货率、废品量、人员更替等)

2、这种改善符合计划的成本吗?

综上所述,培训是挖掘企业潜力、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培训者必须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才能使企业真正受益。

参考资料:

1、美国工商管理硕士培训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篇7

广百集团是广东省重点发展扶持的国有大型商业集团。2011年,广百商学院将“行动学习”模式引入到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学习发展中来,启动了“能力提升、业绩倍增”“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行动学习项目,为广百商学院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

第一步:高管深度汇谈

项目组首先为高管导入行动学习理念,获得了高管对行动学习的支持。通过高管深度汇谈,项目组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即确定检验行动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目的的标准),并分析了绩效提升的可行性,制定了能确保项目顺利操作的奖惩机制(见图表1)。

第二步:项目启动会及工作坊

启动会是公司高层对项目重要性及如何顺利推进项目进行宣导的关键手段。

在工作坊中,促动师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立、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见图表2)。

第三步:

行动方案高管评审会

通过工作坊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都需要通过高管们的评审。高管评审会一方面提供了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最终的行动方案与公司发展、项目主旨相一致。

根据促动师要求,高管更多是运用促动方式与教练方式做提问,而非直接给予答案,即“告知引起争辩,提问引起反思”。第四步:月度实践与辅导

知易行难,第二和第三步只是“播种”环节,而“种子”如何才能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促动师进行心理和行动的干预。

在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促动师通过集中式辅导和分散式辅导两种方式,从策略分析到细节执行进行全面的“促动”,使所指定的行动方案最终落实到实践中(见图表3)。同时,在历时4~6个月的月度辅导中,项目成员进一步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获得了成长。

第五步:教练式促动

在行动方案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弥补项目成员的能力短板,项目组也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如教练式促动课程培训,它依据项目成员的能力现状以及行动方案实施中的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根据我们的经验,培训课程可在深度汇谈阶段确定,也可依据项具体项目推进实际安排。

第六步:成果汇报

项目成果汇报环节,是检验整个项目成效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示项目团队和个人形象的最佳时机。在促动师的引导下,项目组通过成果汇报得到了管理团队的认可,同时也在企业中进一步宣扬了行动学习的理念。

在成果汇报环节中,项目组则向高管团队同时报告项目整体提升的业绩,以及项目成员能力提升(前测与后测)的情况。

第七步:成果编印

篇8

1、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根据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要求,编制规范的培训流程、制定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活动,确保培训效果的前提。

1.1建立规范的培训流程培训机构在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时,首先是要确定培训需求,只有培训需求明确、具体,培训目标才会明确,培训内容的方向才不会发生偏差,所以培训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培训需求。在确定培训需求时,要同时考虑组织、岗位和个人三者的需求,因此制定的需求调研方案要全面、科学。其次是设计和策划培训方案,在培训需求明确后,应设计出与培训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内容、课程模块、教学方式等,设计的培训方案要突出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是组织实施,在培训方案设计好后,按照培训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培训方案得以落实,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及教学方式等必须与方案设计要求相符。第四是开展培训评估。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培训座谈及到送培单位回访等方式,对培训效果开展评估,通过评估,查找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加以落实,使培训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达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

1.2建立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活动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培训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必须有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保障。从我中心的实践来看,与培训直接相关的管理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训项目的开发管理。培训项目在项目立项、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必须有管理文件进行规范。二是培训活动的实施管理。培训实施时,对授课教师、班主任、受训学员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对培训实施流程及工作内容有规范的标准要求。三是培训活动的后勤保障管理。培训活动要得到顺利实施,相关的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因此,要有培训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环境管理、培训食宿及交通管理等。四是培训活动的监视管理。要使培训活动的各项工作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必须要有监视管理,通过对培训活动的重要环节设置监视点并实施监视,才能确保执行情况与管理要求相符,才能使培训效果得到保障。

2、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

如果只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相关的落实保障机制,要达到提高培训质量、满足生产一线的培训需要,是不可能的。培训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是不能落实,培训效果仍将得不到保证上。因此,认真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是确保培训效果的核心。如何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2.1制定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在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时,不仅要细化每项工作的工作流程,还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各环节的工作标准是管理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的依据。所以,制定的工作标准要求具体、明确、可考核。

2.2明确责任人所有的工作,只有在明确了责任人后,才可能得到较好落实,工作出问题后,也才有办法追究责任,落实整改责任人。根据培训机构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对培训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要加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强调责任心,进而使相关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2.3强调检查与监督培训机构要设置对培训活动的监督检查部门,配置专人按照工作标准,对各环节的培训活动进行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相符事项,要督导责任人进行整改,从而确保培训各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开展培训创新

3.1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推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培训项目化管理,是指以培训项目组为单位,来实施培训项目的开发及管理。培训项目组通常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专家等组成;不同的培训项目,成立不同的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成员要完成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该培训项目、评估该培训项目的效果的全部工作。培训项目化管理办法,在系统开发和管理培训项目,更加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上有明显的效果,对培训项目的持续改进有积极作用。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一线合作培养培训机构如何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出的学员到生产一线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必须改变过去与生产一线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合作培养。在同生产一线合作培养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训方案设计时,充分听取组织、学员及专家的意见,请生产一线专家参与培训方案的设计,使培训方案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二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参与培训讲义和培训案例的编写,使培训资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三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走进课堂授课,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地与学员进行交流和传授;四是尽可能地安排学员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学习,过去培训机构的实习更多是模拟操作,缺乏现场的真实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实习环节安排到现场中去,这样在学员学习结束后,便可直接上岗操作。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xxx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为目标,以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认同和共同遵守为主线,以强势推行为手段,全面系统地宣贯《xxx企业文化纲要》,确保我矿企业文化理念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从,成为员工信奉的精神信条,为xxx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在我队顺利开展,特成立矿工会企业文化创建领导小组。

(一)企业文化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单位企业文化创建实施方案,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宣传贯彻学习《xxx企业文化方案》、《xxx企业文化纲要》,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全面系统,高强度的培训,考试、讲评,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全队企业文化创建工作。

3、制定具有xxx文化特征的共同愿景,岗位标准,岗位职责和理念口号等。

4、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模、先进忠于企业的大讨论,出版通讯物,刊出橱窗,在《xxx》中设企业文化建设专栏。

5、负责本单位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并根据矿上的安排做好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强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推动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管理,建立适应我队管理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

2、全面贯彻落实《xxx企业文化纲要》,开展全面系统、高强度培训,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3、通过对xxx和矿企业文化理念的层层宣贯,形成有xxx文化特征的共同愿景,岗位标准、岗位职责和区队口号。

4、通过宣贯培训,理念考试和工作讲评,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通过制度规范,推进行为养成,使企业核心价质理念,基本价质理念,格言,员工行为公约,各种行为规范为员工所认知,熟记,掌握。

四、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

2、营造本单位的企业文化氛围,制作各种宣传牌板,此项工作按xxx要求进行。

3、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25日,给全体员工全面贯彻xxx企业文化推进大会精神,必须做到逐字逐句贯彻到位。

5、组织全体员工利用政治学习及科务会议,学习《xxx企业文化纲要》以及矿企业文化推进年动员大会上有关领导讲话精神,宣传学习要严格遵守全员参加,全面覆盖,自上而下的原则,认真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认真解读《文化纲要》使每一名员工达到熟知,熟记。

6、在宣传学习《xxx企业文化纲要》的同时,组织员工开展深入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每次讨论时要制定讨论议题,讨论结果认真记录。

7、抓好愿景对接,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广泛交流,悉心领会《文化纲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提出适合xxx岗位特色的花共同愿景,此项工作在8月底完成。

8、根据xxx的工作实际,对照《文化纲要》中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修改和完善矿工会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要细化到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个工种岗位,员工对各自的岗位责任能熟知并遵从,根据岗位责任制,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各岗位实际,制定严格明确的岗位操作标准,此项工作9月底完成。

9、结合工作,学习的实际,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座谈讨论,并提出矿工会企业文化口号。

10、根据企业文化创建的要求,在9月10日前,组织全队员工撰写个人工作“座右铭”,并建档管理。

11、组织全体员工结合个人工作学习、思想实际提出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并形成书面材料建档备查,此项工作在8月底完成。

12、为确保《文化纲要》中各种理念为员工所认识,掌握、认同,xxx组织开展企业文化月度讲评活动,成立讲评领导小组,制定讲评制度,每月确定讲评内容,每月必须开展一次。

13、制定学习考勤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坚持每天上班学习20分钟,对迟到、早退人员在绩效考核中扣除分值,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每月考核一次,考试成绩及格者给予50元奖励,不及格者给予50元处罚。14、建立全员企业文化学习培训及接受教育档案。加强对员工自我学习活动效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并将学习和考核情况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今后各项工作考核的依据。

篇10

高等院校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且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全日制普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非常普遍,普通高校对此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职场新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缩短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衔接时间对于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尝试性地探讨普通高校如何推行“双证书”制度,用以补充和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希望能够进行推广,探索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商科人才的定位上差别不明显,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案设计上大体相同。各校表述不同,但大致内容雷同,基本都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论,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等。在课程设置上也体现了上述的内容,基本包括通识教育类、学科教育类、专业教育类和专业方向或模块类课程组成,课程的设置在符合专业教指委要求的同时也添加了实践类的课程,但学生普遍感觉,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到工作单位后却力不从心,究其原因,这与实践类课程偏少和学习不连贯有关。有些学生为了弥补此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培训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事实证明,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充实忙碌,毕业后就业机会较好。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引领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实务类课程的学习贯彻始终,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与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育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一致,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更加符合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

这样,既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要有别于高职院校的双证教育,积极培养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二、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上述理念的具体体现。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必须着手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普通高校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也不应该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的简单交集,更不应该照搬高职院校的做法,而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高端职业资格的培养。普通高校的商科类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已大量设置了与本专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但因为没有明确指明适应哪类考证,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参加考证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校对毕业学分的要求也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在修订商科类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通过比较筛选,选定了既可作为补充学习又被广泛认可的资格类考试课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销员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国家理财规划师、BEC剑桥商务英语、报关员资格国际商务英语等考试。相关课程的设置时间上既可以安排在学期进行中,也可以在实践环节中的安排职业技能培训,既改变了过去某些实践环节的专业课实习名义上是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但实质上因为人多分散而很难管理,况且实习的情况也很难评价,甚至有个别同学没有参加实习。现在将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融入其中,按其考证要求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结束后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者不仅能获得两个学分,而且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建立了“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积极培育和营造考证氛围

虽然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考证意识开始被唤醒,但却由于缺乏相关的指导,盲目考取的证书要么是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证书,要么就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奔波到校外参加培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参加培训和考试的需求,学院可以有组织的与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内训合作,签署协议,构建和运作人才培训平台。为配合双证书人才的培养,营造更好的氛围,制订相关的培育“双证书”人才的实施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筛选适合的项目,也是指导学生避免盲目考评的指导手册的作用。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实现至关重要。双证书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学科中的理论教学与专业中的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该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实施,离不开双师型师资。因此,将通过下述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积极鼓励和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并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培训,要求教师获得培训资格。鼓励相关的教师参加培训和考试,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

具体做法:根据专业学科相关内容,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培训,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要求在不同的岗位培训,由企业负责人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鉴定。鉴定结果将会成为“双师型”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双证书”的聘任方法及制度的实施使教师在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和技术培训等环节的工作中增加了进修的机会,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聘请企业高管人员、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师、外贸企业人员、政府部门人员、培训机构人员长期担任本专业群兼职教师。本专业长期与兼职教师保持联系、交流与沟通,通过给本专业教师与学生作讲座、座谈等形式,使专业教师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五、创新与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许多职业资格的授课内容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求授课内容与国际接轨,而且要求授课的方式也与国际接轨,即其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互动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探究去“发现”知识,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各学科的思想方法,实现学生潜力的最大开发。在课堂中先创设问题活动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再激发探究欲望内容为核心,探究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最后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后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的能力。

六、改造和新建实验实训基地

“双证书”人才的培养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基地。因此,本着“以教学为主、以产促学”的原则,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基地建设:

1.引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只有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应用型复合人才,学校教育才能长治久兴。作为地区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市发改委、外经贸委、经委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深刻的认识。专业建设中,加强与这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络与沟通,正确解读相关经济政策,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2.联合涉外企业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主要考虑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探索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选择一些优秀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实习前,公司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争取学生带薪上岗,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专业组派出指导教师针对岗位实际和实习课题,及时发现面对的问题,召开座谈会,进行集体研讨、专家点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邀请一些合作单位在校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把部分业务操作流程直接搬入校园,方便学生观摩和参加企业实际操作。

3.激发学生热情,鼓励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在高校挑选人才的唯一关注对象。与现如今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成为他们更注重的考察内容。可以预见,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急需创新型的人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科研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判断标准,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衡量大学培养大学生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挑战杯、电子商务、ERP沙盘模拟等。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教育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将结合。

将教育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竞赛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样,在学科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以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可以根据每年的学科竞赛选拔该学科的专业优秀知道教师担任组长,制定详细的辅导方案和选拔方案,在不同年级中进行选拔,筛选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学科竞赛后,由专业教师及时总结,无论选手获奖与否都分析其成败的关键,用以积累参赛经验。这些总结对学科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有条件时举办一系列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芳奎.试论“双证书”制度的教学体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3-34.

[2]丁立明,张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