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施工管理,也就是投标、施工组织、施工控制,资源管理;人财物的管理;信息搜集和积累;企业管理数字化等。
1 建筑工程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的必然性
创新、改革、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建筑工程企业走改革、创新、发展一体化道路是一项艰苦而关键的任务。管理、资本、体制、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优势,企业才能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另外,随着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国内建筑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建筑施工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的要求更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渐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市场,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项目管理的正常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引入现代工程技术,通过创新使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出现很多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承包商地位被动,合同中出现不合理要求;设计、监理不同意,职能错位;国有建筑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主义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壁垒存在,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总之,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运行,存在许多人为因素,但是无论怎么样,市场经济的总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工程管理应逐步完善和引入现代工程技术,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2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工作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是很困难的或是效率很低,因此要采用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很充分,但是,就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来说,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层次还是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没有深刻的理解,认为能够收发邮件、简单上网就是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对于工程的实时监控、流程规范、协调组织的强化、资源的统筹调度、工程变化预测、工程成本监控、工程预警和风险识别等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没有概念理解。总之,他们的态度是,一方面愿意采用现在工程技术,另一方面担心技术的采用会造成额外工作量的增加。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很多建筑企业在硬件上已经进行一些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采用电脑办公,还组建了局域网络,使用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但是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例如:做个报表,有些人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然后再录入电脑,似乎用电脑做是为了美观,这样使用信息技术反而降低了效率。而电脑Excel软件本身就可以完成报表数据计算,有很大的计算、数据库、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功能。这种例子,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不到位,部门之间的共享就更加谈不上了。
地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信息来源丰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认识较为深刻,而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薄弱。从行业上来分析,市政建筑工程中推广和使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水平要优于公路建筑工程、铁路建筑工程。
国内外差异。与国外现在工程技术使用水平相比,国产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工程管理软件不够成熟,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国外软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单位,软件使用范围也不同,软件维护、软件购买都存在管理、资金问题。
3 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需具备以下几个因素:对项目认知,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实施,将建筑工程羡慕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对项目进行整体认知和把握,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同归对项目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对自身职能和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有利于分工合作。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资源共享和及时反馈,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
立足长远,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立足现有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人员,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另外,大型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投入巨大,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
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筑工程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熟悉业务流程。短期之内很难做到完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领导足够重视,增加各方面投入,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进行统一规划,理顺业务流程。运用数学中的反向推导,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反向寻找需要什么条件去实现该结果。以投标过程为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方法,说明如何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提高效率。首先拿到图纸以后,进行工程量计算。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计算软件,输出工程量,导出表格。然后运用宏业清单计价专家等软件进行套价计算。将工程造价进行输出。商务标和技术标也是如此。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就是使各项工作的信息传递更为顺畅,各个工作环节的信息能够存储下来,方便随时调用。
事实上,建筑企业所实施的三标一体化已经为现代工程技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推进专业业务系统的流程优化;另一方面能够享用社会公共资源,参加社会电子认证体系、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在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推进建筑工程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进程。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代工程技术应用,要特别注意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段洪德.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09,(31).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论坛,2010,(4).
[3]周志中.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07,(18).
[4]陈金保.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1,(7).
[5]夏同兴.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科技,2009,(12).
[6]张译戈.刘冰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0,(24).
[7]钟毅.叶曦.浅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6).
[8]薛玉高.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6).
篇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是一个技术结合艺术的课程,对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而且在艺术修养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状态是他们对此专业课程的理解仅仅限于理论和字面上,有些不够认真的同学甚至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依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教学规律和学生对此课程的认知特性来系统的设置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本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内容由认知教学模块,技能形成与提高的教学模块以及技能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块这三大模块组成。
认知教学模块主要是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感性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入学的第一学期,通过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导学,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专家讲座,相关企业的参观,以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的参观等许多方式来实现。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得到多种多样的的认知和实践, 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基本具体情况,同时明确专业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最终达到加强专业意识的目的。
技能形成与提高的教学模块是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进行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得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基本的技能的操作重点和要领,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习专业基本能力。我们根据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口,能运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具体岗位,诸如: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建造师助理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有关的课程支撑。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专业技术训练阶段,第二部分为项目导向的工作任务加上专业技术运用实践阶段。下面是各个岗位的行动领域及针对岗位设置的教学体系和学习领域内容:
①绘图员:行动领域一般是计算机辅助操作;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现场房屋测量、平面原始框架以及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三维框架立体结构造型的绘制、三维空间造型效果表现、地面铺设图、施工立面天面剖面造型图、以及施工结构大样图);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有(建筑施工制图、CAD、三维软件造型、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职业能力拓展、专业实践)。
②设计师助理:行动领域一般是计算机辅助操作及设计构想;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平面布置规划图、施工造型图、三维空间效果表现图、平面功能组织规划、平面造型元素的构思设计、材料的运用及施工工艺、方案陈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有(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室内空间设计、水电路照明设计、职业能力拓展、住宅建筑装饰、公管性建筑装饰、专业实践、建筑装饰简史与赏析)。
③建造师助理:行动领域一般是施工技术及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材料特性与构造、水电路施工规范、立面造型施工规范、天面造型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及组织、工程预算制作);所对应的学习领域有(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建筑装饰工程制图、装饰工程概预算、水电路照明系统设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规范、专业实践)。
技能综合模块在实践教学中是核心的内容,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校外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训,由企业中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在面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以达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技能的目的。上述的三个大模块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其中技能形成与提高的教学模块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可以互相渗透、补充,尤其是针对专业素质相对较强的学生。
然而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下述是初步形成的特点:
(1)在课堂中进行真实的项目任务
我们为了改善学生的培养状况,拉近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距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我们都是鼓励把项目带入课堂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中使用真实案例。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参与的是真实存在的项目,他们才能够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也才能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具体的技术和工艺的条件来进行设计和,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能够被商家采用和具体实施。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
(2)实践教学中设立企业化的工作室
在学校内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室,依据行业内的企业管理和最新的技术标准,能够与市场的前沿对接,同时建立工作室的“企业文化”,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类似的工作室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些工作室原则上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建立、企业及商家进行支持的形式来发展。让学生在工作室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专业竞赛的形式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特别重要。通过他们参加实践中的专业竞赛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思维,这是是实践教学的补充。有专门的教师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引入专业竞赛的环节,从而能够推动实践教学更好的开展。最近,我们的教学团队在各地的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竞赛中有着良好的表现。
(4)实践教学结合岗位技能培训
以工作中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毕业时推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书与专业技能证书。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和开发,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建立了很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关的培训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进行社会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试。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实施的前提,我们将会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的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是我系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两个大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不管学生毕业以后是从事建筑施工还是工程监理都会用到该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知识。
基于它的核心地位,它与建筑工程类其他专业课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具体特点包括:1)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 具有很强的独立性;4)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二、目前教学中现存的普遍问题
(一) 教师教学方式老旧过时
目前我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
(二)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工艺等实际操作过程,是很具体、很零碎的内容,这区别于以前的那些具有较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课程,学生们觉得好多内容都应该记,但又记不住,有种抓不住重点,不知该如何去学的感觉。学习完后往往感觉似懂非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
(三)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我系的专业老师都是从内地高校直接招收过来的,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仅靠自己在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期间对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解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施工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对施工工地是什么样的,工地上的人、材、机是怎样操作运行的没有概念,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所以上课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再加上教科书本身的编写就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就显得有些陈旧,使教学不能与工程实际同步。
三、 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一) 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上好本课程的第一堂课是关键。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建筑施工技术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构造要求,而且一些施工工艺和构造要求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某些施工技术、工艺,采用现代化手段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人在对这种平时学生很难接触到的施工工艺、构造要求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重视实例教学。实例教学是课堂上模拟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第四章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时,本人将学生直接带到我系的混凝土实验室,在讲解了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原理后,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各种材料的称量、试配。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明白含水率是区分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关键,把握好砂、石的含水率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配的关键。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邀请建筑企业中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
(四)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
由于教材内容大都具有滞后性,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与工程实际同步,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增加补充新的、实用性强的有关知识,结合本地区实际给教材注入新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
(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为加强实习教学质量,在系领导的支持下本人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延长实习周数,将建筑施工技术的整周实训放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时,学生在第五学期的一至八周都在工地上,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施工技术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训、实习。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人数众多,施工单位考虑到安全及怕受到影响等因素,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可以与建筑公司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为施工单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受学生和教师到现场实习,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来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学生根据实纲的要求到有关的企业联系实习工地。我系所招收的学生90%的生源都来自于自治区下设的六个地区,分别是:山南、日喀则、那曲、林芝、昌都、阿里。我们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将愿意回各地区实习的学生分配到各地区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地。这样把学生分散开,既可以缓解实习基地紧张的压力,又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前与自己家门口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要培养出真正的适用型人才,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的、更加努力的探索,为找到更加适合本土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篇5
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
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建筑施工第一线需要,具有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高等数学课程更是其学习专业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程思维方法,为学生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保障;而工程技术专业课能扩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理论方法的延展,二者相互补充,必不可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数仍然是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侧重数学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习题的演算,而忽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忽略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定理、模型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学生们不理解数学课程学习的作用,更不知道数学和专业课程、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所在。加之数学课程基本概念较多、计算量大、内容抽象,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学习起数学来感到吃力与困难。可以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让数学与所学专业挂钩,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如何“生活化”的变革高等数学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建筑工程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做到有的放矢,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级建筑工程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2问题存在的原因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为何会出现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现象呢?有必要去深究其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指导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去分析与了解高职数学的教学问题,通过与建筑系的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深层次、多角度分析了解,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得出了以下的问题存在如下原因。(1)通过与建筑系的领导进行交流探讨,发现领导本身是认可高等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的作用的,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这门课程作为工具与专业课程、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也就无法对数学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还有些领导希望削减高等数学的课时量,觉得占用了专业课程的时间,而完全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促进作用。(2)通过与建筑系的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得出对于专业课老师而言,是希望学生能把高等数学课程学好学透,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还能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水准、角度测量、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此外,《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更是与数学息息相关,一些操作软件也是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通过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能理性的看待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并且认同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你希望高等数学的学习给你带来哪方面的帮助或者提升、你希望如下那种方式的教学方式会更好等等。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选取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9。其调查结果表明:
(1)在高职院校85%的师生均认为高等数学很重要;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一;
(3)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帮助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有部分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毫无意义;
(4)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对理解高等数学抽象问题有帮助,甚至有学生认为没有;
(5)部分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能力的培养,选择无所谓;
(6)建筑类的学生普遍学习高等数学的方法还是来自于老师的讲授;
(7)学生喜欢的高等数学的授课方式,普遍喜欢从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讲授。总体来说,由对这些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良好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是非常重要;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是后续建筑工程类专业课学习的必要课程,并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高等数学的某些理论知识。
3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对该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学校、教师到学生三个方面来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建议如下。
3.1学校方面
(1)在领导层面就应重视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抽象思维能力,还能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
(2)在设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时候,应相应的配置相关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的学习,以现代更便捷的方式去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开设《大学数学实验》、《数学模型》等课程,并配合相关软件的学习。
(3)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是由基础部统一排课,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专业,安排固定的老师进行授课。并针对不同专业,对授课的数学老师进行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让这些老师更深入的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便能更好的把专业知识与数学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数学在专业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成立数学建模团队,积极的参与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数学建模比赛。该院没有参与任何数学建模的培训和比赛,而开展数学建模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学校需要尽快的成立数学建模团队,报名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3.2教师方面
(1)加强数学老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素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只有当数学老师自身的知识足够全面和丰富的时候,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导学生,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去学习数学知识。
(2)数学老师可积极的参与各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共同讨论不同专业对数学各知识点的需求。数学老师要以成为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双师型”人才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懂得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配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组讨论重点、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够重视,学习态度欠佳,因此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学懂数学。
⑷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稍做了解的基础上,把数学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实用模块两部分。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数学的概念、定理及基本的解题方法;实用模块就需要把数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上,做到学以致用。
3.3学生方面
(1)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增加自身见闻。数学建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参与数学建模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途径,能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心智在比赛过程中得到较强的提高。
(2)重视每一次数学课程的教学,积极配合老师,做课堂的主人。
(3)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把数学当作一项工具,用以更好、更透彻的去理解专业课程。
(4)熟悉掌握基本数学软件,了解数学计算仿真工具,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实践看得见也摸得着。
4结语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一种教育模式,它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等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与学如何适应这个要求,是教师与学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 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一直是难点课程之一。主要原因是该课程具有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是由三大力学和两大结构课程整合而成,既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又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2 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综合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对这门课的教学设计准备充分和详实。但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模型分析、轻实际联系。建筑力学模型是建筑结构的高度抽象化,教师教学时容易忽视对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之间联系的深入讲解。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将理论模型与真实建筑对接起来,会使学生对力学、结构、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进而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重解题技巧、轻规律总结。授课教师如果只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追求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对一些力学概念及结构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这将不利于学生对力学与结构规律的认知与掌握,更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重知识传授、轻表现手段。如果教师课件制作、授课方法与方式比较单一,加上理科技术的枯燥,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状态反过来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
2.2. 学生方面———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远远不够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掌握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因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就是课程难度大,学不会。也有的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计算内容很少,不需要学习,这样学生就根本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把这种基础性质的课程放在一边,极为轻视,更不可能学好并掌握课程里面的知识了。
3 改进措施
3.1 教师方面
第一,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单项技能到综合实践技能,采用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培养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地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在这些建筑物中,每一个梁、每一根柱都必须运用建筑力学进行分析设计。从事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的人员,都要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建筑力学与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大概有:平衡问题,变形问题,结构问题,看似深奥的理论,其实仔细去分析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处处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从我们常见的一些事情出发,分析其原因和实质,再与课本的章节内容相衔接,这样既使得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逐渐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
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如除常用的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归纳总结法、类比法外,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更应注重项目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对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内容,如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形式与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
第三,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适当的教学环境,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练,把教、学、做合一。课程设置中有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在此环节中采用案例分析、工地现场参观、建筑设计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讨论、观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2 学生方面
首先,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大部分同学一听到力学字眼,就会联想到中学阶段的物理学知识,下意识地认为肯定会很难,不知不觉中就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屏障。如果大家能克服这种心理,将其视为一门新的基础课,并产生一种想要探究里面内容的兴趣,那将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方法,只要学生课堂注意听讲,总会找到一种方法能适用于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程的实践环节,找出学习的重点和规律,想要理解和掌握课程里面的知识将不会是件难事。
最后,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一旦发现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也将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多与老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开阔眼界。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莉,戴庆斌. 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9):105-106.
[2] 武玉梅. 试论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J].中国,2013(5):96-98.
作者简介:
闫晶晶,女,汉族,生于1983年6月,重庆建筑能源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篇7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基处理难题
众所周知岩土的勘察信息一般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地形地貌、岩石的结构、岩石所处位置等等,这些因素的出现也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工作人员的岩土勘察力度,同时对地基的处理技术也要求更高。而原有的二维、静态的资料分析模式已经不能充分表达它们的变化规律,这就使得建筑工人更加难以理解其中的空间变化规律,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更多技术难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也让我们有了解决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的技术,从原有的二维、静态的表达方式到现在的数字化、图形化动态分析模式。下面就针对城市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做一些探讨。
一、岩土勘察的技术难题
1、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大型建筑工程不断兴建,当然如果要想高层建筑能够站稳就必需要有更深的基坑,同时因为社会需求的差异性也给勘察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原有的传统勘察模式早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所以要求更高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
2、问题所在
①地形地质:由于我国的地表结构差异比较大,比如岩土的风化程度、软弱程度、空洞、不明地下物等等,而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地质结构。②岩土参数:对于那些埋藏较深,地质比较复杂而且又难以取到原状的岩土来说很多信息都是不确定的,比如土质松软,结构类型等。③技术人员素质:由于内部技术人员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加之缺乏更深层次的技术沟通,导致对一些重大型建筑项目缺乏很好的认识,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④整体能力:很多勘察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对实地的专业考察,没有相关的情况分析资料,更多的只是根据个人经验去判断,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很容易导致所提供的资料与原有的需求背道而驰。⑤技术限制:因为地球岩土构造的差异性比较大、社会不同需求的加剧以及全球地质灾害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大型、高层建筑需要有一定的抗震要求等,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我国原有的技术相对滞后,先进的技术运用面比较窄。
二、问题解决方案
1、加强岩土勘测
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质勘察需要有不同的技术手段,而岩土的监测贯穿于整个工程,加之其复杂程度往往使我们很难完全掌握地下岩土的结构变化,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工程物探技术来加强对地质的连续探测,这样不仅能更加全面了解地质构造,同时也可以对之前的勘察结果进行补充和更新,为以后的勘察工作带来便利。而这一技术的运用就很容易解决传统钻探技术所带来的界面划分的不准确以及漏判等缺陷。
2、加强岩土勘察信息的建设
就目前的社会上,很多勘察单位都容易忽视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不注重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往往都是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看重经济上的利益,而这样的后果就是造成工程建设的盲目性,有的甚至连质量保障都没有。所以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将已经经过勘察的地理信息资料全部输入到专门的信息资料库中,为将来的工程建造提供相应的信息,这样不仅能节约工程勘察的资金,也能减少勘察的时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加大,一些大型、高层建筑以及深基坑的不断出现,就无法提供现成的相关资料;而对于深基坑,往往需要一桩几钻,原有的桩基设计资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就需要通过建设相应的资料信息库来解决这一问题,也许有些资料不能作为直接材料来用,但是这必然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其岩土等相关信息的认识。
3、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即使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也是不行的,而要想发挥科技的最大成果,要想真正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要在拥有技术的前提下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程度。不仅要根据经验去判断,更要有科学的信息资料为支撑,多去实地考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加强技术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们也开始使用更多的先进专业技术。比如人们利用弹性波、电磁波等一些先进原理发明一些更为先进的探测设备,相对来说它的探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得到的信息也更加准确。岩土工程发展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一些岩土勘察方法和地基处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科技,利用电子技术对岩土的勘察工作进行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5、采取不同的勘察和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和地基处理技术,例如一般情况我们可以用钻探的方法来勘察岩土,而对于那些勘探深度小,但地下水位埋深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选择探井法。有些勘察公司为了经济利益降低勘测成本,大量使用静探空,有的甚至是全静探,不过这个方法在土质比较软的地方效果会比较好,既能准确分析出岩土的强度性质,也能达到分层效果。相比之下,对于那下地基土颗粒比较粗大,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层就不适宜用静探了,因为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指标相对偏高。所以在勘察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
三、常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
1、桩基础
为了达到能够承受更重的压力,我们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而这种方法的优势主要是耐压、沉降小、沉降慢等特点。它能承受水平负载和垂直压力。
2、深层搅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泥浆或石灰等一些固化剂,通过在地质深处与原本的软土层搅拌,使其充分硬结在一起,加强土质的坚固程度,从而加强了岩土的承受能力和牢固程度。
3、钻孔灌注桩
通过专门的钻机对不同强度的土块进行破碎,然后将泥浆通过泥浆泵射进削碎的泥土中,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孔壁又能防止坍孔。
4、喷粉桩
它是通过高压喷射的一种方法,利用压缩的空气来讲粉体和泥浆传送到钻头,喷射到要加固的土层中,经过钻头的充分搅拌,使其于岩土充分融合,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5、高压喷射法
这种方法类似喷粉法,也是通过钻孔机来实现的,利用高压泵这一特殊装置向四周岩土喷射一种化学浆液,使得岩土和浆液充分混合,最后形成一种圆柱孔的固结体。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能防止蓄水池漏水,稳定性较大。
总结
通过对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技术的一些简单探讨,不难得出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一些先进技术解决的,不管什么方法不管什么岩土,只要我们多实践,多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解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凡新.我国常用地基处理技术综术[J].湖南长沙.2007(5)
篇8
【关键词】质量监理;质量;建筑工程
引言
建筑工程是百年大计,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有可能对国家、消费者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质量的监督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对工程的质量加以保障并且可以做到有效的防患,也可以在工程质量方面达到预期的标准,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并提高收益。从工程质量、思想、质量认识、质量基础方面进行了探讨,点明了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的根源,说明只有强化“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质量科学程序和科学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认识和保证工程质量的自觉性。
1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督
1.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监督与管理的行政部分,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以及时效性有着重要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指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质量监督站日常工作中其他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指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以监督职能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应注重对施工企业技术水平、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并通过组织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的深入分析提高施工企业对工程所用施工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提高施工企业技术水平,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指导与监督能够提高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促进施工企业细化施工技术管理流程,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强化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工作的指导,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力度,促进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有关人员责任性的培养,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在对施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中,针对所发现的分析对施工企业提出培训指导意见。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认识,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指导。已达到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
1.2 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职能当中,把相对单一的监督工程质量以及对于竣工质量的验收评定已经逐步转化为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其中逐步强化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在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安全防范的教育培训,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方面的应用,这样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再者保证工程施工的工序与加强施工的跟踪监督也很重要。因为每道工序都存在质量的缺陷或者安全的隐患,这不仅会造成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下列工序及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影响到最终的质量。所以,在工程施工当中要建立起严格检查制度,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自检、互检,检查问题,排除隐患。同时监督管理专职人员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的加以解决,把质量事故完全消灭在初始状态中,减少损失。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抓好工程的质量。
2 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
2.1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测量控制是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程,因此要做好基准点、基准线、标主同、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复测工作,并填报测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持熟悉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工作。而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时将测量控制方案的效核、结果项目经理查验认可后方可施工。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质量安全监督力量,明确监理方的监理职责监理规划、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并对勘查、设计部门出具的图纸的出图签字、图章手续进行检查,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并结合以往的工作成果和经历以及此次施工的图纸和报告建立责任档案。从而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建筑工程的规定细则也在全面的实施。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职能当中,把相对单一的监督工程质量以及对于竣工质量的验收评定已经逐步转化为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通过对质量的监督审查有效的促使规范化的市场竞争以及良性的循环,以市场的健康运行,以保证施工质量监督的理想效果。严格把关,要严格监督在竣工时的验收审查,确保监督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以及它的有效性。因此,要积极地推进和倡导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要把工程质量的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工程,质量安全是第一位,坚决杜绝不合理的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同时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没有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就很有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来达到施工质量监理的工作职能。
3 施工技术方面的质量问题
在日常建筑活动中,提到质量,似乎人们对于质量更为看重,可能是因为各种装饰、装修处于建筑物的表层,其质量好坏最容易为人们所感觉到。对企业员工要进行真正严格的各种考核,工人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进行应知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并重点考核工作业绩,通过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所以质量非常重要,而要解决质量问题,首先我们要有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有效地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从以往的“行政支援人员”转化为“策略性筹划及执行者”,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企业内部“加值服务”,就无法对企业有更多理解,无法选择到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因而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多方面了解企业功能。其次施工开始后,施工单位应主动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协调并接受监督,这些单位的监督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自觉性,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存在的和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从而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4 结语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随着相关制度的推行,与人们的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式,让质量管理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同时还要强化有关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施工企业的指导水平。通过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的指导职能,提高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开展[J].建筑施工与管理,2009
篇9
关键词:建筑设备 高职 教学改革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93-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供人们使用的房子是否舒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备中给排水、供暖、空调、燃气、电气的应用,这些建筑设备就是建筑的神经、血管和内脏,它不断地向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并逐步走向智能化。建筑物级别越高,功能越完善,所需的建筑设备种类越多,系统越复杂。从经济层面讲,建筑设备的造价要占到整个建筑总造价的30%~70%,可见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一样重要,同时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关系密切,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建筑结构施工都需要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所以,学好建筑设备课程对我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我院开设了建筑设备这门专业课,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人教授建筑设备课程已有10年,结合高职院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些做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一门边缘课程,可有可无,没有理解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密切关系。
(2)教师没能认真的选择教材,或针对不同专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
(3)教师本身脱离实践,讲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4)教学方法需不断改革。
(5)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所学等不到真正的应用。
2 解决的办法
2.1 上好第一节课,给课程定好位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听的都非常认真。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就要看你第一节课够不够精彩。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把建筑设备这门课在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中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把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讲清楚。很多学生可能还会问学完这门课能达到一种什么能力,这门课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问题。第一节课定的基调就是你以后讲课的基调,要拿出你最好的讲课水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实际工程实例入手讲解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关系,让学生理清思路,爱上这门课,学好这门课。
2.2 选好教材,精简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准确定位。教授课程,教材的选择十分关键,有的教材内容丰富,面面俱到,却不一定适合我们。现在有些教材本着高职的培养目标,书中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水力计算等内容都已省略,而强调实践性环节,我觉得这类教材特别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比如在讲到给排水系统时,选择合适的给水方式,管材的选择,管道系统的安装工艺,验收标准,现场组织管理,与土建的配合等方面是我们重点讲授内容。这样,学生听着津津有味,老师讲着津津乐道。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好的教材,符合我们课程体系要求的教材,对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无裨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建筑设备发展迅速,教材里一些新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追随新科技的步伐,把建筑设备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以其让他们更好的与社会接轨。老师可以经常到设计院、施工企业进修,也可以到建材市场多了解一下建筑设备最新应用的材料和技术,讲课时一定要讲目前市场上正在应用的管材、设备。比如现在做采暖系统时,地板辐射采暖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而教材上有关这部分内容可能很少或者不全面。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要给学生讲地板辐射采暖的优缺点、地板辐射的施工顺序和工艺及地板辐射常用的PERT、PEX、PB管材的优缺点、价位、使用寿命等知识。借助多媒体课件,有实际的图片,还可以放地板辐射采暖施工现场录像等。老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必将推动建筑设备的快速发展。
2.3 改革教学方法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断地在探索,怎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放松,让这些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已被牢牢掌握。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发现增强课堂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采用实物教学法。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比如我讲到给水系统蝶阀、截止阀等阀门时,学生如果没有见过这些阀门,老师就是讲的再卖力,学生听着依然很吃力。由于阀门种类多,正确的选择阀门也成了问题。后来我在课堂上拿来阀门实物,让学生从外形到结构都一目了然,不仅理解了阀门的作用,对他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也都能牢固掌握。给水管材、排水管材、各种管材的配件(弯头、三通等)、供暖管材、空调管材、燃气管材、电线、电线保护管管材等都采用实物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很重要,但要让学生很快的接受并理解这些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学校有设施完备的给排水系统、供暖系统和电气系统,我在讲课时,不断的利用身边现成的工程实例来做讲解,学生觉得设备触手可及,学起来也更容易。比如讲到给排水系统时,我会分组让学生去卫生间观察给排水管路,给他们讲给水干管、立管、支管、各种卫生器具,器具连接管、排水支管、排水立管等知识点,现场讲解,学生反应很好。以前曾经在课堂讲过一个旁通管的概念,学生不能理解,亲眼见到旁通管并通过现场讲解后,学生很容易的接受了。身边的设备要学会利用。比如我们只讲供暖管材常用镀锌钢管,并没有结合教室里现成的供暖管道去讲。你如果问到教室里供暖管道是什么材质,学生可能不知道,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比如讲到常用的上供下回式供暖方式,可当你问教学楼采用什么供暖方式的时候,学生还是迷茫了。如果结合教学楼的供暖方式去分析,这些管道系统触手可及,学生特别容易理解,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分析教学楼这种供暖系统的优缺点,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的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3)增强课堂感染力。
大学的课堂,是学生们汲取营养的地方,也应该成为他们思想的发源地。好的课堂,应该具有足够的感染力,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教师本身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运用讲课艺术。适中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语言,与学生的互动都是好的课堂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但讲课时只是一个人的演出,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冷落,没有课堂主角的感觉,走神也就不足为奇了。建筑设备这门课内容繁多,涉及面很广,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那效果可能就很差了。比如讲到电线部分,你可以大声吆喝:打假了,打假了,学生的兴致立马上来了。然后老师可以拿出标牌一样的几种电线让大家鉴别真假。学生很愿意参与课堂,接着你要趁热打铁,总结学生的言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的同学会问,电线的品质为什么这么重要,你可以让他抬头看教室顶棚和有插座的墙壁,引出“暗埋”的概念。课堂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知识传授的难易程度。
2.4 在顶岗实习阶段增加建筑设备实践性环节
课堂教学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建筑设备来说,大多数学生觉得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在学生顶岗实习时增加建筑设备实践环节,让学生依据施工图纸参与预留孔洞、给排水管网、供暖管网等设备工程测量定位、安装调试等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之前有些学生不够重视这门课,也没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实践,学生即使勉强能看懂图纸,但与施工现场还是有很大差距。可见,增加建筑设备的实践性环节,对于学好建筑设备这门课,以致学好建筑工程的其他专业课,都是很有帮助的。
3 结语
对于建筑设备这门课,我们要充分认识它对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配合与协作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筑设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为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不够成熟完善,从而导致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紊乱,和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不和谐竞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完善,建筑行业也进行着蓬勃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要想在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培养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管理职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客观、理性的进行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现状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型管理上,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以下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客观的管理体系,仅仅停留在依靠质量管理工作和文件归档方式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粗放型管理上。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建筑工程的中包企业没有对分包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很难进行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认识,并且深入客观的对建筑广场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研究,从而从本质上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在激烈建筑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的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认识程度不深并且不够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化的工程建筑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建筑的工艺参数和建筑的质量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1 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⑤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⑥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2.1.2 做好施工图纸会审
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
2.1.3 明确责任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2.2 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2.1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
2.2.2 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2.3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阶段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
对于施工过程的经验和资料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作为企业标准、施工工序编写的准备。
结束语
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首要就是通过技术管理的职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从而开展对建筑行业工作者的技术考核工作。在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是促使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条件,因此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时当代施工建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只有结合建筑企业管理,才能在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改革创新,进而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