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是高校宿舍管理的功能和职责已经发生了改变。宿舍功能定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单一,大学生宿舍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场所,还蕴含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提出了党团进宿舍、社团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具体要求;所以,作为维护和支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要占据大学生宿舍这个教育阵地和窗口,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党的十报告也曾做出过重要指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之一。
二是辅导员或宿舍管理人员在高校工作中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方式必须适应发展。辅导员或宿舍管理人员的角色期望由“保姆式事务管理者”演变为“实践、理论研究者”;职责要求“既会管,更会教”;辅导员和班主任不再以师长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亦师亦友”;行为模式由“权威、说教”演变为“平等、引导、促进”等等。辅导员和宿舍管理员能否既能“管”还能“教”,是衡量一个高校宿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宿舍管理还要逐渐把“管”的重心向“引”及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的重心转移。
三是大学生宿舍管理中现存的一些弊端亟需改变。表现在:第一,宿舍管理员与学生间的关系僵硬,彼此不尊重。第二,宿舍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不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宿舍的卫生与文化建设;第三,宿舍的现行管理规章制度也有待完善。如这些规章制度在内容上禁止性条款多,授权性条款少,义务性条款多,权利性条款少,在管理层面上更多的是强调服从,强调执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较少等,从而在文化层面上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大学生的认同与接受。[1]
2.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高校宿舍管理及其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以来最具影响的心理流,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2]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从其本质上来讲,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辅相承的。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学者那里,“他们认为自我实现的概念中包含着利他和对他人的责任心。作为Maslow理论中的典范,他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大多是那些提升了社会责任感的人,它们都强调人的心理的正向力量”。[3]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管理中即以生为本,用心服务。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态度服务学生与社会,会产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共赢效果。
第一,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帮助宿舍成员整合各自的价值观,树立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正向的价值取向。每位大学生即使受相同的学校教育,但因为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宿舍的日常生活中,宿舍成员之间总会对一些现实问题存有兴趣与疑问,为了解决这些兴趣与疑问成员之间就会进行一些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直到最后得出几乎一致的观点,这些点点滴滴的讨论会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些一点一滴的冲击不断地改变着成员之间的自我认识,自我探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为他们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提供了基础。
基于此,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整合每个班级成员的群体的价值观,使其多样或多元化的思想认识最终都能回归到对于每个成员都有意义的价值取向上来。从而形成宿舍成员中的价值取向:一是宿舍中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彼此是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二是当宿舍成员采取了不当行为并造成了矛盾和误会时,首先了解行为原因,并让宿舍中所有成员对事情的处理有综合的意见。不宜采取逃避的态度,用调换宿舍等消极方式来解决矛盾问题。三是尽可能采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价值取向的统一并非指所有成员都不能够有不同的意见或不同的选择权,相反更应该给每个宿舍成员适当的表达意见的机会和对事情有判断及选择的权力,只是要求宿舍成员间尽可能采取受尊重或受鼓励的行为表达意见,而不是采取不尊重或不鼓励的行为表达方式;四是教师在宿舍管理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以宽容、尊重和鼓励的态度,不偏不倚的处事风格,来解决宿舍成员的矛盾甚至冲突。
第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帮助宿舍管理中各成员加强沟通,促进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沟通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途径[4]。沟通广泛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沟通的成功或有效性是以所传递的信息被当事人充分理解并认同为标志。有效的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给予反馈和获得反馈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宿舍成员当中有效沟通是彼此建立友情,相互帮助,甚至是消除误会最直接的情感和行为交流方式。沟通既是沟通者的人际关往需要,也具有社会支持的功能作用。因此说,宿舍成员间的有效沟通是营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最佳途径。
第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普及朋辈心理辅导,建构高校四级心理网络。一些高校已经建立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各班级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宿舍一级的心理信息员是直接与每一位同学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中基层的单位,在这一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中,普及朋辈心理辅导非常必要也较有效。
朋辈心理辅导是让同龄者对周围遭遇心理困扰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而提供的一种具有类似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在宿舍中运用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就是让同宿舍的同学们能以更宽松的氛围、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引导和帮助,来解决学生中比较表面的心理问题,利用它覆盖面广;简便可行,易于见效的特点,发挥它容易及时发现宿舍里同学的心理异常倾向和问题,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四,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更新管理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集体人格的形成。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在于通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的生活。积极的体验能够有利于积极人格的形成;每个人的积极人格是积极的社会环境的组成基础;积极的社会环境又是积极人格培养的土壤和养份。
大学生虽已成人,但心理上往往不够成熟,还有一定的心理依赖,需要社会支持,生活中他们面对诸多压力,如繁重的学习任务、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面对种种压力,他们需要情感的交流与倾诉,如果高校中师生互动性差,沟通交流不足,师生感情淡漠,相互感染较少,就会出现师生信任危机,良好的集体人格就无法形成。当很多人在共同做一件事情,共同完成一项事业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集体在人格方面的共性,这就是集体人格。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因为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宿舍管理有利于学生师生之间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师生之间消除代沟与误会。
篇2
1 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个人的第一印象(如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往往会给与对方的后续交往带来较大影响,这种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是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技能效应,即在心理学中所谓的"首因效应"。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同样会出现此种效应,即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或接触时所注意到对方特性往往较后来所注意到的影响大。若教师在初次见面时呈现给学生的是认真的教学态度、亲切的教学风格、高度的教学热情和渊博的医学知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赢得多数学生的好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我们冥思苦想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同时,各位教师也应该加深自我修养、提高着装品味,让学生在教师的"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 情感效应
情感效应又称情绪效应,,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尤其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接触时主体的喜怒哀乐对于对方关系的建立或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与此同时,交往双方可以产生"情绪传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正常,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映,就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同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能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合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效应来调动学生学生的极大热情。
3 碰撞效应
两个以上物体相撞,由于力的作用,留下了痕迹,这种碰撞越强烈,留下的痕迹也就越深。同理,两个或几个人对某一事物或观点展开讨论,甚至争论,都对这一事物或观点的了解和印象就会更全面、更深刻。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碰撞效应"。碰撞效应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对增加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讨论法"就是碰撞效应在教学法上的体现。实践证明,运用这一方式效果很好,它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思维受到训练。学生就一问题进行讨论,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争论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也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思想的成果,碰撞过程中会撞出的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这正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教师应特别珍视这种过程和结果。笔者认为,一个聪明善教的教师不是仅仅会讲、会灌的教师,而是善于设置讨论情境,成功地运用碰撞效应的教师。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定论早已有之。教学活动也不是单向的、静止的过程,而是双向甚至多向、能动的过程。21 世纪大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应是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利用碰撞效应------师生的碰撞,生生的碰撞;语言的碰撞,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碰撞,心灵的碰撞。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是死水一潭。帕斯卡尔曾说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相信这些都会给予我们很深的启示。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台更多地让给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碰撞效应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自由地驰骋在思想的王国,才能真正得到启迪和受到教育,这样的教学活动才真正具有实效,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师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某点观点也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4 期望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对期望效应最通俗、形象的说明。期望对于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不仅能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进取的信心。特别是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后,不仅不会放弃学习,反而劲头更大,进步更快。
总之,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特别是大学层次的医学生的教与学的问题更应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基础知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并为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启生,俞智慧.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不同情境下作用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251-253.
篇3
一、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一般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人类的历史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人类的知识就是追求幸福的知识。而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不一样的概念。幸福可以是成为百万富翁的成功,也可以是吃一碗红烧肉的喜悦,更可以是看场电影、听段音乐,或者是晚上睡了一个好觉。总之,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而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比如,有的人特别喜欢锻炼身体,觉得这是健康的习惯,有的人却认为锻炼就是对他身体和意志的折磨;有人喜欢聊天,并以此为自己的兴趣,有人却沉默少言,喜欢做实事,但是幸福感有一个共同点,处于幸福状态的人心情愉悦,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这就需要我们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加强对幸福感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
二、技校学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困惑
要学好专业英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学生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学生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是没救了。”这些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特别是技工学校的学生本来就学习习惯差,理论课基础比较薄弱,初学英语时,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那么,时间久了就会感到专业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三、如何培养技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其实,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或者用以下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耕种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技工学校,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工厂或实训车间进行现场情境模拟教学,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记住单词,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东西去沟通交流,例如:diesel engine and hydraulic system ,如果不是在操作现场,又怎么会让我们的学生牢牢记住这是“柴油机及液压系统”的意思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者教师自己动手画一些机械装配图或零件图,这样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老师,也使得教学更加轻松,有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如先挂一幅综合养护车的图片,再带领学生学习英语 Combine maintenance truck,这样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教学或者观看原生电影可以生动地学习到各种设备或者各个场景的英文名称,创设一个图文并茂、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然后课堂上模拟各种环境来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专业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就越来越高,教学成就也就越大。
3.在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趣味教学
在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把幸福感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把专业英语教学看做是幸福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内容,学生就会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就会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一、突破阅读难点,易于学习
语文教学中有的课文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有差异,因而在理解课文时,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理解不到位的现象,而电教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形象地再现画面,模拟声音,因此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黄山奇松》一文中所描绘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及黄山的风光、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展现思维过程,帮助学习
电教媒体能将课文中描述的画面与文字按一定的要求安排在一起,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学习,能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彩之处。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把台湾蝴蝶谷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中飞舞”“林间穿越”“谷中聚会”“上下翻飞”的迷人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配以音乐、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蝴蝶谷里到处是蝴蝶的景象。接着把与画面对应的文字显示在画面上方的屏幕上:“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并将“飞过”“穿过”“越过”“赶到”几个重点词进行技术处理,加上小圆点,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一群群”蝴蝶“飞过、穿过、越过”“花丛、树林、小溪”,山谷中才会出现充满蝴蝶的奇观。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作者的思维过程,也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激发阅读欲望,乐于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一般都缺少主动性,如何调动和激发学习欲望呢?那就要采用生动直观的电教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中,从而主动地接受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槐乡五月》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沟沟,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的一片。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图片非常美,顿时,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电视屏幕上。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语文是有生命的,如此生动形象的情境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体验到心灵的舒畅和快乐。
四、加大教学密度,勤于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和绘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扩大课时容量,加大教学密度,学生在课堂上就可多学多练,优化课堂结构。如在教学古诗时,为了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体会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必须去了解诗人写诗时的相关背景资料,与诗人的心境进行沟通。而网络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翔实的资料,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古诗。又如,在作文教学中,可用幻灯打出写作提纲,打出好的作文段落供大家评点,打出差的作文加以修改,还可录制生活情景,向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写作素材。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使学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
五、扩大阅读视野,努力学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时,网络资源、系统资源就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视野,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瀑布》一诗中的“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风”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联想瀑布像宽宽的白色屏风的样子。诗中“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就指导学生联想到瀑布落下来的水珠是白色的,像烟雾一样。但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联想还是不到位,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印象最终还是模糊的。这时我从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瀑布动的投影,把它放映出来。“百闻不如一见”,学生心胸豁然开朗,有身临其境之感,就能想象到如烟、如雾、如尘的样子了。经常这样培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积累得多,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彤辉.关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2]李国琴,陈仕玲.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 2007,(19).
[3]孔慧林,张慧娟.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例谈[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4,(04).
[4]傅恩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语文教学通讯, 2003,(09).
[5]张蕊,于溟慧.插上彩色的翅膀飞翔――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江西教育,2006,(02).
篇5
一、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利用兴趣的激发进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时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学习主动性的引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创造能力上有所提高,还敢于进行创新。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什么呢?总所周知兴趣和需求是最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才会引起积极探索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去进行尝试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颖性是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这种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就需要顺势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课堂上进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把学习的趣味性变得更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学生之所以有学习的动力就是因为对这个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对于计算机来说学生感觉是新鲜的,所以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老师可以借助学生对计算机的喜好让学生去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学着进行壁纸的更换,再找几个自己喜欢的屏保程序进行互换,也可以让学生去熟悉键盘的操作,例如如何去打开一个WORD文档,再让学生在文档里面进行文字的输入,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动脑类游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这个课程的兴趣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的行动能力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说找一些小游戏安装在计算机上,让学生去主动的通关,还可以进行比赛,这些都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通过游戏切实的感到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多媒体特性,这一点也是教师所需要加以注重并进行利用的。
二、与实际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呢?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灵活的使用并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生活是十分贴近的,当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技能进行掌握之后,使用应用软件时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潮流的信息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后,在学习应用软件的使用时,就可以把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再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对创新能力进行主动性的培养。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把实际生活与课程内容结合到一起不仅能知识更加的通俗易懂,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样一来创新思维与能力就能相应的得到提高。例如把剪切板比作中转站,告诉学生剪切板就像生活中的中转站一样,让学生把需要用的内容复制到剪切板中,然后在需要的位置粘贴进去,这样的讲述方式就比较形象化了,不仅课堂变得很有乐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也变得更快,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变得更好,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得到提高之后创新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三、进行多元化兴趣小组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让学生们的交流和讨论更加的充分,这样学生的视野就能得到相应的拓展。兴趣小组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能得到扩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如此一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增强了。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们安排学习任务时,可以通过小组单位的划分,把各种计算机的学习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在问题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可以按照小组划分进行小卡片的制作或者电子报的制作等简单操作,并让学生在制作完成之后进行展示,不同的兴趣小组还可以在技术上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互相的学习中更好的进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拥有竞争的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些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也十分有帮助,在引入一些课余活动之后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创新的能力。另外在开展相应的活动时所需要注重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此时的主要职能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把实际问题给解决掉。
四、结合延迟评价,要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不断的鼓励
在现在的创新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个时候评价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延迟评价。学生在找问题的答案时,答案越是新颖和独特就越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有时候学生在进行计算机问题的处理时会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很有可能对课堂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就对其进行批评,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畏惧,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心理分析;建议
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我开始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任务,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六年级的班级管理与中年级截然不同,以前的“灵丹妙药”几乎都失灵了,我又开始了初入职场般的“菜鸟”心态去学习探究如何有效进行小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六年级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想要有效进行小六班级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在于调整好这些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一、六年级孩子常见的心理状态
1.自我意识强烈,但又很不成熟
小学阶段的孩子从进入高年级也就是五年级开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到升入六年级成了学校里的“大哥大、大姐大”,这种自主意识就达到了顶峰。他们喜欢与同伴或高年级如升入初中的孩子们玩耍,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干涉,与大人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再盲目地接受老师的权威,还会私下里评价甚至批评老师。
2.对学习缺乏动力,没有目标与方向
六年级的孩子即将小学毕业,即将面临从小学跨入初中,可以说这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按理来说,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懈努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或许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孩子们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们面临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压力,由于家庭和地域的因素,这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期末考试后直升到我们镇上的初中,孩子们包括家长们都有这样一种心态:不管学习好与差,反正都能升到初中。尤其今年我们班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情绪浮躁,对学习缺乏兴趣,浑浑噩噩,甚至有几个孩子几乎完全放弃学习,令老师和家长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与氛围。
3.对异性的关注,或出现“早恋”现象
小学低、中年级,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还没有“男女有别”这种意识,男女生课上课下打成一片;但进入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时期,但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有些孩子对男女生间的关系会有暂时的反感,有的孩子则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在异性面前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所以在班上或私下里不免会听到些“小道消息”,谁和谁是一对,出现早恋现象。
二、六年级孩子心理状态的调整建议
1.让孩子自信不盲从,端正态度树立明确可实现的目标与方向
六年级的孩子其实不缺乏自信心,但他们的自信心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可能就会变成自负,因此要让孩子自信不盲从,培养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奋斗目标,目标不可假大空,一定要明确具体可实现,这样学生能够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让目标方向成为其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持久的动力。
2.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切不可一刀切
我们常说“十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样长”,所以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引导他们一点点进步;对于中等的孩子,要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上注意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尖子生,要让他们树立更高远的目标,避免心浮气躁、骄傲自满,比如引进竞争机制,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能够突破自我,有质的飞跃。
3.家校联合,共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学校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常驻家长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其他非留守儿童很多也是爸爸出去打工,妈妈在家照顾孩子,而农村家里基本都有两三个孩子,所以妈妈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多,大多就是管好孩子吃喝拉撒,同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学习和与沟通上也有困难。对于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单在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不能面面俱到的,一些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学校及时开展相关教育,特别对于青春期的“早恋”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生理现象,要正确引导教育;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要对孩子进行有关青春期常识的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孩子认识到这一变化是身体发育的正常w现。家校配合好,积极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以便于沟通教育,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这两年毕业班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毕业班的孩子,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小学生活的最后阶段,管理一定要讲究智慧,用心面对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整好孩子的心态,那么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程;练习设计;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从课堂练习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来探讨新课标理念下该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1 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围成方形、有的围成圆柱形、有的围成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
2 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如小学五年级的《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设计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6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自然数与最小偶数的和;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的数。这样的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非常有兴趣,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3 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4 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25,36+25+64+2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2+38)+(62+8),(125+64)+(75+1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1,(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5 典型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但无论怎样,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此题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
6 多样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
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设计了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对口令、转圆盘、猜卡片、夺红旗等,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7 综合性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应该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篇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而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许多实现的途径,因此我们把视角由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观转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粗浅的认识:
1 利用图形、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为了使“整合”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和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多媒体课件中集光、形、色于一体,能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因此,如果能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将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能较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2 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
3 活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心”桥
网络如今已经是现代城市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调查表明40%的学生有上网的条件。为此,部分学校鼓励有条件上网的高年级学生通过网络给“知心姐姐”写信,诉说心中的烦恼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网络中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通过网上咨询发现的问题,围绕德育活动主题,利用校园网开展了家庭礼仪问卷调查与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及时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鼓励实验教师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利用心理论坛、网上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沟通、交流,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这种网上问卷与咨询的方式避免了面对面的不适与尴尬,确保了学生的隐私权,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通过网上沟通,谈出心里话。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利用E-mail这样的信息技术方式传递给老师,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直接、个性化的解答,然后再运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这样既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师生角色的限定,学生很难向教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网络的隐蔽性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角色隐藏,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使学生少了一分顾虑,多了一分坦诚,能够大胆地说出心里话。
4 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篇9
关键字:信息技术;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66-02
1.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只重视技能掌握,忽视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忽视整个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信息技术虽然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课,但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学技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新课标也强调学生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
1.2教学过程以个体为主,缺乏小组合作。只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忽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合作的能力。人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无可避免的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3学生缺乏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只教学生学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或者很少教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我必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也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教学方式。即某些方法为教师所偏爱,不管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个性特点,也就是教学者对于一种或若干中教于学的方式的偏爱。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反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改革针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主动、探究、合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合作学习。它的提出是基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实现适应时代要求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面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自然、社会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就需要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信息资源,要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资料。从这些方面看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符合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是有机的把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1创设情境,把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往下学。另一方面也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并能把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中。此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他只是一个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2学会利用书本进行学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的习惯。于是,学期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对着信息技术书本、计算机学会各种操作。这期间,老师教的可能会多一点,也比较费力。但是几周之后情况就有明显的改善,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能自觉地边看书边操作了。同时,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就能够解决。
4.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要开展小组合作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本着自由组合、教师合理调配的原则,以4人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宜,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信息技术中的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
5.我的一点体会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5.1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持续发展,减少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果信息技术课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理论知识、一些操作技能,而又不懂得它的实际应用意义,不能将他们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那么这个学习对学生来讲是短暂的记忆,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毫无意义。
5.2合作学习的开展能有效实现各课程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课,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整合的理念。
5.3合作学习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构件课堂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一种平等、伙伴意识。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控制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师"和伙伴。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科学知识,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空间观念
《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发”的策略。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要求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
1改变教学方式,虚拟现实情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就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代替,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余地,还可以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虚拟生动逼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的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
2发展空间观念使思维“可视”
空间观念作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与把握、发展空间观念,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我安排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投影与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抽象、想象,发展空间观念。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某些教学内容抽象,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这正是CAI的着眼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里最后一节――图形的拼组,如果让学生和教师动手制作拼,费时又费力,并且效果又很不理想,如果用电脑让学生绘制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他认识的图形来拼,学生就会随意拖拽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这节课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了。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