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屋面防水; 防水施工; 防水技术; 建筑防水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建设规模得到空前发展,建设规模显著增长。在各类建筑工程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各类修房补漏的行业也正在兴起。在建筑结构中,屋面是确保建筑抵御建筑外部雨水、冰雪等自然侵蚀的重要屏障,而屋面的防水技术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关系到居住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修房补漏兴起的背后,是大量的房屋建筑出现屋面渗漏所衍生出来的,而屋面的渗漏也是建筑工程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造成建筑工程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和比例为:屋面使用材料占据约20%-22%的比例;建筑设计占据约为18%-26%比例;屋面防水施工占据约为45%-48%之间;建筑管理维护占据约为6%-15%左右。为了保障建筑基本功能,在进行屋面防水施工处理时,要格外引起重视。

二.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的等级分类。

屋面工程根据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防水层要求使用年限及重要程度等,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要求的设防。房屋屋面防水等级可分为四级,包括:

四级防水层,适用于非永久性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为5年,一般采用一道防水来设防;

三级防水层,适用于一般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为10年,一般采用一道防水来设防;

二级防水层,适用于重要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为15年,一般采用两道防水来设防;

一级防水层,适用于特别重要的建筑或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为25年,一般采用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来设防。

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处理及设防要求主要是预防为主,排水为辅。在建筑屋面工程中,在完善防水处理的基础上,要将水立即排走,减少发生渗漏的机会。

三.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存在的问题。

1.屋面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在监督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防水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各类品质的防水材料充斥着材料市场,各类假冒伪劣、良莠不齐的防水材料被摆上建筑材料市场。部分建筑单位受到利益的驱使,导致各类低价格的伪劣产品大行其道,被随意应用到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近几年,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防水市场的主导产品,其假冒现象最为严重。各类不合格的防水材料的应用,导致屋面防水处理质量不符合要求。

2.建筑设计时未足够重视屋面防水处理。

在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处理设计时,防水层材料选择应该由熟悉防水处理及防水材料性能的相关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来设计。事实上,目前建筑设计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专门的防水设计人员,通常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随意套用设计图纸,照抄照搬屋面防水设计,由于设计的缺乏和对防水设计的不够重视,导致建筑防水处理不科学、不合理。

3.施工处理中质量意识不强。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各类工程都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来确定工程施工单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取得施工权,采用低价中标,导致正规的专业防水公司难以中标。而低价中标公司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必然进一步压力工程成本,进行违法分包、转包,变相获取利润。而最终工程施工队伍的经济效益大大缩水,造成施工较为随意,未注重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出现偷工减料、违规处理等问题,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四.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作业前准备。

在屋面防水施工前,要审核工程设计图纸,结合建筑防水等级要求,遵循“材料是质量的基础、工程设计是质量保证的前提、施工是质量保证的关键”基本原则,从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入手,综合考虑建筑周围环境和建筑的节能效果,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屋面找平层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养护和干燥处理,控制找平层含水量低于9%。找平层的坡度要符合设计的要求,不能出现起砂、开裂、空鼓及脱皮等缺陷;要做好女儿墙、挑沿、沉降缝及入孔等防腐木砖,沉降缝顶要设置坡度,并采用铁皮封盖。屋面下水口位置和出墙位置不能影响到雨漏斗的安装,不得贴近各楼层的空调孔和通气口。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备好配套材料和防水卷材,相关材料存贮时要远离火源,防止事故发生。

2.防水施工方法。

根据屋面防水材料的不同,可将防水施工分为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刚性防水屋面施工和涂抹防水屋面施工三种不同的方式。

(1)卷材防水是利用胶结材料粘贴卷材来进行防水的处理方式,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具有重量轻,防水效果好等优点,处理后防水层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抵抗一定的结构振动和抵御涨缩变形。采用卷材防水处理的找平层,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在面临荷载时不得发生显著变形或破坏。卷材防水层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为:对基层进行处理,喷、涂基层处理剂----对节点附加进行增强处理----定位、弹线、试铺----铺贴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检查、修整、清理----铺设保护层。卷材的铺设方向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存在振动来确定,在屋面防水层施工时,要处理好附加层、节点和排水集中部位,采用从屋面最底标高向上的方式开始施工。

(2)刚性防水屋面施工主要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补偿性收缩混凝土和细石混凝土等刚性防水材料作为防水层,主要应用于三级的屋面防水,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级或二级屋面多道防水的一道防水层。刚性防水层面在防水层而后基层之间要做隔离层,在防水层要设置分格缝,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在分格缝内的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完成,不能留下施工缝。浇筑完成后,先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之后采用滚筒辊压,直至表面平整,利用铁抹子压实并抹平,混凝土初凝出水后,进行二次表面压光,在终凝前进行三次压光,提高防水层的抗渗性。

(3)涂抹防水屋面施工在屋面基础上涂刷防水涂料,待防水涂料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厚度的整体涂膜,依靠涂膜达到防水的目的,一般用于三级或四级的屋面防水中,同时可以作为一级、二级屋面防水的多道防水层中的一道防水层。涂膜防水施工的一般施工工艺为:清理基层表面----喷涂基层处理剂----对特殊部位进行附加增强处理----涂防水涂料并铺贴胎体增强材料----修理及检查----对保护层进行施工。采用涂抹法防水,必须具有两层以上的图层组成,在每层上涂刷2至3道。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来选择分层涂布,待先涂刷的涂料干燥并具有一定的膜厚,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涂刷,直至达到设计的厚度要求。涂抹防水层屋面具有防水性能好、施工操作简便、温度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复杂基层、无污染、无接缝、冷操作及容易修补等诸多优点,被普遍应用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施工中。

五.结束语

在防水施工中,要根据建筑类型,合理选择防水材料,结合建筑自然环境,检验材料的耐久性能。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落实施工工艺要求,落实工程管理制度,提高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波 浅谈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12期

[2]李树林 浅谈房建屋面防水工程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5期

[3]张慧元 吴霞浅谈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 [期刊论文]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 -2013年9期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式的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但据调查显示,许多房屋建筑仍存在着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倒塌、 裂缝以及墙壁脱落等),这将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的 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 高投入 生产周期长 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 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1)影响因素多: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 、材料好坏、 施工方法先进与否 、技术措施是否到位、 人员素质的高低 、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2)质量波动大:一般的工业产品都有固定的流水作业线规范的工艺要求 、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而建筑产品的单件性 、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较大。(3)质量隐蔽性: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特别多 、时间产品特别多 、工序交接交叉多,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隐蔽性。(4)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象一般工业产品一样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 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因此,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 还存在着政企不分、 政出多门的状况。 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 难以实行严格、 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 、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设计漏项多,变更大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设计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节省投资、提高质量。 现在,有的项目无正规设计单位,有的项目设计跟不上施工的需要,有的设计深度不够、 漏项多 、变更大。

3、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 、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4、质量监管不到位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不清。 有的项目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不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及时上报处理。 有的项目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加强思想重视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对其高度的重视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度和效益,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工程的质量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造成不可恢复的严重后果;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当转变传统的工程设计思路,多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只有结合具体施工环境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对于具体施工人员而言,应当加强思想重视,要提高每一个施工人员对危害后果的认识深度,要保证每一个具体施工环节的质量;对于现场监理而言,应将“ 安全生产 、质量第一” 时刻记在心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死角 。人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因此,只有转变传统的观念,加强思想重视,才能真正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度保障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关键,要将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和验收工作提前做,只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科学和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它包括工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质量控制程序以及各项工程质量的具体管理等。

因此,要对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设计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要注意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对其完善和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应严把质量关,充分发挥质检人员的作用。为杜绝不合格建材危害工程质量,要坚持材料准用制度。业主承包商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材料检验 、检测人员都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坚决堵死伪劣建材的销路,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工程用料、 构配件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现场。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各类材料应合理堆放 、隔离搬运和保管,以确保其适用性,保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标识,以确保对原物质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 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 、成品的防护工作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搞好半成品、 成品的防护与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将会大大减少施工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翻修,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加强质量验收工作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涉及每一个工序,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尤其要严格管理,不经验收合格,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于影响建筑物结构质量的关键工序,如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分项工程,必须实行全过程监控 。执行施工企业内部质量检查的“三检” 管理制度(即施工班组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 、班组之间对施工质量进行互检 、专职质量员对施工质量进行专检),留下相应的检评记录,有利于生产班组与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和程序达成共识,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常态。

四、 加强质量管理的技术措施

坚持不懈地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 提高从业人员对于工程质量问题的全新认识。 治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键在于预防, 因此各单位必须要教育相关的管理人员, 在思想上侧重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教育。 要让大家都能够掌握一定的防控质量问题的基本方法, 并能够严格地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以及技术措施进行细致、 周到地系统化操作与管理, 真正实现内业指导外业。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以及技术措施要兼顾不同专业的不同问题, 特别是要重视各专业工种间的有效配合。 工程监理人员的针对性要强, 在监理措施上务必要周到具体。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 我们要想向社会交一张满分答卷, 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积极研究相应的技术措施,扎根实际, 深刻反思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 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协调多方力量, 确保企业上下全体人员都能够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 并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具体的建设施工当中, 从而促使建筑工程能够高质高效完成, 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亚才. 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06)

[2] 刘娜.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 中国科技财富, 2008,(09)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工程质量

一、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优越性

现代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较,优越性明显,最大的不同在于创新技术的活用。

1.创新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

创新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是一种技术上的完善,是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提升,包含了对传统技术的系统分析和对比,是先进科学技术元素加入其中进行技术瓶颈突破的过程。任何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以往相关经验的支撑,技术的创新是在全面总结了传统的施工技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保留吸取合理的部分,取出落后不科学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理念,实现创新。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新型施工技术将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为建筑施工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展开

创新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中各项技术数据的统计要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和正式性,所以施工数据具有明确化和具体化的特征,保证了工程造价评估的正确性,能够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做到有效监督。

3.创新施工技术更有利于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施工技术的创新化提升对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有很大贡献,它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更上一层楼”。比起传统施工技术在管理、施工技术发展效果甚微而言,创新施工技术更有科学,合理,稳定的技术措施保障,通过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建筑业在中国的整体性提高。

二、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总平面;(3)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5)施工质量管理制度;(6)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7)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8)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9)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10)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三、建筑工程中技术改进措施

1.工程开工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编制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用电、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做好施工机械的检测、维修和保养。不允许为了赶进度,违章作业,让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3.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

4.全面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在危险部位应挂设安全标志。

5.做好文明施工,首先从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扰民、不损害附近居民利益。施工现场要封闭施工,保证道路畅通。

6.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各种带电设备要有防雨及安全保护装置,设专人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所有机器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并接零保护,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办法

1. 注重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前,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包括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在内的图纸会审,全面熟悉工程施工图纸,明确与工程施工相关的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确定工程施工的难点和关键点,以便工程施工时重点控制。此外需要对工程项目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研究,明确施工进度、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要求;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深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全面了解和勘察工程施工环境,以求制定安全、文明的施工方案。这样做有助于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施工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按期开工建设。

2. 落实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举措,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需要依据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计划来组织实施。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项、分部工程,在施工前都应当及时进行技术交底,细化工程施工方案。对于分部工程应先细化为分项工程,以分项工程为最小交底单位,在施工方案指导下参照工程项目属性,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由工程项目设计部门、建设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交底;②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由施工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向工程项目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③建筑工程各分项工程开工建设前,由分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应指派专人负责记录技术交底情况,并妥善保管技术交底资料。

3. 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时,应当以施工合同文件中对于工程质量要求的条款为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主要体现在维护保养、施工工艺以及材料质量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要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图为依据进行。加强对预制构件和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查,需要进行施工材料变更和核定设计时,要依据管理条例办理签认手续;注重工程质量的检查,如设备安装前的开箱检验、混凝土配比和水泥标号的检查、水平标桩的复测、轴线的测定、实际地基承载力的复核等;强化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确认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 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施各间断的纪要、相关协议、标准设计图、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施工记录、设计变更、设计核对、现场调查等技术资料,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资料、科技情报资料、手册、标准、规则等,所有的技术资料应有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和保管。对于施工中所得到的各种图表、计算成果、测量记录等,需要对其进行检算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项目实施阶段的原始观测值,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5. 注重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施工作业后就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其主要的技术管理是项目的检验和评定。此阶段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施工合同中的要求进行检查,核查各项技术资料,现场评定工程施工质量,凡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整改;问题整改以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自检,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后再申请验收检查。

五、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以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并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此来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确定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应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成本总体目标进行确定,这样不仅可以使控制过程操作性更强,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盈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2.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应在每一个环节中均进行成本控制。具体内容如下:其一,采用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反复试验论证,以此来降低施工成本;其二,完善施工组织计划,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施工进度,若施工进行中遇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避免延误工程,导致成本增加;其三,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工程,必须进行及时修复,防止二次返工的情况发生,降低损失。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去开拓一条技术管理的路子,大胆地实践与创新,必将在建筑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40~140.

[2]李永军.浅议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管理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0(32):56-57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echnical quality control has its particularity, mainl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cor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project safety performance, is the re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ree control target (quality, investment, progress) control the key. It for improving project project economic < 省略/Economic/ >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r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在20世纪初期,国民经济提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建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止是建筑外观的魅力和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建筑技术和质量的提高,从这个基础上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的提高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地区的建筑特点也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进行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因此,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1施工技术的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

1.1.2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1.1.3施工材料的准备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做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1.1.4施工机具的准备

建筑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1.1.5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做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1.2 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1.2.1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2.2施工材料的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建筑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全部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材料是否合格。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对于易碎或贵重材料,在施工现场单独存放,尽量减少人为的搬运次数。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如果不能及时退库,则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品字样,这样能够防止错发错拿现象。现场所剩边角余料如不能使用,则及时退回公司辅料库,以便其它工程使用。

1.2.3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

1.3完工后的内部检验

工程完工后,在交付顾客使用前,由公司工程部、设计部及营业部等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项目部及时整改,如有必要则进行二次内验,只有在内部验收通过后,工程才能交付顾客进行验收。从而保证顾客一次性验收合格,达到顾客的满

2关键节点的位置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质量控制点,也就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其涉及面较广,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件或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

2.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安全和责任事故。

2.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2.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2.4关键的操作,一些操作技术是专业性很强的,如果控制不严则达不到设计要求。

2.5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不对也会造成质量事故。

2.6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参数选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建筑的耐久性。

2.7常见的质量通病:对常见的质量通病亦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的措施。

2.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必须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9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的工程产品: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或工艺,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2.10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对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等特殊士地基的处理和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难度大的施工环节和重要部位更应特别控制。

3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预控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项、分部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隐患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措施,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检查。

3.1施工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有些质量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所致。也有些操作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工程质量虽然表面上似乎影响不大,却隐藏着潜在的危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力日强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及时纠正,以防患于未然。

3.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给下一道工序,这样,一环扣一环,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所以,应在生产班组完成工序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

3.3隐蔽验收检查隐蔽验收检查,是指将被其它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如基础施工前对地基质量的检查:基坑回填土前对基础质量的检查: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模板工程的质量检查等。隐蔽验收检查后,要办理隐检签证手续,列,N31程档案。质量工程师在隐检中所提出的质量问题,施工部门要认真进行处理,处理后还需经质量工程师复核,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4工程施工预检是指工程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预检是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有力措施。质量工程师对下列项目要特别进行预检、复核。

3.4.1建筑工程位置:检查标准轴线桩和水平桩;

3.4.2基础工程:检查轴线、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

3.4.3砌体工程:检查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比以及预留孔洞位置尺寸;

3.4.4钢筋混凝土工程: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支撑预埋件、预留孔等,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等,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养护条件等:

3.4.5主要管线:检查标高、位置、坡度和管线的综合;

3.4.6预制构件安装:检查构件位置、型号、支承长度和标高;

3.4.7电气工程:检查变电、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方向。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5成品保护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而其它分项工程尚未施工,或者分项工程某些部位已经完成,而其它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对己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所以,监理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对成品采取保护措施。为了做好成品保护,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随着时代而发展,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是技术管理的长久任务。通过技术管理使科技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升华,使企业取得技术进步和发展,实现技术管理的目的。而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原则。

参考文献:

[1]杨孟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 abstract 】 the project technical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ba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glob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basic task is to carry out of the country right each basic technology policy, use the science technology law to organize technology management, establish norm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rder, and make full us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assembly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play advantage, an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o complete construction task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quality control, the control measures about some of their views.

【 key 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今的建筑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质量的控制是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切技术质量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问题,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技术质量控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运行,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一般每月至少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在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质量控制,全面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有关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关键工序。对隐蔽工程施工容易波动、施工质量通病或对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和环节,要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技术等级的评定工作。作业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收集齐全,真实的资料,便于对工程的各部分考核,工程竣工时,具有完整的作业技术资料。

二、加强对施工前的技术质量控制

2.1 图纸会审工作

存建筑施工中,图纸是施工依据也是重要的技术资料,是工程技术的共同语言,图纸会审尤为重要。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介绍工程项目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对施工要求。施工单位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把施工中可能出现难点提出来,在施工中使用某些材料采购及使用困难提出来。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查图纸,经设计、施工、建设三方协商,达到共识,即对施工过程有利,达到设计及质量要求,还不能出现浪费,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形成会审记录,纳入工程技术档案,并做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及依据。

2.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实施制度

把图纸上的建筑物搬到地面上,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施工过程,而“施工组织设计”正是指导实现这一过程重要的综合性文件。它的技术含量高,设计面广,综合性强。

2.3 技术交底制度

把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要求层层落实下去,让参加施工过程的每个人都清楚所施工部分的技术质量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2.4 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审制度;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必须永久保存)等。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标准化控制

3.1 实行建筑工程的逐级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由工程师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向参加施工全体人员认真进行技术措施的交底。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员重复交代单项工程的技术措施,班组长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技术交底,坚决纠正 “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

按照 PDCA 循环过程,有秩序地全面开展技术管理活动。按照“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拟订改进措施——认真执行改进措施——检查效果——总结经验,纳入标准——处理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全面执行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统一现场的生产、管理——每月月底或一个层次(阶段)结束时,召开一次技术分析会议”的步骤进行。

制定工艺施工标准,对目测观感影响较大及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通病的分部分项工程,从原材料、操作工艺及方案控制等多方面,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措施。制定分项工程样板标准,各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前,均要按验收要求,由作业层技术骨干做出样板,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3.2 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是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各项技术工作严格把关,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一般来说技术复核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建筑物定位:标准轴线桩、水准桩、龙门桩轴线和标高;

2.地基基础:土质、位置、轴线、标高、尺寸、预留孔洞、预埋件健置等到;

3.模板:内容包括尺寸、位置、标高、预埋件、预留 孔 洞、牢固程度、内部清理及湿润或涂刷隔离剂的情况;

4.钢筋:主要是品种、规格、数量、安装部位、连接情况 ;

5.混凝土:如配合比、骨料和外加剂材质、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6.预制构件:位置、标高、构件吊装的抗裂度 ;

7.砖砌体:轴线位置、皮数杆、砂浆配合比、楼层标高、组砌方式、预留洞口位置尺寸。

3.3 建立原始资料和技术档案

施工原始记录是施工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的主要资料。也为以后工程维修、改建、扩建提供宝贵资料,并为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积累实践资料。因此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记录、如实填写、妥善保管。施工原始记录应随工程进度如实填写,不得过后补填,数据也不得涂改,但可划改。记录应按合同要求格式进行,对于反映施工过程的其他重要原始记录。项目经理部可自行制定格式,但内容必须完整。对技术档案要有专人管理,收集要全面,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可靠,并制订有收集、整理、归档、使用等制度。

四、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培训

任何形式的管理,离开了人的质量意识都会成为空谈。再有就是建筑工程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多形成的。所以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培训是有必要的,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机械、施工过程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控制。 更切实的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施工人员树立起来质量第一的基本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观念。除此之外还要要搞好人员培训,进而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施工技术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控制体系,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工程管理者应该在实际工程中有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施工技术控制完善好。

参考文献

[1] 杨伟贤.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 2009, (11)

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 ;措施

引 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程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经常遇到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 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如某大型国企投资900万元在老厂房旁新扩建新重型装配车间3000m2, 参与竞标的施工企业有7家,最后有甲、乙两家以接近标底胜出,分别承担三标段主厂房的东、西侧72m×20.83m的连接施工,其中桩基部分预算费用185万元。甲为抢进度,地基开挖中自恃装备精良,设备规格大,着手就连夜开工一星期后数个桩打好, 接着在靠近老厂房边施工,不料老厂房墙面倾斜,地下水大量涌入,排水后由于土体失稳,墙面倾斜更大,工程陷入困境。而乙先对原地质档案进行数个方案论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才开始下钻,结果半个月后,乙开始浇捣圈梁顺利施工。而甲为处理墙倾斜,施工停滞不前。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重视工程技术管理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足以说明技术管理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1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1.2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 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技术组织机构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机构,我们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首先是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 加大投入,实现绿色材料采购

有输入才能有输出,有投入才能有产出。 企业技术进步要有适宜的投入作保证。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 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高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 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绿色建材” 就是要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 通常,人们对结构用料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考虑,重视的程度会高一些,而对材料的保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却有较少的考虑。另外对装饰材料往往忽略对放射性元素和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最终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2.3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 为了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

2.4 运用信息化技术

我国用20年左右时间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是应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 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大型的系统固然好,但其投入也是巨大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最好是立足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首先是意识的转变,要通过宣传、培训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 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 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2.5 注重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

进入施工后期, 整个建筑工程形象已经完成,这时切不可松气, 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首先要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 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要注意建筑工程的清扫打理。 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否则会对阀门、设备、仪表带来严重的损害。 管道在安装前后都要进行清扫,要焊一段清扫一段,这样可大大减少系统封闭后的清扫工作量。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质量控制、应用技术

一、前言

建筑工程中模板是保证所建造的混凝土结构外形和尺寸的关键因素,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的特点是速度快、浇筑面集中,因为不会造成同时将混凝土均匀地分送到浇筑混凝土的各个部位,而使某一部分的混凝土升高很大,然后再移动输送管,对另一部分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因此采用泵送工艺的建筑混凝土的模板,应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对模板和支撑系统等进行计算,以确保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建筑模板体系的施工现状

2.1以往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多以单层模板支架为主,这样的体系受力比较简单,技术发展也已经较为成熟,具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故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可靠。但是随着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出现,这一体系的受力状况就变得十分复杂,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施工上对其受力性能的了解和掌握上都存在着局限性。许多施工企业在多层模板支架工程施工时,往往没有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的验算,只是凭着经验来布置支架体系,可能会影响模板支架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2目前有不少施工技术人员未对施工操作者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加上工人的技术水准较低,难免发生使用上的问题。比如有的模板支撑架倒塌是由于操作工人没有按设计间距及布设要求设置支架,造成模板支撑架稳定性不足;有的是支架的搭设构造未满足要求,例如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纵横向剪刀撑或者支架的基础不平整等;有的则是工人私自拆除部分支架造成支架整体失稳。

2.3有些地区建筑较为混乱,管理不到位。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众多不同规模的施工队伍,建筑队伍迅速膨胀,建筑队伍的挂靠,建筑工程的层层承包和层层转包等。这些都造成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低素质和管理不到位而给施工安全带来一些固有的隐患,比如只重速度不重安全,只讲进度,不讲安全,只顾蛮干,不顾安全等。

三、建筑模板体系主要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模板一般的施工工艺为:模板施工放线钢筋绑扎,隐检,浇筑混凝土处杂物清理模板定位塑料套管(或锥头定位螺栓)设置、预埋线管、线盒、预埋件安装模板配件安装、涂刷脱模剂操作平台搭设复核模板控制线、砂浆找平层。

3.2 模板安装阶段

在进行建筑模板安装阶段的施工时,首先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对模板施工放线和模板编号,将准备好的模板吊装入位;然后将模板吊到施工合适的位置,通过定位塑料套筒带上穿墙螺杆进行周转段螺栓的施工,并初步固定;再次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及拼缝,锁紧穿墙杆螺母;通过对于柱模,则需要调整柱模的截面尺寸,用模板夹具和对拉螺栓将四片柱模锁紧;再进行销紧模板夹具的处理,锁紧穿墙螺母;最后检查模板支撑架设情况,需要根据节点的要求对施工的局部进行加强。

3.3 模板拆除阶段

在建筑施工完毕之后,准备拆模的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时应能保证拆模施工后墙体不出现掉角或者起皮的现象,所以需要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3.0MPa之后,才可以开始实施拆除模板的施工;对于建筑结构墙体的拆除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松开穿墙杆螺母将穿墙杆从墙体中退出来之后,使用锤头敲打模板夹具上的销子,并松开模板夹具的夹爪;松开墙体模板的支撑结构,使模板与墙体分离;然后将连接柱模的模板夹具和对拉螺栓松开;调节柱模支架的可调丝杆和侧向钢管顶撑,使得柱模与所施工的混凝土面分离;最后将脱离混凝土面模板吊到地面,清灰、涂刷脱模剂,以备周转使用。

四、建筑模板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4.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当保证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此费用不应纳入招、投标竞价范围。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4.2施工单位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须经有法定检测、咨询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咨询单位组织五名以上本行业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实施。模板工程所用的模板、支撑杆件、连接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尚无国家标准的,须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应符合方案的要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水平支撑及剪刀撑。

4.3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负责人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编制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附计算书,经验算后,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4.4模板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模板设计平面布置图就位施工,对所有的立柱应垂直模板块相邻板面,其高差需要控制在不超过2mm的范围,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拧牢卡紧;按设计要求先支好垂直支柱,其上面安装楞,然后铺模板;在进行支垂直支柱施工时,为了防止失稳现象的发生,需要沿楞方向应用系杆将垂直支柱联系好;模板块、木(竹)胶合板及模壳使用前均应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底脚螺栓及接头并刷油防锈;木(竹)胶合板的边缘及孔洞,均应作防水处理。

4.5模板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由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自查。模板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组织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6在支模施工过程中,为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先将一个网格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完毕再逐渐向外进行安装;临时用的爬梯、脚板,均应支挂牢靠,在楼层边缘进行施工时需要设防护栏和安全网;在模板上进行电气焊施工时,模板板面应铺放石棉布,焊接后及时浇水;严格控制荷载,上料时必须将混凝土料分散施工。

4.7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撑荷载很大,施工方案一定要尽可能通过利用已有硷结构强度的周边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等)来卸载,以减少大空间支模的面积及减小作用到支撑上的荷载。大截面混凝土构件支撑在楼板上时,应对楼板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8拆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拆模顺序进行,先松动垂直支往,在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条件下,再拆除支承楞和模板,严禁将模板全部拆除后再架支柱。在进行立柱等方面的拆除施工时,需要立柱楼撑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保留有两层立柱支撑现浇楼顶板的情况下方能施工;模板在装拆和运输时均应轻拿轻放,严禁摔、砸的现象发生;拆模时须在下层水平栏杆上铺板,操作人员不宜直接踩在水平杆上操作;对于脱模后的模板楞模板块或模壳、面板必须及时的拆下,以防坠落伤人。

4.9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模板工程施工旁站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模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将模板工程施工应急预案纳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事故的发生。当发生模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篇8

(一)挖孔桩技术

利用机械或者人工进行挖掘开孔的方式就是挖孔桩技术。如果当地的土质无法达到建筑承载力的要求,而且还不能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时就可以考虑对地基进行坚实层设计。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挖孔时,深度达到1m,这时就要对地基进行混凝土喷射或浇灌工作了,而且要用钢筋对上下圈进行必要的链接。扩孔工作要等到挖掘工作达到指定的深度后才能进行。最后还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安装钢筋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挖孔桩直径和桩体长度要控制一定的比例来满足施工要求。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

桩孔位置的处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最重要的环节。钻孔灌注桩技术对孔的要求很高,钻孔前要先将残渣清理干净,再放好钢筋笼,这都是为混凝土的浇筑做准备的。我国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多采用下钢套筒方式。孔壁的保护措施是采用泥浆来完成的。这种打桩方式利用回转机进行开孔,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同样也被广泛应用。

(三)深基坑支护技术

坑基越深,危险系数就越高,这就要求高质量的支护技术。但乐观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护技术得到了比较高的发展。决定坑基是否符合要求主要依据的技术条件有:土钉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水泥土墙技术。其中应用范围比较窄的就是地下连续墙技术,坑基深且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工程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对于坑基小于15米的情况,采用土钉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工程周期短、对环境保护要求低。对于软土层的地区,普遍采用水泥土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工作时间短、防漏特点突出等。根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选择性施工。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二)混凝土浇筑

1、单独基础浇筑。(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一)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把因施工原因产生的噪声、大气污染对现场人员及公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护生态和水资源环境,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杜绝水土流失。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三)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

临时占地时应考虑施工完后复耕或撒 草籽绿化。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随意弃置和排放。

(四)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料要及时收集,运送到指定投弃地点。

(五)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篇9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技术资料主要反映了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质量情况。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施工后,需将本阶段所使用的具体资料及时地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当中应包括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核查记录、工程功能及安全检验资料核查记录等。对整个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建材、设备及配件等要进行见证送检,并整理相应的试验报告。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技术资料可以方便解决今后工程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

2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2.1基础工程

(1)存在的问题

①施工方为了降低土方开挖成本,未按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对边坡进行放坡施工;②对临近已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坑部分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开挖不根据现场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导致基坑边坡出现大面积的塌方,甚至危及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③对基坑的排水处理不当;④对基坑标高的错误设定、不增加垫层等。(2)解决措施①做好实地勘察,熟悉本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制土方开挖(回填)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②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合理设计,避免坍塌等不安全现象的发生;③设计合理的基坑排水方案;④若开挖后土质有异常情况,则应立即查清原因并按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施工;⑤在完成基础和桩基施工后,需要对标高轴线进行复测,从而确保基坑标高的正确。

2.2梁板柱工程

(1)模板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见的模板主要有两种:木模和钢模。相对于钢模来讲,木模由于是东拼西凑起来的,常出现拼装不严、支撑不牢的问题,并且木模的变形较大,这就导致了木模质量要远远低于钢模。这两种模板常出现的问题有:轴线出现偏位现象;因模板拼接缝隙过大导致跑浆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支撑不牢;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等。解决措施:①对实际施工当中所标识的轴线、标高及柱断面尺寸等要进行核实,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②严查模板拼接缝隙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对缝隙进行恰当的封堵;③支撑系统安装是否得当;④检验支承底端所受载荷是否均匀;⑤对那些已经变形的模板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⑥对施工中使用变形模板的行为要进行严查;⑦对搭设好的模板,需要对其内侧进行清洗,确保无垃圾残留,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⑧制订合理的拆模时间并严格执行,针对悬臂结构,可以先拆侧模,然后再拆除底模,在整个拆模过程中要注意棱角的保护。

(2)钢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钢筋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拉强度较小的钢筋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目前有些工程采用了再生钢材来进行施工,导致钢筋的抗拉刚度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每个阶段,都对钢筋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要求,然而由于人为或者客观原因,导致实际施工当中钢筋存在一系列问题:①钢筋的抗拉强度不够,不能达到项目的设计要求;②钢筋绑扎长度及焊接长度预留不够;③钢筋焊缝质量较差,主要有焊缝不饱满、焊缝高度不够等;④梁板钢筋的搭接位置不正确,搭接长度不够,接头不能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错开,抗震箍筋也不满足135o的要求;⑤底板钢筋支垫用料不足;⑥梁内部纵向钢筋的间距较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灌。解决措施:①对钢筋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取样制度,杜绝不合格钢筋的使用;②在钢筋绑扎完毕后要严格检查具体规格数量、接头位置及长度等,并应按照图纸设计进行一一核对;③在浇灌混凝土之前严格检查板底垫块、板顶马凳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遗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2.3混凝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寿命及使用安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目前,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建筑材料成本的不断攀升,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常出现问题有:①因搅拌站距离施工地点较远,导致混凝土搅拌过稀,增大了水灰比,从而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②在施工过程中,因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够,导致混凝土振捣不结实。如那些节点复杂或者钢筋密集的地方,当振捣不实时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或者是孔洞,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解决措施:①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把关,并且进行准确计量;②搅拌要均匀;③混凝土骨料中的杂质,如粘土块、杂物等应及时进行清除;④对于布有复杂节点的区域,应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并进行分层振捣,避免孔洞的出现;⑤对施工中所设计的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避免出现漏振;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达到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求;⑦根据实际情况,施工人员应实时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调整,并对外添加剂进行严格控制;⑧在浇灌混凝土时,如果深度较大,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混凝土下落时的冲击力,如可采用尼龙布袋做缓冲介质。当深度超过3米时,在浇灌区域要增设下料串筒,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⑨振捣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最佳,并且振捣的时间不能大于混凝土凝聚的时间。

2.4砌墙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为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建筑的砌体结构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来代替红砖。这种砌块具有质地轻、孔多等特点。解决措施:①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②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③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④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不宜浇水,在砌墙时要做到严丝合缝、按序排布;先留出门口位置,再砌其他位置;⑤砌墙时要用当天搅拌的砂浆,切记不能使用隔夜的砂浆;⑥在砌墙时,铺灰不宜太长;⑦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砂浆的配比;⑧在砌筑一段墙壁后要做到及时检查,对发现问题的位置及时进行修整;⑨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埋设抗拉钢筋;⑩对强度要求较低的砂浆,尽量不要使用高强度的水泥来进行配比,也不能使用细砂,并且要严格按照砂浆的搅拌计划来控制塑化材料的添加。

2.5屋面防水工程

2.5.1女儿墙防水

在拐角处应将防水卷材做成圆弧形,而在根部应进行分层搭接,并在上面增加一层卷材;卷材在使用时一般需要使用木砖或者压条定牢,并使用沥青油膏对缝隙进行封堵。女儿墙的内侧边缘最好开设槽沟,便于流水。

2.5.2伸缩缝和变形缝

在这些缝隙中,应适当填充沥青麻丝、油膏嵌缝;在缝隙的顶部应加盖盖板,盖板的材料可以采用混凝土材质,也可以采用金属材质。

3结束语

篇10

Abstract: the basic quality of build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decisiv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are underground take cov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e to check after, once the accident, remedy hard, even caus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alyzed it appears the quality problem,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多,平均用地越来越少,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益明显,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一)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二)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三)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二、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白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

(二) 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三)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机吊桩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桩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伸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上。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三、 结论 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