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7:1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卫生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卫生管理方案

篇1

(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设备部,山东 青岛 266000;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办公室,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在进行医院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中,因要涉及到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到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 医院放射卫生档案;档案管理;有效管理

我国的医疗机构虽不能和世界前列进行技术上的对比,但是遍地开花的效应也足以骄傲。我国在利用档案管理放射卫生档案的过程中,因要涉及到大量的放射性问题,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操作。

1 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基本情况

我国在城市中,一般要针对数十万人口的进行医疗服务,其基数庞大,对于医疗工作而言,也就格外的沉重。与此同时医院中的医用x线诊断机,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检修,这也就加重了工作的力度。而每年进行定期的检查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放射机械以及放射隔室中的一些卫生安全问题。

2 档案管理中的“六统一”

我们在进行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中,一直严守六个统一进行管理,而六个统一分别为:

第一,统一放射治疗中的医疗许可证档案管理,其中:(1)包括了放射治疗许可证明的副本和放射医疗申请材料;(2)放射治疗科目登记证明文件;(3)放射工作人员的员工证明或者相应的证件复印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及培训,确保其在剂量的检测中能够完成放射工作;(4)在进行此项管理中,应具备相关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明;(5)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时刻佩戴上岗证明或者相应的复印件证明。

第二,统一放射性管理制度的档案管理,这里面包括了针对放射管理中的卫生管理机构的合格任职,同时对其组织的职责在进行相应的放射卫生领导小组进行管理任职,在保证其制度合理的过程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从而完成统一的放射制度管理。

第三,统一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我们在进行新建或改建、扩建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放射治疗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放射卫生标准以后,能够有效的完成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也应该给与相应的批示,在确保项目施工属于合理的同时能够完成相应的档案资料。

第四,统一设备档案,这里主要包括的就是对设备的名称型号以及相关的数据等的档案备份,而在进行购买日期、检测报告以及相关的维修记录中,也应该进行有侧重性的对比。在应用设备和软件名称进行相关的仪器编号过程中,也应该针对制造厂商给与的数据进行严格对比,从而达到设备档案数据和现实数据的严格统一。

第五,放射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档案应当统一管理,因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放射性工作,对于人体的技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工作人人员的人身权益,我们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档案统一。

第六,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备份档案的统一性,因放射性工作中,危害及其严重,我们在进行相应的档案备份中,就需要考虑到监督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档案,我们应该从其中的意见书和处罚规定中,了解到不同时期,放射设备所出现的一些维修状况。

3 管理过程中对经济领域的优化

在进行卫生的现代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其经济的优化方面,是有很好的提升的。因结构上的合理优化,对于整体的管理方面都能够更适应现代经济结构的发展观念。我们在进行这一类管理机构的建立中,也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状态监测结果,在有效的控制过程中,能够确保相应的工作任务能够有序的完成。这样也就能够在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完成相应的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工作。

这样不仅对整体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促进,对于整体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很好的促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经济结构调整。

4 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建议

在进行医院的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过程中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导致的人员健康问题。而我们在进行这些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更多的遵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相应的补助管理,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相关的放射性管理条例办法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确保员工在上岗前的健康,同时也要时刻的注意到员工在职期间的监督状况。

而我们在进行放射性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些放射性元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所以在建造病房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因素,乃至在进行X光检查的过程中,也应该确保到后续的工程进度。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实时的维护和严格的管理。当在职人员在进行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针对其工作性质,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5 结语

我们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因为要考虑到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在进行这一工作中,也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能够在有限的管理中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应的工作中,能够完成放射卫生档案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发平.浅谈基层乡镇医院放射卫生档案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287-287.

[2]郭进瑞.福建省放射诊疗监管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福建医科大学,2010:651-652

[3]王维业,王相明.某综合医院放射防护管理与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31(6):526-527.

[4]郭锐,强永刚,张秀萍等.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卫生管理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4):313-315.

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疾病预防;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传染病对人类造成危害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国际WHO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约有50%的人口面临传染病的威胁。我国人口密度较大且流动性强,若在感染病发生期不能有效的进行隔离处理,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都会显著增加,最终达到不可控制状态。传染病的发生对国民经济及国民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公共卫生管理在有效防御传染疾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更加明确地运用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1公共卫生管理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

1.1引导价值

引导价值是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疾病的预防过程的首要价值。因公共卫生管理在疾病预防时具有较为明确的引导作用,社会相大众及相关组织团体均会加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并积极配合参与到疾病预防中[1]。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时,需要重视媒体网络传播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确保参与人群及组织合作顺畅,将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到最大限度。

1.2协调价值

协调价值是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疾病的预防过程的重要价值。在传染病预防过程中,公共卫生管理的协调辅助职能非常关键,能有效配合社会有关部门高效地、规范地和科学地进行[2]。传染疾病的预防是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需要发挥自身功能,对社会各方面职能进行协调,保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各部门的协助,从而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

1.3监测价值

传染疾病的监测价值是公共管理工作的关键作用。尤其对于基层医院,监测工作是保证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当今全球的经济高速发展而言,传染病呈现全球化趋势,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重大卫生事故的发生概率将大大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于传染病的发生进行科学预测,确保传染病发散前将其彻底消除在摇篮里。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同时采取合理的科学监控,能更为有效地传染病预防工作有效地进行。

2卫生管理应用

2.1重视传染病预防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工作效果能发挥其最大限度。在此阶段,政府应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对公共卫生进行有效的调控,保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各部门结构组成,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检查工作的进展[3]。在预防过程中,卫生部门可采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对相关群体进行指导,对防御工作的进行进行及时报道,若发现有虚假报道,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发生传染疾病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完成医疗报告单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医院科室发生传染病例应认真对待,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效控制疾病蔓延。

2.2完善工作制度

在预防传染疾病过程中,公共管理部门应积极合理完善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及时控制疫情发展,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对预防传染病工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涉及多方面工作,应固定常规工作内容,将传染病工作有效开展。基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是合理规章制度,保证传染病预防工作能有效展开。

2.3构建工作体系

构建完整工作体系是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合理展开的有效保障。公共卫生部门构建工作体系是去报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展开的保障。工作体系的构建包括有效积极处理相关工作,记录预防工作内容,向上级汇报如发生事件或重大事件。同时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将有关吸吸进行完善汇总,并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靠。此外工作人员应合理分配各项任务,保证工作任务有序连贯地进行。

2.4增加硬件投入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不但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增加硬件的投入,从而确保尤其是基层医院人力和物力。如确保传染病房的数量,建立严格的隔离区,保证疾病的后效控制[4]。在隔离区内进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监控。

2.5隔离感染人群

传染疾病的预防中,感染人群作为传染源,公共管理工作需要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处理,对整个医院消毒处理,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社会政府需要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并对有关人员注射疫苗,随疫情变化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还应调整预防方案,确保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系统分析患者的自然情况及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尤其在疾病高发季节,应保证疾病从源头得到控制。公共卫生部门应对其加强管理,将各资源合理整合,确保有效抑制疾病爆发。

2.6强化工作队伍

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保证队伍的专业性与学术能力,才可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基层医院建設传染病预防学科应应针对医院的聚体情况,为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篇3

    1 当前现状剖析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城市占全国所有城市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对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相关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辖区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辖区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新时期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谓新时期,是指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的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所在区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机构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应急体系中的“末梢神经”,都能够对危机做出及时和快速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意义,并加强管理效用。

篇4

A省血液中心与其下管辖的各地市之间有非常频繁的业务往来以及数据之间的传输和交换,采用以往传统的Email的交换方式不能达到实时、准确的目的,有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给血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省血站中心与各地市血站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网络,该种方式的缺点就是花费太大。鉴于上述方法的不足,根据输血行业的自身特点,结合现有的成熟网络技术,并兼顾了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投资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依托INTERNET网络平台的VPN系统网络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指建立公用的数据网络平台为升血站中心、医院、各个地市血站中心来包括共同的数据,通过该种方式来实现血液信息的共享。考虑到internet网的安全性,为了防止恶意的破坏,因此系统将公共数据平台与internet网隔离,而另外建立一个Webserver作为公共数据平台的镜像和数据交换的平台,通过这个网络纽带,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并且同时提供了省卫生厅与各地血站对外信息的窗口。

2网络架构介绍

(1)系统通过互联网将A省卫生管理部门、血站数据中心、各地市血站、各地市医院进行互联,血站数据中心采用光迁进行接入,以此来来提供大量的数据的交互。

(2)医院与血站进行随时互联,各个地市的血站管理部门每天必须向血站数据中心进行信息数据上传和交换。

(3)安装视频对话、语音对话网管,实现A省全省血站于血液中心、省卫生管理部门、各个医院进行语音对话或是视频对话。同时有利于省领导进行视频会议等。

(4)各个地市的血站于本地的医院进行网络互联,连接的方式同样采用光迁连接的方式,使两者能够随时进行输血、采血信息的交换。

(5)省血站管理中心可以对各地市血站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出实时调整。

3方案设计目标和原则

3.1系统设计目标

A省血站联网管理平台设计完成后应该是一套安全的、可靠性高、容错性高、可扩展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见图1)。该系统最基本、最主要的目的是对血液信息的安全进行保障。系统同时应该具有安全的防御措施,能够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不会因为攻击造成系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的现象。系统在网络部署方面应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和备份技术进行,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实时进行备份,不会出现系统数据丢失不能恢复的状况。另外各个地市与血站管理中心进行交互、各地市血站与本地医院之间进行交互都采用VPN技术,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在设计原则方面主要考虑的有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系统经济性、系统实用性、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灵活性和系统开放性等。

(1)系统标准化:系统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实现,同时在标准方面采用国内标准化的成熟的血站管理软件产品,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体现ISO9000和GMP管理思想。

(2)系统可靠性:A省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该是一个可靠性高的系统。可靠性是其保障血液数据安全、医院用血数据安全的最关键的保证。系统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能够防止由于血站内部人员误操作对血液信息造成的破坏,或是防止来自外部的破坏。

(3)系统安全性:数据的安全传输时血站血液管理平台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血站血液管理中心与各个地市进行信息交互时应该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被窃取,所以应该采用VPN技术实现。同时在系统的内部应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因该安装防火墙或是其它杀毒软件。

(4)系统实用性:血站管理软件系统,应能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血站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系统经济性:系统部署应该在血站、网络中心、医院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做到不浪费现有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部署。同时还应该考虑血站运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设计。

(6)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应该具有可维护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各个模块的耦合,保证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后不会对其余的模块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和网络环境应该具有可以维护、配置的功能,在出现问题后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

(7)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充分考虑A省不同地市血站规模、血站管理的不同情况对系统进行设置,使各个功能模块耦合度降低。在进行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系统数据不丢失,平台不出现宕机等。

(8)系统灵活性:系统设计A省各个地市的血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个血站在采血业务、血液管理方面的差别对系统进行设计。

(9)系统开放性:系统应充分考虑与血站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使不同的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

4方案功能和性能要求

4.1功能要求

系统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设计不同的功能,系统的使用部门主要包括A省卫生管理部门、省血液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血站、各地市血站以及医院。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个血站基本信息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数据综合管理、监控管理、血液分析管理、血站综合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管理、为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统计报表、献血管理、地区血型管理等。血液管理中心主要进行血液数据维护、交换,对采血系统进行统一维护、实现内部采血供血过程全部信息化管理以及血液质量监控管理等。血站主要负责采血管理、供血管理和血源管理,同时实现与血液中心的数据交换。血站和医院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网上实时定血、血站将血液采集信息和检验信息提供给医院、医院将用血的反馈返回给血站、医院可以通过血站提供的血液信息对下一时间的血液信息以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两者之间进行血液调剂信息传输、实现异地献血和还血处理、对稀有的血液资源进行统一的处理、对已经淘汰的献血源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对血液信息追踪查询和管理。

4.2性能要求

(1)系统安全方面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数据安全、系统采血信息安全、系统供血信息安全以及系统操作安全。

(2)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进行数据交互时,响应时间应该小于等于2s。各地市血站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血液中心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0min,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数据中断能够实现续传的功能。

(3)硬件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在存储方面应该能够存储500GB以上的数据,同时硬盘的质量应该过关,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

(4)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应该大于等于1000小时,同时在出现故障时,系统恢复正常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2小时。

(5)系统遵守与采供血和临床输血有关的国家标准,采纳国际统一的医学数据交换标准,同时兼容各医院、血站现有网络和管理特点,提供开放和统一的数据接口。

5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53-01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高、危害较大的恶性疾病,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重点控制项目,由于这类慢性病治疗耗时长、并发症多且多数无需住院,应用乡镇卫生力量加强慢性病控制管理成为了必然选择,这对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一、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乡镇管理影响因素主要以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与就诊单位为主,患者性别对空腹血糖影响较大,乡镇卫生院管理中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疾病知识知晓率低是导致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的关键因素,患者经常在社区医院就医对于改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有积极意义。研究提示,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控制已经成为乡镇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可显著提升血压与血糖控制水平,这对于做好慢性病防治有积极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的介入对于构造良好的院外康复环境有重要作用。临床诸多报道显示,乡镇卫生管理的介入是目前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防治工作“三低”现象的有效举措,证实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对于全面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家庭护理能力的价值。

二、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管理探索

(一)加强慢性病筛查

为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卫生院管理服务效用,要加强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筛查,对于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人群进行专门筛查,比如年纪过大、有遗传病史等患者做血压与血糖专门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并提供相应健康指导,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做后续跟踪,发挥乡镇卫生院干预与健康管理的作用。为提升筛查工作效果,要针对区域内人群分布情况提供多种筛查方式,比如组织现场专门筛查与慢性病教育活动、上门筛查、流动筛查点等,结合患者情况做好不同等级档案管理,对病程长、危险性高患者与危险等级低患者采用不同健康管理方案,从而在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实现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提升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减轻慢性病危害。

(二)规范慢性病管理

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乡镇健康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患者就诊记录建立真实且准确的医疗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优化,对于档案不规范与不齐全者及时进行补录,着重对患者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并完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方便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对辖区内慢性病档案情况进行归类,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提供季度、年度健康检查及时发挥干预举措效果,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与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慢性病危害。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交流

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要经常与周边各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中心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工作重点的有益经验,对全乡镇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实现卫生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考虑到不同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上有一定差异,要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财务对应举措,从员工激励、职业压力排除、构造良好医疗服务环境、制定多种干预策略等角度强化管理,从而确保慢性病患者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乡镇卫生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监督与考核

针对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监督与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影响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影响因素实施专门干预,做好服药指导与健康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干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方便慢性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医疗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比如对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档案资料不全、记录不实等情况,可定期组织抽查,并按照季度、年度考核标准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影响督促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完善医疗档案。对于乡镇卫生院内部卫生管理人员要专门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心理压力等考核,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明晰工作中的存在各类问题,通过各类措施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医疗工作形象,构建高效的乡镇卫生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体制,改善工作人员态度、提升积极性。

(五)探索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新应用

要立足于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优势,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家庭医生档案、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或者健康干预方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方式实现患者的高效管理。要探索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与家庭医生管理的联合应用与创新,在工作中真正成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的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社区慢性病筛查、管理、监督与干预,全面提升慢性病控制效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7):737-740.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是主管卫生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前身是1949年11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1954年11月10日改为现名。1986年7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工作,提高中医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国务院决定在卫生部中医司的基础上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国务院在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年,卫生部设10个职能司(局、厅):办公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医政司、疾病控制司(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科技教育司、国际合作司、保健局,设机关党委,负责部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2003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卫生部内设司局进行调整,设办公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政策法规司、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农村卫生管理司、卫生执法监督司、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医政司、疾病控制司(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科技教育司、国际合作司、保健局等13个职能司(局、厅、办)和机关党委。2006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部批准,卫生部有关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疾病控制司(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执法监督司更名为卫生监督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更名为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1978年,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院管理制度已出现诸多弊端;1985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以及随后1992年的医改浪潮,均为医疗体制的改革,并未关注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直到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在卫生部具体的监管职能上,有5项被划离出卫生部权限:药政、药监职能交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境卫生检疫、进口食品口岸卫生监督检验职能,交给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名录的制定、调整职能,委托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国境卫生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拟定以及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名录的仍由卫生部负责;医疗保险职能,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此次机构改革中,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与原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将药监职能从卫生部内划出,药监局作为副部级单位单列。200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原属于卫生部的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审批权和监管权也划归国家药监局,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2009年卫生部增设了医疗服务监管司、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

2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部委来全面负责居民健康和医药卫生工作。2000年有8个部委联合研究城镇医药卫生改革指导意见,此后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由政府十几个部委来联合签发。在医药卫生领域出台一项改革政策,需要反复协调,达成政策的协调成本非常高。医改方案的制订过程引人注目,其直接涉及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复杂,职能设定上负责全国卫生工作的卫生部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此前,有学者统计,涉及医药卫生与国民健康领域管理的至少有10个部门[1]。药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国境和国际旅行卫生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国家发改委管理医药价格,也管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管日常的业务费和人头费,民政部负责医疗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城市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障,卫生部主管农民的医疗保障等等。另外,中医药管理职能也不明确,中医和中药分属不同部门,中医药管理局只负责管理中药科研技术,药监局管理中药的生产。卫生行政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协调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卫生行政部门长期以来扮演卫生主管部门的角色,在职能定位上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对公立医院实行“管办一体”,既办医院又管卫生,难免用较多的精力关注直管医院的发展,在“办”上越位;而对其他类型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重视不够,又有所“缺位”;同时,在“办”的问题上操心多,监管时又不能一碗水端平,造成管理“错位”。如此造成的医疗管理体制不顺,深受到社会和群众诟病,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目前“管办分离”的模式主要有公立医院集团和单一医院法人两种具体的管理形式。前者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公立医院集团,医院集团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监管和运作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成本控制等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目标。后者如美国和德国的公立医院中“独立的公共实体”,单个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实体,在保证自身公立地位的同时,在法律上同政府脱钩,具有独立自主的管理委员会。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企业化管理为基础,政府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并不直接干预医院的重要经营决策,即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连云港市目前拥有市级医疗单位6家,其中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中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以及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为二级医院,目前尚由连云港市卫生局举办,连云港市政府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探索合理的医改经营机构,更好地将医疗机构的经营权移交。通过合理转变职能,把不该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大卫生部”理论提出前,连云港市药品受理、审评、审批部门为江苏省连云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大卫生部”理论提出后,其更名为“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药品生产及质量监管为药监部门负责,药品使用的监管为卫生部门负责,药品流通的监管为商务部门负责,药品价的监管为物价部门负责,并且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部门既由药监处理,又有卫生部门的参与,对于药品的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部门管理,隶属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根据《意见》提出“以农村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显示农村卫生在整个卫生工作中属于薄弱方面。为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卫生部于2003成立了农村卫生管理司,2008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陆续成立农村卫生管理处,有的地级市如徐州市卫生局也成立了农村卫生管理处。新医改方案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卫生部于2006年成立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提出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卫生部于今年分别成立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也相应成立内设部门,从管理体制上强化这些职能,保障重点工作有效开展。目前连云港市共建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其中新浦区8家,海州区4家,连云区5家,开发区3家。截止2009年底,连云港市共有乡镇卫生院86个,村卫生室1761个,乡镇卫生院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00人,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6858人。目前连云港市卫生局由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负责社区及农村卫生管理工作,如果将社区和农村的卫生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更有利于改善社区和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篇7

关键字:血液管理;血站方案;联网管理;总体方案

1方案纲要介绍

A省血液中心与其下管辖的各地市之间有非常频繁的业务往来以及数据之间的传输和交换,采用以往传统的Email的交换方式不能达到实时、准确的目的,有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给血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省血站中心与各地市血站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网络,该种方式的缺点就是花费太大。鉴于上述方法的不足,根据输血行业的自身特点,结合现有的成熟网络技术,并兼顾了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投资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依托INTERNET网络平台的VPN系统网络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指建立公用的数据网络平台为升血站中心、医院、各个地市血站中心来包括共同的数据,通过该种方式来实现血液信息的共享。

考虑到internet网的安全性,为了防止恶意的破坏,因此系统将公共数据平台与internet网隔离,而另外建立一个Web server作为公共数据平台的镜像和数据交换的平台,通过这个网络纽带,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并且同时提供了省卫生厅与各地血站对外信息的窗口。

2网络架构介绍

(1)系统通过互联网将A省卫生管理部门、血站数据中心、各地市血站、各地市医院进行互联,血站数据中心采用光迁进行接入,以此来来提供大量的数据的交互。

(2)医院与血站进行随时互联,各个地市的血站管理部门每天必须向血站数据中心进行信息数据上传和交换。

(3)安装视频对话、语音对话网管,实现A省全省血站于血液中心、省卫生管理部门、各个医院进行语音对话或是视频对话。同时有利于省领导进行视频会议等。

(4)各个地市的血站于本地的医院进行网络互联,连接的方式同样采用光迁连接的方式,使两者能够随时进行输血、采血信息的交换。

(5)省血站管理中心可以对各地市血站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出实时调整。

3方案设计目标和原则

3.1系统设计目标

A省血站联网管理平台设计完成后应该是一套安全的、可靠性高、容错性高、可扩展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见图1)。该系统最基本、最主要的目的是对血液信息的安全进行保障。系统同时应该具有安全的防御措施,能够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不会因为攻击造成系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的现象。系统在网络部署方面应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和备份技术进行,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实时进行备份,不会出现系统数据丢失不能恢复的状况。另外各个地市与血站管理中心进行交互、各地市血站与本地医院之间进行交互都采用VPN技术,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在设计原则方面主要考虑的有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系统经济性、系统实用性、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灵活性和系统开放性等。

(1)系统标准化:系统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实现,同时在标准方面采用国内标准化的成熟的血站管理软件产品,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体现ISO9000和GMP管理思想。

(2)系统可靠性:A省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该是一个可靠性高的系统。可靠性是其保障血液数据安全、医院用血数据安全的最关键的保证。系统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能够防止由于血站内部人员误操作对血液信息造成的破坏,或是防止来自外部的破坏。

(3)系统安全性:数据的安全传输时血站血液管理平台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血站血液管理中心与各个地市进行信息交互时应该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被窃取,所以应该采用VPN技术实现。同时在系统的内部应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因该安装防火墙或是其它杀毒软件。

(4)系统实用性:血站管理软件系统,应能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血站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系统经济性:系统部署应该在血站、网络中心、医院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做到不浪费现有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对平台进行部署。同时还应该考虑血站运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设计。

(6)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应该具有可维护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各个模块的耦合,保证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后不会对其余的模块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系统和网络环境应该具有可以维护、配置的功能,在出现问题后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

(7)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充分考虑A省不同地市血站规模、血站管理的不同情况对系统进行设置,使各个功能模块耦合度降低。在进行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系统数据不丢失,平台不出现宕机等。

(8)系统灵活性:系统设计A省各个地市的血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个血站在采血业务、血液管理方面的差别对系统进行设计。

(9)系统开放性:系统应充分考虑与血站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使不同的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

4方案功能和性能要求

4.1功能要求

系统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设计不同的功能,系统的使用部门主要包括A省卫生管理部门、省血液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血站、各地市血站以及医院。

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个血站基本信息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数据综合管理、监控管理、血液分析管理、血站综合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管理、为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统计报表、献血管理、地区血型管理等。

血液管理中心主要进行血液数据维护、交换,对采血系统进行统一维护、实现内部采血供血过程全部信息化管理以及血液质量监控管理等。

血站主要负责采血管理、供血管理和血源管理,同时实现与血液中心的数据交换。

血站和医院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网上实时定血、血站将血液采集信息和检验信息提供给医院、医院将用血的反馈返回给血站、医院可以通过血站提供的血液信息对下一时间的血液信息以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

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之间的业务往来主要包括,两者之间进行血液调剂信息传输、实现异地献血和还血处理、对稀有的血液资源进行统一的处理、对已经淘汰的献血源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实现对血液信息追踪查询和管理。

4.2性能要求

(1)系统安全方面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数据安全、系统采血信息安全、系统供血信息安全以及系统操作安全。

(2)各地市血站于血液中心进行数据交互时,响应时间应该小于等于2s。各地市血站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血液中心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0min,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数据中断能够实现续传的功能。

(3)硬件存储:系统数据中心在存储方面应该能够存储500GB以上的数据,同时硬盘的质量应该过关,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

(4)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应该大于等于1000小时,同时在出现故障时,系统恢复正常的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2小时。

(5)系统遵守与采供血和临床输血有关的国家标准,采纳国际统一的医学数据交换标准,同时兼容各医院、血站现有网络和管理特点,提供开放和统一的数据接口。

篇8

霍乱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我区是霍乱常发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霍乱大流行,近年来,随着肠道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强力推进,霍乱传播途径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以来我区共发生10例霍乱病例,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2012年刘桥镇发生2例霍乱,说明我区外环境中仍存在霍乱弧菌,另外,2010年周边地区已经出现近年来少有的O1群霍乱疫情,市其他地区在外环境中亦检出了O1群霍乱弧菌,根据霍乱流行规律,一旦发生流行菌型变化,疫情暴发甚至流行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群众生食海(水)产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并未根除,综合性防制措施稍有放松即会出现流行。

二、主要问题

全区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腹泻病门诊流于形式,未归口诊治;少数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设施或药械不全,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难以到位;采样对象针对性不强或用药前采样;医疗卫生人员霍乱防治知识不熟悉等。

三、防制目标

我区霍乱的防制目标是实现“三不”,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四、对策措施

霍乱防制是全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先导,以《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为武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霍乱防制准备工作

1.健全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迅速恢复并及时调整充实霍乱防治领导小组,各医疗机构要成立霍乱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置小组,各卫生所要成立霍乱疫点疫区处理小组。各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业务,增强工作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救治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2.强化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霍乱防治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层层统一思想,提高整体水平。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一是对防制工作本身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二是强化具体业务人员如腹泻病门诊、内科门(急)诊医务人员、疫情处置人员、采样检索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三是加强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的培训,规范社区诊疗。2013年,卫生部重新修订了《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各单位要对其中所更新的霍乱防治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全面培训。

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于3月底前组织一次霍乱防治业务集中培训,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的培训工作由各卫生所统一组织。培训结束后,各医疗单位将院内培训人数、考试人数纳入培训小结报给当地卫生所,卫生所将辖区内各医疗单位培训情况连同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培训情况及本所人员培训情况收集汇总后于4月10日前电子版报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中医院霍乱防治专题培训情况直接报送区疾控中心。

3.药械准备。各医疗单位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及病床等,抢救治疗药械两套,放在区统一制作发放的霍乱抢救药箱中。各医疗单位、卫生所要配备足量的消毒杀虫药品,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蛆灭蝇药物等,放置在专用消毒药箱中,具体要求参照附表。抢救、消毒药械应专人管理,及时补充更新。

4.开设腹泻病门诊。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在4-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4月1日起正常工作,根据防治形势需要或上级要求,适当延迟关闭时间。省腹泻病监测哨点医疗机构全年开设腹泻病门诊。

腹泻病门诊要严格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要求设置,基本要求为:①房屋设施:一级医院(包括各级医院分院)腹泻病门诊可固定内科门诊兼室,二级医院应专辟独立小区,综合医院纳入感染性疾病科,规范设置,业务用房齐全。医院有醒目的导引标志,腹泻病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兼室的要另设腹泻病诊治专桌并有标牌。设置纱门纱窗、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紫外线灯(最好为动态消毒机)、采样用屏风、诊疗桌椅、诊疗床、便器、医疗废除物收集箱、垃圾桶、腹泻病观察室。②资料药械:腹泻病人登记薄、采样管或消毒棉签、保菌液、增菌液(放冰箱冷藏)、标签、送检单、洗手消毒药品、抢救消毒药箱等,霍乱防治领导小组、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置小组及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制板放大上墙。③医务人员:至少有1名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和1名兼职护士、检验人员,熟悉霍乱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防治对策及报告处置程序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霍乱的救治、消毒隔离、采样检测等方法。

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按照腹泻病门诊消毒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消毒处理记录齐全,严防发生院内感染,导致疫情传播。

(二)流行季节防制措施

1.广泛健康教育。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通过广播、板报、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并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食物制作加工要生熟分开、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间不举办大规模聚餐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把住“病从口入”关。

2.强化疫情监测。各医疗单位要对所有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进行详细登记,对重点人群采样检索,以早期发现病人为目的,确保检索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1)规范腹泻病人登记。加强腹泻病例归口管理,各医疗单位应采取预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治,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除晚间急诊和腹泻病门诊外,其它门诊不得诊治、登记腹泻病人。腹泻病门诊医生必须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聚餐史并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测量,在全区统一印制的新腹泻病人登记簿上专册规范登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对外地病例,住址要进行双登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要将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在综合信息登记簿中规范登记。每镇每月腹泻病人登记数不少于该镇总人口的5/万,每医院每月腹泻病人登记数不少于服务人口的3/万。

(2)切实做好病原检索工作。每个腹泻病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配备适量的采样瓶及采样管或采样棉签,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来自疫区、有聚餐史、有流行病学史的腹泻病人)等对象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进行检索。尽量在抗菌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确保疫情及时暴露。每医院每月检索数不少于服务人口的1.5/万,在此基础上,各医疗单位检索率不得低于腹泻病人总数的20%,各镇每月检索率不得低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5%,流行季节(4-10月)检索总数不少于辖区年末总人口的1‰。每社区卫生服务站5-8月份以上述重点人群为主,每月于用药前采样送检1份,遇到霍乱疑似病人必须立即采样送检。

检索要求:各医疗单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医疗单位由本院检验人员免费采用金标法作初筛或及时送区疾控中心检验科(为切实提高霍乱疫情发现及时性和敏感性,各医疗单位要尽量使用金标法初筛),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送当地卫生院免费采用金标法作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立即送区疾控中心进一步作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经区疾控中心鉴定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人。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同时,必须立即送区疾控中心作常规细菌培养。所有病人便样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群的病原检测。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以上的增菌培养。各单位金标法初筛情况要详细登记,记录完整真实,并建立出入库专帐,做到帐剂一致。

各医疗单位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旬末将本旬就诊的腹泻病人数、送检数、自检数、疑似病人数向卫生所报告,并详细登记备查。卫生所汇总后每旬逢“1”向区疾控中心报告镇级及村级上一旬数据。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于每旬逢“1”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汇总后每旬逢“2”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3.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区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畅通。一旦发生霍乱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层医疗单位应立即以最快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如发现聚餐者中出现3例及以上腹泻病人时,应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各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要增强霍乱疫情的敏感性,发现可疑病例或腹泻病例明显增多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所、区疾控中心报告,以便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可能发生的霍乱疫情。确诊病例必须由区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霍乱确诊病例同时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4.规范社区诊疗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进一步规范对腹泻病人的诊疗工作,做到“五要”。一要询问有无聚餐史或流行病学接触史;二要与霍乱进行鉴别诊断;三要发现霍乱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疫情并护送至镇医院;四要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粪便标本;五要告知病人注意随访,并对重症腹泻病人于2小时内进行回访。

5.开展腹泻病监测。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区今年继续开展省腹泻病综合监测工作,区人民医院、区二院、金西卫生院、西亭卫生院以及金西三姓街村拖桥社区卫生服务站、金乐油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西亭草庙村周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等7家单位作为省腹泻病监测哨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腹泻病登记、旬报及标本采集送检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6.实施外环境监测。根据市霍乱防治工作要求和本区霍乱流行形势,于4-10月份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环境水体、海(水)产品及食品霍乱病原监测工作,重点关注近几年霍乱多发地区,规范采样方法,提高检测能力,以及时发现疫情线索。

7.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扩散蔓延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地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地以及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及饮食卫生条件,并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8.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用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建筑工地、厂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各卫生所、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做好农村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农村家宴聚餐的卫生监督指导,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滋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应急准备。

(三)疫情发生后的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较为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抢救治疗的同时,迅速按确诊病人的要求规范处理,确保用药前采样送检,并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类诊所一旦发现霍乱疑似病人,除不得擅自截留外,还应及时护送至就近医院隔离救治。要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组等职责,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可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确保霍乱病人就诊后不死亡。

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疫点所在村民小组或相当于1个村民小组范围,开展每天1次为期1周的灭蝇灭蛆和井水消毒工作,做好记录。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共同聚餐人员,实施医学观察、卫生宣教和开展粪检霍乱弧菌等工作。一旦接触者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或粪检检出霍乱弧菌,应尽快予以核实诊断和实施隔离治疗。对粪检阴性且无腹泻等相关症状者无需采取服药措施。同时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镇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1周的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工作,镇卫生所必须组织乡村医生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发现腹泻病人,立即给予霍乱敏感药物(氟哌酸等)进行消菌治疗,18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服用痢特灵或黄连素,查治结果要有记录,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疫区内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采集不同水源水20份以上及可疑食品和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检索。凡发现因聚餐或水污染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及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一旦发现对疑似病人不报告、不采样送检、不进行疫点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2.加强指导检查,及时总结评价。发生霍乱疫情后,区疾控中心要及时派人赶赴疫点,指导疫情处置工作。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区将派出工作组或医疗队,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要与当地医疗卫生单位一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3.进一步强化饮用水及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可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控制水型和食物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物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依法查处。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

(一)控制指标

即实现“三不”目标,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工作指标

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准备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并正常使用,登记报告及时、准确,其它门诊日志上不得登记腹泻病;医疗机构检索数大于登记数的20%,各镇区检索数大于登记数的15%、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报告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理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疫情处理过程中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规范。

5.业务资料:有关霍乱防制工作的报表、霍乱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要填写完整,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年底完成工作总结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6.实验标本:及时采集、检测标本,区疾控中心完成分离检测后,霍乱菌株立即送市疾控中心,严格按有关规定和要求保存、运送和管理菌株,不得擅自保存菌株,对菌株的管理做到有记录可查(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和销毁等)。

篇9

把卫生城市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仙桃新形象的大事,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办、工业园、市直各相关部门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卫生城市创建。

根据省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我市按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各类责任主体在创建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我市还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相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创建卫生城市,硬件条件是基础,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城市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006年以来,我市致力于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南城新区建设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前,南城新区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一个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初现雏形。市域基本建成“三横五纵”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市区建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水平已达%;中心城区绿化率达到%。大力解决市民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道路不畅、环境不好等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先后投入多亿元,对中心城区内的个村居进行改造,共拆迁房屋处、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万平方米;投资亿多元,改造背街小巷条;投资亿多元,全面改造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环卫、安防等设施;投资亿元新建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投资万元新建座污水提升泵站;投资余万元,改造农贸市场座;投资万元新建座压缩式密封垃圾中转站;此外,市区新增个垃圾箱,配套完善了公厕、垃圾站点及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今年,我市把投资亿元、日处理垃圾吨、填埋年限18年的垃圾填埋场项目纳入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范畴,目前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实行环卫规范化管理。道路保洁方面,对城区条主次干道保洁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推行道路两旁“墙到墙”管理,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目前,中心城区共有保洁人员人,清扫保洁面积约万平方米,日清扫垃圾约吨,城区所有垃圾基本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在垃圾清运方面,将原有的敞开式垃圾站改建为密封式地下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全部采用多功能密封垃圾压缩车清运,实现了垃圾密闭收集、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公厕管理方面。对中心城区现有的座一类公厕、座二类公厕,均按照“六无六净”标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在城中村卫生方面,实行统一聘用保洁人员、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监督考核、统一垃圾清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城村一体化。

专项整治,优化环境。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为载体,动员全民参与,集中治理环境脏乱差。对城市出入口、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平房区及“五小”行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实施联合执法,专项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卫生现状。今年以来,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两灭”复查为契机,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卫生创建。先后组织了市容联合执法及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切实改善。认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整治。重点部署了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早点店、夜市以及餐饮业、学校食堂的整顿与规范,解决了项老大难问题。农村食品批发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多家商户办理了证照,完善了索证索票、进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食品商场、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及信息公示,正确引导消费;超市、集贸市场食品统一制作了卫生防护罩;早点店、夜市摊点形成了集群,强化了管理;餐饮店、学校食堂%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与此同时,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专项整治活动多次,出动执法人员万多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万多户次,取消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户余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起,移送司法机关查处起,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优化了创建环境。全方位开展“四害”杀灭活动。市爱卫会每年制定下发除“四害”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部署和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在今年城区两灭活动中,累计投放克包装灭鼠商品毒饵、克包装灭蟑商品毒饵各包,通过开展集中的化学杀灭工作,有效控制了城区老鼠、蟑螂密度。

按照《湖北省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我市健全制度,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各项工作及指标基本达标。

我市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爱国卫生、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和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健康教育所人员、设备、经费和任务落实,市、街道、社区(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医院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晓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城区公共场所和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

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市容环境整洁,街道路面平整,普遍硬化,单位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落实;主城区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城市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达.%。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有活禽、水产销售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清洁,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绿地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大力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指标全部达标,其中:全年空气API指数≤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近五年分别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近5年分别为.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建成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5年分别为.%、.%、.%、.%、%;近3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卫生监督机构单独设置,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场所监管工作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各类公共场所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检测资料齐全,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食品药品监督、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教育、市场管理等个部门,各部门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连续3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2008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生产经营活动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卫生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标率达%,大中型餐饮业普遍实行责任监督岗管理。饮食摊点集中设置,统一管理。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全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毒肉上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有专门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主要集贸市场卫生管理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将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市疾控中心经费列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按要求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全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重大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在%以内,市人民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和感控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篇10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自2004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每年招生25人左右,已招收5届学生。现有2届毕业生共43人,在校生76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而培养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全国各高校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校自开办以来,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加强科研力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诸如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突出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浅谈一些重视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由专业培养目标所决定随着我国卫生管理模式由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向计划和市场机制结合的管理模式过渡,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医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药品流通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细化的要求,亟需一大批经过医学和卫生管理教育,兼具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职业化管理人才。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卫生政策、卫生法规、保健制度等也在不断的调整。传统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跟不上实践的发展,亟需通过多种手段补充实践经验,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该专业培养所要求的语言表达、写作、人际沟通、热点认知等综合能力也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

1.2 由学科特点所决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大类。管理类学科特别强调理论和应用相结合。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来源于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所以不论是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更多的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才能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

1.3 为学生因地制宜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以及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行政区域内的卫生政策和管理机制受当地政治管理体制、财政能力、文化风俗等环境的影响,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比如,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上,按项目付费作为一种后付制度,理论和实际工作都认为弊端明显。但笔者在四川某统筹地区调研的结果显示,该地区仍然主要采用项目付费,其原因是管理层认为推行总控等预付方式阻力较大。这类诸如理论和实际差别较大的管理情况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予以关注,以便为他们掌握弹性管理的尺度,因地制宜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4 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在于教了多少,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感觉到,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对书本知识往往一知半解,加上医学院校课业繁重,学生普遍对政策法规、热点问题关注较少。有的学生对卫生管理理论理解不深,觉得所学的理论只是发达的东、中部地区的情况,西部地区根本没有施行,进而导致专业思想的不稳定。由于我校该专业招理科生,学生们偏好动手机会多、实践性强的操作技能,认为卫生政策、法规的学习非常枯燥,没有学到真本领。因此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把学到的管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以致用。同时对巩固专业思想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我校实践教学情况

2.1 课堂实践情况我校实践教学开展,首先依托课堂,强调课堂上的双向互动以及课外知识的涉猎。一是在核心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上,留出一定.比例用于课堂实践。针对很多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内向,课上不爱开口发言的情况,开展了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来讲课的活动。同时开展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如各种卫生机构产权改革模式的案例讨论、泸州民营医院营销策略的分析等。二是分专题进行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提炼观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总结发言。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管理问题研究,“医药分开”可行性分析的小组发言,卫生经济政策的“嘉宾对话”,英美模式熟优孰劣的辩论会等。三是拓展教学内容。如制作关于医疗改革争论的新闻剪辑、公共财政公共经济的基础理论的讲义,以弥补学生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四是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依托网络及专业期刊的信息资源,及时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多种形式输出给学生,避免单一幻灯片教学的刻板和信息量的局限。播放宁夏医改、宿迁医改、药品招标采购等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见习、实习情况一是课余组织学生深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社区参观,并撰写见习报告。如前往泸州平安保险公司了解内勤业务流程及保险销售经验,组织学生参观茜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其工作内容及管理中的问题。二是选择条件、技术力量及声誉较好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管理技能。

2.3 其他情况一是部分课程外聘教师,如《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课程聘请校外专家及管理实务工作者教学,他们的教学富有实际工作案例,很受学生欢迎。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费用负担及满意度研究”小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并全程参与调查表的设计、现场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环节,对学生系统深入的参与项目管理,接触社会实际有很大帮助。三是开展与职能部门的科研合作,如泸州市卫生局的健康城市工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我系在与卫生局协商以后,组织学生在暑假参与对方的调查和管理工作。四是根据课程特点弹性考核,如对新医改方案某方面政策分析的小论文,卫生服务研究的评估报告等。

3 完善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院系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很少做实验的软学科,因此一些高校在管理和科研上不太重视,投入也不多。但软学科也需要实践,即让学生投身于社会的大课堂,提前参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分析、判断、探讨目前管理中的不足。这种方式的人才培养实践需要院系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老师出面,做好与各见习、实习单位的接洽,包括实习经费、实习内容、用车、组织与管理等,以建立起实践教学的制度性保障。本院系的教学管理科室要积极配合教研室做好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科主要负责学生实践的宣传和引导。

3.2 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由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性及管理政策的动态性,教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管理信息,对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建院系对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参与学术会议激励、进修学习激励等方式),使教师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来。教师本人要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管理信息来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管理部门的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