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8 17:1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

篇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概括划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两大类,前者是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章程、规定的总称,后者是各类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规范的总称。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根据管理面向的对象不同来划分,例如面向一般管理,应建立各种综合安全管理制度;面向安全技术,应建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面向职业危害,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通常可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划分为以下四类: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三同时”审批、安全检修管理、事故隐患管理与监控、事故管理、安全用火管理、承包合同安全管理、安全值班等规章制度。

(2)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包括特种作业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危险设备管理、危险场所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厂区交通运输管理、防火制度以及各生产岗位、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职业病、职业中毒管理。

(4)其他有关管理制度

如女工保护制度、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员工身体检查等。

例如,某化工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安全作业证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安全装置管理制度、安全检修制度、防火防爆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办法、要害岗位安全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具(品)和保健发放管理制度、厂区交通管理制度、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建筑与安装安全管理制度、科研与设计安全管理制度等。

2.安全操作规程

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同时,生产经营单位还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程:

(1)每种产品生产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

(2)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法,包括开停车、出料、包装、倒换、转换、装卸、运载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等操作的安全操作方法;

(3)生产设备、装置的安全检修规程;

篇2

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加工后快速冷却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并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提供给消费者的经加热后可直接食用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

已纳入餐饮服务环节管理的盒饭不适用本细则。

冷链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产品类别编号按其他食品类别进行编制。生产许可要注明相应的产品品种,即其他食品[冷链食品(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的具体品种明细。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不予生产许可。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生产原料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检验管理制度,产品防护管理制度,物料储存和分发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产品留样制度、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问题报告制度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场所核查

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现场核查以下场所要求。

1. 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总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000平方米。

2. 有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

生产车间一般包括原料处理车间(清洗区、解冻区、切配区、洗蛋间等)、原料贮存间、热加工车间、冷却车间、内包车间、外包车间、工器具清洗间(用于清洗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等,辅助设施包括检验室、原辅料仓库(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等)、包材仓库、成品冷库等,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原料处理车间应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的清洗槽和加工台案,清洗槽和加工台案的数量或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应明确标识。

3. 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的设置应按生产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合理布局。

应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冷却间、内包装车间及外包车间应有温度控制及监控设施。

4.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生产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油烟、排水等条件,有低温要求的加工场所应配有降温设施,生产区应配有排污、杀菌、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

5. 车间内应区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区域的划分要明确,且应相互分隔,并有显著标识加以区分。

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包括内包车间、冷却车间等场所。准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热加工车间、工用具保洁车间等。一般作业区,即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原料加工车间、外包装间、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原料贮存场所等。

6. 企业应定期对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每年应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查。清洁作业区内部隔断、地面应采用符合生产卫生要求的材料制作;空气应进行杀菌消毒或净化处理。日常运行中,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检测和监测按照下表进行。

冷链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表

7. 企业应保证全程冷链条件,包括冷藏贮存、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条件。

(三)设备核查

应核查《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报生产能力和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数量、参数的适应程度。

1.必备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需求)

(1)原料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槽、洗菜机、去皮机等)

(2) 解冻设施 (如化冻设施等)

(3)切配设备(如切菜机、切肉机、绞肉机、切丝机、切丁机等)

(4)熟制设备(如炊饭设备、炒锅、蒸汽夹层锅、焯烫机、油炸机、烧烤机、蒸箱等)

(5)速冷设备(如真空冷却设备、速冷库等,并配有温度指示装置)

(6)热力消毒设备、灭菌设备(如针对加工器具消毒柜等)

(7)包装设备(包装机、计量称重设备、与包装设备联动的自动打码机等)

(8)金属探测器。

2. 必备的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的数量应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应审查企业提交的检验设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书面报告。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宜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1、分析天平(0.1mg);2、天平(0.1g);3、灭菌锅;4、微生物培养箱;5、显微镜;6、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7、干燥箱; 8、滴定管;9、水浴锅等。

(四)设备布局、基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1. 设备布局

设备的布局应当符合工艺的需要。

2.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摘洗(解冻)切配熟制、调理(灭菌)速冷降温包装成品(金属检测)贮存冷链运输及销售

3. 关键控制环节

(1)原料采购、处理:符合接收标准,剔除不可食部分;

(2)解冻:温度的控制;

(3)调理热加工:加热时间、中心温度控制;

(4)快速冷却:时间、温度控制,确保食品烧熟后在短时间内将其中心温度降至

(5)包装、冷藏、运输及销售:温度控制,确保食品在10℃的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陈列和销售。

(6)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及添加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

三、产品相关标准

SB/T10648《冷藏调制食品》、SB/T1065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相关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经备案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四、标签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销售

冷链食品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冷链食品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链食品的包装容器及其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销售的包装应完整、不易散包。

冷链食品贮存冷藏库库温应在0℃~10℃范围内。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冷链运输车应具有温度监控设备,且温度应保持在0℃~10℃。

冷链食品应在温度0℃~10℃范围内冷藏柜陈列,不应裸露销售。

五、保质期

(一)冷链食品的保质期依企业标准执行,保质期限一般为24小时至48小时。企业在取得充分、可靠、科学的食品安全依据,以及第三方产品保质期测试实验合格的基础上,自行确定保质期。

(二)保质期限起始时间从产品包装结束起计算,要求精确到小时、分钟。

六、检验项目

冷链食品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过氧化值、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

出厂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进行检验,至少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等。

企业应对每批产品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过氧化值(油炸类食品)等项目检测;每日至少对1批次产品进行致病菌项目检测;每月至少对2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检测。

冷链食品型式检验按该产品执行的标准进行全项检验。企业每年至少进行2次型式检验。

企业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但应保持检测结果准确。企业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应定期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检(致病菌可委托检验)。

七、抽样方法

根据企业申请发证产品的品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每个品种均应抽取进行发证检验。抽样单上按该产品的具体名称填写。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发证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个最小包装,随机抽取20个最小包装。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确认无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样品应注意冷藏保存。

篇3

为进一步完成煤山区域“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出行环境明显改善”的任务,全面达到煤山区域道路及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结合当前实际,特制定如下货运车辆诚信管理制度:

一、工作目标

通过货运车辆诚信管理,实时管控违法违规车辆,全面降低货运车辆违法违规现象,确保矿产品运输车辆运输安全、文明、整洁、有序,力争煤山区域道路“不死人、少伤人”,使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二、系统介绍

煤山镇货运车辆管理系统是在结合煤山镇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套集微信小程序应用、后台管理系统等平台于一体,主要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实现营运大型车辆诚信管理,并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信息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功能目的,推进城市交通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诚信积分体系。

三、管理模式

(一)后台统一审核管理。

1、信息录入。由管理员负责在后台录入车辆及企业信息,包括货运车辆服务企业、所属车队及车辆详细信息,同时赋予车辆初始积分100分。

2、分流定路线。煤山境内货物运行主要需要通过“两个卡点、三条线路”,即青砚岭卡点、白岘卡点和301省道、小槐线、煤槐线。为了减轻省道压力,共制定了22条线路及对应线路可运输的产品,对过卡点的车辆进行分流。

3、黑名单管理。根据货运车辆违法违规情况,将多次违反《煤山区域道路综合整治攻坚战方案》相关管理规定的车辆列入黑名单管理,告知驾驶员及所属车队后对车队负责人进行约谈教育。

(二)移动终端更新实时。

1、现场扣分。由执法人员录入,对卡点和道路上不符合《煤山镇矿产品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的货运车辆进行扣分处理。输入车牌后,对应的车辆信息会在页面上显示,选择扣分项目并附上照片,即可完成扣分,由审核人员审核后扣分生效。

2、过境登记。由卡点执勤人员录入,对过境违法车辆进行信息录入,包括始发地、目的地、驾驶员、手机号、惩罚记录(附照片),并在小程序后台保存数据,针对频繁过境的车辆要求服务企业对该车辆进行申报,对有多次违法行为的过境车辆实行黑名单管理制度。

3、预警信息。短信服务保障积分信息的时效性,执法人员每扣一次分,驾驶员就会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包括违法时间、地点、扣分条目、分值及剩余积分,当积分小于等于60分时,车辆需要在3日内接受指停教育。同时,小程序会滚动播报需要接受指停教育的车辆以便执法人员及时处理。

4、积分查询。执法人员和审核人员可依据不同分类,对车队、企业、路线、车辆进行筛选查询,及时掌握每个企业和车队的车辆运行信息以及每条路线上的车流量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和处理。企业、车队及驾驶员可对所属车辆进行积分查询。

四、扣分细则

1、车辆未按规定路线行驶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40分;

2、青砚岭、白岘岭卡点或道路设卡检查车辆时不配合或者冲卡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40分;

3、矿产品运输车辆出场时未开具出厂登记单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40分;

4、车辆超载运输(检查磅单)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30分;

5、矿产品运输车辆运输未报备初级矿产品的(初级矿产品为:石子、石粉、黄泥、紫泥、黄沙、页岩、砂岩等),扣除车辆诚信积分30分;

6、矿产品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的(后栏板是否密闭),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7、矿产品运输车辆车身栏板高度不符合规定的(车厢栏板高度为1.5米,加槽钢为1.7米),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8、矿产品运输车辆不安装环保篷布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9、矿产品运输车辆行驶时未密闭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10、出场登记单信息不全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11、矿产品运输车辆车身不整洁(车身、轮胎、轮毂、大梁、挡泥板不干净)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12、矿产品运输车辆在道路上超速行驶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20分;

13、矿产品运输车辆车身反光贴不齐全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10分;

14、矿产品运输车辆号牌污损或放大号不端正、不清晰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10分;

15、矿产品运输车辆车身油漆不完整,有脱落或褪色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10分;

16、矿产品运输车辆违规停放在主要道路两侧,影响交通安全或导致路面污染的,扣除车辆诚信积分10分。

五、加分细则

1、参加交通法律法规测试,加车辆诚信积分10分;

2、参加城管志愿者服务,每参与一次加车辆诚信积分15分;

3、参加并通过交通法律法规测试,加车辆诚信积分40分。

六、附则

1、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煤山镇道路综合整治办公室。

篇4

【关键词】 中药材;物料;质量;管理;制度

药品是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为确保药品质量必须对原料至成品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1]。中药材生产涉及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农膜、农机等数十种物料,这些物料直接或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为了规范中药材GAP生产的物料管理,确保药材的安全和有效,亟需建立一套中药材物料管理体系。笔者从事中药材基地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对这一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总结发表,供同行参考。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对物料的采购、入库验收、储存养护、发放、使用等应制定管理制度。

1.1设置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 并建立完善的职责规定及工作程序

编写部门职责时,将物料质量责任纳入部门职责中。采购人员负责质量信息搜集和全程联络,严把采购质量关;质量部门严把检验和质量监控关;生产部门做好物料的保管、发放与使用;财务部门严把考核关。全体员工自觉把物料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水平。

1.2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

建立物料采购、入库验收、仓储养护、发放和使用等管理制度,健全有关记录和凭证; 制定近效期药材、不合格药材和退货的管理制度。

1.3建立和健全工作记录、内部审评等制度

改善仓储条件,搞好中药材等的贮存与养护。

1.4及时对物料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进行补充或修订

由于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的更新,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物料质量有关的检验项目及控制指标、工艺技术指标、管理措施等必须及时修订,才能确保物料的有关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符合实际要求,从而对物料供应与质量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

2物料的采购

2.1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抓源头,保质量,供应商审计与评估是基础。对供应商的选择应分类管理,与企业已有长期合作关系且产品质量始终稳定的供应商,应作为优选对象,在资质审查符合要求后,直接开展审计评估以简化程序。供应商审计完成后编制合格供应商一览表,同时为不合格供应商建档,不得购进不合格供应商的物料。

2.2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前要询价、比价,大宗物料应投标,按计划签订合同,按合同执行采购任务。

2.3 肥料、农药、农膜等购买

原则:按需购买及时使用,尽可能减少物料的贮存量和储存时间,特别是农药和化肥,更应遵循按需购买,以“零库存”为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的规定,化肥、农药、农膜必须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实行专营。购买化肥、农药、农膜时最好在农业“三站”购买,即在农技推广站、土肥站和植保站购买[2] ,不得在无证经营或挂靠经营的单位购买。

3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包括物料的购入、入库验收、储存养护、发放与使用等程序,这些都离不开仓库管理。仓库分库或区要合理、保持通道畅通,做到合理堆放、进出有序;做到账、物、卡、证一致,避免差错的发生。

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进出验收、质量第一;

分类贮存、环境适宜;

合理分区、明确标识;

帐物一致、卡证对应;

定期盘点、杜损防积。[3]

3.1 验收

保证采购数量、品种、质量与合同一致,做到安全入库,质量第一。

采购员按合同催交,收到运单后填写收料单,一式四联,采购员自留一联,其余三联连同发票及合同副本送库房办理入库。仓管员检查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情况及凭据。物料进出仓前应严格点数或称量;质控员进行质量验收,取样送验;严格做到单据不全不收、手续不齐不入。

3.2贮存

要做到分类贮存、环境适宜。

3.2.1库房的分类与物料的分类贮存

3.2.1.1库房的分类

库房按中药材生产物料的性质可分为:农药库、肥料库、农资库、工具库、包装材料库、药材库等,每个库又可分为若干个区,如肥料库可分为:有机肥区、化肥区……药材库可分为:鲜药材区、半成品区、成品区、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应设有护栏或用红色网将不合格品全部罩住,能与其它堆垛安全隔离。

库房按环境可分为:常温库、阴凉库、冷库。

3.2.1.2物料的分类储存

物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应按其特性储存入不同的库房,分区分类管理。

农药不能与化肥、包装材料和中药材共用一个库房。农药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不同性质的农药不宜存放在一起,否则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降低效果。农药应按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等分类存放。

3.2.2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根据物料的性质和贮存要求选择合适的库房,如天冬、麦冬、海马等药材宜在阴凉库中贮存;种子等繁殖材料,尤其是无性繁殖材料,如根、芽、苗等绝大多数只能保湿短期储存。

物料在储存期间质量会发生动态变化,超过一定时期质量就会降低甚至变质不能使用,所以物料应制定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中药材种子等繁殖材料多不耐贮存,如丹参种子不宜久贮而宜随采随播。物料接近或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2.3物料的堆垛与标识管理

做到合理分区、合理堆垛、标识明显。

3.2.3.1物料的堆垛

做到:堆位整齐美观,便于堆放,便于清点[3]。堆垛时应保持五距,即间距不少于50cm、地距不少于10cm、墙距不少于30cm、顶距不少于30cm、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货垛的水平间距不少于50cm[2]。

3.2.3.2物料的标识管理

建立物料卡(库卡),在醒目位置挂或贴状态标志,明确标示物料的质量、数量等信息。如:在堆垛的醒目位置挂库卡(或库位卡)、挂或贴质量状态标志――如:待检堆垛挂黄色的待验标志牌;合格堆垛挂绿色的合格标志牌;不合格堆垛挂红色的不合格标志牌……

3.2.4建账

做到:账物一致,卡证对应。“账、物、卡、证”指的是:账――仓库物料档案;物――仓库贮存的物料;卡――明确标识于物料所在堆垛而便于存取的牌卡;证――出入库之原始凭据、质量记录等。

物料进出库应检查和核对:送料单、领料单、入库单等单据,按单据进出仓,每次进出仓后及时建立台账等档案,务必做到“账、物、卡、证”相一致。

3.2.5 物料的发放

发放原则:“先进先出”和“近期先出”。由需要部门填制“领料单”,领料人员凭“领料单”到仓库领料。仓管员凭“领料单”发放物料,交接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仓管员及时填写物料进出仓记录。

4物料包装的管理规定

储存物料必须包装完好整齐,标签标识齐全,不得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修补;包装容器上标的品名与产品本身一致;容器上标出的数量必须与容器内实际所装数量相符。

5物料的养护管理

因物料在存储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尘土和杂物、虫害和霉变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因此应建立物料养护管理制度,对物料进行定期检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自然因素对所储物料的影响。

6 中药材运输

中药材原则上应单独整车运输,需冷藏的产品应用冷库车运输。车辆在装货前应彻底清洁干净并保持干净干燥,装好货物后用帆布将整车货物盖严实,避免运输过程中遭雨淋湿、风干、虫食或被尘土污染。

7结束语

GAP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物料数量多,性能各异,管理是复杂的,为此,笔者建议学习借鉴药品GMP、三色管理及定置管理等物料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中药材GAP物料管理制度,提升GAP物料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均.药品GMP实施与认证.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4次印刷.

篇5

1.节税收益和业务拓展如果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获得胜利,国征收了较低的反倾销税,这就降低了国采购商的进口成本,促使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份额取得巨大的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打下基础。2009年8月,欧盟对我国聚酯高强力纱提出申请进行反倾销调查。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参与了应诉,2010年初欧盟调查官对公司进行了为期数天的全方位调查,由于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较好,成本核算资料清晰完善,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欧盟委员作出反倾销终裁结果,裁定海利得公司反倾销税率为0%,而其他企业普遍为9.8%。公司在2010年反倾销应诉获得零税率的全面胜利后,2011年公司涤纶工业长丝销售明显增长,尤其是出口欧盟实现销售3.95万吨,与应诉前的2009年相比增长了137.95%。2.广告效益和形象优化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确实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如果能赢得诉讼,则无疑是一次最好的广告。如果企业能够恰当地运用反倾销诉讼的话,很可能不仅不会造成损失,反而会通过这样一次无成本的“广告”,为企业迅速打开国的市场做一次最好的广告宣传。海利得公司在欧盟应诉胜利后,在国外厂商中也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他们也更希望与我们这样诚信规范的企业合作,从而获得了欧盟及一些国际知名跨国企业的高度认可,与米其林、马牌轮胎、普利司通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3.规范应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应诉企业因成本核算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等因素而在应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通过反倾销应诉,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流程的一次全面梳理。

二、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仅对制造环节的成本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管理重视不够;对产品投产前的成本管理不到位;在企业成本管理的文化塑造上,缺乏强大的激励措施,使得成本管理制度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企业内控不严

例如,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操纵企业成本费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内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三)企业成本管理缺位

目前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大都不重视成本管理方面的会计核算,许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成本管理与核算分析的工作主要由财务会计兼任。很多企业没有制定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与企业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方法简单粗糙,甚至有些成本核算方法与实际产品成本动因相背离,从而导致成本数据失真,给企业反倾销应诉带来不利。

三、加强反倾销应诉中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成本核算制度应与国际接轨

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是决定产品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最直接的因素,而产品的成本确定是反倾销诉讼中的重中之重。早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有向国际接轨的趋势。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主要是指设置会计科目、成本会计账簿体系设计等应当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合理使用“公允价值”。即用于制造产品而购入的采购价格必须是公允的,企业将原材料的现行价格作为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应具有公允性;其次对于人工成本,不应单纯以原有的人工成本作为考虑因素,要提供企业所在地人工成本的证明,还要考虑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应有福利、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其他社会责任等因素。

(二)健全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健全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应构建以反倾销应诉为核心的成本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要对会计信息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工作,并最终形成问卷,使得涉反倾销产品的倾销幅度保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当然,从实践中看,由于反倾销诉讼中所牵涉的企业大多为制造企业,因此,涉案的金额巨大,品类繁多,数据信息量巨大。因此,通过人工的方式开展上述工作显然不现实,而通过成本管理模块信息化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三)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好基础工作,既利于公司内部管理,又利于企业应对反倾销应诉:1.成本核算方面对原辅材料等变动成本,应清晰归类,真实的反映产品的材料成本,比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等级品、次品、废料等,一般中小企业为了简便,存在不入库、不计算成本的现象,但是这些废品也是有价值的,公司在实际销售时直接计入营业收入,此时就没有营业成本了。这样就间接抬高了入库成品的成本,假如这个产品碰到反倾销应诉,它的成本就会偏高,对反倾销应诉不利。2.防止不同分摊方法可能给企业反倾销应诉举证带来的潜在不利比如企业销售产品的运输费用,由于运输的地点不同、产品的比重不一等因素,导致每个产品的运输费用是不一样的。假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将运费成本核算细分到每个订单、每笔发货,这样就会更真实的反映产品的成本费用。3.合理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有效利用成本动因分析法深入研究分析企业产品的制造流程和成本动因,对确实需要分摊的固定成本和费用,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个产品成本中去,客观真实地体现各项产品的成本费用,从而使产品的成本与其实际价值相匹配。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探讨

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有效形式。我国自1987年全面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以来,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扭转了森林资源赤字现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林业产权关系,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

1.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概述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基于林业发展的需要,历经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1985 年以前,我国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木材生产。由于当时实行以需定产,重采轻育,造成森林资源长期过伐,特别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1985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为贯彻执行 《森林法》,林业部 1985年 6 月颁发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1987年 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五”期间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从此,我国的森林采伐管理有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转入森林才采伐限额 (姚顺波,2005)。

2.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2.1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经营方案等脱节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与森林经营方案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不配套。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国有林业单位、自然保护区、集体林业经济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林业经营者为科学地经营森林、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永续利用,根据本林区的森林资源特点、 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所编制的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各种林业规划、确定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安排林业生产投资、评定森林经营效果的重要依据(刘德钦,2007)。木材生产计划,是指国家在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内,依据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而制定的允许各省、区、市及其编制单位年度生产木材的最大限量。 《森林法》第30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2.2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多种制度冲突

目前,据调查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适用于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每个地方的木材的生产量和采伐量制定出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各个地区不许超过最大采伐限额。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应该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三者已经发生很大的脱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10年做一次修改,森林经营制度5年做一次修改,木材生产计划制度1年做一次修改。随着社会发展,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又受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森林经营制度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按照现有的目前生产计划制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了。

2.3指标分配中的设租与寻租

现实中的森林经营者和资源管理者并不是一个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无私人,他们都没有超人的利他意识,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而他们都具有寻租和受租的可能性。按照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权所有者必须取得采伐指标才能办理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进行合法采伐。因此,能否获得采伐指标是林权所有者落实处置权、收益权的关键环节。目前在采伐指标分配上,采取由下而上,再由上至下逐级分配落实的模式,虽然在编制计划初期有的征求了林权主体的意见,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在最终落实过程中,在分配上基本是由行政部门垄断,仍是政府行政指令配置模式。

3.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措施

3.1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采伐限额调整制度

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的规定,以及人工用材林存在大面积低产林的实际建议采伐类型增加更新采伐和低产效林改造两种类型,保留主伐、抚育采伐、其它采伐。根据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基本情况以及南方商品林经营区的实际,将消耗结构中的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限额整合为非商品材限额,保留商品材限额,并根据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实际合理确定商品材与非商品材限额。

3.2建立健全森林采伐技术指标体系

我国确定主伐年龄的依据是,一般用材林以工艺成熟,薪炭林以数量成熟作为主伐年龄。这是林业产品经济的产物,长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森林采伐,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更新、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时的状态,经济成熟是其中的一种。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即生产部门常说的采伐量,森林采伐包括用材林采伐、防护林卫生伐、薪炭林采伐和特用林采伐等,由于除用材林采伐外的其他采伐大多是根据林况具体确定的,采伐量较少,且其采伐量的计算也较简单,确定采伐限额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别年采伐限额与年合理采伐量的内在关系。

3.3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中寻租行为的治理

政府实行森林限额采伐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减少森林采伐面积,保证森林木材类产品和生态环境类产品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介入而“无意创租”。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补性,通过他们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各自的职责。增强法律的惩罚力度既可以增加寻租人和设租人的寻租和设租成本,又可以减少寻租人和设租人的预期收益,从而能够有效地遏制寻租和设租行为。一方面要加大打击行贿、受贿的力度和扩大打击面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滥砍盗伐、无证采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减少和杜绝各类毁林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4.结语

为了更好的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必须对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增大对非公有林的采伐限额,不仅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调动了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修改,使法律法规相配合,解决了脱节不匹配的问题。政府相应的搞些经济扶持工作,这样充分保证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1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方面存在的缺陷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重要的原材料,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为了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主要需要从混凝土的伴制以及生产环节入手,除了混凝土施工过程导致的质量问题外,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就是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但是现阶段,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方面存在下面的缺陷。(1)商品混凝土质量证明书不够规范。商品混凝土厂家没有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质量证明书,或者其提供的证明书在填写内容或格式上不够规范,很难为施工企业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一个城市里往往有多家混凝土生产企业,他们所提供的商品质量保证书的格式、内容都不一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产品质量证明书不规范的问题。(2)缺少混凝土原材料的合格证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有时候不会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混凝土原材料的合格证,或者在原材料的合格证明中没有加盖公章等,也不提供原材料复试报告。(3)混凝土生产厂家没有向使用单位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合格证明,包括合格证明上没有加盖公章等等。(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不够规范。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实验室中进行配合比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实验报告不完整,绝大多数厂家提供的配合比设计报告中没有28天抗压强度值。(5)商品混凝土出厂检验报告、外检对比检验报告、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检验报告等都不符合规范,有时也没有向使用混凝土的企业提供。

2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技术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缺少有力的监管

在建筑行业日益兴旺的今天,商品混凝土由于其便捷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虽然,商品混凝土厂商在严格意义上也属于工程参建方的一员。然而,一些商品混凝土厂商以及政府的监督部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片面的将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监督责任退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但是其并不在质量监督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这就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管出现空缺。

2.2政府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于商品混凝土厂商的监督力度不足,加上对商品混凝土的相关政府文件较为之后,导致相关部门在形式质量监督过程中,往往仅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并没有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以及搅拌等过程进行监督,导致相关的技术资料缺失,不能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2.3缺少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

一部分的商品混凝土厂商来源于公路临时的混凝土搅拌站,甚至有些混凝土厂商是业外人士投资建立的。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企业在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缺乏以及专业技术的缺失,导致过度追求企业效益,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督,更顾不上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管理。

2.4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大部分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商中并没有正式的技术人员,在向有关部门提供工作资质时,企业往往是借别人的证件充数,导致非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有些商品混凝土厂商聘用了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这些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混凝土生产过程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支撑。

2.5对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缺失

另外,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中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或者管理人员缺少经验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加上企业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混凝土技术资料管理水平较低。

3加强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现阶段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方面存在问题以及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针对商品混凝土技术资料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质量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城乡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混凝土生产过程才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源头,提出具体的管理工作明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从以往仅仅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现状中挣脱出来,深入到混凝土生产现场中,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进行过程性监督与管理,提高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使企业逐渐树立产品质量意识。

3.2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对技术资料严格把关

工程建设单位在寻找监理单位,并与其签订监理合同的过程中,应该在合同中加入监理单位应该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监理任务。监理单位应该充分的发挥监理职能,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进出场质量检测、运输交接检验等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理,并对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检查、保管等等。

3.3加大员工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的素质

政府相关监督部门以及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都需要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制定可行的培训方案,同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在薪酬方面向技术人员倾斜,保证企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避免因技术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把好技术人员招聘质量关,为企业招揽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充实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力量。

3.4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管理

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应该帮助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混凝土原材料进出场制度、原材料检验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混凝土运输交接制度等等,保证混凝土在使用前各个环节质量,保证相关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实用性等,为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4总结

篇8

[关键词]电镀行业 清洁生产 审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8-01

1 引言

推行清洁生产是加强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而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清洁生产推行工作的重要手段。国家环保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z2010{54号)文件指出:电镀企业应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可见,清洁生产审核在电镀行业是一项长期工作。本文提出了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要点,指导企业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系统提出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推动电镀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2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清洁生产审核重视不够,审核周期短,审核程序不规范,审核方法不科学,清洁生产审核结论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2)咨询机构和企业对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熟悉,导致清洁生产审核依据不明确;3)企业资源能源消耗数据不齐全,审核缺少必要的数据分析;4)企业资源能源计量系统不完善,不能有效开展物料、水、能源平衡测试工作,不能有效分析关键因子物质流动状况;5)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环境风险隐患;6)清洁生产方案缺乏行业特点;中/高费方案实施率低;7)夸大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的环境、经济效益;8)持续清洁生产工作敷衍了事,不能符合国家、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9)缺少必要的宣传教育,导致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3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点

3.1 加强全过程分析,评估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重点说明企业的发展历程、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状况图、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状况、组织机构等情况。主要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卫生防护距离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环境水体、环境空气、土壤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环境管理部门是否满足企业环境管理需求等。

(2)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分析

通过对企业近三年水、电等原辅材料消耗量的分析,分析单位产品取水量、电耗、综合能耗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重点能耗、水资源消耗工序(设备);判断节能、节水、节材潜力。重点评估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预案等情况。

(3)生产工艺及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应重点评估企业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和淘汰工艺设备使用情况。其中,电镀行业典型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有无氰镀锌、酸性镀铜、无氰镀金、三价铬电镀及纳米复合电镀等[1]。

(4)评价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应对企业主要污染源产排污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营情况、产排污情况等;固废贮存、处理、处置、运输情况等。

应重点评价企业执行国家及当地环保法规及环境保护标准的情况,包括达标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缴纳排污费及受处罚情况等。

应评价企业废水、除尘等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对在线监控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校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应评价企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处置情况。明确各类废物是否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库房建设是否规范;是否有废物运输、处理处置协议;是否有危险废物联单等。

(5)评价企业能源环境健康管理状况

考察电镀企业管理状况。分析原料采购、贮存运输、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出厂的全程管理状况。主要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评价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的制定及实施情况;评价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等环保监测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评价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及应急设施建设情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2]。

3.2 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加强平衡测试分析

电镀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应建立物料平衡、水平衡、重金属元素平衡,分析能耗高、物耗高、废物产生原因等,提出解决措施。

3.3 结合行业主要问题,系统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1) 管理方案

建立健全各项数据记录和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操作运行管理,建立并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要求设置污染源标志,重视污染物的检测和计量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全厂物料平衡测试;

2)电镀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给、排水管道沿电镀槽两侧架空(离地面)铺设,避免管道腐蚀;采用高效变频开关电源,节省能源;严格物料管理,减少化学品流失和泄漏,减少废物排放; 加强镀液管理,保证电镀质量,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成本;加强槽液循环过滤; 镀件出槽时,在镀槽上空停留 15 秒,使挂具和工件上的带出镀液滴回电镀槽;采用自动化生产;在槽体间安装档板,使镀液或清洗水流回槽内,保持地面清洁;水洗槽导入空气搅拌,提高水洗效率。

3)水污染防治方案

化学镀镍废水单独处理,并回收利用;化学或电化学抛光中,如废水中含铬,单独预处理后再进入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采取槽边处理方式进行清洗水回用;改进清洗方法,如喷雾或喷淋清洗,节约用水;

电(退)镀废槽液,属危险废物需单独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废酸或废碱液可作为处理药剂进行废物利用;定期检测废水中 COD、重金属铜、镍、六价铬、氰化物等指标,发现污染物超标,采用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对在线监控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校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定期检查喷淋塔的塔体,液箱,喷雾系统、填料,气液分离器等完好性,及时更换填料; 抽风设备风量调试平衡后,采用全自动控制,使各抽风点处于合理风量范围;定期检查除尘设备的漏风率、阻力、过滤风速、除尘效率和运行噪声等;袋式除尘器定期清灰,及时检查滤袋破损情况并更换滤袋。

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理处置方案

电镀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压滤脱水后,打包存放于规定的贮存场所,避免雨淋流失;电镀污泥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运输、贮存和处置,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4 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技术进步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z2010{54号)等文件要求,电镀企业应每两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员节能减排和风险防范意识等。

4 结语

本文在探讨电镀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系统说明了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现状评估方法和平衡测试分析方法,提出了常见的清洁生产方案,并指导企业如何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对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电镀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和重金属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瑜u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点的探讨[J].电镀与涂饰,2012,31(3):31.

篇9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

2、场内环境宽敞明亮、通风。地面应坚固、平整、清洁、防滑。通道应设有标识,保持畅通,不堆放与经营商品无关物品。空气应清新。商品按大类设置经营区域,应明确标识,并配备适宜的展陈销售设施。

3、生鲜蔬菜、水果储藏应配备保鲜冷库;肉类、水产品储藏应配备低温冷库或冷藏设施;冷冻食品交易应使用陈列冷柜。

4、设有具有快速检测农药残留能力的检测室;配备能快速检测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检测仪器,保证设备校检合格。检验记录归档完整美观。

5、建立商品进货索证记录,向经销商索取入市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证明、质量认证证书或质量检测部门验发的证明等。

6、统一建立和悬挂经销商食品卫生和业务培训制度、经销商违规处罚和违规退出制度、市场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和业务培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投诉制度。

二、水产品养殖企业和批发市场

1、水产品养殖企业

(1)种苗场须有《种苗生产许可证》、养殖场须有《养殖证》,以上证件须在有效期内,并用镜框装好挂在显眼处。

(2)生产企业生产日志健全,有完整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并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31号令)要求。

(3)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须有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竖立基地(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志牌等及塘号或池号标志。无公害产品认证须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上证件须在有效期内,并用镜框装好挂在显眼处。

(4)生产企业要求在显眼处张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31号令)、《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使用准则》、《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生产品种相应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及企业制定的用药、投料、水质监测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

(5)环境整洁卫生,原则上要求饲料房和药房分开,摆设整齐,有饲料、药品进出台账。

(6)管理人员熟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法规及禁用渔药名称。

2、水产品批发市场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

(2)应当设立或委托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定期对进场销售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

(3)建立水产品进货索证记录,向经销商索取入市水产品的产地证明、检验合格证明。

(4)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销商违规处罚和违规退出制度、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业务培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投诉制度。

(5)建立不合格水产品报告制度。发现有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要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报告。

三、农牧产品生产基地

l、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地环境(包括土、水、气等)经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机构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的环境检测机构的检测和评价报告,取得有效的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地认定证书。

2、建立使用农药、化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投入品使用台账;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可追溯制度。

3、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四、食品生产企业

1、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齐全并公开悬挂。

2、检验室、检验记录完整,归档美观。

3、建立生产。销售和检验台账记录。

4、车间、仓库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制度齐全上墙,合理张贴警示标志。

5、人员卫生、车间卫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符合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的规定。

6、生产人员着工作服,并按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进行过培训。

五、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1、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公开悬挂。

2、生产加工间入口处统一设置洗手、消毒、清洗设施。

3、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房顶无灰尘;生产车间内不允许有厕所;生产加工场地应清洁卫生;有纱窗、灭蝇灯、防鼠板等防蝇、防鼠、防虫设施,生产设备、设施卫生整洁。

4。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离地离墙、码放整齐,保证库内安全、整洁卫生。

5、统一建立《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所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

6、盛装产品和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料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必须备有专门的清洗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产品或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

7、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明,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所有人员按省质监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进行过培训。

六、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

1、统一树立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电子屏幕,或者有规范的公示栏。

2、统一设立市场商品索证查询系统。

3、场内环境宽敞明亮、通风、不拥挤,不应有蚊蝇等虫害。地面应坚固、平整、清洁、防滑。通道应设有标识,保持畅通,不堆放与经营商品无关物品。空气应清新、无异味。商品按大类设置经营区域,应明确标识,并配备适宜的展陈销售设施。

4、统一设立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市场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公示、退出、购销挂钩等7项制度并公布。

5、食品经营主体证照齐全并在显著位置悬挂,经营范围与证照一致。

6、统一建立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索证索票记录本。

七、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

1、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齐全并公开悬挂。

2、统一建立食品进货台账。

3、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八、餐饮单位

1、营业执照(食堂除外)、卫生许可证、《餐饮业消费安全承诺书》齐全并公开悬挂。

2、已推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有量化标志(标牌或标识)。

3、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员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统一着装,个人卫生良好。

4、内、外环境整洁,三防设施完善。

5、布局合理,标识明确。

6、餐具洗消落实,保洁良好。

7、主要原料索证规范,来源合法,有台账可查,有票据可验。

8、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成食品出售。

9、肉类采购必须选择定点屠宰单位。

九、生猪屠宰企业

(1)屠宰企业证照齐全并公开悬挂《定点屠宰标志牌》、《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

(2)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屠宰生猪。

(3)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疫、检验制度。

(4)健立健全和完善进货索票索证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5)张贴、公布《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

(6)张贴、公布生猪屠宰税费项目和计征标准。

(7)屠宰技术人员统一着装。

十、10类产品生产单位

1、营业证照、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证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统一建立质量档案。

3、按生产许可、3C认证有关规定建立原料进厂检验、验收记录、产品检验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

十一、药品研发机构

1、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研究机构的人员熟悉药品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基本内容,定期进行体检,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上岗资格。

2、根据所从事的非临床研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设施。各种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运转正常;具备设计合理、配置适当的动物饲养设施。

3、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测试、校正及故障修理,应详细记录日期、有关情况及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十二、药品生产企业

1、《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企业所生产药品的批准文件齐全。

2、厂区环境整洁,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合理,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对药品生产不造成污染。

3、生产现场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有序,生产过程记录完整。

4、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并有与药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

5、批生产记录完整齐全,管理规范。

6、仓库分区管理,贮存温湿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物料购进、使用、成品入库、出库等均有完整记录。

十三、派疗器械生产企业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企业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批准文件齐全。

2、厂区环境整洁,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合理,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3、生产现场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有序,生产过程记录完整。

4、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并有与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

5、仓库分区管理,贮存温湿度符合要求并有记录,物料购进、使用、成品入库、出库等均有完整记录。

十四、药品批发企业

1、《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药学技术人员在职在岗,从事验收、养护工作的人员经过培训,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3、具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药品的购进、在库养护、出库复核、销售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有相关证照材料。

4、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药品仓库内外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按要求将药品储存于相应的库房中。

十五、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所经营的医疗器械的批准文件齐全。

2、经营场所环境整洁,无污染,门窗严密、地面平整,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储存场所,实行分区分类储存,标识清楚。

3、制定与符合有关法规及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十六、药品零售企业

1、《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营业执照》齐全并公开悬挂。

2、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岗。

3、营业场所环境整洁、无污染物。营业场所配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等设施设备。

4、按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等规定陈列药品,营业场所有销售处方药的警示语及非处方药的忠告语。

5、采购药品建立并执行购进验收制度,并按规定建立购进验收记录。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有相关证照材料。

*、出口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玩具、灯具、小家电等)

1、国家实施质量许可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出口产品,必须获得相应的证明文件(玩具出口许可证、电器产品3C认证)。

2、产品安全质量、卫生、环保项目抽查测试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有相应检测证明。

3、建立有出口产品检验的有关制度,企业内部设有质检部门及检测实验室,并有完善的检验设施以及经培训合格检验人员,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质量检测。

4、生产环境整洁,警示标志清晰,有关证照公开悬挂。

5、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十八、进口度物原料经营单位

1、有经营许可证并经检验检疫机构登记注册。

2、提供进口废物原料环评报告并有环保批文。

3、有装运前检验及口岸查验合格证明。

4、具有必要的检验检疫查验场地。

5、对非法进口废物原料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十九、进境水果经营单位

1、有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通关单》。

2、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

3、有《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4、有水果进境与销售记录,进境与销售数量是否相符。

5、进境水果符合“三原”即“原集装箱、原包装、原封识”要求。

6、对非法进口水果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二十、进口肉类经营单位

1、周边环境无受到污染,有疫病防制的必要设备。

2、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疫病防制制度健全。

3、经营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经营的肉类有国家质检总局签发的检疫许可证,有出口国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货证相符。

5、对非法进口肉类全部按要求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二十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

1、取得卫生注册登记证书并悬挂。

2、有卫生质量管理手册。

3、具有开展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并有完善的检验设施以及经培训合格检验人员,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质量检测。

4、已经过清查。

5、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全部按规定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6、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仪书》。

二十二、出口食品原料基地

1、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健全。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2、畜禽食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场区和栏舍门口有疫病防治和消毒设备。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疫病防制制度健全,有防疫条件合格证。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药物饲料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3、水产品原料基地

(1)场区环境无受到污染,水质状况良好。

(2)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是健康养殖和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健全。

(3)生产记录客观、详细、完整。

(4)药物饲料来源、使用及台帐符合有关规定。

(5)对原料实施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检测。

(6)已经过清查。

(7)已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倡议书》

4、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

(1)已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保障体系配套制度,内容包括日常卫生管理、疫病及有害生物防治、农兽药、种苗、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制度,并装订成册、制成镜框上墙张贴。

(2)已取得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场注册登记证,并精装后公开悬挂,动物养殖场大门口已张贴“防疫期间,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场”的告示。

(3)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对隔离,符合相关卫生基本要求。动物养殖场内无饲养其他品种动物,周围1000米(注册牛场周围500米)范围内无动物饲养场、医院、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

(4)种植、养殖和管理记录建立台帐,包括检验检疫日常监管手册本,农兽药物、饲料、疫苗等投入品出入库登记、病虫害发生防治记录、防疫消毒登记本、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登记本、实验室检测记录以及门卫出入场登记本等。

篇10

[关键字]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环保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70-1

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核心,环境监测的质量贯穿于监测的整个过程,从布点、采样到实验室分析,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导致监测数据的不真实,因此,要想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精密、可比、完整的监测数据,就必须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基础工作薄弱。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匮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和故障率高,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

(2)监测能力建设不足,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还有所欠缺,区域间能力建设差异比较明显。多数三级站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装备条件较差,开展工作十分困难,监测运行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部分二级站的建设远远达不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3)监测质量保证的考核管理办法不够健全,部分质量管理制度未能很好落实,个别同志对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的理念。环境监测人员经费、仪器设备更新和维护费、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经费、办公费等正常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综合分析水平仍需提高当前我们提供的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现状多、变化原因少;缺乏综合性、系统性、规律性分析。由于历史及多种原因,目前在职人员中真正符合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学历高条件的实验检验人才、综合分析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5)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大部分环境监测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方法,从采样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等环节较多。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使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管理

质量监督员要具有与其所承担的工作相适应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监测站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职责,组织制订质量管理的中期、远期发展规划,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实现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配备先进监测手段。同时重视和控制质量成本,减少质量损失,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益。

2.2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首先,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第三,尽快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2.3 应用TQC技术,提高监测工作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一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技术,其含义为:“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其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到预防和改进为主。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从制订监测计划、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到结果报出等与企业生产有着相似的过程,其产品为监测数据或报告。因此,运用TQC的管理方法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也应是可行的、有效的。

2.4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四级环境监测站,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对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头管理、系统的结构布局规划的缺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监测站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具备相应的网络运行功能,其潜在的作用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必须按照“统一归口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职责任务上下厘清,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的总体思路进行。

3 结语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主要受样品的采集、保存、管理与运输过程,分析测试使用的仪器,选用的分析方法及测试环境以及监测技术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避免人为的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确保环境监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为蓬勃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铸就更加夯实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法规和科学知识学习手册[S].中国环境科学版社出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