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
时间:2024-03-18 17:1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随着广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广州市行政区域面积达7434.4km2,常住人口达到1270万人。随着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许多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为了方便城市的管理,更好地解决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建设广州数字化智慧城市意义重大。
1、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 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上,利用现在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把城市中所存在一些组成部分。如:人口、环境、经济、人文等,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对所要管理的城市加以展现。这种数字化城市其实本质上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整合的这些资料对城市进行规划、运营和监管。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也随着产生,智慧地球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基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产物。就现在而言,智慧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进化体现形式,它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相互结合之后的产物;另外的学者认为在我国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组织形式,它是城市进步的体现,利用它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并且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城市建设中的各方面做出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
数字化智慧城市是集合了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优势的一种新型智慧城市,它是城市化和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高度融合,是一种更高程度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代表了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字信息化向网络化、智慧化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2、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数字化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建设观念的转变,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需求。这种城市管理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对实体网络进行必要的引导,针对城市有关环境问题进行优化,促进城市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最终达到优化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
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所依据的新型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不仅能推动我国上游RFID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下游企业提供管理方面服务技术的支持。同时,大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对不断掌握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减轻了城市的压力,使城市的环境能够处在不断改善过程中。
2.3 实现优化城市管理和控制运营成本的双赢
智慧城市建成之后,可以对城市进了科学的管理,最大化利用了城市的内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城市的运营成本。数字化智慧城市依托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迅速地对城市管理方面所处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同时这种城市模式已经逐渐渗入到了城市的饮食、医疗、卫生、教育等各种领域。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数字化智慧城市通过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正确的管理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中多方面的共赢。
3、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或者是花城,一直到今天,广州都是作为华南门户城市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近几年以来,随着它自身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已经开始实施“智慧广州”发展战略,旨在为广州市民创造新产业、新生活、新技术。国家“十二五”规划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鼓励和推动,就在这期间全国共有400多个城市和地区启动了智慧化城市建设。为了响应中央号召,近年来广州市对“智慧广州”更加重视,提出了“低碳生活、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响亮口号。为了进一步落实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广州市政府部门还出台了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1+15”政策性文件,智慧城市建设中各项重点工程都有长足发展,在2012年广州市被评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带头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居第二。
4、广州市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议
4.1 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第一、广州市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已经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为了推动广州市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就需要遵循“数字化”和“智慧”并行的原则。数字化能够确保对城市有关信息的采集,实现城市建设中有关信息资源共享;“智慧”在这里指的就是人们对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视,不再是单纯的满足人类的私欲。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广州市目前居住人口破千万,人居的活动空间变得十分狭小,这就要求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第一点的“数字化”与“智慧”相结合的原则之外,还需要根据人们的生活生理需求,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建设,保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第三、要重点突出广州市的城市特色。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这些不同赋予每个城市都有它们自己所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是我们区分它们的最有利证据。所以在广州市进行数字化智慧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它的自身特色,地理位置优势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广州市的每一方面的优势,在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智慧化建设。
第四、广州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知道智慧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再加上它们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远远领先我国。所以我们国家在进行数字智慧城市建设时要根据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量力而行,争取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城市。
4.2 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一、基础设施层的建设。加大对广州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化城市的硬件保证,它主要包括互联网、计算机资源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传感器等高新技术设备,这些基础设施是建立数字化智慧城市庞大数据库的保障。
第二、各类支持平台的建设。这一类平台也可以称之为决策支持层,它通过分析基础设施层所提供的数据,为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和改进意见。
第三、最后所需要的框架是能够把这些分析数据应用到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中去的智慧服务应用层,它的存在才能够保证所采集、分析得出的各类数据的有效利用,切实把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应用到数字化智慧地球的建设中去。
结语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通过数字化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必然会引起城市固有很多方面的改变,在改变中也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所以,广州市进行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遵循数字与智慧并存,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王凯.浅析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3,16(13):71-73.
篇2
地信平台夯实“智慧”基础
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深度整合、各系统与数据库互不联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影响了西安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西安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着力对于各行业各领域开展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数字西安已见成效,特别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西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建设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项目,已经成功构建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基础。
西安市信息中心主任朱雅民介绍,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始于2006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批复的“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2010年10月,项目一期通过国家级验收,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目前,西安市正在进行共享平台的二期建设,主要是平台升级和基础数据更新。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全市的政务应用提供了公共地理框架底图、共享专题资源以及扩展开发服务,避免了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现在已经有市公安局等8家单位接入了该平台,市统计局等7家单位签署了对接共享以及保密协议。
依托“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子系统,西安市政府正在不断深化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应用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努力提升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120急救指挥系统调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离线切片地图服务,则可搭建急救呼叫业务的可视化分析,为患者呼叫定位、急救派车、医疗资源空间选址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呼叫地点,选择最适当急救车辆,按照最优路线把患者送往合适的救治机构,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公众网服务子系统利用市级平台的地理编码普查成果,可提供生活、购物、教育、医疗等分类信息及地址(20多万条)的模糊查询、快准定位、资源分布、公交分析等服务,给百姓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基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西安雁塔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无线数据采集、业务受理、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等14个子系统。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能够将西安雁塔区的电子地图与人、地、事、物、情、组织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
西安市通过理清思路、明确需求;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借助外力、启迪思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等措施使该平台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而在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资源。通过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准确定位实时感知信息的物联网节点,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朱雅民指出,中国智慧城市的定义已不仅仅是IBM提出的“Smart City”概念,国内很多城市提出的智能化发展规划与实践,要比该概念的内涵广阔得多。建设智慧城市,要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发展。因此,他认为“智慧城市”更适合表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
时空云平台概念落地
朱雅民表示, 在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有四点体会:一是要理清思路,让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成为专题数据应用共享的基本载体;二是要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建设一套制度体系来做保障,做到统一数据规范、服务接口和对接标准,以保证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集中、交换、共享,同时还能够体现各自的特色;三是借助外力,通过专家和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来共同推进,并借此设立了智慧西安创新基地;四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全市一张图,一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最终推进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和交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他表示,西安信息中心未来将致力于建设管理好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平台+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逐步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的有效支撑,承载各类智慧应用。
据记者了解,智慧西安目前已经从概念逐步走向建设和应用,将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全人类现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全球城市化程度仍将显著上升,到2050年达到70%。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城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过去,城市的管理者没有办法预测和影响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更无法影响和适应城市日益加快的数字化进程。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进程使管理者能更好地运用新科技来管理城市。随着城市核心系统的数字化和通信的发展,新获得的信息通过智能化手段得到应用,并且为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我国新建地级市数字城市100多个,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累计超过300个,其中150多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启动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构建数字城市”的目标调整为“构建智慧城市”。我国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四川绵阳市也于2013年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第二批城市。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先后与东华、九洲、长虹等企业就智慧城市的建设签订了战略协议。智慧城市的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基础性的互联和互动挖掘,籍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四川绵阳市于2015年推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安排,共分为五个方面:完善公共基础数据库,深化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便民利民功能,提升服务满意度;深化民生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信息惠民应用示范,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其工作的总体内容还处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而绵阳城建档案馆的智慧城建档案项目便是该阶段的基础数据库完善内容之一。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网络作为科技支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城建工作的主要目标。然而档案部门的工作历来不太受重视,因此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开展较为滞后。但由于地区、城市发展程度以及规模的差异,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也呈现出区域性和内容上的差别。
(一)档案数字化方面
目前,有相当一批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展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南京、上海等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已卓有成效。就全国来说,档案数字化工作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档案数字化的进展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全部完成了馆藏档案数字化;二是仅完成了馆藏重要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的数字化。
(二)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
从城建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情况看,绝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基本上建立了竣工工程档案数据库,而其他诸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数据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城市规划成果数据库等,仅少数城市的城建档案馆开展了相关建设。
(三)观念意识方面
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界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地位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信息化对城建档案事业影响不大,即便是有些地方开始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也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并没有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将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数字化划等号,而忽略了对城建档案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智慧城建档案信息化探索
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1995年就开始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检索功能来实现档案的查找、调阅工作,1999年12月10日该馆与中国空气动力中心自动化站合作研发的“兰苑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此后该系统经历前前后后近百次的修改,2008年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的调阅和绘图打印功能。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已走过20余载,且馆藏系统的数字化工作自2008年启动至今,基本实现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借此次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该馆还获得了省厅的智慧城建档案专项建设资金。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拟采用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服务模式,建设城建档案私有云,为系统内相关科室、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城建档案云
云技术(Cloudtechnology)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将按照以云基础设施为核心构架、云平台为内部构架、软件为外部构架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的标准进行建设。四川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拟采用VMwar的vSphere云设备软件或者惠普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充分利用和保护已有投资的前提下,构建安全、可靠的城建档案私有云,该云未来可扩展至对所辖区、县级城建档案数据的集中储存和数据利用。
(二)公众服务
建设城建档案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架起一座城建档案馆与公众交互的沟通桥梁,实现档案预约查询、档案征集等工作。建设城建档案在线报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业务平台,该平台既可方便所有者单位实现电子资料的报送还可为报送者提供报送资料的检索和使用。此外,在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和档案安全管理保密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城建档案数据与质量监督、施工图审查等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使城建档案资源的利用扩大到建设局建管科、质监站、设计科等相关业务单位,从而形成更大应用范围的服务平台。
(三)城市管理与维护
篇4
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搭建“智慧城市”载体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目前,济源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区、镇政府所在地、3A级以上景区3G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政务办公场所、星级宾馆、便民大厅和部分行政村。下一步,要继续按照“集约建设、规范管理、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基础设施能级大幅度提升。一是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光纤到户建设,建设高速、融合、安全的宽带接入网络为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建设提供网络基础保障。二是大力实施“无线城市”工程。继续推进3G、4G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力争覆盖学校、酒店、车站、超市等重要公共场所,推动重点公共场所市民免费上网工程建设。三是大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建立健全“三网融合”组织协调机制,逐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四是大力实施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引导各部门共同推进全市等级保护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建设资源利用体系,丰富“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集约利用。济源地域小、人口少,拥有行政管理扁平化的优势,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效率。要以推进集约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一是加快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地理三大数据库建设,加快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逐渐沉淀方式建立财税、医疗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等行业数据库,建立健全数据更新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二是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构建由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组成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各类信息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基础平台支撑。三是加快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和交换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打通各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逐步实现多部门、多系统间的城市公共信息实时共享。
建设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城市”效益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统筹规划建设面向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重点推进一批起步较早、推进较好、模式成熟、水平领先的应用服务工程建设,提高项目整体效益。一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以12345市长热线为主线,整合120急救指挥系统、12319城建服务等热线,实现统一号码、统一办公、统一系统平台,接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热线服务信息数据库,拓展服务内容和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深化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使用,持续开展统一视频监控、地下管网监控和交通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市政设施、燃气、电力、通信、供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智能监控,建立新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精确、敏捷、高效、适时动态管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三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改善公共交通。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加快推进交通行业基础性数据库和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的综合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探索破解广大群众“出行难”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建设发展保障体系,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篇5
2016年6月2日,全球3D设计、3D数字样机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3D体验解决方案领导者达索系统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卓越业务,体验巅峰”2016大中华区3D体验高峰论坛。法国驻沪总领事、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新闻媒体等近700人出席了此次论坛。2016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之年,也是达索系统中国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达索系统将开启与“中国制造2025”同行的新征程。过去的十年中,达索系统以全球领先的3D设计和PLM解决方案成功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和全球化发展,并与中国企业广泛展开深度的战略合作。
本届论坛上,达索系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Charlès先生做了主题为“探索体验经济魅力”的演讲。俄罗斯国家核电工程建设集团首席执行官Valery LIMARENKO 先生发表了精彩的案例分享;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先生与多位行业同仁对话,探讨对于体验经济下企业转型的意义;航空、航天、能源、工业设备及船舶行业的企业就3D体验对于各行业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3D体验区还展示了最吸引眼球的人与汽车的VR互动。
同时,达索系统CEO Bernard Charles和赛伯乐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敏双方出席了仪式,双方在3D产业园区建设、3D人才的培养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达成系列合作。Bernard Charlès先生表示:“‘智慧新加坡’非常成功,利用达索3D体验平台进行城市数字化的转型和城市规划,最终带来了城市及其公民生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赛伯乐是 ‘智慧城市’领域的先行者,达索系统与赛伯乐的强强联手,将更加有助于达索系统在中国向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推广3D体验平台,同时还能在教育领域进行具有社会意义的合作,以完成达索系统的长期规划。”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先生表示:“2016年是达索系统中国的崭新起点,有幸能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伟计划同行。达索系统将继续加大渠道、技术、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的投入,给予中国用户更多、更优质的支持与服务,展开更多深度合作。下一个十年,我们相信一定能为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变革发挥积极的能量,为‘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插上羽翼,助力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篇6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省工业化水平也从2005年的34.3%提高到2012年的46.6%,工业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国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2%。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企业成为两化融合的“尖兵”,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树立标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目前,安徽省已有马钢、江汽、叉车、奇瑞、铜陵有色、安徽华茂等七家国家级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此外,安徽还培育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9家,合肥市也于近日被工信部正式批复顺利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验收。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安徽省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的生力军。
当前,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推动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安徽工业升级版,就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既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安徽省经信委做好企业娘家为企业服务的职责所在。
青海:实施“六大工程”全力促进信息消费提升
近年来,信息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消费中的热点领域。2012年,青海省信息消费额为97.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2%,其中通信业务收入占信息消费的45%,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收入占18.9%,信息服务消费占28.7%,信息终端产品消费占7.5%。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相关要求,青海省经委将联合省发改委、青海省通管局等有关部门着力开展六大工程,加快宽带青海建设、促进信息消费,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奠定信息保障。
一是实施光网城市重点推进工程。开展老城区光进铜退改造,2013~2015年计划改造约80万线,实现城市地区宽带网络接入带宽达到20M的发展目标。推进新城区光纤到户,预计2013~2015年青海省城市地区新增FTTH(光纤入户)端口50万端。
二是实施无线城市重点推进工程。优化3G网络项目,推进LTE网络演进升级,2014~2015年实现主要数据热点区域室外成片连续覆盖及重要楼宇的室内有效覆盖。
三是实施宽带农村(牧区)数字农村(牧区)重点推进工程。推动宽带村村通普及示范,着力实现宽带村村通,2013~2015年计划完成380个行政村通宽带建设,实现2015年92%通宽带比例的发展目标。
四是实施畅通网络重点推进工程。开展干线网络优化扩容,引入40Gbps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为主,扩容IP(网络互联协议)骨干网。
五是实施数字产业重点推进工程。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钢铁行业等十大传统产业,建设典型示范企业和项目。并培育100户重点骨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六是实施高原信息中心重点推进工程。推动云计算数据中心示范,依托已经批准立项的数据中心项目,积极建设青海云计算数据中心示范工程。
第三届智博会产业对接结新果
9月8日下午,第三届智博会正式落下帷幕。历时3天的活动以“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通过智慧城市展览展示、主题论坛、签约仪式、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合作对接会等方式,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并通过这一平台,促进了更广更深领域的交流合作。
从家门口的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重点应用项目成果,到省内各兄弟地市的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成果,以及来自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挪威、日本等地知名企业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本届智博会的展览展示不仅比以往更加广泛、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且紧跟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比以往更多地聚焦新技术、新产品领域转向更多地聚焦实际应用、解决方案、成功案例、建设成果等方面。
智慧城市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推动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本届智博会举办了“大数据与城市发展”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和智慧健康、智慧交通、中国(宁波)国际航运电子商务3个智慧行业应用高层论坛,从当前技术和城市管理领域最热点的大数据话题到卫生、交通、电子商务等宁波先行试点探索的重点领域。
本届智博会更加重视产业项目的对接,中国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中国移动(宁波)信息产业园、东软智慧健康研究院等23个智慧城市项目花落甬城,涉及海洋电子、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健康、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电子商务等领域,总投资额131.88亿元。其中,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国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将致力于发展宁波海洋经济,培育海洋电子装备相关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与东软集团共建东软健康研究院,将聚集各方面的专家,建立一支阵容庞大、行业领先的研究力量,把东软5000多家用户积累的经验广泛应用于宁波,研究开发新一代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和系统,最终实现“健康宁波”的建设目标。此外,将在宁波落户的敦煌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预计将在3至5年的时间内,实现直接交易额10亿美元以上,降低宁波市外贸企业出口成本10%至20%。该项目还将改善中小企业外贸生存环境,促进就业。
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将“电商换市”列入创新驱动的四大载体之一。为此本届智博会还特别增设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对接会,为宁波市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行业精英现场对接互动提供契机。
篇7
赛迪时代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致力于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工程总集成、咨询规划、系统设计、软硬件研发、工程集成实施、IT运维、产品增值、业务流程外包的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赛迪时代已经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三技一法”智慧城市方法论
10月20日,赛迪时代召开“智慧城市产品与解决方案”新闻会上,宣布2011年是赛迪时代的转型之年,赛迪时代定位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者”,针对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需求,开始面向“智慧城市”的战略转型。
赵刚介绍说,“智慧城市”战略作为赛迪时代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的重大企业战略,其核心在于整合全球领先的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等提供的IT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城市”产业链,为城市生活构筑数字神经网络,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全面提升中国城市信息化水平。
赛迪时代认为,“智慧城市”的概念核心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生活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以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涉及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将先进技术全面融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智慧城市”是一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赛迪时代在会中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法论――“三技一法”。“三技即以云计算、物联网、SOA等三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一法即采用‘梳子型’方法。”赵刚介绍说。梳子法即,梳子的“筋”是可组装可拆卸的智慧城市支撑平台;梳子的齿是若干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应用系统,与支撑平台组装起来可形成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拆卸开可独立运行。
亚太首个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
除了“三技一法”外,赛迪时代还在亚太地区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论,并且已经具备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程服务能力。据介绍,赛迪时代将从政府服务、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四大领域为“智慧城市”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向政府服务、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四大领域,赛迪时代智慧城市系列产品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赵刚说。据了解,赛迪时代在全国已经参与了超过30个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赛迪时代建成的宝鸡市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城市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关系民生的各个领域,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部门业务管理的同时,极大便利市民社会事业信息查询服务,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数字城市项目顺利推进,北京市东城区楼宇经济智能监测系统项目得到了充分肯定,江西省通信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项目也取得成功。与此同时,赛迪时代还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湖南、陕西、河南、内蒙古、安徽等省市多个城市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进展为赛迪时代以融合服务打造“智慧城市建设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刚表示,作为在亚太地区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规划方法论的企业,未来十年,赛迪时代将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从产品、解决方案到运营服务的全面发展,完成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服务企业之一。
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的一大重要资源是数据,经过近年来的规模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基础信息都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但是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绝大部分被封闭在彼此隔离的“孤岛式”信息系统中,难以共享。当电子政务有新的业务需求时只能进行重复性建设,在浪费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度发展,政务信息共享的社会呼声也愈加高涨。如何整合现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甚至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赛迪时代通过对基础数据库以及在此之上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探讨,并结合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信息资源梳理的运作机制和实现技术方面提出一种整体性的建设思路,包括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思路、信息资源体系结构设计、共享数据规划、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规划设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资源建设思路。
记者手记
赛迪时代“智慧城市”重在应用
篇8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灾害和事故突发的频率却依然走高。2010年中秋、十一期间全国各大城市的“连锁堵城”事件,西南五省市旱灾事件,7月16至18日全国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较大以上事故,以及江南暴雨和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2011年6月北京暴雨地铁被淹被迫停运,7月5日地铁动物园站扶梯故障致乘客死亡悲剧,以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这只是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和事故,在这些大事件背后的中小事件和事故更是不胜枚举……人们不断反思,为何能够杜绝的事故却屡屡发生?为何可以及时终止的事件却仍在继续?为何可以在家享受幸福生活的老百姓却早早地失去了生命?回到智慧城市的话题,面对这些事件、灾害及事故,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
一个城市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而人的身体健康首先靠感觉来维持,人有了视觉可以看见路不会摔倒,有了听觉可以远离危险不受伤害,有了嗅觉和味觉可以闻出或尝出过期食品防止中毒,有了感觉可以发现疼痛来源及时制止……而现在的城市就是缺少了这种“感觉”,致使灾害或事故在发生前没有及时报警、处置,发生后又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出于种种考虑,结合当地城市管理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理念,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进行基于“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体征进行监测分析、数据处理,对事件和事故进行应急处理,有效保障城市高速、健康运行,让城市更具智慧的感知能力。
基于“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的智慧城市主要包含在线监测、数据资源和城市综合管理三大业务,三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在线监测系统是感知智慧城市运行体征管理建设的触角,通过感知设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完整反应城市运行的实时状况及状态跟踪并实现预报预警和分级自动报警等功能,是实时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形成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数据资源系统则是整个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的灵魂,搭建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对内实现整合的一体化数据采集、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业务服务平台,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应用的数据进行规范、整合,形成智慧城市的数据资源体系,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形成物联城市的知识库。而以应急管理和数字城管为核心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就是基于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体系,站在“全局一盘棋”的高度,支持综合分析和研判,实现全方位管理城市的目标,形成智慧城市的“大脑中枢”。
清华同方智慧城市主要满足现代城市管理中政府的需求,涉及安监、环保、水利、交通、民政、农业、国土、城管等八个行业,以及智能家居、智能物流、食品溯源、网络舆情等四个领域,形成“1+8+4”的行业服务体系。
清华同方基于“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的智慧城市依托同方已有技术沉淀和深厚行业经验,通过全面感知和智能化管理的同方DCM发展战略,使城市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平衡有序,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方式转变,最终实现让城市更加智慧的美好愿景。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05-02
1 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拥有661个城市,大约2万余个乡镇,伴随着城镇化不断地增加,城市里的诸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环境问题(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交通拥堵、房源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经济问题(地价上涨,成本上升)、粮食问题(农民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中国国家发展),这些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智慧城市是通过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完成政府对这个城市的高效管理以及提供便捷的民生福利。通过系统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围绕惠民、兴业、善政,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智慧经济,努力实现“三大目标”:智慧民生――实现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便捷化,使得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智慧管理――实现政府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大力提高政府效能;智慧经济――培育新兴业态,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智慧经济发展新模式,制作出一套层次化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发动机
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的加强版。在城市数字化走向城市智慧化的转变过程中,关键是要怎样把数字化进行信息化、智慧化处理,其核心就是大数据处理技术。
2.1 大数据技术是处理感知层数据的必然选择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体系对城市的现实情况进行搜索、识别和对信息的收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所以会有大量的数据在感知层中产生,以关乎每个人生活过程中的天气预报为例,以前的天气预报只会预测一下第二天天气状况,但现今的天气预报会告诉公众更多信息,如气象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湿度指数、风向风力指数等,甚至是否有利于外出活动,对发型及妆容的影响都有说明。教育方面,为教师、家长提供基于手机客户端、互联网和短信的家校沟通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在线课堂学习、电子备课等功能以及学生离校安全管理服务。智慧商区,在重要的商圈搭建无线WIFI环境,通过移动互联网,连同商圈各商户,通过O2O运营平台提供电商功能,商户通过管理自家店铺公告信息、VIP卡、积分卡、照片墙等,实时与市民沟通交流,在满足市民随时随地上网需求的同时,也共享了商户信息,这些都是智慧城市的未来状态。
每天都会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入数据库中,经过分类、分析、决策后,将最终处理结果提供给需求者参照,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地大数据处理流程。例如在智慧交通方面,有些城市已经实现了通过对某个时段交通流量的监测,利用调节路口的红绿灯时间间隔,来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同时也会向司机提供最优的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由此证明,面对智慧城市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海量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将是必然的选择。
2.2 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增长,而大数据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办公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管理也逐渐形成科学治理新模式。
沈阳市通过建设智慧养老平台,提供包括腕表定位、一键呼救、紧急救援、老人健康档案、家政服务、法律维权、精神慰藉、社区日托、信息关爱等服务,从生活照料、健康医疗、精神文化、养老工作等多方面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家庭养老院”。与中国电信合作利用翼支付实现市民通过网站、客户端等方式进行线上支付,也可通过刷卡和输入号码方式进行线下支付,方便市民实现水电煤气费缴纳、采暖费缴纳、话费缴纳、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流量卡充值、彩票、理财、保险、影院、游戏币充值等多项民生应用。
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涉及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遍布城市的方方面面,大到政府决策、城市的规划,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智慧城市都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走向繁荣,智慧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同时,智慧城市的运行基础也来源于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动机。
3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我国建设智慧化城市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信息编码、还有业务流程的差异等方面的标准都不统一,这成为无法形成资源共享的根本原因,而且涉及不同的行业,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就会形成“信息孤岛”问题。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开展,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则会导致无法真正的推广智慧城市的建设。
3.2 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套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导致个别城市盲目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使得各个城市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没有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当涉及政府红头文件、军事机密、商业机密等重要信息被泄露,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进行统一规划是迫在眉睫的。
3.3 相关专业人才紧缺
在世界范围内,大数据人才都处于紧缺阶段,他们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也要掌握数据分析等综合知识,随着大数据技术被大量的应用,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培养大数据方面的人员也是当务之急。
4 大数据应用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1)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收揽城市各个数据库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且完善平台的信息共享和更新管理。不同行业应当按照授权范围,合理的使用共享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统一管理。
2)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政府部门将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公共设施、综合交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对民众开放,并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出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产品,使城市变得智能化。
4.2 完善智慧城市保障体系
1)加强顶层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出发,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研发出智慧化应用软件,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社会服务,对城市主体的规划、相关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区域的规划进行连接,做好城市发展的全面布局。
2)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治理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建立一套健全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网络安全。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逐渐完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进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4.3 引进和培养大数据专业化人才
1)针对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引进,根据需求有计划地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发挥引领作用,使人才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发掘大数据领域的尖端人才,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并且对其做出的贡献提供丰厚的嘉奖。
2)针对大数据专业方面,培养技术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对大数据关注度的持续升高和对大数据人才需求逐渐增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关于大数据方面的课程,但是并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政府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一套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种形式实训项目。
5 总结
运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加强各级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是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孟庆丽.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5.
[2]周海鹏.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10(2):152-153.
篇10
国土资源信息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海量的增长,其速度和数据储备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高度增长的今天,国土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地对于国土数据资源收集的程度不一致,各地当中对于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应用程度不一致,同时对于国土空间数据的共享程度不够高,存储和挖掘、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手段不一致等等。
数据所用的价值最大化在于应用是对政府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纵观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力量越来越突出。无论是依靠大城市的带动,还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土数据价值的挖掘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越来越积极。并且往往伴随着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力量的注入。因此不少城市都开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端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工作,将零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这一做法不单奠定了城市数据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形成更统一的数据管理提供了保障。
例如湖南省长沙市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将市内的道路等地面信息收集起来,将空间信息数据与城市管理向结合,逐渐实现了利用国土资源数据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