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18 17:1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育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育职业规划

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82-02

我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的时期,系统化、体系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07年,在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文件后,各高校相继系统地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及系列实践活动,并不断探索教育改革路径及教育教学模式,在普及规划理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西方已经历经百年历史,但在国内高校推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教育意识薄弱,缺乏系统性,服务机构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转变观念,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立咨询指导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社会意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对于国家而言,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生涯规划教育来促进每个个体的进步,使个体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一致,通过个体的进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需要人尽其能、尽其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地分配社会人力资源,倡导人尽其才,使青年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定位,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2.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塑造学校的办学品牌,实现学校的办学愿景

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这种考验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也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方面,体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学生内在素养,构建学生核心素质,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3.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高校的就业水平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健康的择业心态,使学生实现客观的自我认知,理性看待自身潜能,确立人生方向,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努力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及高校的就业工作。此外,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丰富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科学理论的指导,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就业指导科学化、系统化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积累新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制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因素分析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

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达到和追求高的就业率,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办法提升就业率。在一味关注就业率的同时,部分高校并不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学生真正的职业需求,这就出现了一种学生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而频繁跳槽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因迫于一些压力而盲目签订就业合同后毁约的不正常现象,这说明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缺失。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的高低,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和落实,从而造成了高校无论在教育硬件设施上还是软件的配备上都较为不足。也有高校认为这种课程的教育可有可无,即使部分高校用心地做了也会由于多种原因使这种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操作的倾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过分依赖国外的已有理论,没有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特色的创新与改进,职业指导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课程设置不规范,内容零散,教育形式单一,同时,职业辅导随意性大,缺乏专业有效的后续跟踪管理。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缺失,部分高校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短期行为,在教育内容及形式方面过于功利化。机构缺失,缺乏本土化、科学规范的职业测试工具。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咨询机构在国内高校也并不多见,学生遇到政策咨询、心理辅导、职业道路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时,没有通畅的交流沟通渠道[1]。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的构建。目前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经历成为应聘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没有专业的实践经历,学生在校期间甚是迷茫,不清楚市场的需求,不知道理论的用处,更不了解自身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毕业找工作时手足无措,不是盲目就业就是盲目跳槽,这对学生自身及企业长远发展很是不利。

三、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转变思想,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机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各高校要形成由校领导牵头,学工部门、就业指导教研室和教务处等部门具体分工实施,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增加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硬件支持、专业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三是整合多方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动者不仅仅限于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还应该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各个行业服务机构、企业等部门。因此,学校要打开视野,至少要学会利用和开发好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以及校友的沟通与联系,充分整合和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2.构建“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是细化全程化教育。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课程多在大学阶段才开设,所以更应提倡教学和指导的全过程,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导航、全方位渗透的完整科学的系统教育体系。一年级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探索期,重在适应生活,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二年级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定向期,重在方向决策,引导学生在就业、升学及创业领域进行初步定位。三年级注重提升专业知识的运用及职业素养的强化和提升,重在进行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四年级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分化期,重在反馈职业认知,确立职业选择。高校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或自编教材。二是要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续管理力度,定期对学生的规划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促使学生付诸于实际行动并认真评估,针对学生存在的生涯问题及时进行解疑答惑。

3.建立咨询指导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咨询平台。在个性化指导方面,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咨询室,就大学生就业等职业方面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其内容包括自我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择业心理、求职技巧等各个方面,对不同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探讨、协商和建议,对于共性化方面,要针对共性问题通过团体辅导、团体活动等体验式方式进行。二是推进职业测评的专业化。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2]。通过测评结果,学生对自身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完善自我方面会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目前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指导和咨询。三是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平台。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我们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广泛征集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开辟和建立更多更好的实践基地,以密切学生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从而使实践基地稳定化、长期化[3]。学生根据自身职业目标岗位参加职场体验和实践,能够培养其职业意识与素养,缩短其在社会的适应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关向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0.

[2] 马悦,邹佩.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问题调查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篇2

关键词:音乐素质 医学院学生 重要作用 有效途径

1. 音乐素质拓展的基本内涵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受到先天和后天双重影响,包括人们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掌握的音乐技能。

通常来说一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和水平,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可以转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通常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精神三个层次,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不能单纯的采用信息灌输的方式,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音乐素质的培养实质上是,使人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向着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方面发展,实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不可能一跳而就。培养提高中要使大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将音乐文化的内涵慢慢的吸收,并形成自身自然掌握的一种技能、修养。同时培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培养和接受教育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水平

2. 医学院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2.1 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个人素质。高校教育教学中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另一方面来说,高校音乐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具体而言,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音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时代的物质生活和上层建筑决定着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最富现实性的审美教育,表现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同时,音乐高于现实生活而存在,经过艺术加工得来,属于意识领域的东西,是一种对美的追求。通过学校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大家共同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对美的敏锐性,把握住音乐的情调,扩大艺术视野,并学会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音乐教育、音乐育人,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及审美评价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美高尚的音乐,往往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反映着一定的主题,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好的音乐有感召灵魂的作用,激励、净化和升华大学生的情感意识。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高校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学会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逐渐向着积极的方向发生变化。

第三,促进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音乐世界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他穿越时间的隧道,跨越空间的阻隔,磨平种族的差异,是全人类互动互通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内涵。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不仅是音符和歌词,更是思想和知识,接触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群体,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历程。音乐里流露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音乐素质提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多元文化,有利于发展大学生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促进社会化,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2 医学院学生拓展音乐素质的必要性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则侧重于形象思维的培养不同,更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强调思维开拓、求异和创新。音乐常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科学发展和发明创造提供灵感。音乐教育能带来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正式医学专业学生所欠缺和迫切需要的。

医学院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多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涉及人们生命健康的领域,学生时代人文关怀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精神是当代人存在的基本素质,是影响人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也是音乐能给人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医学院学生从富有个性的音乐语中得到绝美的心理体验,从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增添战胜生活、 学习中的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平等、自由、博爱,这些品质和信念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实践中发现,医学院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绝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只会唱流行歌曲,缺乏审美培养。创新能力对医学院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树立信心、稳定创新心里,从而执著、持久地进行本专业的科学研究。

3. 医学院学生音乐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学中,学习的主动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即学生、老师和学校三者互动,才能真正落实医学院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拓展培养: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门类百花齐放,音乐形式也异彩纷呈,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对音乐的喜爱,从通俗音乐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课堂生动有趣,提倡探索式学习, 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第二,结合社会实践,深入生活。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 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热情和感知力。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及素养的培养。

第三,走普及之路,规范音乐课程的设置与管理。音乐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专业培训教育,因此,应该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的均等性,保证全体学生受音乐教育权利的公平性。构建规范、科学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是开展音乐教育的关键。医学院可在选修课基础上,开设"音乐欣赏"、"合唱艺术"、"等多种艺术类课程,把音乐课程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地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加强音乐教育课程的管理。规范教育体系,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实现稳定化、正规化。

第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参与和传播音乐活动。医学院校可每年固定投入一定资金,邀请著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或开设讲座,扩大音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还应丰富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各类高雅艺术的兴趣爱好,开设歌舞剧演出剧团、广播站、音乐台等学生自治组织,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和传播艺术活动,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

第五,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型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启发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强化音乐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同时,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可以汲取不同地区来源的音乐知识和作品,更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晋中. 关于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黄河之声. 2005年03期。

[2] 杨宏伟. 高等学校音乐素质教育浅论[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篇3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

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发展目标,制定高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音乐教育人才。

一、限制高职音乐教育发展的原因

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践能力较差。教学方式落后,无法培养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音乐人才。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智能应用型音乐人才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与传统音乐教学无法形成有效的融合,教学方式的陈旧严重的制约着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出现脱节情况,高职音乐教学工作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完善。实践教学方式过于表面化,学校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高职音乐教育传统模式在现代高职音乐教育过程中还发挥着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音乐教育效果的提升。学生无法再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实践带来的乐趣。

二、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构建

教师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完善的新型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对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进行思考总结,创新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有效的使用创造性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差异化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音乐教育培养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化,在模式的构建上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实现音乐教学专业化发展,在市场积极有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音乐知识。实现高职音乐教育模式职业化发展,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在办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将是企业带动办学,提升学校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使高职音乐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有机的统一起来,为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要与教学模式相适应,这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拥有较强的音乐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要积极有效的制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计划,创新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对未来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使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的运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高职院校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进行完善统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高职音乐教育完善发展,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表现。能够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交流的畅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高职音乐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强化音乐专业技能。在工作经验的指导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服务意识的提升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未来工作的发展中。

整合音乐资源,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职音乐教育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的实质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审视。因此在教学环境的设置上要充分的把握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将音乐教学工作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融合,利用学生审美心理,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将绘画艺术以及文学表演等进行有机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将大大促进高职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画面对学生音乐设计进行影响,使学生的音乐设计能力在主题单元的指导下不断与其他文化艺术相融合更好的感染学生的艺术情绪。还可以让音乐学院的学生与文学院的学生以及国画专业的学生加强交流,培养他们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多渠道、多方位挖掘和利用各种音乐资源,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高职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高职教育音乐人才培养要强化服务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办学指导,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新时期传统高职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研究,制定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科学合理的高职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是高职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措施,只有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结束语

新时期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高职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方面,具有专业特点充分的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提升高职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新型高职音乐教育模式,能够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黎钟.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最佳结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3-145.

篇4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音乐专业;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5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①。音乐学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门型应用型人才,制定该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既需要强调音乐学理论基础,也必须培养其音乐实践技能,形成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伦敦城市大学是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水平应用型公立高校,它始建于1894年,原名北安普顿学院,1966年改为正规大学,在该校逾百年的历史里,始终在伦敦市中心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学校下设商科与行政管理、计算机与数学科学、艺术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及传媒通讯、旅游管理等学院,其中艺术与社会学科(SchoolofActandSocialSciences)开设了音乐本科专业。学校办学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伦敦城市大学与杰出的专业机构、商业界及工业界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一直排在全英的前列。文章以云南昆明学院和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UniversityofLondon)为例,分别从培养模式、教学方案、专业方向与学制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吸取英国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优秀合理之处的建议。

一、两校音乐专业的培养方向及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比较

昆明学院音乐专业在本科阶段的专业设置上主要依托于音乐教育专业基础,培养的方向倾向于专业音乐教师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目前下设两个培养方向,分别为音乐学、舞蹈学,音乐学以音乐教育为主,教学模块设置分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实习模块。学院设置了部分通用选修课程,但大部分教学模块为必修课程。音乐专业学制为期四年,学生一共要修够195个学分,且通过毕业展演评审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后才能授予学士学位。通识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以及体育、思想等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模块会在第一、第二学年内完成,学生应修学分38.5个;音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有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以及艺术概论、外国民族音乐等专业基础课,一般贯穿在四年完成,部分课程第二至第三学年完成,该模块学生应修学分为41个;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声乐、舞蹈、键盘三个部分,一般贯穿在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的完成,此必修环节的学分为32个;集中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毕业展演,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毕业展演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该模块应修学分为37个。伦敦城市大学在专业设置上相对宽泛些,培养的方向有专业音乐演员、专业音乐教师、作曲家,音乐管理人才等,下设的培养方向,分别为音乐表演、音乐研究、音乐学、音乐管理、音乐编排等。音乐专业学制通常为三年,培养方案设置较为独特,每一学年分为二个学期,每门课程的学分分数较大,会有15学分或30学分。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课程主要有艺术概论、音乐的构成、音乐鉴赏与评论等;第二学期设置有个人职业规划、音乐专业课程、排演等。第一学年的学分至少要达到170个。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主要有音乐作品与分析、音乐表演等;第二学期学生可从专业拓展出的很多个小模块中选出几个模块学习,包括发声技巧、录音技术、教育原理等,第二学年的学分至少要达到140个。第三学年为实习实践学年,学生会被要求去企业或者周边学校进行实习,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机会,增加工作经验。实习的公司通常会向优秀学生提供赞助,以资助其完成学校剩余时间的学习。同时关于毕业评估的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实践项目。导师将根据教学模块的区别,使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但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参考文献,并有独立的主题和观点以及逻辑性的思维。

二、专业培养方式比较

昆明学院音乐学院本科阶段学习年限为4年,在学生培养方向上,昆明学院在转型应用型高校后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专业培养主要面向高校及中小学音乐教师、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音乐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声乐及舞蹈教学、企事业单位艺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充分满足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以通识课程为主,而后两年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主干课程有声乐、舞蹈、合唱与指挥、键盘、作品分析、艺术概论、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民族音乐。伦敦城市大学的音乐本科专业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表演等实践能力,以保障其毕业后能胜任在学校、剧团或企业单位的工作。该专业提供了专业发展方向的多样性选择,学生能够探索更加广阔的领域,并得以提高全面的实践技能。学生在经历三年的学习后,将能够获得与多个音乐相关的行业求职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第一学年的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排演与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伦敦城市大学分学期课程设置情况第二学年的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专业课程,课程逐渐趋向于“专”和“深”,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重点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学年的专业培养目标:除了音乐表演是必修的模块,学生将被监督完成论文、作曲、音乐表演任选至少一项的必修模块,以及选修模块中的课程。在第二学年到第三学年,学生们会参加为期数周的工作实习,增强工作体验和现实经验。学校与杰出的专业机构、BBC电视台、歌剧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将获得更多实际经验,也可申请去国外学习,探索全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整个本科学习中都贯穿了个人职业规划课程,可见该校对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的高度重视,通过规划引导学生正确定位,以提高学生就业所需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促进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三、比较小结

英国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较我国要少一年,年限更短。然而,英国高校本科阶段对音乐人才注重理论修养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化操作技能的培养。当然,英国发达的商业艺术文化,也给了学生更多参与校外专业实践的机会。从音乐人才就业的领域看,中英两个国家差别不大,但学生所处的培养环境以及培养模式不同,对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左右。

四、结论与建议

1、伦敦城市大学总体来说学制短,制度较灵活,课程比较偏重实际应用。也比较注重对学生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从第一学年开始就学习专业基础课,学生专业学习起步早,所修学分也基本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此外师生比例合理,能够保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充分沟通;音乐专业还有一些相近或相似的专业可供学生兼修,比如声音与环境、音乐管理、录音技术等,通过专业组合多元化,让学生的专业能力横向得以扩展,能力更为复合。建议我国高校根据专业领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公共课或者公共选修课,可以与专业课适度结合,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同时扩大专业组合,提供更宽的知识选择面。2、昆明学院按照中国标准的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其基础课程科目设置较多,学分小且分散,课程设置模式与中国其它同类型院校较为类似。其公共课程分布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需要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则要到第三学年才大量接触。课程划分过细和学分设置分散,并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建议适当压缩公共课程学分,将部分课程集中进行教学,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3、英国大学的音乐等艺术类教育既注重学生理论修养的培养,也注重启发式教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善于分析及实际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其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总体来看,应用型高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应该要能满足学校、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或者表演能力。我国当前应用型高校音乐人才的实践能力、实际操作技能还有些薄弱。学校应更多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地方文化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高校可以提供培训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实践的目的性,并通过实践来快速提高应用技能,与工作接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

[2]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江苏高教,2008.

[3]张金泰.英国高等教育历史现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篇5

就业坚冰多方浇注

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复杂,是长期形成的,也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彭志敏认为,社会、大学生和学校都负有责任。

一是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大部分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没有做过职业规划,仅是凭借老师、父母有限的经验和媒体的片面宣传作指导,对市场现实的人才需求不甚明了,觉得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就“一窝蜂”地报考,为将来就业难埋下了伏笔。

二是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利性或被动性。由于高等教育部分引入了市场机制,对于高校来说更多地招生是第一要务,更是生存之道。于是,什么专业报考的人多,就开设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招生情况好,就扩大招生规模,完全不必考虑市场的需求,因为高校并不完全需要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负责。即使有关部门已经将就业率作为对高校的考核指标,但毋庸讳言,当前各校的就业率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就业情况。“就艺术学院而言,这种被动性更多一层,因为许多中学已经将报考音乐院校作为提高升学率的手段,将一些文化课不太强的学生往艺术院校里送。”谈到这种情况,彭院长的语气里很是无奈。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招生计划的局限性。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主要由各高校先行编制后报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再参照前两年考生报考专业的情况和大学新生的报到率审定招生计划。也就是说,目前的招生规模主要是与报考率和报到率挂钩,虽然近两年对就业率也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总体说来与就业率之间的关联性不大。由于人才培养存在着3-4年的周期,招生年市场热需的专业,在毕业年恐怕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了,这必然导致当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需求配置供给和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应有之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中,不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而是各方利益驱动以及某种片面的社会心理预期引导供给,加之教育行政部门缺乏科学指导和规划,这便是导致当前‘今天有生源、明天无就业’现象的症结所在”。

就业难拷问校长责任心

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言,“两高”和“两不”直接导致就业难。

“两高”指毕业生期望值高,用人单位要求高。毕业生要求高可以理解,因为当今中国一个孩子读大学是全家人共同的愿望和一项战略性投资,当然要求回报。用人单位要求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事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两不”指不准备就业和“不签就业协议”。工作一时不如意,家长舍不得,学生不愿意去,“等着看”,在音乐专业尤其突出。攻读音乐专业占两个第一――培养时间最长,学习成本最高。而其专业的发展还特别依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两会召开前夕,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将就业率与学校做责任挂钩。例如天津市明确规定如果就业率达不到60%,学校就要停止招生。“既然就业难是社会问题,那么让校长来承受这个结果,公平吗?”记者忍不住将这个问题抛出。“这个事情完全推给学校是不对的,但是学校完全不理会这个现实也不行。作为一个院长,如果是因为学生期望值过高,不就业,我们心里还能好过一些,但是如果是因为招进来的学生出去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那做校长的一定要想办法了。当就业率与学校做责任挂钩,当你看到这个现状,当你的学生分配不出去时,校长一定会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就是个不负责任的校长。”说到此,彭院长有几分激动,“而且,当你的学生常年分配不出去时,当大学生适龄人口逐年下降时,你的学校有可能就招不到学生,你还能不正视这个现实吗”?

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许多部门开始重新反思“大学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思考,大学仅仅考虑传统,不考虑发展、变化、要求是不行的。彭院长提出“四业”――“专业教学、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培训”。

就业难,解决起来更难。在彭院长看来,最难的是如何将校长的压力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行动。“回归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是教不出好的人才的。老师、学校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给这个学生能够自食其力的一份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学生能够终生受益的知识;通过教育,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终生热爱”。

篇6

关键词:特岗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生活状况;农村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9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许多历史性的跨越。但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的落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一直都比较匮乏。2006年5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它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2010年湖南省永州市“特岗计划”招收的人数为410人,其中音乐类教师招聘名额占特岗教师招聘总人数的10%。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特岗计划”招收的人数为527人,其中音乐类教师招聘名额占特岗教师招聘总人数的8.1%。2010年―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音乐特岗教师所占名额人数为2010年―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特岗教师招聘总人数的9%,在特岗教师的队伍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习音乐的大学生在自身学习时就投入了高额的教育成本,加之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个性特点等因素,出现了许多音乐类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村担任教师;即使到农村担任了教师,但普遍不能长期、安心的待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特岗音乐教师除了担任音乐教学外,还要兼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本研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调查特岗音乐教师的发展现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音乐类大学生正确认知特岗教师,引导音乐类毕业生积极报考特岗教师,到基层就业,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询问关于其生活状况与收入情况,自身对特岗音乐教师这个身份的理解,工作时遇到的问题等等。

一、农村特岗音乐教师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一)工作现状

1.工作繁重压力大。

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一个特岗教师往往要同时带多个班的多门课程,超过六成的特岗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特岗音乐教师的压力更大,因音乐类毕业生在专业训练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他教学科目教授起来会有些更多的压力。在走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在介绍自己时说他不仅要带两门以上的中考考试科目,同时还要兼任班主任,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另外特岗音乐教师责任心重、工作热情踏实,很多学校领导将学校部分管理工作也交给特岗音乐教师来处理,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特岗音乐老师任务多、工作重、压力大,工作重心在无形中被分散。

2.所授学科与专业不对口。

调查结果显示,72.3%的特岗音乐教师所授科目与大学专业不对口,大学期间学习的很多专业知识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设岗学校安排教学科目时完全按照“考什么,带什么;缺什么,带什么”的原则。如双牌县何家洞乡蔡里口小学某特岗教师以音乐教师身份招聘入校,却承担学校四、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乡镇小学音乐教师资源的缺口与应聘的“特岗”不匹配,也影响了特岗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育设备条件差,缺乏与外界交流。

特岗音乐教师对任职学校硬件条件的满意度普遍较低,高达七成。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设备,特岗音乐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受到所在学校工作条件束缚。而永州市双牌、祁阳境内,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给教育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山里的学校与外界几乎失去联系。特岗音乐教师没有网络,对于新教学资源的获取几乎没有,因次他们很难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向学生传输最新音乐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课堂上的创新实践也因此受到限制。

4.选择职业的态度有问题。

关于选择特岗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25.8%的特岗音乐教师选择了喜爱并热衷从事音乐教育事业,38.2%的特岗音乐教师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36%的特岗音乐教师则是被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由此可见,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特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学生都能够彻底放下身份,扎根基层。谈到3年服务期满后的职业规划,15.00%的特岗音乐教师选择继续留职,68.30%的特岗音乐教师打算另寻他职,另有16.70% 的特岗音乐教师目前态度还不确定。由此可见,农村生活环境艰苦,理想与现实落差大,使得部分特岗音乐教师面对工作不适应,不愿意坚守工作岗位,在思想上存在着“过渡或把当特岗当跳板”的想法,没有扎根农村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到“特岗计划”的实施成果。当我们进一步询问特岗音乐教师选择另寻他职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特岗音乐教师表示是因为待遇低,其余的则是由于对理想与追求的热情衰减,或是对特岗工作厌倦。特岗音乐教师最终能否留得住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收入少,待遇低,与同期毕业的其他音乐类同学相比,会容易引起特岗音乐教师的职业挫败感,这些都是一些特岗音乐教师选择另寻他职的重要原因。

(二)福利待遇的现状

1.工资等待遇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特岗计划中规定特岗教师的工资中央与地方结算标准是年收入20540,月平均工资为1700元。因不同县(区)绩效工资标准不同,各县月工资总额也会因之而异。问卷结果显示:特岗教师的月收入情况如下:1000-1500元每月的占52.3%,1500-1800元每月的占46.2%,1800元以上每月的仅占1.5%。而收入的地域差异也是存在的,工资差异导致很多特岗音乐教师情绪低落。在走访过程中,部分2010年上岗的特岗音乐教师反映,“上令往往不能下行”,地方政府对特岗教师承诺的待遇并没有完全兑现。两年来,很多地区的特岗教师每月只拿到了中央财政拨付的工资,没有车补费、工资卡、津补贴和社保,而音乐教师前期学习的投入大、时间长,另待遇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特岗音乐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2.住房困难问题。

特岗教师的住房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由于各地财力拮据,多数学校并没有独立的教师宿舍,在解决特岗教师住房问题上存在很大困难。条件稍好的学校也只能将废弃教室提供给特岗教师居住,一些教师不得不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租房居住,居住地的偏僻、交通不便对特岗音乐教师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二、农村特岗音乐教师发展的建议

(一)工作方面的建议

1.量才量力。

设岗学校要“量才量力”用好特岗音乐教师,既要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实际承受力和专业特点,尽可能的支持与鼓励特岗音乐教师的事业发展。特岗音乐教师有着对事业的期待与成功的梦想,设岗学校应该量才使用特岗音乐教师,在各种优质课比赛、音乐类比赛活动以及晚会演出活动,给予特岗音乐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专业修养。利用有限的资源,把特岗音乐教师最大化的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精英教师。

2.努力提升专业水准。

为提升特岗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特岗音乐教师进行以教学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有限,特岗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实践教学能力,设岗县可以通过网络为特岗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岗学校也可以采取“多帮一”方式对特岗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在音乐专业技能和实际教育的融合上下功夫,让音乐课上的更生动。

3.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投入,完善音乐教学设施。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建设的投资,完善农村学校最基本的音乐硬件设施。添置钢琴、笛子、葫芦丝等这样的音乐教学设施,开设音响放映教室,让课堂内容更为生动,直观的感受音乐,更易于学生的接受,给学生的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购置电脑等可也让特岗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科学和信息交流工具更新知识,使电脑、网络等信息工具成为教学工作的好帮手。并且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缺书问题”一直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出资新建图书馆,补充学校课外书籍,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本学院音乐系于2012年3月7日在双牌县何家洞乡蔡里口小学成立了爱乐书屋,捐赠书籍达两千余本,极大的帮助他们补充课外知识与综合素质,得到了蔡里口小学学生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福利待遇方面的建议

1.切实保障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做到及时足额发放。

各地各校应该按照规定的特岗音乐教师工资标准,足额发放到位。没有及时发放的,应该认真理清,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在资金环节出问题的时候,各设岗区县或学校可以通过借支等办法,为特岗音乐教师解决部分生活费用,待工资到位后再足额补齐,以保证特岗音乐教师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使他们能安心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2.改善特岗教师住房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所在区县和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办公、生活条件,在生活、工作上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特岗音乐教师住房难等生活问题,影响到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议应由国家出资,县财政形成专门机构或领导小组筹措特岗音乐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特岗音乐教师周转房的建设用地可为旧校舍或闲置校舍,无土地的应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集中新建,此外,政府可以加大住房补贴力度,让特岗音乐教师无后顾之忧。

特岗音乐教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地走访调研中,我们一方面被特岗音乐教师们投身农村教育,乐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折服;另一方面,我们也为他们目前的工作生活现状感到忧心,特岗音乐教师们理应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笔者的文化水平、社会阅历有限,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难免存在一些疏漏甚至幼稚之处,我们恳切的希望各位关心特岗教师、关注本报告的老师们在阅读后能向我们提出改进意见,并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为改善特岗音乐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促进“特岗计划”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充分发掘大学生潜能,培养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锻炼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完备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实践能力,为今后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挑战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实际,谈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以期与同仁们切磋。

一、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着驱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热情,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生入学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大学教育功能的最终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多年来将创业意识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在各个环节,帮助新生初步树立创业意识,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对新环境具有新鲜感。如何运用好这个新鲜感,让新同学在新的氛围中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极为重要。这种第一印象,发挥着启始功能。学生们刚走进高等学府,有多少新的期许,多少亲切感和新奇感,心中不免涌起新的希望和决心,新的规划和目标,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1.在校史校情教育中培养。每个学校发展历程虽不尽相同,但大都经历一个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如此。创办者姚多忠校长从“头顶一片蓝天,脚下无一寸土地,手中无钱,身后无兵”的状况,经23年艰苦创业,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层次不断提升,规模逐渐扩大。目前设12个专业群,40多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达一万余人。这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史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参观校史展览,向新生讲述学校创业发展事迹,激荡心灵,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

2.在专业思想教育中培养。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本专业创业需要,各专业老师在专业介绍时就渗透和本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或与创业有关的教学实践。比如经贸系老师带领学生参观“ERP沙盘企业模拟室”,并在后续学习中指导开展ERP沙盘企业模拟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详细说明从原料采购,公司设备设置,产品研发,财务预算,产品定价和费用支出等方面,对公司的日常业务进行综合规划,使同学们增长见识,尽早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

3.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现代社会,大学生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人生。对于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所引导,将有利于其在大学生活学习过程中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我们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进行创业意识培养。

(二)学生日常管理与创业意识、能力与素质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要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注重强化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即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即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社交沟通能力,即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即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要有预见性和心理准备等,从而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1.环境文化熏陶。在校园、班级环境中营造创业文化,渗透创业意识教育。第一,在黑板报、宣传栏上要形成突出和强化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倡导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第二,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形成创造性教学风气,形成“学习为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的良性循环,形成人人争创造,人人争创新,人人想创业的思想文化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第四,要广为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每年不定期邀请成功创业毕业生返校作创业事迹报告。

2.多种形式强化。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干队伍,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班级日常管理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注重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一,针对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采取鼓励、引导方式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意识,激励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创业能力基础。第二,通过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班级主题班会中,定期进行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主题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在班级营造创业文化的浓郁氛围。第三,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有意识的让那些有创业意识又符合任用条件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多举行一些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锻炼其实践能力。

3.组织专门的创业活动实践锻炼。创业活动既可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进行,也可结合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刻苦耐劳精神,并从中有所感悟和发现。让学生设计产品,并实地考察生产该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我院动漫与制作专业学生与合肥三美集团合作的动画片《我要打鬼子》已在安徽科教频道顺利播出。通过动画短片制作实训形式进行真实性生产,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在学生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在同等条件下,成功者往往是心理素质好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创业教育尤其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着重培养的心理品格。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创业品格对今后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一)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内容除基本心理情况外,还有能够评定情绪、思维、行为、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通过心理普查,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动态,真实反映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便于辅导员、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对少数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和个别辅导。

2.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学院广播、校园网、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年5月25日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 活动,利用心理健康类电影展播,心理类书籍和图片赏析,心理健康演讲比赛,问卷调查,主题班会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了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观,网络成瘾,就业心理,创业心理教育,有效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唤醒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完善人格,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二)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以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1.强化心理咨询中心功能。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学生处联合就业办对一些在就业和创业方面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和就业导向。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日常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对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调节目标。不少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挫折都与目标确立不当有关。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和奋斗目标,调整理想水平,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预设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教会调整方法,以便继续前行。

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帮助他们根据自己学习、成长要求,正确分析自身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要充分理解,以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现自我价值。

增强挫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如有的学生因一次考试不及格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表现是由其错误认知导致的。人生道路总是崎岖不平,丰富多彩,一次失败不能代表全部。人生成才之路、成功机会很多,只要努力,就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三、在学生管理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弥补因社会阅历浅而造成的实际知识短缺,并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可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充实、更新;可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从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成功创业至关重要。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特点和爱好开展大量的校内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为学生充分提供锻炼平台,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以文化搭台,德育唱戏,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文化长廊等,塑建“文化育德”、“文化育人”氛围,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展现自我价值,我院经常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由于我院学生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安徽高校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大赛,单人舞《淮调》荣获创作类一等奖,群舞《追太阳》、《青春节拍》、《我们都是李向阳》荣获创作类二等奖,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荣获表演类二等奖,同时,我院还获得了舞蹈大赛“优秀团队组织奖”。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2.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我院定期开展人文讲座,各类知识竞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大胆展现自我,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和个人认识的单一化,有助于促进文化素质提高。

3.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发展。娱乐性的校园体育活动能把学生从疲惫的学习状态中转移到文体活动的兴奋点。每年十月份举办田径运动会,形式各样的体育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体魄、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神经,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合作和人际交往。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可帮助大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磨练意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院每年抽选学生参加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连续三年荣获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两项金奖。我院先后与淮南市政府信息中心、中北巴士公司、万泰电子有限公司、泰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省外70多家大型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加强社团管理,建立实践基地

加强创业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将创业类学生社团打造成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阵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上百个社团中,“亿绣协会”、“梦源创业协会”、“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等创业实践类社团颇具影响。学生处依托创业社团建设,有效引导、规范、维护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正确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群众性和现实性基础,提供必要条件,使之形成勇于拼搏、善于创造的高校创业文化。

1.支持大学生创业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社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社团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类活动。为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如:每年定期举办“亿绣秀艺展览”,将部分作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作为爱心基金慰问孤寡老人;“梦源创业协会”每年举办社会调查活动,联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与淮南其他高校举行校际创业经验交流等。

2.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类社团的指导。我院在大学生创业类社团的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加强指导,把握正确方向。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发挥智力优势开展经营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如市场营销专业课老师指导“梦源创业协会”,该教师具有多年营销和社会调研经验,指导卓有成效;“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指导老师为我院就业办副主任,使社会实践较好地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3.加强大学生创业社团骨干队伍培养。支持创业社团活动,就要高度重视对创业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有创业意向,了解创业知识,素质全面,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在推优评奖和综合素质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创业社团工作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有创业意识的学生,使创业实践类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学院对大学生创业社团负责人进行创业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我院大部分创业社团人员参加了省人社厅组织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过程,在培训中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在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渗透创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以他们为主干,以管理为主线,以创业教育为主题,以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工作,持之以恒,必会收到显著成效。

篇8

商科类

商科是英国留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参与英国商科留学的申请竞争。英国的商科由于其历史、教育质量、认可度、就业率、学习环境等众多优势,成为国际留学生最青睐的专业。英国商科教育历史悠久,体系也十分完善,专业分类非常详细,共达100多个专业选择,其中会计、金融、管理学、经济学相关专业最为热门。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商科专业Top 200的学校中有不少是英国的学校。

英国商科之所以如此热门,原因有以下几点。

众多商学院获得国际三大认证。商学院的三大认证由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和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 (Association of MBAs)颁发,目的是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大联盟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认证体系,用以形成商学院质量控制与提高的标准,来规范领导者、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以及硬件和软件的资源配置。全球商学院中仅有不到1%通过了这三大认证。

目前英国拥有这三大认证的商学院共计23所,它们是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伦敦商学院、沃里克大学商学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商学院、阿什里奇商学院、阿斯顿大学商学院、伯明翰大学商学院、布拉德福德大学管理学院、克兰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达勒姆大学商学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欧洲商学院(伦敦分校)、雷丁大学亨利商学院、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拉夫伯勒大学商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加的夫大学商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赫尔大学商学院、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利兹大学商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商学院。

师资力量雄厚。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十分重视商科人才的培养。商科课程的老师很多都是商界精英,由这些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师组织设计教授的课程,比起传统课堂,内容更加与时俱进,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更能了解到实际运用中的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选择灵活丰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英国的商科教育已经非常成熟,这一点从商科的专业设置就可以看出来。除了有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大家熟知的专业,还有更加细化的专业,比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战略、风险投资等,以及相互交叉的专业,共达100多种。为了方便申请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会把每个专业涵盖的课程详细列出来,学生除了学课程,也可以在丰富的选修课程中选择更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职业规划联系紧密。英国的商科非常重视将学生的培养与未来就业相结合。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也希望能从教育质量优异的学校吸引优秀人才。英国作为老牌发达国家,拥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与银行品牌,比如汇丰、渣打、保诚、壳牌石油等等。学校会为学生推荐实习机会和提供就业指导,许多企业乃至中国的企业也会主动去英国学校寻求优秀的毕业生。

传媒类

传媒即为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我国的传媒业也在迅速发展之中,许多学生在选择留学专业时,也将目光投到了传媒类专业。提到英国的传媒,大多数人会立刻想起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BBC、全世界著名的通讯社路透社以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泰晤士报》等传媒巨头。英国的传媒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除了耳熟能详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相应的,英国的传媒类专业也在往新兴传媒领域发展。大家可以参考下表的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综合排名。

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传播与

媒体研究专业综合排名

01 兰开斯特大学

02 拉夫伯勒大学

03 纽卡斯尔大学

04 加的夫大学

05 沃里克大学

06 伦敦国王学院

07 利兹大学

08 谢菲尔德大学

09 南安普顿大学

10 萨里大学

英国的传媒类专业可分成以下三个大类。

广播与影视制作类专业。比如电影研究、电视研究等。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是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为主。理论类课程通常需要学生广泛深入地学习和探讨理论,以及研究一些电影电视作品;实践类课程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来完成独立作品,在选材、构思、制作的过程中将理论投入实践,从而学到实战经验。

文化与传媒类专业。比如文化与媒体研究、大众传媒、数字媒体研究等。这类专业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并且课程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学生除了学习媒体相关知识,还要研究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知识。

新闻专业。英国的新闻专业也是将理论与践结合。一些学校会把新闻专业再细分为不同领域:广播、报纸、杂志等等,更加提高针对性和实践性。这类专业的老师很多也是来自英国传媒业的著名记者或者编辑。申请者如果对新闻专业感兴趣,最好着重提高自己的英文口语和写作水平,因为这类专业无论是在申请时还是学习时,对学生的写作和口语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教育类

去英国读教育类的专业也是留学生的一个热门选择。英国作为一个对教育非常重视的国家,教育的方式和体系也是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教育类专业可以分为教育学类和教学类。教育学类更偏向理论研究,可以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方法、管理等等;教学类更偏向实践,可以细化为不同方向的教学,比如早期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英语语言教育等等,其中最热门的就是英语语言教育专业,该专业除了学习教育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研究语言教学。教育类的热门学校可以参考下表的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教育专业学校排名。

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教育

专业学校排名

01 格拉斯哥大学

02 剑桥大学

03 达勒姆大学

04 伯明翰大学

05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06 邓迪大学

07 西苏格兰大学

08 爱丁堡大学

09 斯特灵大学

10 南安普顿大学

10 班戈大学

电子电气

工程类

英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帝国,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电子电气工程的下设专业一般分为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两大方向。电子属于弱电系统,专业主要为通信工程,比如数据通信、信号处理、通信工程等;电气属于强电系统,下设专业为电力系统以及能源,比如输电配电、电力工业、可再生能源管理等。电子与电气工程一般设有交叉专业,也有一些交叉课程,电子与电气并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一些学校与英国乃至欧洲的企业联系紧密,也同很多国际著名大学有互换项目合作。比较热门的学校可以参考右表的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电子与电气工程专业排名。

2016年《泰晤士报》英国电子与

电气工程专业排名

01 剑桥大学

02 帝国理工学院

03 南安普顿大学

04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05 格拉斯哥大学

06 伦敦大学学院

07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07 利兹大学

09 谢菲尔德大学

09 布里斯托大学

艺术类

英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闻名的美术馆与博物馆,也会定期举行各种艺术节,许多艺术学院历史都十分悠久,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艺术专业一般分为设计类,比如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美术类,比如美术与美学、雕塑、z影等;其他类,比如时尚营销、设计管理等。前两类需要美术基础,作品集在申请时是十分重要的评判项目,后一类有些可以接受无美术基础,但是对艺术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申请者可以选择综合大学里的艺术学院,也可选择独立的艺术院校。比较著名的艺术院校有:伦敦艺术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金史密斯学院等。

除了以上专业,英国的热门留学专业还有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等。英国的教育质量优秀,许多学科的发展也十分完善,很多专业在世界排名中也都是名列前茅。因而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都非常丰富。选择学校与专业时,除了参考热门专业,也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各个因素综合考量,选择一门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