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8 17: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了维护本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经营及其管理活动。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客运经营包括省际的班线客运经营、包车客运经营和旅游客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站(场)(以下简称客运站)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共停车场(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本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出租汽车客运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道路运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市交通局所属的**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市运输管理处)和**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市交通执法总队)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市运输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本市道路运输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直接对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等区的道路运输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市交通执法总队具体负责本市道路运输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浦东新区以及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南汇、奉贤、青浦、崇明等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市交通局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专业系统规划,分别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章基本管理

第五条从事客运经营、货运经营、客运站经营、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条件。具体条件中的专业标准、技术规范可以由市交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需要从事客运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向市交通局提出申请;需要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向市运输管理处提出申请;需要从事危险货物经营以外的货运经营、客运站经营、货运站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市交通局和市运输管理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六条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共停车场(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十五日内,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条依据本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经营者需要合并、分立或者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客运经营者、客运站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三十日前告知原审批机关,并同时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经市交通局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货运经营以及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培训机动车驾驶员的教练员,应当经市运输管理处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考试发证机构不得组织强制性考前培训或者指定培训点。

第九条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道路运输服务价格,由市交通局提出方案,经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价格规定,并按照规定明码标价。

第十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依法应当具备的经营许可证件、车辆营运证、上岗资格证、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等证件、标志牌,由市运输管理处统一监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或者出租。

第十一条本市积极推进建立道路运输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市交通执法总队可以依法在本市主要的公路道口对道路运输经营车辆的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市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委托市交通执法总队对车辆运输的货物依法进行检查、控制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道路运输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和服务质量以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向市交通局、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投诉和举报。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依法及时调查处理举报和投诉,并将处理结果回复举报、投诉人。

第三章客运、货运管理

第十四条本市对客运班线实行有期限经营,经营期限为四年到八年。市运输管理处应当根据班线客运经营者的资质条件、服务质量等确定相应的经营期限。

班线客运经营者依法取得客运班线经营权后,应当在一百二十日内正式营运。超过规定期限六十日未营运的,视为放弃客运班线经营权。

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班线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届满六十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本市建立客运班线经营状况评议考核制度。市运输管理处可以每年对班线客运经营者的基本资质条件和营运服务质量进行评议考核。考核应当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结果作为延续或者注销客运班线经营权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客运经营者的客运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线路和公布的班次行驶,在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禁止沿途揽客。禁止超过核定人数运输旅客。

定线旅游客运应当按照班线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应当按照包车客运管理。

第十七条因特殊情况发生旅客严重滞留的情况,市运输管理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散;客运经营者应当服从市运输管理处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十八条市交通局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货运市场需求以及市内道路交通条件,制定允许在市内全天通行的营业性货运车辆运力发展年度计划。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在一定区域、时间内限制货运车辆通行。

允许在市内全天通行的营业性货运车辆应当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车厢,车辆的外型和安全、环保等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有关标准和条件。禁止使用客运车辆从事货运经营活动,禁止使用货运车辆从事客运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本市道路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悬挂和使用与其运输经营业务相符合的营运标志。

第二十条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定期对营运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市运输管理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每年对营运车辆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并同时实施年度审验。

客运经营者和货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及时、完整、准确记载车辆检测、技术等级评定等有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在外省市注册的货运经营者从事起迄地均在本市的货运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市运输管理处或者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章机动车维修与检测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市鼓励发展以便利、快捷为特点,以机动车常见故障排除和养护为主要内容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以下简称机动车快修)。机动车快修应当符合本市汽车快修企业技术条件。

本市中心城区内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的机动车快修,不再新设机动车专项维修点。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公示经营许可证、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材料配件进销价差率、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

从事机动车特约维修的经营者除应当遵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公示机动车制造企业的授权证明,并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承接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并建立维修档案,做好维修记录。

第二十五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建立配件登记档案,记录配件的名称、供应商名称和地址、制造企业名称和地址、进货日期、进货单价等。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提供的配件应当标明原厂配件、副厂配件、修复配件或者旧配件,供用户选择。使用修复配件或者旧配件的,应当征得托修方同意,并保证维修质量。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

第二十六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机动车进行维修;尚无标准的,应当参照机动车制造企业提供的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进行维修。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承接机动车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进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过程检验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合格的,应当由维修质量检验人员签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机动车维修合格证。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具备维修质量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维修质量检验。

进行机动车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的,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如实提供检验结果证明,并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公示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工时单价、材料配件价格收取费用;机动车制造企业未提供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的,应当执行市交通局制定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与托修方结算费用时,材料费和工时费应当分项计算,并出具市运输管理处统一监制的机动车维修结算清单。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机动车维修工时单价、机动车制造企业提供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报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应当加强对检测、计量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正,确保其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用于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等的检测、计量仪器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进行强制周期检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前款规定的检测、计量仪器设备不准确或者逾期未进行强制周期检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校正或者检定,并移交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其他相关业务管理

第二十九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经营许可证、收费标准、训练区域等;

(二)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培训;

(三)聘用取得教练员上岗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

(四)严格考试纪律;

(五)按规定做好培训记录,建立学员档案。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在培训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对结业考试不合格的学员,不得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十条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的设置和建设,应当符合本市道路运输专业规划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

市和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查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分别征求市交通局和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意见。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客运站、货运站、公共停车场(库)的用途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一条客运站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合理安排运行班次和发车时间;

(二)按照客运经营者根据政府指导价确定的票价售票;

(三)对无故停班或者连续三日不进站经营的,及时向市运输管理处或者所在地的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

(四)严格执行各项站务收费规定;

(五)工作人员佩戴服务证上岗。

第三十二条货运站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

(二)严禁有毒、易污染物品与食品混装;

(三)仓储等经营场所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各种消防器材、设施配备齐全有效;

(四)工作人员佩戴服务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受理运输危险货物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运输的货物业务的,应当了解运输货物的品名、性质、数量和应急处理方法,查验有关凭证。不得受理运输国家规定的禁运货物。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将受理的运输业务交给具有合格资质的货运经营者承运。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由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履行备案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教练员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上岗从业的,责令停止上岗,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转让或者出租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标志牌,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伪造或者涂改营运标志、机动车维修范围标志牌、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的,收缴有关证件、标志牌,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悬挂和使用营运标志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履行备案义务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履行公示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建立维修档案、未履行记录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建立配件登记档案、未履行记录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如实提供检验结果证明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未做好培训记录、未建立学员档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教练员在培训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教练员上岗资格证。

(十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项规定,未履行及时报告义务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受理运输国家规定的禁运货物或者将受理的运输业务交给不具有合格资质的货运经营者承运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道路运输经营者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情况变化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第五条规定的经营条件,仍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第三十六条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可以暂扣其营运车辆、维修机具设备等物品,并责令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地点接受处理:

(一)无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无经营许可证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的。

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暂扣物品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暂扣物品文书和清单,告知执法依据、理由和接受处理的地点、时限;对暂扣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在告知当事人接受处理的时限内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逾期不来接受处理的,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后,取回暂扣物品。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经公告三个月后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将暂扣物品予以没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市交通局、区县交通行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篇2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发展不仅要看我国的国防实力等,还需要看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情况。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的向规范化、秩序化以及科技化方向发展。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存在着,即:

(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给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既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创造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市场经济作为各大企业发展的主体,对交通运输已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经济管理要求,为此,在新的时代下,创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

(二)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我国的交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经营机制改革的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通经济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之一,它在企业经营改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市场中的各大企业而言,只有拥有一套比较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经济才可能会快速的发展。换言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只有在发展中去完善、推动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才能够有可能保证交通运输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与管理的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公平的发展,并也能够带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说,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与新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施一定的优化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施的更加有效。

(一)加强内部管理的力度,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对于任意企业而言都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如果要保证交通运输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发展,那么加强对其内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其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将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交通部门工作人员的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拥有严格制度管理之下,对工作人员的考评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考评,确保做到考评的内容能够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等相结合,做到赏罚分明,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

(二)不断的强化交通运输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预算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经验,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企业内部的监督、各种分配职能等充分的体现出来。伴随交通部门在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已经逐渐的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业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使之能够在完善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之下,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交通运输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我们都知道,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对成本的控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成本是否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为此,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其成本的管控。

(三)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在交通运输管理当中,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是其必要的实施手段。有效实施合同运输管理,这对货主与运输单位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这也是维护交通运输秩序的有效途径。如,四川省就已经推行了合同运输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都降低了运输纠纷的发生频率,有效的改善了交通运输环境。为此,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合同管理,从而使为社会创作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结束语

篇3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着分布面广,流动性强,不仅有集中管理又有单独个体的运营形式。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以进行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过去的“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来分析目前它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并探讨出适合当前新形势的现代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

关键词 现代交通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十一五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形势政策的变化,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投资主体也变得多而复杂,为此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想要在新形势中发展交通运输企业就要树立科学的战略思想,制定一些正确的发展战略,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能不断的、健康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处在核心的位置,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交通运输企业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财务管理、管理方式等都在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的现代交通运输企业也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重新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投入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继续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增强财务的防范意识,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交通运输企业不断发展的能力。

二、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的存在状态

尽管在“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受到了来自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两方面的影响,自身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对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和民生行业投入的四万亿资金,交通运输行业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分方面。

首先,是通过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开拓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等、靠、要的观念,慢慢的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就是在这个期间交通运输企业利用国家给的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争取到了足够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帮助,这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是提供了一个保障的作用。再次,就是为了应付金融危机的冲击,交通运输行业强化了对财务管理的监管,要求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使用变得更加的合理和安全,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遇到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期间我们的世情、国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呈现出了很多不确定的现象,同时我们的交通运输行业也随着遇到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也要求它自己要改变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

结合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我们积极的探索现在交通集团与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为此寻出一条更有实效的财务管理战略,从而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政策,给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管理系统

我们所谓的健全、科学的预算管理系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必备工具,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运输企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发挥。企业预算的组织和管理者在企业里是一个推动者,他们知道企业在为达目标而所该采取的方针、政策,并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领导进行多次的沟通,就这些目标和步奏达成共同的意见。为了贯彻这些财物管理战略,交通运输企业应该以公司的战略为出发点,通过对未来的规划来引导现在的实际操作,例如将年度预算、五年的财务规划和公司的远景财务目标相结合起来,是平常的预算管理成为促进公司以后长期发展战略的有用基石,实现了项目计划与预算安排的统一,财务预算与企业发展规划相统一起来。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要求,更是对所有包括交通运输企业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对自身的经济核算能力,提高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从交通运输企业方面来说,建立这样的一个财务管理制度就可以适应了行业运行的机制,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整个经济活动有个全方面的控制和监督。

(三)统一和贯彻财务战略目标

一个企业只有上下都统一战略意识,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也只有统一和贯彻财务战略目标,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另一个就是子公司的利益,分配的利益。所以,企业首先要细致的对企业的整个布局做一个深入且成熟的财务管理模式,形成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战略。其次就是企业要站在财务战略、财务政策及财务制度等方面来对企业的子公司进行一个一体化的财务战略规划和制度,而不是直接插手到各类日常、繁杂的财务管理事项中去。通过制定战略目标来使全企业对这些管理政策贯彻到底,企业各部分都配合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到协调一致发展,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发挥了财务该具有的管理职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股东价值模型,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企业的利润越高,其股东价值就越大;公司的风险越大,其股东价值就越小。倘若,一个企业中领导者能够进行了很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该公司的股东价值就会达到最大,公司就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继续运营下去。而想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管理者是对公司所有事项进行决策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意识影响着整个企业今后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诺基亚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就做的很好,该公司制定了明晰的风险管理理念,让管理者以及所属员工都有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并把财务风险管理当做核心管理之一。

第二,就是加强对资金的流动运算能力,建立一个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因为,一个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所以从短时间来看,企业能不能继续运营下去,看的不仅仅是企业它有没有盈利还要看它所拥有的资金能不能用于支付支出。而企业的预警系统也是一个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准确的对企业的现金进行预测,给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领导者会尽早的采取预防措施。

第三,也就是通过确立财务分析指标系统来建立预警系统,重点是关注企业的的现金流通和还债能力。当前的交通运输企业虽然变现金的能力变强了,应收账款回收期变短了,但它还是具备可控性差,经营具有季节性等不足,所以这个时候就该多关注一下资产的获利能力。

(五)建立灵敏、开放的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通运输企业也应该建立一个灵敏、开放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建立这样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而应该是以财务信息为中心来建立一个“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它来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等功能。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全公司的信息传递的更为及时和集中,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也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业务、状况及一些运营情况提供便利的渠道。

总之,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服务对象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交通运输企业就需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使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覃建群.新形势下现代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商业经济.2011(18).

[2]张月祥,马东江.浅谈WTO环境下交通运输企业的现代财务管理.交通财会.2002(01).

[3]庄安尘,刘云杰,司楠.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浅议.人民黄河.2006(09).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和大部分企、事业一样,意识到提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与改进单位管理方针等紧密的联系起来,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让其越来越标准化,也让会计工作在单位的各种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受其单位性质的影响,大部分是来自于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及上级单位的补助。最近几年,我国完成了对车辆税费的改革,取消了原来征收的“养路费”变现在的“燃油税”,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范围外收入的管理能力。不过国家的经济补贴是有限的,运输事业单位自身人员和部门众多,而且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也比较广泛,再加之物价日益剧增,所以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经费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交通运输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必须利用对各种交通政策的把握,开源节流,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只有提高财务管理与完善会计核算,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摆脱经费不足的困境。

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及特点

1.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

归纳出合理的预算费用,真实的反映单位的经济情况,不能做出赤字预算;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收益,尽量节约开销,所有的收入都应该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之中;树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核算能力,加强财务管理的效果,对于事先估算的资金实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避免出现流失的情况,尽量达到保值增值,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资产清查;反映单位真正的经济情况,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根据一定的步骤和措施,保证内部机构的工作人员认真落实财务预算的工作,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2.交通运输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几乎都可以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负责交通规费的收取和管理。交通规费是国家以及地区政府鼓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而提供的优待政策,交通规费的收取可以解决部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支出的经济来源,其中包含通行费、管理费、罚没等,此类非税收入通过交通运输部门收取直接上缴到财政部门,然后财政部门把各项经费按比例返回到交通单位当做其部分的经济费用;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其目的不是获取利益,而应该归为公益性的财政组织;现今投资人员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投资并不是无偿的,都需要回收和一定收益的。相关的投资贷款,最终都是要由交通运输企业来偿还的。

三、统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及对策分析

1.统一交通运输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该行业所属部门众多,而且形式各异,有执法管理、通行费收取、工程建设、道路养护等部门,因此在资金的形成和分布、周转途径、内外核算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所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步骤和形式的特殊性,但是如今的会计制度和规章未能对交通行业这种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统一的核算办法,因此就需要一套合理的会计核算办法来完善交通运输事业的特殊性。

2.统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

现有的交通事业单位的部门涉及的业务比较广泛,有纯事业性的,有经营性的,所以在日常会计核算方面和确认收益情况方面,采用的会计制度也有所区别,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之分,但为保证整体收入和支出核算这两方面一致,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转换制度来统一核算内容,也就是对各种会计核算的步骤和核算内容进行一致规定,来适应各种会计核算。

3.统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

为了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这一特殊工作的性质,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渠道来处理交通运输事业会计核算步骤中所面临的问题:其一,我们可以从提高对交通运输事业会计基础的研究中找到关键点,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突破。也可以和有关会计基础的研究部门进行合作,比如大学、会计机构,在交通单位做定期培训,设立研讨小组或者兴趣小组,提高对会计基础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其二,对于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需要确认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有关历史,深入贯彻改革开放的理念,一定要细化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则。既要把常见的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更需要把一些会计核算的特别情况考虑在内,拟定出一套包含所有交通运输业务在内的会计核算步骤。

四、如何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首先要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务观念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要改变其财务管理的方式,将封闭变为开放、静态变为动态、零散变为综合,对于以财务运动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实行合理的计划和掌控,对所有资源做好合理的配置,使内部因素、外部条件与管理目的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并且做好和政府部门、职工人员、债权人等各个领域的财务关系,所有级别的管理者一定要建立牢固的竞争意识、货币价值理念、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使整体达到最优化,执行所有财务决策,在动态中完成对生产经营的掌握、引导与调整,达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

2.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的关键性标志就是能不能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准则,而且可以使这套管理准则充分应用,不会受到约束。一套完整的交通财务管理准则必需依靠所有交通人员一起遵循,才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在准则的设立中,要十分重视环境的因素,应该把制度的建立和环境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财务管理方案的实行条件是需要得到每一个交通人员的支持,上至领导,下至员工,要让所有交通人员意识到财务管理方针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构成单位运行规范化、合理化与现代化的新格局。并且,如今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相关特点来予以制定。

3.加强预算管理,打破基期预算的编制方法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突破“基数”的理念,应该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措施,例如零基预算法,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共同兼顾,抓住重点,保持收入与支出平衡,整体的反映出预算部门的所有收支,把预算编制和该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确保财务预算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的时候要注意其严肃性,不可以随便更改,保证财务的安全性,加强财务使用效益,提高事后考评与分析水平。

4.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在交通运输事业体制的改革趋势下,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逐渐企业化,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日益剧增,而应收账款的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的流动性,单位对应收账款质量的把握是通过提取坏账准备的方式,对各种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面并没有对提取坏账准备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这肯定不利于企业掌握应收账款的真实的情况。

5.加强对交通部门各项资金的监管

交通企业的所有财务都要归入预算管理范围内,所有没有经过单位批准的资金,不能支出。要建立一定的资金管理制度,监督管理的范围要广,不能留缝。以前,我们对部分大的资金不管是财务管理和办法的运用上都很重视,监管制度也很完善,但是忽视了一些小资金的管理,所有出现了“小金库”、开支不清楚、随便性大等现象,因此,要提高对这些资金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不允许私设“小金库”,确保资金合理的支出。

五、结束语

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一些特殊性质,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要进行相关的调节和改进。通过规范的会计核算步骤和办法,来统一进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监督力度,合理预算,进行规范的步骤,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操作能力,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澄波: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研究;时代金融[J];2011(08).

篇5

    (一)内部控制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内部存在管理混乱、岗位设置不合理、操作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浪费等现象。某些交通运输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领导者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将会计、出纳和保管由同一人兼任,加了企业财务风险。有些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导致员工在执行时过于随意,甚至进行造假舞弊,企业面临财产损失和法律风险。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

    经济不景气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不少交通运输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追求杠杆效益,通过大规模举债来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资本结构极其不合理,一些交通运输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达到100%。过高的负债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财务成本陡增。在企业发展良好时,尚能将问题遮掩过去,一旦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将面临因债务无法及时偿还而导致破产倒闭。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全面

    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偏低也是不少交通运输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很多财务人员只对财务知识有些了解,仅能应付进账、报账等简单财务管理活动,对如何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预测等缺乏了解和学习,无法胜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推广应用,不少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因为年龄过大、知识层次低,拒绝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企业财务信息化难以有效推进,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四)审计机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职能。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不少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一些交通运输企业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丧失权威和易形成道德风险。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审计制度流于形式,就是走走过场,被审计部门和单位也敷衍应付,审计效果差。

    二、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明确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深刻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自身的营利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吸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加大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引导员工增强风险意识,自觉抵制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管控系统

    ①交通运输企业应健全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找出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机制,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②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动态监控制度。交通运输企业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追踪财务风险的动态和其发展状况,并及时反馈,以做好应对准备。③企业应探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制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企业在风险来临时,因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而导致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④企业可以考虑建立风险共同抵御联盟。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风险抵御同盟,加强同他们之间的生产合作,以避免市场环境波动带来的供应商变动或材料缺货等风险情况。

    (三)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①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预算控制。企业应结合年度经营目标和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在与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协商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并下发执行,以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②企业应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应设置科学合理的机构岗位,明确相关权责关系,落实人员责任,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统一协调管理。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员工管理操作的规范性,加大对管理的执行监督力度,保证执行效果。③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交通运输企业可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和引入外部审计等,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监督,查找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与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完善。④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强化部门考核和员工考核,保障制度的执行效果。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

    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使财务人员具备相应的履职能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意识,使财务人员在财务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抵制各种不良诱惑,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交通运输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比较 问题 措施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通过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打破行业界限、经济成分界限以及全国统一的单位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得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单位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而且新会计准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并突出其重要地位,强化了会计准则对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改变了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则,使得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能够更加全面的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所以说在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强化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能够在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又给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管理工作在会计的分类、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要求,所以新会计准则执行以后又使得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及财务预算能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不够完善和全面,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强,而且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内部控制、财务预算、财务审核和监督的力度不强,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缺乏,不仅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不利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三、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论述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因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个单位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说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一方面要鼓励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的引进复合型的人才,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以合理、合法的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薪酬、制定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制度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在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单位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根本保障,完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系列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单位运行和发展中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做好事前预算、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及审核的各项控制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规范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行为

只有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单位内部要强调全员参与,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规范,利用财务作业流程图、指导书等形式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下发到各个部门,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进而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开发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

开发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软件是提高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核心,能够帮助单位顺利的接受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给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循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和管理,这样一来,在为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五)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预算,最大程度的降低运行的成本。随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制定相关的计划,加强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树立全员预算管理机制,严格相关的预算指标,加大预算管理的力度,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六)完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计机制

完善的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和审计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这就要求在遵守新会计准则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审计的制度规范,增强相关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而且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不断的改变,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专门的监督和审计部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单位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和推进,在为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及时的发现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符合新会计准则相关制度规范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运营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后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档案管理;档案服务;档案利用;道路交通规划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5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122

现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同时对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日益提升,以往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改革措施强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在对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强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

就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进程来看,道路交通规划已逐渐被规划至国民经济范畴之内。现如今,道路交通运输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迎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就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而言,稳定的发展可有效改善运输水平,提升运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进而实现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路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影响作用,虽然通过改善道路交通运输可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但对于不同的地理地域而言,其作用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交通便利的区域,在交通运输道路建设中增加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并不会明显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而对于交通落后的区域,在交通运输道路建设中增加人力及物力的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的物流流动效率,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地域发展。

1.2 从档案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是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档案管理工作是对经济发展的文字描绘,可以说其是一种文字型缩影。对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有效激发档案管理价值,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信息能够将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明确清晰地反映出来,并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有效依据,通过为经济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基础,进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交通运输历史档案管理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交通运输档案记录着所有参与交通运输的车辆及驾驶员信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记录与保存,反映运输车辆与驾驶员的驾驶情况,便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以往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管理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该类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耐久性差

在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纸张质量、酸碱含量、粘胶质量等,以上因素中如有一种因素不合格,便会对档案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纸质档案的保存与管理中,因借阅、复制等行为的影响,容易出现人为损坏、机械磨损等不良情况,也会影响纸质档案的耐久性。

2.2 检索困难

交通运输档案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且道路信息复杂多样,因此检索起来非常困难。如果针对某一车辆信息资料或某一名机动车驾驶员的信息资料进行检索,其工作难度相当大,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下。

2.3 保存空间大

在对纸质档案进行保存时,不仅要有必须的文件及资料,而且每份档案均需特定的档案袋进行包装保存。对于重要文件档案,则需要进一步装订,同时需要对档案目录进行编制,保存起来占用空间相当大,对档案场馆造成一定的压力。

2.4 共享困难

在我国,交通运输档案的管理通常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也就是对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由车辆所在地、户籍所在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对车辆、驾驶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查阅时,必须在档案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展开,因此要想实现全国共享存在很大困难。

3 现有体制下档案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改革进程。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尝试探索计算机管理模式,但在探索之初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如下:

3.1 人员素质低下

在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存在一定的思想偏差,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相关的培训途径,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3.2 管理制度欠缺

交通运输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其管理活动主要围绕增加效益而展开,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企业决策者往往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忽视,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3.3 档案利用率低下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价值在于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对业务建设过度重视,而对档案利用严重忽视。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档案进行了整理与保存,但是多处于封闭状态,利用率不高,且利用面较为狭窄,无法真正体现档案管理价值。

3.4 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日渐发达的态势之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交通运输档案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纸质档案耐久性差、检索困难、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而且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改善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是,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还较低,部分还在沿用手工检索方式与纸质档案模式,未实现全面信息化档案管理。

4 强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规范管理方法

第一,提高认识,规范管理。交通运输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服务性管理工作,涉及多岗位、多层次与多部门,对信息档案的充分利用,可实现各部门的有效连接,与企业中心工作同步进行,进而对企业的经济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争取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促进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重视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使档案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就要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这就对档案收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应充分把握档案形成规律,适时收集,及时规整,定时更新,确保各类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另外,在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时,应明确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对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鉴定与甄别,以进一步提高档案检索率。

4.2 改革档案服务模式,提升档案利用效率

在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的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手段,而对档案的利用才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企业来讲,档案的利用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通常针对的是内部工作人员。而对于档案信息中不的资料,完全可以实行对外开放制度,特别针对同行业人员,如此一来,可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多种渠道与途径,对档案信息进行全方位、跨层次开发,从企业的重点服务对象、行业特色及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入手,总结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果,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3 增强人员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对于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档案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必须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而言,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用上,应将政治素质放在首位,重视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档案部门专门组织,并定期检验培训成果,鼓励其加强对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增加经费支持,以此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4.4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而且将档案信息从以往寿命有限的载体中得以释放,实现档案信息的无限备份。但是当前阶段,许多档案管理组织仍在沿用以往实体管理模式,仅仅将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数据,其工作对象仍然是传统档案载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网络,加强各项档案信息的联系,完善档案演进过程,充分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价值。

5 结语

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改善管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推动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所以作为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人员,应认清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视管理工作问题,通过创新管理措施,提升自身素质,充实管理知识,端正管理态度,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价值,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东霞.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7).

[2] 李名洋.提高交通运输档案利用率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4).

[3] 刘英.浅谈交通运输部门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J].赤子(上中旬),2015,(23).

[4] 李梅梅.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档案管理之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3,(5).

[5] 王赛男.优化档案管理,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J].档案天地,2013,(10).

[6] 吕俭男.浅谈交通运输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5,(9).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重点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财务管理从单一的资金管理向筹资融资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模式转型,深化财务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当前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审计监督方式和政府采购模式下的部门集中采购方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和财务人员作风建设,推进依法理财和制度理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主要工作

(一)优化服务措施,全面完成费收任务

严格执行税费征收政策,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惠民政策,优化服务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挖掘费收潜力,堵漏增收,确保规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财务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监督

强化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促进预算资金管理规范化,做到制度理财。一是建立部门预算审核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手段,构建交通预算“一盘棋”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和财务数据上报制度,实现对交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三是实行季度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各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四是积极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加大协调力度,改善理财环境

积极协调财税部门,争取财政部门对交通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落实交通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努力争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基本支出增支部分的资金来源。加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了解专项资金动态,为本部门争取资金提供有效信息。

按照《市政府公路债务化解方案》要求,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化债资金,做好债务化解工作,确保全市公路债务化解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和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以规范财务管理为主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预算执行、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的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制度落实的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各单位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巩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成果,及时准确完成各项会计、费收报表。票证管理符合上级要求。市局将结合治庸问责活动,抓好任务工作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资产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落实《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各单位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市财政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严格政府采购,加强资产收益管理使用,规范资产使用及处置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我市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政策,报表及软件操作的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5.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设,全面提高核算质量

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开展以财务核算为重点的会计基础工作检查活动,促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基础工作。

加快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升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结合局机关会计制度转换升级更换会计核算软件,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系统,探索财务集中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三)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

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出台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处分规定》,加强“公款”支出管理,确保“公款”支出合法、合规、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做好经费支出信息公开支出准备工作。

(四)充分发挥学会职能,服务交通财务管理工作

以学会为平台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举办一期财务管理讲座或业务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中国交通会计学会和省交通会计学会组织的ppp项目培训。

继续组织学会会员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和财会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每个单位完成1—2篇论文任务,并积极做好学术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

(五)坚持财务收支年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篇9

(一)健全法律体系,保证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顺利开展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社会经济中所有的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要想在交通运输中进行有效地经济管理,就必须以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交通运输部门要仔细地分析各地区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状况,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法律机制,以便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推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改革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开放化、多元化,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不断地加强经济管理,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交通运输部门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经济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再结合该管辖区的交通运输现状,加以完善和改进,全面推动管理体系改革,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实用性强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交通运输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应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不管是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是进行经济活动都需要涉及到交通运输,可以说交通运输基本上涵盖到所有的经济活动。因为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是一种社会性的公共事业,所以这就必须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力量,需要由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经济管理中,并给予大力的帮助。政府部门能够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并且在尊重公路运营规律的前提下,把垄断经营权转交给某些特定的企业单位,这就能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与政府的行政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稳定,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地、长久地发展。

(四)加强交通运输成本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能够在对交通运输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其成本。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交通运输中的所有环节应担负的责任进行全面地审核,通过监控和引导来实现业内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成本预算管理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出交通施工单位所具备的管理水平,为了可以更加全面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就首先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并编制成本资金计划,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甘肃省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分析

“十一五”时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42亿元,是“十五”期的1.93倍。其中,高速公路完成417亿元,路网改造项目完成142亿元,农村公路完成201亿元,公路水路运输站场及机场完成8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的2.1倍、0.9倍、3.7倍、5.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再创历史新高,为扩大内需、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近几年来,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对行政管理性文件和行政执法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提出立、改、废等意见;对不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交通运输发展、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予以废止或修订;对需要修订完善的,落实责任,限期完成,以确保交通运输工作合法有效开展。此外,省交通管理局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在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推进科学养护进程上下功夫,以务实高效的管理来促进全省公路路况水平的提升。着力解决制约我省公路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重在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提升步伐、落实养护责任、推进农村公路建养水平方面,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科学管理低碳经济发展

通运输科学管理低碳经济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人们思想理念的转变,交通运输业原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转变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成为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系统运行能力的关键措施。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主要是指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结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在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低碳经济

交通运输管理下的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模式,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低碳经济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中传统的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行的,低碳经济借助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手段,减少对传统高耗能能源、资源的使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低碳的交通运输模式最直接的表现是:大幅度缩减交通运行成本,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交通运输管理下的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得低碳交通具有了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二、在交通运输的科学管理下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

在交通运输的科学管理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了新的特色:综合性与系统性。具体来说,交通运输系统中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于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来实现,也就是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用新型的、清洁的能源加以代替,这是交通运输系统不断低碳化的一个过程。实现交通运输全过程低碳化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技术性减碳、结构性减碳和制度性减碳。低碳化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综合性的因素,除了交通运输工具自身的性能,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科学管理下,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低碳经济发展,由三个部分组成:节能减排基础支撑系统、清洁能源优化利用系统以及公众出行社会引导系统。这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建立与完善低碳经济体系。

三、在交通运输的科学管理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分析

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实现与发展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交通运输各个部门以及监督管理机构的相互配合。虽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低碳经济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社会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交通运输行业必须要借助于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顺利地实现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出现使得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提升交通管制质量,促进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运输资源的多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必须重视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

(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力度

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效率,也影响着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制定出满足人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交通运输体系,从源头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有些交通运输方式在能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贡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运输体系中提高这种交通运输占有的比例,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对交通运输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的监测管理标准执行,建立燃料消耗量检测、车辆配置以及相关参数核查等完整的配套监督管理措施。另外,也可以在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设备及工艺,加快节能技术的更新速度。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内已经制定并出台了较为系统、明确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应以该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规划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明确分析在实际中遇到的节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法律政策,为低碳经济发展制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标准以及根本目标,将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具体化、实际化。实现低碳交通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行统一管理,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运输管理体制,协调和整合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输产业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馨予.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