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治理范文
时间:2024-03-18 11: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环境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制定方案,完善治理措施。我区良山镇、罗坊镇、姚圩镇、新溪乡等出现了乡镇河流水质不达标的乡镇均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消灭辖区劣V类水工作方案,拟定工作措施来切实改善水环境。
二、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在相关乡镇规划建设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已签订PPP合同,正在进行设计。
篇2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二、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为2008年7-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5岁。
1.2操作方法
1.2.1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郭兵等研究发现在粘贴敷贴前采用75%酒精消毒留置针针座,留置期间如更换敷贴均同时消毒穿刺点皮肤及针座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2.2固定方法“S”形固定针头法:是根据力学原理,其优点:①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大。②弯曲的曲率小,针头的横向力小。③针头以外增加了两个固定点,针头的稳定性好,减轻针头在血管内的摆动,降低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1.2.3封管技术
1.2.3.1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通常采用正压封管,贺慧智研究发现封管关闭留置针长导管上滑动夹紧块时操作者的手则捏在靠肝素帽的留置针长导管上,这样封管的针头尚未完全退出,没有造成留置针管内负压,因此不容易堵管。
1.2.3.2封管液剂量的选择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塞。
2观察与护理,并发症
2.1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2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合理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特别是高渗液体,热敷穿刺侧肢体,湿热敷最好,热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
3预防
3.1预防感染和静脉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如发现穿刺口红肿应及时拔除,按压至无出血后用安尔碘消毒穿刺口防感染。患者在洗澡时用干净塑料袋妥当包扎套针及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潮湿,引起感染。
3.2预防堵管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运动能力差,应反复告知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期间,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肢体下垂等原因导致血液反流,如发现回血,应及时用封管液正压封管。留置时间与封管液有一定关系,田春梅等研究表明,用0.1%肝素液封管,留置时间优于0.9%的盐水,如果用0.9%的盐水封管,应间隔8h再封管1次,预防堵管。
3.3避免留置针头内回血凝集回输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血流缓慢,心脑血管灌注量减少及心内膜、心脑血管壁改变等变化,如果留置针头内回凝血血块形成,针头阻塞时应拔针后更换留置针重新穿刺,如果采取加压推注,挤压输液器等方法强行将针头内的血块冲回静脉,血块形成不可溶性栓子,随血流流经动脉血管弯曲、分支、狭窄处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如脑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栓塞等医源性栓塞,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3.4防脱出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而松弛,须用3M小贴膜将穿刺部位及针梗2/3处全部盖住,再各一条长胶布将延长管及肝素帽固定在穿刺口以上,3M小贴膜外的皮肤上,安全性高。
4结果
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出现穿刺口轻红肿2例,堵管1例,为凝血体质者,局部渗漏2例,为烦躁不安,对护理操作不能合作的患者,无发生静脉炎和栓塞,留置时间148h。
篇4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阿立哌唑;针灸;执行能力;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71
近年来, 临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症状越发关注,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 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也极易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等情况[1, 2]。目前, 相关研究认为抑郁症状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部分病程, 受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严重心理负担等影响, 促使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3-5]。本院针对此类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方式, 良好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程度、执行能力及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0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27例, 年龄27~64岁, 平均年龄(39.7±8.1)岁, 病程1~9年, 平均病程(4.5±1.5)年, 平均HAMD评分(24.2±1.9)分。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8例, 年龄24~61岁, 平均年龄(38.2±7.6)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4±1.9)年, 平均HAMD评分(23.8±2.1)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HAM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持续抑郁症状≥2周;③HAMD评分≥18分;④研究前4周内未接受其他方式的抗抑郁治疗;⑤签署《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分离情感性抑郁;②服用酒精或药物所引发抑郁;③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④合并惊厥与癫痫;⑤具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史;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对研究用药有过敏反应。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片(商品名:奥派, 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06), 口服初始剂量为20 mg/次, 1次/d, 每周阶梯递增剂量10 mg/d, 用药2周后维持剂量为40 mg/次, 1次/d, 连续用药治疗8周, 治疗过程中未联合应用其他抗抑郁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给予针灸治疗, 采用转枢阴阳针法, 主要选择内关透外关、百会透后顶、太冲、合谷、印堂及通里等穴位, 局部常规消毒处理, 应用30号毫针行快针手法, 得气后补泄出针, 印堂、通里与百会灯穴位为平补平泻, 其他穴均为捻转泻法, 1次/d, 连续治疗8周。
1. 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PANSS: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3方面, 分值为1~7分, 分数越高精神分裂症病情越严重;②HAMD量表:共17项题目, 分值24分为严重抑郁;③QOL-100:覆盖心理、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与精神等领域, 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④BRIEF-A:包含计划、抑制、转换、组织、启动、感情控制、工作记忆、任务监控、自我监控、认知指数及行为管理指数等项目, 分数越低表示执行功能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与8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与8周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QOL-100评分与BRIEF-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与8周的HAMD评分、QOL-100评分与BRIEF-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与8周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在口服阿立哌唑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 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创造适合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选用转枢阴阳针法, 以内关透外关、百会透后顶、太冲、合谷、印堂及通里等穴位为主, 其中, 针刺百会可开窍健脑, 内关与外关可转枢阴阳, 太冲与合谷散邪理气、疏肝解郁, 印堂醒脑益髓, 通里安神调气, 共同作用下发挥调气降逆、转枢阴阳、开窍醒脑等功效[6-11]。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与8周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西药治疗患者, 其治疗4周与8周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治疗4周与8周的QOL-100评分、BRIEF-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表明该种治疗方案在控制患者精神分裂症病情、抑制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执行能力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作用, 能够全面抑制病情发展, 迅速促进疾病康[12-15]。
综上所述, 针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不仅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也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执行能力与生活质量, 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峰, 王江.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5):521-524.
[2] 左灿, 李海英, 卿之驹, 等.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3, 34(21):3300-3302.
[3] 郭影, 邵晓林.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19):18-19.
[4] 艾春启, 陈生梅.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23):1025.
[5] 何孔亮, 刘晓林, 韦邦贵, 等.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疗效与执行功能的影响. 安徽t药, 2015(4):772-774.
[6] 孙全新, 段武钢, 曾德志.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15):2416-2418.
[7] 王刚平, 颉瑞, 张学军.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分析. 四川精神卫生, 2007, 20(1):31-33.
[8] 阳中明, 张军, 蔡昌群.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Meta分析. 四川精神卫生, 2008, 21(4):208-210.
[9] 陈正平, 杨永秀. 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5(15):60-63.
[10] 龚士虎, 瞿永华, 艾春启. 针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12): 65-66.
[11] 杨卫华. 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2):261-263.
[12] 杨淑珍.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比较.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1475-1477.
[13] 黄萍.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4):5593-5594.
[14] 盛承东, 谢梁燕, 李军, 等.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川精神卫生, 2009, 22(1):48-50.
篇5
今天,我们召开这样规模、这样层次的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全县“兴县富民”大会精神,围绕深入做好环境文章,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实行全县动员,全民动手,下大力量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务必使城市环境实现彻底的改观,为把我县建成绿色都市、建成京津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努力。一会儿,xx书记还要就环境治理问题做重要讲话,希望各部门、各乡镇深入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搞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握形势、提高认识是做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把握它、驾驭它。当前,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认识,也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搞好环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任务。最近,一些天津籍的留学生、外地游客和社会群众纷纷向相龙市长写信,反映x市存在的乱贴乱挂、乱摆乱卖、乱堆乱放等现象,表达了要求彻底清脏治乱、还城市一个整洁容貌的心声。同时,通过对各大城市的网上评比,一致反映x市是全国最脏、最乱、最差和群众反映烈的城市,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xx做出了重要指示, 2月17日,市政府专题召开了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xx市长特别指出: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城市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决不能再让部分地区的脏乱给整个城市的形象摸黑,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更不能因此影响了天津市的对外形象。昨天下午,市政府再次召开了市容环境治理工作会议,相龙市长亲自主持会议,就全市的环境整治工作又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要求市容部门要将各区县的市容环境治理进展情况,实行快报制度,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市容环境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县作为天津市的后花园,作为天津、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每年接待大量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城市环境治理如何,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因此,我们更要把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率先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
2.搞好环境治理,是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重要方面。构建中等旅游城市,不仅要求我们建设城市的标准更高了,而且要求管理城市的水平更高了,特别是县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20xx年全县要争取实现 “五个突破”,其中城市化是重要的突破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在城市基础设施上实现新突破,也要在加强城市环境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我县的城市建设任务,仍然是很繁重的,全年要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及第三产业投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1%,在一、二、三产业中是投入最多的。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很多项目需要通过环境治理来保障,建设任务越重,环境治理任务越重,我们必须坚持齐抓共管、同步推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等旅游城市建设进程。
3.搞好环境治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给我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城市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农口位置,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局部环境要好,而且要求整体环境都好,不仅要求路面整洁,而且要求路两侧、每个街道都整洁,不仅要求现在的环境美,而且要求将来的环境更美。最近一个时期,很多热心群众通过县长信箱、政府热线、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我县的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要求彻底治理“城乡结合部” 的脏乱差现象,要求整顿公路两侧门市外溢、市场外溢的问题,要求治理居民区乱开门脸问题,要求解决城区“三关四隅”私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放等问题,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无所行动。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研究解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分析我县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责任不清、机制不顺的原因。我们随便走在马路上,看到脏乱差现象,你要求某部门、某乡镇给予解决,但大家都有原因,有的说应该由执法部门来解决,自己不是执法主体;有的说我只负责这段路,那段路不归我管;有的说自己只管城区,再管其他的地方就越权了;有的说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抓建设,不是抓管理,等等。听起来,好像谁说的都有理,谁都没有责任。以上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都是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搞好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决不是市容委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环境搞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必须按照市政府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实行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打一场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战、歼灭战。
1.要逐级签定市容卫生管理责任状。从全县来讲,我们要与市政府签定卫生管理责任状,我是第一责任人,只要是蓟县辖区内的市容环境问题,包括驻蓟单位的市容环境问题,如果出现脏乱差现象,市政府首先要追究我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也一样,乡镇长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你们要与县政府签定市容卫生责任状,对你这个部门、你这个地区的市容环境治理负全责,实行行政领导问责制,一旦检查不合格,也要追究你们的责任。各乡镇与各村之间、街道办与各居民区、各部门的内部,也要层层建立环境整治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签定环境卫生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人头,定岗、定人、定责。
2.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市容卫生管理责任。在你的辖区内,所有的环境治理问题,都是你的管理责任,不仅你的企业你要管,你的人你要教育,而且不是你的单位你也要管,你要下通知,要求他改变,限期改变,改到什么样你提标准,不能放任自流。如果他不听不改,我们将采取经济的、组织的、行政的甚至是法律措施。对于管理区域出现交叉的部分,要逐地块明确责任,你管到哪里,他管到哪里,都要划分清楚,一旦板子打下去,必须找到对象。这项工作由市容委搞好工作指导,落实到文字,报县委和县政府办公室。
3.要加强部门、乡镇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各个方面,凡是能够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协调解决的,要主动协调解决,其中城区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由市容委和城关镇协调解决;景区与乡镇交叉部位,由旅委与有关乡镇协商解决;乡镇所在地的公路卫生管理权限,由各乡镇与交通局协商解决。有些问题你觉得解决不了的,或者在抓的过程中,抓不下去了,难以执行了,越权了,没法执行,你可以报上来,由主管副县长或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
4.要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根据本区域、本行业的特点与实际,统筹安排各项治理任务,立即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城区环境治理如何搞,居民区环境治理如何搞,门脸外溢如何搞,市场外溢如何搞,道路环境治理如何搞,景区环境治理如何搞,每个驻蓟单位的环境如何搞,每个乡镇、每个村甚至每个农户的环境如何搞,等等,都要有实施计划,分出几个阶段,制定出每项任务的实施方案,做到有分管领导,有治理重点措施,有专人抓落实,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5.要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领导和督查,主要领导将不定期不打招呼对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进行检查。县市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乡镇、各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实行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检查、季度一评比,以查促干,保证实效。对工作积极主动、活动效果好的单位及时通报表扬,对态度消极、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我们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改。同时,我们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全县400名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只要他们有反映,我们就要有实际行动。县委、县政府将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对各部门、各乡镇的年度考核,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权,市容环境治理不好,你就不能评选先进。
三、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努力在年内使城市环境实现彻底改观
瞄准建设“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标,以城区、城乡结合部、景区道路和津围、京哈、宝平、蓟官、邦喜五条主要干线公路两侧为突破口,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加大市容环境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全面治理环境脏乱差状况,使城乡市容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观,其中把城关镇建成市级卫生镇,并积极创建国家卫生镇;把每个居民住宅区都建成环境卫生达标小区,新建居民区都建成市级卫生模范小区;每个乡镇都建成两至三个环境卫生示范村。
今年,我县的城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重点治理阶段。以“万名干部职工卫生大清整活动”为先导,利用3月份一个月时间,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对辖区内最脏、最乱、最差和群众反映烈的问题进行彻底治理,清除堆存的垃圾、渣土和废弃物,治理白色污染和运输扬尘洒漏,消灭重点污染源,在清脏治乱上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城关镇、“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主要干线公路两侧的11个乡镇以及城区河道、各个委局的居民小区,要迅速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确保在环境的重点治理上实现大的突破。
第二阶段:全面治理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各部门、各乡镇要集中力量,对全县的主要道路、居民区、集贸市场等各个部位的脏乱差现象,实行全面治理,彻底清除违章占路、堆放垃圾杂物、设置广告和招贴标识、违章开门脸等现象,清除各种环境死角,使全县整体的市容环境彻底改观。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下半年,主要是巩固、完善和提高治理成果。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以及各个村都要明确主管领导,建立环卫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市容环境管理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要全面落实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确保圆满完成八项治理工作任务
市委、市政府把20xx年确定为市容环境管理年,确定了八项治理任务,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证考察;理性分析;辽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64-02
一、问题发现与解构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中央为农村环境保护设立了专项资金,决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成效,从2010年开始,国家以连片整治的方式,分阶段选取示范省,集中资金进行农村区域环境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
2010年辽宁作为北部地区的代表成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省。2010—2012 年,国家和辽宁省预算投入21.25亿元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治以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为重点,延伸到输水工程供水及采水所涉及的地市,共包括抚顺、本溪、沈阳、鞍山、辽阳、营口及盘锦7个城市。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各地没有基础、无可遵循的成功模式、建设时间紧迫,是一项空前艰巨的环境建设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后,急需总结经验,反馈问题。
二、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证的发现
1.实证方法。调研组选取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村庄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村民入户问卷调查、对环保局、乡镇政府等管理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以及收集有关公共数据和记录。(1)实地考察。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镇、杨士岗镇,盘锦市胡家镇,抚顺市上马乡、后安镇,本溪市桓仁县北甸子乡,营口市大石桥汤池镇等进行实地的考察。(2)问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村庄连片治理情况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进行考察。先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3)半结构性访谈。访谈35名当地环保人员、基层乡镇负责人员、村组织成员。
2.基层管理者视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调研表明,基层管理者普遍认为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选取特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进行连片整治示范,对于流域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整治的过程做到规范化。调查的村庄均对示范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和监督,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对于日常保洁机制,受访村庄均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分别采取外包保洁公司或内包村民的方式,基本建立了治管结合机制。调研表明,大量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重点水源保护设施的建设。
调研中也反馈出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83%的受访环保人员认为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周期长,影响环保部门项目建设;40%的基层乡镇人员认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基层政府有效参与机制。对于环保资金的投入,30%的受访者反映资金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认为县、乡、村各级财力有限,连片整治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缺乏,后续管理和运营负担过重。针对治理技术,57 %的受访者反映水污染治理技术趋于雷同、缺乏有效的适合北方特点的技术支持。对于基层环保管理情况,85 %受访者反映基层环保工作压力大,往往身兼数职,乡镇政府专门环保人员短缺。
通过对基层管理者的访谈,调研小组发现,从基层管理者视角,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在政府部门间的配合、环保资金、治理技术以及农村环保人力资源上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乡镇基层环保部门能力普遍较弱和后续维护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能否从项目短期管理转向日常长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村民视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环境连片整治设施建设、连片整治效果感知、连片整治政策实施认知三方面,调研组对村民进行了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显示:
在连片整治环境设施建设上,村民普遍反映在垃圾处理、牲畜粪便处理上设施建设明显,97%的村民反馈本村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39%的村民反馈村庄有户用沼气池;48%的村民反馈村庄实现牲畜粪便有机肥加工利用;17%的村民反馈村庄实现有机生态农业。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上,尽管大部分村民都承认村庄修建了排水沟,但仍有66%的村民认为村庄缺乏专门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在连片整治效果感知上,74%的村民认为村庄治理后环境有明显变好;35%的村民对村庄污染治理效果满意,48%的村民对村庄治理效果基本满意;83%的村民认为污染治理设施轻微存在利用低的现象;22%的村民认为村委会还缺乏专门负责人员;在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效果的主要原因上,30%的村民认为农民旧的生活习惯不好,47%的村民认为资金投入不足;33%的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保持长期好的效果主要靠个人自觉、61%的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保持长期好的效果主要靠村委会和政府的监督。
在连片整治政策实施认知上,45%的村民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政策不了解、53%的村民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政策有些了解;在获知本村环境连片整治信息上,23%的村民通过村固定公告牌和媒体、20%村民通过村开会征求村民意见、22%村民通过村民交流、35%村民通过设施建成后;对当地领导治理态度,52%村民认为积极主动。
通过对村民的访谈,调研小组发现,从村民的视角,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管理行为、村民行为、政策宣传上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解构——基于理性的分析
1.基层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具有公共性,成本较高,由政府提供充足的经费、人力资源与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政策资源基础。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根本的制约因素就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经费、人力资源与成熟的技术支持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或者资源不足或者轻视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中央政府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资金保障及人员保障,并制定技术指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效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农村环境监管对象量大面广,基层环境管理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不能完全改变。在农村环境治理的经费上尤其是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供应上仍然是基层政府很大的经济负担。在技术资源上,适宜北方环境、廉价而有效的治理技术尤其是生活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也不能依靠基层环境部门解决。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管理的复杂特点极易造成权力重叠和权利真空。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纵向和横向的复杂分工,往往导致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畅,整体效率降低。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财政部门资金审批迟滞影响环保部门的项目建设进度,环保部门项目建设监管缺位加重基层乡镇部门的后续管理负担等,都表现为一种部门配合上的失力。
2.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兼有管理和治理双重含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主体分散零落,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单纯依赖点线式的“政府—管理”模式,更需要村民与政府的合作。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村民与参与环境连片整治仍然呈被动状态。
制约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因素首先来自于主观因素。村民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意识。受传统依附文化及政府机制惯性的影响,村民更多地关注个人经济利益,淡薄政治、环境权益。乡村缺乏维权气氛、缺乏维护公共利益的精神。
制约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因素还来自于客观因素。一些村庄仍然沿用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模式,没有处理好环境与村民参与的关系,缺少与村民沟通。村民对环境信息的占有不均衡和不充分,村民的话语权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
四、应对策略
1.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农村环境治理,需要改变传统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来连接政府管理机制和村民参与机制。一是协调联动,加强政府部门间合力。横向联系是农村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平行部门之间应建立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相互沟通信息,主动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培育乡村环境文化,加强村民与政府间合力。环境文化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力量,对人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优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资源结构。(1)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尽管在连片整治资金供给上,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措施,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地方配套资金供给不足或迟滞的问题。解决的路径是寻求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制化。(2)乡镇环保组织的功能化。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薄弱,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置专门环保机构、配备专兼职监管员队伍。在完善基层环保组织建设的同时,增强环保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创新能力。(3)环境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多元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在采取有效的方式、途径和技术措施,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北方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农村环保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地方基层力量存在很大困难,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环境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专业人员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确保集中连片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J].农村财政与财经,2010,(7):24.
[2] 张克中,贺雪峰.社区参与、集体行动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学家,2008,(1):32-35.
[3] 刘侃,栾胜基.论中国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真空[J].生态经济,2011,(7):24-27.
篇7
免除农业税和各项杂费,全国叫好声一浪接过一浪,毫无疑问,此乃一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重大决策。它从合法性上斩断了压在中国农民头上数千年的“苛捐杂税”,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的全新时代,农村发展步入快车道。然而,任何政策都不是万能的,机遇到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免除税费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由于倾向城市的原有公共财政体系没有改变,转移支付跟不上改革步伐,加上旧帐累累,不少乡镇面临着财政破产的窘困局面。乡镇没钱,针对农民的公共产品就无法提供,为尽快筹集公用资金,一些乡镇对招商引资完全不设门槛,工业发展也毫无规划。以笔者所在的粤西某市为例,一些村子村容村貌完全是“臭气漫于野,粉尘游于天,垃圾满地滚”的惨状。
听任这种情形蔓延下去,会是怎样的一种后果呢?去年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几个省相继曝现“癌症村”,黑龙江、北江、湘江三大水系污染全线告急。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的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每年有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早已不是世外桃源,污染成为威胁农民生存的主要杀手。农村这片家园如得不到好好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真不知将何以为继?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税费免除以后,财政困难渐渐成为诸多乡镇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公然借口,这样的势头非常危险,如不及时制止,农村势必沦为环境治理的一块“真空”。针对此种情况,作为政府,当务之急应做好三件事:其一、必须加快农村财政支付体系建设,抓好落实转移支付,在此基础上,各地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要设立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其二、必须将环境治理作为主要指标引入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对治污不力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第三、必须制定企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批准立项,同时敦促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政府只有在担当起它应负的责任以后,才有威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惟其如此,“环保风暴”才能在农村刮起,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才能复现。
篇8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作为祖国的南疆,地理位置突出,经济潜力广阔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唯一同时参与“一带”与“一路”的省份,在此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环境保护已是各国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广西在环境保护方面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广西乡镇环境污染概述
广西区内乡镇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没有处理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1、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指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超过了其本身的承载能力与自净能力,破坏其自有的生态系统。2、空气污染,指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物质进入大气中,从而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污染。3、土壤污染,与水体污染类似,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无机污染物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土壤不再具有肥力,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和周围水质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4、固体废物污染,按来源可分为生活垃圾污染、工业工体废物和危险品废物。不及时处理会对土壤、空气、水质和人体造成损害。
二、乡镇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及原因
乡镇环境污染具有范围广、分布散、危害潜伏性强以及污染来源范围广的特点,而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前涉及到乡镇地区的环保管理方法与环保管理技术都较为落后。不论是有关于环境法学的教材,还是环境法条的规定,涉及到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和防治的都很少,分析表明在农村环境问题上的缺失和纰漏,这也间接导致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针对污染治理的财政拨款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利。我国尚未建立起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转移渠道太长,层层截流,基层政府、尤其是落后地区,面临很大的财政困难,基本公共服务难以保证。乡镇在获取污染治理投资资金支持的方面与城市相比具有天然差距。
第三,当地政府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只把经济放到第一位去考虑,片面强调眼前利益,大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大量招商引资,大肆建厂,为了带动经济,项目审批通过十分简单。
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乡镇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广西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该战略能极大地吸引外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挑战,在大规模投资建厂的过程中若不注意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只会徒增当地经济负担,影响当地生活质量,得不偿失。因此,要配合该战略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对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需要一个走经济健康发展的平台作为支撑,这个平台需要居民,生产者以及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打造,走经济健康发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全民参与到环境治理当中,参与对污染的治理。
第二,对污水、废弃物资源化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为应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新挑战,必须摒弃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生态效益必须成为经济增长首先考虑到的方面。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在资源化上下功夫,建立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系统,将废物重新变成资源,改变从末端治理的被动局面。
四、当前广西区内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完善环保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广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教育普遍落后,农民文化水平、基本环保知识欠缺,众多农民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漠不关心,甚至产生“环境污染与我无关”的错觉,环保法规对许多农民甚至乡镇干部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区内环保教育存在着缺位问题,环境治理不可能脱离人民参与,而带动乡镇居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首先应当是完善环保教育,将其扎根至小学、中学课堂,让青少年从小具备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当地经济的有力作用。
第二,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根本的环境监管体系。《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在法律层面上保障政府环境执法的有效进行,因此政府在指导环境治理工作中,应以《环境保护法》为原则开展工作,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在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中,采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项目拟建之前,对此区域展开评估,提出有效建议。对项目审批严格把关,不为一时眼前经济利益所影响。乡镇政府与有关部门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使环保工作做到效果最大化,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环境优势,使广西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最大优势。
【作者简介】
篇9
一、加强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督促。
(一)在区经济局的牵头下,定期组织下属成员单位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下去,并通过定期走访和汇报的方式督促治理任务的落实。
(二)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到各乡镇、街道办、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属重点企业就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调研,及时听取职工、企业意见,找准解决治理过程中的难点,督促有关乡镇优先抓好所在辖区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治理,积极体现优势龙头企业的标杆示范效应。
(三)确定年度治理工作重点。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成果。今年3月切实督促有关乡镇具体抓了孝黄路沿线10余户企业的厂容优化美化工作,进一步彰显我区企业文明形象。
(四)加强所属治理区域的整治工作。我局今年牵头组织口内部门对工业发展区内责任区域的道路卫生环境进行了认真清理,对口内各单位所包干负责的卫生区域采取了定期检查,确保责任区域不留死角。
二、扎实推进企业治理工作。
通过各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督促本辖区企业投入资金改善厂容厂貌,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检查工作。通过积极支持企业申报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为重点,把治理工作与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整体来看,全区大部分企业能够严格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标准,深入开展“五乱整治”和绿化及容貌治理月”活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厂容厂貌了较大改观。
篇10
一、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
2005年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水平有待提高”等弊病,倡导从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向现代模式跨越。如果说传统环境治理是政府直控下的政府加市场的二元治理,那么现代环境治理则将是市场、政府、社会等的多元治理模式。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来说,如何使农村社会中各环境利益相关者成为环境治理参与者,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这就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他认为作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具有相同属性的“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对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这一关系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一种体制化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拥有这些资源”。②而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同物质和人力资本一样能产生社会价值。社会资本从根本上说是从人与人之间和社会结构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资源,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三个组成要素。社会资本理论提出至今,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研究领域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这一理论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原因在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软资本”,能够促进社会组织网络之中的良好共生关系,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绩效,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激发社会持续的发展活力。在社会、人群、组织之中如果缺少了这种黏合剂,则社会合作就会出现障碍,制度效能就会出现问题。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机制,可以弥补政府单向管理的不足,有效地解决人们在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减少摩擦,增进协调合作和参与,促使人们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是更有效率、更人性化、更有灵活性的有效的环境治理手段。而相对于城市来说,我国农村的特殊社会状况也决定了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其一,我国农村社会“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使政府难以在环境治理中直接发挥效力。我国自1983年实行乡镇体制以来,农村的治理方式演变为“乡政村治”模式。乡以下的村落不设政权建制,而代之以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根据村民意见实行社会事务的自治管理,这种管理不具备国家强制力,而是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村民集体意志为基础,具有高度的自治色彩。而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并不是村民自治组织必尽的义务,农村环境保护任务对村民来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很容易发生“公用地悲剧”现象。
其二,我国农村社会蕴藏着大量的社会资本。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疏远淡薄,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曾经描述过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以血缘关系、熟人关系为基础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社会结构特点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农村社会仍然以家庭、家族、亲属、熟人等关系为纽带,而所谓“熟人社会”中蕴涵的信任、互惠、合作和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要素仍然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本要素稍加利用,就能够在环境治理中发挥出良性作用。
二、社会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功能
社会资本包含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三个组成要素。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三者之和可以带来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合作,弥补传统“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的不足,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绩效。
1.规范机制
规范是对人类相互行为的约束,是人与人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环境治理中的规范要素,即使是没有强制力为后盾的非正式规范,对人的行为都有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或凝聚的作用。而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足够的规范作为制约力量的话,则会导致社会的管理与监督成本增加。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在于农村环境的最佳治理效果,这意味着每一个农村环境利益相关者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使每个个体在追寻自己的环境利益时不会损害他人和国家的环境利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这种社会资本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正式规范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非正式规范对于农村社会的约束力也不强,“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很普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治理效果。
2.信任机制
环境治理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的,并且通常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生活在这一区域中的人必然与这个“共同体”发生联系。在同一空间中长期共同生活是人群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会发生长久而紧密的联系,在其他的方面,如价值观念、组织结构、人际互动等各个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密集的联系,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基本要件。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有政府、环保部门、企业、村民等几方面,形成或强或弱的关系网络。其中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构筑起良好的关系网络资本,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二者良好的关系网络同时意味着沟通机制的畅通、多方参与、伙伴关系和高信任水平。政府(包括环保部门和具有准政府职能的村委会)是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和治理行为的决策者、组织者和主要作为的实施者。政府在村民中的口碑与受信任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状况和信任环境。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环境信息沟通网络对于农村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网络关系的质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人们达成一致行动的可能性和效率。关系紧密、沟通顺畅,各主体之间信任度较高,则社会治理的效果就会较好;反之,各主体之间彼此不信任甚至敌对抵触,则环境治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关系网络机制
一个共同体中关系网络的维持、规范约束作用的发挥需要以社会信任来保证。“没有互相之间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不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自观察一样,或更为强有力,几乎一切关系都不能持久。”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社会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导致社会危机的出现。良好的社会信任是一种风险规避机制。信任机制作为社会资本的内在机制之一,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是一种比行政和市场手段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治理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环境利益相关者彼此间信任的存在能使双方对未来有一个明确预期,并由此达成互惠合作,从而减少交易成本。规范和关系网络的构筑使社会产生良好的信任机制,三者之和等于良好的社会资本。良好的社会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正式与非正式规范的凝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从而将农村社会各个分散的环境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诉求、环境权益等凝聚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人们在农村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和摩擦,有效地弥补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不足。反之,忽视社会资本因素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绩效。
三、发挥社会资本效应,支持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社会资本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与功能表明,良好的农村环境治理依赖于农村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且分布均衡,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就强,对环境治理的参与合作就更容易,环境治理的效果就更好。而社会资本的缺失必然会制约环境治理的效果。因此,培育和利用农村社会资本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
第一,培育运用农村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本,组织农村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环境治理。我国农村社会成员基本上处于分散、无组织的状态,他们在环境利益的竞争中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这对农村环境治理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阶层,也应当有自己的环境利益组织,并能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环境决策过程中反映自己的环境利益和诉求。将村民组织起来形成环境利益方面的协会来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能力尤为必要。
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制度与规范。应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度体系,认真修订完善现有与农村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增进其具体性。农村环境治理规范的健全也不仅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的各项规定的健全,更重要的是政府还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 上一篇:普法教育方案
- 下一篇:学校安全整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