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8 11: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管理调查报告

篇1

一、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施工现场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众所诸知,目前施工企业雇用的劳务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组织的散工,而且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

2、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时间短,效果差。岗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民工的流动性大,往往一个民工同时在几个工地干活,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3、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工地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4、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安全资金不到位。

当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使得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时间,特别是大量夜间施工频繁,增加了安全隐患。有的建设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安防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

二、面对现状。如何规范劳务市场

加强安全的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笔者以为:培育劳务公司是方向,安全培训教育是重点。

1、成立一批劳务公司。

政策扶持培育劳务市场,让劳务市场真正自由发育,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

1)由劳务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劳务公司与劳务工人签订安全方面的协议,让工人真正意识到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工人签订劳动协议,为民工购买保费较低的集体人身意外险,无事保平安,一旦发生意外,民工也可获得一定的补偿,企业亦可减少损失。责任的明确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1)让行业协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人培训基地。所有劳务公司的劳务工人都必须经一段时间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能聘请上岗作业,而不是目前三几天的速成班。因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将一个刚洗脚上田的农民改造成为一个遵章守纪的操作工人的。

2)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的落实,包括进场三级教育及班前教育。只有系统的培训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动态管理作用,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制止工人不安全的行为。同时落实门卫制度,凭上岗证及工地出入卡(胸卡)进出工地,防止未经教育或非本工地的民工流窜入工地。

4、加强建设工程的工期管理。

篇2

关键词:未成年人;暑期安全;宁波市

本次调查以未成年人安全中的暑期安全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回顾的调查方法,辅以非结构式访谈。从宁波市打防控系统中调取2012年暑期未成年安全事故案件的资料,共获得有效案件709起。同时,抽取了200名对象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了解了宁波市未成年人暑期的活动及安全状况。

一2012年宁波市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案件的基本状况。

(一)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案件特征

1在案件性质方面,未成年人遭受诈骗、敲诈勒索、盗窃等经济类案件所占比数最大,其次是殴打他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暴力型案件,再次是猥亵、等害案件,其余案件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较少。

2在案件发生的空间特征方面,案件发生在外城区的比例大于中心城区,且案件多数发生在几个较为集中的城区。

(二)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主体特征

1在性别分布中,男性被害人显著多于女性被害人。

2在年龄分布中,被害人人数总体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14岁以上显著增加,17岁年龄段的被害人人数达到顶峰。

3被害人中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户籍宁波市所辖县的未成年人。

二宁波市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外来人口特殊群体与暑期安全事故。

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宁波生活居住、就业创业,跨区域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进一步促进宁波发展的同时也给宁波市的治安管理和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外来人口的增长导致了暑期未成年人安全的危险因素的产生。据宁波市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宁波市外来人口背景来源广泛,人口众多,不利于管理。而他们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从事体力劳动收入不高,加之与本地人口生活水平和待遇的差距使他们心里失衡,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伤害相对社会经历丰富的成年人处于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的危险因素。

(二)公安管理因素与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事故。

公安管理因素主要为流动人口管理因素。流动人口管理因素:流动人口来源地复杂,公安管理困难,暂住证很难普及,同时在公安工作中对未成年流动人口缺乏重点管理,从而对他们的日常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流动人口即使遭遇危险失踪,在无人报警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现,危险性极大。

(三)学校监督因素与暑期安全事故。

暑期放假,大部分学校都会进行安全教育,例如举行一次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发一些有关安全防范的资料。调查发现,这种安全教育由于缺乏与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对策方法与实际脱轨,效果不佳。暑期期间,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家长和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提醒,学生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学校未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未成年人暑期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管理、场所管理和总结经验、协助宣传。重点人口管理是分步进行的,因为流动人口来源广泛、身份复杂等特点,一步到位的管理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先抓住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口,即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普及未成年人的暂住证,并将他们的资料建立电子档案,登记下他们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学校等。同时,定期抽查访问也是必要的,在监督他们的同时展示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他们才能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场所的管理既包括对犯罪高发地的管理,也包括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管理和旅馆、宾馆、出租房等暂时性住所的管理。对犯罪高发地的管理主要是视频监控和警察巡逻、站岗相结合,对于较为重要的犯罪高发地如市中心、菜市场应采取视频监控和警察巡逻想结合的方式,来保证重要地段的安全。而对于无法安装视频监控的地带,如树林,则需要专人看守,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可以不用警察看守,这样才能使犯罪分子无法找到犯罪环境。

(二)建立家庭保护

建立家庭保护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二是对未成年人活动的监督。首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即其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正确地辨别是非、选择正直的伙伴,从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积极的社会交往。从而,未成年人能够远离可能使其被害的人和环境,从而达到被害预防的目的。二是对未成年人活动的监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来自社会的不良诱惑,而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对诱惑的抵抗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家庭的监督是必要的,家庭教育的监督使未成年人形成对社会不良行为及不良群体等的拒绝的牢固价值观,能够从源头上保护宁波市未成年人的暑期安全。

篇3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明确网络安全事故责任主体(以下简称“责任主体”),追究网络安全事故的责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责任主体的范围包括科室或个人等。

第二条

负责追究责任主体事故责任的单位或个人统称为责任追究主体,主要为卫计部门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和蒲窝镇卫生院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蒲窝镇卫生院所有科室,各科室根据本制度落实具体网络安全工作。

第四条

网络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后,应根据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及相关责任主体的态度,作出如下处理:

(一)

批评教育。包括责令责任主体检查、诫勉谈话等;

(二)

书面检查。责令责任主体向主管领导作出书面检查;

(三)

通报批评。在卫健系统范围内对责任主体发文通报,责令整改;

(四)

一般处理。降低或扣除责任主体的月薪补贴,将事故写入月度或年度考核中;

(五)

严肃处理。追究网络安全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发生严重网络安全事故的,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责令其赔偿事故损失、通报批评、降职处理、直至开除。

(六)

报警处理。严重损坏社会或国家利益的,上报当地公安部门处理。

第六条

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有责必究、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和适用

第七条

责任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一)

发生一般或较大安全事件,未按要求上报的;

(二)

未按规定落实相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且未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

(三)

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后,对调查工作配合不力的。

第八条

责任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

(一)

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未按要求上报的;

(二)

未按规定落实相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导致一般或较大安全事件发生的;

(三)

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且发生安全事件后处理及时,未对医院财产或声誉造成影响的;

(四)

经过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后,仍不按规定落实相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的;

(五)

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件后,对调查工作配合不力的。

第九条

责任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当予以通报批评或一般处理:

(一)

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件,未按要求上报的;

(二)

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且发生安全事件后处理不及时,给医院财产或声誉带来一定影响的;

(三)

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件后,对调查工作不配合的。

第十条

责任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当予严肃处理,情况十分严重者应报警处理:

(一)

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事件造成后果严重并刻意隐瞒或谎报,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

未按规定落实相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导致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且发生安全事件后处理不及时,给医院财产或声誉带来恶劣影响的;

(三)

发生安全事件后销毁证据、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

对应追究责任主体责任而敷衍结案、弄虚作假的,应当对责任追究主体通报批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

(一)

因不可抗力导致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

(二)

有充分证据证明完全落实了相关安全要求,由未知原因导致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

第十三条

责任主体主动承认过错并及时修补管理或技术漏洞,减少损失、挽回影响,态度非常好的,应当予以从轻或减轻责任追究。

第三章

责任追究程序和实施

第十四条

责任追究过程采用层层负责制,下级责任追究主体对上级责任追究主体负责。

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程序包括调查、对调查报告审核、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等。

第十六条

对网络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对事故责任的初步定性由医院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医院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并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

第十七条

调查报告的审核重点:

(一)

事故的事实是否清楚;

(二)

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

性质认定是否准确;

(四)

责任划分是否明确。

第十八条

责任追究决定:

(一)

对责任主体作出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时,由医院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决定。

(二)

对责任主体作出一般处理、严肃处理时,由责任主体所在科室或上级部门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办公室、人事、主管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并报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执行。

第十九条

对责任主体的追究决定由人事、财务、相对应的主管部门、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实施。

第四章

第二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属蒲窝镇卫生院医院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之日起执行。

篇4

从“堵截”到“预防”

赛门铁克公司信息安全部门高级副总裁Art Gilliland告诉记者,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安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需要有创新的思路来进行安全管理。

Gilliland认为,市场中的攻击者正变得越来越“专业”,而一次典型的攻击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第一,是再连接,即了解目标;第二,是侵入,即获得进入目标的途径;第三,是发现,即找到进入资产的路径图;第四,是获取,即获得资产的控制权;第五,是反馈,即盗取或毁坏资产。在这五个步骤中,处在每一个步骤的攻击者都会把各自的“成果”出售给下一个步骤的攻击者,并以此获利。一个完整的黑金产业链由此形成。

面对新的威胁,企业依赖传统“堵截”手段已经不够。为此,赛门铁克公司提出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将威胁扼杀于摇篮中。Gilliland告诉记者,这将通过建立一个“安全政策框架”来实现。这个框架针对以上每一个攻击步骤都有相对应的措施,并将重点放在最敏感信息部分,由此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安全能力。

在“安全政策框架”下,针对再连接环节,企业将致力于加强安全意识,开展反间谍情报活动;针对侵入环节,将根据风险策略,持续实施控制;针对发现环节,将积极监测基础设施、信息和用户;针对获取环节,将控制异常的内部流动及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在反馈环节,将采取应急计划,消除损害,恢复信息。

全新DLP方案加强在线安全防护

《2011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47%的调查对象表示,移动计算增加了在线安全防护的难度,45%的受访者表示,IT消费化令人担忧。IT消费化就包括那些从消费级市场跨越到企业级市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中,平板电脑在企业的广泛使用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趋势,赛门铁克早在一年前就推出了全新的移动安全发展战略。在今年的用户大会上,赛门铁克宣布,推出针对平板电脑的全新数据防泄漏防护解决方案(DLP for Tablet),这是业界首个专门用于监控和保护平板电脑中敏感信息的全面数据泄露防护解决方案。Gilliland告诉记者,这款产品将首先应用于苹果公司的iPad产品,后者在企业业务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除此之外,赛门铁克还计划在明年推出支持安卓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的同类解决方案。

篇5

为认真吸取谯城区“11.30”水上交通特大事故的教训,使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地处置,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县水上交通运输实际,制定如下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使水上交通事故得到依法、公正、快速处置,将水上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处置工作顺利进行,成立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县交通局分管局长任指挥长,县地方海事处处长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地方海事处,海事处处长兼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海事处有关科室、县港航监督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事故处置、调查处理、材料汇集上报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工作措施及任务分工

(一)成立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由县地方海事处处长任组长,副处长任副组长,人员从海事处中抽调。任务是准备事故现场勘查器材、摄录设备、车辆,并组织港航监督人员随时待命,一旦发生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即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二)成立事故调查鉴定领导小组

由县地方海事处处长任组长,副处长任副组长。任务是事故发生后组织海损事故调查处理专家,对水上交通特大海损事故依据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编写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责任认定。

(三)成立事故材料、宣传报道组

由县地方海事处处长任组长,县交通局、海事处有关股(科)室人员参加。任务是对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材料及时上报,并及时抄送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处理。对宣传报道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报道程序,该保密的保密,确保事故得到顺利处置。

(四)成立事故死伤者家属接待组

由县交通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县地方海事处处长任副组长。任务是在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妥善安排好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和说服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以免造成,影响社会安定。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社会不安定因素较多,一旦发生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置,极易引发上访、群体闹事事件,影响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因此,全县各级交通海事监督机构,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待水上交通特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有备无患。

(二)要结合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专项治理和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治整顿工作,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督促落实乡(镇)渡口四级管理责任制。县地方海事处要加强水上交通监督检查,各乡管员要结合辖区内乡(镇)船舶管理的特点,尤其是重点时段、重点渡口、重点船舶,要专人看守。必要时针对性地组织救生演练,演练方案尽可能考虑的详细、周到、可靠。

篇6

第一条: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五条: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第七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进行管理。

第八条:旅游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旅游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本办法及国家制定的涉及旅游安全的各项法规的情况;

(二)组织、实施旅游安全教育和宣传;

(三)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开业前的安全设施检查验收工作;

(四)督促、检查旅游企、事业单位落实有关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保险制度;

(五)受理旅游者有关安全问题的投诉,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六)建立和健全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七)参与涉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故处理。

第三章事故处理

第九条: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陪同人员应当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

(二)会同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严格保护现场;

(三)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查;

(四)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五)对特别重大事故,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条:处理外国旅游者重大伤亡事故时,应当注意下列事项:

(一)立即通过外事管理部门通知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和组团单位;

(二)为前来了解、处理事故的外国使领馆人员的组团单位及伤亡者家属提供方便;

(三)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国际急救组织前来参与对在国外投保的旅游者(团)的伤亡处理提供方便;

(四)对在华死亡的外国旅游者严格按照外交部《外国人在华死亡后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对于外国旅游者的赔偿,按照国家有关保险规定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

(一)事故经过及处理;

(二)事故原因及责任;

(三)事故教训;

(四)今后防范措施。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十三条:在旅游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有关安全法规而造成旅游者伤亡事故和不履行本办法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罚款;

(三)限期整改;

(四)停业整顿;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uoqulai33”为你整理了这篇矿业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阿巴嘎旗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办法(试行)》文件的要求,我旗于2020年8月21日成立了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组(以下简称:评估组)。评估组组成由政府常务副旗长、主管工业的副旗长以及政府办、工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分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特邀旗纪委监委、检察院、法院参加了评估工作。评估组于2020年9月28日召开第一次评估工作会议,制定了评估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并深入事故企业查阅资料,抽查员工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情况等。经过评估组的共同努力,现完成评估报告如下:

一、事故概况:

2018年5月11日0点50分,阿巴嘎旗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维修C160鄂式破碎机作业中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3.2229万元。

接到企业事故报告后,旗政府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按规定启动事故调查,成立了事故调查组,于2018年5月25日提交了事故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对事故责任单位及5名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总计罚款33.4329万元,并提出5个方面的整改防范措施建议。

二、评估工作组织级开展情况:

2020年8月21日旗政府成立了评估工作组,由政府常委副旗长张立光任组长、政府副旗长陈建军任常务副组长、旗应急管理局局长额尔敦、工信局局长彭万喜任副组长、旗政府办、工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分局、总工会任成员的评估工作组,同时特邀请旗纪委监委、检察院、落实参加了评估工作。评估组在评估期间总计召开了2 次评估工作会议,就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判,形成统一意见。

三、事故责任单位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按照评估方案,评估组查阅了事故单位有关资料,深入现场开展现场核查,主要从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开展反“三违”活动,特种设备管理,开展警示教育,事故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行政处罚,处分落实情况及党纪、政纪责任追究情况,对有关单位落实监管责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查阅。

经评估组阅查资料及现场核查,提出如下综合意见:

(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责任管理体系方面:

事故单位总体能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46份 、安全管理制度178份、 各岗位操作规程89份,内容基本涵盖了各岗位工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按班召开班前会,按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并切实管理好用足安全费用,累计提取6240万元,使用 5176万元,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险。

存在的问题:

事故单位虽然制定了“三项制度”,但也存在主体责任落实欠缺。经询问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对安法规定的职责及本单位制定的责任制内容叙述不全,应负的责任缺项。责任制制定的内容不细,未规定每月检查频次,未制定注册安全工程师责任制。未对公司级管控风险按期管控检查。

建议: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规定实施。

(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方面:

事故单位能够按照规定对全员进行培训,2020年总计培训9次850人 ,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持证率100%。本次抽查培训档案5 份,抽查特种作业人员4人。三级教育培训内容,厂级教育涉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责任制。车间级培训涉及安全管理制度,班组级培训涉及操作规程,体现了不同岗位培训重点各有侧重。基本达到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不全。对“三级教育”授课内容未按原国家安监总局第2号令突出培训重点内容,班组级培训未对操作规程进行重点培训。

建议:培训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按照岗位突出重点。

(三)、开展反“三违”活动方面:

“三违”现象是企业发生事故的致命因素,该企业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按照阿巴嘎旗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阿巴嘎旗安全生产领域开展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阿安委会发【2018】8号)等文件执行,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了反“三违”活动,设立了举报奖励公式牌,并将违者予以公示,2020年处罚违者3人350元 。事故发生后相继开展了隐患排查活动,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方案。为有效防控风险隐患,该企业自2018年按照工艺、岗位等开展了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共辨识出公司级管控风险130条,车间级管控风险418条,班组级管控风险351条,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2019-2020年总计排查出一般隐患629条,整改629条。

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已运行,经抽查一线员工发现,对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的不全面,岗位风险因素辨识危害因素一知半解,运行体系未真正入心入脑,“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强化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牢固掌握岗位风险,杜绝违章作业。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

经检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较为规范,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进行了专门规定,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均在检验有效内,现场作业人员具备相关特种设备基本操作常识,依据相关规定持证上岗,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确认制度。

存在的问题:一是未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二是未建立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制度;三是未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建议:立即建立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制度;在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中加入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内容,按规定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

(五)、警示教育方面:

事故发生后,金地矿业开展了全员警示教育,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分析了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019年银漫矿业“2.23”事故后。该企业迅速行动,开展了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召开全体从业人员安全警示教育会,累计召开警示教育会7场。播放警示教育片10部。树立了“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意识。

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虽进行了警示教育宣传培训,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召开警示会议,未组织员工谈心得谈体会,上级印发的事故通报只是在管理层开会传阅,未落实到班组每个员工宣贯。未从事故中总结如何去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建议:每次召开完警示会后,要让从业人员针对事故谈体会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全方位提高安全意识。

(六)审查事故单位和责任人员行政处罚,处分落实情况。

事故调查报告对责任单位及5名责任人进行了行政罚款处罚;对本起事故负有主体责任的阿巴嘎旗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罚款人民币贰拾伍万元(250000.00元);对金地矿业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企业法定代表人耿立锋罚款人民币伍万叁仟叁佰贰拾玖元(53329.00元);对金地矿业副总经理王兴刚(主要负责选厂和安全)处罚人民币玖仟元(9000.00元);对金地矿业安环处处长沙建军处罚人民币柒仟元(7000.00元);对金地矿业选厂厂长蒋宏伟处罚人民币柒仟元(7000.00元);对金地矿业选厂副厂长兼职安全员张建立处罚人民币捌仟元(8000.00元)。经核查以上处罚已执行完毕。

企业内部处分、处罚情况:

经审查,该企业只简单地对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沙建军、蒋宏伟、张建立等三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但主要负责人未对该起事故应付什么责任进行深刻的剖析。主要负责人未从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反思,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今后如何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七)了解对有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责任追究情况。

本次事故后安委会对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马育顺及阿巴嘎旗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耿立峰进行约谈,约谈从总公司对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今后如何加强对该子公司的安全管理。金地矿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今后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内容进行。同时旗政府副旗长陈建军对旗安监局局长额尔敦、经信局局长彭万喜进行诫勉谈话。主要针对金地矿业机械伤害事故及全旗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诫勉谈话,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落实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责任表态。两位局长一致表态;通过这次事故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今后我们要牢牢牵住企业主要负责人这个牛鼻子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一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反“三违”力度;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我们也要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督查。四是利用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安全技术水平,确保我旗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提高。

本次事故未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四、综合评估意见

该企业各类证照齐全且在有效期内,总体能够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但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团队安全知识匮乏,从业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制定的“三项”制度未及时修订、双重预防体系未真正起到作用,有些规章只停留在纸面上未落实到行动上,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议: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责令企业限期改正。

篇8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篇9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监管的措施,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工艺落后,设备简陋陈旧,自动控制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危险化学品事故总量大,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要求,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严格安全许可条件

1.合理规划产业安全发展布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2009年底前,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2010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要通过财政、税收、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颁发许可证。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以下统称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纳入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否则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要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从业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2009年起,安全监管部门要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4.继续关闭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应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请同级或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二、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6.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车方案,严格按试车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经上岗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7.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要在2010年底前,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8.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

9.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做好危险化学品普查工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提交登记材料,办理登记手续,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0.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1.建立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每年第一季度,重点企业要向当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有关中央企业要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现场核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企业,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1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要求,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三、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4.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

15.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16.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提高事故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组织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HAZOP),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四、深化专项整治,完善法规标准

1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地区要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通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18.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并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保证监控覆盖范围,减少监管盲点,共享监控资源,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在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公安、交通、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检查效果。要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建立地区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认真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运输活动和道路运输事故。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卸载基地。

19.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贸易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广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20.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即将施行为契机,积极通过地方立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21.加快制修订安全技术标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组织研究、规划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和修订当前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修订现行的化工行业与石油、石化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新建化工装置安全设防水平。

五、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执法能力

22.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规范执法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要求。要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的情况,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费用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等情况。

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要提高执法检查的能力,保证执法检查的客观性,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工作,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的作用,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参与安全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工作。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3.严格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的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处理意见落实情况。

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底以前,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本地区上年度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的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一次死亡6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复印件)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4.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典型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行业主管等部门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25.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地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26.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的专家咨询制度;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7.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8.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159

0引言

伴随着网络化对于社会的影响,电力系统管理中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系统建设工作重要性不断提高,同时也是优化与改进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的多项措施,电力信息的安全管理标准属于信息的安全管理基本标准、需求以及准则,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基本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构建一个关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对此,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强化与规范电力系统的网路安全行以及自动化管理效果,并保障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持续性、可靠性以及保障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机密性,预防因为自动化管理系统本身的漏洞、故障而导致自动化管理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在病毒、黑客以及多种恶意代码的影响攻击时及时起到行之有效的管理保护,对自动化管理系统内部的信息安全性实现较高的管理效果,预防信息内容和数据的丟失,预防有害信息在网络当中的传播,从而提高企业信息的整体管理效果[1]。

2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建设内容

2.1管理系统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必然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管理部门以年度作为单位,对信息化的项目实行全面性、综合性的管理,并在每一年的综合计划实行之后,制定这一整年在相关工作方面的创新计划,保障系统在正式上线之前便可以有效的满足整个系统在安全方面的需求[2]。采用的系统在建设完成之后的1个月之内,必须根据相应的“上下线管理办法”实行申请,并通过信息管理部门专职人员进行上线申请,组织应用的系统专职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相应的标准或指南对系统进行安全性的评估,同时需要将评估的结果博鳌高发放到业务部门中。对于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业务部门在接收到报告之后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改进,并在改进之后进行复查,确保其可以满足上线要求。

2.2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

信息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实施必然是借助专职人员而实现,在每一年的年初均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检查计划以及年度性的检查目标,检查的具体内容必须按照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特性而决定,例如网络设备的安全性、终端设备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版本的及时更新等[3]。对于重大隐患而言,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录入到系统当中,并组织制定重大隐患的安全防治计划,各个部门需要在接收到反馈之后及时对问题提出整治方案,并在限期内处理。信息管理部门的安全专职人员需要对隐患库当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跟踪性治理,并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复查,对于没有及时按期整改的部门,信息安全专职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上报给信息负责人,并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每一个部门的信息安全专职人员需要根据计划组织该部门的人员制定相应预案,每一份预案在制定之后需要在5天之内交到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并在审批通过之后上报信息管理部门。

2.3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装整改

信息管理部门的安全专职人员必须在每一个月月初时对基层部门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每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部门所发生的安全事件实行记录记录,并根据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每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将所记录的内容提供给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实现工作状况的改进与完善。如果后续查出存在漏报现象,则需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在发生安全事件之后,需要在5个工作日之内对事件进行分析、统计并上报,调查过程中必须根据事故调查和统计的相关规定执行,及时分析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坚持“四不放”的基本原则,在调查之后编制事件的调查报告,调查与分析完成之后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落实具体的整改改进措施,信息安全事件的每一项调查任务都必须严格根据电力企业的通报制度进行,务必保障每一个行为的合理性。

3评估与改进

借助开展提高管理与标准理念以及管理标准,明确每一项工作的5W1H,在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等方面实行管理系统,促使信息管理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接口、职责划分清晰,达到协调性的分工合作,并借助ITMIS系统实行流程化的固定管理,严格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管理标准,构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在标准的PDCA阶段循环周期借助管理目标、职责分工、管理方法、管理流程、文档记录、考核要求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提高整体安全性,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中确保基础结构的搭建效果,借助行之有效的评估方式,对自动化管理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逐渐完善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建设任务,保障安全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工作是系统性的工程,“防范”与“攻击”、“脆弱”与“威胁”是相互成长不断发展的。对此,在新时代之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务必从管理与技术两个角度着手,确保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从而实行多种管理措施,达到多层面、多角度的安全管理保障,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效益,从而提高电网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勇军,黎炼,张弛等.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状态监控云平台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15):153-158. 

[2]朱泽宇,ZhuZe-yu.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4(06):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