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8 11: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

篇1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国家对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中职学校的难题。特别是当今面衬大部分90后的学生,管理是愈加困难。推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是对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

    一、推行正副班主任的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种职业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换句话说,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较低,不考察中考分数,这种宽人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年龄普遍偏小,特别是90后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深思。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学生,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本学期开始试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

    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优势

    (一)真正体现齐抓共管。所谓齐抓共管,意即共同参与,共同管理。面对大部分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得规范,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仅仅依靠专职班主任是不够的。实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就是齐抓共管的一种方式。

    正班主任一般情况下所带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所带学生的层次也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要把学生管理工作搞好,不仅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在大政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作正确领导,具体的学生工作还是要由班主任来抓,但仅仅依靠正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实行正副班土任管理制度,让学校专任教学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正好弥补了学生管理工作师资力量不足的欠缺。实行正副班主任制度,副班主任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利于开展自身的本职工作,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副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学校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得到壮大,使学生感受到管理他们的不仅仅是正班主任,而且还有其他老师的积极参与。

    (二)正副班主任自身价值的提升。实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使大部分老师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在大家共同管理学生过程中,可以使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在学生实际管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让各自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不断的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自身价值得到提升。譬如学校举行迎新文艺汇演等一系列节目,让副班主任参与其中来,一方面,弥补正班主任不擅长文艺方面的知识,使正班主任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收获;另一方面,拉近了副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三、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忧虑

    (一)对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优势过于乐观。正副班主任体现了齐抓共管,但齐抓共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具体落到实处。一味的强调齐抓共管,可能会出现齐抓但不共管的局面。拥有两个指挥家的乐队不会形成竞争力,拥有两个决策者的军队不会形成战斗力,同样学生管理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大家都在管,但门不对路,路难对门;同时过多的强调齐抓共管容易产生推诱扯皮的现象。一件工作无人主导,一件事情无人牵头,一件任务无人担当,总是进行分解再分解,摊派再摊派。因此对学生管理首先需要正副班主任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口径一致。同时需要分清正副班主任的职责,正副班主任的职责各有侧重,正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之长,宏观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思路,对管理进行全程控制,重大活动决策,具体工作操作指导和把关。副班主任思维活跃,容易与学生生打成一片,协助正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

    (二)正班主任过于依赖副班主任。实行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壮大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无疑有利于学生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副班主任减轻了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为正班主任分担了部分工作。但过于依赖副班主任来加强学生管理是不行的,副班主任毕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协助正班主任工作的。

篇2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有效性 提高 思路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工作为目标。高校的行政管理与高校教育和高校科研活动是高校日常工作的三项主要工作,其中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了辅助其它两项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管理、教育、研究,这三项工作被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定为学校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高校的工作中心也必须符合这三项工作,即培养人才、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高校以教育科研为中心,以学校师生为主体,通过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工作目标。因此,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是否能培养人才,能否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利用科学手段,加强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高校健康、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理念滞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市场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育也应当顺应时代,进行改革,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然而,当今很多高校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人性化,没有做到以校为本、以人为本,这就很难实现高校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

(2)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高校缺乏与自身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校以政府机关管理体制为模本建立本校管理体制,这就造成很多规模相对较小的学校资源浪费、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传统的管理体制一般表现为:缺乏统一管理、调配的机制,很多工作脱离高校本身工作中心。往往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起到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造成相当大的资源浪费等。

(3)机构庞杂,效率不高。我国高校是以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为模板建立起来的管理机构,通常会出现部门重叠、部门划分过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工作人员队伍臃肿等现象。这也就造成高校资源浪费、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频出。不仅如此,很多高校还出现了为个人专门设立部门;或者有些高校因为部门划分够细,权责不清,人员冗乱造成办事效率低、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思考

3.1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必须对制度适时进行优化完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制度是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的主要依据,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3]。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必将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各项行政工作有序展开。因此,要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从财务、科研、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对制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进行优化,切实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3.2深化高校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改革,提升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养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行政管理人员素养的高低对高校日常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教师问题的时候,一旦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对高校形成不利影响。因此,作为高校必须对行政高理人员的自身素养,进行严格要求。一方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T时,要严格把关,设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录取,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及时阻挡在高校门外。另一方面,对在职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淘汰;设定完善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切实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3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管机制

作为负责高校日常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行政管理工作设定必备的监管机制,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切实为高校服务[4]。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一方面,对高校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保障高效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对于行政管理职权进行严格监管,严防出现、违法乱纪的事件,对于已有的作风严肃惩处。此外,监管人员要深入群众,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实施调查,对于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有损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及时纠正和制止,促使行政管理工作有效运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获得提高。

3.4借助互联网络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网络遍布各地,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要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切实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高校自主研发专门的行政管理工作系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学生、教师及高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实时办公,切实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网络系统的设计,对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控制,通过系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络化的行政管理,不但可以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改善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减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

4结论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改善校园环境,提升高校社会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必须树立正确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理念,切实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使行政管理真正成为高校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3

关键词:以人文本;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内涵;价值;具体措施

1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内涵

最初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源自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管理学派,他们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尊重人格、强调人性、重视民主参与以及人情关切。同时重视组织当中的非正式团体的角色发挥和其在组织当中的作用,注重人性化以及人性化管理,重视组织内部士气的培养以及提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主旨是在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将组织内部的人以及内部人际关系放在首要位置,要注重维护人的尊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从而激发人的潜能,达成预期的管理目标[1]。将其引申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当中就是要以教职工为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点,强调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要深刻理解教育行政管理的本质就是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从而使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1以人作为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

以人作为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主要相对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而言,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工作的效率,其管理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人的工作效率,忽视了人的健康、心理、价值需求。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以及人际关系,充分尊重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各方面的需求,注重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自愿的、主动地完成工作,从而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学校教职工的民主参与,通过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学校文化氛围的认同感,并给予其合适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一定的成长,从而使其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1.2充分尊重人的需求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当中,仅仅只讲人当作经济人,认为只要满足人的经济需求即可,主要从薪酬方面来促使人在工作中尽自身最大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自身的需求也逐渐呈多元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管理活动中要充分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当前,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职工的各方面需求,首先教职工是作为生物人的存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首先要满足教职工的生物属性,确保其收入可以满足其生存需要。其次教职工是作为经济人的存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要满足其经济属性,保证经济收益可以达到教职工的心理预期。第三教职工是作为社会人的存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要满足其社会属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给予其相应的平台,使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2]。第四教职工是作为政治人的存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要满足其政治属性,注重教职工的政治参与,充分满足其参与感。

2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

首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育行政管理上重视成绩,以培养考试型人才为主,忽视教育的实质,而这种管理理念和模式存在弊端,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以人为本”引入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能够改变传统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限制,更加重视管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使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更加开放,并实现人性化的行政管理[3]。其次,提高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应突出民主性特点,而“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民主性,并促使教师亲自参与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例如,学校在做出教育教学和发展决策时,可以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的方式,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3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首席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转变管理理念,从以事为管理中心转变为以人为管理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学校管理的需求,一方面管理制度也要注重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服务的对象是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师群体往往知识层次较高,民主意识较强,而当前的学生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主体意识较强,因此在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时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去群体的需要,避免制度过于生硬。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注重教师的民主参与,使其充分表达的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避免由于制度的原因抹杀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3.2精简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最终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工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从而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工作效率,也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人力资源投入创造出更高的效益[4]。学校管理人员要针对学校的各个行政管理机构深入考核,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以及需要的人力标准,撤销闲置、智能重复的机构,重新厘定职责,只保留必要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精简机构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行政机构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待遇,从而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促使各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在潜能得到激发的状态下往往可以进行超长的发挥。

3.3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要保证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就需要明确用人制度,知人善任,使各个工作人员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5]。学校管理人员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将合适的人调配至合适的岗位这本身就是对人最大的尊重,工作人员在自身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学校管理人员在用人方面要本着量才使用、各尽其能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出现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的现象。管理人员要重视人的价值,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表现机会,使其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外界对自身的肯定,其内心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其工作的意志更加坚定,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6]。此外,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激励,要将激励寓于管理活动之中,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在学校的环境中,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因此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更多的进行精神方面的激励,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3.4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大,因此学校管理人员要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校工作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环境的影响下增强对于学校的认同感[7]。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要注重融入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际关系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团队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中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增强学校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形成一种极强的向心力,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供保障。此外,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不断地对学校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4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就是将人作为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到人在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融入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当中。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构建一支优秀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促使学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行政岗位;青年教师;可持续成长;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2-01

一、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

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集权化倾向和行政权力泛化倾向,管理职能扩大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过多干涉学术事务、行政权力滥用等现象比较突出,较多学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活动是高校学术活动的辅助活动,高校行政权力是为了保障学术活动的有效实施,行政权力应表现为对学术权力的执行功能和服务功能,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开展工作。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强调管理的服务功能。

我们也要认识到高校行政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和对学术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术权力,从而导致行政权力完全从属于学术权力。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是掌握高等教育理论和完备的管理学知识技能,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围绕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同时维护学术公平与学术秩序的专业化管理人员。从事高校行政岗位管理的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在高校组织中的角色与定位,才能发挥好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二、高校行政岗位青年教师可持续成长的专业化建设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即要使高校行政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要使高校行政管理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其基础和前提是管理工作的主体――高校管理者队伍要要专业化。

具体说来,青年教师在整个行政管理专业化的生涯中,依托高校管理,通过终身管理训练,习得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校管理的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三、推进高校行政岗位青年教师可持续

成长的专业化建设策略

(一)学校重视行政岗位管理工作专业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行政岗位管理的专业化,应体现主要在:一是要求高校行政人员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二是按照职一能相配的原则配备行政管理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者要求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三是岗位设置体现了管理的专业性。岗位按照决策层、管理层、事务层柬设置。岗位设置合理,管理机构精简,人员分工细致、明确。四是有一支高水平的高校管理研究学术队伍支撑,并在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中能起到指导作用。

(二)建立一套适应高校行政岗位人员专业化建设特点的管理制度

1.以聘任制为主的用人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制为主的用人制度,激发了高校管理者的职业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了用人机制,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高校专业化行政队伍提供了保证。

2.精简机构、科学设岗。良好的组织机构是科学设岗的前提,而科学设岗是实施聘任制的关键。机构少,管理人员视高校行政管理为专业,尽职尽责且安心于行政管理工作。

3.以人为本的考核制度。帮助管理者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是高校考核管理者的重要目的。通过对管理者的考核,帮助高校行政岗位青年教师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理念及专业行为,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服务。

4.因校制宜的薪酬管理制度。所谓因校制宜的薪酬管理制度,就是指人员的工资水平受到学校规模、类型、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政管理岗位在学校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了教工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与职业的自我实现。

5.完善的培训制度。进修与培训是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形式。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实现培训的制度化、专业化、常规化。除了各管理人员的主管领导经常关心、教育他们外,在校内还经常有各种专题讲座,在各种专业组织的网页上有各种专题讨论,管理人员可随时参与学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实行学分制与证书制,并且若不具备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不能申请相应的行政管理职位的,即使担任行政领导,也要先参加培训。

(三)实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

实施高校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组织而言,通过对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与职工个人职业发展理想相合,在组织目标与个人职业理想不断匹配过程中,将工作与个人特长有机协调,达到工作组织工作效率提高与职工实现职业理想的满足感,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12):75.

篇5

学校的行政管理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转变,向民主、科学、现代的方向发展。其实质就是为了服务教育教学,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应当是服务,其管理工作应当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的,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完善良好的服务体系。

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在实行行政管理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要让相关管理人员意识到其管理的依据来源于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促进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凡事都要有章可循,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要追究其责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依章管理的水平,树立行政管理工作的良好形象。规章制度的建设要立足于实际,贴近现实,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要有解决能力,同时要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的观念,老师和学生要树立监督检测的观念,这样学校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时我们要明确,制度是用来防止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和提高效率的,不是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只要是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积极作用的都应当得以实施和贯彻。

富含创新精神,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学校在管理工作上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学校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源于其自身主体的综合创新。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建设是保证中职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利用其高素质来进行行政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在工作中落实和贯彻党的教育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实现道德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出所有的知识技能,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行政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所在的不同岗位进行不同专业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大自身的知识覆盖面,以期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冲突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发挥整体的作用。

实现技术现代化的管理

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就是管理技术和工具,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其产生的行政效率也就越高。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设计到的方面很广,能够对其产生作用的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其必须借助较高的技术工具来完成。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了,中职学校里的行政管理同样如此。学校必须意识到行政管理如果单靠经验和文书很难适应现如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其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在行政管理方面加强现代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学校的相关事务信息管理,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篇6

高校是一个需要一直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这就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办学规模、招生情况、办学经费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这一切都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统一协调。如果协调得当,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协调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也十分重要的,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定一套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来执行高校行政管理,从而确保高校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内涵

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根据设定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好的产出。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它的效率同样需要用“投人一产出”的标准来衡量研究。髙校的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收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管理中诸多手段的综合反映,也是检查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研究效率具有深远意义。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荣衰的重要标志。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管理效率提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制度,都与管理效率保持正相关的一致性,都可以通过管理的效率高低反映出管理制度的兴衰。较高的管理效率必然具有较先进管理制度,较低的效率必然伴随着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

三、提高离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与对策

1. 树立效率观念

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行政效率的高低都与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人竞争激励机制,完善高校行政制度,建设一支髙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主要途径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和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

2. 提高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建立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方面,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分析,保证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方面,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费用,实现管理的髙效化。信息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人员的信息变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加快对管理信息的处理速度,从而实现管理的快速化与便捷化,实现髙效管理又快又好的发展。

3. 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权益包括待遇、福利、人身保险、保健等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安全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参与上层的决策权等。无论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任何一名职工都是与这些权益分不开的。此外’学校每年要定期进行职称评聘,各级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从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4. 优化设施,推行电子校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内校园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为高校推行电子校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利用电子校务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服务、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因此,要考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校务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地对电子校务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的建设,按照规划协同有序推进。

篇7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

③何钟秀等著:(领导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24页。

⑤乐笑声:《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88年10月版,第l94页。

篇8

    部分领导将专业不对口、岗位素质不达标的人员安排在了重要工作岗位上,使得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己的工作,影响了学校行政管理水平。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效果。管理人员应该主动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用先进的行政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进行管理。必须强化管理者的服务精神,履行自身使命和任务。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岗位技能培训。此外,高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身的工作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果。

    (二)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高校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是以学生为重点而开展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放在首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管理者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广大教职员工办实事、解难题,激发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学校也应该主动作为,满足管理者的各种合理需求,为管理者创造良好的个人进步环境,树立工作好坏决定自身前途的用人机制,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

    (三)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高校领导者应该以现代管理学为抓手,实现学校管理的正规化、科学化和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这就要求,在行政管理人员具体工作中,必须树立管理的服务意识,坚持法律规章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加强行政管理部门权责对接

    随着我国高等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日渐庞大。人员臃肿、权责不清的问题日益突出。行政管理相关部门所担负的职责发生交叉,造成相互间发生推诿的现象比较明显。同时,部门与部门间没有做好工作的有序对接,也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好工作间的良好对接,从而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运行在正确的秩序下。

    (五)创造性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

    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提倡创造性的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采用诸如自动化办公、网络办公等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篇9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

1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和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高校转型的关键时期,顺利地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不强。许多高校对行政管理的重视性不高,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有很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过来的,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是从事教学岗位的教师亲属,学校为了吸引师资力量,往往会以为教师家属提供工作机会作为条件之一,这往往导致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后期培训力度不强,导致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不能够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第二,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与政府机构相似的职能制或者科层制,导致管理机构庞大涣散,管理部门多而杂,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力界定,导致部门的职能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也十分严重。第三,管理理念落后。当前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许多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仍然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和方式进行管理。更有一些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了管理工作不落实或者敷衍落实的不良现象。例如,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报销流程烦琐,加之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态度和服务问题,使报销一事饱受师生诟病。第四,管理框架不合理。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口号一直久唱不衰,但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行政化色彩始终非常浓厚。在行政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路径依赖的情况,长期的集中管理模式使各级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都被限制在自己的岗位范围之内,由上到下形成层层压制的现象,权力不断向上集中,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框架。这种模式尽管保障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但也滋生了“官本位”的管理思想,在这种框架之下,缺乏民主氛围,领导权威极大,管理人员唯上不唯下,削弱了科研和教学的核心地位。

2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特征

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使各级别的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都能够在工作中遵循制度的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有如下四点要求:第一,明确性。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服务目标、服务群体、服务方式以及服务程序。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形成明确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上下级部门之间也要优化管理,上级部门合理放权、下级部门提高责任意识。第二,专业性。高校的行政管理不是“过家家”,也不同于企业或者政府管理。因为其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和老师,不仅人员多而且事务繁杂。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必须要由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专业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有可能在面对人数众多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时做好本职工作。第三,科学性。规范化是以科学为前提,任何管理都离不开高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普遍的管理规律,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和管理方法。第四,创新性。创新性与规范化并不冲突,在高校行政管理的体系中,要求在坚持规范化的同时要注重不断追求创新,而不应该一旦制定了规范和制度,就一味地拘泥于制度本身。没有创新,制度就不会进步,规范化就会成为束缚管理效率提高的“枷锁”。

3提升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途径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只有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3.1加强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章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包括管理人员内部分工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还应当包括针对全校师生的服务制度、就业分配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只有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才能够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任何制度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它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了整体的控制作用,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为了建立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应当充分地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适当地做到民主。

3.2做好分工,完善责任制

当前,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在以后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首先明晰各部门不同的职能范围,确立目标责任制。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任务分工,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出符合自己部门实际发展的工作制度。具体说来,首先,学校要明晰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其次,各个部门应该针对学校分配的职权确立任务目标,利用分级管理的理论和原则,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使每一个部门、每一层级别,甚至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权范围,防止一件事情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从而实现工作与责任全面落实的目标。

3.3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作风建设

风气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共同努力。良好的校风是指学校的整体氛围,它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上,是高校精神的一种表现,加强校风的建设,不仅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育和管理的提升;学风则是指全体师生员工的治学理念、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也是全体师生在学习、科研上的综合表现。而教风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约束,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作风则是人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派与风格。加强的建设,能够促进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结语

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都离不开统一的制度规范,高效行政管理体系也不例外,规范化程度越高,管理效果越明显。在当前全国高校改革的转型关键期,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方式,总结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民主性的行政管理方法,不断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完善性,进而为高校的转型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程雪,贾函霏.论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

[2]王乾宇.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建构[J].经营管理者,2016(08).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伴随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逐渐成为用人单位的考核重点。其中主要的实践能力有:大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学生个人的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自身创新能力等。而在实际应聘中,用人单位只是将以上能力作为基本考核标准,被录用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还需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本文将主要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探索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基于案例教学理念建设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理念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应从如下方面予以努力:一是,建立并逐步健全行政管理案例库。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丰富案例库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各信息来源途径完善案例库。创造一个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为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便利。二是,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案例库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案例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健全案例库配套设施,如建设专用的案例课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和案例教学实验室等。三是,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行政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带动起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实现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1.2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对实验教学予以强化。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基于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建立实验室时要依据行政管理的相关教学需求建设与行政管理课程对应的实验室。例如,档案管理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等等。此外,也可以根据课程中的一些专题安排创建例如决策实验室等专题实验室。二是,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验软件建设。实验教学很多是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需要学校进一步强化实验软件的基础建设,引入更加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接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锻炼学生自身能力,达成教学目的。三是,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应提倡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的研究中来,并且可以通过采取适度奖励的方式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行政管理专业实验软件实验项目和编写实验教材等工作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改革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在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可以采取强制性集中实习与分散自由式实者有机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其中,前者是让同一院系的学生都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同一个单位实习。该模式能够缩小经费,便于管理,但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需求,且实习场地难找。分散自由式则与其相反,在这一模式中,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兴趣及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实习单位,但是该模式不利于管理、很难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二是,对实习教学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安排。在满足实习教学要求基础上合理配置实习教学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适当的实习教学,也可以利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时间,以此,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三是,深化与周边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不断完善,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保障,为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开展提供基础。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良好的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一是,完善实践教学组织制度。建立以院系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将实践教学作为机构核点。机构应分工明确,落实责任,提升实践教学规划、组织、监督的效率。二是,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学校应该依据实践教学过程和特性建立考核指标。如:学生的综合表现指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在岗情况、教学参与度、实习单位教师的点评等情况进行考核;学生能力成长指标,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或者依据学生自身德、能、勤、绩各方面成绩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3、培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从实际出发,将社会上需求最大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重点,选取实践能力强、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组成实践教学教师团队。二是,在原有的教师队伍中,提倡教师拥有自我完善意识,鼓励教师对相关专业进行进一步钻研,并为他们提供相关进修渠道,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学识。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鼓励老师对外挂职或实习,并真正参与到相关行政管理岗位中去,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行政管理流程,积累经验,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结合当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不断地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16):91-92.

[2]赵敬丹,陈冬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