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在法治社会建设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18 11: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师在法治社会建设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师在法治社会建设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律师;律师文化;律师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码:A

“律师文化”的概念是在1999年8月27日大成律师事务所举办的“律师的社会地位和中国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最早提出的[1]。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我国律师理论及实务界的广泛讨论。2005年1月10日,德恒律师事务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中心德恒论坛”,主讲人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在演讲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律师的六大走向,尤其是她提出的“建设中国律师文化”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在场专家的高度认同。[2]2006年5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位律师代表来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律协律师文化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研讨《中国律师文化建设纲要》。制定《中国律师文化建设纲要》,这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在综合考虑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发展前景等基本国情基础上而确定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本课题由全国律协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主持。[3]

更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4月20日吉林省律协七届十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吉林省律师文化建设纲要》。《吉林省律师文化建设纲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总体目标是:律师文化建设在律师业内形成共识,律师文化理论架构基本形成,律师文化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律师文化建设收到明显效果。第三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加快建立完善律师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积极为律师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努力建设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律师队伍,大力创建具有优秀文化品质的律师事务所,全面实施律师文化战略。第四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包括重点抓好律师群体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律师集体文化,积极培育律师个体文化。第五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方法措施。包括制定律师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律师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抓好律师文化的理论研究,努力营造律师文化建设氛围,建立律师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第六部分为律师文化建设的全面实施和组织领导。[4]

一、律师文化的内涵及其本质

按《辞海》的解释,“文化”有三重含义:1、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2、泛指一般知识。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阐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的精神财富,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历史源远流长,任何人也难以穷尽其内涵。

有人认为,律师文化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即为律师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指律师这一职业群体所共同具备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积淀的由“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道德、知识、专业素质、语言沟通能力、为权利而斗争的精神及团队文化等”诸元素构成的总和。[5]

另有人认为,律师文化是指律师的行为不同于其他人行为而形成的种种传统与影响的总和,它是律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区别。[6]还有人认为,所谓律师文化,是律师事务所基于自身的传统特色、价值理念而形成的自己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思想模式,应由律师的人文精神、服务宗旨、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品牌形象、管理制度、工作环境、自主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因素构成。从形式上讲,律师文化应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指律师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讲,则是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发展战略、管理运作制度、法律服务模式等在理念上的反映,是内在的约束与激励人的一种系统化要求。从广义上,律师文化可称为整个律师群体的律师文化;但狭义上一般理解为关于某一律师事务所的特色文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律师文化不仅是涉及律师整体素养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民主法制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涉及到一个律师事务所能否高效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的重要力点。成熟的律师文化对于一个律师事务所意味着是一笔集合了集体智慧的无形资产,是若干个体文化风格与观念有机融合后在质的层面上的飞跃,其外延极广,内涵丰富多彩,包括所名、所徽、所歌、所规、所风、所刊、所容、所之域名等在内诸多方面均可成为律师文化的载体。对于身处律师文化的每个律师而言,其个体身上积极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已被整合成集体的人文思想,并且又反作用反规范于每个律师个体,最终,律师文化成为全体律师事业发展的思想根基,成为其行为规范的导航系统,成为律师团队的事业核心与精神支柱,成为对律师个体行为进行评判的价值标准。[7]

还有人认为,律师文化是律师这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在法律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律师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由律师群体文化、律师集体文化、律师个体文化组成。[8]

上述定义,只是表述上的区别,并无内涵上的冲突。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分析,律师文化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律师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律师精神文化是律师群体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解决律师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法律实践问题,是律师文化的核心。主要通过律师价值理念表现出来,包括律师价值观、律师精神、律师理想、律师宗旨、律师道德、律师哲学等;律师行为文化是律师群体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制约下,在法律实践中产生的、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实践文化,解决律师怎样进行法律实践问题,是律师文化的外显。主要通过律师行为规范表现出来,包括律师执业行为约束、律师制度制定与实施、律师机构管理等。律师文化的内涵集中反映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体现了一般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律师文化的特殊属性。[9]

关于律师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并为其服务。律师文化产生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从其共性和根本意义上说,其本质特征必然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律师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律师必须树立忠于法律,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和做到在法律实践中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律师行业的宗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因此,律师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

二、律师职业的定位与律师的职业使命对律师文化建设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这是法治社会对律师职业的定位。这个观点否定了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认为律师和法官、检察官在社会角色上是相同的,都是以维护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己任的观点,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当盛行,并在当时的律师制度中也反映出来,即律师不仅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还由国家统一提供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但实际情况是,律师在法治社会根据国家与社会二元原理,是作为独立于国家权力的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来保护公民的权利,防止任何人包括国家任意侵犯公民个人合法的利益或尊严。律师职业在定位上这个变化当然有其深刻的道理,这是法治文明的文化本性所要求的。法治是具有丰富内容的时代命题。[11]法治并不是人类理性随意的创造,它的最为深刻的根据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相关的政治、文化生活发展的内在要求上。市场经济或扩大了的商品经济与法治的联系,不是一种历史的偶合,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的。就运行机制而言,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方式的经济,这种经济活动看上去只是人们经济生活的方式变化了,其实深入分析则是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即人们的生产不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某些特定社会集团的,生产从一开始就具有交换性、等价性、平等性,开放、流通、竞争等经济活动的特点使一切自然人、法人与国家一样,都必须以独立的权利主体出现,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样,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赋予市场主体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己追逐自身利益合法权利的社会力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规则具有一定品格上的要求,只能由法治承担这个角色。人们的经济生活反映到政治及文化上,民主政治、社会正义、公正平等、保障人权等价值原则,就成为这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的要求,并取代把血缘情感、伦理规则、血缘共存等观念绝对化的伦理时代。如此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变迁的意义。律师的职业根据法治的要求成为社会的一种独立的力量来维护法治的权威成为可能。律师作为社会法律工作者身份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12]

律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使命要求我们加强律师文化建设。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律师文化建设的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我国的宪法,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是国务院贯彻执行宪法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国务院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决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依法行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当前中国的法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法治,然而法治环境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植,不能仅仅靠政府的主导,更多的还需要法律工作者,包括司法人员和律师以自身的工作,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价值与法律工作者的价值。在法律实践本身各个环节上实现各种法律工作者的角色互动的同时,更要注重“把法治的鸟笼做大”。或许是源于一种勤劳自立的传统,中国在面对包括法律在内的很多问题的时候还没有养成适用专业的思路和习惯。社会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潮流正在使专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法律工作者尤其应关注并推动这种潮流,律师如此,法官也应如此。只有将对法律的需求渗透到社会意识的深层次,将法律的影响力扩大到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中国法治建设才有了真正的源动力和本土基础。这项工作绝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日之功,要将这种对待法律和法律工作者的态度培育成一种传统,而从律师工作的角度来说,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积累和传播律师文化。[13]

正如总理所说,政府法制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不可能都成为法律专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14]律师作为专业法律工作者,应当在依法行政工作中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加强律师文化建设。

四、中国律师行业的现状对律师文化建设的要求

中国的律师制度从1979年恢复以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现在,全国有律师事务所1.3万家,律师15万多名。[15]律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就职业道德方面而言,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少数律师存在拜金主义和商业化倾向,搞不正当竞争,损害当事人合法利益,有的实行吃光、花光、分光,没有谋求职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二是极少数律师知法犯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三是有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只注重业务建设,不注重道德建设。四是在执业活动中,由于流动性、自主性以及法律服务的中介性和体制管理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律师执业活动缺乏有效监控。有的律师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无人监管。五是有的律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当事人的委托高额收费,或者收费不办事。六是有的为了打赢官司,不择手段,甚至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主要事实,向司法人员行贿。[16]

就律师的执业观而言,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业动机功利化。不少人都在想只要做律师就能赚钱,尽管这些年在律师队伍的迅猛发展当中,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律师,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律师就是为了钱才做律师。二是执业目的庸俗化。某些人做律师为什么?就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堵一口气,或者为了某种可能未必能说出来的愿望。三是执业行为商业化。有的律师把所有执业方面的一案一讼、一点一滴都理解成商业行为。四是执业信仰模糊化。对律师职业的未来毫无信仰,一片模糊。从客观方面看,整体上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业文化建设比较缺乏。不管是律师事务所还是律师管理层面,原来很少考虑过律师文化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理解,说明我们执业文化建设还比较缺乏。二是执业管理还有缺位。三是执业环境欠佳。严格意义上说,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我们本身的执业环境都出现了非常恶劣的情景,尤其是在刑事业务当中表现更加明显。四是执业规范还缺乏权威。尽管各地律师协会都在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权威。亚里斯多德说过,法治就是制定一个大家能看懂的并能得到普遍执行的法律。我们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制定一个大家普遍遵守并有权威的规则。[17]

另外,我国律师职业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18]第一个是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的发展不平衡;第二个是刑事业务和非刑事业务的发展不平衡;第三个是律师职业和其他法律职业的不平衡;第四个是律师职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第五个是律师水平的不平衡;第六个是律师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和执业环境的不平衡;第七个是律师的经济收入和律师的社会评价之间的不平衡。

要想改变上述状况,解决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律师文化建设。

五、律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厘清律师文化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对律师文化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律师文化建设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展开研究,或未形成定论,如律师文化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分类、目标、任务、要求、内容、建设律师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等等,都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予以探讨。

(二)提高律师的自身素质

优秀的律师当然必须具备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但这还是不够的。要做一个真正的律师,需要过硬的素质,做一个优秀律师更是难上加难了,不仅专业,还需要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养。律师的社会定位是属于有文化知识的阶层,又是有文化阶层中专业技能比较优秀的分子。律师不能只把目光驻留在业务知识和业务收入的金钱上,律师不能只满足于有安逸的生活,成为政客宴席上的贵宾。作为肩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使命的中国律师应该举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大旗,指引中国律师发展壮大的道路。在国际间法律服务市场已逐步开放的今天,增强律师的文化底蕴,提高律师队伍的品位和素质已刻不容缓。中国律师的发展要在走专业化、学术化的道路上,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文化水平,语言表达、文学艺术、科技天文、民风民俗等等方面的文化都要学习。这些不只是自身的修养,对于律师的诉讼实务也不无好处。因此,要改变中国律师的总体面貌,那就要不光做“法律人”,还要努力做“政治人”、“文化人”,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修为,为整个律师行业带来以文化建设为根本的优良氛围,使之走向良性的快速发展道路。

(三)建设律师事务所文化

律师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形成律师事务所文化。众所周知,律师事务所确立专业化定位,塑造专业品牌,是现代律师业发展的方向,而律师事务所文化对事务所的发展和专业品牌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借鉴其他文化形式,探讨发展的渠道是条很好的途径。“律师事务所的文化来源于企业文化”,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要以建设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为基础,加强凝聚力,再就是打造事务所的品牌,形成统一的精神理念,这些均应该读取企业文化的真经。律师事务所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不足,悉心衡量一下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包括人力资源状况、内部管理、业务能力等因素,高度提炼分析,然后确定自己是特色文化,明确事务所文化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事务所人员应该协力同心地努力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将自身的优秀作风和品牌作为向社会宣传的硬件。再就是,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与律师本身不同,它要有自身文化建设活动的载体,需要所训、所刊、所徽等示范性的媒介,同时更重要的是一个事务所要有积极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的意识,这是一个所在人们心中潜在的心理评价点。

(四)建设律师行业文化

从行业角度方面,律师队伍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整个行业文化氛围的形成。行业文化建设应当是宏观的、抽象的――对全体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建设进行调控,根据国家的方针,借鉴先进的经验,切合各地律师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和文化制度,从而指引整个行业的文化建设方向,并从制度上保证律师业建设的环境。全国律协会长高宗泽说得好:加强律师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律师对职业的认知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律师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增强律师行业的凝聚力。这段话中肯地指出律师文化建设的重点。文化建设首先从构成文化的个体着眼,律师行业就是要加强律师自身建设和事务所文化建设。当前我国律师实行“两结合”的管理模式,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应当为整个行业形成以文化建设为重的进步氛围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和理论指导。这是一个发展环境的问题,律师行业的文化建设和律师执业一样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的培养,除了需要个体本身努力营造外,作为管理部门的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强投入,加强制度和组织保障,往往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19]

(五)加强律师团队建设,打造大牌律师

律师的业务活动有着浓重的个人色彩,律师习惯于单兵作战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可单兵作战是无论如何战不过团体的。在现代信息社会,脱离集体单靠个人力量进行创新也是不可能的。律师事务所的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公开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依赖于律师之间默契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越来越需要团队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要在中国律师中打造大牌律师、品牌律师,就必须走团队发展之路,打造出规模宏大、管理先进、财力雄厚、声名显赫的名牌律师事务所。因为成就一个大牌律师,个人因素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打造大牌律师的机构。一个律师,他的头脑再好,技能再精湛,如果一生栖身于一个只有两三个人的小型事务所,他终究也成就不了一个大牌律师。律师事务所就像是一家工厂,规模小、档次低的工厂,很难制造出名牌产品。只有当工厂达到相当的规模,它才有可能问鼎“名牌”二字。可以说,大牌律师是个人奋斗的成果,但更是环境铸造的产品,是打造的结果。[20]

(六)我国律师文化的建设,应当是民族特色与国际接轨的结合

文化本身的性质、内涵或者张力,更多地决定了它必须承载着民族、历史的东西,任何文化都不能截然割裂开文化的背景与文化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关系。中国的律师文化在反映出律师行业文化特色的同时,还必须反映出中国律师文化的宗旨、服务对象,反映出律师文化的中国底蕴与特色,例如,在中国特色的法律背景下,《孙子兵法》、《孟子》等有关思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财产,诸多更易于被中国人所接受与认同的论辩演讲的技巧,调解、谈判、过程中符合中国人传统心理特点与习惯定势的双赢方式等等,都会通过律师文化的形式传递给当事人以更加容易接受与欣赏的服务模式。

但同时,毋庸置疑的是,加入WTO后的社会要求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进一步需要中国律师的人文素质和观念不能只停留在纯粹中国式的、传统的理念上,必须与之相互适应。如,WTO的目标与中国法制改革,都对律师业务发展的国际化、自由化、专业化提出了要求,律师事务所要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从原始的、小生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营销手段,实现事务所结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业务领域等的根本性转变,走现代型、专业化、协作化的发展之路。所有这些都说明,律师文化的建设必须体现出与国际接轨,体现国际律师主流文化的特点。[21]

参考文献

[1]何谓律师文化..中国律师文化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4]http://省略/gsdisp.asp?jl=578.吉林省律师文化建设纲要出台.

[5]江西东太律师事务所.律师文化之思考.省略.

[6]焦洪宝.律师的角色与律师文化.http://省略/redirect/index.asp?url=http://law.省略/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2764.

[7]朱媛,钱剑奎.我国律师文化的与众不同.http://省略/guanzh/07.htm.

[8]宋占文.论律师文化.http://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28.

[9]宋占文.论律师文化.http://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28.

[10]宋占文.论律师文化.http://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28.

[11]李瑜青.法律社会学导论•序[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12]李瑜菁.法治与律师职业的使命[J].学术界,2005,(4):114-115.

[13]焦洪宝.律师的角色与律师文化.http://省略/redirect/ndex.asp?url=http://law.省略/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2764.

[14]参见总理于2004年6月28日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所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讲话第三部分。

[15]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十一五”时期规划纲要[J].律师世界,2006,(6):4.

[16]参见黄远志2003年3月7日在湖北律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17]刘桂明.我们怎样做律师?[J].中国律师,2005,(1):88-89.

[18]陈兴良.中国律师业发展中存在七个不平衡.http://省略.

[19]鹿存强.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http://省略/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59.

篇2

论文关键词:律师 坚守诚信 执业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品味大家妙语,击节感叹之余,内心忽有所悟:不仅治学如此,作为以法为业、以律为师的执业律师,在当前社会缺失诚信、法治有待完善的大环境下,追求自我发展的“人之道”操守、弘扬法治“化育天下”的职责、服务大局行“天之道”的使命,决定该群体对此三种境界应有执着的追求。

一、“人之道”决定“思诚”应成为律师执业的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作为治学第一境界,语出晏殊的《蝶恋花》。依王国维之解,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律师执业有如做学问、成大事业。当下社会诚信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西风凋碧树”这样缺失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律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其在执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以其一言一行赢得被人的信任,同时,还要兼顾自身诚信形象吸引潜在服务对象的社会影响力,这客观上决定了律师执业应有“治学第一境界”这样基本的境界追求,从自身做起,努力践行“思诚”的执业操守。

从法理上来说,律师是以维护法律正义和法律权威为已任的特殊职业群体,律师职业本质特质要求其必须用法律思维思考法律问题、处理法律事务;必须遵循合乎职业身份、在大众道德和职业利益之间保持良性张力的职业伦理;必须在多元化的哲学取向和宗教信仰基础上,信奉诚信、法治和法律。从现实来说,社会对这个行业的素质和诚信也有着特别的要求。从律师个体来说,尽管律师也是社会人,有自我发展和个人生存利益的追求,但是,“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是作为社会人,还是作为特殊的社会职业角色,都决定了律师必须“思诚”,遵循以诚为本的“人之道”原则,从而赢得被人的信任和社会的信任。

因为诚信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以及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核心。随着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和推进,诚信不断被赋予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应该说,无论是在当前还是在今后,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资源。作为律师个体,缺失讲诚守信的品行,势必难以担当对当事人的委托责任;缺失为人应有的道义,势必游离为人准则;品行、道义的瑕疵,势必丧失荣誉和人脉资源,使得案源的拓展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诚信是律师生存的根本和自我发展的关键。“正其心,诚其意”,追求执业境界,在缺失诚信的社会大环境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独善其身”的前提下“兼善天下”,做“思诚”的表率,这是律师执业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特定的职业内涵决定“化育天下”应成为律师执业的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治学第二境界,语出北宋柳永的《蝶恋花》。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由于社会大环境缺失诚信,作为律师来说,仅做到自身“思诚”、独善其身这一境界是远远不够的。律师承载着法治社会的特殊使命,其观念和行为本身具有社会性和影响力,有形无形中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对诚信的认同、对法治理念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感情认同,进而增强全社会诚信信念和法治意识。从这一层面来说,治学第二境界所倡导的孜孜以求的精神显然应成为律师更高的执业追求,以自身行为影响和教化天下。

德国法学家莱因斯坦曾这样精辟论述:“法的形成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表现为何种样式,取决于艺术家。”挪威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易卜生也曾有过这样的名言:“每个人对于属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端他也有一份。”当前,我国社会并没有建立里起普遍的诚信体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律师在接受当事人之托、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过程中,客观上同时也肩负和发挥着宣传、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职责,引导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

因为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法律人的人格和品德;同时,法治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静止”的法律转化成“动态”的法律来实现其功能。从法律语言来讲,法律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观念和意识中的法律;二是文条中的法律;三是法官口中说的话,或曰法院判决书,法律是通过职业人员实现其功能的。律师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法律解释学范畴,律师肩负着宣传、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职责;同时,律师又是法律的翻译工作者,负责将社会关系翻译为特有的法律关系,使感性上升为理性,使社会任意行为转化为规范行为,使矛盾冲动进入秩序状态。因此,律师事业和职业本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行为规范。

纵观西方法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法律职业即人的因素是西方走上法治社会的决定性之一,而律师队伍建设客观上也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和起点。所谓法律职业,是指因在法律事务中具有某些特殊功能而在维护秩序方面具有特定职责的人,一般包括法官、律师、法律顾问、法学教师和学者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利明认为:法律职业是一群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的法律人。

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一员,承载着法治社会的特殊使命,律师观念和行为的社会性和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法律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律己之师”的律师队伍,作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治国的律师自身,若淡薄维护正义的信念和服务诚信的意识,不能坚守诚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仅会造成自身职业道德缺失,损害律师职业形象,同时也势必导致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丧失对社会公正、法律权威的信任预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律师应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高的执业追求和境界,以自身行为影响和教化天下。

三、“天之道”决定服务大局应成为律师执业的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治学的第三境界,语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一词。王国维以此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意在阐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

“诚者,天之道也”。基于基本国情和法治传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作为我国的执业律师,客观上肩负着服务发展、维护稳定、建设法治、弘扬诚信的重任,这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一样,律师必须有专注的精神,洞明国情世情,服务大局,发挥好国之大器的作用,事实上,这也理应成为律师执业追求的最高境界。

毋庸讳言的是,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存在律师不当执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不良现象。一些律师在生存压力之下,为了招揽案源,不当许诺,以致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也有些律师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拉关系”、办“关系案”、“金钱案”;更有甚者缺乏大局意识,不适当参与在敏感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以致增加政府部门的调处难度,这些都导致了不应有的社会负面影响。

篇3

时代在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权利、尊严,关注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关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因此,人们渴求公允、善良的期许就大部分寄托于法律来平衡,也因此,构建法治信仰就成为法制建设事业的基础和贯穿于实践中的灵魂因素

首先是立法环节。在社会管理的多数方面现行立法层面仍处在构建枝干的阶段,实践中很难发挥有效应对社会实质需求的作用。例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需要的行政收费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法、政务信息公开法等,都还没有制定出来。同时,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立法作用发挥不明显,欠缺主动立法的理念和信心。地方权力机关本身就应该是一级重要的立法机构,是基本法律有效实行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地方性法规应该是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法治宝典,成功的地方性立法又能为国家立法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最鲜活的素材,但可惜的是现实的地方权力机关的行政性质偏重,法律人才缺乏,日益成为一个彰显单一职能的议事机构,甚至惟命是从,此现状完全有悖于宪法规定。通过立法来呼应群体需求,既能深化有法可依,又能为群众的法治信仰提供对应的保障。

其次是执法环节。由于我国的体制原因,政府承担着大多数的社会执法功能,对侵权行为的司法救济也往往与行政权力的实施不构成自然过渡,因此,依法行政必须成为政策执行者、执法者的首要工作原则。行政权来源于法律的确认,行政权的实施必须以法律(这里指广义的法律、规章)为依据,当法无明确规定时,则应以法的原则、精神为依据,在涉及到公民群体或个人时,则必须切实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而不能为行政权的便利实施去人为地宽泛地、想当然地解读甚至遏制。人民群众在亲历的涉法实践中也将以法的规范、法的理念来审视事情本身,来审视相对方的法治素养,在最终的公正结果面前受到法的教育。

违法必究是一种法律结果,更是法律评价状态。只有任何违法行为都受到法律追究,才能真正实现法的社会平衡意义。这里首要强调的是执法者违法的自纠自查和社会监督,自纠自查必须以系统内的独立部门来负责,这既是一种司法技术层面的帮助,又是一种行业自律的管控;社会监督是执法者的监督,是以相对方合法利益为依据的精准衡量,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培塑法治信仰的积极能动,能较好地实现法制的社会目的。执法者首先要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的界定、要求,同时要依法对待相对方,切实尊重相对方的一切合法权益,确实如此才能获得令畅政通的社会效应。

程序正义促进法治的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是“良法人人遵守”,程序正义是“良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人遵守”的重要原因。只有人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法律的平等对待才会自觉遵守法律,而程序正义恰恰要求法律实现过程中的平等公正。在这里之所以将程序正义单列出来强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情,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法律文化和观念之中“重结果轻形式”,是中国法律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寻求的是实际的公道而不是形式上的法律”的鲜活事例比比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人们已经逐渐给予程序公正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有些法律知识有限的普通百姓,对裁判结果正义与否的判别标准,通常是从制度上看法定的程序是否得到保障和贯彻,因此程序公正才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根本保证。如果程序的设计和实施公正,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实体处理会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也有着独立的价值,它本身体现着民主、文明、法治和人权的精神,并不依附于实体公正的实现而存在。良好的程序公正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应该公开透明,具有鲜明、完备的形式逻辑。第二,应当保证各方法律地位平等,不允许搞差别待遇,不允许剥夺任何一方的争辩诉讼权利。第三,必须使裁决者处于独立和中立地位。第四,应当为对立意见提供正面交锋和辩论的机会。只有坚持程序正义才能较好地引领法治公信力的构建,才能最终保障法制正义的实现。

人民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威胁、侵害时需要律师的介入,律师能为方的利益认真地为当事人辩护,能够起到牵制公检法部门行为不超出法律的作用。而这样的程序反而能够赋予相关结果以足够合法性,进而可能起到避免事宜的深度恶化,甚至起到防范再次发生的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律师也能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服务政府决策。通过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有关政策文件和行政措施的审查,保证政府依法行政;二是参与领导接访。为领导的回复和决断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参与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在事件各方的后续处理中以法律来平衡;四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这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权效能的有益尝试。

律师目前在我国是较为独立的具体法制事件参与方,其基本职业要求是司法制度和当事人利益之间的调节者,律师工作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因此,我们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充分尊重律师在各类纠纷、案件中的、辩护职能,将其作为实现法律公平公正意义的有益介入者,切实摒弃自身单纯的矛盾、对抗意识,为提升法治公信力创造良好条件。

篇4

    从某种意义上讲,律师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文明与民主的象征。律师在维护国家的法制(法治)、保障当事人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特殊和突出的作用。因而,在两大法系的几个主要国家中都有着较为健全和合理的律师职业制度。我国的律师制度起步较晚,在制度设计和现实运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刑事案件中的辩护律师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几项主要问题:

    (1)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的问题;

    (2)律师阅卷权问题;

    (3)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问题;

    (4)律师调查取证权存在的问题;

    (5)辩护律师的正确意见被采纳的问题等等。

    通过对我国辩护律师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以及作用是很大的, 辩护律师对现代刑事诉讼有很大的重要性; 根据未来诉讼格局的新变化提出了以下这几点完善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的对策:

    (1)建议取消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推行公诉人当事人化;

    (2)明确“程序性辩护”的法律地位并充分肯定其法律意义;

篇5

人民调解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业务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了团场(街道)、连队(社区)有调委会、小区有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网络。

通过全员培训,有效提高了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调解水平。积极开展民间纠纷预防调处,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大对生产、生活中多发性、易激化纠纷的调解力度,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连,疑难纠纷不出团”,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普法依法治理成果引人瞩目

按照兵团党委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并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启动并正在全力推进“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着力在“强化领导抓保障、突出重点抓落实、广泛宣传抓深化、普治结合抓提高”上下工夫,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司法、行政执法水平明显进步,社会法治环境明显改善,依法治兵团工作全面推进。

党委领导、部门实施、全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形成。随着普法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蓬勃发展,从创建“民主法治连”、“民主法治社区”到“法治六进”,基层依法治理不断深化,促进了兵团社会法治环境的明显改善。

基层司法行政亮点纷呈

按照强基固本和“基层强整体强,基层活全局活”的要求,坚持不懈狠抓基层基础工作,连续数年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实施国债建设项目,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基层司法所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

司法所基本建设提速推进,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205个司法所基本建设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司法助理员队伍不断扩大,司法所人员由5年前的380人增至459人,基层工作力量正在调整充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统一建立了“十项制度”,规范了“调解庭”建设标准。基层法律服务在调整中健康发展,基层法律工作者5年为团场和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4116家,各类案件25534件,提供法律援助3326件,帮助团场和企业追回赔欠款7.18亿元。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帮教工作格局。社区矫正试点依法规范推进。

律师事业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建立和完善了“两结合”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行业自治和自律,基本建立起了适合律师工作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加强律师队伍党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律师行业的全覆盖。逐步健全完善了律师队伍教育、监控、公示、考评、惩戒和救济系统以及律师服务质量跟踪调查、信用档案、执业公示等诚信体系和制度建设,促进了律师行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良好风气的形成。律师执业组织形式正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律师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在服务国企改革、新型工业化、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以来,建立了律师参与涉法接待制度,开辟了息诉止纷、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和谐的新途径,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

公证职能作用进一步彰显

公证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公证工作服务、证明、沟通、监督的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和规范公证业务,完善质量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2002年开始,兵团24个公证处进行了内部机制改革,实行主任负责制和主办公证员责任制,焕发了公证机构的活力,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在做好传统民事公证业务的基础上,公证工作不断向国企改革、金融、房地产、拆迁、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领域发展,实现了公证业务的稳步增长,办证总量达到23.69万件,标志着公证工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作用日益彰显。

法律援助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兵团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势头强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大幅度增加,法律援助范围逐步扩大,为一大批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有了大幅增加,法律援助范围逐步扩大。累计投入专项经费上百万元,支持办理了一大批涉及突发性、群体性的重大案件,有力地维护了贫弱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当地社会稳定。为推进构建和谐平安兵团的进程,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应援尽援”工作目标,在师、垦区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的基础上,近几年不断延伸法律援助工作网络,现已在184个团场、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等组织也相继设立法律援助工作部(站)。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了以财务(政)投入为主导的法律援助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法律援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不断深化

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服务平安兵团、和谐兵团、法治兵团的能力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凡进必考”的原则,保证了队伍质量。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条例》,严格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条件和资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深入坚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大规模干警全员教育培训,以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先后开展了“三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正执法树形象”等专题教育活动,涌现出了陈利、吕长运、李新民等一大批优秀人物。紧扣自身工作职能,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有效促进了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更加落实,行风建设不断深化,构建司法行政特色鲜明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作者单位:兵团司法局)

为争死亡赔偿金公婆儿媳对簿公堂

[案例]2000年,原告纵某某、郑某某之子郑某与被告高某某结婚。2005年11月12日,郑某因交通事故死亡。2006年8月8日,通过诉讼,原告纵某某、郑某某与被告高某某获得各项赔偿

款191826元。被告高某某收到此款后,将被扶养人生活费2万元交给了原告纵某某,而对死亡赔偿金等赔偿款未分割。2007年5月,为分死亡赔偿金,原告纵某某、郑某某将被告高某某诉至法院。

[说法]法院审理后认为,死亡赔偿金实际上是对受害人的近亲属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是对受害人近亲属具有人身专属性质的法定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原则上应由家庭生活共同体成员共同取得,因此,应根据家庭共同生活紧密程序和依赖程度来进行分配,不应按平均分配。考虑到郑某结婚成家后与原告纵某某、郑某某未共同生活,经济也相互独立。而郑某生前与被告高某某及其女郑某某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和依赖程度高于原告纵某某、郑某某,因此被告高某某及其女郑某某可适当多分死亡赔偿金。故法院判决高某支付原告纵某、郑某赔偿款42018.46元。

(农十师北屯垦区人民法院蓝文瑜)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获刑

[案例]在2006年7月,信三多与何高峰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之后,他们两人在3个月内,几乎每晚在凌晨3时左右或纠合在一起或单独行动,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信电缆。2007年9月6日,法院判处信三多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何高峰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说法]信三多与何高峰采用秘密手段,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信电缆,共同或单独作案32起,其中未遂4起,盗窃价值59582.66元,数额特别巨大;信三多参与共同作案12起,其中未遂3起,盗窃价值20134.25元,数额巨大。二人的行为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根据盗割的正在使用中的通信电缆的影响范围和被盗电缆的价值情况,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择一重罪。

(农八师中级人民法院 刘万青 杨新宝)

因帮忙而丧命热气球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2003年9月22日,正丰公司与新疆航空俱乐部签订私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协议一份,交纳了培训费,并指派被告马国建参加了培训。2003年9月23日,正丰公司购热气球一套。2004年1月23日,马国建将热气球从车库拿出,带到滑雪场在朋友韩成、支国民等二人的帮助下共同放飞。放飞过程中,支国民被热气球带到距地面七八米高时,从热气球上摔下来,后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

篇6

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与法同行”法治宣传专项行动,积极服务县域肺炎疫情依法防控大局。

2、认真组织“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做好“法律六进”典型培树,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八五”普法。

3、持续深入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主题宣传纪念日,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好“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不断增强我县人民群众法治观念。

4、继续深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完善相关考核评估制度,以“律师进社区”、“法律进企业”、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专兼职法治课教师为载体,不断深化“法律六进”。同时,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5、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继续组织好“政府法治大讲堂”活动和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考试活动,切实营造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6、深入学习《社区矫正法》,把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与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协调配合,共同将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活动引向深入。

7、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用,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8、重点做好“法律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深入企业开展宣讲,引导我县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依法治企、诚信经营、依法维权。

9、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结合上下功夫,做好“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利用“两微一端”现有资源,精心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通过《法治空间》栏目做好“以案释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篇7

2006年上半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根据区委、区政府和成都市司法局下达的工作目标,我局着眼于为区委、区政府的大局服务,着力于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和工作优势,稳步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2006年上半年工作目标阶段性任务。现对2006年上半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也是实施区委、区政府《2004-2008年依法治区工作规划》的第三年,按照市治市办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月活动,为启动“五五”普法打好基础。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会同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五五”普法宣传月活动。区司法局专门制作了“五五”普法宣传录音磁带,印制了“五五”普法宣传小册子三千余册向全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发放。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区有400余名法制宣传员参与宣传,出动宣传车68台次,悬挂张贴法制宣传标语300多条,向群众发放各类法制宣传书籍、资料二万余册(份),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30多人次,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我区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等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春节期间和春耕大忙前的农闲时节,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广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除重点宣传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大力宣传了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上街宣传、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村入户以及法制黑板报、宣传标语、宣传车等方式,加大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3.围绕成都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区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纳入了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宣传,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音像宣传以及宣传橱窗、宣传展板、挂图展示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专利、商标、版权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

4.积极组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区30余家区级执法部门的近百名法制宣传员,奔赴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我局在送法下乡活动中,除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律师、法律工作者到农村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外,还同区书法家协会联系,先后两次组织书法家协会会员到城厢镇和祥福镇,为当地农民群众义务书写法制春联,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统一安排,3月下旬,从区级机关和乡镇抽调一百余名法制宣传员,组建了11支法制宣传小分队,举行了隆重的“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并分赴全区11个乡镇(街道)开展法制宣传活动。4月11日,我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12个单位的法制宣传员,又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税局等单位法制宣传员,在我区怡湖公园广场前共同组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活动中,除向过往群众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外,还向大弯街道的石家碾社区、革新村以及红阳街道的玉带社区、红锋村的一千户家庭赠送了一千册“五五”普法法律知识手册,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5.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活动。今年是“五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务员法》的实施之年,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对全区各级干部学习《“五五”普法干部读本》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举办法制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把《公务员法》纳入了区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内容,在全区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竞赛活动。

6.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区各中小学校结合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的落实,积极拓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采取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认真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三月初,有关部门分别在祥福中学、蜀星中学和实验小学召开了全区初中、高中、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研讨会,认真总结“四五”普法期间全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向各中小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求和保障措施,在蜀星中学召开的全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现场会上,对全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为进一步落实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法治理工作

1.以区委办、区政府办的名义向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及区级各人民团体印发了《××*区2006年度依法治区工作要点》。

2.将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区的2006年度依法治市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纳入区委、区政府的一级工作目标。

3.4月26日,我区召开了依法治区工作会议,原创:会议总结了我区去年依法治区的工作情况,表彰了2005年度完成依法治区工作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安排和部署了2006年度全区的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4.深入开展热点、难点的依法治理工作。在认真排查、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排查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治理措施。目前,一些热点、难点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大部分热点、难点的治理工作将按计划在年底完成。

二、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促进法律服务业有序发展

(一)公证工作

1.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引导当事人借助公证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上半年,办理经济类公证280件,民事公证193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产业发展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办理此类公证1031件。积极疏导和化解了征地拆迁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帮助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防止的出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2.以提高公证质量为中心,强化监督管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公证质量管理,严肃公证质量检查。认真抓好现场监督、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文书的质量。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质量管理措施,将公证质量与个人收益挂钩,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促效益,公证处分别于季度末、半年对公证质量进行了自查,公证错证率为零。

实行重大疑难公证案件集体研究制度。公证处对出现的重大疑难公证案件,以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公证案件,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对重大公证案件及时上报,确保了公证质量。

3.加强公证队伍建设

认真抓好公证队伍建设,将“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正、恪守诚信”作为新时期公证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4月27日,召开公证岗位培训活动动员会,传达相关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区公证岗位培训活动。要求公证员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维护公证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律师工作

1.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强有力的法律服务

认真组织律师为“产业发展年”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我局成立了“成都市××*区司法局律师服务产业发展年工作指导小组”,出台了《组织律师认真做好“产业发展年”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执业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了“产业发展年”律师服务团,为我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参与政府管理和决策过程,把律师的执业活动同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提高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水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顾问律师主动介入到党委政府的法律事务决策阶段,依据法律和事实,敢于讲真话,敢于负责任。上半年,协助政府起草、修改、审查合同18份,参与全区重大决策、研究会议15次,参与全区重大纠纷处理10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58条。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指导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行使诉求,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律师参与法庭调解和社区调解活动,引导律师积极参与处理涉法和,协助区领导参与接待,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深入开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加强律师的诉讼和辩护工作,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改善律师参与诉讼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律师从事辩护、业务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以诚信为民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律师深入到人和乡壁山村对两户特困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并与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签订了对口法律援助协议,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为建设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围绕“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正、恪守诚信”的总要求,继续加强律师队伍建设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培养和树立律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律师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执业方式、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生活情趣的律师。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律师树立服务为民、诚信为本的执业理念。从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强化自律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学习教育机制、行业准入机制、自律机制、监督惩戒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统一收案收费制度、当事人签约须知制、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纳税制度、律师事务所重大法律事务向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制度、律师办案质量监控体系、当事人利益冲突审查机制等。

组织指导律师做好关于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庭审相关工作。我局律师工作部门主动与人大和司法部门衔接,协助有关工作,及时审查律师工作的相关材料,指导律师事务所做好庭审工作。在4月19日人大代表视察法院的庭审工作中,我区的律师辩护工作受到了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

上半年各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43家,刑事诉讼辩护及22件,民事案件诉讼26件,经济案件诉讼8件,非诉讼法律事务13件,写作法律事务文书36件,解答法律咨询434人次。

(三)法律援助工作

1.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倾注对法律援助事业的奉献和爱心

通过区政府网站法律援助栏目全面、真实、客观地宣传我区法律援助工作,解答法律咨询,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更新、扩大社会影响,同时,加强与媒体协调,对全区有影响或重大疑难的典型法律援助案件予以了宣传报道。组织各相关科室和法律服务机构认真开展了第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活动期间,设立了10个助残日宣传咨询服务点,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次助残日的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就残疾人法律维权等方面开展了咨询服务,免费解答法律咨询120人次,免费代书18份。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5月19日,局机关相关科室、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在局党组书记××*的带领下,深入到人和乡壁山村对2户特困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慰问,认真了解导致贫困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好重点帮扶工作打好基础。当日,法律援助中心组织指导达和、西蜀律师事务所与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签订了对口法律援助协议,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今年以来,区法律援助中心共为11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免收费金额达5万余元。为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对口法律援助。

2.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目标,对应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

成立了由区司法局、区法律援助中心、区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有关人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急服务队,妥善处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突发事件。

依托148法律服务热线,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受理、咨询、投诉热线电话。简化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查、受理程序,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实行了24小时内受理制。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法律援助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工作衔接力度,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程序,扩大受援范围,提高援助效率。

认真开展“平安成都”、“平安××*”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依托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进一步健全农村法律援助网络,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

上半年,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3件,受理3件,对应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

3.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办案质量

建立了法律援助案件办案人员信用等级制度;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跟踪服务卡制度,向法院、当事人征求办案质量意见。

加强办案质量监督检查,我局上半年对各法律服务机构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质量大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3件,民事法律援助21件。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1.认真推进农村法律服务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建立,强力推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切实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范经营、劳务输出和农民增收增产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上半年,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27人次,诉讼案件3件。

农村乡镇(街办)法律服务工作站建成率达100%,并切实发挥作用。在去年建立8个规范化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人和、姚渡、祥福3个乡镇建立了规范化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至此,全区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面达100%。

2.以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重点,发挥好法律参谋和助手的作用,积极拓展新的法律服务领域

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为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上半年,各基层法律服务所为基层政府、村居委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共43家担任法律顾问。

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开辟非诉讼领域业务,形成特色法律服务,上半年非诉讼法律事务18件,调解纠纷22件。

三、巩固基层,强化基础,积极推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一)人民调解工作

我局以全省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司法局《关于转发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全区企业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各企业调委会进一步规范,巨石集团、成都桥梁厂等6家企业规范了人民调解标识,攀成钢、川化集团、王牌厂等调委会把加强企业人民调解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成都桥梁厂等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整,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为企业生产和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针对我区去年开展的村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司法局联合对全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开展调研工作,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全区96个村委会、25个社区和11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全部设立,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达到了100%。

组织开展了春节、“两会”和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的专项治理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集中调处矛盾纠纷,为维护春节、“两会”和春耕大忙期间的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上半年,全区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471件,调解率100%,成功457件,成功率97%。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5件38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7件685人,制止群体性械斗5件64人。

(二)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规范化、原创: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突出抓好了衔接、安置、帮教三个重点环节,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措施。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纳入了综治工作和依法治乡镇(街道)工作目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户就业和社会保障打下基础。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经努力争取,区政府11届第65次常务会议研究明确了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纳入职业补助范围,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业问题。

上半年,回归社会的127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达到了86.6%,帮教率达到100%,回归不满5年的刑释解教人员1477人中重新违法犯罪28人,重新违法犯罪率1.9%。

(三)积极推进片区司法所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我局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加强了组织建设,各乡镇(街道)明确了司法助理员,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有关创建规范化司法所的精神,启动了建立片区司法所的工作,对片区司法所的办公用房、人员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协商,为下一步国债资金的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乡镇(街道)司法助理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工作,共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57件,宣讲法律231件,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28条,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14件,成功14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8件,防止群体性械斗4件,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政治稳定。

(四)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调研工作

5月中旬,我局会同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深入各乡镇、街道和辖区派出所,对全区社会服刑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排查清理,掌握了基本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打下了基础。

四、综合工作

(一)大力实施“责任风暴”、扎实推进“治庸计划”。按照区委《关于在全区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我局成立了开展“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切实加大责任落实和干警管理力度,在全局干警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对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干警进行治理,在全局完善起干警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干警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

(二)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全面深化“创一流”工作。按照区委政法委及市司法局的要求,我局将此项工作同完成年度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工作,着力抓好“创一流”工作的落实。通过开展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司法行政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推进我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我局于5月25日邀请了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忠良进行了题为《知荣辱、重修养、

抓落实》的专题讲座,使全局干警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荣辱观教育。局党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提出了“三个要”(要带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荣辱观教育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司法局;要开创五种意识)以提高全局干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修订,形成了区司法局《关于2006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行政效能投诉处分工作制度》,制定颁布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干警谈话制度》,进一步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五)积极参与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工作。上半年,全区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了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的为民办实事目标。以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平台,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工作;通过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深入抓好窗口“改进服务,便民利民”活动,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形象。

(六)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干苦干’大讨论活动。我局结合“责任风暴”、“治庸计划”,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努力营造适应全区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开创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局面。

(七)全面落实市、区为民办实事目标。一是在乡镇建立农村法律服务服务工作站,覆盖率达100%。截止五月底,人和、姚渡、祥福3个乡镇已建立了规范化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至此,全区乡镇(街道)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面达100%。二是对应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上半年,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2件,受理2件,已结案1件,另1件于6月14日开庭审理,对应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三是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摸底工作,并与三户“三结合”户签订了帮扶责任书。

(八)其它工作:一是认真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我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局的目标进行考核,将14个篇目下达到了各科室。各科室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已着手清理本科室涉及的文件、图片、表格等资料,并认真制作资料卡。二是积极完成领导干部实名制推荐就业目标,截止目前已推荐就业7名,另外两名于年底前完成。三是为提高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确保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规范全系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制订下发了《成都市××*区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是开展干部队伍思想状况调研工作,完成了市局下达的调研任务。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做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等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原创:的创建活动。

(三)围绕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督导各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站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公证机构的改革工作。

(六)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目标,对应提供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援助率达到100%。

(七)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区委区政府支持,加紧片区司法所筹建工作。

(八)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年底至少启动1-2个试点,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和思路。

篇8

一、化解矛盾,着力为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县调解中心、乡调委会、村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四级工作网络。全县共建立调委会337个,在册人民调解员总数1470人。二是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法》,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继续开展“金、银、铜”牌调委会和调解员评选活动,授予均溪镇调委会、广平镇调委会、华兴乡华安村调委会、县医患纠纷调委会、太华镇汤泉村调委会、桃源镇蓝玉村调委会等6个调委会2012年度“金银铜牌调委会”称号,授予梅山乡沈岭村调委会吴同万、县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陈宗袍、谢洋乡调委会李代汉、均溪镇南街社区调委会巾帼调解队刘晓玲、吴山乡东埔村调委会林成发、上京镇上京村调委会陈乘耿等6名调解员2012年度“金银铜牌调解员”称号。2013年2月,均溪镇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乡(镇)”,桃源镇兰玉村等16个村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村”,梅山乡沈岭村吴同万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能手”。三是健全完善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1+N联动,大力开展“大调解”工作。全县18个乡镇公安派出所全部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各乡镇通过聘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法官等配备专职调解员24名。转发了《省“公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闽公综〔2013〕272号)文件,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有效推进“公调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继续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开展“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组织乡镇司法所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今年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08件,调处成功769件,成功率95.17%。如石牌组建“红旗”调解队、武陵组建“”调解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二、全面普法,着力为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一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向移动手机用户发送法制动漫彩信、出法律宣传栏、挂宣传横幅标语、上街法律咨询、入户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发放“宪法知识问答”、“12·4”及“六五”普法知识问答等宣传材料3万多份。二是继续抓好学生“带法回家”和“夕阳红”等特色普法活动。与综治委、教育局、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在暑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的通知》(田综治委[2013]43号)文件,印发学生“带法回家”宣传材料6万多份,制作3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展板。组织各乡镇开展“夕阳红”普法活动,印制法律入户宣传单4万多份,把法律带进乡村、社区和家庭。三是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六进”活动,发放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800多册,印发各类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知识汇编5000多册。四是开展“法制教育进家庭”“八个一”活动。做到每户有一份“法制教育进家庭告知卡”;一份相对定期的法制入户宣传单;一本常用法律书;一张“法律服务联系卡”;每天收看一台法制节目;每户掌握或熟知至少一个维权法律法规;一名学法明白人;每年对村、社区普法骨干、普法中心户组织一次培训。扎实开展全县18个普法重点村的法制宣传活动,确定华兴乡作为“法制宣传示范乡”,发放各种法制宣传材料2万多份。五是加强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宣传与当事人个别跟进宣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广播、发放告知卡、入户宣传、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一对一宣讲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开展了“深化法律六进、建设法治”、“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有序、依法治访”等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增强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六是坚持普治并举,以依法治县“三五”规划总结验收暨“六五”普法中期督导为契机,广泛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活动,表彰了柯文润等60户家庭为“遵纪守法示范户”,扎实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创新管理,着力做好特殊人员的管理教育

1、着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突破口,对社区矫正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档案资料登记规范整齐,确保人档齐全。二是对在监狱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及时准确,做到日清月结。三是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家庭,摸清情况,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四是在日常管理上严抓细扣,实行“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评”,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谈话、思想汇报、组织公益活动等,切实从思想上矫正其不良行为。五是实行手机定位管理,设置定位手机告警围栏,确保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六是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帮扶措施,多渠道多方面帮助无业人员实现就业,引导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到今年6月30日为止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86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416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70人,无一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2、着力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坚持以促进思想转化为根本,以预防重新违法犯罪为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抓好安置帮教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健全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完善衔接、管控、帮教工作机制。到目前为止,在管安置帮教人员共计1567名,现已安置1499名,安置率达95.6%;并已录入信息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名册和帮教安置档案齐备。全县重新违法犯罪人员32名,重新违法犯罪率2.13%。二是进一步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建立了2个安置帮教基地,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安置上主要采取基地安置、输出安置、回原单位安置和鼓励自谋职业等四种形式,帮扶上主要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三条措施,全力做好特殊人员的管教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四、充分履职,着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1、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主题活动。组织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审查草拟各类合同,办理公证,全力服务“六大战役”项目建设。选派5名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继续组织律师参与县领导接待日活动20多批次,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解决利益诉求。

2、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县法律援助中心深入乡镇、村庄进行入户宣传,发放《法律援助指南》、《法律援助服务手册》、《公证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及“便民服务联系卡”等宣传材料6000余份,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法律援助“送进家门”,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知晓率,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突出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今年来,全县各法律服务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121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3年1月荣获“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3、做好律师公证工作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律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律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城区通过上街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形式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继续开展法律服务进机关、进单位、进家庭、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高墙“九进”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法律咨询、审查或草拟合同、办理公证、解决有关法律事务。全县3个律师事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150家,办理案件308件,代书200份,解答法律咨询1095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234件。全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法律顾问16家,办理案件117件,解答法律咨询230多人次,并广泛开展农村“三资”监管法律服务工作。

五、明确重点,着力抓好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

1、抓好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全县18个司法所已有梅山、华兴、谢洋、石牌、济阳、奇韬、上京、桃源、太华、屏山、武陵、建设、广平、前坪、湖美、吴山、文江等17个司法所建成投入使用,均溪司法所正在抓紧建设,预计8月份可投入使用。18个司法所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达4025.32平方米,总投资682万元,每个司法所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为223.6平方米。全县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方面改善了司法所办公用房条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水平。

2、用好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2012年9月,县编委下发田委编[2012]44号文件,增加乡镇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3名,增编后共39名。我局及时申报招考2013年春季司法助理员3名,现正在招录中,用足用好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提供人员支持。

3、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司法厅的标准大力进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所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健全干职培训制度,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各项职能发挥,抓好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联接省、市、县、乡四级的基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2013年2月,太华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规范化司法所。

六、加强学习,抓好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对党的十精神、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活动,切实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执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七、强化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制定下发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抓好队伍建设,增强队伍活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岗位责任,量化绩效考评。开展“平安单位”、“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做好综治、、计生、精神文明等工作,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篇9

但是,“大大连”的大决不仅仅是空间或地理意义的“大”。如书记等市领导所说,“‘大大连’不是简单的‘圈地运动’,空间划出来了,里面要有内容有项目,是要大力发展产业的”,“它实际代表的大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大大连”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城市规模扩张、功能提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形象改善,政治和文化更先进,要求方方面面的不断完善和在世界城市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大大连”代表着一种社会进步,它将开创大连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在大连市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大连市的司法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司法不能够确保公平,势必导致社会不稳甚至动荡。失去稳定,就谈不上任何发展。自党的以来,全党深切地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近年来,依法治国、依法治党更成为全国、全党的共识。在我市的各项建设中,依法治市也成为了一条基本的原则,“大大连”战略同样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wWw.133229.cOM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法治需要在“大大连”的建设中去体现,而“大大连”战略需要法治去保障。在“大大连”战略风正帆悬之际,如何确保司法的公正和高效,成为摆在全市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实现司法公正和高效关键在人,在于人特别是执法者的素质提高和制度完善,同时要做好配套工作的及时跟上。当然,法律的运行主要分立法、执法和司法及守法几个环节,本文主要从司法方面进行论述。

提高法官素质,狠抓作风建设

作为超然中立的裁判者,法官最优秀的品质应当是不受法律以外因素干扰独立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备精深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素养。法官起码应当是博学的,中立的,正直的,廉洁的,超然的。只有这样,法官才能够做好工作,真正维护正义,解决纠纷,赢得尊重。

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在西方不少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官是经过严格而系统的法律学习后,从律师中遴选出来的,因此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法学知识。他们要求法官应当是一个法学家。在我国目前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一要求选任法官。但是,提高现任法官业务水平,却是迫切的任务。近两年来,大连市法院系统对法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不少法官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本科生、硕士生大批充实进法院系统。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学历并不代表水平,也不能代替能力。我们的法官切不可为了一纸文凭而沾沾自喜,重要的还是不断学习,学法律,学外语,学wto规则,学习国际贸易和法律规则,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改变作风,提高政治素质。“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大连市2001年和2002年组织的行风评议给大连的法官们上了生动一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监督形式,有利于非常有效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如果能够和一定的责任制联系起来,使先进者上,后进者下,从责任人切身利益的处分上配合这一制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欣喜地看到,法院系统的工作确实有了不少进步。但是坦率地说,法院的整体形象仍不能够完全和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相匹配。在“大大连”建设中,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城市地位更进一步提升,如何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切实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为关系服务,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人民法官面前的永远的试卷。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执行职务时,法官处在社会关系的中心。如何处理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系,处理好与律师和当事人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人大、政协及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批评和监督持什么样的态度,关系到法院的工作是否处于人民掌控之下。因此,不唯上,不唯关系,坚持以事实(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人民法官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无愧于天地良心的根本。

管好司机、行政、后勤等聘用人员,维护法院形象。无论法官还是法院其它工作人员,都代表着人民法院的形象。管好法官以外的法院工作人员,也是法院工作的重要方面。个别法院工作人员狐假虎威,在外招摇撞骗或者斡旋居间为当事人摆弄关系,严重影响法院整体形象。对这此害群之马必须严加惩处。因此,在非法官的法院工作人员,也必须把好进门关,做好任职回避工作,以避免个别人有恃无恐,也使法院在有关问题的处理上投鼠忌器。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法律

解决立案难问题。为解决法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司法解释和法院的内部制度上均有不小的努力。但是,目前在大连仍有个别法院仍存在着立案难问题。如前所述,司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正常途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堵塞了这一渠道,该立案的不立案,势必把这一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影响社会稳定。相反,对应当立案的进行立案,经过法庭审理,只要判决公正,即使败诉,也使当事人知道败诉原因之所在,从而服判息讼。因此,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立案时不进行实体审查,对该立案的案件进行立案,有利于切实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切实遵守审限制度。“一次迟来的公正等于不公正”,这句名言听起来是那么沉重。最高人民法院三令五审,要求严格遵守审限制度。可是,仍有一些案件,既不复杂也不疑难,却被久拖不决。六个月或者三个月的审限被无限期的抻长,年轻的拖老的,老的拖死了的情况也不鲜见。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法院形象。大连海事法院提出:一般案件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开庭,没有特殊情况案件在审限内必须审解。这无疑是一股清新之风。

严守执行纪律。执行工作对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案件的关键在于执行。如果一个胜诉判决得不到切实执行,那么它就是一张废纸,人民法院的工作就毫无实际意义。的确,执行工作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矛盾最集中的工作,越需要法官自身素质过硬,作风过硬。在执行工作中严格依法办案,严守执行纪律,执行法官才能做好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而不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阳奉阴违。切实执行各项制度既需要法院和法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党和政府、人大、政协、各行业各部门及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更新基础设施,搞好硬件建设

改善办公环境。使法院既能体现法的神圣和庄严,又使人心情舒畅,感觉公开、公平和开放。沙河口区、西岗区人民法院都已经喜迁新址,办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中院、中山和甘井子区法院的室内环境了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大大连”相适应,甚至新区的出现,将对法院的外部形象提出更高的要求。重庆市等中级人民法院大楼的成功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办公设施的更新。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电脑和网络。在我市法院电脑早已普及。但是有些设备较老,中院的网络建设也有待继续努力。最高人民法院要求重大的涉外、海商海事案件的判决书要在网上公示,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网上立案的设想。如何使网络更大地发挥作用,方便当事人,提高司法透明度,保证公正性,将是我市人民法院努力的一个方向。

法官待遇的提高。不用说相对西方国家法官的相对工资,就是和上海、深圳或者北京的法官比起来,我市法官的工资水平相对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仍属偏低。有人呼吁“高薪养廉”,在当前似乎不很容易。但是,逐步提高法官待遇,保证法官正常生活,使其专心办案,不为五斗米之利而摧眉折腰,确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次,法官的政治地位有待提高,多提供其参政议政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其法律方面的专长,以及不偏有倚不受不同利益群体影响的优势,使“大大连”建设不偏离法治的轨道。最后,应借鉴西方国家做法,从人大方面确立法律保障,使无过错的法官不受任何弹劾,使其可以无私无畏。

整顿法服市场,打击违法犯罪

严厉打击黑律师。随着大连市的快速发展,大连的法律服务市场也迅速扩大,法律服务队伍发展迅猛。到2002年时,大连的律师数额已逾1200人,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超过600名。这个形势是喜人的。但是,也有一些“黑”律师混水摸鱼,打着律师的旗号骗取当事人钱财。我国《律师法》和司法部严禁非律师以牟利为目的为诉讼或者其它法律。而这些“黑律师”严重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秩序,也影响了律师的社会形象。大连市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多次整顿“黑律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为“黑律师”现象的土壤还存在以及“黑律师”活动的隐蔽性,这项工作将会是长期的,持久的。

整顿法服所,强化人员管理。一部分“黑律师”是以法律服务所人员的面目出现的。相对来说,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要比法律服务所的管理严格些。因为律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司法统一考试,对实习资格和执业资格的审批,对律师事务所的成立都有严格的程序保证。而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就相对宽松多了。这也为一些“黑律师”和假法律服务人员的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不仅出庭手续好出,而且在税务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监管上的漏洞。因此,对法律服务所的管理要强化,这是保证法律服务市场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

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律师业的发展在我国仍是处于初级阶段。自去年开始,一大批律师事务所出资购买办公用房,而且不少是在高档的写字楼。这说明我市律师业已经部分完成了初步的积累,其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律师队伍鱼龙混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规范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建立律师过错赔偿制度,透明收费,整合律师力量,限制朝不保夕的小作坊式律师事务所,使大连的律师事务所上规模,上层次,走国际化、集团化发展之路,以适应“大大连”建设中超大项目以及加入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律师的冲击和挑战,是大连律师应当深刻反思的问题。

发展非讼方式,减轻法院压力

提倡仲裁,重视和发展adr等新型非讼解决纠纷机制的作用。法院这几年案满为患,这也是导致积案的一个原因。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其它纠纷解决方式不力的现状。大连市仲裁委员会这几年加大了宣传力度,2002年底又和国内各仲裁委员会及香港仲裁机构在棒棰岛召开了仲裁与调解研讨交流会,仲裁的影响逐步增大。但是,和法院比起来,仲裁受理案件的数量还是微不足道。参照国外adr等行之有效的非讼解决方式,发展有中国特色、大连特色的非讼纠纷解决机制,不仅减轻了法院的压力,而且易于被国外投资或者贸易方接受,高效,成本低而且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理解。

篇10

关键词:律师 ;独立;主体;司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许多国家都要求律师独立执业, 保持职业上的独立性。要实现律师的独立性,必须对“律师独立性”及其实现所需要的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律师的独立性,是指律师法律服务活动、律师组织及律师工作形式的相对独立。在众多事业中,律师常常被认为高薪职业,且工作较为自由,常常被称为”自由职业者”,不受国家权力和司法部门的领导,是处在与国家公权力相抗衡的地步,是公民的辩护人和代言人,是由律师协会统一管理的职业.

一、律师独立的必要性和法律价值

(一)律师独立的必要性

1.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律师职业是一种社会性职业,是面向社会为社会需要法律服务的人提供法律服务的开放式服务的职业,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不依附国家,只依附法律。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底蕴是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与安排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2. 平和解决社会纠纷的需要。律师在解决社会纠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防范不法行为和行为,或者防范容易引起争诉的行为于未然。律师活动不仅影响到私人的利益,同时也有公共政策的考虑。因此,为了实现这种帮助解决社会纠纷的功能,律师有效的独立地位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3.维护人权、体现民主制度的需要。人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权在司法领域的最好体现就是辩护权,这是自然法的基本正义要求,而公民由于其法律知识的缺乏,所以需要借助律师,成为其胳膊的延长,所以保持律师的独立性是体现我国民主的必然要求。

(二)律师独立的法律价值

1.促进司法公正。律师作为民众和国家之间的缓冲,能够向司法机关提供民众诉求和愿景。在一般意义上,律师在促进司法公正上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律师通过民众的诉讼纠纷,来为处于弱者地位的当事人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二是当事人可以通过律师同法官较好的形成法律上的沟通;三是通过给予那些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发挥着“扶危济贫”的作用。正是律师在司法过程中的这种独立地位,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实现。

2.有助于推动律师的职业化进程。律师作为公民的辩护人,是公民与国家对抗的有力力量,因此要强调律师的独立地位,推进律师职业化进程.推动律师职业化进程会加强律师的团结精神,便于律师的管理,和对律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在提高其社会地位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律师独立遇到的困难及实现条件

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律师行业独立”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当然,我国在实现律师独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商业主义对律师职业的渗透、我国律师政治地位偏低、律师未实行行业管理与行业自治、律师权利的行使缺乏保障措施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采取一下措施:

(一)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律师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然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律师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律师事务所作为非法人组织的合伙企业是法律所认可法人主体,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为律师市场主体地位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因此,国家应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律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法治建设,这就要求律师不仅仅为其辩护人说话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律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以当事人为价值取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4条规定:“律师应当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为巩固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服务,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服务”。作为律师,必须要兼顾社会大众的利益。在法庭上的时候,律师穿的是法袍,面对社会公众的期待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应该唯利是图。

(三)努力提高律师的政治地位。律师因其独立性决定了其没有国家强大的力量作支持,然而由于其职能和地位的决定,其还要与国家相抗衡,所以提高律师的政治地位是大势所趋。在我认为提高政治地位的首要要求就是提高律师的力量,加强律师的团结,尤其是律师协会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确实起到引导和指挥作用。同时要赋予律师参与政治的话语权。

(四)实行律师行业自治与行业管理。行业自治有三个构成要素,即行业规范、会员资格和对会员的惩戒。作为律师行业的娘家的律协,为了更好的进行发展和行业健康,就有必要对协会的成员指定严格规范的律师自治规章制度,促进科学有序的运作。律师的自治和律师行业的自律管理是律师实现其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保持独立性及保证免受外在干涉,法律职业应推进实行自我管理。

总之,律师制度做为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工作是国家司法权正确行使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职业的属性要求律师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求不偏不倚、合法合理的做出判断与决策。律师应当享有与其职业活动相对应的权利,其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容忽视,律师的权益应在法律上得到认真的对待,并受到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的高度尊重。只有这样,律师事业才会得到根本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保障的法制环境才会最终形成。(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清波.论律师职业独立[J].理论导刊,2006(06).

[2][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