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后勇范文
时间:2023-03-24 01:2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耻后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意是只有牢记耻辱,思考耻辱的原因,卧薪尝胆,时刻警醒,才能洗却耻辱,自立自强。
起源:“知耻后勇”语出圣贤孟子,又说“知耻而后勇”。
“知耻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
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篇2
关键词:多线蜗杆 车削技术 车削精度 齿厚 齿距
1.粗车多线蜗杆齿厚、齿距,完成一般分线后,重点要求车削快。
(1)粗车多线蜗杆用小滑板移动和分线划线。小滑板在不切屑情况下,向同一轴线方向进行多线蜗杆的一般分线、划线。分别刻划齿距,齿顶宽及齿距分线,要求很快完成。
(2)对分线蜗杆进行粗切屑,侧重提高速度。在完成分线后,粗车蜗杆主要是争取速度,要尽快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线蜗杆的粗车过程,留下各齿厚,齿距的0.2~0.3mm余量。要求工件车削中不变形,不产生强烈的挤压。
(3)点顶倒去毛刺。粗车结束,要求齿顶(最好)倒去毛刺,以保证精车刀校对齿型角角度基准的准确性。
2.对车床中、小滑板精度进行调整与精确安装精车刀具。
(1)对车床中、小滑板进行精度调整。对车床精度调整主要是间隙调整,因为粗车要快,中、小滑板间隙相对大些,比较适应快速操作。而精车要求高,一旦间隙大,松动,公差尺寸与车削就难以控制,还会影响蜗杆的绝对角度误差,直接反应到齿距的精确公差值。
一般小滑板间隙调整到精车削一齿侧面的0.005mm,能控制“半丝”精度。并校对轴线平行线绝对值不产生绝对值误差。中滑板以保证不产生吃刀进给偏移情况下,松紧适度。
(2)重新安装蜗杆精车刀角度(量角器校正)。刀具几何角度上产生误差,会影响齿距精度,给精车削蜗杆带来无法弥补的过失。因为齿距误差值与检测是在任意齿位置的测量,而齿厚值是固定的,一旦刀具几何角度误差,就很难保证齿距精度,要求校对刀具角度必须严格。当然刃磨必须准确,并对好中心线(轴线)略高。
(3)车刀刃磨锋利。精车蜗杆车刀必须锋利,在砂轮精磨后,要用油石进行研磨,最终要看精车削的切削状况,要达到控制0、005mm尺寸要求,而且表面光洁如镜(很薄很光),这样才能控制精车齿厚齿距尺寸。
3.精车齿厚――齿距――齿厚,完成精车分线与测量
(1)先精车任意一齿厚(最好选粗车时齿较薄的)作为齿距测量基准。进行第一齿齿厚的精车,注意两边余量同等切削,切不可单侧车削相差过大,防止影响齿距分线精车余量。
(2)精车左或右面,第二、第三齿距。车削第二、第三齿距,关键在小滑板进给方向必须一致,不可左右移动进给,那样会造成因小滑板间隙而难以控制精度。
(3)精车第二齿厚、第三齿厚(同时测量齿距)。车第二、第三齿厚同样是小滑板进给轴向方向一致,车第二齿厚要同时测量对应的第二齿距。车第三齿厚,同时测量对应的第三齿距。当然,如果齿距难以保证一定要保证齿厚尺寸精度(因为齿厚配分也较大)。
4.其它技术问题
(1)精车时必须准确计算分线与法向齿厚差值。
(2)车削时必须能控制0.005-0.01mm尺寸精车削技术(非常薄)。
(3)精车时液必须及时加注,并且要求较稠一些(能够吸附在齿面)。
(4)刀具必须保证锋利,平直,竟可能磨出断屑槽。
(5)测量时对准光源,用微调校测齿厚齿距。该办法经过练习,能很快提高学生熟练程度,保证精车质量。在车工技术的中、高级等级考工中,考生较少失分,有比较好的精车多线蜗杆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编,《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版
篇3
1、幡然悔悟:形容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出自《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2、改邪归正:形容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出自《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3、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通常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长期禁食,因此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出现异常,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大大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而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7例胃癌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在3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6±3.02)岁,其中19例行全胃切除术,25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3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在22―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1±3.15)岁,其中21例行全胃切除术,24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给予2组胃癌手术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胃癌患者术后传统护理干预,包括传统的心理护理、教育干预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方法如下。将胃管插入鼻饲肠管,将其置于空肠上段。胃癌手术后,将胃管与负压引流器连接起来,直到肠道恢复蠕动才可拔除胃管。在胃癌术后24小时后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首先静脉泵入300 ml的葡萄糖液,如果患者没有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利用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剂为800 ml,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各类微量元素。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可调整泵入速率,直到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便停止灌注,并为患者准备半流质食物。并给予观察组临床优质护理,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恐惧感,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不良反应等等,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及皮肤损伤。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s),如P
2 结果
2.1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均明显(P
2.2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指标对比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篇5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胃肠肿瘤、肠内营养
胃肠肿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护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其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1]。持续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为提高肠内营养的护理质量,我们选择2012年7月~2013年4月术胃肠肿瘤术后实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依据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行肠内营养的胃肠肿瘤术后患者127例,按时间段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肠内营养的胃肠肿瘤术后患者52例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4月75例为持续质量改进组,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1.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2.1存在问题和原因
1.2.1.1 健康教育不到位 护士忙于治疗,没有详细讲解肠内营养的优点,交待注意事项简单,没有让患者、家属认识到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配合的注意事项。
1.2.1.2 操作方法不规范 固定营养管方法不正确,胶布更换不及时,连接前没有仔细查看营养管留置刻度,没能及时发现营养管脱出;遗忘挂标识牌;巡视不及时,营养液输入过快或过慢;肠内营养冲管不规范等。
1.2.1.3 患者家属不配合 患者插入营养管难以忍受自己拔除营养管,输注过程患者腹胀拒绝输注,家属私自调节输注滴速。
1.2.1.4 护士掌握肠内营养的知识欠全面。本科室年轻护士较多,绝大部分护士未接受系统全面的EN治疗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护士对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掌握欠全面。
1.2.2 改进措施
1.2.2.1 修订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1)固定方法:选择粘性好的胶布粘贴,每日更换胶布;(2)做好管道标识:每日严格交接班;(3)输入营养液前做到四评估:评估管道有无脱出;评估患者是否外出检查不在位;评估管道是否通畅;评估患者昨日营养液输入情况;(4)配置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双人核对;(5)输注时采取半卧位,用恒温器加温。按需要调节速度;挂“肠内营养”标识牌,不与静脉液体用同一输液架;(6)加强巡视,保证匀速输入。规范冲洗,避免堵管;(7)输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1.2.2.2进行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培训 全体护士接受系统全面的EN治疗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包括营养评估、管饲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护理与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制订EN安全实施流程与质量标准、肠内营养防阻塞流程及管理制度等。
1.2.2.3加强健康教育 编写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内营养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2.4 设立营养支持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立由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长、主管护士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并制订出护理路径表进行实施及质量改进。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EN并发症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终末质量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做到全程质量管理,改变了以往质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抓住存在问题,寻找根源加以改进,并再次验证是否有效解决问题。
3.2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针对质量改进前存在的关键问题,重新修订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对护理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要求,统一规范护理操作,大大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例如,我们发现患者和家属依从性差的问题与护士健康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后,一方面加强对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把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输注过程巡视要求纳入护理流程。
3.3 规范培训,促进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化 肠内营养护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好输注营养液时的“三度”, 即适宜的浓度、速度及温度, 有效地减少腹胀、腹泻、反流等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发生[2]。从结果可看出,经培训后实施规范化护理,并发症明显下降、患者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增高。因此,规范化护理培训对防止肠内营养并发症和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有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 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 10(3): 129-130.
篇6
关键词:延迟愈合伤口;负压引流;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elf-made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in delayed wound healing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delayed wound healing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elf-made closed drainage device for wound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in age,gender,wound area,wound site,wound depth,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mparable.Results The wounds healed by second intention in the two groups.The wound healing time,the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 and the cost of dressing chan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Delayed healing wounds;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Nursing
g后伤口延迟愈合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伤口延迟愈合的因素有伤口感染、皮下积液、脂肪液化及患者营养不良等。自从1992年德国FIeischman博士首创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1],1994年裘华德教授首次将VSD技术引入国内[2],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后,其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国内外生产厂家生产的成套VSD装置价格昂贵,每套价格在2500~3000元;加之VSD技术存在容易出现堵管及吸引材料硬化等缺点,影响治疗效果[3],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此,我科从2014年3月起对18例骨科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患者采用自制VSD装置对其进行创面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6~65岁。伤口部位:背部4例,腹股沟8例,膝部8例,小腿22例。伤口面积:6 cm×9 cm~18 cm×21 cm,深度:0.3~4.0 cm。入选病例排除癌性伤口、四肢血管疾病、特殊感染、使用抗生素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将4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24例。年龄、创面面积与伤口深度采用t检验,其他数据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口面积、伤口部位、伤口深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材料 医用无菌纱布,内径为6 mm无菌硅胶吸引管,无菌手术膜,中心负压装置。
1.3方法
1.3.1观察组 ①彻底清创,开放所有腔隙,将创面坏死组织及积液清除,确保软组织和骨组织创面血供。②填充材料选用医用无菌纱布敷料,将纱布叠成6~10层,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裁剪敷料,敷料边缘超出创面边缘2 cm左右,保证敷料全部覆盖创面。③将硅胶管剪6~12个直径为3 mm侧孔,置于纱布敷料底面第3层处,对于创面大、深、渗出物多者,则将吸引管盘性放置或增加一根吸引管,同时加入一根冲洗管,冲洗管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将针头剪去的一端开数个不同方向的小孔,将吸引管、冲洗管与纱布敷料缝合固定在一起,再将纱布敷料边缘缝合,形成一个整体,将敷料紧贴于创面。创面较深者,须将生理盐水纱布敷料填充底部,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敷料是否与创面周围皮肤缝合。④将患者创面周围皮肤,用酒精脱脂,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再用无菌手术膜将整个创面和敷料封闭起来,覆盖范围包括创周健康皮肤5 cm的范围,在引流管出口处用系膜法固定,创面不平处加用多张手术膜加固,避免周围存在气泡。⑤将吸引管与连接管一端相连,另一端与透明引流瓶连接,再用另一连接管把引流瓶与中心负压连接起来,调节负压为100~200 mmHg。根据创面渗液多少、肉芽组织生长及创周皮肤情况,3~7 d更换一次引流装置。
1.3.2对照组 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皮下积液,清创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敷料擦拭干净,用纱布敷料按传统外科换药方法换药,根据敷料渗液情况,决定换药频次。
1.4护理
1.4.1观察组
1.4.1.1保持有效持续负压吸引,持续负压吸引是VSD治疗关键,负压过大,易引起出血,过小起不到引流作用,负压大小应以敷料塌陷、显露管形为有效,设置压力为100~200 mmHg为宜。若发现敷料鼓气,应检查有无引流管堵塞和负压异常。听到有气体漏出的声音,要检查膜与皮肤之间是否有脱膜、膜破损、贴合不紧密、各连接是否松动,管道破损等,若有需要重新密封漏气处。
1.4.1.2保持引流通常,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压迫、牵拉。引流物粘稠、有大块坏死组织、血凝块等引出时可致引流管堵塞,应根据引流物的量、粘稠度在吸引同时持续或定时从冲洗管中缓慢滴入生理盐水,防止引流管堵塞。更换引流瓶1次/d。
1.4.1.3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如发现短时间内有大量新鲜血液吸出,应立即关闭负压,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4.1.4观察创周皮肤,如有浸渍性皮炎、皮疹等发生,应及时撤除负压引流装置,进行间断使用VSD和缩短VSD使用时间。
1.4.1.5防止敷料干结变硬,敷料干硬见于膜密封不严、漏气造成,这种情况也需要重新更换或密封膜。
1.4.2对照组 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纱布敷料覆盖创面,根据伤口渗出情况,予以换药1~3次/d,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对比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42例患者伤口均Ⅱ期愈合出院。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7~18 d,换药次数为5~14次,换药费用580~1180元,患者满意度92.7%;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1~45 d,换药次数为28~49次,换药费用为1120~2360元,患者满意度72.5%。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VSD的医用泡沫材料,置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创面,再以具有生物阀功能的半透性贴膜技术是将一种包裹了多侧孔引流管将创面封闭,使创面与外界隔绝,形成一个压力稳定持久,且分布均匀的高效引流系统[2]。VSD材料不含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及韧性,亲水性强,与创面和皮肤具有较好的相容性[3]。VSD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疗效肯定,.但在使用过程中,因创面炎性分泌物多,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胶体含量高,液体粘稠,加之VSD引流管管径较细,引流物易沉积于管壁导致VSD引流管堵塞[4]。据文献报道VSD堵管率高达40%~50%[3]。另一方面,VSD设备价格昂贵,堵管后须重新更换装置,导致患者费用增高,加重了经济负担,患者不易接受使用,所以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利用VSD使用原理,对骨科术后延迟愈合伤口进行处理,具有以下特点:①使用的硅胶吸引管管径较粗,内径达6 mm,加用一根输液管作为冲洗管,根据引流物的多少、粘稠度进行持续或定时冲洗,防止引流物沉积于管壁出现堵管,本组无一例堵管现象发生。②持续稳定的中心负压,能及时吸出清除坏死组织、血凝块和渗出液,使引流区创面内渗液达“零聚集”,同时应用形成的压力差,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速度,缩小创面。③手术膜的密闭,使创面与外界隔开,避免创面暴露引起交叉感染,且有利于创面的观察。④冲洗管的使用,使创面处于半湿润环境,避免敷料干硬,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⑤引流管与冲洗管分开,避免了引流管堵塞时逆性冲管造成感染的可能。⑥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充伤口,对于伤口较深和有潜行的伤口,纱布敷料更易填充且能完整取出,要优于VSD使用的泡沫敷料。本实验患者均因术后伤口皮下积液、积血、脂肪液化等原因导致伤口延迟愈合,伤口渗液多,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法,不仅换药频繁,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换药的痛苦和换药费用,而且难以保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而使用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达到快速有效吸引伤口渗液,减少换药频率,减轻工作量,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的目的,且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与传统外科换药方法相比较,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换药方法。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虽然存在因使用的手术膜不透气,使用时间长少数患者会发生伤口周围皮肤浸渍问题,但这一问题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观察并给予及时处理,是可以避免的,本组1例患者发生伤口周围皮肤浸渍,予及时撤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好转,后在使用负压引流过程中,间断使用和3 d更换一次引流装置,未再发生皮肤浸渍。相比较使用套装VSD成本高和易堵管,使用传统换药方法伤口愈合时间长等不足,患者更易接受和使用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处理伤口。
综上所述,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使用的材料成本低,既发挥了VSD技术的优势,弥补了VSD价格昂贵、易堵管等不足,又缩短了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申全财.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6):434-435.
[2]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2
[3]曾婷苑,廖金梅,郭惠娟.改良VSD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35-36.
[4]马红,孙强,田卓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42例难治性压疮患者中的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96.
[5]方祝英,汪仁焕,畅英才.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在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657.
[6]周维俊,贾静.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塞的观察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1,32(12):2025.
篇7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胃癌手术;早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99-0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由于它本身的优越性,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特殊意义,使得这种营养支持也得到了广大业内人士的认可。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在本次所选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仅为8例,年龄在36岁到80岁之间。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胃癌切除,有15例进行了全胃切除,12例为近端胃切除,13例为远端胃切除,分别占总患者人数的37.5%、30%和32.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患者胃切除部位统计表
胃切除部位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患者人数151312百分比(%)37.53032.51.2方法:在术前应该确保将鼻胃肠营养管头和胃管等进行固定,并同时插入胃中,再分别对营养管和胃管进行固定,而且一定要做好标记。与此同时,在术中还要把鼻胃肠营养管的下端向下拉,从而确保在吻合口的20cm到30cm处。在手术后的24小时后开始把温的生理盐水向营养管内滴入,滴入量为250ml,能够起到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如果在滴入营养液后没有产生任何的不适,那么可以给患者滴入容量为500ml的营养液,并逐日递增。鼻胃肠管的留置时间为7天到10天之间,拔管的时间也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去管的具体操作方法为: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在术后的第一天给予250ml的生理盐水,以滴速20-40ml/h经肠内的营养管持续的滴入。第二天可以把营养液增加到500ml,滴速也要有所调整,经研究发现控制在20ml/h为宜。在第三天可以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对营养液的容量和滴速进行调整,滴速最好是控制在120ml/h以下。
1.3观察指标:在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阶段,对患者的一些症状,如是否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体重、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总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等进行检测。2.结果
通过对4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通过早期肠内营养的所有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就充分的说明早期肠内的营养支持对改善人类蛋白质的代谢和抑制蛋白质的分解等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具体数据,(见表2)。
表2患者的营养指标统计表
检测指标体重(kg)总蛋白(g/L)白蛋白(g/L)术前49.860.3631.98术后(7d)53.061.2133.11术后(14d)54.073.4545.31除此之外,患者在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浓度和血糖浓度上虽然也有改变,但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与术前并无非常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所有的患者在术后的早期营养支持中均没有发生如呕吐和恶心、发热等现象,而且在中途也没有发生管滑脱而导致营养液停止输入的状况。在开始注射时,只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胀和腹泻,但经过相关的调整,症状便得到了缓解。3.讨论
众所周知,胃癌患者经常会出现一些如营养不良[3],或者消化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减退等现象,而对患者进行手术后,手术创伤和一些应激反应等又会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患者非常容易引起感染,或者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进行改善,而且还会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正是由于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如上优势,这种治疗方法才会得到广大医学者的认可和赞同,同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具体的胃癌手术治疗中[4]。通过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后,更加印证了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优势。
总而言之,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等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因此,这种方法也成为了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
[1]汪志作,李宁,刘福坤,等.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和急性炎症反应的调理作用[J].肠外及肠内营养,2000,7(4):202-203.
[2]蒋文瑞,胡自苗,常明.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3):165-167.
篇8
[关键词] 外科手术;颅内感染;连续引流;腰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37-02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根据文献报道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1%~27%[1]。颅内感染一旦发生,将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甚至造成患者严重致残、死亡。如果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对已经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较好的治疗方法,将有效降低开颅手术风险。我们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507例进行分析,比较腰穿和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同时将已经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分为4组,采用4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4种方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的成年患者(≥18岁)507例。其中男286例,女221例;年龄18~84岁,中位年龄42岁;肿瘤切除124例,脑外伤267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110例。所有患者均无颅内感染迹象,手术均为标准无菌手术,术中注意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
1.2 颅内感染的诊断依据[2]
①开颅手术3 d后体温高于39℃,体温无下降趋势,或者体温下降后又骤然上升。②脑脊液的白细胞数>100×109个/L,细菌培养阳性。③脑膜刺激征阳性,意识障碍加深。颅内感染治愈标准:①脑脊液白细胞连续3 d正常。②体温正常,颅内感染临床症状减轻。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开始应用头孢曲松(罗氏芬)2.0 g静脉点滴预防感染,术后继续使用罗氏芬2.0 g Bid预防感染3 d。所有患者均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第2天行腰穿或者常规腰大池引流释放脑脊液以预防感染,同时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和生化检查。脑脊液检查正常者,停止静脉使用抗生素;脑脊液提示颅内感染者,经验性继续静脉使用罗氏芬治疗,剂量同前。证实有感染者,将感染者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腰穿组、腰穿+鞘内注射组、单纯腰大池引流组、腰大池引流+鞘注组。鞘内注射用20 mg万古霉素(来可信)加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与秩和检验。
2结果
507例患者,81例(16.0%)患者有颅内感染。267例行腰穿预防感染的患者中,55例(20.6%)出现感染;240例行腰大池引流患者中,26例(10.8%)出现颅内感染,二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在出现感染的81例患者中,行单纯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术后白细胞连续3天所需时间最短,随后为腰大池引流+鞘注、腰穿+鞘注、单纯腰穿。4种处理方法脑脊液白细胞连续3天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①开颅手术时间较长,平均3~6 h,手术时间4 h者颅内感染率为21.32%[3]。②脑脊液漏是感染的高危因素。③术后颅内积血的残留。④头部引流管的留置。⑤开颅术后患者免疫机能低下。⑥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区受到污染[4]。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无菌手术,且外伤患者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前均未发现颅脑感染,且术前静脉应用抗生素的剂量、种类、疗程均一致,因此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开颅手术引流管拔除后,一般应用腰穿释放脑脊液预防颅内感染,有以下缺点:①反复腰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②反复同一部位穿刺,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③每次脑脊液释放量小,对脑脊液自身代谢循环影响小,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差。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置管引流预防术后颅内感染并不常见,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其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优于传统的腰穿,并有以下优点:①可以持续引流出颅内血性脑脊液,加快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通过脑脊液循环减少蛛网膜的粘连,在预防颅内感染的同时,减少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5];②脑脊液引流可减少血性脑脊液的刺激和蛛网膜下腔的纤维化,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6];③与每日腰穿放液相比,该法操作简便,损伤小,避免反复腰穿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颅内感染控制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脑脊液的特殊属性,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并且脑体表面有较多的沟回,导致颅底的脑池容易产生死腔;另外,脑组织的免疫力低下,结缔组织的基质缺少,也一定程度决定了颅内感染的发病较急,病情发展快[7]。对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不能使得脑脊液抗生素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的方式治疗。传统的方式为腰穿及腰穿+鞘内给药,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上述不足。根据以往文献,大部分医疗机构对于严重的颅内感染的患者,一般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的方法[8],我们的研究表明,单纯持续腰大池引流效果反而优于鞘内注射,考虑反复的通过腰大池引流管进行鞘内注射,有可能将外周的细菌带回到颅内,引起再次感染,而且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从而延长颅内感染恢复的时间;且反复鞘内用药容易对患者产生较严重的神经根刺激作用,甚至导致蛛网膜下腔阻塞,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远期脑积水等并发症;而单纯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释放脑脊液,加快脑脊液更新速度,对神经根刺激小,通过脑脊液自净作用达到清除细菌的目的。
因此,对于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是预防颅内感染的一个较好的办法,对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单纯腰大池引流比其他治疗方式效果好,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深,杨佳勇,魏学忠,等.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学杂志,2006,5(5):498-502.
[2] 安得仲.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411.
[3] 姚国杰,徐国政,龚杰,等.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32-534.
[4] 韩宏杰,任增玺,张香平,等.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2(8):49-50.
[5] 卞林,陈光烈,任浩君,等. 持续性腰大池外引流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251-252.
[6] 孙涛,柳守武,郑祝荣,等. 21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的疗效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5):647-648.
[7] 张责升.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9): 1404-1405.
篇9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 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发生感染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为2~96个月。术前及术中取关节液培养,Ⅰ期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然后用临时间隔器(包括万古霉素骨水泥7例、可灌洗间隔器2例)填充缺损区域,术后引流液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测定。根据药敏结果,静脉用抗生素3~6周。清创术后3周~1年,Ⅱ期关节置换重建8例;1例因全身情况欠佳,局部旷置。采取接触隔离方式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每2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例,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9例,利福平敏感7例,克林霉素敏感5例,复方磺胺敏感4例,左旋氧氟沙星敏感4例,庆大霉素敏感3例。治疗后感染均得以控制,肝功能短暂升高1例。随访25.5~108个月,平均50.9个月,未见感染复发,亦未在病区内播散。[结论]造成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彻底清创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条件行Ⅱ期成形手术相对安全;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可以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 髋; 感染
葡萄球菌是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目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感染明显增多。由于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容易在院内播散,它导致的各种感染治疗困难,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1],这使得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更加难以处理。作者对9例关节置换术后MRS感染的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探讨其全身和局部抗生素使用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3月~2007年3月,本院收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MRS感染病例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
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初次手术距离感染发生的时间2~96个月,4髋、2膝合并窦道形成。所有病例在发现感染症状后都经过抗生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
术前停用抗生素2周,分别取窦道渗出物、关节穿刺液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术中取深部组织再做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种类。
手术首先彻底去除周围炎性肉芽组织、死骨和内固定物,包括关节假体、骨水泥、骨水泥栓塞、中置定位器等,并取周围异常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术前明确为MRS感染者7例,残余空腔植入自制万古霉素+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间隔器(40 g庆大霉素骨水泥+2 g万古霉素)填充(图1),术后伤口负压引流48 h,不做冲洗。术前未能明确为MRS感染者2例,植入多孔可灌洗间隔器(W,Link),术后每天向其中注入0.5 g万古霉素2次,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后调整抗生素,持续1~2周(图2)。
第一次手术完成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6周,期间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体温正常、伤口愈合、C反应蛋白正常、局部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后,根据全身情况行Ⅱ期手术,其中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膝关节翻修术4例,假体均用万古霉素+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因全身情况欠佳,髋关节旷置1例。
1.3 药物浓度测定
其中3例关节翻修时,假体用2 g万古霉素+60 g 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分别在手术后当天、24、48 h,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万古霉素浓度(此时静脉给药非万古霉素);24、48 h取伤口引流液检测万古霉素浓度。
其中1例关节清创后植入2 g万古霉素+40 g 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临时间隔器,3个月后Ⅱ期翻修时将骨水泥间隔器取出,用100 ml生理盐水浸泡24 h后检测溶液中万古霉素浓度。
图1a 右侧人工膝关节感染、窦道形成,清创取出内固定物后,植入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骨水泥临时间隔器。图1b 清创术后3个月,Ⅱ期关节重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
图2a 左侧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外伤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窦道形成,内固定松动。 图2b 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物后,安放可灌洗临时假体间隔器,每天向其中注入抗生素×2周。 图2c 清创手术3周后,Ⅱ期关节重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
1.4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用药过程中每2周检测肝、肾功能,并观察其它可能的不良反应。
1.5 院内感染的预防
感染的病人隔离在单人病房;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时要求戴手套、穿隔离衣;脱下手套后,使用消毒剂洗手;每天紫外线室内消毒、更换床单;使用后污染的器械放入指定容器中,浸泡消毒再后送消毒中心。病人使用专用尿壶、灌肠器、便盆、备皮刀;清创手术后,伤口愈合、连续2次细菌培养阴性即解除隔离。
2 结 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7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2例。药敏试验提示,所有MRS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利福平敏感7例(77.8%),克林霉素敏感5例(55.6%),复方磺胺敏感4例(44.4%),左旋氧氟沙星敏感4例(44.4%)庆大霉素敏感3例(33.3%)。
其中3例使用万古霉素+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固定假体后,在手术当天、24、48 h外周静脉血均未检出万古霉素;术后24 h伤口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分别为13.46 μg/ml、
11.24 μg/ml、15.10 μg/ml;48 h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分别为12.66 μg/ml、10.02 μg/m1、13.08 μg/ml。
其中1例植入万古霉素+Palacos庆大霉素骨水泥间隔器3个月后,Ⅱ期翻修时取出骨水泥,100 ml生理盐水浸泡24 h后检测万古霉素浓度为10.73 μg/ml。
1例在术后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第2周肝功能轻度异常,更换为克林霉素后逐渐恢复正常,此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
9例感染均得以控制,随访25.5~108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未发现感染在院内造成播散。
3
讨 论
3.1 致病菌及其药敏特点
葡萄球菌是骨科手术后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自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后,MRSA成为革兰阳性球菌的主要变遗菌之一,已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61%[2]。它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氨曲南)均耐药,其主要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减低,因而产生耐药性。MRS菌株还没有表现出比敏感菌株更高的毒性,但是其耐药性使之能更长时间的定植于人体,医务人员手部、鼻咽部、衣物等部位都可能存留,因而增加了感染率,使得MRS的院内爆发流行的危险增加[3]。
本研究中,MRS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上公认治疗MRS疗效肯定的抗生素,它与磷霉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另外,它还可以治疗使用克林霉素过程中发生的伪膜性肠炎。但是随着万古霉素的使用范围扩大,已经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报道,因此,对于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不推荐常规使用万古霉素[3]。对于克林霉素感染的部分菌株,静脉用药可以首选克林霉素。还有部分菌株对喹诺酮、利福平敏感,但因其使用过程中可能突然出现耐药,所以不宜单独使用。文献报道,MRS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与万古霉素相同,可以考虑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4]。
3.2 Ⅱ期翻修的选择
虽然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Ⅰ、Ⅱ期翻修存在不同观点,但是对于众多抗生素耐药的MRS感染,由于缺乏相应敏感的抗生素,Ⅰ期翻修不易成功。多数学者主张Ⅰ期彻底清创、感染控制后进行Ⅱ期重建。作者发现,对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感染,常用的敏感抗生素仅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氧氟沙星等。考虑到部分病人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实际上能选择使用的抗生素非常有限,所以采取Ⅱ期翻修应该更加稳妥。
清创后动态观察患者体温、伤口情况、X线片和CRP来判断感染是否得以控制。如果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影像学检查无进行性骨破坏和骨膜反应、CRP正常,细菌培养2次阴性,更重要的是在手术中未见炎性肉芽,则可以判断感染已经得到控制。实际上,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条件经常影响重建手术的时机选择。虽然Ⅱ期重建手术时,有非骨水泥固定取得成功的报道,但是大多数学者主张选择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
3.3 局部和全身抗生素的使用
在清创手术前,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可以指导手术中局部抗生素骨水泥的使用。术中自己制备抗生素骨水泥的要求包括:抗生素应该为粉剂、具有热稳定性、为水溶性、能从骨水泥中释放出来。作者认为结合的药敏结果,虽然MRS对利福平、氧氟沙星等其它抗生素也敏感,但是能满足上述制备骨水泥条件的只有万古霉素。如果骨水泥用来固定假体,为了不影响固定强度,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1~2 g为宜。作为临时间隔器,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量可以适当增加。现在常用的骨水泥中,Palacos骨水泥的药物洗脱性最好,而且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混合加入骨水泥后还会增加抗生素的释放效果[5]。目前认为,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后,与体液接触的最初几个小时,抗生素释放主要是表面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从骨水泥中洗脱出来,并逐渐释放到周围的体液中,它的浓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作者发现,植入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骨水泥后,术后24、48 h伤口引流液中万古霉素浓度均高于其最小抑菌浓度;而外周静脉血万古霉素浓度极低,无法测出;手术后3个月将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取出后,还能测到万古霉素的释放。文献也报道,抗生素骨水泥在局部释放出的抗生素浓度远高于全身用药,而且作用时间可以长达3~6个月[6,7],而同时间抗生素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增高,这一点对于肝肾功能均减退的老年人更有意义[8]。
对于术前培养结果阴性而高度怀疑感染的病例,术中可以在局部安放可灌洗的临时假体间隔器。它为中空多孔结构,能通过管道向髓腔内注入抗生素。术后即可根据临床经验,针对常见感染菌株选择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后,再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它特别适用于不能与骨水泥混合使用的抗生素。但是,向其中注入抗生素的管道需要日常维护,否则容易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混合感染;另外,由于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应该重视感染的隔离措施,避免病区内MRS的播散。
一般情况下,Ⅰ期清创手术后,全身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3~6周。虽然万古霉素是治疗MRS疗效肯定,但是连续使用万古霉素6周后,肝、肾损害的比例可以达到100%,即使使用3周也达到70%[9],这对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人是有一定风险的。作者不常规全身使用万古霉素,而首先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克林霉素、氧氟沙星等,然后密切注意观察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从而避免毒副作用的累积效应。通过这种方式,术后出现肝功能短暂升高的仅有1例(11.1%),明显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3.4 MRS院内感染的预防
MRS能定植于患者的衣物、皮肤,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手部、鼻咽部、工作服等部位都能检出MRS,因此MRS容易在病区内播散,甚至发生院内的爆发感染[1]。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主要包括:感染的病人隔离在单人病房,室内每天紫外线消毒; 日常用品不与他人共用;伤口敷料、使用后的器械放置在指定区域并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时注意戴手套、穿隔离衣,进行操作后使用消毒剂洗手;清创手术后,伤口愈合、连续2次细菌培养阴性才可解除隔离。
作者认为,造成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利福平、克林霉素、氧氟沙星等敏感;选择Ⅱ期手术翻修成功率较高,如果术前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可以在Ⅰ期清创手术时自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骨水泥作为间隔器;否则,选用可灌洗中空间隔器,术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注入的抗生素;全身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对其它抗生素敏感者不提倡常规使用万古霉素;Ⅱ期翻修重建时,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更加安全。由于MRS容易在病区内播散,应该采取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播散。
参考文献
[1] Wang JT, Chang SC, Ko WJ, et al.A hospitalacquired outbreak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 infection initiated by a surgeon carrier[J]. J Hosp Infect, 2001,2:104-109.
[2] 李胜利,张婴元,吴菊芳,等.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2:65-67.
[3] Braunwald E, Fauci AS, Kasper DL, et al. Harrison' s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 [M]. Fifteenth Edition,McGrawHill Companies,2001,1117-1124.
[4] 杨永洁,彭丹心,刘建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4: 465-467.
[5] Simpson PM, Dall GF, Breusch SJ, et al. In vitro e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tibioticloaded SmartSet HV and Palacos R acrylic bone cements[J]. Orthopade, 2005,12:1255-1262.
[6] Anagnostakos K, Kelm J, Regitz T, et al. In vitro evaluation of antibiotic release from and 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by antibioticloaded acrylic bone cement spacers[J]. 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05,2:373-378.
[7] Bertazzoni Minelli E, Benini A, Magnan B, et al. Release of gentamicin and vancomycin from temporary human hip spacers in twostage revision of infected arthroplasty[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4,2:329-334.
篇10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美沙酮;睡眠障碍;归脾汤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18
实施MMT方式治疗的HD患者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睡眠障碍状况, 针对这些睡眠障碍患者需要给予良好的中药治疗, 才能促进其睡眠障碍的消除[1]。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实施MMT方式治疗出现睡眠障碍的36例HD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且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依据为:①患者无心脏、肾脏等方面的重大病症。②患者均为精神方面的相关病症。③患者年龄18~60岁。④患者日常睡眠实际时间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保持单纯MMT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实施MMT方式基础上予以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 中药方剂组成:党参、黄芪各15 g, 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当归各9 g;木香、远志各5 g;炙甘草5 g;生姜3片;红枣5枚。该中药方剂需要用水煎服, 1剂/d, 服用时间为早饭与晚饭前服用, 此药4周为1个疗程, 按患者情况可酌情在1~2个疗程间取舍 [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恢复了正常睡眠时间或者是日常睡眠时间>7 h, 患者醒后表现为具备充沛的精力;有效:患者日常睡眠状况有所改善或者是日常睡眠时间增加>3 h, 尤其是患者在深度睡眠方面时间延长;无效:主要是指患者日常睡眠状况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16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2例, 有效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4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美沙酮是一种具有麻醉性镇痛药物, 能够将患者对海洛因的实际需求渴望大大降低, 同时还能够起到代替维持的作用, 但是该种药物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胃口不佳、头晕健忘、便秘口干等状况, 最重要的是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状况, 对于睡眠障碍以往临床上均使用相应的抗抑郁药物予以处理, 但是仅仅是适用于短期的实际治疗, 一旦长期使用则又产生新的相关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对药物形成依赖。因此, 为患者在治疗海洛因依赖症过程中免去因服用美沙酮导致的睡眠障碍, 并确保患者不会对新型药物产生依赖, 中药调理法以其绿色环保的科学性, 成为此阶段临床医学必选药品。作为精气来源之地, 脾脏和顺则五脏安宁, 因此归脾可有效缓解因美沙酮而导致的睡眠障碍, 从而协助患者入眠。归脾汤加减进行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面的有效调理。方药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炙甘草有补气健脾之功效, 而酸枣仁、桂圆肉、当归、远志、生姜则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另外木香可理气醒脾, 使滋补而不滞。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功效, 患者一旦心神得养则睡眠障碍等症消除。
总之, 对于实施MMT方式治疗出现睡眠障碍的HD患者予以中药归脾汤治疗能够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患者睡眠状况能够给予较大改善, 因此可以将中药归脾汤实际应用于现今临床治疗中, 使更多的HD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艳敏, 钟宝亮, 朱军红, 等.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4, 23(4): 299-304.
[2] 刘修军, 钟宝亮, 朱军红.吸烟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的烟草使用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3, 22(1):17-22.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知耻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