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1:4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

篇1

企业战略执行的误区与变革方向

随着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增加,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并成功执行。问题在于,不少企业并不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战略予以执行并取得相应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绩效考核实施难、新的薪酬方案刚施行就怨声载道、要做工作分析了总是得不到直线经理的有效配合……HR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里也有不少好的方案,就是找不到人来推行。

许多企业对战略制订工作高度重视,将公司战略管理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倾注在各级战略的策划和设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战略执行方面的资源却往往投入过少。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战略执行缺乏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保证、战略执行工作缺乏起码的计划性、战略执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很低,量化管理手段严重不足、战略管理周期结束时,又缺乏基本的战略执行评估……以上弊端常常导致企业的战略管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使许多凝结着战略管理者智慧结晶的卓越构想由于得不到有效实施最终被束之高阁或半途而废,甚至还因此给企业的声誉、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是基于企业各级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全过程活动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的方案系统。战略执行体系确定了各级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在战略执行中的职责、权限(包括采取非常措施的职责权限)以及对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的战略执行工作表现进行奖惩的依据。明确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以违规处罚条例为依托的战略执行体系使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了解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期望,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履行战略执行相关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各级战略执行的理想效果。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由组织结构方案、组织文化方案、行动与控制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冲突处理方案、障碍清除方案、战略执行评估方案等七类执行方案构成。

组织结构方案

组织结构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形式的方案,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硬件方案”,也是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基础。在竞争战略层面,企业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态式与竞争对手展开行业竞争:一种是保守型态式、一种是风险型态式、另一种是分析型态式。保守型态式就是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的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积极改善内部生产条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生产速度和安全度等方式巩固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通过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方式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方案,以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刚性、统一的优势。风险型态式就是致力于充分把握宏观社会环境和综观行业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在现有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通过强化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方式提升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以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市场和研发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分权式管理柔性、灵活的优势。分析型态式是在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对保守型战略和风险型战略进行平衡/折中:在自身经营涉足的部分行业中采取巩固既有地位并伺机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策略,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则采取提升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的策略。这种以成本/效率和市场/研发双中心为特色的战略应当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与分权式管理各自的优势。

组织文化方案

组织文化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推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标准的方案,它需要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由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彼此充分互动,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原有的工作态度、激发人巨大的工作潜能,组织文化方案便自然成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有力支撑。战略执行卓有成效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具备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别具特色、独领的组织文化,如沃尔玛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大力倡导、推行先进的组织文化,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改变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极大地增强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的竞争优势。

行动与控制方案

行动与控制方案是说明企业各级战略执行者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步骤及其直接上级对其进行控制的方式/步骤的方案。任何战略目标的达成都要确定行动与控制方案,它是战略执行具体行动的指南。行动与控制方案必须遵循SMARTER原则,即方案本身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要求的(Time-based)、激动人心的(Exciting)和竞争性的(Rivalrous)原则,以便为战略执行者及其直接上级的相关活动提供明确导向。优良的行动与控制方案会将战略执行行动和直接上级控制方式/步骤的每一细节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最大限度减少了具体工作中的模糊点,显著降低了战略执行中一事一议、相互扯皮、顾此失彼的概率,从根本上提升各级战略执行的速度和质量。管理者接替方案就是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中行动与控制方案的一种,它是激励/鞭策企业内部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的自身素质,消除、效率低下和业绩不振的一剂良方。在管理者接替方案中,以下七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接替方案的适用范围、管理者接替的条件、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确定、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培养、管理者接替的实施、管理者接替活动的评估、违规处罚条例。

资源配置方案

资源配置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配置数量、方式和时间的方案。资源配置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的多种资源按照各级/各类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和具体特点进行高效、合理、恰当的配置,使企业在各级/各类战略执行的“主攻方向”上形成相对资源优势,为战略执行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资源配置方案就阐明了企业的培训资源向核心员工团队(即中高层管理职位及其他关键职位)倾斜的原则,实际上指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培训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有限的培训资源,实现员工培训成效的最大化。企业培训资源配置方案一般包括培训资源配置方案的适用范围、核心团队的培训目标、核心团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核心团队的培训时间、核心团队的培训师资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设备/场地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评估标准、其他人员的培训资源配置、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冲突处理方案

冲突处理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解决各单位/部门间发生的冲突的方式/步骤的方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单位/部门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有所不同、各级/各类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战略执行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处理方案有助于对企业战略执行中出现的各类冲突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指导各级战略执行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冲突。部门争议处理方案能促进各相关部门对战略执行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即时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共同转变工作视角,群策群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在第一时间消灭内耗,从而大大提升了战略执行效率并明显改善了团队协作氛围。企业“部门争议处理方案”通常包括部门争议处理方案的适用范围、部门争议调解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调解者的确定、部门争议调解的实施、部门争议仲裁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仲裁者的确定、部门争议仲裁的实施、突况处理和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障碍清除方案

障碍清除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清除各类人为障碍的方式和步骤的方案,它属于“非常”战略执行方案的范畴。企业主要通过大力推行组织文化和其他“正常”战略执行方案、运用正向激励手段以及规范化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推进企业的战略执行。但当某些战略执行者或其他人员在理念和行为上拒绝接受组织文化和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要求,采取消极回避、拖延懈怠、拒绝合作甚至公开对抗等方式阻碍企业战略执行的正常推进时,以公司内部惩戒方案和即时解聘方案为代表的障碍清除方案就将充分发挥作用。其中,即时解聘方案是最为严厉的障碍清除方案。基于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劳动管理法规的即时解聘方案通常包含即时解聘的适用范围、即时解聘的具体条款和法律依据、即时解聘申请的确认、相关事实的调查核实、即时解聘的实施、突况处理、违规处罚条例等方面的内容。

篇2

我市首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力争在年底结束,整个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启动阶段(*年5月-*年6月)

该阶段要根据文件精神,确定试点企业,做好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工作是:

1、研究部署。制定“关于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意见”文件,召开各市(县)、区、局会义,学习讨论文件,部署试点工作。

2、确定试点企业。全市计划确定试点企业10-15个。试点企业由各市(县)、区、局确定后报我局培训处。

3、调查摸底。各试点企业根据文件要求做好企业内技能人才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4、制定实施方案。由各试点企业制定本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职业领域、评价内容、主要措施、经费筹措、实施部署等。

5、组建工作班子。试点企业要到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

织领导到位、组建好试点工作班子和实施试点工作网络。

(二)实施阶段(*年7月-*年10月)

该阶段要抓好宣传发动,加强基础建设,实施培训评价,强化质量管理。主要工作是:

1、抓好宣传发动。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宣传国家和省、市对高技能才评价试点的政政策和有关规定,宣传企业试点方案,做好技能人才评价试点方案,做好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报名工作。填写《无锡市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技能人才情况表》,一式三份(表式附后)。

2、加强基础建设。安排培训、评价场地,组织好培训教材,制定好培训、评价制度,做好培训、评价管理,编制评价试题库。

3、实施培训。制定各工种(专业)培训计划大纲,认真组

织培训。

4、组织实施评价。根据不同工种(专业)对技能人才

的技能要求,选择评价内容和方法。

(三)评估阶段(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实施计划

为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根据我局《关于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的意见》(锡劳社培[*]34号)精神,制订本实施计划。

我市首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力争在年底结束,整个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启动阶段(*年5月-*年6月)

该阶段要根据文件精神,确定试点企业,做好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工作是:

1、研究部署。制定“关于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意见”文件,召开各市(县)、区、局会义,学习讨论文件,部署试点工作。

2、确定试点企业。全市计划确定试点企业10-15个。试点企业由各市(县)、区、局确定后报我局培训处。

3、调查摸底。各试点企业根据文件要求做好企业内技能人才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4、制定实施方案。由各试点企业制定本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职业领域、评价内容、主要措施、经费筹措、实施部署等。

5、组建工作班子。试点企业要到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

织领导到位、组建好试点工作班子和实施试点工作网络。

(二)实施阶段(*年7月-*年10月)

该阶段要抓好宣传发动,加强基础建设,实施培训评价,强化质量管理。主要工作是:

1、抓好宣传发动。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宣传国家和省、市对高技能才评价试点的政政策和有关规定,宣传企业试点方案,做好技能人才评价试点方案,做好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报名工作。

2、加强基础建设。安排培训、评价场地,组织好培训教材,制定好培训、评价制度,做好培训、评价管理,编制评价试题库。

3、实施培训。制定各工种(专业)培训计划大纲,认真组

织培训。

4、组织实施评价。根据不同工种(专业)对技能人才

的技能要求,选择评价内容和方法。

(三)评估阶段(*年11月-*年12月)

该阶段工作要试点评估、总结,并颁发证书。主要工作是:

1、试点企业做好试点工作总结。

2、专家评估组对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作出评估意见。

3、召开总结表彰会,对评价合格的技能人才颁发证书。

年11月-*年12月)

该阶段工作要试点评估、总结,并颁发证书。主要工作是:

1、试点企业做好试点工作总结。

篇3

一、企业职工培训必须以科学的现代培训管理体系为依托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基层生产经营企业的职工培训模式由多元化和无序化,逐渐转移到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正规化和程序化的轨道。目前基本结束了各自为战的独立化、分散的教育培训模式。经过专家、学者的理论创新,职业培训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以及企业员工的支持与配合,目前一个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已经趋向于成熟,并已形成一整套的管理培训体系。其不再是单一的为培训而培训,而是从多维度出发,有的放矢。它从开环系统演变为闭环反馈的控制系统,从而增强了培训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说,都是不低的,培训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员工技能的预期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员工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于“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则需要适当提升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能力,则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从中,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而现有员工的技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消除这个差距正是我们的培训目标。为此,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明晰员工的现有技能与预期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培训目标,细化培训目标,将之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等层次的特点来选择。

①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第一个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

②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所谓技能,是指能够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

③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

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倾向于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

3、指导培训的文体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得到提高。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因此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缺乏培训师资时,就要求助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外部培训资源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有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如何取舍,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应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①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须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决定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

②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职务和预期的职务出现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应了解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个性是天生的,即使通过培训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该项工作,则应更换岗位,而不是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培训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篇4

一、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和深化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工程,从2013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全镇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简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后上岗;镇安监站和村(居)安全生产监管人员100%持证上岗,对承担安全生产培训的专兼职讲师(外聘老师以及担任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师)100%参加知识更新培训。

二、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的对象包括:

1、镇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由县统一培训);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工商局登记的法人企业为准)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镇统一组织培训);

3、危化、电工、电焊工、登高架设工、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由县组织培训);

4、全镇各村(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镇统一培训);

5、镇安监(消防)站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由县统一培训);

6、各类从事安全生产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由县统一培训);

7、企业以班组长、全体生产一线职工为重点的安全知识培训(由企业组织培训)。

三、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基本法律、规章和政策规定;

2、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管理常规;

3、安全常识和自我避险逃生救护常识。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组织准备。一是成立镇“深化安全培训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镇长同志任组长,经发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为镇安监站全体人员。二是准备印发经济实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等资料。三是制定《镇深化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培训任务。

2、动员部署。一是结合我镇实际,确定培训计划和模式。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企业面上全员培训工作。

3、明确分工。镇经发办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部署分解任务,进行督查考核,落实培训机构及师源,订购、印发相关培训教材及资料,并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内的各类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是本次全员培训特别是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要切实保证足够的培训经费,全面摸排本企业内员工持证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培训计划,保证员工培训时间,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并进行规范的考核和发证,及时做好相关的培训档案管理。

(二)培训实施阶段。

一是取证培训,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工商登记的法人企业为准,按每年对涉及矿山、危化、烟花等高危行业组织培训,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培训,规下企业逐步推进,最后实现企业负责人和安管员持证全覆盖。二是企业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培训,用三年时间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轮训,由各单位指定“安全培训师”组织本辖区内的企业员工按计划进行培训、考核、发证(上报附件4),由培训学校进行统一规范信息录入,再返还给企业各单位和企业进行签名盖章,并由企业存档备查。

(三)考核督查阶段。

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是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将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的必查内容。今后在开展日常安全生产督查中,一旦查到企业未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将作为安全隐患进行查处。

五、相关要求

篇5

1、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根据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要求,编制规范的培训流程、制定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活动,确保培训效果的前提。

1.1建立规范的培训流程培训机构在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时,首先是要确定培训需求,只有培训需求明确、具体,培训目标才会明确,培训内容的方向才不会发生偏差,所以培训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培训需求。在确定培训需求时,要同时考虑组织、岗位和个人三者的需求,因此制定的需求调研方案要全面、科学。其次是设计和策划培训方案,在培训需求明确后,应设计出与培训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内容、课程模块、教学方式等,设计的培训方案要突出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是组织实施,在培训方案设计好后,按照培训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培训方案得以落实,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及教学方式等必须与方案设计要求相符。第四是开展培训评估。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培训座谈及到送培单位回访等方式,对培训效果开展评估,通过评估,查找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加以落实,使培训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达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

1.2建立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活动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培训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必须有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保障。从我中心的实践来看,与培训直接相关的管理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训项目的开发管理。培训项目在项目立项、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必须有管理文件进行规范。二是培训活动的实施管理。培训实施时,对授课教师、班主任、受训学员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对培训实施流程及工作内容有规范的标准要求。三是培训活动的后勤保障管理。培训活动要得到顺利实施,相关的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因此,要有培训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环境管理、培训食宿及交通管理等。四是培训活动的监视管理。要使培训活动的各项工作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必须要有监视管理,通过对培训活动的重要环节设置监视点并实施监视,才能确保执行情况与管理要求相符,才能使培训效果得到保障。

2、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

如果只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相关的落实保障机制,要达到提高培训质量、满足生产一线的培训需要,是不可能的。培训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是不能落实,培训效果仍将得不到保证上。因此,认真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是确保培训效果的核心。如何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2.1制定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在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时,不仅要细化每项工作的工作流程,还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各环节的工作标准是管理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的依据。所以,制定的工作标准要求具体、明确、可考核。

2.2明确责任人所有的工作,只有在明确了责任人后,才可能得到较好落实,工作出问题后,也才有办法追究责任,落实整改责任人。根据培训机构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对培训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要加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强调责任心,进而使相关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2.3强调检查与监督培训机构要设置对培训活动的监督检查部门,配置专人按照工作标准,对各环节的培训活动进行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相符事项,要督导责任人进行整改,从而确保培训各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开展培训创新

3.1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推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培训项目化管理,是指以培训项目组为单位,来实施培训项目的开发及管理。培训项目组通常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专家等组成;不同的培训项目,成立不同的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成员要完成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该培训项目、评估该培训项目的效果的全部工作。培训项目化管理办法,在系统开发和管理培训项目,更加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上有明显的效果,对培训项目的持续改进有积极作用。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一线合作培养培训机构如何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出的学员到生产一线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必须改变过去与生产一线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合作培养。在同生产一线合作培养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训方案设计时,充分听取组织、学员及专家的意见,请生产一线专家参与培训方案的设计,使培训方案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二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参与培训讲义和培训案例的编写,使培训资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三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走进课堂授课,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地与学员进行交流和传授;四是尽可能地安排学员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学习,过去培训机构的实习更多是模拟操作,缺乏现场的真实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实习环节安排到现场中去,这样在学员学习结束后,便可直接上岗操作。

篇6

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是一种对污染源,废弃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和诊断,寻找尽可能高效利用的资源(如:原辅材料、能源、水等),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方法。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和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持续的清洁生产审核活动通过不断产生和实施各种清洁生产方案,从而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也将有力的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更好的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需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正确认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给予重视,是清洁生产审核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的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的全过程。领导的支持与参与,可以保证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全体员工的投入参与,获得清洁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支持,从而保证了清洁生产方案的顺利组织实施。因此,领导的支持与参与是保证审核工作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领导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当成企业的包袱,工作敷衍应付,领导应在认识到清洁生产审核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在提高无形资产和促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并亲自参与清洁生产审核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和开展,保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二、强有力的组织和策划,是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组织实施,首先必须组建一个有权威的或由管理人员组成的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来开展工作;其次,制定合理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计划,包括职责分工、活动安排、时间进度、以及人财物的分配等,以便使清洁生产审核按照预定目标与程序步骤有效地进行,并易于受到监督检查;宣传与培训也是清洁生产审核组织与策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一方面应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号召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转变企业各种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清洁生产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学习审核的方法与技能。

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认真组织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通过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检查,全体员工根据日常工作经验、体会以及从八个方面对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清洁生产机会,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对涉及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工艺或设备更新改造等方案,应在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可行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建议,经决策后组织实施;对中/高费方案,往往需要经过市场调查分析,技术评估、经济评估等程序后,确定会产生效益才能进行实施;而无/低费方案遵循的是“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原则,对确实有“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效果的工艺、技术、操作方法和管理,企业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认真组织实施,使其真正产生效益。

四、建立清洁生产激励机制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保证请洁生产持续有效开展。

篇7

关键词:集团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化建设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2013年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已经完成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搭建工作。结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个人十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现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予以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

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项目目标及前期需求沟通、项目选型、成立项目组、制定实施策略及质量和风险策略、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等。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保证集团公司战略落地,通过优化全面预算体系,制定全面预算标准、规范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模型。集团公司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规范费用审批流程及预算控制为切入点,实现预算数据的高效流动和有效共享,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费用控制从单一的“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控制手段结合的费用控制模式转变,加强集团公司对所属二、三级企业的管控力度,完善预算分析体系,为集团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提供管理基石。

(二)项目选型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选型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及预算管理需求,对软件系统及服务厂商开展深入的调研及综合评价,最终通过正式的招投标流程完成项目的选型。

集团公司与多家软件服务商就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及初步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初步选定几家系统服务商。同时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在项目选型期间,集团公司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出具相对细化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投标讲解,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评分办法和评价表,从综合实力、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实施、售后服务、商务价格等六方面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标。根据综合评标得分情况确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及系统的实施方。集团公司与系统实施方就有关实施具体事宜及商务合同报价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后,签订了商务合同。

(三)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集团公司成立包括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的项目组,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及分工。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项目领导组长、项目负责人及实施方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调控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项目实施小组由应用分析组和系统实施组组成。应用分析组由双方的业务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完成详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报告并配合技术实施人员解决应用模型和应用需求方面问题;系统实施组由双方技术及相关实施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跟进需求分析报告对软件系统进行定制、开发等实施工作,并共同解决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及后台数据库等方面的问题。

(四)制定实施策略和项目总体计划等

集团公司根据各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在征求各级领导及各企业意见情况下,确定出项目的组织范围为集团公司及所有合并范围内企业,同时挑选出数家涵盖集团主要业务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确定出试点企业以单位+部门为预算编制主体,非试点企业以单位为预算编制主体。

集团公司根据国资委要求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项目组反复沟通后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并商妥各阶段工作任务、工期及交付成果。同时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组制定出项目管理章程,严格执行周计划及周例会制度等。

(五)召开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正式开始的标志。集团公司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等集团领导、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所属京内二级企业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项目组等各方成员参加会议。集团公司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内部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项目成功实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蓝图设计阶段

蓝图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需求调研与业务流程梳理、特殊业务处理研讨、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制定、关键用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及实施方案制定,以及应用接口方案及二次开发方案落实等。

(一)需求调研及业务流程梳理

集团公司项目小组认真分析,根据试点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试点企业的需求调研提纲,并开展了现场实地调研,同时针对个别采矿、选矿企业不具备现场调研条件,采用电话会议调研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场调研后,集团公司项目组对收集到的各企业调研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及时给各企业进行了反馈。集团公司结合不同企业业务特点,找出各所属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并把共性的需求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中,满足通用业务流程及共性需求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企业个性的需求,并落实好企业特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

需求调研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集团公司项目小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统一梳理完成类100小类商品分类,加强了业务预算的管控。

(二)制定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并予以落实

集团公司根据全面预算上线企业户数,业务审批流程及各企业具体应用范围,认真分析集团现有网络带宽、新增VPN账号数量、服务器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版本等情况。集团公司按系统持续服务3-5年,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网络进行了整体改造,同时增扩了网络带宽,增加了VPN用户许可数量,并增配了系统服务器,升级了集团的备份系统,为整个系统的顺利上线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

(三)关键用户培训

集团公司根据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及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项目组及试点企业关键用户的预算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以产品讲解为主,以各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为切入点,涵盖预算系统登录、年度目标分解、预算编制和上报、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让大家直接面对系统,直接操作预算系统,大大地提升了大家对预算系统的认知度。

(四)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是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根据调研情况,集团公司在满足国资委预算编报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要求,梳理出涵盖业务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生产预算及财务预算为一体的各类预算表单共计200多张,同时明确各业务表单取数关系、表内审核公式、数据校验公式及表间勾稽关系。集团公司根据各预算表单及预算管理流程,集团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详细需求分析报告,并把制定出与财务系统接口、久其平台等系统接口的二次开发方案及集团公司系统实施方案进行无缝衔接。

三、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预算原型设计、业务流程测试、二次开发、实施方案完善及执行等。

(一)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需与预算的流程相匹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收集了各级企业预算编制人员、预算审核人员、企业法人及预算查看人员名单,同时按相应权限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按业务、投资、人工成本、财务四条业务线进行预算编报、审批,财务人员进行公司全面预算的汇总、合并,企业法人完成公司预算的全面上报。

(二)预算原型设计

首先,预算原型设计完成了集团公司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期间、年度、币种、版本、用户、部门、商品大类、计量单位及数量等基础预算维度,同时预留三个预算维度。

其次,本着直观、清晰的原则,完成预算系统任务列表设计;重点完成了90多户企业平均每户40多张预算编制表单设计;完成预算系统国资委口径及集团管理口径输出报表表单设计。

最后,完成集团公司预算系统计算规则定义;同时完成企业合并报表规则定义及不同层级合并单位表单设计。在预算系统中完成了所有企业的审批流程设计及个别企业特殊业务审批流程设计。

(三)预算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完成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预算目标分解、预报、预算编制、逐级审批、预算上报、合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全流程测试。

(四)二次开发及实施方案完善

预算系统二次开发主要是系统与财务系统取数接口的功能开发,系统与久其系统数据交互。目前集团公司已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及业务系统、久其报表系统的数据无缝衔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且集团公司在流程测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实施方案,最终嵌入预算系统。

四、系统上线推广阶段

集团公司在本阶段主要完成用户手册的编写和系统上线培训。集团公司组织并完成用户操作手册、系统管理员手册、系统应用手册等手册的编写。同时,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合并范围内全级次近90户企业的财务编报、审核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预算系统上线培训采取分期分批方式开展,是集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员培训。集团公司完成全面预算系统上线试运行及全面上线工作。

五、系统持续支持

系统上线后,项目组积极解答系统上线的问题,出具解决方案并予以落实指导;制定出日常维护及系统用户管理制度,并下发至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同时在系统中完成预算下达与预算调整,并在执行相应的预算分析后,集团开展了深入实施效果评估,并进行了项目总结。

篇8

关键词 行动学习 企业内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行动学习法以其突破传统授课培训模式的创新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企业培训中,成为一种有效培训方式。行动学习法,又称“干中学”,就是透过行动实践学习, 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一、查摆企业中存在的中观问题作为行动学习题目

在行动学习方案初步确定之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要确定行动学习题目,行动学习题目选取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行动学习的效果和结果。因此,行动学习题目一般会以企业目前存在的或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行动学习题目既不能太宏观也不能太具体。太宏观容易使行动学习本身趋于空泛,且在短期内不容易将行动转化出成果。太具体又容易使参与者局限于眼前而忽略了受训人战略意识和全局意识的培养。

炼化企业A中层干部培训由培训部门初设了8个中观问题,经过公司领导和资深管理人员的指导,8个中观问题分别是:

基于“六个统一”战略思想的企业协调发展

炼化企业差异化发展模式及策略

炼化产业低成本战略与科技创新

炼化产业品牌战略分析与政策建议

集团管控模式化战略为执行的思考

炼化产业国际一流员工队伍培养方式案例

多元文化背景下企业团队建设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并购重组企业文化整合情况及建议

二、受训人选择行动学习题目、分组、对行动学习方法进行渗透和讲解

在行动学习的集中学习开始之前,受训人对行动学习还知之甚少,为了使受训人对行动学习有所了解,我们以视频的形式与受训人进行了前期沟通,主要是对行动学习本身、以及培训设计思路和培训方案与学员进行交流,让学员对学习形式、整体方案、进度在前期就有所了解。这种沟通同时有助于学员对学习题目进行自由选取,同时在开始行动学习前对自己选取的行动学习题目进行思考和素材的收集。经过学员的自由选题,最终,本次培训的行动学习题目聚焦在以下四个主题,分别是:

基于“六个统一”战略思想的企业协调发展

炼化企业差异化发展模式及策略

炼化企业低成本战略与科技创新

炼化企业品牌战略分析与政策建议

三、根据行动学习题目及受训人需求制订并实施培训课程

结合受训人群的素质模型要求、实际工作需求、及行动学习题目设计此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课程的设置要有对行动学习题目的思考有帮助和指导。

两个模块的课程设置附后。

四、第四步:开始行动学习

(1)解析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2)呈现个人观点,寻找关键问题;(3)整合分析结果,提炼核心观点;(4)制订行动计划,整合分析结果;(5)阶段成果汇报,初步解决建议;(6)行动成果分享,深入分析研讨;(7)子课题关键问题重组,关键问题评估;(8)评估、细化解决方案;(9)质疑与反思;(10)评估确定解决方案。

五、形成建议方案,提交管理建议书

各组在经过行动学习后,对本组行动学习题目提出建议和可行性方案,用以向领导层提交建议书或进行行动学汇报,由各组分别陈述通过行动学习对行动学习题目的理解和对企业的建议。

六、反思行动过程,形成个人总结报告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行动学习全过程后,需要带着问题去实践,去进一步反思,通过反思+实践的结合,能够得到更有价值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形成对该课题的个人总结报告,个人总结报告应记录从行动反思改进行动的循环过程和认知过程。

七、体会和感受

行动学习究竟能为组织和个体带来怎样的价值呢?通过“行动学习法”在炼化企业A中层干部培训中的应用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解决实际问题,激发集体智慧的系统方法。

每个行动小组的选题均来自组织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小组成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集体讨论。参与者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团队成员之间的思维启发、思想碰撞,使团队成员产生对组织未来发展富有远见的思维与洞见。通过集体的研讨、问题分解、聚焦、再分解等方式,对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改进建议。

(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工具。

行动学习法需要参与者思想上能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产生根本的变化。每个参与者都是学习的主体,更强调主动的思考和学习,有效的扭转了传统的企业灌输式培训模式。使团队成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思维模式,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有效转化,从而促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

(三)开发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主题分析、研讨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经验和理性的观点发散、碰撞、整合是一个生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对参与者个人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改进组织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团队建设的有效平台。

篇9

【关键词】石油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研究

石油企业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驻地分散、流动性大、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强的专业文化知识、坚强的毅力和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从石油勘探局组织石油企业开展“万千”培训工程以来,石油行业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训了万名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千名科学技术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加强员工素质建设是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石油企业职工的培训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值得探索。

一、石油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的定义,参加培训的对象及培训目的

1、项目培训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目标,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技术技能,共同提高生产业绩,最终实现生产目标。企业培训管理是一种长期性的培训管理模式,人事部根据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深入企业队伍,了解企业现状,根据石油企业知识更新的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2、参加培训的对象:参加对象大概分为两类,一类为新入职的员工,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来加强他们对石油企业业务的掌握,为下一步考取企业从业资格上岗证书做准备;另外一类为:针对老员工,主要是让他们进行再培训,吸取专业领域里的新知识,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水平。

3、培训管理的目的:培训管理,就是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企业的需求。首先要确定培训目标,策划培训模式,根据策划模式启动培训项目。培训项目一旦立项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有监督的标准,通过标准来控制培训的过程;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实现培训目标,达到培训需求。

二、培训的框架及管理研究

要想组织好培训,必须设计好培训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包含了其培训的全部过程。首先需要制定培训的管理制度文件,人事部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确定培训的方向,设计培训方案,选用培训教师。

1、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组织安排培训相关事宜,如: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教师、培训管理员(班主任)、培训地点、定制培训宣传所需横幅、准备培训人员用具、制作培训桌签、订购培训资料、安排培训人员住宿、就餐等。

2、培训管理的研究

石油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一定要专业化和规范化。针对培训内容制定一套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培训队伍,要有一个固定的培训地点,培训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培训的程序和标准执行。培训样式可以多样化,按需要进行培训,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培训,既要注重学员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员的动手能力。下面根据培训的几个方面做一研究。

(1)走进工作现场进行零距离培训。根据企业员工工作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学习班,可以选择走进工作现场进行培训。解决了那些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员工,工作和学习两者兼得,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2)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训内容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训模式要采用多媒体课件,使用声像教材和现场实践操作训练来共同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交换思想,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达到了培训目的。

(3)培训管理要做到按需要进行培训。根据“需要什么内容培训什么内容”的原则,为员工提供优秀的培训服务。如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等级证书的培训,学术性、科技型含金量高的技能大赛培训,培训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培训过程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共同提高学员业务水平。培训中除了灌输理论知识外,针对技术含金量高的项目,还要到基地参观学习,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加强培训效果。如近期组织的一次石油勘探应用技术研修培训班,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员工走进石油基地进行能力扩展实习,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5)每组织一次培训及时进行总结。组织培训结束后,对培训过程做分析,写出总结报告,以便为下一次培训总结经验。为了使总结更佳全面,可以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具体操作为:培训结束为学员每人发放一份调查问卷表,学员自己填写;问卷内容可设置几项,如学员培训后的体会、收获、意见及建议,对学员反馈的意见及时汇总,吸纳有意义的意见,以便改进下一步培训计划。

(6)培训为科研服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能够加强员工在本企业的业务技能,还能够促进科研学术水平的增长,为员工进一步申报科研立项做基础,使培训项目转化为科研成果,推动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科研也推动了培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增强培训业务的力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使石油企业在全世界利于不败之地,在石油行业开展对员工的培训很重要。通过培训加强了员工的文化知识素质,提高了业务水平。培训在石油企业已经作为一种长期模式执行下去,培训的管理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进一步更新,总之,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玉玲.《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思考与实践》.石油教育,2010版

[2]姜旭升.《关于石油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研究》.石油教育,2013版

篇10

关键词:培训组织;培训策划;培训总结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培训组织工作,要说难好像不难,要说简单也绝不简单。但要想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其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由于培训工作要涉及到培训对象、岗位职责、绩效管理、师资情况、课程设置、组织协调等多个方面,不仅事务繁杂,需要组织人有一定的概括、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更离不开认真二字。一个完整的培训组织工作,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即前期的调查与准备、中期的支持与保障、后期的跟踪与应用。培训中有句话:“文不如图,图不如演示”。下面就以实际案例说明如何组织培训活动。

一、培训背景介绍

公司每年组织新提职经理人、归国骨干员工进行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在较短时间内转换岗位角色,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工作绩效,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培训历时5天,内容包括:培训导言及企业文化、廉洁从业教育、管理技能训练、拓展训练、学结5大模块。组织培训听起来差不多,可又各具特色,目前我们参照的案例特点如下:

1、参训人员类别较多。以新提拔干部为主,同时也邀请了其他领导。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在管理技能、拓展训练中,也邀请一些公司领导及其他职业经理人参加,一是因为有些人曾错过此培训,二是可以增进职业经理人间的相互沟通,提高经理人的融合性。所以,不同课程参加人员及受到邀请的人员不同,通知协调的工作量比较大,各种通知文本就有6种。

2、参训人员必须事先落实。管理课程及拓展训练需要提前进行分组、办理保险等,必须事先与所有参训人员敲定落实日程安排,便于下步工作的开展。所以,参训人员组织工作占用了很多精力。

3、前期准备工作多。除常规的联系讲师、落实大纲、通知学员、联系场地、准备文具等工作外,还要准备企业文化测试题,与培训机构签合同,下发、回收培训课程课前需求调查及课前作业,并做汇总分析。

4、协调工作量大。培训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它是多个部门协同完成的工作。为了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要事先与办公室、保洁、物业、餐厅、信息中心、车队、培训公司、总经理办等8个部门进行协调。

二、培训组织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一个成功的培训组织工作,离不开细节的功夫,只有每个细节抓实抓好,才能保证一个成功培训的实现。接下来,按照项目执行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顺序,谈谈工作中的体会、建议和方法。

(一)前期:调查与准备

1、领悟关键人物思想。人常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要想做好培训工作,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翻译能力”,即领悟关键人物的思想。因为培训工作不只是要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业务素质,更要将公司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领导意图等重要思想贯彻下去。有时对方并不一定能将培训的目的或效果表述明白,有时也可能具体的要求还没成形,于是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的“翻译能力”来确定核实培训的方向。

2、多渠道获取信息。信息包括对培训方案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反馈;培训机构信誉、课程品质及讲师的信息、授课方式及学员评价;培训时机的确定,如果能与讲师的其他培训同时举办还可以节省培训成本;课前的需求调查;讲师与学员层次的匹配,做到性价比最优。只有相关信息收集的越全面、越详细,准备工作就越完善,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3、与培训师进行充分沟通。在确定培训师后,一定要与培训师进行充分的沟通,用文字、图表、材料等方式表述清楚此次培训的目的、参训人员的构成及特点、总公司对参训人员的要求、公司的企业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经典案例等,为讲师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案例提供依据,使培训更有实用性、亲和性。

(二)中期:控制与保障

1、制定详细的计划表。工作比较繁杂的情况下,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建立一个表格来记录各项工作进程,根据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将所想到的细节填上,要有最后的时间限制,同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如果已完成落实的工作,要有标注。

2、分类、分项管理。由于需要准备物品及协调的部门多(8个),在得到具体负责人或领导的同意支持下,将一些琐碎工作按类别或联系部门进行分类,任务具体到人,并形成书面通知材料,便于统一协调、督促检查。

3、每日小结。每天工作完成后,要有一个回想小结的过程,检查计划的执行是否有遗漏,是否需要完善补充,并标出急缓程度。好处是,计划被不断完善,第二天再紧张的工作,也不会显得手足失措、无重点、无头续。

4、注重细节的力量。人说“外事无小事”,我说“公众场合无小事”。培训工作是个繁杂又细致的工作,每一细节需要提前检查。在一次管理技能课上准备水笔和板擦时,我就不放心地试了一下,这一试就发现了笔不对,提前解决了问题,否则可能出差错。培训后,活动的整体安排设计得到了学员一定的认可,不能否认一些细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包括提供茶点、咖啡、水等。从双因素理论上讲,不满意因素没有起到不满意的作用,就是对满意因素起到了支持的力度。

5、邀请公司领导参与。公司领导的加入,一方面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同理,也建议公司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只要工作允许,都参与进来,提高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与融合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

(三)后期:跟踪、应用与反馈

1、课后反馈与结果利用。“在实践中锻炼,在总结中提高”。收集培训的反馈结果,了解参训人员的想法与感受,作为日后培训组织中的注意事项或成果应用。同时,将培训课程录像光盘挂在公司内联网上,供未参加人员学习,扩大学习影响范围。

2、不忽视后期宣传。一次培训工作在取得一定的效果后,还需有后期的宣传配合。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创造热烈的氛围。所以,在培训总结会上有意识地收集大家的发言,或与活跃的人士联系约稿,在公司网络、杂志等媒体上发表,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培训的效果,营造学习氛围。

3、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员工培训档案、培训机构档案、讲师档案、课程档案以及培训记录等。这些资料的收集,不仅可以帮助组织者记录以往的培训,积累经验,亦可为日后培训提供借鉴,更为可贵的是可以成为企业业务流程文件,作为其他组织人员的培训材料。

总而言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成功的培训,一定是基于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深刻理解,着眼于岗位技能的提升,融合于企业经营理念,再加上详细的策划方案。而方案要包括:培训前期的广泛信息集思广益、翻译考察;培训执行中的详细计划、分解任务、检查补充;培训后期的宣传影响、结果利用、记录总结。如此一来,相信定会出现一系列的成功培训。

(作者单位: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凤杰.培训管理要决:严、细、实、新.人力资源,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