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25 04:1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感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四川省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 要:用人物的性格来分析文章的情感,各种不同的性格形成不同的文章。
关键词:性格;情感;快乐;命运
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性格会决定人的命运。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袁宏道就是这样的典范。我就从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谈起。
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三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写这几篇文章时都遭到贬谪。柳宗元因为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范仲淹因为屡次进言,得罪权贵而被贬;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等人辩护而遭贬。三人却都因为贬谪而成就了自己的不同性格,进而有了不同的感受。只有袁宏道是应哥哥之命做着一个闲职的京官。四人面对美景是有着不同的感受的,进而写出了情感,处事态度迥异的文章,却让我们得以享受这千古美文。
《小石潭记》永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所有的景物“篁竹,”“水”,“石”,“青树”,“翠蔓”全是冷色调的系列,就是心情好的人也会感到清幽,何况是多灾多难的柳宗元。故而发出“凄神寒骨,悄怆忧邃”的语句。柳宗元无时无刻不把“贬”字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这是一个情绪型性格的人,所有言行举止易受情绪的影响。景随情迁,情景交融,即使有片刻的欢愉也终究被愁苦所控制,孤凄悲凉之气跃然纸上。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眼前之景一笔带过,而对人生中的大喜大悲进行细致刻画。纵论后得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结论。范仲淹是一个意志型性格的人,有较强的意志。所以他不重眼前的得失,有长远的眼光。同时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还主动以这样的心态影响人,安慰人。对于“贬”他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来对待。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图强,然后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的性格是最值得欣赏的,《醉翁亭记》便是最好的表现。如果做比较的话欧阳修是古代现实版的老顽童。这种理智型性格的人用理智来支配和控制自己。全文除了醉就是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把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到宴饮之中,全然是一副太平祥和之气。景物变化,片语传神,欧阳修纵情山水是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跟百姓一起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贬”字根本没有存在于胸中,所以无悲伤,没有无奈,境界当然又高了一层。
篇2
一、抒情必真,朴实自然
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以为辞藻华丽就能吸人眼球,获得高分。但优秀文章不只是优美词句、华丽辞藻的铺陈堆砌,还需真情实感的抒发,有思想情感,才能做到文质兼美。文章如若包含真挚的感情,即便是朴实的语言,也可以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印象深刻。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这样的文章是可以让人为之动容的。所以,在作文评价标准中,“感情真挚,感受独特”应该是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追求文采,要认识到“文以情为贵,以真为贵”,做到“真诚表达,真情动人”。正如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1找准动情点
清朝袁枚指出:提笔先须问心情。在作文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探寻情感点,先感动自己,倘若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去感动读者?所以,面对某个作文题目时,需要思考“动情点”,比如写至亲之情、凄苦之情、离别之情、悔恨之情等等,需要激活自己头脑中储备的相关材料,调出最具震撼力、最感人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篇章。如若尽是空洞叙说,是无法引起阅卷教师共鸣的,分数自然也不会高。
2充实内容,显露真情
写文章绝非空喊口号,需要将抽象的、无法触摸的情感巧妙转变成可感而具体之事,以充实的内容显露实意与真情。如捕捉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使文章生动起来,牵动人心。所谓细节描写,即把握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微的典型情节,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绘。一个场景、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动作等,均能够变为作文细节,使文章看起来更真实,更具感染力,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之效。
例如,《背影》一文,朱自清截取了父亲背影的细节,好似一杯清茶,细细品茗,蕴涵绵绵情思,让人回味无穷,能使人感悟到那深深的父爱。可见,情之所至,才能感人至深。
二、化诗入文,增情添韵
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作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在保持真情实感的同时,再合理运用蕴涵情感的诗词或名言名句,既可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又可以给文章注入活水,激活语言表达,使文章增辉添色,更充满文化底蕴,更富有情韵。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化诗入文,使习作充满诗情画意,情深而意浓。
1抓住“化诗入文”的方法
第一,直接引用诗歌,画龙点睛。第二,诗句后带上相关解说或阐述,如初中生习作《母爱无言》:母爱是那慈母手中的线,纤细微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母爱更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无言,因为母爱不图回报。第三,化用古诗文名句,如乐观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或者用自己话语写出诗词意境,如《初三的滋味》:“夜里秉烛看书,梦中亦在解题,六十分遭老师骂,五十分挨父母打。我心乱如麻,时间流逝飞快,作业如山心惊。了却初三中考事,赢得日后轻松身,可怜初三生”。该学生化用了《破阵子》的韵致,灵巧地道出了初三学习生活之无奈,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诙谐有趣。
2把握诗歌运用的时机
第一,古诗文名为标题,耀人眼目。第二,古诗句作题记,巧妙导引全篇。第三,名句巧开篇,达到“先声夺人”、震撼人心的效果。第四,用诗句来辅助议论,有理有据,强化表达效果。第五,写景时穿插有关诗句,优化意境。第六,抒情时,引入相关诗句,丰富情感表达等等。如某学生以《但愿人长久》为标题,以诗词开篇:“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夜晚,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总爱仰望星空,回忆往事。……于是,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露从今夜白,今日故乡明’等诗句”。而后陈述了相关经历,最后呼应结篇:“繁华的城市,一人独自走在异乡悠长的街道,下着绵绵细雨,轻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样,巧妙的“化诗入文”,可以给文章增情添韵,使之诗意盎然。
三、妙用道具,增添情味
在戏剧舞台上,虽然道具是静态的,没有任何台词,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些道具绝非无关紧要的点缀物、装饰物,就好像俄国戏剧家、小说家契河夫所说的那样:“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枪,那么在最后一幕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挂在那儿”。道具是沟通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能够使人物性格更好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饱满,有个性。同样,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少文章以物品(道具)为线索,或者用物品来充当文章结构的引线或者暗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借助相关道具来勾勒人物鲜明性格,传达有关情感信息,使人从中窥视到人物的心理动态等。
例如,《孔乙己》一文,细细品读,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所设的道具:一块粉板,也就是古时候店家用以记账的记事牌,相当于现在的“备忘录”。这一道具虽然毫不起眼,却在文中多次出现,它给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呈现作了注释,可谓是悲剧的见证物。
再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查问木雕”(爸妈因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插叙“赠送木雕”(叙述我与万芳的真挚友谊)―“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取回木雕”(“我”讨回羚羊木雕过程以及痛苦之情)。借用木雕,文本结构更紧凑,更加浑然一体。同时,从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不同话语中,还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篇3
[关键词]情感 教育 班主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57-01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一个人保持愉快心境和旺盛热情的需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感觉到,师生双方的互动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育成功的关键,所以我的教育理念是“以情育人”。
一、情感的作用
师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可以激发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关心、爱护学生,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好坏,学生会相应的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自身的行为起到了调节的作用。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一切人与人关系的总则和规范,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为学生融洽地与人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治班方略的依据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无私而又伟大的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可能掌握班级教育管理的主动权。如果师生感情好,那么教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表扬时,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教师批评时,学生认为是在整人。所以,只有我们真正心与心的沟通,才是实现教育管理目标最简单的途径,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工作的支柱,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也是全班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热爱、关心每个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了解爱
教师中流传这样的一句话:“要想知道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是谁,一看学生就能猜到。”这正反映出班主任的“领头羊”作用不可忽视。有些班主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并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在班级中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情感上亲近他们,解除心理的隔阂,树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其实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如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教师是充满真诚之情的鞠躬;听到明天气温骤降时,提醒在校住寝的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的生日,送上份诚挚的祝福;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世界杯以及刘翔、乔丹、筷子兄弟……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的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不会把我们仅仅当做老师了。
(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懂得爱
我担任的是职业学校的教师,有些学生由于在初中被老师“一刀切”,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格外关注他们。帮助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了解他们上课的表现,不定期的验收阶段学习成果并加以鼓励。让这些学生同样感到,我的爱在他们身上也同样存在。
当然,教师还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为我把自己的心交给了他们,所以我才能充分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得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个学习情况总结,并把想对我说的话也写出来,当我把信收上来慢慢地翻看时,才发现孩子们已经把我当做了他们的知己、朋友,信里写了一些不愿意和自己父母说的话,还要求我给他们保密,我深深地为孩子们的真诚所打动。我想,正是我这份真挚的爱心,使我能在孩子们的天空中飞翔,与他们一同奏出和谐的韵律。
(三)和学生一起“玩”,在活动中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爱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我采取了不同的交流方式:
对于家长比较溺爱、平时不喜欢与家长沟通的学生,我带领他们到孤儿院慰问孤儿,为孤儿表演编排的小节目,通过孤儿的身世,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珍贵。
对于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他人沟通的学生,针对其自身的优势,协助其参加班级管理、技能比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其交际能力。
在班级我还开展了演讲、辩论、手抄报等语文课外活动,利用假期进行报刊、广告、招牌用语的社会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直接给学生推荐一些读物,以此来引起学生对社会语言现象关注。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让学生时时处处主动活泼地学习,感受生活,感受生命,感受人的内涵。
篇4
作为财政局的干部,参加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在认真聆听市委记在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后,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价值选择——我们每一个青年后备干部都必须志存高远,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地学习,以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做好推动科学发展的急先锋。
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争做推动科学发展的急先锋,就是要求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不断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不断创新科学发展体制。
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真正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促进者,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此,我要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还要注重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学习新的、前沿性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首先,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其次,培养科学精神,对已有的知识敢于批判怀疑,破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防止陷入传统的、惯性的思路而不能自拔。再次,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增加知识积累,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真情为民,自觉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党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党执掌政权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体现在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实践中,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七大庄严承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民生工程。作为一名财政系统的党员,更应该牢固树立贡献意识,发扬认真、勤勉、细实、艰苦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聚好财、理好财。在日常实际工作中,热情、真诚、负责,善待每一个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公共财政服务。
篇5
从小,吃饭是我最大的难题,我吃着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的一碗饭,看着外婆那端着饭碗的布满皱纹的双手和那丝毫没有责怪神情的慈祥的脸,不乖的我只会冲着外婆傻傻的笑,而外婆一定不会忘了告诉我不可以浪费一粒米饭宝宝。外婆常给我讲故事,常带我去屋后不远处的那一大片菜园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然后总告诉我要热爱小动物,说它们既然是有生命的东西,就应该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活。再大一点妈妈把我送进了幼儿园,每天从幼儿园门口看到外婆,就像尼日利亚的贫民看到救世主,我吵着,连跑带跳拉着气喘吁吁的外婆,朝每日光顾的蛋糕店奔去。当老师把那最简单的知识教给我们时,我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数着外婆粗壮的布满皱纹的手上那永远也数不清的老年斑,然后嬉笑着跑开。而外婆总是颠着她那颤巍巍的小脚,不管刮风和下雨,拉着我走进那知识的殿堂,让我沐浴着温情的阳光。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会无缘无故的肚子疼,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发烧,呕吐。那时侯,爸爸和妈妈都在外地工作,身边只有外婆,外婆用一辆她亲手为我做的小摇车推着我走遍了市区所有的医院,看着我蜡黄的小脸,外婆的眼睛里布满了泪珠,但最终还是没有让眼泪流下来,依旧笑着对我说要坚强。病榻中的我什么都吃不了,只能吃一点流食,而外婆为了给我补充维生素,让我不要那么虚弱,总是用小刀将苹果削去一块圆形的皮,然后用勺子一点点的慢慢挖,把勺子里的苹果泥喂到我嘴里,我在外婆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的长大了,而外婆也老了,牙口不是很好了,所以现在改成我来喂外婆吃苹果了,那布满皱纹的脸欣慰的笑了。
外婆没有多少文化,可她从小就教育我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恒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今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依然牢记着外婆的教诲,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人们说,亲情是一种深度,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是的,我的外婆将这些全部都奉献给了我,为我任劳任怨操劳一生的外婆,我爱您!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应用;古典诗词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面临巨大的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到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情感教学就是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也显示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在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阻碍因素阻碍了情感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1.“分数至上”的观念的阻碍
情感教育注重利用情感因素培训学生的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分数至上”的传统思想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难以适应来自情感教学的改变。学生带着沉重的分数包袱来理解课文也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更无法沉下心来深思文章的意境,充分理解文章情感,情感教学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2.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阻碍
在应试教育中,为了升学率而只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填充式”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记忆、记忆再记忆,对于文章的主旨、情感往往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进行记忆,未能够做到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更谈不上结合学生自己的感情经历进行分析。机械化、模式化的记忆文章的主旨活中心思想,使得语文教学呆板化,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阻碍了情感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不足
这里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需要教师拥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的风向标,只有教师有效地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来,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构建语文教学需要的课堂教学意境。
二、情感教学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情感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感教学的内涵
情感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以教师的情感认识为引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能够与作者进行视角的对换,体验其心境,并且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来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中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应用情感教学方法时,将情感内化到教学中,切实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达到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同发展的目标。
2.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能够将初中语文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从心灵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构建起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情感能够使教学丰富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教师与教材发生共鸣,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不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新的知识。同时,这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还能够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使语文教学成为人文教育内涵的载体。
三、例谈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扎实情感教学前的教学准备
教师吃透教学内容是实现情感教学的主要前提。这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内容:文章的主旨、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的关键词、文章的深意。例如在对王安石的名作《次北固山下》进行把握的时候,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但文章的感情确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抒发的是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同理,《峨眉山月歌》是青年时期李白离蜀时刻的作品,意境明朗,音韵流畅,语言浅显,描述的是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的景象。其中,“秋”字因入韵的关系倒置于句末,同时,又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自然入妙。而全诗之中“峨眉山月”这一集中性的艺术形象则贯穿了全诗意境的始终,以“月”的描写抒发出自然而然的思友之情。
课前的准备除了要对文章进行有阵性的情感把握之外,还需要教师根据文章的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制作好教学的课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器材。例如在对《春望》的情感把握时,需要从杜甫写作此诗的背景出发,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因此,全诗显示出忧国、忧思的情怀,念家、悲己的感情十分明显,显示出得是杜甫关心天下、忧国忧民的博怀,而流露出这样的情感的根源则在于此,也是本诗显得感慨千古、沉郁悲壮的内在原因。
2.把握关键情感,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构建相应的情感环境,再利用情感导语,将课文内容引出,再次是利用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去体会稳重的情和意。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提出,以关键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深意。
《登幽州台歌》的“独怆然而涕下”和 “独”字也是关键情感所在。这种重点分析关键情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对文章的感情进行把握,也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丰富含义。
同时,利用情感性导语引发学生情感。情感性导语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章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和应用。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在利用情感导语之前首先要了解文章的感情脉络。这种以朴实的语言讲述父爱的文章需要的是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焦点,以深沉、博大的父爱为感情基调设置情感导语。接着通过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例子来感受父爱,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保持一致,达到教师、学生、作者在感情上的有效沟通。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素质素养。
3.情感性示范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情感。但是,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文朗读始终没有摆脱平白的朗读弊端。因此,教师的情感性示范朗读有利于给学生一个朗读语速和语调的标准,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语调和情感基调,以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去朗读文章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因此,适合文章的感情基调、语速和语调对展示和把握文章的感情十分重要。在朗读唐代杜牧作品《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时候,要注重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朗读之时一定要带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此诗中包含的气概理解得淋漓尽致,领略到诗人非凡的见识以及在曲折中的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理解诗词中的艺术魅力。
4.情感性阅读方法的运用,构建情感教学情境
传统的阅读单方面重视对生字词语的认识。在情感教学中,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的情感,传达情感十分重要。例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那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遽”不只是简单的写景之句而是作者寄情于景的表现。在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字句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身背,配以相应的凄清、幽静的音乐,调整学生的阅读语速和语调,以表现柳宗元在被贬之时心中的落寞,然而在面对安静之时的那种闲暇下来的愉悦之情。让音乐帮助学生朗读,并且感受文章的情感,形成情感的共鸣。
在情感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情感教学情境十分必要。情感情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实现情感的转化,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岳阳楼记》记,大多数的教师会选择先介绍作者范仲淹的生平,而情感教学则要求利用相应的声像设备,先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风景。再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当时的情境,配以朗读音频让学生切实理解范仲淹当时的感受。同时,展示不同天气时岳阳楼的风景,让学生切实感受不同天气时,同样物景带来的不同感受,以营造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在营造好情感氛围之后便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岳阳楼》的深层含义,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达到真正理解文章的目的。
5.重点分析和鉴赏优美词句与生活实例的应用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而语言则是文章情感的表现形式。对优美语言进行重点分析和鉴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血神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情世界。例如在对《春》的教学时,对名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蜜的味”的分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去联想春天里的一切景色,让学生想象春天里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让学生真切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来源于生活,在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十分必要。例如在对《范进中举》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如今应试教育的实际,谈谈自我的一些感触,激发学生的感情。然后,在回到课文中来找出如今教育制度与封建科举制度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分析范进中举之后的片段,然后联系自我的实际,找出自己是否也有遇到喜事这样疯狂过,领路范进的心情。同时,指出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领路作者真正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特点。在学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6.课前课后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然而引发兴趣的除了一直的喜好之外,还有好奇。在课前课后设置悬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对文章进行研究,去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例如为何朱自清写父爱要以《背影》为题,又为何一直直接写父亲的爱,而要以描写父亲的背影为主要内容?又如在《卖炭翁》中,为何会用“系”字来描写“系向牛头充炭直”?可不可以用另外的词来代替,如果不能,理由何在?利用这样的疑问可以寻找出文章的情感脉络,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那种对宫廷使者飞扬跋扈的憎恨和憎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情感培养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具有隐蔽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好情感教学,除了注重上述的各种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教师提高个人的情感素养,树立起好的榜样,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同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霞.浅谈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30).
[2]程森林.谈“移情”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0(08).
[3]杨显慧.谈“移情”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4]蒋华.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0(12).
[5]刘昌华.有关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8).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68-01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目标,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语文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情感浓烈的优秀作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文品质。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巧设导入,营造情感氛围;寻求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设置情感悬念,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巧借多媒体,创设情景;注重文章的细节,让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情感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它要求任课教师掌握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能够依据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社会情感品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独立人格的目标。将情感教育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手段的基础上,能够将所要教授内容的情感部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在情感上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情感色彩在整个课程中都极为重要,无论是教学内容上的情感传递,还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染,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把握情感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巧设导入,营造情感氛围。课堂导入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扣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以讲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而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劈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悲壮。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融入课文,深刻体会。
2、寻求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学生只有在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学生的情感契合点。以《童趣》为例,它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分表现了稚气烂漫的童趣。文章中的孩子与学生年龄相仿,因而在情感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发掘文章的内涵,老师可以在讲解文章的同时,让学生讨论各自的童年生活,通过讨论,学生就会回想起与文中孩子相似的经历,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情就会如潮水般在学生的内心汹涌起来,这为文章的进一步讲解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使得学生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设置情感悬念,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设置悬念是文学作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桃花源记》为例,老师可以在整篇文章的教学中,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讲完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可以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并让学生自读,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分组讨论在学生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论后,老师可以顺势继续设下悬念:“桃林怎么样?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学生将会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不断思考、展开讨论,进而对文章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样连续设置悬念,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陶冶性情。
4、巧借多媒体,创设情景。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5、注重文章的细节,让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重点,做到主次分明,对课文中某些能体现文章情感的重点词汇进行深入解读,并设置一些课文问题,对学生提问,让学生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对文章进行探索,进而充分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以《孔乙己》这篇文章为例,老师在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两句话的时候,老师可以对“排”、“捞”进行提问:“此处用‘排’、‘捞’意味有何不同?”并让学生带着疑问,结合上下文,对这些词汇进行反复推敲,学会设身处地地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能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5)
[2] 刘 波.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3)
篇8
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由于如今的初中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而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还应该体现出老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这样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情感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一些能够表现情感课文,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
一、找出文章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
一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当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时,文中在描述作者儿童时就用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语句,这些词就可以透漏出稚气的童趣色彩。由于课文中孩子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所以就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而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主动去领悟文章的内涵,并且积极地和学生们讨论各自的儿童生活,然后慢慢回想起和文中类似的生活经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为课文的进一步讲解做好铺垫作用。
二、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想要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到设置悬念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老师可以进行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比如在讲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老师可以设下这样的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呢?”然后再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分组讨论。而在得出“忽逢桃花林”的结果后,来是有可以设置下一个悬疑,就如“桃林是怎样的?它的前面又是什么呢?”然后学生又会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讨论等,直到对文章有一个很深刻的了解。其实像这样的设置悬念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从而达到学生情感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一般都是用文字来传达情感的,并且这些情感也大部分是依靠着特定的情境而产生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就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向学生们展现一些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们慢慢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就如在学习《春》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春天的景象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更为生动的感受到春天的美,然后把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观赏多媒体上出现的图画,同时品味着文章中的优美句子,感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愉悦情感。
四、对文章进行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老师在讲述课文的时候,应该多用一些丰富的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对文章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的对文章中的任务印象深刻。就如说在学习《海燕》这篇课文时,老师应该将文章进行示范性朗读,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当老师朗读到这了就可以用激愤的情感,不仅要注意声音的大小、节奏、重点词的突出等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表达出来,还要营造出一种很悲壮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立刻进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
五、关注文章细节,启发学生领悟情感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将文章中的主要情感表现出来,而且在课堂上还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解答,让学生们学会主动的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且也会使得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逐渐上升。就比如说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文中有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从这两句话中,老师就可以将“排”和“捞”进行对比分析,提问学生它们的运用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结合文章上下文进行反复思考,使他们学会独立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文章的意义及社会背景。
六、用真实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老师可以用灵活的方式利用课本中的场景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内心情感上引起共鸣。就比如说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虽然这些语言很平常,但是却很能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而当老师讲到这儿时,就可以像学生提问,“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对你们的啊?”这样的方法就能让学生回想起母亲对他们的种种场景,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出母亲对他们无私的关爱,学会感恩父母。那么这就是用课文中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还能体会出语文教学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在语文中能学习到真正的情感。
七、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这种情感教育虽然说是一种教学手段,其实这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中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虽然如今语文的情感教育还不属于成熟时期,但是我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就能够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李泽云.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05).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阅读、认字、分析课文等基础教学,而是逐渐的向拓展语文的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方向发展,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开辟一条“以情育教”的方法,用教师的情感、文章的情感换气学生的情感,教师以爱子之心进行语文教学,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充分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例如在课堂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激励和鼓舞,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为情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应该在教学将学生引进作者的情景,英国作家王尔德曾指出:“作者完成一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就暗示着应该寻找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通过作者与读者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文章的赏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单纯而又稚嫩的心灵,例如羚羊木雕上交织的真挚友情和农工亲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那浓浓的相思愁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情怀;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背影中的舔犊情深,这些至纯至美的审美意境,如何不让学生们怦然心动,让学生们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中有所感悟,这种与作者之间的心灵默契,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一举多得。
三、利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的情怀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人文与感情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的激发和唤醒学生沉睡的语文情怀,让学生与语文“谈情说爱”,例如在《络绎梨花》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文章将是的是山间茅屋的故事,由于时间长达时间,作者为了表达情感,以茅屋的主人为线索,以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以夜行投宿一晚为表现时段,以梨花妹引出茅屋为建造,由梨花妹照看茅屋的故事情节,文章设置了许多的误会和悬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作者的身份亲身体验这一过程,充分的感受豁然开朗的快意和柳暗花明的美感,并且文章结尾将人物美、心灵美、景物美统一至梨花中,以此折射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够充分的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怀、作品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与自身融为一体,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四、利用情感教育,创建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此,初中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到语文作品后,教师应该抓住文章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特定的情感氛围,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导读中,饱含深情的为学生讲述:从古至今,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思乡的载体,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思想、寄托了人们对朋友的怀念,而《春江花月夜》就是作者的空灵情怀,带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仿佛也在遥望夜空,通过朗朗明月寄托自己的相思愁苦,通过教师的导读,为学生们营造《春江花月夜》的情感氛围,学生们进入这样的情景,学生们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有助于语文思维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五、利用情感教育,体悟文章的情感信息
先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例如在《沁园春・雪》中,教师乐意先播放《沁园春・雪》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有情感的歌曲中,体会到粉妆玉砌、冰封雪覆的场景,再通过学生的朗读,仔细品味作品中的情感信息,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信息,还能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再如《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作者呼喊“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作者表现的一种至死不渝、刻骨铭心、深沉的爱国思想,接着文章笔峰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种爱国但不能救国的悲切心理久久的围绕在作者的心中,学生通过朗读,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怎会不引起初中生的心灵共鸣。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信息,将文章的画面逼真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完成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得录.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2(8);41.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概述
1.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融入,并且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的教学效果。语文科目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融入人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因此,更应在教学中对情感教育进行融合和引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教师的情感,并且形成自身对文章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融入语文内容内,以便提升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并且重点阐述了情感教育对于语文科目的影响,其不仅使教师与学生在课上有了情感的互动,还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的人文性更好地体验。语文科目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不断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情感教育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视角实现情感的激发,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提高的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语文科目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的要求。不仅能够加强学生情感的进一步丰富,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正常发展。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情感因素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教师、教材和学生。教材通过文字以及图片来直观展现和描述画面,并且其中隐藏着的情感有待于学生发现;教师则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学生则通过其情感表达对于语文的喜好程度,并且表达出其对于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注重导入,融汇情感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在逐渐增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加强对于课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并且加强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从而使情感更好地导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于描写景色的课文进行示范性朗读,从而通过学生对文字的体会将学生带到生动的画面前,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与教师达成共鸣,从而进一步将学生带到美景前,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找小组进行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章,加强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测。教师还可以对于叙事性的文章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文章进行分段,并让学生讲出自身对于文章的分析。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动学生一起创设情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融入相关的情感教育,并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并且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强化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教师应加强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及视频,以加强学生对于情景的创设以及理解,以提升教学的综合效果,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并且通过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加强学生对于情感的体会。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科目的实践性较强,其中不仅涉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以及情感的培养,语文科目中设计阅读、写作以及表达等方面,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更来源于生活中的体验,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对于各种字的运用,从而加强对于情感的教育,以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情感,并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综合学习效果。
结合本文以上所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从而加强学生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昌永刚.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4).
[2]黄芳.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之我见[J].教育界,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