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6 08:1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54-03
人生是一个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醒的过程,通过大学学习则可以使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强大,人生更加完美。每年八、九月,众多新同学走进大学校园,加入大学这个大家庭,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在未来的四年里,他(她)们在这里学习、全面成长,学习独立生活,学习与他人和谐相处、解决各种困难等,四年后骄傲地从这里走向社会。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课内容要合理且要有针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初始往往对以后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们一旦有了显意识,形成自己明确的思维观点、行为准则和人格,尤其对首次被激发出的显意识,以后再改变就很难了,表现出某种“固执”和“顽固不化”,体现出“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所以,对新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很重要,各高校一直都很重视。
本人通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大学新生们在校期间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目标;二是自控、自律能力薄弱;三是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四是不重视内涵养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生刚入学时,就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在大学阶段全面发展,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 学习目标教育
目标是人们从事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建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以对自己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内容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大学生今后发展的各种要素综合构成的目标体系,而这个目标体系也就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培养的实际内容。这个目标体系包括身心素质目标、科技基础知识目标、学习能力目标、创新能力目标、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人文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目标、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目标。
目前,大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目标。人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终极目标就是考取大学,一旦考上大学他就有了船靠码头人到岸的感觉,缺乏奋斗目标自然就缺乏学习动力。有的有学习目标但不够明确,想好好学,但持续时间较短,劲头就松了,只有那些目标明确的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努力,动力十足。长期被家长规划的学生一时间没有规划,没有了目标,变得不知所措,迷惑、盲从,稍不留心就随波逐流。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8月8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思高接受《纽约时报》记者赫海威对其采访时表示: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具备的部分批判性思维技巧是全世界最强的,远超美国和俄罗斯的同龄人。但两年后,他们失去了这个优势。原因是,学生们没有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有人呼吁,请中学老师别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因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会误导一大批大学新生失去继续奋斗的目标。以前,有一位大学新生,入学前近3个月的时间里在家整天打游戏,以至于入学后玩游戏成瘾不能自拔,学业一落千丈。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可以轻轻松松拿到文凭,有的家长对孩子入学前沉迷玩乐的行为放任不管。上了大学后,宽松的管理令一些大学生如鱼得水般享受轻松。可是,轻松的结果是不少学生“红灯”高挂,个别学生还不得不退学。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学习目标。其实,学习目标的建立与考取的学校是否属于名牌院校没有关系,只要目标明确,在任何大学学习都可以取得成功。马云最终考上的是一所非名牌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但是,马云一直不忘初心、目标明确、努力前行,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
完成学习目标需要保持宁静,邱勇在清华大学2016级迎新大会上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需要保持宁静的地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心情容易变得浮躁,大学生们不要被物质利益所诱惑,要在宁静中追问本心,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直面刃亩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来到大学,要把学习目标作为心中的定力,保持学习这一初心,在宁静心态中潜心学习,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 自控、自律教育
大学新生年龄小、多为独生子女,自控、自律能力薄弱,有些不良的行为明明知道是不对的,却控制不住自己,导致犯了错误,有的同学甚至因此付出不能正常毕业的“代价”。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控、自律教育必要而迫切。
常言道:“最厉害的人,是能自律的人”。自控、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使自身的思想言行符合法纪、道德和修身等社会要求。自控、自律是修身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文化层次的当代大学生更要自控、自律,这不但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要求,也是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懂得自控、自律的人,才有自由前进的底气,成就美好人生。唯有自控、自律的人,才会得到岁月的厚爱。“不自律的人就是欲望的奴隶”。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乔布斯曾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薄弱、自律能力低、自律品质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有,不认真听课、上课玩手机、睡觉,作业抄袭,上网成瘾,谈恋爱时不注意公共场合等。
在大学里,遵守学校、系里、班级的纪律就是自律,上课认真听课,课堂不玩手机,课后认真复习,增长学识和科学能力、锻炼身体、提高内涵,这才是正能量。沉迷于玩游戏、睡懒觉,上课不认真听课,不勤奋、混日子,这就是负能量。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成功与否,在于能否自控、自律。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有强大的自控、自律能力,拥有自控、自律能力,你就会将正能量收进来,负能量踢出去,你就会阳光、快乐、自由,每天取得进步!
三 自主学习教育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怎样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对于每一个大学新生,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学习状态到大学学习状态的过渡,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大学学习与高中不可同日而语,需要学生课前课后花大量时间预习复习,即自主学习。事实证明,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才能稳操胜券。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往往局限于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学习,有时一旦达到目的,学习便会终止,自主学习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自学是在完全没有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则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形成。自主学习不是否定课堂教学。虽然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但它不等于孤立地学习,并不是不听教师讲课,自己去学其它东西,而是指在课堂上不盲目地听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识别教学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吸收输入。正确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应该的,而且十分必要。策略训练能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策略的重要性,进而能有意识地、合理地使用各项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是一种学习思维活动的程序。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上课时间减少,自学时间增多,这就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大学生在学习的选择能力方面,应当比中学生有明显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在大学教学计划中除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还设置部分选修课程,也具有相对选择性,还有业余爱好、兴趣活动的选择,课外科技活动的选择,等等。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学则须疑”。笛卡尔说,“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在他们学院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讲话中曾经说:“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不加批判的接受,就容易受人所惑” 。怀疑需要勇气和知识沉淀,如果什么都不懂你也无法去怀疑和批判。不要一味仰视甚至膜拜,不能丧失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既要有海纳百川接收知识的海量,又要有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野性”。比批判别人更难的是自我批判。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与老师一起讨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 让学会学习成为习惯,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学、乐于言,大学生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熟练运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大学学习关键之所在。
四 内涵养成教育
1 情商教育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和约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易获得成功。据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为:20%的IQ(智商)+80%的EQ(情商)=100%的成功。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各方面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心理上也不够成熟,而且,大一新生需要经历一段入学适应期,在这期间大一学生面临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社会角色均有所不同,因此大一年级学生的情商水平相对较低。有不少大学生在困惑、烦恼,有迷茫、不安、不满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心理危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情商培育需要加强,特别是大一新生。
抗挫折教育也属于情商教育的一部分。要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意志能力,即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保持自己的行为和自身状态不失常的能力。作为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可塑性极强。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地开展抗挫折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品格的养成,会为他们以后成功地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遇到的挫折主要来自生活方面、学习方面、情感方面与就业方面。通过入学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抗挫折o导,帮助大学生消除思想障碍。要针对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充分利用入学教育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及时掌握和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讲解相关抗挫折教育的内容,促使大学生在逆境面前从容应对,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人,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应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如果遇到意外伤害(人生或财物方面),如遇到电信诈骗,一定要尽快告知老师、同学和亲人,并及时报案,以超常的稳定心态和智慧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相信自己、相信大家。千万不要乱了方寸,更不能一时想不开而走极端,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人一生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没有困难和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看自己怎么去面对。困难、挫折可以让自己尽快变得成熟,走向成功。
2 良好的修养教育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修养,一个人真正的美在修养。修养包括的内容很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乐于沟通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
尊重别人,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真正做到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大学生既要尊重父母的养育,也要尊重老师的教诲及同学之间的友情。
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一种胸怀,一种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的优点,缩小他人的缺点。学会欣赏,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同学们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家的性格、习惯、语言、爱好等各有特c,各不相同,大家互相欣赏,彼此之间就会更加坦诚、融洽。
乐于沟通。一个人的信息、能力是有限的,经常沟通交流信息量就会成倍的增加。沟通还可以缓解学习上的疲劳,同学、师生在一起沟通、交流,还可以释放压力,增进理解。要把与家长、老师及同学的沟通作为自己良好的习惯,信息社会中,QQ、微信、电话等等都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
如果你能耐得住暂时的寂寞潜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够取得成功。有诗这样写道“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收获成功时,就会有一大批朋友与你同行”;“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参考文献
[1]黄维秋. 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2]杜志强.论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3]李士军,李健,刘媛媛,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
[4]曾强,彭瑜.当代大学生的自律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4).
[5]张相乐.自律及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6]沈钟钟.自主学习:定义、理论及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唐洁.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8]李清.情商培养与大学生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9]王健,赵宏格.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4 (3).
[10]董宇艳.情商对大学生成才的价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途径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为新生了解新的学习生活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高等教育的起始点与基础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入学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模式培养的开端,历来受到政府及学校的重视。作为高校来讲,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始点和基础点,是解决在校学生走什么路、成什么才的客观现实问题。因此,抓好入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与成才至关重要,应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背景下的入学教育现状
根据大学新生群体的特点与表现,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入学教育,从内容上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并通过军训、导师见面会、校史馆展览、主题报告会等各种形式来进行。通过这些入学教育的实践,大学新生尽快完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学习目标的转变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入学教育的立足点依然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方式方法,主要以转变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为主,而大学生成才、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将实际所学与社会需求结合,立足于社会,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随着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往往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一些问题便凸显出来,如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就业理念相对滞后,与现实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这对大学生的成才产生了不利影响。某杂志在进行《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时发现,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回答“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29.6%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7.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8%[1]。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部分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我认为,在现有的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应该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和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抓住入学教育的良好时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抓住入学教育的良机。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JLOCKE,1632―1704)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在获得经验感觉之前,“人心如同白纸似的,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模铸”。[2]白板说启示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生入学不熟悉新环境,存在强烈依赖心理,思想出现短暂“空白”的有利时机,将职业意识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融入入学教育,不断施加影响,加深印象。
(二)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职业分析师萨帕(DESUPER)将人的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老期。探索期为15―24岁,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迅速发展,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探究意识也强,开始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自己未来适合哪一种工作。探索期是青少年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探索初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应在这时启蒙他们的职业意识。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社会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减少新生不适应性。
实际发现,大学新生入校以后,普遍存在学习、专业与职业目标、日常生活、社会角色变化、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性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入校后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时间,面临新的人际关系建立和交往障碍,缺少信心和目标等。表现有二:一是学习成绩较低。大学新生的补考重修率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这类学生大多数在进入大学以后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失去目标;二是违纪行为较多。有了宽松的大学校园环境,行为自由散漫,违反校纪校规。因此,应把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入学教育中,科学设置、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大学四年时光,将个人目标与未来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将来的就业更有成功的机会。
(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新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从而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相符合,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新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大学生正处于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入学教育路径
(一)强化专业意识,明确职业目标。
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什么叫“职业”,包括职业的组成要素、职业的分类、职业的功能。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自己以后要从事的事业,并对这一职业涉及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社会实践进行探索,这样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就不会盲目随波逐流,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
1.在进行新生教育时,可以邀请本专业的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设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特色、地位作用、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一般本专业的专家具有权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信程度高,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邀请知名人士、校友来校给新生作报告。报告的主题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邀请各界成功人士,特别是在本专业取得一定成绩并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友,来学校给新生讲述自身的职业经历和心得体会。这种现身说法的形式,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近距离感,看到自己的明天,给学生的影响和启发较大,教育效果较好。
3.邀请从事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员。只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欢迎、所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标准,就业发展趋势等。由于此类人员是处在用人的第一线,对于就业的情况了解比较全面,因此他们的报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学生能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查找自身在专业水平、能力结构、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己,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求助专家和老师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目的。这种主动地对自我的剖析和认识是客观真实的,极具社会现实意义,会在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去学习、去奋斗、去完善自我、去超越自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如校方的心理咨询部门等,逐步做好大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测试,为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好准备。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系统测评大学生潜能和个性趋向、霍兰德(J・L・Holland)的职业偏好量表和自我职业选择量表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选用工具,帮助学生选择成才方向。
(三)实践验证理论的认知规律应用。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他主张把教育建立在感觉活动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安排适当的感性类教育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兴奋点,使其持续“冲动”,促进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3]可以带领大学新生走到最前沿去,同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就业。这里的用人“前沿”由两个模块组成:一是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单位,因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二是人才市场,带领学生到人才市场参观调研,将学生置身于求职的氛围中,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更直接的有关就业的信息,较早地感受求职,了解求职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明确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进行参观调研不确定因素多、执行起来困难较多,因此,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应慎重使用,以免起到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莫海燕.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报告[EB/OL].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2005-05-10.
篇3
近年来,高校新生招募在生源结构方面和生源性质上正逐步从相对单一面向多元化发展。刚入学的90后新生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其思想早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同时经济上对家庭依赖强烈,同学间生活消费支出差距较大。
1.集体意识逐渐削弱,个体意识逐渐加强
目前看来,90后大学生思想的显著特点是个性的张扬,注重自我表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待事情的出发点是集体利益,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改革开放30多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纷纷谋求个体发展,在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中奋发图强,以个体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为目标,人生观、价值观趋于自我实现。另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频繁、深入,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90后大学生对国家和集体的关注度大幅下降,强调关注个体,喜欢表现自己,在需要合作完成的工作中鲜于表现谦虚礼让,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日趋下降。
2.注重生活享乐,物质和精神上受挫能力欠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日渐增加,为学生在校生活支出提供坚强保障,学生在校生活忧患意识下降,把生活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享受生活上。手机、电脑、衣物等必备用品支出逐渐增加,已经不在乎勤俭节约。手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信息获取方式,提供了展现平时生活的平台。学生们更多地通过这些媒体分享生活事件,秀出生活方式。这些方式滋生了学生的羡慕攀比心理,趋向追逐生活享乐,物质精神上同样追求享受。另一方面,受西方文化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片面地把市场经济异想为对物质的追求,盲目追求生活享乐,把个人关注度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一切行为、思想的出发点转移到“向钱看”上,一旦“向钱看”的目标未得到实现,心理上价值实现感就会得不到满足,从而情绪低落,或者背负颓废、一败涂地的心理包袱,物质精神上的受挫能力薄弱。
3.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国家扩大招生,大部分90后学生步入大学。这些学生在发达的教育资源、开放的媒体影响下,知识量和见识优越于其父辈。他们具备新颖的思想,开阔的思路,较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人们生活方式呈现较大差异,这也给大学生在校生活出现消费差距产生影响。尽管良好的教育和才艺满足了他们挑战新事物的能力,但是受挫力严重下降,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心理上、生活上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另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大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学生在校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平和民主,渴望在生活、学习、工作各领域体现自己的民主和权利。
二、辅导员角色作用
1.在大一学期做好新生入学的引路人
新生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除了新鲜感和感到兴奋外,同时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解。突然从紧张的学习中松懈下来,很多学生找不到大学读书的目标。在这种茫然的状态中,辅导员应紧抓学生学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引导确定发展方向。
2.关注学生校史校规学习,做好校园文化宣传
新生刚到学校,对校园的地理位置、各教学楼功能作用都不了解,对校园的相关规定也不熟悉,辅导员应该通过座谈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校园文化及近几年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易于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内涵,对学校产生浓烈的兴趣,提高学生以校为家,爱护学校,使自己产生安全感,对学校和校园生活消除陌生感,产生亲密的情感。
3.提高自身修养,做好新生心理的辅导者
大多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家长,独立步入新城市、新环境、新生活,社会阅历欠缺。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丰富职业知识,拓展职业素质,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储备。开学之初,辅导员应多关心新生,走入寝室,进入教室,与学生开展多方面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生活状态,舒缓学生紧张陌生的生活气氛,关注新生心理方面的辅导。
三、入学教育内容
新生入学后能否很好地接受校园生活,顺利地步入大学的初级阶段,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导向正确与否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新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辅导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初期,辅导员老师应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启蒙、专业学习内容与方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方面开展启蒙性教育;在诚信教育、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教育、网络文化教育、职业规划上给予正确引导;及时宣传校规校纪、安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安排以及注意事项详细的介绍,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全方面给予关注引导,顺利接受校园生活。
四、群体动力论应用
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意味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这阶段学生心理容易出现情绪化,易激动,遇事易于出现较大心理波动。在应对学习方式转变、人际交往扩大、独立自主生活、管理方式严格方面产生的不适容易采取过激的手段。学生个体思想意识容易受到身边同学情绪的感染,为孳生群体心理提供有力条件,学生容易卷入。因此,辅导员利用群体动力论的积极影响,开展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社团活动,把学生引导到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对学生的大学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树立学习目标提供方法指导
根据群体动力论,从学生参与的理论分析上看,去个性化、匿名性、无组织性、责任模糊是主要特点。针对这样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巨大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新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如实名晚自习、考研自习室实名座位号制度等活动,责任到人,实名登记,有组织、有记录、有检查、有纪律地整合到群体管理,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确定学习目标提供方法指导。
2.关注网络健康教育,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个性化和社会化是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从教育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和个人意志的自律自由是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历史维度和道德维度对学生进行群体性管理。一个人的思想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个体思想与他所处的环境中的适应程度有很大关系。目前,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大多都花在网络上或从事与电脑有关的事,管理好学生群体课余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对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对话题的认知大部分来自网络,借助网络传播,正确舆论或谣言很快达成一致,造成公众舆论,学校矛盾和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脱域现象。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应及时关注网络舆论,掌握学生对待舆论态度,积极在校园网上健康权威的信息,及时防范不良网络舆论,在群体氛围中改变激进的想法,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网络氛围,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3.加强与新生的情感沟通,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5-0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刚入学的新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入学教育课程中有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态度,更有可能影响今后求职甚至职业生涯的成败。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和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新生尽快了解职业生涯的内涵,转变观念,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并且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爱情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准备期,这一阶段也是大学生在校受教育的阶段,是大学生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然而新生刚入学时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所选专业还不太了解,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认为大学生活比较自由,管理比较松,从而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和要求,处于较迷茫状态。若此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及时进行,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且考虑到实际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具备适当的变通性。即,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体要随时根据自身实际来评估并调整。
通俗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即:你未来打算选择何种行业,何种职业,何种组织,想达到何种成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等。
二、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1.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已逐渐无法满足就业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因此,要突破高校以往单一的就业指导形式,加入创新就业教学内容,从对学生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生涯可持续所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激发和扩展自己的潜能,主动创造机会与社会联系。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在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调查,目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知不清、对职业不了解、对社会恐惧等。这些学生难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其接收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形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完善适切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根据自我规划,选择最适合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
3.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引发大学生对自我理想、自身发展、职业选择等的思考,也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做到自立自强,让新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为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关系到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因此该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教育和引导新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以及今后的职业目标。
2.通过该课程,可引导新生学会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差距,以平常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迎接各种挑战,把握好大学的黄金时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业,奠定未来职业竞争的优势基础。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使新生尽快融入校风和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其个体的生涯规划方案,分解目标,落实步骤,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需要。
四、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学原则:1.生涯理念和规划意识的传递为第一要务,在所有教学环节中贯穿始终。生涯规划的教育,一定要谈生活的目的和意义,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涯,并以此激励其安排好学习生活。2.明确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并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把生涯规划意识转化为学习和成长动力。
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互动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其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程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一门素质教育类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课程重点应放在“不仅让学生了解,更要让学生会做”。根据笔者经验,在课程过程中加入“破冰活动”、“兴趣岛”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自己去感悟大学时间的宝贵,真正主动地为自己制定计划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
篇5
关键词:新生;大学;纪律;安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04-02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步入校园后的第一堂课,是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入学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更有赖于入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在进校后能够从中受益,明确学校相关规定,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每个老师和领导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我个人对新生入学教育有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一、崭新的大学生活
大学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大学生活是学生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成长经历,不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以前的高中生活只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考大学”,所有的生活学习都为了这一个目标转,学生处在一种家长、老师的高压下学习,很难有自己的掌控权。而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学习生活更为自由,进入完全自主的状态,可以朝着自己喜欢的目标奋斗。进入大学后,同学们都会感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都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
二、纪律教育
虽然说大学生活比高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学校同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制定相应的条款来规范、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校纪校规是警示你什么不能做。一直以来,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思想教育来进行的,但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管认识,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进而达到学生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行政管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化,条文化、制度化,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因此校纪校规成为强制执行了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学生因违反相应的学生管理条例而被处罚的有很多。在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学好学校的管理条例是相当必要的。
三、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因忽略安全问题或对安全重视不到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中经常出现。对新生进行人身、生活、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并剖析典型事例,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要求,严加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且是现在每个学校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疼的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影响稳定,稳定影响秩序。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需要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在对新生教育时要要求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心理健康教育
1.新生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由于受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改变,很多新生出现了各种对大学生活不同的反应。正所谓“天才不是第一天生下来就是天才的”,换言之,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的。他本身有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很多同学在才进校门时就不同程度的出现“大学适应不良症”。生活的变化。不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上来说,都跟以前的高中时期大相径庭。以前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花钱”、“某天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可现在全部要由自己处理,很多同学感到了焦虑,没有归属感。学习状况的变化。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大学,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某些地方上考试大学的学生来说,也许过去你的成绩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可进入大学后发现,比自己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这样就会造成这类学生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显得较为单纯、单一,都是自己的父母,亲戚,同学、老师;可到了大学,天南海北的同学有着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秉性脾气大为不同,大家素昧平生。刚开始也许大家会觉得新鲜,可时间久了,各自间操着自己的方言,难以适应,难免会有孤独感。管理方式的变化。大学是讲求个性的地方,学校不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在管理上就比高中时期自由了很多。“在大学,完全靠的就是自觉。”最典型的是: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会见到教授某种课程的老师一次,也许隔段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辅导员。大学实行的就是自主管理,学生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大学生有他特殊身份多规定的内涵。想要当好“自己的主人”就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负责。忽视对自己的“管理”,时间长了,就使自己成为了“没有责任心”的人。
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3-03
【Abstract】Entrance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newly enrolle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it has influence on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and even their future lif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cides their school’s reputation and prospect. This thesis will have 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 o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both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iming at find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f current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指高校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是“为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理解大学精神,肩负大学的使命而进行的预备性教育”。[1]因此,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与高校的重要意义和借鉴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以及正视并解决好国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换,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大学入学教育能助其迅速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即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学习方式都有可能让其不适应而产生问题。大学新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否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甚至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对高校而言,大学入学教育有利于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2]因此,这一阶段若能科学合理及时地进行新生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它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不仅可以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甚至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二、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情况概述
篇7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生特点;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过渡,熟悉学校里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白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新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环,更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在与大学新生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和对当前高校实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统筹安排,从而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2]。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以下探讨: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10个板块组成。
1.1校史校情教育
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使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和进步,促使大学新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2校规校纪教育
开展校规校纪教育,使大学新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1.3学生安全教育
开展学生安全教育,针对学校及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新生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谨防盗窃、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大学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1.4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健康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主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新生进行讲授和疏导。
1.5专业学习教育
开展专业学习教育,举行师生专业交流会,专家、校友报告会,使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目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认识和了解;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班主任,帮助大学新生早日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组织到相关公司参观实习,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所需素质,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前期的准备工作。
1.7国防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新生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生活习惯。
1.8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新生找到其大学生涯的目标和动力。
1.9集体观念教育
开展集体观念和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确立健康的集体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的大学新生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之中,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10诚信感恩教育
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宝贵品德,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信待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整体部署,考虑长远,整合利用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各学院的优势;还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贯穿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而不是只在开学后的一到两个星期集中开展,并且做到及时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更应与大学新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不能只流于表面,而应当深入的、细致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新生遇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和辅导,做到由点及面,点面结合,不断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总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好规划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引导。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需要全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荣斌,彭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6,(1):64-66.
篇8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不适应 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着新的环境、生活、学习方式,从进入大学到适应大学生活往往需要一学期到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当代大学生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他们政治思想的主流是积极的,自主意识较强。一些大学生的家庭物质生活比较优越,自理能力差,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自私思想严重,心理较脆弱。许多新生在大学适应阶段,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新生入学教育对于促使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始新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生入学后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1.角色变化不适应。
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在高中,评价的标准只看成绩。很多新生在中学成绩优秀,习惯被老师和同学围着转。但在大学,许多原来成绩优秀的人汇集在一起,评价的标准更加多元化,自己突然变得普普通通,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到自卑。新生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进入大学,但很快他们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无拘无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专业学习任务甚至比中学更加繁重、枯燥无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感到很失望。
2.生活、人际环境不适应。
新生远离家庭,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要完全自理,还会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一起生活。当新鲜感褪去的时候,很快体会到远离熟悉的亲人、朋友带来的孤独感。新生社会经验很有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性格爱好有较大差异,自我意识又都比较强,不知如何和宿友、同学相处,容易产生摩擦,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感到焦虑。
3.学习不适应。
(1)学习目标困惑,茫然,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中学,考大学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学习主要围绕升学,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对家长、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依赖性大。在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为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大学的师生关系比较松散,强调自主学习,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有些新生进了大学后,因为考大学的目标实现了,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对人生感到迷茫,失去了学习动力。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缺乏了解,部分新生入学后发现不喜欢所读专业,提不起学习兴趣。有些新生听信老乡、学长的误导,以为在大学里课程及格就行,把大部分精力投在社团活动中或浪费在网络、游戏上,严重影响学业。
(2)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吃力。
中学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上,内容少,重点突出,只要听老师讲授,巩固知识即可。而大学的学习范围广,内容多,学习形式灵活,鼓励独立思考,需要花很多时间自学。有些新生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到了期末考试才临阵磨枪,考完试知识也忘了。个别新生到大一结束时就有好些科目“挂红灯”了,懊悔不及。
4.心理、思维不适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加,给教育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巨大的经济压力不仅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大学环境中,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上、自我定位上很难做到正确对待,这种不自信会表现为内向、自卑、焦虑、孤僻等。[1]这部分学生因经济上的压力而感到无助、自卑,心理包袱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较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障碍。
二、入学教育的工作策略
入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品质,为以后的生活开创良好的局面。高校要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在全面了解新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适时安排教育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新生入学前专心为考大学的目标奋斗,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领域大为拓宽,面对太多的选择,反而显得不知所措,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现实的困惑,使很多新生对理想和人生感到迷茫。此时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不成熟向成熟开始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学生实际困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树立优秀榜样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目的,重新确立奋斗方向,有计划地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2.重视养成教育。
在中学,多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文明习惯、道德素质的养成方面相对淡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2]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上进的,但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盲目追求“自由”,急功近利,道德意识淡薄,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的这些不足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则势必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3]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基础文明行为习惯,对于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大一年级,通过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宿舍管理、严格进行军事训练等手段,加强引导,从基础文明行为习惯抓起,逐步加强学生的文明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逐步养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品德,学会与人相处。
3.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通过开学典礼、专业介绍讲座向新生介绍学校历史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安心于专业学习。通过教师与新生的交流,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方法、目标有了初步了解。随着学习的深入,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初步制定每一学年的专业学习目标。
4.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适应性教育。
首先,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参加学生集体活动、开班会、下宿舍、书信、网上交流、电话交流等多渠道与新生加强交流沟通,帮助新生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育。其次,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兼职班主任,在入学之初给新生提供生活、学习、思想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兼职班主任年纪和新生相仿,亦师亦友,在新生中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及时给新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再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集体活动,让新生在集体活动中建立友谊。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4]疏导新生因适应不良引起的负面情绪。最后,组织高年级优秀学长向新生介绍适应期的成长经历,传授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帮助新生尽快调整好心态,也为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搭建师生之间、新生之间、新老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给新生提供生活、学习、人际、角色适应等方面及时的帮助,引导新生正确处理好同宿舍、同班级的生生关系及师生关系,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排查,把握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讲座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高校应加以密切关注和专业心理辅导。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者要及时联系家长,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进行治疗,积极预防大学生重大心理问题的产生。
6.关注弱势群体学生。
弱势群体学生,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孤儿、单亲家庭、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其中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最为突出,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近年来,我国已建立起“贷、奖、助、补、减、勤”和社会资助并存的多元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教育应集中在指导他们利用国家和学校的各种助学政策,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压力,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贫困问题,克服自卑心理,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孤儿、单亲家庭、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动态,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准确把握新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线,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式,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新生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俊,陈昌龄,陈华桂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探析[A].见:中山大学学生处.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学生工作[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47-15.
[2]沈兴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篇9
一、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拘泥于固定模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代大学教育,从实施效果来看,传统的入学教育无法满足新生教育的需求。由于新一代学生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自我理念,导致入学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入学的不适应,可能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精神与健康状况不佳,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大学四年的良好生活学习状态埋下隐患。
1、校史校情,校规校纪的全面普及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新生深入开展校史校情的宣传介绍,让广大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由来和优良传统,树立起学校的光辉形象,进行环境育人,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使其在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整体氛围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从而树立远大目标,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和为校增光添彩的使命感,继承优良校风与光荣传统。
其次,应进行校规校纪的全面普及,组织新生熟悉学生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新生管理的具体内容,使得学生牢记大学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务,如成绩考评,综合素质考评,奖惩措施等各项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争取“奖学金”,远离“高压线”,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以校史校情的理解为基础,校规校纪的落实为保障,才能建立良好的校风,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树立目标,促使他们不断进取,学有所获。
2、辅助学生尽快融入角色,适应校园学习生活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交往人群的改变,需要逐渐适应新的角色、目标、思维、生活和交往方式,充分理解并融入大学。当代大学生多为生活相对安逸且自理能力较差的独生子女,随着教育水平和时代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缺少理性思考,观念片面且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由于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并带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焦虑、紧张等情绪失衡的状况。
3、做好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走向和前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所录取报考的专业往往不是本人决定的,入学新生对所学专业较为陌生,学校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情况介绍,在学院迎新时进行专业讲解,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学院发展情况及奖惩、管理措施等各项内容,指导学生巩固专业选择,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专业素养,关注就业发展方向,并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入学初就早早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意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规划路线。
4、做好新生安全知识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新生大多第一次离开家门在集体中生活学习,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容易盲从他人。这些都为校园生活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在此情况下,学校应该做好预警机制,开展人身、财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真实频发的案例,教导学生遵纪守法,自律自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对人身及财产的损害。同时,面对学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匮乏,应该大力向新生介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疾病预防知识专题讲座。
二、当前我国入学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入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模式单一,内容滞后
首先,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手段单一、陈旧。其教育方法往往局限于适应性教育,校历校史专业的介绍,校规校纪普及、心理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整体较为枯燥,使入学教育过于简单化,模式化,新生难以接受甚至感到反感和抵触。
其次,新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固有模式的单方面灌输易让学生产生不适感、排斥感,导致其产生消极的认识和逆反心态,并对大学生活,学习模式形成错误理解。入学教育便只停留在表面与形式上,生硬低效,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2、入学教育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入学教育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具体设计,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入学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过短的教育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教育,难以达到入学教育的目标成果;而过长的教育时间又会影响其正常生活。面临着入学新生的学习,管理,教学周期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学校需要提前、有层次性的做好准备。学生经过恰当的入学教育后才能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健全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
三、改进入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1、入学教育多样化
入学教育工作是各个部门统筹安排的系统化工作,在有完整的管理协调体制的同时要注意其多样性,在教育内容上应注意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为达到教育目标,人员安排上应注意教育人员师资力量,选派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在教学方式的组织上,要灵活多样,不拘于固有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规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有凝聚力的教学队伍;健全入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各?资源,使得入学教育达到应有的目标。
2、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入学教育互动性
校园活动为校园文化营造出浓烈的积极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通过活动来充分调动新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融入集体,锻炼自我,是入学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以新生为主体,实现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创造性的展开新生教育教学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提高趣味性;从紧扣入学教育目标的活动入手,更加贴近实际的设计活动内容及环节,从而增强新生团队的凝集力、竞争力,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
3、将家长、师长列入到新生入学教育的群体中
入学教育需要家长支持配合,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涉及到日常生活、学习及安全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特色,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78-01
1 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适应性问题
1.1 环境不适应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易产生孤独感。
1.2 心理不适应
首先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易处在焦虑、自责的状态;其次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心理调适过程;再次一些新生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这些情绪的波动易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1.3 学习不适应
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1.4 生活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时,多由家长陪同,经常是家长替学生办完了入学手续。这凸显了新生依赖家长的心理。当家长离开学校时,许多新生出现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2 高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开学阶段安排的课堂集中教育
高校一般会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院的沿革,学校和学院管理条例,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各种办事手续和制度等等;各个院系还针对本院系所开设的专业,召开专业介绍会等。这使刚进校的新生有了一个系统的感觉: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
2.1.2 开学初日常管理、理想信念、成人成才教育
开学初,学生忙忙碌碌,但思想上却是迷茫的。学校的各个组织和社团在此时也都开始系列的招新活动。此刻新生感觉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尽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也感觉到了很多困惑和迷茫,怯懦和不安,对眼前的诱惑和选择也十分小心和谨慎。
2.1.3 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后的全方位教育
(1)学习方面,解决授课方式的矛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在大学里,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与中学绝对学术权威性的教科书内容有很大差别。带来新生上课的很多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讨论和自己参与,不重视理解和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乃至荒废了学业。
(2)素质培养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方面进行正确的选择。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班级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同时参加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展开活动,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方面,注重集体辅导和个别关注相结合。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通过讲座、测试、培训等途径,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
(4)在学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2.2 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2.1 教育方式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不足等缺点。在新生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于就问题谈问题。纯粹从灌输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生的参与,会显得比较空洞和乏味。
2.2.2 片面依靠学生工作干部,其他部门则存在依赖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事务。这种专业化的建设方向本意是很好的,但是也使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依赖思想。有的老师对上课出勤情况不闻不问,有的老师把通知传达反馈的任务全交给了学生工作干部,缺乏其他部门积极参与。这样学校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上课出勤、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等工作。
2.2.3 学生活动开展较多,但精品较少,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大学新生参与的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比较多的,但学生活动中的精品活动比较少,具有带动专业学习的品牌活动也比较少,往往结果是学生到了高年级积极性就会下降。这说明新生锻炼和培养缺乏必要指导和带动,缺乏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场地、规模都比较单一,活动模仿多、重复多。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锻炼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
3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新生入学教育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大事,入学教育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采取措施,力促学校全员参与到到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来。宣讲学校的多个方面,加深学生认识。入学教育时间安排应该延长,系统的讲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使学生了解大学,明确定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3.2 收集整理适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案例
新生在进校以后,有很多不适应的案例。如果能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册,最好是高校近年来出现的对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作为教育原型进行教育,很容易达到好的效果,使部分同学引以为戒。
3.3 学生干部的培训计划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手续告诉给每一个同学,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让其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把学校学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学生干部得到系统的培训,还可以对学生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培养大量的人才,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素质锻炼。
3.4 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三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四可培养专业感情,避免专业情绪,尤其是就业形势不是很好的专业,更要让他们树立专业感情,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新生参与其中,成立一些小的团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实现自己价值。
新生入学教育是踏入大学生活的起始环节,不容忽视。做好此项工作,能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开拓新生美好的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斯辉.论高校新生与毕业生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高存功.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1999,(6).
- 上一篇:市应急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