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政府政策;金融机构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融资的概念
融资一般是指企业或公司为了更好地经营发展,为了更好地取得资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是货币资金的持有者与需求者两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与流通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匮乏,规模较小,发展起步较低,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现金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发展状况等,通过一定的渠道向银行,基金或者大众投资者去筹集资金,维持自身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发展扩张的需要以及偿还债务购置资产的需要等。
2.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主要内容而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资金。还有个人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政府扶持资金是外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来源,一般占到10%左右。首先,在外源融资方面,在中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融资来源单一,对银行依赖大。同时银行对贷款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资金问题,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将很难通过银行的信用评级,获得资金,独自承担风险,很多中小企业面对资金断裂束手无策。其次,在内源融资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中小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而主板市场更是望尘莫及。同时,中小企业的起步低,信用水平低,承担风险的能力低,导致无法吸引足够的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资本较少,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内源投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外部融资的渠道单一,不能提供长期大量的资金
在我国,金融体系并不成熟,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单一。我国国有银行的贷款要求较高,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投资门槛虽然较低,但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以及发展前景要求高,除了高科技企业以及有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贷款要求之外,很多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基本上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由于自身的规模实力较小,资金问题将是决定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的金融机构,因此,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多样的外部融资渠道。
(2)直接融资渠道匮乏且不畅,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
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以及资产方面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很难获得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最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不仅缓慢而且承担资金风险能力低。
2.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弱,承担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低,容易出现问题,管理方式十分落后,尤其是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能力不完善,员工不稳定,企业管理体制漏洞多,容易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很难达到银行以及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并且自身管理能力弱,财务管理的混乱,致使中小企业自身容易出现问题,无法完整的体现企业的供销关系,无法自身监督以及检测到自身的资金隐患与资金问题,资金一旦断裂,很难恢复。
(2)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金融体系不够成熟,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通过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完善,没有充足的资金以及多样的融资渠道,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缺口大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一方面交易成本高,中小企业所需贷款的额度远远小于大型企业的贷款额度,而银行等融资机构同样要付出同样的成本考核中小企业的资金以及信用状况。另一方面,同样的贷款,银行等融资机构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现行的金融市场体系下,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
(3)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上,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没有一致的监管规范以及监管部门,致使银行等融资机构十分缺少中小企业真实有效的信用评级状况。其次,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最后,关于信用评级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致使中小企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无法判断,缺少权威机构的判定,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不完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
(1)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完善和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漏洞多,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中小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的特点,研究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吸取其他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先进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融资方面,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避免财务的混乱以及审计监督的混淆,保证能及时检测到自身的管理漏洞以及财务隐患。并且要保证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中小企业能够保障各项债务准时的偿还,资金链保持畅通,流动资金保持通畅。
(2)融资渠道多样化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融资渠道多样化要依靠中小企业以及金融市场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保障自己的信用以及财务状况,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政府以及金融市场需要适当降低资金门槛,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设定一定的金融产品,担保机构应该在担保方式上面多样化,除了实物资产也可以考虑中小企业的技术资产以及其他的无形资产,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设定小额贷款业务。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作用,完善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3)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是有效吸引投资改善自身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资金以及人才技术,及时的针对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把自身的产品做好,同时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信誉,不断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的经验,逐步积累资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2.完善金融市场,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
首先,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适当降低贷款门槛,为中小企业打造合适的金融产品,国家应该提供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应适当降低,在贷款方面适当放松,并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其次,应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提高担保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拓宽担保的种类。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融资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放松要求。最后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与中小企业应相互扶持相互发展,共同进步。
3.政府提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
首先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有一致的规范标准。其次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深远的影响,建立信用体系,使中小企业能完善的规避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并且要对中小企业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非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成果的使用和推介,提升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黄磊.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1)1-7.
[2]徐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1)1-7.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间的扩大、兼并、合作等等经济活动也愈加频繁,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涉及到资金流动、利益收入等财务问题。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会计管理制度,而且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会计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会计管理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本文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原因提出了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现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得以健康运营的基础,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等情况的的直接反应,在进行企业会计管理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账单的核对以及复核等手段来对企业发现企业内部运营存在的错误和偏差,进而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以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保证。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建立良好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的不良或是错误行为及时制止,遏止对企业的发展有危害性的行为,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促使企业生产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目标把握不到位
多数会计管理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利益的不平衡以及管理目标冲突造成的,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得各团体间的利益产生矛盾,一旦这种矛盾产生,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体现在会计管理这一块,就是缺乏稳定的管理环境。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管理目标的把握又不明确,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目标,加剧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负债过高
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来源于过高的负债率和复杂的借贷关系。负债是企业财务最为常见的现象,适当的债务,比如银行的借贷、资金的融通等,可以扩大经营规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负债规模的把握不当,使得负债率过高,如果企业的正常经营一旦出现问题,隐藏的风险就会立刻显现出来,带来恶性的连锁反应,使得企业最终资不抵债,甚至有破产的危险。
(三)企业没有养成良好的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我国企业制度不是十分健全,与发达国家的先进的会计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首先就体现在防范意识上。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市场规律的作用,缺乏危机和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较为忽视,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是制定可靠的制度,防范意识的薄弱,使得这些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规避和处理十分缓慢,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害。
(四)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素质欠缺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很多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分工的不明确,使得内部关系较为混乱,会计管理部门受到工作冲突和其他职能机构的影响,一方面难以正常发挥职能,一方面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这就加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负责会计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遇到复杂和新型的问题时,往往缺少创新能力,因此,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也是制约会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企业高层对于会计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风险意识是一切风险防范和规避工作的前提和核心,企业应当把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建立长效的防控机制,并且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一方面要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各个监管机构的设置。总之,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走的更稳更远。
(二)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会计管理的风险防控,应当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会计监督机构,专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会计管理进行监控,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确保企业的资金完整,促使经济效益提升,抓好财务预测,制定财务计划,组织财务控制等环节,保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三)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的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因此在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防范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鼓励创新思维,特别是要强化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人员的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只有打造好了一支专业且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工作才有落实的依托。
(四)理清财务关系
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一定要明朗,它是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第一,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具有自己的责任、地位和作用。要做到财务风险的防范,一定要落实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每个人都要做到明确分工,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以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问责。第二,每一个利益集团代表着不一样的利益关系,当企业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注重保持利益平衡,从而调动企业各部门都能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之中,最终减少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任何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风险的产生,虽然在市场经济中,会计管理风险的发生具有必然性,但是如果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正确的认识内部和外部矛盾,就可以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做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防范工作,不仅可以减企业的损失,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前提,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我国会计现代化,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飞. 浅谈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与防范建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95-96.
[2]陆阳春. 中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阳秋林,阳志成,熊娟. 基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效果研究———以衡阳市企业为例[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2[C].2013:17.
篇3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要在集团式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集团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原则,在建筑施工企业下属单位独立行使财务权力主体的同时,实现分户会计集中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这样的核算方式能够承担下属单位的记账业务,实现了下属单位的会计财务分离,可以强化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效率。通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会计集中核算机制已经实现了会计执行与决策、审批与监督、存放于形成单位的三个分离。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形势
只有认清企业形势,才能够真正找出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誉问题
无序的市场竞争往往影响一个行业的信誉,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状态受到破坏,对于通过投招标方式获取项目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状况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建筑行业的运行环境变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明显,存在很多应收账款、垫付资金无法回收的现象,更是加剧了建筑施工企业信誉的破坏,建筑施工企业信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导致的财务管理决策传递不良上,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改良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引进管理经验及手段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旧制度与新制度的冲突现象,堆积了企业的管理矛盾。如今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较多的产权不明、权责不明的现象,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构权责分配,使得制约机制失效,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此外,在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还存在着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处理施工或者管理问题时,上报结构复杂,资源下发慢,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下达效率,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三)企业经营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的项目资产造价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从发起到确定的时间间期长,工程项目从信息获得到中标需要花费几月甚至几年时间,耗时长,且间期耗费资金多,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势头,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四)债权债务清理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债权债务清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结算款工作滞后、应收账款回收滞后等问题上,这部分债权债务的清理问题,使得企业资产以及损益真实性下降,分包工程款挂账的出现,也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出现虚增或虚减,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现今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投资管理
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就必须将企业资金集中在集团资金中心,将各个下属单位的资金集中在集团之下管控,保证投资符合集团战略要求,避免分散投资以及重复投资的出现,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会计集中核算,还可以提高集团凝聚力,将下属单位的资金权利集中起来,避免下属公司的各自为政,从而实现集团战略目标。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不确定状况,相应的项目会计也会受到影响。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处理方式向专业化、制度化发展,减少外界干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会计信息缺漏的出现。此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会计集中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与决策的分离,保证了各自执行的独立性,会计专业化将会大大提高。最后,在核算中心为领导的会计核算体系之下,核算中心责任直接落实到财务人员的直接领导上,很大程度上减少自贪自腐现象的出现,也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强化监督,壮大企业实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具有分散性强、流动性大、资金规模大等特点,这就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监督难度,财务监督审核方面容易出现漏洞。此外,如今建设施工企业一般会选择多次分包的形式来建设资产,这种形式之下,双方的财务数据很可能出现不对等的现象,资产流失的风险较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将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向掌握在管理中心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避免审核漏洞、资金流失的出现,强化了资金管控,同时也强化了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集中核算之前的建筑施工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单一,各个项目之间的业务也比较单一,各个部门中的财务人员很可能按照自己的财务处理习惯,对企业项目的核算进行处理,使得会计核算问题出现,影响了财务管理秩序。在实现集中管理之后,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制度得到统一,将整个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规范,这不仅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五)提高企业融集资能力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信誉十分重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通过投招标方式获取,实现会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及核算质量,能够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在进行融资时更能获得银行的青睐,获得更多资金,提高整体实力,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招标时能够更加容易,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结合企业上下结构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重点的确定。在项目过程财务核算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对建筑项目预算执行的监控,及时发现预算问题,从而调整预算偏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以及会计集
中核算管理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必须,要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水平,首先要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完善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按照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数据决策分析三个阶段,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必要时还可以邀请派遣相关的监管人员执行监管职能。
(三)健全成本管控制度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成本的核算以及检查,要求各部门及时制定成本分析报表,将各项成本消耗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成本消耗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按照成本消耗问题作出成本控制的调整。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进行成本执行分析,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成本耗费状况,将恶意拖欠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在工程竣工之后,财务部门应该联合项目部门进行竣工后材料的验收,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对剩余材料进行处理,汇总结算迎接款项。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尽量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利用网络系统强化成本监督,实现企业的财务数据共享。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策略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财务风险,因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至关重要。通常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医院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开展,从而遭受一定经济损失。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该从切身做起,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能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风险意识不足
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容易使医院财务面临风险。目前来说,很多医院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导致风险发生。医院财务人员通过将精力放在日常财务的处理上面,而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体制上面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多医院缺乏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条件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院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多医院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采用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漏洞。而不少医院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化操作、欺骗等行为,从而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给医院财务方面带来风险。很多医院缺乏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对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监督和管理,也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判断,从而不利于医院发展。有些医院虽然设立了财务管理监督机构,但一般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3.财务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层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一旦决策失误也容易造成财务风险。有些医院高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般凭借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办事,而没有针对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环境需要做出决定,从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财务风险。例如在设备采购方面,在进行采购方面,医院管理层如果没有对采购设备面临的风险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容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等现象,使医院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4.医院收支不平衡
目前来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朝着市场导向型方向发展,因而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医院容易缺乏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没有对医院内部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控制,内部资金随意使用,从而造成内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医院收入小于业务支出,从而使医院面临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切实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工作重心放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预测上面,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培训,使大家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各部门应树立自己岗位的职责,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点,有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医院为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应切实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约束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将财务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实,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针对目前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医院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之前,应切实加强财务制度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使财务制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的需求。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对财务的处理进行评估,并向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反馈意见,从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
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财务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医院应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此外,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财务人员及时的考核和奖惩,督促财务人员努力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篇5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有效对策
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功能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我国各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当然,是以非营利性组织持续良好的运作为前提。但就目前来看,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各种问题出现,造成财务控制不当,给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使非营利性组织高效率、负责任的运行,需要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1.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
鉴于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了解及运行情况的分析,确定非营利性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1非营利性
也就是非营利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也可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营利性活动,也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1.2公益性
非营利性组织的运作,更多时候是进行公益活动,以“公共奉献,提供服务”为目的。这使得其活动范围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3组织性
各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的构成虽然没有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其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并且组织结构比较完整,也按照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这使得其组织性较强,以此来保证组织运行良好。
1.4民间性
即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但其接受政府的援助与支持。
2.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
基于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了解,确定其财务来源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及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这说明了非营利性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及监督的活动。
出于保证非营利性组织良好运行的考虑,有效实施财务管理至关重要。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其设立的组织宗旨,对组织活动过程中的款项筹集、款项运用、投资方面,及全过程的主要计划安排、相关预算控制、分析评价等进行的全面的综合管理。由此看来,财务管理涉及到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的方方面面,并加强各个方面的控制,利于保证财务健全,为促进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利于保证非营利组织良好运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社会及国家。但就目前来看,某些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不佳,存在一些问题。
3.1收支管理混乱,自创收入不足
自创收入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因为相对于国家拨款而言,非营利性组织更多情况下需要自创收入来保证运行良好。当然,为了使自创收入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收支管理,对服务性经营活动的收支加以控制,以便详细了解经营活动的盈亏情况,进而合理调整服务性经营活动,以便提高组织的收入,为更好的进行各种公益活动创造条件。但目前一些非营利性组织所实施的收支管理比较混乱,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详细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做好市场调研、统一收费标准等等,导致服务性经营活动效果不佳,容易造成非营利性组织自创收入不足的情况发生。
3.2预算管理不当,预算编制落后
基于对国内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运行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一些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依f采用不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基数加增长,也就是在上年的基数上得出每年的预算支出。按照此方法来进行预算编制,会造成非营利性组织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某些活动的运作需要精打细算,而某些活动的运作则随意花费,如此将会使预算失效,预算管理形式化。
3.3财务人才匮乏,财务人员素质差
目前,国内大多数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公益性活动,能够给予组织人员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加之一些组织规模不大,如此难以吸引专业的财务人才,进而造成非营利性组织缺乏财务人才。另外,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中还有存在素质较差的财务人员,其在落实各项财务工作的过程中未能端正态度、规范行为,认真且详细的处理财务明细、编制财务报表等,致使财务报表不真实、准确,这会给非营利性组织经营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强化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一些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组织良好运行的情况,应当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避免问题出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1健全管理制度
因非营利性组织与政府组织是分离的,因此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是不受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此种情况下,为了使财务管理的效力在非营利组织中充分发挥,就需要非营利性组织制定健全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借鉴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及财务管理实施情况,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以便统一管理标准,使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的实施,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非盈利性质财务真实、准确、有效。
4.2构建外部监督机制
非营利性组织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能够对其财务进行高效监管,严格制约财务收支,强化财务控制。当然,要想使非营利性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应当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及财务控制需要,合理构建外部监督机制,以便定期详细公布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以促进非营利性组织良好发展。
4.3规范财务的收支管理
鉴于财务收支情况对非营利性组织运行有很大影响,应当强化收支管理,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多余的支出,以便在保障基本资金基础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用于公益性或服务性活动当中。相关研究报告披露了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自创收入比重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就造成了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所以,非营利性组织应当高度重视收支管理的有效实施,即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及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对收支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收支管理不足之处,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调整措施,对收支管理予以调整,如做好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等,以此来提高收支管理的有效性,为扩大组织的自创收入而努力,进而推动非营利性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dvantages and risks of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s, then on this basis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methods, the value concept analysis,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hile points out the selection strategy for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validity of domestic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关键词: 财务外包;决策方法;选择策略
Key words: financial outsourcing;decision-making methods;sele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156-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包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涉及到企业最敏感的财务管理领域。在我国,部分的职能外包已经成为少数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外包市场还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企业的认可程度较低。究其原因,外包业务(尤其是财务外包)的利益和风险同在,一旦出现决策失误,这把“双刃剑”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要进行财务外包决策,提高企业财务外包的成功率,促进外包业务的发展,就需要选择科学的、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外包决策方法。
1 企业财务外包的内涵及优势与风险
1.1 企业财务外包的内涵 1990年,Gary Hamel和C.K.Prahaoad首次提出了“外包”(outsourcing)这一概念,即外部资源利用,主要是通过委托的契约关系将企业内部的某项职能或任务分包给外部的专业组织来完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外界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管理策略。随后,“外包”思想得到了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且在许多领域都运用的比较成熟。
1996年,BP石油公司首次将外包业务引入财务管理领域,财务外包业务由此登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所谓财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合理利用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与外部的优势资源,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业务事项委托给专业机构,由受托方要按照委托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操作和管理。
1.2 财务外包的优势与风险
1.2.1 财务外包的优势 财务外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对各项经济活动都有相同的投入,将非核心的财务工作进行外包,集中有限资源,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发展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不需要构建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减少了初始投资和日常维护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外部专业机构具备专业优势,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提供相关服务,这比企业自行处理成本低。③有助于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优势,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外包商具有专业的人才、软硬件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财务管理方案。④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透明度和信用度。我国企业财务系统向来具有极强的私密性,这对海外融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财务外包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者的陈旧理念,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信用度,强化投资者的信心。⑤有助于分散风险。财务外包有助于规避企业各种办公用品及软件、硬件的初始投资风险,同时还可以借助合同或协议向合作伙伴分散风险,使自身得到保障。
1.2.2 财务外包的风险 首先,由于承包方的道德问题和网络本身的安全性问题,财务外包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等相关信息的泄漏,给企业带来风险,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其次,财务外包面临着服务质量的风险,市场上的承包商在规模、管理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选择不当,会加重企业的风险。第三,财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专业的财务管理方案和低成本的优势,但是过度的依赖于外部专门机构,会影响到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培养企业自身的财务人才,不利于长远发展。第四,财务外包使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灵活性,在时效性和沟通方面容易产生问题,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第五,财务外包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我国不够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体系,导致开展财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控制力降低。
2 企业财务外包决策方法
篇7
摘要: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财务收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风险不断加大,促使高校财务收费形式的变革,因此,构建校园统一支付平台成为必然。文章以四川省某高校为例,从现实环境出发,阐述了校园统一支付平台的功能及选型,讨论了平台的构建过程,对高校校园统一支付平台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校收费; 收费方式; 统一支付平台; 构建
一、高校财务收费方式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自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包括学费在内的事业收费等也越来越多,但高校财务的大部分收费工作主要集中在每年开学,一般没有安排专人来完成收费。高校财务收费工作面临人手少、时间短、交费人员集中、收取资金量大等问题,高校财务收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这促使了高校财务收费形式的不断发展。
(一)高校财务收费方式的现状
从高校财务收费形式来看,主要有现金收费、电汇转账收费、POS 机刷卡收费等。财务收费最初方式是现金收费,现仍在被使用,其优点是现场完成交易,交钱即开发票,所见即所得。但现金缴费方式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且存在收到假钞的风险;学生携带大量现金存在易被盗、被抢等不安全因素。为了安全起见,高校也接受电汇转账方式的收费,电汇时存在交费方要支付电汇手续费、并要将转账凭证交到收费方证明已缴费,过程复杂。由于部分人员不愿意承担其费用,妨碍了这种收费方式的使用。随着银行POS机业务的发展,高校采用POS 机刷卡收费。为了鼓励交费方采用POS 机刷卡缴费,部分高校主动承担了POS 机刷卡的手续费,由于缴费方不承担手续费,此交费方式被广泛采用。POS机具有双向转帐功能,减少了清点现金带来的工作量及工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以学生交费为例,不管是现金收费、电汇转账收费、POS 机刷卡收费都存在缴费时产生拥挤和排长队的现象,由于财务人员工作任务过于集中,带来短时间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存在一定工作风险。
(二)高校财务收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统观整个高校财务收费方式的演变不难看出,其收费形式变革一方面来自对自身繁重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受到其所处外部环境的改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电子商务获得了蓬勃发展,利用网络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是目前比较主流、也比较方便的一种支付方式。高等院校推行校园统一支付平台较其他群体有一定优势,利用校园统一支付平台进行收费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网络支付平台的广泛使用,网络支付环境在不断变革。只有充分利用现有外部环境,构建校园统一支付平台,鼓励采用校园统一支付平台进行缴费才是唯一解决收费难的问题。
二、校园统一支付平台的构建
高校校园统一支付平台是一种先进的平台,它给缴费方和收费方带来了方便,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构建校园统一支付平台势在必行。
(一)现有环境分析
随着高等学校不断发展,收费项目和收费范围逐步扩大,交费类别趋于细致化。各高校收费工作的难度变大。某高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学院,招生范围有有本科、专科、预科、自考、培训等,学生人数12000 余人,收费主要采用现金收费、电汇转账收费、POS 机刷卡收费等方式。学生收费是高校财务收费的主要构成,以2014 年秋季学期学生交费为例,开学以来共收费5300 万元,其中现金收费636 万、电汇收费318万、POS机收费4346万,各占12%、6%、82%,由财务部门统一安排时间,基本为现场集中收费。收费工作属于半自动化模式,效率较低,工作量大,且存在风险。通过收费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将提高收费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统一支付平台功能及选型
校园网统一支付平台核心功能为:实现学校收费平台的集成,能提供并实现自定义项目收费;提供第三方平台支付接口,实现主要商业银行网上支付功能,交费项目以订单方式实现,能实现网银支付、对帐等功能;为各类其他系统提供支付接入接口,方便推广应用;为缴费用户提供统一支付和查询界面,为财务部门和收费业务部门提供收费项目管理和查询统计功能。
目前,统一支付平台的构建方式有自主开发和购买商品化软件,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自主开发方式具有的优点:根据实际量体裁衣,适用性较高,具有根据实际独特需求进行实现的功能;灵活性强,能较快满足流程不断变动的需要,更符合业务要求;由于拥有系统核心源代码,安全性可控程度更高。但也存在不足:开发周期长,投入的成本较高,如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比较高;开发人员压力较大,开发团队稳定性存在风险;产品开发存在不够规范,开发文档不全面等,对后期开发、优化等可能造成障碍;容易出现技术单一,难以实现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对接、集成;新开发系统稳定性、严谨性和成熟度都有待考验。
购买商品化软件具有的优点:购买现成通用、标准化套装软件,节约大量的开发时间,上线速度快;商业产品经过了充分的验证和测试,在安全、功能,上线风险方面有一定优势; 商用产品中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产品有专业团队进行不断完善,后继服务有保障;商用产品开发整体开发成本高,但分摊到大量的用户时,购买价格相对适中。软件接口的开放性、集成性较好。存在不足:商品化套装软件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需求,与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契合差; 商用软件使用者在实施、服务、升级等方面容易受软件提供商的牵制;存在软件供应商产品针对后续服务、开放接口或升级时出现服务价格太高,后继成本压力存在风险。
通过自主开发和商品化通用型套装产品优缺点的比较,结合统一支付平台功能要求的实际,对平台的构建采用购买通用型套装产品方式。在产品选择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产品相对成熟、具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案例、资金投入较小,与现有系统能紧密结合、能实现快速部署。
(三) 统一支付平台的构建
校园统一支付平台采用B/S 结构, 使用微软的Asp.Net作为技术架构,后台数据库采用甲骨文公司的Oracle11g,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web 服务器环境为IIS 7, 整个通过校园网络运行,向所有公众提供服务。统一支付平台的核心功能由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实现。采用统一支付平台主要功能由统一支付网关和统一收费管理两大模块构成。
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是统一支付平台的数据存储,关系到性能及安全,选择一个好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有Access、SQL server、Mysql、Oracle、db2 等, 对于数据库系统的选择主要考虑其价格,性能,安全等因素。Web服务器上主要安装统一支付网关和统一收费管理两个软件模块,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er 2008, 在服务器上对相关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双向开放指定端口,允许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访问收费支付平台服务器,通过调用支付接口实现收费。收费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收费项目管理、收费批次管理、收费人员管理、人员交费、交费状态监控和计费记录查询等功能,由管理员添加收费项目,收费业务部门设置收费批次,并导入需要交费的人员,人员通过唯一编号进入统一收费平台进行缴费。
统一支付平台的构建重点是安全,这贯穿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WEB 安全三方面进行加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到保护,不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财务内网配备专门千兆防火墙,采用最大化安全原则,通过专用防火墙与校园网隔离,严格控制内部主机向外网提供的服务,只开发指定服务,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指数据库中数据保护措施,为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特地将WEB 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分开部署。对数据库本身,及时做好用户密码级别,用户权限等相关设置。为保证本地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RAID6 技术进行备份,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快速恢复,防止数据在系统出现故障或突然断电等意外情况时丢失。同时,作好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查缺补漏、系统安全检查。针对Windows 平台上使用IIS 进行了有效安全防护,主要采用措施有:经常定期针对IIS 存在的系统漏洞,下载安全补丁,进行系统修复;禁用其他的不使用的服务,只开放WEB 服务端口;将WEB服务器放在专门区域中,利用防火墙进行WEB 服务器保护,从而避免免受非法用户侵入。
三、结语
统一支付平台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利用网上支付平台实现的收费新途径,它解决了高校财务收费难的问题。高校建立校园统一支付平台方便多种业务的开展,能更加高效的为校园收费方和交费方提供简单、便利的服务。统一支付平台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财务工作业务的简单化、效率化、多样化、统一化,财务部门通过平台可以集中监管校内各类收费项目,实时查询统计收费情况、银行对帐等处理,对部门业务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四川民族学院人文社科项目(XYZB14008)。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现场收费平台搭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7): 170-171.
[2]李莹.高校收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 107.
[3]张晖.高校收费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33): 113-115.
[4]黄宁玉,李爽,宋式斌.北京大学:网上支付平台简化财务管理[J].中国教育网络,2012(07): 60-61.
篇8
(江苏省张家港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经济转型的加快,事业单位要适应市场化进程,应当不断的改善内部组织结构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尤其是项目资金的管理。如何将项目资金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事业单位进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核心思想。本文将从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事业单位;项目资金;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57-0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吴冬梅(1971-),女,汉族,江苏如皋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到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等的市场经济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事业单位应当要遵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使单位资金更好的用于地方公共建设。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如何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计划、控制与核算分析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课。本文就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加强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预算往往过高,且执行缺乏规范性与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资金预算时,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则,对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基本支出不足时,使用项目支出来支撑日常公用开支,没有遵守项目款项目用的专款专用原则。正式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的不科学管理,增加了单位铺张浪费与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现象。事业单位的人事结构相对复杂,项目预算审批程序相对较长,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造成了一定的隐性损失。这违背了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初衷。另外,在事业单位中,资金往往由政府调拨,致使工作人员对项目资金的预算不重视,在进行预算时,盲目性较大,只进行简单评估,且往往估算过高,这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且,很多时候,不应安排资金的项目安排了资金或者过多的资金,而使其他项目预算资金不能一次性给足,造成项目的进展缓慢和在项目进程中追加预算的现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性与约束力的缺失,一方面容易造成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违背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利于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
(二)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率低,处置随意性大
很多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使用不当,使得其不能真正的发挥其效用,例如,有的项目资金到账之后不是用于该项目而是用于单位基础开支或者其他项目;在项目进行中,对物资采购没有规划,造成大量的项目物资结余,对这些多余的物资又没有规范的处置措施,项目完工后,多余的材料就置于一边,甚至当垃圾低价贱卖,造成对资源与资金的严重浪费。项目预算管理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为了简化工作流程,实行事后核算。对于项目的计划、控制,缺少重视,对项目资金的考核往往只看收支是否平衡,没有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率进行考核,因此,项目资金多使用率较低。这种项目资金管理的不规范性与流于形式的稽核,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转型。
(三)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给项目资金管理造成隐患
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2013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将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制度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但是很多事业单位还是按照之前的单位财务规章制度办事,对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对项目资金的预算、使用还是随意性较大。对于项目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对项目缺乏调查与论证,对项目预算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使得项目与资金往往存在脱节,给一些中饱私囊、私设小金库与公款浪费的不良行为创造了条件。事业单位没有完整的财务人员培训体制,或者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缺乏关注,在新的会计制度出台之后,没有及时的要求财务人员学习并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有的是一个项目几个财务人员,有的是一个财务人员负责几个项目,这样模糊的职责划分,使得项目资金管理混乱,不知道出账、进账,具体找谁。当项目出了资金问题的时候,找不到负责人,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增加了事业单位产生呆账、坏账的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与市场化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和完善项目预算管理
预算作为财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事前对所要花费金额的一种预估,单位应当在科学、规范、合理的预算前提下,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控制与反馈。 实践证明,预算管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它能够加快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的进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因此,细化项目预算管理程序,有助于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申报过程中,先对项目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初步的预算,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控制,并根据反馈调整支出,有助于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并能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将资金私自挪为他用和随意浪费。事前事中控制的好,项目结算和后期稽核的工作就容易开(下转264页)(上接257页)展,并能有效减少坏账、呆账。
(二)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了能够顺利推进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与规范,尤其是项目资金的管理。资金流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保证,事业单位也应当注重资产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不要再抱着政府拨钱的思想,要转变思维,不再“一边死命向政府要钱一边又死命花钱”。对于项目的资金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在管理准则中明确提出不能将项目资金用于单位的基本支出,严禁项目资金串用。在物资采购方面要严格把关,杜绝材料的浪费。只有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把好关,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有效控制单位的资金流。
(三)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
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事业单位应当尽快进行会计与财务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项目预算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分工,做到每个项目的资金都能找到相应的负责人。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跟项目,有助于财务人员了解整个项目的进程与资金使用情况,能够使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有助于单位对项目资金的管控,能够有效防止项目人员滥用资金的情况。其次要定期对项目资金进行清查,建立内审部门,对各个项目的资金动向进行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项目中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事业单位应当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对财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事业单位要尽快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能够数据共享,加快管理创新,事业单位要加强综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化。从而实现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另外,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任何好的制度在于人的实施,责任心强、遵守职业道德操守的财务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有效实施的保证。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转型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疏漏。事业单位要不断建立和强化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操作,做好项目预算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率,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注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素养,强化内部控制,从而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冬梅.试论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J].商.2014(06)
[2] 李一琨.对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4)
篇9
关键词:军队预算管理
随着我军预算编制改革的深入,军队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手段进一步改进,管理成效越来越明显。但是笔者在实际参与预算管理实践中发现,当前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军队预算管理效益的提高。
一、军队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需求测算难度大
1、经费投向投量难以把握。基数预算编制方法的一大缺陷是单一的在原有基数上增减,从而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不良现象,导致经费历年投向和投量的偏差难以修正。实行零基预算后,这种怪圈逐渐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费分配的目标性。但是,目前零基预算管理还不能说是十分成熟,无论是分项预算的编制部门还是决策机关,经验和技术方法都还比较有限,对任务的分析缺乏前瞻性,对项目轻重缓急的确定缺乏逻辑性,对经费投向和投量的测算缺乏准确性,最终导致经费分配缺少统筹性和合理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对原来投入较多的项目分析不透、下药过猛,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对其它项目的经费投入不足。总之,由于经费的投向和投量测算不准,将会使已投入的军费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保障效能。
2、内外部干扰不同程度存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各单位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作为利益被削减的预算主体自然难以认同并接受。特别是在现行的零基预算管理模式下,强调不考虑以往年度,测算所有经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以核定其支出的数额,这样会导致原本预算基数较大的单位在单位利益的驱动下,想方设法将经费盘子做大,从而背离零基预算编制的一般原则,干扰正常的军队预算编制秩序。如何让零基预算的精神入脑入心,防止个别单位和部门穿新鞋走老路,是减少预算管理内耗、降低预算管理成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的优先顺序难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本部门确定的预算,部门领导可以分清轻重缓急,但是由于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和承担任务不尽相同,所以在编制总预算时,尽管有统一的预算管理政策和经费标准,也难以区分哪个项目会产生更大的军事经济效益。再者,规划与计划毕竟是个概念化的目标,信息量比较有限,决策部门也难以据此确定项目的最优与次优之间的关系。在这种项目优先顺序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实际预算编制和审批过程中,决策部门就有可能参照以前年度的经费规模,从而弱化零基预算的调控功能。
(二)预算执行控制难度大
1、预算管理效益难以评估。预算管理效益必须通过军事经济效益来反映,而军事经济效益本身是难以评估的。一项经费的投入,它的直接军事经济效益要经过战争、突发事件与科学的评估体系的检验才能相对准确地表现出来。由于预算只是一个经费投向与投量的综合计划,所以即使军事经济效益不佳,如果不经过科学细致的分析与论证,也难以确定是预算管理体制本身的缺陷,还是预算编制质量偏低,或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失误。
2、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偏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货币化供应程度的提高,军事消费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预算执行受物价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是客观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生预算调整也不排除预算主体的主观因素。有的单位为把“总盘子”做大而多报项目,执行中自行调减预算下达的建设任务;有的单位为尽快争取到项目而少报单项需求,然后边执行边“钓鱼”;有的单位随意变更项目经费用途,经费保障张冠李戴。预算调整随意性大,导致预算和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
3、资产管理现状难以达到零基预算要求。经费和资产捆绑预算,对明确责任、加强管理、遏制浪费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目前有的单位仍然未能很好地落实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重钱轻物”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单位库存物资没有纳入预算,或者即使纳入了预算,但计价不实、统计不全,使实物资产游离于预算的控制之外,使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缺乏高质量的信息支撑,弱化了预算的反映功能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三)基础条件短期内难以满足预算管理要求
1、部分财务人员素质暂时难以满足预算管理要求。随着我军预算改革的深入,当前的预算管理模式、方法较以前有了较大发展,其先进性决定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在我军财务工作中尚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供借鉴,这更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财务人员的素质短期内还满足不了预算管理需要。一是不能快速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本质区别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军队财务部门普遍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困扰,在职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快速提高;三是目前院校对预算管理的培训还不够系统,学员走上财务工作岗位后在短期内还不能成为预算管理的中坚力量。
2、基础信息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事业部门提供的信息质量不够高。财务部门对各种基础信息的掌握需要主要依靠事业部门,而有的事业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提供的数据往往不够详尽,依据不够充分,还达不到预算管理的要求。二是财务部门对基础信息的可靠性缺乏科学的鉴别手段和分析论证方法,预算管理受到牵制。比如,如果有偿服务管理部门对某预算年度的计划投入和预期收入不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那么财务部门将无法正确测算该年度的预算外经费应上缴多少,能留用多少,成本性支出有多少,可转入历年经费结余的有多少。若无法确定结余,则不能确定用于弥补的数额,从而也不能确定预算“总盘子”能做多大。总之,低质量的基础信息将影响到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的全过程,必然无法催生高质量的预算。
3、经费供应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提高经费供应标准化程度是有效控制经费分配随意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降低预算编制难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实行零基预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避免预算过程中不问实际情况、随意定指标的不良现象。但是,现阶段定额分配经费在军费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其分配环节较多、指标下达较晚,给零基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障碍。
二、改进军队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当前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制订专门的预算法规。当前军队预算管理迫切需要出台《军队预算法》,作为军队预算管理的直接依据,将军队的预算管理行为规范化、法制化。2、进一步开展军队预算普及教育。军队预算管理活动需要全员参加,所以其管理规定应作为财经法规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财务部门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宣传和普及预算管理规定,塑造军队预算的权威形象,营造预算管理氛围。3、制订并落实奖惩制度。奖优罚劣是增强责任意识,搞好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对预算考评达标单位应予以褒奖,而对超预算办事、超标准花钱、超财力建设等问题,要严肃追纠相关人员责任。
(二)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影响年度预算执行的基础性因素,是预算管理的源头。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保证:1、准确测算经费投向投量。经费投向投量的测算不能仅仅依靠历史经验、单凭估计,而需要完整的方法体系,应用系数测算、定额测算、比例测算、基数确定和因素分析、长期趋势分析的综合方法,未经测算的预算数据不得编入预算表。2、细化预算科目。针对当前预算科目过于笼统的实际,重点对军以下部队预算科目进行科学分类,逐项细化,以便于预算执行控制和考评。3、科学区分项目优先顺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学区分事业任务的轻重缓急,充分论证项目的优先顺序,得出量化数据,列出保障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4、引入预警机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先期预测预算变更的可能性,将80%作为预警临界点。即在执行进度达80%时,由财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党委将按照年度预算中的优先顺序,决定哪些项目预算该继续执行,哪些项目预算该取消或顺延到下年度执行。同时可以借鉴外军PPBS预算编制办法,在编制和审批预算中引入应急机制,编制替代方案和计划,随时为党委决策提供信息。
篇10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税收管理 管理要点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中涉及纳税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国家为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正在加快我国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保障税收的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要加强税收管理防止出现税收风险。
一、汽车制造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一)税收的管理思想陈旧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制造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出现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但汽车制造业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税收管理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汽车制造业的经营体制比较落后,初期国家为鼓励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措施。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逐渐取消,而汽车制造行业还沉浸在以往的优惠政策氛围中,企业的逐渐处于纳税的被动状态。汽车制造业的获利比较多,需要纳税的金额比较大,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想法设法的进行偷税、漏税,而且还把少缴税收作为考核一个财务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这种不良行为虽然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但是限制了汽车制造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税收的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国家的税务工作虽然已经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税务的基层执行部门落实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部门没能积极地履行职责,税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而且配备的人员较少不能实现专业化的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比较大。企业内部上报的税收申报信息不全面,企业上缴的申报材料仅仅是企业利润报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表等比较明显的资料,对于细致的一些企业财务报表并没有上缴,税务部门不能全面的掌握汽车制造业的获利情况和纳税能力。相关部门对汽车制造业的征收、监察和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对汽车制造业的纳税信息收集的不够全面和准确,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税收征收部门的征管软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税收的综合软件只是简单记录税收的业务,根本没有对汽车制造业的税源进行详细的分析,也没有评估企业的实际纳税能力。
(三)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管理缺陷
汽车制造业本身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重点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利益,使得企业制造业和税务机关之间存在消息传递不及时,税收的管理手段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汽车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会进行详细的战略策划,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也进行准确的预算,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企业所要缴纳的税款。汽车制造行业税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企业内部的税收管理人员具有专业且复杂的会计专业知识,要非常了解我国关于税收的各项政策法规,并且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只是依靠基层管理员来完成,工作的内容只是一些日常的工作,如,常规的税收检查、催缴催报、上缴税收申报资料等。我国税收的相关部门没有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是一味的根据企业上缴的材料进行纳税数额的审核。
二、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一)税收关系这我国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通过税收上缴国家,由国家统一进行管理和支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成为国家调节汽车制造企业经济分配,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有效宏观政策手段。
(二)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内部有效地税收管理会带动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汽车制造业内部的税务管理体制。我国的税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税法的完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企业纳税行为中出现的一些难题,及时的了解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三、加强汽车制造业税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汽车制造业的专业化管理
我国的相关部门在税收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税务管理经验,在我国成立汽车制造业税收管理的专门部门。汽车制造行业涉及税收的项目比较多,需要由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进行一一核实,并掌握汽车制造行业需要缴纳的各种税种以及要缴纳的税款。税收的专业管理团队需要对汽车制造企业上交的税收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税源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收集企业税收涉及的范围,对企业的税收进行风险评估,落实好税收的管理和稽查工作。
(二)车制造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
转变人们以往被动纳税和强制纳税的思想观念,树立依法纳税的新思想,在思想上宣传依法纳税的意义,提高人们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意识。汽车制造行业经营范围比较大,因提交的企业经营材料不全面容易造成偷税和漏税,因此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法教育非常重要。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我国关于税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掌握税法的各项基本要素和税法约束的范围;还要根据我国的国家政策对税法的变动范围进行科学的预测,研究税法可能完善的方向,积极响应我国的税收政策的号召将依法纳税观念深入到企业每位员工的脑海中,使企业上下员工之间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学习税法有关规定的同时,根据汽车制造企业发展的规模和经营状况等实际发展形势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管理指导。例如:对那些没有及时申报税收或者申报材料提供不充分的汽车制造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并对企业的不良行为提出警告,防止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对于刚走向飞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企业展开税法的教育工作,保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掌握税法的相关规定和税收的申报流程,根据国家的税法规定制定企业的财务账簿,以及完成税收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汽车制造企业则开展税法知识的普及讲座,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税收工作的监察和管理力度。
(三)借助科学技术完善税务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我国的税收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宽税收信息收集的平台,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汽车制造企业的纳税信息监控和管理工作,防止税源的减少,税收工作人员需要借助计算机做好税务的登记工作,在源头上对税务工作加强管理,并不定期的抽查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部门将汽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反应企业经营情况的各种财务报表呈现的信息编制成完整的税收管理信息体系,并输入到专门的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管理。税收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对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及时的监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适时的解决税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
我国的税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大力打击汽车制造行业中出现的偷税、漏税行为。税务部们的工作人员要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仅要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合作,还要与企业内部的销售、生产和采购部门建立联系。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税收工作的开展,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税收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依照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强汽车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及时的监查,汽车制造企业提供的税收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结合我国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完善我国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措施。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改善税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冯英樱.论企业税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1)
[2]龙敏.试析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市场,2012(35)
[3]刘宗力.房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7)
- 上一篇:高新科技企业认定要求
- 下一篇: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