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变化 评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首先是负债分类上的变化。原《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将负债以偿还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划分为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两大类,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将以负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核算企业的成本。
其次是负债科目上的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负债科目的设置上在增加一些科目的同时也取消了一些科目,具体表现为:增加了“应付利息”、“预收账款”、 “递延收益”科目,取消了“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 “待转资产价值”三个科目。
再次,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在这方面主要的变化在于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资本公积仅把资本溢价考虑进去了,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得弥补亏损,并取消了其他资本公积。
1.2资产的变化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部分的变化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科目设置方面的变化。对一些用词进行了改动,比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增加了一些科目,比如将“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 “周转材料”、“生产性资产”、“消耗性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摊销”;取消了一些科目,比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待摊费用” 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其次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变化:存货核算中取消后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核算方法严重偏离存货实际价值;无形资产的摊销统一采用年限平均法;长期股权投资取消了权益法核算,规定都按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小企业的资产不再使用公允价值而是使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并且取消了所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待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收入等。
1.3财务报表的变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变化主要在现金流量表方面,原来《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需要的选择项,准则则把现金流量表作为小企业财务报告的必须项。这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
1.4利润、费用和收入的变化
利润层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将原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四个层次,调整为三个层次,即营业利润、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即将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合并为营业利润。
费用的主要变化为财务费用的涵盖范围有所扩大。
收入的变化主要是收入确定的标准方面,主要以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这样对降低小企业会计人员风险报酬的职业判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可操作性。
2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评析
2.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点
首先,衔接工作做得很充分。例如,为了和《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新准则将“应付福利费” 和“应付工资”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一个新科目,两个科目的余额在转账时应同时转入新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应交税费”科目,原账中“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的余额在转账时应一起转入新账的“应交税费”科目中等等。
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已和税法相一致。例如,在所得税方面:采用统一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形式进行核算;依据税法计算资产的实际损失;开办费不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而是直接计入费用;对资产减值准备不要求计提。只把资本溢价作为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处理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方法同税法一致等。在流转税方面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对原完整版会计准则中销售确认的几个条件不考虑,而是按照税法的规定来确定销售收入。
最后是基本实现了国际趋同。主要是在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上、会计核算方法上、适用主体上采用了国际标准。
2.2《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划型的标准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方面。在这个标准上,主要采用最明显的行业标准作为企业划型的标准,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在我国,往往一个企业对于全国来讲是小企业,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大企业,同样一个企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中型企业,但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是小企业,因此,企业划型的标准应该把区域和经济发展考虑进去,而不应该仅仅把行业作为唯一标准。
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只采用了简化和尽量与税法一致的原则,没有采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方向;《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计提减值准备等,这与基本准则中不应高估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悖,虽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但忽略了相关性。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财务报表、利润、费用和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有优越性,当然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系列解读[M].上海:上海市财务会计管理中心.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3]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2010.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比较
一、“固定资产”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与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有关。只要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管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发生的费用均应停止资本化,其后发生费用只能费用化,即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营建造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时点与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结算有关,即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只要没办理竣工结算其发生的费用仍然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只有办理峻工结算手续后发生的费用方可费用化,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二)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分别规定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是全部专门借款利息费用扣除尚未动用的借款取得投资收益后的金额,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要与资产支出挂钩,用于固定资产购建活动的利息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借款利息,不论是专门借款还是一般借款,只要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在借款费用发生至固定资产办理竣工结算期间,均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全部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并且该利息资本化金额与固定资产支出多少无关。
例:冰城啤酒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3月1日为建造一生产车间,取得利率9%、期限三年的专门借款500万元,并于当日购入建筑材料一批价款400万元,建造活动也于当日开始。2012年6月1日又从银行取得一般借款600万元,期限5年利率10%,其款项也用于车间工程建设。2012年7月1日支付工程款400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专门借款),2012年8月1日支付工程款300元。2012年暂时未动用的专门借款暂时投资取得投资收益0.5万元。假定该车间的建造活动于201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3年7月31日办理峻工结算手续。则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如下: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其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专门借款尚未动用部分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500×9%×10/12-0.5=37(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300×6/12+300×5/12)×10%=27.5(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645 000
应收利息 5 000
财务费用 75 000
贷:应付利息 725 000
2013年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2013年6月30日。
2013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500×9%×6/12=22.5(万元)
2013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6/12=30(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525 000
贷:应付利息 525 000
2.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500×9%×10/12=37.5(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2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725 000
贷:应付利息 725 000
同时,
借:应收利息 5 000
贷:财务费用 5 000
2013年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办理峻工结算手续的2014年7月31日。
2013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体化金额=500×9%×7/12=26.25(万元)
2013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612 500
贷:应付利息 612 500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与初始直接费用的和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较简单,无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总和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支出,除销售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借记“销售费用”科目外,其余一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修理支出数额较小的,按其受益对象,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对于修理费用数额较大的,先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然后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五)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按重大会计差错处理。首先按重置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其次按所得税率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最后根据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市价或同类、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固定资产按新旧程度估计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六)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采用的是备抵法,即按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数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采用的是直接转销法,即对于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直至资产处置时一并考虑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初始计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同一控制下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以外其他方式(支付现金、发行权益证券、投资者投入)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方式不同其初始计量不同。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银行存款”、“存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科目,或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投资,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及合并发生的相关费用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及合并发生的相关的费用,贷记“有关资产”或“有关负债”或“股本”等科目,其差额借记“有关损益类”科目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如购买方付出的是无形资产,则其差额可能是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合并以外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手续费,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合并以外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账面价值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因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单一,其初始计量比较简单。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业务处理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以外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二)后续计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及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影响,其后续计量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当于减值损失发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即按收取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其他权益变动”科目,按应收未收的股利贷记“应收股利”科目。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还要将因采用权益法核算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并转出,即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因只采用成本法核算,其处置的核算也比较简单,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无形资产”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使用寿命无法估计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使用寿命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但在会计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表明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期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使用寿命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按照不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二)无形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减值准备,按其减值数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平时不考虑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在处置时按其差额直接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2.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篇3
一、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主要变化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设“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将发生的损溢分别计入有关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科目。二是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资产盘盈盘亏核算的相同点是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固定资产盘盈除外),不同点在于查明原因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而不是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科目。
(一)现金盘盈盘亏 企业通常需对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盘点结果经常会出现盘盈或盘亏的状况,在未查明原因,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1]企业盘盈现金500元,经查原因不明,经批准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现金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库存现金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做法相同。
[例2]企业盘亏现金100元,经查原因不明,经批准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00
贷:现金 1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贷:库存现金 100
借:营业外支出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贷:库存现金 100
借:管理费用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二)存货盘盈盘亏 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需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核实库存。盘点出现的盈亏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3]企业盘盈原材料1000元。经查属收发差错,批准后予以转销。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材料 1000
贷:管理费用 1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原材料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原材料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管理费用 1000
[例4]企业盘亏产成品2000元。经查属管理不善,其中1500元应由责任人赔偿。盘亏在产品800元,经查属于非正常损失。本题不考虑增值税。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500
营业外支出 8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借:营业外支出 23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贷:库存商品 2000
生产成本 800
借:管理费用 1500
营业外支出 8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三)固定资产盘盈盘亏 为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企业需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点出现的盈亏以及后期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
[例5]企业盘盈设备一台,估计7成新,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为3000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计提盈余公积的比例为10%。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固定资产 2100
贷:营业外收入 21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固定资产 2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
《企业会计准则》:借:固定资产 21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1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25
贷: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5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17.5
盈余公积 157.5
[例6]企业盘亏设备一台,原值4000元,估计折旧2800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营业外支出 1200
累计折旧 2800
贷:固定资产 4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200
累计折旧 2800
贷:固定资产 4000
借:营业外支出 1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200
《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做法相同。
二、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主要变化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存货项目,如果发生减值要事先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发生损失时同时冲减减值准备和资产账面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当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冲减资产账面价值。即《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直接转销法。二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款项等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两者对资产损失核算的相同点是都对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不同点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直接转销法;并且资产损失计入的会计科目也不一样。
(一)短期投资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的期末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会计期末,小企业将持有的短期投资的总市价与其总成本进行比较,如总市价低于总成本的,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其市价以后又恢复,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短期投资采用成本计量,并且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短期投资的内容,但大致对应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内容。由于期末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一方面计入当期损益,另一方面直接增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7]企业持有的从A企业购入的、不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为95000元(账面成本为100000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投资收益 5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需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
(二)应收款项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实际确认坏账时,同时冲减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但对确认坏账的条件没有在制度中规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直接转销法,并在准则中规定了详细的确认条件。《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一是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二是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三是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四是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五是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六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核算备抵法,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科目,实际确认坏账时,同时冲减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
[例8]企业20Ⅹ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估计可以收回的净额为98万元;20Ⅹ2年2月,确认一项应收账款5万元不能收回。
《小企业会计制度》:20Ⅹ1年末:借:管理费用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20Ⅹ2年2月: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20Ⅹ1年末不需账务处理;
20Ⅹ2年2月:借:营业外支出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企业会计准则》:20Ⅹ1年末: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20Ⅹ2年2月: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三)存货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会计期末,小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其价值以后得以恢复,应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以原计提的金额为限。《小企业会计准则》不确认存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期末计量方法、账务处理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基本相同;不同的在于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是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例9]企业年末某项存货(库存商品)余额50万元,可娈现净值为40万元。
《小企业会计制度》:借:管理费用 1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需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0
(四)其他资产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上述三项资产以外的资产不确认减值损失。《小企业会计准则》除规定了应收款项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外,还对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了资产损失的确认条件。如第二十六条规定: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一是被投资单位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二是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三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四是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五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企业会计准则》除对应收款项、存货规定资产减值的条件及会计处理外,还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符合《资产减值》准则范围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条件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对符合符合《资产减值》准则范围的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且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能转回。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机制 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31-03
2011年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两年后,课题组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程度、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在2015年4~6月对山东省部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这88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效果展开,了解被调查企业截止到2015年4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和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最新出台的一种可以选择的依据,其执行情况如何?调查结果见表2。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是复杂的,在被调查的小企业中,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的小企业的仍然占少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4.1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11年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已同时废止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为了了解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规范变化的认识程度,我们在问卷调查表中仍然设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项目,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企业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制度的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54.12%。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那么,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如表3所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加强企业建账核算上,而对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的作用不明显。
如表4所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并没有明显提高。
3.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因素。
(1)《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得到有效推行,往往取决于准则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因素主要包括准则本身是否合理和准则本身是否具体。
如表5、表6所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过于简化,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相关性较低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没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原因之一。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素质。要有效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准则目标,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素质的执行人员。执行机构对准则实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从静态方面来看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从动态方面来看取决于执行人员是否得力。
如表7、表8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构成及来源的调查,发现78.41%的小企业独立设置了会计机构(如:财务科、财务部等),83.15%的小企业配备了专职会计,说明大部分小企业的组织机构比较合理。
由于小企业的单位规模有限(52.87%的小企业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下、76.14%的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投资人与经营者是同一人”的小企业占到了75.90%,不存在问题。
如表9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专业技术资格进行调查,发现63.64%的小企业会计主管具有会计中级(含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29.55%的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仅仅6.82%的无专业技术资格。这说明,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还是比较好的。
表10表明,在被调查的人员中,通过网络、报纸、培训等渠道,78.83%的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是,非常遗憾的是,68.24%的了解程度仅仅限于一般了解,还有21.18%的不太了解,只有10.59%的非常了解。
表11表明小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了解程度一般,主要原因是培训力度不够:仅有大约一半左右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参加过培训,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
(3)《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表12、13表明,小企业通过调查发现,49.35%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是,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78.08%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5.48%的认为向金融机构融资更困难;61.11%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的税负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8.33%的认为税负增加;80.82%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获取政府优惠政策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4.11%的认为更困难。
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两年来的情况概括如下: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度较低,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加强了企业建账核算,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在强化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融资、减轻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没有明显改善。
(二)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成因分析
1.执行主体缺乏执行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小企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主体。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两权合一,不承担公众责任,其会计信息不需要对外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不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信号传递作用,对其经营活动影响不大。由于信号传递机制对小企业作用不大,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来自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小企业也就缺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动力和压力。
2.《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1)《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过于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小企业会计主要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一些行业会计制度,与之前的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规范上的突出特点是简化,如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等,主要目的是减轻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职业判断和工作量,但却忽视了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过于简化的会计核算反而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2)缺乏应用指南。《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规定主要是原则性的,而现实业务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有指导准则执行的应用指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应用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3.《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不到位。《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和培训措施不到位。虽然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大多数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非常了解的很少,大部分被调查人员并不知道《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除。只有将近一半的会计人员参加过相关培训,企业管理者几乎没有参加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
4.执行的约束机制不强。
(1)强制执行力度不够。与2007年政府部门严格要求上公司必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同,财政部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小企业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没有任何利益损失。由于大部分小企业在《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已经采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若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必然会增加企业制度转换的成本。基于习惯和经济角度考虑,若没有外在强制力的要求,小企业一般不会主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在对一些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说不清楚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的是什么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会计人员对我国的会计规范及其适应范围并不十分了解,许多培训机构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交钱拿证的现象时有发生。
(2)监督力度不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督涉及到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往往仅从自身业务范围要求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对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关心。如税务部门主要关注的是小企业能否按税务部门要求提供有关纳税信息,是否按税法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税款,而对小企业选择和适用哪种会计规范并不关心。由于诚信环境不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贷款给小企业时关注的主要是小企业的实物资产而非会计信息,自然也就不关心小企业实行何种会计制度。相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低,导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5.《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应该有利于改善小企业的税收、融资等大环境。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主要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和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调查发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小企业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进一步走访了银行和税务部门,发现银行和税务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变化并没有充分的准备,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需求决策主要取决于抵押物,加之作为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小企业的会计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小,银行对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并不高。因此,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明显感受到在融资、税收等政策方面的优惠,缺乏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在激励。
三、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1.优化准则内容,提高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的相关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并未很好地实现,主要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核算过于简化,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相关性较低。如《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要求资产计提减值,这虽然可以简化核算,减少纳税调整。但这一做法没有兼顾小企业管理者、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和利益,使得会计仅成为纳税计算的工具,有悖于会计的基本目标,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建议财政部门进行广泛实地调查,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2.制定与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建议尽快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应包括准则中核心概念、重难点的解释性规定,小企业各类业务的管理要点、主要账务处理等。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
1.强化强制执行机制。小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在会计准则执行方面,强制执行机制在现阶段是最有效的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手段,而由于多会计规范的存在,小企业划分的模糊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非强制性等因素导致目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机制弱化,执行效果不好。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细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在范围之内一律强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特殊情况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执行。
2.建立有效监督体系。
(1)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外部监督体系是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保障,而监督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全力配合。财政部门是会计人员管理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直接责任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强化监管力度;税务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的规范在纳税检查和税收征管方面要求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工商部门可以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增列为检查小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及合规经营情况中的一项。
(2)提高社会监督力度。会计中介机构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因此,会计中介机构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接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的委托进行审计服务时,应当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会计标准对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加强对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小企业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否主要由企业管理当局而非会计人员决定。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在培训内容上应着重强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缓解融资瓶颈,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纳税负担,建立健全账簿,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彬.林钟高.试论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执行[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2)
[2] 王金龙.《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分析――基于纳税关系的二维结构角度[J].财会通讯(综合),2013(11)
[3] 李勇.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姜英兵.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J].管理世界,2004(11)
[5] 黄秀云.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构建思考――基于会计职业道德视角[J].财会通讯,2008(11)
[6] 吴敏艳.周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基于常熟地区的调查报告[J].财会通讯(综合),2008(5)
[7] 吴东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篇5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中第9段明确指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拟应用于所有以营利为导向的主体的通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以营利为导向的主体包括从事商业、工业、金融及类似活动的主体,不论是以公司还是以其他形式组成。”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无疑是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指出,“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但是在这些文件或公告中,并没有指明这些准则适用于什么样规模、什么样经营模式的企业。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可以采用,非上市公司或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同样适用。但是事实上,并不是世界上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企业都被要求采用这些准则,也不是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被要求采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是因为有必要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才需要研究这些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正是因为需要研究这些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才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位问题。其实,对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位模式,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的关系;二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
毋庸置疑,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仅仅限于中小企业,那么非中小企业就应该遵循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两套会计准则体系:一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不论什么行业、什么组织形式的企业,只要符合准则中规定的中小企业范畴,都应该遵循这套会计准则体系;二是适用于非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样,不论什么行业、什么组织形式的企业,只要不符合中小企业的界定,都应该遵循这套会计准则体系。两套会计准则体系的关系表示如图1。
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与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相并列,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套会计准则体系的本质区别,也非常容易让不同适用范围的企业接受与采纳。从会计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有较大的差异,需要建立一套特殊的会计准则体系。但是,作为一套会计准则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基础(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同),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和财务报告体系等;然后,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中小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收入等准则。而且,这些理论基础和具体业务准则的规定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有着一定差别的,并且是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这将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是否需要重新确定中小企业会计的目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非中小企业是否不一样?中小企业应该设立几个会计要素?中小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有什么特殊要求?财务报告体系有何不同?规范每一项业务的具体准则是否必须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会计准则制定者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来研究并决定这些问题,但是,这样做,准则的制定成本会大大增加,而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带来准则遵循中“选择难”的问题,尤其是当企业可能在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之间徘徊与往复的时候,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转换时要重新接受与采纳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也会增加执行成本。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无须建立单独的理论基础,直接和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遵循同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这个具体准则实质上就是其他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浓缩,或者可能会采用“指向”的方式;另一种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也要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可能会有不一致,在这个理论基础指导下,再去规范具体业务。这两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表示如图2。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
中小企业遵循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成本高而效果不能抵销成本,因此,可以简化会计准则。但简化会计准则,并不是一定要单独建立一套会计准则体系,也不是要重新建立一套理论基础,而是在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下,简化确认与计量,简化信息披露。在这种要求下,完全可以在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各项会计准则中,增加一项内容,即“中小企业的应用要求”。
四、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的选择
上面介绍了三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位模式。这三种模式都能够体现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地位与作用,各有特点和优缺点,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作为发展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模式。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主体》(征求意见稿)来看,所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一个具体会计准则。这个准则和其他准则是并列的。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小型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它所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不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却是将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放在一起,没有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来对待。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界定
一、引言
从目前看来,我国管理与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规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采用一模一样的财务报告规范必然会造成混乱。与会计准则扩展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超载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解决会计准则超载现象有很多不同的好方法。实行差别报告制度的做法就很不错。实行差别报告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准则应该准确适用在层次不同的实体之上。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是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事实上,实施差别报告制度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制定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在明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有利于制定高效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小企业界定的方法和思路
由于中小企业服务的目的不同,所以我们必须从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对小企业进行界定。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给企业带来不少优惠,同时也达到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控制的目的。这就要求政府应该从管理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准则制定机构为了让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更加具有规范性,应该从会计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
1、界定中小企业与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在对中小企业与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界定的时候,有两种途径可以让我们进行选择。一种是先将中小企业界定好了,接着再为已经界定好的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另一种是先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好了,接着再去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试图让早以制定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符合各类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毫无疑问,后一种途径明显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相违背。因此,第一种途径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2、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质量好坏与否取决于怎么样界定中小企业。当我们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的时候,考虑的首要标准并不是企业规模,而是有没有考虑到公共的利益或者责任。第一,定性标准:缺乏公众利益或责任。公众利益与公众责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做到对公众负责,才能实现维护公众利益的目标。第二,定量标准:规模大小。产生差别报告制度的最初动因是必须按照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进行确定。第三,缺少公众责任或者规模小:一种选择。与当前采用多种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确认相比,仅采用一种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确认会显得更为简单。但是,仅采用一种标准的话难免过于绝对,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差别报告制度的目标,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标准。
3、中小企业是否继续分级。实行差别报告制度是企业分级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给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应该单独罗列出相关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单独列出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存在很大区别。当前我国企业根据具体规模不同大致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相同的会计制度能同时适用在大型和中型企业上。当然,究竟要不要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级,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我们应该努力让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规范。第一,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体系划分的层次分别为:会计行政法规、会计法律和会计部门规章等等。会计部门规章是会计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会计规范与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企业分级。为了能够给强化企业宏观管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为了企业能够通过采用不一样的会计制度让自身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更加具有规范性,我们应该维持现有的企业划分模式。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基本问题
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个条件是将相关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构建好。第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名称。我国能把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命名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型企业、拥有公共责任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都不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范围之内。第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较小的规模和缺乏公众责任是现代化小企业的主要特征。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就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由于这些小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具体的划分标准。不论任何形式的企业组织,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就被认为是小企业。第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分级。我国现有会计管理水平还不高,开展会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也不一样,目前尚不具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级的条件。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的思考,在实践中,要清醒的意识到在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实践情况,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小企业界定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围绕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基本问题展开相关讨论,以期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有着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
参考文献:
[1]崔金勋,史安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架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2.
[2]刘波.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问题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
篇7
【关键词】 小企业; 新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 措施; 分析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基于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我国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不断的完善。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而更好地迎合我国开放式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使得我国的纳税管理更加地规范。这对于有效地保障我国稳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化的意义。所以,基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小企业的发展急需新的会计结构体制,进行更好地规范管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渐的完善。进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实施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一)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专业化会计人员
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其在有效性会计管理中,面临着严重的不规范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与统计中,多以非会计人员为主。因而,面对着逐渐开放化的市场经济,有效地规范小企业会计体制是迎接经济大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内容,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兴的经济模式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因而,小企业要更好地迎合新会计准则,首先需要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或开展有效地人才引进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和专业化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强化管理层的会计重要性意识
小企业的健康运营,很大程度上需要基于管理层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会计工作。而实际的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进而,依托有效地会计准则,来强化管理层的会计意识。尤其是对于会计业务的专业化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三)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地科学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进而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原则上,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制定,对于会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使得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透明化。所以,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科学化的界定了会计业务的范围,进而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建设的公平性问题。
(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促进了小企业经济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小企业的规模逐渐壮大,进而需要基于有效地会计准则,规范化小企业的市场秩序。我国的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会计准则给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在良好的会计准则之下,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小企业的运营活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下,促进了小企业经济的市场发展,尤其是关于资本市场的运营活力和空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几大创新之处
在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的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审核与计量,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就基于当前的小企业发展状况,在内容和范围上更加具体化。同时在诸多的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诸多的亮点。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合理提出,生物资产核算制度的创新性制定等都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所在。
(一)独立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在体系上,更彻底的实现了其体系的独立性。其在内容和范围上,都有着时代性和创新性。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系统独立化,更加有利于其执行力度的实现。同时,其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借鉴了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成熟条文,使得其在独立的体系中,仍然具有很好的执行效果。
(二)合理地删除了冗长的会计部分,尤其是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问题的删除
为了更好地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好地空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明确规定,删除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准备。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化处理,充分地考虑了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便捷。同时,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逐渐的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向税务的方向靠拢。因此,经过有效地优化处理,使得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原则上,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内容的删除处理,使得准则在结构框架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会计的主体规范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地注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且在内容的删除过程中,紧紧地基于企业的会计准则。因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基本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互补的功能。
(三)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也就是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直接影响着其执行的力度。因而,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就明确规定了小企业的范围,即非上市公司、非集团公司,以及小规模公司。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界定的明确阐述,可以更好地便于准则的贯彻。尤其是其执行的范围明确界定,便于经济结构的小企业管理。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体系。但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相关文件的转换上,需要基于实际的文件精神,进行灵活和科学的变化。
篇8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以会计目标为核心,用来发展会计准则和评价会计实务的一个相互联系、内在一致的概念体系。为更好的发挥中小企业的会计职能,有学者提出应该重构一个中小企业会计概念框架。IFRS-SMEs以现行的整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逻辑起点,指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建立在与整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一概念框架基础上,保留其中的原则性部分,如管理效用原则、兼顾纳税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可扩张原则。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研究也要围绕着中小企业的会计目标开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市场繁荣,扩大就业的核心力量。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多为满足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和向银行融资的需要。一般会计准则的扩展和财务报告的超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复杂过细的准则使得中小企业会计耗时耗力,产生过高的执行成本,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秉承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简明实用、高质量、可理解和可执行。不仅要简化确认与计量,同时要简化披露与列报。IASB在IFRS-SMEs中提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提供最简洁、最实用的简化财务报告,以满足纳税申报、银行及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减轻中小主体财务报告编制的负担。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会计概念框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现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大型上市公司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中小企业在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要方面的特点,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IFRS-SMEs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是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审慎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及成本与效益原则。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基本原则的形式对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充分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这些质量要求与一般企业信息质量特征没有差异,但鉴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内外部会计信息需求的差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特征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应与一般企业有所区别。
中小企业因受规模限制,首先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足以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国家监管机构、银行等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再次,可以对其实行差别报告制度,在提供相关与可靠会计信息基础上,简化其财务报告,以缩短使用者搜索相关信息时间,使财务信息更容易理解。IFRS-SMEs便按这个思路,将准则简化到仅仅230页,将会计要求减少90%以上,以适应中小企业的需要。最后,可比性、明晰性、及时性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比较会计信息。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导向选择 安然事件等财务舞弊案引发了各方对会计准则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之争。美国会计准则因其“规则”导向而受到多方批评乃至美国国会的关注,并与被认为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准则制定导向的基本问题就是准则制定应当如何在原则与规则之间进行权衡。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只规定概括性的原则,没有规定会计处理的具体做法,降低了准则的复杂性。原则基础有助于以专业判断来补偿机械套用准则的弊端,但必须以公司及审计师能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己任进行专业判断为前提。规则基础通过各种解释公告与实施指南,详细规定各种情况的会计处理,增加了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但详细的规则易被通过精心的交易策划来规避,甚至导致公司和审计师过分关注准则的细节,而忽略对财务报表整体公允性的判断。从表1可以看到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在各方面的详细比较。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本文认为在一个相对“单纯”的准则制定环境中,会计准则以系统、协调的会计理论框架为支撑,而理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也必然以对基本会计概念框架的理解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讲,会计准则制定应以原则为导向。然而,在某些特殊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难以形成、企业往往缺乏作出公允判断的动机、注册会计师的弱势地位也导致其无法作出公允的专业判断,这决定了一味强调原则的不现实性与规则的必要性。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 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一般会计准则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选择就是要明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一般会计准则的关系定位。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体法制定模式,另一种是分立法制定模式。一体法也即统一会计准则模式,指在一个会计准则框架下考虑和处理中小企业问题,简化一般准则概念框架,并在一般会计准则中阐述中小企业豁免条款。这种模式使得每个特殊问题与特殊需求都能受到准则制定者的关注,同时要求中小企业参与准则的制定过程,一定程度上照顾了中小企业的特殊要求,但增加了执行成本。分立法也即单独会计准则模式,指模仿一般准则框架,制定与现有一般准则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准则体系,其中囊括所有关于中小企业的问题,详细规定了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简化的具体规定。每一次新准则或原有准则被修改时,同时也应对这项单独的准则加以修订。它能较好的满足短期需要,但过于随意粗略。不管是一体法还是分立法,都是在现有一般准则的模仿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准则的出台形式有所差异。各国家在准则出台的具体形式上也有很多选择,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或是作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抑或是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一体法采用简化具体会计准则的模式,避免了重新单独建立一套会计准则体系或理论体系的成本负担,在一般会计准则体系下,对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简化,降低确认、计量与披露的要求。分立法的一种模式是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并列于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的独立体系,拥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是分立法的另一种模式。图1对一体法与分立法所采用的具体形式进行说明。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会计准则集于一身,简化具体会计准则,选择的是一体法和规则基础。而IFRS-SMEs和英国的《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选择分立法和原则基础,在和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遵循同一个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下,建立一个具体的和其他现有准则并列的会计准则。可见,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定位基础和定位方法由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概念框架、会计规范的经济活动特性、运用会计准则的各类人员特性、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决定。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要与本国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实施一体法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而采用分立法制定模式则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分立法比较理想,但从长远看,一体法更可取。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三要素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也包括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以及制定程序等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制定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适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主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和制定程序三要素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运行方式,并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的科学性、权威性和适用性。具体包括:(1)制定机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职能部门,受到所在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德国,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控制使政府独自掌控会计准则制定权。而美国和英国是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独立的民间会计职业组织承担制定会计准则的职责。目前美国会计准则由成立于1973年、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制定,但截至目前其尚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准则。ASB于1997年11月正式《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并先后于1998年12月和2002年对该准则进行修订。(2)制定人员。不同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人员层次构成均不同。IASB负责批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由15个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会计实务经验的会计专家组成,代表不同国家及组织的观点与利益。FASB由7名专职委员组成,FASB下设一个由30~40人组成的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直接为FASB提供咨询服务。(3)制定程序。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指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完整、充分和稳定的程序。IASB制定会计准则首先是选定一个课题,由筹划小组完成详细研究,通过研究产生征求意见稿,供IASC考虑。征求意见稿通过理事会2/3以上成员投票通过,便可分发给会计职业团体,以及政府、证券市场、管理机构和其他利益关系的各方面。经过修改的征求意见稿取得理事会3/4以上成员的批准,即可作为国际会计准则。2004年,IASB《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并广泛征求意见。2005年,IASB针对中小企业确认和计量原则的调查问卷,并召开了中小企业准则公开圆桌会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于2007年。2008年IASB先后召开13次会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完善和修正,直到2009年6月IASB开会表决这项准则,并于7月颁布。IFRS-SMEs的制定耗时近5年,制定程序的完整性和充分性可见一斑。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探讨
(一)中小企业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我国会计准则加快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也是其中趋同项目之一,需要借鉴IFRS-SMEs有利经验。IFRS-SMEs采用以原则基础的分立法制定模式,但考虑到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普遍不高的现状,我国完全采用原则基础的制定模式并不合理。相反,规则基础在我国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能灵活处理中小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特殊情况,满足其有限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制定我国中小企业准则应当在充分考虑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寻找原则基础与规则基础相互平衡的最佳切合点,以规则基础为主,原则基础为辅,两者兼顾。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普通准则关系的界定上,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应与国际趋同,采用IFRS-SMEs分立法的制定模式,把其他准则中阐述的所有与中小企业有关的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独立的准则中。
(二)中小企业准则制定模式中的三要素 具体包括:(1)准则的制定机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会计准则委员会、国内专家组和国际专家组组成。1988年10月,我国财政部会计司成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和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课题组主要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框架,并负责中国会计准则的研究和起草,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也由会计司负责制定,是典型的官方机构制定模式,政府在参与中小企业准则制定的各利益集团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这种态势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公平和公正。本文认为在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更需要中小企业的自主参与,制定机构也应当参考中小企业的咨询意见和研究报告,以便直接、快捷、准确的应对中小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与民间积极参与的合作准则制定模式,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保证准则有效实施,还能借助民间丰富的实务经验保证准则的可操作和可执行性。(2)准则的制定人员。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有22位委员,包括来自于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代表。其中来自政府部门的委员占据主导地位,来自高校理论界的代表有3位,来自企业的代表只有1位。另外,财政部还聘请了更具广泛代表性的160多名中外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协助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展工作。可见,我国准则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职业比例极不均衡,具有政府背景人员占据比重较大,影响准则制定的公平性、公正性及有效性。本文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人员分布应当具有专业性和层次性。专业性要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人员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能准确评估和选择中小企业适用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方法。同时,层次性表现在制定人员的职业构成中,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代表的共同参与,才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代表广大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人员应尽可能的代表各个利益群体,以协调各方利益,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定人员的专业型、代表性、层次性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会计准则制定质量。(3)准则的制定程序。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项阶段,会计司提出准则立项意见,并成立项目研究组,开展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是起草阶段,成立项目起草组,起草的讨论稿提交至会计准则委员会征求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三阶段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通过在主要媒体公布征求意见稿、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汇总修改征求意见稿。第四阶段是阶段,项目起草组形成送审稿,由财政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过程中,各利益关联方对准则的制定缺乏必要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准则的质量和实际的使用效果。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关注和参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前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使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建立在透明、公开及公允基础上,保证准则的公正与公平。
参考文献:
[1]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选择》,《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2]阎德玉:《会计准则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8期。
[3]陈毓圭、应唯:《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会计研究》2001年第12期。
篇9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04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06- 03
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于2011年颁布,并要求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时废止了2004年6月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基于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将许多业务进行了简化处理,并尽可能地与税法规定相趋同。
2013年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第一年,课题组对于其执行情况在菏泽市八县两区的小企业中做了调研。
1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
1.1 缺乏有效监管,执行准则的范围较窄
菏泽市全市(含县区)共51 970家小企业,其中按照规定2013年起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仅有11 623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数量仅为22.37%,执行比例相对偏低。未准备实施的企业数量高达20 461家,所占比例为39.37%,加上拟准备实施的企业,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的企业比例为77.63%,占到了菏泽市小企业总数的近4/5。执行的力度远远不够。且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大大简化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核算相对复杂的工业制造企业受益颇多,因而制造业企业的执行比例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要更高些。
1.2 被动执行准则,导致执行不规范
在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中,80%以上都存在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甚至《企业会计准则》混合并用的情况。许多小企业仍然保留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部分会计科目以及会计处理方法。
1.2.1 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
据调查,菏泽市64.92%的小企业仍然在使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但其中近一半的小企业却又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把原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应当交纳的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以及排污费等都转入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反映。还有个别小企业仍在使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以及“营业费用”等会计科目。另有79.57%的小企业仍然保留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其分别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
1.2.2 会计核算内容不规范
会计核算内容方面也存在着《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交叉并用的现象。有62.87%的小企业发生的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和排污费没有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还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但由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申报平台改为国家税务总局网上服务大厅系统,其利润表也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在编制小企业利润表时小企业不得不将其调整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
2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菏泽市小企业的会计主管人员73.54%在40~50岁之间,其中67.20%毕业于菏泽市财经学校,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动力普遍较差。一般会计人员学历多为专科及以下,其中高中所占比重高达42.4%。
根据调查,只有12.89%的小企业通过招聘方式录用会计主管人员,一般会计人员招聘比例稍高,为53.47%,但62.82%的会计人员与投资者之间存在或近或远的亲属关系。他们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会计基础培训班,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对于小企业应当遵循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知道企业目前执行的到底是哪种制度或准则。且小企业64.54%的一般会计人员为兼职,没有足够的精力及时更新会计知识。
再加上我国从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后陆续颁布了1993年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和2011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和制度的陆续出台和颁布,适用范围不同,具体规定和处理也不尽相同,让业务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感觉无所适从。许多会计人员甚至将这些内容混在一起,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准则或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使得部分小企业对业务的处理五花八门。
2.2 会计人员学习渠道较窄,学习内容针对性较差
小企业人员紧缺,许多小企业都存在会计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导致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无暇抽出时间学习。且小企业一般不组织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集中学习或培训,会计人员对于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渠道是每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有面授和网上学习两种。2013年菏泽市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授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小企业会计准则、营业税改增值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问题4大部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只占到了1/4。2013年菏泽市企业会计人员网上学习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部分学时为14个小时,能够学习的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且网上听课这种学习方式带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质,许多学员仅仅为了挂够一定学时参加考试,并没有认真学习相关内容。为了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2012年菏泽市财政局曾组织对下属县区的小企业会计人员专门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和学习,部分小企业会计人员没有参加,且培训时间较短,收效一般。
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学习时没有对小企业和大中企业进行区分,学习的内容包括不仅有《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有《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在某些方面会计处理规定不尽相同,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人员混淆,从而错误地处理会计事项。
2.3 新准则部分规定不完善
小企业会计人员在操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同《企业会计准则》看齐,删掉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其本意是基于“资产负债观”,将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由于待摊费用一旦发生,一般不能收回,无法变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而预提费用虽然未来期间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尚未形成企业的现时义务,也不符合负债的定义。
《小企业会计准则》删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后,对于原来在这两个科目中核算的业务并没有规定在哪几个会计科目中进行反映。这方面业务规定的缺失,使得小企业会计人员不知如何处理。为了核算这两部分内容,许多小企业都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下面增设明细科目,将企业发生的需要由本期和以后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计入“其他应收款”,将本期没有发生支出但需要确认的费用计入“其他应付款”。但这种处理也有不妥之处。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分别替代“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同样还是将这些业务列作了资产或负债,与资产负债观相背离。
2.4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缺乏监管
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对小企业账簿资料的检查一般为一年一次。而检查侧重于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虚列费用支出等偷逃税款的行为,对于小企业会计核算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是税务机关检查的重点。
小企业会计信息另一个使用者就是银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小企业,需要向银行提供会计资料。但银行对小企业账簿资料的审查主要是看小企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等,通过对小企业账簿资料的分析判断其偿债能力的大小,且一般主要审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关报表数据,也不审查其是否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由于缺乏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管,许多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执行部分规定,采用多种准则或制度进行会计处理等不规范现象。
3 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条件中没有对学历做出限制,初中或高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的人员简单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2013年7月1日起,只要通过《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三科成绩一次性全部合格,就可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会计工作。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真正学懂会计知识,并非易事。因此,建议增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中对学历加以限制的条件。可以规定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方可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其中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可以不受专业限制。报考条件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3.2 对小企业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教育
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可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各小企业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准则的有关规定。财政部门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试,根据成绩进行奖惩,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成绩的一部分。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分别对不同的企业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无论是网上学习还是面授教育,只是将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分别进行学习和考试,而没有对企业进行分类。建议将企业会计进一步细分,分成大中企业、小企业,大中企业会计重点学习《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则重点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加继续教育的学时,增加考试的难度,使得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
3.3 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建议对各项处理规定尽可能细致些。如增加对原制度中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处理的有关规定。目前小企业现行的将这两部分分别计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做法,仍然是将其作为资产、负债来确认,违背了“资产负债观”,违背了准则删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的初衷。已经发生的支出既然已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就应当直接将其作为当期费用确认,不必再确认为资产,而没有发生的支出由于不符合负债的确认的条件,可以不予确认,等到发生时再确认为当期的费用。
3.4 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各小企业的会计账簿资料进行检查,以督促小企业认真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在会计处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应当及时指出并监督其改正,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和正确执行。对于拒绝执行或不认真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对小企业以及对相关会计人员作出相应的处罚。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杨艳琴.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11(12):55-56.
[2]吕均刚.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2(23):33-34.
[3]傅清华.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2012(14):272-273.
[4]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23-24.
[5]吴宝宏,李文龙.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120-121.
[6]王思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视角 [D].上海:上海大学,2010:16-74.
篇10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可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地位价值。在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定的衔接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实施 衔接问题 全面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企业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是依照我国的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方便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没有很好的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已经采取了会计电算化,国家在颁布新的准则后会使企业原来制定的核算管理(软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企业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或者是时间去进行财务软件的升级,从而给自己本身添加了一定的负担;其次就是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一直都在改善当中,每一次准则都是不同的,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或者是改变技术,使得技术人员很难去接受;最后就是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相当匮乏,对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变化,不关注,不了解,他们只注重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由专业人员自行其是的局面。
2.税收部门的协同监管滞后
通常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只关注企业的税收方面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的管理者最在乎税收部门怎样要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税收部门对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实质上的协同监管作用。按照国家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期实施,而税务部门在纳税软件上的修改和要求,在4月份才开始实施。
3.缺乏完善的培训传导机制
一些地方管理者为了促进各型企业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融汇我国财务部的提出的精神,从而加强了对各个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但是在对企业进行培训工作时,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由于我国小企业众多,培训工作很难全覆盖。另一方面,作为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考职称或执业资格的方式以考逼学,但我国现行的职称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基本上是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这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并没有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需要进行考试的内容当中,导致一些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是非常了解和明确这项准则,从而并未按照这项准则进行财务管理。因此,没有完善的培训工作,也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对策
1.加强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
当前企业中呈现的主要一个现象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企业、领导者没有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着足够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度企业上下工作人员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宣传和加强培训工作。首先,当地的政府部门积极的与相关的干部培训中心相互配合,积极的对领导干部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从而提高领导干部对此准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企业领导干部也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开展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活动,认真讨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的哪些问题,并且也要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2.加强财政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工作
2011年11月1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同志,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全国师资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到位,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要对小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对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小企业,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要加大财税、信贷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执行差甚至违法违规的小企业,要不留情面地予以曝光,加以惩处。可见,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是顺利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要措施。
3.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增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会计岗位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提高在岗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工作制度,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具体责任、权利和工作义务以及目标。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做定期的考核工作,实施轮番上岗制度等方法,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水平。另外,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使得他们有足够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去更好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总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祥山.试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国际商务财会.2012,35(10):56-58.
[2]马贵兰.《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向导.2013,35(08):12-15.
- 上一篇: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 下一篇: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