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征求意见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诊断治疗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目前,临床上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实验室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常进行的检测项目有尿常规、血生化测定、生功能测定和脲酶检测等[2]。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对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和补体检查,旨在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所有45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3]且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照组所有5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并自愿接受本研究的健康人群。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4±11.7)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5±10.8)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次日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德国Eppendorf生产的台式高速大容量离心机于4000 rpm条件下低温(4℃)离心10 min,保留上层血清于-20℃低温冰箱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 C4)进行测定,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和仪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样本中IgG和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补体水平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样本中补体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这是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4]。临床上对肾病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补体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对症治疗。
研究表明,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5]。病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肾活检标本中存在免疫球蛋白、补体蛋白、淋巴造血细胞及与免疫沉积相应的电子致密物。对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的严密分析为肾小球病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多种类型的人类肾小球肾炎由活化的免疫系统介导,肾小球病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抗体介导的肾小球病变主要是由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所致,B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呈递的抗原相结合,T辅助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可溶性的B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上述过程。在本研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样本中IgG和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gM水平则高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总之,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补体检测,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石炜,张道友.肾病综合征凝血机制研究近况[J].重庆医学,2012,41(20):2102-2104.
[2]张亚莉,高t,郝大鹏,等.尿蛋白定量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002):192-194.
[3]王潮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记要[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9(2):131.
篇2
一、征求意见建议的主要内容
围绕《实施方案》所提出的活动主题和“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工作实际,主要侧重征求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重点征求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创新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城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重点征求在服务基层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劳动就业、保障居民住房、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3、重点征求党风廉政教育监督体系建设,机关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及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征求意见建议的范围、对象及方式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和职能特点,合理确定征求意见的范围和对象,特别要注重范围对象的广泛性、代表性,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征求意见建议。要采取实地走访、上门指导等形式,重点征求分管部门、联系点和所负责重大项目和工作实施单位的意见建议;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征求意见电话、发放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召开恳谈会和个别走访等多种有效方式,重点征求分管领导、业务主管部门、下级机关、直属单位、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在征求意见建议的过程中,要注重征求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外人士、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的意见建议。
三、相关要求
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征求意见建议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来抓,并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实施。
1、要坚持领导带头。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开展征求意见建议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要把征求意见建议的重点放在查摆找准问题上,放在谋划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上,反映到形成的调研报告和制定的整改措施中。
2、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真心实意、诚心诚意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问计于民、寻策于民。要积极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把依靠群众和动员群众参与贯穿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篇3
继汽车、儿童玩具、药品、食品实施召回制度之后,家电召回终于被正式提上了议程。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存在缺陷的家用电器产品,由生产商或由其组织其他经营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有效预防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害。生产者应当承担消除缺陷的费用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等费用。缺陷家用电器产品对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害的,生产者实施召回不免除其应当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有望在年内出台。
条款待商榷
征求意见稿所称缺陷,是指因设计、生产、指示等方面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家用电器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可见,征求意见稿的制定者并没有吸取东芝“竖线门”事件的教训。
2008年12月至今,上百名国内消费者在使用东芝46XF300C和46ZF500C液晶电视500~2000小时的时候,电视屏幕上出现1条或者多条彩色或黑色竖线,一些消费者在换屏维修后,竖线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显而易见的成批次的家电缺陷,东芝以中国平板电视无召回法规而拒绝召回。
根据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但对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没有造成损害的存在“竖线”问题的东芝液晶电视,依旧不在召回范围内。
随着OEM等生产加工形式的出现,家电的生产者其实不仅仅包括实际制造商,还包括贴牌商(名义制造商),征求意见稿只笼统地提到家电召回主体是生产者,实施过程中便难免因概念模糊产生纠纷。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北京市嘉润道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念念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从法律角度提醒贴牌商:“在寻找企业进行代工生产时,由于品牌企业也要承担责任,所以需要慎重。贴牌企业在选择代工厂家时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在与代工厂家签订贴牌协议时,应当完善和规范协议内容,设立严格明确的质量保证条款和质量检验标准,以及违约责任条款,以加强对贴牌产品的质量管理。”
过于烦琐的召回程序,也可能让召回因战线拉得过长而后劲不足。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主动召回从向所在地质检部门报告,到制订召回计划、计划变更、总结与效果评估,没有半个月下不来。责令召回的程序则更加烦琐――从国家质检总局向生产者发出责令召回通知到生产者停止生产销售和提交召回报告,再到国家质检总局对召回报告的审查、召回的实施、生产者提交阶段性总结、召回过程的监督、生产者保存记录和提交召回总结、评估召回效果,前后需要将近一个月时间。
7月14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欧尚超市随机采访了准备购置家电的消费者朱女士,朱女士坦言,担心召回制度“雷声大雨点小”,太过复杂的召回程序可能让召回不了了之。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从事召回监督管理的公务人员或专家等、、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但“有关规定”却未相应出台。
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召回标准仍不够明确。比如家电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产品自身缺陷如何区分等,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说明。”
隔靴搔痒
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者未按规定实施召回的,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家电业专家、蓝博智业首席顾问赵为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3万元的罚款对财大气粗的家电企业来说是‘小儿科’,根本起不了‘响鼓重锤’的警示作用。”
安念念也表示:“一项好的制度要贯彻落实,必须辅以有效的制裁手段。将各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一律规定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的确太轻了。召回制度作为国家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措施,应当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有所突破,引入惩罚性处罚的概念,起到对不法行为人的惩罚、遏制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家电销售量持续攀升,达到彩电4000万台、冰箱2500万台、空调3000万台,如果算上小家电,家电的销量数以亿计。一旦出现成批次的缺陷产品,召回的费用将远远不是3万元所能解决的。更何况召回会带来企业市场份额的流失,有损企业形象,甚至会对企业的品牌信誉造成重创。企业的违规成本只有区区3万元,实难让企业感受到切肤之痛。
同样于7月2日公布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者故意隐瞒汽车产品缺陷,或生产者未按主管部门责令召回等多种行为,将被追究相关责任,最高处以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处罚力度比家电产品大得多。相比之下,《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3万元处罚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对此类争议,刘兆彬向媒体表示,目前这个制度刚出了一个初稿,还没有成熟。
工业和信息化部某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制度正在一步步的规范成熟过程中,目前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公布征求意见稿的意义所在。
而某知名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缺陷家电只是在一定规模内存在问题的产品而已,处罚时没必要跟销售总额挂钩。召回事件本来就已严重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召回带来的隐形损失远远不止3万元。
呼唤立法
刘兆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对于召回制度,大家要有个了解和认识的过程,企业和政府都要有个准备的过程,包括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检验系统,这些系统必须健全才能做到出现问题马上召回。
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已经纳入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汽车,玩具,食品和药品之外,其他所有可能造成人身健康伤害的产品都可能纳入召回范围,但这需要假以时日。
安念念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说:“在我国的立法中。既没有解决国际消费争议的冲突规范,涉及缺陷产品召回的实体法也严重缺位。因此,在中国市场上,我国消费者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并赔偿损失就于法无据,诉求难以得到满足,许多国际厂商在进行全球召回的时候都坚持‘中国市场例外’的双重标准,‘合理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有必要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海尔集团宁波分公司一位吴姓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作为家电企业,召回是对企业实力,产品品质和诚信的重大考验。国内厂商一向谈召回色变,罚款事小,影响品牌形象事大,所以他们往往以私了的方式处理。
篇4
自2005年颁布实行11年后,新《公司法》即将迎来它的第四部司法解释。
2016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截止日期为5月13日。
征求意见稿分五个部分,分别解决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优先购买权和代表诉讼方面的问题。
由于《公司法》条文所限,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优先购买权等问题在此前的司法和公司治理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
征求意见稿在这种分歧中也曾出现多个版本,过去司法解释时,立法者常对存有争议的内容束之高阁,但此次征求意见稿对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出决定,一旦通过,将使此次聚焦于股东权利的司法解释落在实处,统一此前各地不一的判定标准。
在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股东会决议效力被细化,其无效或撤销之诉更具操作性;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小股东知情权得到扩展,公司“黑箱作业”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过去常被指责限制股权自由流通的股东优先购买权也因简化而更加合理。
长期以来,深具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体制因诸多欠缺实操性的法律条款而被广为诟病。在此背景下,最新司法解释能否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备受学界业界期待。 过程一波三折
在此之前,最高法院已经出台了三部《公司法》的司法解释。分别是2006年出台的《司法解释(一)》,用于处理时效衔接问题;2008年通过的《司法解释(二)》,用于处理公司解散和清算事宜;以及新《公司法》颁布五年之后才出台的《司法解释(三)》,用以解决股东出资问题。此次的解释(四)内容则是聚焦于股东权利。
事实上,《司法解释(四)》的起草工作早已开始,时间最迟不晚于2008年,期间曾有多个征求意见稿版本。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曾参与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据他介绍,《司法解释(四)》最早的版本是比较丰富的,此后因为存在分歧所以不断缩水,最后只剩下程序性的内容。起草工作在之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5年下半年,《司法解释(四)》的起草工作重新加快,其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程序性问题,重新回到《公司法》本身,增加了大量实体性内容。
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最高法院院长对司法解释工作的重视。《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由最高法院负责商事审判的民二庭承担起草工作。邓峰表示,《司法解释(四)》起草的陡然加速,也与民二庭走马换帅密切相关。他称,去年由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调任民二庭庭长的杨临萍对于出台《公司法》司法解释非常积极。
另一名曾参与征求意见的学者在评价此次征求意见稿时认为,过去最高法院做司法解释,或者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对无法确认的争议问题往往倾向于采取搁置态度。
“但这实际上不是一个妥当的做法。”该名学者认为,“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存在比较大的利益分歧,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决策者又不愿承担决策责任,那么对问题的悬而不决就是一种利益分配,这些不确定性就会造成交易参与人的利益损害。这次解释对很多问题作了决定。在这个角度上,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解释。” 细化决议效力
根据现行《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决议存在无效和可撤销两种情况。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视为无效。股东会、董事会会议的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可申请撤销。前者没有时间限制,股东随时可以申请无效,后者股东则需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法院撤销。
决议无效之诉门槛太高,实践中很少有决议明显违反法律规定。而决议撤销之诉又因为时间期限的规定导致缺乏可操作性。
例如,有的决议根本就没有召开过会议,事后也作出了符合法律要求的决议,决议在内容上没有大的问题,但决议没有通知或者通知没有符合要求,当事人也不了解决议的存在,得到消息时早已过了60天,按照法律就无法主张决议的效力。
对此,征求意见稿将决议的效力细化为四个种类,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一是决议不存在,即从来没有开过会但是作出一个决议,此类情况被视为没有存在过决议;第二种是未形成有效决议,指开了会作了决议但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参会,没有达到出席的人数要求,或者没有达到表决多数的要求。
此外,对原有的决议无效之诉在原有基础上,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通过决议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以及“决议过度分配利润、进行重大不当关联交易等导致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法定情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议无效之诉的门槛。
最后明确了决议撤销之诉中“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的内容。
邓峰表示,实际上征求意见稿中决议效力的部分除了提供救济规则外,更是希望能以此规范公司治理的程式。
他表示中国特有公司治理体制下,中国公司是没有英美法下公司秘书的角色,所以开会的程序、开会采用哪种决议、怎么才能通过这些决议等等,都没有专业人士看守。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强化了公司要遵守程式,以期起到正向规范作用。从开会的通知开始到最后决议,整个过程中,如果程序有瑕疵,整个决议会被认为是可撤销的;如果决议内容超出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董事会权限,也会被认定无效。 股东知情权扩展
为了哪些目的行使知情权会受法律限制?股东享有多大程度的知情权?这是两个自《公司法》制定之后就产生的争议。
根据《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
但同时法条也规定:“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
法律未对不正当目的作出界定,这为公司拒绝股东查阅公司资料开了一道口子。
邓峰表示,查阅账簿的权利在法律中没有明确的限制,但过去各地在实践中对不正当目的认定标准不一,如何查阅的途径方式也不一,“这次解释扩张了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的权利”。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知情权和股东身份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是股东就有权利,不受股份数的限制,并且不能通过章程来剥夺、限制。同时明确了可能构成不当目的的情形,尤其是公司的股东跟公司之间有实质性的竞争关系。此外,征求意见稿把股东知情权的范围扩大到了作出财务账簿的原始凭证,这为现实生活中股东要求重新审计提供了充分的救济。
这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已有突破,此次征求意见稿将其以法规形式具化。2011年天津市北方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北方食品公司)与香港捷成有限公司的纠纷是一起典型案例。香港捷成有限公司作为北方食品公司的股东,在查阅北方食品公司的财务时遭到拒绝,北方食品公司认为香港捷成有限公司的目的是获得北方食品公司经营信息及商业秘密。
诉讼因此产生,案件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北方食品公司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公司股东可以查询公司的会计凭证。深度的账簿查阅行为,不仅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还会导致公司商业秘密泄露。股东知情权需要保护,但公司的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更需保护。
最高法院的裁定认为香港捷成有限公司查阅北方食品公司会计凭证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妥。最高法院认为,虽然《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股东可以查阅会计凭证,然而基于利益平衡以及确保信息真实的考虑,知情权范围不宜限定在一个不可伸缩的区域,尤其对于人合性较高的有限责任公司,严格限定知情权范围并不利于实现知情权制度设置的目的。
知情权另一个突破是在行使查阅和复制权利的时候允许股东委托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来施行。由于股东并不充分了解公司的信息,而且缺乏专业的分析技能,因此征求意见稿赋予股东行使权,有助于更好保护股东利益。 简化优先购买权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和公司治理下,优先购买权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在中国《公司法》的制度安排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股权时,需要征得其他股东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
这一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保持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有限责任公司一般规模较小,股东之间相互熟悉,合作密切,建立有信赖关系,这一特点被称为公司的人合性。如果股权可以自由转让,则意味着原有股东随时要面临和新股东打交道的情况,这对原有股东是一个苛刻的要求,因此法律上对人合性的保障就是优先购买权。
法条对于优先购买权的硬性规定,客观上对于股权的自由流通产生了强限制。因此学界亦不乏要求废除优先购买权之声。
持废除论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不转移以及股东转让股份路径不畅等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司持续的人合性。如果再以优先购买权进行限制,将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活动本身。
根据《公司法》条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要转让其股权,第一步需要告诉其他股东想对外转让股票,转让的对象是谁,想转让多少股,其他股东需做一个同意转让或者不同意转让的表示。如果同意转让,股东就可以向第三人转让股权;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那么不同意的股东就要购买股份;第二步需要告知其他股东转让价格和其他条件,这期间其他股东还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一名曾参与征求意见稿起草的学者认为,现行法律对优先购买权的硬性规定也会影响潜在购买者的购买意愿,“购买者会认为辛辛苦苦谈完了,敲定了价格,结果被其他股东买走了,所以购买者也不愿意进入这样一个交易”。因此,此次征求意见稿希望对优先购买权作出一些限制。
邓峰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规定总体上是秉持尽量简化,便于交易便于操作。
基于此,征求意见稿允许转让股东将原先“两步走”的通知方式改为“一步走”。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书面通知其他股东,通知中应包括受让人的姓名或名称、转让股权的类型、数量、价格、履行期限及方式等股权转让合同主要内容的,其他股东在收到通知后,应当在公司章程规定的行使期间内主张优先购买;公司章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的,按照下列情形确定:(一)通知中载明行使期间的,以该期间为准;(二)通知中未载明行使期间,或者载明的期间短于通知送达之日起三十日的,为三十日。其他股东没有在前款规定的行使期间内主张优先购买的,或者主张优先购买,但是不符合公司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同等条件的,视为同意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
这意味在转让股东向公司其他股东通知了转让具体条件后,其他股东只有一次机会决定是否履行优先购买权。
此外,原有规定下优先购买权另一大问题是,当其他股东不同意原有股东对外转让股权要自己购买股权时,如何确定转让价格,是根据评估价格还是由转让股东报价?
对此,征求意见稿确定的规则是转让价应该取决于转让股东的报价。前述学者认为,如果转让股东能以较高的价格卖给第三人,那么其他股东没有权利去限制转让,“但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出第三人一样的价格,你依然可以通过行使优先购买权来受让股权,这对其他股东的保护已经比较充分了”。
也有学者认为,关于优先购买权的设置在征求意见稿中也有未尽之处。征求意见稿第27条规定,转让股东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转让合同可被判无效。
实际情况中,存在转让股东同时欺骗外部受让者和其他股东的现象。此时,外部第三人损失的是为购买股权所做出的前期投入和期待的收益。若认定合同无效,外部第三人就失去了要求转让股东做出赔偿的依据。因而有学者建议,将第27条修改为股权变动无效,合同依然有效。
篇5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以及《*市*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温龙学组办发〔2009〕9号)的要求和《*市*区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温龙教党〔2009〕5号)的安排,现就“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5月中旬至6月底)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原因、完善发展思路,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本阶段要紧紧围绕“转作风树形象,保质量提水平,重民生促和谐”这一实践总载体,在继续深化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验,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好谈心交心活动和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分析原因,深刻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发展措施,并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组织评议,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为下一阶段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步骤
整个分析检查阶段于2009年5月中旬开始,2009年6月底前完成。本阶段重点抓好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工作。
(一)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
1、征求对象范围。根据本单位实际,合理确定征求意见的对象和范围,注重征求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征求方式方法。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个别走访征求。采取登门走访和个别谈心的形式,面对面地征求和听取干部、群众、工作对象的意见。二是民主恳谈征求。把民主恳谈作为吸收群众参与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等形式,集中听取、征询各方面意见。三是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向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书面征求意见。另外,可通过媒体网络、设立热线电话、设置征求意见箱、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3、意见梳理汇总。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汇总,并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馈。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原因
1、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认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坦诚相见,沟通思想,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增进了解和团结。
2、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着重从在理解科学发展观上有什么差距、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上有什么问题、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发展中有什么作为、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有什么不足等方面进行剖析,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3、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对照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围绕实践总载体,紧扣工作实践,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并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各直属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召开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4、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形式进行通报。局党委班子和直属单位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情况以文件形式于6月10日前分别报区委和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形成分析报告,积极组织评议
1、报告的主要内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单位的发展实践,充分吸收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四个方面内容:一要充分反映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要充分反映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三要充分反映我区(本单位)教育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践举措;四要充分反映本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加强机关(学校)作风建设、提高科学发展执行力方面的措施办法。
2、报告的起草撰写。组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组,局党委(直属党支部)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起草工作。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思路、有举措,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使之成为指导本单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3、报告的专题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召开局党委(直属党支部)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对于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在吸收各方意见后,将分析检查报告予以修改完善。
4、报告的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及时召开群众评议会,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根据群众评议的意见,对分析检查报告再次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经区委(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以文件形式于6月20日前分别报区委(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措施
(一)民主恳谈开门纳谏
1、确定恳谈议题。围绕我区(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这一核心内容,结合教育实践,选取局党委重点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恳谈议题。
2、选择恳谈对象。选择参加民主恳谈对象应当体现广泛性,注意吸收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教师代表等参加。民主恳谈会的时间、地点、议题等要提前告知恳谈对象。
3、召开民主恳谈会。局党委和各直属党支部至少召开1次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和每位党员都要主持或参加1次民主恳谈会。
4、梳理恳谈意见。认真汇总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的重要依据。对民主恳谈会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应分解落实,按轻重缓急边查边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及时向反映对象反馈。
(二)远程互通问计于民
1、开展网上交流。局党委和直属党支部委员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活动,宣传理念,解答提问,听取意见,征求建议,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重视网络民意。局党委和直属党支部要畅通问计于民的网络渠道,重视网络民意,充分利用区教育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网站和设立的电子意见箱,收集意见和建议。
3、做好解答回复。对于网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能立即解答的,要马上解答回复,切实发挥好网络便捷高效的互动优势;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认真研究,及时进行反馈答复。
(三)民主评议共商对策
1、评议主要内容。采取召开群众评议会的形式,组织群众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引导参评人员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改进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特别是有没有紧密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2、参评人员范围。参评人员既要有本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和普通党员、教师代表,也要有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的代表,特别要注意吸收熟悉情况、有较强议政能力的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代表参加。参评人员范围要同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进行满意度测评人员通盘考虑,保证参评人员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层次性。
3、评议结果处理。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正确的评议意见,体现在分析检查报告中。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具体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局党委委员和各直属党支部委员要继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好“规定动作”,努力做到“五个加强”,保证分析检查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管理,落实领导责任
各局党委委员及直属党支部书记要充分认识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对分析检查的重点环节、重要工作,亲自抓部署、抓落实,切实负起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五带头”,即:一是带头征求意见,二是带头开展谈心活动,三是带头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四是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五要深系点,听取汇报,审阅报告,做到督促有力、指导有方。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民主恳谈,认真查找突出问题,自觉边查边改。
(二)加强统筹兼顾,注重工作方法
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分析检查阶段各项活动与当前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服务型机关(学校)结合起来,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突出阶段工作重点,合理把握时间进度,注重工作方法,抓好工作落实。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深化,增强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三)加强查改力度,力求边查边改
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说立改。立足教育实际,着力解决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理交办,限定解决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对已经着手解决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落实;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紧盯不放,做好解决方案,分步到位。
(四)加强舆论宣传,突出实践特色
要继续充分运用报刊、校园广播、网络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宣传报道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地及时报道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和学习成效,继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民主意识,营造集思氛围
篇6
现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1992年10月国务院第106号令的,主要是针对当时中药品种管理混乱状况而制定的。《条例》实施后,截至2004年底,已有2224个品种获得了国家中药品种保护,涉及品种1215个(其中独家品种817个),涉及企业1030个;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了29批中止生产批准文号的通告,共中止1645个中药同品种生产批准文号的效力[1]。《条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药品种的低水平重复问题,改善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保护了品种开发主体的知识产权利益,促进了中药生产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
随着2001年《药品管理法》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等内外环境的较大变化,《条例》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包括中药生产企业、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专家在内的业内人士呼吁早日修订《条例》。2006年废除中医中药的讨论,又使中药产业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危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启动《条例》的修订工作,并于2006年7月10日公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2],征求各界意见。笔者拟从《条例》的修订入手,探讨中成药品种保护的权利属性和有效保护模式,为中药品种保护问题提供一些初步的解决思路。
1 《征求意见稿》述评
《征求意见稿》共5章26条。与现行《条例》相比,《征求意见稿》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鼓励研究和创制中药新药的宗旨,取消了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明确了行政许可程序和行为规范。但《征求意见稿》最大的不足,是对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保护问题,规定过于简略。通观整个《征求意见稿》,有关保护问题的实质性条款只有6条,分别是第2、4、8、9、16、17条。
1.1 保护对象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2、4条,中药品种是指由一个处方制成的某一剂型的中成药品种。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为:①中国境内生产的品种;②独家生产的品种;③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品种;④与同类品种相比临床疗效显著的品种;⑤在生产、销售该品种过程中未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⑥未曾因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而列入药品质量公告。
《征求意见稿》与原《条例》相比有3点明显变化:①突出了中成药品种保护,缩小了受保护的中药品种范围,将保护对象仅仅限制在“中国境内”、“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品种”上,排除了原《条例》的“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②取消了原《条例》中药保护品种等级的划分;③明确了保护条件,从独家生产、安全性、有效性、生产流通的合法性、质量可控性等角度作出了要求。
《征求意见稿》取消等级划分,将中药品种保护对象限定在中成药品种上是比较适当的。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定义,中成药品种的区别似乎在于不同处方的不同剂型,但保护对象是否意味着限定于中成药品种中的处方组成和制剂剂型,同一处方的不同剂型是否可以分别申请保护?同一中药品种的新的加工工艺和制备技术、新的给药途径、新的功能主治,《征求意见稿》是否给予保护?
而保护条件的设置也有诸多可推敲之处:①“中国境内生产”意味着企业必须首先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是否意味着中成药在药品注册审批同时不能申请品种保护?②“独家生产”是否等同于中药的创新品种?③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在新药注册审评中已经进行系统评价,要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同类品种相比临床疗效显著”,是否意味着申请保护的中成药新药品种都必须重复进行药品注册审评?④公告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不一定是药品质量可控性问题,企业生产该品种的违法行为与中成药品种应受保护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而将经营环节的违法行为与保护挂钩对生产者似乎不大公平。
《征求意见稿》似乎承担了双重功能:一方面想通过保护中成药新品种来鼓励企业研究和创新;另一方面想通过严格限定保护条件来监督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从而提高现有中成药整体质量水平。但这样理想化设计,却将药品注册制度、药品质量检验制度、药品行政处罚制度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这4个不同功能的药品制度相混淆,弱化了品种保护的本来意义。
1.2 保护期限
《征求意见稿》第8、9条规定,中药品种的保护期限为7年,自公告之日起计算。首次保护期满后可以申请延长保护期限7年。不得申请延长中药品种保护期的情形有:①在生产、销售该品种过程中因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的;②该品种因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而列入药品质量公告的;③在保护期内累计生产未达到5年的;④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⑤未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进行质量标准提高或完善的;⑥未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完成四期临床试验的;⑦其它不符合申请延长保护期条件的。
与原《条例》相比,《征求意见稿》因取消分级保护从而将保护期限统一为原《条例》二级保护的7年,经审批延长后可达到14年,并规定自公告之日起计算。《征求意见稿》在保护期限上最大的变化是明确了不得延长保护期的情形和提前终止保护的情形。不得申请延长中药品种保护期的情形中,①、②项进一步强化了药品监督管理的色彩;④、⑤、⑥项实质涉及的是药品注册管理的内容,严重不良反应属于药品再评价与淘汰的对象,未完成四期临床试验属于药品批准文号5年有效期满后不予再注册的内容,而药品质量标准提高或完善则赋予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有关要求”的自由裁量权;③项则为企业施加了生产中成药受保护品种的义务。
1.3 保护措施
《征求意见稿》第16条第1款规定:“在中药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和审批其它企业的同品种已有国家标准的注册申请。但中药保护品种受理公告前已受理的同品种已有国家标准的注册申请除外。”
这同2005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74、75条有关新药监测期的规定相类似。问题在于,中成药保护品种是否为新药?如果属于新药,则可能存在新药监测期与中药品种保护期的部分重叠。当某中成药新药监测期满而还处于中药品种保护期内,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4条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75条规定,其他企业可以提出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注册申请;而根据《征求意见稿》的上述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得受理和审批此类注册申请。此时存在法律规范的冲突问题。
上述规定只是涉及企业的药品注册申请问题,并未规定同品种申请保护问题。理论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某受保护中药品种不属于新药,先后有甲乙两家企业通过药品注册审批程序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在先获得注册的甲企业申请了中药品种保护。在甲企业保护公告之前,在后获得注册的乙企业是否可以申请品种保护?或者按照现行《条例》,乙企业可以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这些问题《征求意见稿》均未规定。
对于受保护中药品种,企业拥有哪些权利?是否为独家生产?是否可以转让和允许他人生产?如何保护?采用行政处罚手段还是民事诉讼手段?其他企业未经受保护企业同意擅自仿制保护品种时,如何救济?受保护企业是否可以要求民事赔偿?仿制企业具有合法的药品批准文号时又该如何处理?可能是由于《征求意见稿》还处于起草初期,这些问题的相关规定还都是空白。
2 制度定位探讨
《征求意见稿》的宗旨取消了原《条例》第1条中的“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提出了“鼓励研究和创制中药新药”。这说明《条例》修订的方向是淡化制度质量监督功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色彩,但《征求意见稿》有关保护对象、保护期限的条文,依然把质量提高作为制度的主要内容。问题是:中药品种保护应当发挥何种功能?实际上可以发挥何种功能?
《条例》出台于1986年中成药品种整顿后,我国当时对药品还未实施专利保护,对药品生产企业未实施强制性GMP认证,中成药品种质量标准混乱、整体水平偏低、无序仿制、低水平重复生产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严重。中药品种保护工作坚持“先提高,后申请”的原则,通过规范处方组成和功能主治、统一质量标准、增进质量标准技术含量,提高了一大批中药品种的药品质量。中药品种保护将品种质量标准提升与保护审评相结合,将质量考核与GMP改造相结合,控制中药生产低水平重复生产,促进中药品种产业化和企业规模化的发展。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药品种保护同时还发挥了药品标准制定与修订、药品注册审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等多重职能,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的工作与现在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和药品评价中心、国家和地方药品监督机构的职责多有重叠之处。而中药品种保护出现的保护条件不明确、同品种保护过多、保护费过高、保护力度不够、缺乏侵权的民事责任依据等缺陷,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药品种保护的知识产权色彩。因此有人认为,“从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产生的背景可知,当时国家只是为了控制中药生产低水平重复这一问题创设的行政保护措施……实际是中药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并非创设新类型知识产权制度。”[3]
市场准入问题涉及的是政府管制理论。政府管制按其目标可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种。前者侧重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纯粹的经济关系;后者则偏重于企业经济行为可能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理论将政府管制划分为有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三大领域:企业间垄断和竞争关系相关的“进入壁垒”;企业对特定社会群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内部不经济的“内部性”。后两类领域的政府管制与社会性管制基本一致。药品标准制度、药品注册制度、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属于社会性管制,目的在于消除药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消费者用药安全。而政府确认药品知识产权的行为,是对于私权的确认,并不是对于市场失灵的干预和市场缺陷的矫正;如果具有政府管制色彩的话,应属于干预过度竞争的经济型管制,通过限制竞争、授予相关主体垄断权以保护科技创新。
中药品种保护究竟应当发挥经济性管制功能还是体现社会性管制的作用?从目前的现实出发,一方面,中成药品种质量控制标准的确需要改进和提高,现有品种亟待二次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中药的特殊性和中药专利保护的不利局面表明,中药更需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只能定位于:肩负中药标准化、现代化职能,既保护发明创新,又保护传统医药知识,适合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应当是推动中国创立独具特色的中药专利制度的有效措施,是向专利制度接轨的过渡性安排,是现有专利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强化中药品种保护的知识产权特色,逐步淡化社会性管制功能,应当是《条例》的修订方向。不可回避的是,一定时期范围内,中药品种保护恐怕还需要继续承担提高药品质量标准的重任。
3 权利保护的强化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对中成药品种的保护,而最能体现保护效力和制度价值的法律措施,是中药保护品种权的民事权利特性和民事侵权救济。
在民事权利特性上,应当更多体现中药保护品种权的知识产权性质,突出其财产价值。借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模式,应赋予中药品种保护独占性和排他性,丰富权利内容,根据情况可以包括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实施许可权和标记权。①通过独占权排除同品种保护。不受理同中药品种保护申请,对于品种保护公告前已经获得同品种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其他企业,参考专利权限制中的“先用权”制度,赋予其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生产的权利;如果超出原有范围,可以行政处罚或者要求侵权赔偿。②明确权利的可转让性。中药品种保护是对于中药品种各类技术方案的保护,不是对于企业的保护,不应具有身份色彩。为保证受保护品种的质量,可参考新药的技术转让模式,通过严格限定受让方资格,规范转让行为,采取类似于药品补充注册申请审批的方式,允许在一定期限后转让中药保护品种,对补充保护申请进行全面审评,符合规定的发给受让方《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可转让性一方面体现了中药品种保护的财产价值,另一方面也适应了药品生产企业财产变动的客观现实。③规定权利的法定限制情形。参考专利权制度,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强制许可、现有保护品种上开发的新品种的交叉强制许可等。④引进竞争机制。在明确品种保护独占性的同时,对于其他企业在现有保护品种上进一步研发创新,并符合条件的更新品种,赋予受保护权,通过公平的市场机制优胜劣汰,限制垄断。
在民事侵权救济上,应当明确在相关条款中规定民事责任,强化中药品种保护的对世效力,避免目前因对侵权行为监督不力、处罚不明、尺度不一而造成的“光收钱不保护”的责难。对于企业来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真正关心的就是中药品种的保护问题。结合现有中药品种保护模式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采用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共同维护品种保护的法律效力。①行政责任。除赋予行政机关责令停止侵权的行政处理权外,对于其他未获保护的生产企业,可以设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该企业药品批准文号的处罚权;而非法企业则按照《药品管理法》生产销售假药处罚。②民事责任。当事人可以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侵权行为进行调解,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要求侵权损害赔偿,赔偿数额计算可以参考专利侵权处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现实情况,虽然在相关制度设计上需体现提高药品质量标准职能,但中药品种保护毕竟应当是一项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药品标准制度、药品注册审评、药品检验制度、药品监督处罚制度功能的混淆,会影响《条例》和相关药事规范的实效;而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国家和地方药品监督机构的职责的交叉,恐怕可能造成行政管理中常见的权力不清、责任不明。因此,《条例》修订时需要尽可能弱化药品监督的色彩,《征求意见稿》将中药品种保护与企业违法行为挂钩的必要性需要重新考虑。即使在专利制度中,专利权的授予也并不意味着专利产品的质量必然合格。
【参考文献】
[1] 郝明虹,曹宝成.中药品种保护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1.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关于《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sda.gov.cn/cm
篇7
摘 要 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最近中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本文阐述了我国制定该准则必要性以及国际上相关做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对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对《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与《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建议
2010年11月3日,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会计司《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相关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目前我国会计改革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财政部将其列为2010年工作重点。该准则目的在于提升小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和必要性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477万户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①。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体现:
(一)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
不同于大中型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小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许多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很难在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来获得直接融资。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小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为金融机构评估企业提供便利并降低其信贷风险。此外,制定与税法相协调的会计准则,是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现行制度的缺陷
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于2004年,其内容已无法适应当前中国小企业的发展。相关资料表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此外,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交易和事项,现行制度未能进行有效规范,致使虚假或欺诈性财务报告产生。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以准则代替制度
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定义可知,两者主要差别在于: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而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次,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要求会计人员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信息质量。因此,以准则代替制度,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国际上相关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
(一)美国和英国的相关做法
国际方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成立了研究小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FASB在早期就讨论过是否要对小规模的非公众公司实行单独的一套公认会计原则。
另外,在2009年7月9日,IASB正式《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for SMEs)。这一全球性会计准则的,将有助于提高全球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比性,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二)英美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以上英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以下的借鉴意义:
首先,简化不等于简单地减少准则内容。英国在制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对准则中各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部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都做了不同的规定。因此,我国在制定准则时,应考虑到我国小企业的特殊性,制定一部专门为小企业设计的准则。
其次,IASB制定准则时进一步吸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参与,从而有效地增加该准则制定的透明度与可行性。我国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一般都对外保密,仅有少部分专家及领导了解制定的进程。在此方面,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
最后,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个问题,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相关定义。2009年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定义小企业为不具有“公众受托责任”的企业。中国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时,没有遵循IASB所考虑的是否具有公众受托责任等定性标准,而是从财务会计方面直接概括出财务会计的小企业的本质特征。这部分内容将在文章第三部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三、我国小企业界定范围的讨论
对小企业的合理界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研究的基础。然而,如何对小企业进行划分,历来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企业进行了分类,也都界定了小企业的范围,但这些划分基本上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的。笔者认为,我们要研究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需要一种“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小企业界定标准。
从目前各国准则制定的实践看,大体上按企业的规模界定小企业。比如,英国《公司法》规定,小企业销售额不超过280万英镑,资产总额不超过140万英镑,雇员不超过50个。然而,仅仅以这些硬性数字来界定小企业并不合理。因此,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应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总体而言,可以考虑的标准有经营规模、雇员人数、资产多少、是否对外筹资、是否关乎公众利益等因素。
IASB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作出界定:一是不划定数量规模标准;二是公众受托责任;三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畴――所有非公众会计责任主体。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了以下定义:小企业为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该规定仅仅是直接概括出财务会计上小企业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在我国界定小企业范围时,应考虑加入定性标准,可以引入IFRS中有关“公众受托责任”这一概念。
除此之外,对于小企业范围的划分也需要定量标准进行判断。2003年,国家经贸委、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了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必须满足职工人数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万以下任何一条标准。该规定还对其他行业的小企业进行了划分。
同时,我国小企业情况错综复杂,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当考虑这些差异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影响,分别予以规范。故宜将小企业进一步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可以定义为规模很小,不对外借款或发行债券的企业。会计需求以纳税部门为主,基本无其他外部信息需求。因此对它的规范可以主要依靠税制来调控,无需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笔者认为,这类企业规模可以规定为职工人数10人以下,或者销售额500万以下。
小型企业可以定义为规模较小,不对外发行债券,但是对外借款的企业。会计需求以纳税部门、内部管理需要及银行为主,应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四、《征求意见稿》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及相关建议
(一)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计提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3项减值准备。但由于我国制度约束力欠缺,减值准备往往容易成为某些企业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刚刚的《征求意见稿》中,甚至取消了所有的减值准备。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明确规定需要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准则要求企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损失的确认。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应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即为资产减值损失。在评估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上,其考虑的因素比我国多。我国相关会计规范所提到的迹象较简单,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相对欠缺。同时,该准则的披露要求比我国更为详尽。
在《征求意见稿》中取消减值准备使得利润存在被高估的风险,使资产负债表无法正确地反映资产价值,误导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笔者认为,仅仅通过取消减值准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完善有关制度,使小企业计提相关准备时有据可依,监管部门有据可查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二)长期股权投资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长期股权投资应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然而之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可运用权益法和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其处理非常简单。《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投资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及可供出售的投资;其规定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和可供出售的投资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价值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即权益法)。
我国小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是: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
当然,此次《征求意见稿》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规定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起到了一定简化作用,方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推广实施。但是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能力时,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能真实反映在被投资公司所拥有权益。鉴于采用权益法能以公允价值反映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权益中所占的实际份额,防止对利润的操纵。取消权益法可能会使小企业的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公允地披露实际的利润。
(三)负债
对比《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此次《征求意见稿》在负债的会计处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变化。
《征求意见稿》在负债方面,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征求意见稿》规定,各项流动和非流动负债均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入账。
但是,《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遵循主流的财务报表编制惯例,以权责发生制为判断根据。根据权责发生制,当项目满足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时,就将这些项目确认为负债。
实际发生额入账,指在对流动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根据当期发生的金额进行确认就确认多少。此方法较为便捷,然而,如利用此方法在财务报告中对流动负债进行简单的确认和计量,极可能会直接导致利润的错估,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明晰性原则,没有做到配比,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笔者结合具体国情,对《征求意见稿》此处调整进行分析,认为其根源为中外小企业现状的差异。国内小企业的规模及规范程度远远比不上国外小企业,它们主要的财务报告使用对象为税务部门。考虑到我国小企业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作出了相应的简化。这种调整是合理的,符合成本效益。
这种为适应国情而作出的准则简化也体现在于长短期负债利息的计算上。《征求意见稿》规定,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入对应的科目。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借款费用的处理上,将借款费用更具体的分为基本金融工具、租赁、作为外币借款利息费用调整产生的汇兑差额,并区别处理。由于中国小企业规模的限制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此类业务不占多数,简化显得更具有可操作性。
注释:
①中国财政部.起草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明.IASB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进展及启示.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
[2]赵慧.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前的调查.中国会计报.2010.5.
[3]张东扣,忘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2004.4.
[4]刘永丽.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读及启示.国际视野.2010.9.
[5]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3.
篇8
一、开展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活动。
通过谈心、召开会议集中测评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各类意见10条。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交心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达到了沟通思想,相互提醒,增进了解和团结。征求意见结束后,我局召开会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目标:
1、结合征求到的局整体和党员个体存在的意见与问题,按照党支部的要求,要求人人认真剖析思想根源,撰写好个人剖析材料。
2、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症下药,认真找出解决与整改的办法举措。能立即解决和整改的决不拖延。
3、认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按照准备好的剖析材料,逐个进行对照检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民主评议。
二、以班子生活会为载体,开展深入查纠整改。
12月20日下午,在局长主持下,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局会议室召开,局班子成员参加了生活会,此次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在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学习提高,对照活动提出的要求,围绕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的思想斗争,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整改措施、目标和期限。生活会采取先由一个成员进行自我剖析发言,而后大家共同对一人进行帮助,进一步查找问题,指出不足,再由被评议的同志表态发言的方式进行,由局长带头发言。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了公开批评讲真话,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参杂私心杂念,不纠缠细枝末节。做到敢于揭短亮丑,查摆实际问题。
班子民主生活会上,每个成员都对要求进行了重点说明,接受其他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监督。同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整改措施和目标时限。通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最后,认真总结,明确努力方向。针对生活会和查摆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班子及成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适应新形势,克服和改正问题,使我局队伍更加整齐,在取得全省先进司法局的基础上,为实现跻身全国先进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在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模范作用,二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三要在爱岗敬业的奉献中发挥模范作用。
三、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在思想上树牢科学发展观。
篇9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鉴证服务 需求 供给
引言
财政部曾于2001年11月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X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作为第五批独立审计准则项目之一) ,而在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中注协文件形式予以。导致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准则项目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以及有关政策制订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对象、内容、范围等存在着许多重大争议,而这些争议还需要在未来阶段进一步探讨和协调,因此在第五届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与外方及港澳台专家咨询组第二次会议上,各位专家建议将该准则项目以中注协的指导意见形式。
本文综述了《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争议,并提出有关探讨。我们认为,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许多争议不仅涉及到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也反映出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对有关争议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开展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一系列问题,也为会计界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提供了新的角度。
一、 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初步描述
(一)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及其变动
我国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最初来自于中国证监会,而目前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中国证监会。我们初步查阅并汇总了中国证监会近年来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以及各个具体要求(参见本文附录)。从该附录中可以初步了解到这种需求的基本特征、演变过程与现状。
第一个特征是:总体上看,从1999年至今,中国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范围不断扩大。在2001年初以前主要局限在拟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 ;而从证监会于2001年3月和4月的几项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来看,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需求已经扩大到了在我国境内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及申请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范围 .第二个特征反映在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结果(即报告形式)要求上。从证监会于1999年11月19日的《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来看,监管部门最早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提出的要求为“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而在2000年11月的一批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当中,对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要求则统一改为“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作出报告。”在2002年2月4日的《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对有关表述再次做出了细微改动,即“以内部控制评审报告的形式”出具报告。由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服务,其需求形式是“作出评价”,于是证监会对报告形式的要求(及其变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界定“评价报告”或“评审报告”的性质?这一问题将在下文加以讨论。
第三点特征在于,中国证监会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内容要求,这一要求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生变化,体现出相当的“刚性”。我们并不了解这“三性”要求的最初形成过程,但正是此项要求构成了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争议之一,具体论述将在下文进行。
(二)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供给
通过上述对有关需求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证监会的这种需求及其扩大趋势增加了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一种服务品种,即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具有类似于财务审计服务的强制性特征,尽管在实施范围上尚不如财务审计服务广泛或普遍;对会计服务行业而言,必须按照有关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出具内部控制评价(评审)报告;相应地,也对相关会计服务规则的制订提出了紧迫要求,具体表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1年度立项起草《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 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
在《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立项起草之前或是制订过程中,已经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内部控制评价业务并出具了相应报告。由于在报告格式和内容上缺乏统一规范,这些报告在措辞或格式的表现形式上五花八门。尽管这种状况在证监会于2001年1月31日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之后有所改善(至少针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而言),但仍有不少突出问题,例如在评价对象与范围的表述、注册会计师的评价责任、评价建议的有用性、评价意见的表述方式以及报告格式(详式报告还是简式报告)等方面,其后果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与被评价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划分不清、不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自身的正当利益以及无法满足监管部门的特定目的和需求。总体上看,在这一新兴的会计服务领域中,会计实务界明显缺乏共识和执业规则,该服务的供给缺乏足够的质量保证,由此触发了相关执业规则的供给。下文便主要侧重于探讨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规范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争议。
二、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规则的制订及其争议
《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经历了独立审计准则组起草、多次研讨、广泛征求意见以及两次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中外方专家咨询组会议,形成了许多共识,也存在着不少争议。我们选择了其中比较突出的、至今尚存争议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未来的有关政策制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篇10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时期,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时代要求下,民主生活会要高举“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坚决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把敢于揭短亮丑、相互诚恳批评作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标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得到正确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
把砥砺忠诚品质、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首要内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必须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只有深扎信仰之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化为坚定的价值追求,才能使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找准问题,剖析深刻,方向明确,才能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思想和行动的一致。如果学习教育不到位、思想认识跟不上趟,改作风就不可能真有动力。因此,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前提基础。
要围绕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有标准地、有针对性地查找突出问题。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重点对照《准则》和《条例》,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本人和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查找并认真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主义”等问题,既要弄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弄清楚班子集体存在的问题,既要弄清楚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要弄清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征求意见的广泛与否是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前提。可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进行,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大事和小事、有正确和不正确等问题,因此,征求意见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做好记录,问题事实清楚的,可以做出适当解释,起到释义的作用。征求意见后要及时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正确把握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民主生活会不仅要注意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对症下药,拿出具体办法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对民主生活会每位同志的发言内容进行规范,应包括问题、原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把存在问题讲清楚,把主客观原因讲清楚,把整改的思路举措讲清楚,努力使民主生活会成为分析问题会、沟通思想会、明确方向会。
- 上一篇: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 下一篇: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