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考核主要依据和目的
(一)考核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市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文件;《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考核目的:强化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不断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考核对象(名单附后)
各乡(镇、场、区、处),县直相关单位(即:19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相关单位)。
四、考核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包括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等情况。
(二)应急值守工作。包括应急值班办公设备配置,应急值守工作规章制度、值班记录和信息报送等情况,值班人员要切实履行应急值守职责,及时、客观、准确报送各类信息。
(三)预案体系建设。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及动态管理等情况。
(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包括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保障等情况。
(五)宣传培训工作。包括组织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
(六)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为扩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覆盖面,各乡(镇、场、区)今年内要选择建设2个示范点,年要求在全乡(镇、场、区)内全面铺开。示范点可以是本单位也可以是辖区内村(居)委会、社区、学校或企业等基层单位。建设标准是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宣传培训。
五、考核办法
(一)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实行年度百分制(考核细则详见附件2)。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要对照应急管理考核评分办法做好自我考评工作。
(三)考核采取平时抽查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由县应急办负责汇总,报县政府审定后公布。
篇2
2020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能职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xxxx〕xx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xxx〕xxx号)等政策法规,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明确x、乡(镇)、村(社x)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筑牢“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坚实发展基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养管机构
根据x编委《关于设立xx农村公路管理局的批复》(x机编文〔xxxx〕x号)、《关于设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批复》(x机编文〔xxxx〕x号)和x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xxx〕xx号)文件,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为x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农村公路养管机构为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村级农村公路养管组织为村农村公路养护队。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一)x人民政府是本辖x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x交通运输局负责全x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监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指导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实施路政管理,监督、考核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促进履职尽责。
(二)x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和县乡村道的路政执法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其主要职责:
x.宣传、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市x农村公路(含公路、桥涵及安防等附属设施,下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
x.拟定全x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x.做好县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并在x交通运输局的组织下,检查、考核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工作;
x.依法履行路政管理职责,维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x.完善全x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
(三)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道的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具体承担乡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督促、考核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x.健全和完善乡镇养护管理站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养护组织,配备乡镇养管站监管员和村级护路员,落实“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政策;
x.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监督、指导村级养护组织履行村道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负责乡、村公路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包括路肩清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退池还路等工作;
x.协助、配合x农村公路管理局做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并依法制止各类侵占、损害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
x.负责制定农村公路日常巡查制度和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工作职责、养管内容和标准,并定期组织考核,推进养管责任落实;
x.负责乡镇养管站内业建设,指导护路员规范填写养护工作日志,并定期检查;
x.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采取宣传横幅、宣传栏、文化墙、显示屏和广播等形式开展爱路护路和进村入户宣传教育。
(四)村民委员会是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承担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x.成立村级养护队,建立通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合理配备护路员,并监督履行村道日常养护和路政协管责任;
x.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和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考核和验收;
x.负责通村公路和桥梁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x.做好村道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包括路肩清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退池还路等工作;
x.协助、配合x农村公路管理局做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并依法制止各类侵占、损害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
x.采取村组“一事一议”方式,筹措养护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支持通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坚持预防为主、测防结合、平震结合的原则,认真开展好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通过加强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机制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进一步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推动我县“平安”建设、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全县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科普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机制执行“三网一员”工作原则,在全县各乡镇(街道)设定一名专(兼)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县地震局负责指导全县“三网一员”机制建设、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
三、工作职责
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负责本辖区内防震减灾和“三网一员”管理工作,接受县地震局的管理和工作指导,按照“三网一员”工作职责和任务,积极推动本辖区内“三网一员”工作实施,同时,承担以下任务:
(一)地震宏观异常测报:负责周边地区地震前兆异常现象的宏观观测,广泛收集地下水、气体、地声、地光、动植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资料,并及时上报,为专家研究地震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震灾情速报:负责本辖区内地震灾害统计上报工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及时掌握本辖区内受损情况,按照速报时间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受灾情况(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为县领导指挥地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负责向辖区内公众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并按照年度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和县地震主管部门安排,积极开展本辖区地震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四、实施步骤
(一)建立队伍。年6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将本单位防震减灾责任人及助理员名单(详见附件)纸质件和电子文档上报县地震局,建成覆盖全县的“三网一员”队伍。
(二)开展培训。年12月31日前,县地震局组织“三网一员”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邀市地震局专家来我县授课,向县地震局、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三网一员”工作成员进行培训。
(三)完善制度。2012年6月30日前,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制定“三网一员”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激励机制。
(四)推动工作。2012年9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建立“三网一员”机制,并于12月31日前把“三网一员”机制建立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全面完成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建设。
五、建设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县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地震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应急办、国土房管局、财政局、规划局、城乡建委、市政园林局、民政局、卫生局、科委、公安消防大队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地震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地震局副局为成员。
篇4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长海水库下游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长海水库下游危险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危及下游地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的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为适应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发生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所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长海水库发生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本预案指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把切实履行职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与应急相结合,认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分级负责,协调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坚持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6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用于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县水利局统一领导。县水利局是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
2.2办事机构
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是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与引荞工程管理站分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综合协调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监测、报灾、防控、抗灾、救灾、援助”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有关应急的决定事项,并组织实施。
2.3工作机构
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机构、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2.4专家机构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不断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1预测与预警
应急办及相关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险情调查、分析,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早处置。
3.1.1预测预警系统
由公安、水利、气象、地震、环保、交通、安监、供电、卫生、农业、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共享监测信息资源,依托相关网络,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及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严重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相应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和通报
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及时调查、了解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口头报告,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书面报告。一旦遭遇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应急办要与相关单位、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如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应急响应
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派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卫生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公司要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供调查评估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灾区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救助程序,规范捐赠管理,组织恢复重建。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县新闻单位人员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采集和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4应急保障
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队伍保障
应急保障队伍由公安、医疗卫生、气象、防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武警中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2经费保障
主要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请求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支持。
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争取省、市政府给予支持。
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及审计。
4.3物资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灾区,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驻巧部队和武警中队或灾区派出所负责完善人口密度的应急避险场所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措施,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灾区人民群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讯保障
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讯、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讯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讯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讯畅通。
4.10公共设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力、交通、物资、水源的供给,加强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1科技支撑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分析;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5监督管理
5.1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众防范宣传教育,组织编写教育培训教材和通俗读本。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片、报刊、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不断地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灾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2演练
应急办应当定期组织综合性应急处置演练。各职能部门组织相应的专业应急演练,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普及减灾知识和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的乡镇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5本预案修订
县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在实施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一般修订时间为3-5年。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9〕33号,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印发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10〕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08〕9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晋中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晋中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晋中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
篇6
关键词:乡镇城管 执法工作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29-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时期对于城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乡镇城管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管理权限的缺失,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致使执法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严重影响到乡镇的稳定发展。以往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执法扰民、重复处罚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执法效率和质量,这就对新时期的城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城管执法的诞生,可以有效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并且充分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城管队伍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城管执法同样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议问题,出现了暴力执法的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这种执法工作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乡镇城管执法工作现状
乡镇地区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成立乡镇城管队,能够有效改善乡镇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促使乡镇城管执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人性化。但是由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乡镇城管执法工作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管执法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城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就当前乡镇城管队伍建设现状来看,其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最为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城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管理意识,对于自身工作认知存在局限,难以切实落实到实处。城管执法队伍中能够独立开展执法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而在这一部分人群中却鲜有能够城管完成一个案子[1]。这种现象在我国乡镇城管执法队伍中较为常见,加之执法观念较为陈旧,缺少人性化理念的运用,群众工作经验不足,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工作成效。
2.乡镇城管队伍思想不稳
就乡镇城管执法队伍结构来看,其中主要是由市局委派和原乡镇城建监察中队的人员,这些人员由于来自不同的单位,个人性质不同、待遇不同和执法经验不同,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难以实现思想上的通过一,执法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形成合力,执法工作成效自然难以有所提升。
3.乡镇城管队伍管理懈怠
l镇城管队伍在执法工作开展中,由于缺少完善的制度,所以很多乡镇城管队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加之,乡镇工作自身特殊性,难以完全遵循市局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出现一系列缺陷和不足[2]。除此之外,很多乡镇城管部门没有工作例会,未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日常工作只能够在缺少引导的前提下盲目开展。
二、乡镇城管执法工作的应对措施
1.优化乡镇城管执法管理组织结构,健全和完善执法工作机制
乡镇城管执法工作开展中,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落实到实处,提升管理成效,首要一点就是优化乡镇城管执法管理组织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执法工作机制,促使后续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对于乡镇城管执法队伍,由市局相关部门任命执法队长,其他岗位人员则是由市局和乡镇共同协商确定,文件,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3]。与此同时,健全和完善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一级对应一级进行考核,树立队长的权威,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最后,明确乡镇城管队伍的作用,其地位等同于其他事业单位,为乡镇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提供更为坚实的后方保障。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乡镇城管执法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社会的实际要求,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强化用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聘用高素质人才,通过相应的公务员考核程序招收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与培训和学习活动,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全方位提高乡镇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业务素养,切实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帮助乡镇城管执法人员思想升华,崇尚礼法,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性品格,能够文明执法,提升执法成效。
3.加强立法工作,划分乡镇城管执法范围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乡镇城管执法工作的开展需要在相配套的制度和法律指导下,才能有序开展,这就需要国家能够尽快完善城市管理的执法机构性质、职责和地位,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于现有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4]。乡镇城管队伍并非是应急队伍,执法内容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明确城管执法范围,避免城管执法过程中同其他部门出现冲突,影响到乡镇的和谐、稳定。
除了上述几点意外,乡镇城管工作应该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有针对性部署城管执法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实现乡镇多部门联动,为乡镇城管执法工作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城管执法工作中由于暴力执法的现象屡屡出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成立领导小组,优化城管执法队伍组织结构,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龚叶丹.论城市摊贩治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浦东新区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朱姝.我国城市管理执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服务型城管为视角[D].南京工业大学,2014.
篇7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篇8
*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工作部署,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大局,立足事故预防、强化应急管理、完善体制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实战能力,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进一步提高救援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而努力。
*年主要工作目标是:事故救援方面: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对事故救援的现场指导和资源协调调度,进一步提高事故救援整体效果。应急预案方面:进一步健全覆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管理,强化预案演练,提高预案质量,发挥预案作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省、市(地)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实现所有省(区、市)建立应急指挥机构、70%的市(地)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各级应急指挥机构间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部际协调应急机制,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体系建设方面:矿山、危险化学品国家级基地项目立项,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项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法制建设方面:贯彻实施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条例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
*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共47项):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制定推进方案,交流工作经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年实现所有省(区、市)和70%的市(地)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重点县和重点企业设有专门机构。
2.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间以及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与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和国家救援基地、骨干救援队伍间的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传递和通报机制,切实做到指挥有力、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施救有效。
3.理顺和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责权统一、有利管理、有利指挥、有利施救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地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装备储备、培训演练等功能,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协调联动能力;制定国家投入形成的矿山、危化品基地资产管理办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强化基地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4.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部门协调机制,对有关部门之间应急协调配合的内容和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充分发挥相互间的协调功能,加强信息通报、工作交流、情况沟通和支持合作,增强合力,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同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
5.建立完善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海洋、地震等相关部门协同应对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预防和救援机制;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重特大险情信息和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提供保障。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与矿山等专业中心的工作机制。
7.加强医疗救护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矿山事故、化学事故医疗救护网络,形成快速响应、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医疗救护体系。
二、加强预案管理,提升预案质量,完善预案体系
1.通过落实责任、逐级推动、典型引路和示范指导等措施,进一步健全针对各类事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推广预案管理典型经验,深化预案管理。
2.加强预案的报备、审查和协调工作,贯彻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3.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评审标准,规范预案管理程序,完善预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提高预案管理水平。
4.加强预案宣传、培训,编制预案简明手册和预案管理教程,使各级应急管理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真正了解预案、掌握预案。努力推进预案常态化管理。
5.按照“突出重点、不求大求全,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应急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和教训,推广好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适时修订预案。切实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公众的目的,以提高应急救援的协调配合和处置能力,提高救援效果,减少因盲目施救扩大事故。
三、落实“*”规划,推动科技进步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明确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抓紧国家级矿山、危化、排水基地立项和建设工作;组织对57个国家级基地进行中期评估;组织编制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同时,各地及基地所在企业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搞好配套建设,全面提高区域作战能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实现建设目标。
2.各地及骨干救援队伍所在的企业,要加强本地本单位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制定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按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骨干队伍规划意见,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加快步伐、早日达标。
3.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编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重点解决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问题。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国家、省、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4.按照《“*”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针对煤矿瓦斯事故救援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特点,选择国家级救援基地,制定建设标准,启动两个方面救援基地示范项目建设。
5.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搞好事故救援和预防工作
1.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工作。要做到快响应、早出动,强化组织指挥,依靠专家决策,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有力有效施救,尽力减少损失。要加强事故救援指导协调工作,对较大以上事故要跟踪了解救援情况,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调动资源和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组织各类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和特殊作用,积极投入到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当中,除参加本企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配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到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参与排查治理隐患。
3.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职责;选择重点区域,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基础上,实现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在监测监控基础上建立预警体系。
4.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1号)文件精神,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隐患排查、除险加固和隐患治理工作。
5.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赋予其职责,明确检查内容、标准、程序和奖惩制度,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紧紧围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装备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重点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
6.积极参与各类安全检查和督查,在检查督查中注意发现总结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积极参加事故调查,在调查中了解有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五、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1.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班中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内容,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普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
2.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出台的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和促进;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宣贯,在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体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3.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着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调研起草工作,研究制定《国家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标准》、《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投入的应急救援资产管理办法》等与条例相配套的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
4.组织开展对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管理物资装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等方面情况的专项检查督查,通过检查督查,促进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调研制定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队员劳动保障制度、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企业救援队伍提供社会服务、预防性检查等相关工作经济补偿办法和企业、社会物资用于应急救援的补偿办法等应急管理有关经济政策,为应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6.贯彻落实《突出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建立应急救援奖励基金,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整体水平
1.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和“两个负责制”,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监督,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总体工作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推进。
2.掌握社会应急资源,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各种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专家库、事故救援案例库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数据库、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为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业务建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3.建立事故救援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及时对参与救援的每起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的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定期对事故救援工作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矿山、危化、海上搜救、隧道施工等事故救援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分析和评估,找出规律和特点,注重用经验指导工作,用教训推动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总结评估和事故趋势分析工作。
4.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资质管理,做好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工作。通过资质认定,促进素质提高;出台和完善标准,推进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提升各类救援队伍尤其是中小队伍的标准化水平。
5.推动矿山和危化等高危行业的企业按要求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在工业园区和企业集中地区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与国家级基地和骨干队伍共同形成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织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与没有专职队伍的危化品企业签订救援服务协议,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都有救援保障。
6.努力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落实基层乡(镇)、村和中小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有人管,又会管、管得好。
7.办好第七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选拔优秀救援队伍参加第六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拓宽宣教渠道,创新宣教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办好应急指挥中心网站和《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动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开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刊、专版、专栏和摄制专题节目,编印知识读本、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应急救援知识。
2.以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结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各种媒体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制度;分层次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研讨班、讲座会。
3.认真搜集总结和宣传报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路和典型示范作用。
4.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完善应急救援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培训教材,分级分类开展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指挥员培训,组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骨干力量赴发达国家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自身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内涵,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易发期”我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特点,认真探寻和把握规律,强化理论创新,指导工作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原则为统领,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和政治思想水平;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高业务素质。
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
5.搞好评优表彰工作。认真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类救援队伍及其指战员的选树、表彰工作,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篇9
一、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今年,我省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分别下降0.29%、14.52%,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7.14%、20%;安全生产指标与控制考核指标进度比较,低419人;重点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所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
二、领导重视,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今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云南省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规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决定》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确立了“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责任机制,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激励机制。
三、多措并举,尾矿库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全省本文来源:文秘站 采取督查检查、重点监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尾矿库“黑名单”公布制、分片包干负责制等措施,共投入尾矿库专项整治经费4.4亿元,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2894项,取缔关闭非法建设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217座。通过专项整治,全省有171个尾矿库新建了安全管理机构,增加安全管理人员358人。
四、严格执法,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今年以来,我局重点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259330起,排查煤矿、金属非金属等工矿企业以及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112615户,查出一般隐患271253项,已整改262136项,整改率96.64%;查出重大隐患2946项,已整改2284项,整改率77.53%,累计落实治理资金9.03亿元。
五、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批准投资3926万元,从20__到20__年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8支省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现有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3584人。同时,还建立了7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和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以及24小时情况通报制度,规范了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强化了安全生产应急值班值守工作。
六、地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云南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规定》两个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被列入省人大及省政府20__年立法工作计划。
七、安全监管装备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省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有关要求,积极预防、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深化“打非、治违、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着力解决城乡安全监管盲区多、城乡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覆盖率低、村居社区机构不健全和人员不到位、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问题,加强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四个层面安全管理网络建设以及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实现安全生产年度目标。
二、主要内容
以四个创建活动(创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市、先进企业、安全村居社区、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以及七项重点活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安全管理网格、网络建设活动,“十百千万”安全教育培训攻坚年活动,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化双推进活动,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活动,“安全顾问进企业”活动,重点行业领域联合执法活动和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规范标准年活动)为载体,深化城乡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全面促进六个“更加”(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更加强大,保障能力更加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更加规范,隐患排查整治更加深入,宣传教育培训更加广泛)落实。
(一)突出事故防范
1、加强源头预防。严格落实各类企业建设项目联席会审制度,凡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立项、施工和生产;未按规定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的,予以取缔。严格落实《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和化工企业“41条禁令”。建立完善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大职业危害治理,改善生产作业和条件。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机制,确保灾害信息和预防措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执行“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室10项授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的规定,严防事故灾难发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规范重大隐患整治。
2、突出综合监管。完善属地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各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领导、规划、监督检查、安全投入、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事故报告等责任;严格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执法监察、宣传教育以及应急救援、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等责任;突出抓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强化市政府安委会督导令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等措施,对安全生产各领域特别是事故多发领域,加大协调调度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重点或敏感时期,抽调人员组成安全督导组巡回查访,派驻督导,集中解决问题。
3、深化执法监察。抓住春、夏、秋、冬四季安全生产特点,积极搞好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民爆器材、森林防火、农业机械、电力等行业的安全执法活动,完善落实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和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打非”重点和责任,严厉打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领域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厉查处工矿商贸领域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以及道路交通领域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
4、完善事故教训警示工作机制。坚持生产安全事故月分析、月通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或督导会,总结省内外(包括国外)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分行业、分时期分析事故发生规律,找出共性问题,督促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举一反三,汲取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情况预警通报制度,对事故起数上升的行业领域,继续以政府安委会督导令的方式督导相关单位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建设
1、推进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配足配强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市、乡两级安监部门要完成企业类别划分,规范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做到分级分类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执法检查与综合督查相结合,确保安全监管执法全覆盖;规范网格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市、乡“六个一”制度,即“一张生产经营单位分类管理表、一张辖区企业分布图、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套安全生产监管台账、一个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一套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加强执法装备建设,配齐配足各安监所(执法中队)必要执法设施和装备,提高安全执法检查数字化水平,实现城乡监管执法系统联网。
2、提升村居社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水平。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待遇、有装备、有制度、有工作日志的“六有”目标,各村居社区全部成立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逐步实现村居社区安全管理网格化;按照“六个一”工作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巡查排查、宣传教育、信息上报等安全监管作用,围绕“安全社区”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村居社区安全管理以宣传教育、经常性工作、超前预防为主,提升村居社区安全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3、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按规定配足配齐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保证办公场所、仪器装备和设施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积极开展“安全顾问进企业”活动,每个高危行业企业至少聘请一名安全顾问;在汛期前积极开展“专家百日集中查隐患”活动,确保汛期安全生产;积极开展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活动,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健全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班组评比、安全联保互保、交接班和值守、事故报告、应急管理及演练、岗位安全教育、危险源辨识、安全日查及隐患排查整改销号等规章制度,设置规范统一的安全管理台账;组织开展“班前安全交底和安全提醒”活动,推行安全提示卡、安全学习卡、岗位安全卡“三卡上岗”制度,打牢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1、开展好“十百千万”安全教育培训攻坚年活动。组织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纺织、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企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通过班前班后、聘请专家上安全大课、到企业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完成不少于6万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任务,培植十个安全宣传教育示范企业、一百个安全宣传教育规范企业、一千名优秀安全宣讲员,两年内培训一万名安全管理人员、十万名员工。
2、强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坚持用文化促安全、用安全促发展,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基层和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引领企业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探索符合不同类型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邀请安全文化专家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讨班,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强化“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从4月份开始利用3个月的时间,采取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十万名员工“我要安全”和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签名等活动,在6月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举办全市安全生产论坛。强化安全生产环境宣传,结合各乡镇街道以及各村居社区特点,通过设置高标准、永久性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语、安全文化一条街等方式,强化环境宣传,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本辖区总人口不少于人均1元的标准,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依法加大企业安全投入力度,确保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督促企业积极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参加安全生产责任险,缴纳职工工伤保险,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落实各村居社区安全监管员待遇,在人、财、物上提供必要支持。
2、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各企业“科技兴安”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施或装备。特别是对危及企业安全生产的老、旧、杂工艺和设施、装备,严格通过下达限期整改指令、责令停止使用等执法措施,督促企业整改到位,提升安全装备水平。加快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化工企业加快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技术改造步伐,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电子远程监控,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在煤矿“一通三防”综合整治、淘汰落后设备和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建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或项目。
3、全面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以重点行业企业为重点,扩大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创建覆盖面,在各工矿商贸企业逐步推开,控制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实现三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200家一般工商贸企业实现三、四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运行监管、指导,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星级”授牌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通过标准化验收后生产条件降低、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的,限期整改。
4、完善应急预案。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等各个环节管理。上半年,市、乡镇街道及高危行业企业全部完成应急预案专家评审、做好预案备案,加强和规范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宣传教育,普及事故预防以及避险、自救和应急处置知识。
5、强化应急救援。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演练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内至少进行1次综合性的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实战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为企业提供预防性检查和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工作。建立专业救援力量,搞好物资、装备储备,为实施有效救援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城乡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全市安全生产根本问题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安全生产“谁去抓”、“谁来抓”、“怎么抓”、“抓什么”和“抓不好怎么办”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活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年目标。
- 上一篇:政法智能化建设工作总结
- 下一篇:征求意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