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中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

一、我国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领域中的问题

1.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单一性强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仍然将教师放置在主导地位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枯燥,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从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板书教学模式,效率极为低下,在时间维度上限制了一节课程的容量。与此同时,也没有办法将理论之上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但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如人意的态势,即便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使以往板书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改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都是预先制作好的PPT,预期性准备阶段设计出来的课件难以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另外,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识的传授速度,但是学生在提升教学速度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连做笔记的时间也没有,从而限制学生在课下的学习。

2.理论和实践之间呈现出来一种相互分离的态势

核算流程仅仅流于形式,使会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像是在学习数学,从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账证意识。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教学相关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产品制造流程,只是依靠教师向学生讲述,学生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也就不会对车间、工艺流程等产品制造环节形成明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将费用调度和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当成是客观计算工作,从而想要保证分配表格计算成果和记账凭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虽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会计核心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难以做到随机应变,最终想要妥善完成本职工作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二、解决我国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编制和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在中职成本会计教学工作过程中,教材发挥出来的作用比较重要,编制出来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当中,除了应当包含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之外,也应当让基础知识和企业生产模式、生产核算程序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应尽可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以及成本计算单据等,以便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日后的工作形成一定的了解。另外,应当将职业技能培养当成是主要任务,使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和课程基础知识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尽可能使其和会计业务流程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可以使成本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果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当放慢自身的讲课速度,让学生做笔记,以便于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学。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职成本会计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不是发现之后立刻就可以完善,而是一项耗时比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各个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找寻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便于可以研发出来可行性比较强的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从而可以使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终为社会提供得到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玉.A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2]张楠.浅议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4):66-67.

篇2

    近年来,医院经济体质改革迫使医院内部经济运行中投入产出的管理产生重大变革,成本核算成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成本会计的职能。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项综合性高,复杂度大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顺利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之一。

    二、医院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服务成本,建立起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节约问题,更在于如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管理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经济中,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必须主动地在重视业务总收入提高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才能达到收支节余提高的目的。成本会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执行者是广大医院员工,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协调工作程度,因此,应在完善内部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个部门计量、验收等制度,以确保计量数据充分真实、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医院内部各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医院主要领导、财会人员,到各个科室的主任甚至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营造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在整个医院运行体系中的重要性,都能亲自参与到成本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医院成本会计在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会计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模糊,观念落后

    医院成本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惯用的、基础的会计知识和工作方法,而缺乏高级的成本核算经验,又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很多详细的数据记录分析不完全,不到位。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往往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盲目创收,忽视成本控制,出现了医疗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成本快速膨胀的不正常现象,甚至形成了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也导致了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加强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目前的成本会计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事后的统计核算,其作用只能让管理者明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状况,而不能对费用的合理性及可控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及预测,缺失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职能,增加了医院开展系统性成本控制工作的阻力

    (三)医院成本会计缺乏一套专业详细的会计电脑系统设备,医院的会计数据档案比较混乱,不便于查看,同时,医院成本会计对电脑操作系统不够熟练,仅仅只会基本的几个会计系统应用程序,为会计工作的进行带来诸多不便

    四、改善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解决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医院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相关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全方位的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计算机信息系统

    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数据是相当庞大和繁杂的,如果仅靠手工来核算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核算中要实现计算机系统化、自动化,这是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比较关键的一步。要实现成本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系统化,一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编程,建立系统;二是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软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内容要考虑全面,应该包含有成本预测、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内容,还要考虑能否跟医院其他计算机系统顺利连接。

    (三)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篇3

一、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成本会计》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过程为载体,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以笔者所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例,曾聘请教育界专家和财税事务有限公司顾问、集团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以及若干一线教师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二)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增补与整合,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例如,成本会计的品种法核算,应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分配串联起来,创设一套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业品种法综合实训项目。这样既能令学生充分体会到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所需的能力,了解会计信息传递流程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以及产生知识需求,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单纯的计算题,而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以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结构在相关专家对课程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成本会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真实的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为情境,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了递进式和分解式课程设计结构,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纳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能,将晋江市权威服饰有限公司、晋江太岳服装有限公司、晋江市新禾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账务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各项目的具体设置如下:项目一为成本会计入门,共计4课时。下设成本会计岗位认知、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流程三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以及课程的整体设计,并且能够熟悉晋江市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二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共计24课时。下设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动力折旧、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归集与分配六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认知伊黛藤公司的相关费用单据,能够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项目三为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核算,共计20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征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正确填制产品入库单、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及汇总表,进行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项目四为品种法综合实训,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运用伊黛藤服装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采用品种法完成服装成本的计算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品种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骤以及特点。

项目五为分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熟悉分批法的生产过程、核算流程和特点,并且能运用一般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六为分步法,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分别运用综合结转、分项结转、平等结转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七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定额法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据企业的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项目八为成本报表,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编制主要产品成本报表和单位成本报表,简要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工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任务《成本会计》课程中关于职工薪酬核算的问题由于已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了讲授,就知识点本身而言有所重叠。又由于晋江处于品牌之都,服装、鞋、伞、食品等制造行业较多,而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校内课程所介绍的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与现行企业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收集服装公司的工资核算流程、工价表、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资料并进行整合,可将其作为项目任务之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伊黛藤服装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订计划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组内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选项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实际岗位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

(三)实施过程根据项目任务的需求,需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每人一岗,岗位分工及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全过程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承担的项目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教师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应密切关注实施中的难点及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的进行解惑答疑。同时,应分阶段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及时总结和交流心得,增进各小组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应进行适时的轮换,使每个学生能够体验并完成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所遇到问题,进而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

(四)检查评估采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既关注执行任务的结果,又关注执行任务的过程及能力表现。因此,在学生完成项目后,由教师发放各小组综合表现评价表和成果质量评价表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推选一位学生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情况,汇报项目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由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团结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通过一次项目任务工作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五)归档在课程结束后,需将本项目活动中与过程、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等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作为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参考,又可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材修订的素材。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问题。

(一)细分项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实施项目教学的初期,由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计划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应尽量将项目细分,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总体过程,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具备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展开实施。

(二)考核评价应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预先制作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制订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和项目实施中的协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质量,即评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篇4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一、引言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或者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教学后的实践效果。这也就意味着,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可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多数都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先讲书上规定好的一系列的成本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一些对应的练习题。这样的讲练方式,导致学生们简单认为学习成本会计就像一门枯燥的数学一样乏味。这对于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理论、提升成本会计的相关操作技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成本会计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过分注重技能而轻视理论。当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的压力,多数高职学生有学习的意愿,但是有点过于务实。社会上一直说对于高技能的人才非常缺乏,在这种片面认识的误导下,他们自己武断从主观上把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类“有用”和“无用”。主观理解只要会做业务,理论不重要,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真正做业务时又无从下手,缺少理论的指导。(二)短于动脑,长于动手;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能力强。高职学生不善于动脑,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积极性,从而致使他们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最终导致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弱。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情境性”知识的学习有特别的偏好,更愿意参与学校的实训实践环节。(三)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当前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完成的,没有形成自我管理自己的能力。在以往的成长中过度重视成绩的提升,忽视了思想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多数人呈现自我约束力不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等情况。当遇到事情时,不会调整自己,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依赖性较强。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进入高职院校,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部分确实是为了学技能;一部分就是为了混个大专毕业证;一部分甚至就是家长的意愿。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在等待“喂奶”的学习状态中。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至于学到什么深度,怎么学,几乎全都依靠老师。很少有人能够针对自己的技能目标,有选择去拓展一些知识,有目的地去深入思考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仅仅限于在课堂上,很少有人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学习。更加严重的是,如果老师布置一些需要课下完成的任务,同学们都长吁短叹。

三、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讲授,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绝对不能脱离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一直以来,都在一直提倡校企合作,加快课程改革。但是据了解,到现在为止,对于成本会计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教材案例比较传统单一,内容陈旧,并且错误不断。在现行的成本会计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多数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经济业务,并且内容陈旧,而没有其他行业的案例。这满足了教师教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业、房地产和服务也等行业已经越来越普遍,当学生遇到这些业务时,很难将所学的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运用到商品流通业、服务业等行业。这种狭窄的案例面,很难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使得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脱节。在实际教学中还发现,即使是配套的实训教材也没有打破这一“传统”:几乎所有实训案例都是制造业的经济业务。并且部分书籍在审稿方面不太严格,错误不断。(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传授知识理论化。在最近一些年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中都要求是硕士以上,这就使得当下,高职院校的骨干老师都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机会到企业去实践锻炼,从而缺乏充分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开展他们擅长的“满堂灌”的理论传授。即使是想开展体验式的实践训练,也无从下手。这就使得成本会计教学质量较差,学生们也不爱学,更谈不上技能的提升了。(三)实训条件不足,缺乏校企合作项目。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没有专门的成本会计实训室,课程主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程序的灵活运用。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校企合作单位,没有建立持续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四)考核方式不合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本会计考核主要停留在平时出勤、作业和期末考试三方面。对于学生来讲完成这些考核项目非常简单。在保证出勤的基础上,抄一抄作业,最后背一背老师划的重点复习题,考试过关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平时同学们基本上不会主动地去学习。

四、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思路

要高效完成成本会计的“教与学”,应从“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托学生的特点,正视当下教学上的不足,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学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要寻找机会不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激励他们对自己未来做出适宜的职业规划,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准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二)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正确看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学生主要是培养实践技能,达到一毕业就能到岗胜任。但不能因为这而完全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哲学上一直讲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我们不但要学技能,能胜任当下的工作要求;我们更要着眼于未来,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胜任更高技能要求的岗位。而要达到这样的高级技师,基础理论知识是绝不能缺席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们,不能被社会的片面思想所误导,一定要实践理论一起学,虽然达不到一比一,但是也不能顾此失彼。(三)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想提升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加强会计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这就需要给会计老师提供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让老师们了解现阶段类似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最新的技术等,让老师了解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真实需求。这样不但提升了老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还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能够制定出比较实用的课程目标。此外,我们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演讲、开展技术指导等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还可以聘请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充实学院教师队伍,弥补实践教师的不足。(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当下教师的工资并不是很高,并且工作量较大,很多老师没有动力去进行教学科研。可是,不要忘了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的一线,对于高质量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只是机械性地授课,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科研,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步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所以对于有教学研究成果的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进行教学科研,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五)随着市场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当前成本会计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成性,没有考虑到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特定要求。我们应该鼓励成本会计老师在《企业产品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依据所在区域企业的真实需求,编制成本会计教材。教材要侧重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考核方式多元化。成本会计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一身,其应用性较强。所以我们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平时的出勤、作业和期末的考试,要丰富一些其他方式。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每次实验,都要出一名学生分享实验的结果,并要求到讲台为其他组讲解。这样轮流进行,每人讲一次,根据讲的好坏打分。再比如,期末要答辩。以组为单位上交期末实训作业,老师随机抽取核算中的某几个数据,要求学生回答这些数据的计算及经济意义。

五、结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企业生产工业流程和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成本会计工作也面临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成本会计工作,这就要求成本会计老师要下一定的功夫,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成本会计,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常健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洪波,李霞.《成本会计》教学与实践研究[J].财会研究,2015

[2]肖大桥.浅析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3]程皖川.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4

[4]李珩.高职高专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5]兰霞.PBL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园地,2014

篇5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教学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性更强,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成本会计教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贴近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性。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从整个财务核算的角度来看,成本会计渗入到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从生产制造开始涉及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制造费用的摊销、人工成本的分配,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产品销售的成本处理等。所以,针对学科特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实效,在授课方法上应当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将学习理论与实践动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切身的体会,加深理解,从而有利于日后真实的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第二,成本会计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又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成本会计本身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形成的系统学科,随着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这就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要想对成本会计有真正的理解,要求学生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过关。另外,现代成本会计相比其他会计专业课和传统的成本会计,更突出了学科上的交叉。它不仅包含成本核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体现了对于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更为复杂的相关问题的分析,融入运筹学、数理统计、战略管理等多门学科,要求能够对交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

第三,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庞杂,计算方法多,掌握难度大。成本会计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它以成本为对象,围绕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述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以及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突出了成本管理理念,与管理会计有相通之处。正因为内容比较多,核算项目庞杂,各自可以适用的费用分配方法也很多,计算比重大。也就给成本会计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道怎么计算,重要的是理解,对方法进行恰当选择。所以掌握难度相当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掌握重点理论和方法,并随着实践逐渐体会,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正在逐渐改革,力图满足实践发展需要,但是改革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成本会计》的内容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而且作为后起之秀,相对于对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视程度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成本会计的忽视。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成本会计附属于财务会计,没有给予成本会计独立的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安排中的,不论理论研究投入还是师资教学力量的安排比重都相对比较轻,限制了有关学者开展深入的调查、访问和总结成本会计的实践经验。

(二)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单向灌输,对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而且,整个教学受到教学课时限制,很少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更谈不上与企业实践管理的结合。长期下去,再次陷为纯理论教学、只懂理论不会实务的窘境。

(三)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陈旧

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实务性最强的成本会计,其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但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很好地体现在学科发展中,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仍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而且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听老师的描述与讲解,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一知半解。遇到真正的业务处理时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四)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提供深刻的理论见解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高校的很多老师都是从毕业之后直接在高校工作,虽然理论基础不错,但由于本身社会实践机会少,其在理论理解的深入程度上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其不可能对学生讲解出更透彻的理论要点,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吃力。

(五)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评价不够客观

成本会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置目的似乎仅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本身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不论是教材内容的过于简单与狭窄,还是教学课时的安排,都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实践应用对知识体系的修改与完善。而且受传统的考试模式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般途径是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进度与讲解详略点自己出题检测,有的学习课程由学习者自测。这些评价检测方法都不利于成本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成本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对成本教学的重视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首先应该对成本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将其提高的应有的认识和决策高度上,从教育体系的安排到课程设置,都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教师担当起传授知识的重任,学生对成本会计有足够的兴趣,多方面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成本会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我们要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编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使得成本会计能够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建立体现时代需求的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结构,并随着实践不断更新、补充和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

(三)改革会计教学手段,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体现其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合理安排课时,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参观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讲授的内容就会变得直观清楚。此外,利用“成本会计”网络实训软件,教师可以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模拟真实的票据、账簿及角色、流程等,把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实训内容在网络平台中,所以使授课与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学生接受课程内容也变得容易起来。

(四)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成本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国家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提高的财政投入,下拨教育基金,使得各层级教育机构有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使教师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加大课堂实例教学的比例。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长期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最大程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

(五)完善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考试的客观性,应该建立试题库,根据教师或学生的要求进行自动、随机选题,避免自己老师出题时考查的片面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较客观的评价。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训操作、案例分析、自由讨论等多种考试方式,并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灵活把握考试周期和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成本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2、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篇6

1.成本会计课程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从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设置目的似乎仅为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与财务会计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体系相比,成本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没有自成一体。

2.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会计专业在三年的专科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主要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对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其次结合案例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的进行论证,最后让学生进行配套练习,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实际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有深刻的理解了。

3.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对于计算的公式和运用讲得非常详细,要求学生掌握的也仅限于此,对于广义的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等则少之又少。成本会计和会计一样,都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要掌握基本理论,更需要从实用上去拓展,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的需要。

4.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高职院校尤其强调“双师型”老师的教学工作,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真正在企业中实践过。这样讲出来的课程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不能使学生对实际的工作环境有个深切的认识,更不能调动学生对成本会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5.学生成本会计实践机会有限。现在在高职院校中,一般以模拟实训来代替校外实践,一是节约成本,二是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秩序。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学生们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成本会计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的重要性;其次会计实训虽然是必要,但和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相比较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难免产生偏差。

二、对我国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教学内容改革

(1)成本会计课程应当有其独立的体系。对于初级成本会计,可以从成本会计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出发;对于中级成本会计,可从广义的成本会计出发,详细介绍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高级成本会计(可选修),则可选择性地介绍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旨在改变我国成本会计信息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

(2)与时俱进地选择教材。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是教材,教材是否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是关键。市面上的成本会计教材很多,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关注实用性以外,还应该更多地从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出发,注重知识性与方法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以外最新的、最先进的相关知识。

(3)指导学生选读成本会计课外必读书目。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光掌握教材知识有时候难于理解,教师可以精心筛选出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学生们也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广泛获取成本会计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的资料。

2.教学方法改革

(1)针对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以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为主,可考虑将成本会计课程每周的课堂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讲授新课,对书中的重难点进行讲授,以及必要的知识点的扩充;第二部分则检查学生相应的配套练习的完成情况,答疑并讨论案例。可以不定时的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第一部分是基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重点,观察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教学的不足。

(2)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应该是能够为企业所用的实用性人才,为了满足成本会计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与各个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合作,将实训基地尽量扩展到校外,使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

(3)增加案例教学,适当开展校外企业会计师的讲座,将企业中有丰富成本会计敬仰的会计师们请到学校来做报告,针对企业里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案例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和老师,并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成本会计这门课程不再觉得是枯燥无味,而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感觉。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变为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领会成本会计不但是会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有效的手段。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有责任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下,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1(6)

篇7

    一、 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是国内外会计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它通常指教科书上包含的一套方法的应用。但因国内外管理会计教科书的内容不同,讨论的应用范围也就不同。主要区别是:我们不把成本会计包含在管理会计中,他们则是包含着的。

    西方(主要指美国)"管理会计入门"课程所用的教科书中,成本会计是一个主要部分,这个课程是管理学院各系学生必修的会计系的学生还必须继续学一门"成本会计",多年来这门成本会计的热门教材是Horngren的《成本会计:以管理为重点》(Cost Accounting:A Managerial Emphasis),内容是进一步讨论"入门"中提到过的各种方法,包括成本计算方法。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近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国的情况不同,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只是会计系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是先学了成本会计,再学管理会计的,在成本会计学中已经包括了内容,在管理会计课中就不再讨论了。这会使人们认为,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以外的一套办法,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否,就不包括成本会计应用与否了。

    我们之所以提出管理会计内容是不是包含成本会计,是要强调成本会计是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基础。有人对管理会计下一个通俗的定义: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加上一些决策、预算和部门业绩考核方法,综合而成的一门学科。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成本会计,各种其他的管理会计方法,就不可能被正规化地付诸实施;有了成本会计,其他方法的实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成本会计的广泛推行,是大生产引起的。在中国,则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资本主义经济下,成本会计的实行是很有限的。因此,管理会计的其他方法的应用,从它的广度来讲,也就随着很有限了。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杨)想讲几则自己经历过的事。临近解放的时候,一位同学带我去参观他工作的工厂,那是上海一个具相当规模(有几千人吧)的棉纺厂。我和他都正在上"成本会计"课。他说,他们厂里没有任何成本会计制度。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的我来说,当时觉得相当吃惊。后来,我在冶金部成本管理处工作,与过去对比,我对解放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觉得非常自豪。1980年,我们取得国外的资料,知道美国的企业中应用成本会计的比例非常低,大约是10%吧,很怀疑这个数据是不是可靠。1985年,在加州大学当记问学者时,听"管理会计"课,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柏克莱附近的一家惠普公司的工厂。惠普公司是美国着名的电脑公司,那工厂气派很大,有相当规模。他们介绍情况时说,他们并没有采用标准成本。如果不是我亲耳听到,我是不会相信的。那时回忆起上述10%的数字,觉得可信了。

    仔细想一想,这个现象并不奇怪。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无非是提供会计信息。即使拿财务会计来讲,非上市公司决不会按照书本上讲的一套正规方法,一一遵行。计算成本、编制标准成本,都是要花钱的。如果企业主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他所需要的盈亏情况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他就不一定需要实行正规化的成本会计制度。美国企业数目众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企业主本人就是管理者,生产经营情况都在眼皮底下。惠普是个大公司,我不知道在没有标准成本的情况下,公司的多种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如何实施的,但工厂没有决策权,对工厂本身来讲,标准成本看来也确实没有具体价值。

    二、在计划经济下,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得到了充分应用

    这里所说的"相当一部分",指的是包括成本会计在内的,为大生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管理会计方法。

    在计划经济下,整个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硕大无朋的企业组织起来的,多层次的计划和考核必不可少。

    在改革之前,国有企业无论大小,都要编制包括成本计划在内的全套生产技术财务计划,这就是一份详尽的"全面预算",都要定期编制包括成本报表在内的全套财务报表,因为一个企业是国民经济整体一个车间,没有这套计划和报表,国家就不可能组织生产和建设。西方管理会计的这部分,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中已经实行了,而且实行得相当严密。

    成本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过去没有特别宣传,实际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西方教科书上讨论的成本会计方法,即使把最新的"作业成本法"包括在内,所讨论的方法,还是相当简单的,而且都只以制造业为对象。制造业之外,还有矿山、冶炼、飞机、造船、铁路运输,等等。它们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可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都只是"料、工、费"三项。在教材上,不可能一一讨论,只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到实践中再去充实自己。拿我们经历过的来看,各行各业的成本方法中,各有其特殊的问题。从我们半个世纪的实践中,每一个行业都自己的发展。例如矿山企业的"维简费",就是一个特殊问题,足够专辟一章。我们提出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是要强调这是集中管理下才能取得的发展。如果企业只是各自摸索,就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总结出行业的成熟经验。

    需要指出,正象上述惠普公司的一个工厂没有决策权一样,国有企业无论大小,在市场经济形成之前、在企业机制改革之前,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提到的"决策方法"部分,在企业这个层次是应用不上的。这并不是说,这些方法没有应用;应用是有的,但层次不同。例如,在中央决策部门,对长期投资过去也一直是有效益分析的,当时称为"技术经济分析",管理会计教科书上讲的三种方法,只是技术经济分析学的常识。在决定一个企业"关、停、并、转"时,差量成本分析也不过是一种常识。

    简言之,管理会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事。在计划经济下,管理会计内容中的成本会计、全面预算、企业内部考核,在中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当然,叫法不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叫全面预算,计划成本叫标准成本,内部经济责任制叫责任会计。具体做法也有区别。例如,在计划经济下,从产量计划出发编制其他计划;在市场经济下,从利润(或销售)计划出发编制其他计划。标准成本法的一些细节,与计划成本不同。我们的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与奖励结合,这个内容在西方一般的教科书中是没有的。以这一部分内容而言,中国并不存在向西方"引进"的问题,应该是个互相借鉴的问题。

    不过,对于我国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来讲,决策分析的这一部分知识,总之是新鲜的,需要介绍,也要推广。但在介绍和推广中,需要注意书本上的这些方法,并不都是可以应用的。

    三、书本上的管理会计方法不全部是来源于实践的成熟经验

    在前面一节,我们提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不同。前者对于上市公司是一套必须执行的方法,它的依据是一套法规,它的"可行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发现行不通,就要修改。管理会计则不同,它是一套"杂烩",并不都可以应用。

    这一套"杂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经验总结中来的。例如,成本会计和全面预算方法,都是总结了无数企业长期积累的经验的结果;"责任会计"的内容,出于David Solomons的事业部业绩(Division Performance),这本经典着作是对通用电器公司实践的总结。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 例如成本和预算方法, 可以说是很成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苏联学美国的,我们在解放初期也是参考苏联的做法,结果和美国用的方法没有什么很重大的区别。从通用电器公司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三种“中心”,其中“投资中心”我们没有,因为整个国家是唯一的一个投资中心,在企业中只有"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我们一些大企业所创行的"内部利润核算单位"和"成本核算单位",和他们所讲的只是在名词上有所不同,其原理和处理问题的原则,没有不同的地方。组织大生产遇到的问题相仿,来自实践的解决方法也必相仿。

篇8

关键词:成本会计 成本核算 授课多元整合实践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整个成本会计中,核算起到了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而无论从教师授课角度看,还是从学生学习角度考虑,核算都是双方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课程内容从多角度进行整合并付诸实践。

二、授课多元整合实践

1.授课多元整合实践之——提炼各类费用分配的共性问题。问题分析阶段:产品成本核算离不开费用的分配,从某种程度上说,成本会计核算的精髓就在于游刃有余的进行各类费用的分配。而这些费用的分配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称之为横向费用的分配,即所谓的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废品损失、制造费用的分配;另一类是我们称之为纵向费用的分配,即我们常说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困难分析阶段:学生深感费解的是每一类费用当中的每一种具体费用的分配从数学角度看又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那么众所周知按照排列组合的原理,会产生许多细小的分配方法,同时各类版本教材又都呈现出众多的公式,因此大量的费用分配方法和公式充斥着整个成本会计核算课程。造成的结果便是,无论是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教师讲授起来都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整改实践阶段:“面对任何费用的分配问题,我们都采用一个套路解决,不用死记硬背公式,理解就可以,考试不考公式,会运用就可以:首先,确定分配费用的对象;然后,找到适合的可行的分配标准;其次,计算费用分配率;最后,利用分配率计算各产品或各部分应承担的费用。”这样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费用分配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方便理解又好记忆,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看书、背公式的麻烦,将厚厚的几十页书瞬间变薄了。具体实施阶段:该教法整改的具体实施阶段要略滞后些,原因是这些难理解的问题是由老师提炼、总结、简化过后的,但要是让初学者接受、理解并做到实际操作起来轻松快捷,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授课教师绝不要一开始就将其告诉学生,有经验的教师是一点点慢慢地融入成本核算中去的。也就是说在第一次遇到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按照课本的公式讲授,第二次也是如此,再往后就要看学生的接收程度适时而定了,但是当反复多次遇到各类费用分配问题时,学生虽然已经领悟老师提炼、总结的东西后,仍然要不厌其烦的提醒、告知学生,但可以用更精炼的语言或者动作来加深他们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授课多元整合实践之——将各章节的内容拧成一股绳。问题分析阶段:大多数教材体系都是按照“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成品的核算”这一套路编排的,实际上这就是基本的成本会计核算程序。虽然大多数教材都在总论部分介绍了相关的内容,有的还甚至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还是需要教师再次浓缩,将所有章节的内容拧成一股绳来展示给学生。困难分析阶段:当学生们统揽整本教材的时候,会感觉到每一章节都有很多的公式、表格等,乍一看去,有种混乱、庞杂的感觉。它与《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最大的区别是:虽然后者各章节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单独挑选某一章节讲授,学生们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前者的章节如果打乱顺序来讲,就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完全没有了成本核算的严谨程序。整改实践阶段:整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总论中有关与成本会计核算概念相关的理论与核算中建立各级账户的技能掌握、理解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到具体的成本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接下来每一章节中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等待前一费用都归集和分配完毕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费用的核算,最终等待制造费用分配完成后,我们才正式进入到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产成品的核算是会根据企业生产的具体不同情况引入不同的产成品核算的方法的。”具体实施阶段:该教法整改实践的具体实施阶段可以采用开门山的方式进行,就是说首次授课就可以将“各章节的内容拧成一股绳”抛给学生。具体可以这样来实施:以教材的目录为纲领,同时配以教材中成本核算的相关流程图来相辅相成,让学生将“目录”、“流程图”融为一体理解,适时兼以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当在某些环节难以理解时,可以调用《初级会计实务》中业务处理的先后会计分录来加以说明。

3.授课多元整合实践之——尽量强调成本核算中能与会计实务相衔接之处。问题分析阶段:成本会计的核算在整个成本会计中所在比重较大,而且大多是一些前后衔接的表格、公式、数据以及各级明细账的罗列等,相比较下会计分录的比重所占少之又少。正是这样的教材特征给学生以一种全新而又陌生的感觉,它不再像是会计实务中的业务处理与要素分析的相结合,初一看去像是跟数字打交道的统计学知识。困难分析阶段:无论是在成本会计的概念介绍阶段,还是成本会计的核算阶段,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概念在会计实务课堂阶段似曾相识,但是又有所不同;有些明细账的罗列遵循着会计实务课的设置方式,但是又更加细化;有些费用的核算在会计实务课堂上从未提及过,但在这里又属于整个核算程序中的一部分……这种种的疑问都会充斥着学生们的大脑。如果教师不把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强调清楚,并将之与会计实务相对比、衔接,则会造成前后之混淆,旧的知识点还没有理解透彻,新的知识点又涌上头来。整改实践阶段:明细账的详细设置难点仍然是从实务角度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入手进行展开,具体可以从“基本”和“辅助”两大方面进行细化讲授,但一定要强调“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不同,即生产成本的二级明细账称之为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它们最终是落在了“成本”上,而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称之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它们最总是落在了“车间”上。具体实施阶段:该教法整改实践的具体实施阶段可以采用提前介入的方式进行,原因是这些关键性的又看似熟悉的概念和设置原则对后续的成本核算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任何一门课程的总论部分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完全没有经过整合就直接按照教材体系讲授,会浪费太多的时间,结果效果也不佳,就不如将这些关键性的、对后续有实质性影响的要点提前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直接走捷径,把那些不必要的知识点化整为零。当然在后续涉及到具体核算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反复强调给学生的,让他们加深记忆的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及应用。

三、结语

成本会计核算授课的多元整合实践内容远不止上述这些,它应该是一个细致的、系统的提炼和总结的过程。此外不仅成本会计的核算授课需要这种整合,其他方面如分析、管理、控制等方面也需要这种多元化的整合实践,笔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试图以此为契机,希望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带动更多的授课教师关注成本会计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龚凯颂.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及其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5(18):8~9.

[2]胡文明.基于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4(31):9~11.

篇9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专业性强,但需要若干课程知识作为坚实基础

成本会计教学应该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学完的基础上进行,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成本核算有一定的程序性,会计核算程序在基础会计学习后就应有足够的认识,如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的关键,如果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前已掌握了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概念,学起来就会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二)计算方法多,但有着严密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会计中涉及许多计算或分配方法,如生产费用在当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方法有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和按定额成本法等七种,多数方法都有一系列较复杂的计算公式;再如辅助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以及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各种分配方法也涉及到很多计算分配公式;产品成本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还有分类法与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各种基本方法又自成体系,并涉及大量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等会计资料,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过,成本核算的系统性很强。如产品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等。

(三)涉及图表多,但各类图表的共性广泛

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中,都要编制较为复杂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但这些分配表的共同点都是将当期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个受益对象,目的是一致的;再如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中,要根据成本计算对象编制产品成本明细账,但这些明细账的共性是都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别每个成本项目来反映。

(四)理论性强,但与会计实务的联系尤其密切

成本核算从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薪酬的归集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再到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处理,直至选用恰当的方法来计算分配完工产成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上述过程理论体系强,但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工作非常细致,且与实务联系紧密。对此,学生学好、用好成本会计,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畏惧意识较强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图表多、计算方法多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职学生往往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系统”的观念,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中遇到相关的会计计算与处理就不知从何下手。如对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结转似懂非懂,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理解不透,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模棱两可等,因而十分害怕学习成本会计,畏惧意识较强。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欠缺

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动手实践。与财务会计相比,教师对成本会计往往重视不够,不能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此外,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如三种基本方法的讲解,忽视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相互结合,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管理需要。不少教师实践锻炼少,缺乏实际经验,对实践教学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充实与提高。

(三)教材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训案例

成本会计属于应用性课程,是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但从目前的教材情况来看,一方面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基本上都是按成本核算程序分章来组编,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授课前任课教师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备课、认真组织课堂内容,理论讲解较为详实、具体,虽讲得有条有理,但学生仍然感到似懂非懂;具体操作、技能训练接触较少,成本会计实训类教材不多,即便有少数实训教材,教师教学中也不太注重使用。另一方面教材中讲述的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传统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来源于成本核算实际工作的总结,但这些方法只能以一些典型的企业(或生产车间)为案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企业单位,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实习中觉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别说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教法过于陈旧老套,创新意识不强

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不论是板书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一般都只是就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主观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有的授课老师透过语言或文学创设问题情境,并穿插不少例题,但学生仍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且内容前后综合运用难度较大,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在学期末进行模拟实训以及就业实习时,感觉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另外,不同行业、不同类企业的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也不相同,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要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同的成本项目,按生产工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甚至不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知识背诵,不能深入理解,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目标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求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人才。

(一)消除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畏惧意识

学生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习惯来学习成本会计,弄不清成本会计课程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缺乏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把握,因而感觉学习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本会计教学的关键。对此,我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第一次课认真进行设计,以使得学生既觉得成本会计课程不难学,又能增添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对成本会计课程学习的畏惧感。在第一次课上,我并不讲解成本会计的具体概念与内容,而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成本的感性认知。比如同学们穿的衣服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出衣服要发生哪些消耗?多数同学能大体说出衣服的生产过程,对其生产发生的消耗也能说出几分。对此,我在同学们认知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归纳与总结,特别是对生产衣服要发生的耗费进行说明与分析,并进一步联系到成本会计关于成本计算的内容与方法上。在同学们对上述问题有一定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企业成本计算的必要性,并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分析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教授成本会计的能力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较高实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成本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对该课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对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程序及各个模块成本的核算(归集与分配),既提得起(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放得下(与成本核算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过硬的能力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问题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如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对在产品完工率的理解,比如在产品的完工率为60%,很多教师教学中往往就数字论数字,而作“100件在产品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解释,而往往忽视对在产品完工率本质的解释,从本质上讲,在产品完工率为60%,是指100件在产品的成本耗费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成本耗费,由此进行分配,学生自然易于理解。此外,教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设计几个为什么,围绕一个知识点解答了多个为什么,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比如,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中的成本还原是既重要又不太好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讲解这一内容时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成本还原为什么要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成本还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按照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成本构成是什么,如何把还原后产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进行汇总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如果把这些内容都讲解清楚透彻,学生就不会觉着成本还原不好学了。当然影响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原因有许多,但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担任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更胜任成本会计教学工作。

(三)组编易学实用的成本会计规划教材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要与高职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的体例、结构、内容等基本相似,理论体系虽强,但内容不新颖,缺乏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体现,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背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从对巢湖职院经贸系08级、09级会计专业近600名学生成本会计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不能很好地将有关分配结果与记账凭证相联系,也不能很好地将有关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与会计账簿相联系。因此,研究并改革成本会计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内容刻不容缓。鉴于此,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真筹划成本会计教材体系、内容与要求,如将全书的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综合应用等若干个项目或模块,且每一个项目或模块要有相对独立的实训案例,让学生通过课后实际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项目或模块的设计上,一定要将每个项目或模块涉及的会计凭证、账页完整地列出,以避免学生误认为成本会计只是单纯的计算,而与会计实务脱节。

(四)创新科学先进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打造合格毕业生的法宝。专业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提炼出更好的适用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逐步推广。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方法尤其重要。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不仅仅是观摩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还要观摩企业的生产情况。让学生亲自到工厂看一看,到车间走一走,使他们能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成本费用是从哪些环节发生的,并充分理解针对不同的生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必要性,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2、认真揣摩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通过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确定能力目标;二是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团队合作还是个人独立完成;三是考核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导航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如何确定成本会计教学项目与每个项目的教学单元,不再赘述。

3、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会计处理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选取应具有典型性,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教师积极引导,多鼓励,力争形成热烈探讨案例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所学得到升华。

4、充分发挥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的作用

由于会计校外岗位实习的诸多不便性,学校应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模拟实践操作场所,可建立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和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岗位的要求进行配置和运作,主要用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等岗位技能实训;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成本会计电算化岗位技能的实训,通过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应用。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对成本会计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有了进一步综合认识,毕业后就能很快胜任成本会计工作。

当然,提高高职学生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各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期求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风长.成本会计[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08).

[2]郭秀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09(01).

篇10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理论创新

成本会计学“矛盾观”与“时空观”理论体系,特别强调成本会计学是正确处理所费总成本与所得产量矛盾的科学,所费总成本少,所得产量高,单位成本就低。而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一要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二要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才能算好科技进步帐,当好军师,引导企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较大反响,并在一些地方经过了实践检验。下面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从六个层面对这一新理论体系作一简要阐释: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时空观”;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产品是在一定时空中生产出来的,因此计算产品成本一定要有“时空观”,即根据各企业生产特点,以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单汇集其总成本与产量,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简单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简单法”,是以“全厂某月份生产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步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步法”,是以“各步骤某月份生产的半成品及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批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批法”,是以“全厂生产的某一批产成品”为对象。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都要算出各品种的单位成本,其区别主要不在什么品种,而在什么时空,有的教材将“简单法”改称“品种法”是错误的,完全丢弃了简单大量生产的时空特点。要强调指出,按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开设成本单,实质就是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一级明细帐。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一层,也可说是“奠基工程”。

一、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说明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的实质性

新体系则明确指出,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是在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成本单中按经济用途设置成本要素的问题,制造成本法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分离出来,也作期间成本处理。须强调指出,设置成本项目,实质上就是如何按经济用途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二级明细帐的问题,这是宝塔的第二层,千万不要和直接费间接费的划分问题混为一谈。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阐明费用汇集与分配规律,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为了把各项费用有条不紊地按经济用途汇集于各成本计算对象,要划清九个费用界限,亦称过九关,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产品单位成本,而不致出现化、挤、冲、摊的错误作法。过九关时,都可能遇到间接费用分配问题,对此可采用实耗材料数量比例法、实际工时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等。

二、陈本会计学课程系统性强,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多,如需掌握生产费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理论教学环节,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系统的把握上有很大的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较大的难度。企业成本核算要求料费、工费全部入账,汇总成本,往往还要对很多账目进行结转,过程较复杂,学生可能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理解不透,经常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难区分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从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要求这门课程要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作为保证。它要求学生对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正确计算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能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又具备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1、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以成本核算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算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岗位适应、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和兼顾管理”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入手,分解和提炼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职业能力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能力标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应由成本会计基本理论、要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计划与控制等内容构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一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整个成本会计学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宝塔的第五层,千万不可把它和第一层的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并列。事后总结事前与事中成本控制的得失,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未来的成本,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六层。相对传统成本会计学来说,它站得更高,可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指引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檀忠富;《成本会计》学习辅导(1)[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