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和产品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和产品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已经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除了少数如《周末画报》尚且算是成功外,大多数表现平平,受制于内容平台、推广渠道等原因,依然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
在移动媒体开发和运营商天智通达CEO李极冰看来,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版权、运营和产品三个问题逃不开。在新媒体运营上,通过类淘宝的媒体平台模式,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可能把公司做活。
为何传统媒体总是被动?
李极冰,曾任中国联通(微博)总经济师、UT斯达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后,他创办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Vc阅读”是一款类淘宝的阅读商城类应用,旨在为网民提供一站式阅读体验。
之所以创业,一方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新世界时无法逃脱的困境。
版权、运营和产品问题是传统媒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三方面致使传统媒体陷入到整体的被动,一个战略性的总体被动,这个态势不可逆转,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智通达CEO李极冰说。
在李极冰看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让自身失去版权控制,版权纠纷层出不穷。另一个问题来自运营,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服务平台,没法独立运营,只好把自己的内容交给互联网的运营商SP,或者把它交给电信运营商,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者CP,实际上是把自己就给贬级。
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产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人们更需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成为消费趋向,这种消费趋向要求必须得做出一些更适合精准分类的一些人的消费需求。包括他的媒体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出这种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种产品。
“失去对版权的控制,失去对终端用户行为的控制,失去对流量计费的控制,失去对品牌的控制,失去这四个重要的控制以后,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媒体运营商了。”李极冰说。
类淘宝式移动媒体运营
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有三条道路可选。第一条是自己研发平台,在自己平台上运营,属于自运营;第二种,就是把内容交给互联网运营商代运营,自己实际上没有运营权;第三种是将内容放到公共平台,由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
天智通达想做的是移动媒体的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开店运营,大平台上有一个微平台的概念。”
这种公共平台的好处可以解决单个媒体App的流量太少和推广运营不利的问题。在VC阅读平台,每一家媒体App的用户流量聚合成总体流量,总流量再回归到每个媒体App。除了常规的手机预装、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平台还可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下运营的媒体通过统一的格式,加一些链接进行互推。
目前,天智通达的媒体客户已经超过500家,如《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最体育》、《瑞丽》、《看天下》、《新民周刊》等都在VC阅读平台上运营。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
李极冰认为,资讯已经去中心化了,内容失去垄断性,单纯的资讯并没有太大价值,单纯运营内容将是死路一条。如果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才能做活。
篇2
本报在今年上半年采访了多家报社,共同探讨网络和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客观地看,多家报社希望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发展业务,但见效甚微,为什么?
先看大洋彼岸的信息。自从新媒体迅速崛起之后,传统平面媒体视之为“灵丹妙药”,迅速在社交网络如Twitter、Facebook上建立账号,同时在自家网站开辟视频等多种产品。这种后果是,记者苦不堪言,既要在平面媒体写稿,又要在网站即时消息,还要成为多面
手。
从平面媒体尤其是行业平面媒体的发展看,现在正呈现出三种趋势,即服务化、产品化和技术化。
服务化是解决平面媒体定位的问题,就是媒体办给谁看、内容怎么服务读者和广告主。尽管遭受新媒体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平面媒体不会消亡,最后会成为固定人群的读本。平面媒体的核心是深度阅读,所以出版人必须要了解出版物服务于哪类人群,他们的教育背景、收入情况和阅读偏好是什么,必须要考虑内容、版式、语言风格等诸多细节,然后根据定位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以适应出版流程。除了平面媒体之外,报社在尝试新媒体的过程中,也必须了解各个载体服务于什么样的用户。用一些直白的话来说,服务化的根本问题是:出版物要赚谁的钱?围绕这个目标,再设置一系列的体系组织和产品。
产品化的思路是将媒体当作一个产品运营。在这个运营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各个产品载体的特性。平媒、网站、移动互联、手机终端等载体的特性完全不同,每个载体面对的读者群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出版人在运维产品时充分考虑各个产品的特性,根据产品的差异化设置内容、投入力量。更需要打通各个产品之间的信息流,在机构设置中做到优势互补,了解报社立足的盈利产品。既要稳固现有盈利产品优势,也要逐步拓展新媒体的业务。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不同媒体的属性办事,不能以平媒的思路做网站——这也是大多数平媒的网站运营都不理想的原因。
篇3
那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微信这波大潮下是随波逐流还是踏浪而行,究竟应该怎么去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怎么为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呢?
在这次的雅安地震中,微博、微信救援成为传统媒体灾情报道的新利器,它改变传统的灾难报道模式,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高效、透明和有力。我们可以看到微博利用它实时性强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在救援救灾的信息传播上发挥了作用,而微信呢,利用它的通讯功能在电话、短信无法接通的情况下,承担起了亲人好友之间沟通消息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递难的问题,起到了稳定人心和局势的作用。
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在经历了微博时代的洗礼以后,在社会化媒体上已经积累了丰富运营的经验,能够熟练利用微博平台的媒体属性,进行全媒体跨平台的整合营销传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新的平台,它的沟通属性远远高于媒体属性。
微博平台上的内容实时性强,但是140个字带来的是浅阅读、浅思考,传播受众是以弱关系、相同兴趣聚集的人群,生产、传播和分享成本低,所以微博的二次传播力很强,有利于进行品牌传播,扩大影响力。
微信平台上的内容要求可读性,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图文消息有利于深入阅读,语音消息满足了听觉用户,还有大量第三方应用产生新的内容形式,传播受众是以强关系的熟人圈为主,由于微信平台的限制,只有通过朋友圈、好友和微信群分享,传播力虽然弱,但是在公众平台里沟通更亲密更直接。
传统媒体有高粘度的群众基础,在做内容方面有深厚的经验和人才储备,也有积淀已久的内容量可以重组输出,在微博平台可以继续像以往那样进行一对多的传播扩散,但是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就要改变下运营方式,从以前微博的媒体平台运营转为微信的沟通平台运营,先依托媒体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启动微信公众平台,然后将单纯的内容传播向内容传播带动用户服务转变。
这种转变是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新启发,这种转变也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变。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这几年都在尝试寻求一些新的突破,力求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上转型成功,几乎大家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做一个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但事实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没有想明白移动互联网用户和产品的核心是什么,实际做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转型,而没有从根本上转型,因为用户们需要的产品是工具,是服务,而不仅仅是新闻资讯。
传统媒体里谁越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做出调整对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进行改革升级,谁就有机会成功。这里介绍下青岛晚报运营的掌上青岛公众账号,它是传统纸媒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比较成功的案例。
青岛晚报本身已经有自己的客户端,但是下载量和活跃度一直不高,看到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后,他们意识到微信现成已经有着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而通过二维码关注公众账号行为可以等同于app下载,二维码又很适合在报纸等各类平媒上展现宣传,可以发挥本地报纸的影响力。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语音、视频等内容呈现,尝试新的互动方式。
于是掌上青岛于2012年9月17日推出,是青岛地区第一个媒体公众账号,半年多时间关注用户突破5万,其成功运营的五大法宝主要是“真人播报”、“深度新闻”、“精彩活动”、“互联矩阵”、“全媒推广”。
真人播报
掌上青岛早期运营队伍中,有一位是记者出身的青岛网络名人“平艺同志”,本身在新浪微博就相当著名,有一定的忠实粉丝群,在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中,他大胆的尝试用语音来播新闻、播笑话,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期又在掌上青岛用户中发掘了20多位美女,邀请他们兼职进行天气预报、笑话、学英语、音乐推荐等播报,回复播报美女的昵称还会自动回复美女本人照片和美女介绍,她们还负责在后台人工回复消息,这些对用户吸引力很大,用户参与互动非常活跃,目前已经形成了固定播报员团队+特邀播报员团队的格局。真人播报是掌上青岛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掌上青岛的自定义菜单里第一个就是微电台。
深度新闻
掌上青岛不仅在新闻播报上结合微信语音的特征开发了出好的产品,在本身新闻深度挖掘上也花了一番心思,秉承着要和用户互动起来的理念,让新闻不再只停留在一对多的传播阶段,他们尝试了体验式的新闻模式。麦迪来青岛打球后,掌上青岛不仅推送了相关的新闻消息,还在微信中使用关键字回复提供延伸阅读产品,用户输入关键字不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信息,还可以收听麦迪的语音祝福,还可以参加麦迪知识考试的游戏环节。掌上青岛不仅在新闻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在新闻延伸互动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力求让用户不仅要看新闻,更要收听新闻和参与新闻。
精彩活动
随着掌上青岛的用户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商业化探索,由于媒体本身就有很好的线下资源,活动赞助是不缺的,但是活动形式要好玩要新颖,要能够让用户参与进来,不仅要让商家满意,更要让用户喜欢,增强粘度和提高活跃度。比如免费泡温泉吃火锅活动,就要求用户用语音来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温泉和火锅店,然后再进行抽奖,花样百出的活动形式能够让用户保持新鲜感,乐于参与乐于分享,掌上青岛也名利双收。
互联矩阵
在2013年春节时青岛晚报结合移动互联网读者的阅读特点,旗下的十个主要栏目也开了微信公众账号,与掌上青岛形成微信矩阵,为青岛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资讯服务,这种形式延续着微博上的媒体矩阵,既可以共同发力互相呼应,又可以满足读者对垂直细分信息的获取,通过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进而为以后精准营销积累数据和用户。
全媒推广
掌上青岛不仅在运营上有一套,还在微信公众账号推广上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目前掌上青岛已经与青岛日报集团旗下其他新媒体产平台打通,实现底层数据同步,实现不同平台的互相推荐机制,还将视频、电台、本地化生活等产品也整合进来,最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打造青岛日报集团全媒体互动娱乐服务产品矩阵。
篇4
经过五年的规模化发展,中国手机市场已进入成熟期,2007年手机市场在产品、价格、渠道、品牌竞争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多媒体手机逐步成熟。手机芯片技术集成化和零部件配套本地化降低了多媒体手机的技术和生产门槛,多媒体手机成为大部分国产厂商的主流产品线。多媒体手机成熟一方面表现在价格上,国产厂商的多媒体手机平均价格在1000元左右,拉动国外厂商多媒体手机价格降至1500元左右;另一方面表现在产品配置升级,比如高分辩率大尺寸TFT屏幕手机增多,手机内存和存储容量都呈扩大趋势,同时照相、MP3和MP4功能已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全球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向业务端转移,消费者需求丰富和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增多使终端厂商更加重视手机的各类应用a。
手机整体价格重心下移。2007年低于500元价格段的销量比例已超出20%。多媒体手机技术成熟,国产厂商力推中、低端产品,同时也使主流手机厂商推广低价策略,运营商定制和厂商低价策略综合作用使手机整体价格重心下移。
篇5
问:爱狗团的运营主要做什么?
答:带着用户一起嗨。
为什么是带着用户玩起来呢?究竟什么是运营?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
那么,我们先来回答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对运营考核什么?
以爱狗团为例,绝大部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对运营部门的考核分为三块——用户数、活跃度、营收(这里的营收当然不一定适用于那些没有具体交易的产品)
但是通过考核来看,运营所做的事就非常明了:拉新,留存,促活。我把这个过程比喻成小姐拉客,可能能够更直观的感受。
所谓拉新,通过包装你的产品(什么90后,学生妹、),不断的到处投放广告(宾馆经常收到的小卡片),策划不同的活动(服务内容多种多样)。
而所谓的留存,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拉到手的客,能够留下来陪你一起玩。留存对应的指标是留存率,你可以张罗出各种无下限无节操的活动或者任务让你的客人一上来就很爽,很开心,让他愿意留下来继续。
最后是促活,即“促进用户活跃”,通俗的讲,即让用户在留下来的基础上还可以跟你一起玩得“更High更爽更持久”,并且愿意更频繁、更开心的跟你一起玩。
简单说了这么多“俗话”,你应该大概明白运营主要是做什么的了,那么
一个合格的运营,至少可以拉到客;
一个优秀的运营,不仅能拉到客,还能让他玩的爽;
一个NB的运营,拉到客,玩的爽,还能让他gui tian(比如雕爷)。
运营的角色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客服,也可能重要的不得了,关系公司的存亡!而另一方面,运营是最接近用户的人,也决定了运营具备无限的可能。
所以你发现了,运营这件事,玩不好,你就是个打杂的;玩好了,你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无限连接可能的人。
一
运营究竟是什么鬼?
从度娘来讲,运营就是一项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的职业。而从我们爱狗团来看,我认为,绝大部分的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四大部门:产品,技术,运营,市场。
首先你的理解他们都起着什么作用:
产品:想出这个鬼
技术:把鬼变成人
市场:给人穿上衣服
运营:让人出去玩
如果非要细分的话,运营可分为:新媒体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商务运营(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新媒体运营:包括不局限于微博微信等,不断的通过各类时事热点,结合产品本身,创始人本身,去创造话题,吸引关注,舍身取义。为什么把新媒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带着用户一起嗨”的前提是你要有用户,而新媒体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获取用户的方法。
渠道运营:作为一名NB的运营人,不管有钱没钱,必须具备渠道的概念,否则,当你的用户数就1000人时,再有创意的活动,单单靠自己,并不能行!除非你是罗永浩,自带100万脑残粉。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你想想,来了个客人,有点害羞,你是不是的主动一点?
内容运营:针对于社区型app,一方面,将用户产生的优质的内容,通过编辑加工,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自己采编,整理,产生优质的内容。
数据运营: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人不得不强调,没数据做个什么运营。运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的数据分析,找到最适合自身产品的运营方法,这就是数据运营。
商务运营:多见于O2O项目,维护商家,促进日活。
其实还有更多分类,但是针对于移动互联网,以上够用了,贪多嚼不烂!
二
一名运营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首先,强调运营必备的职业素质,引用鸟哥的话: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即使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要有能狗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和能力。
1、发散性思维
假如要拉动注册用户量可以思考:
拉动身边的朋友注册
奖励注册的用户
铺渠道换量
预注册:为用户保留一个ID,只要填写昵称和设计密码即可并获得奖励
…….
一条一条列出来,直至没有想法了!
2、逆向思维
比如用户流失率增高,除了可以开展活动针对流失用户,给予奖励,促进没流失的活跃
还可以分析流失用户类型,是否有共同点,找出原因,去除这些因素,设置活动针对流失用户;比如送礼品并告知之前阻碍没有了
3、结构化思维
比如想加快活动运营的频率,增加人员,多设计活动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更有效的方法是:把活动分类,通过模板解决设计问题,使一套程序可以同时跑多个活动;
或者看运营目标,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是否能够做一套工具帮助我们快速上线活动。
当然,这些思维不只是运营有用,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
技能
优秀的文案功底
丰富的想象力
高效的沟通能力
超强的执行力
三
运营要怎么来干事儿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你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儿:拉来客人,留住他们,产生收益!那么拆分开,可分为几个阶段。
1、从负到0
理解你的产品,即使他是一坨翔,潜水到用户所在的地方,陪聊,陪玩。
2、从0变成10000
从0到10000,注重策划活动,直白的说,有很多运营人做着无用功,当你的微博微信只有1000不到的粉丝的时候,你每天花很大的时间去编辑微博,编辑微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编的东西,并没有人看。所以这个阶段:拉人,活动,策划,渠道。不要吝啬开销,这个时候必须花钱,否则不仅进度跟不上,反而会降低团队积极性。
3、从1万到10万
有基础用户,玩法众多,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4、从10万到100万
篇6
[关键词] 展会 品牌 标准 战略
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各地不断推出的商贸类展会,从宏观来说,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为打造城市靓丽名片、为加强我国工商界人士的国际交流和拓展国际空间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台;但由于展会运营机构办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的一些展会未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展会运营机构由于热衷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重视对展会品牌的长期培育,导致展会不能持续发展;二是有些展会运营机构虽然有展会品牌培育意识,但由于对展会品牌内涵理解不深和对品牌管理重点把握不准,导致展会的发展也不如意。前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展会行业管理加以规范;而后一种情况,展会运营机构必须通过学习展会品牌管理理论,掌握展会品牌战略管理重点,方可使展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本文的重点旨在针对后一种情况,通过确认和明晰商贸类展会的品牌概念和品牌实质,提出我国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给展会运营机构进行品牌战略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一、展会品牌概念与展会品牌实质
在对商品经济的研究中,人们对产品品牌的认识,以及表述是琳琅满目。在学习他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的理解是,产品品牌是产品全部无形资产的总和,这一“总和”可以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特定“符号”,如名称、图案、颜色、字体等,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等;也常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给人带来的好的联想和人们的偏好。这些“符号”以及联想、偏好等,使产品品牌具有区别它物、证明品质的功能。通常说的品牌产品,就是指那些个性鲜明、质量优异的,能给消费者带来好的感受的产品。品牌产品所包含的无形资产往往具有很高的价值。产品品牌的实质是产品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由产品之形象和内涵交叠形成的,能引起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差异化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更显著的竞争优势。
会展业的主要产品是展会项目(本文所论述之展会是指商贸类展览会或博览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属于服务产品。展会品牌是指展会项目之无形资产的总和,物化可视的是展会的名称、标识、吉祥物等,抽象可感受的是好的联想和亲近感。品牌展会是指那些形象鲜明、服务优质,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展会。展会品牌的实质是展会项目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建立在满足参展客商需要,定位清晰、形象鲜明、卓有成效的基础上。
对于一个展会而言,品牌创立从成长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过程,其中凝聚了展会主办机构大量的心血、智慧和创新。一个品牌展会的打造,需要有明确的品牌战略,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树立、品牌经营和品牌文化形成等。在研究展会品牌战略管理前,有必要在上述理论的基础给品牌展会一个具体的描述,即展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其为品牌展会,从而使品牌战略管理有明晰的方向。
二、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
用什么标准评价一个展会是否是品牌展会?迄今为止,国际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综合业内人士的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满足以下八个条件的展会可称为品牌展会。
一是良好的展会举办地及场馆。展会举办地城市的环境美化、交通运输、酒店服务、消费娱乐等是否良好,展馆是否能够提供舒适的展示空间、优质的设施服务等是吸引客商参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行业协会和行业代表企业的坚定支持。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中代表企业对展会的坚定支持,是确保展会宣传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条件;行业协会的参与,以及行业中代表企业的参展无疑也提升了展会的水平。
三是形成规模效应。品牌展会必须是在同类型或同行业展会中规模大的展会,在展览期间,整个行业众多有实力的卖家、买家和中介齐聚一堂。有规模效应的展会,意味着大批的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参展,以及由此降低的组展商单位成本,和其他各方投入产出比率的增加。
四是代表行业发展方向或展示行业最高成就。这体现了展会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这样的展会必定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且能提供几乎涵盖整个专业市场的所有信息。由于提供的信息全面、专业,必然吸引众多客商和观众参展。
五是一流的展会服务。展会服务贯穿于组展商的整个运营过程,从市场调研、主题立项、寻求合作、广告宣传、招展手段、观众组织、活动安排、现场气氛营造、展后服务,甚至包括所有对外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化、标准化等,都须具备高的专业水准和从业人员的严谨处事态度,服务过程体现高效和细致。
六是战略规划指导下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只有科学合理的展会发展战略,才能使展会资源得到很好地分配,才能使展会从谋求短期利益走向谋求长远利益。展会的连续性要求展会在一定时期内在举办时间、频率、地点和主体活动等方面基本一致;灵活性要求展会根据国内外会展业发展趋势和参展商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展会生命周期的延续是连续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成不变或忽视市场变化的做法将使展会难以为续。
七是媒体的强力合作。有影响力媒体的强力合作是展会影响力的重要保障。一个展会要成功举办,并发展成为品牌展会,媒体宣传报道充分与否至关重要;展会品牌的形成需要媒体的大量的正面报道;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亦有助于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反过来,品牌展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
八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国目前的体制现状下,能得到政府支持的展会,往往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展会,展会运营机构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能整合更多的资源,从而能为参展客商提供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办展质量往往较高,展会的品牌影响力更容易扩张。
三、基于品牌展会评价标准的展会品牌战略管理思路
上述的品牌展会评价标准,为展会主办机构的品牌战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
要培育一个品牌展会,首要的是展会运营机构要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只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展会才可能持续发展。树立了这样的品牌观,展会运营机构才会从举办地及场馆的选择、主题的立项、展会活动的策划、展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展会的创新等具体方面来实施展会的品牌化发展。同时,必须认识到展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展会的运营机构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确立展会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游离的展会运营机构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2.研究环境变化,满足客户需要
对展会运营机构来说,参展商是客户,对参展商来说,专业观众是客户。客户满意,展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和壮大。客户的需求是变化的,要做好服务,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展会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都在变化,只有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展会才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市场调研尤其重要。设立高水平的研究机构,确保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是展会品牌战略制订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3.发挥各方作用,有效整合资源
为打造强势品牌,展会运营机构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发挥不同利益主体,包括主办机构、承办机构、协作机构、参展商、专业观众、展会场馆、展会所在地等对展会项目运作各个环节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梳理、整合各种资源,并加以综合利用。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展会运营机构必须努力寻求专业协会、行业内领导型企业、有影响力的媒体、政府等多方的支持。因此,展会运营机构应主动沟通、服务先行,强调互惠多赢合作,以最大程度聚集资源、盘活资源,为展会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
4.致力专业化,展示新成果
专业化是打造品牌展会的必由之路。专业化能够形成差异化,差异化可形成展会的竞争优势。专业化使展会运营机构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客户的需要,从而在招商招展和展览会现场管理等过程中更加准确、有效。专业化需要展会运营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拥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行完善的操作规范、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专业化要求展会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市场的客户,努力把握行业或市场发展的脉搏,展示行业的最新成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的不断推出,占据同类型展会的制高点。
5.完善场地设施,提升服务水准
场地设施是否完备、便捷,服务水准是否高水平,对展会品牌形象的树立至关重要。场地设施属于展会的硬件,服务属于软件。硬件建设要使展会的设施,包括展馆的空间、水电、采光、空调通风、宽带网线、消防、电梯、通讯传输、疏散通道等是齐备的、令人舒适的、便捷的、安全的。软件建设要保证展会服务达到一流水准,包括招商招展、迎送接待、通关检验、现场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卫、展后跟踪等都必须是高水准。为此,展会运营方要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做到展会的软、硬件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6.拓展品牌空间,善用品牌资源
要扩大展会品牌影响,必须拓展品牌空间。展会品牌空间包括时间、地域和价值三个方面。时间方面主要指展会举办期的长短、举办的频率等,当展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适当延长举办时间,或增加办展频率,可以提高总效果;地域方面主要指展会的地域扩张,比如一些国外著名展会在其他国家办展等,可扩大展会品牌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价值方面主要指品牌的综合经营,品牌的物化形式,如名称、标识、吉祥物等是重要的品牌资源,要善加保护和利用,通过与高质量、高层次客商的合作,取得品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价值。
7.优待新闻媒体,打造网络品牌
展会品牌良好形象的塑造,必须借助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大量正面宣传报道。做好对这些新闻媒体的公共关系工作,保证展会期间媒体和记者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将吸引更多的媒体或记者关注和报道展会。在众多媒体当中,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媒体,它综合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优点,且互动能力突出,是展会品牌传播的重要平台。展会运营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站、规划网站内容、美化页面、信息筛选和及时更新等一系列工作,在现实展会之外打造精品网络展会,高效传达品牌认知和美誉。
8.争取政府支持,构建良好环境
品牌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我国,寻求政府对展会的支持是保护和提升展会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通过政府的力量,可有效打击重复办展现象以及品牌侵权行为,避免客商资源的分散和不良口碑的传播,从而保护品牌展会运营机构的权益;通过政府渠道,可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聚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提高展会的成效服务;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可协调理顺展会活动各方的关系,保障展会的健康发展;利用政府的补贴扶持政策,可扩大展会的规模和提高展会的质量;利用政府的对外关系,可拓展展会的海外空间。
四、结语
我国商务部对会展业宏观管理的举措中,有一项是加强培育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会展企业。培育品牌展会,这既是展会运营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展会运营机构按照品牌展会的评价标准,扎实做好展会品牌战略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展会取得长期的经济效益,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会展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博览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6-179
[2]俞华朱立文:会展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175
[3]许传宏:会展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5-116.
[4]陈泽炎:“政府型展会”的创新发展之路[J].中国会展,2006(21):60-61
篇7
摘 要 本文从环境因素、模式、新趋势等方面列举和简单探析了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的实践,通过介绍美国期刊界在面对手机媒体时采取的扩展渠道、挖掘品牌的努力,希望能对国内的期刊数字化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美国 期刊 手机
随着拥有个人电脑功能的智能手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一兼具移动和网络互联特点的“第五媒体”为世界开启了全新的数字生活,并成为传统、新兴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深度开发品牌的平台。美国期刊业更是早已不遗余力地布局移动营销领域,纷纷开展期刊的手机化运营,通过移动手机技术助推期刊品牌的深度发展。
观察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模式之分。
首先,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存在于不同期刊集团、不同期刊品类之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期刊流量的流失,于是美国期刊集团、期刊品类纷纷选择向手机媒体进军、向生存路径多元化发展。
期刊界的时代、赫斯特、美瑞迪斯、康泰纳什等几大集团纷纷设立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数字媒体部门,通过与技术服务商合作或独自开发品牌的手机市场。赫斯特集团于2006年3月成立数字媒体部,下辖手机业务部,负责旗下品牌的手机产品开发和网站的手机化,以让消费者通过手机获得更好的阅读消费体验。目前,包括《君子》(Esquire)《十七岁》(Seventeen)《大都会女孩》(Cosmogirl)等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有了手机版或者品牌的手机运营。
在期刊品类的手机运营方面,时事类的《时代》《福布斯》,时尚娱乐类的《花花公子》《大都会》,家庭生活类的《男性健康》《Epicurious》,科普类的《国家地理》等都通过手机化运营有了手机版期刊或开发了以手机传播为渠道的品牌产品。
其次,由于受众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和品牌消费,各大期刊纷纷将手机定位为战略媒体,以之作为期刊内容的移动销售平台和品牌价值的衍生渠道,故而在运营上有了内容销售和品牌运营两种模式。
一、内容销售模式
当下美国正是一个媒介多元化、生存路径多元化的时代,也是内容消费和媒介销售时代,一方面新媒介环境下的阅读人群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媒介阅读方式和内容表现形式,从而获取更加完美的媒介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各大传统期刊出版商有着强烈的扩大生存空间和打破传统媒介“路径依赖”的冲动,于是美国昔日里传统期刊的忠实受众通过手机获取期刊内容、出版商通过手机进行跨平台销售的内容销售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主要是将期刊原版内容加工成适合手机界面阅读的形式,或者通过整合期刊内容并添加声音、视频、动漫、链接、互动栏目等元素使之成为多媒体期刊。而这些期刊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访问期刊的手机WAP网站,按流量付费下载、在线收看,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访问苹果手机(iphone)、黑莓、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里的期刊应用程序,并且按定价付费、通过应用程序收看。
这种模式的解决方案既扩展了期刊的外延、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丰富了传统图文期刊无法满足的移动获取体验,又拓宽了期刊的发行渠道,同时与手机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应用程序商店”为读者购买更多的应用产品、在线应用服务、增值业务等手机数字产品、服务提供了一站式电子商务平台,为期刊品牌的手机开发创造了渠道便利。
二、品牌运营模式
手机的市场发展历史相比其他媒体不够久远,但其在美国市场远超80%的渗透率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终端市场和品牌衍生渠道。在美国,如今的专业人士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最新的商业金融讯息。作为商业领导杂志和商业新闻杂志《福布斯》宣布在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向iphone用户(金融和商业用户)推出一款投资应用,使人们了解从投资哲学到全球经济状态的知识,提供对当下经济和商业气候的分析和洞见,并且提供一个独特的视频计划,满足商业人士的核心商业需求①。
除此以外,期刊出版商们为了扩展渠道、求得生存,在期刊手机化运营上还有一些新的趋势:手机期刊广告和期刊的移动社区运营。
(一)手机期刊广告
由于手机终端市场的高渗透率、手机媒体的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便携性,营销者们通过广告赞助、植入式广告、链接广告等渠道形式向期刊读者定向投放高效的产品广告,通过广告收入降低读者获取内容的成本,从而为手机期刊广告市场的诞生创造条件。在一项美国发行量审计机构(ABC)对375家出版商会员进行的以“面向移动化:出版商如何面对蓬勃发展的数字化市场”为主题的调查中,有52%的受访者相信未来手机出版的商业模式将由广告和订阅支持。出版商打算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将广告商引入手机出版产业,采取的方式包括移动搜索、视频、手机广告、弹出式视窗等②。
(二)期刊的移动社区运营
近年来SNS网络社区和微博概念的成型、普及为美国期刊的运营增添了一道曙光。由于网络社区和微博拥有准确的市场细分性、特定受众的高集聚性以及高效的“病毒式传播”能力,以内容和品牌应用程序为形式的期刊应用正逐步进入网络社区和微博领域。据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MPA)对2009年期刊数字化创新统计报告显示,304项数字化创新中44项涉及到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和微博领域。《大都会》(Cosmopolitan)《时代》(Time)《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都进入了facebook等网络社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社区和微博与移动手机联合运营,美国期刊运营进入移动社区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当今媒体市场瞬息万变,媒体间的融合和共生已经成为媒体领航者们的共识,美国期刊的手机化运营对我国期刊多元化运营有许多借鉴意义。
注释:
篇8
分答、在行、值乎3月份至5月份的百度指数
分答之上是在行
「分答由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推出。因此在分析分答的运营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简单说说在行,毕竟分答的很多运营策略与在行一脉相承。
在行自称是一个领先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其提供行家一对一约见服务。产品最开始模仿airbnb,并且对于行家的照片也全是专业摄影社拍照。整体来说,走高 大上路线,这也奠定了整个产品的调性。在行在运营和品牌推广上做的都不错,比如和Uber的合作,邀请海青、陈妍希等明星做的一元约的活动,行家专题,并 且由于行家约见单价过高,在行对此也通过价格补贴促进下单的优惠活动。在品牌推广上两登央视,多家主流媒体专访报道,SEO做的更是让人望尘莫及,在知乎 上的宣传造势也很到位。
总之,在行的产品、运营和推广做的都不错,但成绩并不理想。这跟在行的产品模式有关,模式太重,强调线下约见,并且单价相对较高,对于用户,尝试成本过高。 后来在行为此做出调整,开通线上语聊,其效果并未得到良好改善,后来据说还尝试了“吱”一声模式,未知效果。直到今年四月,也许是知乎推出的“刮刮卡”的 值乎给在行团队带来了灵感,很快在行推出分答,完美解决了在行的问题,并且迅速走红。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分答这款产品。
分答产品
不得不承认,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大大提升运营效率,分答和在行便是个例子,同样的运营团队,同样的策略,短期结果上看,分答远比在行更成功。这里先看分答这个产品的几大优点:
1.知识分享模式更轻,在线提问,语音回答,一分钟之内,门槛很低,回答者无压力;
2.产品模式多方受益,打破提问者与回答者的封闭性,让其他人也可参与其中;
3.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成本降低,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这对初创产品尤为重要。
这样几个特点使得分答能够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并且分答产品更新迭代极其迅速,不断推出新的功能。
分答迭代一览,由运营控整理
另外,分答团队考虑极其周密,在这里举个例子:
分答产品回答语音后只有一个向下拇指代表呵呵的按钮
开始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只有呵呵没有赞,按道理赞更能给回答者激励,让回答者有动力更积极回答问题。后来仔细考虑后,我想分答之意是靠此来提升回答者回答 的质量,因为没人想被呵呵,对于回答问题可以靠赚钱数、偷听数来激励,但回答的质量如何保证,这里通过“呵呵”来警示回答者要用心准备,提升自己的回答质 量。
从产品模式、产品细节可见其产品已具备蹿红的基础。
分答运营
下面就来看看分答的运营,分答运用哪些巧妙的运营策略。
1.名人效应
你或许是通过王思聪知道的分答,也或许是通过罗振宇知道的,还可能是通过朋友圈的知乎大V知道的。分答通过其极强的BD能力和在行数千行家的沉淀,为他们积 累了最早的回答者。明星大腕都自带粉丝,很多业界名人开始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分答二维码,这为分答带来不少用户。这一点很像最开始的微博,也是名人带动。 在我看来,人们与明星大腕的接触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资讯微博分答,
这三个阶段,人们与偶像的距离不断拉近,从最开始的纸质杂志或资讯网站了解偶像的动向,到可以看到偶像自己的动态并参与互动,再到分答的可以直接向偶像提 问,距离不断拉近,对偶像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看王思聪的几个回答就知道了。如果越来越多的明星大腕加入,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当然,这会背离分答知识分 享的初衷,不过,这事微博可以去考虑一下。
这一点,若非有极强的BD能力和资源背景,很难做到,当然还是在产品足够有趣的前提下。
2.内容运营
看分答的首页热门推荐,现在有三个榜单,分别是问题榜、新晋榜和才华榜。
分答首页
之所以将问题榜放在首位,是因为产品初期,新加入的用户居多,而一个问题,一个回答便是产品的基本形式,将问题和回答直接展示给新用户,让新用户能迅速了解产品,并且后来加入并置顶的免费听,还是让新用户能够零门槛体验产品。
新晋榜是为新加入的回答者设立的,这里可以给新加入的名人大V足够的推荐,让他们获得曝光和提问,以促进他们回答问题并留下。
才华榜则是给分答热门回答者的推荐,让受欢迎的答者能够有更多的曝光和收入。
再看发现页的人物部分,这里沿用了在行的行家专题,将不同的答者分类归入不同的专题,便于查找,并且突出推荐了几位不同领域的名人,展示其答者的丰富性。这 里有趣的是置顶专题是机构,目前机构不多,但机构的存在或许用意很深,可见分答平台的野心。然后排名靠前的几个专题都是和当下热点相关,这符合内容运营的 一般做法。
分答发现页人物栏目
还有发现页的问题栏目,这里精选了很多精彩的回答,这里才是真正能够让用户消费的内容,通过精选回答,供用户查看。精选的问题回答也是从热点、趣味性、实用性三点考虑。
分答发现页问题栏目
另外,分答产品模式很轻,并且降低门槛,所有人都可以开通自己的分答。其实对于一般用户开通分答价值不大,因为通常情况下没人回答,而分答的处理办法是,对 于新开通的分答,官方账号会提三个问题,问题不涉及专业知识,多是趣味性、开放性问题。这样对于一个新开通分答的人,就可以找找回答问题的感觉,并且在回 答完成后,会有提示分享的引导。
3.新媒体运营
分答的新媒体运营延续了在行,或者说和在行一样延续了果壳网。分答第一时间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是将原在行服务号改名为分答)。
官方微博一方面用于和微博大V互动并将分答上的精彩内容分享出来,可以吸引新的用户,另一方面将分答最新消息在微博公布,可以给用户最便捷的反馈渠道,收集关于产品的反馈意见,倾听用户的声音。在微博上还可以玩一些公众性的话题活动,这样也可以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
而微信公众号则是将精彩内容整理成长文,延续果壳和在行内容至上的本性,另外,还会普及一些分答的利用技巧用于产品宣导。这些新媒体的利用,也为分答的火爆提供了辅助。
4.品牌推广
分答在品牌推广上还是延续了他们的强势,很快多家媒体报道,并且A轮融资是姬十三朋友圈爆出,正式的记者见面会还会过段时间开,这个时间差很巧妙,可以在产品降温的时候再度引发火爆。另外,其线下也铺了分答的广告。
总结
篇9
这则“吃螃蟹”的消息一经爆出,迅速在自媒体圈引发轩然大波,令众多处于集体盈利困惑中的自媒体人艳羡不已。“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概念由来已久,但蔚然成风则要归功于近两年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兴起。”指掌时代CEO周桥对《广告主》说。
说到指掌时代,很多人或许感觉陌生,但提起“皮皮时光机”,混迹微博的大家想必都非常熟悉。这个令人联想到《哆啦A梦》里那架时空机器的工具是目前微博上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平台,它和“皮皮定时器”一起为4亿微博用户提供定时发送、批量、群互推等免费服务。两年前,周桥一手创立指掌时代,至今已凭借这些热门应用聚集起500万用户,成为国内最大的自媒体运营服务提供商。
在他看来,自媒体运营者可粗略分为两类:其一是数量众多的草根用户,他们往往不具品牌意识,唯独关心粉丝的增减;另一类则可称为“品牌自媒体”,这部分个人、企业或机构同时关注粉丝的记忆度,重视自己的品牌定位。
后者无疑需要更多的自媒体服务。为此,指掌时代专门推出了针对品牌运营者的系列产品——皮皮精灵和皮皮动力。皮皮精灵拥有一整套规范化的功能模块,如品牌管理、内容管理、渠道管理,涵盖产品服务、运营服务、营销服务三大核心内容,为用户提供从品牌规划建立到创作传播乃至最后效果评估的一条龙综合解决方案,是指掌时代未来战略中的核心产品。
与时光机和定时器一样,皮皮精灵也是一款无偿应用。“免费是我们吸引用户的重要战略。”周桥表示,“盈利暂时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构建企业的整体服务、沉淀更大量级的运营数据把盘子做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数据的积累至关重要。拿分词分类引擎来说,通过技术手段将所有用户产生的内容分词化,给每个用户贴上体育、美食、旅行等标签,从而将自媒体资源归类,并把同类账号结成圈子,使得推广行为更有效率。
而大企业经营自媒体时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定制需要,譬如给门店系统打分。针对这些非标准化的要求,指掌时代提供付费的增值服务,如行业解决方案、人工客服解决方案、会务解决方案,为企业在定位、创意、栏目设置等方面出谋划策。“这听起来类似自媒体代运营,但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只提供策略、建议、咨询服务,更倾向于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自媒体运营能力。”周桥介绍道。
皮皮动力则是在皮皮精灵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企业新媒体广告投放平台,以自媒体资源和数据为核心,使用者可以借助它推送品牌广告、软文到皮皮内容库,吸引特定草根用户和优秀博主转发。
篇10
什么样的企业和产品适合奥运营销
什么是奥运营销?笔者认为奥运营销是借助各种与奥运相关的内容(产品、人物、事件、服务)为载体,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以奥运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从而将企业的产品(服务)与奥运精神的内涵进行融合。
启示:任何时候,企业在进行传播推广之前都应该考虑产品的目标受众及受众的特点,同时考虑企业品牌内涵或阶段性推广活动与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内涵是否可以成功对接。
奥运营销最好的传播载体是什么
在今年奥运期间,几乎所有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收视率都有相当大的提高,当然这期间具有极大“强迫性”的电视广告也出现了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对部分企业的产品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很多平面媒体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基本上是“广告媒体的热脸贴了广告主的冷屁股”,广告效应形成了分散。
启示:随着人们对体育参与和关注度的提高,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尽管电视的投入成本高,尤其是央视,但其具有吸引眼球的魔力,依旧是奥运营销最有效的传播媒体。
奥运营销的广告创意如何定义
这次奥运营销中的一些广告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广告片进行拼凑,而是经过非常巧妙的创意和认真制作的,表现出了企业目前在对待奥运的态度和战略上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许多广告都与奥运活动项目和奥运精神内涵接轨创意,并融合企业品牌内涵,特别进行拍摄和制作。
启示:品牌经营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奥运营销的广告创意必须与企业一贯的广告传播主题和诉求进行结合,使奥运营销的传播细节成为整个品牌塑造的点睛传神之笔,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奥运营销的新闻价值和商业价值孰轻孰重
广告界有句经典名言:“做广告不如做新闻,做新闻不如做公益”。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广告传递的最高境界:通过商业的营销事件来发现新闻价值,传播社会价值。
启示:尽管“文化搭台,商业唱戏”成了市场运作的流行法则,但是挖掘营销活动的社会价值却是非常重要的,而关键是要调动所有资源,通过新闻的形式将社会价值进行广泛的延伸。
聚焦原则和分众细分可否整合统一
奥运有其独特的地方,消费者对某些信息的关注度往往是最高的,毫无疑问,决定每个国家奥运比赛位置的《金牌排行榜》以及《精彩瞬间》几乎是每天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将产品的传播受众放大和扩散,这就是“聚焦法则”所带来的效果。
启示:市场细分决定目标市场,同时也决定了广告投放的媒介和时段选择,而同一媒介不同时段的价值差异是非常大的,如果能选准并利用好,将会产生“聚焦放大”的效果。
广告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上一篇:矿山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 下一篇:新媒体运营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