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21 18:1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学习

篇1

关键词:语言学习系统;传统型;全数字;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00802

作者简介:温霞(1968-),女,海南琼海人,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语言实验室管理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0引言

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与传统课堂以黑板为载体的单一教学方式相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极具直观性、生动性、高效性等突出优势。实践证明,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若能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将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1传统型与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对比

1.1传统型语言学习系统的应用

(1)传统型语言实验室主要包括广播教学、对讲、监听或示范有限空间内分组讨论、师生相互问答等多项功能。以往的系统基本是根据录音机的功能而设计,关注点大都集中在音频广播、对讲通话、学生单元功能操作等问题上。由于其电路为模拟电路,因此该类型的语言实验室功能简单、用途极为受限,几乎不体现交互性和自主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只是语言教学的辅助设备。数字化语言教学系统则具备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测试等功能,尤其是图像化的信息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可以说,数字网络语言系统的应用使得英语教学的内容、手段乃至一些传统观念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网络教学的优势。现今,高等院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日益显出传统模式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使诸如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等网络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用户终端CPU、内存、图形的硬件能力空前扩展,学生将受益于技术先进的计算机和充裕的宽带,从而改变网络应用者以往被动的接受处理信息的状态,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传统型和现代型的比较。以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不仅受到教师口才效果的影响,而且受到教师板书、绘图、版面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直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经过课堂反映快速地调出各种资料,进行现场分析解答。如果配合适当的英语教学软件进行语音训练,则能观察到口型、语音、语调等所有细节,达到视听说相结合的效果。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表现上述的灵活性,更达不到那种全新极致效能。

1.2现代型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

(1)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片、影片和背景音乐以及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搞好课堂教学、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 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流(free communication)等环节的效果。现代语言实验室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和网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顺利发展。从功能设计上看,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而网络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共享、利用率高、信息传递准确,以及能拓宽教学空间。该类型系统除了具备传统系统的所有功能,还增加了不少拓展的功能。

(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的自主学习体系应满足外语多样活和个性化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做一些合理补充,增加一些本学科领域比较前沿的知识,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其视野。这样,学生可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2推动教学改革

2.1改进教学方式

数字网络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要想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借助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色彩等诸多表现方式,创造图文并茂、静动结合、声情交融的形象化教学环境,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有机结合,再加上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适应新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其自学外语及运用外语的实际能力,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2.2对多媒体教学的再思考

全数字网络化技术的诞生为英语教学注入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也难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改进多媒体本身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授课不能一味依赖课件,而忽视传统方式的有效性。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同时,还应以传统教学模式为补充,努力促使学生开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开发和发挥语音室应有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语教师应全面认识网络教学是时展趋势,努力掌握电脑基本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设制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件,积极、恰当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合理化。在探索和开发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过程中,勇于实践,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为大学英语教改和新型人才培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宇峰.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4(10).

[2]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李红梅.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 2007(3).

[4]连纯华.网络语音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及使用效率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

[5]申全亮.数字网络语言系统在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

[6]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协会.数字语言学习系统技术规范(试行)[S].2002.

Comparison of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and AllDigital Network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篇2

就英语而言,50、60年代教育部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70年代公费留学激发百姓出国热情,80年代《跟我学》被捧成“学习圣经”,90年代故宫搭台疯狂李阳吸引万人。自此,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再也没有消减过。

同时,随着旅游及出国留学的普及也使得小语种学习变得越来越热门。法语、韩语、德语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尤其是日语,由于日本的动漫文化、电视剧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学习日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在日本以外的各国及地区中排名第一,约有1046000人,集中在18~25岁,这个年龄段对于日语学习的需求较大。

一、项目简介

言趣作为一个新型的语言教育类平台,从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出发,运用游戏化的界面,通过模拟母语模式来学习语言。整个系统通过融合潮流元素和当地特色实时更新游戏场景,使母语学习模式更加多样化。

母语学习法的理念就是模拟母语学习环境。小时候学说话的情景就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喝水,自己也想喝水的时候,就仔细听并模仿别人说“水”字,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说“水”。我们的这种语言学习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人强迫我们去记忆说话,当我们本身有了需求、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听、去说。言趣旨再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母语学习环境,用真实的母语语言构架来模拟儿童母语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忘记语言“学习”而进行的是语言“体验”。从而如母语般迅速掌握,记得牢固,而且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言趣App平台分为“档案”“游学”“织梦”“学堂”“闲聊”“荷包”六个板块。

“档案”板块:企业有“法人”,言趣将推出“学习人”,学习人即是语言学习者的线上模拟人物,将从代表学习菜鸟的婴儿,一步步升入小学、初中、高中,直至成家立业,此过程中,“学习人”也将一步步蜕变,不仅仅体现在外在,还涉及经验值、游戏金币、经历等,真正将学习生命化、真实化。

“游学”板块:游学将先会是国家,语种的选择,进入一个国度,都将是该国家真实面貌的卡通化展示,标志建筑、气候风景、人文风情都将在最大程度上模拟展示,“学习人”可在该国度上虚拟购物、交友、工作,而其在该国度上接触的其他人都是“学习人”与工作人员,他们彼此都可以进行交流,甚至虚拟买卖、结婚等,真正将场景生活化、真实化。而语言学习则体现在该国度的所有建筑、广告、标语都将是该国语言,彼此交流必须使用该国语言,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语言的等级考核从而获得经验值,进行人物的成长与升级。

“织梦”板块:每日每个国度将推出一个故事及关键词,由外语学习者组织成新的故事。平台同时每月将推出“剧本之星”与“超级剧本”的评选,获得“剧本之星”称号的学习者,将获得一定的经验值,而“超级剧本”也将被于“织梦”主页。

“学堂”板块:学堂是一个线上线下综合性的平台,言趣将联合各大外语培训机构老师进行网上的授课服务以及咨询问答。每日外语学习者可免费使用一次网上课程项目以及咨询问答项目,若需其他教程资源,可耗费财富值获取。

“闲聊”板块:该板块为较为自由的用户交流平台,可使用外语,亦可使用中文,可以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感情上的沟通,游戏上的咨询,亦可交流剧本,同时可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提出问题与建议,寻求答疑解惑。甚至可以加好友、聊天,是一个语言社交平台。

“荷包”板块:金币作为本平台的虚拟货币,可通过语言学习任务完成,也可通过线上购买完成,具有获得教学资料、购买商品的作用。

二、平台特点

言趣平台的产品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与母语学习模式契合

“言趣App”通过“游学”“学堂”和“织梦”这三个界面来帮助用户学习外语。其中,“游学”主要以日常场景模拟对话的形式,从单词或者词组的选择上帮助用户理解单词的意思、发音和语境,而这种场景模拟也是闯关养成式的,从牙牙学语到熟练对话交流,而学堂主要是通过视频播放、书籍阅读和名师在线咨询的形式,帮助用户更科学有效地学习外语;“织梦”通过每日一更小故事的形式,将该国的特色故事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边阅读故事边学习,有兴趣的故事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新单词自己编辑并分享到朋友圈。这样的母语学习模式使语言学习更加科学,避免了专业学习的压迫,使语言学习更加灵活。

(二)与外语学习者心理契合

“言趣App”主要针对的是对外语有兴趣但不急于一时专业学习的人群。游学界面通过闯关养成的方式延长用户的兴趣,并将国家特色融入场景之中,用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国家的风景、文化和习俗。为避免庞大的流量消耗,关卡游戏是可以离线试玩的,闯关游戏经典而简单易上手,真正实现了“语言文字游戏化”,让用户在学语言的同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三)与外语学习互动要求契合

“言趣App”通过“闲聊”界面来满足用户之间的日常交流。“闲聊”是一个小型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可以与好友对话交流,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织梦”中的文字故事,其他浏览的好友可以在下面发表评论和点赞。

(四)与外语学习地点契合

用户在线上可以进行语言学习的交流,但是在“学堂”板块,言趣推出了“名师在线”,在“荷包”板块言趣推出了“旅游链接”。通过这些路径用户可以享受面对面的名师交流,或者通过平台提供的线下语言培训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如果用户有兴趣,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推荐M入该国家旅游,亲身体验国家的文化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可以帮助言趣用户的外语学习更加全面深入。

三、市场推广

公司按照“杭州市浙江省全国”的思路,进行言趣品牌推广。战略愿景是希望站在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口上,以杭州市这一语言学习热点地区为出发点,构建全国语言学习平台。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构显示,杭州市常住人口达870.04f人,其中18~35岁的青年人群占23.9%,这部分人群为言趣的主要目标用户。据调查统计,2014年杭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4632元/年,而且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长,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杭州市作为中国仅次于“北上广”的二线城市,在2016年G20峰会的推动下,外语培训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具有较好的前景。

前期首先在杭州市各大校区试点推广,增加言趣平台曝光度和认可度。采用渐进布点、连点成面的扩张方式,逐步占领杭州各大校区语言学习者市场。言趣计划通过在杭州高校布点,做到让杭州的每一个语言学习者都知道言趣,让10%的大学生成为言趣的忠诚用户。并以高校为基点向校外扩展,在稳定占据高校这块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校外不断扩张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发展期将以杭州市为基点向浙江省扩展,利用在杭州市的牢固学习群体,借助学习者自身邀请他人、平台线上线下宣传、旅游公司及外语培训公司的合作宣传,进一步打响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公司利用与外语培训机构、旅游公司合作互赢的方式,逐渐渗透浙江省的语言学习市场。

成熟期将言趣品牌影响力扩大,从浙江省延伸至全国。先行的语言学习类的App种类繁多,总结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纯字典型、英语新闻类、阅读类、背单词类、闯关模式类。而“言趣App”的语言学习平台,是结合语言环境模拟、游戏、闯关、在线学习等为一体的一个创新模式。最终将通过整合资源完善产品,以打造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平台。

各阶段的推广主要可以通过五种方式来实现。

(一)与学校社团或语言类专业合作。

首先,言趣作为一个语言学习类软件,可以满足学校语言类专业或社团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借由学校社团或语言类专业来宣传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目标客户,因此,和语言类专业和社团进行合作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宣传目的。

(二)与语言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语言培训机构能够接触到更多对语言学习有需求的学生,软件中有“名师讲堂”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跟语言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邀请他们来进行网上授课,并且在商城中推广他们的教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深入接触到言趣的目标用户,同时也能让软件更加专业化。

(三)微电影广告宣传

制作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微电影,一部一部投放到市场中,让观众对微电影形成一个期待,同时通过吸引观众的眼球,达到一个更好的推广效果。

(四)与国际青年旅舍或大学生旅游平台达成合作

出国游的同时又能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现代大学生出国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言趣也在商城界面中也设置了兑换旅游产品的部分。大学生普遍有一种猎奇心理,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容易接纳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五)线上推广模式。

线上推广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到2016年第二季度为止,微信已覆盖了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已达8亿,而且使用人数中学生人数占到了19.8%。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新手段,这为推广这款产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关注比例方面,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25.4%的用户关注了认证媒体,20.7%的用户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而5.9%的用户则关注了营销推广类账号。可以说,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73.4%,而关注学校微信平台的用户主要是学生。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投放广告可以在学生中更好地渗透。

新浪微博为众多微博平台中在线人数及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网络新媒体。2016年12月微博的月活跃人数已达3亿,微博营销处处可见,一夜成为网红产品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微博营销也成为推广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学习者 语言学习观念 个体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同学希望重点讲解课文中的词组,有些希望教师讲清楚每句话的语法结构,有些希望教师多开展课堂听说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差异实际上是受学生不同的学习观念的影响。本文将从学习者观念的研究背景、定义、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等方面对语言学习观念进行较完整的综述。

一、语言学习观念研究背景

多年来,虽然新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如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比如听说法强调反复的听和说,机械的课堂活动削弱了人的主动性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而交际法对教师英语素养和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外语基础是否扎实及和教师的课堂活动配合是否默契都影响着交际法的成败。因此,越来越多的语言教育专家认识到,单纯的转变教学法是不足以转变低效的英语课堂的局面的。英语学习的内部因素,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才是影响语言学习成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外因,并不能决定英语课堂的成败。因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重点转向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从重视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如何学”。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作为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观念,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影响重大,值得深入研究。

二、语言学习观念的定义

语言学习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定义语言学习观念。Hosenfeld(1978)将其称为学习者的“微型理论”(mini-theory);Abraham and Vann(1987)用“哲学”(philosophy)来称呼语言学习观念。Wenden(1988)把学习者观念定义为元认知知识。Holec(1987)认为学习者观念是学习者对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材料的作用的看法。Kuntz(1997)认为学习者观念是学生进入课堂之前所形成的语言学习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我国著名的学者文秋芳(1995)认为观念是一个信念系统,指的是学习者对如何学好英语的各种认识,个人经历和外部环境影响这些观念的形成。

三、语言学习观念的特点和分类

Wenden(1991)和Gaies(1998)对语言学习观念的特点归纳得到了较普遍的接受和认同。Wenden概括了四点,分别是稳定性、可描述性、易错性、交互性。Gaies(1998)认为语言学习观念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个体的特殊性。两位学者的概括有些相似之处。如都认为语言学习观念具有稳定性,不容易改变并且具有主观性,学习者可以将其描述出来。

对语言学习观念最著名的分类是Horwitz在自己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BALL1)中的划分。她将语言学习观念为五个方面来研究(1)语言学习的难度;(2)英语学能;(3)语言学习的性质;(4)语言学习策略;(5)动机和期望。在国内文秋芳(1995)把语言学习观念的划分为两大类:管理观念和语言学习观念,也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认可。

四、语言学习观念的重要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广泛探讨学习者观念和其他因素的关系并发现语言学习观念对语言学习的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涉及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教师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关系,以及焦虑、动机等关系。以下是上述领域的一些重要和有代表性的研究。

在研究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关系领域,Wenden最先开展此类研究。他在1986年的研究发现,语言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的选择有重大影响。1987年的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Yang(1992,1999)调查了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及它和学习策略的关系,505名台湾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选为被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自我效能的观念和所有类型的策略息息相关,以及学生的口语观念影响口语策略的选择。研究还得出结论:观念和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循环的,互相影响的。Park(1995)调查了韩国332位大学生的观念,策略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三者紧密相关。

不少学者展开了对教师观念的研究。Kern(1995)调查了学生和教师的语言学习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观念;由于课程的设计等多种因素,教师的观念可能和教师的教学不一致;相比教师语言,学生更容易受教师行为的影响。Erlenawati(2002)的研究认为学习者的观念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和习得途径,还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回应方式有影响。

很多学者认为文化环境在观念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Horwitz(1987)通过比较七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发现文化背景对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她的研究还发现即使来自同一文化背景,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语言学习观念差异也很大。Tumposky(1991)比较了苏联和美国学生语言学习观念,认为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不同国家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KoichiTanak(2003)追踪在美国短期学习的日本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的变化。研究对比出国前和出国后学习观念的差异,发现差异显著并且在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方面差异更大。Rifkin(2000)调查了美国大学1000多名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现不同性质和年级的学生之间语言学习观念存在显著差异。

不恰当和错误的学习观念会导致学习者的焦虑。Truitt(1995)研究了韩国大学生学习观念和焦虑之间的关系,发现对语言学习难度的判断和语言交流中的不自信及焦虑的产生关系密切。Oh(1996)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调查了美国大学日语的学习者的观念和焦虑的关系。他的研究发现学日语的动机与自信和焦虑紧密相关。

国内的众多学者对语言学习观念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Wen和Johnson(1997)通过调查国内五所大学约25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发现语言学习观念与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及母语依赖和自我效能观念对策略的选择影响很大。Rao and Zheng(2004)对比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的异同。结果发现,在英语学能方面,中国大学生持有的观念更积极,更自信。在英语学习的性质方面,中国大学生更侧重学习语法和词汇,而澳大利亚大学生更倾向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动机方面,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强。国内的很多研究经常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以及男生和女生在英语学习观念方面的差异(Huang & Tsai,2003;Chen,2005)。Huang & Tsai(2003)的研究发现高低分组的学生在英语学能、学习难度、学习本质、学习和交际策略、动机五个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Banya和Cheng(1997)的调查发现女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多地使用认知策略,学习成绩也比男生优秀。这些研究大致得出的结论有:高分组的学生和女生比低分组的学生及男生的学习观念更积极,在英语学习上更自信,自我效能感更强,在策略的采用上更灵活多样,等等。

五、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和采访是研究语言学习观念常见的两种方式。采访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定性研究,研究人员对被采访者提出问题,询问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看法,采访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但是由于有些受试者拙于表达或潜意识中所持有的观念自己没有发现,采访者必须注意一些提问方法,引导被采访对象充分表达想法。问卷调查是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定量研究。由Horwitz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Inventory)是使用最广泛的问卷。受试在BALLI包含的34个选项中从完全同意,一般同意,既不同意又不反对,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个选项中做出选择。另外一份使用较多的问卷是由Cotteral设计的。这份问卷调查学习者六个领域的观念,它们分别是:(1)教师的作用;(2)反馈的作用;(3)学习者自我判断的作用;(4)重要的策略;(5)策略有关的行为的维度;(6)学习的本质。采访与问卷各有优势和缺点,在研究中应结合使用。首先问卷的内容不可能毫无遗漏地涵盖所有的语言学习观念的项目,有些受试者还可能同意一些并未持有的观念。采访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弥补问卷的这些缺憾,使收集的信息更完整、真实。

六、对教学的启示

1.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教学观念,并付诸实践,努力在教学中用自己科学的观念影响学生。

2.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要求学生写反思等方式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3.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语言学习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调查结论表明,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理念和行为常有不一致的时候。有些学生非常认同一些观念,但在具体的英语学习中根本不实践。积极引导学生把正确的学习观念付诸实践,观念正确但在语言学习中不付出努力也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Abraham,R.G & Vann,R.J.Strategies of two language learners: A case study[A].In Wenden,A.L.and Rubin,J.(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 85-102.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Horwitz,E.K.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In A.Wenden & J.Rubin (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Prentice-Hall,1987.

[4]Hosenfeld,C.Learning about Learning:Discovering Our Students strageti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78,9:117-129.

[5]Huang & Tsai.A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Learners Beliefs[J].ERIC Reproduction Service,2003.

[6]Kern.R.G.Students’ and teachers’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5,(28/1):71-92.

[7]Kuntz,P.S.Students and Their leathers of Arabic: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M].ER1C Reproduction Service,1997.

[8]Oh,M.J.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a study of American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Japanese[D].Dissertation Abstract in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6.

[9]Truitt,S.H.Anxiety and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 Study of Korean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D].Austin,TX:University of Texas,Department of Korean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1995.

[10]Tumposky,N.R.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 cross-culture study[J].Carleton Papers in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Ottawa,Canada:Center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Carleton,1991.8.50-65.

[11]Wen,Q & Johnson,R.K.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8,No.l.

[12]Yang,N.D.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English in Taiwan[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TX,1992.

篇4

L. Bloomfield在Language 的P23提到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S)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R)。从前面的故事里知道Jill makes a noise with her larynx, tongue, and lips. 杰克跳过篱笆去摘苹果的一连串动作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L. Bloomfield 分析透彻也很有意思。但笔者认为在(Practical events preceding the act of speech)言语行为以前的实际事项里,他忽略了光波和声波对Jack 的作用,而且Jack和Jill在光波和声波的交互作用中激发了他俩的已有知识或曾有过的共同感受,这些感受是经过LAD进行处理的。

笔者认为说话人发出的波形振动,听话人必须有先验的感受,而且听话人在此之前必须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否则说话人和听话人不能进行交互感应。这样的交流有时并不借助声波,单靠光波也可以。Jill 也可以用眼神让Jack 去摘苹果。在人类大脑中的LAD有两个装置,分别是光波处理器和声波处理器,通过光波进行交感是所有人类(可以是说不同语言的人)共有的技能。原始的声波也是共有的,比如象声词。而现在的各种语言已经演变成各种特殊的声波,这是人类用智慧取得的。

Jack 的反应是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和实际刺激,而动物往往是由于实际的刺激。光波和声波的同时刺激可以使动物完成人类的动作,例如狗跳圈等。实际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作出大胆的假设: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都有一种特殊的对声波和光波进行处理的装置,但是动物的装置对声波和光波的处理简单,是单向联系,而人类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联系。人类的这种对声波和光波进行处理的装置存在于“Broca’s center”(1861年Broca发现大脑左半球第三额回受伤会引起失语症。)

二、语言的两性

1.语言具有选择性

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原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了桥梁。(The gap between the bodies of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two nervous systems―is bridged by the sound waves.)(p26). 对于Jill的话,Jack为什么必须去摘苹果呢?他也可以不去摘呀!问题就在于Jack 大脑里的声波和光波处理器有过类似的感受从而能进行自主选择,并且大脑其它部位也参与进来了。而对于两条其他动物比如狗:尽管一只狗热得舌头伸多长,另一只狗从来就不会去为它取扇子。虽然狗都有热的感受,但声波和光波的刺激不能与大脑里的感受器建立联系,更谈不上自主选择,或者狗脑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装置。上面提到的Jack大脑里的其它部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某种欲望,或者是控制欲望的神经所致。

2.语言具有传承性

As children, we talk to ourselves aloud, but, under the correction of our elders, we soon learn to suppress the sound---producing movements and replace them by very slight inaudible ones: we “think in words” (P28) 长辈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世界,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带有长辈们的思维烙印。Under various stimuli the child utters and repeats vocal sounds (P29).笔者认为various stimuli 里,最主要的是来自孩子内部的刺激。这种内部的刺激导致孩子发声,孩子发声时,声波又刺激了孩子的鼓膜,形成了回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言。而人类不同个体的内部原始刺激是一样的,但在内部刺激时所发出的音是各自不同的。最原始的音应该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产生了诸多语言呢?长辈们的纠正所导致(under the corrections of our elders).不同的环境使长辈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从语言学习者内部入手。语言教学者的作用是要发现并帮助语言学习者形成内部刺激感应。Jill 当时为什么那样说而不说I’m hungry./Please./I want that apple./get me that apple/I was just wishing I had an apple.(我真希望有个苹果) etc. The Mentalistic Theory (心灵主义理论) 不能令人信服,而 the Materialistic Theory 值得信服。唯物主义理论假设了光波和声波以及神经系统的共同参与导致人类行为包括言语在内的可变性。进而又说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神经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传导机构,导致我们对人类行为包括言语在内无法去研究。笔者在此设想:外界的适宜的光波和声波的刺激共谐于神经冲动经过处理就会产生语言。

实际上,语言的产生也和运动一样,是一种能力。先有运动后有语言。声波和光波的刺激使语言的产生具备了外部条件,多次的声波和光波的刺激并形成了习惯。人之所以产生声音是为了呼吸,在长时间的呼吸过程中,由于情绪等因素导致气流流速的变化,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产生了最初的语言。Language is a matter of training and habit. (语言来自训练和习惯)。不同的语言就象体育运动中的不同项目一样,有的人擅长跳高,而有的人擅长跳远。17世纪《普通唯理语法》的作者A. Arnauld 和 C.Lancelot 就有过论说: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所以语言和思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语法是语言规律的总结;既然语言和思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那么语法和逻辑之间也自然存在着内在联系(岑麒祥,1998:72)。既然人类的思维规律有着一致性,因此,人类的语言规律也必定有着一致性。人类思维规律的一致性是人类生理机制的同一性和生存空间的同一性所使然。人类语言的共同性既表现在人类语言本身的形式和功能上,又表现在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上,还表现在语言生存在外部环境上。

人类语言的共同性(language universal): 形式共性(formal universals), 如范畴特征,语序,疑问形式,否定形式等;功能共性(functional universals ), 如达意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等(M.A.K.Halliday,1985).

三、语义的演变

上古汉语中,“臭”字不仅有臭气之味,也可指其他气味。我们可以说那时的“臭”有“气味”这一语义单位,而不是臭气和香气两个语义单位。“臭”意义的变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变化所致,同时也说明世界的发展中也包含象气味发展的诸多的发展。字和字义的演变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痕迹。语义的概括性是产生语义模糊性的必要条件。然而语义的概括性并不必然导致语义的模糊性。模糊语义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的矛盾。例如,人从出生到长大,到衰老,这一过程是连续不断的,语言中却硬要以“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符号,分别标志不同的年龄段,自然不能绝对地分清楚。又如,一个人在固定的地点环顾周围,方向的变化是连续的,然而语言中通常是用有限的几个词来表示方向等等。另一方面在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离散的语言符号既可以模糊地标志客观事物也可以精确地标志客观事物。例如,即可以说某某人是“青年”,也可以说他“25岁了”,更精确些,可以说“在世25年3个月5天3小时57分了”,但在通常情况下说他是“青年”就足够了。

包括语义模糊性在内的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的一大特点。新一代计算机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由于自然语言的模糊性而带来的问题。接着我们再看看组合中的模糊语义问题:有模糊语义的词在作为构词成分与其他语素组成新词时与作为短语充分组成短语时,结果有所不同。前者可能丧失模糊性,后者则保留模糊性。以“大”“小”为例:在构词以后成为“大麦―小麦”“大米―小米”“大白菜―小白菜”“大葱―小葱”“大脑―小脑”“大肠―小肠”“大腿―小腿”“大便―小便”“大熊猫―小熊猫”“大花脸―小花脸”“大提琴―小提琴”以及“大豆”“小考”“小工”“小费”等,都有精确语义或者相当精确的语义。如果组成断语,情况不一样。例如“大房子―小房子”“大牛―小牛”“大个子―小个子”“大地震―小地震”“大城市―小城市”等等。“大车”作为词,标示“牲口拉的两轮或四轮载重车”,我国北方农村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小车”作为词,则或者标示我国南方农村常见的“手推车”,或者标示“汽车中的小轿车”,语义都精确。“大车”“小车”又都可以是短语,分别标示“大车子”“小车子”, 语义模糊。作为词的“大提琴―小提琴” 语义精确,但作为短语的“大钢琴―小钢琴”语义模糊。也有相反的倾向,即以有精确语义的词成分组成合成词后语义模糊。如作为人的生理器官的“口”“舌”“心”“肠”等都是精确的,然而“口舌”“心肠”却是模糊的。数目字本身是精确的,但组成“万一”“十分(高兴)”“半路”“三心二意”“千军万马”后却有模糊性。扎德1972年提出“模糊限制成分”,包括very, more or less, much, slightly, highly, essentially, practically etc。

四、语言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上面所述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说话和交流,可是人们说话只是使用语言而已吗?Peter Woolfson 的回答是“不是。”在Woolfson看来,人们说话时同时使用“语言”“副语言(paralanguage)如:叹气等”“人体动作(kinesics),也叫人体语言(body language)”,这些东西有些是课堂上可以口口相授,但有些是教不成的。因此,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语言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

每个人都有想说话的欲望,笔者在此把人们渴望说话的本能叫“语欲”,就象“食欲”一样。“语欲”具有层次和深度,这一点和“食欲”不一样,人民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了。“语欲”的第一层就是为了生存,然后才是为了交流等,这一点又和“食欲”一样。从这一点上来说,学习语言越早越好。

篇5

关键词:汉语 语音 教学

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语言的交流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汉语学习热潮推动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进程,语音作为语言的外壳,贯穿整个汉语教学的始终,其研究的重要性决定了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语言学习水平的重要内容。目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普遍存在着语言偏误的问题,其中“舌尖后音”、“舌面音”、“送气音”等等为各国留学生学习的最难点。面对各国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领悟程度,汉语言学习中的语音教学便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一大主题。语音教学如何能更适合现代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是广大教师一直探讨的主题。本文对汉语学习中的语音教学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面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出现的教学问题

1.语调掌握不好。语调作为对外语音教学中最难掌握的内容,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调掌握不好导致留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普遍存在,汉语难学这个观点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语调掌握不好有直接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们对单个词的发音语调学习后掌握得很好,但是把该词运用到连续的句子中需要进行连续变调时,却显示出控制力不够。这些都是由于调域狭窄、上域偏低等因素造成的,出现了音量增大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学研究着力把重点放在方法的研究上,对如何在把语调教授得更好的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留学生的语调掌握仍然比较困难。

2.语音偏误问题

(1)不同国家学生辅音偏误问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辅音的发音部位及方法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误。在发音部位方面,舌面音、唇齿音和舌尖音的偏差较多,是外国留学生较难克服的一个重要发音难题;许多国外语言都不讲究发音的“送气/不送气”,因此出现了外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困难,在教学中这也是一个重点教授方面;“清/浊”两音在许多言语中,没有声调的变化,音调由嗓音的连续性来控制,语音过度浊化也是留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问题之一;在擦音和边音的表达中,日韩留学生常出现半元音[j]的偏误,西方留学生则较常出现圆唇化的问题。另外,很多留学生对r这个发音也感觉到困难。辅音偏误给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困惑。

(2)不同国家学生元音偏误问题。元音在汉语中多呈现偏紧的倾向,与韩、日两国的语言相比较,他们的元音多呈现较松的倾向。因此,外国留学生在元音发音方面出现的问题,多是“紧”与“松”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圆唇”和“展唇”的偏误,舌位与唇形的综合效应决定了偏误的程度,以汉语中的儿化音最为难点。元音偏误也是留学生语音偏误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未来教学中需要继续大力研究的内容。

(3)不同国家学生轻重音偏误问题。汉语表达时节奏感非常强,所以要求外国学习者在轻重音的掌握上要灵活,但是轻重音的偏误问题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在声调衔接和音节界限上外国留学生很难把握好,出现了轻重节奏的偏误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状况要求语言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力度在学生的朗读及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声调衔接熟练掌握,建立正确的汉语语感。

(4)不同国家学生停顿偏误问题。停顿错误问题也是外国留学生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偏误问题,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学生,学习汉字难度大,阅读的时候停顿位置不对,造成句意理解、表达错误。例如“你今天真漂亮”这句话,留学生如果刚刚学习“天真”这个词,他很可能会把“天真”理解为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停顿出现错误,出现语病。

二、针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情况可见,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但又各不相同,这就对我们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完善、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主题。

1.培养完整的语言能力。语音学习首先从语音输入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语音输入内容后,开始逐步进行语音输出,即完成学习、交流的过程。由此可见,输入和输出是语音学习的两个关键步骤,两个关键步骤的综合能力构成了最终的语音能力。第一步的语音输入在教学中要反复训练,让学习者在第一次学习时就接触正确的发音标准。第一步语言输入完成的意义在于促进留学生的语言输出,实现语言的正确输出自然也就培养了完整的语言能力,达到了学习汉语的真正目的。

2.加强技能训练,方法多样化。技能训练是所有语言学习者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汉语的教授过程中,也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要训练方式,加以正确的知识讲解。在技能训练中要适时地进行正确的知识讲解,明确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并且解答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疑问,提高技能训练的学习效率,在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语流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流教学的意义在于实现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确立语流教学的重要性,坚持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音素教学是语言学习之初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要求留学生读准单个字的读音,是全部音系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语言能力时起到的作用是为音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由此可见,必须保留及加强音素教学,同时结合语流教学,协调好词汇、语法等内容,建立一套综合性强、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

4.语言学习注重交流实效。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行交流,不能进行交流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不是孤立的,在语言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与其他要素教学相结合。语言能力培养结合其他语言要素、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年龄、性别、能力等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语音教学具体方法

语音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进行语音教学的前提,不同于语法教学等,语音教学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其教学方法种类较多,包括:①单个音段序列的细节强调法,在细节处进行延长发音,或是在细节处扩大动作的幅度,通过这样的发音方式发音,并进行仔细地讲解,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语音训练中的示范模仿法,这是在语言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训练方法,反复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的记忆加深,同时教师的高度敏感性要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反馈出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学生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进行控制;③在某些音段中的夸张听辨法,夸张的发音特点便于学生们进行辨别。在训练中教师对需要强调的发音进行夸张的表达,特别突出此发音的音段特征,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在学生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对发音的掌握。在相似发音的表达上,可以进行发音对比,刻意地夸大或者是缩小相似之处来方便学生进行辨别,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在教学上也受到了较好的评价;④前后鼻音不易区分时的延音拖带法。在发音上,前、后鼻音很多情况下较难区分,遇到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延长鼻韵尾加上除阻过程,声母由后衍生出来音节担任,这样很容易在训练时区分出来,并且便于记忆;⑤在教学中的示例法,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挂图、手势等方法来进行发音部位的展示或做出发音动作。同时还可以加上各种手势来表示,左右手分别表示上颚及舌头发音的动作,教授某一音段时利用这项方法效果很好。在教授一些特殊语音时,也可以采取非常方法来达到效果,例如遇到“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表达时,纸条放在嘴前来发音,直观的效果就可以充分证明两种发音的区别,同时学生们也会对这两种发音记忆深刻。⑥最常用的四声模仿法及画调法。四声模仿练习法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四音节衔接不要太紧,掌握不好会出现变调的现象,一旦在教学中出现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画调法与其他的训练方法区别很大,它是声音与空间的良好结合,通过空间感让学生们感受出声调的高低,从而达到掌握好发音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存在的语言偏误问题,先要对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为传播汉语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更好地展现我国的历史文化及综合国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中国通,把外国的人才更好地为我所用,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为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语

参考文献

[1]胡明晓.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03).

篇6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言;学习策略

随着各种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第二语言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19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在综合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后,第二语言的学习步入正轨并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二语习得。

一.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下该领域中的二语习得理论层出不穷。目前较为盛行的有:

(一)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假如没有这种天赋,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都将不可能,因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语言数据的输入不充分,就不足以促使正确习得的产生。

(二)监控理论

克拉申将监控论归结为5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自然顺序、监控、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习得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能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

二.二语习得的定义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二语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或语言过程,研究学习者在掌握了母语之后是如何学习另一套新的语言体系的。因此,我们在介绍二语习得理论时也会涉及到母语习得理论。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考察L2=L1假说,一种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搜集学习者的语言然后考察以发现不同的错误类型。另一种验证方法是对L2语言学习者进行纵向研究。

二种习得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如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机制有别于母语习得者,第一语言学习者依赖于学习者大脑中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而第二语言习得者无法借助或者只能部分借助语言习得机制。

从战后开始到19世纪60年代,有理论认为学习者第一语言的知识会干扰第二语言的学习,而相同的地方则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一过程叫做“语言迁移”,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相同的部分对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不同的部分起消极作用。因此,专家鼓励教师关注产生负迁移的困难部分,并鼓励他们用大量的练习来克服这些难点。

三.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言学习遵循某些普遍的内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前提使学习者能够学会语言。因此,从事二语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产生了浓厚兴趣。外语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只有科学地、全面地了解学习者,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学习策略,才能将外语教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思想的变化使得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的问题上来。由此,二语习得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

在我国二语习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策略培训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能提供给二语习得者的策略培训机会有限。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在理论上很难具体描述它的贡献。学习者的L1知识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帮助他们输入L2资料和使他们在L2中表现得尽可能的好。具体说这些知识什么时间或怎样起作用,这一方面取决于和目标语以及目的语的形式语用特征有关的全部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类型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如“关键期”。在二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有语言形式操练、语言功能操练及监察等。

参考文献:

[1]刘霞光.二语语言学习策略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篇7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以下四点重大意义

1.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讲的都是自然而然的英语,同学和同学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兄弟姐妹,老师是兄长,英语是在边玩边做中学习的,自然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会带着兴趣投入英语学习。

2.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就像人类有了空气,可以自然轻松地呼吸;就像孩子有了一个充满水的水池,可以有一个学习游泳的环境。我们要营造一个能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里的空间、条件、时间、问题、机遇和权力就是指良好的学习环境。

3.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和谐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建立和谐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实质是在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关爱的气氛中通过对话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激励、鼓舞、得到感悟和提高。它体现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交际化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来自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等。

4.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是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除了有轻松、愉快、活跃的特点,它还应该含有严肃认真的特点。因此,这个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同时也好比是一个高压锅,高压锅的运作原理就是严密封锁,加强压力,更快速、更有效地煮好食物。我们的英语学习也是这样,有了这个高压锅式的环境,学生就可以有了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有效保障,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的效果。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方法

1.从眼睛看到的硬环境下工夫

笔者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室。在教室的黑板上方张贴了本班的口号:Attack Your Limitation(突破极限);Build Your Confidence(树立信心);Commit Yourself(自我承诺)。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确定了奋斗目标,给了学生实现目标的方法。教室两旁张贴英语方面的谚语如: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One cannot put back the clock.(光阴一去不复返)、The palest ink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memory.(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等。在学习园地处是学生设计的英语板报。当然作为英语教师还需多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英语经典影片、经典歌曲辅助英语教学,既营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又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2.在说的方面下工夫,制定一些小的规定

如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尽可能讲英语,课内课外多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又比如每个学生每个月换一次英文名,这些英文名可以是任何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并且要求学生之间尽快背记全班同学的新名字。鼓励学生之间课外多使用英语交流。还有就是每天给你的同伴讲读一个小故事、小笑话。教师也要经常给学生读一些哲理性的英语美文,与学生一起探讨理想、信念、奋斗、感恩等话题。这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美化了英语学习的环境。

3.加强小组合作——我们同欢乐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助于形成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环境。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特点均匀分配,并选好组长,要求各组取好本组的英文名。他们都给自己的小组取了这样的名字:Happy Garden,Knowledge World等。笔者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品尝到小组合作学习在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时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快乐。笔者在教授人教版7年级(下)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是这样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先让各组组员一起学习新单词,会读的教不会读的。然后组内成员开展句型训练,最后自己编一组对话展现成果。学生在快乐又有动力、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课堂气氛显得格外和谐、活跃。

4.强化探究性学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探究服务建立一个被接纳的、被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因此探究性学习就是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的过程,强化探究性学习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探究学习。例如笔者在上人教版7年级下册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本单元生词的读音。接着请学生归纳文中有相同特点的句子,看看能归纳出几种?看看每种相似句子能找到几句?这些句子都用于什么场合或场景?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里既体验了探究的挑战,又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

5.强调成果展示,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

每节课我们都要不断地表扬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成果:Well done!Excellent!Perfect!Wonderful!You are great!都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教师对他的认可。笔者还实行了积分的方法,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行为的加分制度,使其在你追我赶的良好语言环境中积极进取地学习英语知识。

营造良好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方法,策略多种多样,这仍然需要我们一线的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我们的英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 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

[2]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学习动机;第二语言学习;个体差异

1. Introduction.

Learn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crucial factors influence learner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es. Motiv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as drawn a lot of research attentions, for its complex nature and its importa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It is believed that motivation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ha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nguage proficiencies that could be achieved (Lightbown & Spada, 2006, Skehan, 1991).

According to Lightbown and Spada (2006), a definition of motivation in SLA should be interpreted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need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second language community. Moreover, motivation is specific to certain context, and is changeable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learners’ age, level, and the actual learning process (Dornyei, 1994, Skehan, 1991, Kormos 2008, Hiromori, 2009).

2. Current research limitations.

2.1. limited participants and task type.

One of the limitations exist in Hiromori’s research (2009) and Lambe’s (2004) research, as Hiromori has noticed himself, is that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are only students of one language level. Onl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intermediate level are included In Hiromori’s research, and 219 first-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Lambe’s research. The single participant’s type might leads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not reliable and universal.

2.2. Limited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methods in all the three studies are mainly questionnaires, which a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s themselves, thus tends to be not so much objective. Skehan (1991) points out that the drawback of questionnaire is that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researcher’s perspective. Therefore, there is the need to use variety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which combines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direct observations and a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get more objective and reliable data Crookes and Schmidt (1991).

篇9

【关键词】聋生 数学语言 学习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54-02

一 数学语言及其特点

数学学习首先接触到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衣和工具。数学语言是数学信息的载体,数学学习的构成实际上是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把教师或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数学语言则成为学习接受数学信息的信号。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是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的。

掌握数学语言,首先必须认识数学语言的特点:

第一,数学语言的约定性。作为数学殊语言的数学符号,具有约定性。数学符号是人们数学活动中的产物。如我们常用的四则运算符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正因为数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因此,它们具有通用性,以至于不同国度的数学符号都是相通的。

第二,数学语言的简练性。数学语言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用词量上的少和质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

第三,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混淆。如我们不能用“除”去代替“除以”,不能用“消去”去代替“约去”等。

第四,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指的是符合科学。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第五,数学语言可以符号化。数学语言可以符号化这是数学语言的一个特点。例如,“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x表示等。

正是因为数学语言有时可以用符号表示,一方面可以使数学语言表达得更加简练,另一方面又使数学根据符号化——从而也根据抽象化和形式化,可以大大缩小语言表达的长度。

第六,数学语言的多元化。由于词的多样性,因而用词来表达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一词多义。如“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中的“解”,其涵义不同,方程的解一般指有限个离散的值,而不等式的解则是一个连续的区间。(2)异词同义。如“a的平方”、“a的自乘”、“a的二次方”是同一意义。又如“自然数”、“正整数”是同一意义。(3)词义相近或易混淆的词。如“扩大”与“增加”、“增加了”与“增加到”、“除”与 “除以”等。

二 重视聋生的数学语言学习

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法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力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宜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不仅决定聋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而且是发展聋生数学思维的第一关。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与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他的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他把学习从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个数学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如关于函数符号,学生可能知道这是函数的符号,也知道代表因变量,代表自变量,但它真正的含义并不十分清楚。会背函数的定义,但不知其意义,这些都是机械学习的表现。有意义学习构成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新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的(非字面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如对数概念,“logab”;“求以a为底b的对数”就是求a的多少次方等于b;alogab=b,三者表示的是同一意思。这三者的联系就是实质性的联系。

三 借助手语对聋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同时,一定的语言又促成一定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也凭借这种自然力,在无声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信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也形成了以手语语言为中心的特殊思维方式。对大多数聋生来说,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也是他们学习所依赖的工具。通俗地说,手语是用手“说话”和用眼睛“听”的语言。

数学手语的发展关系到聋生的数学语言学习和发展,关系到聋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只有适合聋生自身特点的数学手语,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通用的《中国手语》编订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基本词的手势;保留手势的形象化;同字异义动作有区别;适当使用手指字母等。在确定数学手语的过程中,上述原则必须作为编制数学手语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特点,特别是聋生的实际情况。据此,在确定数学手语时,有必要对数学手语特殊的原则予以考虑。

第一,简练性。数学手语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少和质量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是简练的。

第二,准确性。数学手语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混淆。如我们不能用“除”去代替“除以”,不能用“消去”去代替“约去”等。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注意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准确地表达数学的含义。

第三,严谨性。数学手语的严谨性指符合科学性。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第四,可接受性。数学手语的可接受性,是指所制订的手势在不违反科学性、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前提下能为聋生认同。

第五,创新性。数学手语的创新性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制《中国手语》上没有的数学手语词汇,特别是高等数学的词汇。聋人语言的创新是一个从未停止的过程,但创制高等数学手语是一个新的课题,其出发点仍然是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数学手语的表述具有一些特点:(1)符号化。复杂的数学语言可以通过简单的符号表示,即符号化,这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如“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 ”表示。由于相当一部分数学语言可用符号表示,因而使它得以借助符号这种简单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抽象复杂的信息,使学习过程简约化。(2)专有化。除数字、字母和符号外,数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专有语言。如除以、除、当且仅当、单调性、奇偶性、极限、积分、微积分、导数、求导等。

用数学手语来表现丰富的数学语言,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在制订一些词条的手势动作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同时贯彻几条原则的情况。当以上原则难以兼顾时,以贯彻科学性、形象性原则为先。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对于聋人这个有着自身特点和特殊需要的群体的教育更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因素。只有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数学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数学知识才得以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系统,思维能力才能跃上更高的抽象概括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辑.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篇10

关键词:Visual FoxPro;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79-03

On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 Visual FoxPro

ZHENG Zong-liang1, CHENG Xin-wen2

(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2.Liaoning College of Foreign Trade & Economic Relations, Dalian 11605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author, this paper focuses up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 Visual FoxPro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apacity for learning program desig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ying of computer science.

Key words: visual foxPro; teaching practice; learning difficulties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在各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计算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我院文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以VFP语言作为指定语言的。但在VFP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它涉及的概念多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且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逻辑性又很强,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算法,编写程序也很困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如何解决VFP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所设及到的知识难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1 VFP知识几个难点

1.1 字符串比较

1.1.1 VFP中字符型数据进行比较

系统对字符串中的字符按从左到右的序对应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两个对应字不同,则按它们的排序序列比较出两个符串的大小。在VFP中字符的排序序列有三种:1) machine(机器):西文字符按ASC值排序,中文的一级汉字按拼音次序排。2) PinYin(拼音):中文按拼音次序序,西文字符大写字母大于小写字母。3) Stroke(笔画):中、西文都按笔画多少排序。在中文VFP中,字符默认的排序序列为PinYin(拼音)。而其它许多高级语言按ASCII码来比较的。故在VF中默认情况下大写字母大于小小字母。“A”是大于“a”字符,要改变字符排序序列,可选用工具菜单/选项命令进行设置。

1.1.2 字符串精确比较

字符比较结果还受精确比较开关影响,可用SET EXCACT ON/OFF命令来打开或关闭。在默认情况下,比较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VFP采用的不精确比较。当在不精确比较状态时,只要两个字符串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结果就相等:一是两个字符串最左边的字符相同;二是第一个字符串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个的长度。根据规则可知:?"郑老师"="郑老",结果为.T.;而?"郑老"="郑老师",结果为.F.。同时要注意特别情况:空串“ ”包含于任何字符串中,且长度为0,所以?"ab"=" "结果为.T.;?" "="ab"结果为.F.。

1.1.3 字符串的模糊比较问题

字符串的模糊比较可用like()函数、$运算符、AT()函数等方法来解决。如姓名中含有“小”可以写成:“小”$姓名或AT(“小”,姓名)>0来实现。而LIKE函的格式LIKE(cExpression1, cExpression2),其中 cExpression1 中可以包含通配符*和?。问号 (?) 可与任何单个字符相匹配,星号(*) 可与任意数目的字符相匹配。只有在 cExpression1 与 cExpression2 中的字符逐个匹配的情况下,LIKE() 函数才返回“真”(.T.)。如?like(“郑*”,姓名)是判断是否姓郑。但在SQL语句中的like运算符不能用在一般命令的for条件中,而通配符变为_和%,判断是否姓郑可写成:姓名 like “郑%”。

1.2 变量的作用域问题

在VFP程序设计中,同一个变量名由于作用域不同变量有不同的作用域和生存期,因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使用的环境和场合也比较复杂,这对于初学者往往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作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1.2.1 变量的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域可用变LOCAL、PRIVATE、PUBUC命令强制规定作用域。LOCAL用于定义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只在本模块中有效;当建立它的模块程序运行结束时,局部变量自动释放。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初值为逻辑假。局部变量要先建立后使用。PRIVATE用于定义私有变量,变量的作用域为本模块中以及下级模块中有效; PUBUC用于定义全局变量,在本次程序运行期间,变量在所有模块中都有效。当大范围变量和小范围变量同名时,在小范围内,小范围变量优先。没经过申明的变量,约定为私有变量。下面的例子是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Main.PRG

K1=10

K2=20

DO SuB

?K1,K2

RETURN

PRECEDUER SUB &&过程sub

PRIV K1

K1=K2+10

K2=K1+10

?K1,K2

RETURN

在主程序中,k1,k2没经过说明,那么它是私有类型变量,在本模块及下级模块中有效,所以在子过程SUB中有效,但在SUB过程中重新显示定义K1,那么相当于定义了一个作用范围更小的小范围变量,它将屏蔽主程序中的K1的值,所以在SUB过程中输出为:30,40;而回到主程序输出为:10,40。

1.2.2 参数传递

考试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过程主要有Sub过程和Function过程。Sub过程不返回值,Function过程必须由函数名返回一个值。在调用过程时,主调过程的实参以一定的形式传递给被调过程的形参,完成实参与形参的结合,然后执行被调过程体。经过被调过程的处理,又将所得结果返回给主调过程。在VFP中,参数的传递有传值和传址两种形式。

1) 传值方式

当调用一个过程时,将实参的值复制给形参,实参与形参断开联系。过程调用结束时,形参占用的存储单元被释放,因此对形参的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到实参。传值方式是“单向”的,形参的值不能返回给实参。

2) 传地址方式

如果实参是常量或一般形式的表达式,系统会计算出实参的值,并把它们赋值给相应的形参变量。这种情形称为按值传递。如果实参是变量,那么传递的将不是变量的值,而是变量的地址。在模块程序中对形参变量值的改变,同样是对实参变量值的改变。这叫按引用传递。下面的例子是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A=3

B=5

DO PP WITH(A), B

?A,B

RETURN

* PP.PRG

PARAMETER X,Y

Y=X*Y

X=X+5

RETURN

这个例子在主过程调用过程中的两个实参(A)和B,由于B是简单变量时,VFP在分配形参Y时和实参B共用内存单元(传地址),所以在子过程PP的变化将影响实参变量B,而形参X,由于实参不是简单变量,在分配形参时另外分配内存单元,所以A和X只是单向传值,没有关联,因此在主程序中输出为3,15。

1.2.3 内存变量和字段变量同名时

字段变量的类型是在建立表文件的结构时确定的,一旦定义了字段变量的类型,那么赋值的数据类与变量类型一致,由于改变时不能用运算"="和store 语句直接赋值。内存变量是用内存单元存储的变量,它的类型与之比较就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只能保存最后一次更新的值。当内存变量和字段变量同名是,字段变量优先。但用"="和store 语句改变的变量例外,如下例子:

设职员表已在当前工作区打开,当前记录的“姓名”字段值为“张三”;字段宽度为4,执行如下命令:

姓名=姓名+"你好"

?姓名

结果:“张三”,并不是“张三你好”因为当存在字段变量“姓名”时,字段变量优选,所以输出的是字段变量“姓名”的值,而字段变量不能使用“=”来改变其值,所以,姓名=姓名+“你好”语句改变的是内存变量“姓名”为字段变量姓名的值“张三"+"你好”,结果是“张三你好”,可用?m.姓名来输出内存变量的值。

2 结束语

VFP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不仅仅涉及到这些。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知识点难点的介绍,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这门语言的信心,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匡松,刘容.余平.Visual FoxPro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