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等生培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业结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
一、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内涵及理解
培养模式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有多种,没有统一和权威的界定。比较常见的表述有:“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达到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采取的教育方式总称”“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是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实施的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等等。由上述种种表述可以看出,培养模式至少应该基本包括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四个方面的要素,其共同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性,即培养出所需要类型的人才。
关于人才类型常见说法有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通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通用型、研究应用型、复合型等。概括来讲,可以分为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类。因此,从人才类型需求的角度来讲,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分为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类。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和科学研究,与学术型、研究型和通识型要求基本一致,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实践技能培养,以培养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为目标。我国精英教育时代基本情况就是以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培养利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技术教育,忽视科学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专业知识,相对忽视全面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理论和应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创新型、国际型、通用型、研究应用型等类型人才的培养,是培养既懂得理论,懂创新,又有应用技能,既懂国内,又懂国际的人才,是与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全面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这三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也要根据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来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
培养模式现状与需求
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三大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7.8∶55.4∶36.8调整为2005年6.5∶49.2∶44.3,全省规划在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4%。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的过程,既是经济结构的资源配置由初级化向高级化转移的过程,也是人才从劳动密集型朝应用技术型转移的过程。就广东高等教育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对人力水平层次上需求高,反映在人力供给的教育水平上,必然要求受过高等教育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相应增加。反映在人力供给的教育培养模式上,必然要求对人力资源提供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广东成人高等教育面对大量不同对象的失业人员、农民工、再就业人员和外来工培养和教育。就是一方面,广东农业还积压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供学历、技术和培训教育后向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因此,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要以应用型和复合型为主,坚持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合作,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成人教育的内容不仅局限在文化知识教育上,还必须扩展到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生活教育方面,才能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换成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力资源。
目前,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和全国成人高等教育一样,仍然以发展学历教育为主,无论是招生计划、招生指标的分配,还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案的编排、教材的选用等,都具有浓厚的普高色彩。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也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然沿袭以往普通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还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主,忽视对应用型劳动力和专门应用人才;强调理论知识积淀,忽视成人学员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训练。广东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模式方面朝应用型培养模式和复合型培养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但力度不大。尽管有些成人高等院校把教学点设置到各个县和城镇,与地方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但本质上讲,依然是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
三、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发展与指向
(一)校校合作模式: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课程模块,采取学分制互认制度,建立课程学习卡,把课程分为全员课程,基础课程,中层课程,高层课程。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校校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改变广东各高校教学点设置重复现象,有利于教学管理扁平的、无边界,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地区,优化课程体系,所有学习相同课程的人在任何院校或教学站拿到学分就得到认可。采取学分制互认制度,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同一地区不同的企业,在开设相同培养课程的时候,资源共享,参与学习。不仅有利于集中优势师资。也可以让学员自由选择学习不同专业技能科目。
(二)校企合作模式。采取委托式、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等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挂钩实行定向培养培训,面向企业员工、下岗工人、外来工、青年农民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长短期务工培训模式;学校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大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有利于广东办学模式拓宽,加强学校、企业和地方教育机构的之间的合作,更直接服务与企业和市场。公司参与课程设置,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定期组织行业讲座,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时全部到相关行业的各用人单位就业。这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带来的是多赢的局面。校企合作模式最大的魅力在于完全采取了“以需订产”的市场化人才培养和输送方式,学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
(三)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采取顶岗、实习、实践、实训或者半工半读,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突破了“应试教育”模式,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紧密结合,在校内基本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校外,实训计划根据企业需求作动态调整,安排学生到现场顶岗、实习、实践、实训或者半工半读,实现工学结合。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成绩与获得学分数量相关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弥补了校内教学的不足,而且使得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另外,企业通过接受工学结合学生实习,满足了经营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并依此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成职渗透培养模式。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职业技能教育,把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比如:合理设置成人学历教育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增加职业技能方面的选修课程,加强相关成人专业技能教育。比如在市场营销或工商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上,把《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等方面课程按一定学分作为学生的必须选修课程之一,以加强学员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成职渗透培养模式有利于广东成人学员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诸如物流师、营销师、企业培训师、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拓展成人学历教育的功能,把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养路径有效对接,以达到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优等生 高中数学 策略
一、遴选机制的调整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少数兴趣高昂、思维活跃及创造力优异的学生才适合进入实验班学习。因此,在遴选学生时,学校应控制实验班的招生规模。具体而言,学校可从以下途径展开:①进一步提高招生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向申请者及其家长如实宣传实验班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做好招生咨询、释疑工作。②在科教处下设立招生专职部门,安排专人系统性负责,确保招生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在这过程中,实验班的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进来,配合学校做好这一步。③在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逐年完善,建立稳定的考核制度,考察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数理发展潜能,切实关注学习过程并全程评估,而非看这一、两次的考评结果。④在选拔中,仿美国等大学招生考试、录取方式,加入自荐信或推荐信一环,以期减轻这一端。这些重点中学可要求报考学生提供自荐信及来自初中学科教师的推荐信。推荐信应侧重描述申请者先前的真实学习兴趣及志向等细节,便于高中老师的考察和下阶段的安排,实现初、高中的贯通培养和一致性。
二、培养内容的细化
在针对优等生确定培养内容时,我们在思想上应该有大胆的转变,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必需的素养”为中心安排培养内容。为此,学校需要打破一般的课程设置,可依上节的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内容。
1.培养内容与形式概要
在内容的选择上,学校需要兼顾知识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既有基础型课程,即高中新课标基本知识;又有拓展型课程,即补充竞赛数学、高等数学等内容、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内容。同时,名校应起到先锋示范作用,因地制这地开发校本课程,引领课程改革。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加突出特长,但近年来,时而出现竞赛成绩优秀但综合发展欠佳的现象。事实下,成绩的突破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代价,这就要求现教师们必须深入研究课程等业务、科学指导学生,即确保竞赛提高与全面发展的兼容性。
在形式上,除了课堂内的集体学习外,另增设小组学习、活动实践等方式全面调控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如下流程?教师先布置科研学习任务,全程监管活动实践;?定期了解进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并及时地举办汇报会,对成果进行展示;④对学生予以过程性、鼓励性考评。
2.拓展型数学课程
在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中,特别是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儿就是集
中对他们展开竞赛数学的培训。
学生应积极地用数学思想来指导、监控解题的思维过程。过往的经验及心理认知告诉我们,总结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解题大有裨益;总结、概括层级越高,学生在解题时同化、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反过来,这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系统,得以更大的发展。
对优等生展开数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涉及的问题难度大,解题方法没
有固定套路。由教师讲解,学生类比、举一反三地做练习巩固,是不行的。笔者结
合优等生的特质,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出解题时可大致采用如
下流程:
三、培养方式的完善
当前教育呈现出互联网交互平台等下的分散合作学习形式,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批量生产形式,呈现出个性化、分散化、远程化和交互性的教育组织形式在
实践中,学校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大力推行如互动式
教学、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我国高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方式应由加速制转向充实制、多样化。我们欣喜地看到,理科实验班以每周3次小组学习、探究式问题教学等形式,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施行:
各学科的课程进一步开设分支。如数学新课标,开发设置了多个数学必修、选修的模块。在掌握基础型课程之余,立志于不同方向的同学选修不同的数学。
1.开展数学奥林匹克活动。近些年的实践表明,数学奥林匹克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数学竞赛的发展,为数学活动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并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体而言,引导学生这样进行:①打牢基础,深化高中数学内容;②系统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基本内容,扩充知识系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这为核心阶段,尤为重要;③进行专题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题;④进行模拟训练,检查思维能力水平和适应心理素质,提高“实战”能力。
2.适当地选择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参加学科竞赛培训班等课程通常由特聘专家、竞赛辅导教师系统性地共同授课的学习,达到奠基或查漏补缺的效果。
3.参加课外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自主自觉学习和创新。具体而言,可丰富学习的形式,如采用讲座、旅行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学习。聘请大学教师到校开展讲座或授课,但一定要注意完整性和实效性。避免这类授课随意,脱离中学数学竞赛(过于理论或抽象),否则达不到高水平的知识拓展和针对性指导的作用。参加夏令营,学生到外面多接触全国同层次的选手,引起思维共鸣,进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并引起创造,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相互协作、进步。
四、计划评价与实践效果
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应不再秉承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而应转向多元化。即“互评、他评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测验应当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劣点,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绩,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开展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丰富了现有的以“平均水平学习者”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可以为学困生、普通学生向优等生转化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同层次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提高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分层次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法,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难度的语文课文,在语文的测试评价中依照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确保那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使那些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对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实。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帮扶后进生
后进生本身就缺乏求知欲,对学习的抵制心较强。要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非一件易事。
1.营造尊重后进生的校园氛围
不少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多少有点偏向,后进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上难免会有扰乱纪律的行为,如果当众对其进行责骂、惩罚,会给后进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创伤,转化工作也会难上加难。转化后进生仅凭语文老师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各科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共同努力,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不要让他们感受到异样的眼光,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校园氛围。
2.因材施教
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是要寻医看病:需要找到病源,合理用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了解他们成绩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以及身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子,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改正
3.趁热打铁,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时,我们就要趁热打铁,抓住突破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学习,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求知的欲望有了,也要防止倒退逆化,因此,要坚持不懈,持续开发学生的潜力,潜力得以发挥,兴趣会愈高,成绩自然会得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在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面对中等生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通过情感沟通,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指点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督促自我检查等方法,使他们顺利走出学习语文的困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满意的成绩。
1.情感沟通
中等生通常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缺乏进取心。对此,老师平时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他们多交流、谈心,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爱。
2.制定目标
中等生学习成绩偏低。语文成绩并不像数学成绩那样,只需熟练掌握公式定理、解题思路就可以提升成。语文成绩只有靠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方可得到一定提升,这个过程是枯燥、漫长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那么吃力,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巩固基础
中等生基础相对较弱,且初中的基础语文知识需重新掌握学习的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觉力不从心,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吃力,容易产生厌烦、退缩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不可一蹴而就。可将知识点分期、分段授予学生,设定合理的情景,让他们对知识点充分理解,再进行记忆掌握就简单多了。老师还要定时检查、监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和教育
优等生是语文学习的领头羊,教师一般习惯把优等生的长处过度放大,或者放任自流,这种做法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所谓“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语文学习优等生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甚至有时还需要老师的“重敲”。只有对优等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提醒优生戒骄戒躁
对于优等生,认知度、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只需老师稍加引导,并及时提醒,杜绝不良心态产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老师要为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不断地突破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优等生知道其他同学身上也是有可取的优点,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2.对于优生的瑕疵和不足要及时提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需要长时间的鞭策、引导。一名优等生的培养是需要花费很多心血的。优等生各方面条件、能力相对出众,人无完人,对于优等生的缺点,老师也要及时提醒帮助改正,以免误入歧途。
3.善于发现优生的长处
优生必定是有优于他人之处,老师要扬长避短,对他们的长处适当地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作为他人的榜样,优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融合,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11-01新课程,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展,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有效性、实用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感,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由此,分层教学应运而生,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分层教学含义
由于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学习方式以及父母教育背景等因素不同,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并制定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希望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1.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在授课之前,选取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父母教育背景等因素作为指标,并利用特尔菲法,请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作为专家进行打分,确定权重,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打分,并依据分数高低,划分若干层次,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
1.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后,需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授课之前,将期望目标转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高中生物微量元素这一章节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其中,差等生只需要掌握生物体中的最基本元素是C元素,基本元素为C、O、H、N,主要元素为C、H、O、N、P、S。中等生不仅需要掌握生物体中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的种类,而且还需要列出其在生物体重的含量;优等生除徐掌握中等生的全部内容外,仍需要掌握上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
2.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分层教学分析
高中生物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始终贯穿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其中,授课前的辅导是为授课过程做好铺垫;而授课辅导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从而减少后续学习带来的影响;授课后的辅导主要是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1]。高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和分层作业,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分层辅导。高中生物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时间上有所区别。其中,对于差等生,辅导时间长,重点是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疏导,使其端正态度,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困难;对于中等生,辅导时间次之,重点是知识分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帮助学生总结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优等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学生主动性,辅导时间最短,采用激励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多思考一些开发性的问题,尝试自己去探究,鼓励学生发散、求异,不断提高优等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述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这一章节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其中,对于差等生,对其进行一些细胞呼吸原理、意义和作用的辅导,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一下细胞呼吸的原理。对于中等生,重点讲述细胞呼吸原理,讲述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原理及其类型,并举例说明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的细胞呼吸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优等生,重点培养其创新意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运动的呼吸类型,能够解释一些身体现象的原因。
2.2分层测试。测试是检验分层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适当调整学习计划;从"学"的层面来分析,能够及时诊断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今后学习情况指明正确的方向[1]。分层测试需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制定出不同难度的试卷,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使用。例如:在测试生物体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知识点时,对于差等生,只需要测试生物体中的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都有哪些;对于中等生,需要测试生物体中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都有哪些,还需要列出其含量;对于优等生,在包含对中等生测试内容的基础上,仍需要测试上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3分层评价。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不断努力,超越自己。但是,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中,对于差等生,以表扬为主,及时肯定成绩,使其树立自信心,发奋学习;对于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及时肯定其成果,并激励其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等生,以竞争评价为主,用高标准来要求他们,使其不断超越自己[1]。
2.4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需要分开布置作业,其中,对于差等生,以做课后练习题为主,努力掌握生物课程基础;对于中等生,需要及时做一些拔高的试题,积极引导其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些知识点综合性试题,鼓励其及时总结,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差等生树立信心,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中等生自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优等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杜玉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J].现代阅读,2012(09):0196-0197.
[2]王翠.高中生物的分层教学[J].现代阅读.2012(04):0143-0144.
篇5
【关键词】引导;小学语文;学困生;手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果学生语文科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科也学不好。近年来,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语文学困生。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引导那些语文学困生爱学语文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手段:
一、挖掘优生,为语文学困生树立榜样
俗话说得好:“村中有个好嫂嫂,满巷姑娘都学好。”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榜样对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会向教过该班的语文老师(或学生家长)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筛选出几位语文优等生,通过细心对比,挖掘出每个优等生最突出的语文能力(如作文能力、朗读能力、拼音认读能力、阅读能力等),并要求他们就自己这种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在班中作经验介绍,我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大力表扬他们,为学困生树立了榜样。这时,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齐齐投向他们,见时机已成熟,我马上引导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然后,再找那些学困生谈话,指出他们各自的不足,引导每个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并告诉每一位学困生,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进步情况。此后,我发现每到课间总有一些同学围在那些榜样学生周围,低声讨论着什么。一个月后,我抽查三个不会拼音的学困生,发现他们认读拼音的能力提高了不少,还抽查了几个连一个句子也读不通的同学,发现他们读书时会停顿了,也能读出不同语气了。这次抽查,发现每位学困生都有某些方面慢慢好转,逐渐爱学语文了,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精准帮扶,为语文学困生找到自信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了让学困生找到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每任教一个新班级,我都会根据该班优等生的个数和学困生的不同弱点,安排一个优等生帮助一个学困生。组成若干个一帮一小组。并告诉每个优等生,他们的帮扶对象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存在问题,使他们能准确高效地帮学困生解决问题。半个学期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例如:2015年任教的六(12)班,有个小梁同学擅长写作,我把班中从不写作文的学困生小伟安排给她,让她教小伟学写作文,提醒她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助小伟。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小伟在采集本积累了不少优美词句,在笔记本记下了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还写了两篇写事的作文。优等生小明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强,我就把班中阅读能力最弱,考试从不及格的子淇安排给他,让他教子淇怎样阅读、理解短文,怎样完成短文后面的习题。还有计划地安排活动课时间给他们讨论学习。刚安排好,小明在第一个课间就开始行动了,在小明的帮助下,努力了半学期后,当子淇再次面对阅读理解题时,不再害怕。子淇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理解、分析短文的方法,考试勉强及格了。按照计划,半个学期之后,让每个学困生谈谈自己哪方面学习进步了:有的说自己以前听到作文两字就打哆嗦,现在不怕了,因为知道怎样写作文了;有的说现在不再怕做阅读题了;有的说能认出所有声韵母了。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的进步,他们脸上写满了自信,作为老师还用担心他们不爱学语文吗?
三、及时表扬,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英国作家塞尔q约翰逊曾经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些学困生之所以学困,除了自身差异外,有部分也是因为在班集体中从来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而破罐破摔,越来越厌学。对于这些学困生来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犹如久旱逢甘露。作为老师就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做得好的地方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我在班中开展“进步之星”评选活动。凡是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上课、搞卫生、做早操、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日常行为等),有进步的就表扬,每表扬一次得一颗星,由专人记录,用表格的形式公布在教室的公布栏上,每星期统计一次,加星最多的就是本星期的“进步之星”。这样学困生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学困生只要努力也会得到星,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慢慢地爱学语文了。
四、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竞争就会有动力。为了刺激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每一根神经,使他们坚持学好语文,我设置了一面“语文学习标兵”的流动红旗,以班内坐位的自然小组为单位,每次作业哪个小组的同学获得优等的最多,哪组同学就是“语文学习标兵”。这面“语文学习标兵”的流动红旗就插在哪组的前面。这样培养了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作为小组的一员,如果不认真完成作业,会令到自己的小组落后,小组内的同学会埋怨自己。他们很害怕被同学埋怨,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不得不努力学好语文。即使有时遇到困难,想放弃,一想到自己的处境,也不敢放弃。实行竞争“语文学习标兵”流动红旗后,这些学困生学习努力了很多,作业书写非常认真、清楚,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语文学困生成功脱困,健康成长,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篇6
【关键词】良性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协作
一、良性班级团队的基本要求和建设
良性的班级团队,学生能力越强,他们进入社会后发挥的作用越大。相反,如果是一个恶性团队,他们的能力越强,以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团队的组建者,在新生一入学开始,就必须围绕为人处世、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利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很多现代人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与学,导致基本道德缺失。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基本礼仪,强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践这些传统美德。这样的班级团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二)通过法律知识教育学生。中国的传统美德规范了人们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这是道德观的一种,而法律法规约束人们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对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上课要对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只有遵纪守法的学生,他们组建起来的团队才是一个良性的团队,他们以后出来社会工作,对社会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分模块建设团队
团队协作能力在就业竞争中是最为企业看重的一项素质,学校也应该将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来把握。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集体团队建设计划,从而分清轻重缓急,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草率化。
(一)把基础较好、学习较为认真,又勤奋动手的学生作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学生可以说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他们一般来说都是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在班级的管理上应该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很多也是学科的带头人。对他们教育重点除了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培训他们专业课程实操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二)把基础相对较好、学习没那么认真,又不怎么喜欢动手的学生作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学生可以说是班级里面的中等生,他们的学习、生活比较的随便,可以说像足球一样,你踢他一下,他就动一下。由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比较的随便,他们的行为随时都可以向好的方面倾倒,也可能随时向坏的方面倾倒,很多情况看这部分的学生跟谁玩在一起,如果是跟好的学生一起玩的话,他们就会往好的那方面发展,如果是跟坏的学生一起的话,他们就会往坏的那个方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让班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加于引导。
(三)把基础很差、学习又不认真,又不喜欢动手的学生作为一个团队。这部分学生可以说是班上的差生,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是比较懒惰的,可以说平时迟到、早退、夜不归宿等违纪现象都是这些学生,是班主任平时工作最为繁琐的事情――处理这部分学生平时的违纪。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是要快速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之前所受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并作出相应的教育。而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求的起点不要太高,应用小步子程序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学生,多挖掘他们的优点。
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上的优等生去引导中等生,利用优等生和中等生以及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好差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例如:本人带领的11家电制冷班,在面对教育优等生的时候,主要是鼓励,鼓励他们学习的同时,还鼓励他们胆识,由于这些优等生学习、学技能都比较的认真,再加上胆识增强,在周末的时候,他们自己组织出去义务维修,通过出去义务维修,他们的技能进一步增强,而且有时候又赚到了一些钱,他们学习的信心大大增强。因为受优等生的影响,中等生看到优等生在组织义务维修不但可以增强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赚到钱,自然而然,中等生就加入优等生的队伍,而优等生为了增强自己的团队,也很乐意地接收他们的加入,这样班上大部分的学生投入学习技能,班主任平时的工作就是放在少数差生身上,班主任可以利用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优势,进一步引导,让差生看到学习技能可以带来实惠,再加上班主任平时的谈心教育、引导,差生也逐步地加入了学习技能的行列,这样,班集体的团队大大的增强,全班学习风气大大提高,班主任处理学生违纪的工作大大减少,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十分的满意。
三、根据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爱好,组建团队的协作
一般来说,学校开设的专业,学生的就业的方向有多种,例如,我们学校开设的家电制冷专业,学生如果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方向大概就有三种:第一种就业方向是学生可以从事电工作业,如安装电线,到工厂企业做电工维修,从事线路的维修与安装等;第二种就业方向就是学生可以从事电子电器的维修与调试;第三种就业方向学生可以从事电子线路的设计、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可以说,学生毕业以后,他们的就业方向是很广阔的,作为技能培训的基地,班主任要洞察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至少一门符合他们兴趣的技能来加强学习,让他们毕业以后至少能学到一门技能,在社会上能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很多是一个人是没办法完成的,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团队去协助完成,弥补地域、时间、社会关系等因素所造成的劳动力分布不均,如果没有团队的协助,就会造成有时候没有工作可以做,有时候的工作做不完。所以,作为职业教育之一的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团队,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互帮互助、团队协作。在组建团队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这样做:
第一,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会团队协作,选出团队的负责人,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班上的学生在他们团队的负责人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作贡献,懂得使用团结力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设立目标、共同努力,引导前进的方向;
2.有效组织、合理分工,参与有趣的活动和技能的学习;
3.伙伴交往、互帮互助,感受集体的氛围。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两极分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6
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地域差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欠妥、学习意志力薄弱等原因,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下面,笔者就两极分化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英语课标标准》实施以来,Go in for 教材的使用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地域差异。一方面,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不同,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学习基础不同,前者大多数从小因其父母注意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意识较强,而后者的英语学习受地域环境、教学条件、家庭环境等影响,基础相对薄弱。
2.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中下等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习,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
3. 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欠佳。中下等学生基本不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缺乏主动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复习,缺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不能反思自己的不足,自学能力差。
4. 学习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中下等学生或胆小、或自卑、或孤僻等,回答问题害怕出错,学习上知难而退,尤其新教材词汇量的增加,使他们望词兴叹。
二、两极分化的应对策略
1. 因人、因材施教,抓中间促两头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要避免差距的扩大。因此,一方面教师可对后进生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分析出现差距的原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上降低难度,放低要求,如:单词、句子的朗读及对话的表演,教师可选一些中下等学生易做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能和优等生一样得到“果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抓中间促两头,中间即大多数学生,两头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于优等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提问和督促,对于后进生要关爱,对于中等生则要偏爱,他们是学习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绩上来了,优等生一定会“扬鞭自奋蹄”,因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惟恐被赶上和超过;后进生觉得中等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他们也有可能学好英语,让他们看到希望,使他们充满信心。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简笔画、电化设备等教具和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采用灵活的教授方式,也可以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设置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真实感,使他们感兴趣。如,七年级(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通过谈论外貌和性格,让学生掌握动词be和have的用法,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结构之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同学、朋友、家人、教师、他们喜爱的明星等,他们“说”的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任务型的活动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兴趣来自于亲身实践。例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竞猜比赛、增减字母游戏;为了巧记国籍、国名、语言,让学生制作国旗或者绘制地图,标注英文,比赛看谁做得好;举办英语手抄报展和英语演讲赛,学生为办好手抄报找资料、查信息,设计的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英文小诗、小故事、习语、名言、绕口令等;演讲赛的内容有幽默风趣的故事,也有自然、人文的说明。
3.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卓有成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成绩下滑、后进生学习困难跟学习态度有关,也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中,强化他们有效预习――课前找问题;有效听课――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复习――课后整合、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相互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善于观察优等生的学习策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差异化教学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如:A层次学生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由于起点低,难度缩小,台阶加密,注重基础,并及时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使他们上课有所得,并及时消化吸收;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进一步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并及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差异化教学执行了整体考虑,系统计划,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而且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树立合作即减负的理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与交流,作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和教学数据库,方便老师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观察学生的优点并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点。
二、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
将差异化教学理念引入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即教师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了解其差异化状况就不能“因材施教”,这往往是被许多教师忽略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差异化的考察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面谈、走访的形式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背景、动力、兴趣、需求等,通过调查问卷具体地统计出学生的数学难点分布、数学目标设置、学习心理障碍等。差异化定位需要教师在每学期伊始进行,考察须客观、全面、真实,在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差异化数学教学了。
三、确立目标
教师在确立目标时,要力争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都能够得以发挥。简而言之,教师要根据班上的平均学习水准,制定适合普通生的学习目标;针对优等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跟学习目标匹配的教学材料;对于差等生要适当地降低学习标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差生进行辅导教学。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知识时,对于差生教师就可以只要求掌握简单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对于普通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会自己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对于优等生可以要求他们不仅会自己解析各种习题,还要求他们会自己讲解解题的思路。
四、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知识进行预习可以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很多的教师都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毕竟学生的差异化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不懂怎样预习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进而为教师的教学奠定基础。如针对差等生,预习的要求就可以降低,只要对基本的理论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了;针对普通生,预习的同时还要能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看法,对于课后的简单的习题也能够自行完成;针对优等生,不仅要全面掌握预习的内容,最好还能对相关的公式、定理等自行推断,课后的习题也能运用公式、定理等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师在课前进行差异化预估
在教学前,教师最好能对班上学生可能展现出的学习情况进行预估,并且是有差异化的预估。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差异化教学。
六、重视课后的差异化辅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上会呈现出差生难以掌握、普通生理解模糊、优等生理解容易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差异化的辅导。对于差等生,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辅导,并配合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讲解,让他们牢记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对于普通生,就要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让他们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记忆;对于优等生,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自行解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且还可以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促进学生的进步。
七、教师在差异化教学中做个好“向导”
篇9
关键词:新授课;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0-01
在练习课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分层教学、分组指导也体现的较为突出,更易操作。那么,在新授课时,又该如何体现分层教学,分组指导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注重知识迁移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先天就有好奇心,具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性。教师在导入新课前一定要为新授课做好铺垫,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我很棒”、 “我能行”的心态,然后利用孩子“好奇”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新课导入时,是在学生原有“厘米和米”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让学生先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再现表象,并能准确用手势表示出来。接下来组织活动促成知识迁移,巧妙的出示设计好计划的一组复习题,如下;
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l、大树高约12( )
2、一只铅笔大约长18( )
3、千枚一元碉币大约厚2( )
前两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但第3题学生在讨论时便出现了争执,主要是部分学生主张用“厘米”做单位,而另一些预习过的学生则主张用“毫米”做单位,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通常教师这时会加以小结,给以肯定或是否定,随后便导入新课了。其实这个时候正址进行“分层”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争执中,再矛盾中,学生的好奇心才会膨胀,而此时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求知的欲望也更为迫切,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想像一下,在一场争执过后,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犹如将一块石头投入宁静的湖水中,顿时激起片片涟漪。而一波过后一波又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又会站起来反驳,这又是一个小小的争论的开始。双方又各抒己见,其余持不同观念的学生也可互相帮助,发表见解。在这场争执中,优等生逐步脱颖而出,把自己已会的后继性例题讲述给别人听,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优等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而且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我们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他连举手都没顾上就站了起来,说:“老师,一元的硬币太一一薄了!不能再用厘米做单位,一厘米有手指那么宽,怎么能行呢?就要用比厘米还一一小的单位:毫米。”这个孩子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着,有了他的这一番讲述,其余40%的中上或中等生也就对毫米有了初步了解,他的讲解要比教师的讲解更易让孩子接受。至于后进生当然不能放弃,这时教师再根据孩子的汇报加以小结:“对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这样给后进生一个补差的机会,又给优等生一个全面了解的机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很轻松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了新课。
篇10
关键词:洋思教学模式;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 要进行高效的、精心的、新颖的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没有用心的备课,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所缺陷。所谓高效的、精心的、新颖的备课,是在占有大量的、有效资料的前提下(如测试卷、课外辅助资料、教师参考书等等),在考虑学生的综合基础上,要进行科学的构思,重视重难点,做好时间合理分配,教学设计要用心。有些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网络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使用网络语言,支持叫顶;非常支持,叫狂顶),这样就显得新颖。使用网络语言更容易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显得亲近,因为语言有亲和力。当然这里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当的去接受和学习一些网络中的文化。同时也体现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
在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要以幽默的方法介绍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使历史课程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到兴趣,要给予学生提前布置预习。使他们在先熟悉课本内容,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使下节课的历史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时间,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三、 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多样化发展。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更改,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合理的安排教学方式可以使你的教学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洋思教学模式在农村历史课堂中,针对基础较好的班级运用起来时比较容易的。但在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多教师都觉得很难。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师们都是拿一个标准来衡量,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对待方法。一味的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当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基础的班级,要制定符合他们能力所能到达教学计划。在使用教具的时候,课件教学更能吸引同学。但也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课堂都需要使用课件,要根据所上内容来确定。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去追求课件的完美,当然完美比较好,但要考虑实际与否,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作业要呈现多层次化
一味的使用名校的练习题,会让成绩较差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本来就不懂,题目很难。每次作业都只是抄题,没有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的兴趣。作业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历史课的课堂作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做到把握基础。课后作业要在课堂作业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班学生必须做,选做题是针对班上的优等生。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优等生得到更深层的学习。
五、 课余时间要有针对性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