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范文
时间:2023-04-02 22:0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字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五代时期,王定宝的《唐摭言》中记载李相读《春秋》时,“婼”应读“敕略切”,李相误读为“敕晷切”,小吏向他解释后,李相感到很惭愧,于是“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2、唐朝时,齐己作了一首诗,名为《早梅》,诗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觉得很有道理。当时读书人称郑谷是齐己的“一字师”。
3、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诵读了一句“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夸赞他,只有山东一位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弯下腰,拜老叟为“一字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确实,孩子们的名字里面名堂还真不少,用得好的话,还是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呢。
姓氏起源,破解生命密码
一般而言“帅”是男孩,“妍”是女孩,但也有个别女孩叫“伟”。起名,往往与家长的审美观有关:“浩”“川”“宇”如长江之水,代表家人审美观较为豪放;“宁”“梓”清新如茉莉,说明家人审美方面倾向于婉约。个别孩子的名字联合了父母的姓,表明孩子是两个家庭的希望。
尤其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姓的后面都有美好的故事,也算是乡土教材。
比如“宫”———公元前655年,晋献公要攻打虢国,就派人带着稀世名马和珍贵玉璧为礼物,要求虞国国君准许晋军过境攻打虢国。虞国与虢国本是友好邻邦,两国订有攻守同盟,但虞君却垂涎于名马玉璧,答应了晋的要求。虞国大臣宫之奇知道后连忙劝阻虞君说:“不能借路啊!虞虢两国的关系就像人的牙齿和嘴唇,俗话说‘唇亡齿寒’,失去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冻。再说晋献公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虢灭亡了,他还会允许虞国单独存在吗?”但虞君却鬼迷心窍一般,听不进他的忠告。宫之奇仰天长叹说:“看来虞国是注定要灭亡了,我不能等在这里做晋人的俘虏。”于是,宫之奇率领族人奔往曹国(山东定陶县西南)去了。晋灭虢之后,果然在回师途中,顺便把虞也灭掉了。宫之奇的后人,便成了宫姓。
我给孩子们讲姓氏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宫姓的孩子还感到挺自豪。之后,讲姓氏故事便成为我班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
克制惰性,激起心中的小宇宙
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性格单纯,但很贪玩,满脑子都是篮球明星。他亲昵地称姚明为“大姚”,称科比为“球神”,可惜,就是记不清该背的唐诗宋词。
考试一再失利后,他被我叫到办公室。我耐下性子,开始别开生面的训话:“孩子,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起名叫泽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说留个作业,回家问问妈妈,明天告诉我。
第二天,他告诉我,妈妈希望他长大能成为大人物。
我故意睁大眼睛说:“大人物能恩泽一方。老师希望自己是伯乐,不耽误你这匹千里马。伟人要不断地开拓进取才是啊!”
之后,我从图书室里给他借来名人传记,贝多芬“扼住命运喉咙”的坚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用书籍激发少年要强的心。他发奋学习,现在各门功课都很努力,成绩由一般到了优秀,正朝着“伟大”迈进!我在心里祝福他,亲爱的泽泽。
“一字师”,强化规范用字意识
我班上学生30人,统计起名字来总计涵盖了44个字(重复的不计)。这是我班的活教材,每个人负责选择自己名字中的字,帮全班同学过关,达到会读、会写(笔顺对,结构好)、会解释内涵。
语文课前,每天交流一个字,效果不错。课前,在讲台上板演自己名字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特别用心。这些“一字师”,有的语文成绩并不好,但不会写错自己名字中的字。别人写错这个字的时候,会很不乐意,纠正起来一丝不苟,比如:“潇”字为左右结构,“胤”字先写里面再写两边,“斌”字不要多一撇……
有时候,我也将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地写在黑板上,分解着“廉”字给孩子们看,并开玩笑说:“不会写老师名字可不行。将来我们分别了,想我了,邮递员叔叔看不懂信封上的错别字,我就收不到你的信啦。”
篇3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一次在视察中路过杭州清风岭,他被山景所迷,日夜留恋,并在僧房墙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他写完后,第二天便匆匆上路了。途中,经过钱塘江,正值月落时候,他仔细看着江潮,发觉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了。昨夜误题“月落一江水”岂不是天大的笑话。有心回去改吧,无奈公务在身,只能留待归途时再说了。
视察回来,他特地赶到僧房改诗,谁知进去一看,“一”字添了笔划,赫然一个“半”字在墙,正与他心中设想的分毫不差。高适后经多方打听,方知改诗的是骆宾王。后来人也就戏称骆宾王是高适的“半字师”了。
清代有个学者名叫龚炜。有一天,他看到一首咏菊诗,其中有两句是:“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他很喜欢这富有意境的二句诗,然而又觉得后一句的“别”字太生硬。于是他反复推敲,将“别”字抹去右偏旁,这就成了“另”字。这半字一改,的确增添了更浓的韵味,人人称妙。龚炜从此就有了“半字师”的美誉。
篇4
1、紫色衣服。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齐风“。
2、古代公服。春秋战国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
3、借指贵官。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吴塘山 ,滨临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锡形胜之地,谓之吴塘门 。
4、紫色袈裟。 唐武则天赐僧人法朗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例如:仪式、司仪、仪仗;
3、礼物,例如: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例如: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
篇6
1、自以为是,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yǐ wéi shì,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2、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3、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2、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鹤子梅妻指宋隐士林逋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
3、瞪眼咋舌: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4、逸趣横生: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5、暗香疏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6、驿寄梅花: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7、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8、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9、驿使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10、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11、妻梅子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示清高。
12、月落参横:亦作月没参横。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参,二十八宿之一。《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宋秦观《和黄曹忆建溪梅花》: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
13、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14、不过尔尔: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篇8
有的时候失去的友谊不单单只是两个字,而是一个让你离不开的人,一个唯一了解你的人,失去她你会很寂寞。
一天,小梦和小玲吵架了,原因只是一个超级拉姆,小玲告诉小梦,她永远不会再和小梦说话,当时小梦只是认为他在开玩笑,因为毕竟她们是六年的朋友了。
一天、两天、三天......三十六天,小玲再也没和小梦说话,小梦觉得好无聊,这些天一直处于精神崩溃中,虽然看不出小玲有什么变化,不过她成绩一直在下降。
突然有一天,小梦碰到了一个奇怪的可爱精灵,她会各种小魔法,只不过没有大魔法,她告诉小梦,小玲被乞灵蛇带到毒蛇洞里了 ,乞灵蛇是一只很可怕的蛇,他会的魔法远远比小精灵多,从此,小梦开始了探险之旅,想知道小梦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吗?在遗失的友谊(二)会找到答案。
篇9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②一仰③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注释
①陈沆(hàng)(1785~1826):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嘉庆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②俯:低头。
③仰:脸向上。
简析
跟随着诗词,跨过一座拱桥,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一条江,滚滚红尘中的心绪也随着这一帆一桨,坦然,平静,甚而通畅,愉悦。
秋季,黄昏,江水之畔,雾水茫茫,水波微荡,我们与诗人陈沆在江边相遇了。陈沆时年二十,擅长写诗,应试科举,县试、乡试,皆名列第一。这年,他应家里要求去赶赴会试。行至巴河岸边,不巧渡船刚刚离岸,船上早坐满了各地举子。陈沆恳求艄公将船开回岸边,一道渡他过河。艄公见站在岸边的是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便出题相难――你前往赶考,必是满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我即刻拨转船头,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请耐心等待,待下一趟再来接你。
此时,恰好江心划过一条渔船,只见一个渔翁坐在船头,身边搁着一根钓竿。可能因为钓上了一条大鱼,那渔翁正大笑不止。陈沆心中已有诗句,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绝唱脱口而出:“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不得不承认,少年陈沆就是写诗高手,连用十个“一”字,每个“一”字的含义都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美妙无穷,很有诗情画意。
陈沆当然赢得了喝彩,也赢得了渡船的座位。江水之畔,有帆有桨有渔舟,自然会有人,还有人的大笑,这无尽的江中之景,尚未细说,场景就随即拉远――“一江明月一江秋”。一个大全景,山水相映,天地间一片寂静。全诗虽然结束,而美好的想象才刚刚开始。
这就是诗人的闲雅故事,在这首《一字诗》中,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除提升全诗的意境之外,其实还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怀,诗人当时年少叛逆,无意功名,暗指在这江边,自己羡慕的、无拘无束的渔夫又度过了凉爽的、满心欢喜的一天。忙忙碌碌的人生中,要如何拥有生活的欢乐呢?也许只有在大江之畔的渔夫才能体味到。
名句欣赏
篇10
第一个儿子丑陋不堪,但做事认真,头脑聪颖。尽管如此,我不大看重他,虽然我像爱其他儿子一样爱他。在我看来,他思维方式太简单,目不左右,也不眺望远方。他总跳不出他那狭隘的思维模式,换句话讲,他总是在那狭隘的思维圈子里绕来绕去。
老二长相漂亮,身材修长,体格标准。他击剑的姿势令人心醉神迷。他也很聪明,而且经验还很丰富。他见多识广,因此就是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自然风光,他都显得比那些呆在家里、足不出户的人更为熟悉、更为亲切。然而这一优势肯定不仅仅、更谈不上主要归功于经常外出旅游,更多地是因为这孩子具有独一无二、别人无法模仿的本领,比如每个想模仿他那连续翻滚、炉火纯青的跳水动作的人都很欣赏他这一特点。模仿者最多走到跳板尽头,然后便勇气丧尽、兴趣全无,再也跳不下去,而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举一举双臂,表示抱歉。尽管如此,我与他的关系也并非毫无阴影、无可挑剔(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本应该感到满意)。他左眼略小于右眼,而且还老是眨巴着。当然这只是个小小的缺陷,这甚至使他的脸比没有它看起来更为帅气。比之于他非常孤僻的性格,再没有人责备那只小眨巴眼了。我这个做父亲的却要这样做,当然并非这个身体上的缺陷令我感到痛苦,问题在于他精神上某种与此相应的小小的怪异、某种深入他血液的怪毒、某种使他身上那只有我才能看到的禀赋无法充分发挥的无能。但是另一方面,正是这点却使他成为我真正的儿子,因为他这个缺陷又是我们全家的缺陷,只是在他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已。
第三个儿子也很漂亮,但这却不是我所喜欢的那种漂亮,那是歌唱家的漂亮:弯弯的嘴唇、扑朔迷离的眼神,脑袋必需一块帷幕衬托才能显出其美,他胸脯挺得老高,双手频繁地举起来又放下,两条腿软弱无力、忸怩造作。另外他五音不全,只能迷惑一时而令行家全神贯注,转眼便又无声无息。尽管一般情况下我按耐不住想炫耀这个儿子,但我更喜欢将他深藏不露。他自己也无意抛头露面,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缺陷,而是因为他清白无辜。他也深感与时代格格不入,虽然身为我家里的一员,但却属于另一个对他来讲永远失去了的家。他经常百无聊赖、无精打采,怎么也提不起神来。
我的第四个儿子可能比其他几个为人更为随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时代产儿,人人都理解他。他站在公众场合的时候,人人都想给他点头致意。也许是这种普遍的赞许,使他的性格有点放荡不羁,行为无拘无束,言论随便、无所顾忌。他的某些话语人们百说不厌、津津乐道,但仅仅是某些,因为总的来说,他又失之于过分随便。他就像一个人,下跳动作优美动人,像燕子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最后却在荒漠之中可悲地了却残生。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这种思想使我看都不想再看他一眼。
第五个儿子善良、可爱,凡是许诺的他就不折不扣地兑现。他微不足道,以致于人们站在他身边却感到孤独一人似的。可是他倒也赢得了一些声望。如果有人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则无言以对。也许清白无辜最能冲破世间万物的喧闹,脱颖而出,而他恰恰是清白无辜的,或许太无辜了。对每个人他都友好相待,或许太友好了。我承认,如果人们在我面前夸赞他,我会感到很不舒服。这说明,如果表扬像我儿子这样毫无疑问值得表扬的人,那么表扬也未免太容易了。
我的第六个儿子看来比其他几个性情忧郁,至少第一印象如此。他整天垂头丧气,却又絮絮叨叨、废话连篇,因此,人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他才好。如果处于劣势,那么他就会陷入无尽的悲伤之中,无法解脱;处于优势时,他又喋喋不休,以此来保持这种优势。不过我并不否认他具有某种忘我的激情。天气晴朗时,他苦思冥想,犹入梦境。他并没有病——相反,他健康状况极佳——但有时,尤其在早晨,他感到阵阵眩晕,可是无需帮助,他也不会跌倒。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他身体发育情况引起的,就他的年龄而言,他个子太高了,这使他整体看来不很漂亮,尽管某些部位特别美,比如手和脚。另外,他的前额也不漂亮,皮肤和骨架都有些干瘪。
与其他儿子相比,我更喜欢老七。人们不懂得去赞誉他,不理解他那与众不同的幽默感。我并没有过分夸他,我知道他微不足道。假若世界不是唯独犯了不赏识他的错误,那么它就仍然完美无缺。在家里,我不能没有这个孩子,他既带来不安,又带来对传统观念的敬畏,而且至少在我的感觉里,他把两者融合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然而他自己却不大懂得怎样去利用这个整体。他虽然不会使未来的车轮转动起来,然而他的这一天赋却是如此令人鼓舞,如此充满希望,我希望他子孙满堂,代代相传。可惜这一愿望看来无法实现。他勇敢地面对周围的议论,表现出悠然自得,对此我虽能理解,但却不喜欢。他倒是怀着这种自我满足的心情独来独往,对姑娘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却从没有心情不愉快的时候。
我的第八个儿子叫我头痛,但我说不出为什么。他像个生人似的看着我,而我却觉得自己身为其父,与他亲密无间、密不可分。岁月治愈了许多创伤,以前只要想到他,我都会不寒而栗。他走自己的路,断绝了与我的所有联系,而且,他头脑固执永不回头,身体矮小而健壮,肯定会闯遍所有他所喜欢的地方,(只是年轻时双腿很弱,但现在可能已经长好了。)我经常很想叫他回来,问问他究竟怎么啦,问问他为什么如此地疏远父亲,以及他到底想要什么。但是现在,他已发展成这个样子,这么多时间都已经过去,就只好这样了。我听说,他是我的儿子中唯一蓄着大胡子的人,这对于一个如此矮小的人当然并不美观。
我第九个儿子风度翩翩,天生一双对女人甜甜蜜蜜的眼睛。有时甚至能把我迷住,虽然我知道,这不凡的风采用一块湿海绵就足可以抹去。但这小子的不寻常之处是他压根没有诱惑人的意图。一辈子仰卧在沙发上,目光盯着天花板,他会感到心满意足;或者,闭目养神更是美妙。每当进入这样的美妙境界时,他便话匣大开,而且,高雅不俗,用词简练,直观明了。不过话题仅限于狭小的范围,而他又不可避免地要越出这范围的限制,一旦超越,话语便空洞无味。但是,如果人们还有一线希望觉得能被他那睡意浓浓的目光注意到,就会示意他就此打住。
我第十个儿子不诚实。我不想完全否认这一缺点,也不想完全承认。可以肯定,谁要是看见他带着超越他的年龄的威严神态走过来,看见他穿着礼服,纽扣总是扣得紧紧的,戴着一顶陈旧而过分仔细地擦洗过的黑礼帽,看见他面孔呆板微微凸出的下巴,眼皮沉甸甸地耷拉在眼睛上,有时伸出两个手指摸摸嘴唇 ——如果谁看见他这样,就一定会想,这是个极其伪善之徒。但是,让我们听听他怎样说话吧!他讲话明白易懂、措辞谨慎、言简意赅,回答问题尖刻而生动;他能够惊人、自然得体、愉快地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种相融的本领往往能使人引颈抬头,洗耳恭听。许多人自以为聪明过人,又因此觉得他的外表令人恶心,但却为他的言辞所深深地吸引。然而现在又有一些人不去理会他的外表,但却觉得他的话语伪善不堪。我作为父亲不想在此取此舍彼。但我必须承认,第二类评论者比第一类评论者无论怎么讲更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