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3-15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

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EGP,ESP,必要性,可行性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提高阶段选修课开设的增多,国内许多专家(章振邦[1]、秦秀白[2]、蔡基刚[3]、陆俭明[4])认为应该把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重心从基础英语EGP(English forGeneral Purposes)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教学方向转移,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者特殊目的需要的英语教学上。ESP教学已成为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目的就是把英语作为其专业交际和交流的工具,从而为其专业服务。本文拟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以便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得进行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以期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对ESP教学的重视。

二、EGP与ESP的区别和联系

英语语言教学包括EGP教学和ESP教学。其中,EGP主要是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其主要教学内容只涉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都属于EGP的教学范畴,也就是说EGP的教学模式贯穿了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而这仅仅是社会各行各业英语语言需求的一个基础,不能使学生将来应付各种具体的英语语言交流场合。显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仅仅开设EGP课程已不能满足学习者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对英语的某些特殊需求。

ESP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可行性,英语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EGP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和交际的需要,ESP就应运而生了,它使英语学习与学业、职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Strevens(1988)认为“用于专门用途的英语通常是指一种课程,一般来说,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与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5]。同时,他指出ESP包含的英语语言教学有四个绝对特征:1)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2)内容与具体的专业或行业相关;3)立足于使句法、词汇、语篇及词义等方面都使用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4)与普通英语教学有所区别。另外,在Hutchinson和Waters(1987)看来,“ESP不是某种专门语言,也并非某种专门的教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6]。非常明显,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ESP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它具有比EGP更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所有的ESP都有两个目的,即学术研究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为此,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把ESP分为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Purposes)职业英语(EOP, English forOccupational Purposes)[7]免费论文。另外,Hutchinson和Waters以及Jordan分别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对ESP进行了分类。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三分法[8]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并且三个分支都具有其各自的子分支:EAP和EOP。Jordan(1997)的二分法以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为主线,把ESP分为EAP和EOP,其中EAP又分为一般学术英语(EGAP)和专业学术英语(ESAP)。

由此可见,EGP和ESP之间的共性大于区别,两者在语言习得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则大有区别。EGP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对学习者而言,学习EGP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满足日常交际需求;而ESP是以前者为基础,使学习者在某一专业或者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也就是说,ESP教学实际上是在EGP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可行性,那么ESP一般是在学完必要的EGP之后为了学术上或者工作的需要而修读的。总之,EGP是ESP的基础和必备条件,ESP是EGP的再继续,两者是连续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

三、大学英语开设ESP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有效地吸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该考虑是能否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的。但是,目前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评价中仍把CET4和CET6通过率作为重要指标,以考试成绩好坏来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样,大学英语教师也只有把CET4和CET6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考试技能提高了,但是大部分人仍不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的需要。

大学英语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改革措施,有些学校推出了“基础英语+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新模式。随着大学新生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分级教学的实施,不少高校压缩了基础英语的课程,尝试在后续课程里开设英语通识教育课程(ELE, English forLiberal Education),比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英美影视欣赏、西方文化等语言文化选修课程,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然而,课程设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是要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如果学校忽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需要的学术英语和在未来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英语,而引导他们去学习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学,这样的课程设置缺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是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的。

在国际间交流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应该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学会用英语来获取所需的专业资料和信息,用英语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所以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结构,通过开设应用型、实用型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综合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ESP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中EGP课程的加强与提高可行性,它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EGP+ESP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近几年,由于高中英语教改和《高中课标》的实施,新英语教材的词汇量都有了大幅增加,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掌握的单词必须达到3500个,直逼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越来越多的普通大学的新生达到了《英语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其英语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为大学英语教学重点由EGP教学向ESP教学转移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这意味着,通过中学EGP阶段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进入大学后,在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转入ESP教学已成为可能。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和需求分析,本文初步设想了一个EGP+ESP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EGP——EGAP——ESAP),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三个阶段分别至于大学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缩短各阶段或者延长各阶段的教学时间,但是三个阶段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EGP+ESP的三个阶段

 

阶段

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

教学法

EGP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结构,巩固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语言教学法

EGAP

加强一般学术英语技能的培养,如:简单的学术讨论、学术写作、听学术报告等。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ESP教学法

ESAP

拓展专业英语知识,为学生以后独立完成学术研究和工作打好语言基础。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 分层教学 ;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2-01

1.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介绍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准则,但是这个准则的前提是需要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的差异进行必要的纠正,并且还需要采取不同于别人的教学方法去因材施教,并且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认识,这样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最优化教学原理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挖掘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保证其最佳的教学效果。高专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便是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2.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学资源存在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很多的高职高专学校里面,因为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导致很多英语教师同时带很多班级的课程,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教师要同时带8个班级或者整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与此同时,有的高职高专还聘请了很多的外语教师,甚至占到了英语教师的一大半。巨大的教学任务让很多的英语教师疲惫不堪,所以很多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都会患上职业病,长期嗓子出现不适或者沙哑以及咽喉炎等症状。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就会使英语分层教学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最终就会使得英语分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2.2分层教学形式化

英语实行分层教学的最初考虑是以因材施教作为准则去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以往的英语水平上取得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汇总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内部的分层教学只是存在于形式,并没有将分层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就算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学之初就按照英语成绩进行了分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两个英语层次都是使用同一样的教材,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在教学的进度上面节奏不一样而已,这在严格的意义上只能算是教学内容的差别,两者的分层教学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重心上都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还是遵循以往的手法,只是单纯的对英语单词以及语法进行简单的解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而言并没有体会到提高班以及平行班的实际区别,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对策研究

3.1对分层目标进行科学的考证,综合考虑

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除了将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以及新生入学统一英语考试的成绩作为分层标准之外,还可以考虑下学生自己的意愿,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的进行。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很准确的定位,让他们明白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并且教导他们制定适合自身的目标,这样将会对英语实行分层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好的提升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在英语进行分班的时间也值得思考。很多学校实行英语分层教学在新生开学之前就将班级分配好了,但是因为考虑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干扰,过早分层教学是很不合理的。比如有些学生在高考过程中英语发挥失常,高考后的长假使得不少学生英语知识出现退化,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入学后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及了解之后,再进行英语分层教育的考试,这样才能够更为准确的掌握大学的英语成绩。而且在分层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同时,深入的对学生作出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英语真实水平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以及作业或者检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

3.2学校应该加大英语教师的招聘力度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扩大了自己的办学规模以及招生数量,在学校初步运行的时候在资金的运用上会出现一段紧张时期。所以学校对教学的软硬件都不是很强大,特别是在基础学科的教学上的投资更加不足,英语也是如此,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对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造成了阻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共享英语成果的平台以及机会,以此实现无差别教育。此外,学校还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开辟出英语学习园地,扩大英语教学的空间。另外,还应该给予英语教学部门,如公共英语教学部门,给予它们应有的地位以及行为权利,多采纳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建议以及呼声,少一些武断的行政决定。

3.3对分层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

英语进行了分层教学之后,因为学生以及学历的条件存在差异,那么所能够接受的英语教学内容就自然存在区别。但是局限于学校教学管理有限的因素,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还是采用相同的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规定的进度,但是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机动性,所以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接收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也是大学生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中所缺失而在以后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所在。对于英语水平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教学教师对其进行详细以及耐心的讲解,以此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进步,与很多国家都有经济往来,对精通英语的人才愈发显得急切,所以在高职高专中应该对英语教学重视。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就需要更好的利用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输送更多英语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会发展的很好,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英语分层教学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ESP与EGP;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8-02

教育部2007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课程要求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之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ESP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认同。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应该完全摒弃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而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教学领域也仍然存在着争议。就此,笔者提出了ESP和EGP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平衡发展的观点。

一、ESP 与 EGP 的关系

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基础英语(EGP)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基础英语主要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石,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理论。Strevens (1988)指出ESP有四个显著特征,即课程设置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某一学科和职业紧密相关;语篇重点词汇和句法与某一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与基础英语有明显的区别。蔡基刚(2004)也认为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而是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不同方面。王颖和周平(2006)也指出了这两者的关系,认为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连续过程。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师资、教学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前提下,没有扎实的EGP教育基础而全面直接进入到ESP教育无异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和拔苗助长。

“费时低效”、“高分低能”、“学用分离”、“聋哑英语”等都是对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描述。根据全国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200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年来的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不满意。语言的学习必须遵循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必须有大量高质量的输入,才可能通过语言学习者自己的记忆和运用,转化成有效的语言输出。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和正确语音的输入,才有可能有准确的写作和流利的口语输出。而听、说、读、写都属于基础英语的语言技能。

另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者――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性特征。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属于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或“英语和人文相结合”的人才,ESP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类:一类是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即上述“语言型”或“英语和人文相结合”的人才。这一类ESP教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够精通;另一类是某一特定专业中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他们精通专业知识,但英语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全面,不能有效地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如何培养能够胜任ESP教学又具有扎实EGP功底的教师成为大学英语有效开展ESP教学的前提。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平衡ESP与EGP的发展

基于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教育部2007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包括日常生活英语交流和针对一般性题材进行英语运用的能力。显然,EGP大学英语教学更有利于一般性要求的实现。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都针对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所以,EGP和ESP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能将二者分割为两个对立面,只有平衡EGP和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才能尽量缩短大学英语教学与就业需求、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下面就如何平衡EGP与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低年级阶段打好语言基础,过好语言关。大学英语课程首先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不管其课程的最终要求是什么,首先必须实现语言课程的基础要求,即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听”是语言学习输入的第一关,不仅要求学生能跟上英语授课,听懂日常英语和一般题材的英语讲座,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说”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基本正确的语音、语调比较清楚地用英语交流,对日常用语进行对话,能对所熟悉的话题经过准备进行简短发言。“读”要求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本,并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等;“写”要求能用英语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包括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以及常见的应用文写作等;“译”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基本准确的英汉互译。没有正确的听读输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说写输出,就更谈不上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的英语学习。所以EGP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加强词汇的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生要转变认识。当今社会,用人单位仍然很看重四、六级英语考试,四、六级英语证书成为毕业生应聘的一块敲门砖。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们在跨入大学校门之际就把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重大目标。他们对未来工作、社会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深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另一个层面即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所以EGP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展前提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的需求,是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养。

(三)加强EGP和ESP教师的合作。EGP和ESP教师的合作是指EGP教师可以向ESP教师反馈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情况和相关知识学习的进展情况。EGP教师也可以通过ESP教师了解该专业的基本情况,然后把专业的发展特征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而ESP教师可以为EGP教师提供本专业教学内容方面的咨询,解答EGP教师提出的问题,与EGP教师共同讨论,制定学习课题,拟定评价标准,推荐或提供参考材料等。总之,只有EGP和ESP教师加强合作,把培养学生的最终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共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EGP和ESP各自最优化特点合为一体,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大教学成果,真正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

四、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下,ESP教学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刘润清教授曾预言“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但笔者仍然认为ESP与EGP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平衡二者的发展,只有将二者融为同一个目标的整体,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展的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P: State ofthe Art[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界,2004(2).

[4]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1).

[5]王颖,周平.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异同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6]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

篇4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 高职英语 改革出路

近年来,我国高考外语改革出现了新趋势,如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降低高考英语分值,加大听力比重等。这反映了我国今后高考改革的基本政策导向,对中小学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指挥棒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被广泛诟病:举国上下学英语,从小到大学英语,却费时低效,很多人学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出现这些问题不是英语课程的错,而是教学方式与考试方式的错,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没发挥好。如果英语考试以听说为主,英语教学也必定会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者认为,改革有助于英语重新回归语言交流工具的本质,有利于把英语回归合适的地位,使英语教育回归理性。

一、高考改革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1.对本科院校的影响。许多本科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削减英语学时学分,走在了义务教育的前面。一些学校保留了6-8学分的英语必修课,有的甚至仅保留4-6学分。有的大学只要求新生第一学年必修大学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影响到一些高校英语专业的招生数量、质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有学者提出“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打好英语基础,从大三起,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他专业,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

2.外语界对大学英语走向的争论。

(1)关于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谈到英语课程目标,一般有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实用主义取向是把语言当工具来对待,人文主义取向则是把语言当文化来学,语言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两者的区别很大。

(2)关于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国外学者把外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又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做语言上的准备;职业用途英语则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需要或特定目的而开设。

近年来,外语界对于大学英语应走通用英语道路还是专门用途英语道路一直存在争论,这些争论归根结底是大学英语的性质之争,是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专业性孰轻孰重之争。面对当前改革趋势,大学英语将更侧重工具性与专业性,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职业用途英语(也称行业英语)在整个大学英语体系中的比重会有所增加。

3.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挑战。高考改革影响到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的学科地位,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教学工作量不足的局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但这也提醒大学英语老师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挑战。

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行业英语是一个严峻挑战。常见的行业英语有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化工英语、物流英语、机械英语等。多数英语老师对文秘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可以通过自学及培训解决,而机械英语、汽车英语、化工英语、生物英语等由于专业性太强,掌握起来面临很大困难。

二、高院校英语改革思路探讨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面临更严峻的形势,不仅仅是压缩学时和学分,有些院校甚至把英语必修课改成了选修课,有些院校的某些专业取消了英语课。

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在压缩学时、学分的同时,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如何使英语课程为专业服务上来。自2007年以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师选择了部分专业进行基于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改革,重视英语的实用性,迄今已形成适应我校相关专业需要的《旅游英语》、《食品英语》、《汽车英语》、《建筑英语》、《酒店英语》等几门行业英语,并已在相关专业开设多年,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我校大学英语改革加大了力度。通过到二级学院调研及对学生的调查,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形成了基本的改革思路:口语交际+行业英语。对于口语交际和行业英语这两方面比较好融合的专业,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可以直接开设《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空乘英语》、《市场营销英语》等。对于这两方面融合有困难的专业,特别是一些工科类的专业,可以暂时采用如下方案:第一学期开设口语交际课,第二学期开设行业英语课;对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专业,可以适当减少行业英语的课时数,加大口语交际课时数。

口语交际注重实用性,主要包括日常口语交际和职场口语交际两方面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英语基础情况可以有所侧重。日常口语交际主要是帮学生解决涉外日常生活中的交际问题;职场口语交际主要是解决涉外职场中的交际问题。

行业英语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工科类的行业英语,不仅难度大,而且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现在只能采用分步走、逐步推进的改革路子,即先从大类着手,逐步细化。如建筑类、机械类、汽车类、计算机类、食品类等专业,可以先开设《建筑英语》、《机械英语》、《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食品英语》等,内容可以宽泛一些,各个方向都可以接受,无需太深的专业背景知识。等条件成熟,再细致化。

三、结语

总之,改革从反面正说明了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无用而是更有用。若无用,直接取消即可,无需大张旗鼓地改革。改革是弱化英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功能,强化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更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需付出更多努力。高职院校要顺应改革潮流,走“口语交际+行业英语”的改革之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篇5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性 大学英语课程 改革 对接

[作者简介]彭茜茜(1980- ),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与教学。(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专项教改项目“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ZYJG11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42-02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性”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明晰确立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类型。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确立了其不可替代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高职性”,“高”是指“高教性”,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职”是指“职教性”,即培养相关产业行业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性”一说是否与我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一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将高职高专教育统一确定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两个文件的颁布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完整的教育体系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性”的提出与教育部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一致的。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关系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因其“公共性”而未能鲜明地体现出“高职性”,不太吻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也跟不上高职教育的改革步伐和发展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提出,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外语课程体系;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在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形势发展趋势中提出,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此可见,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为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改革的具体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也随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要想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接,关键是突出其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性”的特性,即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要突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接途径与改革措施

近年来,我院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大胆尝试和摸索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改革方向,以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为研究载体,充分调研各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得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大对接”途径,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性”与大学英语课程“理实一体化”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通过三大对接途径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课程内涵建设,推进工学结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对接。大学英语课程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大对接途径是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分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理论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实训教学课时比例小且不明显,通常是以基础英语能力训练来替代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训练,这种课程定位和教学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在理论教学部分适当削减英语语言知识的比重,侧重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增加职场行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大实训教学课时比例,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大学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训体系由原来简单的两项内容——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与英语能力培养,细化和过渡为现在的四项内容,即英语综合能力、职场行业知识、英语文化知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与职业能力训练。

改革后的高职大学英语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性”,课程定位也更为准确。首先是一门基础课,除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外,更侧重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文化素质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结合学生的专业,适当增加了英语职场行业的知识;其次是一门技能课,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衔接,以职业群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性”与大学英语课程“理实一体化”对接。第二大对接途径是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训教学环节重新进行课程设计,主要体现在“高”对接理论教学设计,“职”对接实训教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再好,仍然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去实施,从而实现预期目标。课程是所有教学理念的承载者和体现者。

理论教学环节:突出“高教”性。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高”对接的是大学英语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想达到“高理”有效对接,主要靠英语教师在理论教学部分的课程改革。因此,英语理论教学部分可改革成具体的三大模块内容:其一,英语综合能力模块,即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译能力;其二,英语职场行业知识模块,即在各专业开设职场英语与行业英语;其三,英语文化知识模块,即根据教材单元主题,设计相应的任务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经过这样一个理论部分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即综合的能力、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实训教学环节:突出“职教”性。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职”对接的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训教学。为了突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职业特色,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应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设计以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为主的教学。具体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职场英语,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第二阶段,行业英语,基于学生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第一阶段,职场英语的实训教学环节,是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首先分析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今后面对的两个主要工作岗位:外贸接待员和业务员,对典型工作岗位下典型工作任务细化,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设计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同时,依据课文单元主题,如第一单元大学生活、第二单元工作与事业、第三单元广告,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为商务接待职业能力、应聘与求职职业能力、产品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阶段,行业英语的实训教学环节,是最能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改革方向。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开设不同的行业英语课程,如机械系,第二阶段开设机电英语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与职业,侧重讲授安装说明书、技术维修和售后服务等行业英语;建工系,开设土建英语课程,强调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房展营销的英语实训教学;轻工系,开设艺术设计英语课程,偏向产品设计理念、广告语和装潢设计的英语实训教学。可以看出,行业英语的实训教学环节都是基于学生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努力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职业进行挂钩,大学英语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鲜明地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性”。

3.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第三大对接途径是通过“激励”与“创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再好,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去实现,课程设计做得再科学,也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去运作,否则,科学的课程设计只能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文字,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是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中的灵魂所在。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把握以下三点:课程理念、课堂组织和教学技巧。对于大学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更在于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英语课,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和兴趣。

首先,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在教学理念上,由原来的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应用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群言堂”。

其次,大力改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即将英语课堂打造成“有激情的课堂,生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有艺术的课堂”。有激情的课堂是指教师应该具有个人魅力,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生动的课堂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设计情境与任务,鼓励学生多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达到群言堂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和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手段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生动的目的;开放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而是走出课本,走进职业,以学生的职业群为背景,训练学生的英语与职业能力,尊重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培养,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有艺术的课堂是指要重视文化渗透,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教性”的时展需要。

最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对于大部分基础课的教师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高职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要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从知识导向出发,课堂教学以讲授式和示范式教学为主,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职教性”,现代的教学方法要从职业导向出发,即采取模拟式和任务式的小组活动为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使用教学技巧,如以前往往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在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打造“激励”与“创新”的大学英语新型课堂教学,突出英语基础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是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01-17.

篇6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已提到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同等高的水平。那随之而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何去何从?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内涵、特征及优势的分析,提出了ES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意在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认识,同时也就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能和广大的教学同仁们一起切磋。

关键词 ESP 优势 思考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to the intelligences comes to a higher level, the requirement for English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is similar to tha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at`s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disscuss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dvantages of ESP and belives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ll develop to the direction of ESP. It also bring about some ideas involved in ESP.

Key words: ESP; reform`s direction; some ideas

根据最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其中对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语言词汇量的要求将达到4500,这和新近修订的《大学语言课程教学要求》的在两年大学基础语言阶段之后词汇量达到4500的要求相同。另外,高中语言课程同样将开设近似于大学英语的课程,如综合英语、英汉笔译、报刊阅读等。也就是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时代对人才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小学的英语课程将同大学课程接轨,实行“一条龙”教学已得到外语界的普遍认同。这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这一大趋势下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不失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出路。

一、专业英语的内涵及特征

专业英语(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在我国也称作专门用途英语,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生物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计算机英语、工程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等。ESP教学有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Strevens:1988) [ 1]。从以上可看出ESP 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强调以人为本,实行高校教育素质转变中具有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

二、专业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有关调查“大学英语是一门最费时,最耗力的课程”。[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讲的还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课堂教学为了四、 六级考试,教师被迫背水一战。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其他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重复的语法、单词,做枯燥的四级试卷,分析解题技巧。而另有部分学生也呈现出对英语学习懈怠、不好好学的状态。整个局面最终就是学生抱怨英语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打瞌睡、做不相关事情的不乏其人,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更是履禁不止;同时教师也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配合,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一方面既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部分学生一味追逐于过四、六级的功利心态,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及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如果这样的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别说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恐怕连最初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

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不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提出了ESP的教学理念,如我国英语语法家章振邦教授(2003)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关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 ESP) 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 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这就从战略的高度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势

2.2.1 融和型功能语法教学法的运用

交际教学法是得到广泛承认与运用的教学法,它是由哈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和哈利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结合而来。哈姆斯认为“交际胜任能力”。交际能力是阐明说话人需要指知道什么,以便在交际场合能有能力交换思想。根据哈利德的语法功能理论“语言学与讲话人的行为或者讨论的题目有关。因为,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才是语言的全部功能,这样所有成分就能集中起来”。[3]

专业英语教学则是从单纯的、孤立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将学生欲从事的专业与语言学习相结合,通过使用英语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技能,是交际功能语法教学的延申。尽快让学生接触他们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通过开展包括“国际商务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国际营销英语”、“电子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等课程的学习,既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力,缩短了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适应期。这种强烈的实用性,应该说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不谋而合,这就使得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足,能较好的缓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教学枯燥,一味地追求过级而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的尴尬局面。

2.2.2 承上启下的作用

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大学英语侧重于英语基础的训练,它和专业英语有共核部分,都在于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共核英语和专业英语还是有区别的。过了四、六级的学生在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用英语从事相关外贸、金融、法律等行业时未必会显得游刃有余,因为仅有“共核英语”是不够的,专业英语有它自己特殊的词汇、句法结构和篇章,不通过专门的学习是无法看懂专业文献和专业教材的。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兼用外语(在我国主要是英语)和汉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是以讲授某种专业知识为主线,作为特定语境、特定环境下使用的英语,是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有人主张可以由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直接过渡到双语教学,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人乐观。目前就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还是信心不足,课堂教学多倾向于词汇+翻译的教学法,结果往往未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反而还可能陷入专业没掌握,语言能力也没练成的两难境地。而ESP教学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习得技巧和特定领域中用英语撰写的文章的基本语篇分析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双语课堂打好基础。

转贴于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ESP课程应该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顺利进入双语课堂做好准备,让他们既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2.3 国外的成功经验

ESP 教学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美国,有120多所大学开设了诸如EAP和technical communication之类的英语学位课程[4],有主要刊登EAP科研论文的杂志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对EAP教学的研究早已发展到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在希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不再学习公共英语,而是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SP),也就是我们国内所说的专业英语,比如经济学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幼儿园英语、生物学英语等等。而学生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他们用英语交流都没有问题[5]。在中国的香港的大学里,英语学分主要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的基础英语是在中学完成的[6]。国外的成功经验再次说明了ESP的重要性,它势必会给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一阵清新的风,它无疑会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出路和方向。

三、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与基础英语教学的相互补充关系

当前,中国英语教学界对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认为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基础英语的技能。实行ESP教学,首先应在专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上有个清楚的认识。

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主要侧重于对词汇语篇结构的分析。而ESP 教学主要针对对口专业,加强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的学习以及运用专业英语技能阅读相关文献、相关报告,进一步锻炼语言能力。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不是对立的或互不相容的,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7]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有个先后次序,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其进行分流,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英语学习。ESP 课程既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步进行。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ESP 也应有所区别“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该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校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张尧学2002)[8]。

3.2 合作式教学

专业英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 ESP 教学对专业和语言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一般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全用英语教学还不太现实,而基础英语教师语言过关但又不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如何来解决二者之间的对应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两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实行合作教学(team co-operation)具体的合作形式既可采取全程合作的方式,也可采取分阶段合作教学的方式。既可以由一名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引导语言科班出身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可以由年轻新教师辅助专业教师的语言教学。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ESP 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有足够的认识,而同时他们又能让专业教师们清楚学生以及ESP 教师自身所面临的语言问题。

3.3 教师的定位

时代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ESP课程的开设不管对专业教师还是基础英语教师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自身专业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伴随终身,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英语教师也应把从事ESP教学看成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对这个变化做好准备。应该明白,尽管“基础英语”在绝大多数学校,在很长一端时间里不会消失,但是一部分教师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9]。应在一边熟练运用语言知识一边注意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加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更应该鼓励其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四、小结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单纯的大学英语基础教育不再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只有将高校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才能让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运用到相关专业英语的时候能愉快的胜任。从这个意义上说,ESP教学应该说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大变革方向。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2]王奇民. 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2002,(4):27-33

[3]马相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6-89

[4] Society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OL]. 2004-10-19.

[5]杨欣欣.希腊英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J].外语界 2004.(3): 65

[6]蔡基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 2004,(5)14-15

[7]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7

[8]张尧学.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5

篇7

关键词:ESP理论 高校旅游英语课程 教学难题 教学策略

国家外语能力在当今时代已成为参与国际事务的战略资源。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特别是推进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在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在重视“外语+专业”的改革。重视公共课外语教育。认识到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外语能力这样的背景下。对ESP理论以及实践教学进行的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相应课程具有指导意义。ESP理论实践于教学,也非常有利于推动大学外语教育改革。

ESP(Enn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区别于传统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下面就ESP与传统意义的通用英语EGP进行区别和分析.并据此ESP应用于高校旅游英语课提出一些可适用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oose)

1.ESP的含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转自蔡基刚,2004)。

ESP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兴起于欧美英语国家。在我国,ESP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内容,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等。ESP课程是某一领域的专门英语。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ESP课程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特定专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掌握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ESP课程本身具有其专门的内容。ESP理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修辞或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能分析(skillsand strategies)和以学习为中心(a learning―centered.dp―proach)。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围绕语言层面结构进行探讨,第三第四个阶段探的是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将语言本位相对转移。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应用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由于ESP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研究和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在开展ESP高校课程时,需要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通用英语即EGP有一定的区别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ESP课程教学实践。

2.ESP与EGP的区别和联系

通用英语,即EGP,主要指高校中通识大学英语语言课程,教授对象主要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这点上,与作者在此文探讨的高校旅游英语选修课ESP课程的教授对象一致。但是,通用英语主要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就大学生而言。入学之后。大一所开设的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和提升基本生活交际能力:而ESP是结合特定专业领域,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业化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因此.ESP具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此同时,ESP课程不能脱离语言教学的特点,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明显的特点是课程所具备的专业内涵。可以说,ESP课程是英语语言应用于专业的特定课程。

二、EsP理论应用于高校旅游英语课

(一)旅游英语课教学特点及需求分析

首先,本文所探讨的高校ESP旅游英语课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换句话说,授课对象指的是在经过大一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强化之后,在大二或高年级阶段选择专业性质学习的学生。

根据授课对象特点。结合ESP理论。旅游英语课有其特定的教学特点。一是在教学目的方面,本文所指的旅游英语课程。不同于通识大学英语相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能力。旅游英语属于ESP范畴,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是为了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旅游英语做基础。一般在大一大二所学习的语言基础。特别是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兴趣方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的交际能力。如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所要具备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特定的英文表达方式,各国历史文化,宗教风俗,跨文化沟通技巧等: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旅游英语也有别于一般通识大学英语所开设的语言基础课程。旅游英语课程基本内容会包括旅游概论、旅游文化、英语导游、旅行社管理、酒店业务等方面的课程。

在旅游英语课程的需求方面,产学研结合,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已经步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置身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会直接参与到世界旅游市场和国际竞争。因此,社会市场对于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精通英语的旅游人才需求会明显增大。从学生学习层面来看,旅游英语课程与人文有着天然的联系,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满足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人文知识需求。而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吸引力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或者是为了通过英语导游资格等级考试,以便从事涉外旅游行业。据此可以得知,旅游英语课程开设需求也比较符合学生对于就业的需要。

(二)旅游英语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目前的高校旅游英语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校中,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有的在大一或大二就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没有能力学习旅游英语课程。即使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语言基础也参差不齐,所以,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都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加之旅游英语专业的高阶段课程。与应用实践联系密切,也使得教师在ESP课程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实践教学难题。

2.教学形式仍以语言本位为主

语言本位是英语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特别大一阶段是从高中到大学阶段学习的过渡过程,语言基础非常重要。但是,大学学习完全不同于高中学习阶段。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必须得到提升。教师教学重教授,轻实践,学生缺乏课堂锻炼机会,忽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旅游技能的培训,这与教学特点是不相符的。

3.教师复合型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的旅游英语课教师一部分专业背景是英语语言教师。另一部分是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较好的旅游专业教师。前者的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但对旅游专业背景知识却不够深入,所以在授课时,重点会偏移在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完全引导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同样对于旅游专业教师来说。由于英语水平受限。无法将专业方面的英文重要词汇、特定表达方法、英文沟通技能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前沿资讯传授给学生。

4.旅游英语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

目前,旅游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材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教材选用没有充分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结合,难度控制不到位。没有合适的教材选用,教师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而对于课程设置,旅游英语课程面临着专业理论性强,实践应用性不突出,或只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忽略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等问题。

(三)旅游英语课教学应对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多元化教学手段

旅游英语教学其特点决定着它应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Hutching曾说道:“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Ⅱ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ye based on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所以,旅游英Z课程不能成为翻译课或阅读课教学。应把技能培训贯穿在过程中,设置情景专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体。同时,结合翻转课堂,以赛促学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元化,增强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活学生英语与旅游背景的兴趣结合点,语言本位向应用实践性转型

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情景式设置。提问式方法。创设真实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旅游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而包括出入境,护照等流程,景点文化等语言知识都会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兴趣点。通过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本位向应用实践性能力提升转型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借用图片、音视频,模拟真实旅游情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旅游环境中,课堂即实践,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输入质量。

3.加强教师队伍复合型能力培养

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是ESP课程开展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对于培养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向旅游英语方向发展。一方面高校通过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和教学兴趣点,充实专业知识背景,提升旅游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开拓渠道多交流。向兄弟院校已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借鉴学习成功经验。组织或参与与科研和教学方向相一致的培训、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

4.重视英语教材选用选编和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材的挑选和编选上,要具体考虑到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的结合,并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进度。同时,必须全面了解分析现有教材内容和信息,准确把握好旅游和英语的契合点,使用符合行业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教材。对于课程设置,旅游英语课程须将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人才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课程框架的依据。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切合旅游行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另外,课程设置应把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动态融合。

篇8

【关键词】英语写作;问题对策;写作技巧

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容易受到忽视的环节,而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能唤起学习者对所掌握语言的感悟能力,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1.1应试教育目标带来的思维习惯问题

由于考试指挥棒转,从而无法摆脱应试教学的樊篱。学生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杂志等。人们汉语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教师授课也是中英文授课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习惯性地采用汉语的方式,写作中也通常运用汉语思维来组织语言。

1.2大量的语法和用词的错误问题

语法知识的学习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投入精力少,对语法掌握不够,英语写作中语法错误多。学生平时掌握的词汇量偏小,贫乏的词汇量导致语意表达不准确。滥用词汇,同义词和近义词辨析不准确, 表达模糊。

1.3教学材料和模式上的局限性问题

教材时间跨度较大,目前高校参与编写系列教材还是主要针对阅读和听说,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教材不多不精,写作教学模式也比较传统,忽视写作是一个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实践过程,忽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分析、判断、修改。

1.4性别差异带来的学习不同步问题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很多个体的差异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针对学习者的态度、年龄、性别、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都会影响到二语习得。大部分女生的英语基本优于男生,作文语法错误较男生少,句式上也更多样化,更复杂,用词也更优美。而男生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思想的表达上更具有优势。男生的逻辑思维较为缜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比女生要强。面对同样的主题,男生能想到的支撑点往往比女生更全面,组织结构上也更合理。换而言之,男生在写作上更能把握好大局,而女生在写作的细节方面则更擅长。

2.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2.1增加社会实践增强学习兴趣认识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外事活动增加,在大学里应开展社会实践,增加应用英语写作等技能的机会,从而加快学生对应于写作的动力,认识到英语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写作教学的兴趣。

2.2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背多了解

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如文学流派、哲学、神话及宗教方面的内容。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背诵名言佳句及优美段落,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用英文进行思维的习惯,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最终使学生能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和段落。

2.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法能力

运用英语的语法能力是能否写好英语写作的关键,也是英语语言基础的核心和后盾。语法能力包括学生对词汇、语法及时态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坚实的语法能力做基础,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对高频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不断的应用。要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记忆、阅读等多种手段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学习词汇需要反复接触,反复练习。记忆、理解,一回生,二回熟。

2.4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督促和指导

教师应充分利用“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写前准备阶段,叫教学对象分成小组,对给定的题目和要求进行广泛论证,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写作思路,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确定写作的体裁和风格。教师可以让所有同学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让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精华部分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放手大胆去写,不必过分担忧语言形式方面的问题。在反馈阶段,教师以读者的眼光对学生的作文作出评价,关注作文的思想内容和组织结构。

2.5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别差异决不能忽视,学生的性别差异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将男女性别差异考虑进来,包括学习态度的不同,对写作主题及文体的偏好差异,在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挥和劣势的弥补。教师不仅要了解男、女生性别差异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帮助男生改变他们一直以来对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女生扩大知识量,多思考问题,提高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性别差异, 帮助男生端正学习态度,督促女生增加阅读量,培养她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励男女生共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学习更有信心,最终稳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性别差异考虑进来,才能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最终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更加尊重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步上新的台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科]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滕延江,刘世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

篇9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大学英语;有效性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的特征

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讲,初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转变其学习思维的。大根据我国初高中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考试和习题,对于具体的应用(听、说、读、写以及交流)并不注重。相比较而言,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大学英语更注重实用性。具体来讲,初高中时期的英语课程教学采用语句语法分析的方法来逐字逐句的教导学生,而大学英语则是让学生先预览整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文章,弄懂整个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更加侧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听说两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或手段来保持课堂的活跃性,使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听说读写,才能保证其能力循序渐进的被培养,避免单方面的课堂讲解,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除此之外,我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实用性英语能力之外,还会掺杂一些国外风土人情、民俗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的介绍,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视野。

2.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研究

2.1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定义

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目标的实现与否,英语课是否使学生掌握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收获到知识,是否具有明显的进步。具体来讲,大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有较明显的变化,对于英语及相关内容具备更多的了解,对于英语的应用更加熟练,这些都是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展示方式。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判标准

评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以及学习结果。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但是最终学生综合能力加强是判断英语课程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硬性指标。另外,我们必须明确单一的英语知识掌握程度不是唯一判断学生能力提升的标准,而是在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共同提升,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英语文化等。而且,英语培训不是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方法,还需要学生转变其自身对于学习的看法以及思维的配合。对于学生来讲,其发展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性,而长期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最为适合也最为有利的发展途径,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判标准还需要加入是否具备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考评。

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保证有效性的措施

3.1创新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包括师生关系。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内的学生开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培养情商的关键。因此,大学期间内,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将教学方式趋向于知识、文化、思想、情感交流等多方面改变,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需要将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以及知识积累双重的培养。

3.2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发表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和看法,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形成多元化的课堂对话,在这种教学下,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主动的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4.结束语

大学英语和初高中时期的英语,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个性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基于大学的特殊性,为了培养更加适合社会生存的人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紧跟社会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之前培养自身的能力,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新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刘和军.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

[3]史宝莉.浅议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实现[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169.

篇10

Abstrac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urged to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skills of English. The teaching of ESP is certainly a new trend. The combination of ESP and EGP will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o the application of it.

关键词:英语综合能力,ESP教学,普通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改变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转移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朝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是许多业内专家学者所提倡的改革思路。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它以基础英语教学为基础,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建议,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既基础英语阶段(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与行业英语阶段(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的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当前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的需要。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也逐渐开设了ESP相关课程,如 "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等,但是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全面的,大规模的教学改革还未展开。

1.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通过多年的一线大学英语教学,笔者体会如下:首先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依然是课文,单词,句型等老一套。大学英语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新生没有更大的挑战,对于通过四级水平考试的大二学生,普通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更是没有特色,缺乏吸引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仍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关系不大,学非所用,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生由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直接过渡到双语教学,其外语水平和基本专业知识未达到双语教学的水平,而且绝大多数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能力也不过关,使学生可能陷入语言能力没提高、专业知识没掌握好的窘境。

2. ESP教学的特点

专门用途英语是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背景下发展起来

一门学科,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andWaters1987)。

值得注意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既不同于大学英语,也不同于专业的双语课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EGP)侧重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的练习,在于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专业的双语课程是由专业教师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兼用外语和汉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是以讲授某学科的专业知识为主线,作为学生特定环境下使用的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SP)是衔接大学英语和专业的双语课程的中间环节,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有更好的结合,使他们在接受本专业普通知识的同时,继续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基础水平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尽快适应双语专业课的实际需要的过渡性课程。

3. EGP 与ESP合理衔接的必要性

学生英语基础好了,并不意味着就能胜任今后要从事的本专业的工作。有一个事实我们

不能忽视:即使一个英语基础再好的学生毕业,进入自己的专业,如外贸、金融、石油、法律、科技、新闻、电子等,就会发现对付考试的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还需花较长一段时间学习,积累足够的专业词汇,熟悉科技英语的结构等,才能读懂英语专业文献,适应自己的工作,因为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专业英语有自己的词汇特点,有自己的句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以及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等。以词汇而论,各专业都有大量的专门用语和专门词汇,同一个词不仅和普通英语中的意义不同,就是在不同学科中其词义也大不相同,如solution在化学、医学、法律、数学和机械工程学中的意思都不同[2]。可见,"要看懂原文的专业文献,吃透原文的专业教材,光靠那点普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 [3]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指导思想,尝试结合ESP特色进行大学公共外

教学改革有必要也有优势。ESP教学与传统EGP教学的优化互补开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科学模式,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发挥自我潜质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4.EGP 与ESP合理衔接的实施策略

4.1. 师资的培养与选择

Dudley-Evans和St. John (Dudley-Evans & St. John 1998)认为, ESP 教学的实施者应称为 "实践者"(practitioner),而非"教师"(teacher)。 他们认为合格的 ESP 教师须兼具以下五种角色:1) 老师;2) 课程设计者;3) 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者;4) 研究者;5) 测试与评估者。这样的教师队伍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不断根据教学评估中的反馈信息对教材进行更新和改进。一支善于沟通的ESP教师队伍,有助于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因此,ESP教师角色理论可以为建设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师队伍提供现成的依据。外语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语言学和文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这支教师队伍虽然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就教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金融、商务、法律、新闻等)而言,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还有不少差距。所以我们现有的ESP教师队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支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ESP课程毕竟是英语课程的一部分,而且肩负着从基础英语课程到专业双语课过渡的重任,笔者认为还是英语教师来承担授课任务比较合适。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既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ESP学习理论,学会分析ESP学习者的需求;了解ESP材料和测试的开发、设计等。在授课过程中,对英语教师采取培训、继续教育等手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ESP学习理论,掌握专业术语,掌握相关理论课程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方式。

4.2 教材内容的选择

学生学习专业用途英语的目的多在于翻译理解专业英语材料,其次希望掌握一定专

业词汇和比单纯的翻译理解更深层次的语篇的理解,还有少部分学生希望从ESP课程的教学中收获部分专业知识,个别学生则想通过ESP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自己与专业相关的某种特殊的英语技能。另外,不同专业既有共同需要也有个别需要,在编写教材时应考虑到各专业的个性和共性,有差异、有区别地编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尤其要有这个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练习编写不仅仅有专业知识的问答题,更重要的是突出英汉翻译和摘要写作等语言练习题"[4]。"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资源依托,它决定了教与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5]

ESP教材建设思路如下:

(1)对现行教材的使用效果展开调查。国内的ESP教材已经出现一些,但是良莠不齐。各大出版社高度重视、出版数量显著增加、主要系列教材类别基本形成、引进与自编并重、教材初步满足教学需要。但是因为刚刚起步,教材使用效果还没有很好的反馈。

(2)进行教材需求分析:在广大学生、教师中包括人才市场等进行调查,从实际出发,让改革落到实处。

(3)ESP教材编写基本原则: 真实性贯穿各教学环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创新编写体系:语法、功能、情景、主题;专业知识与语言习得有机结合;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传统教材与多媒体结合;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结合;省时、省力、省钱。

比如,高职学生现在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是从原版资料中摘抄而来,难度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性强而忽视了操作应用性,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只是简单融合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课后习题设计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所提倡的交际、任务活动的设计,高职学生更加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纯粹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未来岗位的需求

4.3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所谓的PPT模式。以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为主,这种模式是典型的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束定芳[6]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步骤的决定者和主要执行者,学生一般不能参与这些过程的决策,在课堂上扮演的完全是被动的听众角色。课堂缺少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最终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种教学法难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工作领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基于学生

需求的教学目标决定了ESP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师作为知识提供者的角色和学生"learning by listening"的学习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实施独特的富含该专业特征、时代气息的,极具实用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倡"教师为用而教,学生为用而学"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研究出一套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的、服务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需求的、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ESP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无论什么时候,英语教师都要牢记"英语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理念。

Phillips[7]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必须反映学习者学习英语所要实现的特定目的的结构特征,同时这些任务必须具有整合性,而不是一个个离散的部分。

另外,讲授ESP课程的外语教师应加强和双语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合作,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ESP教师队

5 结束语

ES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专业、学生个体需要,以及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是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保障。要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相信,随着ESP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体系的完善,我国的专门用途英语一定会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成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转型。2l世纪英语教学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趋势是"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2

[2]卫乃兴,周俊英.也谈ESP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4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

[4]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J].外语界,2002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