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媒体运营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做新媒体运营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根据社会化营销专家、微博段子手最大联盟鼓山文化CEO铜雀,在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内部培训课堂【贝府私塾】上的演讲整理而来。用铜雀自己的话说,因为一天要执行至少30、40个案例,见过大量失败的案例,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避免乱花钱。“花好钱靠运气,怎么能避免不浪费钱是一个技巧。”
为什么要做社会化营销?便宜
当你考虑要不要做社会化传播的时候,考虑第一点,这个事情是不是便宜。
首先来说要做社会化媒体传播。首先你要明白为什么要做广告?做广告是为了传播也好,其他也好,其实本质上是为了因为便宜。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有一天要推广产品的时候,你就有几种可能性去做。如果没有广告的话,那么就只能靠你一个个雇销售员,去挨家挨户敲门。这种情况,第一,成本高,第二,说出来的话是不可控的。所以,广告本质上是便宜才会产生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这么火热,更多是因为社会化媒体比广告还便宜,这是个核心因素。其实我觉得我刚看见比如说有做钢铁的公司,这个公司其实我觉得没必要做社会化传播,因为它不便宜。便宜有几个条件:
1.试错成本低。比如说你要去拍地铁广告也好,CCTV广告也好,一次要几百万,上几十万,至少的。这时候成本会非常大,万一失败了呢?而新媒体一条微博最多一两万,便宜的几千块钱。这样的话你可以试试它的反映,哪怕效果好再去改成TVC,改成地铁广告,它的试措成本低,这是一方面的便宜。
2.用户属性匹配。网络活跃用户特点是什么呢?他基本上是喜欢表达的,他们在现实社会里面是周围人中比较领先的这个人。影响到他们,就影响周围一圈人,他们是最Fashion的那些人,这些人士可能也是相对来说更便宜一些。
3.微博用的巧的话,是会起代言作用的。别人夸你好这个事本身是非常有口碑的一个事,是非常便宜的一个事。比方你告诉我这个东西好,我不一定信,但是谁告诉我好,我又愿意信,这个信的成本会比较低。相对来说,做社会化营销的前提是是否便宜,不便宜就不要做。
社会化营销能带来什么?
1.基础曝光。微博日活接近一亿,9600多万,然后微信是5、6亿,知乎现在也不错。这是一个基础,你发出去就有人看到,这是叫基础曝光。但是你要确保这个事,当你就为了基础曝光去的时候,那个内容就需要在一秒钟就要让人看明白。就现在大家的阅读习惯来说,一秒钟看不懂它就不看了,所以一定要特别精巧。
2.关注度。当很多很多人讨论这东西的时候,关注度就有了,关注度有了以后大家就会好奇,好奇这个事在新媒体上特别特别重要,远高于夸你。
3.测试口碑。为什么不是好口碑呢?好口碑是不可控的。除非你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你放出来以后,比如人家当时极路由刚开始的时候,其实算是一个偏划时代的小产品了。之前没人这么做过,或者没做这么成功的。他在微博上开始放的时候,他就有99%预算都在微博上,好像它就是一个新的东西,大家喜欢这种东西,也便宜,导致它卖的会不错,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这么做。
如果你的产品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就需要通过测试,你的产品可能一百个好处,自以为有一百个好处,其中我们关心的可能一个两个都不到。这个其实就是在试错过程,每一次只能打一个点,必须只能打一个,然后这个点试试大家反映如何,好就继续,不好就停。因为新媒体毕竟它的扩张也是有限的,如果这个东西好的话,就放大它去做。这个东西特别特别的有效,并且它测试了好口碑那一点,你可以放大到其他媒体去做。
社会化营销不能带来什么
1.不能带来高转化率。当一个渠道很便宜的时候,一定会消耗到贵,然后大家不用,这是必然经历的。前一段时间微博风靡的九宫格,推荐9个APP,当时特别很有用。四五个九宫格下来弄完以后,一个天使轮投到A轮。但是现在肯定不可能了,因为它的消耗太厉害了。你能不能抓到这个机会是靠运气的,是靠眼光的,这不是靠技巧的。这些东西没什么可讨论的,你看到这个机会觉得好你就试,觉得好接着试,是这个过程,一直到贵了,不试了为止,仅此而已。
2.有时候转发和点链接两者是不可兼得的。对于同一条微博,同一个内容,一个用户只能采取一次性,要么转发,要么点链接,所以你很难兼顾。我们做文化产品比较多一些,有些官微在自己发广告的时候都扭扭捏捏的,就特别没意思,怎么说呢?你自己都不觉得发自己广告是一个荣誉的话,你粉丝更不会觉得。在微博上不要太指望把东西卖出去,更多还是把口碑哄上去。微博是个广场,是夸它好的地方。
我们以前做过一个案例,一个网页游戏,当天游戏收入进帐六百多万,五小时一百万下载量。如果单投我们,或者单投豌豆荚这些渠道,不可能有这个效果。原因就是在于说它这是兼顾的,兼顾有什么好处?其实是大家在讨论它好的时候,提高了它的转化率,并且在渠道上降低了点击成本。
理一理新媒体江湖
1.微博。微博大概是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叫做草根号。像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行榜等,早期靠复制内容起家的一些帐号,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是通常来说因为没有真人属性在,缺乏个人信服力,所以效果偏差一些,或者说用户是偏新用户和低质用户。铺一些硬广比较有用。
第二块是段子手。段子手就是一群有原创能力的,大家知道背后是个人的这群人。把它当个人用是最好用的,当个渠道用是其次好用的。它确实笼络一群人,大家是很喜欢,是爱他的。如果说一旦有人爱上它的话,单纯把它渠道化是很浪费的,想办法利用起来,怎么把这个人和你产品绑定起来是它的用处。
第三块是媒体。媒体更多来说是一个盖棺定论,是夸你用的,是做PR用的。这东西有用吗?有用。它更多来说是给你自己加分的,而不是一个转化率的。是很重要吗?也很重要,但是不要多,因为它也比较贵,也比较挑内容。
第四块是明星。明星的微博大家各位用过没有?明星的微博价格大概是一条二十万到四十万左右。现在一般来说真正用明星的普遍用法第一是靠刷脸,不花钱,这是主要用法。其次用法是做一个新产品,比如做面膜,然后找明星发一条,然后把明星的截图放在我微博置顶。这些东西一般是这么用的。如果单纯只是发一条微博做渠道的话,这是相当相当不值的,一定不值得。还是看怎么把明星的个人属性和你的产品结合在一起,你可以二次利用,否则明星发微博是没有意义的。
2.微信。微信这块其实一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现在基本上就三条:
订阅号直铺。有一部分人会看到,它其实就像一个TVC,铺出去效果不知道,就这样了,就是曝光作用。相对来说目前来说性价比比较低,还是比较贵的,但是毕竟用户在那放着,肯定也是需要的,关键是找好渠道就可以了,用户和你符不符合,够不够便宜。
H5。H5反正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做的必要了,除非你自己炫技。以前有统计,打开H5第三页的概率不到0.05%。
朋友圈。各位都是创业者,或者高管,其实你在自己发朋友圈就很有用,会给你所有的合作伙伴建立一个信心,这个时候是很重要的。大家努力有什么用呢?努力的用途不是改变现实,而是大家愿意帮你。尤其是你特别难的事,别人看着特别轻松一件事。所以说,第一是在自己朋友圈里发这些东西是很有必要的,不是自嗨,是有必要的。再一个是去购买一些人的朋友圈,这很难实现。核心还是在你们怎么能让他们主动愿意去晒,这个后边再说。
3.知乎。知乎非常非常好用,可以说现在性价比是最高的时候了。但是现在管控比较严,刚刚开始管控比较严,但是还是值得用的。知乎大号基本价格都有了。对于大号的长文章,最好用的还是危机公关,他们的写作周期一般是在一个星期以上。其次就是让知乎上的人去评价你,显得你很热门,就OK了。为什么知乎现在便宜?不是说因为知乎使用的人比较多,而是因为只要写的稍微好一点,总会有人搬到别的地方去,这是知乎便宜的地方。
其他,像豆瓣、BBS等,我不知道它有用没用,因为我没做过,但便不便宜是唯一标准。
理清江湖之后,开始做策划
1.首先要确定你是大众还是小众的。如果是大众的就要广撒网,对于大部分产品来说,硬广比软广好用。因为你的痛点也很痛,才会做。但是如果你是小众的东西,你是不适合这么做的。因为你的转化率很低,铺出去一万人看到有一个人是用户。
2.小众产品怎么做呢?其实更多来说是运营。初始阶段,运营的活可以说比营销的活重要一百倍以上。你需要找到你的核心的用户,怎么找?你就可以发广告试试看,下面有没有人夸你。核心用户应该兼顾两个特点,第一,他真的喜欢你,第二,他本身有一定影响力。然后你这个核心用户一定要自己维护起来。你本人也好或者是传说本人也好,你把他拉入QQ群也好,这群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是你的将来的可以说是所有的出发点。这些人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会永远夸你,因为他在你的群里了,他是你的VIP。
第二,他是你内测用户。不管发什么新东西,给他们试一试,他给你挑意见,哪怕意见你不采用,他们会有很多优越感。你有任何负面评论,他会主动帮你说法,会主动告诉你。当有些人对你不满的时候,他帮你说一句话比你说一句话有用多了。
就包括像360发手机以后,粉丝是放到第一位的,粉丝是爱你的,不要把不爱你的媒体放在第一位,爱你的人很重要。如果小众的话,一定要把这群人运用起来,这些人太重要了,这群人一千个抵一百家媒体。
比如我举个例子,我们说《盗墓笔记》很好看,你会产生兴趣吗?不见得。《盗墓笔记》写的是惊悚的一个盗墓故事,会想看吗?不见得。《盗墓笔记》里边有个小哥特别帅,你愿意看吗?也不见得。这东西都是很虚的东西,帅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人告诉你有一群《盗墓笔记》的粉丝赴长白山完成心愿,使得景区每日超载,你可能就会感兴趣这东西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火。再比如说每一个盒饭都说自己好吃、卫生、营养,你信吗?你不信。一样的道理,因为大家被骗太多了。
你放大的不是你产品本身那些东西,你要传播出大家爱你这件事。爱你这件事怎么来?就从这一千人来。当很多人爱你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你的产品是好的,你自己夸自己好这是没用。你还要考虑到这个事情,第一,你要传的事是你的事还是受众的事,是你自己要还是能让用户。比如你做个有情怀的事,如果你能让你用户一起,那你就算成功了。如果你是自己的话,没用,自己朋友圈放放就得了。
3.能让一部分人装B起来吗?在我们圈有个理论是这样的,优越感这东西就和吃饭、睡觉、空气一样,是生存必需品,谁能满足优越感,谁就能获得这些人。你能不能给你的用户优越感?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你做的特别低,所谓降维攻击,别人觉得谈论你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嘲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就说你做的特别高,我用你没用,我比你有优越感。尤其是初期,但是一旦到了大众,这些东西全都无效了,就变成特别实在的东西,它不是一个靠前期优越带动的东西。
理想状态
1.选定方向以后,就扔掉战略和节奏。刚才说了你有一百个好处,一测试哪些好处是大家关心的,然后就用这个好处,下头就扔掉吧。我们也有转发“三个半”理论。第一个,喜闻乐见,就是这个人比我还惨,我特别高兴;第二是感同身受,说的就是我;第三个是Mark一下,这玩意儿都有用;第三个半是转发抽奖。
前三个东西,你发现特点第一就是我惨,说的就是我,还有就是对我有用,核心就在“我”字上,网民是绝对“自私”的一些人,一定要时时刻刻记住这件事,他们没看上的东西,他就不理你,真的就是他不会有任何怜悯心在这里边的。所以一定要找到他关心那个点,反复反复说,让他们帮你去说。这些事情是很碎片化的。
2.软硬结合,硬打击,降低点击成本。刚才说就是那个渠道和口碑。新媒体是做什么?是口碑,本身是大家在夸你好的过程,是在传播大家爱你的事。大家会觉得是你好是应该的,我觉得你不好是我不对。
所以整个新媒体都在做这个事,它不是转化率的事,转化率还是渠道,用户最集中的地方。如果你在微博上发链接,我要点链接过去,跳转页面,再跳转,用户一定就会放弃了。但是当他在新媒体看到这东西很好,又在一个渠道上看到了说这东西很方便下载的时候,他哪怕下载试试,他的成本是很低的。新媒体预算30%就足够了,30%—40%足够了,再高是没意义的,渠道一定要花钱,除非你是个划时代的新产品。
3.首先你要设计一套分享规则,大V只做示范。本质是运营,你把你的产品运营出来一套规则,让大家愿意去分享。为什么愿意去分享?因为它帮我,所以他就愿意分享。这个分享出来之后,首先你有规则,然后大V做示范,假装成为你的用户去分享一次。还有一个事是这样,永远不要相信UGC,这个事是一个血的教训。UGC一万份投稿里能有一个,算极大运气。
4.接下来运营这东西。包括之前可口可乐标签瓶,褚橙,need的零食盒等例子,我收到以后我一定会晒,其实核心来说就是。这个太重要了,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是大需求。最后就是简单粗暴也挺好,就在于说如果是大众产品,或者你痛点特别痛的时候,没必要藏的特别深。尤其是你自己的官微,发自己的广告还不好意思,何必呢?就是一定要特别骄傲的说,我官微发的产品,我给你们花钱的机会,我是在为你们好,不要总是着掖着,觉得软广一定高于硬广,不见得。
最后说说运营的事儿
运营其实就是官微运营,微博和微信运营。
微博运营核心在于:第一,它更多最主要意义是在于找到你要的人,因为微博是公开的。谁评论你好,谁评论你坏,评论好你去和他私信,评论好你转出来,这就是微博用处,他是找到人的过程。粉丝重要吗?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如果这些人是不爱你的,你刷这么多人或者让他们看到有什么意义呢?官微是绝对不可能带来新用户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关注过海信,关注过联想,指望关注它再来买东西吗?应该是先想买东西再来关注它。官微主要是帮助你找到核心用户,表示你在。
其实当时黄太吉刚开始起来的时候,我们自己分析,它起来的时候,第一,它靠里边有很多点,包括他晒一些装修也好,在这儿思考人生,吃煎饼果子这些标语,包括这个煎饼本身,或者特别贵,老板娘、老板开奔驰去送外卖。然后你只要在他微博发出来,它官微就会呼应你,你有存在感。我夸你一句就有糖吃,我就会不断的夸你,然后你有什么新产品,你要显示出所有粉丝都是爱你的,不爱你的粉丝不要。这是官微的用处。
篇2
HSDPA作为一项3G增强技术,在性能上据有一定的优势。当今有意采用WCDMA技术的运营商都在考虑着直接将网络升级到HSDPA,到底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能为运营商带来何种好处?
孙震强:HSDPA发展目前引起了通信业界各方的关注,但是不同运营商的应用目的和策略会有不同。由于竞争激烈,老的3G运营商纷纷进入这个市场,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已有32个商用HSDPA网络;新的3G运营商把HSDPA作为切入点,作为降低成本,提供差异化的工具;综合业务运营商则把HSDPA看作移动固定融合的利器,接入融合将变成现实。
目前新建WCDMA网络中,HSDPA功能已经成为必选,甚至还要求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因为使用高速数据业务的时候更多的是静态的应用而且在室内居多,HSDPA的室内覆盖成为关键。
当然,HSDPA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EV-DO和WiMAX,但是HSDPA最为成熟。HSDPA加上HSUPA后的传输速率可以与ADSL2+媲美,如果将来用了SOPA(HighSpeedOFDMPacketAccess)则可以达到FTTH的速率。所以我觉得HSDPA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李进良: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了两大技术的优势互补,使得移动终端能在互联网上得到延伸,也使互联网摆脱了“物理性束缚”,用户得以更自由地获取网上信息,必将开创21世纪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纪元。遗憾的是:WCDMA、cdma2000是沿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老思路发展的,已定的第一阶段标准R99、R4版本,其核心网不是分组交换的IP技术,其接入网最高只有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既不适应互联网非对称传输的要求,也不适应移动多媒体业务的要求。3G有所作为的领域是数据多媒体,可是由于实际只达384kbit/s的数据速率和不适应互联网非对称传输的先天不足,致使它在无线接入互联网的领域要被数据速率高达54Mbit/s以上的WiFi、WiMAX所抢占。因此,后来制订的第二阶段标准R5版本,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增加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
篇3
据法新社日前报道, 进入互联网时代10余年后,以前垄断电信行业的巨头越来越清楚,他们可能缺乏在互联网时代竞争的利器!
中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凭借快速的增长为我国的GDP作出相当的贡献。一直受外界非议的电信业的垄断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放得到一定的改变,但是我国的电信运营商还是一直在倾斜政策的襁褓下成长,他们靠着与生俱来的网络优势成长为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电信运营商如果失去了网络的优势是否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呢?
行业观察家认为,网络是先前电信垄断者的重要资产,关键问题是若服务业务被剥离,是否还拥有同媒体和网络企业一较高低的竞争力?
确实,与互联网行业相比,电信业的创新能力可谓大相径庭。电信业发展早于互联网,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远远快于电信业。确实,很多互联网公司现在成为运营商旗下的SP、CP,运营商为刀俎,他们为鱼肉,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更成熟、更有生命力的行业。他们注重创新,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取代自我、建立优势,也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模式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电信业的警钟已经敲响,威胁不是眼下来自内部几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厉害的对手是现在他们看不起眼的那些做内容、做服务的公司。正所谓要未雨绸缪,电信运营商还坐以待毙吗?眼下话音业务已经严重受到VOIP的打击,而未来的趋势――增值业务正是互联网行业的优势所在,如果哪一天真的服务业被剥离,运营商还是老大吗?
在传统的电信模式下,管制思想比较“窄”,往往只局限于电信本身,而且一般总是先开放增值业务,然后是长途业务,最后是促进本地业务竞争。客观地说,这种市场开放推进模式为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由于早期电信管制偏于僵化、强制性,所以在遇到运营商之间强弱差距太大时,总是由政府出面扶持,这与引入公平竞争的初衷是非常不适合的。
今后电信管制应该树立大通信的概念,把各种各样的接入方式和业务方式都考虑在内,分析建立竞争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政府只需监控企业的竞争行为和市场的发展,而不再需要采取硬性的非市场行为对企业进行干涉。
眼下运营商的集体转型,正是基于这种形势下的一种战略应对,但仅仅是业务转型还远远不够,应该是整个电信行业作出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向互联网行业学习或许才是他们的出路所在。
篇4
一、网络媒体营销的要素
1、网络媒体营销的介质:对于网络媒体可以分很多资源介质,那么扬州seo启程把下面网络媒体营销介质进行了统计“博客、论坛、B2B平台,新闻、微薄、百科、知道、邮件、视频、事件、综合门户、互动平台、社交、联盟”
2、网络媒体营销的核心:网络媒体营销的核心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以文章的形式嵌入图片或者多媒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网络媒体介质传播出去。这里也可以把网络媒体营销核心定位为“网络软文”。
3、网络媒体营销的反馈:网络媒体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效果的反馈,通过对网络媒体营销的阶段性的效果反馈,再进行整合,按照目的进行跟踪营销,实现最大的利益。
二、网络媒体营销的好处
1、节约成本,利益最大化:从实际的成本对比考虑,企业或品牌的实体宣传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还要策划大量的户外方面的广告,从人力和广告方面的成本来说就是一个大投资,然而网络媒体营销从设计到人员配置相对实体宣传而言,一个是设计人员众多,那么就造就了费用相对低,营销人员也是一大把,那么人员配置也是非常好找。所以综合来说,网络媒体营销成本大大降低,降低成本的同时就实现了利益最大的的一步。
2、实际操作性强:实际操作性可以根据网络媒体营销的效果做及时调整,在实体宣传中如果您在某电视台做了个视频广告,那么广告做上去就不能修改了,但是网络媒体就不一样了,可以对视频的时间长短做及时的调整。另外网络文字在实际媒体运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络媒体跟踪营销,比如系列跟踪,时时报道等等。
3、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实际的网络媒体营销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个介质,也可以综合多方介质进行营销,比如通过博客、论坛、B2B等三方的综合营销,针对知道、百科等百度方面介质的综合营销。如果您的企业或者品牌有自己独立的网站,那么综合性的营销会让您的网络知名度大大的提升。
4、不可颠覆性:网络品牌建立以后,尤其是从网络媒体延伸到社会媒体以后,那么品牌就会抓住网络、社会以及其他方面多方面的效应,只要您的品牌做到诚信、质量、服务一体化,在加上创新的不断,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屹立不倒非常正常。
三、网络媒体营销需要注意的几点
1、线下产品质量:不管您是实现品牌还是产品都是基于线下的主要产品,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是网络媒体营销的核心。想品牌和产品屹立不倒,必须做好产品的质量。
2、服务跟踪:企业也好,品牌也好,卖产品的同时必须做好服务,只有做到产品质量、服务一体化,我们才能够发现更多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为客户考虑,从服务的反馈做到细致的服务,不断的创新才是社会的需要,客户的需要。
3、团队的完善:只有正规的团队,从实体到网络媒体的一体化才能保证我们网络媒体营销的正常进行,没有团队的企业及时是实现了营销的第一步也不会长久。
篇5
“无论你多么反感在朋友圈里做生意,对于商家来说其中的好处可谓多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朋友圈里做生意不用像淘宝店那样花钱做网店设计,手机拍照可随时随地商品信息,而且这样的营销也省去一大笔宣传费。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朋友圈内做生意目前最大漏洞是没有像支付宝那样独立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
“微信生意模式为先付款再发货,款直接打入卖家银行卡号,买家没有保障,而且纠纷发生时退货退款完全没担保,给交易双方造成了很大困扰。”济南的陈菡告诉记者,为避免太多麻烦,她在微信圈接入自己的“微店”,搭乘支付宝暂时解决付款纠纷。
据了解,今年1月份,由“口袋购物”推出的微店APP低调接入微信。“微店”为第三方平台,其将出入口搭建在“微信”上。卖家在微店展示商品,然后一键分享至朋友圈或推送至特定微信好友处,还可分享至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买家无需下载该“微店”的APP,只需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微店”页面。当然,你也可以在下方找到“我也要开微店”的按钮,按下便跳转至“微店”开设页面,轻松开起自己的“微店”。因此,这种病毒式开户与传播,让“微店”联姻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成为坐收渔利的第三方。
陈菡告诉记者,她的“微店”即便是搭乘了支付宝,也只是暂时性解决了直接打款的风险,却并无资金保管功能,而是直接将资金流入到了卖家账户上。“这样,在支付风控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如此的“微店”营销,让腾讯看到了在交易与支付平台上的不完善。今年5月,“微信小店”正式上线,抄了“微店”营销的后路。因此,有专家告诉记者,未来微信可能不允许第三方平台介入“微信开店”。但新上线的“微信小店”,从开店、购买到支付在微信平台上完全闭合,让用户暂别后顾之忧,而且微信还推出了安全锁,用户将微信账号与手机绑定后,就只能在绑定过的手机上登录,其他任何人若在别处登录用户的个人微信账号,用户都会收到消息提示,若为风险登录,可即时冻结账号,由此构成了微信安全防护体系。
大腕们的“微”革命:
把大象装进微信的冰箱里
微信时代,每个人都透过这扇窗看外面的世界。这时,很多拥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将视线瞄向这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时至今日,正当惊奇于微商的倍数出现时,总裁们早就把自己的大象装进了微信这台冰箱里。
段崇政
好药师,第一个吃微信螃蟹的药店
从来没有一家医药行业公司跟微信跟得这么紧。
微信一开放新接口,测试新功能,好药师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通宵达旦地验证功能,测试BUG。当然,它的努力也有所回报――2014年5月底“微信小店”当天,好药师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微店第一时间随着腾讯官方消息的同步推出,瞬间引来大量关注。
在好药师的规划中,未来要利用微信盘活打通各个线下药店的资源,将现成的上万家药店门店都变成自己的网点。不久的将来,在家中微信下单,附近药店一小时内配送上门,或直接在药店中微信扫码购药等都会变成现实。
“事实就是我们认准方向,愿意花钱花人力去紧跟微信做这些测试。”好药师CTO王乐天说。
2013年12月15日,好药师悄悄开通了自己的微信服务号。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微信的各个接口和功能,比如支付功能、条形码扫一扫功能。一个月之后,支持微信支付的好药师服务号正式上线。
彼时的微信服务号产品功能非常简陋,可购买的商品也少,甚至没有购物车功能。之后,好药师开始逐步完善自己微信服务号的体验。2014年2月23日,好药师服务号第二个版本;一个月后,条形码扫一扫购药。这一功能好处在于,当用户家里的药吃完了,只需要拿空盒上的条形码扫一下,就可以通过好药师继续购买相同的药品。
微信提供的不仅仅是销售渠道,还是一个能帮助好药师建立自己生态王国的工具。好药师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将线上与线下统一起来。
我国目前大约有40万家药店,好药师的母公司九州通直接服务的有几万家,间接服务的有10万多家。好药师希望把这些数目庞大的药店纳入自己的生态系统,利用九州通的批发业务把货品送到药店,把药店作为离居民最后一公里的一个仓库。
这样的体系一旦搭建完成,将形成好药师独特的门槛。
未来,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将自己的病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发送给好药师,背后专业团队会即时给出意见。售后还可以跟踪服务,提醒用户按时用药等。
总之,有了自己的用户群,有了自己的门槛,才能成功形成自己可以掌控的生态系统。
联想总裁“开店”:把3万店铺装进互联网
2013年12月3日,联想高层的一个午餐会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问联想中国区数字运营业务负责人赵海生:给我开一个微信店吧,要用多久能开出来?
赵海生说一个月左右。
但陈旭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应该用周计算吧。
午餐会后的12天,一个叫“旭de东东-抢!”的微信商城在“联想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上诞生了。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总裁开店”。
然而就在之后不久,一个事件警醒了所有联想人。
2013年年底,联想西南地区的一个经销商听说绫致用微信打通O2O(线上到线下)的案例,通过扫二维码可以沉淀客户。他非常兴奋,认为找到做电商的好方法。于是他将整个店铺全部铺设二维码。然而只放了一天,第二天就撤下来了。
他发现,顾客进店之后都去扫二维码,不愿现场下单了。不过联想很快想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引导顾客扫描二维码是为了给顾客增加服务价值,而不是为了直接沉淀顾客,这种直接大规模铺设二维码的方式显然太过生硬。这一案例的失败在于这位商没有理解用微信做O2O的真正用意,更重要的是,这是单个经销商单个店铺的行为,背后缺乏强大的系统支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想的大微mall应运而生。
联想专卖店微信商城(简称大微mall)是联想在“联想服务”微信公众号上为全国的经销商建立的一个商城系统。联想初期先拿出三家经销商开设100家店铺尝试。三个月后,有500个经销商上线。目标一年之后实现2000家微店上线。
在这里,联想利用了微信六大能力,堪称完美地解决了微mall的互联网化问题:分别是解决了客流、粉丝、定价问题;同时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在最令人头疼的分账问题上,微信最后决定支持联想的大微mall体系,从支付环节开放分账接口。最后还完美地解决了渠道冲突问题。
由此走下去,联想微店由100家变2000家,变3万家,指日可待矣。
小米到唯品会:每个企业都是自媒体时代
2013年10月,唯品会一年一度的战略会议上,董事长沈亚当场“发难”:2014年唯品会来自移动端销售占比要超过28%。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场的总监们都面面相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14年第一季度,唯品会移动销售占比达到36%,环比增长70%。
但沈亚还是不满意。于是在这一年7月的总结会上,他继续“发难”:移动增长的速度趋势虽然比想象中好,但唯品会犯了一个所有互联网公司向移动端转型都犯的错误:把PC端(私人电脑)的模式直接搬到移动上去。
沈亚这时候意识到微信作为移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应用的作用,但彼时的他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思路。于是他将这一课题交给了负责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的副总裁冯佳路。
早就意识到微信是个热门社交工具的唯品会新媒体部高级经理杨永燕此时给上司们发了一份邮件,试探性地询问:唯品会要不要开始做微信公众账号。令她意外的是,这封令她纠结的信发出后很快得到各个上司的回应,他们的意思很明了:立即启动。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唯品会的微信公众号便建立起来,几乎和其他企业一样:做推广带粉丝。
冯佳路认为微信时代,每个用户都是推销员不同,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则认为“微信开启每个企业都是自媒体时代”。
2012年,黎万强接手了小米营销破局的任务。他曾尝试做一个约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方案,遭到雷军的拒绝。因此只好组建新媒体团队。
幸运的是,彼时的微信们正处在爆发前夜,小米借势而上,逐一拿下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成为粉丝经济运营的第一标杆。
2012年6月微信刚刚起步,黎万强发现它可能是一个机会,于是他让小米网的主管们停用了米聊,完全基于微信来沟通,并在之后的三四个月时间里,让团队进行了各种测试,来揣摩微信如何与企业新媒体运用挂钩。
最终,小米的直觉是正确的。亦或是说黎万强的直觉是正确的。
2013年2月开始,小米下决心抢占微信阵地。仅仅3个月,就收获80万粉丝。一年后,小米的微信公众号已拥有超过520万粉丝。
除了粉丝众多,另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是,小米微信公众号目前的微信支付月平均交易额已经破1000万元。
对于如此大能量的引擎力,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小米对如何运营粉丝经济,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企业开始学习小米,甚至直接照搬小米的营销玩法,包括它的海报与会PPT的风格,小米论坛与线下同城会的玩法。它们并没有深究小米营销背后的战略和思维,结果是东施效颦。
这场战略思维的核心就在于“口碑营销”。
黎万强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这一点:社会化媒体的矩阵只是有效的传播渠道,但如果缺乏针对核心用户群的聚焦定位,以及不能创造出能够天天上头条的故事,就无法将口碑营销发挥到淋漓尽致。
篇6
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包括天津、重庆、成都、石家庄在内的42个地区(城市)入围。而今这些城市已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今年作为我国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最后一年,对于企业来说,实战也近在咫尺。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数)就是这么一家站在前线的企业。
两年前,华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两年后,做网络出身的华数,试图打通“三网”,做跨网络、跨媒体、跨应用的新型运营商,在新媒体、新网络、新通讯、新信息化应用和三网融合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华数副总裁赵志峰确定了要把华数培育成最大的软件销售方的目标。
然而,赵志峰不看好手机电视的未来,他说做手机视频,运营商觉得不赚钱,用户又觉得流量偏贵,关键是手机视频并非刚性需求。因此他巧妙地给华数定了个调:做中间整合者。
他当然也不会放弃云。业内对云计算狂热的同时,也不免云里雾里。然而,赵志峰给出了华数云发展的清晰路线图:先做电视,然后做新媒体,然后再做信息化。
赵志峰说,其实我们只要做两件事就可以了:智慧城市和数字家庭。通过对整个社会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对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家庭的服务,这八个字就是华数未来几年要干的事情。
三网融合应细化
李强强:数字电视近年来非常热,但从推进层面来看,难题很多、阻力很多、噱头很多,实际动作比较少,整体上感觉概念大于实质。从你们所在的角度来看,你觉得三网融合往前推进主要的阻力来自哪个层面?
赵志峰:做三网融合你要明确你能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点在相关文件上都写得比较模糊,那么当执行的时候,这些规定便会非常模糊。
究竟什么是宽带接入,没人给出具体的答案;怎么做,也未可知。一直说发牌照,第一批试点一年多了,谁也没有拿到政府发的牌照。
再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界定宽带接入,当时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接入,还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的通信,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就宽带业务这个概念来讲,它包涵的层面太多了。
刚开始,大家为了把进程往前推,就有些避重就轻,导致现在遗留了很多问题。我相信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比较多的细节上的磋商问题。
企业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我觉得三网融合试点的选择上,当时企业是比较被动的,比如当时政府挑试点企业的时候,就挑了半天,有这段挑的时间还不如让企业去试了。但是挑了再让企业去申请牌照,第一步的筛选就没什么价值了。
但愿今年第二批试点出来以后会有些实质性的改变!
李强强:具体到互联网电视,现在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就行业内部来讲,版权、运营模式等问题不断出现。比如在电视硬件方面,长虹、TCL、创维等企业都想做,但似乎又陷入了不做则已、一做就错的怪圈。你怎么看互联网电视的生态环境问题?
赵志峰:我觉得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以外,互联网电视这个产业目前还是比较健康的。事实上,互联网电视是家电行业转型的一个影子,电视从以前简单的装置转变为现在的一种智能装置。
在没有牌照出来以前,实际上家电厂商是承担了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是负责硬件的生产销售,另外还要去整合一些版权资源。我觉得,平心而论,让家电厂商去整合资源,它的能力是不够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厂家特别追求新技术,专门弄个公司去做这个工作。
另外,从目前的互联网内容服务来看,实际上它的赢利模式还是不清晰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历史阶段,华数作为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的出现,对家电厂商是有利的。
如此一来,电视厂商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硬件研发、营销等方面,而把内容版权整合这部分责任交给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因为有这样的生态关系,所以互联网电视在去年才能卖得那么快。否则,可能消费者买了互联网电视,但一时不能看,连上牌照都成问题,整个系统都会非常痛苦。
因此,这是整个互联网电视行业转型的问题。华数等厂家的出现帮助互联网电视度过了这样一个困境,否则依靠他们自己很难过去这个坎儿。再过五年,牌照方会不会和厂家形成一个紧密的关系?这是很有可能的。角色转变以后,就会有很多种合作的方式。
也有一些家电厂家不服地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到牌照”?我觉得这都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现在拿不到牌照并不代表五年之后还拿不到。至少从目前来讲,国家对这些东西还是有管制的。大家都觉得石油挺赚钱,为什么大家不都去炼油呢?因为还有政府管理在,而且,这并不代表长虹或者TCL拿到牌照后马上就能发财。
互联网应用不强
李强强:从一个更高、更广的层面看,家电厂商和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相互合作和促进,是很好的突破口。互联网牌照发下来以后,华数其实只是万里走了第一步,华数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参与行业竞争与合作?
赵志峰:按说互联网电视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个业务,网络、带宽、家庭宽带的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地步,自然而然就可以出现互联网电视。但是在中国却倒过来了,这个产业的终端产业要转型,老百姓家里的宽带并非真得很宽,实际上因为网络带宽的速度一般,所以互联网电视的体验是比较差的。
我们也有一些用户的激活次数数据显示,可能开始的几天用户会觉得比较新鲜,使用几次后发现不好用,用户的热度就下降了。互联网目前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就像你买个很好的车,高速公路却不行,坑坑洼洼的跑不动。
我觉得这个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网络技术不好的话,像我们这样的牌照商也就没有运营的机会。因为你要运营就要收费,而你的服务质量不行不仅难有收益,甚至可能人家还会来投诉你,向你索赔。所以在这个阶段没有太大的运营空间,我们的确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李强强:你分析这个行业还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收获的季节?
赵志峰:我估计“十二五”过去应该就差不多了。中国的电信改革有点问题。当时的南北分拆是横拆,如果是竖拆对现在可能更好一点。因为在本地运营商是相对垄断的。在北方就是网通,南方就是电信。在ADSL方面,我们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这10年用户数增加了很多,但是ADSL本身的接入速率没有得到提升。
这个十年再看国外,欧、美、韩等发展得非常快。我们国家的宽带发展第一波是赶上了,在第二波的时候,大家都去抢手机市场了,手机厂商打得火热,反而家庭宽带的这个市场慢慢悠悠没有太大进展。
李强强:我们再谈一下媒体形态。目前来看,媒体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我们确实也不太能看懂它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走。新华社要做一个新华电视台,央视也一直在做互联网。各种媒体形式互相交织,大家都在往其他领域拓展。你判断最终这个产业会以什么形态稳定下来?
赵志峰:你问得非常好,问到了整个三网融合的一个精髓问题。我判断肯定不存在稳定的时候,因为一直是变化的。在基础设施层面,我认为是会稳定下来的。现在大家所有的人在盯着三网融合,整个三网融合远期看来,叫新媒体也好,网络服务也好,其实是不断地螺旋向上发展的。以前BBS是靠字符的,现在带宽了是网页形式的,更好一点就是视频了。
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上,实际上并不存在垄断不垄断的问题,这个渠道对谁都是畅通的,谁都可以做。另外国家的媒体集团,央视也好,新华社也好,必然会走全媒体路线。网络报社,南方周末也开始有视频的出现。
无论做渠道还是做内容,后面基本上都是全媒体这种体系,无非谁走得快,谁走得慢而已。
对老百姓来说选择更多了,并且现在加上移动互联网这么一冲击,实际上更方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图片或视频。这个消费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反过来促进整个媒体行业去转型。
我觉得这挺好的,因为基础设施的变化,让国字头的传媒企业,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同台竞技,各显其能。有人有媒体资源或是权威信息的优势,有人有灵活机制的优势,最终可以让老百姓接触更多信息。我觉得这个就是三网融合对老百姓最大的一个好处。
但是三网融合可能还需要政府跟技术运营企业一起推进。现在抓住所有人眼球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和媒体企业,因为他们掌握的宣传资源多,因而做得风生水起。但我觉得从中国来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在这方面推进的并不是很理想,我觉得我们是重建设轻应用。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建网络、建平台。但是建完之后使用率非常低,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指导思想的问题。
就拿登机牌这个事情为例,美国人都不会到机场去换登机牌,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或者酒店就可以拿到登机牌。所有的酒店都有打登机牌的机器,他的互联网跟航线的系统是完全相通的。我觉得美国人把这种信息化的应用跟他每天的生活捆绑得非常非常紧密,你每日的生活就在网上,消费保险之类的在网上能搞定就搞定了,减少了很多的人力。
中国的硬件设施也不差,家家都有电脑,系统也很好,就是用不起来。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上,我们国家投入的精力和引导是比较少的。为什么有些家长听见上网就头疼,因为很多孩子上网就是聊天、打游戏、看电影,好像没别的事情好干。我们现在总觉得互联网是娱乐的,和生活没关系。这和国外有一个很大的鸿沟。我觉得这个在下一个十年是很大的问题,中国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
手机电视潜力
李强强:奥运会、世博会都是手机电视特别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后来一直没有做起来。不仅是企业、行业的冲突没有弥合,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也还存在。
赵志峰:你说的是标准的事情。我会站在整个产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他们吵得再厉害,即使标准都统一了,现在市场可能还会是这样,这个东西是个规律性的。
实际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可能让手机电视的发展更滞后。因为你在手机上能玩的东西太多了。以前在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能看个电视人们就会觉得很新鲜。现在有什么新鲜的?看会儿小说,看会儿新闻,玩会儿手机游戏,刷微博,时间就过去了,用户没必要非看视频。这个和标准没有任何关系,用户的选择性更丰富了,但这会更加滞后手机视频发展的时间。
对我来说,打开手机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然后看微博,看看朋友们在干什么。之后才会想到看个视频,这不是刚性需求。实际上现在手机上的视频慢慢地变成了另外一个形态了,它会嵌入到其他内容里面。比方说新闻里来个视频片段,微博里来个视频转发。也可能,以后手机电视这个概念不会存在了,它会变成很多应用的内嵌的内容源。
李强强:就整个市场规模而言,手机电视的市场潜力如何?运营商有做内容的,有做管道的,都想在手机电视这个领域提前布局。你觉得五年以后手机电视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赵志峰:我觉得不会,现在的趋势就是对的。不会因为某个事件导致大家看得多一点,这并不影响整个产业。奥运会大家可能看手机电视多一点,但是这只是偶然事件,就像2003年,因为非典视频通信热卖了一把一样,不会因为什么点、某个事件让整个产业改变。
李强强:NGB(下一代广电网)是个产业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广电总局提出来NGB概念以后,我们也一直在调研,整体上感觉政府部门热情很高,但是到地方以后,地方广电的热情和主要参与的企业的热情都不是很高,华数怎么看NGB?是否会围绕NGB做一些布局?
赵志峰:我觉得就这件事情来讲,政府推动NGB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一个方向。这和电信的宽带化、光纤入户一样,需要一个旗帜和目标去实现。但是确实由于整个广电体和电信体系不太一样,相对分散。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剖析NGB,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广电要自己变革的决心的体现,可以看成一个口号,也可以看成是一些技术方向的整合。广电总局拿出一个模板,大家越接近越好,实现的方式和速度不一样。
另外可以通过NGB这个形式聚集一些行业的人才,来共同研讨研究下一步怎么办。现在做网络的改造,那下一轮要做什么技术?需要哪些技术是不是可以提前做一些布局?让一些高校研究员进来先做五年以后的事情。运营商就做近五年的一些事情。
NGB里面会有很多的指导性文件,这是一个体系。所以有人说NGB很空洞,我不这么认为,就好像国家信息化一样,我觉得是一个行业要自我变革、自我前进的决心的体现。我觉得政府做这些事情还是很到位的。
未来只做两件事
李强强:华数有新媒体、信息化通信、有线数字电视、新业态电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几大业务板块,这几个板块之间是一个什么逻辑?华数怎么定位自己的角色?
赵志峰:其实说简单一点,刚才讲的划分比较细了,华数其实是两个比较大的角色。一个角色是网络设施的运营商,我们在浙江做全省的有限电视网络。以网络为基础做网络运营商该做的,一切承载都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在把网络建好的基础上,把网络能够提供的服务做扎实,这基本上是以技术和功能为主的,没有软性的东西在里面。电子政务我们也提供从基础设施到机房,到网络、云计算、云存储的工作。
另外一个是新媒体。做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用移动联通电信都行。互联网电视方面,你用广电的宽带,电信的宽带都行,只要能连上来就行。这是一个从头端到终端的业务。这有媒体形式在里面,以内容版权的整合、节目的编排等,向用户提供这个服务。
它跟用户之间不会有任何的承载实体,具体承载实体由用户自己解决。我们把这个叫新媒体业务,它是面向多个终端的。中间不需要,不需要任何的转机,跟网络没关系。从大的方面讲,华数就是做这两大板块。新媒体是做全国范围的,没有地域限制,网络是做浙江省。
李强强:能不能理解成这两块一个是做渠道,一个是做内容?
赵志峰:也可以这么说。但这个渠道我觉得跟“十二五”期间的运营商一样,也在发生变化。你刚才讲的智慧城市也一样。这个是运营商思路的一个很大转变。以前运营商提供的是非常单一的服务,比方说你要十兆,我就给你十兆的宽带接入,其他的不管。
但是现在运营商不一样。我们现在往前走的一个方向并不是提供一个渠道,实际上是提供基于渠道的一种服务。就像云计算,那可能大家都在做,那个时候就是我服务器存储资源全部给你提供之后,最终对企业来讲你就不是拿一个十兆接入了,你的IT系统就不存在了。公司里的IT部不会再管软件了,而是只管网络,只要网络能够连到运营商的这个云计算的前端就好了。
对行业也一样。现在运营商慢慢学会这些东西,管理这些东西,把服务变成一个产品卖给客户。以前的运营商人员结构可能做不了这个,或是知识结构不行。现在要靠新的体系来做,慢慢地朝这个方向在走。
所以云计算做起来之后,就需要大的软件商,这对一些小的软件公司来讲可能是比较麻烦的一个事情。他们以前有自己的渠道,卖点小东西来赚钱。以后没有了,以后都是大的智慧型的软件,又方便又便宜,竞争的门槛更高了。也许从电话到邮箱电话网站,运营商一步就搞定了。
繁琐的IT部门再过5年可能不会存在了。有些数字产业的人员也在看好这个模式。他们甚至希望连园区里面的网络都靠运营商去做,政府收的是房租,运营商就收信息化的租金。业主进来只要往插口一接,什么就都能用了,这样很方便。
李强强:我们看到浙江提出智慧浙江计划,杭州也相应提出智慧杭州规划。智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电子政务和民生问题的解决。要做一个完全用云来思考的电子政务,就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云上,这就要摒弃部门利益,不愿意放弃就会成为信息孤岛。我觉得这是很不错的信息化升级的契机。你说的这种园区革命也是这样,这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就是一种模式彻头彻尾的变化,所有的东西都在云上,通过不同的终端,不同的管道来使用就行了。在这个背景下,华数云相关的业务想象空间很大。
赵志峰:我们肯定在建云,我们现在的云是先做电视的,然后做新媒体,然后再做信息化。我们开始曾经先做信息化,但是当时在杭州做一个城市的规模是没办法支撑这种云的架构的。现在我们从杭州做起,给全国的新媒体做媒体云,主要是出于多终端的需要,这个趋势也非常明显。
现在,我们终端的服务也是竖向分离的。对运营商来讲,通过三个或者四个屏幕统一的内容体验之后,媒体的属性就更强大了,覆盖面也更大。为了这个体系结构,只能用云计算来支撑。其他没办法,现在表面建三套系统来支撑,其实后面就是一套系统。
一套系统用户的数据要统一管理起来,无论从哪登陆上来,就像现在的手机QQ跟PC的QQ一样。另外,内容在不同的屏幕去传输的时候,不可能为每一个手机终端专门去存储一种格式,否则这太浪费了。
因为我也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格式,比方说昨天手机用60K流量的,现在苹果手机用100K流量的,后天要200K流量的手机出来了,作为媒体行业来讲我没办法把我的资产做这么多放在这个地方,我肯定是要统一资产的。
所以这个就需要一个非常大的云计算的后台。我的服务是基于云的架构的。事实上,根据客户的终端、带宽的情况,给客户一个最适合他的媒体的数据,必须有一个非常有弹性的云计算的后台来支撑。
我们现在做媒体云。整个软件基本上开发完,后面就是部署的问题,牵扯到从基础设施开始到数据中心资源,再到整个架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不是有云计算的试点专项么?我们也是承担了整个业务。国家发改委计划要五年全做完。我们打算先从手机开始,再到互联网电视,再到我们自己的互动电视。公网的需求更迫切,因为公网的终端更多样。
李强强:你刚才说的这一点很多政府工作人员也深有体会。政府不同部门的系统各自为战,要做一个统一的系统就需要开放数据,单此一点就很难推进。但是现在不一样,云计算出现了。我觉得云对政府而言更多体现在思维定势的突破。
赵志峰:这要看国家的导向。其实我觉得现在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很多:生存状态,买东西的方式,物流等。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个体现。电子商务行业是因为有巨大利益的驱动才发展的,而很多其他的信息化并不代表一定是利益,比方说让老百姓方便地在网上办事,可能没有利益因素在里面,但意义重大。然而,商业公司肯定不会做没有利益的事。
从政府来讲,那就要求各运营商在承担商业运营的同时,要承担信息化的一个职能。宽带化不属于信息化,现在可能很少有人去梳理为什么经常谈信息化。宽带是路修得很宽,但是没东西在路上跑还是不等于信息化。我们谈信息化,一谈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一说就是投资多少钱去修路,这确实是挺艰巨的一个任务。
李强强:五年之后的华数什么样?
赵志峰:华数的规划跟我们的定位相关,就是基于网络业务,把它做好做踏实。我不太同意智能渠道这个说法。我认为以后运营商不是一个渠道商,是一个应用平台商。
那个时候,华数可能会变成最大的软件销售方。企业买的不是宽带接入,而是所有服务。我们围绕这个目标在把网络上面的平台做足,提供业务。
我总结我们的目标无非是这两个:第一就是做智慧城市,第二就是做数字家庭。归到这八个字上一点都没问题。对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家庭的服务,对整个社会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这就是一个网络运营商未来几年要干的事情。
另外一点就是媒体云。华数本身不在内容生产这个行业,我们还是网络出身。所以我们基本上还是坚守平台策略。我们不像央视有自己的电视台,有自己的内容制作团队。所以华数可能选择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而我们则基于中间做内容的整合。这个整合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媒体化导向,以宣传引导方式让你每天去用。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功能化导向,这是类似互联网的做法。
我们不是那么强势的媒体集团,但是我们有很好的新技术。最终我们在新媒体行业就是专业户。专业户就是抓收入。这是两个大的方向。以后五年,华数把这个事情做好就行了,当然五年能做好也不容易。
互联网电视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个业务,网络、带宽、家庭宽带的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地步,自然而然就可以出现互联网电视。
可以把NGB看成是广电要自己变革的决心的体现,可以看成一个口号,也可以看成是一些技术方向的整合。
他们甚至希望连园区里面的网络都靠运营商去做,政府收的是房租,运营商就收信息化的租金。
整合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媒体化导向,以宣传引导方式让你每天去用。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功能化导向,这是类似互联网的做法。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浙江杭州
嘉宾:
赵志峰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篇7
美国某广告监测公司对苹果做了测试,对苹果的每只电视广告独立打分。平均分数上,苹果出品比广告略高。出色程度上,外间团队做得更好,贡献了两只评分最高的广告。不过无论是外间团队还是苹果的“iAd”,都没留下像“1984”一样的传世经典之作。
在美国,大公司内设广告制作部门已经成了营销界的一股风潮。近期统计,52%的美国企业把过去外包给广告公司的业务,转移到公司内制作。这些有广告小作坊的企业,绝大部分还在传统媒体广告的基础上,扩充了数字媒体、社交和移动媒体的力量。
而苹果建立自家广告部门,更令广告界唏嘘。因为TBWA/Media Arts Lab和苹果渊源实在是太深,过去苹果有乔布斯的时代,就有TBWA的身影。它专注服务苹果三十年,苹果最著名的两只广告“1984”和“Think Different”都由其操刀,基本是唯一指定广告合作伙伴。但是现在美国营销界流行的说法是“两个总比一个好”,像谷歌一样,除了有自己的数字营销团队,还再聘上十几家广告。
组建自家广告公司,对苹果的好处更多。自从乔布斯离世,TBWA和苹果的矛盾就从黑盒子里跳到阳光下,受到三星广告连番“羞辱”后,关系更是一度紧张。三星嘲讽苹果手机落后、只有老人家才用,一如TBWA当年嘲弄微软的手法。
悲剧的是,轮到TBWA迎战,它能做的却不多,他们想模仿1997年“Think Different”,做一只在概念上破坏性创新的广告,但苹果营销部门更需要一只能够清晰展示产品创新的广告,延续苹果的黄金年代。后来TBWA出品了多只平静地阐述产品优点的广告,完美,却缺乏创新者应有的激情。
“被嫌弃”的TBWA内部人士说,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不再是创意的乐土。乔布斯离去,给苹果的创意团队留下空白,苹果广告部门招募的1000多人全是创意人士,包括从TBWA不声张地挖来一个创意总监、一个音乐监制,和其他大型广告公司招来前创意人。这番招兵买马除了能给苹果带来一支专心帮衬苹果的创意团队,还能给苹果的脑洞补充创意、灵感和品牌学知识。
篇8
先介绍下人马君app,它有两个特点:
1、科学的、量身订制的个人专属健身方案;
2、社群机制,解决减肥路上最大的痛点“没有伴儿坚持不下来”。
但是app做社群的很多,尤其健身又是非常细分小众的领域,如何在垂直领域做出短期爆破的社群?今天人马君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先说下社群、社区和社交的区别:
社交:人与人的关系。无非是熟人和熟人(联络),陌生人和陌生人(发现)、密友和密友(私密)的关系。例如微信、陌陌、微爱。
社区:人内容人的关系,发帖者需要有精神or物质获利所以愿意发表内容,看帖者有“某一种特定诉求的内容得到满足”因此愿意每天打开该社区获取相应内容甚至follow特定内容提供者。例如汽车之家、贴吧、bilibili、下厨房。
社群:人与人基于共同目的的聚合,内容是强心针,共同目的是关键因素,而人与人的互动,是社群活跃的一大源动力。
当我们确定要切入一个领域时,需要考虑这个领域中的关系,更适合以上哪种。在健身行业我们最终选择了社群。原因很简单,社区更强调的是内容,而健身能内容的人往往是晒腹肌、晒装备,晒成果。这些只是5%健身达人的行为,95%小白用户围观后无法参与进来。社交在健身中更不成立,社交的大多行为是男女之间,而我们观察健身会发现,用户健身在得到好身材前,是不具备男女社交的因素的。胖子和胖子,有什么社交点呢,尤其是一身臭汗的胖子和一身臭汗的胖子。这也是约跑软件不火的原因。
做社群的三大前提:
1.群主
其实微信群和QQ群是个很好的借鉴,大家会发现,活跃的微信群一定有个牛逼的群主或者核心人物;group是乌合之众的一个很好表现。社群中的用户很容易围绕一个核心人物去形成一种价值观。而如果没有核心人物,群的刷屏灌水现象会异常突出,直至消亡。
因此人马君在做app里的健身社群前,首先有数以十万计认同人马理念的粉丝基础,并培养了数以千计从人马减脂营成功毕业的学员和督教。后来大家可以看到,人马首批数百社群,每个组长均是减脂营的学员督教。重要的是,这些非常认同人马理念,积极付出的用户,我们的产品团队也一一微信沟通,每天大量的核心用户群运营维护,保证了核心用户的持续积极性、价值导向一致、社群运营技巧共享。
2.内容储备
人马君app做的另一核心点是官方为每个人量身订制个人健身方案。大家可以看到下图。
这是非常复杂、系统的一套方案。恰恰是这套方案,成为保证社群发帖质量的一大利器。因为在社群里发帖的人,首先对方案产生认同,并且“拍照打卡”自己的方案实施。从而形成了对他人的影响:这么多人都可以坚持方案,我为何不可以呢?
这一点很好的解决了:如何引导社群内容走向,如何避免无价值刷屏带来的用户疲惫。
3.目标设定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一群人一定是因为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我们如果设定因为健身目标聚集在一起,会发现这是个伪命题。每个人健身的内容是不同的,目标是无法用统一数值衡量的。但减肥不是。我们把减肥的目标圈定在三点:体重、体脂率、三围。同时限定以milestone:“我的减脂周”。每人以周为单元,这保证了用户的动机&活跃欲望。
以上三点听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但是围绕以上三点,其实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因为我们知道,互联网时代是to C时代,想要控制海量用户的走向,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下面我说下人马君的前期准备工作:
阶段1:
自媒体时代(2013年底-2014年底)这段时间,人马君官方微博、微信通过健身干货、鸡血聚集了百万粉丝。这里好处是树立了人马君品牌感。但我们的微信微社区在无运营状态下每天千条互动。我们却后来果断废弃掉了微社区,这正是我上面所说,社区的形态在健身领域中,只能吸引健身达人,无法让小白用户参与进来,上行天花板非常低,价值不大。
阶段2:
打造人马君减脂营。健身对于国人来说是很遥远的概念,但是减肥二字非常的贴合民心。健身减肥,是最快出成效且健康的减肥方式。在这一阶段,我们最有价值的有二点:
a、确定20%核心用户画像:
剥离核心用户会发现,至少在中国,男生在减肥这一块不是痛点,胖一点么也就嚷嚷下,心里其实会自我安慰说我是暖男我事业有成就好了。而对于产后辣妈和social期女性,减肥是刚需痛点。并且她们非常愿意求助、传播、带动更多人加入。因此我们把20%核心用户收敛至产后妈妈和20-35岁social期微胖以上女性。
b、给核心用户灌输价值主张:
人马君减脂营6周的时间设定,是根据21天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而来。6周周期后,用户会非常认同并习惯于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而这种理念是人马君所灌输。因此人马学员毕业后本就在正常生活中乐于向身边的朋友熟人去灌输多吃多动的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下,人马君app里的社群出现,才能保证组长or种子用户有非常大的能动性,去晒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孜孜不倦的影响其他小白用户。
阶段3:人马君app社群初期运营
人马君1.1版本发出后,除了自家自媒体号之外,没有做更多推广。这里很大原因也是垂直社区的初期,质量比用户量更重要。知乎、豆瓣的初期起量都很慢,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一个月中,产品团队更多精力用在关注用户行为、运营核心用户。我们精选减脂营优秀学员or督教才可申请成为人马君小组组长,所有小组长拉微信群强运营,跟进各种情况小组的用户行为,不处理投诉、不设置用户限制(这是反社区运营而行的一个关键。因为小社群后期如果规模化,人工运营是不可控的,因此我们需观察不做人工干预的前提下用户行为,并在后续的功能设计中做更人性的导向)
这个阶段核心用户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通过强运营,我们保证了有问必答,普通用户的bug可以通过核心用户反馈给官方;因此核心用户会有“我们是人马官方的人”的认知。集体荣誉感很强。这导致在社群功能极度不完善情况下,人马app达到了次日留存46%,次周留存44%的优秀战绩。
阶段4:人马君app社群的规模化
篇9
行业发展到今天,究竟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卖酒?
(一)白酒行业将进入“寡头竞争”
一个县一个酒厂,一个镇一个酒厂,中国白酒行业的800万吨销售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那个时候当县长如果不知道办酒厂,你的政绩多半是体现不出来的。这么多的白酒卖到哪里去?别的地方卖不动,只好在家门口卖,家门口也卖不动时,就把酒发给职工抵工资,自己想办法喝掉。销量虽然上来了,但卖酒人的日子却越发难过,给国家的利税更是无从谈起。 物极必反,山东酒厂的广告营销一夜之间在捧红鲁酒的同时,也给国内众多小酒厂以沉重的打击,就此走向消亡之路,白酒行业进行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洗牌运动,行业酒厂也从颠峰期的8万家酒厂滑落到约3.8万家,大半的酒厂在这场洗牌运动中被洗掉。遗憾的是,这种疯狂没能持久,被短暂胜利冲晕头脑的鲁酒,孤注一掷的营销模式很快就遭遇了寒冬,行业随之进入急速下滑状态。任何危机都预示着机会,五粮液的OEM品牌打着五粮液的品质保证大旗一路攻城略地,诞生了中国最大的白酒大王——五粮液。五粮液的崛起又带动了大批的名酒复苏,金六福、浏阳河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消费者的觉醒又给了众多的中小酒厂当头一棒,做白酒成了有钱人的资本游戏。
啤酒的竞争在目前已经进入寡头竞争时代没有人不信,而啤酒的今天就是白酒行业即将出现的明天。以前一个乡镇都会有一个酒厂,而且活得比较滋润;今天,一个省也就只有那么三五家酒厂活得滋润,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集中,最终形成做白酒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当然,考虑到中国物大地博以及消费习惯的差异性,暂时还无法准确估计这种寡头竞争时代到来的具体时间,但从市场表现及攻打市场的方式来看已经一览无余了。
(二)白酒营销将成为“有钱人的游戏”
以广东市场为例,以前如果能够做2000万的预算那是超级海量投放了;现如今你说投2000万打开广州市场,就只能去忽悠外行人或者不懂酒水行业深浅的人。古绵纯、皖酒王、诸葛酿在广州的成功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东方喜炮、宋河等大量品牌的饮恨沙场是没有发现竞争形势的转变,弹尽粮绝而亡;而后期崛起的稻花香、高炉家、开口笑则是准确预估了市场形势,备足了弹药才取得后来居上的成功。
很多白酒企业偏安一方,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没有预估到风险的来临。要不了多久,这种悠闲自得的农家生活就会被打破。这个世界还没有发现资本攻克不了的地方。口子窖的“盘中盘”前几年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扛着资本的大旗在狼吞虎咽;而近两年的偃旗息鼓也是因为在攻打市场时遇到了更厉害的资本狙击手,在龙争虎斗中搞得两败俱伤。
(三)地方名酒与全国名酒将进行“生死对决”
名酒复苏不只是全国性的名酒,也包括地方名酒的整体崛起,这是消费者整体作用的结果。当消费者越来越向名酒集中的时候,全国性名酒和地方名酒为了自身的发展势必会上演一幕幕决斗的好戏。全国性名酒会在提升品牌、在中高档价位上多做文章;而地方名酒则可考虑全系列覆盖,但应该实施双品牌或者是多品牌策略,以对应消费者的需求。
全国性名酒的推广在未来会形成自己的重点投放或主导区域,地方名酒在做实大本营市场的同时也会遵循边际扩张原则,实施碉堡战术推进自己的市场领地。只要各自不出现战略性的失误,这种对决状态在未来十年内会一直存在。
(四)地方名酒与地方名酒将发生“肉搏巷战”
地方名酒的战略要地可能是在同一个主打市场,也可能是双方的相邻市场,当自己所在市场已经运做得无法扩张时,到别人的一亩三分地抢饭吃就成为必然。湖北酒与安徽酒就是典型的例子。安徽酒前几年抢攻相邻的江苏市场,湖北酒争相抢攻相邻的湖南市场都是这种营销思维的体现。 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地方名酒纷纷杀向那些没有地方名酒的省份,在那里安营扎寨、抢夺地盘。譬如近几年的广东市场、浙江市场、福建市场等就成了好些地方名酒的乐土,也确实成就了辉煌的战绩。
地方名酒与地方名酒的战争打起来会比地方名酒与全国性名酒的对决更惨烈、更残酷一些。因为资金相当、实力相当、品牌定位雷同,地方名酒的自身对决更像是一场肉搏战,比拼的更多是耐力和执行力。
(五)借用外脑将成为家常便饭
翻看一下白酒行业功成名就的酒厂名单,或多或少都会有外脑的身影在闪现。不是说借用外脑或是与咨询公司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而是咨询公司的介入可以为企业梳理清楚拓市思路,并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一定的高度来为企业把脉。有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借用外脑,笔者认为一是不要盲从,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外脑介入后能够扭转乾坤上,因为你自身对企业的熟悉绝对比外脑要多;二是有所听、有所不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三是先试点,成立独立的项目部供外脑去折腾。既然外脑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就姑且相信它一回,但事关企业根基的事情暂时不要交给他,让他从新项目运做起,确有成效并觉得自己能够自由驾驭时再逐步引进到老项目中去。
闭关锁国的思想在以后的白酒行业会遭淘汰。与咨询公司合作在未来的行业里面会成为主流趋势。
(六)媒体导向功能将更重要
行业媒体的繁荣既说明行业本身的繁荣,也是行业自身的需要。媒体在行业里面扮演的角色会逐渐淡化功利色彩,成为行业导向,而跨行业媒体合作的实现对消费的引导作用会更加明显。很难想象一年四季不被媒体关注、不在媒体抛头露面的白酒厂家或白酒品牌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媒体在引导行业竞争的同时自己也是利益收获者,媒体也不想成为少数人的喉舌,尤其在这样一个资信高度发达的年代。
(七)将会出现超级酒类运营商
金六福、福建吉马、北京朝批、上海海烟、陕西天驹等一批酒类超级运营商在未来会进一步做大做强,酒类运营商的联合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趋势。随着对网络掌控和优质品牌垄断经营权的进一步加剧,超级酒类运营商成为外来品牌在当地很难逾越的一道门槛。
以陕西天驹为例,外来白酒品牌如果想在西安有所作为,不与天驹合作的话,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将会是成倍的。这也提醒我们,怎么样成为当地的老大是我们众多经销商重点思考的问题。未来十年,全国各地这种类似性质的酒类运营商将会越来越多。
同时,超级酒类运营商的出现会打破生产企业与经营性企业的融合。酒类运营企业在贴牌、逐步正规后为了摄取更多的利润,会向上、向下挤占资源。譬如向上收购酒厂、向下开设酒店和名烟名酒连锁店。甚至会出现专业的品牌运营商或者品牌输出商,手中握有多个自己打造的或收购的酒类著名品牌,想就只能去找它要,而它自身却不负责具体的销售,只负责品牌的打造和升值。就像帝亚吉欧那样,在全球拥有上百个著名品牌。
(八)买断品牌会继续存在且向地方名酒集中
买断品牌成就了五粮液的霸业,也快速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市场份额。但自从五粮液从前两年提出瘦身计划,着力打造“1+8+9”计划以来,它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再吃香。
其实,买断品牌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是行业自身把它进行神化后又把它打倒。买断品牌的衰落是因为经销商买断品牌后没有足够的资金运做全国市场,大多数抱着招商圈钱的心态在搞品牌买断,伤害了许许多多中小经销商的心。
品牌买断不仅会继续存在,还会成为地方名酒的主流。品牌买断备受青睐是因为买断品牌可以跟随厂家的主导产品做市场,并更能够满足部分经销商多赚钱的心态。做地方名酒的品牌买断风险会小很多,甚至没有风险,因为地方名酒在本土市场本来就是非常强势的,买断的品牌放在本土销售就会非常安全。山西汾酒这几年的大步发展就是得益于大量买断品牌的出售。对地方名酒来说,自己只要花足够的精力把主导产品运营好就行,那些众多的买断品牌就无须再耗费精力。
这里需要提醒地方名酒厂家的是,虽然买断品牌好处多,但太多太滥的开发也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市场,要把握好开发的度,尤其要把握好买断品牌的定位,不能让买断商一通胡搞去伤害消费者的利益、伤害品牌形象,要事先约定好双方的责、权、利,明晰开发品牌的市场定位。
(九)行业人才流动会加快且会有更多跨行业人才涌入
人才互流在其它行业早已不新鲜,但在白酒行业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随着一些名酒企业开发外地市场的需要,以及市场开发中打攻坚战越来越成为主流,那些深谙白酒市场操盘手法并有一定团队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在白酒行业越来越吃香。而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的兴起为这种交流提供了一些极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白酒行业这两年的快速反弹和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职业化人才步伐加快。
另一个趋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外来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快速流向白酒行业。近两年啤酒行业、饮料行业、家电行业甚至医药行业的营销人才也在加速向白酒行业流动,给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气象。
外行业人才的涌入给白酒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气息,也提高了行业的发展和营销水平,以前的粗放式营销手段逐渐遭到摈弃也是这个缘故。
(十)外来资本将加速进军白酒行业
随着水井坊被外资入股,中国的最后一块行业处女地被攻破,这是好事。
行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后诞生了诸如金六福、浏阳河、小糊涂仙等著名新兴白酒品牌,并催生了新一代中国酒类富豪。外资的进一步进入势必会给行业带来福音,催生更多的白酒强势品牌。
篇10
[关键词]融媒时代;传统媒体;改革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们称之为融媒体。融媒时代,新兴的新媒体风起云涌,自媒体的自我营销、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新受众逼退旧传播,新媒体正在改变政治生态、市场生态。那么融媒体时代如何“叙事”、如何进行营销革命,是传统媒体必须直面的问题。可以说,在传统媒体面临严重挑战的关口,通过融媒体,我们就是要努力实现用一样东西换更多的钱,用更多的方法营销我们的产品,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新闻产品。
一、做加法,多加互联元素
掌握增量,留住存量,新老媒体必须要在融合中求创新,增强多元性。融媒体实际上是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
媒体深度融合,对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而言,都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契机。尤其是传统媒体要着重在增强灵动性上下功夫,通过汲取网络媒体的优势,打造多元化、动态化内容,实现在表现形式上的灵动和在传播途径上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在媒体融合中坚守核心,确保竞争性。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但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再以传统媒体最熟悉的报纸编采业务来说,记者的稿件在报纸上实现不了24小时滚动,可是报纸手机终端却能够轻而易举实现。比如黑龙江日报手机党报APP就把党报的声音实现了网上滚动。再比如广播新闻。广播的劣势之一在于其线性传播的单一性,只有声音,没在文字和图像,听众对广播信息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传播效果稍纵即逝,耳过不留,信息的储存性差,难以查询和记录,听众受节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内容,选择性差。但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龙江客户端、龙广听友网将电台节目搬到互联网、搬到手机终端,实现受众的菜单式点播,并有视听的多元加工,进一步提传统媒体优势。
二、做减法,让传统媒体轻装上阵
我们做新媒体,目的不是做工具,而是利用工具贩卖我们的产品。我们知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机遇是新闻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多次贩卖。那么贩卖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精兵简政”是轻松闯市场的关键。
融媒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减少一些不适应环节。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内容口径标准协调上面临挑战。因此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要在管理体系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切实优化调整采编流程,减少不适应媒体融合的环节,实现“一种原料,各自加工,同步推广”,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率。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媒体融合日渐加深,传统媒体纷纷打造全媒战舰,但不少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还是“两张皮”,互不相融。
而在具体的编采业务中,减法作为分解动作更有利于传统媒体新闻产品营销。互联时代,碎片化是重要特征。媒体产品的碎片化也是现实。但碎片化的意义不在于切碎,而在于重组,通过重组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产品价值最大化。
比如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内容,只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一次消费,浪费了产品的价值。我们可以把优质报道内容拆分打包,转换成文字版、音频版、视频版投放在APP、网站等平台。尤其是可以通过信息池的集中打造,然后一次生成、多次,让新闻产品能共享,能切割,也能重新锻造。因此,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敢于刀刃向内,要不断创新、不断自我革命,有善做减法,才能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三、做互动,加强媒体合作与用户体验
媒体竞争越激烈,越要加强其他媒体的合作。融媒体时代尤其要侧重在向下、向上、横向三个层次谋求联动发展。
向下,即本土化,体现在精耕细作,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媒体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的聚合力度;向上,即去区域化,借梯登高,在内容、品牌、活动上找机会、找渠道和中央级媒体开展合作;横向,即进一步加深和全国报业的合作,加强内容资源的宽度和广度。
同时,传统媒体必须增加用户黏性,增强互动。特别是要关注用户留存,让这些用户持续使用,作出口碑。这需要传统媒体与受众更好的互动。
凯迪拉克的官方微信包含了可以支撑公众号持续运营的几个强大元素:互动、产品、体验。不但有品牌活动维系与粉丝的互动,并且有新产品功能带给粉丝而且是精准的目标粉丝直达心灵的产品交互体验。媒体做的是文化产品,在这中间也大有可为。
就新闻产品制作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微信时代、app时代的特质,做到即时新闻及时推送,重大报道深刻阅读,吸引优质客户的关注。就媒体品牌推广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而且,互动除了增加传统媒体影响力,增加用户体验与黏性外,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数据库的建立。在信息时代,手中掌握的数据库大小将直接彰显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传统媒体充分重视用户信息的保留与沉淀,建设用户数据库,让积极参与互动的受众成为未来众多新媒体形态的核心用户层,都将是融媒时代重要的财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