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自律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自律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自律建设制度

篇1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今天重谈诚信,不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提倡大家遵守的外在要求,更应该把它看作是民族文化默契的一种唤醒。一方面要与传统接轨,唤醒传统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健全公民信用体系,让不诚信的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日前下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就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提出7个方面21条具体意见,此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此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最基本的起点,就是诚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样的道理,是任何一个孩子无论以后从事政农工商,也无论他以后知识水准高低,做人要遵守的基本准则。中国人过去的修养不一定与知识成正比,一个农民可以非常有修养,可以有敬畏天地之心,可以有人与人之间的谦和诚信。在今天重谈诚信,不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提倡大家遵守的外在要求,更应该把它看作是民族文化默契的一种唤醒。也就是说,在文化价值上,我们要有一些共识和默契,诚信应该是作为定理存在的,不需要讨论。诚信不一定能给你一个专业技能,但是让人有尊严,让人能够安身立命。

子贡问政时,孔子提了三点,“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回答去掉兵力国防;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为什么留下的最后一项是“信”,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自古人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了“信”,社会、国民、一切价值都无从建立。中国人把“信”看作从个人的君子之德,到整个社会的价值默契的一块重要基石。今天我们讨论诚信,其实是为了让中国人接续血脉,活出中国人本有的尊严来。

在当今时代,我们的诚信应该如何做?一方面需要中国传统道德的弘扬;另一方面,是要用社会信用体系来规范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一切只有道德的提倡,而没有外在约束,有时候人的道德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是脆弱无力的。当然,如果一切都变成可以通过外在评价的有价标准,那也过于功利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富裕阶层,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第一批勇敢地“摸着石头过河”富裕起来的人。但这里面部分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富而不贵”,他们有了财富的数字,但是缺少生命珍贵的个人信念。比如说,什么是底线、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事情、不能挣的钱等等,换句话说,生命自律、家风和门风等还是缺少的。

这样的人再往前走,如何才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珍贵呢?那就是他们的行为必须要有社会信用体系公开约束的底线。事实上,一个人是不是诚信,我们很多时候从公民的个人信用体系中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聘用一个什么样的员工,如果没有触犯法律,即使有很多道德层面的失信行为,在个人档案中也是反映不出来的。所以,我很期望公民诚信体系能够使每个人的信用是真正公开透明、有保障的。

曾经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国外考学时一路领先,但是却被名校拒绝了,因为这个学生在刚到国外时,有过两次地铁逃票记录。我们许多孩子可能觉得只要学习好,逃票算什么?但这在一个公民的诚信体系中是件大事,我们现在流行耍小聪明、小贪小占,有人不觉得这些行为对个人信用和发展空间有伤害,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把体系健全了,道德才真正有力量。

篇2

关键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项使命的完成情况,师德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着国家百年盛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德建设,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而道”。党的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要以这八个字为价值准则,形成与高校教师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以“爱国”为核心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直接关系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年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影响的倾向,存在着遵从西方话语体系、宣扬西方价值观、推崇西方文明成果等现象,所以高校要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为核心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1.1高校要激励教师在工作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体现爱国主义;高校教师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形成科学研究成果,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高校教师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讲授现代文明,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体现爱国主义。这些行为都应该的得到肯定和支持,促使教师自觉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

1.2高校要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高校要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以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基本的国情到国际的热点、从专业发展的历史到专业发展的前沿、从基本理论的阐述到具体实践的应用,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明,等等,教师在教学和交流中如果能时时体现着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取得诸多成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可以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以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敬业”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敬业”是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的灵魂,需要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有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职业理想淡漠、爱岗敬业精神弱化等问题,所以高校要使教师有敬畏之心和进取之行,以“敬业”为重点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是大学教育的基石,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存有敬畏之心,怀有对高等教育工作强烈的职业光荣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思想品德、学识才能、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三、以“诚信”为基础夯实高校教师的职业基石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缺失现象十分严重,高校教师在多重的利益驱使下,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数据失真、论文抄袭、收受钱物等情况,在教学中存在人情分、金钱分的现象,所以高校加强教师个人的诚信修养教育的同时,把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发挥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的作用,以“诚信”为基础来夯实高校教师的职业基石。

3.1高校用制度建设构筑诚信防火墙。制度建设是诚信建设的保障,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积极进行制度建设,高校有国家层面的《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和文件作为制度建设基础,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师德建设制度,完善制度规范,针对学术造假、金钱分等诚信缺失的教师应严格处理,使教师的失信成本可以威慑到教师的言行,避免教师无视失信成本,不仅破环教育环境而且对教育对象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3.2高校用有效监督构建诚信约束网。高校的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使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约束力与外部压力有机结合,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网,监督高校教师的师德表现。如,在高校教师招生、发展党员、评奖评优、保送研究生等具体工作中,学校牵头组成学生、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立体监督网络,进行监督,并且使师德监督结果公开化,与教师的物质利益、名誉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惩戒各种诚信缺失行为,进而杜绝这类行为。

四、以“友善”为条件构建高校教师的和谐环境

“友善”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价值标准,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高校教师在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中应以“友善”态度去处理,防止人情冷漠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大学里和谐的人文环境。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着教师为维护和实现个人利益而诋毁他人、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所以高校要培养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建设友善校园氛围,以“友善”为条件构建高校的和谐环境。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触动灵魂,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出动学生的灵魂,才能有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才能发挥一名教育者的教育作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真心地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总之,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师德建设则是永恒的课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就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师德建设,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使高校教师不仅一名合格的公民,更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其言行符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1 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教师[2005]1号.

[3]何齐宗,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06):49.

[4]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8,(7).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它包括了建设前期的工程咨询,建设实施阶段的招标投标、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直至建设后期的运转保修在内各个阶段的监督与管理,也包括了工程物资、设备的监督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监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机遇。探讨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发展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且科学性的建议,无论对行业自身发展还是对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发展程度也是衡量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已发展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如下问题:

1.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对国内监理企业资质的认定要求,而对国外类似企业的认定要求还不完善。另外,在监理工程师的权责认定方面,随意性太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监理行业管理者仍然是政府,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捆绑制度,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制度。政府管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监管责任的承担者是谁、监理人才的流动性差、东西部地区监理人才数量的显著差异及西部地区工程监理的到位率不足等问题。工程建设过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由不同职能部门(如计划,城市规划、土地、房产、建设等)进行管理,也可以分为不同性质由不同领域的职能部门(如水利、公路等)进行管理,从而产生了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交叉和重肴,多头管理,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管理的统一。另外也存在行政管理黑箱操作,对企业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阻碍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2.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的不良秩序

虽然现在监理行业有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来调控,但整个市场的运作仍不完善,大量不正当的竞争正在影响着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很大一部分业主没有也不可能将工程的投资、合同的签订、进度的控制等关键工作全部交由监理公司来完成;即便有些从监理公司转型过来的项目管理公司也不大可能承担起工程项目的全部管理。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意义以及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诚信问题十分严重,我国监理行业在从业人员的个人诚信与企业诚信两个方面都有所欠缺,其结果都会导致行业的“诚信危机”,损害行业利益。其直接根源是诚信体系的缺失。

3.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恶性竞争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监理必须实行招标。从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引入竞争机制是对的,但是在工程监理招投标时,价格竞争似乎成了最重要的手段,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加之工程监理企业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行业整体利益,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监理取费低,其结果一方面对监理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另一方面对业主来说得到的也就未必是优质服务。如任由这种局面恶性循环,势必使监理行业的社会形象一降再降,从而严重阻碍工程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4.监理责任逐渐加大

从当前建设市场形势看,监理人的责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行为不规范的业主推卸责任的倾向比较明显。二是施工企业进入改制转型期。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向总承包管理公司发展,将劳动力密集的工种甩出;同时,大量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斥施工一线,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下滑。三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加强监理责任的倾向。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习惯于掌握工程建设的控制权。即使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后,建设单位仍然留恋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权,形成了监理单位对工程没有实际控制权。监理单位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夹心”,监理单位有责无权,难以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控制管理,地位尴尬。

三、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探讨

随着国家住建部2003年2月《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2004年11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11月《关于大型工程监理单位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的,从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方式到提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方式的政策性指导,将给工程监理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必然带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必然带动相关建设制度的逐步完善,从而为工程监理行业营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对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问题、发展机会的分析,结合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现实状况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促进我国工程监理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工程监理市场

对于监理行业来说,市场是基础,法律法规体系是规范,监理行业要积极主动地联合建筑行业,推动监理行业乃至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而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如参考国际文件,研制监理服务范围;制定监理招投标管理办法;制定外资企业进入监理市场的准入资格等等。

2.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篇4

一、工作目标

1.制定、完善、健全各项相关的安全制度,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

2.结合学生自身行为,把《守则》、《规范》、贯穿到整个学期,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3.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

4.积极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延伸、社会辐射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要继续完善学校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故处置工作预案,要进一步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好每周的安全教育重点及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月总结汇报制度等,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完善职责,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层层落实,层层追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每周带班领导值日教师所有教师及更夫工友

2.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板、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严峻性,并定期召开班会、校会,安全演练等。各班除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外,每周利用班队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做实,让安全深入人心,从而使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掌握多种自我保护的防范措施,让安全事故为0。

3.加大检查力度,有制度就要有落实,有布置就要有检查,不搞形式主义。

4.强化班主任和值日老师的责任制度。

(二)构建德育机制

1.转变学校德育干部角色

学校德育干部不应只是抓纪律卫生的代言人,而是开展德育活动和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及时了解学科德育实施情况,有效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体化;要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育人职责,全面落实全员育人;要扎实推进班级、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团队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区域德育资源利用、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方面做好统筹协调。

2.建立学科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要把学科德育的实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要素之一,认真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切实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要探索建立学科、年段德育工作评价落实体系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考评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育人技能和育人艺术。今后在评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时,将逐步通过述职评比等方式产生,真正推选出广大师生信服的先进个人。

2.加强班主任工作

一是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科学化、系统化;二是要密切家校联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校外情况。对学生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三是要做好三好学生、规范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之星的评选工作,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以使评选的结果公正。

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少先队组织要成为组织德育活动、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力军。学校大队部要健全组织机构,把团队干部有机的组织起来,发挥大队部的职能作用,通过日检查、周公布、月总结、学期总评的制度,大力宣传榜样学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提高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加强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系列每周训练重点必须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学习,并贯穿到平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来,解决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巡视,加大值日力度,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2.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将公德教育贯穿整个学期。从第一周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开始,为学校的公德教育拉开序幕。要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树立公德意识。要切实上好晨会、班队会课,有班会教案和记录,杜绝被占用现象。

3.利用每周的升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系列活动。

4.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学校要主动与社区联动、与家庭配合,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明确社会、家庭教育责任,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不断挖掘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文历史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校外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5.加强本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全员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强化对学校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深化校务公开。

(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通过狠抓考风考纪,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规范办学行为;二是多开展一些能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能培养学生自治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主题活动;三是根据学生需要,广泛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四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篇5

关键词:市政文化;市政建设部门;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实践检验证明,以核心价值理念为中心,推动各项制度的建设,以人为本,建设行业文化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市政建设部门,也应把建设市政文化作为推动市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一、树立市政文化建设理念,深化以文化带动市政发展的认识

1.市政文化的内涵。生活是文化的源泉,文化是人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文化也就是该部门、该行业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市政文化就是市政行业干部职工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体系及其表征形式;它既有意识形态性,又有非意识形态性;既有精神文明、精神文化的内涵,又有物质文明、物质文化的概念。行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是行业文化的基本含义(本文中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市政文化是市政人在市政建设和维护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准则和精神风范,它既具有一般行业文化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的行业内涵。

首先,市政是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突出的社会公共事业。任何社会群体或个体、任何社会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市政。社会要求市政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设施服务功能,提供舒适、便捷、安全且具有平等使用权和消费权的公共服务。因此,为民、便民、突出社会效益、服务至上、突出公众需求是市政文化服务性内涵。

其次,市政建设和维护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敢为人先,乐为人先是市政文化发展内涵。

2.市政文化的作用。行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行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制度的根本源泉,是行业形象建设的灵魂,也是行业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行业文化引导着行业形象的建设和行业制度的制订,服务于行业目标。行业形象以行业文化为底色,离开行业文化的行业形象就会黯然失色。行业制度以行业文化为土壤,管理制度与行业文化在行业目标的实现进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行业文化渗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决定着制度的价值取向,缺乏行业文化背景的管理制度就会无所作为。行业文化无所不在,深入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行业,推动着制度的他律向文化自律的转变。

3.发展市政文化的现实意义。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得好:“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唯有高扬品质高雅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一个行业能否得到百姓的认可、支持、赞许,能否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说到底也就是该行业文化的定位,宣传贯彻的情况怎样。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社会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经许,给市政文化的繁荣昌盛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市政文化,直接影响着行业管理、组织、运行机制的运转状况。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市政文化综合、细化着诚信,法制,公平正义等和谐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发挥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在弘扬行业建设理念增强行业的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市政文化使行业目标的实现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直接影响生产力、调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市政文化建设要紧扣行业特色,反映时代要求

1.构建和谐社会是行业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行业文化的共性反映了一个时代对其的统一要求,是行业文化的时代特征。在文化建设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培育交通行业文化。首先必须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行业形象,突出行业在社会分工中的定位,注重形象宣传。

2.紧扣行业特色是市政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不同的行业特色是一个行业文化区分另一行业文化的根本,抓住了行业特色就抓住了行业文化建设的生命线。从市政行业社会责任来看,市政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首先,要用行业社会责任来定位市政文化,在形式上体现市政特色,反映市政队伍劳动和特色生活情趣。其次,市政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市场经济发展对市政不断变化的要求、面向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市政文化建设既要紧密结合又要积极服务于城市发展,要在市政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内容。另一方面要运用先进的、典型的,优秀的事迹引领市政文化,注重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反映市政特色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市政文化细化实施要突出核心价值观念,突出人本管理观念

1.核心价值理念是市政文化建设的提纲挈领。行业文化建设包括核心价值理念建设、先进制度建设和外在形象建设三方面。在行业文化建设面临着各种思想冲击的环境下,建设、引导、培育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工作十分迫切。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主流,必须十分重视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在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各种思想相互影响的环境下,行业文化的建设要突出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行业意识形态的领导,加强党对行业文化核心价值方向的把握,结合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要求,从行业的实际工作中提炼出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具有行业特色的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用核心价值理念总揽行业文化建设的全局。

核心价值理念要突出行业特征,体现行业理想,树立创优意识,反映行业的追求,市政核心价值理念如:“法制、民主、诚信、责任、科学”的体制理念;“和谐共利”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知识、人才、劳动、创造”的人本理念;“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知变、应变、求变、导变”的创新理念等。

篇6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道德培养

2009年,为进一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扩大招收研究生。6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论文抄袭等学术道德不规范现象也越来越多。2011年教育部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各高校也随之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学术道德管理制度。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性。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规范呢?笔者以所在高校为例,分析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从根源出发,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举措,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提供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学术道德存在问题

1.学校学风建设制度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高校为规范学术道德,不断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学风建设的制度和措施。但是,由于工作职能分工的不同,针对教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各项学术道德建设制度规范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制定,制度规范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不利于学术道德建设工作各项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

2.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各高校很少有开设科研诚信、科研行为规范的专门课程,笔者所在高校也只是不定期开展讲座活动等。因此,大多数研究生甚至有一定研究经历的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科研规范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不清楚“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对“合理引用”与“剽窃抄袭”之间的界限和区别没有深入了解,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容易犯错误。

3.研究生导师对学术道德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做人等全方位进行全面指导。因此,导师对学术道德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其所指导学生的学术规范性,但目前绝大多数硕导、博导因自身教学、科研工作较重,往往忽视对学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只一味追求学生科研成果,这是不可取的。

二、学术道德培养改进措施

1.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制度

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前提,一定是明确学术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明确什么是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明确学术失范行为的受理、调查处理程序及惩戒措施等。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有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笔者所在高校就有相应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同时,我校为进一步引导广大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结合教育部印发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参考提纲(试用本)》,针对研究生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了《**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的学习手册并作为我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材料与交流媒介,供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之用。同时,将《学习材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并行下发到各学院指导教师及学生手上,要求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相关部门也组成了监督组进行了有效的督促,扩大其影响力。

2.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加大学术道德宣传教育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对于帮助研究生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引导研究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引领社会风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组织研究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学习、交流活动,可以促进研究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术道德,知道什么是学术规范。笔者所在高校在宣传教育方面是将学术道德与每年的研究生学术年会结合起来,利用学术年会有利契机,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与我校研究生学术年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是学校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引领学术风气的年度大型学术盛会,学校积极探索并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融入其中,从而使宣讲教育活动有了依托的重要平台。让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之风来规范、指导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中体现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加入学术道德教育环节。

3.调动导师在学术道德教育中的积极性

要抓好学风,首先要抓好教风,建立以导师为主与研究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教风带动学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导师对学术道德的重视,我校会分学院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座谈会,聘请有实践经验、学术上规范且带出过优秀硕博士毕业生的老教师现身说法,提供经验,交流心得,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同时,加大对学风建设的宣讲力度,通过新增硕导培训向导师普及学术道德规范、科研工作学术规范等相关政策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使学术道德规范不仅“入耳”,更“入心”,从根本上提升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进一步整合学术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规范,将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工作有机融合,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制,为学风建设工作水平的跃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既培养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也保证了人才的基本学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志敏,王惠惠.学术道德规范给力吗?――基于92所“211工程”高校的相关文本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

[2]俞建光.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4(4).

[3]林媛媛,史万兵.导生关系视角下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培养机制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

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促进发展为主线,按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的评判标准,把民主评议行风与规范价格管理、整治价费秩序、实行政务公开、创建文明行业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好的政风带出好的行风,以良好的行风取信于民,推动我局行风建设深入发展。

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达到“六个进一步”和“七个有”的工作目标。“六个进一步”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价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七个有”是: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规范的行政行为,有创新的工作机制,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满意的服务质量,有较高的社会评价。

二、评议内容

(一)我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实施行风建设计划、措施的情况。

(二)我局落实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目标责任制,规范收费秩序,减轻社会和群众负担,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我局完善价格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推进价格政务公开,促进价格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情况。

(四)我局完善价格执法程序、规范价格执法行为以及完善价格举报制度,受理和处理价格举报情况。

(五)我局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为群众解决最关注的热点价费问题,为企业价格诚信服务,为窗口地带经济发展服务的情况。

(六)我局实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建立公示、承诺制度,建立行政责任制、失职责任追究制等情况。

(七)我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办事拖拉、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情况。

(八)我局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情况。

三、评议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全面部署阶段(6月10日-7月10日)。

1、召开干部大会,对全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2、制定我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方案。

3、成立局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开展行评工作。

4、聘请10名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以及服务对象),明确20家企事业为民主行风评议单位。

5、在物价局网页上公开评议内容,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爱全社会监督评议。

(二)征求意见,自查自纠阶段(7月11日-7月31日)。

1、采取召开业务联系单位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下社区及服务单位问卷调查,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群众接待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2、在全局干部中开展“八查八看”自评活动,找准我局在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查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组织情况,看行风建设的计划、任务、目标、措施制订了没有,落实得如何;二查批费批价是否合理、合法,看批费批价中有没有决策失误、群众意见强烈的问题;三查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是否到位,看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收费问题是否得到检查处理;四查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中各项便民、利民、为民措施是否健全,工作是否到位,看有哪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五查是否依法行政,看是否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问题;六查窗口服务部门人员能否高效,是否负责,态度是否热情,看有没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没有办事不力、工作拖拉的问题;七查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看有没有“吃、拿、卡、要、报”的问题;八查职业道德教育是否落实,看干部队伍素质高不高,有没有发生突出的有损物价部门形象的人和事。坚持边评边改、未评先改、边自查边整改。

(三)反馈意见,整改建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1、对评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进行意见反馈,同时表明整改态度。对行风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当前能整改的,要立即先行整改,使社会和群众感受到民主评议行风带来的实际效果,看到民主评议行风带来的新气象;对群众不了解、不理解的价格政策作好解释,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

2、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原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缺乏制度的及时建立,促使行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强化行风建设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落实行风制度的保障措施。

3、提出整改情况报告。将制定的整改措施和落实整改措施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在10月15日前报区行风办、区政府分管领导。

(四)述职评议,接受民主评议(10月1日-11月1日)

局领导班子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后,写出自查自评报告,召开“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大会,向行风监督员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自查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查自评及征求意见的主要情况;抓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五)整理材料,迎接检查阶段(11月2日-11月15日)。

认真总结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好迎接评议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组织领导

按照局行风评议工作总体安排,在行评领导小组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成立*区物价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局长林宁任组长,副局长董新宁为副组长,问海燕、苏立军、沈斌、钱丽明、琚琦瑾、柯斌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沈斌兼任办公室主任和联络员,具体组织实施本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五、工作要求

本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要着重抓好“评、查、改”三个环节。

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做好社会评议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各界参与行风评议,通过行风监督员、服务单位的评议,及时发现物价干部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纪律、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行风状况等问题。通过价格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学校、进医院、进景点,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最不满意的问题收集上来。

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全市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规范食品企业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增强社会食品安全信用、责任意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富有*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高我市的食品安全信誉,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市食品行业范围内有序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实现在全市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三、试点范围

在全市范围内,市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按各自监管环节不同,各区县政府按管辖地域不同,分别选择生产经营管理相对较好、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社会影响相对较广的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学校食堂)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开展推广工作的企业不少于30家。

四、工作职责和分工

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实行“全市统一组织、统一评价,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地分头实施、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1、负责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牵头工作;

2、负责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3、负责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评价标准;

4、审查确定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企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活动;

5、组织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

6、督导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

7、其它需要完成的工作。

(二)各区县政府,市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商务局

1、负责推荐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企业;

2、负责组织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推广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3、组织开展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推广企业的相关调查;并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4、积极汇总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推广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并及时报送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5、协助市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小组开展对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推广企业的现场调查和采集试点企业信息;

6、对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制度、标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7、协助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其他工作。

五、推广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10月)

1、调查摸底: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食品生产经营的现状,倾听企业对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的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正式启动推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培训: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的具体做法和下一步打算等。

3、成立机构: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4、推荐名单: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广数量要求,积极向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参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候选企业。

5、制定方案: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根据本方案的安排和分工要求,制定适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限,并附开展推广工作企业名单及基本情况,于2007年9月14日前报送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电话/传真:8133986、电子信箱:xnyjyt@)。

(二)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0月)

1、召开动员会: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召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动员大会,主管领导要亲自动员,同时借助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声势。

2、培训辅导: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企业全面了解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内容,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法、步骤、内容和具体要求。

3、现场指导: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试点企业指导、引导企业按照“管理有制度、产品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记录、信息可追踪”的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建立《生产经营示范文本》;督促企业按照《监管档案》要求,及时提供档案内容;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监管,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适时组织专家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和进企业进行指导。

4、组织评价: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制订的评价标准,2008年9月底前,对管辖的试点企业,完成初评工作。同年10月,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评价小组组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在《*晚报》等相关媒体公示。

(三)总结阶段(2008年11月)

1、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本地、本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重点是找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于2008年11月10日前报送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2、经公示后确定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进行公示的同类媒体中公告,并选择适当形式向参与推广的企业授牌颁证。

六、工作要求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这项工作圆满完成。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有关单位、科室和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

篇9

同志们:

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开展的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是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新的形势,从加快夷陵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准确总结今年集中整治活动情况,对进一步推进全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洪星同志通报了民主评议结果和十佳典型事例。丹昱同志宣读了表彰文件。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此为镜,认真对照检查,更加注重和加强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主要成效

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经过了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整个集中整治活动按照学习动员、统一思想,征求意见、查摆问题,集中整改、建章立制,公开承诺、阶段小结个阶段积极有序推进,最后通过民主评议,让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情况作出评判。

总的来看,在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次集中整治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却产生了很大震动。应该说,这项活动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广大干部受到了一次普遍而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集中整治,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认识进一步统一,观念进一步更新;通过集中整治,全区机关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通过集中整治,广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清正廉明的纪律进一步增强;通过集中整治,全区上下“人人关心环境,事事关系环境”、“一切围绕发展干,一切围绕中心转”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2、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普遍实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和文明办公、文明用语等有关规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有了很大改进。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促使广大干部不断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二是一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开通书记专线、区长热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区作风整治办公室举报电话,受理各种投诉和来信来访932件次,办结927件,办结率99%o三是一些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力查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严肃认真地进行了处理。目前,全区已处理56人,其中组织处理45人;纪律处分11人;刑事处理4人。四是一些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扼制。“学风不浓”、“玩风太盛”、“奢风太重”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的改变,机关干部抓学习的紧了,钻研工作的多了,节俭办事正在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为。五是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今年来,全区上下以深入学习《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四个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进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20个,审批项目211个,受理行政审批事项51118件,已办结50095件,办结率98%。今年,我区探索实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使得审批环节和办事时限平均减少和缩短三分之一以上,政府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3、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风整治以来,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境,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作风,以作风整治促进发展环境改善,以发展环境改善促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整改,不仅使集中整治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且也让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全年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投资总规模49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过10亿元的2个),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四大项目区建设全面启动,大同水泥、嘉源食品、永固制罐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落户园区,雅倩二期、粤海纺纱等一批项目如期投产,掀起了全区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热潮。

4、全区对外形象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这次集中整治活动,在全区上下特别是在外来投资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进一步增强了外来投资者在夷陵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亲商、重商、安商、扶商”意识大大增强。全区金融信用等级不断提高,整体对外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全区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增长,呈现近些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可实现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达到5.05亿元,在全市县市区中规模总量列第一;农民人平增收400元,创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5、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集中整治期间,区委、区政府在不断规范完善“四个中心”建设的同时,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建立抓落实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处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暂行办法》等制度,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初步搭建了一个结构比较严密、权责比较明晰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全区各级各部门也都结合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模范执行规章制度,把各项制度、措施真正抓落实,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机制。

这些成果,对全区干部作风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对我区加快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强势宣传发动,迅速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召开千人

大会深入发动o3月12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10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的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暨项目工作动员大会。会议阐释了为什么今年要下大决心、坚持高标准、采取硬措施,并以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作保证在全区开展这项活动,强调了在新形势下抓干部作风,抓发展环境的现实意义,指出了集中整治要着重治理和解决的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倡导要全面树立六种作风,提出要通过集中整治,在全区上下形成“一切围绕发展干,一切围绕中心转”、“人人关心环境,事事关系环境”的社会氛围,达到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的目的。对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整治重点、工作措施、组织领导提出了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大会对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全过程,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达到了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提高的目的,促进了广大干部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为集中整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挥舆论的宣传、监督和导向作用,及时宣传集中整治过程中涌现出的正、反典型,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2、坚持依靠群众,认真查摆突出问题。一是区作风整治办公室通过发放近千份《征求意见表》、从三峡夷陵网摘录《访客留言》、召开外来投资企业、本地民营业主和老干部座谈会等,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10条。经过汇总整理后,原汁原味地向各单位进行了反馈。二是开通专线电话、设置意见箱、举报箱,广开言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各部门各单位召开座谈会200多场次,组织调查走访3000多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1536条。四是各级领导带头,带领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各单位按照“只谈问题,不谈成绩;既摆现象,更挖根源”的总体要求,坚持不遮掩、不怕丑、不怕痛,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通过领导带头自查、干部自我检查、单位内部互查,对照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摆出在本部门、本单位和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明确了整改的重点。

3、注重实际效果,狠抓整改措施落实。各级各部门坚持把整改作为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抓落实,严格按照“四个不放过”的要求,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

焦点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及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了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由于各单位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保证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群众所提意见绝大多数得到了落实,一些严重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些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得到了及时处理。

4、坚持取信于民,广泛开展公开承诺。区直84个单位分别采取发文件、发公开信、通报情况、设置公开栏、张贴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20家与发展环环境关系较为密切、人民群众予以较多关注的重点单位,就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服务措施等内容,并对单位、个人查摆出的问题和自身工作实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检查,使人民群众看到了集中整治的成果,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同时,各单位认真制定有效措施,以实际行动实践承诺,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和支持。

5、力求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集中整治期间,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完善工作机制和机关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贯穿于作风建设始终,从实际出发,从管用出发,从长效出发,以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共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260多条,其中新建420多条,修改完善840多条,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6、坚持公平公正,精心组织民主评议。检验集中整治活动的效果如何,必须把评判权交给投资者、基层和人民群众。因此,区委、区政府决定在集中整治结束时和今后每年年底,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各单位发展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制定了《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暂行办法》。今年集中整治活动的民主评议工作,严格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各单位自查自评、组织专班考评的基础上,组织社会各界对区直84个单位的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测评。测评的结果表明,人民群众对这次集中整治取得的成果给予飞’充分肯定,在84个单位中,得到的“优秀”和“满意”票数绝大多数都超过了80%,最少的也超过了65%,这一结果在作风整治以前是很难达到的。在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时有3000多条意见和建议,但在民主评议时,却有如此高的满意率,说明我们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而是动真格的,也是能见实效的。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受到来自于群众的压力和希望。

干部作风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是保证夷陵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清醒地看到,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是阶段性的,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望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目前我区的发展环境现状和近期明查暗访的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动员大会上所讲的六个方面问题,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还一定程度的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的整改措施、公开承诺和制定的各项制度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各种影响发展的体制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予以解决。从群众投诉的情况来看,“三难”现象、“三乱”问题及反映有关部门或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投诉仍然时有发生。从集中整治白勺整体工作来看,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总之,集中整治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发展环境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才刚刚开始,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采取过硬措施,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巩固成果,进一步强化认识。

全区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成果来之不易。对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构建了一个新的较高发展平台,这既是区委正确领导、全区人民努力的结果,也与全区干部作风的不断转变、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密不可分。2005年,是在新的平台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区委提出了“四坚持、四提升”总体思路,号召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振奋精神、自我加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提速。实现这一目标,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基础、是关键、是保证。为此,大家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思想认识。广大干部群众在充分肯定集中整治成果的同时,也普遍表现出对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干部作风“回潮”、各种影响发展环境现象出现反弹的担心。我们绝不能对干部作风集中整治的阶段性成果估计过高,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复发的老毛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次会议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新一轮干部作风建设的动员部署会,全区各级各部门务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做到“五个必须”,即,思想认识必须进一步提高;领导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出台的政策必须认真执行;公开承诺的事项必须坚决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必须切实解决,更加到位地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措施,努力把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持之以恒,进一步强化教育。

学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各部门各单位要拿出学习教育具体规划,与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全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会上提出的大力倡导六种理念结合起来,与区委二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努力提高六种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影响形象、态度蛮横、法制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的,要严肃查处。要把中层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制定严密的教育培训计划,稳步实施,注重实效。要加强对学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引导、检查督导,通过学习教育,在全区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服务和参与发展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三,严明纪律,进一步强化查处。

抓查处,是贯穿干部作风建设全过程、促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做到立说行、令行禁止。刚才,区委、区政府对重点单位民主评议综合得分情况进行了通报。这次大会之前,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已对排名靠后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谈话。今后,要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最近,吴官正同志在全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务必做到“五个不许”,对违反规定收钱送钱的和凡是参与赌博的,作出了“一律先予免职,再按规定处理”的严格规定,并强调指出:“好风气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吴官正同志讲话精神,坚持从我做起,既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处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有关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切实抓好查处工作。当前要突出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明察暗访巡视工作机制。要把明察暗访作为对今后干部作风、发展环境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一项重要措施长期坚持下去。区纪委、监察局要定期组织区委党风监督员、区政府特邀监察员及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确保抓出成效。二是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工作机制。人民群众的投诉分四种类型归口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即涉及干部作风和环境问题的投诉,以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为主处理;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日常问题,由办负责;涉及违纪政纪的问题,由纪委监察局处理;涉及刑事案件方面的问题,由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督查工作机制。重大问题由区纪委、监察局会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落实。四是严格执行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落实。

抓好落实,是转变干部作风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所在。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抓落实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要以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为内容的五个制度为着力点,着眼于突出问题的解决。从集中整治期间发现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极个别的部门和干部,不研究新的形势,不学习新的知识,把一些条条款款、甚至已经废除的“规矩”作为借口,导致在同样政策、同样背景、同样条件下别人很容易办成的事,在他这里却很难办,甚至办不成的现象仍然存在;极少数单位出现了“门易进,有凳坐,有茶喝,版权所有满脸笑,就是事难办”的怪现象;极少数单位仍然有私设小金库,挪用、占用项目资金的行为,甚至存在贪污私分、挥霍浪费,用公款游山玩水、用公车走亲访友、接送家属子女等现象;个别单位不讲诚信,把承诺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个别单位领导在服务发展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上表态快、会后落实难;部分单位机关内部管理不严,招待费管理混乱,机关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上班时间打牌赌博;极个别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方式野蛮、态度粗暴,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违规错误执法、办人情案、办交易案,甚至收受他人贿赂;个别党员干部干扰、阻碍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社会反映也很强烈。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说明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采取更力口强有力的措施,狠抓整改落实。

第五,构建合力,进一步强化领导。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作风建设,要从集中整治活动逐步向经常化、规范化的干部作风建设转变。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纪检、宣传、组织及经济发。畏环境投诉中心等部门要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工作合力,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后期干部作风建设。各级各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担当起本级本部门干部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重任,要始终坚持把干部作风、环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不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内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和“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工作主题,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境、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作风,将作风整治的工作热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同志们,以一流的干部作风、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提速,是夷陵区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抢抓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过硬的作风,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信,有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区的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就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再强调几点。

刚才,作佩同志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宜昌市夷陵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对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组织领导已经提出了

十分明确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就如何抓落实我讲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这次改革,虽然机构变动不多,不同于以往那种在行政机关中全面铺开的改革。但这次改革职能调整比较大,涉及的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理顺部门间的事权关系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仍然很重。改革调整的部门和与改革相关的部门,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区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抓好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决策上来,积极支持区政府机构改革,改革调整的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抓落实的责任,确保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第二、要加强配合,扎实工作。

对于改革调整的部门职能调整和划转,区委、区政府印发的《意见》已作出明确规定,有改革任务的部门,要认真依照文件精神,做好本部门“三定”方案拟定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抓好机构三定方案的审核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人员调整工作,切实保证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到位。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虽然涉及少数部门调整,但在改革中,将要根据现有机构运行情况,对有的部门机构编制进行适当调整。凡涉及的部门必须服从编委决定,绝不允许人员编制划不出的现象存在。

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机构改革涉及到机构、职能调整和人员安排,难免引起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各有关部门要注意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家对机构改革的思想认识,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在机构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要教育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岗位的变动,遵守纪律,服从安排。

第三,要强化领导,严明纪律。

要加强组织领导。机构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扎实的工作,确保改革圆满成功。特别是有改革任务的部门,明确的牵头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机构改革负总责、亲自抓。要在认真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统筹安排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到机构改革和其他工作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