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基本制度建设情况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部门基本制度建设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方国库制度;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地方国库制度建设面临的压力分析
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总行制度的重新整编及业务人员对地方国库制度和国库业务操作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制度内容与制度执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制度建设产生了需要继续完善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上位制度协调一致的压力。2011年底,总行对现行国库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改、补充和完善,先后颁布了多个基本规定、管理办法及指导意见。新制度根据当前的国库业务环境进行整编,在内容上有所修订,且更偏重原则性规范。为了切实执行总行国库制度,更好地履行国库职能,当前各地方国库制度必须随着总行基本制度的重编进行相关内容的修订与完善,使之与总行新国库制度保持一致,且内容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二)增强制度执行力的压力。目前,部分国库业务人员在部分业务处理中存在“习惯化”以及“表面形式化”的操作,制度执行力表现不高。首先,部分支库业务人员在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习惯按照相关业务的旧制度规定来处理各类国库业务,致使某些国库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与当前适用的相关制度内容不一致。其次,在处理一些国库收、支、退等业务时,部分业务人员只满足于在纸制凭证上的鉴章,但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实际进行监督或执行内部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程序,未能实际履行国库职能和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只是在表面上执行了相关制度内容。
(三)业务制度内容规范到位的压力。当前制度对部分业务处理的规范内容只是做了“原则性”的阐述,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也重视不足,显现出规范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随着国库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制度的编写人员对新环境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某些业务规范内容方面大多采取“原则性”或“方向性”的制度规范用语,对业务操作程序的规范阐述不是很到位,导致国库业务人员在实际的制度执行中容易产生误判。其次,由于对国库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国库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程序缺失,比如:“在退库业务中,发生退库的收入预算科目在收入报表中的本年累计余额不可以为负数”等风险点。
(四)部分旧业务的制度内容继续完善的压力。随着各种业务的不断发展,当前存在部分制度内容与业务不适应的情况,相关制度对业务处理行为规范作用不强。首先,在TCBS系统上线初期,为了确保国库业务人员从原有系统业务角色尽快向TCBS系统业务角色转变,在考虑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基础上,制度内容尽量避免对原有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产生太大的改变,少量业务处理程序的制度规范依然保留原有做法。其次,TCBS系统的不断升级改变了某些国库业务处理流程,优化了国库业务环境,导致某些制度规范内容过时。
(五)新业务的制度内容需进一步完善的压力。随着TCBS系统运用的不断深入,各地国库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金以及地方社会保险金纳入国库管理等多项国库创新业务,开创了地方非税收入纳入国库预算外收支管理的先例。但由于创新业务是在相关制度出台后开展的,相关国库预算外收支业务处理办法及管理制度只是另行出台并使用,未能在基本制度内容中得到反映。为保证制度内容的完整性,需对该部分业务制度内容进行整编。
二、强化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建议
为了满足新形势国库业务需要,解决全国各地分、支国库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保国库职能在可控风险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履行,本文结合各地国库业务处理中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各地分、支国库机构应采取执行有效的方案加强地方国库制度建设、完善海南省地方国库制度体系内容、强化地方国库制度实施效果等的建议。
(一)明确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目标。明确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国库制度应建成什么样的体系?制度内容应以什么尺度作为衡量标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在确定制度建设意图过程中应加以明确。一般情况下,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目标应体现为制度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方面。
(二)健全地方国库制度的制定机制。国库制度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地方国库制度建设应在总库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总结过去本地国库部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征求各地及各部门对制度建设的意见与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研究并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案,不断完善国库制度内容,据此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地方制度制定机制。
1、学习与研究总行新制度。地方国库制度内容必须与总行上位制度保持一致。在国库制度建设前,地方国库应对总行基本制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总行基本制度内容的变化情况,了解变化内容对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总行的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国库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总行各基本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制度条款,并将相关内容细化成地方制度实施细则与操作规范。
2、总结旧制度建设的问题。制度建设不是从开始就十全十美的,建设情况需要在实际业务中不断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制度执行后,“制度内容不到位,无法执行”、“制度内容不符合业务规范”、“制度内容与上位制度相冲”以及其他在制度制定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为了促使地方国库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需要对过去制定的制度内容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制度内容不断优化,对制度执行不断加强。
3、广泛征求意见。国库制度是各级国库部门业务行为的规范依据,对国库履行监督职能行为、业务回单及相关资料的整理行为以及和相关部门的对账行为都会产生规范作用,从而也会对财税等相关外部单位产生影响。然而,基于不同的现实需要,各级国库部门和各外部单位对某些国库业务可能会存在不同需求。为强化国库制度的执行力,在地方制度实施细则制定前,应事先征求各支库及各外部单位的意见,在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各支库或相关业务外部单位对国库业务的现实需求。
4、拟订方案,完善制度。首先,将总行基本制度的每个条款进行细化并汇总,编制每个总行基本制度的地方实施细则;其次,将各地方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内容按国库业务种类进行归类与划分,使规范每种业务操作的实施细则能按每种国库业务处理的过程进行整编并按顺序排列,汇编成地方国库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
(三)完善地方国库制度的内容框架。对于每种国库业务,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分别从业务要求与风险、业务凭证与监督、业务操作与账务处理及凭证整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1、规范业务要求与风险内容。国库业务处理的业务要求与风险是地方制度实施细则应首先明确的内容,具体是指总行基本制度所规定的每种国库业务处理应达到的目标、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总行对地方国库业务的年度考核点以及相关财税政策对国库业务的要求。业务要求与风险的内容一般可以根据总行国库基本制度内容及相关财税政策进行细化。
2、规范业务凭证与监督行为。国库业务的发生都需要各相关凭证作为依据。为规范国库业务处理的标准,实施细则应对国库业务发生时的必要凭证,以及凭证要素的必要项做详细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还需明确国库业务人员应如何根据凭证要素内容和各凭证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对外监督。
3、规范业务操作行为与国库会计账务处理。TCBS系统上线后,国库业务基本上依靠各种国库系统进行处理。为保证国库业务的系统操作有法可依,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对系统业务操作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各业务岗位在国库系统中的操作内容,并确保该规范内容与各国库系统操作手册保持有效的衔接;其次,地方国库制度及实施细则还应详细阐述国库业务经国库系统处理后所产生的业务处理信息、国库会计核算的会计分录、登记的会计账簿种类以及汇总的会计报表,以便国库业务人员据此对国库业务处理结果及国库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实施细则还应对国库业务处理信息以及国库会计核算信息的查询方法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4、规范凭证整理行为。国库业务在国库信息系统中处理完后,相关凭证资料如何进行处理等业务行为也需要在实施细则中得到明确的规范。其内容主要应包括对国库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相关部门的国库业务凭证回单、会计凭证及相关报表的清分、签章及整理等行为的规范。
(四)强化地方国库制度的执行机制。国库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指健全制度体系与完善制度内容,还包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强化国库制度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制度执行力。
1、加强制度学习与培训。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国库制度内容是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条件。各级国库部门应通过组织培训班、网络视频培训、录制光盘、编写制度汇编、组织大分区国库知识培训以及其他创新培训方式与手段,积极组织国库业务人员开展新国库制度和财税政策学习及研究,着力增强制度培训效果,确保各国库业务人员对制度内容及国库业务相关政策理解到位。
2、强化制度监督与检查。为确保各项国库制度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执行,各级国库部门应重视对辖内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工作。根据条件不同,国库部门可以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确保监督行为及相关检查业务操作程序符合制度与相关政策的内容,对发生的各种制度不执行情况予以及时纠正;保证各种业务凭证合法、完整,业务处理结果真实、准确,业务资料整理符合制度规定等。
篇2
良好的企业制度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并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强化企业竞争力。相反,企业制度建设一旦存在问题,不仅仅会影响事件处理和企业的正常运行,还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长此以往,甚至会使企业发展步入误区,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制度未能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制定企业制度时未考虑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这种情况也表现在国家法律法规已颁布或修订,而相应的企业制度还未得到及时的完善,就会发生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国家法律政策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二)企业制度同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悖。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相应经营目标,而有些企业在制度起草建设过程中仅就制度而制度,仅就约束而考虑,未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也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力推动力。
(三)制度缺乏针对性,缺乏条理。企业是一个完成复杂的系统,可分为职能、生产、协调、管理几大部分,企业制度需要考虑到各个部门的特点和部门之间的联系,有些企业制度建立之初,为满足有些部门要求,内容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虽然涵盖各个方面,但过于复杂,条款众多且重点不够突出,执行难度大,往往针对个别问题,不够系统全面,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次生问题。
(四)企业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缺乏对本企业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过于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做法,却不符合本企业实际,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有些即使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就是缺乏实践和未从实际出发的后果。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制度出台的前提,缺乏可操作行的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纸空谈。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直接出台政策,而未经过与其他部门协商讨论,从而出现的考虑不周的状况;也可能出现在过于落后或前瞻过度的政策,无法与企业现今发展相适应,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脱离了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政策,制度建设就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五)企业制度落实过程缺乏宣传及检查修改。首先,很多企业制度出台之后,没有经过广泛的宣传通知,为落实到实处,很多员工并未了解其重要性或知之甚少,尤其有些制度与员工的办公并未息息相关,更有很多人关注欠缺,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偏差,到反馈环节甚至出现有部门或员工未能完全了解政策内容的情况。其次,企业制度的执行缺乏信息的反馈及检查,更难提政策的修订,没有反馈的政策难以了解其落实状况,更无法了解其存在问题,所谓修订和提升更无从谈起。企业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落实、反馈、查阅、修订,在不断的修改和执行考察中才能探索出适合本企业的制度建设方向,而缺乏反馈的政策对于企业制度发展就成为一潭死水,毫无发展空间。
(六)企业政策执行过程缺乏奖惩制度。企业制度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只有通过对员工的有奖惩的引导,才能树立企业整体积极向上的动力,很多企业对相关制度的执行缺乏奖惩规则,首先,对于员工执行缺乏动力,可操作性和执行力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容易造成员工对制度的妨碍,对整体制度推进形成障碍。
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的对策
事实证明,企业能否实现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制度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先进性。因此,建设长寿企业,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要求,企业要完善制度建设应注意以下要点,方能实现企业制度的长久完善。
(一)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及整体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相关政策适时调整。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的制度要求,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应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
(二)必须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并有明确目标。制度建设首先应适应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要求,缺乏相关制度能符合公司的长远目标,并促进公司目标的顺利进行。有目标的制度建设才能在公司形成强大推动力,才能促进企业上下行动一致,在完成制度建设的同时,促进公司整体建设目标的长远发展。
(三)必须具备系统性、有条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有条理的复杂系统,企业制度建设,也应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有明确的条理。企业从业务上可分为人、财、物、产、供、销各个层面,企业制度建设应考虑到相关各个层面,同时与各个部门协调共同完善,形成清晰完善的系统。
(四)企业制度建设应从实际出发,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度是企业员工的标准行为规范,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过于超前,不落后的企业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既有执行力,同时能推动企业的建设发展。
(五)企业制度制订完成,应及时宣传下达,并定期检查落实,按照实际执行情况适时修订。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经历从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的过程,首先应让每位员工都了解相关制度,并了解自身应如何落实。继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由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共同给予参考意见,共同讨论最优方案,不断修订完善,才能改正制度不够科学、合理之处,促进制度的长远建设。
(六)适当奖惩、以人为本。制度建设中,应体现平等关念、竞争观念。奖惩观念,平等主要表现在执行力上,每个人都应该有以身作则,推进制度建设的行动,同时通过对错误的处罚、突出的奖赏,建立平等竞争的健康氛围,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促使企业沿正确的轨道运行。
篇3
今天我们召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会议精神,总结我县规范权力运行前段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切实搞好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成绩,为下段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打好基础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是根据省纪委《关于深入推进市(地)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通知》和市纪委《关于深入推进全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通知》的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廉洁、公正、高效、便民为目标,以电子政务为主要载体,按照“一项权利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我县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是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纪委组织实施,由县法制办负责权力审核,对全县52个执法部门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重点开展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动员部署;二是清权确权;三是制定制度;四是评审验收;五是实施。目前,前两个阶段已经结束,今天的推进会议就是转入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阶段。前段工作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初步完成了制度建设清权、确权工作,权力目录即将形成。
(一)突出工作重点,严把权力审核关
我县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于6月20日正式启动,重点是建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的程序化,使公开透明贯穿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工作要求,县政府法制办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及县编办三定方案确权内容,结合我县权力运行特点,对各单位、各部门逐一清权,逐条梳理,做到了不错报、不漏报、不越权。
(二)严格清理现行权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此项工作历时两个月,共审核单位52家,已有49家单位完成了清权确权工作。在清权确权工作中,共浏览国家性法律法规2000余项、地方性法规3000余项,通过审核权力事项2942项,其中行政审批97项、行政许可169项、行政处罚2235项、行政征收67项、行政检查75项、行政强制86项、行政确认38项、其他行政权力160项,清除废止权力事项40余项,越权事项300余项。
(三)增强工作效率,完善权力运行制度
通过对全县权力部门的清权确权工作,使我县的整体规范权力运行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权力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量化了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行政权力。按照通知要求,我县对各单位的权力进行了梳理,对已经失去法律依据的权力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废止权力30余项。二是基本摸清了各部门行政权力总数。通过对各单位开展的清权确权工作,不仅对各部门自身的职权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准确地掌握了各部门的职权类别和数量。各单位也通过这次清权确权工作重新对本部门权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一些新规定的权力进行了添加,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的权属范围。三是较为准确地对照审核了各单位的行政权力事项。这次清权确权工作主要是依据国家和省市的最新法律法规,对延用老的法律权力及时进行清理,剔除一批不合法、不适当的行政权力,同时根据县编办的三定方案协调部分职能交叉事项。四是进一步了解了行政管理现状,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清权确权工作,使我们对各单位行政权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摸清了各单位的权力范围,为监督机关监督各单位的执法活动,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责任感
通过前段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部门主要领导认识缺位,重视不够;二是个别部门清权、确权不细不实;三是工作效率低、推进速度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还是领导的认识问题。因此今天召开的推进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制度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迫切需要
当前,尽管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只有全面推进和切实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惩防体系建设,才能收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效果,才能最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自觉把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放在构建惩防体系、深入反腐倡廉建设的全局中去思考、定位和谋划,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我县惩防体系建设步伐。
(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提高执行力,更好地服务保障我县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县正处于跃升“全省十强县”的重要时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打造强势发展环境。今年是全县“十二五”规划第一年,我们全县经济社会主要任务指标的实现,其保障就是要靠招商引资,其载体就是要有好项目、大项目,而执行者则是我们每个行政部门。行权部门能否公开透明、行权能否规范廉洁、权力运行能否高效顺畅,这些都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可见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意义何其重大。所以,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夯实、抓靠,抓出成效。
(三)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强化超前监督防范,有效保护干部的坚强保障
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落脚点,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工作的每个环节,针对权力运行中潜在的廉政风险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规避风险,远离腐败。这既是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关心干部、爱护干部、保护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通过实施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清自身面临的廉政风险,强化廉洁从政从业意识,主动拒腐防腐,树立起正确的用权观念和从政理念;在行动上遵守规则,不碰高压线,一心一意谋发展,想正事,肯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抓好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中央致力于通过制度制约权力运行,依靠制度防腐的重要实践,也是预防腐败工作的创新举措。胡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我们在工作中要科学地把握权力运行的内在规律和要求,通过开展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权力配置科学化、行权裁量标准化、行权程序规范化、行权过程便捷化、行权操作公开化、权力运行网络化。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以往行权过程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一是建立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着力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着力解决办事条件和标准模糊,自由裁量过大的问题;三是科学设定行权程序,着力解决行权人作出许可或审批决定轻率随意的问题;四是更加突出便民高效,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问题;五是全程公开透明,着力解决暗箱操作问题;六是充分运用技术防腐手段,着力解决制度落实中硬约束不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遵照要求,抢抓时间,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准确选定权力运行廉政风险
我们这次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质量好坏,能否达到用新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有效地预防腐败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我们能否将行权过程诱发腐败问题的内在因素查找出来,能否在制度建设中,制定出管用的措施,有效地防控廉政风险。只有把每一项权力的风险因素摸透、找准,新建的制度才会发挥好监督制约的作用,才会保证制度规范运行。我们要遵照省、市纪委的要求,努力查找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漏洞和机制、制度缺陷,选准、定准每一项权力中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风险问题,为通过制度建设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打好基础。
(二)高标准完成制度建设的制定工作
各单位要组织制度建设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制度建设辅导材料和制度范本,吃透精神、掌握规律,要对制度所要求必备的十一项内容的硬性要求,不走样地完成,不能遗漏,要做到一项权力一项制度一个流程图。对流程图和配套制度要一并建全,无论权力轻重,制度繁简,都要严格遵照操作流程要求,不走捷径。县政府法制办要做好培训和指导工作,制度起草阶段,可以安排推进较快的部门,先行制定范本,典型引路。也可以与省、市以及周边县(市)的法制部门联系,将经验吸纳进来,为我所用。要采取逐个把关的方式,制度起草后,每个部门先报送2个制度样本,经过县政府法制办审阅通过后,再全面开始制定本部门权力制度。县监察局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为保证制度建设质量和进度,各单位要认真查找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制度,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可以有选择地将制度草案报送至上级制度建设部门,评审合格后,再行推进。
(三)严格把好制度评审关
制度评审阶段,重点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度评审阶段由县纪委、监察局和政府法制办共同组织,法制办主任为制度评审组组长,县纪委、监察局负责组织协调,要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专家评审工作组,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行政权力运行制度进行评审。参加评审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做好评审工作。每一项制度评审后,评审人、审核人都要签字确认,对所参与评审的制度和权力负责。二是明确标准,严格把关。每个制度建设部门都要制定本部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标准,明确评审工作原则、操作规范及方法步骤,及审核重点。要坚持和遵循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对各自部门和单位实施的诸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制度,凡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全一致、表述过于笼统、执法程序不清、行政处罚程序重复、未公布权力制度和申请书示范文本、无送达和送达期限不明、无收费依据的,要重点把握,仔细推敲,认真进行清理与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使行政权力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空间。审核人员要对行政权力制度所对应的11项内容逐项、逐条进行核对、修改、补充,对暂时达不到标准的,逐项提出修改意见。三是灵活把握,审慎处理。评审组既要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把关,又要对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妥善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四)做好实施工作
制度建设评审工作完成以后,各单位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行公示。对经专家评审合格的权力运行制度,各部门要通过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服务大厅公示板和印制部门行政权力汇编等形式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要做好制度汇编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和县政府法制办要将各部门已通过审核验收的行政权力制度汇编成册,统一下发。三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各部门制度建设工作完成后,县纪委、监察局要深入到制度建设部门,对新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度缺陷,帮助解决制度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制度在运行中充分发挥效能。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落到实处
全县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自5月末开始,全市的验收工作将在9月末前开始,还有两个阶段的工作等待我们来完成,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接下来两个阶段工作中,各单位必须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和措施,全力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努力取得防治腐败工作的新成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领导。各制度建设部门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负起“一岗双责”的职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调动全员力量,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科股室各负其责、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格局。
(二)精心组织,全面推进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制度建设经验教训,优化举措,精心组织,抢抓时间,扎实推进。要把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制定推进时间表,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要求,细化措施,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家自觉地增强规范行权意识,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着眼长远,注意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三)强化考核,注重实效
篇4
关键词 高校 群众路线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System Construction
LIANG Hong
(Xi'a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2)
Abstract The current university is deep into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into the building regulations, implement the rectification process. By establish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implement rectification strengthen and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ystem, not only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resul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amp of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mass line; system
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学习思考,就高校的制度建设谈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 制度建设需要有符合校情和办学发展定位的制度体系设计
高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办学工作需要,曾经制定过许多规章制度,为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高校制度总体上存在系统性还不强,体系上还不够完备,有些方面还有制度缺失的情况,在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有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设计。学校制度按一定的体系来进行设计、规划和建设,比如可以划分为基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分层次来规划建设。
一般来说,基本制度指大学章程,即关于大学性质、任务及其组织构成和主要行为活动等最基本内容的原则规定或框架。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大学办学的依据。大学的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都是围绕这一基础性制度来进行设计的。一般制度主要涉及机构设置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下面又包括若干具体制度。机构设置制度是指一定的组织按照其组织目标设计的机构结构的规则和职能的定位。管理制度包括决策制度、执行制度、评估制度,以及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下面又包括若干具体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聘任制度、职员聘任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工作制度包括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社会服务制度等。这些制度下面也包括若干具体制度,如人才培养制度包括专业设置制度、学分制度、选修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奖学金制度等。通过必要和合理的制度体系设计,并有步骤地规划实施,将会有效地推进学校制度系统性和规范化建设,为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奠定基础。
2 制度建设需要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
(1)要与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相结合。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校党委以“聚焦,转变作风”为抓手,领导带头,自上而下,学习文件,武装头脑,教育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并通过深入调研,开展谈心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围绕“八项规定”的落实和“”问题的表现,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方案,着力解决党群关系中的存在问题。应该说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收获颇丰,但要形成长效机制,则需要把思想认识成果转化成制度成果,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宗旨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把转变作风、纠正“”的整改措施纳入到工作制度之中,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接受群众监督。(2)要与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当前,高校正处在深化教育改革时期,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必然会推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制度建设必须跟进的现实要求。(3)要与大学章程制定相结合。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素,既是高等学校的“宪法”,也是界定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的“契约”。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为各高校章程的制定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高校在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章程的制定来考虑进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把已制定完善和运行成熟的制度转变成现代大学制度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 制度建设需体现制度的内涵特性
(1)合法性。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学校的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各种规定,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其他有关政策,具体规章所设立的各种条文不得与之抵触。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要熟悉和认真领会现行的党和国家有关法规条例,要与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协调一致,不能偏离,更不能另搞一套。(2)科学性。条文规范,表述准确,符合逻辑,切实可行,不相互冲突。学校制度建设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出发,应当适应学校服务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功能不断扩展情况,针对影响因素众多、节奏变化加快、分工协作日益紧密的特点,在制度建设中,要使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保持目标一致,形成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成龙配套的体系;各项规章制度之间和条文规定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抵触。还应加大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科学和技术要求的特点,特别是在制定业务技术性工作的规章制度时,要有明确的业务规范、技术规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条款,以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要求。(3)民主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在制度建设中,应特别重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前提下,协调各方意见,努力达成共识。实际上制订规章制度的过程即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实现过程。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带有强制性,但应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要代表教职工的意愿,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
篇5
据了解,目前各个政府部门都有相应的数据库,不过由于数据采集以及标准不一样,最终形成的结果差异很大。
比如农业部门管农药,但是企业名单却在工商局,而土地污染的数据却在环保部,这就导致,要查虚假农药的问题,单纯一个部门没有信息共享只能是睁眼黑。而且,不只是部门没有互联互通,地方和全国也没互通,比如全国的住房就还没有联网,这就使得一个人在全国有多少套房子,什么样的房子,宏观调控部门难以查清。同时,即使一个系统的信息,也有问题,比如全国内部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安部户籍信息,也爆出一人有多个身份证的情况。
这些多重信息的存在,给正确决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央行正在牵头编制有关征信体系发展规划,同时预备将央行、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各个部门的数据库,共享在一个平台上。对此,在当日会上,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超脱于各个部门以上的机构来协调,否则会出现扯皮的问题。
他认为,信息化基础性体制建设在向企业与居民加强信息采集与社会管理的同时,要强调信息化系统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他建议成立超脱于各信息化系统的部门,研究信息的共享、使用的权限等问题。
篇6
关键词:现代医院;财务内控;规范化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社会外在环境和内部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这也是促使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动力所在,而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则有赖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或者再造。
一、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财务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在于优化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务资产利用最大化。财务内部控制要想达到这根本目的,发挥其最大效能,需要医院的领导者以及医院的主管部门对财务控制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首要前提。医院领导者和主管部门如果对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那么谈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则是虚妄和不切实际的。所以,医院领导者和主管部门应该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加以研究,首先要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功用有一个基本了解,明确其对现代医院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确立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对内部控制形成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会被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被很好的规划控制,才能被更好的实施和执行。
(二)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化和可操作性存在不足
现代医院的有效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说,要完全依赖财务部门运行的高效。财务部门在运行中如果失序,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不可预料的。所以,现代医院在发展中都会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倍加重视。虽然,当前现代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财务内部控制在具体的运行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规范,例如,财务控制制度在现代医院中虽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其在建立起来后,如何运行,运行如何,效用如何,则很少被人重视。也就是说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是否有一个可执行和可操作的程序基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内控制度如果建立起来后,没有一个良好的程序运行,可操作性不佳,那么这个制度的有效性的发挥就很难得到保证,其重要作用也就遑论了。
(三)现代医院财务内控方面的人才不足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发展之本,这一点基本是社会共识了。现代医院作为以医疗为主业的部门,决定了现代医院财务部门的基本定位。医院财务部门作为后勤服务部门,在医院中的地位是稍逊的,它只是医院医疗服务配套中的一个小部门。所以医院财务部门的专业人才,实际是比较缺乏的。没有一个强大、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由于财务知识不够专业化,必然会大大折扣。
二、加强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对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要树立正确认识
意识层面的认识正确到位,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现代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宏观的方面就需要医院领导者和主管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有一个正确认识,认识到财务内控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部门的高校运行的重要性。所以,现代医院的领导要注意和学习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多听取医院财务的意见和建议,多实地考察医院财务部门的运行情况。医院的主管部门也要注意对医院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对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形成正确认识。
(二)现代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要做到程序化和可操作性
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程序化,要有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怎么做,如何做,只要把内控制制度程序化了,才能使财务内控的效力发挥到极致,才能使的财务管理规范化,避免因为制度的程序混乱导致的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推诿扯皮,不按照相关财务程序进行操作导致的财务损失以及其他的严重问题。所以,财务程序化和可操作性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重要的一环,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以及人才引进工作
医院财务部门虽属医院的后勤配套部门,但它的重要性却是不能被忽视的。医院的各项工作以及医院的有效运营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服务。因此,医院领导要重视财务部门的人才建设工作,加强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再教育工作,提供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财务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只有建立一支专业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总之,当前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和运行中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还有许多路要走,所以,医院的领导者们需要多学习,多做工作,以此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使现代医院能够更好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晨光,李雪梅.对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3(03):57-58.
[2]陈亚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0(7):239-240
篇7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养老保险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的通知》下发后,作为全省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指导部门的福建省社保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学习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工作方案,召开局办公会议研究贯彻实施办法,牵头组织相关科室配合省劳动保障厅基金监督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检查表,细分了九大检查项目,并召集设区市机构负责人做了具体部署。此外,针对直接经办的中央属行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还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围绕运行程序、权力制约、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和运行结果开展了调查、核实、分析、评价,确保了自查工作取得成效。
逐项对照,认真自查。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厅拟定的内控制度检查表格要求,该局逐一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项业务经办的制度规定、业务流程和经办执行都有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福建省是全国较早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检省级统筹的省份之一,做到了“五个统一”即制度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经办统一、基金统一。尤其是年以来,持续开展了“规范管理年”活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展以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基数的两个确认为重点的业务数据整理工作,圆满实现了“抓基层,打基础,五年上两个台阶”的目标。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福建省一是结合全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重点开展业务经办数据库的整理、重要业务数据的封存锁定,通过业务经办分层级的设定、操作授权和系统日志等,较好地落实了各项业务经办管理制度。二是中央属行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调拨程序均有严格的决策、审批、授权和报告制度。每个月的中央属行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拨由业务科长、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分管局领导、局长层层把关,通过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形成调拨决定后,报分管厅领导审批。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岗位人员有较好的人员配置,职责较明确,形成了较严密的相互制约关系,相关人员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和程序。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业务数据锁定封存制度及基金支出管理办法,可以有效地监控和识别基金支出异常情况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对不符合内控机制要求的规定、做法进行调整,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四是通过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及社会保险经办“三优”文明窗口工作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局部管理和工作人员行为,努力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办事氛围,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都有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相对应。
篇8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会计理论专题中的热点问题。不论是在会计审计中,还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早在2992年,美国就已经颁布了关于内部控制的萨班斯法案,要求评估内部控制和规定了内部控制的程度。美国COSO委员会又在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我国内控管理起步较晚,2008年,我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久之后财政部会同审计署、银监会、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在2010年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相关企业完善内控建设,保证内控有效性,并且聘请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关于内部控制实施的基本情况,2013年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部分实施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缺失,存在内部控制被人为逾越的现象,少数企业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失客观和公允;内控审计、内控咨询业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仅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大大存在,非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可想而知。
尽管关于内部控制的法案不断提出,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具体实施上难以达到有效性,很大一部分是由我国的传统思想中的弊端因素导致的。总结起来,我国是在“牵制”和“控制”上做得不够。“牵制”问题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或者业务设计不够合理,不能防范错误和舞弊;“控制”问题则体现在内部和外部审计发现并且纠正内控重大问题的能力上,甚至还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由于这两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存在着一些现实性的问题,比如关键人员从未进行过轮岗,小集团小群体未能打破,少数人掌握这关键资源而导致内控漏洞;领导高高在上,决策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潜在的巨大风险,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等等。
三、我国传统思想对内部控制的不利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管理思想,为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但是在长期的公司治理中,由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造就了我国企业独特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从而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一)“人治”、“德治”思想由来已久,“法治”难以实施或受到忽视
在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体系中,最主流、占据最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人治”相对立与“法治”,是依据统治者个人的领导思想来管理国家政权的治理方法,这种治理方法不太容易受到法律约束,具有主观臆断性。人治思想源于儒家文化,如孔子认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内部控制制度被束之高阁,无法起到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的“人治”思想。在一些中国企业中,那些白手起家,为企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往往掌控着最庞大的权力,这种单纯以个人意志为企业宗旨的思想与现代企业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相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被管理层所凌驾,使得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如负责内部审计的部门、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德治”思想的价值观念是以“情”为主,这种价值观念往往不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关系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归根到底是“人”,具有人情味的人很有可能使得内部控制不能得到完全的实施甚至彻底的忽视。
(二)“授权机制”不能合理运用,管理者权力膨胀
“集权制”是我国的传统思想之一,虽然巩固了国家政权,但是自从推行以来,一直成为影响我国民主决策的众矢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上层权力膨胀,崇尚权威,最终产生官僚主义和唯命是从思想。而集权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代企业建设中,“集权”必须成为企业治理的核心,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痛点。不论是在会计、内部审计、还是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授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授权”是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给某位部属负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由此可见,“授权”的本质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权力的下放,也是职责的再分配过程。由于受我国集权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处理内部事务过程中不能遵守授权机制,导致核心管理层的权力独大,对基层员工施加压力,逾越内部控制界限,损害公司内部控制。
三、传统文化下的内控建设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监管作用
政府的“导向”作用是体现在法律条文的颁布上,而“监管”则体现在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执法的独立性上。虽然近几年政府不断颁布和推行了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来约束企业,但是仅有法规对于企业的震慑和规范作用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对于企业是否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法律条文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为管控上。这就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执法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政府部门不作为的行为会大大减少,这对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
关键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35—02
一、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深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扩大了学院或部门管理的自,逐渐形成了校、院的二级管理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赋予所属学院或部门更大的自和决定权。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使学校教代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是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与学生的民利相交织的网络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虽然在高等学校的组织活动中,就教代会的职能和作用作了规定,但是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以学院或部门为主体的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的今天,总结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如何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对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民主治校,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不足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院或部门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的重视还不够。有的学院或部门领导把二级教代会当成工会的一项普通工作,没有摆到学院或部门管理体制的重要位置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有的则对于学院或部门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方案不按规定提交教代会讨论,使教代会徒有虚名。另一方面是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不高。有的教职工民主意识不强,权利意识淡薄,对教代会的职权和作用认识不明确,认为教代会是形式上的民主,实际上还是少数人说了算;有的教职工认为,各学院或部门的教职工人数都不多,有什么事在全体大会上通知了,大家都知道了,再开教代会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和偏见,是导致二级教代会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建设薄弱化
一方面表现在工会干部的配备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按规定配备学院或部门工会主席,普遍的做法是由教职工会员直接选举产生,基本都是兼职人员,无职级和待遇,导致工会干部地位不高,腰杆不硬,使工会组织难以承担二级教代会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少数教代会代表的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有的代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愿意参加教代会活动;有的代表对学院或部门的民主程度怀有疑虑,表决时随大流;还有的代表虽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但缺乏相应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管理能力,因而不能切实担负起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职责。
(三)二级教代会的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一方面表现在教代会制度不健全。有的学院或部门没有教代会实施办法和工作规范,随意调整削减教代会议程,使教代会真正的流于形式;有的不能坚持定期开会。另一方面表现在缺乏激励机制。有相当一部分学院或部门对教代会履行职责的情况既无考核标准,也没有奖惩措施,干好干差一个样,从而影响了二级教代会的工作开展。
三、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对策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二级学院或部门自和管理权限不断加大,有了不同程度的办学自主管理权。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和管理是推进学院或部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促进二级学院或部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提高对二级教代会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是前提
需要增强领导思想意识,提高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学校党委重视、学院或部门领导认识到位,班子思想统一是前提。学院或部门党政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民心工程。所以要防止形式主义和搞走过场,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其次二级教代会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制化、规范化,对教代会提案的处理作为解决群众困难、为教职工办实事、解决教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正规途径,从而也成为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的载体。教代会在接受群众监督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也使群众对校务、院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强化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学院或部门各项工作的稳步、深入发展。
(二)制定一种长效机制是保障
民主和法制相辅相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推行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只有理论依据,缺少法的依据。高校教代会多年的实践证明,民主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或试行办法,用以指导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其运行程序、组织形式以及职权范围,进一步确立二级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前提。
(三)全面履行职责,建立评估和激励制度是根本
二级教代会的职权一般都是套用学校教代会的职权。为确保二级教代会职权的全面落实,一方面要建立学院或部门党委领导、校工会指导、学院或部门行政支持、学院或部门工会主抓的二级教代会建设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二级教代会考核评估机制。根据学院或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教代会的职权很难得到全面落实。教职工生活福利的决定权也没有完全交付教代会。只有切实落实好各项职权,才能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的作用。
随着二级教代会制度的不断普及,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作特点的二级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教代会职权、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这个评估和激励制度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只有工作保持连续性,管理保证不断线,才能使二级教代会制度越来越完善。因此,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行使民利,促进学院或部门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季.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高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中国工运,2008,(4).
[2]沈光泽.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J].科教文汇,2006,(1).
[3]朱玉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
[4]杨志贵.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工会研究,2008,(5).
[5]吴晓红.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现状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
[6]杨琅玲.加强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7]李化树.论全面推进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篇10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概述
1.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含义
讨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风险的含义说起。一般来说,风险可以被认定为一种可以识别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来源可以是技术、人员、经验、外部竞争对手、商业环境、经济法律环境等。有些风险的影响是负面的,而有些则会导致正面的影响,比如企业的机遇,或者是可以降低企业负面影响的事项。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都会对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有所警惕,因为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多是对企业具有破坏力的,包括资产流失、竞争失败、经营中断、法律诉讼、商业欺诈、无益开支、资产损失及决策损失等。
由于企业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1992-1994年期间,由于权责的不恰当分配,新加坡分行期货交易员从事日经指数期货套期对冲和债券买卖活动,形成巨额累积亏损,导致有200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被国际荷兰集团收购。同样,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其总裁擅自从事被母公司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欺瞒母公司,当该项投机业务导致巨额亏损时,才不得不报告给母公司出面挽救。
相关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一是风险防范意识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二是内部控制要以风险为导向;三是要建立健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四是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要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五是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监督检查。
2.内控项目背景介绍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10月,上海汽车向上汽通用五菱发来《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上汽通用五菱推进内控制度的建设、实施及检查监督工作。2010年4月26日,三项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正式出台。
为了响应国家有关部委及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管要求,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关键环节,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并长效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公司决策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按照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有效运行各业务流程和相关管理工作。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1.内控建设的框架、目标和原则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项要素正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五要素,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中,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在道德标准、价值导向、品质方面的基调;风险评估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求有效地管理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第二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三为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五项原则进行。
2.体系构建的一般内容及计划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建设主要从公司治理、管理基础、监控和公司具体业务两方面入手。公司治理及监控方面的控制建设,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上述问题,这部分的关键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信息系统、社会责任、发展战略和内部信息传递。不同的企业,具体业务虽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般来讲,均包括以下具体业务,如全面预算、合同管理、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资金活动、资产管理(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工程项目、银行业务、证券期货业务、保险业务、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
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计划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推进内控制度的建设及完善。其中,领导小组以总经理担任组长、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主要业务部门总监任组员,负责内控建设的领导及推动工作;工作小组由财务总监任组长,组员由总经办、财务、审计及各业务部门组成,承担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总经办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工作,包括建立相关的会议制度、召集工作小组会议、负责内控制度文档维护与更新等职能。总经办内部审计科、财务部内部控制科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审计建议,承担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估职能。各业务部门作为内控制度的编制、梳理、完善的责任部门,按照内控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日常操作和自我监控,发现内控缺陷反馈给内控小组,并及时维护、更新内控制度。
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德勤中介机构对公司经理层、部门协调员进行培训,并获取德勤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坚持“以我为主、借鉴创新”的原则,稳步推进内控建设工作。
内控建设主要分三个重要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体系建设试点阶段,在财务、销售、采购、HR进行内控制度的编写、梳理,以满足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的目标。第二阶段:体系建设推广阶段,在试点阶段的基础上,向其他业务部门推广内控建设,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第二层次的目标。第三阶段:持续改进阶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持续改进,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第三层次的目标。第一、二阶段以项目组协调指导、业务部门参与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构建内控制度。第一阶段运行方式为每半月组织项目例会,各试点部门每周提交周报,项目管理组每月提交月报。第三阶段以业务部门自我评估、审计部门审计测评为主导,推进内控的完善。
内控流程的编写审批流程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集中培训――确定标准模板――确定关键流程及控制――业务部门编写流程――业务部门组织初评――工作小组评审――部门总监会签――提请公司领导审批。
3.构建项目的报告与总结
经公司内控建设项目组和各业务部门近一年的努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1.0版》得以定稿并实施。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公司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强效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已日趋重要。《内部控制手册》作为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质性抓手,为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和各项环节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是识别公司经营主要风险、管理应对风险的关键控制活动,是优化公司重大决策流程、提高重大决策水平和执行、控制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基础保障。
《内部控制手册》的实施仅是内控体系建设的起点。要建立强效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结合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特点、风险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在运行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完善。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反复学习,领会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将内部控制融入日常管理工作,将内部控制作为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涉及公司各个经营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建立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和运作流程的控制系统,使所有员工理解和执行相关制度,切实履行职责,才能真正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维护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但是这种完善和修订需要有一套较为严密的保障措施,以避免因完善或修订而对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
- 上一篇:建设工程税收制度
- 下一篇: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