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工程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水工程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面向服务的测量系统集成实际运行实践中,引供水工程一般配有雨情水情测报系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以及闸门、油机控制系统等,以支撑工程的正常管理和运行。但是,这些专业测量系统一般是相互独立的,数据和控制难以共享;而在各种事故发生的早期,可能需要多方面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才能更为精确地定位事故原因和部位,因此,对于各专业测量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控制集成,就显得必须和重要了[2]。通过面向服务的方式、最优的实现方法和各个专业测量系统的交互,使之成为自动化应急预案系统的数据与报警信息来源,实现“少人值班”(无人值守)下的事故早期预警,对于抢险减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面向服务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构建分布式系统来将应用程序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或其他服务,其组成元素可分为功能元素和服务质量元素。服务是粗粒度的处理单元,它使用和产生由值传送的对象集。它与编程语言术语中的对象不同。相反,它可能更接近于业务事务的概念而不是远程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RBA)的概念[3]。服务通常实现为粗粒度的可发现软件实体,它作为单个实例存在,并且通过松散耦合的基于消息通信模型来与应用程序和其他服务交互。服务是由一些组件组成的,这些组件一起工作,共同提供服务所请求的业务功能。因此,相比之下,服务比组件的粒度更粗[4]。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具有可以利用现有的资产、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具有更快的响应和上市速度以及减少成本和增加重用[5]等优点。
1.2与自动化测量系统的集成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和参数,本系统可在线获取专业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加以分析评判。如果评判结果存疑,则可通过召测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将作为是否启动事故预案的依据。通过对雨情水情测报系统、工程安全检测系统以及闸门油机控制系统等主功能模块进行符合WebService规范统一接口的包装,本系统即可在线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查询各家系统测量仪器的实时数据,实现对其数据集成和控制集成。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服务调用参数,具有保持接口稳定、内容可灵活扩展等优点。以此为基础,本系统通过全局唯一的标识字符串来标记每个自动化测量设备仪器,实现与自动化测量系统之间的数据识别和数据召测。
2事故预案定制与执行实际生产实践中,各种事故对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内容千差万别。另外,每种预案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运行管理工作的持续而不断动态更新。因此,本文给出了基于微软公司的Windowsworkflowfoundation(WWF)框架顺序工作流模型的、可在运行中动态创建和修改工作流模板的事故应急预案系统原型。
2.1WWF技术WWF是微软公司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工作流开发解决方案,是.NETFramework3.0及更高版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广泛通用、从底层至顶层均可良好扩展的工作流框架。它提供了工作流呈现引擎、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信通信与执行引擎。它是可声明、可视化的,且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相对分隔,允许改变工作流模型(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工作內容。它还可将业务逻辑实现为一组独立且可测试的组件装配到工作流中。此外,WWF提供了持久化工作流实例的结构查询语言(SQL)workflowpersistenceservice服务;提供追踪保存在数据库中的工作流实例运行时信息的SQLTrackingService服务[6]。
2.1.1WWF开发组件在基于VisualStudio2008的WWF开发环境中,新建一个Windowsworkflow程序,然后可以从工具箱中拖放工作流组件。工具箱中的内容如附录A图A1所示。
2.1.2WWF命名空间在明确了预案基本组成元素后,通过对WWF框架中的顺序活动、分支活动、并行活动、循环活动和子预案调用活动进行业务包装,形成事故处理流程相关的可视化流程组件,然后通过WWF中的工作量呈现引擎workflowview控件,即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运行期预案流程定制。
2.3预案的执行一般而言,在引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实践中,普遍采用自动化系统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模式。基于这种模式,事故被发现并激活应急预案的渠道包含自动化专业测量系统报送的告警信息和巡查人员发现的险情2种可能性。因此,本系统提供2种预案触发机制:自动化系统报送的消息启动预案和值班人员手工启动方案。预案触发执行顺序见图1。
2.3.1自动化系统告警消息触发本系统初始化时,将各家系统的各个监测量的测量项目,通过一组逻辑运算表达式,关联至定制好的预案模板。当运行中监测量发生告警时,告警信息首先会被传入逻辑运算表达式组进行评判,如果满足条件,则将监测量关联的预案模板装载入WWF工作流执行引擎,这样预案就被正式启动。
2.3.2管理人员手工触发如果管理人员巡视中直接发现了某种事故,则可以在系统界面上双击对应的预案模板,并同时输入事故信息,这样也就生成一个预案执行实例,进入事故抢险流程。
3预案优化和预警模型随着引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可以在事故应急预案处理信息累积的基础上,运行统计方法对每个事故预案流程、全局事故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实现对管理者的决策辅助。预案优化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的决策辅助为出发点,将历史事故处理信息作为输入,根据若干评估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单个预案流程的优化建议和流域整体事故的预警提示。
3.1评估指标目前本系统在一次事故预案执行完后的评估指标暂定如下。1)执行时间:是一组值,包含预案每个步骤及整体执行时间。本组值由系统在事后自动统计出。2)灾害损失:是一组值,包括因为停止供水造成的供水收益损失、关闸造成的发电收益损失、洪水淹没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本组值由专业人员评估出险情造成的损失后输入。3)抢险物资损耗:是一组值,包含直接物资损耗、人力损耗、协作单位人力物力损耗等。本组值由专业人员评估出险情造成的损失后输入。
3.2单个预案迭代优化本系统可以生成同一个预案的所有历史执行明细,并通过上述指标,分析出抢险最耗时的步骤,即预案流程的时间瓶颈所在;同时,结合历次抢险执行指标,按照时间权重递减的顺序,向用户生成关键步骤分析报告、优化流程和实际操作流程,以减少损失。同样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步骤时间和所耗物资量的分析,以减少物资损耗。
3.3流域全局预警根据流域全局预案执行情况,统计出流域最常出现的险情种类、险情最易发地段、险情最易发时间、损失最大险情等信息,生成报告给运管人员,以提醒其做好预防,实现决策辅助支持的功能。
4系统原型
4.1开发环境本系统原型的开发环境为微软公司的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NetFramework3.5框架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
4.2系统原型
4.2.1系统资源配置首先,必须要配置各家专业测量系统中的监测量,以实现接收自动化系统告警从而获得事故的早期感知。监测量的配置界面如图2所示。其次,需要配置评判告警信息的逻辑表达式,并绑定相应的预案。这样,当接收到告警消息后,若经过评判符合标准,就可加载对应的预案模板执行。评判表达式和预案绑定界面如图3所示。最后,需要定制各种事故对应的应急预案模板。预案模板一经定制完成,就可被重复触发生成运行实例,以实际推动和指导事故的应急抢险。某引供水工程水位骤升预案定制的界面如图4所示。
4.2.2预案执行和报告生成以某引供水系统的某次渠道堵塞事故演练为例,模拟人工巡视时发现险情,则立刻启动渠道堵塞事故应急预案。预案执行完成后,可通过回放功能查看预案实例流程的执行情况。预案实例执行呈现效果如图5所示。图中带阴影的图标表示该步骤执行成功。该流程的执行说明如下:当水位骤升时,首先通知当地运行管理科和中心的工程管理处领导,然后分别告知上下游的其他管理处,通知本地运行管理科人员监视水位变化,通知本管理处调集抢险物资进行抢险;最后,管理处领导在抢险完成后进行抢险完成确认,本工作流实例执行结束。预案执行流程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的执行过程文档如附录B图B1所示。
篇2
关键词:农村给水工程 运行管理 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起码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管理好、运行好,才能使供水工程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一、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近几年, 我国农村饮用水发展较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主要有以下三类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管。
(二)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
(三)由国家补助、群众、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站,由供水站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
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
供水工程分散,单个供水工程规模小,有些工程只供几百人,造成管理困难;不少工程只有一两个人管理, 收缴的水费少,连电费也没有办法支付,工程正常运行费用更无法保证,造成工程停用。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设备
很多地方由村干部兼管,缺乏专业供水管理人员。而许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少专业知识,对供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重建设轻管理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特别是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脱离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一些地区往往存在“建设一头热、管理一头冷”的现象。重建、轻管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问题。单纯依靠国家包建包管工程,不但会使农村饮水工作陷入困境。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长期享受福利,养成了管水没责任、浪费水不心疼的坏习惯。
(四)运行管理经费缺乏
每年国家只负责解决工程建设资金,而运行管理经费难以落实,进而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水是商品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没有进行供水成本核算,水价不合理,水费计收率低,账目管理较为混乱,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维护、维修费用不到位,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费用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五)水质监测工作不到位
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水质得不到适时检测,部分工程只在建设之初对水源水质进行了分析, 工程建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水质化验,并且没有消毒设施。
三、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
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绝不为节省投资而降低标准。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程序。严把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选择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负责建后管理的人员提前参与到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与设计、监理、施工人员密切协作,加快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二)供水工程运行设备管理
1.设立专项资金
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策扶持,争取设立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维护、改造,包括农村饮用水监督管理的日常支出、各村供水管理经费补助、农村老旧供水设施的完善改造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监测和维修养护等费用开支。
2.严格执行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要定期保养、检修、大修和更新,供水构筑物和管网要经常检查、维护,备有应急措施,确保工程正常供水。
(三)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
1.建立合理的水价,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效运行的关键。一方面,完全免费的用水制度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久运行、也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多数较为贫穷,过高的水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2.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管理力度,为工程良性运行和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市场运作意识,把供水看作一项产业,讲究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和按市场规律办事。健全水费征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折旧费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工程的正常运行或更新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
各供水工程责任单位要建立以水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照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并完善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规模较大的乡村自来水厂,要建立自己的化验室,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定期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监测过程中,一但发现有异常情况或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 责任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妥善处理,并加密检测次数。在水源管理上,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水源类型,合理设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防护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制定保护措施,并经常巡视,落实保护责任,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问题。
(五)严格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或其他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对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应急机构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后期处置等具体要求。做到一旦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最大可能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结束语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要坚持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和创新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现工程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总之,加强农村饮水要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晓静:《浅谈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体制》 ,《海峡科学》 ,2007 年第 5 期。
篇3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法
农村水利建设是基础,兴修水利设施目的不仅在于农业灌溉、防洪防涝以及解决村民饮食问题,更在于透过水利建设评估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明确农村水利在满足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好地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内涵
1.1内涵当前,可以将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概括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户生活质量,保障现代化农业建设与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始终注重“以人为本”,将农户利益作为根本,用现代化生产理念武装农户,落实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用现代化管理经验武装农村水利,用现代化思想指导农村水利,从而实现农村水利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协调、和谐发展[1]。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很多研究方法不成熟,西方国家应用到AHP与BP神经网络,结合当地农村水利实际情况构建了现代化评价模型,可依据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农村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但应用效果不显著。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很有必要。
1.2评价指标分析要想使构建的指标合理、科学,与农村发展实际契合,就需要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指标必须体现出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与进程。农村水利现代化评级指标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给排水工程、防灾减灾及农村水环境保护等,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及政策,在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村镇水利现代化标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构建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3农村指标阈值分析与等级划分采用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确定阈值,该文确定的阈值为农村当前水利现代化到2020年所能达到的现代化水平。将阈值分为:蓄水工程达标率90%;应急通讯设备无物资、人力保障90%,应急预案完善度80%,供水保障能力85%,农业生产总值用水量410m3/万元,灌溉水有效利用率0.7,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31m3/万元,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旱涝保收面积比80%,盐渍化面积比8%,地下水超采面积比3%,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配置比95%。评价指标获得的评价结果无物力意义,值介于0~1。因此,对数值划分评价等级,给予其对应的物理意义,能得出评价结果表示的等级,进一步对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衡量与评估,严格按照农村水利建设现状与既有规律将评价等级分为4大类[2,3],分别为:全面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取值区间为1.0;现代化高等水平,评价指标取值区间为0.8~1.0;中等水平0.5~0.8;初等水平0.0~0.5。
2基于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法
2.1评价指标标准化鉴于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众多,涉及各领域,且不同指标量纲存在差异,不能仅采用加权合并计算,需对各个数据预处理,应用相对比值可弥补量纲差异。
2.2定性指标定量化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中定性指标有2个,鉴于评价过程中应用到的评价指标均为定量数据,需使用定性变量(x)与定量变量(y),x、y相互映射才可以得到某一定量数据。定量需满足以下条件:x=0时,y=0;x取最大值,y=1;y(x=0)与y(x=1)间差异拉大,这样才能将两者差距体现出来[4]。
2.3模型求解本次研究评价指标结构为层次性的,共设有2个层次,一级指标5个,12个二级指标,每一级均设计应用了重要性调查表,可得到一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农村减灾防灾权重为0.22,对应二级指标为:蓄水工程达标率;应急通讯设备无物资、人力保障、应急预案完善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权重0.16,对应二级指标为供水保障能力,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农业生产总值用水量,地下水超采面积比,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村镇给排水工程权重为0.14,对应二级指标为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农田灌溉排水工程权重为0.14,对应二级指标为旱涝保收面积比、盐渍化面积比。农村水利管理权重0.12,对应二级指标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配置比。在水利建设评价过程中存在某项指标缺失的问题,但该指标不被认为达到阈值,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权重分摊到其他评价指标上,分摊后得到的权重应用在该地区综合评价中。采用层权内权重可按照比例分摊法对权重分摊。假设某区域未达到蓄水工程达标率,权重0.36按0.68∶0.51∶0.41的比例分摊到应急通讯设备物资、人力保障完善度上或者应急预案完善度上;如果缺失蓄水工程达标率、应急通讯设备物资、人力保障完善度,农村减灾防灾权重调整为0,按照0.14∶0.12∶0.16∶0.19的比例分摊到其他指标上。依据样本数据特征排序并调整,获得综合权重[5]。
3结语
通过对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专家经验成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主观权进行重新修正,不仅可以应用在地区间样本综合评价上,还可以应用在自我评价中,作为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索妮.县域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严玲.苏南县域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3]刘洪超,杨路华,陈凯,等.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水利经济,2015(4):15-18,23,77.
[4]耿鹏森.淮安市农村水利现代化推进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篇4
关键词:供水工程管理;现状;农村;改进对策
Abstract: Self-district village of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alone since my area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but now I'm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irst, the scale of a single village water supply project improper selection,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resources; two mobility of rural residents, the construction can not play its due role; Third,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operation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four water source water pollution is serious. Therefore, this single village water supply projects in rur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countermeasur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 Water supply project management; situation; countryside;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汉滨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高,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全区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辖34个镇(办),801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是全省农业人口第一大区(县),是安康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截止2012年年底,全区共建成供水工程706处,中省总投资1.68亿元,解决了饮水安不全人口44.48万余人,受益人口59.6万余人。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过去的49%,提高到现在的85.1%。据统计,我区农村户籍总人口为75万人,其中饮水安全人口为20.3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为54.64万,饮水不安全主要问题是水质超标。根据我区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我区还有10.16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可见,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制定了规划,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400亿元。我区缺水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方便程度不达标和水源保证量不足。多次向省、市里反映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纳入了省、市确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范围。
2011年5月至2012年,恒口、五里、张滩、流水、茨沟、大河、吉河、关庙等8个片区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分站相继成立,分别负责各自辖区镇办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我区水利部门坚持“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原则,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工程布局。按照乡镇老水厂水网延伸、联村共建、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等方式,改变了过去的单村建水厂的模式,成本低、水质好,水厂的管理逐步规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管理运行模式,出台了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全区目前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分站管理。对国家投资兴建的联镇(村)水厂,由各供水分站统一管理运营。二是村委管理。对以国家投资兴建的单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各供水分站和项目村签订管护合同,由村级统一管理运营。三是水厂管理。成立水厂管理运营中心,联村水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建成后,签订合同,交由水厂自行管理,水厂按期汇报运营状况。农村水厂的建设与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初步解决了60余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被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新农村建设,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建水厂普遍没有达到设计的运行规模,“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
根据对全区19个农村水厂调查的数据,设计日供水能力有0.81万吨,而现实运行的供水规模只有0.67万吨。大大影响了水厂的经济效益和自我维持能力,也形成了实际饮水不安全的农村人口超过上报数据的局面。
2.2部分水厂出水质量不达标,影响了农民对安装自来水的信心
初步统计了8个分站19处水厂的水质检测数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水质检测中心提供),按照国家对农村饮水质量的要求(GB5749—2006),只有15处水厂的所有检测指标是达标的,另外4处水厂都有2—4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2.3农村水厂运行维护成本偏高,管理体系有待规范
所调查的19个水厂水费收入每年约40余万元,支出的直接成本达60余万元,成本中主要是人员工资与电费。表明农村水厂运行的经济效益较差。各地普遍反映电费过高,电力部门没有执行中、省有关对新建农村水厂按农村生产用电标准价格收取电费的政策,平均电费在0.75—1.05元/度之间,电费开支占水厂运行成本的30%—70%。此外,农村水厂普遍没有提取折旧基金和大修基金,国家投资的资产安全没有制度性保障。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3.1明确农村安全饮水属于公益事业的认识
保障农民饮水安全,如同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一样,属于公共事业的一部分,责任主体是政府。当前急需市、区政府出面,争取全区下一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得到批准实施,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长久看,农村水厂的管理问题,需要从机构、制度、法规等方面做出长期性的安排。
3.2明确水利部门是农村安全饮水行业主管部门的地位
农村安全饮水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需要政府加强支持和监管。目前政府的支持还是比较多,但监管比较缺乏。如供水质量、时间、服务等。农村水厂的管网长、分布广,管理维护困难多,也需要各级政府,包括村级政权机构加强对作为公益事业的供水管网体系的保护,建立如同保护电力、通讯、运输系统一样的法律规范。因此,应赋予水利部门在行业监管上的更多执法手段。建议将基层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部门作为常设事业机构,在编制、经费上予以保障。
3.3健全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制度
国家已经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落实这一办法,需要根据各地管理模式的不同,分门别类制定管理细则,指导各个水厂完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供水质量、时间、服务以及财产、财务管理,区、镇两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信息上报、反馈的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国家近期出台的政策,2010—2013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从汉滨区情况看,我区尚有近20%的农村人口没有安全的饮水,工程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工程建成以后的管理任务将更加重大。为了汉滨75万农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汉滨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机遇,争取落实建设资金,争取将农村饮水安全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3.4建立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良性运行
一是实行监管与运营分离,剥离专业供水公司和乡镇供水站监管职能。落实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行政执法职能职权。二是加强水价调控,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减少成本项目来实现农村低水价,可按照“运行成本+大修费用+折旧费+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三是改革收费制度,供水水价的测算和水费计收、使用情况要在受益范围内公开。四是探索建立分类扶持优惠政策。对老少边穷地区和需要远距离调水、供水成本较高、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过低地区的供水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低保和五保人员给予用水补贴;国家投资为主的供水企业,可适当延长折旧年限,或建立运行维修管护基金,免提折旧和大修理费,减轻供水成本压力。五是制定农村紧急用水应急预案,构建工程维修网络,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并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3.5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饮用水源保护责任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和目标要求,并纳入考核内容,健全监督、考核、追责等制度。二是强化已建水厂和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水源地工业污染。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治理。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推广高效施肥技术。
篇5
1水质管理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各水厂加强供水水质管理,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水质检验和监测、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档案,并定期对水厂水和管网末端水进行取水,市疾控防疫部门负责水样检测,保证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供水管理中心设立了化验室,购置了仪器、设备和药品,配备专职化验人员6人,每月2次定期对各处供水工程取水化验,通过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2建议措施
2.1合理布局水源
目前供水工程主要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供水目标主要是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基本能满足农村供水需求,水源有保证且水质良好。但从提高供水水质考虑,根据冠县“十二五”规划和近年来用水量递增的趋势,供水量已不能满足用水量的需要,因此,必须合理布局水源,以建设中的冠县当铺水库为供水水源,以满足农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供水水质和供水量的要求。
2.2水厂规模化改建
目前,冠县各水厂供水规模较小、供水设施及管道渗漏损坏严重,水量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改建水厂迫在眉睫。目前,规划水厂联网建设平原水库,为统一供水提供有利条件。工程建成运行后,能够逐步提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在保证农民生活用水前提下,可兼顾工业用水,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3加强水源保护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明显标志,50m以内禁止从事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同时加大供水水质监测密度,取水、蓄水、净化水等建筑物50m范围内,输配水管道及构筑物两侧各2m范围内为第二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冠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做到依法保护供水水源。
2.4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对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不断健全完善供水工程管理规章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水管员守则、维修队伍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逐步规范维修专业队伍,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不断完善供水管理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维修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工程管理提供及时、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2.5重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
篇6
一、思想政治工作及业务学习
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水利事业”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利技术知识,使全体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二、抗旱防汛工作
1.抗旱工作。
今年我乡境内遇到了年未见的罕见旱情,人民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60%以上的村寨水源断流,人畜饮水吃水困难、农田干旱,农作物全部旱死,粮食无收,旱情发生后县抗旱防汛指挥部、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抗旱救灾。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实施抗旱救灾,一是通过多方筹资,重新寻找新水源,铺设管道引水进村解决了、、、、等村,的人畜饮水困难;二是村委会干旱较严重,结合整村实际,从的龙潭提水至村,并在路边建一抗旱应急供水点,主要供应上八寨的拉水需求,该工程建成后解决了8个村小组2300余人的拉水吃水问题。三是专门组织三辆抗旱应急拉水车,每天为缺水村子送水,从抗旱以来共送水1230车次6150立方米,主要送至、笼嘎、、等缺水较严重的村委会。四是考虑到很多农户没有建地窖,水源断流,拉水路程较远又缺乏蓄水工具,我单位专门采购了能蓄水500千克的塑料水杠1000只发放到缺水农户家中,蓄满一杠水,能解决一家人2天的人畜饮水需要。五是交通不便,道路难走,很多地方只通小路,大部分村子运水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两轮摩托,只能用水桶作为临时蓄水工具,但运水水桶少,我单位迅速采购了容积为25千克的塑料水桶450只发放到缺水农户家中,解决他们最基本的拉水工具。六是由于干旱严重,很多小河断流,连小河都已断流,水田无水,可是群众秧苗急需栽插,为了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又采购汽油抽水机18台,柴油抽水机2台发到急需提水栽插的村子。七是积极到各村委会调查旱情,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准确的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群众全面展开抗旱自救,到目前为止全乡95%以上的水田已全部栽插完,只有少部分的农田属于雷响田暂时还没有栽插。
2.防汛工作。
虽然今年旱情严重,但大旱之后可能有大涝,我所还是坚持早准备、早预防的原则,于月底组织人员对全乡各主要河流、设施及易滑坡、泥石流等有洪灾隐患的地区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汛前大检查,发现有坍塌、跨翻的河道、设施等,及时安排村小组人员进行抢修,大大降低了洪灾隐患。于月日成立了防汛指挥所,制定了乡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汛情,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三、水利工程开展完成情况
1.年初,第二、三批安全饮水项目的扫尾工作正在进行,该工程共涉及4个村委会13个村小组,工程已于2月初竣工并投入使用。工程建设共铺设管道34.3千米,增加蓄水300立方米,解决了3334人和1205头大畜牧的饮水困难问题。
2.抗旱期间对、、、、、未劳等村寨水源干涸,寻找新水源,重新铺设管道,解决1380人97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工程全部在抗旱期间投入使用,目前工程运行良好。
四、水政执法
1.法律宣传及三费征收。
结合实际,我单位加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和《省抗旱条例》的大力宣传,提高群众法律认识和爱水、护水、节水意识,同时加大对水土保持设施补尝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资源管理费的“三费”征收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给的收缴任务。
2.执法情况。
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侵占、毁坏水利设施的不法行为。底,下笼嘎村出现了主管被盗事件,我单位于月日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做了相关笔录,后转派出所协助解决;月初,村姓的一农户破坏水源水池并霸占本村水源用于自已泡田,致使全村人畜饮水困难,群众多次协商无效,我单位于月日进行现场调查,并做好相关笔录,通过派出所协助对此农户进行了相关处罚,并责令其对水池限期恢复原状,恢复了全村供水;月初,村水源水池被村内一姓陶的农户破坏,并阻止全村人饮主管的铺设,我单位于月日,通过派出所协助,进行现场笔录并做出相关处罚,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对全村供水。
五、其它工作完成情况
篇7
[关键词]安全饮水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2-01
绪论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农民的饮水问题。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陕西农村饮水安全概况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23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588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使全省不仅农业缺水、工业缺水、城市缺水,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水也十分困难,渭北旱塬、陕北白于山区等地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陕西作为水资源缺乏的农业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陕西省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等项目,尤其在2000年后陕西省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饮水解困工程,共投资9.13亿元,建成饮水工程6439处,解决了305万人饮水困难。同时还实施了氟改水项目,共投资2.76亿元,建成饮水项目1524处,解决了84.6万人的饮水安全,累计解决和改善147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但目前全省仍有1306.7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取水距离大于800米、高差大于80米的无供水设施饮水困难人口占296.31万人,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渭北旱塬和陕南秦巴山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饮用水问题成了阻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和困难。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由于无序的资源开发使许多地区水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源枯竭,水质变差,矿物质增多。部分水源由于长期受腐生植物的浸泡,微生物远远超出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加之大面积种植橡胶、茶叶及经济作物。饮用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除了会导致常见疾病外,饮用重金属、皿硝酸盐、有机物污染的水会导致癌症。全国农村饮用污染水人口为9084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8%、占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的40%。其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为4403万。占13.6%;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占14.5%。
2.2水源保证率、用水量的问题
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3工程技术问题
2.3.1饮水工程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在工程建设上并没有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等诸多因素,工程建设仅局限于解决短期饮水困难问题,缺乏区域性的统一筹划,供水规模普遍偏小,用水成本普遍偏高。
2.3.2水资源信息资料缺乏
在工程建设中,地方上往往缺乏水文、地质方面的相关资料,建井的随意很大,只凭着经验确定井位,因此出现了许多报废工程,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3.3施工技术落后, 工程质量低劣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队伍大都是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指导,不懂得井的封闭及取用良好含水层水的问题,水井想打多深就打多深,造成投资的无谓浪费。另外施工材料合格率低,造成工程建成后出现集水池渗漏现象,输水管道爆裂等事故,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较差。
2.3.4水质管理工作滞后
目前的饮水工程大都重建轻管,特别是对于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比较松散,水源保护工作不到位,水质监测工作不连续,造成饮用水安全指标超标现象普遍。
2.4工程管理问题
在运行管理方面,由于建设管理单位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工作,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供水系统的常识也不懂,供水不按成本收取水费,更不存在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用,大锅饭式的管理形成了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的运管状态,导致工程管理不善,投资效益不能持久发挥。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供水设施
要想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就需要在源头上控制水源的质量,而供水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还比较落后,所以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供水设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引导个人和集体投资的方式,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强化供水设施的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
3.2 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的饮用水质量保障体系中,合理的控制水源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只有在源头上控制水的质量,才能够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在水源地应该建立保护措施,严禁在水源地建立工矿企业,在保护区内禁止垃圾的堆放。另外,由于农村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的粪便等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所以对于这些要进行合理的生态化处理,将其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250mm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安全。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喀斯特山区、岛屿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如利用屋顶或庭院硬化进行集雨,以水窖或水池蓄水,同时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3.4 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
鉴于我国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严重局面,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应针对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研究新的高效、简易的去除技术和材料。如利用太阳能等:我国太阳能蒸发棚技术,利用有机碳、膜技术等除氟、除砷技术等,以及滨海和岛屿地区的高效海水淡化技术。针对水质卫生指标不佳的情况,采取适合农村地区应用的简便水处理、消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水质测试设备。
3.5 制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监测网络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具体措施包括:对水源地有威胁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饮水水源匮乏事件,应把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和应急水源,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限制对超采区和深层开采,保证饮用水的后备水源。
篇8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五峰镇
五峰镇位于互助县西部,距县城15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8′45″~101°54′25″,北纬36°50′1″~36°56′40″,境内山川相间,河谷宽度1000~1 500 m,坡度在5°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全镇土地总面积91.31 km2,耕地总面积4 446.67 hm2,种植区海拔高度在2 400~2 700 m,共辖18个行镇村,5 280户,共有22 887人,大小牲畜19 360头(只),全镇现已解决17个行政村,5178户,22 560人,大小牲畜19 021头(只)人畜饮水。还有一个行政村(后头沟村)102户,327人,大小牲畜339头(只),由于坐落位置较高,又无水源,目前还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所在地属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在3.0~3.5℃,极端最高温度25.5~35.1 ℃,极端最低又无水年无霜期68~184 d,年日照时数为2 600~2 776 h,年太阳辐射量为560.66~615.05 kJ/cm2,年降水量480~550 mm,降水分布不均匀,以6—9月4个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0%,而农作物生长期3—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30%。平均风速在14~15 m/s,最大风速23 m/s。最大冻土层深度1.06~1.50 m,年平均蒸发量1 215~1 850 mm。
1五峰镇供水水源与水质状况
五峰镇的供水主要是泉水和雨水,其中11个行政村主要水源是古湟中八景之一的五峰寺龙宫泉,6个村由氟改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水源位于南门峡镇。由于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旅游环境的影响,水源露天,源头水质易受污染,且硬度较高,铁含量为0.5 mg/L,锰含量为0.3 mg/L,氟含量比重达50%,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供水受季节影响严重,春夏少、秋冬多,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春夏季时将泉水和雪水雨水同时引入供水系统,供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根本达不到国家生活饮水卫生标准,经省、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氟中毒率达到98%以上,其症状为牙齿变黄、骨质疏松、血性粪便等,对群众的身体、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2饮水工程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五峰镇的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季节性短缺,铁、锰、氟化合物超标,苦咸、水污染严重。受经济、地理条件影响,原有的供水系统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缺乏饮用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污染现象严重,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每年春夏季节就会出现饮水困难,饮水的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的流行。
3对策
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为保证五峰镇镇群众饮水安全,使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3.1保证水源和水质安全
一是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由于原有水源水量小,可从五峰寺东面的奶奶泉中引水至龙宫泉的给水管中,可保证水旱季节有足够的水量供水。奶奶泉水量相对较大,取水较容易,水质好,无污染,对龙宫泉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铁、锰、氟化合物含量下降。二是维修供水系统和兴建蓄水池。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地修建资金筹措计划,维修供水设施,保证饮用水的配套工程建设。三是最大限度利用17座蓄水池,使其充分发挥蓄水、调水、过滤的作用。四是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源地保护办法,将水源地生态建设与政府的工作挂钩,坚决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在水源地堆放,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修建水处理设施,对现有4处供水水源的过滤池重造新堤,防止雨水、雪水进入供水过滤池中造成污染。每年定期清理和装填反滤层,在蓄水池中添加漂白粉,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进一步净化水质。
3.2加强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保证正常供水,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就必须加强管护。饮水工程的最终受益者是群众,因此必须要把群众同饮水工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日常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展示,让群众参与,才能更好的保护水利工程。一是建立乡、村两级水管员承包机制。乡水管站工作人员每人承包4~5个村,和各村水管员定期检查供水线路,清除污染物。对管道取水口、过滤池定期的检查,发现渗漏及时修复。对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清理1次,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填新料。二是水利部门明确责、权、利,视具体情况制定水源保护、工程维修、节水措施、水费征收等的规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给水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确保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1-2]。三是在具有一定带动和辐射力的村成立用水协会管理委员会,在乡水利部门的具体领导下,开展本村饮水安全、节水管理和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工作。四是水利水保站应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协议,按协议规定供水。由于施工、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水利水保站应提前告知用户,因发生不可抗力的事故造成停水的,应积极抢修,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供水。用水户必须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纳者,可由水利水保站依法收取滞纳金,超过15 d不交纳的,可中止供水。五是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在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内,因违规养殖、排污、投放杂物,修建构筑物等行为造成水质污染,影响供水设施安全,损毁供水设施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给予相应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六是为防止水源被污染,应由上级政府明确规定全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同时”制度,违者责令停止生产,并处罚款等具体处罚措施,明确规定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3-4]。
4参考文献
[1] 应芳臣.互助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91,293.
[2] 袁显彬.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如何管理[J].科技信息,2009(15):338.
篇9
为了切实做好我省水利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和增强水利工程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发挥水利防洪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效益和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意义
今年汛期,我省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份的防洪形势异常严峻,高强度暴雨近十年少见,严重洪涝灾害近十年少见,两江(长江、汉江)洪峰两度夹击历史少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科学防控,夺取了江河抗洪、田湖统筹、水库防汛、避险转移四大保卫战的全面胜利。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防洪减灾效益达652亿元,为十年来最高,再次显示了其投入少、社会效益回报高的显着特性。但是,洪水过后,我省水利防洪基础设施水毁损失也为近十年来最重,高达191亿元,暴露出高标准防洪保护圈尚未形成,特别是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湖堤基础差、水库涵闸泵站病险多、分蓄洪区建设和山洪防治严重滞后,以及一些防洪骨干工程尚未达标等薄弱环节。
水利防洪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抢抓新一轮的水利灾后重建重大机遇期,趁势而上,又好又快地做好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水利灾后重建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深入开展灾后反思,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查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确保2010年汛前全面完成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任务,扎实推进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对已安排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渠道、安全饮水等3752处水利水毁工程,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抓好督办,确保质量,特别是对一些重要骨干工程,要实施旁站监理。对未安排资金的水利水毁项目,各地要积极筹资,抓紧修复。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37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以及小型水库、小型泵站、小型水源工程、田间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大中型灌区“最后一公里”和“卡脖子”问题,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
(三)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好荆江大堤和汉江中下游、荆南四河等17条重要堤防以及连江支堤的整治;确保2013年前,全面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94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力争在2015年前,全面完成列入全国三个专项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做好长江、汉江等江河河势演变监控工作,适时科学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抓紧抢护。
(四)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全面启动68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项目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为避险保安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工程建设,力争用5年的时间,治理70条小流域山洪沟,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证2011年汛前完成规划外无溢洪道或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的313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施工任务,提高小型水库抗风险能力。到2012年底前,完成纳入国家新编规划的587座小(一)型水库,以及增补的31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现有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六)平原湖区综合治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规划内3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规划内25处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垸内水系整治、涵闸配套、沟渠疏挖、中小泵站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湖泊规划研究,加快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湖泊综合治理。针对湖堤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湖泊综合管理,建管并重,确保安全。
(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血吸虫疫区水和细菌超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问题。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尽可能多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已建安全饮水工程的长久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努力保证建成一处、受益一处、群众满意一处。
(八)重点分蓄洪区建设。加快推进杜家台分蓄洪区、华阳河分蓄洪区西隔堤、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等重点防洪工程立项建设。针对杜家台分洪运用频次高、分洪量级不同的实际,探索和建设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不同分洪量级的分蓄洪块,并与调度方案相匹配,保证关键时刻适时适量分洪或分流运用。
(九)水生态修复工程。构建以三峡、丹江口、水布垭、高坝洲、隔河岩库区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为主的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体系;实施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山区小水电代燃料清洁能源项目相结合的水循环经济建设体系;适当新建山区小型蓄水工程、山区集雨工程,完善供水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做好洪湖、梁子湖、长湖、大九湖等湖泊的保护工作,综合开发清江和漳河、洈水等水利旅游项目,培植区域生态旅游后劲。
(十)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完善清江梯级水库与荆江错峰方案、沮漳河等中小河流防洪调度方案、斧头湖、梁子湖等重点湖泊控制运用方案以及完建病险水库汛期调度运用方案。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分蓄洪区安全运用转移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扩宽预案覆盖范围,重点抓好预案的落实,为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水旱灾害提供规范制度保障。
三、加强对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部门要配合抓,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要将确保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实现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的防洪抗灾减灾目标,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齐抓共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加强多方筹资。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建设、国土、气象等部门,在大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要积极筹措本级财政性资金,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整合涉水涉农涉地资金,优先安排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要积极引导受灾区群众投入,用足、用活、用好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对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可以采用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三)加强建设管理。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规划设计管理、洪水影响评价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四制”及验收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符合流域区域规划,有利于防洪保安。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县级财政报账制和政府集中采购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结合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篇10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黄土高原西部边缘。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有4个镇,8个乡,109个行政村,人口15.32万人、3.3万户,大小牲畜61.3万头(只)。水资源总量为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9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47亿立方米。
1门源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现状
到2010年底,门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入资金5653万多元,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5项,解决了农村9.15万人和33.53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现有饮水困难和不安全人口3.58万人。基本安全饮水人数占农村牧区总人数的72%,自来水普及率达68%。
2存在的问题
2.1近几年部分水源水量不稳,供水保证率明显下降
门源县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大多为该受益地区山区泉水,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近几年受各方的影响,部分水源存在着水量减少和季节性水量变化大的问题,使部分人畜饮水供水保障率下降。
2.2我县已经建成的人畜饮水工程由于投资标准偏低,缺少净化、消毒等设施和水源保护措施。
工程建成中随对饮水口进行了覆盖等措施,但由于投资标准偏低,对水源地缺乏保护,马、牛等家畜在觅食时、践踏、排便等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有些村社蓄水池封闭不严实,有杂物进入蓄水池,对水质造成污染,由于我县对水质缺少净化、消毒等设施,不能及时进行消毒。这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3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是农业大县,水利建设量大面宽,水利建设投资主要依靠上级支持,争取国家投入,特别是大中型项目的投入,前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资金需求十分巨大,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家投资政策影响),往往不能立竿见影,(目前仍有38个行政村3.58万人尚未解决饮水问题,而且这些工程大多处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水源地偏远、工程造价高的地区)前期工作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近年来国家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有限,群众投劳折资部分到位困难,造成工程资金缺口大,影响实施进度和质量。
2.4管护难度大,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我县人饮工程点多,面广,群众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意识淡薄、加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在工程运行中发生故障时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严重影响了工程正常发挥,从而对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存在一定的难度。
3对策
3.1科学勘察规划,提高工程效益。
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多听群众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工程方案,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水源条件较好的乡镇尽量大规模、集中连片建设,提高入户率,降低运营成本,争取效益最大化。对于在建项目,要把各项督查工作贯穿于始终,严格落实领导督查制度,强化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技术力量配置等方面的督查工作,严格把好规划设计关、材料设备关、施工队伍关、质量监督关、检查验收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3.2继续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是争取项目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继续抓好项目资金预算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各项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为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创造条件,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力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进程。
3.3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建后管理。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后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能够保证人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好机制、好办法。积极发展壮大农民用水协会,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的作用。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供水安全监测体系和人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水源地供水保证率
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巩固原有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水资源断缺地区,积极开辟第二水源等,以防止出现水量减少时造成供水不足问题。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水利工程保护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群众明白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群众自发参与到保护水利工程的行列中来。提高用水群众节约用水意识,加强水费征收宣传,争取足额收取水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水利工程维修保护的力度,加大财政补贴,以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门源县县志
- 上一篇: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 下一篇:交通运输和道路运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