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毒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病毒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篇2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体系的综合能力建设,严格按照《海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人员培训、演练等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做好相应物质的储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防范和处理以“呼吸道疾病”、“麻疹”“食物中毒”为重点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加强基层卫生单位硬件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条件。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各有关部门为区公共卫生综合楼建设提供方便,促成工程尽早动工,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预计7月底开工,明年底完工。抓紧东孚卫生院病房楼建设,确保其工程计划能够如期进行,该项目已通过验收,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认真做好东孚卫生院医技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促其尽早动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资金,为基层卫生单位添置、更新一批急需的基本医疗器械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改善其基本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服务条件。
三、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素质和水平。一是抓好卫生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强化卫生队伍业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章立制,明确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对技术人员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使之能够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三是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充实基层卫生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11名,目前正在进行考核工作。四是做好乡村医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乡村医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其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在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情暖医院,优质服务”活动。
四、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政监管,从制度建设上抓好医疗质量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杜绝个体开业医开展“药流”、“人流”、“引产”等非法行医活动,并汇同计生、技术监督部门开展“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专项整治活动。切实防范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今年以来,共取缔非法诊所17家,没收药品器械价值3000余元,净化了我区医疗市场。此外,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干部保健的各项工作。
五、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为龙头,把防治呼吸道传染病、艾滋病、血丝虫病、结核病等做为工作重点,加强流脑、麻疹、流感、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等各种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控制工作。认真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做好各项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开展规范化预防按种门诊建设的前期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水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强化对全区医务人员有关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保持传染病报告渠道的畅通,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并保证直报质量。认真做好慢性病、地方病的控制和防治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病预防及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今年1-5月,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种154例,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86例;结核病报告28例,其中初次涂阳病人8例,初次涂阴病人20例,全程督导6例,全程管理2例,对乡村两级督导30次。开展鼠疫监测216份、霍乱监测60份、碘盐监测128份、肠道门诊监测31例。同时,布置职业卫生安全危害因素调查,下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180份。
六、坚持依法治理,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一系列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根据区委和市卫生局有关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制订《海沧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工作方案(细化)》,提出整治目标和进度要求,将全区分为五个整治片区,并在每个片区设立了责任卫生监督员和完成的时间进度表。通过电视、媒体、传单、会议等手段在食品和公共场所经营者及群众中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和决心;共发放各种宣传单10000多份,接受相关咨询4000多人次,召开海沧区食品与公共场所经营业主动员会,使大部分食品和公共场所的经营者了解创建内容及自己的职责,进一步主动配合做好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000多人次,清理整顿2023家经营单位,有证1967家,无证56家,发证率97.2%,新发卫生许可证1462本、从业人员健康证5970本,其他无证经营单位大部分正在办理健康证或整改中。
与此同时,继续抓好“餐桌污染”整治活动,采取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食品抽检、送检工作。开展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为中心的专项整治工作和各项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做好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高餐饮行业管理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违反卫生方面法律法规的经营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教育、处罚。今年来,共取缔无证经营单位92家、制假售假窝点3家,没收非法经营工具价值5000多元,没收、销毁伪劣食品及过期霉变粮食1000公斤,罚没款人民币5000元。
七、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满足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认真落实《母婴保健法》、《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围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开展母子系列保健工作,认真履行区政府下达的计生责任任务,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依法规范各项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女工劳动保护条例》,开展女工疾病普查普治工作,提高全区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半年,产前检查率99.38%,孕早期检查率94.92%,产后访视率96.3%。参加系统管理人数596人,系统管理率91.83%,住院分娩率100%,高危筛查率35.5%,高危管理率100%,无孕产妇死亡;全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87.14%。已完成第一轮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共普查4135人,查出妇科病即给予治疗及指导,各种妇科病发病率正在进一步统计分析中。
此外,加大婚检宣传力度,改变服务观念,提供个性化服务。上半年我区共有5人参加婚检,咨询23人。
八、继续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村民应得利益。大力推行和深化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日常事务管理及监督商业保险运行,及时协调、处理、解决理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村民的合法利益能够及时兑现。今年全区共有72918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住院保险,其中海沧镇50626人,东孚镇22292人,参保率为95.32%。同时开展农村抗大病统筹保险工作,政府出资为全区100%村民投保,共有7650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抗大病保险,其中海沧镇50626人,东孚镇25875人。截止*年6月15日,全区参加基本住院保险的村民中,共有381人次因病住院,报销医疗费用573318元,抗大病保险的理赔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九、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整体创文明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区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各有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搞好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卫生环境,降低“四害”密度。上半年,共投凯素灵粉8吨、DDV0.5吨、氯氰菊酯0.6吨、灭鼠药7吨、灭蟑螂药10万包(盒),效果良好。
认真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以卫生防病为中心,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版报、宣传栏、标语、报刊、广播、电视、授课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卫生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市民的大卫生意识。据统计,今年来共分发各种宣传材料30000份,大小标语48条,宣传栏、板报56期,电视11次。此外,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配合“三下乡”活动和支持“温馨海沧”活动,共组织下乡义诊21场次,有10000多人次的群众热情参与。
抓好以改水改厕为龙头的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城乡结合部,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和改水受益人口数,把改厕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全区再建40座公厕,目前正在选址。同时,根据《福建省省级卫生村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农村卫生村活动。
十、推进红十字会工作,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落实《红十字会法》和《献血法》,继续开展“万人献爱心”活动,做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扶贫济困、下乡义诊工作、做好“送温暖”慰问工作。抓好红十字惠民门诊工作,由原来的1家拓展到4家。筹备并开设了2家红十字博爱超市,继续组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使红十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今年来共补助急垂危重病人44人次,计87400元,为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积极弘扬红十字会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海啸受灾国募集捐款118698.30元。
十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各项安全防范工作。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任务,重点抓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指标的落实,降低食物中毒和餐桌污染现象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同时抓好医疗、食品的安全规范管理工作,确保辖区人民的医疗、食品安全。督促各医疗单位抓好本单位的各项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十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1、继续按照《海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有序、有效地防范和处理以“呼吸道疾病”、“食物中毒”为重点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继续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麻疹、流脑、流感、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的控制和监测,加强各类传染病的预警工作,保持传染病报告渠道的畅通。积极做好慢性病、地方病的控制和防治工作,认真抓好免疫规划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
3、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继续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抓好“餐桌污染”整治活动,开展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为中心的专项整治和各项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抓好各建设项目的进展工作,确保工程建设如期进行。
5、强化卫生队伍建设,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技术人员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使之能够严格按照各项规程开展工作。同时,进一步充实基层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
6、加强医政管理,从制度建设上抓好医疗质量关,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切实防范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继续开展医疗市场整治检查和农村卫生所规范行医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个体开业医开展“药流”、“人流”、“引产”等非法行医活动,及时取缔非法行医,净化我区医疗市场。
7、继续推行和深化我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日常事务及监督商业保险运行的管理工作,及时协调、处理、解决理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8、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和计生分工职责的落实,认真落实“一法两纲”目标,围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开展母子系列保健工作,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依法规范各项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
1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围绕夏秋季除四害及其他全市统一行动开展经常性的“除四害”工作,降低“四害”密度。抓好以改水改厕为龙头的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把改厕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
11、抓好红十字会工作,落实《红十字会法》和《献血法》,继续做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扶贫济困、下乡义诊工作、做好“送温暖”慰问工作。抓好红十字惠民门诊和红十字博爱超市规范管理工作,继续组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
篇3
关键词:全风险;绿色施工;管理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tself is a complex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a wide range, a large scale, long period,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other project risk, green construction project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of green,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 of green risk. This pap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een constr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nalysis of green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on four aspects.
Key words: total risk;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施工风险识别
绿色施工项目中,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存在着大量的、难以确定的干扰因素,它们与环境之间交叉影响,关系错综复杂。风险识别就是要在基本认识建设项目风险的基础上,列出建设项目的具体活动中存在的全部风险事件,分析各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各个风险事件所可能造成的后果。绿色施工风险识别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绿色施工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和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识别,特别要那些影响到施工管理活动“绿色”与否的风险。
结合绿色施工的特点,常用的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现场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列表检查法、组织结构图分析法、危险及操作性分析(HAZOP)、事故树分析(FTA)和预计危险分析(PHA)等。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综合运用现场调查、专家访谈、分析组织结构及流程图等多种方式、方法,一方面依靠感性认识和人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各种绿色施工项目风险事件的统计数据和记录资料进行识别。只有识别出了绿色施工项目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才能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风险,从而找到造成这些风险的根本原因,才能确定采取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方法去规避、化解、转移和消减这些风险及风险后果,从而实现对于绿色施工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需要强调的是,风险识别的过程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一项经常性的、不断完善的工作,在项目的自始至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
2.绿色施工风险分析
2.1组织风险
(1)组织结构风险。施工管理的各个参与方要求建立一种寻求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联盟。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其内部存在市场和行政双重机制的作用,主观上要求合作各方不分彼此,为了共同的目标竭诚努力,而客观上实际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利益与冲突难以仅用行政命令解决。尤其是该种组织形式适宜与否,参与方之间相互依存程度怎样以及合作促进人影响力大小如何都直接影响到这种组织结构能否顺利形成且良好的运作。
(2)信任风险。各参与方希望毫无保留的合作,既达到真正绿色施工的最终目标,又争取在合作中获取最大效益。但是参与方信用水平不一以及相互了解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各参与方会担心在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商业机密或者技术信息暴露给其他方,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一旦彼此间不信任,各方则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或者防范措施,进行有保留的合作,产生信任风险。
(3)沟通协作风险。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无数的信息传递和行动配合,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或能力不一、参与方在认识上的差异、信息渠道不通畅、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如虚报、欺骗等)等原因而导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完全、协作不力,一旦如此就有可能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危害或风险。
2.2技术风险
(1)施工技术风险。新施工技术不但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统一。但是,采用新式的施工技术,增加了对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的要求,也增大管理的难度,比如:逆作施工技术要求设计、施工、监控三者之间密切的配合。那么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工程变更与工程索赔的风险也会相应的增大。
(2)环保技术风险。施工过程中由于环保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损失,如污废水处理流程不够科学合理、设备或机械尾气环保技术不成熟以及相关环保技术操作或者管理不当等,都会直接的影响绿色施工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3)节能技术风险。对于建筑产品本身来说,保温隔热施工中的节能效果关键在于对墙体、屋面、门窗的作业,若各参与方、各部门、各工序没有严格遵循设计和工艺的技术措施,则可能造成质量问题,影响节能效果。对于施工现场的节能技术来说,若出现新节能技术本身不成熟、节能技术未经充分检验等问题,同样会产生技术风险。
(4)信息技术风险。绿色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实现了对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动态控制,而且各参与方可高效便捷的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既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做到了节约与环保。但是这些信息技术不仅仅存在安全性与其本身的风险,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同样有风险。如:遇到黑客或病毒攻击盗取项目信息所带来的风险,系统管理粗放带来的风险,参与方对新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引起的风险等。
2.3人员风险
篇4
一、“十一五”卫生工作成就令人瞩目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系统上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卫生改革发展确立新理念。五年来,卫生系统全面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各项卫生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是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增长。五年间,全市卫生总支出24.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8倍;财政用于卫生事业投入5.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8倍。争取各类卫生项目34个,总投资6518万元,建设改造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与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增加3.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3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9.18‰。四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124个,比年增加167个。每千人口病床数3.19张,比年增加0.2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1人,比年增加0.74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三年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技术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经受住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出色完成赴川抗震救灾防病、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与医疗救治、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在最关键时刻,广大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卫生局荣获年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过去的一年,卫生系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五项重点医改普惠民生,其他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新农合扩面提标使更多的农民受益。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年,全市新农合参保人数70.73万人,参保率96.42%,比上年增加2.47%。统筹基金使用率91.96%,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为91%,总补偿金额97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2%。
(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百姓就医负担减轻。从中心卫生院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到15个中心卫生院和12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试点,经历了探索实践、总结完善、逐步推广的过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在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和14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提前一年覆盖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改革前相比,试点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下降37.22%;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5%,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大处方、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免费享受。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174例,唇腭裂手术8例;免费救治儿童白血病12例,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88例;6.48万名8-15岁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1.88万人次;810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43.12万元;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1.14万人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54万人,婚检率达75.28%;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9100座。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价值1056.66万元,建立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1.70万份,家庭电子健康档案18.46万份;6268名高血压病患者、1277名糖尿病患者和94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建立慢性病专项档案1.54万份;完成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8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1.13万人;为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3418人。
(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和初级保健职能,限制其向单纯医疗方向发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实行全额保障。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契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600多万元,完成基层卫生建设项目13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68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备742台(件)。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9个村卫生室(所)达到省卫生厅建设标准。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训,培训在岗乡村医生1095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全科医生22人、社区护士17人。选派18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选派50名农村卫生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五)公立医院改革尝试有益探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市有5家医院11个专业开展了2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入路径管理病人260例。在8家重点联系医院20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9%以上,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明显降低。医院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步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新钢中心医院、分宜县人民医院、分宜县中医院先后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等安全管理。
(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以重大疾病防控为重点,认真落实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完成结核病初治涂阳病人42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106人份、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58879人份;现有需管理的HIV感染者及病人54人,管理率为100%。全力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全市报告手足口病例893例,未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69%,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5.33%;全市48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率达100%。市、县(区)疾控机构检测项目进一步拓展,实验室检测能力经省卫生厅考核达标。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和“关爱儿童”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全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监测和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协作联动、应急处理等机制,院前医疗急救实现了科学指挥,合理调度,有效救治。
(七)卫生行业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加大服务要素监管,组织开展了大型医院巡查、处方点评,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合理用药监测。加大药品招标监管,推行网上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年,全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1.46亿万元,让利患者8672万元。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落实餐饮单位现场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675人次,检查单位5989家,限期整改192家,实施行政处罚4家。加大临床用血监管,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血液安全得到保证。全市无偿献血2.53吨,比去年增长13%,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99%。加大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摊点及非法行医案5家,销毁各类违禁健康相关产品580公斤,价值4.5万余元,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
(八)其他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一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新增中医特色专科6个,培训中医药人员542人,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8人,推广“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分宜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渝水区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区。二是学科与人才建设全方位推进。6个市级领先学科经验收达标。各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已经形成。医药卫生科技迅猛发展,年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卫生科研项目82项,通过鉴定26项,9项卫生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三是创业服务年活动有亮点。启动“牵手企业”行动,开展了“帮企业助发展,帮企业解难题,送政策进企业,保权益促和谐”等四项服务。组织75名医疗卫生专家与72名企业家结成服务对子,为企业家提供诊疗优惠待遇、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协助办理诊疗手续,提供卫生保健咨询。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实际进资2.4亿元。四是行业作风建设有长足进步。组织开展了卫生行风专项治理、卫生行风大家评、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医德医风示范岗位等评选活动,引导医务人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出台了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收受“红包”或“回扣”处理、效能告诫及问责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新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向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结构矛盾突出;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负债较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和“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梳理,切实抓好解决。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
卫生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8-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赋予了卫生部门重大使命。我们要把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重要指标,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各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明确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1‰和1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
(二)认清发展形势。我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卫生问题更为复杂。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职业病危害时有发生,给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保障制度和服务水准的改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等问题,因此,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和改变。
(三)理清发展思路。新余是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必须付诸行动,必须加快“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卫生资源统筹力度,增加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服务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中医医疗服务、重大疾病控制等薄弱环节,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监管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转变服务模式。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模式。四是转变人才观念。发展卫生事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人才和科技上来,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抓住引进、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卫生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第三年。年,全市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让群众“得病有保障、看病更便捷、平时少得病、治病少花钱”四个目标,推进五项改革,提升五大能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继续推进五项重点医改,着力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
1.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新情况、新问题也有所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抓好“四个落实”。一要落实经费保障政策。省财政下拨的80%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要及时下拨到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县(区)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卫生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落实采购配送政策。省卫生厅在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供货配送、电子监管等有明文规定。我们一定要按省里的要求,坚持省级统一招标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积极探索价量挂钩新模式,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落实药品配送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配送及时到位、方便可及。三要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四是落实配备使用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加强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引导群众按需使用基本药物,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配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严格控制在30%以内。非目录药品要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地要及时总结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人员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2.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积极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
一是抓好市中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扩大用人自,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二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组织编制年新余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功能定位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改善结构”的原则,限制老城区新增医疗机构,新增卫生资源向新城区转移,向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转移,向康复、精神病防治、老年病防治等领域拓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办医院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强化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考核,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建立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制度。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五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推进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三级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率达到40%。
3.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基金监管运行水平。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随之增大。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一要完善补偿模式。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索门诊补偿与住院补偿有效衔接的补偿模式,要在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补偿比、统一补偿办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统一基本用药目录的工作,提高实际补偿比和保大病能力。二要改善监管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查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要积极防范基金风险,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内控等各环节的监管和运行情况分析。
三是推进网络“直报”。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步伐,抓好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网络“直报”,确保统筹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各地要确保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广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补偿与医疗救助补偿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只要各级政府有决心,保证足够的投入力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人才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难点所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实施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学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岗位培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从基层医疗机构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二是抓好基层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贯彻《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落实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责任、竞争、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三是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尽早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早尽发挥项目效益。
5.强化责任与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必须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一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8例、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113例。按照长效机制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治疗手术。继续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为农村适宜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二是抓好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价值72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确保建档率达60%以上。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努力把基线调查工作做实,把健康宣传工作做广,把随访工作做精,把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抓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建档率达到30%。继续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明确任务指标、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资金监管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
(二)推进新一轮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第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市卫生局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但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基础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薄弱,尤其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常地抓下去。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市卫生局决定再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房屋、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五项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拓展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推进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工作达标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启动建设新余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改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关键技术培训。二是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巩固、提升已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积极探索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全面完成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任务。三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0%的城市街道并达到三星级标准,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二星级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四是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专病专科建设,形成管理科学、服务精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专病专科群体,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外转率进一步下降。五是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到80%,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使用率达到60%。
(三)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与流行。一是抓好重大和重点疾病防治。抓好鼠疫、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切实抓好艾滋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保持策略覆盖率100%,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实施“慢病综合干预示范区创评”策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二是抓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疫苗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妇幼安康工程”为总抓手,认真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创建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0%。继续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规范化培训率达到40%,设备配备率达到50%,以县为单位产儿科关键技术培训率达到90%。四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改善卫生应急装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社区(乡镇)示范点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突出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促进重点,积极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控制,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第二、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理顺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抓紧移交餐饮监管职能,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建设。切实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监督管理。加强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医疗执法监督和采供血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第三、强力推进学科与人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与人才必须同时抓,“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抓好五大卫生人才工程实施,按照《年新余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创新人才及学科团队建设工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推进工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点扶持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品质高,群众口碑好的优势学科。在医药科研方面,要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向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医疗卫生技术项目,不断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抓好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群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安全的自觉性。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建立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加强等级医院动态管理,巩固评审成果,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大型医院巡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接受政府指令,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任务。是否承担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任务,是否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服务下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工作,作为考核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指标。在民营医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加强民营医院监管,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加强科室管理与建设。认真贯彻《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
第五、加快中医中药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投入政策,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在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强化中医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巩固分宜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渝水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统筹做好其他工作。第一、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卫生局决定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活动内容、工作步骤和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一是着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正确处理依法依规办事和创造性工作的关系。二是着力提高高效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完善和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治各种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三是着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创造性的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破解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卫生工作政策转化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严格要求,强化督查、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确保全市卫生系统提升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及财务管理“三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以“卫生行风大家评”为载体,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动态监督。加强网上药品采购和药品使用的监督,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 上一篇:微生物的培养步骤
-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