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相关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5 11:0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监理相关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1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主要通过实行相关制度来监督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与公共利益有很大关系,只能依靠政府组织进行监督。我国为了达到监督建设工程目的,要求政府既要监督一般产品是否存在共性,同时还要考虑建筑工程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当然,政府必须实施强制性监督,不管是哪个单位或是哪个部门,都不允许工程阻碍其正常执法。一旦发现出现了与水利工程不相符的行为,政府必须立即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政府必须创建一个质量监督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监督,明确具体的技术责任,将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监督领导者。政府、相关监督机构应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监督清单上必须列出工程产品质量以及建筑市场,同时进行全面监督。以往只是对单一实物进行监督,如今可逐渐拓展成对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单位进行监督,当然也要严格监控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只有完善当前的监督制度,不断优化现有的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才能顺利实现监督改革目标。监督体系不能随意改变思想,才能使监督机制保持稳定运行,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
2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全面
水利工程正处于建设期间,许多建设单位或是项目投资方,包括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工程设计,没有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工程一直出现各种质量隐患。想要设计出理想的水利工程,必须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若出现缺陷或是存在漏项之类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缺少足够的设计经验,没有对工程现场进行认真勘察,只知道套用之前的设计模板,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够严谨,致使工程经常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建设一项水利工程要求各个部门的必须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如果忽略了工程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将很难获得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懂得如何实施监督管理,若不能对施工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将使得水利工程很难得到有效监管。
2.2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水利工程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人员,这样使得监管工作很难发挥其作用。当然,质量监督也需运用相关法律,监管人员必须了解法律知识,全面掌控工程施工的各项流程,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能力。现阶段,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人员不具备较高素质,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缺少足够的监管经验,实际监管期间容易受到限制,因此发挥不了其作用。
2.3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缺乏
由于建设方或是设计方,包括监理方、施工方没有重视质量监督这一环节,在这方面没有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没有经费来支持工作的开展,使得监督工作很难取得理想的监管效果。有的地区由于政府缺少经费,不能投入较多的经费,再加上监管人员需承担繁重的任务,其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导致监管手段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监管人员根本不能深入了解每个工程细节。由于监管人员享受不到较好的待遇,因此很难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经常可看到怠工人员。
2.4监督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我国针对水利工程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按照不同等级、投资性质来划分具体的职责范围,各个监督管理机构应清楚自身职责。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流域性且其区域性也比较强,再加上地域性等多项特征,导致执行期间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水利工程需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关系到较多的部门,可经常看到权责不明等状况的出现。水利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部门之间就会推卸责任,使得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加上水利工程没有长远规划监督管理,导致水利工程很难提高其总体质量。
2.5质量监督机构性质存在模糊性
质量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监督机构,当然也包括其他机构在内,该组织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大多数职员为兼职人员,当然也有一些专职人员。前者由于缺乏清晰的职能规划,没有深入了解每位职员,后者更多要将经费问题考虑在内,不然将无法保持平稳发展,这样也就体现不出质量监督机构原有的权威性。
3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建议
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考核制度
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来考核质量管理,可确保相关部门、职员对水利工程进行认真监督:①职责必须分明,监督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手上的权力,部门人员必须清楚自身要履行哪些监督责任;②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水利工程现有的施工技术;③将施工技术落实到实际工程中,若发现意外必须立即调整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
3.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引进一些较强的技术人才以及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人员,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与水利工程有关的监督培训,使职员树立一种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确保每位职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进而使水利工程取得良好的监督质量。
3.3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资金投入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管理资金,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监督质量,同时水利工程也可实行强制性监督,监督管理机构应树立自身的权威性。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经费进行合理预算,才能改变企业以往收取资金的方式,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可采用全额拨款的方式,为水利工程提供所需的监管经费。
3.4明确划分责任
水利工程想要落实监督工作,要求各部门必须详细划分每项工作任务,部门之间应承担各自的职责并提升合作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相关部门可享有相应的执法能力,确保负责监督水利工程的部门单位能够实现权责统一目标。实施水利工程期间,若出现违法行为、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相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使监督工作变得更加实效。
3.5提高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要求施工方、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审视自己,深入理解监督管理这一概念,通过实际行动使监督部门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为了使水利工程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理解水利工程为什么要重视质量监督的原因。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工作岗位,实践期间抱着马虎敷衍的态度,使得质量监督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有不断提升监督人员的认知程度,使其明白质量监督这项工作任务需承担多大的责任。当然,员工应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加强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同时提升现有的监督水平。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应大力宣传质量监督,这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可组建一支质量监督队伍,才能全面管理好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要取得最佳的监督效果,必须重视管理这一环节,严格参考水利工程的相关监督要求,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必须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管理,可制定一份规范有效的制度,当然管理程序也要具备一定科学性。进行质量监督时,必须客观记录检测结果,正确评价监督质量,同时做好存档工作,以便后续检查所需,也可用作借鉴依据。
3.6加强政府的管理智能
政府可享有公共管理这一重要职能,在监督水利工程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运用其监督职能。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严格监督水利工作质量。项目想要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当然市场也要保持规范有序,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市场竞争,水利工程才可能提高现有的管理水平。
4结语
水利工程若何才能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对发展社会经济有着较大影响,同时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可见,质量监督决定了水利工程能否建设成功,其作用相当显著。怎样才能改变以往的质量监督方式,提升监督人员当前的个人素质,使政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实现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监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建设方,为了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使水利工程质量得到妥善管理,必须将监督管理作为一项基本内容,重点研究监督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侯建才,张湛,陈文舟.浅析水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7).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制度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面临各种风险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无论是工程项目业主(投资商)、承包商、咨询(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例如,对于工程项目业主(投资商)来说,它既可能面临着承包商违约、监理商失职、设计商设计错误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设备质量等人为风险,也面临着通货膨胀、资金筹措困难等经济风险。同时,它还要面临恶劣气候、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风险及员工行为不当等责任风险。由于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之中,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成熟,行为不规范,如垫资垫料承包、拖欠工程款、工期拖延、业主压级压价、施工企业资本金不足等等,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合理分配风险,逐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多种对策,但基本的选择主要有两种:一是风险自留并加以防范和控制;二是将其转移出去。其实,各类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的过程,同时也是工程项目风险的转移过程。
二、建立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的特点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一种综合性的担保和和保险制度。与其他担保和保险种类比较,有以下不同特点:(1)承保风险的复杂性。一项建设工程,从开始施工到竣工,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工程本身可能受到损失,而且与工程相关的标的也可能遭受损失。(2)承保人的多方性。建设工程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利益方,如工程所有人、工程承包人、技术顾问以及发放工程贷款的银行等,他们对建设工程项目担保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并对该工程项目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因而都可以作为工程项目保险的投保人,也都可以根据保险合同从工程项目保险单项下获得保险保障。(3)承保期限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担保和保险的期限不是按年计算,而是根据预定工期天数确定,即自施工之日起到竣工验收交付工程所有人时止,有的工程项目担保和保险的期限还包括工程交付后保证期的时间。(4)承保责任的综合性。建设工程项目担保和保险除了承保各种财产直接损失外,还承保第三者责任风险。(5)承保金额的巨大性。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往往是上亿元。
三、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设想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业主和承包人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因此在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时必须遵循对等原则,即业主和承包人必须按照规定提供信用担保,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自己不提供信用担保时要求对方提供信用担保。当前可首先考虑推行如下几种信用担保制度:
投标信用担保制度。就是担保人保障投标人正当从事投标活动作出的一种承诺。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当前宜采用以下办法:在投标报价时由投标人出具银行保函,以保证投标人不会中途撤销投标,中标后与业主签订承包工程合同。一旦投标人违约,银行须向业主支付投标保证金,其额度为标价总额的1%~3%(按标价额度分级确定比例,且金额不得低于该标与次低标之间的差额)。其有效期限比投标书的有效期限长一个月。这样,既可以减少资金抵押给投标人带来的压力,又可使业益有可靠的经济保障,同时还可有效地遏制借照挂靠、一标多投等违规现象。
履约信用担保制度。履约担保是担保人保障承包人履行承包合同作出的一种承诺。宜采用以下办法:中标人在与业主正式签订合同时,须提交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一旦承包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银行即按照合同规定的履约保证金额对业主进行赔偿。其金额为合同价的5%~10%(按合同价额度分级确定比例,并考虑承包人业绩与资信划分档次),其有效期限比合同有效期长一个月。
预付款信用担保制度。预付款担保是指业主预先支付一定数额的工程款以供承包人周转使用,为了保证承包人将这些款项用于工程建设和业主的资金安全,而建立的信用担保制度。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宜采用以下办法:承包人在取得业主提供的工程预付款时,需向业主提供与预付款额相同的银行保函。预付款保证金按合同价的10%~30%,并与合同确定的预付比例相同。采用这种办法,既可以合理配置资金,立足长远,增强企业活力,逐步改变“打工性质”的企业经营机制。预付款银行保函随着业主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并逐步扣回,预付款担保责任随之逐渐降低直至最终消失。
业主支付信用担保制度。业主支付担保是指业主通过担保人为其提供担保,保证业主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条件,如期将工程款支付给承包人。如果业主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将由担保人代向承包人履行支付责任。宜采用以下办法:业主在进行招标时应出具项目资信证明,在正式签订工程合同时需按合同价款提供银行保函。其担保责任随着业主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清尾款,而逐渐降低直至最终消失。施工中业主因提高建筑标准或扩大规模等需要增加工程造价,在提出设计更改时,应提供相应额度的补充银行保函。建立业主支付信用担保制度,对于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有效防止业主拖欠工程款,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为了确保以上担保制度的正常运行,还应做以下的制度完善:(1)完善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的立法。(2)加强风险评估,确保承保质量。(3)提供风险技术服务,减少事故发生。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防灾防损职能作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配套险种,为承保的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优质的、全面的、科学的风险技术服务。(4)培育实力雄厚的担保主体和中介机构。(5)依法严格管理业务。(6)建筑施工企业的准入资格,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坚决打击无资质“草台班子”的挂靠行为。(7)组建公正的权威性的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1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主要通过实行相关制度来监督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与公共利益有很大关系,只能依靠政府组织进行监督。我国为了达到监督建设工程目的,要求政府既要监督一般产品是否存在共性,同时还要考虑建筑工程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当然,政府必须实施强制性监督,不管是哪个单位或是哪个部门,都不允许工程阻碍其正常执法。一旦发现出现了与水利工程不相符的行为,政府必须立即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政府必须创建一个质量监督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监督,明确具体的技术责任,将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监督领导者。政府、相关监督机构应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监督清单上必须列出工程产品质量以及建筑市场,同时进行全面监督。以往只是对单一实物进行监督,如今可逐渐拓展成对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单位进行监督,当然也要严格监控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利工程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只有完善当前的监督制度,不断优化现有的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才能顺利实现监督改革目标。监督体系不能随意改变思想,才能使监督机制保持稳定运行,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工程质量的提高。
2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全面
水利工程正处于建设期间,许多建设单位或是项目投资方,包括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工程设计,没有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工程一直出现各种质量隐患。想要设计出理想的水利工程,必须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若出现缺陷或是存在漏项之类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缺少足够的设计经验,没有对工程现场进行认真勘察,只知道套用之前的设计模板,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够严谨,致使工程经常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建设一项水利工程要求各个部门的必须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如果忽略了工程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将很难获得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懂得如何实施监督管理,若不能对施工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将使得水利工程很难得到有效监管。
2.2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水利工程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人员,这样使得监管工作很难发挥其作用。当然,质量监督也需运用相关法律,监管人员必须了解法律知识,全面掌控工程施工的各项流程,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能力。现阶段,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人员不具备较高素质,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缺少足够的监管经验,实际监管期间容易受到限制,因此发挥不了其作用。
2.3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缺乏
由于建设方或是设计方,包括监理方、施工方没有重视质量监督这一环节,在这方面没有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没有经费来支持工作的开展,使得监督工作很难取得理想的监管效果。有的地区由于政府缺少经费,不能投入较多的经费,再加上监管人员需承担繁重的任务,其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导致监管手段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监管人员根本不能深入了解每个工程细节。由于监管人员享受不到较好的待遇,因此很难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经常可看到怠工人员。
2.4监督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我国针对水利工程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按照不同等级、投资性质来划分具体的职责范围,各个监督管理机构应清楚自身职责。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流域性且其区域性也比较强,再加上地域性等多项特征,导致执行期间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水利工程需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关系到较多的部门,可经常看到权责不明等状况的出现。水利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部门之间就会推卸责任,使得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加上水利工程没有长远规划监督管理,导致水利工程很难提高其总体质量。
2.5质量监督机构性质存在模糊性
质量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监督机构,当然也包括其他机构在内,该组织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大多数职员为兼职人员,当然也有一些专职人员。前者由于缺乏清晰的职能规划,没有深入了解每位职员,后者更多要将经费问题考虑在内,不然将无法保持平稳发展,这样也就体现不出质量监督机构原有的权威性。
3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建议
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考核制度
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来考核质量管理,可确保相关部门、职员对水利工程进行认真监督:①职责必须分明,监督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手上的权力,部门人员必须清楚自身要履行哪些监督责任;②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有效控制水利工程现有的施工技术;③将施工技术落实到实际工程中,若发现意外必须立即调整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
3.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引进一些较强的技术人才以及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人员,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与水利工程有关的监督培训,使职员树立一种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确保每位职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进而使水利工程取得良好的监督质量。
3.3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资金投入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管理资金,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监督质量,同时水利工程也可实行强制性监督,监督管理机构应树立自身的权威性。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经费进行合理预算,才能改变企业以往收取资金的方式,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可采用全额拨款的方式,为水利工程提供所需的监管经费。
3.4明确划分责任
水利工程想要落实监督工作,要求各部门必须详细划分每项工作任务,部门之间应承担各自的职责并提升合作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相关部门可享有相应的执法能力,确保负责监督水利工程的部门单位能够实现权责统一目标。实施水利工程期间,若出现违法行为、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相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使监督工作变得更加实效。
3.5提高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要求施工方、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审视自己,深入理解监督管理这一概念,通过实际行动使监督部门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为了使水利工程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理解水利工程为什么要重视质量监督的原因。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工作岗位,实践期间抱着马虎敷衍的态度,使得质量监督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有不断提升监督人员的认知程度,使其明白质量监督这项工作任务需承担多大的责任。当然,员工应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加强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同时提升现有的监督水平。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应大力宣传质量监督,这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可组建一支质量监督队伍,才能全面管理好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要取得最佳的监督效果,必须重视管理这一环节,严格参考水利工程的相关监督要求,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必须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管理,可制定一份规范有效的制度,当然管理程序也要具备一定科学性。进行质量监督时,必须客观记录检测结果,正确评价监督质量,同时做好存档工作,以便后续检查所需,也可用作借鉴依据。
3.6加强政府的管理智能
政府可享有公共管理这一重要职能,在监督水利工程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运用其监督职能。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严格监督水利工作质量。项目想要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当然市场也要保持规范有序,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市场竞争,水利工程才可能提高现有的管理水平。
4结语
水利工程若何才能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对发展社会经济有着较大影响,同时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可见,质量监督决定了水利工程能否建设成功,其作用相当显著。怎样才能改变以往的质量监督方式,提升监督人员当前的个人素质,使政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实现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监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建设方,为了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使水利工程质量得到妥善管理,必须将监督管理作为一项基本内容,重点研究监督管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侯建才,张湛,陈文舟.浅析水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7).
篇4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延伸,发展至今,已形成以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管理体制。实践证明,现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建设市场体系、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发展的观点看,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还有待于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和变迁动因的基础上,探讨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打破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安排思想僵化、解决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供应不足的问题。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变迁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6个步骤。从1953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建设单位为主的甲、乙、丙三方制的苏联模式和指挥部方式的2个步骤的自行组建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经历了推行招标投标制和工程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JY085)。第三阶段为2003年以后,亦即第6步,以2003年《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变迁的动因分析
制度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稀缺导致相对价格的提高,潜在获利机会的出现,以及资源供求的环境条件变化和其他制度体系的变迁,都可能引起新制度的需求,从而导致制度变迁的发生。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制度变迁是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利益诉求、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立法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宏观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变迁的外在推动力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边际调整的过程,大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其变迁,一系列制度变迁也促使制度环境不断改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发生的。在以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原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乏力和低效率不断凸现,为适应转轨时期的经济环境就必须对原有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进行改革。20世纪80~90年代末期的“三项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又迫切需要不断完善“三项制度”,创新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2.2 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变迁的内部动因
诺斯有关制度变迁模型的基本假定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任何一项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都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人们依据成本――收益分析权衡和选择的结果。制度变迁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一种情况是创新改变了潜在收益;另一种情况是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变迁变得合算。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制度变迁也遵循成本――收益的原则,只有当通过制度变迁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项目各参与方才可能有进行变迁的冲动。
2.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变迁的前提条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制度的变化是的一个基本命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项目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技术的发展首先能在部分范围内发生规模报酬递增,从而使得建立更为复杂的经济组织形式变得有利可图;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进步使得交易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社会分工息息相关,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科学技术和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工程功能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技术性、系统性越来越强;对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交易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交易效率越来越低,从而促使社会分工的演进和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
2.4 立法是变迁的保障条件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社会性,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关系到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有时还与其他方面的利益相关。一种制度的扬弃和一种新制度的诞生总意味着资源上的重新配置、利益上的重新分配,因此,当一项重大的、全新的、影响大的制度诞生时,应该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实施。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推行DBB方式,在1926年的公共建筑法中作了强制执行DBB的规定。英国在推行PFI模式的过程中也相应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我国建筑业中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等最重要的制度创新都是以立法为保障,并且我国已颁布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这些法律初步形成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促进建设领域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分析
几十年制度变迁的实践证明,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符合建筑业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筑施工的特点,适应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并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进度管理度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64-02
前言
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运行,保证工程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完成,既要完成对业主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承诺,又要完成公司制定的项目盈利指标。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与参建各方共同对项目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项目工程工序能够合理可控。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对于施工质量,历来倍受重视,尤其是现在国家设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重点抓施工质量;对于投资控制,国家也设立了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但对于施工进度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视。其实,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把计划进度和实际工程进度间的平衡作为控制进度和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计划进度的方法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密切注视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间可能出现的差距,及时地督促施工承包方加快工程进度,以便按照计划完成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方要制定出一套控制进度的措施和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并根据合同赋予的职权完成项目建设计划,以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施工进度控制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承包商和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进度控制的目的。
第一章
1.1进度控制的涵义
进度控制是指在限定的工期内,以事先拟定的合理且经济的工程进度计划为依据,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纠正的行为过程。工期是由从开始到竣工的一系列施工活动所需的时间构成的。工期目标包括:总进度计划实现的总工期目标;各分进度计划(采购、设计、施工等)或子项进度计划实现的工期目标;各阶段进度计划实现的里程碑目标。通过计划进度目标与实际进度完成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及其原因,采取措施调整纠正,从而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
1.2进度控制的目的、任务
1.2.1进度控制的目的
进度控制的目的,是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把项目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为企业获得合理的利润。
1.2.2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
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即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在进度计划编制方面,施工方应视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需要,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按不同计划周期的施工计划等,如:月进度计划等。
1.3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3.1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比如一个建设项目,计划工期是一年,而实际建设工期是一年半,首先是由于建设工期的拖长,施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第二,延期投产带来的利息损失;第三,也是最大的损失,是投资机会的损失,延期投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一个原本效益良好的项目,建成后可能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1.3.2施工进度管理的作用
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
1.4制定进度计划及编制步骤
1.4.1制定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具体指导施工的实施性计划。它以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为基础,以流水施工原理为理论依据,对各工序的施工时间做出安排,使它在施工企业生产计划的指导下,在规定的工期内,有条不紊地完成拟建工程的施工任务。
在工程投标时已经按照招标文件或规定编制了粗略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中标后又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1.4.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步骤
1、确定分项工程数目、名称以及施工的先后顺序。
2、组成分部工程组合。即把各分项工程再分组,组成若干分项工程的组合体。如:一个普通砖混结构民用建筑,就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工程组合:
A、基础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模板、钢筋、砼、现浇结构、砖砌体、配筋砌体等分项工程。
B、主体工程:包括砖砌体、配筋砌体、模板、钢筋、砼、现浇结构等分项工程。
C、屋面工程:包括屋面隔气层、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屋面细部构造等分项工程。
D、装饰装修工程:包括抹灰、饰面、油漆、玻璃、门窗安装、地面等分项工程。
E、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包括给水、排水、采暖管道安装、卫生器具安装等分项工程。
F、电气工程:包括电线电缆管线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开关插座安装、灯具安装、等电位连接等分项工程。
3、确定各分部工程组合中主导分项工程的施工段,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和作业时间。
4、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分项工程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
5、对初步计划方案进行检查和调整。
6、计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指标一般用劳动消耗的均衡性和总成本指标来衡量。
1.5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
编制月(周)计划,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把进度布置下去,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确保到位,在施工开始前和过程中不断地编制本月(周)的作业计划。使施工计划更具体、更切合实际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必要时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
签发施工任务书,编制好月(周)作业计划以后,将每项具体任务通过签发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使其进一步落实。施工任务书向班组下达任务实行责任承包,全面管理原始记录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指令。
作好施工进度台帐,填好施工进度统计表。再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者都要跟踪作好施工台帐,记录计划中的每一项工作开始日期、工作进度、完成日期及相应的资料,为施工进度检查分析提供信息。
第二章
2.1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
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3、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4、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5、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2.2建立沟通渠道
1、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除睡觉时间外必须能随时取得联系。
2、各相关单位之间,需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进度/工期是指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从正式开工到全部建成投产交付使用所经历的时间。合同工期除了上述规定的施工天数外,还应计入以下情况的工期:工程内容或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业主违约及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等不属于承包商责任事件的发生,经过业主变更指令或批准承包商的工期索赔要求而允许合法展延的工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使用网络计划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
施工进度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其主要工作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执行汁划、检查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和影响因素、采取纠偏措施,以及调整进度计划,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
第三章
3.1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因素多,管理不到位。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诸如: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现场环境、劳动力需求状况等等。工程承包商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措施,往往是一个因素影响了就会产生一种“共振效应”带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事前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制定应急计划,等事情发生了才手忙脚乱不知所踪。管理组织上不能够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人浮于事,重关系轻能力现象严重,导致执行能力很差。项目成员只关汁自己是否得利,而不管项目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2、没有把握好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工程进度与成本、质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成本与进度之间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就要增加成本。因为要采取赶工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由于人、机械的高强度作业改变了施工条件,可能就会影响到质量,可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们并没有花费心思去思考怎么样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均衡。要么重质量要么抓成本,要么赶进度,总之是没有把这三者综合考虑。
3、对于计划还算重视,但计划与实际工作脱节:这有多种原因,可能是进度计划水平低,不能如实反映施工状况以至失去指导作用;也可能认识上有误区,因为进度计划中的施工顺序与实际工作的施工顺序有一定的差别,在具体的施工组织以及作业数据的反馈上嫌麻烦,不愿意受约束。
3.2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l、施工组织不当:如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罢工等,均会引起工期的延误。
2、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的困难,没有考虑到某些设计和施工之间的问题解决,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果没有相当的把握确保工期进度和质量,不宜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
3、不利的施工条件: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情况下,无法正常施工。
4、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不只是靠施工单位(承包商),还涉及到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第四章
4.1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
1、组织措施: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项目组织结构中应有专门的工作部们和符合进度控制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环节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协调会议,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
2、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管理观念应具备系统的、动态的、多方案比较及选优的观念,合理的进度计划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工作的合理安排、提高建设质量,有利于文明施工和合理地缩短建设周期。在进度控制中应重视信息技术,虽然它只是一种管理手段,但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处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交流和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3、经济措施: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支付手续。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用。对工期提前给予奖励。对工程延误收取误期损失赔偿金。
资金和其它资源的需求计划以反映工程实施的各时段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资源需求的分析,可发现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及时向业主报告施工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的进度款,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合理调度资金。
4、技术措施: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进度计划,使承包商能在合理的状态下施工。编制进度控制工作细则,指导监理人员实施进度控制。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及其他科学适用的计划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对建设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
首先应熟悉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当完成阶段性工程或隐蔽工程时应及时通知业主或监理,配合做好验收工作,以免影响后续工作的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2解决进度拖延的途径
1、建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有必要在项目开始时就选择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和主要成员。在进度管理上以项目经理为进度目标责任中心,对进度目标合理分解,使责任分配到人。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对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下功夫,向管理要进度要工期。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2、以进度计划为主,制定其他计划。进度计划的制定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计划定得好不好自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多承包商在开工前并不重视计划,为了满足合同工期,草率的编制了一份施工进度计划。在满足了业主的要求以后,计划就搁在一旁了,更谈不上用计划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导致后面的工作杂乱无序,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在工程开工前,承包商一定要编制一份详细的、经过论证可行的进度计划。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制定其他的劳动力和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需求计划、采购和租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安全环保计划、资金供应与支付计划等。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程计划,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这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建设方根据各方计划,合理拟定现场工程项目总计划,再反馈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调整。
第五章
5.1实施进度控制的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初始进度计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不断调整的计划,以及与进度控制有关的信息应尽可能对项目各参与方透明,以便各方为实现项目的进度目标协同工作,利用网络的信息平台,使业主方各工作部们和项目各参与方便捷地获取进度信息。
第六章
6.1结束语
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烦琐的管理,如何管理好一个项目的进度一方面是承包商在施工各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中要设立专门技术负责人进行进度控制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一句话,承包商和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进度控制的目的。审核后的进度计划,往往需要把若干相互关系的处于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施工进度计划综合成一个多阶群体的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利于进行总体控制,特别是工程规模较大时,若不将进度计划进行综合,就很难迅速准确地了解某一局部对另一局部的影响以及某一局部对总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2] 丛培经主编:《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3] 全国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篇6
(1)建设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范围狭窄尽管目前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法律地位,但这些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立法质量不高、范围狭窄以及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等问题。一方面,与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仅仅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宏观原则进行了规定,并没有深入建设工程监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绝大部分限于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对质量问题的的负责问题的界定和规范,而缺乏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的监理规范,造成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无章可循、流于形式,不利于监理服务范围的扩展。
(2)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合同文本和条款不完备目前,国内各类建设工程合同文本和条款与国际上通用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编制的工程合同条款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许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还没有形成定量化和定时化的标准,使得建设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在开展具体的监理工作时,无法严格履行合同。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文本编制水平较低、条款不健全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监理工作的执行。
(3)监理安全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不协调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后,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一个责任方,应依法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5]。尽管《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在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方面都有所规定,但由于各部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时间和调整范围不同,导致现行法规制度的协调性存在一定问题,对建设监理单位应承担安全责任的深度没有具体、清晰的界定。
(4)防范风险的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不完善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失控的现象时常发生;而建设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三元主体”之一,其注册资金不高,固定资产又少,独立承担责任能力不强,面临各类风险也是必然的。建设工程监理企业面临的风险大体有自然风险、监理企业自身原因产生的风险、建设单位引发的监理风险、承包商带来的风险。工程保险和担保是建设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利用外资或合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部分重点工程才进行工程保险,尚缺少能够防范风险的建设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既是政府调控建设工程监理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外开放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应当遵循的法律依据。因此,在分析了我国现有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后,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议。
(1)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深度和范围国际上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任何建设工程监理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用于规范监理者与被监理者的行为的行业行政法规、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作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直接和主要依据的合同文件。因此,我国应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立法工作,提高工程监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建设工程监理法律,主要调整在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弥补《建筑法》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规定过于简单的问题。同时,扩大立法深度和范围,在工程监理领域颁布专项法规,用以调整监理工作所涉及领域的法律关系,并拓展和完善工程监理在建设工程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设备采购、竣工验收、保修等各个阶段,尤其是设计阶段的法律制度。
(2)参照国际惯例和行业协会的合同文件,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范本合同文件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标准格式,国际建筑市场普遍采用FIDIC合同条件。为了国际工程领域的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文本也应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条件和相关行业规范,以便与国际建设工程监理市场相接轨。首先,要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质量责任和权利义务等内容写进合同,还应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责任和权利义务等内容添进合同;其次,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相关内容;最后,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应当参照新版FIDIC合同条件,进一步细化合同条款的内容(包括监理的范围、监理服务的内容和期限、监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监理报酬等),使合同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协调和完善监理安全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国家安全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使监理单位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繁荣发展,国家应该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作出修订,保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完善监理安全责任的法理依据。同时,出台全国性的安全监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对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深度、工作标准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力争以监理工作事实为依据,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准绳,客观公正的处理监理责任问题,防止把监理责任无限扩大。
(4)建立与推行建设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所谓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是指承包监理人(即监理企业)对因自身工作的过失或疏忽,而给委托方(即业主)或其他第三方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部分进行投保的一种职业保险制度。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可以FIDIC白皮书为指导,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具体情况,将职业责任保险的思想渗透在监理工作中。基于我国现有的监理环境和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我国应采取国家强制性监理职业责任保险模式,通过在《保险法》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增加要求监理工程师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条款,大力推行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承担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职能,其中主要涵盖了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三大主体部门。工程监理单位则主要负责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关、科学决策以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启动的比较晚,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笔者通过对以下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况
建设工程监理自1988年开始实施,这一制度的执行也切实成为了改革建设工程领域的重要措施。执行建设工程监理之后的一十余年中,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也更加健康、可持续。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工程项目质量、国家利益以及业主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也切实得到了工程领域和社会各界的}i定和认可。现在建设工程监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行业规模的产业,也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监理制度和法理法规体系。建设工程监理领域也培养和吸引了人量的优秀工程人才。但是另一外一方面,由于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因此还存在人量的问题亚需解决,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培养了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监理人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建设工程监理经验。笔者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通过与中国当前建设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查看人量的工程文献,对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理行业情况有了整体概括,并且就此发现了人量存在于工程监理行业的问题,针对这此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使工程监理行业不断优化,为行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条块分割在当前阶段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一人特点。建设工程监理最初的提出主要是应对计划经济下的工程领域改革,推动其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由于政府监管的强制性特征,自然导致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重叠和交义,使得建设工程监理效率的低下,极人的浪费了社会资源,与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很难相互契合。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进行建设工程监理活动时。当前,针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提出和颁布了人量的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建设工程监理的责任、地位、性质、权利、义务等做了相关的规定,肯定了其法律地位。当时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与国际标准有很人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子以完善和加强。
2.2监理市场规范化程度低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的推行时间只有二十余年,因此发展还不够完全,在短时间之内涌现了人量的工程监理企业,这此企业参差不齐,因此对其监管很难有十足的保证。另外一方面,监理制度的推广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的,因此对于监理公司的推动主要是依靠政府监管部门,这就使得原本应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行业失去了其特征,削弱了市场调节的作用,监理市场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体制,监理服务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很难形成,这就造成了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低。
3、监理行业独立性不强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往往对于监理单位而言都与设计单位有着一定的合同关系,而监理单位只是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管活动。而建设单位往往和施工单位关系较为紧密,因此一旦出现问题,监理单位往往都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对于监理单位而言,很难行使其具有的权利。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是二人主体之一,但是往往都被轻视。对于监理单位的认识,很多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比较浅显,对于监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建设单位认为监理企业受其指挥,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相应安排,这样的认识使得监理单位失去其科学性和独立性,不能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和决策。
4、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监理行业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需要其具各人量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的监理行业中监理人员存在人量刚入职人员,对于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规范掌握不熟,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技术不扎实:在现场施工中为了方便往往都忽略很多问题的产生,现场的监理工程师没有严格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这样的人员可能只是具各一定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监理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很人程度上受到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的制约。
5、服务对象过于单一,服务范围窄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广之初,就明确其只能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执行监理活动,不能够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这个特征与国际化很不相符,服务对象太过单一化,因此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赶上国际前沿水平。
三、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促进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也逐渐迈向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针对这样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应当逐渐促使市场来进行建设监理活动的调节,充分调动市场调节能力,不断使工程监理企业结构更加优化,促使其向全过程、全方位发展。
完善招投标制度,促进监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招投标活动,要加强合同管理,促进监理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强化监理委托程序,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行为,努力实现建设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制度的公平原则,促进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化。
2、加强监理行业的教育和培训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要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理,必须要切实强化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3、正确认识监理行业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工程项目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人化,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4、促进建设工程监理的国际化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要努力拓展国际市场,随时保有创新意识。由于建设监理行业专业知识十分密集,是一门高智能服务的行业。针对每一个工程而言,都具各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因此监理企业要根据其特征制定相应监理方案,并且根据相关经验对项目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管理。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国建筑行业的监理机制仍然不健全,存在着很多不足。无论是建筑单位还是企业个人都对建筑行业的监理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理意识,我国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还应不断加强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以及其责任的重大之处。通过不断加强改进我国建筑行业监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规划监理市场的有效秩序,必然会充分发挥监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春洪.对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相关问题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04).
篇8
建设工程的监理信息资料要比工程施工单位的记录信息更加完整和准确,它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从工程的图纸设计到工程招投标资料记录、再到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等,都有比较完整且具体的资料记录。此外,工程监理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工程的施工现场实施的抽样检查和监理平行检查等息息相关,工程信息资料记录得更加客观、公正。这有利于日后相关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审计时,能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监理信息资料,帮助审计部门找出工程审计依据。
2现代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内容
建设工程的信息管理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妥善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工程组织活动,同时它也是一项社会活动。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过程主要包含对工程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运用等环节。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建设工程监理活动提供准确、详实的文件依据,并通过数据信息的支持,以此来帮助建设工程的决策者更好地领导项目建设活动,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更能有效掌握工程的动态投资。现代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档案、工程监理资料、文件资料、计算机辅助资料等。是建设工程各个环节完成后所形成的文件档案,并根据资料的特征、类型等进行整理和分类。监理信息资料是工程监理人员开展各项监理工作最重要的资料,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报表、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资料、工程支付报表以及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表等。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文件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上级批示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以及参建单位的来往文件等。此外,工程监理信息管理还包括工程的监理例会、工程专题会议等的会议记录。
3加强现代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对策
要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作用,就需要针对工程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实效性等特征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对策方法,让建设工程监理的信息管理成为工程监理部门最重要的数据依据,以此来更好地为工程监理活动服务。
3.1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制度对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的施工流程、把握工程监理工作的规律、努力提升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效率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设工程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制度来收集、分析和保管有关的工程资料和文件。具体的制度方案主要包括这几个反面的内容:(1)建设工程文档资料管理的工作流程;(2)工程文件的管理办法;(3)具体的公文处理意见及办法;(4)建设工程资料信息和相关文件的保管办法,等等。
3.2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监理信息管理中的使用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够比较全面、高效地提升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监理信息电子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建设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进度、工程的质量安全等的信息资料进行完善的电子分档管理,及时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与工程相关的各种文档,及其登记、接收、发送和技术供应(如图纸需求计划等)数据,并按照发包人有关档案管理要求,做好文档的整编与归档。这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开展的更有条理性,也方便分项资料的查找。
3.3开展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现状;规范化;管理
我国推行专业化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其职责主要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利用其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实施有效的、全程的监管,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目标完成,它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在现实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运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市场秩序、监理取费、监理业务范围等,需要对建设工程监理实施有效的控制,用规范化的监理工作程序,保障建设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1 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历经了监理试点、稳定推进、全面深化的不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建设工程领域的好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工程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多年的推行之下逐渐形成了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向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前行。
其二,建设工程监理队伍正在不断扩大,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至2014年截止,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在册从业人员已达94.19万人,其中,隶属于行业协会注册的从业人员有20.19万人,占总人数的21.43%。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较2005年底增长了117%,注册执业人员较2005年增长了105%,大大提升了工程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三,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行业细分领域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电力工程监理、市政公用工程监理、铁路工程监理、通信监理、石化监理等,范围不断拓展,内容涵括了建设工程的各个领域,并逐渐由施工监理、投资决策监理向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理转变。
2 建设工程监理的问题剖析
2.1 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不规范
建设工程监理的准入门槛低,催生出一些专门为“挂证”而参加监理考试而并不从事监理行业的现象,出现所谓的“人证分离”,存在较大的责任风险;还有一些专门为挂靠而成立的监理公司,并不从事监理业务,而靠“出卖”资质收取管理费,影响了监理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也有损于监理的服务质量,造成不良的负面效应。同时,还存在应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问题,由于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良莠不齐,为了承揽业务,采用规避招投标、陪标、低价中标等暗箱操作手段,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2.2 工程监理取费较低,制约了监理行业发展
在建设工程监理中,一些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招标、工程咨询等都属于监理的范畴,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取费标准和利润空间较低,不利于监理行业的经济发展。同时,监理市场竞争的不规范现象也致使一些监理项目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进行取费,这导致了监理服务质量低、人员素质低的问题,使监理流于形式,不利于监理行业发展。
2.3 建设工程监理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人才建设不规范
这不仅表现在监理队伍的数量上,还反映在理论知识结构和现场实践经验上,都存在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具体来说,我国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监理人员的资质认定制度也还有待磋商,这个制度对于一些非监理岗位工作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考试压力太大,显现出较大的矛盾。另外,监理取费较低,导致监理工程人员的收入低,监理企业由于取费低,就找一些低工资的人充数,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4 工程监理责任定位不清晰,法人地位不明显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责任中,存在界限不清晰、不规范的现象,这种责任不清晰的现象,导致一些责任被无端扩大,责任过多,而权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致使一些监理遭受不正当处罚,监理缺乏自,在产权关系和管理经营方面不清晰,分配制度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制约了监理的长远发展。
3 工程监理规范化措施探讨
3.1 完善监理法律法规体系,严守质量关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体系条款不少,然而,在市场规则和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的监理细则较少,需要不断地完善监理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轨道发展。同时,要拟定规范化的监理措施,严守工程质量,具体方法为:首先,做好监理的准备工作。项目监理工程师进场之后,就要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获取相关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文件等,按照“先方案、再交底、后实施”的原则,进行认真的审核。其次,要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和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控制,重点审查承包单位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最后,实施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前,要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放线记录等技术交底,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格审核。施工过程中,监理要通过巡检、旁站、平行检验等方式,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方案要责令其及时纠正。施工后的验收程序中,要让承包单位进行三级自检,然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再进行实地检测和核对,对于需要整改的部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签认。
3.2 规范工程投资控制,追求效益最大化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可以将建设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个施工环节,如:桩基施工投资控制、基坑支护投资控制、安装投资控制等,再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拟定不同的月计划、季计划、周计划,从多个角度实施投资的控制。要注意监理的提前介入是投资控制的关键,有利于掌握证据,帮助建设单位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3 规范工程监理进度控制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规范化的实现,要以动态控制为切入点,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协调和控制,全面分析施工总进度计划,包括:关键线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天气变化因素、人员因素、材料因素等,对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和排查,从而实现动态的监理控制。
3.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监理人才队伍
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未来市场趋势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监理,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规律之下,要积极拓展监理服务内容,并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监理人员,打造出公信力强、品牌效应的工程监理企业,以推动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稳定快速增长。
4 结束语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已经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不断拓展的工程市场需求之下,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要正视现状,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完善工程监理法律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监控,并优化工程监理企业结构,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工程监理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振洲.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尹琦.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
[3]尚晓东.我国建设监理工程师的权力与责任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贾福辉,李建军.现阶段监理行业发展的争议热点及政策建议[J].建设监理,2012(10).
篇10
关键词:工程监理;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1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自1988年7月国家建设部颁发《关于开展监理工作的通知》始,监理事业经过25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有效利用建设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监理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长期专职从事监理工作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提出对监理行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和看法,希望对监理事业的发展能有益处。偏颇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现状
1.1监理范围不够明确
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可以分为监理工程的范围和监理的建设范围两方面。根据我国的《建筑法》颁布的《建筑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已经对实行强制性监理工作的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投资项目、利用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公共安全等。建设阶段一般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和使用阶段,而我国目前所强制性实施的监理范围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监理,但是推行监理的初衷一定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全过程实际上指的是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阶段和工程的施工阶段。我国的监理规范要求,监理工作的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其中,三控制指的是对质量的控制、对进度的控制和对投资的控制;二管理指的是对合同的管理和信息的管理;一协调指的是对工程进行协调。发展到今天,已经把安全管理也纳入在监理工作控制的范围。
1.2监理工程师定位不准确
工程监理企业应该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建筑法》中已经明确要去工程监理企业一定要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原则难度很大。首先,工程监理企业是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并在建设单位的授权下开展工作的,在处理工作变更、索赔等方面时,监理企业势必会以维护本企业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其次,工程的实践中,监理企业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同干扰,比如建设单位的干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扰、政府机关的干扰等等。最后,我国很多的大型监理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大部门都是从各自行业的设计院和其他企业中分离出来的,其计划体制的作风问题依然会影响工程的实施。
1.3工程监理取费过低
近几年物价飞速上涨,工程监理的费用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工程监理取费的费率标准比较低,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制定的标准,有小部分甚至还在采用1992年的收费标准;其次,建设单位压价比较普遍而且很严重,很多的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对监理制度了解甚少,认为只不过是随便叫人管理一下而已,把监理费用压得很低。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有些开发商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迫于有强制监理的制度才委托监理,费用极低,监理人没有什么权利;再次,监理单位在招投标时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相互压价。工程监理费用的过低会直接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1.4专业监理人才缺乏
根据现行的监理规范制度,所有的监理工程师都应获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过注册,他们要对项目的完整性负责。我国目前的监理人员现状是:监理人员的人员年龄普遍偏高,主要是由于企业专业性人才比较少,外聘人员占多数;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国家规定的监理知识标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和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监理企业人员的不稳定,由于监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很多人员外流。
1.5监理市场不够规范
(1)监理业务的承揽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现象,但是有些监理单位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单位不独立核算、不自负盈亏,更甚者一些监理单位名实不符,这将严重影响到工程监理的效果。
(2)因为目前监理单位相比以前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业主在中标价格的基础上还压价或打折。另外监理同行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不少项目根本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相应的,利润低或无利润就会使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甚至于亏本,这对监理项目也有很大的影响。
(3)监理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监理企业和国际上建筑管理、咨询企业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同时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资源也相对缺乏。导致的结果就是监理单位内部还有规章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格、管理松散、监理设施缺乏或陈旧等问题,这些都将影响到监理市场的良性发展以及监理效果的优劣。
2.建设工程监理的发展应对策略
2.1加强法制建设,走法制化的道路
当前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例》等相关的法律、条例,这也可以充分看出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法制建设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显著的表现是在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方面。我们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在国际建设工程监理中有一席之地。
2.2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制度
我国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截止目前监理范围仍然是以施工阶段为主。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体制上、认识上的原因,同时也有建设单位需求以及监理企业素质及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也应当看出,伴随着项目法人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项目的大量增加,建设单位将对工程投资效益越加重视,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监理将会日益增加。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这将是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趋向。目前,我们应当按照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规律,积极扩展服务内容。应该由现阶段的施工阶段为主,转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这就不仅要进行施工阶段“三控两管一协调”,同时还要进行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的监理。
2.3优化工程监理企业结构
工程监理企业应当通过市场机制以及必要的行业政策的引导,在工程监理行业逐步建立起综合性监理企业以及专业性监理企业相结合、各种规模的监理企业相结合的合理的企业结构;依照工程内容分,建设起可以承担全过程、全方位监理任务的综合性监理企业以及可以承担某一专业监理任务的监理企业结合在一起的企业结构。按照工作阶段分,建立能够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的大型监理企业、可以承担某一阶段工程监理任务的中型监理企业以及只能提供旁站监理劳务的小型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这样的话,一面可以满足建设单位的种种需要,同时也可以使各类监理企业各得其所,获得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型以及综合素质较高的监理企业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同时中小型监理企业则应当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2.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的要求来看,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有时更新,信息技术也迅速发展,这就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众所周知,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监理行业声誉与信誉。因此只有培养和锻炼出大批高素质的监理人员,才能形成公信力强的工程监理企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建设工程监理的水平。
3.结语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将会朝着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发展,这也是未来监理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社会经济进步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工程人员需要根据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可以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 下一篇:微生物的培养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