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当前,社会对求职者的应用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实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证其教学是有效的、面向社会的十分重要,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校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难度,一些具体问题难以实施,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教学目的出现了偏差,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英语在教学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但是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不能较好的结合本地区的行业特色,也无法结合专业性质开设课程,无法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定位,与此同时,并未帮助学生制定面向市场的、实用性强的学习计划,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胜任英语方面的工作,无法促进英语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第二,英语学习环境欠缺,高等院校英语学习环境欠缺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除了每周几节英语课之外,学生基本上再也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缺乏英语学习环境以及英语练习环境,加上学生英语基础不佳,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主动说英语,但说的不够标准的学生还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哑巴英语现象较为广泛,但是,应用型人才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因而,与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相差甚远。第三,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负责为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且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没有学习的目标与方向。第四,学生个体差异过大,基础参差不齐,高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一些来自发达城市,较为重视英语的学生英语能力较强,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可能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基础相差较大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育,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有手段,是强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教、学、练、说的统一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作用[2]。大学教师可以探索尝试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有效的为以下三种,第一,主动型教学模式,主动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讲练结合,通过讲练结合,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讨论问题,设立情景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第二,多媒体教学法,当前,多媒体较为普遍,教师具备利用多媒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以便扩展学生学习信息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第三,改变聋哑教学模式,聋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大忌,是阻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教师需要改变聋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练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3]。以学习“TheWarAgainstWomen”为例,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其中的生词,同时,呈现出标准的发音,引导学生跟着朗读,并组织学生思考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音形兼备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二)鼓励学生表达,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教师不能想着一蹴而就,需要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全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鼓励学生表达,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通过开设英语角、举办阅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举办英语文化沙龙等方式可以实现校园英语文化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活动,如观看英语电影,用英语评析英语动漫人物,复述英语新闻,利用英语做游戏等。第二,创设英语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加入中西民俗对比,增加民族文化特色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探究学习,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特色人才
校企合作是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特色人才,提升英语应用性的关键。当前,社会上常出现薪资在高也难聘用到专业人才的现象,可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行人才定向培养,高校与企业签订协议,高校按照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企业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之中,根据市场需求,为高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实习的场所,为培养特色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学生还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调整,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以便学校学生在校学习就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与社会动态,切实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5]。
(四)转变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
当前,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十分重要,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主要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英语+专业方向教育模式,专业方向及英语应用方向,通过英语与专业方向的融合,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时,就需要加入一些与商务、金融、市场有关的英语词汇,在学习旅游英语时,就可以加入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性的词语,从而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二种,英语+专业知识教育模式,专业知识指英语语言文学以及民族特色文化,加入专业知识,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另外,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在教学理论下真正使教师知道“怎么教”,“教什么”,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解决学生以往经常出现的“怎么学”,“学什么”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英语领域中,探索英语的奥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开展英语教学十分重要,且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较为艰巨,也较为迫切,教师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是达到培养特色人才,适应市场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丽,胡友信,周艳艳,单超群.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4(23):100.
[2]覃庆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4-15
[3]翟子惠.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大学教育,2014(18):46-47.
[4]吕绍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3(6):24-25.
篇2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 课堂变革 网络课程
一、引言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小学到大学,“互联网+”对全球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变革。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经总理签批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未来“互联网+”将加速提升我国各个行业整体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腾讯总裁马化腾指出“互联网+”中“+”的含义是指各行各业,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毋庸置疑深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随着微课、慕课等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进入学生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手段也日趋多样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丰富教学资源作为课后学习资源的补充,也可以通过微信、QQ与学生在课后交流。“互联网+”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了优秀的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地点将不受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上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拘束。微课、慕课等“互联网+”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已进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阶段比重所占最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先锋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互联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针对英语学习的(APP)数量已超过两千个,对“互联网+”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研究者多集中在“互联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理论、可行性和资源设计方面。在中国知网上利用高级检索功能搜索国内对“互联网+”和“大学英语”相关研究搜索,共得出275篇。杨柳的《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构建的实证研究》探索了互联网+大学英语学习环境是否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洪小琴、周鑫琴的《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兴的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验证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张静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师需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浪潮,运用互联网广泛的资源,与时俱进,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多关注理论研究,但对于“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方式的实证研究和具体实施情况研究的还很少,未来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英语教师应积极面对并勇于创新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将抛弃沿袭多年的教学方式,这对很多具有多年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制作微课、慕课,如何利用各类新型社交平台与学生沟通,这个学习过程将充满着痛苦和艰辛,但最终将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极大提高。如今,网易公开课、新浪微课等在线教育品牌已在大学生中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在线平台开设了各项在线英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老师和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越独特新颖,越容易受到学习者的追捧。如果教学者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积极面对“互联网+“背景下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冲击并勇于创新。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依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各类新媒体课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内容,将和课文相关的背景介绍、重点词汇讲解等内容发在微信群中,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相关问题组织讨论,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口语练习中,可以在微信中将学生分组,布置口语话题,在学生上传音频答案后,鼓励学生互相点评,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相互受益。
(二)“教师多采用适合“互联网+”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陈坚林指出:“大数据的发展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信息化,信息化催动了慕课的诞生和发展,而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全面地整合,使其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这三大概念(大数据、慕课、外语)似乎又有了富有内涵的逻辑联系。”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和慕课资源,多开设相关网络课程,课程教学以师生互动为主,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将原来很多在课堂内教授的知识借助于网络平台课程。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英语综合能力取决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多注重读、写、译而忽视听和说,“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当代互联网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形象生动的交互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在传统课堂上,利用课堂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互联网+”教学更多凭借图像、声音和画面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互动交流,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听力。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很多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口语缺乏自信,同时由于课堂内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很难有锻炼口语的机会,而大量的互联网聊天工具可以让学生轻松用英语自由表达以锻炼其口语能力。“互联网+”教育打破学习时空围墙,对传统课堂教学造成深刻的变革,老师需顺应形势采取适合“互联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PBL)、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游戏学习法和混合式学习。
(三)“互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微课与幕课的出现被认为是当代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微课与幕课混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新型技术与教学资源完美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微课是教师以单元教学视频为载体,只是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阐述说明。微课程代表课程容量小,但一系列的微课程就是多个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单一微课程还有课下大量与其配套的课程资源如课件、练习、测试。一个单元微课程视频的时常控制在5-8分钟之内,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单元的微课学习一个知识点。微课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先根据本次课程难点制作好相关微课,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的合作教学,课后积极鼓励学生反思。微课的引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在传统课堂内难以讲解的知识点转换成一系列单元微课,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微课是知识点碎片化学习,那慕课就是系统的学习一系列课程。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创新型的学习方式,慕课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与老师的网络课程讨论、课后学生对课程的反馈。随着互联网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学生可以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尤其是一些国际顶尖名校的慕课向全世界的学习者开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推荐学生选择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慕课,可以通过微信、QQ群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同时可以在课堂内举行相关讨论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点进行强化。
四、结语
“互联网+”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给予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巨大的机遇,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抓住机遇,学习最新网络技术和相关知识。英语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既提高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
[2]孙云梅.大学综合英语课堂环境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6).
[3]孙春玲.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误区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6).
篇3
关键词:对话教学;策略;互动
一、对话教学
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对话教学依托对话作为信息沟通的手段,在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合力实现知识的重整和再生。因此,要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合理局面,引入对话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巴赫金认为:对话不仅仅是语言存在的一种形式,更是语言存在的基础,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行为,其意义由说话方和听话方共同确定。哪怕一个词,也是发话人和受话方间关系交互的产物”。正是因为对话在双向交流中的巨大作用和对参与主体的尊重,满足了教育教学对人的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的需要,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逐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上升到教学原则的高度。
其实,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历史悠久,如古代中国孔子的“对话”式教学和古希腊的“助产式”教学,不过这种利用对话进行教学的方法是朴素、原始的,都还仅仅停留在把对话当作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的认识上,缺少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仍然强调的是通过对话实现知识的传递,近代人们才更多地投身到对话教学的研究中,更明确地探寻对话教学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在对话教学的认识过程中,有学者尝试从对话教学形式人手,把对话教学定义为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这种认识从师生交流的外在状态理解对话教学,突出了对话作为教学活动存在的形式。也有学者强调对话在教学中的媒介作用,突出了对话在教学中的工具性,认为对话教学就是将师生、生生交互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与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然而,教育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课程变革的大背景,使我们慢慢认识到,不能继续停留在把对话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认识上,而逐渐认识到,对话教学不仅是一种以对话为教学工具和方式的教学活动,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原则,是教师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教育态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是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反思等互动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是师生及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行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
总之,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育观,是对教学活动在意识和行为上的重新认识和反思。作为教学的手段,它丰富了传统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模式,把知识在师生间的单向传递变为知识在双方间的互认和生成;作为教学原则,对话教学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思维,学生重新获得了认识世界的主动权,消解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身份对立,师生借助平等和谐的对话形式走向合作和共同成长。
二、大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本文基于上述对对话教学的理解,以建构主义学习观、有效教学等理论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尝试提出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益。
1.协商主题。对话教学以信息差为起始,以话题探讨为核心,师生通过对话致力于主题探讨,实现教学目的,因此,主题设置是否得当将直接决定对话教学的成败,但课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差”注定师生在课堂对话主题上存在一定的“离心”现象,减少师生间对话的“离心力”首先就要确定教学主题。
考虑到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形成个性认知建构,教材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载体,对话主题的确定可以首先从教材的深入理解开始,师生在课前都需要深入解读教材,确定自己认可的主题和存疑的问题,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和交流策略,即以主题为核心,教材为中介,问题为引导,发挥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知识认知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话分享师生对主题的认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学主题应通过协商而定,问题应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答案不必只有一个,思维发散型、讨论型的问题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朝正确方向思考,实现教学目的,更可以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探寻问题背后的不同意义。
2.图式引导。与传统“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对话教学重视对话展开的活动情境、学习者已有知识背景和学习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作用,这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一致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对客观世界的信息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决定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和外部环境在信息交互和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既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习的终极产物。换而言之,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活动形式和教学进度,这样既可以契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又能促使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重组和增殖。
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者已有图式的准确了解是对话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作为一种描述知识表征综合性特征的认知理论,教学图式的价值在于它形象地阐释了知识在学习者身上存在的形式,图式中的槽(slot)既可以储存已有知识,又可以根据外界信息的变化调整自身结构,实现知识的增长。图式的这一特性对教学有积极的启示价值,教师应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丰富学生图式结构的基础“槽”,同时在教学时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式中“槽”的可调整和可重构特性建构新知识和改造、重组原有知识。
3.交互与反思。交互作为对话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始终贯穿于对话教学全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相互问诘、相互启发,而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又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所以“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交互机会,尤其是英语学科,课堂中的语言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工具,既是课堂交互活动的目的也是交互活动的手段,同时,语言在使用中的动态特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交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他人协商和自我协商,这和建构主义主张的知识建构是一样的原理:知识是在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知识是连续的,但知识也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在对话讨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反思,本文的反思是指学生对对话活动前、对话中和对话后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审视、分析、调整和构建知识的主动行为。尽管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角度看,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突出了知识的个体性,但这并不应该、也不可能贬低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事实上,师生都应该认真审视对话的过程和结论,创造自我和集体反思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对话的发起者,更是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而不必纠缠于结论只能是什么,把对话参与者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引导不同层面上的反思。
4.平等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教学生态和谐平衡,这要求在对话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对话的主导权利不是某一方独享的,确定对话内容和形式的责任应该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对话主体都有责任确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次序、对话的评价和对话主题及次序的调整,对话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能进行生成性、创造性思考的团体,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共同思考。
在非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天然的沟通障碍,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对文本和学生的认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自身的声音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上,这导致教师、学生和文本在教学过程中话语权的不平等,教师和文本往往居于权威的地位,学生更容易陷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学生的被动在教学中往往表现为压抑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较少参与对话过程或者被“问话”,为此,对话教学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参与气氛,为学生创设可自我调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在对话中既要表达自我,又要肯定他人,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不断地提高其参与对话的质量,感受彼此的尊重,促使积极效能感的产生。
为营造平等参与的气氛,对话形式应该不拘一格――问答、辩论、报告、评析等,为使更多层次上的学生参与课堂对话,对话主题、问题和任务设计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借助多种教学媒介和教学设计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活动,使得教学对话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和地点,促进学生优势智力领域的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5.积极评价。学习成绩是评价对话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但绝不是惟一标准。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说,世界本是多元的,学生会接收知识,但同时也发现和建构知识,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统一的评价尺度又如何能够衡量每个学生的价值呢?换而言之,评价不仅要关注最终量化的结果,更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就;不仅考察知识、技能等认知层面,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的标准既不该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制订,也不能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来进行评价,评价应该是师生交互协商的过程,这将更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有效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的即时性、针对性、阶段性、交互性。即时性即教师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发现的消极问题或者积极表现当场给予适当反馈;针对性即关注个体差异,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和反馈策略,因性施教;阶段性即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评价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把握学生动态发展的长期趋势,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交互性即教师的评价要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尤其是在针对一些消极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首先反思在课堂教学对话过程中是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其学习主动性。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通过听力和阅读训练,学会高效率的吸收和处理信息,通过口语和写作表达信息,这决定了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大学公共英语课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不能与高校的专业发展相适应,在内容上不仅与中学有重复,更重要的是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大学英语公共课要生存与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因材施教原则,缺乏对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点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载体去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设置体系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听说课的课时数在整个英语教学课时数中只占10%,甚至更少,导致学生学习的是“聋哑”英语,缺乏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存在内容陈旧枯燥、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性、难易度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行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课后练习常以词汇、完型填空、翻译、写作等考试题型为主,缺乏趣味性、实用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且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也就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真实情境性和职业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能够很快地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快速地进入学习、探索、研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预定时间内达到各项学习目标。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开发
学生的全面开发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认为:第一,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第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各种英语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乐趣。第三,教师要采用多表扬的教育方式,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习英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是一件辛苦的事,教师不仅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鼓励学生以坚强的意志战胜遗忘、走向成功。
(三)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用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英文短剧表演等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以及面对不同意见时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剪辑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边、多边交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师生相互影响、教学相长。
(四)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要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估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课堂出勤、课文预习、口语课堂表现、课堂讨论、作业、自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精神、社会实践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评估、监督和帮助,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应以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的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的成绩。
(五)有效实施课外活动
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为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供了可能。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和渴望,尽可能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如开展各种英语竞赛,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电台,开设英语角,组织各种英语晚会,创办英语戏剧社团,欣赏优秀英语原版电影等。这些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的运用,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操乃至气质、风度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素质来讲,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学、科研、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巧;其次,教师要多读书、多长见识,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多见识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走出学校,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使自己从过去的“教书匠型”的教师逐步转化为“学者型”的教师,从而促进知识的更新,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从综合素质来讲,大学英语教师要多方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对社会富有责任感,对困难和挫折具有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对科研工作严谨创新、求真务实。
2.活跃思想,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不断交流
大学英语教师要与同行不断加强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之间主要的交流渠道包括形式多样的座谈、讨论、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学术会议、网上交流等,其中,网上交流以其快捷、方便、灵活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推广。
3.大胆创新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以教学任务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情境;注重学生学习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建课堂的民主与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尝试的先决条件。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于破旧、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而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很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人格和能力,才可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前人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核和文明结晶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文化储备与语言中的良性文化内涵相对接,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积极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汲取前人的经验,以启迪智慧,提高自身修养,联系现实生活,引领自己的行为,在消除困惑中不断成长,在超越自我中不断成熟。
三、结语
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在大学英语公共课中的实施,必将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同于以往总是基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将彻底打破大学公共英语课近几十年来单一的语言教学的格局,影响并涉及到教材建设、课程的设置,甚至教师队伍的重组等等一系列变革。
参考文献:
[1]陈希熹.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庄晓瑛.从交际法看二语词汇习得[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3]李郁.意识学习与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篇5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对现代化技术和信息的掌握水平不高,只是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互联网+”的出现,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协调好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或者视频等,借助新设备或技术,实现对学生自主网络学习情况的监督检查。除此以外,“互联网+”形式下进行英语教学,可能会对课堂效果、氛围等带来影响,在此环节中,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水平来对课堂进行组织和掌控,全面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二)对传统教育手段的改变
循序渐进、“填鸭式”教学是传统英语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且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更高,而学生则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模式,可以通过项目式、任务式等形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的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手段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可以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为教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对传统学习观念与方式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先进技术进校园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知识,能够有效的拓展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的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形式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英语学习。借助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增加学生获得英语教学资源的方式。将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化,能够帮助学生主动的选择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实时查看,同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颠覆了传统英语教学“被动”和“机械”的学习理念。
二、“互联网+”时代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的英语教学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大,构建一套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管理、互动交流、学习评价为一体的英语教学系统,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英语教学系统可以实现教学、管理、评价等有机的结合。?D,课程信息、教学信息、考试成绩、考试信息等也是通过英语教学系统进行统一和管理的,从而使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系统化、高效化。
(二)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微课仅是对知识点给予碎片化处理,要想系统地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可以采用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例如慕课。现阶段,慕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变得非常流行,而且越来越多的慕课资源开始为学生免费提供,其涉及到的教学资源比较多,不仅有国内的优秀资源,而且还包括大量的国外优秀资源。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优秀慕课资源,并开始慢慢取代教师的授课,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
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内容以及对于优质资源的整合都是关键。“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课堂,不仅要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是能够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核心动力。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要能够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实现从过去的直接传授到现在的引导、促进、协调、参与、研究等各种角色的转变。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化、有针对性地课堂形式,?Y合在线学习,视频模式,直播课堂,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
篇6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怎么样的教学互动方式,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积极用英语交流的欲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Harme:指出要在语言课堂上创造良好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必须注重课堂语言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人(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他还根据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可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型:直线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 engage-- study-activate)、反弹型(Boomerang sequence: engage- activate-study)和杂拼M (Patchwork sequence)。其中杂拼型是指教师首先提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其引人接受状态,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运用所学内容的机会;也可以先由教师组织活动,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再总结出活动中的相关语言点,学生进行学习、运用。
二、杂拼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的原因
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国民外语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愈来愈凸显其教学上的弊端,新型的杂拼型教学模式应用迫在眉睫。
首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及效果不佳。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是一位教师“一肩挑”,这不仅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弱势项目的提高。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其次,传统教学方式死板。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单一方式。有的学校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变化不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了。
因此,采用杂拼型模式授课时,课前教师要细致地制订教学计划,对于三个基本要素的顺序、组合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性地思考,启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圈。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积极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达到实际应用和交际的目的。
三、杂拼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策略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学目标,杂拼型教学模式应该实施以下的策略:
1.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a.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b.要让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提供多种机会使其在不同的语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将知识“外化”);c.要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能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新语言认知和理解。
2. 教师的作用。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他们的指导作用体现在: a.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b.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c.为了使学生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3. 语境创设。语言的学习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有不可或缺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4. 教学管理。杂拼型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包括教务处、教师和计算机管理软件。计算机管理软件主要管理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学习,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进度等。多种教学管理模式并存,既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又为监督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就必须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杂拼型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它既体现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也符合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教学的目的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口语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主要是使用交际教学法。而精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需要理解词汇,句子以及各段落的涵义;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等。
教师所使用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环节。
二、精读的教学法
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需结合多种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法有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语法翻译法、暗示教学法等。
1.交际教学法。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但不可否认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很深的影响,同时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么看待语言。交际学派认为,语 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结构。所以交际教学法和语言学的理论联系在一起,强调语义和交际的因素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语法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语言涵义和功能的种类而不仅仅是语法和结构的因素来组织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
随着第二语言教学法领域的发展,成熟,语言教学法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由于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现阶段交际教学法也日趋受到重视。交际教学法实际上一个是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系统,它包括语法纠正、接受能力、合适度还有实践操作等方面。著名英语教育专家William Littlewood曾经指出:“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at it pays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functional as well as structural aspects of language.”
2.直接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就是将语言学习情境转为语言学习应用,并训练学习者放弃母语作为参考的框架。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每一个词语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直接联系,不经过母语翻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尽快丢掉“心译”直接用外语思维。课本是基础,相应地辅以图片和物体展示,强调的是问题、回答, 口头叙事,听写,模仿等课堂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新的语法练习。
作为面对大学生的英语精读课,教师会尽可能地创造英语语言的环境氛围,如教师会尝试用英语解释而不是翻译成中文,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思考和发言。
3.社团语言学习法。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是由古兰创立的。它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为顾问,辅助者,学生是当事人,也被称之为人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在教学材料的设计上具体表现出这种人性化的想法。这种教学法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人际关系间的交流。教师作为顾问给予学生建议,辅助,和支持。通过社团语言学习法,带着问题学习的学生在顾问的指导下解决了问题,而教师对教学材料则会更加熟悉。
4.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其最简单的定义为: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尽管语法翻译教学法现在似乎显得过时,但在某种类型的课上仍然有它的应用价值,譬如英语精读课。课堂上教师会尽可能地如直接教学法所建议的用英语解释一切,但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得教师会用到过时但有效的语法翻译法。例如,当教师想要解释几个语言点时,如果用中文解释会更清楚,而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混淆不清。
5.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建议的是这样的一种语言观,词汇是中心,强调的是词汇翻译而不是语境化。暗示是暗示教学法的重点,它认为想象力和放松、舒服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用这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当学生遇到课文不认识的新单词时,教师不会即刻告诉他们意思,而是列举此单词几种用法的例子让学生去猜它的意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
怎样上好一堂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所使用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环节。
1.课堂设计。英语教师准备教授一门课时,他需要了解教授的对象―学生的情况,年龄,学了多久英语,学了多少英语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决定课堂的设计。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大学英语精读,那么教授对象就是大学生,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年龄,英语水平,课程大纲要求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活动主要用交际教学法。在交际教学法里,学生是焦点,教师会组织一些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会要求学生阐述关于课文标题等方面的见解,教师也会给出几个课前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标题和课文内容的深层意义。通过这类的课堂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型的课堂活动,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被动的,只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角色,从导师变成了辅助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活动期间,教师实际也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把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全班的课堂活动。其次,教师是辅助者,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环节。不管教学目的,设置,教学实施的规模如何,第二语言的教授都要求教师考虑到教学环节是教学策略应用的重要因素。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包含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策略,而且是激发学生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的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使用事前准备,选择性注意,事先练习等元认知策略预习课文。预习后学生对课文内容,课文的深层意义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知道上课时应该更专心听课文的哪一部分。
(2)课堂。课堂上,教师会鼓励学生使用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学习策略。首先,给出几个课前阅读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可以是关于题目的、课文的深层含义、文章暗示的意义、又或者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建议学生使用团体合作的学习策略,这也是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具体体现。其次,课前活动环节结束后,教师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然后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补充。接着教师就是详细讲解课文,在讲解这部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充当被动的聆听者,教师也可以激发学生成为活跃的自觉学习者。例如,在讲解词汇时,鼓励学生用推理的学习策略,就是给出新单词的几个用法,让学生猜单词的意思。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较难的句子,教师会要求学生首先尝试用英语意译难点句而不是直接翻译成中文,如必要的话,教师会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来解析疑难。教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告知学生课文的字面意思,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包括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等。
(3)课后。教师布置几个课后问题提供给学生课后思考,并提醒学生运用提问的学习策略来提出若干问题而教师则作进一步的解析。
四、结束语
怎样运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策略实际是没有统一的做法,但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策略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修正,相信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质量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Arnold,Jane.情感与语言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红,龙如银.浅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合作式教学[J].江苏高教.2003(2).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龙萨金,侯大为.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知识经济.2008(10).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型
英语作为一门通用性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语教学是我国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甚至是经济社会活动推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新时期综合性人才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口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口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针对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应用性提高方面,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1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口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仍然比较偏重于口语知识的传授,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首先,在口语教材方面,很多口语教材内容存在着话题陈旧、话题真实性不够以及技能训练内容不足等问题,不符合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其次,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够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课文内容解答以及语言难点解读方面,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口语练习,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开口的机会不多,这就导致英语口语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学生参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测试,但是英语等级测试对口语的考察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所占的分值也不高,无法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在等级考试压力下,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等级考试上,忽略了口语练习。其次,很多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方面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容易紧张和焦虑,担心自己出错而不开口,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3)口语教学的基础层次不同
大学生群体的生源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在英语口语能力方面的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教师为了照顾大部分的学生,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是针对水平中等的学生进行的,在这种所谓的“适当”教学原则下,口语水平高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口语学习的兴趣,而口语水平低的学生会对口语学习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开展针对性强的层次教学,口语教学效果差。
4)英语口语教学的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口语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没有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实际开展考核,很多高校甚至没有将口语教学纳入到大学英语考试体系当中。其次,当前很多英语口语考核的内容过于刻板和落后,口语考核的方式流于形式,往往是教师指定某个口语考试话题或者内容,学生针对内容准备,并且学生所说的口语内容都差不多,口语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2基于应用型原则开展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建立以应用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理念
积极转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理念是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要注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将培养学生的口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以此为根本理念转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其次,学生要积极转变参与口语学习的理念,要认识到英语口语教学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当中,自觉地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另外,要根据科学的英语口语教学理念,科学的设置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口语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确保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学生之间不会出现较大的鸿沟。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对英语口语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根据每节口语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级教学目标,通过层级目标的设置,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行培养。
2)改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应用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展的实际,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口语学习话题,口语学习话题的选择可以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总之口语练习话题的选择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找到口语练习的内容,做到“有话可说”。其次,教师要创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创设口语教学情景,通过情景组织课堂口语练习。在口语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设计,丰富口语课堂组织形式,让口语训练模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另外,还可以将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引入到口语课堂过程中,给电影片段配音、组织英语歌曲比赛、开展简单的英语辩论赛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培养。最后,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丰富口语练习的素材和手段,开展应用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网络能够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口语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是十分多样的,视频、音频、图片等都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材内容,有利于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强化学生参与口语练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是否具有自信心是关系到应用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方法对学生的口语自信心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多开口、多练习。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口语的心理障碍,通过鼓励、激发,促使学生找到自身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自信心,对语音、语调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发音差、音调不准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发音习惯。总之,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就是要多为学生创设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并且对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在口语练习和口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在口语练习中的失误也不能一味的责备,要与学生一起寻找存在失误的地方,耐心的指导学生进行改进,改进英语口语能力提升教学的策略,强化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4)营造良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口语教学氛围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口语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营造教学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维系,增加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口语课堂教学氛围。其次,高校也要通过多种措施,如发展英语口语学习社团、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大赛以及建立英语口语交流平台等,通过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课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口语教学还可以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进行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模拟就业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练习口语,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英语进行自觉的学习,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中英文对照的,如路边的广告语、景区中的旅游点指示牌等,这些都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氛围。
5)强化大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应用型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口语教师队伍。首先,大学要定期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组织英语口语研讨会和英语口语大赛,强化大学英语教师对自身口语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这些活动,在学生面前展示口语的魅力让学生对口语学习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并且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能够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强、适用于应用实际的口语教学活动。教师口语水平会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高校要注重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3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基于实用性和应用性角度开展教学活动,积极转变英语口语教学理念,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氛围,强化大学英语口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6-117.
[2]郭静.实用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初探[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338-339.
[3]唐帆.谈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多样化教学手段[J].青春岁月,2012,(4):97.
[4]王小慧.大学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06-107.
[5]冯小亚.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西部,2010(8):204,193.
[6]邹强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3):133-134.
篇9
关键词:语块 大学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5-02
语块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语言习得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基于语法规则,另一条基于语块,而后者的习得效率和质量更高。[1]国内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语块能力与各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等)呈显著的正相关。[2]大学英语的既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将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意义。
1 语块教学理论概述
1.1 语块理论
语块理论自1975年由 Becker正式提出到现在已有 30 多年,他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是语块而非单词形式,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的语言结构。[3]据此,Lewis 最早提出了语块教学法,即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需要通过语言学习者扩大其语块储存而实现,语块应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语块教学法提倡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记忆和积累大量语块,从而实现流利、准确地语言输出,并同时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入的信息处理效率。该教学法将重视语法规则的结构教学法和注重模拟交际场景的交际教学法有机结合,实现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统一。[4]
1.2 语块教学法的原理
语块教学法主张:语言是由具有语法意义的单位构成,从而形成了众多长短不一、各具意义的语块,当这些语块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篇章。语块教学法将语言习得视为一种认知过程,即“观察――假设――验证”。在未建立成熟的语法系统之前,无论儿童或是成人,都对外部语言全部加以吸收,继而不断修正,直至形成正确的语法规则,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换言之,以语块的形式进行输入,继而模仿、记忆、套用,待语法系统形成后,就能对对语块进行加工、组装,进入创造使用阶段。而输入的、记忆中储存的语块越多,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将随之增强。因此,语块教学不仅要强调学习者的语块输入,同时也要培养学习者识别语块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水平。
1.3 语块教学法的意义
2009年,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和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我国语块教学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探讨语块在外语学习中的有效性,并加强包括多种方法在内的实证研究。[5]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发现,自然语言中的词与词总是有规律地一起出现,而大部分语言交际是通过语块来完成,语块的长度和数量决定着语言的正确性和流利度。在大学英语语块教学研究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英语综合技能的语块教学策略研究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 大学英语教材的语块分析
语块的界定标准主要有:长度、使用频率、稳定性和整体性、可变性和抽象程度,而长度和使用频率是语块的重要特征。为了有效地进行语块教学,需要了解教材中哪些属于高频语块。选取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的主要课文(Text A)语篇为分析样本,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3.1进行词频的数据处理,按照语块的长度、结构和功能分类进行考查。
2.1 语块长度
语块一般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词构成(而however等特殊合成词除外)。从语块长度进行分类。研究发现:2-3个词构成的语块在语篇中所占比重更大,如or something (unit 2),come up (unit 2),put across(unit 3),care for(unit 5)等。其中,除了固定词组外,还有很多非固定搭配,如: there be… 等因出现频率较高,亦归为语块范畴。长度较短的语块出现频率高,有利于直接记忆和提取。
2.2 语块结构
从语块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聚合词、惯用语、短语限制语和句子构建语。[6]处于词汇层的聚合词(poly-words)也称为固定短语,如:learn sth by heart(unit 2),in the form of(unit 3)。还有短语限制语,如: the clock back(unit 3),可填入适当词语put/turn;to extent(unit 8),可填some/a certain/a grea;而the er, the er, 可表示为 the more…,the less…(unit 8)。这两类语块在出现的数量和频率方面都占较大比重。
2.3 语块功能
从语块功能进行分类,语块分为社会互动、必要话题、话语策略三类。而这类语块多出现在视听说教程,社会互动类,如:excuse me,could you…,what about…,do you think…;必要话题类语块,如:May I introduce …to you,prefer…to…,I’d like to…;话语策略类,如: you know,much less等。据统计,必要话题类语块出现的频率较高。
3 语块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语块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学英语中的精读课和听说课是一个整体,它将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纳入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首先具有语块教学意识,了解高频语块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制定语块教学方案,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加强学生对语块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母语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11-02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在面临着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与渗透。用英语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中国,这是我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承担的基本使命。可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过于强大的目的语教学遮蔽了母语文化的理解与传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双向交际和对话远远没有实现。这种一边倒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在已经成为阻碍大学英语有效性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弱势根源解析
(一)大学英语教材:母语文化内容缺席
总体而言,在大学阶段,大学外语教材内容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居多,本土文化内容涉猎甚少,造成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席,且教材体例编排还是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为根本指导思想。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三套,它们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及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等。这三套教材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课文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来自欧美国家的报纸杂志,从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到教育等各个领域。因为要顾及英语的原汁原味,西方文化的色彩过于浓郁,处处流露着西方文化的气息。至于我国的母语文化,则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涉猎到。所以,以此教材为载体,学生很难从中学习到我国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和领悟,并且学生们鲜有专门的母语文化的辞典供学生查阅有关中国文化的专业阐释。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英美文化的传递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传播,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将英美文化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造成英语表述中本国文化的“失语”。新形势下,国际上希望能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来了解和走进中国。但是,如果大学英语教学最终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那么,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可能会更加困难。
(二)大学英语教师:母语文化能力缺失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但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中国母语文化的重要输出媒介。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和培育的,其自身的母语文化能力还难以承担起这一职责。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有系统修习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或一知半解,或属于中国式英语;教师的目的语文化知识来自书本知识而非实际生活或实际感知,这种间接的文化知识在认知及情感层面是有缺陷的。国内大部分教师鲜有机会到目的语文化国家长期留学、定居或交流,对其文化的理解、领悟及认知在交际策略、经验的积累及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概言之,教师文化能力的弱势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文化的领悟能力的低下,对本国母语文化的认同感降低。缺失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师,其教学中心必然地聚焦于英语的知识点讲授,使教学游离于文化层面而演变成为一种单纯地注重语法结构和功能的“语言教学”,当然地无法从整体视角去解读语言点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日益干瘪而无趣。
(三)各类英语过级考试:母语文化缺位
尽管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大学不再把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代表的各类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受当前就业及进一步深造等因素的影响,仍有大部分学生将通过以四、六级英语考试为代表的各级各类英语过级考试视为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本重心。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证书仍然在很多高校成为保送研究生资格或者留校的根本指标。关键的问题是,国内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内的各种英语级别考试无一例外地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分析、语音等等,并没有文化能力测试项目,尤其是有关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极度缺位。作为考试的指挥棒,这就迫使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将学习和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点的学习和讲解上,至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文化理念缺乏
在当前各类英语过级考试这根指挥棒指挥下,传统的“授―受”课堂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英语语言点的解析与讲授为基础,而不是以文化的熏染与养成为基本目标。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词汇、分析语言点、逐句翻译等语言点教学,那么,无疑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容器,更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不仅造成了目的语文化的传播与交际障碍,而且,也使得母语文化和目的语的对话难以成为现实。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是有缺陷的,至少在传播文化的理念上,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普遍存在于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直接催生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现象。
二、加强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的基本资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母语文化过少的现实,教材编著者在编撰英语教材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将反映中国优秀文化的英语文章或者优秀译文收入阅读类教材之中;在编写听说类英语教材时,也应该考虑将一些以中国文化背景的听力或口语材料或话题收纳其中,让学生多读、多听和多说、多练这些涉猎到中国文化的材料,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尤其是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在编撰基本的学生用书教材时,可以考虑组织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并且精通英语的教师来编写教材,这样知识点能够更加准确一些。由于固定的课时的限制,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三种途径来提升母语文化信息量:首先,在已有的外语教材中增加母语文化的比例;其次,可以考虑适当地开设以英语讲解母语文化的专题,并形成固定环节;第三,对本科生已经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中加大中国文化讲解部分。此外,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中除了英文原版著作之外,也可以考虑增添一些汉语原创英译作品,如著名学者林语堂作品《吾国吾民》等;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籍都已有英译本,如《中国文学概况》《红楼梦》等,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母语文化教学有价值的课外读本[1]。
(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能力
教师的文化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更是母语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所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能力,有意识培养自身的母语文化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有关中国文化现象的语言技巧,就成为培养学生母语文化能力的题中之意。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修或访学等方式或途径补上这一课,以弥补中国文化薄弱这一环节。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指导,共同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手段,尽可能发掘和探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母语文化的背景和文化信息,并传递给学生。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或讨论会,要求学生课下查阅相关的母语文化资料,然后自己再为学生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在理解、体验和感悟东西方文化差异基础上,熟悉不同语言结构下文化意蕴和文化表达,在比较、鉴别和交流中,达成中西文化的认同与沟通[2]。总之,母语文化意识与理念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渗透和不可或缺的。
(三)推进母语文化导向的各类英语过级考试建设
改革英语应试体制不仅是一个事关方方面面的难题,而且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似乎也找不到一个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方式来代替这种应试体制以彰显其功能。但是,至少,在不能从根本上变革英语应试体制前提下,逐步推进基于母语文化为导向的各类过级考试的建设,从形式到内容,积极、主动与合理地增加母语文化内容,从中发挥考试对文化交际能力所具有的引领作用,这是母语文化得以有效传播的重要的“指挥棒”。因此,为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声”或弱势的态势,在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尤其是四、六级英语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文化考核内容,应该是激发英语教学传授母语文化的不错的动力机制。如今,英语四、六级口语测试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口语测试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话题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教学模式
积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教学模式,是加强中西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有利形式。合作教学模式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具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土教师与外籍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对话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这是应对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常态的一种有效做法。这种具有双重文化身份教师的有效合作,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双重身份的文化中介者(bicultural mediator)提供便利条件。在合作教学模式中,目的语文化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更为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直接获取更形象、生动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弥补本土教师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欠缺;借助外籍教师,本土教师与学生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 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播真正的母语文化。因此,利用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文化上的互补优势,合作教学模式既弥补了真实交流应有的“文化信息缺口”,又符合交际教学法的原则,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威,陈海霞.母语文化教学:大学外语教学价值反思与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收稿日期:2013-12-06
- 上一篇: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总则
- 下一篇:完善公司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