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及处理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及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及处理

篇1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唱响宣传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现就加强全区(镇)网络舆情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媒,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聚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加强网络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明确网络宣传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由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评论员组成的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管理处置队伍,强化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做好对重大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

(一)网络发言人的职责。网络发言人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以本机关名义,在互联网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政务信息;根据权限通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日常和突发的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权威信息。

(二)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网络舆情管理员主要由政治处相关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日常监测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送网络发言人和领导,如发现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上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协助网络发言人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完成县网宣中心布置的任务。

(三)网络舆情评论员的职责。网络舆情员由各局(办、处、中心)信息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关心网络舆情信息,日常监测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在全县网络民情在线平台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如发现涉及到本部门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生网络时,要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和区(镇)班子成员,并按照宣传提示口径,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协助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完成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

按照“积极利用、正确引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引导工作,切实发挥网络信息资政作用。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汇报制度。要求网络舆情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博客、微博等,对涉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主动答复处理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及时将网络舆情情况报告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篇2

[关键词]舆情监测;系统框架;网络环境;模板功能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06-01

2016年1月22日,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我国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网民的总数量已经达到6.88亿,年增长率为6.1%,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率超过50.0%,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较快,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已逐步覆盖于人们生活,只要在有网的情况下,人们接收、传播信息的速度将会变得更快。极大程度改变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1.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互联网是一个全开放型的交流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同时人们也可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体,这也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受到网民素质、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中仍存在很多不良消息,如暴力、恐怖等,如果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网络动态,导致社会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相关政府必须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视程度,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为网民创建更安全的环境。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在国际中发展历程较长,最为传统的监测手段一般采取手工操作,以人工方式为基础,通过员工监测指定页面的方式,检索出页面中重点监测词汇,从而寻找出最新的舆情动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该种监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量信息的需求,基于此,TDT研究项目产生,其核心内容包括话题追踪、监测、报告及关联监测等。

2.构建系统模块框架

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框架,需要广大技术人员与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结合我国网民实际需求,不断健全系统监测模块,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监测过程及程序的角度分析,其框架本质为获取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依据不同用户要求分析,整个系统模块的构造如图1所示[1]:

2.1 收集数据模块

收集数据模块是网络舆论监测系统框架最基础的模块,主要发挥着获取网络信息的功能,具备全天候不间断收集、自动收集等特点,既可收集整个网络也能指定网络进行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事项,一是尽可能获取最为全面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原始性;二是提升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所有被收集的数据应尽量符合网络用户关注的舆论热点,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舆情预处理与分析。

当前,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网络爬虫技术[2],HTML协议作为互联网中基本协议,以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为基础,将互联网中绝大部分资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网络爬虫技术是指从预先设置好的URL列表出发,按照顺序对列表中页面进行访问并获取数据,并通过分析页面中其他URL,并智能选择出符合系统要求的URL,将其放到待访问队列,通过遍历式访问,搜查限定范围,更为精准的获取数据;二是元搜集技术,搜索引起是大多数用户进入网络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搜索引擎的服务商越来越多,通过对不同的搜索引擎设置元搜索的方式,从而更为广阔的收集不同引擎间的数值,该种技术构建简单,且数据获取准确率较高。

2.2 预先处理数据模块

网络页面中存在的数据较多,且具有自身特点,包括描述与内容两种,属于半结构化形式的数据,如果直接对已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增加其分析难度,因此,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提取网页中热点内容,从噪音中摘取出用户关注的新闻或者其他内容,并将其转化为HTML标签树[3],并建立出对应的提取规则;其次,进行文本分词环节,对于页面中获取的连续、非结构性文本进行对应处理,使其更加规范化。

2.3 整理数据模块

整理分析数据模块是系统框架中最为核心的模块,具备主题聚类、发现热点、等方面的功能。基于主题聚类而对角度分析,聚类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新主题,并将整理过后的内容归结到同一特征的空间中;发现热点主要是指发现人们舆论关注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中的舆情主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将热点问题从诸多主题中科学选择出来,并合理推送到舆情分析工作人员手中。整理数据模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填写好网络舆情监控登记表,具体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

2.4 呈现结果模块

呈现结果模块主要是为科学展示网络舆分析,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经过分析的结果能够更为简单的传递到决策工作人员手中,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查询所有针对性主题;推送最新网络主题;警告拐点或舆情热点;舆情发展变化情况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相关政府机构须加大对舆情监测系统的重视程度,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特点,遵循监测系统运转程序,即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结果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对于收集数据而言,应尽量拓宽监控网页种类,通过搜集社区网页、论坛数据的方式,更广泛、全面的获取专业网络舆论数据;其次,对于分析、决策舆情而言,须以数据挖掘、语言处理等技术为前提,加入自动摘要、热点搜索、智能搜索等用户高级需求,进一步扩展舆情报警等功能,创建出更为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董天策.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序[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200+189.

篇3

我国汽车市场从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品牌应该建立新的营销思维和策略,从而适应新的市场态势。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品牌需要开始注重数字营销,加强品牌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沟通,塑造正面的品牌互联网形象。因此网络舆情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利用正面信息扩大宣传,遏制负面信息的蔓延,及时提出合理的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才能使得品牌在目标群体的选择里脱颖而出。本文将从最基本的信息抓取及初步的数据分析出发,阐述信息传播的广度及深度,以期在关于汽车产品缺陷舆情管理与分析中提供实践与参考。

目前舆情管理已经实现同时处理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常见的分析结果有产生的声量及趋势,数据源分析,热门话题分析,文本聚合分析,情感调性分析,用户画像分析及用户接受度分析等,从而能够对现实中有关品牌产品声誉和形象的网络舆论及时了解和迅速反馈,从而对其进行控制和改进,防范和减少品牌危机的发生。

大数据分析

定义关键词。信息量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无疑对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必须快速地提取最需要的目标品牌相关信息,这就是定义关键词的意义所在,它有效地将我们面临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跟提取。我们需要对汽车产品的缺陷进行监测,首先需要对需监测汽车产品的故障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对故障的判断以及围绕该缺陷的关键词云分析,提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组合。从汽车部分缺陷标签及建议关键词举例(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某些缺陷,我们需要不同的关键词组合来进行覆盖。例如,车内异味缺陷,根据消费者习惯用语及关键词频分析,我们需要用“品牌+车内+异味”,“品牌+车内+甲醛”,“品牌+车内+臭味”,“品牌+车内+有害气体”等来共同定义来实现相关信息的聚合。

数据的抓取。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传播媒介的不断翻新,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数据在海量网络媒体的传播情况,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抓取最相关的信息。在汽车产品缺陷分析里,我们对数据源的选择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别:全国主流媒体覆盖:例如新浪网,网易网,凤凰网等,及重要汽车质量投诉网站:车质网,汽车产品缺陷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等;主要汽车垂直论坛:汽车之家,爱卡之家,易车,太平洋汽车等;微博:新浪微博;微信:公共账号;问答网站:百度知道,知乎,果壳等。数据的抓取立足于搜索引擎技术和文本挖掘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对数据源内容的自动采集和聚合分类。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某品牌乘用车2017年3月份部分缺陷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我们从产生的声量及趋势进行缺陷影响传播广度和深度分析。

数据的分析。在3月份中,通过定义关键词在覆盖范围内的数据源里,我们共抓取2239条关于该品牌异响的帖子,1772条烧机油相关的帖子,1573条断轴的帖子,1107条异味的原始帖子。从传播广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异响的缺陷最为更多的消费者熟知,讨论得也更为广泛。我们进一步从产品来源进行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其中异响在垂直论坛讨论的最为集中,相反,断轴在微博上的传播是以蔓延的趋势呈现的。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该品牌的断轴事件在3月份有进行发酵,是因为有消费者群体集体维权的情况发生,才导致断轴在微博上占有大部分声量来源。

从传播深度出发,我们就要看信息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也就意味着将各个媒介平台的传播力指标数据标准化,比如阅读量,转发量,点击量,评论量及点赞量。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媒介平台的传播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媒介的权威性,专业性,同时结合我们汽车产品缺陷监测的特殊需求,给出不同的权重指标。综合考虑传播力指标对我们缺陷信息传播影响力的不同,我们给出监测媒体的权重及不同传播力指标的互动权重(见表2)。从而得到评价事件媒体类别上传播深度的公式为:互动值=W*(求和(阅读量/转发量/点击量)*W1+求和(评论量/点赞量)*W2)。互动总值即将所有媒体类别的得分进行汇总。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的该品牌缺陷信息在主流媒体网站的互动量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由此也发现网友更愿意在具有社交功能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经过计算我们得到其他各媒体平_的互动值(见表3),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微信跟汽车垂直论坛与其他两个平台的互动值差别特别大,可以看出目标群体已经把交互平台转移到了微信与汽车垂直论坛。而微博的角色更多的是成为公告板的信息获取地,问答论坛由于没有汽车垂直论坛的专业性和集中性,也在互动值中表现不佳。总体来看,烧机油的互动总值最高,车内异味的互动总值最低,说明烧机油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更容易抱怨,更容易引起品牌反感的危机事件。这也就给品牌一个处理缺陷危机的很有价值性的参考。

当我们综合考虑传播广度与传播深度时,我们发现汽车异响与烧机油已经在大范围的目标群体引起了负面信息量的释放,这就需要品牌开始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从而挽回失去的消费者群体,重塑良好的品牌形象。

危机预警

在现实舆情环境中,我们不光需要监测已有的缺陷信息,也要快速地确认是否有新的舆情危机发生。我们会通过舆情评判体系对事件进行预判及分级,笔者通过多年的舆情监测经验,现总结日常危机预警流程如下(见图2):

篇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气象灾害 信息收集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004-02

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国家,每年汛期又是气象灾害的多发期,遭遇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冰雹、大风、高温、台风、雷电等。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做好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工作对于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气象部门气象灾害数据主要来自灾情直报、灾情普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民政部灾情、公路交通专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等。由于气象观测站点建设相对稀疏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全面、及时地上报灾情信息,从而造成气象灾害L险预警与评估的实时性差、准确性低。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壮大,网络已经成为各类资源数据的重要来源。但是,网络数据的庞大也曾让人们望而却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如今利用网络舆情监测、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全天24 h不间断监测网络信息,并快速发现网络中的气象灾情信息,大大提高灾情获取的时效性,拓展了灾情收集渠道,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可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1 基于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气象灾害信息收集方法

1.1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于网络上表达出来意愿集合而进行的计算机监测的系统统称。

舆情监测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热点识别能力。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

(2)倾向性分析与统计。对信息的阐述的观点、主旨进行倾向性分析。以提供参考分析依据。分析的依据可根据信息的转载量、评论的回言信息时间密集度。来判别信息的发展倾向。

(3)主题跟踪。主题跟踪主要是指针对热点话题进行信息跟踪,并对其进行倾向性与趁势分析。跟踪的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来源、转载量、转载地址、地域分布、信息者等相关信息元素。其建立在倾向性与趁势分析的基础上。

(4)信息自动摘要功能。能够根据文档内容自动抽取文档摘要信息,这些摘要能够准确代表文章内容主题和中心思想。用户无需查看全部文章内容,通过该智能摘要即可快速了解文章大意与核心内容,提高用户信息利用效率。而且该智能摘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不同长度,满足不同的需求。主要包括文本信息摘要与网页信息摘要两个方面。

(5)趋势分析。通过图表展示监控词汇和时间的分布关系以及趋势分析,包括地域信息分布。以提供阶段性的分析。如:信息传播的区域分布,转载量与转载网站类型等。

(6)突发事件分析。突发事件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战争、动乱和偶发事件等。互联网信息监控分析系统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突发事件监听与分析。对热点信息的倾向分析与趁势分析,以监听信息的突发性。

(7)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主要是针对舆情分析引擎系统的热点信息与突发事件进行监听分析,然后根据信息的语料库与报警监控信息库进行分析。以确保信息的舆论健康发展。

(8)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9)预警。舆情预警是一种时效性要求很高、重要程度要求很高的精准网络舆情监测功能。一个是满足用户对一些已经发生的重要网络事件的实时监测,及时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另一个是满足用户相关行为信息的监测和预警。预警方式分为三种:在线弹框预警、手机短信预警和邮箱预警。监测预警包括监测和预警两个过程,当系统监测到舆情信息后将及时发出预警,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掌握舆情状况。

1.2 互联网中气象灾害信息的提取

利用舆情监测技术,设置各类气象灾害关键词,即可完成互联网中灾害信息的提取。该方法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多载体全网监测。可监测搜索引擎、新闻门户、论坛、博客、留言板、微博、微信、QQ群、电子报、SNS载体、各单位主页。提供通用采集配置,支持大部分新闻、论坛的采集,并可配置指定URL,指定微博、微信账户的监测。

(2)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可定时监测,也可24 h全天候监测,不放过每一条网络灾情信息,第一时间发现网络气象灾情。

(3)信息智能提取技术。智能提取网页中有效的灾情信息,如:发生时间、地点、影响等。并对具有关联性的多个网页内容进行自动合并、自动提取等。

(4)结构化采集技术。对非结构化的网页数据采集时进行结构化的信息抽取和数据存储,满足多维度的信息挖掘和统计需要,形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记录。

(5)关键词管理功能。可设置与气象灾害相关的关键词,如暴雨、大风、暴雪等,根据设定的关键词进行监控。也可以实现自动提取关键词功能,根据搜索到的有效信息,自动关联其他关键词,进一步丰富气象灾害关键词。

(6)灾情传播途径跟踪。智能分析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并通过反向解析技术解析出URL所对应的网站名称。使整个监管平台能够有效的实现“发现传播源头、追踪传播内容、监控传播主体”,可通过该项功能查找气象灾害主要传播媒体。

2 网络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便于网络气象灾害信息的应用,网络气象灾害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则十分重要。该文中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种。

(1)基本字段设置。为了充分利用原有气象灾情数据库(如灾情直报数据库),该文参照《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设置数据库字段,其数据库字段属性与其保持基本一致。

(2)灾情信息分类。根据灾害发生地点,本文将灾情信息分为两种:面状灾情和点状灾情。所谓面状灾情,指的是灾害发生地点具体到某个市或者县,范围比较粗略;而点状灾情,指的是灾害发生地点具体到某个村镇或者某条街道,范围比较精确。

(3)地理信息。根据灾害发生地点,为每条灾情信息添加相应的经纬度信息。

(4)气象要素信息。根据不同的灾害种类,为每条灾情信息匹配其相对应的气象要素。这样便于后期气象灾情数据的高效利用。

将网络中搜集的灾情信息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入库,形成灾情信息共享,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业务平台实时访问。

3 关键技术

3.1 气象灾情关键词设置

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所设置的关键词相关。设置的关键词过多,得到的信息越准确,但是也有可能丢失过多有用信息;设置的关键词过少,得到的冗余信息太多,又加大了筛选工作的难道。如何得到合适的关键词,成为了该文中的关键技术。

该文主要是采用人机互动的方式完善关键词管理功能,前期对人工搜索的灾害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描述灾情使用词汇的频率。将频率较高的词汇设置为初始关键词;后期系统根据初始关键词,查找到相关信息,自动统计高频词汇,进行添加,实现关键词的逐步完善。

3.2 气象要素匹配技术

根据发生时间为每条灾情信息匹配其相关的气象信息。通过自动调取气象资料库,包括A文件、Z文件、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和气象卫星云图等,通过插值、雷达反演等方法获取灾情发生地距离最近、时间最接近的气象资料,采用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给每条灾情记录信息添加产生气象灾情的气象要素实况的特征值。

3.3 气象灾情数据筛选

(1)通过气象要素实况资料的匹配剔除错误、标记可疑灾情信息记录。将气象要素的实况资料与逐条灾情资料信息对比分析,对实况资料与灾情影响明显不符的应删除,有疑问的,标记为可疑记录。

(2)从民政、统计、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气象灾害大典、报纸和媒体等获取灾情及影响数据再次实现对气象灾情资料的筛选,确保灾情资料的合法可靠。

4 结语

气象灾害灾情的快速收集和共享对于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基于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的气象灾害信息收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灾情收集方法上报不及时,覆盖范围密度低等缺点。可实现灾情的快速共享,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时效性和评估的准确性,加强气象预报服务和灾害灾情分析能力,对于各级部门开展灾害灾情应用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帅向华,胡素平,刘钦,等.地震灾情网络媒体获取与处理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3):178-184.

[2]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建设(2015―201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气发〔2015〕46号][Z].2015.

[3] 程鹏.气象灾情收集与影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湖北气象,2005(4):39-40.

[4] 王元卓,靳小,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36(6):1125-1138.

[5] 王清川.近58年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分析及问题与建议[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36-43.

[6] 杜鹃,汪明,史培军.基于历史事件的暴雨洪涝灾害损失概率风险评估――以湖南省为例[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22(5):916-927.

[7] 蔡立辉,杨欣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2):1-10.

篇5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高校;网络舆情

2016年12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络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高校作为思想发展前沿的阵地,大学生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已经不足为奇,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十分重要。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念

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包括高校学生、老师、高校管理者在内的广大群体在网络空间内,关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看法、情绪的总和。在新媒体时代这个大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移动互联网络起着一个中介作用;高校的广大师生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体,尤其是大学生;当然,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

二、高校网络舆情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性与及时性。新媒体时代,网络更加自由和开放,网络舆情通常是突然出现,而且形成迅速,在互联网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高校大学生经常浏览各大网站,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校园管理制度问题,都会积极抒发己见,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使任何一个普通的事件都有可能迅速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

2.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新媒体时代,获取外界信息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社会及校园突发事件,高校师生善于运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媒介,因此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交流的隐匿性,发表言论者丝毫不用顾忌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后果。所以,网络舆情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3.高校网络舆情的随意性与情绪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平台,针对社会热点,群众可以随意发表意见,这种现象在高校大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大学生处在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活跃、缺乏经验、富有热情,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但容易被外界的简单信息所蒙蔽、迷惑。所以,发表的信息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4.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广泛性与直接性。新媒体时代,电子邮件、微博都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尤其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他们言论表达、利益诉求和思想碰撞的重要舆情渠道。作为生活在信息集散地和交流互动场所的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获取和信息,他们对这些信息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并将这些信息告诉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

5.高校网络舆情演变的无序性和可控性。传统媒体信息需要重重的审核,虽然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却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然而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变了色彩,这就使得舆情发展呈现无序化状态。高校大学生虽然可以理性思维,但也容易被煽动,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更加无序复杂。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网络舆情还是可控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学校就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网络舆情引导自身存在缺点,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

1.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不专业。首先,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一些大学生兼职,而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因此,在思想素质不高,知识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其次,当前,高校针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通常采取回避、删除等方式。这种保守、被动的处理方式,往往并不能使高校大学生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致使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这种呆板、乏味的引导方法和手段缺乏巧妙性、艺术性,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收效甚微。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高校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阵地,是网络舆情发展的一个助推力,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高校学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极易捕捉到信息,并加上自己的想法加以扩散,从而对周围人和事产生影响,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很重要,但是当前,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得不到及时的监控,负面信息得不到好的引导,对于相关的网络舆情引导也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得不到好的贯彻。

3.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涉及到大学生中有文科专业学生和理科专业的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程度高低的不同,对不同的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此外,由于课业繁重,也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就容易发表自己过激的看法。因此,网络舆情主体的复杂性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1.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首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应该由一些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构成,从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收集,到舆情发展的监控,再到舆情趋势的研判,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必须过关,建立一个高技术、高效率的网络核心工作团队。其次,所谓引导应为疏而不为堵,处理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应该适时提供权威信息,强化正面的言论,观点,避免负面信息和情绪的扩大化。这才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所在。

2.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要正确认识到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直接关系到校园和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并研究制定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针、整体规划、安排部署。此外高校内各部门之间要加合作,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内的网络设施,规划建设主题网站;最后要健全规范网络管理制度。

3.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思想素质教育。高校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中的关键,网络舆情引导说到底只能是外部条件的约束,最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引导,所以,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将一些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帖子、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其次,通过一些讲座的方式将网络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们,除了网络自律,在网上发表观点时,要是非分明;最后,学校方面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非常重要,通过网络舆情的构成去了解它,才能从每部分出发,更好的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姜双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索[J].决策探索,2016(11).

[3]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思想研究,2012(6).

[4]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1(11).

篇6

1研究基础

近年来,学者们尝试对网络舆情的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揭示网民对舆情事件的整体态度,方便政府机关和媒体机构应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情感倾向性分析的研究大体可被分为三个层次:词语级情感倾向性研究、句子级情感倾向性研究、篇章级情感倾向性研究。词语级情感倾向性分析是研究文本情感倾向性的前提和基础,一是通过建立同义词网络(WordNet)、基于语义相关法与语义相似度的方法扩展已有的词典生成系统的情感词典;二是基于机器自学习方法,如PMI计算方法、多语言模型、朴素贝叶斯和最大熵模型构建给出特定词语的情感极性与强度。句子级情感倾向性则是通过上下文关联和机器学习方法、具有多重冗余标记CRF的分级模型、依存语法距离的影响因子模型等提取与情感倾向性判断相关的论述的持有者、评价对象、论述本身的倾向极性、强度以及论述本身的重要性等。篇章级情感倾向性分析则综合使用朴素贝叶斯、最大熵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情感密度函数、依存句法关系判断文本的情感倾向。

篇章级情感倾向性分析默认文本是针对同一个对象进行评论,忽视不同评论对象观点的差异性,在涉及牵涉多方利益的社会舆情时,无法全面、真实反映民众的关注焦点及其态度,因此,基于话题的网络舆情情感分析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国外学者提出的ASUM、JST及TSM模型以获取网络文本的主题及对应的情感信息。国内学者提出无监督的主题情感混合模型(UTSU)、主题-对立情感挖掘模型(TOSM)、多粒度话题情感联合模型(MG-TSJ),对话题及其子话题的情感进行正负向判断,而本研究团队曾于2014年提出基于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LSA)的网络舆情话题情感分析方法,挖掘话题情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综观网络舆情情感分析,普遍以整个事件情感的正向或负向程度作为研究目标,没有明确其具体指向的是事件的当事人、监管部门或事件本身,也没有展示情感指向的具体内容。比如对食品安全危机网民一般是愤怒,那么愤怒的是制造者造假、销售者售假、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不作为还是医疗机构抢救不力呢?前期曾出现了南京城管和摆摊瓜农之间的争端,网民普遍表示愤怒,根据以往事件的经验,网民的愤怒一般指向的是城管的野蛮执法,相关舆论的引导方向就应该是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程序。但此次纠纷网民的愤怒指向瓜农不配合执法、甚至用西瓜砸执法人员的行为,那么舆论引导的方向就转变为民众要遵守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行为。所以,如果单纯从网络舆情事件整体分析,是没有办法准确把握网民的情绪指向,容易导致言论引导的不当。充分挖掘民众对于话题所涉及人物、事件的情感内容及情感变化,为政府监管部门或涉事主体采取积极、主动、有效的言论引导提供科学参考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问题。

2模型建立

2.1研究框架本文使用分词软件对纯文本进行分词、去停用词和无用词处理,构建文档———词共现矩阵来表达文本;利用PLSA模型建立网络舆情话题空间,去除话题中代表情感倾向的特征词,并通过TF-IDF对特征词进行修正,形成不带有情感倾向的子话题———特征词空间;将每个子话题征词对应的文本资料以句子为单位重新整理,形成以各特征词为核心的具有一定交叉性的文本集合,使用分词软件处理文本,提取其中情感词,利用TF-IDF函数构建出特征词———情感词空间;应用HowNet相似度算法计算每个情感词对应的正负情感倾向值,并综合考虑特征词对应的所有情感词,计算得出特征词的情感值,对舆情参与者的情感指向及变化进行准确定位。

2.2话题提取话题一般由数组特征词表达的子话题构成。ThomasHofmann在1999年提出了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LSA)模型在海量文本的潜在语义识别方面表现良好,且其概率统计模型能够准确表达潜在语义并描述语义特征,因此,本文将PLSA应用到网络舆情话题的识别中来,引入一个潜在话题,对应着PLSA中的一个潜在语义层,通过识别海量文本的潜在语义来确定网络舆情中的话题,并利用其概率统计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网络舆情话题特征词,以及为舆情参与者情感演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3情感分析情感词指具有情感倾向性的任何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话题文本的情感倾向主要通过情感词来传递,同样,话题特征词的情感倾向值也是通过指向特征词的情感词来测算。在话题提取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特征词对应的文本资料进行筛选,以句子为单位重新整理;然后将整理后的句子根据句中不同的特征词保存到不同的特征词文档中;利用TF-IDF函数在每个特征词文档整理出与特征词关系密切的情感词空间。词的语义倾向性是指这个词与它根本义项的偏离度,用偏离方向(direction)和偏离强度(strength)来衡量。偏离方向是指该词的意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情感分类中这个词语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偏离强度指该词所表达的正面或负面倾向的强度。对于情感词倾向性分析,本文首先采用知网情感分析所用词语集中的一个子集:“中文情感分析用词语集”,利用正面的情感词语和正面的评价词语建成褒义词词典,将负面的情感词语和负面的评价词语建成贬义词词典,由于单个字或词在上下文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褒贬性,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人工去除这些难以确定情感倾向值的词,具体的词典规模如表1所示。

3实证分析

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和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在保障基本的公众表达与社会监督等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对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博上,由于“大V”效应、明星效应、公众人物效应等所引起的热点事件总能在一段时间内占据热搜榜榜首,所以对微博热点事件进行监测与跟踪,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防止对社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本文利用火车头脚本编辑器实现了海量舆情文本的提取技术;通过ICTCLAS汉语分词系统对提取的文本信息进行分词;然后结合TF-IDF和PLSA模型提取子话题特征词,丰富实验文本,提高研究准确性;基于HowNet的语义倾向性分析技术,通过相似度的计算对话题特征词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间接得到舆情参与者的情感倾向性;最后得到一段时间内舆情参与者对于舆情事件情感的具体指向。由于微博文本短、信息量少、文本特征矩阵稀疏,本文利用PLSA模型得到的潜在语义结构保留了文本语义。在PLSA模型中,与话题密切关系的词语会以较大的条件概率出现在该话题上,可以认为就是这些关键词语定义了该话题,从而得到文本子话题。另一方面虽然PLSA模型使用EM算法避免过拟合现象,但PLSA模型的训练参数的值会随着文档的数目线性递增,只能生成其所在数据集的文档模型,但无法生成新的文档模型。所以本文实证主要是对已经产生的话题文本通过时间分割确定文本集进行话题提取和情感分析。

3.1话题空间本文采集2015年4月7日的热点事件“刘翔退役”的新浪微博建立文本集,作为本文网络舆情话题特征词提取的研究对象,建立话题空间。根据百度指数和微指数的统计数据表明:“刘翔退役”事件的生命周期为4月6号到4月12号,数据量达到顶峰的时间段位于4月7日———刘翔发表退役声明。此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如图2~图3所示。本文对2015年4月6日至4月12日关于刘翔退役时间的微博进行24小时的跟踪提取,得到表2所示的数据图表。表2中列出采到的原始数据以及实验数据量。在使用全机器采集,缺少一定的准确性,且计算机硬件条件不足等情况下,采集到的文本有限,对于采集到的文本还需要人工处理。人工处理包括:删去重复性文本;去除文本中不可识别的符号;采集到的文本按一定的比重作为实验文本等。

3.2话题提取利用PLSA模型对采集到的刘翔退役事件进行话题提取,以“天”为节点,提取每个时间节点的微博话题。根据百度指数,4月7日是刘翔退役事件的最热时期,所以本文以4月7日微博文本建立的话题空间,进行文本分词,构建PLSA模型。

3.3基于特征词的情感词提取以4月7日刘翔宣布退役当天所产生的一个子话题为例(见表4),首先将与“刘翔退役”有关文本资料进行筛选,以句子为单位重新整理;然后将整理后的句子根据句中不同的特征词保存到不同的特征词文档中;最后在每个特征词文档中整理与之相对应的情感词。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对这些词汇进行搜索,按照返回的Hits数进行排序,选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作为基准词。本文选取20对基准词进行测试,基准词如表5所示。以特征词刘翔的情感关键词为例,通过基于How-Net的词汇倾向性计算方法得到部分词汇的倾向值,如表6所示。最后计算可得到4月7号“刘翔退役”子话题征词刘翔的情感倾向值。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两次因伤病奥运退赛的表现让大家颇为惋惜,但广大网民与各路媒体对刘翔本人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在世界田径赛场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对于“刘翔退役”事件的主角更多的是对其所过往取得成绩的肯定。

3.4基于特征词的情感演化参考所有子话题文本中的话题特征词,根据实验模型和实验数据,选取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的几个特征词:刘翔、孙海平、退役、退赛、冠军、运动员、广告、耐克,利用上文所示公式和方法得到4月6号到12号期间舆情参与者关于话题特征词的情感演化趋势。为了方便之后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将特征词按照自己的属性分为四组分别制图(见图4~图7),第一组为:刘翔、孙海平;第二组为:退役、退赛;第三组为:冠军、运动员;第四组为:广告、耐克。通过研究舆情参与者对话题特征词的情感演化,得到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从4月6号到4月12号这一段时间内,网民对“刘翔退役”这一话题及其子话题中的特征词的情绪演变趋势。每一组图表的含义相似,但表中的特征词与突发事件的主体有着不同类型的联系,便于我们从各个角度有效分析舆情参与者对公众人物及其相关名词的情感演化趋势。第一组在人物情感上,对于刘翔基于其所取得的突破更多的是正向情绪,对于其教练孙海平则颇有微词;第二组在退役和退赛表现上,广大网民接受刘翔因为长期伤病离开赛场退役的决定,肯定其取得的成绩,但对于两次退赛的表现广大网民的情绪指向较低,在理解的基础上参杂着些许失望;第三组在身份定位上,广大网民更多是对冠军荣誉的追崇,对于运动员身份的情绪值则较低,这也体现了对运动员为国赢得荣誉的尊崇;第四组涉及商业行为的,明显情绪值低的多,正向情绪没有超过50的,而对广告则负面情绪值接近-150,这也体现了广大网民对于体育赛事更多的是对运动员表现的关注,而广告的植入和代言还是比较受抵制的。

4结语

篇7

关键词:网络围观;协同行为;网络舆情

根据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微博、论坛等自媒体的发展日益成熟,更为公众进行网络围观提供广阔平台,当热点事件发生时,民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事件的比率占到了58.9%,可以说,Web 3.0时代的来临,公众对热点问题的了解更加快速,更易形成网络围观。

本文通过对网络围观协同行为范式进行分析,以肇东市数千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为例,以小见大,对网络围观这一网络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探究,从而为网络舆论的引导提供干预措施,促进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良性互动。

一、理论框架梳理

虽然国内外对网络围观进行了较全景式的研究,并且对于围观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但目前暂无学者将协同效应拓展到对网络围观的研究上来。协同效益又称加乘性、协助作用,指“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协同作用既可以增益也可减损,还可能产生异变,运用协同行为形成范式的分析逻辑对于网络围观进行分析具有很强必要性。

综观网络围观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共鸣出现,然后是群体中的协同作用开始运作,最后是效果形成:由某种规律、节奏所集合起来的人群,由于节奏传达出一种凝聚力、整体性和力量,进而形成同步性与助推力,使得过程发展可能脱离常划”。

二、案例分析

(一)案情简介

2014年11月中旬,黑龙江省肇东市数千名教师集体罢工维权的事件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具体事件起因与发展,如下:

冲突产生:11月14日,教师代表和肇东市人事局领导谈判,要求加工资、一次性返还被扣十余年的养老保险等,次日,市政府初步解答,但教师不满,提交了二次联名诉求书。

事件升级:11月17日,诉求未解,政府向校方施压,事件全面升级。全市和农村中小学8000多名教师于该日发起罢工,全市中小学停课,多时达750多人在政府门前聚集,肇东市委、市政府以及教育局开始介入。

官方表态:11月18日,肇东市委办公室向媒体介绍称,相关部门正开会协商处理教师反映问题。

后续进展:11月19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从肇东市政府了解到,针对部分教师上访反映工资过低等问题,该市妥善处理,目前事件已趋平稳。

(二)协同行为范式分析

从网民对黑龙江肇东市数千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的围观,我们不难发现,网民之所以会抨击肇东市政府以及中小学校长,声援教职工罢工、学生罢课,是出于对教师待遇偏低、政府不作为以及地方吏治不满,引发了网络舆论浪潮。本文主要采用案例法对网络围观协同行为范式分析,以期对网络围观的约束治理以及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

l、网络围观的起伏与同步

对于某一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的,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往往符合“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扩散”的规律,但是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网络围观的行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起伏性。但当人们对于某一事件的态度或行为在经历一个前序过程后,会呈现出一致增强或减弱的趋势,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了相互认同和彼此一致。

肇东市数千名教师诉求未得到政府的理性回应,因此提交了二次教师联名诉求书,该诉求书被同步公布到网上,散见于天涯论坛、大连论坛、肇东人论坛等论坛。一石激起千层浪,17日之后网民关注陡增,由起初个人关注的稀稀落落,变成起伏波动的各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无序状态的舆论形成普遍的议论,社会范围内的意见相互争辩融合。

2、网络围观的节奏与共鸣

节奏与共鸣是对起伏与同步的更深层次的分析,当人们取得一定的同步后,这种同步会以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和共鸣表现出来,人们会因这种节奏和共鸣更加紧密相连,从而形成协同现象。

节奏与共鸣是如何产生的?模因无疑给予我们生动解释,模因是文化传承时的单位,这个词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模因是是文化中的DNA,受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作为--基础的文化传播单位,文化得以传播演化。网民在浏览过程中关注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也阅读他人的观点,消化整合,进而形成模因,用于交流传播,围观过程中,模因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节奏,相同的节奏产生共鸣。

网民在对该事件进行围观,经历了个人热议阶段(11月14―17日)、集体反应阶段(11月17―18日)和反应回落阶段(11月19日后),其中第+阶段的集体反应就是公众在同一节奏下,受模因影响产生共鸣的实例。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公民对于不公平和政府不作为,表现得分外敏感,形成了可供传播且极具共鸣性的模因,当肇东市的教师罢工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冷漠回应和回避,为已有的共鸣爆发提供契机。

3、网络围观的协同与助长

群体助长是指有群体其他成员在场或者群体成员一起从事同样的活动时,个体活动出现增量或增质的现象。在网络围观和传播过程中,有一群人,他们关注相类似的话题或者持有相同的态度和观点,在某一论坛、微博中发表相似的意见或关注同一个问题,由此形成的这群人,就会协同行动并相互助长。

其实很多人平常活跃于论坛、微博上,在虚拟的社区中,经常关注某类事件,每日不出家门,阅读世间百态,形成观点看法,即便不是黑龙江省肇东市数千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发生,只要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他们就会一齐表达观点和看法,原因在于在长期的关注下形成无形的默契。网民往往同情弱者,出于对公平的追求,每天都在微博贴吧中上演同情弱者的言论。而政府的不作为是重要的关注敏感点,当肇东市数千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发生后,由于日常形成的节奏与共鸣,加速了协同合作行为的产生,网络上对于教职员工的声援和政府的批判一时间甚嚣尘上。

4、网络围观的非线性传播

互联网传播及时、迅速、交互的特点,使得传播过程不断发生溢散,即像网状一样的传播现象,不再如同单向的线性可控的传播。在协作中,网络出现使得目标不可预测,形变不可预知,很多观点和态度网络在一起,成为网络围观中的一个节点。网越大影响越大,愈加走向极端,越容易加剧偏见。

对于肇东市数千教师维权事件的网络围观,显然是朝着非线性的路径网状传播的。起初只是个人表达阶段,还是简单易控的线性传播,但后来政府的冷情舆论回应方式导致了冲突和矛盾的升级,不可控的四散的非线性传播蔓延,由此肇东市政府处于极端被动的局面,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遭受了巨大的挑战。

三、案例反思与对策

通过运用协同行为对此次肇东教师集体维权事件的网络围观过程的分析,政府错失舆论引导良机,使得后期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局面才亡羊补牢,对此笔者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一)反思

l、政府缺乏有效民意采集和反馈机制。肇东市教师对工资不满,对不明扣钱有异议,对不给边远补助有抱怨,这些情绪早在11月14日前就已有所表达,发表为数不少的诉苦帖子。但肇东市政府未能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面对接连的民意诉求,当地官方非但不重视问题的解决,还向校长施压,引发了上千人的罢工维权事件,把事件推向了绝境。由此可见,官方没能重视到线下的维权舆情,也未能监测到线上的网络舆情。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民意采集和机制,既对民众的动向和心理诉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又未能及时反馈应对。

2、政府冰冷回应激化矛盾,延误引导时机。根据协同行为范式分析网络围观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在非线性前的三个阶段,都是较为合理的引导舆论的有利阶段。但是在网络围观起伏与同步、节奏与共鸣、协同与助长过程中(11月14日一17日)市政府既未对核心问题做出合理应对,还委派若干调查组进驻各学校,要求老师不得继续上访和闹事,否则严惩不贷。此举进一步激化矛盾,直接促使罢工事件发生。11月17日、18日媒体竞相报道,相关舆情传遍各个角落,给当地政府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政府彻底处于被动局面,延误引导的最佳时机。

(二)建议

由此次网络围观事件观之,政府建立舆情采集和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实现“实时采集,实时回馈”。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务微博、各大微博、贴吧、论坛,各地区的地方论坛贴吧,要积极收集民众表达的利益诉求,反馈至相关部门单位,努力解决。并将后续官方的处置声音通过媒体平台积极通报,展示官方诚意,传递“政”能量。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快速响应;情报系统

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能否及时地对灾害进行预测,能否在灾害发生时及时的采取准确、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否保障灾害救治过程有序无误的进行成为“快速响应”的主要任务。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快速响应情报系统应能根据情报需求,利用数据清洗、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快速的对网络、手机、物体、位置以及信息库中丰富而杂乱无章的有关突发事件数据及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能够辅助应急决策的情报知识,并且利用群体决策法、多目标演算法、情景演化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人机智能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生成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案,然后基于应急方案推理搜索和优选方法将应急决策方案与决策者情报需求进行匹配,不断修正和完善直到找到最利于应对当前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情报方案,并能根据方案反馈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应急决策情报知识库。

一、情报需求分析系统

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情报需求具有时间紧、响应快、精度高等特征,然而不同的决策主体对情报有着不同的需求,只有对不同的决策主体的情报需求进行分析,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报服务。情报需求分析可以从经济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应急决策主体情报需求的内容、数量、质量等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为情报采集提供支持。

二、情报采集与识别系统

突发事件爆发以后,决策者需要迅速对事件的类型、内容、起因、人物、时间、位置、周边环境状况等情报信息进行迅速的收集、鉴别、结构化处理、情报存储等,以便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目前,比较重要的采集渠道有网络、手机、物体、位置等。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很多信息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因此,网络监测应该是网络预警情报的重要手段。网络舆情采集是以网络日常监测为基础的,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微博、微信、贴吧、论坛、新闻网站进行监测,防患于未然;对手机短信的监控是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的重要内容,借助各移动通讯平台,对指定区域的手机用户的信息进行敏感性监测和信息提取;另外通过电子标识、传感器、无线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海量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对人、物的属性、静态和动态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和实时收集。

三、情报表示与聚合分析系统

收集并且存储好的情报往往并不能在特定时刻直接为应急决策者所利用,或者说是不足以给应急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支持,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情报加以聚合分析,尽可能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隐性规律与趋势,为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如通过通过建立关联数据、应急决策专家数据库以及语义网络,对数据进行整合集成,自动抽取与挖掘知识和情报,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最佳决策方案。当然,要达到有效的聚合分析和挖掘,系统需要对采集的情报进行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处理,并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表示。这里面会涉及大数据的挖掘,细粒度信息组织与检索,多源(元)数据的关联与集成,中文本体工程应用,半自动构建,语义推理等相关技术等。

四、知识推理和决策方案生成系统

按照应急管理的三阶段理论,应急决策分为事前决策、事中决策和事后决策。事前决策主要以预警为主。而事决策需要根据已有的决策背景知识和当前发生的应急问题进行有效的知识推理。通过CBR推理将原本离散存在的情报、案例和专家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关键信息迅速从信息库中抽取相关信息进行聚合,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充足的情报支持。事后,需要对事件的处理作出合理评价,并重估数据库中提供信息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对数据库的合理优化与修正。如可以从联想和推演两个角度实现的知识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类推定型函子(Functor)和推出(Pushout)来实现的,它将推理形式转变成一种范畴化知识结构上的计算过程。该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知识推理,从已知的决策背景知识中获得新知识,以辅助决策者进行有效的决策。

五、情报传递与使用系统

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助,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情报需求类型不一致,情报处理能力有差异,导致各个部门在制定应急决策时,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协同处理,导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混乱不堪、效率低下。情报共享及传递系统,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地将突发事件动态情报信息传递给各个相关部门,并对各个部门的应急决策进行共享,为其他部门的应急决策提供协作,保持步调一致。

六、情报反馈与评估系统

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根据突发事件演变状况及运行态势不断进行调整,因此,对每一个应急决策进行情报评价,根据突发事件处理情景的需求特点,不断反馈新的情报,制定新的决策;同时,为了避免社会对突发事件产生恐慌,需要及时、不断地将事件情报向社会公布,避免产生新的社会事件。

七、协同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库是快速响应情报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含不同领域的专家支持信息和应急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模型方法等。知识库的管理是对知识的控制、查询、表示、搜索和推理的管理。知识库管理系统可以对组织内部的信息、数据、文件等所有称之为“知识”的进行系统的管理,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知识库管理包括了知识的提交和、知识组织和管理、知识检索、决策支持、知识地图和系统管理等功能。知识库的存在为情报管理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在应急决策中,知识库的管理是协同式管理,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智慧才能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决策和管理。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春侠,张静.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05:53-57+68.

篇9

【 关键词 】 网群建设;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安全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Baoding University

Liu Jin-song Chai Wen-lei Zhang Bin

(Network Center,Hebei University HebeiBaoding 071002)

【 Abstract 】 The university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learning knowledg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also make the ideological field multivariate, diversit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exposed, to the culture of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to offer new task. Baoding City complies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y, took a series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Bao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 Keywords 】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network culture; safety of network culture

1 高校网群建设

高校网群建设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全时性传播,实现跨越高校物理界限,了不同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教学、学习讨论、资料搜寻、日常交往、生活服务、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网上文化集合体。在高校网群中,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已经成为高校师生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有效工具。

网群建设内容广泛、样式丰富、载体先进、风格多样。它包括新闻、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等,还包括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网络视频、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的教育、培训、网络出版等。高校网站资源不仅是宣传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理念的窗口,也是全方位便利师生、服务社会的门户。一所大学的网站建设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精神、文化、科研、教学、服务等诸多领域的社会与国际形象。此外,不断建立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干部师生、贴近校园实际,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具有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网站资源,形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网站形象、乐于利用网站资源、乐于通过网络成长的新局面,使校园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舆论的主阵地。

高校网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可操作性。高校网群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和规范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培养校园网络行为主体特别是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理性的网络自律行为,以主流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和谐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 高校网络文化安全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高校网络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互动媒体为载体,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和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校园文化部分,自然而然地体现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与否、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如何。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师生在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上,由于长期交流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特点、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等。它以整个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物质实体,还包括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法律、制度和言行规范等制度体系。而网络文化安全是指保证高校网群及网络文化系统正常运转并免受不良内容侵害,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正常有序发展,指导高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专业学习提供服务,指导学生在复杂、多元的虚拟世界中坚持稳定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3 高校网群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防控体系

3.1 构建新型网络文化阵地,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要形成高校网群,构建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高校网群可以包括内网、外网两个部分,学校网、部门网、学生社区和学生个人网页等多个层次。内网应用于校内的管理和服务,外网则面向社会开放,向社会展示学校发展最新情况。要通过相关链接,把多个层次的网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要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富于时代特色且贴近师生生活的网上文化。

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师生的影响和渗透。要在学校局域网上开辟红色网站、网页,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在网上积极宣传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并完善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

必须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和处理机制。通过网络信息监管、舆情采编、舆情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网上动态,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网上信息参考。高校必须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舆情收集、处理机制,一旦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马上做出反应,针对问题主动出击、正面引导,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强势,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判断舆情信息的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找出这此问题形成的根木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要注重进行深入舆论信息的挖掘统计和分析工作,从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规律、网站、重点时段和重点IP地址段,根据有害信息的蔓延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封堵,做到危机舆情预防为主,并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动出击。

3.3 建立应急预案增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构建校园网络信息预防与应急处置体系,努力形成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要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现与保定市公安部门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的接入,建立网络安全联网预警机制,提高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校园网络被不法分子利用,确保校园网安全。

3.4 建立高校专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紧密配合、职责分明的网络管理体系

高校网络管理中心应成为学校网络管理的专管部门,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分管。主要负责校园主干网的规划与建设、校园网站建设、IP地址管理、校园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网络事件应急处置、上网行为日志记录留存、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等。此外,为了有效控制网络不文明行为在校园网络上的产生和扩大,高校可以考虑实名上网的建议,从管理机制上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校办、学生处等相关机构应分别承担校园网站的新闻类、公告类信息和办公平台管理。建立学生类信息、网络文化建设、网上宣传协调、师生上网行为管理、不良信息监控、网络舆情监察、网上舆论引导等管理责任。学校其他网络使用部门,均要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主动地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好校园网络。

加强对IP地址的基础管理。目前,各高校的师生电脑大多一律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各高校要依托现有网络,对机房网络进行技术改造,用交换机替代机房二级路由,对学生机房和教师电脑进行校园网内网IP规划,并部署相应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做到学校所有电脑实行认证上网,做到所有数据精确定位到全校所有的电脑终端和个人用户。

加强对校园网络BBS的规范和管理。坚决、严格实行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做到校外用户只能浏览不能贴文。要通过IP地址实名登记、BBS实名注册登记、网络账号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用户的监管。

加强对学校二级域名和子网的管理和监控。对于危害网络安全的域名和子网要进行及时隔离和查处,防止校园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要加强统一协调,努力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3.5 网络文化安全策略

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高校网群有害信息技术防控体系建设。对进入校园网的信息内容要能采集、能识别、能有效的阻止网络有害信息进入,可以采用地址库过滤和内容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及语意识别分析技术和协作过滤技术。硬件设备接入的方法主要有主干网接入和旁路侦听两种方式,主干网接入可直接屏蔽检测到的有害信息进入网络;旁路侦听主要采用数据包干扰的方式阻止有害信息进入。

通过在校园网出口设置高性能防火墙,对核心服务进行入侵检测,并通过上网身份认证保证校内用户接入的身份识别,并对出口访问日志保留3个月等策略,对学校主题网站定期进行漏洞扫描。通过在主干网部署网管系统对全校的骨干网以上的网络设备与主服务器进行网络监控;对“垃圾”邮件过滤与提示;在校区中心节点部署机房网络监控系统对机房进行视频、空调、UPS、门禁等进行实时监控。在学生宿舍区实行IP-MAC地址绑定策略等,严格从技术手段上保证校园网络的物理系统安全。

病毒告警。组建网络安全和防病毒服务系统,由补丁分发管理系统和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补丁管理平台对校园网内用户的计算机进行集中的安全补丁更新等服务,保证校园网内所有的计算机不会成为安全的漏洞。通过公共的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为校园网内备感染病毒的用户进行病毒库的安装及自动的安全修复。

4 结束语

保定高校网群与网络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保定高校内部潜力,整合优化各类网站和媒体资源,形成保定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平台。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推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科学管理水平。打造保定网络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品牌的措施对策,促进保定市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确保保定市文化信息的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保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燕.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0.

[2] 周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8,6.

[3] 姚伟钧,彭桂芳.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 唐军栋,尹洪菊,王双.高校网络文化安全解析[J].新西部,2011,4.

[5] 于东江,王建林.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安全建设[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5] 曲青山.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J] .理论前沿,2009,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1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高校网群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02215)研究成果。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对病毒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的统一指导,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加强对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疫病,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理。

二、应急组织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应对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经镇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党委会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共设立6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镇卫建办。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公文及相关材料起草、来文办理;负责工作信息收集、汇总与沟通,统筹、协调各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疫情防控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组织实施防控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协调、指导村(社区)开展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收集、整理、报告疫情防控工作信息;负责指导协调与疫情相关的环境应急工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检疫检查站(点),并进行体温检测;负责做好参加经贸活动人员的卫生防病宣传、登记、观察工作。

(二)医疗救治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患者医疗救治,统筹调配医疗资源;负责疑似人员送往定点医院进行医学观察;为感染患者提供医保政策支持,开通应急防治药械采购绿色通道。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组织对药品、医疗器械、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采购、调度和储备;落实指挥部提出的药品、药械、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需求;负责筹集并核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资金,审核应急资金支付范围;负责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质量监督和检验检测工作。

(四)交通运输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公共交通的监测防控;负责做好重点地区来南人员的体温监测;组织安排运力,及时运送相关人员及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

(五)市场监管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做好病毒肺炎疫情相关商品交易行为监管工作;负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对集镇农(集)贸市场和各类经营场所的管理;负责全镇范围内活禽管理;负责各类野生动物加工、运输、经营等管理

(六)宣传舆情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疫情应对和防控舆情监测工作;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负责新闻宣传,按规范流程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三、应对准备

(一)制定应急预案及方案

办公室负责制定总体预案并根据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时调整防控对策,有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各村(社区)、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制订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

(二)设置集中隔离点、转运方式

临时征用镇中心卫生院做为集中隔离点,用于隔离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集中隔离点日常管理由镇综治办指派专人负责,卫生院派驻人员做好医学观察工作。中心卫生院联系下两医院救护车作为肺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专用接收、转运车辆,随时做好接收、转运的准备工作,车上工作人员按规定落实防护,规范建立病例转运交接记录。

(三)应急物资和资金准备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防控工作需要按照储备不少于30天用量的要求,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需求建议,镇财政所做好资金保障、党政办负责采购防控物资,确保防控物资储备到位,并实行动态增补。镇级各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的防控物资储备。

(四)医疗卫生资源准备

镇中心卫生院负责按照疫情大流行的需求,负责医技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培训和各类防控物资储备,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规范运行水平。

(五)信息监测、报告

镇应急办、卫生院负责健全覆盖全镇的肺炎疫情监测网络,要求严格对重点场所环境、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开展监测工作。各村(社区)、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肺炎疫情监测预警工作,监测中发现重点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组织人员核实情况,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应对措施。

(六)宣传教育与重点部位防控

宣教组负责开展肺炎防控工作宣传,普及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提高群防群控意识和群众自我防护能力。镇综治办负责全镇疫情防控治安、交通秩序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交通环境整治,督促驾驶人员对交通工具开展消毒;并督促司乘人员落实戴口罩。

社区干部负责辖区内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饭店等市场主体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暂停进口海鲜产品销售,严厉打击非法贩运、售卖各类野生动物;做好环境卫生整治以及个人防护。

镇食安办负责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督促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健康监测、学生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发现发热学生及教职员工及时报告,规范转送辖区发热门诊就诊;做好重点部位通风消毒以及个人防护。

镇中心卫生院负责全镇医疗卫生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村级卫生室规范管理,落实发热病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日常监测工作;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院内重点部位环境开展消杀工作。

(七)检查督导

镇纪委负责全镇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负责对各村(社区)、各单位疫情防控履职尽责情况、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落实执纪问责。

四、防控措施

(一)提高意识,落实责任。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意识,落实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好排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切实做好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