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底蕴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底蕴的内涵

篇1

【关键词】以小见大;德育;学校教育

一直以来我都注重收集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来作为对下一届的教导作用。在形形的反馈信息中(当然招办分配的老师更有发言权)归纳起来一句: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可以,但是道德水准欠缺。为什么要从小事抓起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家住校外,每天回家,特别是周末,当走到校外见到一群又一群穿着校服模样的孩子嘴里叼着烟,手臂环搂着一看就知道绝对是学生的女孩时不知道各位老师会是什么感受?当见到一群接一群时髦的穿着校服的女孩高声阔语出口成“章”谈话内容彰显内心龌龊时,不知道各位老师又会有什么感受?当耳边常常听到街边传来“你看XX校的学生哟,啧啧”这样的议论看到他们摇摇头一脸不屑的神情时不知道各位老师又会有什么感受?——这是给学校在打广告吗?

我们都学过心理学,都知道以一细小轻微的举动来剖析对方所受到的教养程度或心理活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见到教学楼前也书有刘备的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句话给学生进行引导让它起到督导落到实处了吗?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那很小的事开始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就比如丢垃圾——谁乱丢垃圾就是不爱校——也是不爱家园。我这里有两个关于小垃圾废纸的故事:

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第二个废纸的故事:当本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大家试想想国外会什么样的评议!大家说这些废纸重要不重要?所以说,我让大家捡起身边垃圾,这就是爱学校或说是爱祖国的开始。“天下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垃圾捡起来”──这就是我常在班上讲的一句话;“从小事做起,学习技能的同时学技巧、学技术的同时学做人”也就成了我班定的座右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我们把它换成为 “学校兴亡,我的责任”不就行了吗?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校风不好,是我的责任;班上纪录不好,是我的责任;学校生源不好,我的责任;学生就业不好,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哪有不兴盛的学校?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我们应该教导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这才是教育,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学校才有希望。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学校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从小事抓起。再举一个小例: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又比如:水龙头漏水,这样多学机械专业的难道还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学校的事”, “反正是学校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 这是错误的。浪费学校的水就是浪费国家的水,就是浪费国家的资源!我们每天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我们学校四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又例如:一口痰随意吐在校内应该算是小事吧,但是如果你把一口痰随意吐在校外,你就丢了学校几千人的脸;上周到“秋田”齿轮去应试的25个学生,面试时随地吐痰,一个也没有被录取。这对学生来说只是求职路上的一点点小小挫折,也就一件小事,但是你错了,因为你代表学校,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因为别人说的就只会是:“你看XX校的学生哟”,还敢要这样的学生吗?还会来学校要人吗?下一届毕业分配的学生又怎么办?

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才有希望──这就是“学校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观念,这就是我个人观点认为应该抓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冯绍群.《行为心理学》.广州旅游出版社

篇2

一、影视创作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一)影视创作促进文化传播影视作品是本身就属于文化产业,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之中可以植入众多的文化元素,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实现良好的文化传播。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文化传播可以使文化传播本身更加生动,增加文化本身的趣味性与情节性,扩大受众人群,使更多的人接受相应的文化,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例如,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创作之中融入了浓厚的“山西”特色,将山西的民俗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山西当地的民俗文化,这是影视创作促进文化传播的典范之一。

(二)文化丰富影视创作的内容影视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乐于民,尤其是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需要的影视创作不仅仅是趣味性,更多情况下人们注重于影视作品的内涵。文化元素的植入可以丰富影视创作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本身是介绍美食的影视作品,但是,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之中,不仅仅介绍了当地的美食,最大限度的融入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特色给《舌尖上的中国》这一影视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文化特色,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这是该影视作品备受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通过影视创作推进文化传播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影视创作相关人员文化传播意识影视作品创作需要影视创作人员来完成,要想通过影视创作来促进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影视创作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让他们了解影视创作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影视创作对于文化传播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引导他们了解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影视作品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影视创作相关人员创作出更多可以促进文化传播的影视作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传播意识:首先,定期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影视创作人员认识文化和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提升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传播意识;其次,广电总局等影视管理部门应该做出相关规定,引导影视创作向文化产业积极靠拢,增加影视创作的文化价值,提升影视作品的品位;最后,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让影视创作人员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之中文化元素的重要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他们自觉将文化元素融入影视作品之中。

(二)鼓励拍摄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影视创作中进行文化传播最为方便的一种体裁。为了更好的利用影视创作来进行文化传播,社会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拍摄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以此来提升影视创作的文化性,使更多的人通过影视作品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我国现阶段已经拍摄了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型纪录片,例如《丝绸之路》、《万里长城》、《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这些大型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促使现代人们更为深刻的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明,促进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传承,对于文化传播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影视创作之中应该积极鼓励相关人员创作并拍摄更多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以此来发挥影视创作的文化传播作用。

(三)给予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影视作品更多的资金支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背景的影响之下,人们在进行各项事业的过程之中更多的是看重其经济价值,影视产业也不例外,人们创作影视产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在进行影视创作之中融入过多的文化因素,或者那些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往往喜欢的人比较少,这就会影响其收视率,这就直接降低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例如,《成吉思汗》、《东归英雄》等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其拍摄成本巨大,但是由于收视率较低,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是制片方赔钱,这就造成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夭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成立相应的专项资金,针对一些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补助,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影视创作人进行该类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播。

(四)影视创作中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提升影视作品品质,融入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传播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鼓励与引导过程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尤其是要注重文化因素的选择。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时代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先进文化,我们更应该积极宣传。为此,在进行影视创作之中要做到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并发扬时代文化,从而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目标。例如,《亮剑》、《士兵突击》等励志型影视作品,在实际的创作之中就将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既告诉我们应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应该掌握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达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底蕴影视创作人员是进行影视创作的实际人员,他们的文化底蕴直接决定了所创作的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为了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影视作品文化宣传的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底蕴,使其掌握更多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这些影视创作人员创作出更多有利于文化传播的作品。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对影视创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引导相关创作人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这些创作人员自身的文学底蕴,为之后的影视创作提供相应的文化基础;第二,积极引进国外具有文化传播价值的经典影片,通过这些经典影片的引进来提高国内影视创作人员的意识,并从中学习相应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三、结束语

篇3

有人问我爱好吃“芫荽”吗?我先一惊,不知“芫荽”为何物,再仔细询问了一下,原来在史铁生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文中提到的,其通称为“香菜”,是陕北方言,也称“胡荽”。确然,我之学问鄙陋,但拜读了史先生的文章后,其特有的陕北风情正如他所言的极具文味。

这也就不由得我想到陕北的风情──唢呐,还有一片片黄土高原。略带上高亢的音魄,极具地方特色了,不禁让人为其特有的气魄所折服,为其独有的文化之魂所震撼。这不得不使我联想起贾平凹的《秦腔》:“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这又证明了“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陕北民歌,黄土高原啊,大西北呵,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承载着五千年的悠久中华文化,大博大之精深,内涵之深刻,无不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所敬畏,更让世人所深深地赞叹!而这些正是我们应传承的。“实验证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显得尤其重要。而事实上,如何让我们来更好传承她,搞个征文、演讲、阅读大赛,显然是杯水车薪的。其更应与课堂结合,走进教科书,走进考试之中。这些才是我们所必须所学习的。面对普遍“功利性”强的人们,或许只有如此方可一解“燃眉之急”。简而言之,即中华文化的传承要全面地渗透进教学、教育、考试之中。或许如此方可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也为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引出了一条路子,中华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地方的文化底蕴,相信顿然倍增,而不会出现“想当年,……”的遥感,此时古老的中华文化也得到了真正的复燃!

忽然想起课后老师谈到的地方文化底蕴的问题,且抛开了足球不说,陕北方言确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极具文化内涵。如他们讲“骗人”叫做“玄谎”,“喊”为“呐喊”,“就连最没文化的老婆儿也会用“酝酿”这词儿。”再说这足球,其发源地乃为中国,“蹴鞠”一词的出现早在宋代,如此按理说中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又为何今日之中国足球不尽人意呢?

篇4

1、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从商周时期的彩陶到元朝极富盛名的青花瓷,从两汉时期的石画像到敦煌的的壁画,无不突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深藏的哲学底蕴和美学思想。直到现在,这些作品仍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现代设计注重“设计”,设计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和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正是现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1.2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流传和传承下来的内容必定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的部分。如果现代设计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它也只能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物,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必将黯然失色。因此,现代设计需要依附于传统文化,才会设计出夺人心魄的作品。

1.3西方现代设计新思潮的带来,给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果我国现代设计要想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就需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现代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设计之路。

2、传统艺术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下面以北京奥运会为对象,讲述哪些设计中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1汉字的应用。古老的中国汉字历经千年的演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智慧,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应用到现代设计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一项最好的证明。“京”的一笔一划间,都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激越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彰显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昂扬的运动精神。这不仅仅实现了奥运会会徽的突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发扬光大,让世界认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2书法的应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有独特的文字书写方式。书法作为我国独具一格的书写方式,具有典型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北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印章。它以印章作为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的篆书来书写“京”,又使它巧妙地变化成奔跑的人形,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神韵,又不缺少体育盛会的热烈和激情。

2.3传统图形的应用。中国传统图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们留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设计者们可以从中摄取出无数的养分为现代设计提供养料。云纹,在中国传统中具有吉祥如意的涵义,如果在现代设计中融入这一代表性的图形,可以使的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文化性和象征性。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国际奥委员主席罗格曾经说过,“火炬的出色设计为接力增添了独特的中国色彩‘,祥云’将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到了全世界。”

2.4传统色彩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中,除了黄色具有特殊地位之外,中国红应该是传统色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上至皇家、官宦,下至普通百姓,都喜欢用红色装饰内院墙壁。直到现在,人们依然采用红色作为危险标识。可见,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祥云火炬也同样采用了中国红来装饰火炬的外表,不仅代表着吉祥如意,也可体现出运动员热烈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

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3.1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与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下来的内容都是精华,且富有浓厚的文化神韵。其中很多文字、图形、彩色等传统文化元素正是当代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因此,我国当代设计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神韵的作品。

3.2传统文化造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千变万化的造型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宝藏,也彰显出独具神韵的文化内涵,使得现代设计不再是冰冷的形式,而是具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因此,正是传统文化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现代设计发挥了影响,才创造出既含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特性的现代作品。

3.3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意义。随着西方设计美学新思潮的涌入,使得我国的现代设计作品已经越来越远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丧失了民族独特的个性。面对西方设计美学的冲击,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接受和采纳,不应抱着“崇洋”的思想。因此,在我国现代设计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开创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设计者们应该用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并为世界所推崇,才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

篇5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可以传下去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精神意识的总体表现。如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核心都是精神文化。

2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一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展和弘扬。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国学教育能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通过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都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品味优秀传统艺术的内涵,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的一些学校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儒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提高文学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文明水平、塑造学生形象乃至提升学校形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国学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理念等在校园生根发芽,使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代代相传、荫泽后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3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沟通,形成共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1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途径。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

3.2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是积极倡导国学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加强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底蕴。二是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三是扎根文化沃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创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载体。

学生社团组织是改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应组织指导学生依托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创建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

3.4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篇6

关键词:古典家具;现代生活;设计风格;融入理念

中图分类号:TS66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2902

1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概述

1.1古典家具的文化底蕴及现代属性

古典家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跟其他的日用家具比较,古典家具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往往高于其使用价值,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家具看做是实用品,而忽略了古典家具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认知水平及文化素质修养的不断提高,古典家具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掘和熟知,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保持是非常有益处的。从广义角度来说,中国古典家具指的是商朝和周朝以来各朝各代的家具,从狭义角度来说,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这主要因为明清式样家具是各朝各代以来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之作和代表之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中国古典家具的现代属性及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古典家具的材质坚实,纹理雅致。古典家具在选材方面充分发挥了木材原有的纹理特性,对木材的自然之美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因此红木是古典家具的最主要材质。

(2)古典家具的结构严谨,比例匀称。古典家具整体和局部的比例、结构和图案的形态关系都非常协调匀称,在适应功能要求的同时没有累赘,做到了刚柔并济和挺拔秀丽。

(3)古典家具在设计方面非常科学,制作工艺精良。榫卯结构作为古典家具非常典型的连接方式是极具科学性的,很多家具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依旧非常牢固,具有珍贵的艺术存在价值。

(4)古典家具繁简适度,装饰非常合理。描、镂、雕、嵌等装饰手法,充分利用玉、石、竹、牙等材料,通过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衬托出了古典家具的简洁之美。

1.2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融合的价值

古典家具因为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首先能够促进古典家具在未来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古典家具中由硬木制成的圈椅换成亚克力材质,因为其耐久性和耐酸碱性好,不会在长年累月中发生水解和泛黄的现象,且在保持亮度高、色彩艳丽的同时容易加工,易清洁且回收率高,充分做到了环保,这种利用现念来将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方式,使得古典家具的使用环境有了创新和突破,对古典家具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古典家具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代室内装饰的设计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进行充分发掘,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运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创造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家具形式。现代室内设计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而古典家具可以看做是现代人与传统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能形成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风格,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路和理念

2.1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创新活跃的古典家具的设计,其设计思路不是单一的,设计的风格、思想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价值的源远流长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为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家具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应该充分与现代人的设计理念相融合,纵观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和文化原本就是开放自由的,通过与现代新的意识观念和技术方法的不断碰撞和冲击,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古典家具的精神和内涵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时间沉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中国古典家具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非常深厚的,比如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崇尚自然美的观念等,在古典家具的设计中应该充分使这些设计思想与现代先进的设计思想互相碰撞和融合,去除糟粕、吸取精华,从而将古典家具的民族特色发扬光大,不断进步。

2.2古典家具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紧密结合

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传统与现代和谐并存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古典家具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宋朝家具的朴实飘逸、明清家具的精细复杂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在古典家具的设计中,通过对尺度的适当调整以及材料的相应改变,使得中国古典家具更加具有现代化,在现代艺术气息中更好地服务人们。通过对古典家具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结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和需求创新出富含传统韵味的古典家具,让传统文化的脉络得以保留和传承的同时,也对现代艺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古典家具中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解决古典家具中红木材料日益稀缺的难题,也克服了榫卯结构运输和销售不方便的难题。另外,新的人性化高效能的古典家具生产方式的应用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古典家具,了解古典家具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特色,从而达到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充分融合的目的。现代艺术与古典家具中的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背离的,而是彼此相通的,通过将它们巧妙地融合起来,让现代生产的古典家具在保留自身传统气息的同时,与现代文化和艺术紧密结合,如此才能达到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统一。

2.3通过古典家具来反映现代生活理念

在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古典家具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结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理念是一个重要的思路,比如古典家具连接方式中典型的榫卯结构使得很多家具经年累月历经沧桑但是整体结构依旧完好。而榫卯结构与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功能和结构是异曲同工息息相关的,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如果让榫卯这一古典家具中的典型结构连接方法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家具的寿命,使得家具更加牢固和严谨,节约了资源,与现代环保、低碳的艺术设计理念相适应,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古今交融、和而不同,这样既对中国古典家具中的装饰文化进行了继承和保留,而且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使得古典家具仿古而不拘泥,创新但不扭曲,充分体现了古典风韵与现代艺术的有效融合,也反映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艺术设计原则。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陈建兵: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工程技术

3结语

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并不意味着简单设计元素的单纯堆砌,而是需要通过严谨地推敲,从美观、文化含义、功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来使得古典家具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田家清.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篇7

旅游文化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产业,各地的文化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如何打造衡水湖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要了解旅游文化产业的特征。其特征如下:

首先,旅游文化产品以服务为主。旅游文化产品品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服务旅游者的使用需求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旅游者的。其次,旅游文化产品要有文化内涵。旅游消费不能只是让旅游者花费时间、金钱,也要让消费者在消费之后,除了带走了我们的旅游纪念品,还要让旅游者带走我们当地的文化,满足旅游者内心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从而使旅游经营者能够提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产品。

再次,旅游文化产品依存于市场经济。旅游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它具有了商品的一般特征,即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旅游文化产品的价值如何实现,要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来体现的,同时还要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否则市场经济的产业链就不能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也不能进入市场。

最后,旅游文化产品具有地域性。尽管旅游文化产品有非生产地交易的可能,但旅游者只有到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地才能够真正地购买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旅游文化产品。因此,旅游文化产品的地域性非常重要。

二、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战略

一是以地方文化底蕴为根本。衡水旅游产品开发既要保持对传统特色的传承又要注重在传承中突破传统,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当今的旅游产品,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就要在产品的物质和精神功能层面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得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得到提升。旅游产品承载着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多重意义上的内涵,所以在当今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上要充分的理用地区资源,包括地理优势,人文特点等,还要深入的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当地的旅游产品开发有了一定的目标和规范。说到个中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衡水老白干的一系列产品设计,老白干集团不仅将自己的品牌作为商品,更是作为承载衡水城市特点和文化底蕴的载体,以酒为媒使得城市形象也在传播中得到提升。

二是以主流品牌为主干。衡水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找出当地的主要文化产品,坚持发挥其主干的作用,同时扩大其他文化产品的建设和分支,使其形成相互贯通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坚持对主干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广告宣传,以此带动一些辅助产品,但这些辅助产品必须与主干产品相辅相成。

三是依托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系统丰富传统文化,提高衡水湖旅游区的知名度,是目前宣传最有利得手段。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购开始流行,如武强年画,内画,古陶等,现在在网上都有销售,但这些都是零散的,形成不了规模,因此,衡水湖旅游区管委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在这里既可以宣传旅游资源,也可以展示旅游纪念品。

四是以衡水文化创新为灵魂。武强年画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我们不能总是守着传承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新文化,发展衡水旅游产品开发的软文化。衡水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它仍需要物质来承载,如侯店毛笔、内画、衡水古陶、年画等,它们都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物来体现的。我们在发展现有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创新文化和丰富文化。

篇8

【关键词】文献遗存;地域文化;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30-02

目前,关于唐山城市记忆多见于市志、县志、档案资料等,但这些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之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而除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城市记忆形式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加强学术研究与资料收集整理建设的必要性

唐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发展定位,从战略上,唐山市进一步树立了“文化济”理念,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但是,在确立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经济理念,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打造多项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厘清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底蕴的打造。在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同时,其基础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搜集整理研究也亟待引起重视。因为缺乏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在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时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对唐山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性

唐山历史遗迹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管仲的“老马识途”、隰朋的“蚁穴凿水”,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唐山是被誉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源地,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晚清“”的兴起以后,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目前,将唐山地方历史研究拓延至唐山地域文化研究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对唐山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尤其是学术研究分散、力量薄弱,依然是一些老专家学者支撑其研究,中青年专家后继乏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地域文化研究中基础性工作即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一些社科学者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愿或轻视对本地地域文化的研究。种种原因造成目前对唐山地域文化认识和研究流于表面化,缺乏较为深厚的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

(二)对唐山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基础需要史料、资料。而唐山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应在对历史文献遗存的搜集整理乃至研究方面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唐山地域文化的学术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唐山古代著作丰富,仅明清各时期的州志、县志达三十余种,其他著作一百余种,各种大鼓、评剧的剧本数百种。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仍散藏于全国各图书馆、档案馆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唐山优于周边地区的突出特点,但是这些资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研究,各市县图书馆档案馆,虽有较完整的保存,但是缺乏系统、规范和严谨的搜集、整理、挖掘和研究,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资源,致使一定程度上在挖掘唐山地域文化并开发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深度和底蕴。同时,唐山文献遗存资料更多集中于唐山近代以来的历史,近代以前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更显缺乏。因此,唐山市在经济转型、国家重视和加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相关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唐山地域文化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搜集、整理和归档文献遗存,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另外,一座城市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提升,更需要追溯和梳理精神文明的源头和脉络,提升城市文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而其中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唐山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料则是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和高地平台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地域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急需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学术团队和层次较高的高低平台作为支撑。一些高校文史类特色专业方向专注地域文化研究即是很好的例证。如福建师范大学的闽南文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秦腔博物馆”、四川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临沂大学的沂蒙文化研究等等。目前唐山地域文化研究虽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多比较分散,不仅没有形成团队,更是没有建立起底蕴深厚的、层次较高的平台来支持对唐山地域文化的研究。曾有的唐山地方史研究由于一些老专家的退休和其他学者学术研究领域的限制也出现了停滞。

二、建设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平台的具体工作

城市发展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更需要将留存的文化信息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唯有此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提升城市精神内涵,提炼唐山文化精髓,也为诸多文化产业项目留有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在搜集整理唐山文献遗存打造底蕴深厚的唐山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

提升唐山城市精神内涵和学术研究氛围,打造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起点、新高度,必须重视建设和打造整合唐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平台。首先,依托高校历史文化研究优势资源,凝练研究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可以依托唐山高校人文社科强大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学术资源,不断优化研究体系与研究格局,以唐山地域文献资料搜集与文化研究、唐山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从分散到规模,打造地域文化研究新领域和新方向,以应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建构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地方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其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建立合作性专家群体。地域文化学术团队和平台可聘请国内和唐山知名的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团队的客座研究员,并将社会上和高校的地域文化研究人员包括高校中青年教师纳入到研究梯队当中,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学术资源、开展重大课题团队攻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产业腾飞的根本。地方文献既是地方文化研究的资料基础,也是当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唐山各地乃至国内各地收藏的有关唐山的文物遗存和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使唐山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凝练唐山城市精神,浓厚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氛围。应建立地方政府与地方大学在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传播上相互合作的体系,增强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重视发挥社会上各领域研究地域文化专家的作用,整合和凝聚他们的力量和研究成果,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综合实力。

目前唐山正在依靠平台建设,发挥团队力量,开展唐山工业文化、唐山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如唐山文献资料中心建设项目已取得第一阶段成果,并与唐山文物管理处、唐山博物馆、滦州古城、丰润示撇业园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他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和考察中。

(二)搜集整理文化遗存

城市文献资源主要有方志、档案资料、书刊、画作、照片、多媒体实物等。目前,关于唐山文献遗存资料多散见于各市县或图书馆、档案^。唐山高校图书馆如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唐山的馆藏主要是城市文化资源。唐山各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档案馆。如开滦唐山矿工会图书馆、唐山钢铁集团图书馆、赵各庄矿工会图书馆、南厂工会图书馆等。开滦集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开滦文化图书特藏区,馆藏已有近千种。另外,唐山地震博物馆、开滦档案馆、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等馆藏有大料文献资料和实物,是搜集唐山文献资料的主要去处。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历代继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建国后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史志编撰工作。各地都成立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等地方文史整理研究机构,并出版了大量的近现代史资料、图书。

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密不可分。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需要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对地方政府和社会而言,通过整理研究工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地方历史文化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发挥史书借鉴功能,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对研究者而言,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深入。以往正史文献已远不能满足需要,而那些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地方文献对研究者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是不允许借阅的,整理并出版,使之发挥作用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1-5 卷)[M].方志出版社,1999.

篇9

一、了解文化情感历程,赏析作品,以情感融入。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诗文尤为灿烂。纵观古诗文文化历史,我们发现:不同社会环境,文化时期,表现的情趣、理趣和主旨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多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投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欣赏者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中国的古诗文以情取胜,就要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来正确理解古诗文作品。由于中学语文古诗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爱情友情,焉能忘怀的;有伤秋悲春,低吟浅唱的;有恬淡闲适,任我逍遥的;有天涯游子,思乡念亲的;有奇思妙想,自成境界的;有宦海浮沉,报效祖国的;还有红颜薄命,绵绵多情的等等。在这些浸透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诗文中,不仅蕴藏着作者人生的际遇,还有时代的风云交会;诗歌王国里的绚烂多彩,也蕴藏着五千年来的悠久文明,中华民族的情感历程。而我们的学生由于文学水平、艺术爱好、性格特点、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和差异,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就会不同。

为此,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对作品背景、语言、意境、情感的分析去完成认知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它,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文化的熏陶。

二、挖掘古诗文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精美的古诗文往往只给读者提供一个艺术框架,它用有限的语言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想象,进行审美的创造,生成丰富的“意外之象”。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的需要而选择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它是作者观念的物化,是作者充分调动语言的意象性、可知性,用无言胜有言去唤起读者强烈的五官感觉印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具体表现,用语言、回味来创造“意象”,立“象”以尽意。

在教学中,许多古诗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空间: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空里流霜不堂飞”,为了突出月夜的寒冷幽寂,诗写了“飞霜”。空中的“飞霜”,本是违背常理的,但“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它却比实际现象的形象更真实、更典型,因而更美。还有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借助了月亮这一自然物象,“月”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有思人、思乡的特定内涵,而留下了“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

三、以旧翻新,借诗词增文采,添才情。

古诗文的语言精练、含蓄、意味深长。或优美流畅,或平仄起伏,读来琅琅上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能引导学生写作时恰当地借用几句古诗文名句表情达意,就会使学生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为作文增光添彩,且读来韵味无穷。再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旧翻新,就能凸现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内涵。比如学完《春望》可引导学生这样翻新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风雨声,作业知多少。”以此来抒发读书的辛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学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翻新为《六月二十日考场大作》:“静坐考场心不慌,尚思考题答案来。一生只为活精彩,敬赠放翁笔下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1]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文学性、思想性均强的学科,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大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够咀嚼精华,接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由于古诗词年代较远,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因此,教师通常会花大量时间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无形中取代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解读。呆板、单一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词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有效的尝试,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多诵读,品诗情,打开诗词品读大门

刘勰曾说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习古诗词,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诵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有感情地诵读是奏鸣情感的琴弦,只有在熟诵中才能真正领诗意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古诗词品读的大门。

比如:《声声慢》的教学,这篇文章的主要基调体现在一个"愁"字上,要把握此诗,首先要把握"愁"的思想感情。为此,我首先播放了《月满西楼》的歌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词的意境。随即让学生先自由诵读,饱含深情地读出"愁苦"的感情,体会叠词的运用。然后我再进行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感受诗人心里的沉痛、凄厉。这几个叠词的运用可谓字字泣血,因此,读的时候要语速缓慢,声音低沉,表情哀愁。找准了诗词的感情基调,接着,我会选择几个学生根据教学进行试读,由全班学生评价其诵读的感情效果,是否表现出了诗人的愁情。通过感情的模仿和教师的点拨,使诗情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便于之后的理解教学。

二、找诗眼,析思想,整体把握诗词基调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因为它引用了诗人精练的语言,蕴含了诗人质朴的情怀。[2]因此古诗词需要鉴赏。通常,教师会用简单而直白的讲解把诗词粗条块切割,这种粗俗地解读只会显得毫无诗味。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准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根据凝练的"诗眼"来把握全篇,从整体上找准诗词的基调,这才是学习古诗词的根本。

比如《江城子》的教学:

师: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伤感的、忧伤的

师:这篇诗词有个关键的诗眼,你们认为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梦")

师(板书"梦")

师:这篇诗词题为记梦,"梦"就是就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钥匙,且全诗均紧扣"伤感"的情绪来展开。因此,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分为梦前、梦中和梦后三部分。

师:梦前是什么?

生1:是"不思量,自难忘"

师:为什么难忘呢?

生1:因为夫妻二人生前相爱之深,如今生死两隔,所以作者"尘满面,鬓如霜"

师:说得很好,那么梦中和梦后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绘了梦境的情状。

生3:梦醒之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通过对诗眼的把握,深刻剖析诗词的思想,整体把握了诗词的基调。

三、明典故,重积累,积淀丰厚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3],也因此,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对于古诗词教学,除了诗词本义的教学、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语言的品读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的积累,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包含的典故以及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探究古诗词中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并引导学生背诵,接受语言的滋养,将诗文中的风骨、情操和智慧融合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财富。

比如姜夔《扬州慢》的教学,这首词最重要的是要体会诗人伤古怀今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在教学之前会先向学生们解题及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因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因而作诗,抚今追昔,以表达作者山河破败的哀思。这里面有句词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处是化用的典故,即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放在这里,是为了使扬州城的昔日繁华与如今的破败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伤今怀古的情绪更深一层。让学生们明确其中的典故,体会用典化句的妙用,这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关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让学生们反复咀嚼诗中的语言,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繁荣;"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的寒凉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萧条等等,深层次地剖析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潜移默化地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包含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尤其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诗词品读的大门、准确把握诗词基调、深刻感受诗词的内涵之美,并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高效的引领下漫步诗苑,满溢诗情的芬芳,从而牵手智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晓涛.寻求别样的精彩--高中古诗词教学浅探[J].文教资料.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