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学教育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年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规则,保持入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坚持依法规范操作,保持政策连续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
三、入学资格及相关要求
(一)小学入学要求:具有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1.凡年满六周岁且具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均须登记入学。
2.适龄儿童因身体原因需延迟入学的,由户口所在地学校报县教委小教科,由教委统一报经县政府同意后,上报市教委备案,可适当推迟入学。
3.在进行入学登记时,家长要提供儿童预防接种证,学校查验内容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少年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二)初中入学要求: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县教委统一安排其到公办初中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三)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
1.下列情况的人员子女按本市户口对待
(1)持有县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2)持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3)持有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4)持有县侨务办公室开具的《华侨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2.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因家长在本县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县接受义务教育的,可申请在本县中小学校借读。
(四)凡属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引进计划的海外归国人员、各类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按相关规定,由县教委协调解决。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五)凡报名入寄宿制学校寄宿学习的学生,入学时须向学校出示学生本人年月份以后在本市区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一般性体检(含肝功化验)的体检证明。
(六)各校要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残疾程度,安排其入学并随班就读,对个别不适合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可推荐其到特教中心或市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确保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入学程序
(一)小学入学安排
适龄儿童由其父母带领,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全家户口簿、儿童父母房产证到所属招生范围的小学进行入学登记。
实际居住地与户口不符的适龄儿童,要持全家户口簿和儿童父母房产证(无房产证的带购房原始发票),到实际住址所属招生范围的小学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二)初中入学安排
1.县城初中入学安排:坚持两证统一、以实际居住地为准的原则,划片入学。根据小学CMIS系统提供的学生住址情况,进行划片入学,学生升入学校,由学校对学生家庭户口簿和房产证明进行核验,核验之后,对于实际居住地不属于本片招生范围的学生,由教委统一调剂。
2.乡镇中学的入学安排:县城之外的各乡镇的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入所在乡镇中学或农村寄宿制学校。
3.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县第四中学今年初一招收艺术特长生4个班(160人),体育特长生10人。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在县教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教委统一部署进行,招生学校制定具体招生工作方案。特长生专项测试工作由教委和学校统一组织,测试内容只限学生所报特长,不进行文化课测试。
(三)申请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年级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在就读的小学填写“回户口或家庭住址所在区县入学申请表”,由学籍所在区县教委审核并加盖公章,再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教委办理登记手续。该生由登记部门所在区县分配入学,原学籍所在区县不再保留其初中入学资格。
(四)“共建生”招生工作
按照市教委规定,县教委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中的共建行为进一步予以规范,严格控制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数量,招收共建生的学校所招收的共建生不超过年数量和比例。
(五)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
对于申请在我县借读的学生,须持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供的在暂住证、在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五证,经暂住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确认后,开具在借读证明,小学借读到暂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由县教委协调解决;初中借读到县教委联系,由县教委统一安排到公办中学借读。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入学的学生,录取名单经县教委中、小教科确认后,即刻录入到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县招生及学籍部门不得随意批准学校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也不得为其建立电子学籍。开学前两周和开学后一月内不得手工录入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不再设置此项功能。
五、工作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及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要坚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各校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杜绝招生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发生。
2.各校要成立学校招生领导小组,负责宣传招生政策,公布咨询、举报电话,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接受咨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树立首都教育的形象。小学要张贴招生通告。
3.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宣传要准确,二是宣传要到位,三是宣传对象明确,要使学生、家长了解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原则和时间进程,增强入学政策和工作程序的透明度,落实公示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支持。
4.加强依法监督力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
5.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入学报名费、择校费和借读费;文体特长生测试严格按照《关于测试小学毕业特长生收费标准的函》(价(收)字[]第28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6.加强学校招生计划管理,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和新颁《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细则》控制班额,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和超班额教学。
7.根据我县社会发展和县城地区生源变化实际,对县城地区中小学招生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学校必须接收本片内学生,保证本片内每名应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能够入校就读。各学校要严格控制新生的跨片流动和二次流动,不允许出现学生与学籍分离现象,严禁擅自接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新生,以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8.每所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校要公示招生学生结果名单。
篇2
一、基本原则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其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并与其父母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薄、房产证地址一致“三个一致”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合理划定学区
(一)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的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河流等,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使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与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合理划分公办学校学区。
(二)通过区政府和教育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学校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本校学区范围,接受社会监督。
(三)学区划定后将保持稳定,确需调整时须经区人民政府同意。
(四)学区无缝覆盖,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有一个公办学校学位。
三、新生入学办法
(一)公办小学新生入学
凡户籍在xx区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发证时间一年及以上)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小学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若学校有空余学位,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是当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有空余学位而放宽年龄招生的学校,必须公开规范办理,公告办法、流程和空余学位数。无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放宽入学年龄,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无法办理电子学籍的不足龄儿童入学。不得超班额、超计划放宽年龄招收不足龄学生入学。
(二)公办初中新生入学
适龄少年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持户口簿、身份证、房产证(发证时间一年及以上)、小学毕业证书、毕业学校打印盖章的电子学籍表,在规定时间到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三)民办学校新生入学
1.民办学校招生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办学能力,依法依规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
2.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须报经区教育局同意,按计划招生。当招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需报请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变更招生计划后方可实施。
(四)特殊群体入学
1.适龄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入学。公办学校要按照公布确定的学区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任何学校不得拒收学区内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学生。无法接受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工作,摸清底数和情况,关爱到人,资助到生,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市户籍、阜南、临泉、颍上、太和、界首户籍和阜阳三区农村户籍并在xx城区合法稳定居住的务工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入学需提供如下材料:(1)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居住证或在我区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街道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同时提供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的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等相关材料);(2)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原籍户籍证明及父母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3)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社保卡、合法真实有效的劳动务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4)流出证明(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5)阜阳三区五县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就学必须出具户籍所在地中心学校登记、盖章并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就学联系函)。入七年级就读的还需要提供小学当年颁发的毕业证书。
上述材料经学校审核无异议后,按居住地学区学校入学。若所属学区学校学位已满,由学校统一出具相关手续,报到区教育局,由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到相对就近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就读。
3.政府引进特殊人才子女入学。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可在居住地学区安排入学。区政府招商引资投资商、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可比照执行。住厂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可比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办法执行。
4.现役军人子女新生入学。按照阜阳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军人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阜教基〔2012〕22号)和《阜阳市教育局转发xx省教育厅xx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总政治部干部部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通知》(教基函〔2013〕35号)文件精神办理。
5.渔民子女按照其上岸实际居住地和户籍所属学区入学。
6.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实际监护人居住地学区入学。实际监护人需提供孤儿证、监护人证明、户口薄、身份证、房产证等有效证件。
(五)因特殊情况造成xx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适龄儿童少年父母中一方户籍不在本区,其户籍随另一方在本区并实际居住,在实际居住地(符合“三个一致”)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2.房屋拆迁户。因旧城改造、拆迁过渡等原因造成人户分离的,拆迁后未安置、未购房的无房户,凭拆迁协议、户口簿和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按其原居住地(原房产证地址)学区入学;重新购房(货币化安置)的,以新购房的房产证地址确定其入学学区;拆迁异地安置的,以实际安置地确定其入学学区,拆迁户需提供拆迁协议书、原房产证和水、电、气发票等原始证明材料。
3.自建房。对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在学区内的自建房户,需提供户口簿、土地使用证、水、电、气发票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在自建房地址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4.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固定房产,按实际长期居住的固定房产确定学区;同时有自有房产和租赁住房,以自有房产确定学区。
5.适龄儿童少年户籍随父母户籍在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落户且实际常住(要有相关证明)、户籍从未迁移过(以户口簿记载为凭证),其父母无产权住房的(以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的父母双方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为凭证),在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地址(与房产证一致、一年及以上)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6.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其法定监护人)已入住新购房屋一年以上,但暂未办理房产证、未迁移户籍的家庭,凭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和水、电、气、有线电视缴费发票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等有效凭据,在入住的新购房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7.父母离异的(提供相关证件),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在其法定监护人的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8.未取得房产证的低保家庭子女,由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持低保证、户口簿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等有效凭证到现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9.其他特殊情况造成xx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区教育局依据政策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协调解决入学问题。
10.共有房产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划片入学的依据;空挂户不能作为学位分配依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户口挂靠在某一亲友处(适龄儿童少年的非法定监护人),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xx城区挂靠在某亲友处,但不在xx城区实际居住和工作,适龄儿童少年应回父母实际居住地或工作地接受义务教育。
四、时间安排
(一)6月上旬到7月中旬,区教育局组织生源调查工作,划分、调整好学区、组织招生学校按规定条件对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摸底核查和登记(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况人员子女)。
(二)8月18日至22日,各中小学组织招生登记报名,对符合“三个一致”条件的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第一次公示应入学人员名单。同时民办学校组织招生登记报名,并公示入学人员名单。
(三)8月23日至27日,核查特殊群体和其它特殊情况造成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报名材料,第二次公示符合入学政策的人员名单。
(四)8月28日,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对空余学位采用电脑摇号方式确定,由学校自主摇号,第三次公示入学人员名单。
(五)8月29日至30日,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教育局、人社局等为成员单位的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招生工作。区教育局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入学方案,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工作。
(二)完善入学招生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和民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准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严禁任何中小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小学向初中推荐择校生源;严禁初中向小学摸底,索取优质生源;严禁学校签约录取学生;严禁任何公办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捐资助学款或以后勤服务公司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收取入学费用。严格按照标准控制班额,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 “提高班” “创新班” “英语班”等。任何学校均不得擅自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超班额招生。
(三)规范学籍管理。加强学生学籍的新建、录入环节的管理,通过学籍系统控制学校招生计划,遏制学生无序流动。规范入学手续,将学生原始入学依据材料复印存档,作为学生纸质档案材料。按照省市文件要求,严格实行“一生一籍”,不准重复注册学籍。对于擅自违规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直接责任人承担。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四)严明入学纪律。区政府将加强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领导,严格招生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查处新生入学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对违反招生纪律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加大对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的监管。我区将采取严格措施,坚决制止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的考试招生、择优录取、无序竞争、恶性抢夺生源、重复招生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须经区教育局审核,并及时在学校和区教育局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须含以下内容:学校的简要情况(含学校的性质);办学地址;批准办学文号或办学许可证号;招生对象;招生层次及分类招生人数;经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书籍、薄本、资料费、食宿费等及其他杂费的收费标准等。其招生简章和广告用语必须规范,有关内容必须与法律法规、国家现行政策和相关规定一致,不得做任何可能误导学生的宣传和虚假承诺。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六)严格对招生违规行为的惩戒。违反招生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未按规定执行学区划分的;
2.采取考试、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的;
3.违反规定招收择校生和特长生的;
4.未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的;
5.巧立名目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费用或其他乱收费的;
6.未按规定要求办理新生学籍的;
7.未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公开公示要求的。
(七)做好招生入学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区政府和教育局门户网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xx区2017年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区教育局指导各学校要通过公告、宣传单、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引导好社会舆论,服务好学生。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六、其他要求
(一)区教育局要指导各中心学校、区直学校、民办学校加强对新生入学工作的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细化各自的入学方案或实施办法,由区教育局备案后实施。特别是要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工作,摸清底数和情况,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安全事故;预防
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肢体运动较多,更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考虑得周密一些,尽可能地杜绝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但是,强调学生安全固然重要,如果做过了头未必就是好事。学生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一、是要强化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等,要求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规避由于随意性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二、是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程序,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每次课前,活动场地安排合理。课中,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要始终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练习中教师除讲明动作要领外,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学生不合理的或者错误的动作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意外受伤。
三、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四、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五、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六、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有效防范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阳光体育锻炼成为每个学校的常态。我们在教学中不重视安全教育,就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医学常识和损伤急救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非常必要。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成因
1.来自教学主体的安全隐患
有些学生的身体健康因素或某些疾病因素没有及时给教师反馈。如,有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碍于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病,而不告诉学校,那么,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常规训练,就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来自教学客体的安全隐患
据我了解,我们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体育就是小儿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没有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因而他们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年级要求去安排好不同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在训练的形式上,没有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各项达标训练。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些动作失误,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来自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隐患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在课前检查场地各项实施是否安好,部分器材的破损或失灵可能导致学生的受伤。比如,训练跑步时没有检查场地是否湿滑,容易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滑倒而擦伤或扭伤;在投掷教学中没有设置安全警戒线而误伤他人等。
二、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1.遇事冷静,沉着应对
无论是体育课上,还是在阳光体育大n间活动中,如果遇到了安全事故发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都不要慌张,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对学生受伤来说,我认为,无论学生是轻伤还是重伤,建议最好送往就近医院就医,教师不要凭经验私自处理,因为你并不是医生,万一由于你的处理出现了延误病情或者造成死亡,那后果就严重了,学校在接受上级处理责任事故时,家长就有足够的理由控诉学校以及任课教师,那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我们要依法执教,规范操作善后工作,学会用法律保护好自己。
2.上报学校,及时备案
出现事故时,一边送学生就医一边要将事情的原委如实上报学校领导,方便学校及时按照学校的安全预案操作,有效、顺利地解决发生的事故。
3.通知家长,沟通理解
事故发生后,我们要在送医院的过程中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病情,家长也可以配合我们积极治疗和抢救,同时有利于我们事故善后处理。
三、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措施
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拓宽安全教育的渠道,让学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参与体育锻炼,完成训练任务。
2.认真检查好场地设施和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
课前要对有安全隐患的场地等设备器材及时处理。教师教学示范讲解时,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上课必须严格要求着装
规定学生上课穿运动鞋和运动衣,防止学生滑倒摔伤扭伤等。
4.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天气情况等来设计。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让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一般设计一些让身体微感发热出汗的准备活动为宜。
5.掌握动作要领,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
我们都知道,技术动作错误,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在教学中应规范学生动作要领,严明训练纪律,明确运动信号,避免造成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6.教师要了解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做到一技多能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防止因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掌握简单的运动医学常识和急救处理方法。如,脱臼、抽筋、中暑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总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每一位体育教师只要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用积极乐观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措施去预防,是可以避免和杜绝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只有少出事故,或者不出事故,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开斌.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研究与防范[J].体育教学,2014.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08-02
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物理教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概念和规律而展开的,特别是物理基本概念。毋庸质疑,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重,教学过程中过分期待目标的实现,不能潜下心来研究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不对概念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梯度适宜的层次化设计,教学效果常常不理想。本文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体会,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例,探究关于概念教学中目标实现的一般途径与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让我们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努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双主体”教学平台,更加自觉地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依靠优秀的物理学习素质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考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学充满盎然生机与活力,彰显个性、尽展创造的潜能。
在通常情况下,概念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简单的概念,只有质的规定性,例如,光、声、静止、惯性等;另一类是相对较复杂的概念,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这种概念也叫物理量,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等。简单概念的教学目标容易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复杂概念的教学目标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依次呈现。
实践证明,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和人文素养都是在交往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理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的呈现依据逻辑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现简单具体地叙述如下:①对概念提出必要性的认识。②初步认识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实验探究。③对概念探究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④概念的形成,即把对概念的定义、定性描述同数学表达式相结合,分析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概念。⑤概念学习的目的体现,即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概念的技能。
下面笔者就以九年级物理中力学部分中的压强概念为例来谈一谈概念五个层次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提出概念名称、感知压强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关注的焦点。由于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结果,它原本都存在于鲜活的自然、社会现象之中,因此,要学好概念就必须首先引领学生回到问题的原生态去,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话题,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冲动。为此,安广中学的许亚莉老师(物理教学《探究——发展模式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的承担者)在教授《压力和压强》一节时,首先用校园歌曲《脚印》创设了问题情境,同时结合通常情况下的人和滑雪橇的人在雪地上留下的足痕深浅不同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在雪地上会留下脚印?脚印为什么会深浅不同?在教师引导互动式的对话中,阐释出了本节要学习的两个概念的名称,即第一层次目标。
1.脚印的产生——地面受到力的作用——压力概念。
2.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压强概念,概念提出的时机恰到好处。
二、猜想、假设影响压强的因素,形成对压强概念的定性认识
这一环节最大化地为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学生的活动,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提高了学生科学、民主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很快就猜想到了影响压强的因素可能有压力、面积和受力面积,师生通过讨论以及利用演示等手段在排除非影响因素“面积”后,教师马上提出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自主设计及小组讨论达成方案,并尝试实施方案、验证假设等合作探究活动。教师以平等的伙伴身份参与,进行恰当地引导,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之后,在教师的协调下,收集各组实验结果,为那些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小组提供展示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成果的机会。最后,教师利用方桌与沙盘小桌实验再次强化、凸显了决定压强因素结论的正确性,通过让学生再亲自用手施加等大的力相对地按压笔尖和笔尾等联系生活中有关压强实例加深对定性结论的理解。
三、用科学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建立、理解压强概念,写出压强的数学表达式
有了定性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要揭示压强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必须再回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深化对压强概念的认识,建立概念。教师利用小方桌,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的情况下给出具体的数值后,提出如何精确地比较压强大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速度、密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就想到了用比例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做法的基础上再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学生结论的正确性,师生通过分析、计算压强的过程共同归纳出了压强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了压强定义,顺势而为地再分析压强的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四、研究压强公式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为了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还应对概念建立过程中的情境、定性描述、概念的定义及公式等多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并讨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的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为此教者针对压强公式的应用过程,用纯数学观点提出了如下问题:是不是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呢?是不是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呢?并结合实例说明你的结论。让学生建立压强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进行思维发散与思维聚合的训练,在“概念——问题——概念”的辨析过程中认识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的探索,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压强概念立体网络式的认知结构,为概念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应用压强概念解决问题、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认识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进行物理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概念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应用压强概念解释现象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以情境为先导,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托、以物理思想方法为支撑,以认知能力为核心的的知识理论框架。最终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图式”,实现了掌握压强概念的目标,为在不同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6
高考不分文理对现在的中小学生有何影响?下面采访省教育厅权威解读
14门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2019 年入学高一学生实行新方案
东莞时间网讯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全面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3日,记者就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
1、改革亮点
体现广东特色,分项目分步骤推进改革
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高考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我省改革方案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省改革方案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
2、中小学招生
实行学区制度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
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3、学业水平考试
14门科目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次数是多少?
省教育厅: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
从201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提供1年2次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学考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学考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4、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制定方案实行631录取模式
问:怎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是指什么?
省教育厅: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我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一是规范评价内容,确保全面真实。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突出表现。三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
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
5、改革衔接
今明两年入学高中生仍执行现方案
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时候启动?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我省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省教育厅:《实施意见》明确我省2019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9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6、考试科目
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外语可考两次
问: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省教育厅: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7、高考录取
篇7
【关键词】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它不仅拥有与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办学宗旨和办学使命,同时也拥有着特殊的生源群体。如何能快速把握地方高校学生特点,在最佳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使其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对于是否能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走进大学校门、开始求学之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纪律观念、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效,对于引导大学新生尽快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1、国内地方高校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各大地方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都非常重视:
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每年都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黄山学院程轶宏等人在入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教育”,即建立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由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他还强调实行“‘生态位’教育”,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一条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通过为新生量身定做新生入学教程、请各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开展新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军训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也在进行入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华南师范大学陈岸涛教授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强调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新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学校的各方面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理论性、趣味性、情感性的活动去培养学生从内心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由此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的文化,享受大学的生活,去思考自己需要从大学的沃土里吸取哪些养分,帮助自己成才;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的王文娟老师建议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他认为尚未满足的需要将驱使人的行为,不同层级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化的整体系统,驱动主体不断地追求高层级的需求。
2、国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应该是发展起源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16世纪开始实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上世纪70年代真正开始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从新生做入学准备(甚至更早)便开始,一直到大学一年级结束,是一个持续影响的过程,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由多部门配合完成,具有高效、持续性、整体性等特点。在入学教育的时间上,哈佛大学等一系列名校都将入学教育时间定为4周,有的学校甚至把入学教育的时间提前到新生报到之前甚至更早,并且贯穿整个大学一年级;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如何上大学”,“怎样学习”,例如某些高校会在开学前一周制定内容丰富的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以及宣讲美国的本土文化等;三是在教育形式上,灵活多样,特别是知名校友参与入学教育效果较好,例如德保罗大学和当地政府合作的 “校友信息及知识共享”项目,通过建立完备的校友信息库,为每位新生和知名校友搭建起沟通的平台,确保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得到“校友导师”在专业学习以及就业方面的帮助;四是在教育对象上,学校将学生家长也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以哈佛大学为例,学校邀请新生家长用书信的形式向院长介绍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帮助学院在室友搭配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生。同时,学校在新生入学中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爱校教育,主要是通过邀请新生家长来学校参观宿舍、认识子女的同学和同学父母、就业处跟家长交流就业问题等形式增进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
二、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入学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性
如今,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重视并开展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入学教育普遍都集中在开学前一周左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新生进校时,对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强烈的憧憬,大都处于茫然和探索适应状态。短时间的教育能对新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很多教育内容对他们来说可能会空洞。因为在专业发展、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和疑惑可能会在未来四年中慢慢显现出来。短时间的入学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今高校的入学教育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长效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并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2、入学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整体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介绍、学院介绍、专业介绍、学籍管理规定、军训安排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新生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应该纳入入学教育知识体系之内。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诱惑的抵挡、自我定位的确立等等。这些问题是从高中“三点一线”父母学校管教式生活中走出来的新生最容易碰触到的敏感问题。
3、入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多采用集中式、灌输式教育,基本上都仅限于集中全院的所有学生或是分专业开展课堂式教育,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受教过程之中。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时仅仅将新生看成是教育客体,进行单向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单向的教育比较主观,缺乏与新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难以了解新生的所需、所想、所求。同时,单一的教育形式也显得枯燥乏味,容易给学生造成走过场的印象。
三、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1、明确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提高新生适应性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消除新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使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转变学习和生活观念,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大学生活;第二是发展性目标,即引导新生认识大学、融入大学、掌握大学,帮助新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对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客观的实际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初步拟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努力与发展方向;第三为自我实现性目标,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必须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要将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帮助新生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2、合理制定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入学教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首先,为提高新生基本适应能力的需求制定方案。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总体偏弱。因此,进入大学后,学校应该从生活上、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具体来说,实现适应性目标的方案迎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要做好生活环境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包括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详细告诉他们有关就餐、住宿、就医和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做好规章制度方面的指导教育,包括统一组织学校新生手册,做好校规校纪的教育,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行为规范;三是要做好新生心理适应指导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和正确对待可能存在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的心理不适应现象,并介绍一些自我放松、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解决心理方面的适应问题,同时要指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四是要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新生进入大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入学教育方案应重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特点、专业学习的要求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就业去向,掌握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规定和学分等方面的规定,了解学生奖励评优的种类和具体条件要求,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其次,为实现新生发展的需求制定内容方案。目标是个人所期望的成果,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它是人发展的方向动力所在。许多新生在高中阶段把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便实现了原有目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要帮助新生确立新的目标,找到新的理想和梦想。具体来讲,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进行校史校训教育,帮助新生理解大学,激发爱校热情,找到榜样力量;二是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确立政治上的追求目标;三是培养新生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将自身的成长和学校、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激发其内在成才动力;四是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引导新生思考如何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发展,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初步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新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热情。
3、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
不同的入学教育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提升相应的教育实际效果。可以分为讲座、报告、会议为主的群体密集式课堂教育形式,座谈会和小型交流会为主的分散式互动形式,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为主的言传身教方式,以及情景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等。具体来说,讲座、报告、会议的形式适用于常规的安全教育、校规校纪、入党启蒙等内容;座谈会和小型交流的方式对于专业教育、学习方法、职业引导等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适用于新生心理疏导、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培养等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系列化活动,让新生在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情景中感受大学;学校、学院邀请优秀学生回母校为新生讲述成功经验以及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师言传身教等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典型事例的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反响和共鸣,效果良好。
4、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将入学教育分为 “启蒙期”、“强化期”和“消化期”
短时间的集中教育不能完成新生对大学的了解和适应,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应该向两端延长,分为三个步骤展开。初期入学教育应提前至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集中入学教育应安排在开学后的前几周,后续入学教育应延续、拓展到整个大学期间。新生入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启蒙期:从学生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应当对新生开始进行学前教育,例如学校通过制作和发放内容详实的新生入学指南,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学校概况、大学的精神和校园文化、大学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随录取通知书邮寄学校的明信片和邀请信的形式,邀请家长跟随孩子一同到校参观,增进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情感,培育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强化期:新生入学后,在前两周系统性地开展入学教育,通过对校情校史、学校发展、学院情况、专业设置、就业情况、学生手册等方面的介绍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强化这些内容在新生头脑中的印象,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方面建立起更加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消化期: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人而异,这个过程也许会经历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去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在形式上,学校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校园专题讲座,学生座谈会或者经验交流会,并且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搭建网络平台。不要局限于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要整合资源,模块化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5、部门协同、师资整合,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内容,仅靠某个或某些部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并按照预期方案统筹推进。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应该只是学工系统工作者,还应该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人员以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加入教育工作队伍。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上合理排序,内容模块上合理分布,力量联动上合理统筹,实施主体上资源整合。确保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联动、学校与学院专业教育联动,这样既能彰显学校整体实力,又能体现以专业为立足点的学院特色,从而提高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具有特殊性,必然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特点,认清当前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采用最适合与恰当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地方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明确教育目标,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并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同时还应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协同学校各部门部门、整合优秀师资,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大学生涯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洁. 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工作方法[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7)111-112.
[2] 季宜敬, 何学军, 杨琦.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J]. 高校辅导员, 2010(4)46-48.
[3] 庆承松, 陈发祥. 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 2007(3)34-38.
[4] 张敏. 浅析当前大学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1(8)341-342.
[5] 谢金梅. “90 后”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及与其相适应的入学教育方法[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5)47-48.
[6] 程轶宏等.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 价值工程, 2011(2)224-225.
[7] 张京, 谷赵, 姜茉然. 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J]. 教育管理, 2012(5)238-239.
【作者简介】
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不断缩小驻地小学与村级小学之间的办学差距,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现状
镇现有四处小学,有班级47个。其中,有6个班学生数超班额,占12.77%。专有教室中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图书室、教育技术装备、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等全部达标(教师用计算机,个别学校用网络终端)。美术教室、科学教室、综合实践教室有三处小学达标,一处不达标;语言实验室有2处小学达标,2处小学不达标。
三、工作目标
(一)普及程度。年,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巩固率达96%以上。
(二)办学条件。年所有小学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三)师资队伍。按省定标准调配教师,努力实现驻地小学与村级小学之间教师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
(四)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基本相当。
四、主要措施
(一)制订工作方案。制订全镇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建立良好工作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
(二)完善保障机制。大力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保持逐年增长。新增教育经费适当向村级小学倾斜。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
(三)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地恩地希望小学校舍。加强信息技术、实验室装备及图书配备,完成网络升级和“班班通”年度任务。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各小学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我镇优秀教育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开展镇内教师双向交流活动。争取教体局支持,新增教师数量不低于当年自然减员数量。不断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提高综合素养。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各小学
(五)提高公平满意度。坚持分片就近入学原则,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体检。初步搞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免除在校残疾学生的餐费、交通费、校服费。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各小学
(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建立并完善新课程实施评价制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四声一影”活动。不断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创新开展“十万家长进讲堂”家校共建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大力规范办学行为。
责任单位:镇教育办公室、各小学
篇9
关键词:目标
2018年启动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河南省情的考试招生制度。
关键词:特点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统筹各类教育招生改革。这次改革,涵盖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乃至继续教育的考试招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几乎关系到所有受教育人群。二是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措施,如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相关部委的支持等,更好地保障全省不同受教育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更加科学。统一高考招生从单一标准向综合评价转变,强化了高校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联度,注重了高校招生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量。换句话说,今后高校招生,既要考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也要看三年综合素质表现,着眼解决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问题。四是纵向流动的升学渠道更加多样。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现了高校分类招考,部分考生提前分流,减轻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五是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更好保障。这次改革,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还是选定哪些选考科目,都着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凸显出选择性教育理念,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选择权,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引导学生打牢基础、发展特长,从而增强学生的考试自信,当然,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科目设置
统一高考的科目有两大变化:一是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科目分值不变,减少了“文综”和“理综”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二是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增加听力考试内容,对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将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具体外语考试两次机会如何提供,学生如何选考,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录取等问题,将会在随后出台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
关键词:录取方式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2016年起,将平行志愿投档的范围由普通高考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扩大到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提前批除外),降低考生报考的风险,提高志愿满意率。二是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克服简单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高校的倾向,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三是推进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鼓励学生兴趣发展,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也是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录取机制
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综合评价方案。即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三科”成绩,也要看“三年”表现,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将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要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
根据国家要求,凡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均列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范围,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全面打牢成长成才的文化知识基础,避免偏科,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方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一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学考”的功能进行了新定位,即:“学考”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其成绩既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这是新的变化。二是明确了“学考”的分类,规定了相应的考试范围。《方案》提出,“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以下简称“选考科目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范围是国家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考试”是在合格性考试科目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范围是所选科目的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三是明确了考试的组织实施,规定了在校学生参加考试的次数。《方案》提出,“学考”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由省招生机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定严格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选考科目安排一次考试,主要是因为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考生对象、考试人数、试题内容都不同,按照“学考”规定的比例划分成绩等级时,从理论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等值性差异,成绩的公平性很难保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可资借鉴,同时也考虑到河南这样一个考生大省,考试两次的组织实施、考试安全、命题水平等都面临较大改革风险,从稳妥考虑,经反复论证,《方案》规定了选考科目只考试一次。
《方案》明确,我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选考科目确定的时间在合格性考试之后,其等级成绩在高校录取中怎样赋分和使用,将会在后续制定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中具体确定。中职学生和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选考科目考试”,《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已经作出明确规定。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表现,确保程序严格、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可信。高校要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已经出台,2017年试行,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
《评价办法》一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评价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二是按照写实记录、公示确认、审核归档等程序,对高中提出严格的评价程序规定。为确保评价真实可靠,改革中要着力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第二,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校内公示,充分发挥校内师生的监督作用,高中学校和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确保阳光、透明。第三,省教育厅将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着力加强监督。第四,对弄虚作假者,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关键词:高职分类
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中职(含技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并逐步扩大其招生规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完善“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招生办法。探索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招生办法。2017年以后,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学生仍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加快建立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测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关键词:高考加分
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除全国统一设立的高考加分项目外,不再增设省级高考加分项目,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一步规范保留加分项目的实施,严格认定程序,加强资格审核,做好公开公示工作,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升学公平。
关键词:深化义务教育改革
篇10
心理教育策略是指为增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心理辅导的方案的集合。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对一年级新生及相关家长、老师进行相关调查访谈,发现近34%的学生存在入学的适应性问题,具体表现在:在学习方面,主要问题是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注意力的发展方面表现更差一些。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有待提高。在时间观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由此可见,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据跟踪观察及教师、家长报告显示,这些学生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还发现,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并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新生期望水平过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过严要求,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缺乏较好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工作方法。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爱就是要求过高、责备过多,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孩子期望值过高,对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缺乏教育理论、方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会正确引导。可见,教师、家长的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为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东交民巷小学成立新生入学适应活动实施小组,由德育主任任组长,各新生班级的班主任任成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综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策略
基于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集体生活维度、情绪情感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学习制度维度四个维度设计团体辅导方案。集体生活维度是指对学校、班级集体观念的认识,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学生能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情。情绪情感维度是指对新环境的心理接受态度,包含如何对待学校里的人和事,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一年级新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在学校能够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在学校能够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人际交往维度是指与教师、同学交往互动时积极融入的状态,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积极认识、结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自己能够解决与他人发生的矛盾,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制度维度是指一年级新生能够适应小学的课堂常规活动,包括培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懂得如何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觉进行学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注意力集中。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班级教师按照活动方案展开课程辅导,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提高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
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整体学习适应性显著提高,前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并且在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维度方面前后测也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经过团体辅导后,小学生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开学前一周及入学一个月后,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工作坊等方式,对新生家长进行辅导,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上的载荷最高,分别为0.74和0.75,也就说明这两个维度对于新生的适应是很重要的。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的培养都与家庭、家长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长的因素不可忽略。
在家长方面,东交民巷小学主要进行的辅导策略为家长讲座、家长沙龙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统一组织了针对家长的关于新生入学适应应注意事项的讲座,主题为《培养良好习惯――迈好入学第一步》,内容主要涉及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如何培养,以及家长如何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等,并让家长填写了针对儿童行为的评估问卷。一段时间的辅导结束后,学校会组织入学适应不良学生家长的家长沙龙,一起商讨更好的适应策略。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家校合作,家长有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而班主任也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后,家长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儿童行为家长问卷》结果显示,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儿童不良行为及不适应性表现逐渐减少。另外,家长给予的主观评价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师辅导策略
新生入学前,组织实验组班主任学习团体辅导方案,保证其已掌握活动设计方案,并了解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特点。针对团体辅导结束后仍然表现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训后及时关注本班适应不良的学生,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4.沙盘游戏辅导策略
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鉴于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优势,我们采用沙盘游戏对一些适应不良的个体进行进一步辅导。我们的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的初始访谈,包括班主任的评价表及家长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第二阶段,辅导记录,每一次沙盘结束后都需要进行记录;第三阶段,反馈阶段,综合班主任、家长、咨询师以及学生本人的意见后,适时结束沙盘游戏。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沙盘游戏辅导得到了学生、班主任及家长的喜爱与支持,起到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培养
经许多调查研究证实,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不高的状态。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仍存在如下两种错误认识。其一,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不用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也能自行消除。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其学习适应性也有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在现时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情节会越严重。其二,认为学习适应性培养只需要在起始年级进行,其他年级不用培养。教育实践表明,当年幼的孩子刚刚步入学校,难免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在起始年级抓学习适应性培养当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除了在小学低年级应注意学习适应性的培养之外,还要在高年级抓好学习适应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教育。
2.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复杂,教师应注重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紧扣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还会出现重叠,但有的干预重点并非难点。比如,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严重且难于干预的既属重点又是难点,比如学校环境和学习技术;有的问题不严重但难于干预,只属干预难点但非重点,如独立性和毅力;还有的问题不严重且容易培养,就可以不列入专门培养的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确定具体的干预重点和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差异等特点以及本地区、本校和本班教学实际,通盘考虑。
- 上一篇:平安建设工作规章制度
- 下一篇:作风建设组织生活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