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体积范文
时间:2023-03-27 10: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正方体的体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方体的体积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V=abh=sh,正方体的体积(或叫做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又称矩体,cuboid)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2、例3和例4及练习八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紧密联系性。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棱长1
dm的正方体、棱长1
cm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今天我们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出示课件例2)
想一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可以看作棱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0
cm)
(2)棱长是10
c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0×10×10=1000(cm3)
(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
dm3,与棱长是10
cm的正方体体积有什么关系?体积相等,即1
dm3=1000
cm3。
(4)你能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吗?
①小组合作,仿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推导,教师巡视检查并适时进行指导。
②指名汇报:1
m3=1000
dm3。
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5)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①长度单位:m、dm、cm,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面积单位:m2、dm2、cm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③体积单位:m3、dm3、cm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出示例3,提问:(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乘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3.8
m3是多少立方分米?高级单位名数换算低级单位名数,乘1000。3.8
m3=3800
dm3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除以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2400
cm3是多少立方分米?低级单位名数换算高级单位名数,除以1000。2400
cm3=2.4
dm3
3.实际应用。
出示例4,提问:包装箱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出它的体积?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一个棱长6
dm的正方体容器,装满了水。现将正方体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长3
m、宽3
m、高1.5
m的长方体水槽中,现在长方体水槽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6×6×6=216(dm3)
216
dm3=0.216
m3
0.216÷(3×3)=0.024(m)
2.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并且都等于长的一半(如图)。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切成12个小长方体,这些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2400
dm2。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是(
2
)m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并注意单位,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2
1
dm3=1000
cm3
例3
3.8
m3=3800
dm3
例4
V=abh
1
m3=1000
dm3
2400
cm3=2.4
dm3
=50×30×40
=60000(cm3)
60000
cm3=60
dm3=0.06
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再用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说出它的体积,根据棱长1
dm与1
cm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1
dm3=1000
cm3,并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推导出1
m3=1000
dm3,然后总结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最后,教师还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篇3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长方体知识为基础设计的复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对长方体知识自主化、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形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想象、合作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化曲为直、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等数学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机,促进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自主建构长方体的知识网络,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根据长方体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今天老师特邀了一位同学和我们共同学习。
1.课件出示李明自我简介和录音。
2.出示一道有趣的问题:猜猜看这是什么物体。
第一步出示:学生猜测。
第二步旋转得到:学生猜测。
第三步旋转得到:学生:长方体。
提问:刚才为什么有的同学猜成是长方形呢?
引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是长方体的特征所决定的。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对长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应用。
(二)联系生活,启迪思考
出示实例:今年的国庆长假,李明和妈妈要去看望外婆。去之前,他们到超市去买礼物。他们来到超市,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许多物品的包装盒做成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这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出示(堆放整齐的长方体货物图):包装盒做成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不仅便于摆放,而且美观、实用。
(三)合作整理,自主建构
1.提问:我们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呢?
2.课件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交流课前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不完整的可以补充完整。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
4.展示学生不同的整理情况,指名学生口述,其余学生补充。
5.课件出示表格。(略)
动画演示,把长方体的长和高缩短演变成正方体。
谁来说说正方体和长方体相比,有什么区别?结合图展示。
6.小结:刚才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总结了长方体的特征,从意义和算法两个方面总结了长方体表面和体积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介绍:中秋节,我为外婆买了一盒月饼。
做这个月饼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1)学生独立计算。
(2)大组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第一种算法:4×3×2+4×1×2+3×1×2=38(平方分米)
第二种算法:(4×3+4×1+3×1)×2=38(平方分米)
2.出示:为了携带方便,厂家为月饼盒定做了手提袋,我发现手提袋长、宽、高基本与月饼盒大体相同,如果纸张的厚度忽略不计,这个手提袋用了多大面积的纸张?
(1)同桌讨论:手提袋是什么样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手提袋的三种图样。
(3)你能算出每个手提袋用了多大面积的纸张吗?
①直接求出前后、左右、底面5个面的面积。
②用刚才算出的38平方分米减去缺少的那个面,只要用38-4×3=26平方分米。
(4)谈话:如果你是工厂的设计师,你会选用哪种手提袋?
①选择第一种,因为这种
手提袋用纸面积最小。
②虽然第一种手提袋最省纸,但不好拎,而且很容易坏,为了方便,选择后两种。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设计手提袋的时候,既要站在厂家节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又要站在方便顾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方便人们使用,人们才会使用它。
3. 出示:妈妈又为外婆买了一箱苹果,苹果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2.4分米,你知道这个苹果箱占据多大的空间吗?
(1)学生列式计算得数。
(2)学生汇报。
4.出示:为了携带方便,营业员阿姨把苹果箱用绳子捆扎起来,如果手提处用去2.5分米,请问一共用去了多少分米绳子?
李明给出了四道算式,不计算,你能判断出哪几种是正确的吗?
5+4×2+2.4×3+2.5( )
5×2+4×4+2.4×6+2.5( )
(5+4×2+2.4×3)×2+2.5( )
(5+2.4)×2+(4+2.4)×2×2+2.5
( )
(1)谈话:这道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请仔细推敲,如果你认为某道算式是对的,请说出解题的思路,如果你认为某道算式是错的,请找出错的理由。
(2)学生先独自判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教师了解学情,让学生用手指数表示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个数。
(4)全班交流,学生对每道算式进行分析,陈述观点。
为了看清楚,老师随学生回答把苹果箱去掉,只留下绳子的轮廓,请大家观察。
2条长+4条宽+6条高+2.5分米
5. 出示: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舅舅家新建了楼房,舅舅说:快来帮我算算,我要给门口的台阶铺地毯,至少需要买多少平方米地毯?(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看谁想的办法多。)
教师出示用纸张折成的台阶形状的地毯模型,让学生展示拉直的过程,再用课件演示。
谈话小结:通过解答这道题,我们可以让静止的动起来,把弯曲的拉直,从而把10个面变成5个面,2个面,1个面,从而把复杂的变简单。
(五)总结回顾,反思提升
篇4
1、不要一心多用:集中注意力对于保持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保持简单。这就是为什么你进了一个房间却忘了你为什么进来。这是因为你可能同时在想别的事,或者在想你刚刚看的电视剧,你没有集中精神。
2、避免外界干扰:当你需要学习的时候,远离那些需要你花掉时间来应对的环境。这意味着在你学习的时候,你要尽量待在简单的环境里,把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宠物,你的电视分开。找一个特定的地方学习,不要在那里做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机、做休闲活动等)。一定要确保你只在那个地方学习,因为它会帮助你的大脑进入学习模式。
3、避免内部干扰:有时候,分心不是来自你的朋友或家人,而是来自你自己的大脑。当你在阅读一些东西时,你发现你的大脑并没有在书本上,而是一直在想你要去哪里玩,或者在想你是否忘了什么事情。为这些分散注意力的想法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如果这是一个需要以后注意的想法(比如害怕忘记的事情),把它记下来,然后让它从你的脑海中消失,这样你就可以学习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审题――解题的前提
审题是解答政治图表题的前提,包括审设问、审材料和审联系三个方面。
1、审设问
设问是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再审材料,这样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能增强阅读的针对性、目的性。节省时间。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A“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表,一般要求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B“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c“怎么办”: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考生主体参与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下面以2007年全国文综I卷第39题为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材料二: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我国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战略对话、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积极增加进口、主动减免某些非洲国家的债务等。通过这些努力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3)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
此题共有三问,设问指向分别是“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对于“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类问题,我们要按照这一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步骤进行分析,从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使答案尽量全面、有深度。
2、审材料
材料一般包括标题、图表和注释三部分,我们审材料时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A、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思想,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如例题的标题是“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标题已明显指出这是关于进出口货物分类的图表。这里需特别提醒一下,许多同学做图表题时,只看图表,常常忽视看标题,这对正确读懂图表十分不利。
B、审图表
图表题的图表形式多种多样,近几年的高考出现了柱状图、曲线图、表格图、扇形图等形式,如上题就是一道典型的表格图表题。
我们要看懂图表,关键要学会“两比”,即纵比和横比。纵比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通过纵比比变化和发展;横比是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通过横比比差距。当然,并非所有的图表题都存在纵比和横比,但所有的图表题都有对比,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如上题通过纵比发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年年递增,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说明贸易总额逐年增加;通过横比发现:a.出口总额年年大于进口总额,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b.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进口额年年大于出口额,是逆差。c.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的进口额小于出口额,是顺差。但据高考答卷评析,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做这道题时未答出“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是逆差”,这说明同学们在进行比较时出现了遗漏,不能全面把握信息,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图表中的特定年份具有特殊意义。如:1978年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标志;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信息启发”意义。
C、审注释
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重视它,把它和图表联系起来理解,我们才能正确完整地读懂图表。如上述例题的注释就是对图表的补充说明,不要轻易放过。
3、审联系
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问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联系。考生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综观近几年高考政治图表题,依据其联系的性质,图表问的联系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因果联系等等。
二、联想――解题的关键
在审题结束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学会联想,即将题目中的材料与教材、时政联系起来。这是组织答案的有效方法,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联想:
1、联想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根据题目回归书本。面对题目要思考这些材料涉及书本的哪些知识点,甚至可以像放电影~样回放书本中的知识点,凡觉得与题目有关的就留下来,其余的则放弃。如例题的第三问题就涉及政治常识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有关内容,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点。在联想教材时,同学们普遍存在着遗漏现象,要克服这一问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能迅速回忆出教材目录,非常熟悉教材内容,并且要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体系,而不能是一盘散沙。
2、联想时政。因为政治高考除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生对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因此,不仅要记住时政语言,而且要理解、运用时政语言。如上述例题第三问就可以运用和谐世界、互利双赢等时政语言。
总之,在组织答案时,我们要综合运用好“三种语言”: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如果答案中没有教材语言就缺乏理论依据;没有材料语言就会脱离实际;没有时政语言就显示不出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
三、应注意的其他方面
当审题、联想完成之后,我们在作答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图表内容空发议论,也不能照搬照抄图表数据而无理论分析。②要注意辩证分析,有些图表题所列项目,往往是成绩与问题同在,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③按设问的先后顺序组织答案,并且要写题号,如果某小题不会做,应留一定的答题空间。④思维全面,防止遗漏。⑤语言精练,术语科学。⑥字迹工整,切忌潦草。
附例题答案:
(1)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杂项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篇6
错误声音的造成,绝大部分原因是在于呼吸方法。当然,发声法、共鸣法或器官的协调作用不好也同样会导致发音的错误。纠正错误的声音全靠在具体发声过程中去仔细分析、思考。有时候听起来毛病很多,但究竟哪一方面问题比较大,这一切不能单凭字面去理解、解决,要根据实践经验,针对具体情况去处理。
有不少歌者在一定时间内回到老师那里唱给老师听,以便检查发声上是否产生了问题,这是因为对自己的声音听得多,也习惯了,就不易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发声要看它形成的程度,在纠正的过程中求之过急,而不按照要求去练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有耐心和方法才行。在纠正错误的发声同时,要注意发声器官、呼吸系统等生理上有没有毛病,因为有些错误发声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其次才是发声训练过程中不正确的活动所形成。
关于喉音
喉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毛病。要矫正喉音,必须有较长的时间和坚韧的毅力。造成喉音的现象,首先是因为用在胸部的吸气吸得不深,同时肌肉紧张所致。这就应从呼吸法去要求,把气吸深,合乎唱歌所需的呼吸活动。其次是喉头不稳所致。可以用“a”母音练习,发音时舌根自然放松,放平,切勿往上突起,要有意识地控制,用“mp”(稍弱)去练习,主要是使喉结有正确的位置——吸气时的位置,逐步加强,否则,喉音还会重现。练唱的音不要太高,最好在八度之内,可用哼唱去练,起音要软起,因为这样较富于艺术性、情感性。母音可用“Da”音。它可以解除面部、下颌肌、舌根等部位的紧张。
我们见到有些歌唱家虽已演唱多年,但仍有面红脖子粗的现象,这多半就是咽喉肌肉未能放松,而靠用强力发声所致。这样发出来的声音不会温柔圆润,而是粗糙生硬的。要矫正这种毛病,可用“哼声唱法”,就是闭住口,用鼻声来练习发音。这样可逐渐消除喉头肌肉的紧张,使之松弛与开放,慢慢地,再开口练唱。一个歌者应是“没有喉”的,喉只不过是气的一个过道而已。
关于鼻音
在唱歌时带着太重的鼻音,无疑是不受欢迎的。许多歌者想学习“面罩唱法”,但方法错误,所以发生鼻音。无论如何,鼻音必须摒除,鼻音较喉音易于改正;而鼻音也可作为挽救使用喉音的过渡方法。唇紧往下,鼻收缩,都能产生鼻音,有的喉肌紧张也会引起这种现象(有鼻音就会严重阻碍解决高声区),但多半是由于硬腭太松弛所造成的。有些是由于喉头突起引起软腭松弛。练习时用“a”音张嘴发声,并且注意软腭积极上提,可用“u”上提,然后过渡到“o”音或“a”音。总之,喉音和鼻音还是有一些联系的,同时都要注意到软腭,鼻孔母音。
关于白声
所谓白声,就是发声不能集中,音质浮泛散漫。这种声音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尤以高音为甚。要纠正这种毛病,须从母音练习开始。“白声”再加上鼻音,那就是所谓“羊声”。要纠正这种毛病,须先休息一个时期,到声音复元,方可练唱,且需用“闭口法”。“闭口法”练习对于声音很有益,将口闭起来,用鼻呼吸,使气息达到横膈膜。另外,有些声音由于是局部共鸣,声音留在口腔上部头腔,胸腔的共鸣脱节,音色没有光泽,而又是一种无魄力、浅薄、没有表现力的声音。纠正这种声音最好用哼唱,使整个声区统一起来,不单打一,练习时用缓慢的音阶,切忌用快速连句和高音。
关于舌音
这种声音与喉音极相似,究其原因即为舌根生硬,尤其舌根后部向后压,使颈壁与舌根太靠近,使声音发出受阻碍。这种情形好像是口腔内含着食物唱歌。这种声音含混不清,没有共鸣,也不能唱高。这种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正。因此,初学者在开始时,即须注意舌的正确位置。唱中声区音及发“AH”音时,要将舌介出,舌尖顶住下齿的后部,使咽腔畅开,气息易于传到共鸣区。舌的中部须向下凹,使之与软盖之间的空间增大,以利于口腔共鸣。唱中声区E音时,舌尖椎向里缩,而舌根向上举,软盖也向上举,这样使气息流畅,到达腭腔与蝶腔,使高音变成一种金质钟声的共鸣。
关于颤音
颤音的产生主要是对波音(Vibrato)的理解不正确,气息调节不好,而涡流于声门、喉头位置不安定,各器官的收缩迟缓失去弹力,头声唱不上去,中声区也很贫乏。首先必须注意休息,同时在练习上用短音去练,音域控制在八度以内,慢慢地唱,先用“u”再用“a”或“o”音等较稳定后再练长音。气息要从容平缓,不要吸得过多,呼出时要平稳而且需要有耐心。
除此之外,在声音上有时出现音不准的现象,声音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气息不足,或身体疲倦,环境条件如室内寒冷、空气不新鲜等都会造成音偏低的现象。至于音偏高的原因,有的是由于调度气息不得法,感情过于激动、冲动,也有的是听觉关系,音阶唱不准主要是训练不够,但也有心理因素,如过于紧张,使呼吸失去了弹性,因此削弱了控制能力。平时练习时注意发声器官与听觉器官的合作,决不唱出一个草率的音,多唱断音,用不同力度去唱。
另外,平时由于不注意,形成了不良姿势及其他多余的动作,如在开始歌唱时企图使用动作和手势来取得共鸣和发声,久而久之成为下意识,这种下意识动作往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起到破坏作用,而且更有损于舞台形象,所以必须引起注意。
总之,各类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必须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去改正,要尊重艺术,尊重科学,坚持长期练习,必然会获得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篇7
关键词:市政;给水排水;管道;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城市基础性给排水管网系统。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居民用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而且对城市环保、城市防洪有影响。因市政工程的不同特点,管道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建设者在设计初期应开始精密的计算和调查,选择最佳方案,解决管线复杂、施工现场狭窄、地下水位高问题,保证给排水管道的功能完善、系统通畅。
一 加强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重要性
市政给排水这一设计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点,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时,并不是凭空想象,需要其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生活中城市居民水资源的使用状况,以节约用水为目标进行给排水设计,旨在提高居民的用水质量。市政给排水设计给工业生产的供水质量提高了安全保障,减少了废水污水的污染,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是现今低碳经济时代的科学要求。
二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技术现状
水资源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国新增人口多,人口基数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供不应求,此外,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也需要水资源的供给,多方面的水资源需求,使整个水资源在供给过程中面临严重的供求不足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工业的生产速度,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不能为城市居民及时提供水源,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在这一现状下,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和开发,为城市居民及工业生产提供充足且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水源,使工业生产正常运转,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据调查了解所知,市政在此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进行给排水设计的作用,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以往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系统设置不够健全,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其设计没有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及城市的合理化进程。进行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时,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城市的实际用水状况进行分析设计,设计出一套完善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用水标准及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用水中的安全隐患。
三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及时供给与排放,给排水管道设计程序相当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管制材料,倘若工程人员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选择一些质地粗糙的给排水管道,这样一来会大大影响市政给排水的安全。首先,当遇到雨水洪涝时,若管道不够坚实,就极有可能被洪水冲坏,从而影响整个给排水管道的工作运行,影响市政给排水的及时供给。还有一些工程人员为了节省材料,以最短路程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但却没有考虑到给排水管道的整体畅通性,如此一来,会大大提高给排水在供给时形成堵塞的概率。给排水管道阻塞影响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给它们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工业的生产速度及居民的用水需求,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及合理化的城市进程。
四 提高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市政排水防洪排涝设计
城市用水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经济生产中的用水,排水主要也是针对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经济生产中出现的生产污水,同时给排水也要在城市防涝和排涝方面发挥功效。在雨季时间较长的城市,在进行给排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防涝排涝设计,因为在出现极端天气的时候,城市受到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给排水工程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考验,给排水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整个城市,保证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会受到威胁。所以市政府在设计城市排涝防涝时要格外慎重,尽量提高防涝排涝设计的合理性。外洪和内洪是城市防洪排洪的主要对象,对于外洪要以防为主,而内洪以排和洪水滞蓄为主。外洪不过是洪提和水库等预防,内洪主要是由雨水造成的,针对这个造成内洪的根源,设计合理的雨水排除或者雨水滞蓄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人们对防洪和排涝的深刻认识,有利于市政给排水施工的合理性。在设计城市防洪排涝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各方面的因素。
4.2 加强市政排水中的排污设计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的处理是每个城市时刻都要面临的问题,市政府在城市排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应引进先进科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市政排污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反应器,它有利于城市污水的排放向高效移动床、流化床进展。城市污水的排放离不开城市道路建设,在设计城市污水排放时应结合道路设计、地面线资料等设计出市政给排水设计与城市其它功能相协调。对于污水井,市政府应以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线,由设计人员设计出合理的污水井,并按照设计人员设计图上制定的桩号偏距,严格布置沿道路的污水井。在排污设计中,也应注意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综合考虑设计出位置合理的污水提升泵站点,这有利于合理设计污出水管的埋深。在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中,也应考虑给排水水管管材、施工条件、污水计算等因素,合理选用排污水管网,确定合理的排污水管最低设计高程。这样既可以节约施工时人力财力,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效率。
4.3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性给排水管道设计
科学技术是科研人员长期研究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可实行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给排水管道设计具有一定的原理性。在给排水管道设计中要考虑其资金消耗及经济效益,但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运用行而有效的给排水管道设计方法,有利于给排水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及居民用水的需求。其次,进行科学性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对于工业生产者来讲有较大的益处,它的设计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工业废水排放出去,从而确保工业生产基地的供水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用水条件及环境。
4.4发展多渠道资投入,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市政进行城市给排水管道设计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只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使给排水建设不断完善,健全给排水体系,政府就要鼓励投资主体加入到城市给排水管道设计工作中,为城市化进程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其次,应由国家建立一个投资机构,吸引更多投资商,为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广开源路,使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更加完善。再者,国家应建立责任分担机构,当给排水管道设计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可以准确地找到是哪个投资主体的责任,将责任明确到人,有利于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是促进给排水管道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确保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8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观念。此种护理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一种工作观念。整体护理一般需要技术系统(如药物运送系统、信息传递系统等)和结构系统(如医务人员管理、医疗设备、医疗条件等)的支持。在各种系统的支持下,护士除了需要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的心理状态、所处的环境等对病人康复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上。笔者认为整体护理就是要求护理工作者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通过多年整体护理模式的实践,笔者发现我国整体护理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我将对这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及总结。
1整体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与整体护理观念不适应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按照各科疾病的护理常规来衡量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质量。而整体护理观念中提倡的护理管理模式则是一种以病人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管理模式。我国现在正处于推行整体护理观念的初始阶段,许多护理管理者都走入了“整体护理是一种模式”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护理管理者注重护士的排班形式、主管部门过分强调护理病历的书写等方面。如果护士在排班形式和护理病历书写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就会影响整体护理的效果和人们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因此,如何建立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标准而又不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就成为护理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一种新挑战。
1.2护理教育亟待变革传统的护理教育是以学徒式教育为主要形式,其课程设置常以医疗体系为中心。而整体护理则要求护理学科在研究病人身心特点的同时引入人文、心理、人际关系、美学、经济、法律、社会等学科。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在进行以护理课程设置为主要改革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在改革中,我们需要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护理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护理工作为主线,强调护理学生必须自始至终地接触护理工作;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根本,培养护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独立获取信息等能力。总的来说,我国的护理教育已较快地融进了整体护理的理念,而整体护理的实践却显得相对滞后,这使得护理学生的在校教育与临床学习环境发生了脱节。
1.3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我国的护理事业正在逐步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体系转变,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护理事业对护理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护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已不仅仅是医院的病人,而转变为整个社会大众。服务对象的变化使社会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数量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近几年来,我国护理基础的学历教育已由中专教育转向了大专教育,就连护理本科教育和护理研究生教育也发展得欣欣向荣。但是,护理工作者的在职教育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护理工作。众所周知,护理人力资源除了关乎护理人员的素质外,还与护理人员的数量有关。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的医护比例呈现出“倒挂钩”状态(即医生的数量严重多于护士的数量),但是有些护理人员仍要从事一些非护理专业所要负责的勤杂工作。这样的现状使很多护理工作者在护理病人时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现象呢?据笔者分析,这主要与辅助支持系统不到位、没有合理地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等问题有关。
篇9
[关键词]正当防卫 防卫限度 防卫权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鼓励公民自觉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更好地保护被侵害的利益,新刑法典对正当防卫作了修改。
我国1979年刑法典第17条第1款与新刑法典第20条第1款这两个概念比较,新刑法的规定在被保护利益的主体上增加了“国家”,在被保护的对象上增列了“财产”,在防卫对象上,明确规定为是“不法侵害人”。这样,新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较1979年刑法典中的规定更趋全面和科学。
根据我国1979年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限度的条件并不明确,因而在刑法理论界产生了“必需说”和“基本相适应说”等不同观点。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产生是否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难以对行为人的行为定性的困惑。新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新刑法强调正当防卫行为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视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这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防卫过当行为,大大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
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新刑法第20条的规定,现就正当防卫的防卫意图、必要限度及无限防卫权作以下分析。
正当防卫是否构成,首先应弄清其防卫意图,所谓防卫意图,即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因为它是防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具有隐蔽性的特征,有时防卫人的客观行为使其防卫意图的表露明白无误,但有时则不那么一目了然。正当防卫中防卫意图的认定时常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干扰。
1.防卫挑拨
防卫挑拨是故意、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的行为。在防卫挑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正是这种客观表现上的相似性,造成了正当防卫防卫意图和防卫挑拨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查明客观的预谋和、引诱行为有无的同时,更要注意查明行为目的这一主观内容,防卫挑拨不能构成正当防卫,是因为挑拨人故意诱发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主观上具有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而非防卫意图。通常预谋作为防卫挑拨案件的情节,是因为预谋的内容反映了这种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诱发不法侵害便是这种犯罪意图的体现。
2.相互斗殴
所谓相互斗殴,是指参与者在其主观上不法侵害故意的支配下,客观上所实施的连续的互相侵害的行为。一般认为,相互斗殴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因为斗殴双方主观上都具有伤害对方的目的而不具有防卫意图。如果确实参与斗殴,不得主张正当防卫权利。但是如果虽在斗殴现场,与斗殴事件有一定联系,而确实没有参与斗殴,客观上无殴打对方或指挥殴打对方的行为,主观上无斗殴意图,在遇多人围攻并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情形下,应该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3.随身携带凶器
在相当一部分案件中,防卫人随身携带凶器,在遇不法侵害时便加以使用,其防卫意图的认定便因随身携带凶器而出现干扰,尤其是其给对方造成了较重的人身伤亡时。随身携带凶器并不足以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防卫意图的体现,不是带有凶器与否,而是其凶器的动用,即行为人在什么情形下动用携带的凶器,是随身携带刀子,主动向人挑斗,或者一遇轻微的侵害,便掏刀就捅,还是在遇害、情况紧急时,被迫举刀自卫?不同的情况反映了行为人不同的主观心理,在最后一种情形下动刀自卫才是防卫人防卫意图的体现,因此,不能因随身携带凶器而排除其拥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新刑法第20条第2款放宽了防卫限度,在确定防卫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时,必要限度成为参照标准而不再是绝对标准。所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指从双方行为性质、手段、强度的比较看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必须实行的侵害,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等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可见“明显”和“重大损害”是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新刑法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正当防卫限度的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限度的确认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能力和防卫人的防卫能力的对比
这里说的“能力”,包括体力和心理素质。正当防卫首先是力量的较量。因此,当不法侵害人的力量占优势,防卫人无法与之相抗衡时,防卫人只有借助于防卫工具,其防卫强度才能制止对方的不法侵害,虽造成严重的防卫后果,但也应当认定为在防卫限度之内的正当防卫。
在正当防卫中,双方的暴力对抗能力除决定于体力外,还受各人的心理素质影响。当一个普通公民遇到不法暴力侵害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防卫强度超过对方的侵害强度,应当认为这是必需的,不属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过当行为。
2.防卫环境
正当防卫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因此当防卫强度超过侵害强度时,往往也与防卫环境有关。首先是与防卫时间有关,不法侵害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是发生在夜深人静之时,对防卫人精神上的威胁显然有所不同。发生在夜间的侵害,更容易激起防卫人的心理恐慌,以致于在采取防卫行为时,不易控制其防卫强度,因此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有时是难免的,应当认定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其次是与防卫地点有关。犯罪分子往往精心选择那些偏僻人稀的环境,对这种情况下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其防卫环境显然要恶劣一些。因此,在防卫地点不利于防卫人的场合,防卫人在正当防卫中对不法侵害造成较重的损害,即使其防卫强度超过了不法侵害的强度,也可以说是必需的。
3.不法侵害的突发性
不法侵害是突然发生,还是慢慢发生,防卫人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然比后者激烈,这无疑影响到防卫人随之采取的防卫行为,因为防卫人在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下,往往无暇考虑对方的不法侵害强度,只能一心抵御侵害,因此往往导致较重的侵害强度,应该认为是难以避免的,不应认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篇10
[关键词]低年级;计算;正确率练习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计算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而低年级计算内容更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学习的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除法是整个计算教学的基础,如果基础打不牢,学生今后的学习就无法进行。
一、理清掌握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
计算要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然后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如果不明白算理,只靠死记硬背,通过简单的模仿进行机械计算,形成的计算技能是不牢靠的,是容易出错的。例如一位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后,出现了26×2=32的错误,通过询问后发现他只知道用个位上的6乘2等于12,写2进1,十位上不知道乘,直接用2加1等于3,出错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算理。
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教学时,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低年级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都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通过动手操作和说明算理等过程来强化理清算理。
二、找准平衡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探究算法上。学生绞尽脑汁想出多种算法,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记忆,在计算时受多样化算法的干扰,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别提熟练计算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之间的平衡点,既要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又要保证算法的最优化。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破十法、相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等多种方法。在教学时如果学生没能全部想出,教师不必强求;如果全部想出来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选择其中最适合本班学情的方法。
三、有效地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
科学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从而达到正确快速计算的效果。但是练习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设计一些练习,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1.对比练习。很多时候知识的迁移会出现负效应,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设计一些对比练习能有效解决这个弊端。如为了明确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可设计32+5和32+50等练习;为了使学生正确使用乘法口诀计算,可设计8×2和8÷2等练习;为了使学生在计算中不颠倒数字,可设计23×2和32×2等练习……在练习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质,以后便不容易出错。
2.改错练习。在学生的认识尚未发生偏差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些典型的错误亮出来,引导学生找错、议错、改错,从而提前实行控制。
3.每天练习。教师在每天上课之前,都应利用卡片、听算等方式进行2~4分钟的口算训练,可以是基本口算,也可以是正在学习的口算,坚持不懈学生就能达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的程度,一定会确保计算的正确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