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数字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节目在制作上与新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也开始逐渐进行着改革。开始运用网络技术、新兴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我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数字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制作开始广泛地融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的融合可以促进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电视节目内容的扩充和样式的不断拓展,使节目的收视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电视节目在制作、传播的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目素材也可以资源共享,有利于完善制作流程,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也可以促进电视节目播出的便捷化。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视节目进行数字传输,大幅度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二、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运营模式
(一)电视节目产前运营模式
首先,在电视节目的资源选取和节目形态的呈现上,近年来,很多电视台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版权模式,再融入本土化的内容之后,收视成果都很显著。例如,《顶级厨师》《中国好声音》以及《百变大咖秀》等节目,都是通过海外节目改版的。所以,电视节目在形态和模式上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资源是电视节目运营的最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作为最具话语权的元素,谁先拥有了这个资源,谁就有了第一话语权。掌握独家报道的资源和特权,新闻报道更加迅速、快捷、真实,对于电视运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节目资源,资源已经成为各个媒体在营销过程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其次,制作和播出分离的运营模式。制作播出分离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分工明确的需求,主要是将节目内容生产交由其他实体来完成制作,电视台再通过购买节目播出的方法,取得双方的共赢。吸引其他实体的投入有利于凝聚社会中更多的力量来为电视产业的发展服务,可以促进我国的电视产业朝着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三方面集约化的路线发展。现阶段,制作和播出分离的运营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运行初期,很多栏目在表面上实现了制播分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制播分离应有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制播分离是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制作人必须充分挖掘这种运营模式的能量,使电视节目有所突破。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是一次真正的制播分离。制播双方约定,如果制作播出后的盈利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负责节目制作的公司就需要赔偿浙江卫视;如果制作播出后,收视率可以达到既定目标,负责节目制作的公司就可以共享超过既定目标的那部分利润,且上不封顶。这种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投入、共享利益的方式有利于激励节目制作公司更加精细地投入节目制作,避免了传统方法下节目制作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而出现的节目粗制滥造问题,也可以减少电视台购买节目的顾虑。这种运营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共赢,也有利于更多优质电视节目的产出。
(二)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互动模式的整合
首先,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整合新媒体。新媒体的大环境下,随着社交网络以及手机上网的普及,电视媒体也有了全新的营销平台。通过微博、QQ等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汇集几亿的用户资源,互动模式成为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主要因素。运用网络互动的方式来对电视节目进行营销,是传统营销宣传基础上的全新营销模式,可以随时进行消息的传递,消除了传统模式下只能在固定时间段进行宣传的弊端。借助手机和电脑吸引住受众的视线,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必须学会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整合,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可以通过开通节目网站的方式,对节目的预告片或者节目主题进行宣传互动,也可以开通粉丝交流话题或者建立节目微博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
其次,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现场的互动。网络互动是电视节目在营销过程中的一种最为方便的手段,但现场的互动可以和网络互动一起提高受众参与节目的热情。通过与观众进行交流,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融洽节目制作现场的氛围,充分实现现场内外的双向互动模式。这种具有真实性、可以实现大众参与的节目,必将取得很高的收视率,有利于电视节目创造经营收益,同时也可以提高知名度。
(三)电视节目制作后的营销模式
后期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电视节目创造出更多的收益。在数字化大环境下,除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宣传造势之外,还应当注重利用全新的营销模式。
首先,利用制作和播出分离后的广告的分红来进行运作。在节目制作之前主要以广告的售卖为主,节目受到大众的喜爱之后,就可以通过品牌售卖的方式来与制作公司分享广告的收益,实现节目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可以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如果节目收视率超过既定目标,就可以由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共享广告分成;如果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就要由节目制作公司来赔偿广告商的损失,借以提高节目的制作质量,促进节目制作公司打造更好的节目。
其次,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营销。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手机用户的增加,电视和手机以及网络三方面的融合可以实现电视节目的网络营销、移动营销以及二维码营销,为节目的后期营销找到全新的渠道。
最后,节目播出后的产业链营销。品牌栏目可以实现第三次售卖,改变了单一仅仅依靠广告来进行盈利的尴尬局面,使盈利渠道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开发节目的市场价值。在《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结束之后,除了对节目衍生品和歌曲的售卖之外,还可以进行演唱会、发片、签约等活动,形成产业链营销。
篇2
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出路。
一、依据市场成熟度,逐步规划数字电视事业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认知不足,运营商的周转资金又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此一新事业的相关技术与服务的推展,应作较为保守而长远的规划。例如:国内地区数字有线电视运营商,系统区域均为独占经营,因此其推动数字电视的原因,乃是以巩固原本收视户为目的,多过于开发新事业的目标。加上数字化有助于杜绝私接户,达到对经营区域内收视户的完全管理,对于数字电视事业的推广目标应放在提升数字机顶盒的安装普及率上,等于只是传统有线电视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并不期望因此而推出许多创新服务内容,所以,比起欧美国家的经营目标,可以说是保守许多。但也因为预期达到的功能较少,因此,该公司在相关软硬件上的投资规模也小了许多。
当下,提升数字机顶盒安装普及率为第一目标。由于数字机顶盒是消费者能否使用到数字电视服务之基本前提,且媒体或渠道事业之经营成效及其特性发挥,均须奠基于其普及率,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运营商,均将提升数字机顶盒安装普及率视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初期的第一目标。如果数字机顶盒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将推动渠道效用的运作,届时,运营商的经营策略与目标可能就会有所转变。例如:改为免费赠送安装数字机顶盒,而以提供客制化的数字电视服务,或是广告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不过,维持企业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仍是经营渠道市场的最重要工作。
二、学习国外经验,有助于提升运营商数字化认知与内容创新能力。
在国内电视媒体与消费环境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运营商可以多向国外媒体学习其对数字电视服务的经营规划与内容设计经验。以国内电视媒体运营商目前所推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来看,多数运营商的数字化认知有待加强,举凡互动、多频道、异步等观念在节目表现形式上的发挥,仍显不足。不管是向国外观摩还是自行研发,运营商加强自身在经营与内容制作上的创新,可以说是为未来数字电视服务的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一定要逐步加强、累积的。
三、重视效率经营,以维持长期与多频道播出环境的竞争力。
数字有线电视的经营策略,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内容最为重要。然而,不管运营商是提出怎样的产品与服务吸引消费者,维持企业健全的经营体系仍然是投入竞争的最重要基础。尤其在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后,数字技术加上宽带传输网络的连接,将使得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面临更多媒体与频道的相互竞争。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传输渠道与内容中,如何让自己所经营的产品与服务脱颖而出,不会被茫茫媒体大海所淹没,除了保持内容的质量与特殊性之外,善用数字经济的经营原则,更有效率地运用企业资金、设备、人才与资源,然后将重要的资源运用在创作真正的好内容上,对于企业投入长期竞争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四、依据分析架构,进行竞争力自我评估,以选择适当的策略。
分析架构与评估要素,均与经营数字有线电视事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市场环境竞争态势有关,运营商可依据评估要素以及分析层级架构,一一审视企业本身的表现,并与其他竞争者的情形相比较,以深入了解企业在各个方面上的竞争力程度如何。
了解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之后,才能依据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当的经营目标,选定适用的经营策略形态。例如: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成熟度,有助于预估较实际而准确的经营目标数字,衡量企业的工作绩效;了解自身与竞争对手的资源差异,则有助于选择能有效营造企业优势总体效果的策略形态。或者,运营商也可以反向操作,依据对手的经营策略以及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属于该企业可应用的经营策略模式。
目前,依据国内数字电视产业现状和运营商的初步探索,差异化、专业化和资源整合三种经营策略及其可行方案可供运营商参考。当然,各企业仍应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特性,选择适当的策略形态。
(1)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指运营商提供有差别的产品或服务,使客户感受到他的产品或服务优于竞争者。运营商若要使差异化策略见成效,应该在产品内容、技术性能、客户服务、营销网络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加强。
产品内容差异化是指提供区别于其他运营商,且具创意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或服务;技术性能差异化是指运用优于其他运营商的技术性能,提供差异化的节目内容或服务,例如较多数量频道节目内容;客户服务差异化是指提供比其他运营商更快速、更完善的客户服务,例如提供机顶盒特殊功能操作协助;营销网络差异化是指运用有别于其他运营商的营销网络,推广公司产品服务,例如教育机构、小区团体;企业形象差异化是指营造良好的企业与产品形象,建立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心与支持,例如举办公益活动、发表研发成果。
其中,产品内容差异化是推广数字电视服务的最重要策略。投入发展数字电视的各类媒体运营商,也都尝试在软件内容上,购买或制作更多的新频道与内容,或是在频道的名目上,做各式各样的改变,期望能够区隔市场,建立起企业本身的主力商品形象。
然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所谓更多、更新的数字电视节目,其实只是更多不曾见过的国外频道、依据主题重新组合包装的节目套餐。所以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数字电视和传统的有线电视差异不大,难以吸引消费者消费。因此,运营商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掌握数字电视特性,持续研发创新节目内容与形态。
例如:针对数字电视的新锐消费者进行实验,开发更多元的服务内容;参考国外节目,设计节目的创新表现形态;掌握数字电视VOD的特殊性能,研发周边相关功能(如虚拟主机、类视频点播技术与服务)。部分运营商选择以教育、学习为主题规划数字频道内容,是相当可行的策略,但仍应该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力求创新,不应只是遵循传统电视教学节目,采用呆板的电视单向传播教学模式。
二是规划节目生命周期,避免内容资源过度滥用。
庞大的节目需求,造成数字电视运营商沉重的成本负担,然而,内容资源过度运用,将使观众对运营商投下资本购制新节目的美意视而不见。对于突破传统电视媒体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数字电视而言,所谓多频道的节目规划,将兼具有电视媒体的大众性娱乐与因特网的互动需求。运营商对数字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的使用和对分级付费制度的执行,应进一步研发适用数字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规划模式,以达到内容资源的最佳经营效益。
(2)专门化策略
专门化策略是指运营商针对某一特定的区隔市场,尽全力提供服务,具体包括:依特殊客户提供服务、依地理位置提供服务、加强特殊客户关系营销、加强特殊技术服务提供、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
依特殊客户提供服务是指针对某一客户人群,规划节目内容与服务,例如儿童频道、妇女频道;依地理位置提供服务是指针对特定区域,推广数字电视服务,例如提供都市交通状况服务、偏远地区电视教学服务;加强特殊客户的关系营销是指利用关系营销,与某一客户人群维持良好的长期关系,例如商业用户、会员制度;加强特殊技术服务提供是指专研某一技术,以提供较专业、优质的内容或服务,例如互动节目、视频点播;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合作是指通过与其他数字电视运营商的合作,加强对特殊客户的服务,例如在偏远地区与其他运营商合作,提供数字电视节目。
(3)资源整合策略
资源整合策略是指运营商结合运用企业内外、同业或跨行业企业的资源,以创造总体效果,具体包括垂直整合加强经营自主、水平整合扩大市场基础、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跨行业合作创造独特价值、整合营销提高经营效益等。
垂直整合加强经营自主是指通过整合上下游事业,提高整体经营的自主性,例如购并频道商、成立电视节目制作部门;水平整合扩大市场基础是指通过整合其他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扩大未来推广数字机顶盒的市场基础,例如购并独立系统运营商;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是指通过与相关企业的策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例如数字机顶盒制造企业、节目供应商;跨行业合作创造独特价值是指通过与跨行业企业合作,创造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例如休闲旅游节目提供饭店住宿优惠;整合营销提高经营效益是指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提高集团内各种资源的经营效益,例如数字电视与Cable Modem上网服务整合营销。
数字电视事业具有多方面的经营条件需求,运营商若要依靠自身的企业资源投入发展,必定有所不足,资源整合成为必然。然而,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应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性、优劣势,适当地选择策略联盟或是整合购并的对象。只要能掌握到适当的要点,单单只进行垂直或水平整合,也能发挥相当大的效益。反之,若同时进行多种形态的整合工作,其内部的经营管理将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太过庞大的集团组织反而容易造成行政效率上的低落、凌乱,以及成本的浪费。
另外,在此媒体汇流之际,许多新旧企业均有意进行组织革新,具有雄厚实力的媒体集团可利用这一时期进行合作或购并交易的协商,在可供选择的合作对象、资源,以及谈判能力方面,享有时机上的优势。
篇3
[关键词] IPTV系统; 三网融合; 架构;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82- 02
IPTV属于新媒体网络视频业务,它与传统的有线电视传输不同,IPTV是通过网络IP传输来达到传输视频节目的目的。IPTV的主要业务包括视频点播业务、实时视频直播业务,以及通过电视浏览网页等。IPTV的传输方式打破了传统广电运营商对于视频节目的垄断,由于IPTV属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型产物,能够为用户提供视频业务、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1 IPTV系统介绍
IPTV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或者机顶盒与电视之间完成视频点播业务、网上浏览业务等功能。IPTV采用了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当视频传输带宽能够保持在800KB/s左右时,用户就能够收看到高清DVD的视频效果,而如果单纯地通过互联网收看到高清DVD视频效果的节目,则需要互联网的带宽在5MB/s左右。因此,IPTV的推广对视频类业务的拓展具有较强的优势,包括网上视频直播业务、远距离实时视频点播等,IPTV的产生促进了三网融合产业的不断发展。最初的三网融合只需要实现三屏合一业务的规模扩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产业;随着IPTV系统的不断完善,下一步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建设能够支持三屏合一业务的平台,提高IPTV系统的市场竞争能力。三网融合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2 传统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采用的是单向传输的方式,严重制约了用户与有线电视运营商之间的互动,也无法实现电视节目的即时收看,更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果用户对于某个电视频道正在播出的节目内容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也无法在该频道选择其他电视节目。这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目前有线电视运营商只能做到在某个具体时段播出某个节目,这对于众多收看用户来说也是极为不便的。例如一个下夜班回家的电视观众需要在凌晨时刻收看晚间新闻,或者需要收看不久之前结束的某项体育比赛的实况录像,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
3 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系统设计
3.1 IPTV系统架构设计
IPTV系统将电视机与机顶盒作为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带宽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电视收看和服务体验,也是一种能够实现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支撑系统。本文设计的IPTV系统逻辑结构主要分为4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运营支撑层主要负责为相关运营商提供支持服务,保证能够对IPTV系统中的各项业务、终端用户和使用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运营支持层的软件管理包括服务管理、服务商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支付管理、结算管理、认证管理、统计管理、接口管理、机顶盒管理等。运营支撑层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组成。
业务应用层主要负责为系统平台提供相关业务服务和应用服务,使用IPTV系统的用户的业务和服务体验都是在业务应用层实现的。业务应用层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内容管理、片库管理、点播服务、直播服务、通信服务、数据服务和游戏服务等。业务应用层的硬件设备包括磁盘阵列、流媒体服务器和相关管理服务器等。
承载层共包括业务层、汇聚层与接入层3个层次,承载层的构建是基于互联网宽带实现的。业务层主要是对各项业务进行控制,包括内容分发控制、运营支持承载和业务应用承载等;汇聚层主要负责承载IPTV业务从运营网到用户接入端网络的承载;接入层主要是对用户机顶盒到IPTV业务接收点进行控制,保证IPTV业务能够正常接入到网络中,包括宽带接入、无线网接入和局域网接入等。
用户终端指的是电视用户通过使用机顶盒接入运营商提供的宽带网络中,从而在电视机上享受IPTV业务服务。
3.2 IPTV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文设计的IPTV系统为了能够实现以上4层结构的逻辑功能,将系统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包括电子节目单管理系统、节目内容管理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和流媒体管理系统。
电子节目单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网页浏览服务管理模块,二是电子节目单应用服务管理模块。网页浏览服务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与用户进行连接,保证用户能够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对电子节目单进行浏览,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用户通过此模块对网页发起访问请求;电子节目单应用服务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是与其他子系统共同完成用户发起的请求并提供相关服务。
节目内容管理系统主要是对IPTV系统提供的节目内容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频道管理、节目源管理、内容操作管理、栏目管理、节目类型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审核管理、内容监控管理、节目安排管理和工作流程执行等功能。通过已经授权的系统管理员利用网页界面实现对节目内容管理系统的操作。
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为IPTV系统提供3种管理服务,分别是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和业务支撑管理。业务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电视用户和运营商的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功能是授权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健康管理等;业务支撑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计费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认证管理等。
流媒体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二是媒体服务管理。IPTV系统中的内容分发是由内容分发网络进行控制的,将节目内容从中心系统传送到每个服务节点,这样可以实现对节目内容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内容分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内容存储管理、内容调度管理、内容传输管理、内容操作管理;媒体服务的主要功能就是流媒体服务器能够提供的功能,包括点播服务、直播服务和轮播服务等。内容分发系统是整个IPTV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只有保证内容分发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才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4 结 论
IPTV业务是基于IP网络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新型视频业务服务,IPTV系统的推广已经成为三网融合推进中的重要部分。IPTV系统能够为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提供新的商机,同时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节目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一、融合新媒体特点,培育新市场
在传统媒体形式下,电视是单向、一对多封闭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则强调开放、共享、融合以及互动,而不是单一的中心。目前,在武汉广电新媒体的架构中,就包含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地铁电视等多种时代前沿媒体。
1.从标准化信息到个性化和定制化信息
虽然广播电视也通过多频道化等手段提供一定程度的差异化产品,但由于频道资源以及成本的限制,其只能提供较为标准和统一化的信息。而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分析观众的视听习惯和倾向,进而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
目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手机阅读和地铁电视完全取代了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的阅读习惯。手机电视不仅能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点播观看功能,还会发送最新最快的海量新闻信息,突出观众的参与性和时效性,实现及时、全面的报道,几乎完全替代传统纸媒的阅读功能。武汉广电“睛彩武汉”手机电视频道的开通,为我市“三网融合”打响了移动新媒体的第一枪。2012年1月,武汉市全境包括新城区在内,已经拥有21座CMMB基站,全面完成了武汉市范围内信号覆盖。这意味着,武汉市民今后收看电视节目有了新途径,只要在手机内置移动电视模块,就可随时随地用手机看电视、听广播。“睛彩武汉”频道的内容涵盖各种直播、点播和专题,目前已在移动终端领域拥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从传播机制的一点对多点到多点对多点
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是一点对多点或者说是点对面的传播机制,在这种传播机制下,控制版面或者媒体稀缺资源的精英人士掌控着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而新媒体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很多受众自身成为信息的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信息的渠道和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腾讯为例,借助庞大的用户群,2012年的净利润将近占全国报纸净利润的一半。其全年营收达438.94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23.32亿元,同比增长24.8%。而作为时下最火的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腾讯微信的商业价值正在以接近极限的速度增长。诞生仅3年,目前微信已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量 ,年增长率突破100%,预计到2013年底,微信用户将突破5亿,微信有望成为新媒体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入口”。其拥有的语音优势、定位功能、方便的信息推送功能,都是传统营销模式所不具备的,而且微信用户间的沟通和交流更直接、更真实、更私密,也更容易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特点正是微信平台的价值所在,也体现了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的新兴传播机制。
3.从传统“两次售卖”到新型“两次售卖”
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两次售卖”模式,其价值链包括采编、发行和经营三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从客户角度来定位和运营。而在新媒体时代,它与传统媒体嫁接合作形成的新型“两次售卖”模式,也同样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3赛季,武汉卓尔足球队时隔4年后重返中超联赛。武汉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其赛事进行全程直播,收视率高达2.76%。这对于一个地方体育台来说,简直是收视奇迹。之后,武汉广电的黄鹤TV网络台为其提供网络增值服务,将武汉卓尔队的赛事直播平行移植到网络电视上,开辟直播窗口,设置观众点评互动窗口,以及开设商业植入窗口,达成优质产品在二次售卖的增值效果。采取这样“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这种新型“两次售卖”模式即网络媒体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并强化深层次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和用户体验,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二 、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自身优势
尽管新兴媒体技术的变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传统媒体在这些挑战面前并非只能无所作为,传统媒体必须及时关注和利用这些新技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融入到新技术进程中,在新的产业价值链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眼下,中国电视机构的一大问题是,与观众互动难。当电视机构掌握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却苦于找不到与受众互动的新途径时,网络的渠道资源、强大的互动能力应该成为电视机构积极考虑的关注点,并把自身的内容优势发挥到最大。
1.电视机构利用网络电视与受众互动
目前,受众本身的许多个性化特质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许多潜在的需求没有被电视机构发现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机构如果依托电视资源开办网络电视,并从开创与受众互动新局面的高度对网络电视的互动功能进行开发,可以真正实现传播角色的互置,让受众不仅作为传播的客体出现,还拥有传播主体的常态地位。
作为浙江省第一新闻视频门户的新蓝网,依托浙江广电雄厚的内容、技术、人才资源背景,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运作非常成功。2012年新蓝网凭借《中国好声音》的强势品牌力量,在网络上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二次开发,为其节目内容和现场巡回演唱会提供独有的网络视频呈现和增值服务,并将整体元素碎片化重组,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多个别具特色的网络专题栏目。2012年新蓝网年总收入高达2500万元,而其中有1600万元来自网络增值服务收入。由此可见,现代受众对互动的渴望和需求极其强烈。
2.电视机构利用新媒体放大传统电视的影响力
电视节目的线性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受播出时间的限制。电视机构打造网络电视,可以通过选取播出后具有突出社会反响的节目内容进行再传播,实现与更广阔空间内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交流。
2012年,武汉广电将王牌新闻栏目《百姓连线》整体平移到黄鹤TV上,并在网络进行新闻连线直播,通过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的现场报道,播送比电视平台更快更前沿的新闻信息。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和武汉广播电视总合推出的议政类节目《电视问政》登陆黄鹤TV,与电视进行同步直播,其收视份额较以往增加17%,黄鹤TV的点击率比常态下增加达189%。相比传统电视节目,网络呈现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广大市民、网友参与问政的范围更广、人数更多,互动性更强,拥有更强的及时性和精确性。
由此看来,电视机构依托自身强大的媒体资源优势,通过精心打造网络电视来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作为当前电视互动开发的一个创新思路。
3.地铁电视作为新媒体,延展了电视的影响力
同样对传统电视能形成二次传播的还有地铁电视。其特点决定了它的收视环境封闭、频道唯一,是“强制性”视听传播渠道,地铁乘客的日常出行更易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目前武汉地铁1号和2号线日均载客达70万人次,人群年龄在21—45岁的占比为8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66%。如何在这样一个受众人群中形成有效的传播效应成为地铁电视的首要任务。受众流动性强,乘地铁出行的随机性大,在地铁中的停留时间短暂。这样,地铁电视的传播时间就被乘客的乘车时间所分割。
对于地铁电视受众而言,其观看地铁电视节目的机会是利用乘车的碎片化时间获得的。乘客的乘车时间要求地铁电视节目短小精悍、简洁明了,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依托武汉广电的内容集成优势,碎片化、板块化、循环式形成二次传播,不仅能够提高原有广电节目的知名度,还提升了地铁电视平台的权威性和关注度。《快乐生活一点通》、《地铁车视界》、《一路看新闻》、《地铁气象站》、《越看越开心》、《今日影视》等十多个小板块节目滚动播出,以人均达乘10分钟计算,即可收视3—4个节目。
三、摸索新媒体规律,机遇挑战并存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视对新媒体运营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摸索,用户的培养更需要长时间的呵护与吸纳。但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变革的重中之重,网络电视、移动互联和云传播的迅速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1.改变传统媒体的商业运营模式
近三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众多团购网站、社交网站,这些网络售卖服务平台依据其便捷、经济、容量大等优势日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但也有大量的网站倒闭。究其原因,除开其资本和管理运作失力之外,最大的诟病在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够。若传统媒体能有效嫁接之,则可以一抵万,名利双收。湖北经视的《经视团购会》是武汉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团购节目,内容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为观众组织最优惠、最实用的团购活动,品类囊括大型连锁卖场、日用百货、建材家装、服装鞋帽、名品名饰,甚至柴米油盐。日单项最高成交额为900多万元,最高成交3万多人次。这个周播25分钟的栏目能产生600多万元的年广告收益。可见传统媒体的号召力+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奇迹。
如何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与包括团购在内的新兴网络服务的合作,是各家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2.方兴未艾的多媒体运营平台
媒体的运营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强化其传播的特质,有效地进行跨媒体传播,从而产生运营收入。
篇5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生活律动;转换成本;网络效应;用户孵化器
一、遵循用户生活律动:把握信息推送时间和频率
在新媒体格局下,没有什么信息产品是不可替代的,也没有什么信息产品是用户非用不可的。唯一不变的就是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接收海量信息的可能,但没有办法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无限制的扩大。在有限的24小时中,网络用户的时间被无限地分割,更加破碎化。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只有遵循用户的生活律动,掌握信息推送的时间和频率,融入到用户的生活方式之中,才能实现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顺应用户时间安排:减少无效推送
从r间维度来说,信息产品的推送需要把握好时间点,在用户可以接受信息的时间发送信息。否则,该信息产品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失去它的阅读意义,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媒体信息产品推送的时间点和推送形式的选择,需要信息产品运营者根据目标用户的大致情况来决定,也可以由用户主动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来获取信息。
以罗辑思维公众号为例,在每天早上六点半推送语音信息产品,约耗费用户60秒的时间,随后用户可以根据关键字提示获得相应的推文。罗辑思维经过多少用户研究后决定这样的推送不得而知,但这种对时间的把握绝非任意为之。如果罗辑思维的信息推送情况与其核心用户生活律动不同,就很难与用户对接。如果其用户在相应的时间段不选择点开其内容,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很有可能被其他信息所淹没;或在一定时间翻阅多条信息,其信息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就会削弱,多条信息同时冲击用户的感官,会使用户信息接收渠道受阻,难以达到信息传播效果。这种情况属于无效推送或低效推送,很难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二)把握信息推送的频率:增强累积效应
新媒体用户的不同活动之间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且分布在每个活动上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区间。如何利用用户的活动时间间隔和分布在媒体平台上的时间,将用户吸引到信息产品和媒体平台上,是新媒体信息产品运营者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媒体信息产品到达用户受众的时间间隔越长,就越会减弱媒体信息产品的影响力。用户接触媒体信息产品的时间间隔,就是用户遗忘该产品信息,选择其他媒体信息产品的时段。提高信息产品和媒体平台的用户忠诚度,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减少用户接触其他信息产品和平台的可能性。适当地提高信息更新频率,提高用户接收该媒体信息产品的机率,可以加深用户对其产品的认知度。
但媒体信息更新的频率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达到媒体用户的信息承载上限。过高频率的信息推送,会使信息产品成为冗余信息。一方面,信息过量会超出用户承载力,引起用户的反感情绪;另一方面,信息更新过快会增加媒体生产信息的成本,影响信息质量,会消耗媒体的传播资源,增加运营负担。新媒体信息产品的推送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把控,否则会影响到新媒体平台信息产品的传播效果,其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最理想的效果是,用户在不同的时间都可以接收到媒体的信息,但信息量又不能达到用户接收信息兴趣的饱和点。保持适当的信息推送量,既可以对用户起到“适度侵扰”的作用,也可以不断地激发用户对平台信息的兴趣。
二、媒体互联共享资源:整合媒体运营资源和传播力
(一)整合媒体资源:最大限度让利用户
核心竞争力,在稻盛和夫看来,就是全方位的“利他”,[1]做到利益让渡才能获得用户的支持。在新媒体运营中,要做到真正地让利用户,就必须让自身具有足够的可整合性资源,实现媒体运营结构化和信息产品微创新化。新媒体运营,应具有一种极致思维,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并不断地实现微创新,最大限度地让利用户。
但单个新媒体平台和信息产品品牌的影响范围较小,所拥有的媒体产品、用户的资源局限性较大。媒体平合,实现媒体间的资源自由流通,将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利于避免单独运营过程中的不可抗拒性风险。媒体联合可以促使媒体间的资源重新整合,扩大运营资本、市场份额,扩展业务链,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各媒体间的人力资源相互流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和多元化的信息产品。媒体业务的创新性也会随之增强,但媒体联合如何实现结构性运营,是其面临的难题。
媒体联合会使各个媒体间的业务结构和人力、物力、财力相互融合,以达到组拳出击的效果。但媒体联合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有效联合,如果其中结构不合理,会给各个媒体带来巨大的负担。媒体联合的不合理结构组成,会影响整个媒体联合价值链的运行。庞大的联合体,不仅不利于共同进步,而且会相互掣肘,制约原本良好的单个媒体运营机制。因此,媒体联合运营,只有使相互间的配合结构化,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做出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降低成本并更多地让利用户。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只有做到真正地让利用户,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同。
(二)扩大媒体辐射范围:建设新媒体用户孵化器[2]
不同媒体平台有其各自的用户辐射范围,但媒体间的用户群具有相互交织性,同时符合多种运营媒体的用户定位。风格不同但用户群具有一定重叠性的媒体平台,可以为其伙伴培养新的用户群。对于全媒体运营格局的运营者来说,其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之间,可以相互为彼此培养潜在用户,实现用户的流转和共享。而且在新媒体平台运营过程中,其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在某种媒体关系链的建构条件下,媒体用户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扩大单一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媒体之间及其用户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可以使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具稳定性。
具有利益共享关系的媒体平台,既可以分属不同的运营者,也可以是同一运营者运营的媒体平台矩阵。针对不同运营者的媒体平台,建立在合作关系下的用户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各自的用户享用更多的个性化信息产品,提高用户感知价值。[3]针对同一运营者来说,不同媒体平台可以形成一个媒体矩阵,这些媒体不仅包括新媒体平台,也包括传统媒体平台。媒体矩阵中的媒体平台,可以为其他媒体平台培养用户,成为媒体用户的孵化器。矩阵媒体之间,可以为其他平台培养用户,作为媒体孵化器,既可以是完全盈利的媒体平台,也可以依靠价值交叉补贴[4]来维持自身运转,从盈利总额中获得利润的平衡。在矩阵平台中,不同的媒体平台处于整个运营环节的不同位置,为整个运营价值链的流动付出各自的努力。媒体矩阵中的不盈利媒体平台,不是真的不盈利,而是以不同的形式获取价值,其经济价值会在媒体运营总体的经济价值中得到补偿。
总之,媒体联合实现资源之间的自由流通,在整个媒体运营的关系网中,可以更多地让利用户。德鲁克提倡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5]因此,媒体联合资源共享、结构化运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创造性信息产品。媒体用户从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成为提高媒体用户黏性的关键点。
三、挖掘用户社交价值:提高用户“转换成本”
(一)利用虚拟关系网络:实现裂变式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聚合作用,自发聚合的网民具有很强的分享性。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分享特性,可以有效现250定律[6]的价值。将媒体的运营与用户的社交关系结合起来,将信息产品的价值附加于用户社交需求之中,利用网络效应[7]来实现新媒体平台和信息产品的无限增值。社交媒体中自发聚合的网民,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同时,为了这份归属感和信任感,网民也会有些许的从众行为。因此,将新媒体信息产品的价值和用户社交关系网络结合,更能发挥新媒体信息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利用网民的社交关系网络,塑造新媒体平台品牌形象,扩大新媒体信息产品的传播范围,提高新媒体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可能性。但未来主义者保罗・萨弗[8]指出社交网络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出现与梅特卡夫定律[9]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社会网络的价值会随着成员的增加而减小。 社交网络作用的大小,不完全在于其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其内部的稳定性。邓巴数字150[10]指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所能保持稳定人际关系范围有限。社交媒体时代,邓巴数字已经超出了150定律,150N时代[11]已经到来。但网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社交媒体算扩大了用户的社交范围,其社交网络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社交分层的具体人员构成或许会发生变化,但分层本身保持不变。[12]因此,社交关系链中存在一定的僵尸数字,即有一部分人际关系处于冻结状态或阶段性冻结状态。
社交网络系统有效信息趋于一个特定的值,[13]只有保持社交网络的稳定性,才能发挥网络用户的网络效应。但盲目的贪图社交网络的规模和流量,并不能有效发挥社交网络的价值。新媒体平台不能为了流量而引流,过多地引流反而会降低流量转化率。因此,在适当地控制做用户新媒体平台的聚合作用,保持新媒体用户虚拟社交网络的规模,增强社交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用户的黏性。
(二)利用社交情感诉求:提高用户黏性
新媒体运营者,可以通过提高用户“转换成本”,来提高用户黏性。“转换成本”,指新媒体用户离开平台或放弃信息产品时,用户所需要承担的损失。[14]网络用户使用新媒体平台和信息产品,会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习惯和社交等方面的成本。对于新媒体用户来说,舍弃这些新媒体平台和信息产品,也决定用户将抛弃其以往的付出,并且舍弃付出可能带来的收获。在这些“转换成本”影响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用户付出的社交成本和培养的习惯。因此,要提高新媒体用户的“转换成本”,增强用户粘性,就必须注重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并且让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虚拟社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角色,甚至更能满足网民的社交需求。网络社交关系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其社群的文化相似性、归属感、信任感更强。在社交媒体聚合过程中,用户付出了或多或少的情感。因此,针对新媒体运营者而言,提高用户黏性,可以更加侧重于感性因素。新媒体运营过程中,信息产品和平台运营赋予社交价值,就能更有效地构建媒体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关系,赋予信息产品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结语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用户承载了接收海量信息的负担。媒体信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新媒体用户流失也很严重,用户的稳定性较差。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很难维持用户长期的忠诚度。新媒体引流量屡创新高,但流量转化率相对较低,未能实现其经济价值。新媒体运营,需要更多地将用户吸引在自己的信息产品上,使用户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新媒体账号矩阵和媒体之间的联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空间辐射范围,将各自的用户群体交叉影响,无限放大其影响范围;努力塑造新媒体用户孵化器,培养新媒体用户的信息产品消费习惯,加强用户对新媒体品牌的各方面认知。
新媒体用户不仅是新媒体运营者所要服务的对象,也是新媒体运营者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利用虚拟人际关系网络,将新媒体用户变为自己的传播渠道,把媒体产品分享给社交网络中的人。当用户社交网络中的资源都在使用某一新媒体产品时,新媒体用户要放弃这一媒体的使用,就会承担巨大的转换成本。新媒体运营主体之间,具有可相互整合的资源。新媒体相互联动共享资源,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提高用户感知价值。在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新媒体用户的平台“转换成本”,是提高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和经济价值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注释:
[1][5]孙正源.当德鲁克遇见稻盛和夫[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11.
[2]曹雪琴.浅谈新媒体与传统报刊媒体的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15.
[3]加里・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2-13.
[4]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0-29.
[6]李原.墨菲定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杜,2013:239-240.
[7][14]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0-22、35-37、128-130.
[8][9]汤姆・海斯,迈克尔・马隆.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5-26.
[10]定国.朋友圈里神秘的邓巴数字[N].深圳特区报,2015-10-20.
[11]杜修平.150N时代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4):435-438.
[12]安贾娜・阿胡贾,曹.朋友圈真能无限大? [J].国际公关,2016(4):18.
[13]王洪伟,任豪.社交网络的有效信息量研究:基于节点强度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5):693-701.
篇6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新闻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行业市场的竞争,新闻网站想要在行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多方面发展,包括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网站营销、网站管理等。那么本文从营销管理的视角为出发点,阐述新闻网站的运营之道,制定符合新闻网站的营销措施。
关键词:
营销管理;新闻产业;运营分析
互联网的到来,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领域,新闻产业由原来的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的局面也渐渐的被突破,出现了第四媒体,即新闻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新生媒体蕴育而生,使新闻产业不再独树一帜,那么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新闻产业就要采取必要的营销手段。
一、营销和营销管理的内涵分析
1.营销的本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主体都在变化着。新媒体的出现,使大众由传统的被动式消费变为主动消费,有些企业为了促进消费者消费,不断的在变换营销模式,“以顾客为宗旨”的营销战略、4P、4C营销战略全部改为全方位营销模式,其实无论这些营销模式怎样的变化,其目的都只是企业为营销本质而采取的各种手段而已。营销其本质就是指企业的商品为大众受益,促进消费,收取其利益,提高营销效率,当然,大众就是消费者,不管营销策略怎样的变化,其本质和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大众在消费时实施购买行动与营销渠道是密不可分的。
2.营销管理内涵
⑴以大众为主体
将大众作为中心,进行营销管理的一切活动以服务大众、了解大众需求、满足大众需求为主,以此,实现企业的营销理念,之后,对大众的需求进行调查,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对受众人群进行定位。
⑵营销战略管理
活动只要是活动,就会有其目的性,而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即实现利益、扩大影响、发展。营销其本身是一种战略管理活动,而企业战略是以职能战略和整体战略组成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在职能的范围内,但与其他的职能战略又有所不同,市场营销是职能战略的核心,而其他战略服务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实现企业管理途径的方法之一。
⑶营销的基本要素
营销的基本原理是处于企业动态环境中的,通过大众的需求和企业商品进行交换,这样既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又实现了企业营销的目标,企业的全部活动都应该以企业目标为中心,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服务,那么想要实现企业的目标主要在于与大众保持长期的友好交换关系,而大众消费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哪个企业能较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哪个企业就能与大众长期的保持交换关系,就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
⑷营销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营销管理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在平衡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使商品服务的价值增加,通过营销商品、促销、服务来满足消费群体,增加其商品价值。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市场营销是根据大众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大大的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基于营销管理的新闻网站的运营策略
1.准确定位新闻网站
新闻网站是新闻行业主要的生存手段之一。像人民网,北京网,中国日报等都是较大的知名新闻网站。它们都有自己的运营网站之道和新闻特点,首先,新闻网站结合自身的新闻特点进行网站定位,走垂直纵深型网站的路子。一些有针对性的媒体,可以只针对某一方面内容,形成自己的特点,例如:新华网,在网络中新华网以全球性新闻为主,具有信息资源广、品牌影响力大的特点,所以这也是成为新华网在众多新闻网站中独树一帜的网站运营之道,并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其次,扩展交互服务,做好功能定位,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这是最吸引网民的,但据调查,不少网民反映,有些新闻网站搜索存在空白,数据库单一,时效性不强等。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网站,是能够满足网民的各种需求,对发生的新闻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如果一个新闻网站没有及时优化搜索目录,那么就会造成网站的访问量减少。最后,创建新闻品牌,做好优势定位,新闻网站要想在网络里立足,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品牌就代表价值,网络媒体的品牌就是要在网上媒体中有自己生存空间,那么生存空间主要是通过品牌不同和网络媒体的知名度来定位的,所以新闻网站应该把营造品牌的落脚点放在新闻上,将原有的媒体大众吸引到网上来,不断壮大网络的影响力,为网民创造更便捷的新闻热点。
2.实行有效的新闻网站营销
⑴建立网站营销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新闻网站要搭建好与访客的关系,网站的视觉美感和网页内容是首要环节。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便捷、智能的网站系统,因为只有功能强大并且实用性强才能在日益竞争的网络中生存下去,要有吸引网民的产品,通过网页的视觉美感展现给网民,但这只是网站运营的第一步,为在日后的推广中起到事半功倍的铺垫作用。网站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来规划经营目标,这样才能对新闻产品掌控自如的运营,在新闻网站中拥有立足之地。
⑵制定符合自己的营销模式如今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优胜劣汰,对于各个行业都一样,当然,新闻行业也压在其中。要想在众多网络领域里独树一帜,就需要将产品质量和服务理念放在首位。那么新闻媒体构建的新闻网站,其营销模式要全方位的展示,而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闻媒体有足够高的品牌知名度,使受众对这个品牌有较高的信任,品牌的力量对受众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例如新华网,在日常生活中大众就对新华网的信任度较高,那么在上网时,大众的首选网站就是新华网;而对于那些综合性网站的新闻版块,就要通过其他相关版块的品牌或消费者来吸引,例如:优酷、新浪、搜狐等这样众所周知的网站,在其网站上都有单独的新闻页面,以光明网为例,光明网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于思想理论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天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闻,光明网都会有搜索一项,为网名提供方便条件,当网民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去搜索与之相关的新闻或是关键词,并能够参与谈论互动,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便利还增加了其互动性。这样一种营销策略,使得光明网的点击量屡创新高。
三、结语
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其新闻网站的营销管理模式不断的需要变化,新闻网站就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增强网站实例,在其互联网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洪莉萍.新闻网站市场运作中的互动营销[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25.
[2]杨巍.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4):104.
[3]李佳佳.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8):129.
篇7
0引言
国务院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为媒体传播产业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媒体业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成长,新闻传播事业蒸蒸日上,媒体融合逐渐形成。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工作方式也在逐步地变化,在这种全新的局面下,新闻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常常吸收新知识,升级工作思路,让新闻媒介实现全面的融合。其中的广播新闻也要实现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是时展所要求的,其创新有其必然性。
1广播新闻创新的必要性
广播新闻创新是其适应时展的必然,其主要载体是各级各类的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它的观众收听时间最长,听众数量最庞大。据央视索福瑞2010年对全国33个城市收听率统计的数据显示,每人每日收听新闻广播平均时间是24分钟,占总量的28%,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型的广播频率。广播新闻质量影响着听众对广播频道的选择和对广播新闻的忠诚度,在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广播新闻必须创新,其创新的必要性如下。
1.1媒体融合的冲击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多媒体激烈的竞争冲击着广播新闻,它的各方面影响都说明广播新闻创新的必要。
1)广播新闻的全媒体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形式变得多样化。广播终端也多样化: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收音机等的全面运用,加速了广播新闻的全媒体化进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电信运营商合作,全面推进广播电台、电视,其收费用户已达60多万,并利用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好几十个Wap点播直播频道,其节目逐步面向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多媒体网站,使其节目形态能够广泛地使用于只能手机或者其他手持终端和PC终端;
2)广播新闻听众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广播新闻中,其听众只是纯粹的受众,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终端可以是电脑、电视和手机的时候,受众也随着广播业务和渠道的改变,逐渐被用户这个概念所取代。这种取代是必然的,广播听众的用户化要求广播新闻要抓住媒体融合的机会,全面开发满足其用户各种需求及广告客户的要求;需要细化用户需求,改革与广播新闻息息相关的广播媒体,实现一站式服务;
3)广播角色的改变。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广播媒介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广播媒介是新闻内容的播出平台和内容生产者,转变后的广播媒介是新闻内容和增值服务的供应商。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大力打造手机电视原创节目制作队伍的基础上,正发挥其集成运营商的优势,与80多家内容供应商签约,这些供应商包括传统的电视台、主流的视频网站及一些社会制作公司,所有节目形成一站式发展。
1.2广播新闻新特征的要求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特征要求广播新闻必须创新。
1)新闻素材获取的渠道多元化
传统的媒介,只能通过几种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新闻节目的相关素材,如:记者采访,对群众调查访问,和少许的热心观众的电话热线,这存在这很大的局限。而在当前的形势里,新闻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与观众交流,与此同时,观众也能新闻广播的素材来源更加广泛,更具时效性。在这种能够更快更多地手机信息的情况下,广播新闻更应该创新,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加大平台建设的力度。
2)新闻节目生命力的延长
在传统范围内,广播新闻有时间的限制,它据有时间段,时间一过,听众就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听到想听的新闻。而现在,媒体融合,广播新闻与新媒体结合,播过的新闻节目可以通过网络重新播出,让感兴趣的观众能够在节目播出时间外接受到新的信息。与网络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合作,这种运营模式,使新闻的生命延长了,这种随时随地听到想看的新闻,驱使广播新闻不断地更新创新,以满足听众的需求。
1.3广播新闻创新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广播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没有技术和节目内容形式这两方面的不断创新,就没有现在的广播,更加没有现在的广播新闻事业。
但是,其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在多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事业似乎已经垂垂老矣。要使广播新闻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打败,以为地因循守旧、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法宝,广播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关键之路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1)从新闻和其他节目的关系来看,一个电台的节目骨干是新闻,如果是系列台,那么其主干台是以新闻节目为主的时政台。新闻节目能够创新就能够带动其他节目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全台节目的质量。但是,现在其他节目都不断地运用新的方法,新的招式吸引听众,而新闻节目受到其自身的限制,创新的步伐显得缓慢,如过不努力加快改变,必然会影响广播新闻的整体效应;
2)从新闻和经济效益来看,虽然新闻播放是无常的,不能够制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新闻播放的时间是黄金时段,其内容符合听众的需求,如果把新闻刻意经营,不断把新闻节目办出新意来,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收听率,这样,紧接着新闻节目的广告对听众和客户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地加强,其经济效益也就一览无余;
3)从新闻和电台的地位来看,广播新闻在新时代一向不被人看好,要改变现状的办法是扬长避短,努力创新,把广播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说,电台所独有的方面快捷、声音魅力是其他媒体所望其项背的。
1.4广播新闻创新本身的重要性
1)创新是创优的有效方法,创造出精品,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浏览比较近几年获奖的新闻作品,就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新。题材新、手法新、角度新等,这个“新”就是作品的最大亮点或者是卖点;
2)创新是竞争最重要的法宝,当前,各种媒体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新闻又是竞争的重中之重。新闻的竞争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时效,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利用创新意识创造出独家题材、独家手法、独家视角和独到的深度。
篇8
【关键词】 广播电视行业; 资本运营; 制约因素; 发展方向
一、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情况概述
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才被各方所认同和施行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运营是指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将其拥有的一些可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运作,以便使其所掌握资源能够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可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多项产业,而资本运作方式主要有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几种。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通过对广播电视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广播电视媒体凭借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体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广播电视行业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严重影响,在资本运营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资本运营障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找到未来资本运营的发展方向,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健康、跨越发展。
二、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存在着产业行政、行政干预多和自身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其资本运营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一)难以充分发挥产业性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媒介凭借本身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利用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广告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进行营利性经营。但是由于行业特殊性,使其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高利润的产业性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要求其为国家和政府进行宣传,而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电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并集中表现为几类常见的情况:第一,有关部门对于何种广播电视媒体资源能够进行资本化运作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难以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运用。第二,为了满足社会属性,广播电视媒体往往需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一些主旋律作品。如针对建军建党纪念日等主题创作的一些电视媒体作品,根据相关规定,这类作品绝不能带有任何广告和其他营利色彩的内容,盈利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作为事业单位,这部分节目必须制作和安排播出。
(二)外部资本很难进入广播电视行业
对于我国广电行业来讲,其资本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广电行业的融资需求和外部行业的投资需求均得不到满足。由于国家有关方面对于广电行业的资本运作监管较为严格,限制较多,使广播电视行业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很难及时有效的引入外部资本,而大量外部资金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行业,却受政策限制难以快速进入。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要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更无法拥有传媒品牌。这些严苛的限制使得广电行业在资金方面严重缺乏灵活性,其资本也就很难实现有效运作。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政策性法规已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而外部资本在资本运营中很难获得合理的地位,并且双方在合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外部投资方就将处于不利地位,其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往往面临巨大风险,稍不留神就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以上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很多热衷于投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投资商心存观望,难以果断将资本注入。
(三)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缺乏资本运营条件
1.缺乏明晰的权利分割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都没有真正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导致广电行业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政治宣传属性,而忽略了对资本的运作,导致其经济效益长期不理想,甚至陷入亏损境地。此外,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没有进行明晰的分割,使得广电媒体很难进行融资活动,从而缺乏足够的资金,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2.缺乏多元化盈利模式
由于政策、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广播电视媒体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运作,很多广播电视媒体其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广告收入来获得经济效益,很多媒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整个行业长期以来盈利状况不理想。
3.缺乏专业的资本运营人才
资本经营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其运作不仅需要在一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条件下进行,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资本运营人才来完成。进行广电行业资本运营,由于其涉及的相关要素和部门往往更为复杂,因此不仅要求资本运营需要具备从事资本运作所需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才,还客观上要求资本运营人员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具有深刻的了解。这样的人才能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指定和施行系统的资本运作方案,为广电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但是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来看,具备上述各项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
三、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方向研究
(一)加快产业化运营,进行跨行业运作
当前,广播电视媒体的资本运营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产业化调整。要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强化媒体的经营属性进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尽快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的产权,以便将其宣传职能和经营职能有机的进行分拆组合,如对于一些严肃性较高的新闻栏目由媒体直接运作,严格控制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而对于一些生活类和娱乐类的栏目则可以进行适当的制作和播放相分离,终审权在广播电视部门,而将其广告经营权、节目交易权等进行产业化运作,适当的引入民营和外资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手段,进入股市融资,这样能够显著解决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如电广传媒(000917),就是湖南广电系统的上市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湖南台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俨然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广播电视是一个公众服务体系,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面越广,其节目制作成本就相对越低,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传媒集团来提高媒体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打破区域性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发展。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演出等方面全面纳入经营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如某电视台承办一知名歌星的大型演唱会,在承办活动之外,电视台可以配合活动做一些电视、广播、报纸方面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源评估体系,积极进行外部融资
首先,应建立起广播电视传媒资源评估体系。一方面,要对广播电视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指定具体的行业标准来有效进行运作,以便科学准确的评价媒体资源的价值,使媒体和资本具有一个客观的评定标准,从而避免盲目合作产生的一系列潜在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广播电视传媒的资源整合步伐,使广播电视资源品质更优,配置更合理,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强。通过强化优势产业,振兴弱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资本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平台。要加快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改革进程,逐步实现品牌化;要扩大电视节目的经营开发和节目销售,降低节目生产成本,提高广电节目的创效能力;要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在其建立之初就应实行企业化运作,直接与资本、技术合作开发。
其次,要不断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外部融资。广播电视高产出、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其每年的投入很大,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政策划拨和广告收入难以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广播电视资本运作应大力引进外部资金,即通过增加广播电视传媒的负债获得发胀所需资金。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上海、湖南等地的广播电视传媒通过上市后都获得较大的成功,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都不失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上市融资更是广播电视传媒进入资本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传媒产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到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特别是大众媒介,更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局限较大,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其上市更为复杂、困难。但是,可以尝试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或是通过投资、收购相关资产转入来达到目的,以便为快速筹集到大量资金。
(三)进行相关制度改革
第一,进行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媒体内部人事制度看似与资本运作无关,其实理顺了传媒内部的关系,往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广电传媒资本运作的观念,为资本的进入以及进入后运作的效果和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改革过去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任免制度,特别是对于经营性岗位,要严格执行聘用制,通过定期考核来决定人员的任免和淘汰,以便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如对于广告业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在内部适当设立竞争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工作,进而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在薪酬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拉大收入差距建立起按劳分配的新型绩效机制,鼓励内部员工通过个人能力的发挥来获得丰厚收入。此外,应建立其人力成本理念,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第二,加快广播电视传媒法制化进程。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备的广播电视法律政策系统,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相关规范,打破垄断、制止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要降低广播电视进入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和非经营性成本,国家可以适当鼓励行业外资本投资广电行业,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指定相关的保护正常,以提高行业外资金进入的积极性。此外,要逐步建立起政府诚信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明确媒体和投资者之间权利和责任关系,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国勇,申其辉.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J].理论月刊,2004(1).
[2] 万茵.探索广播电视资本运营途径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4(7).
[3] 胡韶林.广播电视传煤资本运作之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6).
篇9
从总体情况来讲,2008年对于中国媒介来说是较有作为的一年,围绕北京奥运进行的整合传播营销将成为全年的亮点,市场综合效能会随着北京奥运着意放大。但是,非奥运题材的广告投放会出现小幅调整状态。以此为契机,媒介行业管理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媒介市场的操作规范性会大幅提升。媒介市场能量加速向强势媒体类型和强势媒体品牌集中。媒体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倾向逐步明朗。以投入产出关系为核心的有效传播开始成为媒介运营者着意考虑的核心指标。
大趋势之二:北京奥运成为2008年度最大媒体事件。
2008年围绕北京奥运进行的整合传播营销将达到空前水准。因此,这一事件还是年度最大的广告营销事件、最大新闻事件、最大体育事件、最大社会事件。以此为契机开展的多媒体传播具有全球化传播、传播形态复杂多变、传播能量集中、传播阶段属性强等特征。在这样历史机遇面前,中国媒体人能否驾轻就熟地利用各类传播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整合传播营销将是一次严峻考验,媒体道德自律、媒体社会责任也会由此放大。
大趋势之三:媒介市场调整力度加大,市场能量持续并加速向强势行业、强势品牌集中。
如果说2007年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调整年,那么这样的调整态势至少将延续到2008年年底。其特征如下:行业管理力度加大,传播产品的规范性增强,市场对于娱乐产品的文化含量需求增加,低俗的娱乐产品会进一步受到遏制。由于经济宏观基本面整体出现过热苗头,媒介市场板块的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媒介运营的风险较往年明显加大。但是,媒介市场板块的市场规模仍然会持续增长,因此媒介运营将朝着品牌化方向前进。具体说来,电视综合影响力会持续拉升,其广告经营额会超过媒介市场平均增幅;报纸板块会出现小幅反弹,但是运营手段仍显疲惫;广播突围的方向仍然是主要问题,广播受众规模会持续减少,如果国家对广播广告加大管理力度,其经营风险会加大;期刊市场将继续朝着分众市场迈进,广告经营手段与额度相对稳定;因特网等新媒体的市场朝着理性方向回归,在受众市场持续走高的基础上,其广告运营中的有效到达率将制约市场的资金规模。新媒体的碎片补充地位仍然难以改变。
大趋势之四:电视媒体分化加剧,模式化运营出现新亮点,市场向强势媒体偏转加剧。
五年来,本人一直呼吁中国电视界将有效收视点的概念引入电视行业管理,这是电视台朝着效能管理前进的核心。那种不顾市场回报的频道收视率排名在2008年会出现疲态。也就是说,随着广告投放向品牌频道和品牌节目的集中投放,部分收视率排名较高但是缺乏思想影响力的频道其广告增长率以及广告收入会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况。应当说这是大胆的预测,是市场游戏规则的优化。
篇10
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切会改变吗?
数字媒体爆发之年
我们可以对比下4年前与今天的媒体变化,在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是2.53亿,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刷新为5.13亿,4年前,社交网络刚刚兴起不久、苹果手机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iPad还没诞生、国内还不存在社会化媒体、3G牌照也没有发放、智能手机还没有如此之普及。这些环境的变化已经说明:2012年的奥运营销一定会变。
数字媒体必然会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营销中大放异彩,从社交网络到网络视频,到移动互联网,都将在这个事件中发挥出其穿透力,奥运的营销一定会以数字媒体为中心,现在三星、宝洁等奥运营销的策略都已经明确了互联网在整个传播中的地位,因此2012年将必然成为奥运会数字营销的爆发之年。
多屏时代:视频成主流平台
今天的观众收看、评论、参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场景会是什么呢?
由于伦敦与中国的时差的关系,等到奥运赛事密集的伦敦下午时段,中国已是凌晨2点钟,大多数人已进入甜美的梦乡。对于那些并不能扛住半夜收看奥运赛事的消费者而言,通过网络点播方式欣赏将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网络视频自然会成为企业争抢的营销的优质资源。例如,YouTube将向亚洲和非洲用户提供伦敦奥运会的网络直播服务,免费提供长达2200小时的赛事直播,其中包括所有32项赛事的金牌争夺战,这个动向表明,网络视频正在借助大事件走向主流媒体的队列。
也正因为这样的特征,所以2012年伦敦奥运的关注场景,互联网自然会成为与电视一样有影响力的平台,而且今年的互联网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户外LED等等多屏幕的形态将成为新的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下,奥运点播或者直播的网络视频的贴片广告、奥运相关的视频节目的赞助、精彩奥运资讯推送的平台,都成为奥运营销必须抓住的传播资源平台,如何整合跨屏幕的影响力,会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营销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与消费者的互动是核心
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信息扩展速度大大提升,时效性产生巨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消费者与大事件和品牌之间的信息交互的实时化和互动性在加强。甚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会有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博、移动APP等新兴平台关注”赛事新闻”、”金牌榜”、”赛事结果”等资讯信息。这也意味着借助奥运会的营销要变得更加的实时化和强调与消费者的交互性。
很多大品牌已经在采取这样的行动,可口可乐“加入中国节拍”活动,正是邀请了消费者来共同参与,并利用微博等新兴的社交媒体手段,让这个活动变成一个消费者全民参与互动的活动,2012年2月底,宝洁并正式启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母亲喝彩”主题活动,这一主题也将贯穿2012宝洁奥运营销项目始终,而这个活动的核心载体是互联网。
这说明,奥运营销不能仅仅停留在借势:体育赞助和购买冠名权上或者搭乘顺风车,而是要将奥运营销做成一项全民互动的公关事件,把奥运精神、品牌内涵和消费者三者连成一线,从而真正挖掘其中的价值,利用各种新的数字化媒体制造互动的机会将成为2012伦敦奥运的主流营销趋势。
创意与内容为王
每个品牌借助2012奥运营销,都是希望打造多样的平台来更好的将奥运与普通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所有消费者都有机会感受奥运,融入奥运这一体育盛事,但是如何更好的融入。
经历了2008年的奥运会的兴奋,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相对会更加理性和冷静,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度肯定不会像2008年那么高。在这个人人都希望展现个性,虚拟与现实相互融合的时代,新鲜的创意依然是奥运营销必须坚持的策略,品牌需要把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整合到一起,借助奥运的平台传递出最强有力的声音,微电影、病毒视频、社交媒体上的活动、网络游戏等等都是可以出营销创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