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4-03-14 17:1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篇1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管理;SG-ERP;PMS;有机整体;闭环管理;智能电网

1 实现配电网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体系由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平台组成,涵盖规划、技术、建设、生产四个方面。

管理规范包括《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带电作业管理规定》、《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7项规范,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技术标准包括直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配电网技术原则》、《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力电缆线路管沟运行规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0项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技术准则。

标准化体系平台由规划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组成。标准化体系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该平台,可实现配电网工程从评估与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监督、ERP物资采购、里程碑节点监控到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2 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

规划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完成规划编制。其功能包括规划基础数据导入、现状电网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定容、网架规划、通道规划和规划经济评价。如图3所示。

1.3 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配电网工程图纸管理、造价管理建立起了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设计图纸管理、造价管理的规范化,使配电网工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职能。如图4所示。

1.4 工程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根据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提供的项目库进行项目审核,确定项目的通过、保留、不通过、退回四种状态,最终确定各公司资金总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具体管理环节如图5、图6所示。

1.5 标准化设计主要内容

标准化设计将配电网工程划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规范期使用原则,规范设备选型配置,形成《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贯彻实施配电网技术标准和技术原则。参照国网公司设备图元标准制定了模块图标规范;同时图标规范与PMS图标兼容,使工程方案图在回传给PMS时保证图形不变。设备图元配置范例如图7所示。

图7 设备图元配置范例

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2.1 实现了配电网标准化、闭环管理

全面应用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国网公司套装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了电网规划、设计、计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通过该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概算编制管理的标准化、统一编制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实现工程资金使用考核的实时性、合理性、实现业务数据高度共享,通过灵活的授权机制,达到分层次、分业务管理信息;实现网络传递本系统业务数据的快速化、安全化,从而形成电网工程的闭环、一体化管理。如图8所示。

对于规划项目,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则应用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标准化设计,贯彻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规范、主接线、架设方式,统一造价编制执行规范,合理分配工程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资金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度,简化运行维护和规模采购的工作量,为设备集中采购奠定基础。

通过标准化设计生成了工程造价和标准化物料采购清单,为ERP中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申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标准化设计的图纸为PMS设备台帐的维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减少了设备台帐和电网单线图维护量。

2.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平台带来成效

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配电网工程方案图管理、造价编制管理更为规范化,统一了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统一了设备规范。

加强了配电网工程资金的批复的准确度,做到计划有据可依。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了技术标准,实现了管理见效益。

降低了人工劳动,从原来的一个工程设计需要几天,降低到数小时。

对不合理的配电网设计实现了自动控制,保证了标准化设计的贯彻,杜绝了配电网设计的随意性。

3 结束语

(1)通过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配网工程规划、设计可参照执行的标准。(2)建立软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实现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信息的具体落实,同时实现配网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造价、审核、审批下达的流程化管理。(3)标准化管理体系纳入了智能电网建设标准、使得智能电网建设标准化的执行得到了具体落实。(4)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满足配电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管理的要求。(5)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配电网工程。

参考文献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2]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

[3]带电作业管理规定.

[4]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

[5]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6]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

[7]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

[8]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

[9]配电网技术原则.

[10]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

[11]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

[12]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

[13]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

[14]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

[15]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 标准化 监理 

一、推进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建立 

世界当今发达国家对建筑技术管理普遍采用的体制是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此体制也是WTO规则认可的有关贸易壁垒的技术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在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标准化的性质体现在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强制性条文》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从研究、探索再到实施,已经向技术管理法制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从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的体制总目标来看,当没有上位法规支持技术法规制定的前提下,《强制性条文》还只能为解决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技术问题的一种过渡。因此,解决法律滞后的问题是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前提。为配合立法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快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城镇燃气专业技术法规试点编制工作的步伐,为技术法规的审查、编制、批准、、实施、管理等的探索经验,为法律的修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二、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 

(一)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项目组各成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要点。在人员配制中,项目部要充分的考虑各部分、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确保人员配制齐全。 

(二)现场管理标准化。实施现场签认制度,建立定人、定岗、定期、定责、定点的检查制度,按现场作业标准以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产权单位施工联系人、各迁改工点运营范围等情况,施工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中,每个月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考试。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过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确保施工、行车等安全。制订各级质量管理部门或机构及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清楚,责任及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人,形成质量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坚持全线创优,制定明确细化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抓组织实施。 

(三)过程控制标准化。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建立工期管理标准,建立合同、拆迁、施工图审核、验工计价等工作标准,认真贯彻“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在施工基础管理上,我们落实工程物资、工程资料等方面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环保、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进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监理预控。监理预控要在宏观和微观上控制,既遵守规范规程又注意每个细微环节。 

篇3

把“智慧”标准化

早在2009年,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联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经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已收集贯彻的服务标准化法规和服务标准化管理规定18份、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68份。体系内共包括标准361份,其中引用国际标准27份、国家标准164份、行业标准67份、地方标准3份,自编企业标准100份。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体系于2011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已将标准体系文本导人数据库,相关人员可通过网页、公司OA办公系统进入数据库查询最新标准。

据了解,标准化试点在虎门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内,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依托,以区港联动(B型保税区)为重点,以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为亮点,渗透到区港联动的全程物流服务标准化链条中,建立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虎门港现有港口物流服务与B型保税区服务两种服务业务,港口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旨在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口岸增值,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即区港联动)的基础上采用技术,并在国内首创结合技术创建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标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查询结果显示,《东莞保税物流中心智能仓库操作流程》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职能仓库的操作流程,《东莞保税物流中心出入闸管理规定》中对人员、行政客运车辆、货车、单独携带的货物、单独携带的物品出入保税物流中心的管理规定,《地标库位标签标准化》中关于保税物流中心地标库位标签的标准要求,《托盘标签标准化》中用于保税物流中心的托盘标签要求,未找到国内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填补了国内上述有关标准体系的空白。那么,标准化下的智慧港口将是什么样的呢?

三步打造“智慧港”

根据《虎门港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虎门港将分三个阶段,实现全面建设“智慧虎门港”的目标。虎门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表示,虎门港打造“智慧港”分两个层次:一是港口管理,如办公系统、电子通关等;二是集装箱、物流等相关的信息产业。

在具体内容上,虎门港建设“智慧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中心,包括云计算。主要是将虎门港管委会和集团里的人事管理、招商、财务等软件系统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处理;二是物联网版块,包括和东莞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电子围网等项目;三是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降低物流成本。

那么,虎门港如何实现“智慧港”目标呢?根据市场定位和虎门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智慧虎门港”的建设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11年-2012年为初级发展阶段,港区的主要网络、硬件基础设施部署完毕,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港区管理和生产的基本要求;2013年-2014年为中级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引入港区,通过感知技术和智慧化的应用提升港区效率和管理水平;2015年为高级发展阶段,引入云计算平台,最终建设虚拟化的运营平台。

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RFID事业部总经理杨淑港表示,“智能港及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了虎门港发展物联网的目标:以物联网建设为发展方向,RFID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并以虎门港为依托,以港口物流智能化为目标,拟在3年至5年内推进虎门港物联网建设,实现港口物流的智能化管理,建立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港口物联网。杨淑港说:“面对盐田港和黄埔港的强势竞争,怎样走差异化道路,物联网为虎门港找到了突破口。”

该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以RFID及其他传感技术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资源汇集到港口数据中心,应用层调取数据送往云计算平成海量数据的计算,实现港区智能化管理。

虎门港将以传感技术和RFID等技术,配合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实现港口在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物流跟踪、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智能化,实现港口的物联网建设,打造智慧港口。具体来说就是在海域、港区、陆运途中分别进行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都是典型的物联局域网,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后,融合在一起就基本实现了整个港口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虎门港分步实施子项目,电子监管通道项目、智能卡口、智能堆场、GPS船只定位、立沙岛石化码头等。而电子监管通道和智能卡口两个项目的建设,已取得成效。

据介绍,在虎门港五号和六号泊位之间,有着一公里长的一段港口大道,这段路是市政公路,即不可限制非过关车辆从此路经。海关当时遇到一个难题,如果其他汽车也能路过这段大道,那货柜在其间被偷偷放入其他货品,走私岂不轻而易举。但是要建设专门高架桥的话,还要投入6000万元。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对建筑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提高管理水平,采油工标准化管理,以适应当前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就针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问题进行论述。

一、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项目标准化管理借鉴项目管理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利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管理模块,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保证建筑项目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方式转变,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以及过程控制的标准化。采用项目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将施工过程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模糊的问题具体化,合理衔接了施工各个阶段项目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其次,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施工过程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有效拓展施工管理的范围;再次,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和规范,制定合理的人员配备标准和施工控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施工资源。最后,项目标准化管理可以保证施工采用先进统一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保证施工单位不断建设精品工程,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各种施工风险,提前进行规划和预防。

二、建筑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就需要采用项目标准化管理。在进行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针对项目的特点、要求、节点、环境以及目标等情况,制定出可行性的报告,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施工组织管理

在进行企业安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不断上升和优化整个标准管理体系,形成比较稳定的安全文化场,避免出现管理劣化的情况。在进行组织化管理中,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施工技术水平编制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保证内容实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要采用最优化的方法将全体施工人员、各部门以及各工序之间的关系进行固定,保证各部门综合安全管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进行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管理,要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量进行精确计算,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支架、模板、运输、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以及材料检验等环节,为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针对建筑施工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采用合理的处理措施。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生死存亡,同时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对企业提出更高的挑战,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文明施工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要保证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安全,还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全体人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建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增加企业的文明施工知名度。另外,文明施工可以赢得良好的信誉,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

(四)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管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ISO9000标准,遵循防检结合和以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管理力度;还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全称跟踪检查和监督,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把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质量管理细则,做好自检、专检和交检等工作;要制定样板制度,通过规范的样板来引导施工工艺操作;要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工作,控制具体施工每个施工的部位和环节技术要点,管理方要与施工方进行协商确定。在检查过程中要采用挂牌制度,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同时在实际管理中要进行灵活运用。

(五)施工劳务管理

劳务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劳务管理力度。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有效掌握劳务人员的流动情况,控制好总体施工人员数量的掌握。另外,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的各项规程,增强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尽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六)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要根据施工条件和合同规定,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处理土建和安装之间的关系,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要进行合理配合。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学则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协调施工的各个工种和工序的配合;对劳动力和施工材料、设备供应进行提前合理的安排,避免影响到正常施工;还要确定各分部和分项工程的目标任务以及工程完成的时间。此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为了防止出现疏漏的情况,要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梳理,为下一步的施工做好准备,保证施工进度。

(七)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保证施工人员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要重点进行安全基础和安全宣传教育,做到安全施工的全体人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检查。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一是要不断提高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生产和施工。二是施工单位要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对出现突发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保证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对施工安全目标管理,对施工现场违规行为进行重点的整治。

(八)材料设备管理

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要对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的进场检验,避免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达不到施工标准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对于材料使用数量也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回填密实度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在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管理上,技术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避免过度使用,保证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对于用工签证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签字才能有效。要根据施工的施工情况,对工程量进行及时合理的结算,坚决杜绝人工费用的预提,还要做好月结和年底汇总等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项目标准化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保证建筑项目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方式转变,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保证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陈兴福.变电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2] 曹小峰.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20)

[3] 王居军.关于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分析――以施工管理为例[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1)

[4] 席贤群.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1)

篇5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实施工作的不断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水利工程档案仍存在着整理速度慢、内容不全、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进行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等级评定和工程验收包括单位工程与阶段和竣工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归档文件资料的完整程度和整理质量,并在验收后,及时整理归档。”科学地进行档案管理,大力开发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向水利部门和社会提供利用,是实现水利工程档案自身价值和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谈一些认识。

 

1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缺乏验收资料的实践经验,致使验收资料整理不够全面水利工程是系统工程,这一因素决定了建设工程档案的复杂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它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这三个条件。档案人员对工程档案缺少管理经验,不知所收集上来的资料是否齐全,只是被动地从工程项目负责人员那接收移交过来,往往是有多少接多少,往往存在着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准、整理不规范等现象。没有把工程项目同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有机的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档案的齐全完整。

 

1.2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①目前,部分重点工程建设单工作服务。位在档案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制订应有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建设单位虽然制订有,但也不健全。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忙于各项业务工作,对工程档案管理法规宣传、贯彻不够,对工程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缺乏应有力度,对工程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也没有没抓起来。③档案资料流向制度不健全,使得工程建设中技术、施工人员调动、变更,出现人走档案走、人走档案没人管的现象。

 

1.3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和管理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精力不足,往往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后期,才开始着手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造成档案资料的复印件较多,原件很少,特种载体档案严重缺失。这是因为:①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及工程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有的仅在口头上说一下,并不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平时只注意抓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②施工单位不注意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是按照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来产生资料,往往是工程施工快结束了,才突击搞竣工资料。

 

1.4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档案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大都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且大多数身兼数职,精力有限。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多,这些人员缺乏档 案专业知识,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对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熟悉,造成归档不齐全、案卷质量差、不规范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归档质量。

 

1.5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招投标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理制度、市场稽查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为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形式、规定、制度、以及各种档案载体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档案管理制度、法规却未能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还没有纳入到新的管理机制中去。如何尽快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法规制度,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2 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建立完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质检及监督、审计等部门的实施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使档案部门可以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同时,建立内部管理激励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层层加以落实,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既要列入分管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更要具体落实到有关人员的职责中,年终要有总结,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真正地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结束,档案资料管理通过验收全过程。

 

2.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针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实际,必须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并取得相应的管理资质、持证上岗;对外定期举办工程档案工作的集中业务培训,及时做好各种文件、标准的讲解、培训工作。

 

2.3资料分类科学化,实行档案工作标准化。标准化是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遵循水利工程文件材料自然形式的规律和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按照《档案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等水利工程档案法律和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完善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实现档案编制、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及提拱利用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

 

2.4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包括以下几方面:保管条件的现代化,载体材料的现代化,翻拍、复印、装订手段的现代化,档案工作手段现代化,咨询业务智能化等方面。要实现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化的报送、传递,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者多方位、多区域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者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服务。

 

结束语

篇6

(一)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按计划做好刹尾工作,各项精神文明工作做好检查验收的准备,力争各项工作取得先进。

(二)抓好园林城市创建拿牌工作。及时跟进创园评审、授牌的最终环节,确保拿牌万无一失。

(三)抓好年度内部考核结账工作。认真做好全系统内部结账考核工作,严格按内部责任制结账。

(四)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系统预算编制和内部单位预算平衡方案,严格按标准执行津补贴,加强财务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确保“三公”经费下降15%。

(五)做好明年工作计划。主要抓好2014年市政园林重点工程计划安排,12月底完成2014年各项工作计划。

(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重庆沔商协会成立工作,完成中房集团投资项目的合同签订工作。

(七)做好二级单位班子成员谈心活动。全面了解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情况。

(八)抓好维稳工作。重点排查改制企业和农民工欠薪等遗留问题,确保十三中全会和元旦期间安全稳定。

(九)做好全省燃气安全会议接待工作。重点抓好向市政府汇报、与省厅衔接以及会议接待工作,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二、各位主任2013年十一月、十二月的工作任务

副主任:

1.负责做好2013年度全市职能考核迎检和委属单位全年目标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2.负责做好2014年度报刊杂志征订工作,11月份完成;

3.负责抓好住建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管理工作,继续抓好2014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协调工作;

4.牵头抓好“四城同创”及城市管理工作。

副主任:

1.组织开展全市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年度检查,12月份完成;

2.负责做好省政府对重点镇“禁实”工作的迎检准备;

3.负责做好全省质量安全大检查迎检准备工作,12月份完成;

4.负责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点抓好标准化手册的宣贯及培训工作。

副主任:

1.做好迎接组、纪、宣等对口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年终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2.负责抓好十三中全会期间及元旦节前的维稳工作;

3.继续抓好改制企业维稳工作,重点抓好水泥厂19名退休职工医保手续补办工作,12月份完成;

4.继续做好战线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的提案答复工作,11月份完成;

5.继续抓好2013年度建筑工程专业高、中、初级职务评审材料的报送工作,12月份完成;

6.抓好机关及委属各单位新一代社会保障卡的办理工作,12月份完成;

7.组织开展住建系统党风廉政和预防腐败教育培训,11月份完成;

8.抓好委属各单位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党建工作等责任制考核结账。

副主任:

1.配合省住建厅抓好全省燃气安全会议的筹备工作,11月份完成;

2.组织开展燃气行业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12月份完成;

3.负责做好公交南城线路和老城区车辆更新工作;

4.继续做好城中村改造有关督办、协调工作。

副主任:

1.抓好青渔湖路道路绿化工程建设,12月份完成;

2.抓好2012—2013年绿化工程投资评审工作,12月份完成;

3.拟定2014年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方案,11月份完成;

4.抓好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设计完善及土建工程招标工作,12月份完成;

5.抓好以冬季修剪、防寒防虫为重点的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12月份完成;

6.抓好苗圃冬季施肥和苗木补栽工作,12月份完成;

7.抓好2013年财政决算以及2014年财政预算工作;

8.抓好年终各项迎检及工作总结。

副主任:

1.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各项工作,重点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副主任:

1.组织召开2013年村镇建设工作会议,11月份完成;

2.督促抓好彭场镇“四化同步”示范镇试点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3.督促抓好示范带(干河、胡场)立面改造工作,12月份完成;

4.负责做好2013年村镇统计年报工作,11月份完成;

5.认真抓好村镇建设年终检查考核工作,12月份完成;

6.迎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工作,12月份完成;

7.完成全省传统村落申报工作,11月份完成。

党组成员:

1.负责抓好已办理《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的工程竣工档案移交整理工作,并督促建设单位对进馆审验的工程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2.进一步完善招标备案管理,对已公告的10个工程项目,做好招投标监管工作;

3.负责做好新造价定额的发行及宣贯解释工作。

总工程师:

1.抓好南城新区建设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2.抓好仙桃食品产业园建设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3.抓好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

4.负责做好2014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方案草案编制工作,12月份完成;

5.负责抓好2013年10月底已竣工验收工程的决算资料送审工作。

工会主席:

1.继续抓好汪洲河景观带建设工作,重点完成沔阳公园施工合同签订工作;

篇7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和办法;思考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住宅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同时,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精装修成品房的逐步涌现,在施工队伍素质和施工过程控制方面的矛盾逐渐扩大,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完善,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强化,逐步走上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工程质量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的必然要求。如何围绕新形势,适应新任务,寻求新突破,是新时期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加强和改进质量监管工作的背景

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方法必须适应发展形势、管理对象、工作任务的变化,任何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要素,体现新的特征。只有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发挥监督效能,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贯彻实施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质〔2010〕159号)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建质[2013]171号),以下简称新规定,是今后我们如何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石。

新规定为监督机构重新定位带来标尺,为监督模式转变提供了依据。

新规定明确提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其明确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并统称为主管部门,体现了对监督机构行政执法地位的认可。新规定对监督工作内容、程序及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规定,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质量行为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是今后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根本大纲。突出落实企业质量管理、监督执法管理“两个手册”,督促企业和执法人员严格履责、规范执法。加快建立健全以抽查为主要方式、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是贯彻执行新规定的迫切要求。

2、市场形势发展,为监管方法改进创造条件

    近年来,工程建设整体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从项目管理看,建设规模与管理资源配置失调,制约质量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工程技术储备不足,市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重考验,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与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建立“企业自控、市场调控、政府监控、社会督控的“四控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多部门协同综合治理工程质量。“四控体系”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一个工作体系;既是推行现代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3、监管任务变化,为工作机制创新注入动力

  近年来,工程监管难度、风险、环境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逐利趋向,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等现象仍然存在,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制约机制难以有效运转;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和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质量的现象突出。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一些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村镇的建设工程游离于监管之外或者监管不到位,“三区一村镇”工程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盲区,也成为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重灾区;工程项目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而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另外,随着近年来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许多地区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当前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监督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目前,政府实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又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承受很大压力。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履职不失职、尽责不追责”的监管工作新机制。

二、新形势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监管办法

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中要抬头看准路,低头拉好车,努力做好“三个结合”,即转变理念与改进方法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抓住重点相结合,强化监督与做好服务相结合。根据监督机构改革和建设发展需要,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监管工作不仅要全力拼搏,还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要调整监督模式,建立起一种“执法严格、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保障机制。

1、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

        把好“事前预控、事中监控、竣工验控”三关,从前期法定建设程序履行,到施工过程重要节点控制,到主体验收和竣工验收把关,严格监督,从严执法,保证质量。对法定建设程序履行和人员到岗到位及重大设计变更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施工过程重点加强地基、重要材料和构配件质量、结构施工和验收、装修和安装施工等节点质量控制,确保整体质量受控。通过蓄水试验、外墙外窗淋水试验、设备安装质量抽检等措施,强化功能性检测,确保使用功能。对涉及主体结构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和材料、构配件加强检测,对质量存在不确定性的实体和材料进行“飞行抽检”, 强化监督与检测的有机联动。

2、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基层素质和监管效能

  一是提升基层素质、强化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认定工作以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注重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监督能力提升,强化定期考核制度,着力提高监督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监督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以提高服务效能。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增强基层服务意识,简化工作程序环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开展实体监督检测、完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监管手段。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联网工作,加快质量信息实时传输,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质量检测联动,注重监督实效,丰富监管手段,逐步实现工程现场远程质量控制。

3、严格管控,切实加强工程质量过程监督

        一是狠抓主要建筑材料及半成品质量控制环节。积极开展钢筋、预拌混凝土专项督查,认真执行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和复检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和材料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二是狠抓检测市场信用管理环节。严格强化批后监管,加强检测能力验证和抽测,完善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考核,实行有升有降、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建立公正、公平、公开、规范的检测市场。三是狠抓工程质量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环节。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质量关键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岗位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到岗履职监督检查,确保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加强验收监督抽查,完善回访保修机制,减少常见性质量问题,降低工程质量投诉,维护业主切身权益。

4、扎实推进,健全和完善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进程中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重点对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科学化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进行研究,逐步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工程质量规范化监管机制。二是积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不良行为记录上报、信息采集和公示制度,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联动机制,切实做到诚信激励,失信惩戒。三是积极推进工程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行样板引路制度,统一现场管理、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工程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四是积极推进工程质量担保与保险制度调研。研究探索工程质量担保与保险的相关法规和可行性试点方案,加强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落实质量终身责任,督促参建单位守信履约,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5、强化诚信管理,破解质量投诉处理难题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各建设责任主体质量意识。突出抓好三个“数”,即对工程质量实施竣前检查量化评价的“分数”和工程质量投诉的“次数”进行量化统计,排出开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综合排名的“位数”,作为反映各建设责任主体质量信誉的基本指标,实施工程观感量化情况、质量投诉处理情况与市场管理考核联动,将三个“数”纳入开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管理考核范畴。对观感质量不合格和履约不到位工程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减分,倡导实施优质优价,提高企业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发生的质量投诉和投诉处理,经查属实,视情对开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考核扣分处理,督促企业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自控管理和处理投诉工作。建立了本地方统一的质量投诉处理管理平台,随时统计、分析质量投诉及处理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投诉处理责任主体处理情况,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三、结束语

    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的环节多、范围广、时间久。要顺应时展,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相应制度,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在工作理念、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上实现提升和转变,切实保证质监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尽快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努力实现“保障结构安全、保证使用功能、防范重大技术风险、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维护公众切身利益”的质量监督工作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质〔2010〕159号)

篇8

关键词:广州市水务 安全生产 标准化 研究

前言: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一方针下,为实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完善行业的特殊性、个性问题的法制、职能建设集中体现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广州市水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当体现在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分析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几方面。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历史上多次抗击特大洪水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2008年水务局的成立,水利工程的主战场也从农村水利建设走向集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一体化的“一龙管水”的道路。特别是为迎接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市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水务工程特别是城市水务建设投资。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81项,进度51.92%,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十区城区)是68457.5万吨,水浸街治理工程已完成128项。2010年城市水务建设计划投资145.8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4亿元,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工程到处开花,伴随的是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如何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09年开始正式运作,至今已接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监书190份,涉及工地450处,2009年至今,完成省市综合性、专项性检查32次,经常性工地检查1100余次,查处问题并开出整改通知、整改记录单290余份,极大地加强了水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率。期间,笔者有幸起草《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8日施行),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 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课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三、 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一)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一、不确定性 二、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二)在确定水务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基础上对所有安全风险因素的进行识别并制定预防机制标准化的应对措施。首先明确经常发生的安全因素,然后根据每个工地个体不同,施工技术重心不同再制定各个工地安全管理计划。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工地的主要目的是零伤亡事故的目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目标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地上比较多事故问题也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方面。以前我们更多侧重于安全教育政策,侧重于三级人员教育、施工面的现场形象管理,其实这都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回避风险、控制损失。笔者思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采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专家打分,另一方面采用对各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客观统计反复对照现场确定风险类型,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各种具体风险标准管理都可以在操作规程中找出标准方法,比如触电中电线拖地的情况,那么按规定架高1.5米即可。基坑或者工作井围护,按标准设置上栏1.02米高,下栏50-60CM的围栏,踢脚石设置18-20CM来防止高空坠落。所以预防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是初期判定风险类别。工程的安全隐患究竟会不会造成事故谁也不能肯定,因为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我们可以统统归于安全隐患的范围,在这里我们称为安全风险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预期各种风险出现的机率,比如4-10月在广州的防汛期就需要考虑的防洪排涝问题,那么就容易引发电焊时的触电环境管理、建筑特坍塌等问题。同时水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虽然多但也有范围性:比如没有多少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爆破案例也少之又少。尽管初期识别分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解决办法、应对模式却可以长期适用并推而广之,是可以在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类似于事前安全评价方法PHA的预防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单一水务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系统性的识别、判断、分析研究,将工程的共性安全风险和特性安全风险识别,并拟订标准化应对方案,适时讨论修改,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督计划,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控制。

篇9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TM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145-02

近几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网工程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电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也同样存在零星缺陷未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落实整改,给今后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增加压力。

1 原因分析

电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遗留缺陷。设计方面,主要是由于设计深度不足导致过程中设计变更多;施工方面,主要是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和施工班组成员综合素质较低,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现场控制不力,考核不严,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甚至流于形式,是造成规章制和有关工作要求在现场得不到有效落实;建设环境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工业项目不断落地建设,相应权益的赔偿标准不一,导致电网工程建设环境也是错综复杂,造成抢工期、抢进度时有发生,造成部分零星缺陷现场无法及时得到整改;项目管理方面,项目部体系建设、标准工艺的应用规划不细,标准工艺执行不到位、工程质量强条执行、人员到岗到位、教育培训等情况执行落实不到位,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与现场实际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差,导致建设过程中存在零星的质量缺陷。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工程遗留缺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提升设计质量及新技术应用

加强工程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按照公司系统的管理要求,组织生产运维人员从可研、初设及技术规范书的审查,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各环节的工作,收集工程建设及设备的第一手资料,参与工程施工中图纸审查及各阶段的工程协调会,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设计评(内)审过程中主动采纳运维检修、调控等部门、单位专家好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评审质量和设计水平。

同时,运维检修部门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电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当中,这样能够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给予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建设过程中运维检修部门提前介入施工现场,对于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现场进行指导和配合,可以有效减少电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遗留问题。

2.2 持续开展工程质量管理专项活动

强化质量过程管控,深化标准工艺应用,严格质量验收,实现过程创优,一次成优。不断深入分析优质工程创建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工程在按优质工程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标准工艺、典型工法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施工技能和标准工艺应用率,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坚持策划引导、坚持样板引路、坚持持续改进、坚持工艺创新,全面推进工程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过程中鼓励各单位积极参与开展示范工程创建等活动,发挥先进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结合工程质量管理专项活动,营造气氛,制定实施计划,加强宣贯培训和督导考核,提高遵法守法意识,同步开展工程质量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安排建管、监理中心依托典型、重点工程,突出人员管理、现场布置、作业组织、标准工艺应用、过程记录等关键环节,开展工程质量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将工程质量流动红旗评项目作为活动的重要支点,提高基建通用制度执行力。

2.3 强化业主项目部的管控功能

根据业主项目部标准化手册及基建管理通用制度,以简单实用、重点突出为原则,运用《工程管理工作手册》,梳理明确了业主项目部重点工作内容,细化完善了考核机制,有效指导了项目部的管理工作。

①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提升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和建设水平。

②加大基建工程过程管控、现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的评价和考核,提升施工现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确保施工安全投入和工期合理,全面遏制基建安全事故苗头。

③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力度,堵塞管理漏洞。

④加强建设队伍管理,做好参建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施工技能和风险管控能力。

⑤加强各级质量验收,按照“六级验收”专项治理要求,做实施工单位三级验收,强调监理单位初检,重视建管单位的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对各类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坚持推行闭环管理,坚决执行“程序不合格不组织验收、消缺不全面不组织验收、准备不充分不组织验收”的过程管理规定。

2.4 严格执行质量通病管理制度

工程必须全过程的坚持质量通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主要工序的措施和实施计划,完善考评机制,落实全员参与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加强质量过程管控,坚持质量巡查“周检查、周通报、周考核”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参建单位落实质量管理职责,树立创优意识。落实施工单位工程质量“三级自检”工作,切实执行推行《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将施工强制性条文、质量通病防治、质量验评、“标准工艺”、工程创优等要求全过程的融入建设实施中,切实有效的落实到具体施工作业过程。

2.5 提升设备安装质量

①健全设备安装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前期的设备质量管理,建立新设备投运跟踪机制,完善生产基建质量沟通机制,全面掌握、总结设备投运质量问题并深入排查原因,持续强化验收管理;

②加强设备进场验收管理,完善检测手段,提高验收效果,防止设备“带病”进入安装阶段;

③强化设备安装质量过程管控。完善设备安装质量重点管控措施,明晰工作界面和责任,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和安装工艺要求,加强重要设备安装关键环节的管控;

④加强典型施工方法的研究。

2.6 强化现场过程管控,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安全质量巡检活动,坚持每周现场质量检查,每月定期下发检查通报,对质量策划、安全设施、施工机械、人员教育、安全措施、施工方案等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进行整改。加大随机检查的力度,对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随时进行抽查,认真审查施工方案和质量管控措施,监督检查现场各项质量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2.7 完善工程考核制度

进一步完善工程考核奖惩机制。结合工程属地环境的现状,不断完善修订《工程质量奖惩办法》、《反违章管理办法》、《单项工程兑现考核办法》等机制,从工程项目部的组建至解体全过程对项目部团队的权、责、利进行考核有了明确的规定,达到用制度管项目。即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强化提升了工程项目全体成员的责任心,也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电网建设的积极性,以达到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

3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结合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探索、与其相对应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将电网工程建设的遗留问题及时解决,使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使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志民.项目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0,(9).

[2] 章健.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进度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9).

篇10

1.1创新“3+X”管理,优化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结合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特点,提出基于“3+X”项目部的建设管理新模式,在原有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3)的管理框架体系基础上,增加设计项目部、物资项目部、工厂联调项目部、验收项目部等若干辅助项目部(X)。以建立项目管理的不同责任主体为手段,将原来游离于项目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如设计、物资,包括生产运行部门等,纳入到项目管理体系中,将项目管理职责细分,将项目管理内容落实到人,减少推诿扯皮情况发生,突破原有专业分界面束缚,提升项目建设的管理效率。

1.2梳理项目管理关键节点,有力推进项目实施

目前国网公司对基建管理的要求一般以条线管理为基础相关管理要求和规范,如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等,但基建管理最终又是以每个具体建设项目为单位开展实施建设。如何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中,承上启下地有效落实和贯彻各不同条线的管理要求,是摆在建设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在对现有各项管理规定和管理要求充分吃透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基建管理的实际特点,创新采用关键点管控的方式,将上级各项管理要求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提炼,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推进时间周期,分解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时间段,将网省公司的各项原则性管理要求,转化为各具体工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并形成管理手册,一方面可以作为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作业指导书,另一方面也可及时对照手册,对项目实施推进中发生的不满足管理要求的情况进行及时纠偏,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

1.3加强沟通,均衡推进项目实施

从项目建设管理的总体策划、计划入手,跨前一步谋划,积极与发展策划部门、运检部门、调度控制中心以及属地供电公司对接,综合分析储备项目、电网建设需要、地方发展需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项目开展的外部环境情况等,结合项目核准与可研批复的进展情况开展电网建设的计划预安排,确定年度基建建设、投资计划。

1.4立足节点,科学推进项目实施

对纳入计划安排的项目积极跟进,编制、包括前期、物资、设计、建设四个阶段,涵盖取得核准批复意见、初步设计管理、施工图管理、招标管理、停电管理、进度过程管理等的节点流程,按照预先有计划、推进有控制、逾期有措施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分层、分项落实牵头责任,分工协同,按节点进度目标合力推进。对目前电网建设中严重影响项目推进的招标批次采购、施工图交付、物资供应、停电配合等实行关键节点重点管理,根据预先制定的节点控制计划下达月度工作计划,指导、监督各项工程按节点计划有序开展工作,进行科学管控。

1.5横向协作,协同推进项目实施

加强专业管理横向协作,建立与运行、检修部门的月度生产计划协调会、月度调度生产协商会、月度验收停电情况沟通会等常态沟通机制,及时沟通建设过程中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启动投运情况、工程投产计划的变更情况,汇报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及时了解各方信息、沟通需求,取得运行、检修部门的理解,并充分利用其专业管理能力帮助解决,以专业管理间的和谐高效运转确保安全优质的工程建设目标。

1.6工作前移,实现科学化计划管理

加强可研与初设的衔接,充分发挥基建部门专业优势,突出属地公司综合协调作用,在站址确定、外形立面、路径选择方面与发策部门、地方政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沟通,把电网建设规划纳入地方发展的长期规划,争取地方政府对电网建设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对可研阶段的规模、接线、总平布置、设备选型、出线方向等方面进行重点评审,更多从工程实施角度进行论证,把项目建设的外部难度降到最低,使方案更加可行、可操作。

1.7依法合规,实现标准化建设开工

按照工程依法开工条件和标准化开工的要求,紧密联系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属地供电公司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加快项目核准、可研、初设、项目策划进度、项目前期支持性文件的办理以及土地手续办理,确保工程按计划依法合规开工建设。明确与属地公司的职责分工,在开工手续的办理上进一步明确配合的范围及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属地公司的作用,在开工行政许可手续上尽量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缩短许可时间,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为电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快开工,尽早发挥效益。

1.8落实措施,实现有序化项目推进

根据每周上报的建设工程实际进度报告、线路工程施工形象进度示意图,结合基建信息化及视频系统中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定期召开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周例会及月度例会,不定期召开重大事项专题协调会,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加强内部沟通协调。以现场到岗到位、落实“三统一”要求,全过程、全方位管控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及时跟踪工程关键节点进度与里程碑计划的偏差情况,上下齐心、群策群力,限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力纠偏,对影响工程推进久拖未决的问题建立“督办”制度,做到日跟进、周汇报的方式督促落实,直到解决为止,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1.9管控节点,实现均衡化投产目标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的合理工期规定,从项目需求的紧迫性及工程建设的一般规律出发,将每项工程分解为项目前期阶段、工程前期阶段、工程建设阶段、总结评价阶段等“四大”工作节点,将项目计划分解至从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及审查、施工物资招标、工程施工及物资供应计划等76个关键节点的管控表及流程,通过有效管控节点,从整体上提高电网建设的工作效率,实现均衡投产目标。并通过制定配套考核办法明确各小节点工作内容的责任人或单位的相应责任,以里程碑进度计划为统领,统一电网建设流程和横向各参建单位的工作,确保电网建设按期、保质、安全高效地完成建设目标。

2实施效果

嘉兴供电公司自2013年底逐步开展基于“3+X”项目部的输变电工程关键节点控制管理以来,公司基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受控,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程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项目推进基本做到能控、可控、在控,各专业管理间的运转和谐高效,彻底扭转了以往“上半年集中开工,年底集中投产”的被动局面,很好地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进度计划,实现了“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目标,在省公司年度基建管理综合评价中连续获得标杆单位称号。

3后续改进方向